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色彩设计导则范文

城市色彩设计导则精选(九篇)

城市色彩设计导则

第1篇:城市色彩设计导则范文

摘要:优秀的城市导视系统能够提升一个城市的城市品牌彰显城市的人文内涵。对设计者来说,如何运用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同时结合城市独有的人文历史、气候地理、经济发展等问题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城市导视系统是设计的核心难点。本文将从造型、色彩、文字信息三方面来阐述城市导视系统视觉形象的设计原则,从而探索城市导视设计的定向规律。

关键词:城市导视;设计原则;造型;色彩;文字信息

1什么是城市导视系统设计

城市导视系统设计英文名为“sign design”。是指通过最为通识化的标识来引导行人、车辆以最为便捷的方式到达目的地的一种标准化的信息指引系统。城市导视系统的视觉形象设计是一系列系统性的形象设计,主要指通过视觉形象设计促进城市的公共交通智能引导功能,并且通过导视设计展示城市整体地域文化、社会需求、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经济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等多元化的城市形象内涵。完整的城市导视视觉形象系统主要包括城市的整体道路标牌识别系统(停车导视系统、人行导视系统、公共汽车导视系统)、城市行车交通设计系统、城市介绍及旅游信息导视系统等多个城市公共指示系统组成,每个组成部分既是独自成立又是相互统一联系的。

2城市导视视觉形象设计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由经济实力的硬件竞争逐渐转向以城市的文化内涵与生活品质建设的软实力的竞争。城市的特质性与便捷性是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的两大标准。一个城市是否宜居,城市是否具有人性化与亲和力,出行是否便利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生活品质与投资环境,而城市导视系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大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标识,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与指示体系。导视系统视觉形象设计的规范便利程度是最直观体现城市给大众的印象。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来到一个城市要想顺利快速去往一个目的地,要想快捷的运用最合理的交通路线前往某地并非易事,外地游客想要第一时间快速知道所处的位置以及周边的有哪些功能区或者前往最近的公交车站或公共厕所都要大费周折,进入城市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迷宫,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脱身。这样的窘境出现是与城市的导视系统不够科学,视觉形象设计不够信息化通识化所照成的。目前虽然在各地城市的发展中政府都在大力推进城市导视系统的建设来提升城市的意象品质,但是城市导视设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首先,城市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与导视系统的视觉设计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城市导视系统更新不及时、指示不标准不统一、指示信息的错位与滞后无法跟上城市的建设步伐这些都是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中所存在的普遍现象。其次,城市导视系统设计是一个需要多元化多学科的庞大的系统设计工程,设计者需要对城市的文化脉络、生态景观、空间比例以及户外材质等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了然于心,是一项学科交叉性极强的设计,对设计者的知识结构和整体把握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城市导视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在这方面设计人才的匮乏同样也是制约城市导视系统设计快速有效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城市导视形象系统中的设计原则

与一个企业的VIS形象设计系统相比,城市导视系统的视觉形象设计所涉及的范围要广泛的多,设计者(团队)往往需要面对地域政府的法律法规、城市建筑景观规划、城市色彩规划、区域人文历史、当地风俗人情、独特气候变化、户外材质陈列以及节能环保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制约设计,设计者从美学与适用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导视视觉形象系统在造型、色彩以及文字信息识别的设计中有别于普通的导视设计,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设计的细节:

3.1城市导视系统中造型设计原则

(1)符合科学的人体工程学。城市导视系统视觉形象设计有别于其他二维的视觉形象设计,它最终的成果展示将以不同的形态陈列于整个城市的各个公共空间中,面对的主题是不同行为状态的人群。因此在导视系统造型设计时首先要从行人与交通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了解城市使用者基本行为特征与心理需求,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形态对各类指示标牌的尺寸从人体工程学、生态物理学以及美学的角度进行科学的计算与测量感知。设计者需要对人体的生理高度、行走速度与步幅以及人体视线角度对外界的感知舒适度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依据从而才能对导视系统的外观造型进行精确的把握,导视系统设计的过大会破坏同一空间区域中的景观视觉效果,浪费资源,过小则无法看清,降低导视系统的识别性。例如;一个标准身高1750MM的男性,高于200MM,低于400MM的高度为最佳视觉中心,因此在设计时1950MM~1350MM这个区域是最适合设计主要信息的位置。

(2)体现城市的人文历史内涵。美国著名诗人爱默生曾经说过,城市“是靠记忆而生存的”。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独特的人文历史,每个城市都有属于每个城市的故事,它是城市文化脉络的传承,是城市的根。在导视设计中设计者应努力挖掘城市的人文特质,通过提炼指代性的图案造型将人们与城市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利用悦目的造型设计营造和谐的城市文化内涵。具有城市人文内涵造型的城市导视视觉形象才能真正有别于其他城市,从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例如杭州城市行人路标指示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杭州的人文景观,将杭州市民所熟知最具有代表性的“断桥”、“三潭”作为设计元素进行巧妙的结合,使得所设计的导视系统充分的体现了杭州的文化,彰显出杭州特有的江南水韵文化。又如丽江古镇导视系统,在指示牌的设计中将丽江当地著名的东巴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运用东巴特有的图腾造型来展现丽江的民族特性。

(3)考虑城市独特的气候地理。城市导视系统设计是一个区域性特点很强的设计项目,在设计思考过程中需时刻从城市区域特点出发,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地理变化,气候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城市导视系统的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城市气候环境变化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造型结构,选用适合当地户外气候的标识材料。面对南方常年多雨湿润的气候,在造型上选料上应尽量考虑设计为抗腐蚀防潮湿的标识材料;北方城市风沙大,空气中颗粒物较多,因此在设计中尽量避免造型变化复杂凹凸起伏面多的造型设计,这样有利于日后的清洁与维护;沿海城市每年夏季为季风性气候,城市导视设施每年易受到台风的破坏,因此在造型的设计上可以采取边缘体块圆滑同时中空或有孔洞的设计方案来减少因台风外力作用对城市导视系统的自然破坏。

3.2城市导视系统中色彩设计原则

(1)与城市色彩建设规划保持一致。城市色彩是城市建设中又一个体现人文内涵的重要外在表现因素,是提高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定位的关键因素。城市色彩能够潜移默化的给人留下这座城市的深刻记忆,是城市居民所共识的城市色谱。例如我们谈到巴黎那亮丽高雅奶酪色就会自然的呈现在眼前,谈到罗马那历史沉积橙黄橙红色就跃然而上。城市导视的设计作为一个城市建筑与景观的结合体,在对城市导视设计的色彩勾画中也应当从城市色彩规划出发,所设计的导视色彩需要与这座城市的城市色谱相匹配,这样才更加容易被城市的使用者所认同。如果一味的为了追求视觉的醒目与冲击力而脱离实际,破坏了整个城市的色彩规划,也就破坏了整个城市色彩的和谐,这样的导视系统将失去生命力与活力。

(2)符合人与环境的视觉和谐。城市导视系统作为城市中最大的指示系统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陈列方式或展示于市井巷尾或展示于道路岔口或屹立在景区公园的某个角落,与城市的环境是紧密相连浑然一体的,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导视系统有别于城市雕塑的艺术作品,以服务公众群体为目的,因此所搭配的颜色应当与所展示区域的景观环境色彩保持协调统一的,避免出现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来喧宾夺主强人眼球。例如在杭州城区的京杭大运河景观带两岸的导视系统在视觉色彩的运用上采用古朴雅致的红褐色,同时配以木质造型与运河两岸的历史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宛如一幅跃然古朴的历史画卷。

