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与管理范文

经济与管理精选(九篇)

经济与管理

第1篇:经济与管理范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中国金属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东北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1779

国内刊号:21-1094/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2篇:经济与管理范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主管单位:浙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杭州商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2154

国内刊号:33-1336/F

邮发代号:32-49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3篇: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消极经济管理 积极经济管理 关系 目的

经济管理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的职能,它的管理目标是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人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的最优配置,促进政府职能发挥。但是,在现实经济的宏观调控中,不可能达到政府理想的资源配置状态,这就出现了积极经济管理和消极经济管理。消极经济管理指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通过经济制度的变化,来改变经济主体的行为;积极经济管理指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通过改变财产权和人身权利来改变经济模型的参数,使经济的发展能够向政府偏好的方法去发展。政府在进行积极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以消极的经济管理作为基础,不能以削弱经济的有序、统一、开放,作为代价,要在尊重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合理的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经济管理。

一、消极经济管理成因、目的、手段

消极管理就是现实的经济违背了经济的假设、价格弹性假设以及完善市场经济假设所形成的,使经济活动不能实现一定人身权利和财产所有权体系基础上的效率最优,这就需要消极管理进行有效的调控。消极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使现实经济能够实现古典经济理论的假设,更好的实现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经济。对于消极经济管理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和指导。其具体表现在,政府运用法律的手段,对人们的特定的占有权、经营权、支配权、收益权以及财产所有权进行明确的保护,对劳动力的所有权、占有权和人身权也进行保护;对于一些宏观经济信息及数据,进行及时、完整、准确的进行公布,并且制定出经济活动公开披露的法律;对于各种采取行业封锁或者是区域经济封锁的行为要坚决的进行打击和破除;对于一些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要给予一些必要的补贴并且征收必要的税赋;生产出必要的公共物品或者是代表民众购买特定的公共物品,并对这些公共的物品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制定出必要的反垄断法。针对垄断问题,学术界有不少的争议,垄断对于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但是对于垄断不能彻底的消除。垄断从另一方面说,可以更好的发挥经济规模经济的效益,并且有力的推动经济的发展,比如,对于面对着国外公司的大举进入,我们组建垄断公司有助于与国外的大公司进行抗衡,更好的保护国内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垄断,要综合各方面因素,使其能够达到一个平衡。

二、积极经济管理的成因、目的、手段

积极经济管理就是指当经济达到了价格弹性假设、市场经济假设以及完善市场经济理论时,政府偏好不能实现最大化,因此,政府为了实现偏好的最大化,就要进行积极的经济管理。政府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就要运用金融和财政手段,运用平等经济主体的身份消费或者是提供一些商品,并且对市场供需进行影响,从而更好的影响经济结合或者是市场价格,更好的达到经济效益与速度的优化发展。而且,政府进入市场,从一方面也向社会发出了一些政府偏好的信息,这就诱导了私人活动要想政府偏好的方向发展。在政府实行积极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效的保护经济安全,政府要运用自身的权利,保护国内经济,使国内经济处于一个安全的地位。要对国外产品以及外资进行必要的限制,防止过多的进入我国市场,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其同时,要争取我国产品出口以及输出的有利地位,有政府出面来保护科学技术,保护资源。对于积极经济管理,要想实现经济人性化的目标,政府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例如行政、司法以及法律等手段,运用公共利益的身份,对人身权利和财产体系进行重新的鉴定和设计,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福利经济学定理,在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任何一个可能达到的最优经济状态,只要现实经济符合古典经济模型假设就可以通过财产权和人身权利体系的重新检定而达到。

三、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

(1)在成因、目的上的关系。消极经济管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现实经济达不到一定人身权利和财产权体系基础上的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而积极经济管理形成的主要是,政府不仅要实现资源的最大化配置,而且还要考虑到其他一些社会目标的实现,现实经济的发展路径,没有达到政府的偏好。究其原因,就是现实经济不符合完善市场经济假设、价格弹性假设以及市场经济假设,造成了不能很好的实现政府偏好。因此,从上面的意义来看,积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中,包含了消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从消极经济管理我们可以看出,消极经济管理可以使经济达到一个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但是这个状态可能不是我们理想的状态,那么,我们就需要对人身权利体系和财产权进行重新的设计,从而促使经济能够自发的达到一个理想的经济状态,更好的是西安经济人权性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运用积极经济管理,就是要政府通过平等经济主体的身份,进入到市场之中,然后通过影响市场的供需,对市场的经济结构以及市场的价格进行影响,从而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和谐统一。政府在进行积极经济管理的时候,要把消极经济管理作为基础,以平等的身份进入到市场经济中,不能牺牲经济的平等、自由以及有序等来促使积极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对人身权利以及财产权体系进行重新的鉴定,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消极经济管理,是消极经济管理的基础,这也逼近了古典经济理论模型的假设。

(2)在管理手段上的关系。积极经济管理和消极经济管理都是有经济计划、经济组织与协调、经济决策和经济指挥共同形成的,但是,经济计划、经济组织与协调、经济决策、经济监管等,他们是相对的,只有相对于具体的经济活动,才能有这些划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个大的经济管理可以有很多小的经济管理组成,可能对于一个经济管理来说是指挥和协调,但另一个经济管理可以作为是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的手段很多,主要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积极经济管理和消极经济管理都是由这几种手段组成的。法律手段就是运用法律对经济计划、经济监管、经济决策以及经济组织和协调的实施,并对人身权利体系和财产权进行规定;行政手段主要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经济计划、经济监管、经济决策以及经济组织和协调的实施,并对人身权利体系和财产权进行保护和鉴定;经济手段就是对经济进行组织和协调,它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都有各自特定的法律、行政与经济手段,但是两者有时是区分不出来的,一个具体的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可以使积极经济管理的手段,也可以是消极经济管理的手段。

四、结语

总之,积极经济管理和消极经济管理是现代政府主要的职能,正确认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政府经济管理的顺利实现,对政府经济管理不错位不越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涂平,刘俊.价格公平感对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影响[J].营销科学学报,2009,(4).

