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精选(九篇)

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

第1篇: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腹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收集、分析本院收治的34例以“新生儿气腹”手术的患儿。结果:发现先天性巨结肠8例,先天性胃壁缺损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0例,胎粪性腹膜炎3例,梅克尔憩室2例,肠旋转不良2例,特发性肠穿孔2例,肠闭锁1例,肠系膜裂孔疝1例,急性阑尾炎伴穿孔1例,直肠穿孔1例。全部行剖腹探查术,探查后放弃8例,术后自动出院2例,术后死亡1例,治愈23例。结论:新生儿气腹病因复杂,早期诊断极为重要,一经诊断气腹,积极有效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管理对患儿的预后及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气腹

气腹是指腹腔内存在游离气体的现象..表现为腹部叩诊肝浊音区消失.病人做腹部立位X线检查时,可见膈下有游离气体, 多由胃肠道穿孔所致,须立即手术治疗。新生儿由于年龄特点,对疾病反应慢,病情变化快,常造成疾病表现的延后,诊断明确时病情已危重,如何及时、正确、有效的处理,对患儿的预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我院20101.1.-2011.6.1总共收治气腹患儿34例,经手术确诊,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新生儿3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1天-25天。

1.2临床表现:腹胀34例(100%)、气急21例(61.7%)、呕吐30例(88.2%)、便血10例(29.4%)、腹壁红肿18例(52.9%)。

术前腹部立位片均提示膈下有大量游离气体存在,提示气腹。

1.3 气腹产生原发病及胃肠道穿孔部位分析

1.4处理手术方式及结果:术前予以积极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补液扩容,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胃肠减压,完善术前检查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行肠切除肠吻合6例、行胃肠穿孔修补4例,行胃肠穿孔修补、近端造瘘15例,探查后肠系膜封闭1例,探查后行腹腔引流1例,探查后放弃手术治疗7例。术后予以禁食、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支持,广谱抗生素加强抗感染,维持内环境平衡。术后患儿死亡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自动出院2例,治愈24例。

2 讨论

2.1 病因:新生儿气腹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可以发生在由胃至直肠的任何消化道部位,在时间上可以产生在出生前及出生后的任何时间。

1)消化道肌层先天性缺如:本组2例胃穿孔周围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胃壁肌层先天性缺损,支持这一论点。(2)消化道缺血缺氧:分娩过程中有窒息、缺氧病史的有8例,呼吸困难导致缺氧,胃肠道等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大脑和心脏血流,造成胃肠局部缺血,继发坏死及穿孔。(3)消化道内压力增高:常由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导致梗阻所致。本组34例发病前均有呕吐,由于呕吐剧烈,腹肌膈肌强烈收缩,胃肠内压力骤增,容易造成胃肠壁缺损处撕裂,发生胃肠穿孔。(4)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先天性巨结肠、梅克尔憩室、胎粪性腹膜炎、肠狭窄、肠闭锁、肠回旋不良等,由于远端肠管病变、梗阻,近端肠管内容物通过障碍,肠管极度扩张导致肠管壁破裂穿孔。本组消化道穿孔中有12例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所致,占35.3%。(5)早产:本组1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均为早产,由于早产儿胃酸及蛋白酶分泌水平低下,胃肠道内IgA及母乳的其他成分缺乏,导致胃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受损,容易产生胃肠壁的损害,从而导致产生穿孔[1]。另有人认为,胃C―KIT+细胞的缺乏是胃穿孔的一个重要因素[2]。(6)、感染:部分胃肠穿孔患儿的腹水、血液、粪便中培养出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葡萄球菌、沙门菌、梭状芽胞杆菌或轮状病毒,但此病菌是否继发,尚有争论[1]。

2.2 临床特点:新生儿胃肠穿孔所致气腹初期与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电解质紊乱等较难鉴别,表现为激惹、躁动、拒奶、呕吐。随后由于腹胀、腹膜炎可以表现为少哭、少吃、少动等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及由腹胀引起的表现,腹部高度膨隆、气急、呼吸困难,腹壁红肿、尿量减少。由于消化道穿孔可发生在胃至直肠的任何部位。其临床特点往往有肠梗阻的表现如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而穿孔以后由于继发腹膜炎,而可以表现出相应腹膜炎症状,如腹肌紧张、触摸哭吵、腹壁红肿、阴囊红肿[3]等均提示已有消化道穿孔的发生。因此对腹胀患儿需行行腹部立位或侧位X片,已明确诊断。

2.3 诊断:腹部立位X片是诊断气腹的最有效、便捷的方法,仰卧位、左侧卧水平片也有助于诊断。X线表现为腹腔内膈下游离气体。其X线特点有:少量气腹以腹部立位片能发现膈下新月形气带与沿腹壁分布气体造成的“环形气带”;仰卧位因膈下新月形气带向腹壁弥散,加上腹壁气体带与腹脂线相混淆而易误诊。中等量气腹,腹腔气体增多,仰卧位出现“足球征”,立位片观察到“孤岛征”横贯全腹大跨度液平面腹腔积液,围绕在内脏外侧形成“马鞍形”。大量气腹除发现中等量气腹表现外,还可有男婴阴囊积气,仰卧水平侧位能发现“气脐征”与“拱桥征”而优于立位片,而异于成人气腹的X线表现[4]。腹腔穿刺抽出粪性物或气体亦可确诊。

2.4 处理:新生儿气腹患儿由于存在胃肠道穿孔及继发性腹膜炎,术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全身感染、败血症,术前扩容补液、纠正酸中毒尤其重要。一旦确诊,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后,需要急诊手术。术中根据穿孔部位及范围选择相应的术式,采取简洁、有效、快速的方法和术式,以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再次打击。对于高度怀疑先天性巨结肠引起的继发肠管穿孔,则需要在完成修补术后于近端正常肠管处行肠造瘘,而NEC患儿需要根据当时肠管的情况决定是否同时行造瘘,以避免术后恢复过程中再次穿孔[4]。近年来,由于术后新生儿监护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胃肠外营养及高级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新生儿胃肠道疾病术后治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本组手术患儿,术后治愈率达到了88.5%。因此,新生儿气腹患儿积极、有效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管理决定着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王燕霞.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M]//张金哲.杨政.刘贵麟.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中华小儿外科学,2006:590-593

[2] YAMATAKA A,YAMATAKA T.KOBAYASHI H,et al.Lack of C―KIT mastcells and evelopment of idiopathic gastricperforation in neoates[J]J Pediatr surg,1999,34(1):34―38.

