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标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投标公司的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投标公司的盈利模式

第1篇:投标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盈余质量 O2O概念股 因子分析法

一、引言

O2O(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自2010年底进入我国,给各行业的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带来新的契机。利用互联网去改造并提升传统服务产业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上市公司纷纷尝试O2O模式,特别是教育、百货、旅游等行业希望通过推进O2O模式突破企业增值的空间。会计盈余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为探索企业的盈余质量提供了新素材。基于上述现,研究该商业模式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O2O模式传统意义上是指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加大商户的参与度以及用户的体验度,以便消费者通过线上服务与价格的对比,继而更好地享受线下商品消费或增值服务。对于O2O模式的学术研究主要涉及企业网络技术和营销管理领域,较少地涉及到电子商务企业财务方面的研究。学术界目前仅有的与盈余质量相关的研究包括电子商务赢利模式分析、运用会计盈余指标体系对网络企业的盈余质量进行评价等,研究方法多是描述性分析,较少地采用具体数据进行论证,导致理论研究缺少说服力。

对于盈余质量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盈余质量的理论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对盈余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及预测模型的研究。早在1968年Beaver研究得出结论:股票价格的波动会受到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披露程度的影响,同时研究出股票价格受到会计盈余的影响。盈余质量的高低可以从上市公司多角度去衡量。Thomton是最早从利润角度来分析盈余持续性的,他认为利润是衡量盈余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利润越高,盈余持续性越强,从而盈余质量越有保障。目前盈余质量主要从成长性、持续性、现金保障性等方面去研究,郦玉敏(2005)认为盈余的持续性必须建立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这样盈余质量才能成为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还指出现金保障性是识别盈余质量优劣的最客观、最直接的判断标准。测量盈余质量往往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财务指标来衡量。张川(2012 )认为应该分析利润结构,了解企业盈余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所以企业营业利润所占比重越高,盈余质量就越高。因此,企业的长期发展及其利润分配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和持续性。

总之,盈余质量是会计收益与实际收益相关程度的优劣表现。盈余质量的评价度高,说明企业会计收益与实际收益相符,也就说明财务报表中的数据真实地反映了上市公司过去、现在的经营情况,其描述是可靠的,由此对目标企业的发展预测具有借鉴意义;反之,如果其评价度低,说明企业实际收益会低于账面上的会计收益,盈利质量下降,投资者对于目标企业的预期缺乏直接的判断标准。

三、O2O模式下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

由于B2C、C2C和O2O等电商模式对实体经营的冲击,不少传统行业如零售百货、旅游等在消费需求的变化下受到了生存威胁,那些实力雄厚的企业打造起自己的线上商务平台,而实力较弱的企业也在第三方平台的帮助下走上电商之路。

资本市场上,O2O概念股备受关注。首先,在线教育股指涨幅较为显著,2013年其股指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高达165%,其次是在线旅游相对涨幅为125%,医疗、家电、汽车涨幅在60%左右。从个股来看,众信旅游自2014年1月23日上市以来创下9个涨停板的记录;2015年立思辰和乐视网涨幅达到200%以上,像拓维信息、众信旅游、盛路通信等涨幅也达到100%以上。据《新财富》2013年评选出与O2O模式融合度最高的25家企业,所属行业包括旅游、教育、服饰、零售家电、医疗、金融等行业。O2O概念已不再只是传统企业同互联网的融合,更多地突破了传统实体产业链的界限,结合4G和WIFI等智能移动终端,不断再造出新的智能产业,其中在线教育、在线旅游备受热捧;医疗领域上也出现网上挂号、疾病管理平台、健康追踪设备实时数据追踪和分析等O2O医疗管理技术;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同样都是传统行业的革新,其相关业务都将初具规模。

四、盈余质量指标体系设计与假设的提出

盈余质量能够较为综合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能够弥补单一财务数据引导下的决策失误。投资决策者依靠企业的历史财务信息做出判断,用当前盈余对未来做出决策,继而在资本市场上得以验证。

(一)财务指标设计及其假设提出

1.净资产收益率(X1)。净资产收益率,即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净利润与净资产账面价值平均额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财务比率,也反映股东投资获得的收益高低。该指标越强,说明投资的资本创造利润的能力越强,获得盈余的质量也就越高。

假设1:净资产收益率与盈余质量正相关。

2.销售净利率(X2)。销售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评价了企业在一定期间通过销售方式获得利润的能力。如今不少企业通过互联网手段创造收入,在该模式下收入水平如何,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销售收入增加,企业的净利润通常会随之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也会随之增强。

假设2:销售净利率与盈余质量正相关。

3.每股净资产(X3)。每股净资产是股东权益与总股数之间的比率。该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的账面价值。比率越高,表明股东的财富实力雄厚,那么创造利润的能力就越强。严格来讲,每股净资产并不是衡量企业盈利水平的指标,但是公司股东财富实力受到公司盈利状况的影响,如果利润增加,股东的财富就会增加,每股净资产也会相应增加。因此,该指标与企业盈利能力有着密切关联,投资者可以根据该指标的变动趋势来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发展趋势。

假设3:每股净资产与盈余质量正相关。

4.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X4)。盈余质量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常性发生的基本业务带来的收益。除了利润,现金流量是投资者重视的另一方面。企业高质量的盈余不需要仅靠应计项目来支撑,持续增长的现金净流量成为直接影响盈余质量的关键。Mikhail等(2002)认为盈余质量是指用当前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量高低水平,也就是看会计盈余是否能转化为现金的净流入,转化能力越高,盈余质量越高。互联网消费对于企业来讲,最大的优势在于先付款后发货或一手交货一手付款,在收入的实现上更偏向于收付实现制。因此该模式下保证资金日常往来的前提下,经营性现金流量收支能力越强,盈余质量越有保障。

假设4: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与盈余质量正相关。

5.主营业务经营利润增长率(X5)。一般来说,盈余应由企业日常经营产生的营业利润、企业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和非日常活动产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三个部分构成。主营业务经营利润考虑到企业通过主要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其他盈余来自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利得,只能增加企业的账面收益,无法成为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主I业务经营利润指从营业收入中扣除经营成本的那部分利润。经营成本主要包括了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从长远来看,企业只有主营业务利润能够持续发展,盈利水平才有保证。