[2]冯军.论经济管理关系及其伦理意蕴[J].湖北大学学报,2006,(1).

[3]谭顺.消极经济与积极经济——国民经济活动的绩效评价标准新探[J].2006,(3).

第4篇: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经济管理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人们几千年来经验积累在一起而成的,在1990年的时候,“知识经济”由联合机构提出来,另外在1996年由该组织编制《1996年科学、技术与产业展望》的研究报告之中,相应的给出了知识经济概念。在该份报告之中给出了知识经济的定义:其实质上就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将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这直接性的改变了传统的一生产要素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实际消费的过程之中,部分以知识经济服务为主的产业也在逐渐的加大,例如计算机行业以及通信行业等等,这和传统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师相互对立的关系,其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人们从之前较为传统的体力劳动逐步的发展成为脑力劳动。和农业与生产资源不同的是,知识经济则是更为注重技术和信息方面的支持。

二、我国企业经管理创新的现状

(一)创新氛围淡薄

在我国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对创新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较为缺乏,未引起大家的关注,虽然在最近几年我国一直在提倡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阻碍,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不接受创新,而是一味地停滞不前。

(二)创新环境艰难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必须以经验为出发点,充分尊重科学事实,在此基础上寻求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不断地实践与尝试过程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然而在尝试过程中必定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同时也有可能会对企业的利益产生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企业的经营运行完全瘫痪。

(三)企业员工创新意识薄弱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以领导者为主要决策人的传统管理模式。在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中,所有决策权都被领导者所掌握,员工只能充当执行者的角色,无法在工作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三、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升级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要想顺利实施,必须得到良好的氛围保障,而传统滞后的管理理念会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造成严重的阻碍,影响经济管理创新的氛围。在新常态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管理者,也应不断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升级以往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传统理念,注重企业的科学化发展,重视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建立正确、科学的经营管理价值观,引导员工认识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联性,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目前,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制度是确保企业一切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因此制度的创新也就意味着具体工作的创新,若企业无法实现制度上的创新,那其他创新几乎为空谈。因此,企业管理者应结合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满足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是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内容。企业在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时,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参考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使企业运行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三)管理理念的创新

第一,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根本前期就是管理理念,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是其中十分关键的因素。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之中,需要依靠知识的力量来促使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相应的就得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针对管理理念来进行创新,在企业之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来营造一个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优良的氛围,这样一来,才可以充分的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员工将自身知识转变成为生产力,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二,在知识经济的形势下,管理创新需要相应的制度来进行协助,所以在创新管理制度的时候,主要是以市场发展为主要理念,保障任何的创新制度都具备可操作性。第三,企业想要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实现思想的创新,要将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逐步的建立起来,激励机制的主要作用由两个,分别是制约与保护,在这之中,保护主要指的就是将原先的知识共享转变成为有条件的共享,这都在是各个成员之间共同里一直下来实施的,使得知识生产人员可以得到预期的回报;另外,制约则是通过激励机制的构建,促使其意识到知识共享的重要性。

总之,目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之中,管理的作用主要是利用搜集企业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信息和财务信息,针对企业来进行计划、组织、控制以及指挥等等。将企业管理进行细致的划分,基本上可以分成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财参考文献:

第5篇: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法、现代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法制化

一、经济法的使命在于规范国民经济关系

1.经济法的实质

法律的基本功能是调整社会关系,以形成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其中,经济法调整国家因素影响的经济关系,亦即国民经济关系。

这里所说“国家”,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它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有关经济的基本法律,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关于经济的一般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修改和补充,审查和批准国家计划和预算的部分调整方案。国务院制定有关经济的行政法规,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根据宪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对各级国家机关,主要对政府领导、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职权以及行使职权的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以利贯彻执行。这就是“国家因素”。

国家因素影响的范围,包括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宏观方面,指的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重点为计划、预算、税收、金融、物价、工资、产业政策、对外经贸等。微观方面,指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对市场的具体事项的必要管理。

国家因素影响的方式,包括干预和参与。干预,说的是间接调控和直接管理。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按照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办事,并且尽可能纳入法制程序。直接管理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采用行政手段,但也应当是依法行政。干预又可分为积极干预与消极干预,前者指保护、鼓励,后者指限制、禁止。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已形成了这样一条指导原则:“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1 〕这就明确了什么叫“国家适度干预”。参与,说的是国家投资,举办企业、事业。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而公有制中又以国有为主体,国家对国有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国有并不等于国营,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分离。严格地说,干预是“管”,参与是“办”,管、办应当分开,前者属于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的职能,后者属于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职能。经济法侧重规范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活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认识:经济法是国家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三大块:一是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二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自主经营,构成经济法的基调。