[3] 唐兰芬,钟巨斌,陈铭珍.以阴囊肿胀为首发症状的新生儿胃肠穿孔3例[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4):181―182.

[4] 曾维英. 新生儿气腹的X线特征及病因诊断[J]. 实用医学杂志, 2001, 17 (9) _2 .

[5] 李仲荣,陈肖鸣,刘平等. 新生儿疑似先天性巨结肠肠穿孔的处理[J].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7, 37 (5) _3 .

第2篇: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

关键词剖宫产;肠功能;原因;对策

产妇因各种原因选择剖宫产分娩,术后面临着身体各机能的恢复,而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可使产妇营养得到及时补充,增加乳汁分泌,以利母婴健康。在临床上有部分产妇由于手术创伤、麻醉作用等原因肠功能在术后24小时仍未恢复,并有不同程度的肠胀气,致产妇腹部伤口疼痛加重并影响有效的母乳喂养。现收集我科5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在术后24小时肠功能仍未恢复并有肠胀气者,就其肠功能延迟恢复的可能原因及护理干预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5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27.6岁,孕38~42周,无胃肠道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肠功能恢复时间26~78小时,平均42小时。剖宫产指征有:头盆不称12例,疤痕子宫9例,胎儿宫内窘迫8例,妊娠合并巨大儿6例,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症5例,臀位3例,前置胎盘2例,双胎妊娠1例,过期妊娠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例,子宫畸形子宫破裂1例,特指原因剖宫产1例。48例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2例全身麻醉。高危妊娠28例。

1.2方法

采用一对一访谈式调查、病史查阅、动态的护理评估,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既往腹部手术史、妊娠高危因素、本次分娩过程及剖宫产术前用药情况、剖宫产手术指征、采用麻醉方式及术后镇痛情况、术后饮食及活动情况、肠胀气的程度、腹部伤口疼痛评分及母乳喂养情况。现将可能影响剖宫产分娩产妇肠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列表1,妊娠高危因素人次列表2。

2剖宫产术后影响肠功能恢复的可能原因

2.1既往史

既往有剖宫产分娩史和腹部手术史的产妇,与产妇自身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肠粘连,影响肠蠕动有关。对于有习惯性便秘史及术前6小时大量饮食的产妇,因肠腔粪块较多而影响肠功能恢复[1]。

2.2 妊娠及手术本身因素

产妇妊娠后体内孕激素大量增加使肠蠕动减少、减慢。剖宫产术中肠管暴露,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物的作用及产妇的精神应激反应均有可能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使肠蠕动减慢[2]。

2.3药物作用和电解质紊乱

剖宫产术后留置持续硬膜外布比卡因镇痛及使用杜冷丁止痛,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交感、副交感神经的传出,使肠蠕动减慢[3]。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症的产妇使用硫酸镁解痉降压,因镁离子使神经传导减慢,肌软弱无力减慢肠蠕动。产妇电解质紊乱特别是血钾偏低时使胃肠蠕动减慢,引起腹胀和肠麻痹。

2.4疼痛、饮食不当及其它

由于手术切口和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不适,产妇不愿多改变使肠蠕动减慢。术后6小时内按压宫底,产妇因疼痛大声喊叫,胃内吞入气体过多诱发肠胀气。产妇术后6小时因急切想恢复肠功能而进食大量白萝卜汤。《本草纲目》记载:“萝卜,气味辛、甘、温、无毒、有下大气”之功用。服用白萝卜汤可促进肠蠕动[4],但亦使产气增多,特别在肠腔粪块较多时,术后6小时首次进食即饮用大量白萝卜汤可使肠胀气加重。另外腹带包扎过紧制约胃肠蠕动。

3护理对策

3.1准确及时的护理评估

产妇入室后即刻评估:妊娠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中情况、麻醉方式、镇痛泵的使用、手术前后用药情况、既往史。入室后动态评估:腹部伤口疼痛评分、止痛药使用、饮食、活动、肠胀气程度。根据评估情况采取及时的护理干预措施。

3.2指导循序渐进的活动方法

剖宫产术后6小时内产妇下肢功能恢复即指导进行下肢主动伸缩运动,6小时后督促勤翻身及坐起,拔除导尿管后扶持下床活动。卧床期间指导适当腹部顺时针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另外使用腹带松紧适宜,以防肠管受压。

3.3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

指导产妇剖宫产术后6小时内禁食,6小时后进无糖温流质,如:米汤、鲫鱼汤等,通气后进软食,如:粥、面、清蒸鱼等。饮食宜少量多餐,切不可一次过量进食,以防胃肠不适引起呕吐。对于急切想恢复胃肠功能的产妇,告知肠道自身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宜先饮少量温开水和米汤,再饮适量白萝卜汤。嘱其放松精神,可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适应母亲角色上来。

3.4用药护理

3.4.1开塞露通便法

此法简单易行,取开塞露40毫升挤入内保留15分钟可促进排气。

3.4.2纠正低血钾

对于低血钾的产妇,应加强对血清钾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的监测。术后6小时指导产妇进食含钾丰富的流质,如青菜、番茄、土豆、肉圆等煮的汤,汤内需加入适量食盐,因食盐含碘化钾可增加产妇钾的摄入。遵医嘱补钾:补钾应遵循以下原则:尽量口服补钾,如10%枸橼酸钾口服,10ml,tid。必要时静脉补钾,注意见尿补钾:一般以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d方可补钾。10%氯化钾稀释后静脉滴注,补钾量为3~6g/d,浓度不超过3g/L,速度不超过20~40mmol/h。

3.4.3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

新斯的明能兴奋肠道平滑肌,促进肠蠕动。但肠腔内有大量积气时应用新斯的明可引起肠痉挛,使产妇腹痛难忍,应及时听取产妇主诉并与机械性肠梗阻鉴别[5]。

3.4.4口服给药法

根据不同症状选择口服药。对于两肋发胀,胃部饱满的产妇可选择上消化道动力药吗丁啉,它直接作用于胃肠壁促进胃肠蠕动。对于嗳气多的腹胀产妇可选择消胀片,该药含二甲硅油、氢氧化铝可消除肠道中的泡沫,帮助排气。如产妇下腹胀气严重可选择全消化道动力药枸橼酸莫利片,但此药对婴幼儿的安全性未确认,应告知用药期间暂停哺乳[6]。

4小结

通过及时评估可能影响剖宫产术后产妇肠功能恢复的各种原因,并积极采取饮食、活动、心理、用药指导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使剖宫产产妇肠功能得到尽早恢复,缓解肠胀气,减轻腹部伤口疼痛,减轻术后不适感。产妇营养得到及时补充,利于增加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益于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燕、李美玲、王淑霞 等.剖宫产术后肠梗阻1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6.

