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业物联网管理范文

农业物联网管理全文(5篇)

农业物联网管理

第1篇:农业物联网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物联网;智能化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凭借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与更多高科技技术手段相融合,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创新升级,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能够使农业生产更加具备规模化和智能化。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管理的目的,通过建立起完整的运营模式,将网络、智能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一体化管理,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配合,使农业生产整体物联网环境更加稳定高效[1]。

1物联网技术应用对于农业生产与管理信息化中的价值

1.1实现智能农业建设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进而达到智能化的水平。远程监控主要包括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中的气候监控、农作物生长监控、土壤环境监控、病虫害防治监控等,以远程的技术手段能够形成全面的、实时的物联网监控体系,使监控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之下,可以构建起相应的规则,使用各类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远程的控制,控制程度能够达到高精准度,利用数据采集,使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得以有效地控制,进而实现农业生产全面智能化的构建[2]。

1.2促进农业标准化生

由于农业生产必须要重视气候、土壤等诸多客观因素条件才能够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高效。利用物联网技术手段,能够对农业生产整个过程中各个因素进行有机的整合,加强因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对农业生产进行完整的形态评估,实现了以智能数据替代人工生产的现代化模式建设。农业生产可以利用数据的驱动来变得更加标准化,农业产品也能够实现更加规范的标准化生产,而且具备良好的高效性。

1.3实现追溯与鉴伪的功能

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之下,需要对农业生产进行档案的建立,利用档案能够对农业产品从生产、加工、储存和物流全部流程进行可视化监管控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相关的农业产品进行数据查询,凭借着物联网信息技术,消费者可以充分掌握与产品相关的一切信息,也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督管理[3]。利用物联网技术,针对各类农业产品的假冒伪劣情况都能够进行有效的整治。

2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与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

2.1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

在种植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种植作物的实时监控以及生长状况的智能分析,在此期间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对农作物进行有效管理,如水肥一体化系统、智能化灌溉系统、作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等,这一系列技术能够进一步加强种植业的监督管理质量,促进种植业向现代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物联网技术所开展的实时监控会涉及到农作物的全部生长周期,帮助工作人员对农作物进行全部生长周期的管理控制,如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与作物影像等。在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内,利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监督控制的作用,也能够对相应的种植策略进行调整,进而实现更加精细化与智能化的生产效果,帮助现代农业生产实现绿色化种植目的[4]。

2.2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价值

传统畜牧业正在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实现信息化与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传统畜牧业逐渐向着智能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凭借着物联网技术,畜牧业逐渐形成智能拓扑结构。管理者可以对畜牧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环境信息饲料信息、产品信息等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进而实现全过程的统一管理。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措施将保障畜牧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在农业生长环境中的应用价值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气候、土壤质量、水分、空气等都会对农作物和畜牧业产品造成直接的影响,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生长整个周期内全部相关因素进行及时地监测,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将监测所得的数据以云数据技术、监测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等进行信息共享,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对自身生产行为进行实时调整,也可以帮助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农业扶持计划,对我国农业生产整体稳定性带来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持[5]。

3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与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智能农业的发展与管理

对于农业生产与管理信息化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在第一时间内对各类生产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所以必须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加强智能农业的管理。物联网技术有着强大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所以在面对庞大的农业生产数据时,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将各类有用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地收集、分类、储存、传输和查询,进而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也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建设。在构建智能农业结构体系时也需要加强统计数据和查询数据的功能建设,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分析和共享能力,从而为整个农业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6]。

3.2积极发挥物联网技术功能作用

应该加强物联网技术所具备的农业信息监测作用。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充分发挥出物联网技术的监测功能,对整个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地监测,确保每一个环节所获得的数据信息都是准确、及时和有效,利用严格全面的监测工作,将进一步确保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也能够使智能化的农业生产获得更为有力的数据支持。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展监测工作,需要科学设置传感器,在生产区域内,按照全过程的原则,对温度、湿度等相关因素进行实时的监控,也可以建立起氧气排送装置,来对环境内的含氧量进行监测和管理,这些都将成为确保我国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3.3实现农业流通的技术建设

利用物联网技术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流通的技术建设,农业流通过程中,物联网技术也可以发挥出强大的作用,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物联网体系,充分发挥出物联网技术的信息作用,对农业产品在加工环节直至运输和销售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对农产品建立起相应的电子档案系统,构建起完整的农产品档案库,这些电子档案会伴随农产品进入到市场以及消费者餐桌上,消费者可以凭借这些电子档案对整个农业产品的流通情况进行查询,而这也能够使相关管理部门更好地对农产品进行监管,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扰乱我国的农业生产和销售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领域进行管理控制,将成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确保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必须加强对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视和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科学化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郭雅葳.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与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8):24-25.