(3)兼顾夜间出行的可视需求。城市导视系统的设计是立体的全天候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考虑特殊条件下的可视性可读性,例如夜间人行与车行的可视性识别距离。人类眼球对于不同色谱的感光度是不一样的,设计者应当考虑行人与驾驶者在夜间行驶速度对导视牌可视距离的影响进行设计调整,在设计时除了在导视牌制作的材料上可以采取一些夜间照明灯光或者反射材料外,对于导视牌材料的色彩以及信息文字的色彩运用上也是设计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例如,在道路行车交通导视牌上由于车行速度通常较快,在设计上尽量避免设计夜景反射能力较弱的黑灰色、深褐色,在字体的色彩上尽量使用白色、黄色这样反光色谱较强的颜色。这样所设计的导视系统在夜间或者可视性不强的特殊气候中也能很好的发挥导视功能,不至于成为摆设品。

3.3城市导视系统中文字信息设计原则

导视系统的文字信息设计要易于识别,不同的使用者对于字体的审美以及心理需求各不相同。首先字体的视觉设计必须考虑到使用者不同的年龄结构、文化背景等综合因素,在不同的展示区域不同的受众对象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字体。整体道路智能标牌识别系统适合近距离阅读,通常文字信息量大阅读性强,设计的字体多可为黑体、宋体;城市行车交通设计系统起到的标题式的提示导向功能,面对的是以50p/h~80p/h急速而过的城市驾驶者,这就需要在设计时使用醒目的加粗字体以便于驾驶者在较远的距离即可识别;面向于城市介绍及旅游信息设计系统的文字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域性质选择合适的字体,例如在儿童公园、海底世界可以采用活泼鲜艳动画形象感强的字体,而这样的字体在一些展览中心、行政中心等正式场合就会显得不伦不类了。其次在导视设计中的信息标识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突出重点位置以及朝向方位的设计,信息内容设计要简洁易读一目了然。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城市的国际视野,在某些重要的区域指示环境中可适当的配有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等常用外语翻译以方便外国游客的出行。

4总结

城市导视系统视觉形象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设计项目,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地理等多层次多范畴的组合。一件能够传承城市文化脉络彰显城市意象的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作品需要在把握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建筑学、景观学、美学等数十门学科的交叉作用下所产生的,这并不是一个企业的视觉形象设计(VIS)所能够涵盖的,要想设计出能够被城市文化所接收、大众所感知认同的城市导视作品需要的是全社会全体城市建设者与参与者共同的智慧结晶。

参考文献:

[1]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城市色彩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色彩;设计

Abstract: City color culture often represent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 city; is the people in the role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social culture and history development many factors such as natural conditions, city, the formation of a subjective consistent on the city's overall reflection, it includes not only the city culture itself, and also contains a human factors and natural geography rich specific. In the fusion of old and new color development process, related to each other on the color elements in the final form of the color transformation and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is paper attempts from the aspects of city color design to do some exploration.

Keywords: city planning; city color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城市规划中色彩设计的原则

1.1突出城市中自然美、人类美原则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于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青岛新修的滨海步行道,用黄褐色原木架构,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又使其融于海滨景色之中,便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人总是以人为第一审美物件。因此,在城市色彩设计中,要尽量使大面积的色彩不张扬、不艳丽,以突出人的美。巴黎街头最美的风景就是时装女郎了,而巴黎的地面、墙壁都是素雅的灰色、米色,这便突出了流动人群的色彩美。

1.2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不断诉说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其建筑色调必须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

1.3服从城市功能分区原则

城市色彩也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一是指城市的分区功能。

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像巴黎、维也纳这样的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对城市形象有极大损害。米兰作为意大利最早的金融中心,其老城色调非常凝重;而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其老城色彩则活泼得多,这两者是不能置换的。相对说来,欧洲一些旅游小城,其建筑色彩都比较艳丽,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而欧洲的大城市,其建筑色彩都比较淡雅,追求一种宁静的感觉,避免色彩火爆而形成“噪色”。

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譬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来:居住区不应出现广告,便是实施城区功能色彩分区的重要手段。与此同理,城市单体建筑的色彩也要服从其功能,像立交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其混凝土本色既显示出力量感,又接近自然色,没必要弄巧成拙地进行粉刷;像高层的办公写字楼,则不宜用轻浮的色彩,而像街头电话亭、候车亭等临时性公共设施,则可以采用相对明快的色彩。只要我们能制定包括建筑色相、明度、饱和度在内的分区色彩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便能逐步解决城市色彩混乱及平庸问题。

1.4城市色彩构成和谐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一是指人工色与人工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之间的协调。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一座被绿色森林或蓝色海洋拥抱的城市,其色彩自然应区别于内陆城市。绿色环绕的小城,色彩运用即便大胆一点,也不至于破坏城市色彩的和谐。欧洲旅游小城,萨尔斯堡的建筑色彩鲜亮,原因也在这里:小城外面环绕的往往就是大片绿色的河流山林,或者是皑皑白雪,这样,城内街景的暖红色调,便比较容易找到平衡。而海洋中的城市,如果色彩过于素淡,城市便会失去生机,所以,威尼斯虽以暖红为主调,却不会给人色彩嘈杂的感觉,反而显得生机勃勃。总之,在存在自然色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城市底色,使文化色服从自然色,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快捷方式。青岛老城的色彩便是典范。所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其中只有“红瓦”是人工色,其余全是自然色。

在没有或缺少自然色的大城市或城市新区中,如果又没有特定传统色的话,其城市主色调应偏中性,然后,分功能区、分建筑结构,围绕主色调搭配色彩。一般情况下,大面积建筑立面色彩应靠近主色调,留下色彩变化空间,给建筑细部(窗户、门庭、招牌等)以渲染、变化的机会。特别是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建筑,应用统一色彩,使之融于城市色彩整体构成中;体量小但结构雷同的建筑群落(譬如公寓建筑),则应通过对凉台、门窗色彩的变化设计,使整组建筑产生视觉的生动感、节奏感和韵律感。城市中的新建筑,必须照应周边建筑已形成的色彩环境,如果原有建筑色彩非常不和谐,则应使用能中和色彩冲突或形成过渡色的建筑色彩,而绝不能标新立异,再别出新“彩”,乱上添乱。但无论城市色彩主调如何,硬化地面都必须接近自然色,接近石板、石砖的色彩,避免大面积使用彩色地砖使城市色彩结构失衡,破坏色彩的和谐统一。

2城市规划中色彩的处理技法

根据城市不同建筑的分区,提出城市色彩处理技法:

(1)对现代建筑色彩区一般可采用高明度、低彩度的暖色的彩色,也可采用白色、灰色的无彩色。有时为了突出色彩对比、也可采用低明度、高彩度的暖色系统的有彩色。

(2)新旧建筑色彩的混合区,由于两者存在对立的倾向,因而有两种处理技法:

①根据色彩协调的共通性原则使新建筑立面的色彩靠近传统建筑立面的色彩,即按照传统建筑的现状色彩或与相似的色彩来处理。

②根据色彩协调的明显性原则,使新建筑立面的色彩突出与传统色彩毫无联系、甚至对立,从而创造出非常鲜明的环境色彩对比。

(3)对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色彩区,要坚持建筑色彩的文脉性。建筑群的色彩可采用低明度、高彩度的暖色调,要按照原有色调进行处理,保持与传统建筑里面色彩相互协调。

(4)工业区的色彩处理,一般采用无彩色,多采用灰色,其次是白色。为了保护环境要进行厂区绿化,使厂房融入大片绿色之中。

总之,不同性质建筑、不同范围内的建筑需要用不同方法用不同的颜色对其进行处理,但要注意总的色调要总体保持一致,但同时遵循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

3.城市规划中重点地域的色彩设计

3.1城市广场色彩设计

城市广场色彩设计应指出城市广场的色彩特征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不同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广场周边建筑群与广场铺地的色彩应最大限度地取得调和。建筑色彩与铺底色彩都是大面积色,两者之间的调和非常重要。具体地,可采用同一或类似色彩配色法,或使两者以其中之一为色彩主导等方法。

第二,不同性质的广场应具有不同的色彩环境,广场性质是确定广而热烈的色调,烘托广场活跃喧闹的气氛,增强广场的商业性和生活性;纪念广场则不宜采用过于强烈的色彩,否则会破坏广场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时可通过使用沉着稳重的灰色调渲染环场基调色的主要因素。例如,商业广场或休闲娱乐广场宜选用较为温暖境性格;现代市政广场的气氛应是民主和开朗的,宜优先考虑使用明快的色调营造典雅、亲切的氛围。

第三,广场色彩的主次层次性主要反映在形成视觉中心上,这是广场强调色之所在。广场空间希望滞留住人群,因此,广场上必然要有令人留步的环境要素。从另一个角度讲,广场作为一个无导向性的空间,必然具有向心力,即广场上要有相应的视觉中心点。视觉中心点,与周围参照物相比,是相对较小的部分,它带有明显的区别于其他元素的特征和独立存在的倾向,易造成视觉集中,而周围的元素都存在着被其吸引的趋势。在城市广场中,这一视觉中心可以是主体建筑、环境小品等,而与基调不同的色彩的使用是一种很好的营造视觉中心的手法。

3.2城市街道色彩设计

城市街道色彩设计指引中,首先应指出街道的整体性与其他公共空间的整体性有所不同。人们所感知到的街道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而非静态的、局部的整体,也就是说视觉观测中存在着明显的继时性。鉴于观测街道色彩时的这种继时性,街道色彩可以有更大变化的可能,从而形成更为丰富的街道色彩。同时,这种继时性也为多色相、高彩度广告的设置提供了协调的可能性。当然,在进行色彩变化时应注意色彩的连贯,特别是相邻色彩之间的协调与过渡。总体上,色彩的变化可使用高明度低彩度色、中性色、中间色或无彩度色进行过渡。

另外,街道空间是一个供人通行的空间,它必须具有明显的方向可识别性以供行人做出选择。因此,在指引中应提出对交叉口处各方向色彩差异的把握,这比路段上色彩的个性更为重要。

3.3城市出入口色彩设计

对于城市出入口,色彩设计指引中应当包含的内容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方面,界定出以自然环境色作为背景色,其中最可能的是绿色,当然还有可能是泥土、岩石的颜色。如果是绿色,在绿化的配置上,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搭配一些四时开花的乔灌木,以丰富环境背景,使之不会过于单调。

另一方面,有了背景色之后,城市出入口核心位置应设置主题景观,作为强调色的载体。主题景观可以是大型的绿化图案,也可以是标志性的雕塑或建构筑物。它的色彩倾向于选择高彩度或高明度的色彩,使其与背景色区别开来,便于识别。考虑到主体快速通过城市出入口,对客体的观察时间短、角度转化快等特点,应适当地使主体景观的色彩种类趋于简单化,施色面积足够大,在充分考虑到利用鲜艳、饱满的色彩使主体景观易于识别的同时,还可以考虑通过赋予色彩以意义,来提高色彩的易识别性。上文在说到色彩的联想和象征意义时提到过,色彩的象征有人类共性的一面也存在着地域文化的差异,某一地域的人会偏爱某种色彩,同时,对这一颜色十分敏感。当然,通过色彩赋予主题景观以意义,必须是在地方传统色彩特色明显的城市,才具有可行性。

4.结语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严重滞后,设计手法和理念陈旧等问题已经引起规划设计和管理部门相当重视,相信随着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未来的城市色彩设计,无论是在实施建设和规划管理上,还是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上,都会朝着更加合理、科学、规范、全面的方向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 袁新敏.色彩之我见.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10

[2] 吴良.城市美的创造.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第3篇:城市色彩设计导则范文

其实此项实践早在20多年前,日本学者就已涉足。这个在当时同样产生轰动效应的大型建筑群位于日本神户的兵库县,设计主持者是当今日本最著名的环境色彩规划家――吉田慎悟先生。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彩度控制法”为当地建筑提供色彩的标准设计。

在由中国流行色协会主办的中国城市色彩论坛上,吉田慎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城市色彩规划水平正在与国际间缩小差距,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经验或许能给中国一定的启示。

法办色彩垃圾

日本以前的城市规划主要考虑安全、节约等因素。但随着要求城市个性化的呼声渐强,政府适时颁布了由色彩协会参与创制的“景观法”,以法律的手段对城市建设中不科学的色彩使用进行约束。例如对破坏景观的色彩垃圾进行经济处罚等。

由此,城市建筑在色彩使用上日益离不开专业人士的指导,一个新兴的职业――“环境色彩规划家”应运而生。吉田慎悟告诉记者,目前在日本从事建筑色彩设计不但能获得很好的商业回报,还是一个颇受尊敬的职业。

在日本东京,大型建筑项目动工之前往往要先对周边环境进行色彩调查。他们认为,由于大型建筑群周期很长,使用的色彩也很多,如果没有一个总体规划,就会很杂乱。而且除了颜色协调外,在建筑形式上日本也很注重整体的和谐。

20世纪70年代,欧洲城市建筑曾经历过“花哨用色”的一个阶段。建筑师出于“反传统”的目的,将鲜艳的色彩组合应用于单体建筑,使其与周围构成强烈对比,从而达到“突出自我”的目的。这股旋风也一度波及日本。

吉田慎悟坦陈:“日本的城市在使用色彩方面也曾走过弯路,以往我们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时,总是考虑建筑单体比较多,而忽视了它与周边环境的搭配、协调。”建筑师为了标新立异,往往不惜以破坏总体景观为代价,使用“暴力色彩”。这种理念流行的结果,便是制造了众多的色彩垃圾和视觉污染。

“色彩丰富的建筑刚建成时往往很好看,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雨淋风化后,就会因褪色而变得难看,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维护起来也颇费周折。”

吉田慎悟说,在走过滥用色彩的阶段以后,日本开始重视城市色彩的综合规划。他们通过规划立法和科学调研等手段,“让每个城市都形成一个色彩搭配的原则或者潜规则,让大家遵守或默认。”“城市色彩需要规划,但并不是说要将城市建筑统一成一个颜色,而是在一定规律,也就是主色系的指导下科学使用颜色。”