根据这种认识,经济法与民法作出了基本的划分。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而经济法调整国家因素影响的经济关系。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发生一定的交叉联系。在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过程中,民法、经济法既有相对分工,又共同发挥作用。

2.经济法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一国的法律体系是指由具有内在联系的各个部门法组成的统一体。对法律部门的划分和法律体系的框架,中外法学界历来存在多种意见。我们认为,设计一国的法律体系,一方面要适合本国的国情,另一方面要考虑与国际接轨。笔者曾经提出:“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在宪法这一根本大法之下,主要有六大法律门类: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社会法和诉讼仲裁法。”〔2〕去年初, 王家福等六位研究员著文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应由以下九类法律构成:宪法,行政法,经济法,行政诉讼法,民商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社会法。其中,列在第三位的是“国家从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生活进行必要干预、对经济秩序予以维护和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法。”〔3〕如此突出经济法的位置,在目前所看到的著述中, 还是不多的。

经济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首先表现为它已形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的经济关系,既有自己的特殊性又有一定的范围。经济法的调整方法,具有直接性和综合性。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经济法尚处于一种理论形态的话,那么,今天可以说,一系列的、调整国家因素影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已经组合成整体意义上的经济法部门。

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律形态,经济法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仅表现为它是否为一个法律部门,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它是否为一个基本的法律部门。建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模式,综合协调国家、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依赖于民法和经济法,而其中宏观调控为经济法特有的功能。经济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属于基本的经济关系,所起的作用是别的法律部门无法替代、因而不可或缺的。有鉴于此,称之为基本的法律部门,不是顺理成章吗?

二、行政机关最大量的工作是依法管理国民经济

1.现代行政管理的职能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行政、司法往往混为一体,知县、知府大量的事务是审理案件。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则是把立法、行政、司法分开来了。虽然我国不照搬西方某些国家的“三权分立制”,但也将国家机关划为既有分工、又有配合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三类。考察现代行政管理的职能,必须以此为起点。这还只是一般性。

特殊性在于体现时代特征。在经过正、反两种经验比较之后,中国人民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找到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现已庄严地记载于党章和宪法之中。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既然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那么,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最大量的工作必然是管理国民经济。与此同时,还要管理各项行政事务、文化事业及其他社会事务。

2.经济法与行政管理的结合点

前面已分析经济法的使命和现代国家的职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经济法与行政管理有些什么关系。经济法从法律的角度反映国家因素如何对市场经济秩序发生影响,行政管理从行政的角度规范行政机关如何领导和管理国民经济建设,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此,行政学家和法学家是达成了共识的。不妨援引如下两份资料:

(1)夏书章教授主编的《行政管理学》, 对当代行政的概念作了下述界定:“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4〕

(2)张尚濯教授所著《行政法教程》, 提出下述观点:“在我国,政府工作的法制建设,主要是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两大法律部门紧密相关的,这就是经济法和行政法。当然,经济法,除它的一个大的分支-经济行政法是同政府工作密切相关的以外,它还有另外的一些内容。而行政法,包括它的同经济法交叉的一个大的分支-经济行政法在内,则全部是同政府工作密切相关的。总之,加强政府工作的法制建设,在我国,主要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法和行政法。”〔5〕

毋庸置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就包含着依法管理国民经济,特别是将经济法行政法运用于行政管理之中。

经济行政法是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如我国现已制定出来的《预算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审计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外汇管理条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等。因其以经济法与行政法相交叉的形态出现,兼具经济法和行政法两方面的属性,一些学者称之为经济行政法,也有人认为应称之为行政经济法。因其强调国家因素的作用,行政管理服务于经济建设,所以它也就是国民经济管理法。

据统计,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约有80%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而其中,最大量的行政执法活动是由经济行政管理机关进行的,如计划、财政、税务、中央银行、审计、统计、物价、工商行政、技术监督、规划、土地、城市建设、劳动、海关、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各产业部门,既是行政机关,同时又是执法机关。

经济法立足于国家整体,显示出社会公共性的根本特征; 现代行政管理又称公共行政管理,即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结论自然而然地得出来了:经济法与现代行政管理有不解之缘;现代行政管理中必须运用经济法这种手段。

三、经济法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目标

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法,期望实现什么目标呢?众所周知,一切经济工作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我们正在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前一个转变,本世纪之内要求初步实现;后一个转变,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当前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外贸企业,面临不少困难,某些企业效益不甚理想。因此,我们的着眼点应定为效率优先,同时也要兼顾公平。

经济法对国民经济发生影响,一般通过经济基础作为中介,或是改造旧的生产关系,或是确立新的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也有些涉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经济法律,可以直接对生产力起到保护和促进的作用。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熟练地掌握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所必需的法律知识,特别要提高运用经济法管理国民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国家提出的目标:“经济管理法制化达到较高水平。”〔6〕制定社会主义法律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按法律办事与按规律办事要尽可能一致起来。实现经济管理法制化,也就是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化。科学管理,治国之道。

2.原则

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法,必须坚持什么原则呢?概括地说,就是依法行政。其理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是法制型经济。