[2]席晓晶.物联网生产模式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33):77-78.

[3]彭求明.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广东蚕业,2019(6):17-18.

[4]邱秉慧,王海滨.浅谈信息化技术在食品加工与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20(4):13.

[5]吕庆军,钟闻宇,由浩良.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节水灌溉中的应用[J].湖南农机,2019,46(11):20-21,23.

第2篇:农业物联网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生产;物联网;推广

1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

1.1在种植领域中应用

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并在种植业中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相关人员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辅助种植业工作,有效采集和识别种植作物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实时监控作物生长情况,快速传送并自动化分析相关数据。物联网技术在种植领域的应用,促进了种植业的现代化发展[1]。相关人员运用物联网技术中的监测技术,可以随时监控作物生长情况,便于相关人员依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作物生长,确保农作物在生长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使用物联网监测技术,可以帮助相关人员随时采集、分析和处理有关农作物的信息,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更好地控制农作物生产,达到绿色种植要求。

1.2在养殖领域中应用

在传统畜牧业中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促进畜牧业发展,有效解决畜牧业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转化,使现代畜牧业向信息化和产生化的方向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2]。畜牧业在发展中主要使用物联网技术中的智能拓扑结构,实现精细化养殖,更高效、智能化地管理家畜。在养殖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家畜生长所需环境和食物等方面的信息,利用物联网技术分析和处理各种数据,从而监督管理家畜生长的全过程,真正实现数字化管理。

1.3在生长环境领域中应用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天气、土壤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措施处理好这些问题,为农作物生长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随时监测农作物周围环境的各种数据信息。物联网技术会衍生类似云数据、实时测控和智能传感等技术,在不同农作物种植地区都可以监测、传输和处理分析相关数据信息,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

2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推广物联网技术

21世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农业是我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借助物联网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是尽可能提升传统农业指标中的收益指标,重视农作物品种、产量与价值效益间的关系。二是紧跟时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更智能化地管控农业生产。三要建立更完善的农业生产管理平台,全程控制农业生产各个环节。

3在农业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

3.1全程监控农作物和畜牧业产业链信息

当前,媒体上曝光了多起食品安全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严格监管农产品从生长到销售的全过程。为此,相关部门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全程监控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避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确保所有流通于市场的农产品都符合质量要求。例如北京奥运期间,负责食物的工作人员采用PFID电子标签和GPS技术启用追溯系统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查询产品的生产原料可以找到其对应的身份信息。通过查询菜谱追溯农产品的种植地,确保选用的食品原材料安全,还可以实时监控所有材料的加工到配送环节。一旦出现异常参数,会自动启动报警装置,以此保障食品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3.2实现智能化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

温室或大棚种植农作物,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相关人员控制好湿度、温度及光照等。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测量、调节温度、湿度等。如果传感器中反馈的数据有异常,说明需要灌溉或施肥或喷洒农药等。使用无线传感器,不仅可以为农作物生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也能获取更丰富的农作物生长信息,还能为使用者自动分析相关信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可以使水产养殖户管理更加便捷。例如天气发生变化时,造成水塘氧气不足,水质、pH值出现较大波动,使鱼、虾等无法正常生长。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全天监测水塘中的水质情况,一旦变化较大就会报警提醒养殖户,及时解决水质和投食问题,减轻养殖户的劳动强度,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3.3定期推送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包括天气及使用传感器收集到的各种数据等。通过整理分析这些数据信息,农业部门可以有效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发出相应的预警报告提醒养殖户,有效预防病虫害。

4在农业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有效措施

4.1建立种植和养殖物联网标准

国家可以针对在农业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措施出台相关标准,每个地区可以依据当地农产品特点及其需要的生长或养殖环境,开展顶层设计,积极鼓励、推广在农业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此外,养殖户也要积极参与到其中,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物联网技,实现农业管理数据化,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4.2加大投入力度

为了保障农业管理,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大宣传,让种植、养殖户感受到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管理是有效的、可行的。政府也可以设计实验基地或示范园,让种植、养殖户切实感受到使用物联网技术的益处。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保障农产品质量达标。同时,相关部门可以为种植、养殖户开设讲座或发放宣传手册和视频资料等,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物联网技术。

5结束语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需要重点关注。农业部门可以积极引进物联网技术,实现更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农业生产管理,全程监控农作物从生长到销售环节,有效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为种植、养殖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科学,2018,8(7):776-780.