让吉田慎悟感到自豪的是,日本公民的守法意识比较强,一旦制定好规则,人们都会照此操作。“不会为了突出设计师的独创,而不惜破坏整个的颜色系统,制造色彩垃圾。”

精确找到“特征色”

日本的一些大型城市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城市色彩应用原则。大体上说,这些原则包括:要尽量寻找色系相近的颜色搭配,这样看起来比较和谐;在整体色调统一的基础上,对颜色进行丰富和扩展――如果颜色太过于统一,可能会显得枯燥和乏味,那么就不妨在局部添加一些色彩变化,既照顾整体和谐,又使建筑不乏活力。

在共同的理念指导下,设计师们普遍形成一种共识,认为一个地区总有一些可供挖掘的“特征色”。这些“特征色”与当地所特有的土壤、沙石、花草、树木以及建材有关。因此在今天的日本,建筑中很不习惯使用花哨的颜色,而是倾向于选用与当地环境、气候、原材料相匹配的颜色。譬如日本东京附近的某个乡村建筑,建筑师会考虑这个地区冬天积雪很厚,为此屋顶的坡度要设计得很大,并采用灰色调。如此,淡灰的屋顶,斑驳的木质门窗和灰白的天际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色彩上实现了和谐。再比如东京河岸边的一个建筑群,一侧朝向河流,一侧朝向城市。按照色彩规划的原则,建成后的建筑群实际上会呈现两面风格――朝向河边的颜色明亮一些,朝向城市的则呈暗色。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建筑上应用的颜色,都是从周边自然环境中采集到的。这一科学的用色原则是建立在相当精确的色彩调查基础上的。以吉田慎悟为代表的日本设计师们对近20年来建筑外墙的颜色进行过广泛搜集和集中分析。

在对建筑色彩进行总体分析以后,就会得出一个图表――东京地区的城市“色库”就形成了。 例如从色库中可以看出,橘红色区域集中了东京82.5%的建筑,这就说明,在东京,绿色、蓝色和紫色的建筑就是与城市整体不和谐的,需慎用。

在经过这样的调查后,就形成了一些数据,由城市主管部门将其制作成“建筑色彩使用指南”,发放到设计师手中,再由设计师把这些搜集到的色彩数据运用到一些地区今后的建筑色彩设计中,为其提供色彩使用依据。“在确定一个地区的特征色之前,对当地色彩进行深入调查是相当重要的。”吉田慎悟说,“建筑不能过分关注单体的色彩使用,而是要和周边横向比较。”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吉田慎悟曾对东京地区的自然色彩比如树木、石头、土壤进行了测试。结果他吃惊地发现,东京目前城市色彩的主体范围和它所处的自然环境的色彩范围是很一致的。“无论是建设一条街道,还是一座城市,它都有历史的连续性,我们要强调用色彩表现出来。”

吉田慎悟说,在日本,虽然城市建筑的色彩是由不同的设计师自由设计的,但是出于一种共同的理念,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去和自然界取得某种联系。“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师法造化’。”

在他看来,中国也是一个很重视自然色彩的国家,最令他感动的是中国的丽江和苏州。丽江古城灰瓦白墙,形成了当地的特色。苏州城则由不同形式的建筑组合成团,在颜色使用上注重取材于自然,使建筑的颜色和当地土壤的颜色可以完美的结合。“中国只有这样的城镇才能吸引外国人来游览。”吉田慎悟充满诗意地表达他的见解:“鲜艳的花朵总有凋谢的一刻,最后终将回归大地。惟有从大自然中吸取母色,才会令作品充实。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第4篇:城市色彩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寒地城市色彩;原则;意义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是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

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层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够不成城市色彩)。完整的城市色彩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规划,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基准色、辅助色和点缀色,包括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车辆等交通工具,也包括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物等的颜色。

气候带给寒地城市的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寒地城市气候特殊,赋予了寒地城市色彩设计不同于其它城市色彩设计的内涵和意义。 寒地城市的色彩规划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适宜寒地城市的气候特点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都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城市都会面临严寒的侵袭,气候条件对其发展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看进行寒地城市色彩设计时可以选择暖色来进行温度平衡。如哈尔滨,每年从11月到次年的4月,多被笼罩在皑皑白雪下,因此哈尔滨确定米黄色作为自己的城市色彩。像欧洲一些旅游小城也是如此,如茵斯布鲁克、萨尔斯堡等,其建筑色彩鲜亮,城内街景的暖红色调,便比较容易找到平衡。调查显示在许多气候寒冷的城市中暖色都是受居民喜爱的颜色。

寒地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必须充分尊重气候条件,考虑冬季城市的气候特点对城市色彩的影响。

2、保持寒地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城市的色彩积淀着城市的历史,具有自身特色,这是不该被泯灭的。例如:哈尔滨市的城市色彩受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较大,继承历史建筑原有的黄、淡黄、乳白的暖色基调,哈尔滨代表色彩为米黄色和黄白色,在此基础上,调整变化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作为辅助色和点缀色,形成色彩丰富又统一和谐的城市色调,打造了一个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多彩哈尔滨。

保持自身特色有助于寒地居民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提升寒地城市的知名度,对于寒地城市建设发展至关重要。盲目照搬和一味模仿气候温暖地区城市的建设经验只能导致寒地城市自身特色的丧失。寒地地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特点和文化历史沿革为城市色彩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寒地城市只有将地域特色继承和发扬光大,才能在当前全球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城市色彩构成和谐的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这里的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实现统一或协调。因为如果色彩没有变化,差异,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和谐。

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一座被白雪拥抱的城市,其色彩自然区别于热带城市。如果是绿色环绕的小城,色彩运用即便大胆一点,也不至破坏城市色彩的和谐。而海洋中的城市,如果色彩过于素淡,城市会失去生机,所以,像威尼斯虽以暖红为主调,却不给人色彩嘈杂的感觉,反而显得生机勃勃。寒地城市冬季环境色彩单调沉闷,草木枯萎、城市笼罩在一片没有色彩的灰蒙蒙之中,应尽量采用使人感到温暖舒服的色系,建立丰富而又协调的城市色彩系统。在存有自然色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城市底色,使文化色服从自然色,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选择暖色调为主的色彩体系,可以使寒地城市亮丽起来,但在采用浓郁艳丽的色彩时,必须使它统一于整体色调之中,且注意色彩面积应用原理。

国际设计协会研究表明:在城市形象上投入1美元,可为城市带来277美元的效益。如何创造一个更良好的环境,营造和谐、优美的城市空间和文化氛围,扩大城市的对外影响和美誉度,这一切都取决于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进行寒地城市色彩设计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它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由于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寒地城市居民理应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以补偿不利的气候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寒冷会引发各种疾病,如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等,而且由于冬季日照时间短,居民户外运动又较少,导致人体对阳光的摄取量减少,对健康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健康不利。冬季寒冷、阴暗的天气使人心理压抑,情绪低沉,还会诱发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导致酗酒、自杀、事故和暴力等。因此减少气候的负面影响,使寒地城市更加适居,成为地处严寒地域的许多国家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在加拿大许多城市在规划设计中都对寒地特点作了充分的考虑,如黄刀城(Yellow knife)制定的2002年城区规划,提出了适宜的城市颜色等内容,体现了尊重人、关注人、服务人的理念。

