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的农村工作基本常识范文

农业的农村工作基本常识精选(九篇)

农业的农村工作基本常识

第1篇:农业的农村工作基本常识范文

一、当前农村基层工作中出现的积极变化

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几年来。农村工作确实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可喜的变化。

农民种田积极性得到高涨。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三农”不断投入和重视,农民负担逐年减轻。据调查,年我镇土地抛荒面积曾一度达到1906亩,1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12.2%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负担较重,种田比较效益较低,导致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当前随着农民负担的逐步减轻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撂田荒变成种田热。

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出台,2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广大农民得到前所未有的实惠。不仅农业税得到取消,而且还发放了粮种补贴和种粮等补贴资金。同时,取消农业税,对衍生在其上的各种乱收费进行“釜底抽薪”农民拍手称快。从“取”予”从向农民“催粮、催款”补贴、鼓励”农民种田,农民从党的惠农政策中感受到极大温暖。现在农村人人都说党的政策好,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工作职能出现可喜变化。针对农村改革后的新形势,3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本镇不等不靠,大胆创新,政府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本镇的工作重心由过去以征收农业税为主转移到以抓发展、搞服务为主上,自觉地把抓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镇的第一要务,努力构筑和谐农村。

二、当前农村基层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也从调研中了解到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看到积极变化的同时。

但保运转保发展的压力依然存在随着上级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1乡镇财政收支有所好转。机构改革后减支效应的显现,目前乡镇财政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由于多数工业税源很少,仅靠上级转移支付来过日子是非常艰难的加之乡村两级债务难化解,感到压力很大,乡村两级正常运转面临一定的困难。

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出现“梗阻”税费改革前,2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费用可以列支。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除各级政府的支持、扶持外,更多的通过"一事一议"渠道来解决。由于农民对公益事业的认知程度不一,加上集体意识淡薄,往往很难达成共识,造成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公益设施老化陈旧却无人无钱整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明显改善。

但化债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最大难题。由于对村级财务进行了严格管理,3村级债务得到较好控制。使村级债务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乡村两级债务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

但社会事务管理有弱化趋势。近几年,4当前农村发展很快。由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农村的变化很大。但是随着机构的改革,处于转型时期的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长效的机制,导致当前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有明显的弱化趋势。

但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亟待转变。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5农村工作格局出现积极变化。广大乡村干部看到农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拐点已经出现,普遍感到农村工作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广大基层干部从繁重的催粮要款”任务中解脱出来,所扮演的越俎代庖的角色最终成为历史,对此他由衷高兴。但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村组干部待遇还偏低,存在心中的落差。加之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领导职数减少,部分中层干部感觉提拔无望,难免产生悲观思想。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许多乡村干部存在茫然失措、畏难压头的思想,对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心中没有底。

分析当前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调查过程中。认为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1干部因素:

政策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然而由于干部政策水平、行政态度、工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基层干部是落实党在农村政策的关键性因素。政策落实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农村干部素质不高。农村干部长期处在基层一线,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处理日常繁琐事务,缺乏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有限,理解政策不深,有时执行政策走样,工作中容易滋生一些矛盾。二是农村干部认识观念还没有转变。多年来,一些干部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催粮要款,结扎放环”导致农村干部服务意识淡漠,甚至与民争利。三是农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一些农村干部说我工作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如果工作硬了说是方法不当,作风粗暴,常常是上级批评群众骂,认为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些因素掺杂到干部的工作中去,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2群众因素:

部分农民一方面生产积极性高涨,一是部分农民的思想认知水平较低。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农民心中没有彻底消除。求富致富心切,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松懈涣散、自私狭隘的思想。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乡村两级干部管理漠然置之。二是农民对过去与干部产生的怨结“心有余悸”多年来,乡村干部向农民索取的多、给予的少,摊派的多、服务的少,农民产生抱怨情绪。这种残留思想使农民对当前的基层干部失去信心,工作上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三是农民群体出现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来的农民群体实际上已经分化成普通农民、农民工、基层干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若干阶层,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千差万别,价值取向各有不同。复杂的工作对象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四是农民的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判断思维能力增强,特别是新一代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不再盲目地相信干部,农民的不安分”心态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难度。

三、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笔者认为。基层组织、基层干部都要针对农村工作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尽快转变职能,转变角色,思想观念、工作重点、方式方法等方面一定要加大创新力度。

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1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乡村干部应充分认识到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工业反哺农业。取消农业税是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现阶段,必须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转变到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上来。这次调查时,群众要求最多的基层干部要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因此我乡村干部必须把为群众服务当作天职,从当前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上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动足脑子,想尽办法,做好文章,积极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建农村公益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着力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型,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抓住有利时机。由以完成经济任务为主转移到加快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上来。一是重点培植本级骨干财源。从吃“农业饭”吃“补贴饭”中走出来,建立乡镇自主型和自给型财政,逐步走出财政困境,提高工作的保障能力。要跳出单纯靠农业求发展的圈子,拓宽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把财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积极构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财源体系。二是履行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要包装整合小城镇建设资源,提升小城镇建设功能。三是履行好引导生产发展的职能。要勇当"掌舵人""导航者"引导村组干部及时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解除他后顾之忧。尤其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广泛传播科技知识,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民培训班,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致富能力。四是履行好管理公共事业的职能。乡镇政府不仅要担负一方经济发展的重任,而且还要担负地方事业发展重要职责,负有对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服务管理职能。五是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群众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2篇:农业的农村工作基本常识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有计划地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科技常识和文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镇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

2、基本目标: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精神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知识,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学会和掌握1-2种实用技术或从业技能,及时掌握有关农民致富的新经验、新信息,了解常用的经营管理和科普、文化、卫生知识,熟悉文明常识,努力培养大批有觉悟、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

二、教学内容

根据我镇农村实际,本着系统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公民道德和影视戏剧欣赏等14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具体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是:

1、政治理论

主要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辅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组织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党的群众工作、村务公开和**管理、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等。

2、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粮食安全、资源与环保、土地承包、农村费税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农产品流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就业、集体资产管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农村基本法律制度等。

3、国内外农业介绍

主要包括:世界各国农业概况及先进技术、生产模式,世界农产品贸易规则,中国和山东农业概况,山东农业各产业应对入世的对策等。

4、农村实用技术

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地瓜、水稻等大田作物优质新品种栽培及产品加工技术;蔬菜新品种优质高产技术和无公害生产、大棚蔬菜生产、蔬菜加工储藏技术;苹果、梨、枣、桃、板栗、核桃、樱桃、葡萄、银杏等优质果品高产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果品加工保鲜技术;猪、牛、羊、鸡、鸭、驴、肉食鸽、兔等畜禽新品种养殖技术和疾病防疫、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淡水养殖、混养等水产养殖加工技术;蝎子、黄粉虫、狐狸、貂、鸵鸟、鹿等野生动物养殖技术;牡丹、月季、玫瑰等花卉栽培和切花保鲜、盆景艺术、插花艺术及市场销售技术;林种苗木、平原和荒山绿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珍稀植物种植及木材加工技术;金银花、西洋参、天麻等药材栽培技术;山东绿茶生产、加工技术及茶艺;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工等农业工程技术;沼气、秸秆、太阳能等农村能源利用技术。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