第3篇:农业物联网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农业信息化;生产与管理;应用

农业的发展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各地出具了大量规划文件,积极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科技手段的融入,转变了以往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其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并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农业生产的一体化管理。

1物联网技术概述

1.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通过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和激光扫描器等,实现物体与互联网的连接,能够对其进行智能化识别和监控。在当前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衍生出了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即精确农业。在传统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资源严重匮乏,环境污染,以及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而精确农业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能够有效推动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新型农业模式中,通过使用各种高新技术,实现科学化的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资源浪费。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制定农事操作技术和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相关信息的管理,并能够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收益最大化,实现对各种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2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为其带来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能够实现建设智能农业的目标。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控,提高智能化水平。主要的监控对象保护气候变化、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作物生长情况等,通过相应技术手段的应用,建立系统的监控体系,增强监控的实效性。同时,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智能化的技术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现场的远程监控,采集各种相关数据,有效监控各个环节,增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应用。其次,能够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气候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效率。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整体生产形态的评估,整合各项影响因素,实现现代化农业建设。通过智能数据的利用,能够促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1]。另外,还能实现对农业产品的追溯。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业生产档案,实现对农产品加工全过程的监管。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自主查询相关的信息,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这样也能够更有效地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产品。

2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与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

2.1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对于传统畜牧业来说,新型技术手段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促使其不断实现现代化发展,实现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在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物联网智能分析,进而进行远程诊断、自动监测疫病等工作,大幅提升饲养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并且还能更有效地保障产品质量。通过物联网技术,形成智能拓扑结构,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对所有相关信息的统一管理,保障畜牧生产的安全可靠。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还是集中在水产品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应用空间。

2.2农业环境监测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质量,需要加强对农业环境信息的关注。只有及时发现农业环境信息的变化,合理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才能保障生产效益得到提升。但由于农业规模往往比较小,并且土地比较分散,难以实现对生产环境信息的监测,在传统人力开展这项工作时,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不能保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情况。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气候和土壤情况的实时监测,随时采集环境信息,并实现采集数据的实时报送。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作用,主要还是由于该技术配有各类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农业生产信息的收集汇总。同时,通过智能分析系统,还能辅助决策,将相关信息提供给专业人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建议。另外,通过与气象部门数据联网,实现信息共享,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天气变化,并增强各项数据变化预估的精准性[2]。同时,还可以实现对雨量和水位等信息的采集,以免发生汛情。并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布设传感器设备,能够实现对温度、土壤、气压以及湿度等环境参数的监控,从而帮助生产者分析环境适宜度,以及时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作物的良好生长,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2.3远程诊断

在农业生产与管理的过程中,难以有效诊断病虫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远程诊断,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现阶段,在一些蔬菜种植基地,已经开始使用物联网诊断终端,能够直接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这种先进设备内部具有专家平台和智能传感器等,通过这些部件的配合,实现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而诊断出具体的问题,并远程指导生产工作[3]。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精准诊断,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也能够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2.4农产品安全监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再加上近几年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降低了人们对农产品安全的信任度。因此,为了保障农产品的安全,需要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很早之前西方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研究食品追溯体系,并由欧盟国家提出,我国直到2015年才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在农产品安全监控中,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能够严格监管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有效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通过GPS和传感器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农产品所有相关流程的信息采集,通过相应标识,消费者就可以了解任何想要知道的信息,大幅提升食品安全。