依法治国的基础环节是行政管理法制化。行政机关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即从人治走向法治。现代国家政府普遍奉行这一准则,我国于改革开放之后亦确立了这一原则。依法管理国民经济,正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依法行政,以规范化的制度,正确处理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保证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保证行政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保证社会对行政工作的监督。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在经济领域,侵占、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制造、销售伪劣产品,搞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政府机关滥用职权、自办公司、巧立名目、与民争利等等,人民群众对这些社会公害深恶痛绝。1996年3月, 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各级政府及国家公务员都要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坚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统一性与严肃性。”

3.基本内容

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法,需要掌握哪些基本内容呢?可分为宏观调控与具体行政管理两大环节。

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把宏观管住,包括规划整体发展、制定方针政策、协调市场运行、组织社会保障,通过立法确立计划、财政、金融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机制,确立价格、工资综合改革方案。因此,计划法、财政法、税法、银行法、价格法、工资法等在经济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经济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显示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作用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高屋建瓴的管理,而不是拾遗补缺。

这里有一个成功的例子。1993年3月, 我国修正《宪法》,增加了一项重要条款:“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同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了16条措施。中央领导同志说,16条中有13 条属于经济手段。 从199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96年底,国民经济的运行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在此期间,立法上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1)1993 年12月制定的《公司法》,确定“公司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2)1994年3月的《预算法》,开宗明义提出:“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3)1995年3月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条规定:“为了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和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对金融业的管理,制定本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上述?梅啥记康髁恕巴晟坪旯鄣骺亍闭庖蛔钪匾墓芾硎侄巍?/P>

另一个环节为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具体行政管理。例如,公司注册登记,颁发各类许可证和执照,征税,物价检查,商品市场管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等等。行政法上称之为具体行政行为。

至于抽象行政行为,那是指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和地方有关政府制定规章,各级行政机关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这些行政法规、规章、决定、命令,有的涉及宏观的即全局性的方面,有的涉及微观的即个别性的事项。宏观管住、微观搞活,并非指宏观管死、微观自流。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都可以对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4.可操作性

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法,需要注意哪些可操作性的问题呢?根据我国的实践,主要应当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国民经济法制管理的层次划分-基本层次与补充层次。行政机关是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同时又是行政执法者。依法行政的第一个层次或曰基本层次的内容,即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权,包括行政处罚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机关面临着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需要作出许多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之后,行政机关则依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依法行政的第二个层次或曰补充层次的内容,即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理、行政处罚不服,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要求取得国家赔偿。这三项相互关联的法律补救制度,其结果,可能是对行政处理、处罚的认可和维护,也可能是对行政处理、处罚的否定和制约。行政机关享有行政管理权,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法律救济权,从中亦可体现社会主义法制的公正性。

第二,行政管理权限的范围-法定职权与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行使权力遵循法定原则,即只有法律规定的行政权力才能行使,法无明文授权则不得为之。违反这一原则办事,就构成越权。针对目前对某些违法行为打击不力的情况,人们要求加大执法的力度,这从一般意义上讲也是对的,但全面理解,应当是:行政执法、行政处罚既要有力度,也要有限度。这个“度”,就定在法定职权上。由于社会经济生活复杂多样,完全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并不恰当,法律常常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列出一个幅度,行政机关可在法定的幅度内享有自由裁量权,但不能显失公正。如一般违反治安管理行政秩序的罚款幅度为1元以上、200元以下;对虚假广告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不能越出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范围。因此,自由裁量权不等于无所不为。行使法定职权和自由裁量权都属于依法行政。

第三,行政管理职权的内容-权力与义务。行政管理职权是代表统治阶级意志(在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代表人民意志)的国家通过立法授予的,它不仅意味着权力,而且同时意味着义务,因此又称为职责。既然承担了义务,就应当作为,而不能不作为。乱作为是越权,不作为是失职。权力也好,义务也好,说到底,都是为了实践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人做了官(准确地说,应是公务员),只想到自己是管老百姓的,没有想到为老百姓办实事。人们感叹到某些地方、部门办事难,其源盖出于此。所以,国家工作人员需要树立统一的权力、义务观。政府与企业的正确关系,应当是:管理中有服务,服务中有管理,管理也是服务。

第四,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实体权限与程序要求。实体法规定实际的权利、义务,程序法规定行为的方式、步骤。前面所讲作为和不作为,亦适用于是否按照法定的程序执法。不论行政处理、行政处罚,抑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都不能违反法定的程序要求。例如《行政处罚法》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所以,行政管理一要讲权限,二要讲程序。但须注意,程序不能太繁,应当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方便人民群众。

四、经济法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密切关系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公共行政管理。1996年4月联合国首次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为目前世界行政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为重要的学术组织,第三届国际行政科学大会于1996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行政管理模式。我们对行政管理学的重要性应当有足够的认识。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或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前述《行政管理学》一书指出:“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7〕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行政管理学同其他许多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经济法学。经济法学是整个法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性。它的学科对象中,包含政府的法律地位和经济管理行为的规范化问题。政府作为体现公共权力的国家机关、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以及作为民事关系中的机关法人,这三重性法律身份必须严格区分、正确适用,否则就会因法律地位模糊而导致管理秩序混乱。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还需继续,同时对外国的特别是以日本、法国、韩国等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应予关注并进行一些比较研究。政府依法管理国民经济,协调市场经济运行,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手段。由是观之,经济法成为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乃是题中应有之义。