假设5:主营业务经营利润增长率与盈余质量正相关。

6.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X6)。营业利润在利润总额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的日常经营越稳定。如果比值小,说明企业的利润构成大部分来自非日常发生的业务活动,如处置不动产、资产盘盈等,这些活动无法维持盈余的长期性。因此,用主营业务利润与利润总额相比较,可以分析企业的盈余质量。营业利润在企业利润构成中持续时间是最长的,如果企业盈利性越强,投资者决策对会计盈余信息的判断依赖性就越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便可根据不同投资的对象盈利性做出相应的决策,并充分识别出财务信息中盈余质量的差异性。

假设6: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与企业盈余质量正相关。

(二)变量设计

本文以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为因变量,财务指标为自变量,设计变量见表1。

五、盈余质量评价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目前有关电商模式下的企业盈余质量的研究不多,并且电商模式只在近几年开始发展。本文结合《新财富》2013年评选出的与O2O模式最具融合度的上市企业以及来自网站的O2O概念股,所选指标来源于沪深两市2013年底前上市的O2O概念股,共计120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其2015年年报数据加以整理计算。年报数据均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软件。

(二)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要求单项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将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归为一类,用公共因子反映众多变量的代表性信息,根据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来规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线性组合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函数。文中将净资产收益率等几个财务比率作为原始变量,利用SPSS 19.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求其相关矩阵,以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果。

首先将2015年年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利用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和KMO检验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近两年的KMO均大于0.5,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01,因此,原指标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公因子方差是按照所选标准提取相应数量因子后,各变量中信息分别被取出的比例。2015年从X1 至X6因子方差信息提取度依次为:0.702、0.793、0.696、0.983、0.735和0.912,由此说明各指标所提取的信息均较为充分。在确定公因子的个数时,利用SPSS 19.0软件得到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其中,前四个主成分特征值较大,对样本方差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1.817%,介于70%―100%之间,说明这四个公因子代表了绝大部分信息,对评价企业盈余质量的把握性较充分,因此可以确定主因子的个数为4。文中选取前四个主成分并分别用F1、F2、F3、F4来表示,经旋转后得到2015年因子模型:

F1=0.434X1+0.884X2+0.456X3 +0.835X4-0.106X5+0.044X6

F2=-0.064X1+0.103X2-0.087X3-0.184X4+0.986X5+0.020X6

F3=0.007X1+0.001X2+0.027X3+0.035X4+0.020X5+0.999X6

F4=0.714X1-0.022X2-0.692X3+0.046X4+0.013X5-0.013X6

(三)评价模型建立

以上通过主成分的提取结合样本上市公司的数据资料,用表3中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所有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例作为权重加权汇总,求解各个因子得分,从而得出盈余质量的综合评价函数,即盈余质量分析评价模型F2015:

F2015 =(32.585XF1+17.260XF2+16.691XF3+15.281XF4)÷81.817

根据该评价模型计算出各个公司盈余质量的综合得分,由此来评价各公司的盈余质量。通常得分1,则说明盈余质量高。

六、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

(一)整体盈余质量评价较高

2015年120家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指数均值为0.149。其中,近80%以上的企业评分值大于0,从数值上可见O2O概念股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较高。在这120家企业中,被评定与O2O模式融合度最高的25家A股上市公司按综合得分大小进行降序排列。有9家分值大于1, 11家企业分值介于0和1之间,5家企业分值在-1和0之间。盈余质量同股价涨幅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F2015越高,股价涨幅越高,并存在一个明显的估值合理区间带,在此区间带之下的公司,被认为属于低估的上市公司;在此区间带之上的公司,被认为属于高估的上市公司(例如乐视网、立思辰)。乐视网、立思辰盈余质量评价负值,但其2015年股价涨幅高达200%以上,表现出盈余质量水平同股价涨幅不尽相同。从整体来看,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能够准确反映出这25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水平及对股价的影响。见表2。

通过研究发现,O2O模式的发展对于企业提高其盈余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这些来自各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并非各个都主要经营于该领域,例如大部分从事在线教育的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或是跨界运作的方式涉足O2O领域,甚至他们的盈利模式在年报中很难发现,相关的收入缺乏明确的说明。因此上市公司针对O2O相关业务进行信息披露是必要的。

(二)研发技术投入需加强

互联网模式融合下的企业需要更多技术创新和智力资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研发支出,以获取更高回报,加大无形资产和研发技术的投入对于当今智能化产业来讲是不可避免的阶段,特别是在发展初期。研发技术对企业盈余的影响效果显而易见。单从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120家企业中投资于研发的企业仅有44家,不到一半,较多企业并没有在意到研发的重要性,由于实力规模的不同,也限制了企业研发费用的支出。这方面对于盈余质量的影响是存在的。Z

参考文献:

[1]李宇清,徐旭,曾繁荣.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 2008,(2).

第2篇:投标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寿险公司 利润路径 承保利润 投资收益

利润路径的选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寿险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保险经济学认为,在初级市场中,利润来源于保费收入,保费中扣除保险事故发生的经济补偿给付额和各项费用之外即为公司所得的相关利润;然而,在成熟市场中,保险经营中的资金流量包括了保费收入、赔款支出和投资收入三部分,其中保费收入和投资收入均为资金流入项,成为寿险公司利润的两大来源,也就是本文中提及的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

一、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的关系

现代保险业的发展实践表明,寿险公司的主营业务已发展成为由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两部分组成的综合性业务。因而理论上来讲,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都是寿险公司的主营业务。但现实经营活动中,寿险公司承保业务的利润值却常常为负,部分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为投资收益,用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上的亏损。总之,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始终是寿险公司的主要利润路径。

在保险公司利润路径的选择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理论。一种是基于山的沉稳内涵而定义的“山派”理论,该理论主张保险公司更应将稳健经营视为其经营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提倡互助精神和共同分担,因而强调保险是一种责任分担机制,公司利润应主要来源于承保利润。此外,另一种则被称作“海派”理论,主张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对公司资金的有效运用上,而将承保业务看作其资本投资筹集资金的融资过程,该理论较前“山派”理论明显多了几分随意性,而并不再强调常规上稳健的承保业务。

基于以上理论,我认为,我国寿险公司的盈利来源应是以上两种学派的结合体,既不能忽视承保业务这一基本业务所带来的盈利,也不可懈怠了投资业务的实施。两者应共同作用于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上。