[2] 尹罗娟.腹部手术后肠胀气的护理[j].中医药导报.2008.14(11):11.

[3] 刘朝晖、张岱、廖秦平.剖宫产术后肠梗阻[J].中华实用医学.2003.5(23):35.

[4] 元凤宵.白萝卜汤配合温水足浴预防剖宫产术后肠胀气[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201;31.

[5] 赵虹、吴连方.剖宫产术后肠梗阻12例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06.28(6):374.

[6] 吴玉波.生命时报.不同部位肠胀气的用药选择[J].2009.304.

第3篇: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

引发早产的因素很多,母亲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比如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病、糖尿病、严重贫血、营养不良、感染等。另外,子宫、胎盘、脐带及附属组织有异常,多胎、胎儿畸形等,均可促使早产和低体重。近年来,专家认为50%~80%的早产、低体重可能与绒毛膜炎症有关。上述因素中有些是可以预防的,所以产前定期与适时检查非常重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早产儿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并发症较多,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严重感染会引起菌血症发生,给治疗护理带来很大挑战。我院新生儿科每年出院2千余人,约1/3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一年收治体重不足1 500克的早产儿约四五十例,其中胎龄最小27周,体重最小750克。体重低于1 00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身体只有巴掌大小,胳膊像我们大人的手指粗细,皮肤薄嫩得仿佛一碰就破,往往出生后不能顺畅呼吸,皮肤青紫,容易发生呼吸困难、呼吸暂停。需立即给早产儿进行气管插管、猪肺磷脂液注入肺内促进早产儿肺泡张开,使其能够自由呼吸。呼吸关仅仅是早产儿来到这个世界上需要面对的第一道难关,闯不过去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在医生的帮助下,在呼吸机的辅助通气下,大多数早产儿最终可以顺利脱离呼吸机,但是呼吸暂停会伴随宝宝很长时间,需要24小时专人守护,随时观察宝宝的呼吸、心跳、指脉、氧饱和度等,一旦发现早产儿不能自主呼吸,就及时刺激,“提醒”早产儿呼吸。此外,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精神反应好不好,吃奶能不能消化,有没有出现腹胀呕吐,大便有没有排,尿量是否正常,肤色有没有苍黄发花,任何一点细微的异常都很重要。

早产儿各脏器功能极差,特别是消化功能,哪怕一丁点的饮食不当,都会引起腹胀呕吐、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且有生命危险。刚开始喂食需每次从1毫升开始,从胃管中给宝宝注奶,逐渐增加奶量;一旦宝宝腹胀,消化不好,就要减少奶量,甚至禁食,等肚子恢复后,再重新开始喂养。有些宝宝喂养困难,到一个月还消化不了5毫升奶。因为早期奶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为了宝宝足够的营养,为了宝宝的体重增长,医生每天会为宝宝计算静脉营养,除了算每天的液体总量,还要考虑每小时输入糖的速度,热量能否满足生长需要。每天测量体重,每周测量身长头围,绘制生长曲线,评估宝宝有没有正常生长。

早产儿的抵抗力非常差,容易反复感染。为了减少感染,减少抗生素使用,体重低于1 500克的早产儿最好住在一个单独的房间,躺在温暖的多功能暖箱中和柔软舒适的“鸟巢”里,平时只有管床医生、责任护士可以触摸宝宝。所有接触前都要洗手,尽量减少有创操作,所有的操作集中处理,这样可以减少触摸宝宝的次数。为了减少扎针,减少疼痛刺激,可以为这些早产儿进行脐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不仅可以长期输液使用,还可以减少感染发生。

第4篇: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

关键词:外敷;脉输输液外渗;肿胀;研究进展

静脉输液技术始于17世纪,突破于21世纪,临床意义重大,能迅速补充身体丧失的液体和血液,灌注营养品和药物,提高临床效果,但是处理不当便会发生局部或全身性感染,或增多医源性疾病,或导致患者体内电解质失衡;或破坏血管周围组织,导致肿胀等。其中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致肿胀在临床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上大多以外敷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其药物和材料也很多[1],近年来学者们也做了不少研究。如王洁等[2]对100例静脉输液外渗新生儿随机对照研究中,报道早期使用喜辽妥加芦荟治疗新生儿输液外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50%硫酸镁湿敷对照组。邹凤[3]利用自制云南白药酒精糊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报道自制云南白药酒精糊疼痛减轻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变性皮肤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50%硫酸镁。

1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影响因素

导致外渗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药物因素:部分药物因治疗需要时浓度配置过高,或药物进入人体液体后酸碱度得到改变等,都有可能导致外渗。②疾病因素:这和患者自身体质相关[4],由于患者长期、反复发病,静脉输液不断,导致静脉不断脆弱,穿刺难度增加,易发生外渗。另外若患者患有右心衰,全身静脉淤血,在进行静脉输液中也容易发生外渗。③技术因素: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技能都有可能引发外渗[5]。若患者反复穿刺,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期间也未及时巡视,静脉通道受阻,外渗也容易发生。许宏珠、黄清玉[6]在2012年通过综述新生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其外渗与医务人员临床操作技能和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应提高穿刺技术,加强工作责任心,全身心护理患儿,发现外渗及时给予重要外敷治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郭君怡等[7]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因物残留、伤口疼痛、各种管道的刺激、强迫等影响因素而出现诸多不良症状,如意识不清、静脉输液外渗等,可见,药物是引起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之一。

2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致肿胀的外敷治疗

临床上治疗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致肿胀的方法很多,在选取治疗方法时,应结合患者情况,查明影响外渗的原因后,再综合选定治疗方案,以确保临床疗效。吴玲[8]2013年为预防静脉输液外渗,从护理质量入手,结果显示,通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宁佳琼[9]通过研究指出,老年患者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期间,一定要提高护理技能,提升穿刺成功率,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减少外渗的发生。

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致肿胀是静脉输液外渗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其危害较轻,相对治疗也比较容易。临床上针对外渗致肿胀患者有以下几种方法:芦荟擦拭、土豆外敷、中药外敷、西药外敷、提升穿刺成功率、密切关注患者静脉输液期间的反应等等[10]。综合来看,外敷的应用较为广泛,临床效果也较为显著。宫玉环、王建芸、方永华[11]通过对比两种西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发现,喜疗妥软膏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硫酸镁,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治疗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分析,可以发现,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致肿胀在临床较为常见,及时发现后给予外敷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显著。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论是何种原因引发的外渗,在处理好患者情况后,都应引起高度重视[20]。除患者自身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外,我们要加强对患者观察,发现异常后立即处理外,其他尤其是穿刺技术、护理不周等原因引发的外渗肿胀,应高度重视,提升穿刺率和护理质量,全面呵护患者,确保其健康。

参考文献:

[1]朱炜琴.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9):543.