主要包括:农民进城务工须知;建筑工人操作技能;居室装饰装修技能;编织(柳编、麦秸编织等)、刺绣、剪纸、结艺等手工制作技能;营业员、医院护工、保育员、烹饪、服装剪裁、美容美发、保健按摩和餐饮、旅游、宾馆等服务技能,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技能;常用家用电器的维修技能;非机动车、机动车(摩托车、农用机动三轮、货车等)驾驶、保养与维修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等。

6、农村经营管理

主要包括:农村综合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统计和商务活动的基本知识等。

7、市场信息

主要包括: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农用物资供求信息,用工信息,农村家庭日用品购买信息,农产品及农用物资市场供求分析,农产品、农用物资质量鉴别和认证等。

8、致富向导

主要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经验、方法,农民致富的做法、门路,各地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精品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农民投资理财基本知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典型经验等。

9、科普知识

主要包括: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基本科学知识;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科学常识,当代科学技术成就与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反对邪*教、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10、农村卫生

主要包括:“非典”、艾滋病、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生活卫生习惯、健身体育、远离(包括烟草)等健康常识,食物营养、饮用水卫生、村宅环境卫生、畜禽卫生管理等环境卫生常识,地方病预防,用药常识,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煤气中毒、外伤骨折、呼吸(心跳)骤停、意外伤害等急救常识,针灸、推拿、按摩、食疗食补和中药煎熬、服用、存放等中医中药知识。

11、计划生育

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宣传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我国、我省和我市人口状况分析,优生优育知识,两性生殖健康和性病防治知识,避孕方法和知情选择指导,儿童保健与优教,新型生育文化和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等。

12、文化体育

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山东历史、齐鲁名人、章丘历史文化、章丘党史、名胜古迹、乡俗民情、民间艺术,国外风情、国外艺术、中外名著欣赏、体育健身常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文化旅游和文化娱乐等。

13、公民道德

主要包括:公民道德守则和乡规民约、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移风易俗、乡村新风、法制在线和文明村镇、文明户建设和“四五”普法宣传等。

14、乡村剧场

主要包括:传统影视、戏曲、歌曲和反映农村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地方戏曲及曲艺、音乐欣赏、书法艺术等。

三、课程形式和传输方式

1、授课形式。课程主要采取知识讲座、专家访谈、专题辅导、案例分析、操作示范、在线辅导和影视剧等表现形式,力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

2、传输方式。中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节目,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和辅助教学网站传输。山东省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山东教育电视台卫星专用频道进行ip数据、文件包和流媒体节目广播,辅助以教学网站的教学辅导。省卫星频道每天早8点至晚11∶30点进行广播,其中,ip文件包节目隔日充实更新一次内容,ip流媒体节目每天分上午、下午和晚上3个时段滚动播出。各接收站点只要定时开机,就能接收到所有节目。

四、教学组织管理

1、节目预告。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定期编排卫星播出节目,通过卫星、教学网站、简报等形式公布。我镇将通过印发材料,定期进行节目预告。

2、多形式开展教学辅导。根据教学计划和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省里组织专家,通过ip电视、网站、热线电话等渠道,开展在线答疑、讨论交流,组织科技下乡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辅导。**市通过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辅导队伍,定期组织辅导教师收听收看中央和省教学节目,并根据农村党员的需要,选择重点课程,下乡进村,开展教学辅导活动。镇上将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人员、致富能

手和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帮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第3篇:农业的农村工作基本常识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1、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有计划地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科技常识和文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镇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

2、基本目标: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精神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知识,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学会和掌握1-2种实用技术或从业技能,及时掌握有关农民致富的新经验、新信息,了解常用的经营管理和科普、文化、卫生知识,熟悉文明常识,努力培养大批有觉悟、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

二、教学内容

根据我镇农村实际,本着系统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公民道德和影视戏剧欣赏等14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具体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是:

1、政治理论

主要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辅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组织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党的群众工作、村务公开和*管理、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等。

2、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粮食安全、资源与环保、土地承包、农村费税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农产品流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就业、集体资产管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农村基本法律制度等。

3、国内外农业介绍

主要包括:世界各国农业概况及先进技术、生产模式,世界农产品贸易规则,中国和山东农业概况,山东农业各产业应对入世的对策等。

4、农村实用技术

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地瓜、水稻等大田作物优质新品种栽培及产品加工技术;蔬菜新品种优质高产技术和无公害生产、大棚蔬菜生产、蔬菜加工储藏技术;苹果、梨、枣、桃、板栗、核桃、樱桃、葡萄、银杏等优质果品高产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果品加工保鲜技术;猪、牛、羊、鸡、鸭、驴、肉食鸽、兔等畜禽新品种养殖技术和疾病防疫、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淡水养殖、混养等水产养殖加工技术;蝎子、黄粉虫、狐狸、貂、鸵鸟、鹿等野生动物养殖技术;牡丹、月季、玫瑰等花卉栽培和切花保鲜、盆景艺术、插花艺术及市场销售技术;林种苗木、平原和荒山绿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珍稀植物种植及木材加工技术;金银花、西洋参、天麻等药材栽培技术;山东绿茶生产、加工技术及茶艺;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工等农业工程技术;沼气、秸秆、太阳能等农村能源利用技术。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

主要包括:农民进城务工须知;建筑工人操作技能;居室装饰装修技能;编织(柳编、麦秸编织等)、刺绣、剪纸、结艺等手工制作技能;营业员、医院护工、保育员、烹饪、服装剪裁、美容美发、保健按摩和餐饮、旅游、宾馆等服务技能,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技能;常用家用电器的维修技能;非机动车、机动车(摩托车、农用机动三轮、货车等)驾驶、保养与维修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等。

6、农村经营管理

主要包括:农村综合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统计和商务活动的基本知识等。

7、市场信息

主要包括: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农用物资供求信息,用工信息,农村家庭日用品购买信息,农产品及农用物资市场供求分析,农产品、农用物资质量鉴别和认证等。8、致富向导

主要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经验、方法,农民致富的做法、门路,各地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精品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农民投资理财基本知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典型经验等。

9、科普知识

主要包括: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基本科学知识;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科学常识,当代科学技术成就与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反对邪*教、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1*、农村卫生