二、我国寿险公司营业亏损严重

随着各家寿险公司新一年年报的陆续公开,本文以我国66家寿险公司的2012年年报为数据参考文献,通过对各家公司在2012年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各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以及总资产和保证金的数量,旨在对比分析其公司规模对寿险公司利润路径的选择有无直接影响。由于少数几家寿险公司的年报尚未公布,以及刚成立公司暂无年报,该样本可能并非包含了全部所有家寿险公司的情况,但排除这少数几种情况后,该样本仍可代表我国所有寿险公司整体的利润经营情况,并不会受到以上少数几家寿险公司的限制。

(一)中资寿险公司的盈利状况

本文共选取了41家中资寿险公司,统计结果表明:其中有12家寿险公司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盈利,该比例仅为29.27%,也就是说,其余多于70%的中资寿险公司在该年中分别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下表为在2012年中获得盈利的12家寿险公司的盈利情况及公司规模以及该年中的承保状况。

表1 2012年实现盈利的中资寿险公司的基本信息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12家实现了营业利润的公司中,仅有安邦人寿一家中资寿险公司同时实现了承保利润为正,其余11家寿险公司虽然获取了营业上的些许盈利,却依旧没能在承保上获利,正是因为它们的投资业务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才弥补了承保业务上的亏损,因而总体营业利润为正,承保利润却都为负。

41家中资寿险公司中,仅有安邦人寿一家实现了2012年度的承保盈利,有包括泰康、国寿、平安、生命人寿等在内的11家公司虽实现了营业上的总体盈利,却没能实现承保盈利;而其余的29家中资寿险公司则在投资收益上没能弥补承保上的亏损,因而总的营业利润亦为负。

安邦作为一家承保利润及营业利润均为正值的中资寿险公司,若仔细观察其各项具体盈利值的话,我们很容易发现:安邦的营业利润在这12家实现了寿险公司中最小的总盈利,而从其投资收益上来看,该投资收益更是远远小于其余11家公司,然而,与众不同的在于安邦是唯一一家在承保业务上实现盈利的公司,这点需引起注意。

(二)外资寿险公司的盈利状况

本文共选取了25家外资寿险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仅有9家公司实现了总体盈利,而这9家公司中只有招商信诺人寿保险公司一家同时实现其承保利润为正,其余8家外资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却未能弥补了承保业务上的亏损。

表2 2012年实现盈利的外资寿险公司的基本信息统计

从上表可看出:招商信诺人寿保险公司在2012一年中分别实现了11669万元的投资收益和6471万元的承保利润,从而获取了18140万元的利润。从营业利润值的大小来看,招商信诺在外资寿险公司中的盈利总额并未排到前三位,但其却是唯一一家实现了承保业务盈利的公司。更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招商信诺的注册资本量在这9家寿险公司中为最小,如此小规模的公司竟可实现这么理想的盈利水平是值得其余各寿险公司学习和借鉴的。

三、不同规模公司的盈利路径选择

寿险公司的规模可通过两类指标来实现,首先是其注册资本量,一个公司的注册资本是公司的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资本额,也叫法定资本,它代表着公司法人财产权,因而也反映着该公司的经营规模;其次是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量,寿险的承保业务作为其主营业务,公司的保费业务收入是衡量其规模的又一个指标。本文中选择注册资本量作为衡量各公司规模大小的标准,并分别对我国的中资和外资寿险公司进行分析。

(一)不同规模的中资寿险公司的盈利路径

按照寿险公司的不同注册资本量,对以上41家寿险公司进行分类。该41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量分布于3亿元至338亿元之间不等,在此,若将其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区间的公司家数如下:

表3 按规模划分的中资寿险公司盈利状况

由此可见,从各区间盈利公司的占比值来看,很显然,越大规模的公司中,盈利占比越高。也就是说,公司的规模越大,其总体上盈利的可能性相对越高一些。但结合上部分的具体数据来说,总体盈利却并不是代表着其承保业务也盈利,而绝大多数公司只是其投资收益弥补了承包上的亏损。

(二)不同规模的外资寿险公司的盈利路径

按照注册资本值,对我国25家外资寿险公司进行分类。相比于中资寿险公司来说,外资公司的规模一般较小。据统计,该25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量分布于2亿元至37亿元之间不等,在此,若将其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区间的公司家数分布如下:

表4 按规模划分的外资寿险公司盈利状况

该占比数值分布规律与上表保持一致:规模较大的公司中实现盈利的公司家数较多。将各公司的具体盈利情况(即绝大多数公司的承保利润为负的情形)考虑在内,这意味着大规模的寿险公司虽然和其他小公司一样在承包业务上是亏损的,但其投资收益可将该承保亏损弥补,从而实现总利润为正。而小公司显然没有这种优势,由于受到规模上的限制,其投资收益远不及承保亏损的量,因而总的营业利润依然为负。

四、国外寿险公司的利润路径选择

由于不同地区的承保状况和投资收益状况各不相同,各个国家的寿险公司盈利状况也参差不齐,但鉴于营业利润总是来自于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两个方面,我们对国外寿险公司的利润途径进行了解,通过分析从而对我国寿险公司的路径选择有所借鉴。

据统计资料显示,北美的寿险公司中,其承保利润几乎全部是负数,而欧洲保险业则与北美有所不同,欧洲寿险承保业务的利润较好,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亚洲保险公司由于受日本保险业低迷的影响其承保利润也普遍较差,至于日、韩以及台湾地区寿险公司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关键在于这些公司在资金运用上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弥补了承保业务的亏损,而承保利润较差的北美地区也是这种情况。

中国寿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并没有显著的优势,其承保业绩也并非骄人,致使其总体盈利状况不佳。鉴于资金运用情况并不理想,也许各中外资寿险公司都应向着本职的承保业务方向努力。

五、结论及建议

作为营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承保业务对中外各个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承保利润应成为我国寿险公司的主要利润路径。即使在投资业务相对发达的地区,也有相当一批保险公司靠着其自身较高的承保利润获取更高水平的盈利。从当前我国寿险公司普遍亏损的角度来看,实现起码的不盈不亏甚至些许的盈利是各寿险公司努力的方向,何况是在金融市场依旧不够成熟、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能力相对较低、市场风险较大的现阶段尤其如此,各寿险公司的重点应放在我们相对熟悉和擅长的承保业务上,而不是把投资业务作为重点,尽管它是一部分发达国家获取利润来源的主要途径。

通过对各规模寿险公司的盈利状况分析,我们发现,规模较大的寿险公司通常可以实现较高的投资收益,且能够更进一步的弥补其承保业务上的亏损,因而我国寿险公司中,可以实现整体上盈利的公司多集中于大规模的寿险公司。因而,对于规模小的公司来讲,应更加注重其承保业务,提高承保质量,认真核保,做好其本职的承保工作是其盈利的重要方式。而大规模寿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亏损尽管可以从较高的投资收益中得以弥补,但注重其承保业务,实现承保盈利又何尝不是增加公司总利润的好方法,而相对于较小规模寿险公司来讲,较高的规模使其在投资上具有较大的优势,理应好好把握。总之,寿险公司的业绩应由保费与投资的双轮驱动模式得以体现,不可只重视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尤其是作为保险公司基础工作的承保业务。

注释

{1}这里的占比指的是盈利公司家数占该区间公司总家数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祝向军.我国保险公司盈利模式的发展演化与未来选择[J].保险研究,2010,2.