[2]王洁,王芝兰,赵珍珍,等.新生儿早期使用喜辽妥加芦荟治疗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125-126.

[3]邹凤.云南白药酒精糊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3):406-407.

[4]薛雅卓,张敏,付霞,等.外敷治疗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致肿胀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3):1209.

[5]潘东洪,吕艳,韦衡秋,等.浅静脉通道技术管理中护理单元关键技术的拓展应用与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42-43.

[6]许宏珠,黄清玉.新生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外渗的护理措施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09):18-19.

[7]郭君怡,朱慧芬,徐爱华,等.消炎止痛膏对甘露醇输液所致静脉渗漏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102-103.

[8]吴玲.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静脉输液患者药物外渗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34):96-97.

[9]宁佳琼.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30):95.

[10]梁进女,劳梅新,吴爱萍,等.金黄散与红花乙醇液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4:167-168.

[11]宫玉环,王建芸,方永华.两种方法治疗输液外渗和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06):122-123.

[12]罗正芬.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29):278-279.

[13]刘万清.新鲜鱼腥草外敷在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05):517.

[14]季丽慧.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性肿痛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01):202-203.

[15]谭集凤,王路红.马铃薯加艾灸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599-600.

[16]张阿勤,纪春秧.三种方法治疗氯化钾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比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3:120-121.

[17]林七华.木芙蓉叶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42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01):94-95.

[18]周本华,胡梅,郑伟.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J].工企医刊,2013,26(02):134-135.

第5篇: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引导产妇实行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方法:对852例产妇在入院后进行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护理,从温馨的接待到心理护理,充分让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做好母乳喂养的指导工作,并争对母乳喂养中常见的问题做好处理,使产妇赞同和完全接受母乳喂养。结果:出院时母乳喂养成功率达99.4%。结论:通过护理人员对产妇的引导、宣教和护理, 对母乳喂养的成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关键词】引导;母乳喂养;成功;护理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也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措施。如何引导产妇实行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除贯彻执行《国际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外,护理人员的引导和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取得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现就我科护理工作如何配合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12月住院分娩852例,其中平产801例,剖宫产41例,输液治疗11例。母乳喂养:母婴对数847例,人工喂养:母婴对数5例。

2 护理措施

2.1 产妇入院时,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微笑服务,目光亲切,热情大方,并为产妇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待产环境,注意倾听产妇的陈述,仔细做好各项产前检查和准备工作,尽量回答各种询问,详细告知产妇入院后应做的一些准备工作,使产妇感觉到医务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是可以依赖的。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开展产后母乳喂养的指导工作打下基础。

2.2 重视心理护理:母子平安是进行母乳喂养的前提,对临产产妇除常规的护理措施外,根据产妇自制力的强弱分别做好心理护理,对自制力强的要多鼓励,对自制力弱的要多安慰,不要对她们表现出厌烦感,不要讲伤害产妇的话,尽可能留在产妇的身边进行交谈和勾通。告诉产妇各产程阶段的发展和变化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并随时提醒产妇及时排小便,以免膀胱充盈,影响胎头下降,尽可能让产妇保存体力。进入第二产程后护理人员要陪伴在产妇身边,教会产妇迸气用力,与助产人员密切配合,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使分娩顺利完成,从而促进母子平安。

2.3 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

2.3.1 产妇入院后每人发放一份母乳喂养宣传资料,让产妇在待产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方法。将为人母的产妇对这些知识非常欢迎,同时也分散了她们对阵痛的注意力。

2.3.2 护理人员适时进行宣教。根据产妇产程进展的不同情况,一般是在第一产程刚开始时进行,急产即产后进行宣传。告诉产妇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是天然的最佳营养食品,营养成份较完备,各种营养的配合比较适当,易消化吸收,各种营养均胜过牛奶。母乳的成份能随着婴儿发育的需要相应地发生变化,产后1-2天的初乳,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固体成份,还有轻泻作用,有利于新生儿排出胎粪,随后母乳逐渐变浓,量也增多,到6个月左右达到最高峰,以满足婴儿需要。母乳含有多量抗体,新生儿能从母乳中获得免疫抗体,使婴儿在6个月内很少得病。母乳的温度宜于婴儿食用且清洁、新鲜、食用方便,被污染的机会较少。母乳中含有婴儿大脑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母亲的声音、心音、气味和肌肤的接触,有利于促进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育。进行母乳喂养可促进母亲产后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并抑制排卵,推迟母亲再次妊娠,减少母亲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危险等。

2.4 做好母乳喂养的指导工作

2.4.1 新生儿断脐后,体重≥2500g,阿氏评分7分以上,产妇情况良好,在产后30分钟(剖宫产在有应答后)将婴儿放在母亲胸前,帮助新生儿吸吮,皮肤接触不得少于30分钟。此时产妇触摸自己宝宝而得到安慰,同时告诉产妇婴儿早吸吮母乳可促使产妇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使乳汁分泌,并减少产后出血,使产妇在心理上为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4.2 产房或手术室观察结束后,母婴一同进入母婴室,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每日母婴分离时间不超过1小时(沐浴、治疗),产后2小时内护士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教会正确的挤奶手法,以使母婴需分离时保证纯母乳喂养。11例婴儿因输液治疗,在输液过程中,其母亲将奶挤出用小匙喂给婴儿,保证了纯母乳的喂养。