主要包括:“非典”、艾滋病、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生活卫生习惯、健身体育、远离(包括烟草)等健康常识,食物营养、饮用水卫生、村宅环境卫生、畜禽卫生管理等环境卫生常识,地方病预防,用药常识,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煤气中毒、外伤骨折、呼吸(心跳)骤停、意外伤害等急救常识,针灸、推拿、按摩、食疗食补和中药煎熬、服用、存放等中医中药知识。

11、计划生育

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宣传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我国、我省和我市人口状况分析,优生优育知识,两性生殖健康和性病防治知识,避孕方法和知情选择指导,儿童保健与优教,新型生育文化和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等。

12、文化体育

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山东历史、齐鲁名人、章丘历史文化、章丘党史、名胜古迹、乡俗民情、民间艺术,国外风情、国外艺术、中外名著欣赏、体育健身常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文化旅游和文化娱乐等。

13、公民道德

主要包括:公民道德守则和乡规民约、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移风易俗、乡村新风、法制在线和文明村镇、文明户建设和“四五”普法宣传等。

14、乡村剧场

主要包括:传统影视、戏曲、歌曲和反映农村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地方戏曲及曲艺、音乐欣赏、书法艺术等。

三、课程形式和传输方式

1、授课形式。课程主要采取知识讲座、专家访谈、专题辅导、案例分析、操作示范、在线辅导和影视剧等表现形式,力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

2、传输方式。中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节目,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和辅助教学网站传输。山东省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山东教育电视台卫星专用频道进行ip数据、文件包和流媒体节目广播,辅助以教学网站的教学辅导。省卫星频道每天早8点至晚11∶3*点进行广播,其中,ip文件包节目隔日充实更新一次内容,ip流媒体节目每天分上午、下午和晚上3个时段滚动播出。各接收站点只要定时开机,就能接收到所有节目。

四、教学组织管理

1、节目预告。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定期编排卫星播出节目,通过卫星、教学网站、简报等形式公布。我镇将通过印发材料,定期进行节目预告。

2、多形式开展教学辅导。根据教学计划和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省里组织专家,通过ip电视、网站、热线电话等渠道,开展在线答疑、讨论交流,组织科技下乡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辅导。*市通过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辅导队伍,定期组织辅导教师收听收看中央和省教学节目,并根据农村党员的需要,选择重点课程,下乡进村,开展教学辅导活动。镇上将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人员、致富能

手和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帮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第4篇:农业的农村工作基本常识范文

本世纪头20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已经构筑。宏伟蓝图的实现,关键是农村,关键在人。因此,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尤其重要。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基层干部与群众朝夕相处,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是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者。基层干部的作用如何,形象怎样,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凝聚力和号召力,对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时期,新的任务,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基层干部素质是好的,对工作是认真的,对群众是有感情的,他们在工作难度大、困难多的情况下,仍以党和人民利益的大局为重,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基层干部自身素质还跟不上时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程度不高,二是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数干部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有一技之长的少数同志也仅仅局限于对农业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不能适应村干部精简后交叉兼职、一人多岗的需要。同时,熟悉法律法规、市场流通等新知识的复合型干部更是微乎其微。三是能力不强。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突出矛盾、突出问题,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的创新型干部很少,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带领群众壮大集体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能人型干部更少,工作中常常是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工作被动,有些同志缺乏总揽全局的能力,工作方法欠缺,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力不从心,以致造成各项工作的滞后。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自满。认为自己资历老,见的世面多,工作实践经验多。二是浮躁。认为现代媒体发达,信息丰富,天下大事自己都知道,不必埋头读书了。三是认为老了。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已过了学习的黄金时代,学的用途不大。因此,尽管各项制度逐步建立,绝大多数村和单位做到制度上墙,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制度墙化,而非强化,召开的会议也只是布置工作。这些同志对新知识不求甚解,工作凭经验、吃老本,对新事物不能洞察本质,对新形势不能正确把握。导致思想不够解放,因循守旧,创业意识和奉献意识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进程,与实践两个率先要求相差甚远。基层党组织应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二、农村基层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素质主要是指在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锻炼而形成的,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和能力,是知识、才能、品德、观念、精神、性格、气质、毅力、风度、体魄等诸多因素的总和。具体讲,由*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等各方面构成。农村基层干部除了要具备这五个方面的素质以外,还必须有适应农村工作需要的特殊本领。 为什么说农村基层干部要有特殊本领?这是因为,农村基层干部直接面对农民,担负着领导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重要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对象决定我们的素质要具有特殊性。 一是*性。农村干部是广大农民的直接领导,党的各项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他们贯彻执行,农民群众就是从他们的言行中来看我们党的。所以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表现直接关系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素质十分重要。那种认为农村干部只要会干就行的观点是极为有害的。*无处不在,基层干部也应当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必须在思想上、*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保持优良的*品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积极倡导并带头奉行优良

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二是综合性。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繁杂艰辛。要管理各个方方面面的事务很多。计划生育、水利建设、调处纠纷、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工作是全方位的。因此,必须要掌握较全面的知识才能独挡一面。 三是实践性。农村基层干部服务对象是百户千家的农民,每天都有大量的具体实际事务要处理。如果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善于理事,不能及时为农民排忧解难,是适应不了工作需要的。农民往往的评价不是看理论水平高不高,而是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最主要还是看能不能为他们多办好事实事。 随着工作形势任务的不断发展,对农村基层干部要求越来越高,关键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 一是思想观念超前,富有创新意识。作为基层干部在*方向正确的同时,还要有改革创新意识。要有适应新一轮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思想观念。具体讲,主要是:要破除小农经济旧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新观念;要破除平均主义旧观念,树立平等竞争的新观念;要破除农业靠天旧观念,树立科技第一新观念;要破除知足常乐、小进即满旧观念,树立勇于进取,敢于争先新观念。此外,还要有资源观念、民主观念、法制观念等等。只有树立了这一系列新观念,才能正确分析和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带领农民致富,才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善于研究经济工作,处理事务公正。目前,农民最基本的两项要求就是求富,求公。这两项要求也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最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农民的领头人既要有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带领农民致富,又要有公正处事、维护稳定的本领。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农民思想解放程度、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都与当地领导者的思想观念、经济知识素养密切相关。如果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思想开拓,有办法,有路子,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就快一些,农民就富一些。因此抓经济的能力也是农村基层干部的重要素质之一。同时,村书记、村主任是全村群众的领导,做事情要出于公心,要富有正义感。既要有公平意识,又要有判断能力。要自觉学习法律、法规等有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公平公正公道的观念。当村内出现矛盾和纠纷时,要依法、有效地予以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升级和扩大,要带领群众同各种犯罪活动作斗争。这种管理社会、整治秩序的能力也是村级领导素质的重要内容。 三是工作作风务实,善于统筹兼顾。常言道,上头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农村基层尤其是村(居)要管理事情很多很杂,但都是骨头顶着皮的事,计划生育、农业税征收、纠纷调解,做这些事情必须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浮夸。面对纷繁事务,弹钢琴,显得十分重要。要分出轻重缓急和先后主次,紧急事务要立即处理,大事要事要集中办理。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握不住关键是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忌。 四是密切联系群众,严于自律自守。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归纳的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农村基层干部身在基层第一线,每天面对农民群众做工作,更应成为联系群众的典范,做到权为民用,心为民系,利为民谋。密切联系群众,增强群众观念,做到五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及时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便于我们为群众服务;有利于汲取群众的聪明才智,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做好工作;有利于检验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有利于与群众交朋友,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必须执行,不得随意改变;政策的灵活性是指在执行中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贯彻执行的具体办法,不能生搬硬套。四是坚持正确的利益关系。在执行政策时,必须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五是坚决同一切违反党的政策的行为作斗争。不仅要带头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而且要同那些违反党的政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以维护党的政策的严肃性,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同时加强学习,增强双带能力。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和主心骨,基层干部还需要加强农业技术专业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取得的成果,总结学教活动的方法和经验,并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在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在村党员干部开展民主评议双票制试点工作。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理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带工程活动,促使有条件的村干部带头兴办企业或实体。进一步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逐步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完善党的组织生活等系列制度。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党的组织生活要坚持思想性、原则性,坚决防止和克服见物不见人,谈工作不谈思想,以及自我批评讲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等不良风气。坚持谈话诫勉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及时掌握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对干部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干部,党组织要及时与其谈话,及时提醒,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要坚持集中领导,实行民主议事,凡属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研究,不搞家长制,力戒一言堂,真正调动每个干部的积极性,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团结、协调、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卓有成效地带领干群加快发展,实现新世纪两个率先发展目标