[2]王钢.寿险公司投资业务对公司价值影响研究[M].硕士学位论文.

[3]杨超.承保利润、投资收益需双轮驱动,21世纪经济报道[J].2009(11).

[4]张辉,苗丽霞.正确认识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的关系,中国保险报[J].2004(11).

[5]陈之楚,马庆强.保险公司利润路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07(9).

第3篇:投标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会计政策组合选择 极端组合 影响因素

一、引言

国外许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除了考察企业选择或变更单个会计政策如存货发出计价中的后进先出法(LIFO)或先进先出法(FIFO)等不同的会计政策的动因以外(Abdel,1985;Arcelus&Trenholm,1991;Frankel&Trezevant,1994;Hughes,Schwartz&Thakor,1995;Fredinanad,2001;Tan,2002),还对会计政策组合选择的表现和动因进行了探讨。Zmijiewski和Hagerman(1981)研究证明,管理者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程序组合来获得当期最佳盈利额,但进行院外游说的公司(Watts和Zimmerman的研究样本,1978)采用极端组合的比例显著高于一般公司(Hagerman和Zmijewski的研究样本,1979)。这一结论表明有效契约观和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观都在发生效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选择研究与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改革密切相关。早期的会计规范相对统一,企业所用会计政策的同质特征使得会计政策组合选择研究难以进行。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由于开始允许很多备选方法的使用,会计选择组合研究逐渐增多。梁杰等(2004)以东北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治理对于会计程序组合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颜敏等(2004、2006a,2006b)以2001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现状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多样性进行了描述和解释。田昆儒、姚会娟(2008)对2003年至2005年上市公司会计选择现状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主要与证券市场监管因素相关。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设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个计量属性,使公允价值重新得以应用,并且有些内容超前设计,如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对企业相关业务影响广泛而深刻。因此本文预期2007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将呈现出与以前年度不同的特征和动因,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新选择。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定 反映公司特征变量的选择及其假设是基于影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因素的考虑。

(1)证券市场监管因素及假设。从现有的研究中可知,对证券市场监管规定的迎合和规避是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最终目标。意欲扭亏的公司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长久保持上市资格,预备再融资的公司和高盈利企业也将会计政策选择当作经常性的盈余管理手段(颜敏,2005)。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对上市公司虽有调增利润的客观作用,但由于退市管制和再融资管制并未撤销,因而证券市场监管效应依然存在。如果再融资管制有效,那么,计划在当年和以后年度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会努力使本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再融资管制决定的标准,因此该类公司有可能选择调增利润的会计政策;相反,在当年已实际进行了再融资的上市公司,预计其在本年度可能选择调减利润的会计政策,以释放以前年度积累的包袱一为了再融资而尽量少计提和摊销的费用或提前预计的收入。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1:“计划再融资”变量与会计政策选择策略值呈负正相关

H1-2:“实际再融资”变量与会计政策选择策略值呈正相关

由于退市管制的有效性,上市公司会较多地采用会计政策选择的方式规避该管制。以前年度亏损的公司会选择调增利润的会计政策,以达到扭亏的目的;高盈利的公司会选择调减利润的会计政策,努力均衡公司各年的盈利。本文高盈利是指当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全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值的公司。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6.省略info.省略)和上市公司资讯网(省略)。上市公司再融资信息还来自新浪股票与财经网(stock.finance.省略)提供的2007年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信息。行业分类和代码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提供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行业代码为准。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全部采用手工方式录入。

(四)会计政策的分类和研究方法(表2)披露了1461家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用情况。(1)会计政策的分类。上市公司2007年度报告披露的会计政策中,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折旧计提方法、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是否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否确认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货跌价准备是否转回、坏账准备是否转回等政策的选择,其公司特征具有差异性(因篇幅有限,差异显著性分析过程略)。其中,先进先出法、五五摊销法、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确认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等政策的选择与公司盈利水平和政府监管政策有关,主要取决于是否是扭亏公司、高盈利公司、是否计划再融资、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高管人员变更的多少等因素。鉴于此,在以下会计政策组合选择分析中,有必要对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确认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等五项政策进行分析。但需要说明的是,鉴于低值易耗品的价值一般不大,对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在以下分析中不再考虑。(2)研究方法。本文假定采用加权平均、确认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货跌价准备不转回等政策均会减少当期报告盈利;而采用先进先出法、确认正的或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坏账准备转回均会增加当期报告盈利。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是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政策。本文依据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多少来判断其增减。其中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中,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63家上市公司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额是负数,而选择成本法的1295家上市公司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正数,所以本文将公允价值计量归为减少当期报告盈利的会计政策,成本法归为增加当起报告盈利的会计政策。参见(表3)。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会计政策组合分布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