2.5智能化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生存所需,能够提供充足的食物,是进行其他生产生活的基础。我国人口密集,耕地严重不足,要用比较少的耕地养活大量的人口就要提高农业生产产量。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采取精细农业生产模式,在生产区域安全生态信息传感器,采集农产品的养料和光照等信息,帮助农户及时掌握相应信息,了解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及时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调控,如灌溉系统,在降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4]。我国水资源整体分布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一些缺少的地区,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节省水源。建立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采集信息,掌握当地水资源的实际情况,然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筛选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基于这些信息,合理进行灌溉,并能够及时对实施效果进行反馈,以不断优化该系统,实现节水灌溉。

2.6农业品种技术推广

要想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就要积极推广应用各种新品种和先进技术。由于我国农业资源分散,种植人员知识水平有限,难以进行农业推广,导致一些新品种难以普及,或者与当时实际生产情况不适应。对于现有的这些问题,要想有效解决,就要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使用传感器技术,相关农业推广人员可以采集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信息,这样就能增强新品种技术推广的针对性,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合理利用各种设备进行宣传,如互联网和虚拟农业等,帮助农民真正了解这些技术应用的好处,进而接受并进行实践应用。同时,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户的指导,及时发现存在的技术问题,第一时间改进,进而帮助其实现增产增收。

3应用展望

3.1鼓励多类型主体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要想实现智慧农业的建设目标,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所以要积极调动社会各主体参与其中,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这一主体。通过多类型主体的参与,能够实现多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共同对农业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进一步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吸纳社会力量,并通过智慧农业对建设,推动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因为这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具有公益性、社会性和经济性[5]。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不够成熟,还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在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3.2统筹各项影响因素,积极研发底层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需要充分考虑影响农业生产的相关因素,如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金融等,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树立全局观念,注重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增强其实效性。同时,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新技术的使用,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配合底层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农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当前,我国物联网农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对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为其发展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在对底层技术进行研发的过程中,还需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随着对物联网研究资金的不断投入,取得了一些理想的科研成果。所以要积极促进与高校的合作,充分结合高新技术与传统行业,让高校相关科研人员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增强研究的实效性。同时,相关行业内部应合理制定标准体系。

3.3加强农业信息化保障,研发新型遥感技术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南方与北方的农作物在生长习性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其相应生长信息的信息收集工作非常重要,相关政府部门要保障这些基础数据收集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这样才能为之后的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另外,在对农业信息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离不开前端传感器。目前,其在小型的农业大棚中可以应用,但在户外的大面积土地上使用,将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成本,并且后续的维护工作也需要使用一定的资金。因此,需要将现有传感器的相关数据汇总,找出其相似点,并向红外线遥感方向发展,以拓展应用范围。

3.4充分结合先进技术和传统农业,培养智慧农民

物联网技术是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而传统农业则是长期以来的文化发展与积累,只有在二者之间找出相应的切入点,实现完美融合,让新技术赋予传统行业新的活力,传统行业增加其内涵,这样才能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国内网络不断提速,再加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智慧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视最为关键的部分,那就是农民。其作为一起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只有具备足够的科学知识,以及新型农业思想,才能推动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因此,要积极发展农民,让其参与到智慧农业建设当中,成为主导者和实践者。

4现阶段主要问题和建议

首先,当前缺乏自主技术,如无线传感这些技术创新性不足,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产业链和标准。对此,应尽快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对于物联网编码标识存在跨区域的问题,应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使用统一的编码方案。同时,加强自主技术的研发,多个行业共同合作,以传感器为例,降低其成本,增强其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使其更便于携带,并能够实现分散采集。加强对前沿技术的研究,对农业产业相关的新技术进行预研。其次,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有限。在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时应用不足。因此,应加强示范平台的建设,基于农业信息化推进区,做好实践应用示范。这样不仅便于企业找到新的发展模式,也能够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最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还需改进。当前还不能有效保障信息安全,需要建立更加安全可控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等级保护,实施风险评估,对农业物联网进行全面安全防护,确保农业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未来农业的发展来说,智慧农业是主流趋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农业环境的监测,远程诊断,农产品安全监控,智能化农业生产以及促进农业品种技术推广,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生的信息化发展。相信在相关科研机构的不断研究以及农业生产的积极实践下,物联网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婧清,赵威,程钰森,等.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模式创新[J].南方农机,2020(24):10-11.

[2]陈锋.浅谈信息化技术在食品加工与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20(11):123-124,127.

[3]丁锦华.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研究[J].新农业,2021(22):44.

[4]赵慕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施农业种植管控系统的研究与构建[J].电子世界,2020(4):85-87.