第5篇:农业的农村工作基本常识范文

关键词:村官现状;作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31日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到村任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河南省中牟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当地县政府高度重视该政策的实施。2008年中牟县选聘400多名“大学生村干部”到农村接受锻炼,以此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全面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但是,在这期间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以及广大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基本概况

本次调查是对河南省中牟县的一些乡镇机关、农村基层干部、广大群众以及大学生村官为对象进行调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调查50个行政村的85名大学生村官,此次设计的问卷共有10小题,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5份,回收率为94.4%。并深入5个乡镇,10个行政村对基层领导和部分村民进行深度访谈。通过这些资料,进一步分析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而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村官取得的一些成就

第一,改变农村贫瘠落后的面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首先,他们到村的首要任务就是做群众工作,将农民的守旧、传统观念潜移默化的改变过来;其次,当农村出现纠纷时,他们善于调节矛盾,通过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对事情处理的还有条不稳;最后,通过不懈的努力,深入了解政策,做好释疑解惑工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带领当地的村民整治村容村貌,使农村的街道更加畅通,设施更加健全,环境更加整洁。

第二,开辟了人才培养和锻炼的创新模式。大学生村官的到来解决了农村干部老龄化问题,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优化了整体干部的综合素质,解决了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人才匮乏的问题,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他们注重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克服了以往急于求成的急躁心态。此外,河南省中牟地区的大学生村官主要来自于农村。所以,对农村的一些基本情况相对比较了解,对村民的风俗习惯,处事和生活方式都十分清楚,可以更好地了解群众之所需,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

第一,大学生工作时间及被调用情况。在调研中发现,对于刚上任不久的大学生来说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有48.4%的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政府,帮乡镇做些琐事;68.5%的大学生选择了帮助村里做一些档案,文字材料,在考虑分工时,侧重于让大学生从基础工作做起;25%的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一起下村收费;只有5%的大学生村官会参与村里的实际事务,总体来说这几类大学生村官为农村的发展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二,所选专业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所选专业都为文科类的专业,因此理论性比较强,实践性较少,很多在大学里所学到的东西对当前的农村工作根本就起不到作用,在走访村民,同村民进行直接交谈的过程中,许多村民都表示需要更多能吃苦、擅长农业技术的大学生来担任村官,从而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村民当家作主,这样可以直接对他们的农业生产进行指导,部分大学生村官也表示他们所学专业与农村的实际并不符合,真正学农学专业的比较少,所以这样对开展农村工作会非常困难,造成村民们对他们的工作能力有所怀疑。但他们平时会经常在村里走动,经常与村民进行交流沟通,多了解村里出现的实际问题,在他们的帮助下解决村里的大小事务,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消除对他们工作能力的怀疑。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工程,而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无疑是增添了活力和动力,但在具体实施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具体表现为:

(一)有些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够,缺乏服务农村基层的主动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扩招,大学生数量剧增,由此带来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少数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都存在着功利心态。他们把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当作筹码,而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大批的大学生仅仅是因为就业压力才选择了村官,把村官视为跳板,为今后更好的发展做铺垫,一旦服务期满后就会离开现在的岗位,到别处发展,根本就没有扎根农村的思想。所以,他们在工作中不认真负责,对本职工作也不尽职尽责,整天荒废时间,不愿全力以赴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还有一部分人觉得自己上大学这么多年,可以称得上是高素质高能力的人,然而,却要长期呆在农村工作,觉得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他们觉得农村的事都是小事、琐事;根本不值得自己动手。此外,他们还觉得,村民们的政治觉悟、文化修养较低,认识狭隘,什么都不懂,不愿意和他们进行更多的交流沟通,不愿意将自己所学传授给村民。因此,他们在工作中经常趾高气扬、不务实;在生活中,也不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处事风格,这将导致村官和农村之间有一个断层,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使得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不能顺利地进行工作。

(二)待遇标准较低,令大学生村官不满意。在访谈的这几个行政村中,发现早入职的“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目前的工资待遇、住房待遇、津贴补助方面的待遇与他们的收入期望值有着较大的差距。对于他们这个职业,既不是事业单位又不是公务员,他们的身份地位十分尴尬,他们不属于编制人员,更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导致有些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是很低的。此外,大多说还没有年终奖,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甘愿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

(三)农村环境较差,生产力落后,缺乏必要的设施环境。我国农村发展非常缓慢,相对城市而言,无论是从速度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明显滞后,造成农村与城市发展差距拉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所以,工作环境的落差导致大学生村官流失严重,影响村官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较欠缺,文化人才的缺失也导致先进的精神文化生活难以在农村基层扎根落实,长期下去,不能使大学生村官接受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这会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会导致情绪失调,心情不爽,工作上产生厌烦心理。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看,刚刚从高等院校的城市环境到农村基础的“田间地头”工作,他们内心感到有巨大的落差。