2.5 及时做好母乳喂养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2.5.1 扁平或凹陷:指导产妇哺乳前用热毛巾湿热敷3~5分钟,同时按摩,挤出一些乳汁使变软,继而捻转引起泌乳反射,并用食指和拇指牵拉两侧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突出并捏住轻轻向外牵拉数次,每次练习持续5分钟;并使婴儿饥饿时先吸扁平或凹陷明显的一侧,。在婴儿未吸吮成功时,把乳汁挤出后用小匙喂养,切忌用橡胶以免引起错觉,给吸吮成功带来更大的困难。

2.5.2 皲裂:指导产妇采用正确的授乳方法和正确的喂养姿势,哺乳时应使婴儿口唇含裹整个及部分乳晕,哺乳结束后,不要猛力将拉出,以防受到强力的吸吮发生皲裂,并鼓励产妇克服怕痛心理。哺乳前采用湿热3~5分钟,同时按摩,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先让婴儿吸吮损伤较轻的一侧,以减轻对另一侧的吸吮力,哺乳结束后用食指轻压婴儿下颌等婴儿自动放下。再将少许乳汁涂在及乳晕处,短时间暴雨和干燥,并在乳罩下放一干净毛巾。皲裂疼痛剧烈时可暂停母乳喂养,将乳汁挤出后用小匙喂养;修复后再行母乳喂养。

2.5.3 乳胀:出现乳胀时,指导产妇于哺乳前行湿热敷3-5分钟,随之柔和地按摩、拍打数次,手以“C”形握住,先往胸壁压,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压住乳晕,挤出部分乳汁使软化,以便婴儿能正确地含吮及大部分乳晕,使婴儿充分有效地吸吮,喂哺时先喂乳胀明显的一侧,嘱产妇增加哺乳次数,防止损伤。如婴儿不能有效吸吮或不肯吸吮时,要帮助母亲将乳汁挤出;用小匙喂婴儿。如很痛,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使舒适至肿胀消失为止。

3 结果

852位产妇住院期间经护理人员的指导和护理,有847位实行了纯母乳喂养,有5位产妇因病停止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成功达99.4%。

第6篇: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10-750-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10.024

妇幼卫生工作是国家公共卫生重要体系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当地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妇幼保健院的职能也必将发生改变:从单纯以妇幼疾病的诊断、治疗为中心转向医疗与服务并举。其功能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疾病诊治、无病预防和有病早治的服务,还应包括更方便、快捷、更完善的配套服务。其中,正常妊娠围生期护理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1 围生期护理的社会需求

1.1围生期的定义

围生期在我国是指怀孕满28周(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1160克)至产后7整天的这段时期。这段时期对孕妇和胎儿来说是最危险的时期,很多孕妇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威胁着自身及胎儿的安全,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一般可以安全度过这一时期。

1.2 现代妇女对围生期服务需求日益提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妇女对于妊娠分娩方式的认知改变,妊娠妇女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仅仅选择在有资质的医院分娩,而是在安全分娩的同时尽可能得到更优质的差异化医疗与护理配套服务。对于医院或者各级妇幼保健站来讲,在做好基本医疗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外,还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服务,更好地为围生期妇女服务。

2 正常妊娠的围生期护理

从孕妇进入妇幼保健机构开始,医务人员即应迅速了解孕妇的服务需求,针对特殊时期服务对象的心理特点进行健康宣教与指导,贯彻全程、全方位护理、教育模式,缓解孕妇及家属亲友的紧张与焦虑心理,使孕妇在入院期间不仅正确认识分娩方式,而且理解相关医疗服务活动,增长分娩、育儿相关知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2.1 饮食与生活方面的指导

由护理人员向孕妇宣教健康均衡的饮食,指导摄入富含优质蛋 白质、铁、钙、磷及维生素的食物,对于有浮肿的孕妇,建议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注意民族饮食习俗,指导孕妇安排饮食,鼓励与家庭成员、亲友同时进餐,增加食欲。为产妇哺乳打下了基础。指导孕妇的生活护理,在引入舒适的同时,寓宣教于护理。指导孕妇起床后、进餐后及睡前认真用软毛牙刷正规刷牙;饭后使用碱性漱 口液。应用温水清洗,避免刺激感或酸痛;清洗后可局部使用油脂防止皲裂;如乳汁在处形成结痂,可用温水软化后去除;采用坐位淋浴,注意防滑,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发生缺氧。 同时,指导孕妇散步、听轻松音乐等娱乐活动,松弛焦虑心理,减轻精神压力,增加家庭轻松愉快的气氛。

2.2 围生期妇女的心理疏导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多数孕妇为初产妇,没有妊娠与分娩经验。家庭成员既往经验陈旧、缺乏经验或者对孕妇存在误导,浏览相关书籍或应用各种资源得到的信息可能并不能缓解孕妇的紧张与焦虑情绪。而部分经产妇,往往过度相信自己的经验或夸大分娩不适,对医疗服务工作产生影响。因此,在孕妇入院后,全程护理师首先通过在轻松的环境下与孕妇、家属亲友进行问候、交谈,向患者简单介绍医疗护理部门、人员的构成,询问患者家庭构成、分娩准备情况、有关分娩问题,进行孕妇焦虑程度的评估。并给予一定知识的宣教,应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地护理知识的讲解,使孕妇对分娩和新生儿的护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同时也可得到孕妇、家属亲友的主动配合。这样在孕妇人院之初便可为后期分娩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也可增加孕妇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与满意,扩大了医 院的知名度。

3 根据不同分娩方式,给予差异化的护理服务

3.1阴道分娩护理

为适宜阴道分娩的孕妇提供导乐陪伴分娩,在整个产程中给孕产妇以持续的生理、心理及感情的支持。在温馨的环境 中,经培训的有经验的助产士对产妇进行舒适抚摸、亲切关怀和交谈,给予生理和心理上的支持、鼓励,消除孕妇的紧张、恐惧情绪。同时,密切观察产程,并向产妇解释产程的进展。在服务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积极配合医师予以纠正,使产程得以顺利进行。对于陪伴分娩的家属及亲友,安排轻松的等待环境应用音乐等手段缓解其焦虑情绪。及时告知孕妇分娩进程及医师处理,赢得对临床处理的积极配合与理解。同时,足月孕妇与家庭成员、亲友对分娩过程、孕产妇生理与心理活动的交流,缓解产妇的疲劳与不适,为孕产妇提供精神支持。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