2、能够改善城市建设的不足,有助于美化城市

关注城市空间环境在较为温暖季节情况下的状态而忽视或轻视冬季的季节因素,是目前我国一些寒地城市在规划与设计方面的通病,导致许多在图纸上看来令人振奋的规划设计实施以后却由于漫长冬季的影响而与预先期望的结果相差甚远。应积极开展针对寒冷气候条件的各项城市建设新技术的研究,以利于提升寒地城市环境品质,创造四季适居的城市空间环境。

3、有助于塑造积极的寒地城市形象,体现城市色彩的标志

寒地城市冬季气侯寒冷,万物萧疏,景观单调,令人心里感觉沉重而压抑,因此寒地城市积极塑造冬季城市色彩形象,增强城市冬季的吸引力和活力。城市色彩是城市的重要因素,采用有个性的色彩有利于城市的识别与认同。城市色彩对于寒地城市形象塑造是十分重要的。为丰富生活在漫长冬季里的寒地居民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一些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如俄罗斯、芬兰、挪威,丹麦、冰岛等,都将城市的色彩设计得极为丰富,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些小村庄也以明快的色彩而闻名。日本札幌是世界上冬季降雪最多的寒地城市之一,除了采取一系列包括提出适宜的城市颜色的城市规划,还设立冬季节日,建设札幌艺术公园等也以增加寒地城市冬季的活力,改变城市冬季萧条的面貌。哈尔滨,一个走过了百年现代建设的城市,一个以冰雪文化著称的城市,随着城市色彩的确定有着“天鹅项下的明珠”、“东方莫斯科”等等的美誉。

一个城市会因为他独特拥有的色彩而迷人和闻名,因为城市色彩也是城市性格的一种符号、一个标志。标识作用是城市色彩的另一个作用。色彩在城市中不仅能表达抽象的意念,还能用来表达人类生活环境的彼此差异和具体建筑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标志性作用。例如:色彩能够帮助陌生人找到他要去的地方,因为标志性建筑能起到引导方向的作用,而色彩是关键要素。所以人们经常能够凭借色彩印象记忆起某个城市或某个建筑,这独特的色彩已经是他们的标志,就如同绿色的邮局、看到红十字就想到医疗单位一样。

对于特殊气候条件的寒地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出宜人舒适、富有个性特色的城市色彩。

参考文献:

[1] 冷红,《寒地城市环境的宜居性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

第5篇:城市色彩设计导则范文

不同运动方式对公共空间色彩设计的影响

埃德蒙•N•培根在《城市设计》中指出,生活的目标是获取和谐感受,个体在运动经历中所感受到的空间的变换关系,就是设计的主要问题。公共空间色彩的设计应当与运动方式形成相互适应的联系。(二)公共空间色彩景观体验的适宜距离色彩的感知是与观测距离密切相关的,在城市物体环境中,这种视觉感知的差异尤为明显。日本学者芦原义信就用“外部空间模数”理论总结了这一规律,其中D/H比值(视距/界面高度)≤1,垂直视角≥45°时,可感知空间尺度范围最佳,“看清界面的细部和质感,界面围合空间内可体验到内聚感和安定感”。②综合来看,城市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主要集中于建设项目开发与周边环境整治的设计范畴,包括广场、街道、公园等处的整体设计都是如此。在公共空间色彩景观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色彩观察的适宜距离,处理好“均衡场”和“强场”的关系,使人的色彩体验更为丰富也更贴近人体尺度。

城市广场的色彩设计

城市广场在《城市规划原理》等书中被定义为“基于城市功能要求而设置的,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③。就视觉角度而言,城市广场的色彩包括有围合广场的建筑、铺地、环境小品、绿化色彩等。其中,妥善地处理好着色面积最广的建筑群与广场铺地间的色彩联系,是广场整体色彩设计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广场作为人群休憩的空间,色彩设计应当考虑到受众群体来自静止视点的体验,其色彩设计指引要点主要包括:1.广场铺地色彩应与周边建筑群取得最大限度的调和。2.广场基调色应首先确定广场性质。3.广场空间色彩还应该有侧重点、有主次地处理好视觉要素间的色彩协调与层次性关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将主体色彩即“前景色”与其他景观色彩“背景色”形成层次化的区分,类似色彩配色法较为恰当;而缺乏明确主体的,就要将色彩设计的重心放在围合要素间的色彩协调上,可适当利用不同形式的绿化措施进行改善、整合。④

商业步行街的色彩设计

商业步行街是由商业街区步行通道及两旁商店构成的一个城市线状空间,通常是城市或区域的商业中心。作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环境逐步改善及回归自然的需要,步行街的景观设置大多与街心广场、小品雕塑相结合,是现代城市街道发展的特殊形式。处理好街道侧立面建筑与色彩设计间的关系,在连续性的建筑界面围合中给予行人以丰富、连续的空间与视觉体验,总体而言,就是对高明度低彩度色、中性色或无彩度色的过渡处理。需注意三个方面:1.街道空间环境的色彩设计应符合其功能定位,根据街道空间与景观的构成完成色彩设计的协调配置。2.在街道空间节奏与序列的变换处包括转角、交叉口等处,则要合理地运用对景、框景等手段,适应节点处的色彩对比和空间的节奏变化,使冷暖或明暗上的色彩渐变更加协调、柔和。3.步行街的地面铺装与环境设施的色彩设计也要遵循整体性、整合性的基本原则。

城市公园的色彩设计

第6篇:城市色彩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色彩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式各样的建筑如同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城市色彩的整体规划也成为我国各个城市规划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城市色彩规划作为一种城市美化的手段,不仅可以最快的修饰城市美中不足的地方,而且好的城市色彩规划的运用可以促进该城市经济上的腾飞和增加居民的城市认可度和归属感。但在这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城市规划控制,更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缺少对城市色彩的重视,使之各城市出现了杂乱、无序等问题,全国各地彼此效仿,争赶时髦,导致即失去鲜明的城市个性,又切断历史文脉,而且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城市色彩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探讨如何从美学角度对城市的色彩进行规划设计。

色彩

色彩是信息传达的重要手段。科学研究表明,在观察和感受一栋建筑时,在大约4000米的距离上,映入眼帘的是色彩和轮廓,在1000米的距离上是形体关系,在300米后才能感受到细部的设计,因此色彩是外在表现的首要作用。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场所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识的色彩总合。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的草地、土地、树木、山石、江河湖泊、天空等都是自然色;城市中的地上建筑物、人工路面,交通工具、设施、服饰等都是人工色。同时从色彩承载的载体上来看也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静态的有山石、道路、、土壤、桥梁、城市建筑等组成的色彩体系,这些物品能长时间的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动态系统中包括城市广告、车流、植物、服装、霓虹等,他们会产生不同的景观色彩。由此可见,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根据目前中国城市规划失衡的现状,针对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与自然色的协调问题进行探讨。

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

1、城市色彩是影响城市人居环境情感的重要因素。

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色彩对城市居民心理健康和情绪均有较大影响。用什么色彩和为什么用这种色彩却始终是决策者和设计师们关心的话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反映着人们一定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如: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灰蓝、灰绿等则给人理智、沉稳的感觉;艳丽、高彩度的色彩给人以头晕目眩、心绪烦躁的感觉。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市色彩问题,以不断美化、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2、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色彩本身便积淀着城市的历史,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例如,欧洲出现了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精美豪华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色彩体系;我国则出现了等级森严的色彩使用制度,像北京皇城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日本、朝鲜建筑均承袭了我国唐代的清雅、平实的建筑风格和色彩。