(四)制度保障不健全,管理松散。重激励甚于重责任机制,政府出台的一整套政策措施基本上都属于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只是为了吸引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大学生村官的聘任工作,提高政府的选聘质量。首先,在当初的文件中还清楚标明: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一定会落实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但是对于大学生村官要达到什么目标,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以及出现问题后该如何去解决,却没有指出比较详细的规定。其次,在这些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情况下,刚入职的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也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他们“只能干些辅助工作,没有决策权,大事干不成,他们很尴尬。”村里的领导、干部以及群众一般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他们,不吸纳他们的想法和建议,觉得他们的思想不切合实际、不成熟、太幼稚。最后,大学生在具体的实施中,缺乏相应的制度,也缺少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当他们被聘到农村任职时,也曾想为当地的百姓做出一番成就,证明他们的实力和能力,但由于资金的缺乏,他们没有机会去实施,最终成为无稽之谈。

三、实现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对策

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收到了积极的肯定,他们为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近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

(一)更新大学生观念,树立扎根农村的意识。大学生自身也要及时转变心态,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中去,要多向老干部老前辈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工作经验,学习他们成熟的工作方式,提高个人的自身素养,处理好与村民村干部沟通交流,努力加强自身人际沟通能力,依靠自身主动性,提高责任意识,不把心理情绪带到工作上来,对农民群众要有真诚的服务之心、热情的帮助之心。在工作能力方面,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适应性,也要了解农村法律法规、高效农业和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知识。此外,要认识到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题,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要通过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紧紧团结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农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激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创造幸福的生活。关键还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坚持政府引导,要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为根本,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增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本领。

(二)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加强大学生村官处理事务的能力。考虑到农村现在的实际情况,了解到我国农村现实情况较复杂,各种资源较丰富但很难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农村地区的各个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所以,大学生到村任职必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出来,一切从实际出发,抓本村的主要矛盾,增加和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需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本村实际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既要学习政治理论,增强鉴别力,做到明辨是非、赏罚分明,又要学习农村的法律法规和种植技术,他们必须深入农村的实际状况,对当地存在的实际矛盾问题有本质性的认识,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了解本村的优势在哪里,本村的缺陷在哪里,弄清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素,然后再逐步进行解决。此外,对于刚脱离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村官还需要积极参加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专业培训,认真学习新的理念和新的内容,努力从自身找原因,提高自身的道德和职业素质,使自己能够在摸清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本村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判断,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做出正确的规划,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三)提高农村工作环境质量,更好地吸引大学生。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城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当前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改善农村基层环境,给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大学生村官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要相信他们的实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运用自己所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农村为对象,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造,去更加完善基层组治,让他们有归属感,激发他们服务农村的热情。在工作中应给予他们更多的资金和支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其进行历练,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为他们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还应尽快让大学生村官担任村里的实际职务,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改善大学生村官生活条件,让他们吃的放心,营养跟得上,通过多种途径让大学生到基层任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村官服务农村的热情。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大学生村官补贴力度,让大学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薪酬补贴和生活费补贴,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专项技能培训,使他们尽快投入到农村的环境中来,脚踏实地的开展农村工作。

(四)健全保障制度,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发展

第一,为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村官制度的激励保障机制。一方面可以从物质上激励大学生村官,适当提高他们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在政策上给予大学生村官鼓励,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大学生的角色定位比较模糊,既不属于国家公务员也不属于事业单位招聘的正式人员,所以很难受到社会必要的尊重。因此,我们要扩大宣传教育,从思想入手,以表扬激励为主,对农村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更大的奖励,农民也要与大学生村官达到心理相容,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待遇,增强凝聚力。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保障机制:不仅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好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考研、考公务员等优惠政策,而且还要对那些立志扎根农村的大学生采取激励措施,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

第二,做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后续工作。首先,必须重视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政府可以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直接进入事业招聘队伍;其次,鼓励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参加公务员考试,并给予适当的加分政策照顾;最后,应给予他们自主择业的权利,当他们的合同期满后,是愿意留在当地农村还是到其他地方有更好的发展,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不要干预。

(五)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加强对村官工作的管理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自身的管理。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使其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眼高手低,要踏踏实实服务于农村,从基层做起,认识到学校和社会的不同,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树立不怕艰苦,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在艰难困苦中磨炼自己的意志。

第二,加强对大学生工作的管理。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让他们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村里的干部和当地的群众也要积极地配合,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和设备,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第三,加大对大学生工作的考评。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和目标考核体系,实行平时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平时重点对他们的日常工作任务和业务表现进行定期的考核,实行以奖为主,以罚为辅的原则,同时加大反馈机制,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

四、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大学生村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也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村官的综合素质较高,所以对党内纪律和法律纪律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更好地去实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一系列政策。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更好的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更好地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他们的带领下,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等,向广大群众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逐步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型人才保障。在这些影响下,农民的法律意识显著提高,优化了队伍干部,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基层工作的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更好地完善民主进程,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二)既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又能锻炼大学生自身。近些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长飞快,就业压力将近一步加大。有很多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是最值得关注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就出台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这个政策不仅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的结构,还有利于村的全面发展。总之,它使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从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的积极就业。此外,从大学生自身考虑,可以提供更好的锻炼机会,像以前的知青下乡那样,到农村进行改造,体验农村质朴的生活,将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以农村为对象,进行真知实践,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在一起,不断增强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热爱之情,做到一切为了农民、为了农民的一切。总之,他们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解决村民纠纷的事件过程中,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应变问题的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基层组织形式,培养年轻干部,建设新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就是农村问题。而目前,我国农村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选聘大学生村官,对于完善农村干部结构,储备年轻干部,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要的一项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干部的指引带头模范作用不可忽视,他们的正确引导可以为村民们指明方向。但是,现在却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农村的很多村干部受封建传统的影响,思想守旧、意识狭隘、文化程度比较低,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让农村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然而,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正好弥补这个缺陷,他们是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思维开阔、知识渊博、人脉广泛”等优势,无论是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都胜任一筹,他们对农村充满热情,对于完善农村基层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大学生村官可以为农村提供优秀的干部储备。在实践中历练自我出,到农村任职,可以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人生大舞台。在大学生在担任村官的过程中,可以经常与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交流沟通,增加彼此之间的相融程度,从而了解村民的内心想法,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带领人民,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通过一步步的努力,成为年轻的后备人选。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永建,方刚,胡小龙.中原地区大学生村官现状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5.

[2]韩新宝.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中共四川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8.2.