3.2 剖宫产分娩护理

3.2.1术前介绍术前向产妇与其家庭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术后可能发生的排气、排便障碍、腹胀等问题,进行良好沟通,消除恐惧心理,减轻心理压力。充分赢得产妇与家属的信任与配合,产后早期发现不适,主动进行处理,有利于产妇产后机体的早 日康复与整个产褥期的恢复,同时也更有益于支持母乳喂养的成功。

3.2.2 术后不适的护理与宣教对剖宫产手术患者来说,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返病房仍需仰卧位平躺6h左右,除切口疼痛外,可以因长时间被动而引起肌肉疲劳与酸胀不适。术后早期改变、局部按摩,帮助产妇缓解不适。由于产妇仍处于高凝状态,术后早期指导主动及被动肢体收缩活动,避免术后血栓形成。同时给予适当镇痛处理,能够减轻产妇痛苦,利于术后恢复与哺乳。腹部手术后产妇,术后腹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因为术中肠管受到激惹、肠蠕动减弱所致。对于此类情况,告之并帮助产妇和家属,在产妇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产后 6 h 后可于床上适当翻身,抬高床头促进肠蠕动。

3.2.3产后饮食指导为产妇提供饮食指导,提供多样化食谱,指导摄入清淡饮食,术后早期避免豆制品,奶制品及含糖高的食物等产气食物,多食粗纤维食物(绿色蔬菜类),以促进肠蠕动。多摄人汤类,增加乳汁分泌。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 。

3.2.4哺乳与育儿健康指导胎儿娩出后应热情祝贺产妇初为人母,把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进行第一次接触、早吸吮、建立母子感情。通过吸吮还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同时,为母乳喂养打下基础。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及母婴同室的意义,实行“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哺乳的产妇进行恰当的教育,手把手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同时进行评价。对新生儿的科学的护理,正确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哭声及大小便,脐部护理、婴儿沐浴、新生儿预防接种、黄疸的观察,详细告知如何更换小儿的,做到定时翻身和侧卧位,以及衣物的合理添加 ;告知如何逐步增加喂奶次数和正常的体重增加范围以及必要的急救须知,同时,可以适当介绍新的育儿方法,如婴儿游泳和婴儿抚触等。

总之,对于围生期妇女,应改变以往仅完成分娩的模式,在进行医疗的同时从人性化的角度给予全程生理和心理等全方位指导。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0,201.

2. 周昌菊,陶新陆,丁娟.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

3. 王新.对自然分娩后产妇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

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8,22,1185-1186.

4. 杨整哉,杜稳侠,马玉琴,等.孕产妇住院

第7篇: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

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92例,均为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6~72岁,平均(41±3.4)岁。6~14岁(21例),l8~40岁(27例),41~72岁(22例),>65岁(22例)。平均住院14d。

2心理护理

2.1骨折患者各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及护理:骨折早期。患肢因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从而多数患者精神紧张,有的常表现有抑郁少言、失眠、不思饮食。针对患者的这些表现,要以热情的态度了解病情,和患者交谈,做解释工作,说明骨折后,由于机体气血运行紊乱,气机凝滞或营血离经。阻塞络道,淤滞与肌肤理,古患肢或局部肿胀疼痛。随着活血癒药物的应用和时间的推移,这种肿胀疼痛是会逐步消除的。并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多移动肢体,以防骨折断端活动而造成新的损伤或发生再移位。在生活上积极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给别人洗脸、倒水、喂饭、端送便盆等,使患者能过着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从心理上感到满足。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期间。骨折大多需手法复位,较长时间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治疗[1-2]。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治疗,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做了方法会带来一定痛苦。尤其需再次整复或手术时,患者心情大多十分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拒绝治疗。这时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各种不同方法治疗骨折的意义,以及正确复位的重要性。并告之患者骨折并非难治之症,不要让其增加思想负担。把病情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告诉患者,并向患者介绍治愈的病例,从而解除其思想顾虑。耐心向患者讲清骨折预后多能完全康复,有些患者对自己的经治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不相信,治疗不配合,非要某高年资医生看看才能放心。对于这类患者应采取耐心说服讲解,任何一名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是负责的,一切治疗都必须遵循科学。骨折后期恢复期。一般患者表现接近正常的心理反应,且多能主动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心情愉快的为痊愈出院作思想准备。部分患者,表现练功不耐烦,情绪激动、易怒。此期护理时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进行劝导和安慰患者,做好宣传工作,为患者重点要宣传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交待清楚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这样,患者往往能解除厌烦情绪,增强功能锻炼的信心和耐心。

2.2骨折患者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生活依赖性强,加上患肢疼痛不愿意活动肢体,且长期卧床,血循差,易发生病发症褥疮和便秘。有的患者甚至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我们护理时要尽量理解和满足患者在治疗和生活护理方面的要求。对于暂时不可能满足的不合理的要求则要详细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把骨折“动静结合”的重要意义,活动方法向患者作认真的介绍,使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到主动练功治疗骨折必不可缺的一个步骤。青年患者。思想活跃,情绪波动大,对疼痛的耐受力差,往往因个人问题或家庭及工作方面而影响病情变化,对这些患者,心理护理主要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经常与患者拉家常、谈工作、谈理想,这样才能随时发现其不顺心的事和不愉快的心情,及时协助患者处理解决,或为患者找些书刊、杂志阅读,既能提高思想觉悟,又能分散注意力。有些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控制进食及饮水量。应向患者说明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及对骨折愈合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并嘱他们多吃含维生素类食物,注意两便的通畅,防止便秘及泌尿系发症发生。少儿患者。多数好动,对疼痛敏感,表情痛苦,有畏惧心理,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易哭闹,护理时对患儿要象亲人一样关心爱护。针对不同患儿的个性特点,做到耐心开导,细心观察,多表扬,多鼓励,做到四勤眼勤、手勤、腿勤、嘴勤。抽出一定时间为患儿讲故事,设法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达到护患关系融洽,使患儿消除畏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3]。同时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无渣屑,避免尿液刺激皮肤发生褥疮。

3体会

对骨折患者的护理,要重视心理护理,这正是祖国医学的传统和特点,为此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及道德修养,对患者以诚相待,视患者为亲人,正如古人所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通过周到的服务,端庄的仪表,敏捷轻巧的动作,使患者有一种信任感。同时对患者进行开导、说服、分散注意力,进行全面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对疾病有所认识,解除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加速骨折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4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534.