(1)会计政策组合分布情况。如果每种会计政策均有两种程序选择,则上述四种会计政策可以有16种组合供企业选择。从四种政策发生的频率和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因素来看,确认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盈利影响程度最大,最重要;先进先出法、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然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发生频率较少;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发生的频率较多但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因素较少。因此假设某一给定会计政策组合对盈利产生的影响对所有企业都一样。同时再提出以下假定,据以评价不同政策组合对盈利的影响。首先,假定四种会计政策对利润影响程度相同。这个假设使得对报告盈利的影响由16种组合减少到5种,(表5)中即为5个策略的栏目。策略值的高低表示选择减少当期报告盈利的会计政策可能性的大小,可能性越小,策略值越低。增加盈利和减少盈利的两个极端组合(1和16)分别被设为“1”和“5”。只有―个减少盈利政策的所有组合用“2”表示,拥有两个减少盈利政策的所有组合用“3”表示,依此类推。其次,假定先进先出法和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盈利的影响程度只是确认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政策的一半,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则是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一半。在这―假定下,16种组合减少为10种组合,(表5)中即为10个策略的栏目,第10种策略即四种减少盈利的政策全部使用时,策略值计算如下:设确认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为a,则先进先出法和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分别为a/2,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为a/4,四种方法都使用的策略值为a+a/2+a/2+a/4=2.25a。依此类推,可以分别计算出(表5)中其他9种组合的策略值。(表4)列示了上市公司全部样本、扭亏样本和高盈利样本的会计政策组合分布的比较结果。经过比较三个样本的会计政策组合分布,可以发现,扭亏样本采用增加盈利极端组合的相对频率大于高盈利样本和全部样本,分别为1.49%、0.27%、0.81%;高盈利样本采用减少盈利极端组合的频率大于扭亏样本和全部样本,分别为0.54%、0、0.22%。这一结果表明,扭亏公司有借新准则执行之际增加盈利的迹象,而高盈利公司有借新准则执行之际调减利润的迹象。

(2)会计政策组合分布结果的国内外比较。将(表4)中三个样本的会计政策组合分布结果与2001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比较(颜敏,2006),可以发现,2001年ST样本、配股样本、国有股样本采用增加盈利极端组合的相对频率较高,且大于总体样本,分别为28.26%、23.53%、20.94%、19.60%,远远高于2007年采用增加盈利极端组合的比例;另一方面,2001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没有减少盈利的极端组合。这一结果表明,2001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以增加盈利为出发点,其采用增加盈利的极端组合调增利润尤以ST公司、配股公司和国有股上市公司为甚;2007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既有增加盈利的极端组合,又有减少盈利的极端组合,但增加盈利极端组合比例相对于2001年很小,不超过1%;67.92%的公司选择的会计政策组合是混合程序,即不确认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货发出计价采用加权平均法、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采用成本法、不进行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基本维持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的会计政策选择。将(表4)中三个样本的会计政策组合分布结果与Hagerman和Zmijewski(1979)样本及Watts和Zimmerman(1978)样本比较,可以发现我国会计政策组合与国外的明显差别。Hagerman和Zmijewski(1979)样本及Watts和Zimmerman(1978)样本中选择极端组合的比例分别为12%及35%。两个样本比例的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Watts和Zimmerman(1978)样本是进行院外游说的企业。两个样

本中的极端组合有两种,一种是全部增加盈利的组合,一种是全部减少盈利的组合。其中两个样本中采用增加盈利的极端组合分别占9%和23.53%,采用减少盈利的极端组合分别占3.33%和11.77%。相比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分布差别并不大,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混合程序的组合,如(表2)中的选择第10个组合的公司占全部样本的67.92%。

(二)相关性分析 为了了解会计政策选择策略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为此对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策略和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6)。从5个策略和10个策略的相关系数来看,大多数影响因素与5个策略的相关系数更大,因此下文的回归分析将只针对5个策略的情况进行。从各个影响因素与5个策略的相关系数来看,计划再融资、实际再融资、高管人员报酬、高管人员变更和规模等变量的相关系数非常低,因此去掉这5个变量,选取另外的4个变量扭亏、高盈利、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为了避免4个因素之间相关性过高,有必要对4个变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略),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与扭亏、高盈利变量的相关系数非常高。为避免在模型中出现复共线性问题。所以舍去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这样就剩3个变量参与回归分析。

(三)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57)所示。(表6)显示。模型的F值在0.001水平上显著,表明用该模型来描述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的因素是合适的,由此得出的结论可信。但Adj-R2只有0.0123,说明白变量与因变量的关联性较弱,表明该模型亟待改进。另外,模型中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均小于于2,表明模型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Durbin-Watson值为0.975,经查表可知模型没有序列相关问题。就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而言,扭亏变量NL回归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并与预期符号一致,说明证券市场监管决定的具体指标一一扭亏对会计政策选择策略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扭亏变量与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呈负相关,假设H1-3得到验证;高盈利变量LP的回归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并与预期符号一致,说明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平滑盈余的目的仍然存在,高盈利变量与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成正相关,假设H1-4得到验证。从各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重要程度来讲。NL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05104,LP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03433,说明扭亏和高盈利变量对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的影响较大且相近,高于第3个变量LEV,即证券市场监管决定的具体指标――扭亏和高盈利是决定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的重要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如下:策略i=α0+α1NL+α2LP+α3LEV+ζα10。其中各自变量解释如下:扭亏NL(一):越是扭亏公司,越会选择增加盈利的会计政策以摆脱困境,此时策略值小;高盈利LP(+):越是高盈利公司,越要选择减少盈利的政策以平滑盈余,此时策略值大;资产负债率LEV(一):资产负债率越低的公司,偿债能力越强,越会选择减少盈利的会计政策,此时策略值大。(表7)反映了影响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几个主要因素。从回归模型的构成来看,扭亏和高盈利变量相对于资产负债率影响程度更大。说明盈利能力相对于偿债能力仍然是制约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且证券市场监管规定仍然在发挥效用。

第4篇:投标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 盈余管理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运用成本计量模式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而不同的后续计量模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大为不同,这一问题已引起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

目前,我国相关学者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规范研究法,并且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近年来房价的上涨导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企业大幅提升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净利润不断上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加剧了利润的波动;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与摊销,冲抵了企业的费用,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由于我国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盈余管理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在对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仍对投资性房地产运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原因,成本计量模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法,研究了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在我国上市公司的选择及运用

(一)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的基本现状

虽然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进行后续计量时,可以选择成本计量模式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我国绝大多数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依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从表1可以看出,在所有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中,96.28%以上的上市公司仍旧采取成本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二)大部分上市公司运用成本计量模式的原因分析

分析近年来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成本计量模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运用过程相对简单。应用成本计量模式,只需在取得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成本之后,定期对其计提折旧或摊销,发生减值损失对其计提减值准备,定期确认租金收入等。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要求取得每一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一旦有一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取得,就无法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成本计量模式无需依据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化情况对投资性房地产确认其变动损益,运用过程相对简单。

2.成本计量模式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要求。虽然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分散度的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股东们会更加关注会计信息是否与其决策相关,但是,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的情况下,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仍然受到重视。而成本计量模式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等特点,因此大部分上市公司仍选择成本计量模式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