第6篇:农业的农村工作基本常识范文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积极参加局党支部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认真书写读书笔记,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档案部门如何在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当前和今后档案部门一个时期服务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近两年开展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情况,做了一下调查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级建档工作现状

做好村级建档工作对于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传播农科知识和技术、编史修志、招商引资、解决纠纷、维护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我局通过联合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向全区下发《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拉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档工作的帷幕。几年来,我局在新农办、各涉农办事处的配合下,利用召开办事处工作会议、新农村示范村建档现场会,大力宣传、积极发动,并在下村专门指导、重点帮扶的基础上,规范标准、以会代训、以点带面,有效地促进了全区新农村村级建档工作的有序开展。从新农村示范村建档情况看,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基本上是好的,是有成绩的,到目前为止,全区10个示范村、4个重点村已完成规范建档。但从全区来看,建档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还有很多村建档工作仍相当薄弱,还需档案部门和相关部门相互配合,认真研究予以解决。

二、我区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对档案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农村,普通村民由于受教育水平文化程度的影响,档案意识淡薄。同时由于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由此导致部分涉农办事处领导和村民对档案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缺乏足够的认识,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上跟不上当前农村发展的潮流,认为经济不抓不行,档案不抓对村工作也影响不大,对档案资料的留存过问少,管理差,一些经济合同、土地转让等重要资料散落在经办人员手里,没有及时归档保存,造成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流失,使一些社会矛盾、社会纠纷无据可查,无法办理,给今后的工作造成隐患。农村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亟待提高。

2、档案管理体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村编制一般为3-7人,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或村主任兼文书,致使部分行政村档案工作分管领导不明确,兼职档案人员不到位,自己负责的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自己保管,档案管理混乱,影响农村档案工作正常开展。大多数行政村没有建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对村级组织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归档、保管、利用方面缺乏制约机制,因而造成档案材料不齐全,丢失严重。

3、农村基层档案工作者素质较低

农村基层档案工作者队伍整体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人才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现代化管理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学历要求、专业要求、现代化管理技能要求,而农村现有档案专职人员匮乏,学历低,一般的行政村没有专职档案员,档案工作多由兼职人员担任,档案员往往又是统计员、出纳、会计或其他工作人员,兼职过多,使档案员不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同时,由于时常变动,其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工作中档案业务不熟,缺乏基本的文件材料整理归档知识,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甚至有的就简单地用牛皮袋或档案盒将应归档的材料装好,放入柜子中保管,天长日久,档案乱堆、乱放、乱存现象严重,给规范化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4、对档案载体、内容认识不清、分类不准、材料形成量少不规范,科技档案含量低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档案,档案的内容反映着各项工作的历史面貌和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村级档案内容多是反映农业生产的,比较单一,往往不需要怎样分类就可以装订立卷保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村级档案的内容除农业生产外,还有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纪检监察、换届选举、民主管理、村规民约、农村经济发展、新技术推广、土地管理、公路维修、交通运输、电线架设、村办企业、村级建设、税收、社保、计生、农民医疗、社会治安、婚姻登记等方面的内容。载体形式上除纸质档案外,还有照片、录音、录像、实物档案等,分类较细,这些文件材料,是农村政权建设,科学文化进步,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制订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凭证,是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情况的重要信息资源。而大多数 村在归档时,收集的大多数是办镇下发的文件,而涉及本村自身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相当少,特别是科技档案存量更少,除与办镇或村民签订的一些合同外,几乎没有形成其它文件材料。从档案中反映不出村“两委”、村级组织工作职能以及行政村的历史面貌,难以满足农民增收需要。

三、改进措施及对策

1、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涉农办事处干部及村干部,特别是“两委”一班人的档案意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利用办事处、村干部会、专题会、现场会广泛宣传档案工作及其法律法规,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涉农办事处和村干部的档案意识,提高对开展村级建档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地认识档案、理解档案、主动利用档案维护合法权益,让档案融入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后盾。

2、健全机构,完善体制,制定档案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涉农办事处、村级档案管理网络,将村级档案工作纳入办事处办公室综合档案室,实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成立以办事处分管领导、党政办综合档案室专兼职档案人员、村书记或村主任等为成员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重视农村档案工作,真正把档案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强化管理职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定期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配备政治可靠、文化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村干部或其他专业干部为兼职档案员,建立村级档案工作整理归档、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等制度,制定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分类大纲及保管期限表等档案工作业务规范,不断促进和完善行政村的档案工作。

3、加强对办事处、村档案干部的档案工作基础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方面可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将村档案人员集中到办事处,由区档案局的指导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授课,示范操作规范;另一方面也可由办事处经常组织他们到档案建档规范化程度高的村进行观摩交流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尽快胜任本职工作。

4、强化收集,努力做好档案基础建档。农村档案是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村党组织、村委会工作历史面貌、村行政管理、村级建设和发展的真实反映。在日常工作活动中,要重视材料的收集,把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和上级机关有关政策性、指导性、业务性的文件,本村需要贯彻执行和今后工作具有查找利用价值的文件资料,特别是办事处、村自己制发的文件资料,如村换届选举材料、村干部花名册、农村社保、合作医疗、农田区划界定协议书、扶贫开发项目、土地承包、财务管理等材料,进行立卷归档。为确保资料完整,村档案工作人员还要认真做好文件收发登记工作,每年及时将处理完毕的材料按时保质完成归档,确保村级档案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5、建章立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由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涉及面较广,包括乡镇农科、畜牧、林业、水利等方面,因此档案部门在抓好村级建档的同时,还应积极与涉农主管部门搞好沟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根据本区农村档案工作实际,及时配套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通过文明乡镇、示范村争创,档案管理升级达标等目标管理办法,使建章立制真正落到实处,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章可循、依法开展。工作中善于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在村级建档上,要采取先易后难的作法,以示范村、重点村、先进村为重点,先建档,树立典型,以他们为示范,引导、带动其它村建档,争取先把架子搭起来,后充实完善,再实现逐步规范提高。

6、根据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特点,合理开发档案资源,注重实效,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第7篇:农业的农村工作基本常识范文

(一)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农村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农业部门对“三农”问题的深入探究以及相关惠农政策的颁布,使得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得以落实,在各部门工作协调的基础上,为农民带来福音。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有助于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经营管理的意义在于为农民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以及提供参考,通过对其他相关案例的解析总结经验,为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还需借助于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专业化的人才能够通过对农业市场信息的敏锐洞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资源配置,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全面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三农”问题中,农业的发展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而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和基础性产业,其发展还有赖于政府的扶持。当前我国的农业整体现代化水平较低,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能够加快农业发展的进程。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水平都较为落后,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农业的需求。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措施应用于农业发展中,随着新时期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加强应用信息科学技术。通过系统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的应用,我国的农业发展进程才能得以推进,也有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二、当前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农村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相关措施难以落实。经营管理是一项较为专业的工作,而当前农村地区的专业人才非常有限,上级政府下派的专业人才不足就使得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目标、任务以及内容等都缺乏充分的认识。这就使得当前农村因财务、债务以及土地纠纷等问题进行上访的情况增加。其次,对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会使得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随意进行定员定编,削弱了经营管理队伍的建设。相关管理单位人员的大幅缩减使得本就有限的经营管理人员更少,与当前复杂的多元化的农村工作相违背,从而可能会造成农村纠纷与财务混乱的出现。综上所述,缺乏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认识的不充分必然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农村经营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