诚然,经济法学与行政管理学各有特定的内容和体系,但在如何建立有效的行政体制、依法管理国民经济这一主题上,它们发生交叉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它们统一或结合起来。日本法学家曾经说过:经济法中的大部分规范,是要由国家各种行政机关来执行的〔8〕。中国亦如是。经济法学中包含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学中包含经济法。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向之一。

    参考文献:

[1]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14日)。

[2]拙作:《经济法新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版, 第4页。

[3]王家福等:《论依法治国》,《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

[4][7]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页、第6页。

[5]张尚濯:《行政法教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8~29页。

第6篇:经济与管理范文

 

只有建立这种良好的经济体制,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优化,企业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才能促进企业蒸蒸日上,持续性的不断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做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的发展可以在总体程度上客观的反映出经济的发展情况。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我们要对计划经济管理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然后进行有效的利用,这样既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也能使经济管理在企业中得到实践,所以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通过对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知道,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够让企业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有效的调控,从而使企业达到长远的发展。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企业实行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我查阅了很多公司的资料后发现,企业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运营状况良好,实现盈利的企业一定是实施了有效的经济管理,二者之间,相互支撑,彼此联系,良好的经济管理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也为经济管理的实践提供了用武之地。

 

二、经济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企业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经济活动,来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的。每个企业进行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确立时,都要依靠两个条件,一个是企业的特征,另一个是企业的经营理念。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大抵分为两个时段,一是在建国初期,我国受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借鉴了他们的经济模式,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大多是国家经营,企业的盈亏状况也全部由国家负责,不需要个人承担责任,这个时间段内的国有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主要力量。

 

第二个时段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市场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国家进行市场掌控,企业自行负责盈亏,企业要想获得盈利就必须选择合适的经济管理模式。我们重点探究的也就是这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这关系到一个企业是否能够长久的发展,因此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要做到有效的运营。

 

三、企业发展对经济管理的影响

 

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是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企业在经济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下面我们就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1.经济管理的目标策划问题分析

 

一个企业只有发展到一定相应的规模才会开始进行经济管理,因为企业规模过小,管理者通常都是将精力用在拓展企业业务和如何对人员进行管理上,很少去注重企业如何进行经济管理。但是随着企业业务的扩展,企业规模的扩大,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开始进行经济管理。

 

在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首先就要进行企业经济目标策划,经济目标策划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经济目标的实现。这主要是由市场对于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和产品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以及生产产品的过程和原材料的需求、产品质量的检验、监督和营销策略等方面构成;二是与市场的需求相关联,我们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分析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并且根据需求情况适时的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求能够达到顾客的满意。因此企业如果想长久持续的发展,在指定企业经济目标策划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2.企业发展需要对经济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

 

(1)对经济管理观念的优化

 

企业的长远发展必然离不开企业有效的经济管理,因此企业要对其经济管理观念优化。目前来说,对于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转变企业经济管理观念,加大UI企业的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企业应该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由原有的传统的经济管理观念向新的经济管理观念转变。

 

其次企业要对员工们的经济管理观念进行强化和培训,在遵守法律制度和国家政策的情况下,制定符合于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并且制定出来的经济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市场的需求而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变化,在实施新的经济管理模式后,要对经济管理模式实施的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针对其中发生的问题,企业应要求部分负责人与员工进行面谈沟通。这样能够让企业对经济管理模式适时有效的进行调整。

 

(2)优化经济管理体制

 

在上述内容中可以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大多都存在不足之处,这种经济管理体制的漏洞非常的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立足就需要企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优化。首先要对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优化,这是关键,企业的管理人员职责应该划分明确,使其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且要确立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和话语权,来保证企业的管理部门能够对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进行有效的协调,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能够及时的找出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且能够及时的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有效的改进。企业内部也应该时常的进行内部审计,这就要求每个部门都要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做事,不要走形式主义。企业也可以专门设立审计部门,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及时的发现经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四、结论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表明,企业如果想要取得长远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企业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并且要根据市场的要求,不断地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良好的经济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积极蓬勃的发展,同时企业的发展也为经济管理模式提供实践的场所,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第7篇:经济与管理范文

区域性经济管理综合实践中心不仅能够帮助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而且可以为社会专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二次学习,提高自身经济管理能力的机会。高校在进行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是通过设置必修课程,预先为学生安排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之后按照计划由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开展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强调基础学习,要求学生们达到学校设定的教学目标。但是这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降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在本专业学科基础上,扩大学习范围,提高自身见识。通过构建区域性经济管理综合实践中心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选修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长见识。在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综合实践中心还可以为社会经济管理在职人员提供系统的继续教育条件,方便从业人员针对自身不足和工作需要积极补充知识,增加自己对工作的驾驭能力,这样就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人们终身学习的要求,帮助大家不断提高素质,促进经济管理水平提高。

二、区域性经济管理综合实践中心的构建和运行的具体措施与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渴求日益强烈,各大高校所承担的经济人才培养任务很重。但是出于教育资源短缺、经验不足以及学生规模小等因素限制,很难有效的完成这项任务。在此情况下,国内各大高校应加强合作通过构建区域性经济管理综合实践中心来扩大教育面。并且运用现代网络手段建设虚拟实验室开展远程教育,打破教育资源、费用、生源等方面的制约。具体运行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合理的实验学习环境。