3.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的约束。一方面,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条件及前提做出了明确、合理、严格的规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一旦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不能再变更为成本计量模式。一定程度上,这一规定也制约了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不同的阶段,会计政策变更是为企业本身发展的不同阶段服务的,而这一规定使得企业不敢冒风险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旦采用,就无法再变更为成本模式,不利于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做出较有弹性的选择。因此,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仍旧采取成本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三)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运用成本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由于按期(月)计提折旧和摊销,如有减值现象计提减值准备等,在盈余管理方面,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扣所得税的作用;但是,由于成本计量模式是以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成本为基础的,其价值并不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不具有动态性和及时性,这使得当市场价格高于初始成本价格时,投资性房地产价格变动带来的损益并不能反映出来,短期内使得盈余降低;当市场价格低于初始成本价格时,成本计量模式使得短期内盈余升高。

成本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比,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明显。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确认的价值是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当企业面临亏损时,如果其所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处于上升阶段,那么,其转入本年利润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将会提高利润,有可能使企业转亏为盈。相反,如果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初始成本价格时,企业利润也不可避免受其影响,此时成本计量模式的优势逐渐凸显,不仅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明显,并且也使得企业利润不受投资性房地产市场价格下降的影响,其稳健、可靠、真实的特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1.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1)研究假设。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此影响企业利润,因此,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很有必要;同时,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对营业外收支的影响广泛,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长期股权投资等涉及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都通过营业外收支影响利润,为了比较上市公司趋于使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营业外收支两者中的哪一种进行盈余管理,有必要分析营业外收支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是比较两者分别与因变量回归系数的大小;最后,由于上市公司利润一般主要来源于营业毛利,因此,有必要分析企业主营业务收支差额是否对利润影响显著。

依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的假设如下:

假设1: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显著;

假设2:营业外收支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显著;

假设3:营业毛利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显著。

(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由于对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上市公司数量少,2006年只有9家,2007年有18家,2008年为20家,2009年有27家,2010年增加到28家,2011年为27家,数量趋于增加。因此,基于上述现状,本文所选取的样本范围包括:第一,选取A股上市公司2009、2010、2011年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上市公司并进行2009-2010年、2010-2011年两个样本区间的对比,共27家上市公司。其中,2010年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金隅股份;2011年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深发展A。第二,剔除ST的上市公司3家。经过筛选,确定2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所有样本公司的数据均来源于2009年、2010年、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年度财务报告下载来源:新浪财经网(http://.cn/)。

(3)模型构建。对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一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一般选择净利润作为因变量,选取可能影响利润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模型并进行分析检验。蒋义宏(1998)提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ΔNIt=γ0+γ1ΔSt+γ2ΔEXTIt+g

其中ΔNIt是指第t年、第t-1年净利润之差,ΔSt是指第t年、第t-1年主营业务收入之差,ΔEXTIt是指第t年、第t-1年非经常性损益之差。该模型通过线性回归检验ΔS、ΔEXTI的系数是否显著差别于0来验证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一般净利润的变动应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小,因此,ΔS的系数应当显著差别于0,表明主营业务收入对净利润的影响显著;ΔEXTI的系数反映了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如果ΔEXTI显著区别于0,则表明上市公司利用了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反之则不存在这种现象。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对上述模型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模型为:

Y=β0+β1X1+β2X2+β3X3+g

其中:Y:Δ净利润/净资产;X1:Δ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净资产;X2:Δ营业外收支净额/净资产;X3:Δ营业毛利/净资产

本文选取2009-2010年、2010-2011年两个样本区间进行实证检验。在2009-2010年的实证研究中,Δ净利润为2010年净利润减去2009年净利润,同理自变量中的Δ值均为2009年与2010年的差值;为了消除规模因素的影响,变量均被除以2010年末的净资产额。同理,样本区间2010-2011年的实证检验中,变量也都被除以02011年末的净资产额。变量X1、X2、X3分别对应检验假设1、假设2、假设3。

2.2009-2011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2009-2010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一般情况下,在上市公司不存在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下,自变量X1、X2应当对因变量Y的影响不显著,X3应当对因变量Y的影响显著;如果上市公司存在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则自变量X3对因变量影响显著的情况下,X1、X2对因变量的影响也可能是显著的。

通过运用Excel与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之后,得出实证分析结果,见表2、表3、表4。

由表2可以得出,模型的R2为0.826,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观察上述回归结果,F值为31.624,说明模型通过了F检验,模型整体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显著。这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是可取的,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在表4中,分别对每个自变量进行了t检验,观察检验结果,可以得出,自变量X3通过了t检验,X1、X2没有通过t检验。在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中,自变量X1、X2显著性水平高于系统默认值0.05, X3小于系统默认显著性水平,说明X1、X2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X1、X2对因变量影响不显著,X3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说明上市公司不存在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营业外收支对净利润影响不明显;同时,由表4的标准系数可以得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大小, X3回归系数分别为0.829,表明营业毛利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大于X1、X2对净利润的影响,说明了上市公司净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毛利。

(2)2010-2011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本文对2010-2011年的实证分析结果,见表5、表6、表7。

由表5可以得出,模型R2为0.569,虽然低于2009-2010年的R2,但其拟合程度较好,说明模型仍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观察表6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模型通过了F检验,自变量X1、X2、X3整体联合起来对因变量Y的影响是显著的。

在表7中,分别对自变量进行了t检验,可以看出,自变量X2没有通过t检验;在自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中,自变量X2的显著性水平仍旧高于系统默认值0.05,说明自变量X2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X2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表明营业外收支对净利润影响不明显,上市公司不存在利用营业外收支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自变量X1、X3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其对因变量的影响显著。再看表7中的标准系数,自变量X1的回归系数高于X3的系数,说明在样本区间2010-2011年中,相比营业毛利对净利润的贡献,上市公司更趋于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对比2009-2010年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对利润的影响趋于加强,其力度超越了营业毛利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三、研究结论

基于上述实证研究,可以接受假设1与假设3,拒绝假设2。即: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显著;营业毛利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显著;营业外收支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与营业毛利对利润的贡献相比,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公司更加趋向于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由于成本计量模式以自身稳健的特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明显,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盈余管理影响较大,大部分企业仍旧采取成本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这表明企业已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作出了选择,也是企业会计政策变更选择的结果,企业的发展呈现稳健型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张奇峰,张鸣,戴佳君.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影响与决定因素:以北辰实业为例[J].会计研究,2011,(8):22-29.