对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而言,制度的不完善必然会影响到实际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当前的农村而言,并未建立起明确的经营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这就使得工作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困难重重。体制不健全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工作开展的经费有限,国家用于农村经营管理的专项经费非常有限,没有经费的保障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被调动,本应用公费解决的问题却因资金无法保障而被搁置,进而影响到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农村经营管理缺乏配套的人力、物力设施

农村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就是缺乏配套的人力、物力设施,具体体现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基础设施落后。当前农村经营管理的从业人员很少有专业人员,而是通过后天的相关学习来进行管理,因此,其专业性难以得到保障。物力设施的落后则体现在办公用房、办公用具等方面,而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则更为匮乏。随着弄村经营管理中科学技术含量的增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因此,就增加了相关措施的顺利实施。

三、提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健全相关体制

传统的农村经营管理侧重于农业生产的质量,造成了其他方面的缺失。当前多数农村干部并没有建立起经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单一重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对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强化农村领导干部的经营管理意识,通过对他们的定期专业培训树立起正确的理念和认识,也可以开办乡镇干部培训班,通过引进专业的培训人才对村干部进行专业的经营管理培训,从而能够促使领导干部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的影响力,保障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保障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其次则是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通过对管理工作的把关与监控,确保相关措施的实施。农村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够通过企业化的管理实现农业管理及生产水平的提升。为本地的农业发展制定出真正适宜的发展规划。

(二)增加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量

随着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项产业中,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发展的进程。我国的农村的科技应用较为落后,管理与生产水平都亟待提高。新时期提升农村经营管理水平就需要在管理中渗透科学技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效用。通过上文中笔者所提及的重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保障工作开展的资金与基础设施,因此村干部要注重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农村经营管理中的网络化进程有赖于网络的普及,因此农村的宽带建设进程需要持续推进。在实现硬件设施的前提下,可以对村民进行网络农业信息浏览培训,在条件允许之下还可以进行网络农产品售卖,从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业科技信息的融入还可以通过请农业专家到农村下访进行实地考察,并手把手对农民进行生产指导。除此之外,科学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农业机械的现代化,通过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推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建立起完善的人员机制

第8篇:农业的农村工作基本常识范文

[摘 要]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走向信息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样的发展方向不仅仅能够有效加快农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加速农村的城市化速度,保证我国各个企业的农村更快的走向小康社会,以全面提高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因此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据调查显示,新环境下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尽快找到相关的解决对策,才能够带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进步。

[关键词] 新环境;农业;信息化进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91

[中图分类号] F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04- 03

0 前 言

信息化进程在农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带动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也能够更好的造福于社会的人群,带动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实际上在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开展和推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就是缺乏相关的人才、设备落后以及缺乏良好管理等,本文重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找到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进步。

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和实践

1.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概念,一般在其表面上观察,主要就是指信息和知识逐渐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以及农业发展的动力。还有就是信息和技术成为农业结构发展中的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总而言之,农业信息化进程中不仅包含计算机,还有电子技术、通信以及观点和遥感技术等多项内容。但是在其内部了解其概念,也能够看出,农业信息化主要指的就是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作为代表的最新生产力,以此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1 ]。

1.2 农业信息化的实践

时至今日,农业信息化的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和高层领导都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下,开展了农业有关的各项活动。甚至到了2016年期间,我国依然有很多省市的农村地区开展和实施了“推进农业信息化、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口号,带领农民改变原有的生活,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加强其信息化使用的能力,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还需要全面落实其科学的发展观,以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的工作核心,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拓宽农业发展的领域,找到最新的发展途径,以此更好的提高农业发展的竞争实力,建设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农村[2 ]。

2 新环境下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主要指的就是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以网络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的劳作,实际上高科技的使用不仅能够更加充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农业发展中的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还能够在根本上保证智能化工具进入农村,以智能化作为主要代表,进入到最新的农业发展过程中。由此可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目前农业进步的关键基础,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信息设备落后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想要保证其信息化发展能够更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时代的要求,其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只有保证设备的全面性,才能够在根本上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但是在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中,很多地区的设备尚不完善,这也是由于我国农村相对比较落后,因此信息基本设备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的需求,特别是在很多偏远地区,农村的基层设备难以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还有就是由于我国农村的数量比较多,土地相对来说分布较为分散,因此其自然条件也存在着差距,这也导致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成本比较高,因此想要保证农村走向信息化还有着一定的困难[3 ]。

2.2 技术人才缺乏

在我国很多农村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人才输出,却没有输入,主要指的就是很多农村的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后,唯一的目标就是离开农村,但是却很少有学生想要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因此农村的很多人才都流散到城市之中,造成农村技术人员的稀少。同时由于农村信息化建O投入非常大,但是人员收入却并不理想,还需要承受风吹日晒的痛苦。因此在很多人的眼中,农村的生活非常辛苦,更不愿意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在农村的发展之中。所以这也直接导致农村信息化发展中技术人员的缺失[4 ]。

2.3 政府管理薄弱

在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个政府部门都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投资者,因此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其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在很多西方的国家中,政府都会指派专业的人员和部门对农村信息化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其政府在整个工作中能够根据国际上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发展趋势,属于农村发展的专业信息,帮助农村人口在信息化进程中找到属于自身的发展方向。但是在我国的社会中,有关农业方面的部门非常多,这其中却没有对信息化专门进行管理的部门,这就造成农业信息资源被分割,造成资源的流失,而仅有的信息资源也难以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直接影响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正常使用和发展[5 ]。

2.4 知识水平较低

在我国农村的社会中,很少有城市人口和大学生人口能够毕生致力于农村的建设之中,即便是有一部分人愿意在农村长久的工作,其数量之少也难以满足农村信息化发展对于人员和技术的需求。所以农村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人员还是农民,但是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当前我国农村的落后状况又直接影响到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因此这样的循环直接造成农业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渠道,导致信息技术的开展速度缓慢。还有很多农村由于其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因此农民对于最新内容接受的能力也比较差,这也造成信息化难以进入农村人民生活之中,影响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3 造成农业信息化进程问题的原因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历展中,我国都是以农业而出名,直到现在我国虽然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已经跻身于世界全列,但是我国依然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这一名称的提出也为我国在社会中奠定了基础,而同时农业在我国也成为人们最为重要的一项产业内容。因此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想要解决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重点了解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3.1 信息利用能力薄弱

据目前我国农村的情况来看,虽然每年我国农村中都会呈现出很多农业科技成果,但是却没有被广泛的使用,这也是造成信息化进程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的使用能力较弱,造成这一原因的背景就是上文中所提出的农民知识水平较低,获取知识途径较少造成的。因此很多农民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这也给其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只要种地就能够赚钱。认为网络信息技术不可靠,因此信息化即便是出现在农村的工作和生产之中,也会由于其利用能力薄弱造成后期发展受到阻碍[6 ]。