第4篇:农业物联网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农业管理系统;传感器技术

随着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发展,目前,物联网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和农业相结合,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但真正推广仍然有很大的障碍,就当下的环境来说,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现有的生产模式限制了物联网智能农业的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基础建设成本过高导致无法普遍推广;最重要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物联网技术尚不成熟,使用效果低于预期。不可否认的是,数据信息时代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农业的不足,农民可以不再凭借经验判断作物的生长状况,而是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此外,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发展有效解决了硬件平台搭建的难题,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使智能农业系统更便于控制,同时也让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系统中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与多媒体传感器的智能使用有效地优化了农业系统,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为耕种环境作出决策。目前,智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高科技手段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1]。本文所设计的物联网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后及时传送至软件终端,并保留历史记录,每个周期会进行数据分析和环境预测,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简单的架构降低了使用成本和使用技术难度。

1系统总体方案

如图1所示,农业智能管理系统总体结构采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硬件平台采用嵌入式系统搭建,主控芯片借助串口发送指令,利用Wi-Fi无线通信技术,远程控制各种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如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在同一局域网下,将数据打包发送到软件终端,并设置预先报警的规则实时监控与分析,为用户提供智能决策的方案,及时改善环境数据,以便达到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2]。

1.1智能农业管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该智能农业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环境和应用的对象,包括智能监控、数据采集、远程控制、预防报警等功能,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与环境建立联系,达到对农作物生长进行管理和监控的作用[3]。

1.1.1智能监控。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实现对土壤湿度、环境温度、光照强度、环境湿度和CO2浓度的实时监控。

1.1.2数据采集。利用硬件平台的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发送指令来控制传感器采集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上传到软件终端。

1.1.3远程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在同一局域网下所有设备均具有远程控制的功能,用户通过软件终端可以对整个智能农业系统进行调控。

1.1.4预防报警。针对不同农作物设置不同环境条件,当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与系统设置的数据值不符时,便会触发报警功能,方便用户及时采取措施,使当前环境最适宜农作物生长。

1.2物联网智能农业技术原理

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能农业系统中,其技术原理为:在农业大棚或农作物生长区安装智能传感器设备和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这些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可以将农业环境与网络相连接。基于Wi-Fi技术、RFID技术和传感网技术的发展,对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智能化地控制农作物生长环境,以达到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条件[4]。Wi-Fi技术可以将各种传感设备连接到局域网,实现无线网络传输;RFID技术在整个系统中通过对接收频率信号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然后传输到后台和云端,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控制;传感网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主要用于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且具有数据存储功能[5]。

2硬件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设计

硬件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主要由供电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传感器设备组成,如图2所示。供电系统:硬件主控系统通过USB串口电路供电,输出电压为5V。单片机控制系统:该模块采用STM32F104增强型芯片,此芯片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特点,可以兼容5V的I/O管脚,最多有112个快速I/O端口,且多达11个定时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非常适合用于控制传感器采集数据。在整个硬件系统中,可以接收、执行、发送指令,并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数据传输。设备:针对农业系统的环境特点,主要的传感器采集设备有土壤湿度传感器、大气温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等;此外,还包括报警模块中的蜂鸣器设备、监控模块的摄像头设备。控制系统的实现基于嵌入式系统的UART串口通信协议,通过配置好无线通信协议即可发送接收数据。利用串口可以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通过编写程序使上位机发送各种指令控制传感器和报警模块进行相应操作;软件终端主要用于发送控制指令,然后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处理,实现环境数据的监控以及设备的开关运行[6]。

3软件终端系统设计

软件终端利用阿里云物联网平台,与主控制器在同一局域网下,从而使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能够传输到软件终端,进行一系列的归一化处理与综合分析,为了方便用户更直观了解环境数据,软件终端可以导出图表方便用户分析。所用的软件都基于Windows和An-droid系统进行管理,软件终端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整个软件终端系统通过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搭建,其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详细且操作便捷,按照上述操作流程,即可快速上手整个智能农业管理系统,一体化的操作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3.1阿里云物联网平台