3、城市色彩是矫正城市建筑凌乱状态的重要举措。

由于现代城市建筑规范失范,新建筑的体量、高度、风格、质料及环境协调等方面缺少严格控制,这都给城市风貌造成了致命的、难以弥补的破坏。所以我们能做的,便是制定色彩规划,使某些杂乱无章的建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色彩方面做到统一性。采取必要措施,规范新建筑的色彩,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因城市规划失控所严重破坏的城市风貌。

城市色彩规划的设计原则

尊重当地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建筑色彩和建筑形体同时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色彩作为文化要素之一,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增强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心理认同感。因此应采取“挖掘——继承——发展”的原则,深入研究城市历史文脉特征,并予以发扬光大,逐步形成地域特色。

服从城市功能区分原则。

城市色彩如同人的服饰要随不同的场合来定位,不同的功能场所要配与之相适应的色彩。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城市的整体功能上来讲,商业城市与旅游城市、大城市与小城市其色彩原则应有所区分。二是从城市的区域划分上来说,行政中心一般采用凝重的色彩;金融商业区的色彩可用活泼一些的暖色;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柔和些;旅游区的色彩则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应遵守的通则。

城市色彩构成和谐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实现统一或协调的原则。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二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之间的协调。

四、结语通过剖析影响城市色彩的各要素,提出城市色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感受,在未来的城市景观建设中应引起高度重视。作为一个新研究领域,我们应进行系统、科学、统一的设计,使我们居住的城市更加舒适、惬意、和谐、优美。

参考文献:1、城市色彩规划控制研究 作者:吴松涛

第7篇:城市色彩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城市色彩 规划设计 原则 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过程是综合且系统的,在整个过程中,要能够统一分析所有城市色彩的构成要素,并保证主色系统以及辅色系统的确定。如果城市色彩的规划是抽象且宏观的,那么城市色彩设计就是具体而又细致的色彩应用过程。在城市色彩设计中,主要是将色彩学、美学、环境学等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并结合社会学、地理学、以及环境学。在进行城市色彩规划时,需要对各种建筑物以及其他物体的固有基色进行确定,并能够分析城市广告、公交车辆的流动色。在实际生活中,城市色彩的美是体现在建筑物以及城市的整体环境中。所谓的色彩美是表现在色彩与色彩之间、色彩与环境之间的合理搭配,保证搭配比例的协调性,让人感受到真正的城市美。如果没有合理搭配各种色彩要素,没有综合应用各种学科的色彩因素,将会使城市色彩规划失去一定的生命力。

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环境不只包括了舒适的建筑、便利的交通,还要有宜人的视觉环境。在所有作用于视觉的信息中,色彩占有最大的比例。城市色彩要符合市民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的特点,以人性为设计核心,与普通公众的审美情趣一致。如果城市中的色彩过于杂乱无章、鲜艳刺激,则会引起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适,造成“色彩污染”。利用人对不同色彩的生理心理感受创造更适于人居住、工作、生活、娱乐的城市环境。心理学研究显示,“大自然的绿色在人的视觉中达到75%时,会使人的精神感到舒适,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城市绿化问题一直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在住宅区、公园、道路两旁都广泛运用绿色植物。

2、地方特色原则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和乡村都有它自己的色彩,而这些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参与组成了一个民族和文化的本体。城市中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水域以及天空等所生成的属自然色彩范畴;城市中建筑、桥梁、街道广场、街头设施、城市广告、标识牌、灯光及车辆、服饰等所生成的属人工色彩范畴。人工色彩根据其存在时间和形式又分为固定色彩和流动色彩。因此,城市的色彩应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许多城市规划中普遍利用了城市地域、地貌等自然色彩条件作为城市色彩规划的重要因素,体现了城市背景色在城市色彩中的重要性。

3、整体和谐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在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当中,其整体性主要是通过城市中的建筑物、绿化、道路、桥梁、公共设施等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彼此作用反映出来的。我们在开展一个城市的色彩规划时,不仅要结合城市性质考虑到该城市宏观色彩基调的定位问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对城市不同功能构成要素的色彩予以统一筹划,即规划好城市主色调、城市辅助色、城市点缀色和城市背景色,以形成整个城市和谐统一的色彩效果。

4、民族特色原则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色彩审美偏好反映到城市色彩中来也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色彩风貌,因此,在进行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时还应遵循民族色彩的原则,以保持民族独特的色彩意韵,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中国拥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的色彩审美偏好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开展国内城市色彩规划时尤其要以此为指导原则,以创造富于地方文化特色或民族风格的城市色彩形象。

三、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要点

1、调查准备期

(1)深入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对城市的规模、人口、性质、功能区分布有深刻的了解, 了解人文因素对城市色彩现状的影响。

(2)深入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 包括气候、水文、地形地貌等, 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色彩现状的影响。

(3)实地考察城市主要区域的色彩现状, 采集第一手的城市色彩信息, 包括建筑、植物、地面等以及邻近环境中对城市色彩有影响的物体色彩现状, 拍摄出照片并用色卡详细记录。

(4)对采集的色彩资料进行研究, 了解现有色彩景观的色彩种类以及搭配情况, 以此作为未来规划地的色彩设计参考。

2、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总体设计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城市未来发展的总构想,明确城市总体色彩景观设计和控制的依据及方向。探索通过城市色彩展现城市地方性的可能性, 研究城市设计所确定的重点景观, 将其列为色彩设计或控制的重点部位。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内容:

(1)根据前期的调查研究结果, 结合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制定一个或多个符合城市地方特色的基准色调。

(2)权衡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重点设计与文脉息息相关的特殊街道和区域, 做到重点区域重点规划。

(3)确认城市总体设计所确定的城市文物古迹、旧城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方式, 制定出整个城市保护性区域的地方色彩。注意在文物保护区与其他地区、新城区与旧城区之间设置色彩过渡带。

3、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分区设计

每个城市都是由不同功能区组成的, 在一些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 区域间的景观相差很大。因此, 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总体设计完成中, 还应该对城市各个分区进行详细的规划, 制定出各个区域适宜的色彩控制方案。这一阶段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对各区内的自然人文景观特色做进一步地调查、研究, 自然环境对区域色彩景观的影响以及人文环境保护的方案, 突出地方色彩的可能性。

(2)研究各个分区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域色彩景观对整个城市色彩景观的影响, 确定区域色彩设计和城市色彩景观总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3)在划定区域确定性质以后, 根据区域性质制定主色基调和兼容色系,制定建筑物和建筑群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的色彩控制标准。主色基调的设置避免建筑着色杂乱; 兼容色系的设置避免色彩过于单调和平庸, 没有层次。