3.2 信息网络效应较低

在我国农村社会中,农业生产和经营,实际上属于规模比较小的一项产业,这一点在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就直接导致了农业信息网络效应低下,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还有很多地区的农村由于本身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其网络效应低下,农村人口很难意识到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其农业生产的规模。这一现状也造成我国农民收入受到影响,而一旦农民在信息化环境下收入降低,就会直接对信息化的信任程度降低,甚至不会再一次使用信息化,这也是网络效应比较低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是造成信息化难以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

3.3 信息使用成本高

针对农村的发展来说,任何最新技术应用在生产之中,都需要保证其根本的经济利益,低投资、高回报是农民非常需要的最新工作开展方式。一旦需要高成本的改革农民工作方式,则大部分人会选择延续原有的劳作方式。凡是信息化在开展初期其硬件的成本需求比较高,在农业趋向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计算机获取农业的信息。这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国的农村社会中,很多农民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在软件和硬件需要资金都比较高的条件下,很多农民会拒绝使用信息化技术,同时也是由于成本问题,网络在农村还没有得到普及,因此,农民在信息获取方面的能力非常落后,也很难意识到信息化的有效作用。

3.4 信息服务质量较差

农业信息化在我国农村发展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所以在农民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其基层人员对于信息的收集和传播能力都比较弱,这也导致整个信息网络体系都并不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即便是想要使用信息化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很难得到全面的信息。还有很多农民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因此在信息化的使用过程中,很难辨认出虚假的信息,一旦信息出现问题,或者是信息延迟,就会直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 新环境下农业信息化进程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在这其中不仅仅是工业的发展,农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良好的提高,因此我国的农业也逐渐融入到最新的全球化发展计划之中。在信息化的大潮下,信息资源的使用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状况,因此其应用在农业发展之中,也成为了农业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想要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解决其中的问题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网络在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中,是实现农业信息化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保障,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农业信息的设备不是十分完善,很多农业的信息网络都没有建成,所以想要保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其信息网的建设成为首要任务。还需要农村能够加大资金筹集的力度,对农业科技进行良好的投资,完善农村信息网,保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发展,以此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需要保证能够在有效的资金使用范围内,达成最大的信息化发展效果,避免资金的浪费造成农村人员的不信任感。

4.2 培养一线人才

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想要保证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招收和投资力度,保证在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加快技术人才队伍的推广,保证人员能够在农村建设过程中拥有最大的发展空间。并且还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对于技术人员进入农村工作给予较高的回报,保证其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力,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4.3 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基本的法律,对信息化建设提出合理的要求,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合理有序的开展和进行。同时通过财政和金融制度的调节,创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以此调节最高的收入和分配格局,有效提高农民的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在经济利益上为农民做出保障,这样农民对于信息化的信任程度也会不断增加。同时还需要在农村建立起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及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此保证信息化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4.4 保护知识产权

社会上所有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不断的创新,农业信息化也是如此,只有保证知识的创新,才能够把科学成果更好的应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之中。因此想要达成这一目标,还需要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对信息化建设中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避免居民知识产权遭到侵犯,以此引导和鼓励农民在信息化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保证这一道路能够越走越宽。

5 结 论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加大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状况,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状况,并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水平的发展。但是想要保证农业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和提高,还需要关注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够在最新的环境下,促进农业的改革和进步。本文所研究的结果能够看出,想要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进步,还需要在人才培养、政府和知识产权等方面重点管理,时刻关注农业信息化的进展状况,以此更好的带动农业信息化工作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超,李哲敏,孔繁涛.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优化[J].农学学报,2014(6):107-111.

[2]孙学文,包金龙.苏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信息化及电子商务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3(11):26-29.

[3]杨勃桠,李巧云,关欣.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0):205-209.

[4]来武新,李善民,周帮国.宜都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37-342.

第9篇:农业的农村工作基本常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管理;创新型人才

1 前言

农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和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保障,是解决我国居民温饱问题的钥匙。而目前在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前我国必须要基于农业现代化建设来加快对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不断培养理论型人才,更好地进行农业经济体制与政策研究,促进农业的发展。

2 农村经济创新型管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

创新型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某个领域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并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能够与他人和平共处和良好合作,能够承担任务艰巨的工作,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才。对于农业经济管理者的工作而言,首先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覆盖面广、涉及面宽,既包括农村生产也包括农村生活方方面面,涉及到农业、农村工业、农村商业、农村运输业、农村金融信贷等,这就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包括农业知识、商业管理知识、法律法规常识、金融信贷知识等。可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既专业又综合发展的人才。第二是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管理水平上不去,管理人才能力上不去,就会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近年来,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农村经济管理队伍,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其中任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加强建设。

3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有利政策和措施的引В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扩大,融入了很多新生力量,但总体上仍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其中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基层经济管理人才即村级经济管理人才较为缺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多数学校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培养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学校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通过系统地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成为符合农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单一的培养目标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培养具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而实际上,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中有许多人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无法在特定时期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农村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本地经济管理人才大多数了解农村、了解农业,但不了解管理、不了解商业,大学生村官则多是了解经济管理、了解金融知识,却不了解农村。尤其是前者中多数,本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既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长期的业务培训,文化素质较弱,缺乏比较系统的经济基础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创造力不够。同时,在高校之中,长期存在着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欠缺、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大学中课程设置综合化程度较低,课程内容相互脱节,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较少,不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中还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教育理念,最明显的就是农业试验课程只是理论课程的从属地位,农业经管类专业的实习基地少,实践教学难落实,如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等难以有效落实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4 如何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开发与培养

4.1 加强应用型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开发

应用型人才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水平,还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容易忽略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逐步创建以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应用型培养模式。鼓励农业管理人才深入农村基层经济组织,积极投身农村基层机构管理工作中,不断从实践工作中获得新的体会,提高实际管理能力,为今后全身心投入其中做好理论与实践准备。一是政府应鼓励更多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转型中的三本民办高校积极开设和整合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使之能够实现校门与农村的直接对接。二是高校还可以与各地政府合作进行定向培养。三是政府和高校应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青年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特别是鼓励应用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服务于农村,这能大大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整体素质。

4.2 改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式

高校与社会应该配合,反复探索和研究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师和学院领导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更加契合社会的需求。可以按照不同层次进行阶段性目标教学,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运用网络信息资料,采用最新型的视频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多开展实践教学,全面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学校也需要通过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增强实践课程教学,加强人才培养交流和构建发展平台、完善教材建设和教学建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素养。

除了通过高校和各地政府以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及网络平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方式。一是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二是利用网络举办各种电视讲座。三是利用考察交流活动进行学习实践。四是不定期邀请有关学术团体或高校教师进行科普讲座等。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确时是刻不容缓之事,只有农村经济管理人才整体素质得以提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我国优秀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数量已经供不应求,而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迫切的需要我们进行改革和发展。加强农业经济专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将人才培养模式投入实践中是我们迫切的任务和要求。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早日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