该平台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设备连接通信能力,支持设备采集数据上传到云端,可以自定义Topic通信,支持多种设备终端开发和开发板接入,此外还提供方便快捷的设备管理功能和非常清晰的管理界面[7]。基于阿里云物联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可分为4层架构,其系统架构如图4所示。①物联网平台:是一个具有管理、控制、部署的多功能一体化平台,提供Wed可视化界面,方便后台管理。②边缘节点:将边缘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上传到物联网平台,同时具有数据转发和路由功能。③边缘设备:是由硬件系统控制的传感器,产生的数据将上传到边缘节点,建立硬件控制系统与软件终端系统的联系。④应用层: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该物联网平台自己提供的网页端服务,利用Web可视化界面查看系统运行的状况;另一方面是利用平台提供的接口连接自己的应用,通过手机端实现对系统的控制[8]。通过登录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控制台,在产品管理界面创建产品,然后定义产品功能,将STM32F104芯片与该平台进行通信,通过UART串口通信技术检测所开发设备的功能,最后在设备详情页面即可查看实时数据。在该平台用户可实现设备的调试与监控,便于将所有硬件设施统一管理,及时排查错误。基于Win-dows端的阿里云物联网服务平台设备调试界面如图5所示。在设备调试界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各种边缘设备的运行情况与在线状态。结合阿里云提供的其他产品和服务,使用者可以十分便捷地构建一体化智能终端操作平台,与其他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相比,该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在底层与通讯上花费了更少的精力,实现了更多的功能与服务,减少了开发周期,也节约了大量软件搭建成本。

3.2环境监控管理系统构建

该系统主要的功能有自动监控、环境参数设置、智能分析、远程控制设备等4个部分。该系统构建在软件终端,用户可以通过网页、PC端或Android客户端进行控制[9]。环境监控界面如图6所示。利用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提供的服务,可以实现自动监控、环境参数设置、智能分析、远程控制设备等功能,在网页端和手机客户端均可以清晰地查看各种功能的运行效果和数据分析。如在环境监控界面可以看到的消息数,可以预设报警规则,全面监测整个系统[10]。

3.3测试结果与分析

为了方便测试,以Android客户端为例显示测试界面,显示界面如图7所示。为了便于对比分析数据的准确性,采用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湿度计、二氧化碳记录仪工具测量实际环境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实际测量的数据与传感器测量并通过软件处理在终端显示的数据发现,误差并不大,其误差均低于0.5%。对于农作物生长环境来说,这些误差不足以影响农作物生长,说明这些数据十分具有指导意义,因而作为智能环境监控设备其数据是合理的[11]。

4结语

本文所设计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采用软件、硬件结合的方式,通过嵌入式系统技术搭建硬件控制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万物互联互通,便于环境监控和智能化管理,用户不但可以通过Web网页端、PC端和Android客户端进行监视,还可以在软件操作系统上对农业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与控制,及时调整当前不适的环境条件,给农作物生长提供最好的保障,不仅减少了农业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操作难度,而且在农作物生长环境改善和农作物生产效率提高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2]。

5参考文献

[1]李雪,文燕,邹承俊,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系统[J].时代农机,2019,46(1):106-107.

[2]魏霞.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系统运用[J].农业工程,2019,9(2):19-21.

[3]储成祥,戴啸涛,杨晓东.我国农业信息化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评价与对策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3):36-41.

[4]王淼.基于ZigBee的智能农业物联网系统[J].农业工程,2018,8(11):34-36.

[5]周红亚,李红丽.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系统设计与实现[J].时代农机,2019,46(8):60.

[6]郑涛,王洁,朱建锡,等.基于嵌入式系统技术的温室环境测控系统[J].河南科技,2018(23):38-39.

[7]王灿.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10]王睿旭.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南方农机,2018,49(24):147-148.

[11]吴蓬勃,张金燕,杨斐.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温室大棚监管系统[J].电子制作,2017(15):7-9.