3.唐东升.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10,(19):117.

第5篇:投标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网络公司;价值评估;实物期权法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011-03

引言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势不可当。网络给人们的生活或办公带来不可思议的变化,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商机。网络股在市场中的表现既带给人们惊喜,也带给人们失落。例如,分众传媒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市值7亿美元,2007年,分众传媒正式进入纳斯达克100指数,当时市值74亿美元,两年间,分众传媒的市值增长了10倍以上,而在2008年底中国网络股的大幅下跌中,分众传媒的股价也跌到了历史最低点。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网络股股价的飙升以及下挫,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估网络公司的价值?由于网络公司的特性,在运用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其进行评估时遇到了窘境。但是,随着网络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我们亟须对网络公司的价值有清醒的认识。本文会对现存的网络公司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从中选择出较为合适的方法并进行改进,希望通过研究,使人们对各种评估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相关人员了解网络公司的价值提供帮助。

一、网络公司的特点

由于网络的发展势力,如今涉及到网络的公司有很多,但网络公司主要分为四类:互联网基础设施制造或供应公司、互联网软件和服务公司、互联网媒介和内容服务公司及在线商务公司等。前两类的有关互联网基础设施制造及软件应用的公司更主要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制造和服务业,而互联网媒介和内容及在线商务公司则是真正完全由互联网本身的应用和兴起而产生的全新的组织形式,也正是这种组织形式的价值评估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困扰。本文所要研究的网络公司就是后两个类型的网络公司(下文将直接把这两种形式的公司简称为网络公司)。

网络公司的价值评估之所以给人们带来困扰,是因为网络公司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司类型,它与传统公司存在许多不同:

1.网络公司特有的增长模式。阶段一:通过提供免费服务及各类优惠条件以吸引用户,此时一般持续亏损;阶段二:随着用户的急剧增长,网络效应开始出现,收入高速增长,总成本增幅趋缓,但仍处于亏损阶段或盈利较少;阶段三:在达到盈亏平衡点后,收入继续保持高成长,平均成本迅速下降,收入开始暴增。

2.许多网络公司当前没有现金收益或收益甚微,未来具有不确定性。

3.由于缺乏某些会计数据,对网络公司的价值分析可能被迫依赖非会计或非财务数据,但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受到人们的质疑,而且有些数据可能会不便公开。

4.传统公司的资本结构包括负债和权益,但网络公司的资本结构是权益占主导地位,甚至一些网络公司的资本结构是权益占据全部,没有负债。

二、网络公司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由于网络公司的特性,它的价值评估给人们带来了困扰,但人们对其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也没有停止过。目前的网络公司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修正的市盈率模型、相对估价法、贴现现金流量法、实物期权法。本文在对各种方法进行优劣比较后,最后会着重说明实物期权法的优势并对其进行改进。

(一)修正的市盈率模型

市盈率是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市盈率模型的标准公式是:目标企业的价值=估计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估计收益指标一般为近期的税后利润,但考虑到经营的波动性,多采用最近三年税后利润的平均值作为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通常有如下两种可选:与目标公司具有可比性的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或目标公司所处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但由于相当一部分网络公司目前并没有利润,因此,传统的市盈率模型无法直接运用于网络公司的价值评估。但美国华尔街著名的证券分析师亨利・伯罗杰(Henry Blodget)将传统的市盈率模型进行了修正,他的大致估价过程为:首先,分析被评估公司的目标市场份额;其次,确定利润率;再次,计算净利润;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确定市盈率。伯罗杰对传统市盈率模型的修正在于:没有使用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作为估价标准,而是将市场的所有股票划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的成长较慢的公司的股票,市盈率较低,一般在10倍左右;另一类是高成长的科技网络公司的股票,市盈率较高,一般在75倍左右;其他公司介于这两者之间。

修正的市盈率模型使用预测收益指标代替历史数据,克服了网络公司一般都缺乏历史数据的障碍,但也存在一些缺陷:(1)网络公司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估计的市盈率也许会与真实的有较大偏差。(2)所有能够得以生存的网络公司都有其创新点所在,而且网络公司在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经营模式和收益水平,模型难以将这两点考虑在内。

修正的市盈率模型主要适用于对前景有合理的估计、发展开始逐渐稳固的公司,也就是相对比较适用于处于第二阶段末期或第三阶段的网络公司。

(二)相对估价法

相对估价法也有好几种,目前运用较多的是价格销售比模型和市值销售比模型。价格销售比(PS)=股价/销售收入,市值销售比=股票市值/销售收入,两种模型的本质区别不大。下面重点介绍价格销售比模型。

价格销售比模型由于采用的销售收入,所以不会像市盈率模型那样,出现毫无意义的负值,而且,销售收入难以被人为地扩大。在无盈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同行业的平均价格销售比率(根据套利理论, 只要部分公司的价格销售比率比其他竞争者的价格销售比率大,后者就会加入其中增加竞争性,从而使价格销售比率趋于平衡)乘以本公司的销售收入,得到预期价值。在有盈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模型进行评估:

PS=P0/S0=+。式中:P0,股权资本的价值;S0,基期销售收入;Pm,公司净利润率;R,股利支付率;g,前n年的增长率;r,股东要求的股权收益率;Rn,n年后的永久股利支付率;gn,股利的持续增长率。rn,n年之后的股权资本的要求收益率。此模型可用于对高速成长的公司进行评估。

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网络公司的未来的预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评估并不会是一件很顺利的事情。

1.对于无盈利模式,同行业的平均价格销售比率对于网络公司来说,没有考虑网络公司之间的不同,但网络公司个体的创新对于它的生存发展很重要。因此,平均的价格销售比率可能与某一网络公司本身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

2.对于有盈利的情况,模型中运用的部分因素的预测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只要网络公司没有实现稳定的经营,它仍存在较大风险的,模型得出的结果就可能是错误的。