区域性经济管理综合实践中心的构建目的在于方便大家能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分享教育资料,同时也为经济管理人才的知识拓展提供可能,促进人才的综合性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设置合理的实验学习环境。在实验环境中可以将多个行业和企业所采用的现代经济管理运行模式作为模拟对象,实验内容应该涵盖经济管理的多个方面,如产品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信息交流等多个方面。为学生设置好实践科目。

(二)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实践中心构建过程中的作用。

现代网络技术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广大高校应建立网络实践学习中心,使学生可以通过注册登录的形式,运用模拟软件进行在线学习,这应成为以后高校实践教学的必要手段。在实践中心运行中可以通过综合性的经济管理软件,构建学习性网络环境在区域内的普及,方便学习人员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些学习资源提高专业水平,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区域性经济管理综合实践中心的构建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技术供应商等都应做出努力,并按照投入比例进行收益的分配,这样才能保障区域性经济管理综合实践中心的有效运行。

(三)综合实践中心运行工作。

第8篇: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经济效益;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财务管理概述

(一)财务管理的内涵。企业财务活动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它涉及到企业的每一项价值活动,是以成本管理和收入管理为核心的全过程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物资都具有一定量的价值,它体现着耗费于物资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物资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拥有一定数额的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伴随着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企业资金的收支构成了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面,也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因此,财务管理就是分析、确定企业的经营方针、财务目标、管理职责,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通过财务策划、财务控制、成本控制、财务保证和财务改进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活动。财务管理活动涉及企业的所有活动,它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来参加所有相关活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这一点来讲,财务管理也称为全面的财务管理。

(二)财务管理的职能与目标

1、财务管理的职能。财务管理职能是随着财务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自从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部分被广泛应用以来,其所体现出的特有职能就取得了迅速发展。财务管理职能,是指财务管理在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的功能。财务管理的职能取决于财务的本质并受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企业的管理范围也越来越宽泛,赋予的权限也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对未来时期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财务计划职能;②把财务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按照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整体的财务组织职能;③指导和监督下属财务机构和人员完成财务目标,发现差异,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财务控制职能;④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和方式建立和维持企业良好的财务环境和良好的配合关系的财务协调职能。

2、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所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对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现代激励制度。它的核心是企业财务主管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使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行为和活动都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开始于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实施以目标作为指针,工作完成以目标来评价考核。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目标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目标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树立起完成目标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励其为自觉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而共同奋斗;二是建立一个目标约束机制,以此来完善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对企业内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予以约束,使之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三是在企业的内部实行民主理财,用以确认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财务管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一)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加强资金平衡工作,充分发挥资金调度作用。首先,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企业必须把有限资金合理分配、使用。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实行财务统一管理、资金统一安排,严格用款计划,每周召开一次资金平衡调度会,根据生产进度情况,着重安排重点项目、紧急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其次,各业务部门每月必须向调度会呈报月用款计划,由调度会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资金,确保资金的有效运用。同时,为了解决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可实行内部银行结算办法,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把部分原辅助生产车间从“母公司”中剥离出来组成一批经营性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归口管理;建立内部银行,模拟国家银行的控制、监督、结算等职能,按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加强资金的核算和管理,也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一条好的途径。

(二)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金流动性。企业存贷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背着沉重的贷款,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许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资金运用不良的问题,如何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针对物资设备部门的储备资金占用过大、积压物资较为严重的问题,每年必须集中一个月进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明确处理物资和处理积压的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或变卖成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对每个仓库都应下达库存资金定额,超过或降低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

(三)加强货款回笼,减少费用支出。当前,部分企业存在着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逐年逐月增加的问题,使流动资产失去应有的流动性。对应收账款及其他应付款的管理:首先,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清欠工作,对一般欠款户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催还,对重点户列出账目清单,集中清欠,如清欠工作遇到困难应立即上报上级领导,经讨论研究采取相应整治措施,严禁资金流失;其次,对清欠遇到的困难要积极动脑去寻找债务链,采用实物抵债法或多家抹账方式找到解脱债务链途径,避免或减少坏账的发生,必要时,可通过诉讼程序来挽回损失。对于货款回收问题,要确定一套清欠工作奖惩机制,提高销售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应收账款恢复其流动性,减少贷款及其利息。公司应与有关人员层层签约,明确责、权、利,并实行严格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回笼额、回笼率、产品销售费用、差旅费等。

(四)加强购进材料与购进设备的价格管理。企业的资金使用大部分用于购进材料与设备上,因此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高低,一个大型企业购进的材料品种繁多,购进量大,因此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要在采购部门设立比价采购小组,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要货比三家,采购组长由采购业务部门主管担任,明确采购小组的职责、权限及采购程序,比价小组要对采购的物资向供应商询价、压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并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证明询价工作已经完毕,等待企业价格管理办公室的审批,企业的价格管理办公室(简称价管办)直接受公司董事会的直接领导,全面负责企业的价格管理工作,由比价小组呈报“物资采购价格审批单”,价管办人员进行继续询价、压价,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网上调查和信息收集等,确实做到货比三家,核实无误后下批价格审批单,将比价工作落到实处,如果是大宗货物、批量货物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种采购方式往往能通过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最终得到其底线的供应价格,大大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付亮.企业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之关系探讨.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第9篇:经济与管理范文