4、突出自然美和人性美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青岛新修的滨海步行道,用黄褐色原木架构,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又使其溶于海滨景色之中,便是非常成功的案例。青岛香港路和东海路人行道上,保留了许多天然礁石,构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明智之举。青岛老城在规划时,所有通向海的道路都敞开着,既向自然借景,又将海的色彩融入城市,而东部新区,许多通海的道路被堵死了,城市便缺少了一块最美的色彩,这是令人遗憾的。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广泛应用新型建筑材料,能够解决世界各大城市面临的色彩规划问题,能够将具有地域特色的色彩应用到城市的色彩规划设计中,保证城市个性的充分体现。城市色彩设计的规划过程,要能够对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执行,这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要能够体现科学有效的规划原则。只有具有协调的城市色彩,才能将城市的和谐幽默投射出来。

参考文献

[1] 吴薇,刘红红. 城市环境中的色彩景观规划[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3)

第8篇:城市色彩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色彩是城市景观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感受。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实施和管理是使城市最终获得舒适、宜人、美观的人居环境的实践环节, 在未来的城市景观建设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把城市色彩规划纳入现行的城市规划中, 进行系统、科学、统一的设计, 我们才能创造个性突出、生动丰富的人居环境。

一、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城市色彩是一种综合系统, 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 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 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 再确定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等等流动色, 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

提及城市色彩, 很多人会产生错觉, 认为色彩就是五颜六色, 就是红黄蓝绿紫。实际上城市色彩是用各种“最美”的颜色装饰建筑、装扮城市。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 所谓色彩美, 完全美在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 人们视觉认为最美的色彩。如果出现的地方的不对, 或搭配得比例不协调, 便可能是最丑的色彩。因此正像绘画中色彩运用没有一定之规一样, 城市色彩运用也没有刻板章法, 通常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突出城市中自然美、人类美原则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历史进程中, 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 甚至是最美的。因此, 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 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 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

西方先哲说, 最美的猴子对人类来说也是丑的, 人总是以人为第一审美对象。因此, 在城市色彩设计中, 要尽量使大面积的色彩不张扬、不艳丽, 以突出人的美。巴黎街头最美的风景就是时装女郎了, 而巴黎的地面、墙壁都是素雅的灰色、米色, 这便突出了流动人群的色彩美。而我们许多城市的商业街, 往往从脚底到头顶到处都是争奇斗艳的色彩, 脚下是艳丽的红地砖, 头上是飘动的彩旗, 商店外墙则是大幅商品招贴画; 人行道旁还矗立着灯箱广告; 行走其间人的色彩、人的美, 几乎被淹没了。这只能令人感叹, 我们太不懂得尊重和突出人的美了。

2、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 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 并在不断诉说着该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古城, 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 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 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 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 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

3、服从城市功能区分原则

如同人的服饰要服从人的身份一样,城市色彩也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指城市的整体功能, 一层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 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 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 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

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 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 一般应凝重一些; 商业区的色彩, 可以活跃一些; 居住区的色彩, 应素雅一些; 旅游区的色彩, 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譬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来: 居住区不应出现广告, 便是实施城区功能色彩区分的重要手段。

4、城市色彩构成和谐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 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这里的色彩包括所有城市色的构成因素: 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等。这里的和谐, 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实现统一或协调。如果色彩没有变化, 差异, 就无所谓和谐; 但变化、差异过大, 也就没有了和谐。城市色彩的协调,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 一是指人工色与人工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之间的协调。

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 一座被绿色森林或蓝色海洋拥抱的城市, 其色彩自然应区别于内陆城市或特大城市。绿色环绕的小城, 色彩运用即便大胆一点, 也不至破坏城市色彩的和谐。小城外面环绕的往往就是大片绿色的河流山林, 或者是冬天的皑皑白雪, 这样城内街景的暖红色调, 便比较容易找到平衡。而海洋中的城市, 如果色彩过于素淡, 城市会失去生机。总之在存有自然色的情况下, 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城市底色, 使文化色服从自然色, 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

二、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要点

1、调查准备期

(1)深入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对城市的规模、人口、性质、功能区分布有深刻的了解, 了解人文因素对城市色彩现状的影响。

(2)深入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 包括气候、水文、地形地貌等, 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色彩现状的影响。

(3)实地考察城市主要区域的色彩现状, 采集第一手的城市色彩信息, 包括建筑、植物、地面等以及邻近环境中对城市色彩有影响的物体色彩现状, 拍摄出照片并用色卡详细记录。

(4)对采集的色彩资料进行研究, 了解现有色彩景观的色彩种类以及搭配情况, 以此作为未来规划地的色彩设计参考。

2、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总体设计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城市未来发展的总构想, 明确城市总体色彩景观设计和控制的依据及方向。探索通过城市色彩展现城市地方性的可能性, 研究城市设计所确定的重点景观, 将其列为色彩设计或控制的重点部位。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内容:

(1)根据前期的调查研究结果, 结合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制定一个或多个符合城市地方特色的基准色调。

(2)权衡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重点设计与文脉息息相关的特殊街道和区域, 做到重点区域重点规划。

(3)确认城市总体设计所确定的城市文物古迹、旧城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方式, 制定出整个城市保护性区域的地方色彩。注意在文物保护区与其他地区、新城区与旧城区之间设置色彩过渡带。

3、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分区设计

每个城市都是由不同功能区组成的, 在一些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 区域间的景观相差很大。因此, 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总体设计完成中, 还应该对城市各个分区进行详细的规划, 制定出各个区域适宜的色彩控制方案。这一阶段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对各区内的自然人文景观特色做进一步地调查、研究, 自然环境对区域色彩景观的影响以及人文环境保护的方案, 突出地方色彩的可能性。

(2)研究各个分区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域色彩景观对整个城市色彩景观的影响, 确定区域色彩设计和城市色彩景观总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3)在划定区域确定性质以后, 根据区域性质制定主色基调和兼容色系, 制定建筑物和建筑群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的色彩控制标准。主色基调的设置避免建筑着色杂乱; 兼容色系的设置避免色彩过于单调和平庸, 没有层次。

4、城市色彩景观规划方案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就是将城市色彩景观的总体设计和分区设计的种种构想贯彻落实, 做定量的分析和规定。主要内容包括有以下几方面:

(1)对前面所划定的各重要景观、街面、小区、道路整治、公共建筑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中, 应按确定的标准选材和选色。

(2) 对城市空间体系的主要环节——街道、城市广场、特殊景观以及其他视觉元素之间的色彩呼应、衬托关系做出安排, 对景、借景的色彩关系进行设计。

(3)对城市正在规划或将要规划的建筑、街道、广场等, 根据当地现有色彩状况制定出色彩控制方案, 指导这些正在建设或者将要建成的景观进行与周围环境和谐的立面色彩设计。

参考文献:

第9篇:城市色彩设计导则范文

1.1全城色彩规划的弊端

目前许多城市都编制了色彩规划,大多数的城市色彩规划都会为城市设定一个主色调,如广州为黄灰色、哈尔滨为米黄色、昆明为浅黄色系。但多数的色彩规划都不了了之,因为影响城市色彩的因素和色彩本身一样多,基于宏观层面的规划很难得到有效执行。而且即便规划真能有效实施,广州、哈尔滨、昆明不是都成了黄色,长此以往,城市与城市间的区别便越来越小。可见宏观层面的城市色彩规划很有可能导致城市越来越相似,从而形成新一轮的“千城一面”。