第8篇: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e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常见胃肠道急症,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病死率约为10%~50%[1]。现对本院近期收治的75例nec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nec患儿75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nec的bell分期诊断标准[2]。男52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2.26:1。胎龄<37周43例(57.3%),≥32周32例(42.7%)。起病时间最短1 d,最长54 d,平均13 d。发病时体重<2.5 kg 46例,≥2.5 kg 29例,平均(2.32±0.09)kg。发病日龄最短1 d,最长53 d,平均12 d。

1.2 方法 分析7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与体征、检验检查、治疗及转归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体征 发病时伴随体温不稳28例(37.3%)、反应差48例(64%)、呼吸暂停26例(34.7%)、代谢性酸中毒11例(14.7%)、腹胀59例(78.7%)、呕吐18例(24%)、腹泻14例(18.7%)、便血10例(13.3%)、肠鸣音减弱或消失60例(80%)、肠鸣音正常11例(15.7%)。发病时合并的疾病及高危因素:早产儿40例(53.3%),体重<2.5 kg 35例(46.7%),贫血15例(20%)、败血症14例(18.7%)、肺透明膜病12例(16%)、肺炎13例(17.3%)、窒息5例(6.7%)、肛门闭锁2例(2.7%)、先天性巨结肠1例(1.3%)。未发现其他伴随疾病或高危因素8例(10.7%)。

2.2 辅助检查

2.2.1 实验室 血wbc>20×109/l 11例(14.7%)、<4×109/l

9例(12%)、hb<140 g/l 32例(42.7%)、plt<100×109/l 14例(18.7%)、crp增高29/73例(39.7%)、降钙素原增高25/50例(50%)、低血糖4例(5.33%)、高血糖11例(14.7%)。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大肠杆菌2例。大便培养未见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生长,大便rbc+ 15例(20%)、wbc+ 13例(17.3%)、潜血+ 29例(38.7%)。

2.2.2 腹部x线检查 (1)早期:肠管轻度充气、充气减少或不均44例(58.7%),肠管走形僵硬或狭窄12例(16%),肠间隙增厚或模糊36例(48%),胃泡胀气10例(13.3%);(2)进展期:肠管中度扩张、可见多个液平面23例(30.7%),肠壁囊样积气影像17例(22.7%),门静脉积气影3例(4%),气腹5例(6.7%)、腹腔积液2例(2.6%);(3)腹片未见异常表现4例(5.3%)。

2.3 治疗 所有病例均予以绝对禁食,最少3 d,最长34 d,平均8.5 d;胃肠减压;补充液体和静脉营养;联合第三代类药物和甲硝唑等;加强护理;重症患儿予输注血浆或丙种球蛋白等。发生气腹、腹膜炎及保守治疗病情继续恶化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肠造瘘术(9例)、肠切除术(5例)、肠修补术(3例)等。

2.4 转归 75例患儿治愈56例(74.5%)、好转6例(8%)、死亡(包括家长放弃治疗难免死亡病例)13例(17.3%)。

3 讨论

nec是目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急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相关,早产、肠道缺氧缺血、细菌感染和肠道喂养等是发生nec的基本条件,当诸多有害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其损伤性超过机能可能耐受的某一阈值足以引发肠道坏死时,就形成了nec。

nec可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可局限也可广泛,多见于结肠近端和回肠末端。本组患儿中以低体重儿为主(<2.5 kg占61.3%),早产儿40例(53.7%),提示nec多发于早产、低体重儿。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各种消化酶活性低、感

以及缺氧后的再灌注损伤是导致nec的常见病理基础。近年来对早产儿与健康足月儿nec发病率的报道不一[3-5],这可能与亚临床或轻症nec的发病率不同有关。

nec多发病于生后1~2周,病情进展较快,主要表现为腹胀(78.7%)、肠鸣音减弱(80%)和腹泻、便血、胃潴留等消化系统症状,全身症状明显时常病情进展迅速。本组中单一nec病种发病患儿8例(10.7%),伴随其他疾病和高危因素主要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继而为贫血15例(20%)、败血症14例(18.7%)、肺炎13例(17.3%)、肺透明膜病12例(16%)等,本组病例中血培养阳性率较低,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血wbc>20×109/l和<4×109/l占26.7%、hb<140 g/l 占42.7%、crp增高占35.6%、降钙素原增高占50%,提示感染与肠道缺氧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基础。plt降低、外周血wbc、crp和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持续增高常提示临床病情严重、预后不良。nec发病最终取决于疾病的损伤机制和机体的防御机制的平衡,若前者占优势则造成肠道广泛损伤、黏膜屏障功能破坏导致细菌大量入侵,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dic等[6]。 早期很难与败血症鉴别,腹部x线平片对本病的诊断意义极大。早期肠道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出血、坏死,影像学表现为肠道轻度胀气、充气不均、肠管僵硬、肠间壁增厚及胃泡充气等。病情进展期细菌侵入肠壁所产生的气体,表现为或串珠状积气、门静脉积气影,呈现典型nec的x线征。合并肠穿孔和腹膜炎可见气腹影和腹腔积液。临床上nec常多种x线表现同时出现,本组病例x线表现以轻度为主,肠管轻度充气、充气减少或不均44例(58.7%),肠间隙增厚或模糊36例(48%)。x线表现的分期并不一定与临床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临床上如出现新生儿腹胀、胃储留等,不管有无放射线征,均应怀疑nec。多次摄片及连续观察其动态改变有助于nec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病情变化的判断。影像学的改变、感染指标、酸中毒、plt及全身症状等是nec评估病情及预后的重要依据。国内近年有学者开始结合腹部超声检查[7]、x量表评分方法[8]协助诊断和评估nec病情,可作为临床诊断和判断病情提供更多的依据。

临床上疑诊nec应绝对禁食3~5 d,确诊禁食1~2周或更长,待腹胀、呕吐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大便潜血转阴,全身情况好转可恢复饮食。由生理盐水2 ml开始,逐渐过渡为母乳或稀释奶、等渗奶,每次增加2 ml,忌用高渗奶喂养。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和临床试验证实,补充肠道益生菌对于nec的预防有重要作用[9-10]。nec早期微量喂养的利弊和肠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于减少nec的发病率目前仍缺乏有效的临床数据。

nec的内科治疗包括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止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和dic,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及营养支持等。如出现气腹、腹膜炎和保守治疗病情继续恶化,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腹腔穿刺引流、肠切除、肠造瘘等,但有关手术方式还是有很大争论。本组病例中有1例痊愈6周后出现肠狭窄,予以肠段切除后症状消失。nec治愈后要定期随访,如出现腹胀、呕吐或反复喂养困难等,应及时复诊,排除外科情况。

参考文献

[1]李修晶,石静云,易彬.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5):458-460.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8-512.