上市公司综合能力指标判别分类李香丽 孙绍荣 (7)

非线性技术创新评价模式研究王涛 邵云飞 (11)

基于粗糙集的在线拍卖网站灰色评价方法研究张金城 柳巧玲 (15)

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吴成颂 (19)

劳动力流动非金钱因素实证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杨荣海 (25)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的风险因素识别研究李勘 (29)

创业投资家与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特性研究刘萍萍 (33)

大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分析刘洪民 (37)

工作要求与创新工作行为关系的研究陈浩 (41)

核电装备制造业供应商分类研究石春生 孟大鹏 (46)

工程项目虚拟建设参与方选择的灰熵关联分析李海凌 史本山 (50)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张建民 (55)

营销渠道中公平、信任、承诺之间的关系——基于供零关系的实证研究贺和平 (60)

SECI模型框架下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成长性研究胡亚会 张同健 (65)

企业战略风险识别模型构建商迎秋 (69)

中央转移支付与新疆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张杰 龚新蜀 刘林 (74)

中国食用油涨价对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郭利京 胡浩 杨丽 (78)

生态资源环境公共产权的经济学分析王雅俊 王书斌 (82)

浅议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因素罗昌财 (86)

中国能源生态足迹与能源生态补偿的测度薛晓娇 李新春 (90)

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就业效应研究刘志中 (94)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向效应——基本方式与作用机理战炤磊 (99)

数字内容产业国际发展模式比较及借鉴闫世刚 (104)

我国保险监管问题研究崔晓东 曹家和 (108)

基于SWOT的桂林工业发展战略研究蔡翔 郭盟 唐贵伍 (112)

中美农业支持水平对比实证分析问泽霞 张晓辛 (116)

欠发达县发展物流业的可行性探讨王立岩 (121)

中国农户生产效率实证研究刘万利 许昆鹏 (125)

FDI与技术垂直溢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李群峰 (3)

我国旅游企业电子商务成长性测度体系研究邓健 张同健 (6)

转变乡镇企业增长方式的思考——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乡镇企业增长因素分析范丽霞 (9)

基于改进型QFD方法的订单型企业产能绩效评价研究郭永辉 (13)

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基于天津市1980—2007年的数据陈元清 唐红 (16)

基于吉布斯抽样的我国股票市场周期性研究包双宝 孙振 凤兰 (20)

中国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吴嵩 (22)

三螺旋创新理论的主要贡献、待解决问题及对中国的启示蔡翔 王文平 李远远 (26)

高技术企业集群信任治理的博弈分析李东升 (30)

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的动态博弈分析林洁 (33)

众包的理念以及我国企业众包商业模式设计魏拴成 (36)

网络交易风险语境下消费者的道德决策研究——以道德强度、道德哲学与匿名性的影响为据王进 焦泉 (40)

管理学流派的融合:可能性与必要性房路生 顾颖 王正斌 岳永 (44)

欧盟反倾销政策特征及涉案企业战略行为分析杨悦 刘学东 常明 (47)

中国企业罹患的“时代病”辨析陈继华 徐文莉 (51)

企业价值评价与知识增值的研究张永军 赵占波 (56)

企业网络结构与知识获取的关系模型李纲 (59)

基于物流金融模式的中小型企业融资风险评价研究李电生 员丽芬 (62)

制造商为核心供应链中的伙伴风险及控制舒良友 晏启鹏 (65)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路交通服务供给陈金坦 蔡淑琴 (69)

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中的公众参与——以某机场扩建工程为例周建 施国庆 李菁怡 (73)

非公有资本进入我国卫生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杜颖 罗新星 (77)

我国高等院校知识资本微观结构体系实证研究张同健 (81)

论地方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软实力丁谦 孙金洲 孙建 敬震海 (85)

大型公益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集成管理研究张国宗 陈立文 (89)

大型建设项目管理知识集成张国宗 陈立文 (92)

中国中年人群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分析董志勇 肖才德 (97)

经济适用房的性质及其制度设计研究朱亚兵 (102)

国内外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研究述评仲素梅 武博 (105)

我国防范国际游资发动投机性冲击的对策陈景新 刘炜 (109)

征信服务于银行风险管理的机理陈经伟 鲁万峰 (112)

基于证券投资的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张东云 (116)

基于灰色理论的中国保险业保费规模预测张积林 (119)

核电:工业重工化发展模式下基荷低碳能源的选择杨光 黄文杰 (123)

制造竞争优先权的国际差异与比较杨槐 (128)

涉农行业投资增长波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谭莹 (132)

旅游地游客量预测模型新方法初探——以贵州省为例杨春宇 彭礼红 (136)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向互动模式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王选华 宋延清 (141)

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现状与效果分析——以广西民族自治区为例郭捷 刘淑芹 苗红 (144)

新疆城镇化地域差异实证研究许文倩 龚新蜀 (148)

上海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与协调增长研究史红亮 陈凯 朱炜 (152)

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走向——以苏州市为例施杨 童举希 (157)

基于矿业监管博弈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刘香玲 魏晓平 (8)

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发风险评价与规避高建 董秀成 杨丹 (12)