1.2片区色彩设计的可行性

面临这些种种的问题,几年实践后的城市色彩规划已经逐渐由宏观转向中观以及微观层面。国外也不乏有色彩规划的成功案例,大多不是针对全城,而是某一具体区域,规模较小。并且从塑造城市形象的角度来看,不需要也不可能对全城进行设计改造。基于凯文•林奇的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可见城市片区是构成城市形象的重点要素,也应是城市色彩规划重点涉及的部分。尤其是像攀枝花这样规模较大的城市,更加需要一个与操作对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立足于个案的研究设计过程。综上所述,片区色彩设计将会是城市色彩规划可行的出路,并且对城市形象塑造方面也是必需的,此次对攀枝花市色彩规划编制也加入了城市新区的色彩设计。

2城市色彩规划的色彩学理论

城市色彩按照所占比例可以分为主色调、辅色调、点缀色。主色调一般是指色彩面积占城市总表面积约60%~70%的城市建筑色调;辅色调一般是指色彩面积占城市总表面积约20%~30%的城市建筑色调;点缀色调即总体比例在10%以下的城市建筑色调。色彩是由色相、明度、饱和度这三个要素组成的,而色彩本身并无美丑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搭配、如何协调。

2.1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可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以及彩度对比。同一色相对比在色相环上的色相距离角度是0°;邻近色相在色相环上相距15°到30°;类似色相对比在60°以内;中差色相对比在90°以内;对比色是120°以内;补色相对比在180°以内见。明度对比:在全部可见的色彩形象中,黑色和白色是反差效果最强烈的明度对比色,两种不同的明度可根据差值可以分为长调对比、中调对比和短调对比见。彩度对比:将色彩按彩度分为10个级别,两个不同彩度的色彩,根据彩度差的大小可分为强调对比、中调对比、以及弱调对比见。

2.2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色彩和谐地搭配组合在一起,使整体达到变化统一的效果。可分为趋同调和、渐进调和、间隔调和、呼应调和、强调调和。

3现状调研分析

攀枝花干坝塘片区是集行政办公、商业休闲、居住配套于一体的城市核心新建区域。而对于新建地区,不要求色彩的历史特性,应原则上强调同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相协调,必须具有美学上的价值。当地的自然气候以及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和人工环境)便成为了主要影响城市新区色彩设计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设计之初,应当首先对其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3.1自然气候

攀枝花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平均气温为20℃左右,温差较大;攀枝花市日照十分充足,太阳辐射比较强。因此,攀枝花的建筑因避免采用反射强烈的墙面、材质,对人刺激较大;受气候较热影响,视觉感觉会受到生理和心里感受的影响,应避免使用强烈的色彩。

3.2环境色彩

攀枝花属于山地城市,城市色彩景观也相应会受到山色的影响。攀枝花5~10月为雨季,11~4月为干季,雨季山体植被较充裕;而由于干季较长,不能维持森林植被的生存,因此干季时候山体植被较稀疏。自然景观作为背景色彩,城市色彩应与之较好呼应,形成统一、和谐城市景观。

3.3区域色彩采集

干坝塘片区位于东区南面与仁和区交界的位置,通过对周边区域的建筑色彩拍摄照片以及进行色卡比对,采集并绘制了区域的主色与辅色现状图见,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绘制出周边区域大致的色彩分布图与走势图见。新区设计应与现状相协调,区域色彩采集则对后期的设计提供了现实性的依据。

3.4色彩评价调研

对上述客观情况进行了调研后,也需要主观方面的评价作为补充。为此,特地在攀枝花进行了现场实地调研访谈,以获得居民对色彩的主观意见。区域内的A、B、C、D、E五个建筑,请根据您认为合适的深浅度(明度)进行排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大致可以得到居民认为建筑A和D的明度比较合适,C的明度一般,E的不太合适,而B的明度最不合适。询问其原因,在日照强度较高的攀枝花,明度值过高会让人觉得刺眼,而明度过低,会让人觉得颜色太深。通过现场色卡比对得到五栋建筑的明度值分别为:A:8.0;B:9.0;C:7.5;D:6.5;E:5。综上,明度大致在6.5~8.0是让人觉得比较合适的。(2)下列五个居住小区,您觉得其色彩是否好看调研结果分析可发现市民对金瓯广场、金海花溪谷、金海学府花园的认同度比较高;新宏国际一般;比较不能接受印象马德里。再分析其各自的色彩值可以得到,彩度过高会令人不舒服;而完全无彩色,人们会觉得太灰。从对金瓯广场、金海花溪谷、金海学府花园调研分析中发现,明度与彩度控制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互相搭配,高明度对应低彩度、低明度对应高彩度。

4干坝塘片区设计

在对攀枝花干坝塘片区进行设计时,首先按照区域色彩走势确定新区色彩基调,强调同城市景观环境相协调;其次,根据前期调研的结论,对区域明度彩度进行控制,确保区域色彩和谐舒适。最后,根据区域调和、辅色调和、主辅色比例以及主辅色互换原则和方法进行色彩设计。

4.1主色同色系范围

为了使新区与周边城市景观环境相协调,从之前调研所得的色彩走势图中提取出相应的色系范围,新区的城市色彩也应大致在这个色系范围之内。因此,将此色系作为区域主色,再根据现状和场地、功能等条件确定具体色彩,以形成丰富变化,层次秩序感的城市色彩。

4.2明度、彩度控制

攀枝花日照充分,明度过高的建筑会让人觉得刺眼,因此对新区建筑色彩明度的上限值必需有效地控制,最高只能到8,多数建筑色彩最好在6.5~8之间,为了丰富变化,部分色彩明度可在6.5以下。在色彩的明度对比上,为了避免色彩对比过于强烈或者过于暧昧,尽量采用中调对比。在彩度方面,按照高明度对应低彩度、低明度对应高彩度的原则进行控制。同时,色彩搭配方面尽量强调彩度弱调对比,使城市色彩更加的自然和谐。

4.3区域的调和

干坝塘片区地块按照功能空间等原则进行分区,在不同区之间,按照其不同的功能和空间形态的色彩调和选取可采用趋同调和、渐进调和、间隔调和、呼应调和、强调调和,如大片的居住区域内,应采用趋同调和、渐进调和;在学校、社区活动等公共服务类区域可采用间隔调和、呼应调和;在商业、大型公建类建筑则可采用强调调和。用地两侧环山,由于山体颜色多变且色调较重,毗邻山体部分的建筑可以适当降低明度、提高彩度,以达到与环境相协调的效果。

4.4辅色的调和

辅色是与主色搭配的,可采用趋同调和、渐进调和的原则,色彩可以选取主色的同色系,改变其明度;或者中性灰进行搭配调和。在同一区域相邻建筑,可进行主辅色对调,以保证建筑色彩的协调但又不是活泼。

4.5主辅色比例适宜

在配色过程中,主色和辅色应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搭配,避免出现某种大面积的单彩,主色占70%左右,辅色占25%左右。通过主辅色适宜的对比,使建筑色彩更为丰富多彩,避免让人产生视觉压迫感。

4.6主辅色互换

在分区配色过程中,主色与辅色定调后,进行配色设计。在各自小片区中,如居住组团、商业组团等,允许存在主色与辅色的置换,以保证区域色彩协调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变化。按照上述的原则与方法,在攀枝花市干坝塘片区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色彩规划设计见(图9、图10),为干坝塘片区建设提供了色彩搭配的一种可能性。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