[3]李禄全,余加林,官晓清. 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3):165-167 .

[4]罗洁,姜敏,林影.早产儿与足月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危险性因素分析[j].北京医学,2009,31(17):669-671.

[5]张根岭,景登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81例治疗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5):985-986.

[6]芦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6(3):239-241 .

[7]唐毅,计晓娟,杨春江,等.超声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3):1347-1349.

[8]林慧佳,施丽萍,罗芳,等.腹部x线量表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2):97-100.

[9] khailova l,dvorak k,arganbright k m,et al.bifidobacterium bifidumimproves intes

第9篇:新生儿胀气如何护理范文

其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及流行性感冒在冬季较为多发,并具有一定的相似症状,例如,发热、乏力等。那么,这些疾病有哪些症状需要平日里警惕,又该如何防护呢?本刊将会做详细介绍。

时下,已经临近春节,希望读者朋友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度过一个平安、祥和、健康的春节。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曾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大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肿痛外,还可引起脑膜脑炎、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感染了腮腺炎病毒但未发病的隐性感染者。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中有大量的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随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排出体外后,散播在空气中,吸进了含有腮腺炎病毒空气的人,如果抵抗腮腺炎病毒的能力不强,就有可能患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一般于发病前6天至腮腺肿大后9天可从患者唾液中分离出来。在腮腺肿大前1天和腮腺肿大后3天这段时间内传染性最强。于病程早期,也可从血液、脑脊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本病毒很少变异,各毒株间的抗原性均接近。

腮腺炎病毒只感染人类,病人是唯一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卫生条件不良地方易发生和流行。人群对腮腺炎普遍易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易感性逐惭下降。

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

①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②初期有发热、乏力、肌肉疼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多数患儿症状不重或不明显;

③起病1~2 天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1~2天后对侧肿胀。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边缘不清楚,局部皮肤不红,表面灼热,有弹性感及触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患儿感到局部疼痛和感觉过敏,张口、咀嚼时更明显。部分患儿有颌下腺、舌下腺肿胀。同时伴中等度发热,少数高热。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恢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

④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降低,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及尿中淀粉酶增高;

⑤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炎或脑膜炎症状出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

预防措施如下:

1.托幼机构和小学应加强晨检,对可疑儿童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板蓝根冲剂等药物预防。

2.家庭生活中应讲究卫生,注意合理膳食,多喝开水,保证休息和睡眠,参加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3.开展对易感人群的预防免疫能够有效防止腮腺炎流行,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可以获得和保持免疫力,有效预防腮腺炎的发生。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治疗手段:

腮腺炎病情一般稳定,可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症处理。服用阿斯匹林可控制感染,但要遵照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和护理。流行性腮腺炎经过系统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家庭成员一旦有人发生腮腺炎,应进行家庭隔离,要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饮食上以流质或软食为主,避免食用刺激性或酸性食物。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国际上统称肾综合症出血热,在我国分布广,发病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是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病毒。我国已查出30种以上动物可自然携带本病毒,除啮齿动物外,一些家畜也携带病毒,包括家猫、家兔、狗、猪等。这些动物多属偶然性携带,只有少数几个鼠种从流行病学证明为本病的传染源,其中在我国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很多。如带毒鼠的排泄物污染尘埃后,通过呼吸道传播;进食被带毒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可经消化道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鼠类的血液和排泄物导致感染的接触性传播;以及经胎盘传播和由鼠身上的革螨造成的虫媒传播等。但研究表明,在各种传播途径中通过伤口较易实现传播,因为,带毒鼠的唾液中含有较高滴度的出血热病毒。

本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征,以及发热、低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等五期临床过程。接种疫苗是防治出血热的首选方法。16~70岁健康人群均可注射,保护率>95%,保护期3~5年。

防鼠、灭鼠是预防的主要措施;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毒尘埃等。

有不明原因发热(39~40℃)、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就诊,就地治疗。

猩红热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冬两季较为多见。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该菌对热及干燥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及一般消毒剂均能将其杀灭,但在痰液和脓液中可生存数周。

猩红热是经由空气飞沫传播的,因此一要经常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切断传染源。

无论是幼儿还是成人,只要与猩红热患者有过密切接触,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赶快服药预防,如服用复方新诺明片、注射青霉素等。尤其是曾经患过肾炎或风湿热的孩子,更要“严防死守”,避免中招。

猩红热的主要表现为:潜伏期2~5天,主要发生于儿童,有高热、咽痛,婴儿可有惊厥。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在性瘀点。起病后1天发疹,皮疹于颈、胸、躯干、四肢依次出现,约在36小时内遍布全身,为弥漫性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呈鲜红色,舌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为“红色杨梅舌”,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但多数不化脓。皮疹退后可有大片脱屑,但不留疤痕。

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

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

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 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隔离治疗至症状及体征消失,患者衣被要洗晒,用具、食具随时消毒。注意口腔清洁护理,皮肤大块脱皮时,用消毒剪刀修剪,不要撕剥,以免皮肤感染。注意全身情况并作适当对症治疗。

抗生素治疗: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对重症患者,应加大青霉素剂量或联合应用其它抗生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四环素族。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主要借助空气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甚至大声说话时,都会将病毒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形成细小飞沫随空气流动传播。另外,患者接触过的物体表面也可能附着病毒,人们接触这些物体表面后,再用手触摸鼻子、眼睛、嘴也会造成感染。

由流感病毒引起,典型症状是发热,体温有时可高达38.8℃以上,持续3~4天。头痛明显,全身疼痛常见且严重,全身极度乏力时鼻塞、流鼻涕、咽痛。

并发症为肺炎、支气管炎、心包炎、脑炎、急性心肌炎等,可能会威胁生命,大范围爆发流行。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得了流感要充分休息。卧床或放松几天。如果必须继续工作,请至少设法早睡晚起,多休息。

流感常伴有38至41℃高烧和头痛。退烧有利于预防脱水,缓解发烧带来的体寒。阿司匹林和布洛芬都是减轻疼痛的良药;扑热息痛则可以用来治疗发烧。

要多喝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补水和稀释粘膜分泌物的效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