浅析知识产权保护中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模型的应用孙斌 (16)

基于IO模型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孙利荣 (20)

关于对技术转移服务组织的研究综述叶宝忠 (24)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R&D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冯俊文 高朋 杨继明 (30)

区域科技需求强度的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龚三乐 (34)

创新集聚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关联模式邬滋 (38)

基于可拓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张鑫 陶化冶 隋金雪 张岩 (42)

低端市场破坏:关于山寨手机的案例分析刘兰剑 司春林 (46)

集群内中小制造型企业的战略转型:国际经验与启示——以中国阳江刀剪集群内企业的转型为例王宏宝 (50)

省级中烟工业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仲琴 王海燕 (55)

零售企业的连锁扩张战略风险因素研究赵宏贵 徐彤 赵明贵 张阳 (59)

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破坏性创新策略研究陈幼红 (63)

企业员工组织信任对工作态度影响的实证研究曾贱吉 胡培 蒋玉石 (67)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分析董志勇 邓丽 (71)

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分析赵琼 (76)

新凯恩斯主义粘性信息理论研究评述王军 (80)

SIPRI军费数据是怎么来的——兼论如何看待《SIPRI年鉴2009》中国军费居世界第二袁迎珍 (84)

资本市场的实验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董志勇 (88)

基于战略性并购的银行业动态能力模型研究亢腾 (94)

汇率传递: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毕玉江 (100)

股权集中度、股权构成与盈余质量张正国 (104)

临空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与发展阶段判定研究崔婷 曹允春 (110)

我国节能减排进程的评价与比较王彦彭 (116)

省域低碳消费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苏方林 宋帮英 (122)

中国轿车市场差异化进入壁垒探析吕阳 (127)

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布与城市区域价值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李玲燕 刘晓君 (131)

基于交流外部性的行为主体城市聚集空间结构分析项勇 任宏 樊新安 (136)

青海藏毯企业集群研究李毅 (140)

中部崛起战略影响下的山西区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沈少博 (145)

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张晋华 冯开文 (148)

道德和经济利益:双重约束下的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研究王瑜 应瑞瑶 (152)

我国农村CPI波动的长期驱动力与短期驱动力——基于农村CPI分类指数的分析谭本艳 (156)

异质预期、噪声交易与价格波动方勇 (3)

基于AHP的供电企业服务策略效果评价曾鸣 梁周 居勇 田廓 (8)

基于多视角的PFI项目风险评估研究李海凌 史本山 (12)

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构建中的博弈均衡分析陈景新 刘炜 王树强 (16)

基于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实证研究翟爱梅 (20)

基于熵权法和MADM的电力客户信用风险评价黄元生 石秀芬 (24)

基于最佳容积率参考值的住宅项目产品组合决策刘贵文 向彪仿 (28)

风险追逐条件下基于补偿策略及回购契约的供应链协调桂寿平 田飞飞 杨磊 张智勇 石永强 陈伟锋 (31)

基于价格上限的输配电价格管制模型改进研究乞建勋 马军杰 申鑫 许文秀 (35)

基于自组织方法的税收收入组合预测模型沈存根 周开君 (38)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差型优化分配的模型与实例陶为群 赵钰 (41)

企业集群与开放式技术创新关系研究于晓艳 (44)

地区知识产权形象评价研究胡允银 邓艺 (48)

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四三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武大科技园“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建设分析邓恒进 胡树华 杨洁 (52)

基于团队氛围的知识共享与服务创新互动关系研究蔡翔 舒勇 李硕 (56)

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苏益南 朱永跃 陈永清 (60)

科技型人才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分析牛冲槐 田莉 郭丽芳 (6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要素测度与阶段性特征分析方雯 盛烨 (67)

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张晖 (71)

基于DEA方法的重庆市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钟桦 车天义 (74)

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问题分析——基于汕建实业的案例研究董志勇 官皓 (77)

基于中小企业角度:非股权战略联盟中不合作行为的成因与对策徐礼伯 施建军 (82)

和谐企业文化缓解员工工作压力探析金恩莲 宋联可 杨东涛 (86)

互惠性企业环境下知识转化的经验性研究张同健 李迅 孔胜 (90)

目标替代率下的企业年金缴费率——基于税收优惠视角分析张鹏 吴忠 张继民 支晓晴 (94)

基于BPR思想的企业组织重构研究廖吉林 刘建一 (98)

虚拟企业协作风险评价于唤洲 盖超 (102)

企业网络理论的四大流派综述吴勇志 (106)

保密工资制下内部转移定价问题研究曾建辉 刘智勇 (109)

中美贸易顺差的结构性成因分析董志勇 官皓 (113)

基于制度变迁条件下中国私营企业产权制度模式分析夏力 (118)

基于公平角度的房价合理性研究——以江苏某市为例彭向峰 李智 颜涛 (122)

从贫困到社会排斥:理论演进与政策构想彭正波 (126)

乡镇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研究——基于对阎良区关山镇的调查孙翠 王征兵 (133)

内蒙古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赵冰 牛东晓 刘金朋 王宁 (137)

基于区位熵理论的中国资源型地区判定研究蔡飞 金洪 (142)

基于贷款偏好、企业规模和还贷行为的银企关系分析章平 曾华翔 张晨琤 (145)

我国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互动关系研究许辉 祝立宏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