第5篇:农业物联网管理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融资担保公司、小微金融交易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等非传统金融机构异常活跃,众筹、P2P等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与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关风险向银行体系渗透趋势明显,如金融贷款风险、操作风险等。基于此,为了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深入反省现有风险管理机制,强化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改革,就成为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InternetFinance,ITFIN)主要指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协同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有机结合实现资金支付、资金融通、信息中介、投资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其包括平台金融、碎片金融、信息金融等多种新型金融模式,涵盖了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产品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及金融服务体系等几个方面内容。

二、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

(一)操作风险以往受益于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大环境,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历了井喷式增长。而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以来,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受P2P、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冲击明显。再加上农村商业银行在技术、队伍、管理等内涵式发展方面不到位,导致骗贷、伪造票据、侵吞挪用客户资金、私自销售等操作风险频出。

(二)结构调整风险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多数产业处于“高产能、高成本”运行状态,在产能过剩行业集中、产能减压任务较重的农村地区,部分存量贷款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回。再加上农村地区房产等不动产投资、销售趋势较缓,房产开发贷款不良率上升明显,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在调整期间,农村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较为突出的财务风险。

(三)贷款风险在金融贷款受到严格管控的背景下,信贷以外其他类互联网融资急速增长,但部分资金实质上仍然来源于银行体系。但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还款来源较单一,财政风险与财务风险相互交织,一旦出现融资受阻,就会给农村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偿付压力。

三、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合理利用大数据在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进程中,大数据思维对社会各领域均造成了一定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业务流程、风险管控技术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经济体,农村商业银行应在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基础上,根据互联网金融环境下财务风险的传染性、破坏性、突发性及隐蔽性,立足智能客服、数据运营、交易安全、风险管理等领域,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突破财务风险管理体制、科技力量、经营规模等方面约束。首先,建立大数据风险管控平台。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将行业内部、外部各渠道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资源集成整合,引入涵盖当地职能部门、类似银行同业及互联网大数据公司等风险信息及行业内部、外部各渠道风险事件,建设大数据平台。依托大数据平台,将散布在银行各处金融业务信息、渠道触点信息全面汇聚,彻底搭配部门层级间财务风险管理界限。其次,完善大数据风险管控模型。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依托基于共享的风险信息,综合运用聚类、分类等大数据挖掘算法,在线进行模型挖掘、灵活配置、数据分析,了解风险模型及特征。同时依据风险规则,通过名单检测+智能模型的方式,实现风险的精准识别。在风险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由业务专家提炼完善风险管控模型,并转化为统一的财务风险控制规则。最后,加强大数据财务风险预警及监控。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将以往以事后监控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化为事前、事中、事后综合防控模式,构建风险实时决策引擎,实时监控外来财务风险及内部财务风险,最终在10000TPS高并发访问下实现毫秒级财务风险预警、阻断。除此之外,在客户经互联网交易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也可以根据欺诈风险发生概率,在不影响客户体验的情况下提供输入银行密码、提供短信验证等多种干预方式,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二)构建平行风险管控模式为了兼顾业务效率与财务风险防控,农村商业银行可以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平行作业的管理模式。即在财务风险管理条线下,进行专业对口部门组建,并嵌入特定业务条线,将以往分散在财务风险条线不同部门的贷款前期调查、贷款中期审核、贷款后期监控纳入一个部门,实现财务风险审批、放款审核、贷后监控三环节有效联动。对于已授信客户,则可以在财务风险预警全流程管理中纳入全过程跟踪方式及矩阵式跨团队作业模式,对信贷资金流向、财务状况、信用状况、履约状况、担保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化解不良贷款问题。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金融服务已经渗透进教育、餐饮等垂直领域场景,农村商业银行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更加突出。基于此,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从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入手,创新服务形式,组建精益化金融服务体系,引导信贷资金活水,解决融资难点。即以场景化融入+无感化服务的形式,在业务前端调查业务风险点,构建全流程系统自动审核机制及消金业务监控分析机制,同时在总行建立大屏监控器,全面展现业务处理流程,设置风险预警阈值,促使基于互联网带宽平台的业务可控、可视。另一方面,为满足互联网金融环境下财务管理流程再造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在大量结构、非结构性数据应用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的自有线上信用贷款产品及基于BI工具的实时监控体系。同时利用移动办公软件,面对授信营销与审批应用场景需求,在手机端平台设置外部舆情探测、风险预警、授信业务移动审批等功能模块,为风险管理价值发现、创造力提升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进程中,P2P、余额宝、零钱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运而生,因融资快捷、支付便利等优势对传统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同时也倒逼农村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金融产品方面进行改革。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更新财务风险管理平台,为互联网金融环境下自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涵钰,罗荷花.互联网金融促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9,000(23):41-42.

[2]宁显清.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初探[J].现代营销旬刊,2018,000(07):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