此种方法更多是用于判断公司股票的价值在同类中是偏高还是偏低。

(三)贴现现金流量法

该方法的思想是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其未来全部预期现金流折现得到现金的总和,公式表示为: V=。DCF法应用的前提假设是企业经营持续稳定,未来现金流可预期。这往往隐含了两个假设条件: 企业决策不能延迟而且只能选择投资或不投资;项目在未来不会做任何调整。因此,DCF方法只能估计公司已经确定的投资机会和现有业务的未来增长产生的现金流的价值,忽略了企业当前隐含的未来增长机会的价值以及当前潜在的投资机会在未来可能产生的投资收益。而网络公司的发展市场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基于未来可确认收益的DCF法对网络公司价值评估并不是十分适用。

此种方法较适用于处于第三阶段的网络公司,但并不是所有的第三阶段的公司都适用,只有那些投资决策会明确作出并不会进行更改、发展方向明确并且稳固、在同行业中处于较前位置的网络公司才更适用。

(四)实物期权法

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的重要缺陷:(1)以上方法往往通过预测未来具体的现金流量,但对于网络公司来说,现实中有许多不确定性,未来具体的现金流量不是那么容易进行准确评估的;(2)以上方法往往假设企业做出的决策是不会更改的,但是,网络公司的经营过程要求创新点,随着环境的变化迅速改变策略,而且网络公司具有很大的未来增长价值。以上方法不能做出评估或不能做出很好的评估,然而实物期权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实物期权可以分为以下六种情形: 推迟期权、扩张期权、收缩期权、放弃期权、转换期权、增长期权。公司的决策的不确定性越大,风险越大,期权的价值也越大。就目前来说,网络公司属于典型的高风险公司,实物期权法能更准确地描述风险的价值,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价值评估。而且网络公司的很多特点使得其在价值评估中很适合应用实物期权方法。例如,在网络公司的第一阶段,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此时可以应用推迟期权,放弃期权;在第二阶段,网络公司的状况开始出现好转,一般都面临一个临界值,突破临界值之后,将凸显出效用的递增性、成本的递减性并开始盈利, 公司可以根据发展的情况应用扩张期权、收缩期权、放弃期权、增长期权等。在第三阶段,网络公司的成本继续减少,收入增加,开始赢得暴利,此时可以应用扩张期权、增长期权等。所以,网络企业的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在价值评估中适合应用的实物期权方法。

由于实物期权更好地评估了决策的风险性和隐藏的未来价值,所以,在这里它不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估方法。我们选择将贴现现金流量法和实物期权法相结合来评估网络公司的价值,贴现现金流量法能够很好地评估公司未来的具体现金流量,但是对于网络公司隐藏的增长价值无能为力,这一点恰恰可以通过实物期权法来弥补。用公式表示为:V=VDCF+Vf, VDCF为贴现现金流法计算的公司确定的经营项目的净现值, Vf为期权的价值,也就是不确定的投资机会的价值。

金融期权的定价方法很多,在每种定价方法中,也有多种模型可供选择,如常用的有Black-Scholes模型和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就目前来说,Black-Scholes模型更受到大家的推崇,大部分计算实物期权的模型均以此为基础。

根据无套利思想,可以推导出Black -Scholes 微分方程,然后根据不同的边界条件,得到不付红利的欧式看涨期权和欧式看跌期权的定价公式:C=SN(d1)-Xe-rtN(d2),P=XertN(-d2)-SN(-d1),d1=,d2=σ。其中:C为看涨期权的价值,P为看跌期权的价值,S为标的资产的当前价值, X为期权的执行价格,N(*)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r为期权有效期间的无风险利率,t表示期权当前的有效期,σ为标的资产资产价值的波动率。

在对网络公司的隐藏价值进行评估时,我们可以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发展前景对投资机会做出判断,选择该应用哪种期权,但一般应用的是看涨期权。

3.对实物期权法的改进和应用程序

我们可以将贴现现金流量法和实物期权法结合起来对网络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这也就是对实物期权法的改进。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在搜集相关财务数据后,利用贴现现金流量法来计算公司确定的决策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净现值;对于隐藏的或是不确定的投资机会,我们先计算出截止到做出投资时的净现值,再据具体情境选择应用具体的实物期权法的模型,把投资机会的净现值以及投资额等数据代入模型计算出期权的价值;将贴现现金流量法计算出的净现值和期权的价值的加总即为公司的价值。

例如,我们简单假设某网络公司目前运营两个项目,音乐下载和在线搜索,共投入150万,预计今后3年,每年产生60万的净现金流量,3年后,该公司可进一步开发音乐下载功能,这时,公司只需再投入200万,预计往后的3年每年获得现金净流量分别为:65万、100万、75万,我们假设无风险利率为6%、风险折现率为15%、波动率为30%,那么我们知道,对于正在运营的项目,在初始时刻,它的净现值为137-150=-13万,而公司可进一步开发的后续投入,因为目前网络音乐下载前景看好,我们可以将它看做是一项看涨期权,因此,对于此项期权,200万的折现值132万元为执行价格,将3年后得到的现金流量折现,计算得到现值119.3万元为标的资产的当前价格,将各项代入B-S模型的看涨期权定价模型得出期权价值为28万,因此,公司的价值应该是(-13)+28=15万元,而不是-13万。

结束语

从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将现金流量法和实物期权法结合起来,可以对网络公司的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但是对于实物期权法来说,它其实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它假设无风险利率固定不变,又或是期权有效期内不支付红利,而实际上,这些条件不会一成不变。所以,也许并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准确无误地计算网络公司的价值。但至少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可以选择应用哪种方法来对公司的价值进行预测和估计,让我们对网络公司的价值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能够对相关决策人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冯耕中,吴月琴,于洋.新兴网络企业价值评估研究述评[J].预测,2003,22(5):68-70.

[2] 王少豪,李博.网络公司价值分析及评估方法[J].中国资产评估,2000,(6):21-26.

[3] 刘芸.实物期权在网络企业估值中的应用――B2B电子商务企业估值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5,(18):69-72.

[4] 约翰・布里金肖.网络公司价值评估一前沿观点[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32-44.

[5] 金永红,叶中行,奚玉芹.价值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8,82-112.

Research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value assessment method of the network company

SONG Li-ping,GUO Xiang-yu

(Economy college,Harb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第6篇:投标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去实业化投资;会计盈余;盈余管理

去实业化投资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一种投资方式,本质上是企业为了赚取高额回报,投资与公司现时主营业务及产业链无关的领域,主要有委托理财、委托贷款、投资性房地产、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形式,加速公司资本的循环获利,一定程度上把实业获得的利润投向去实业化投资领域,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这种高风险的投资行为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会计业绩、R&D支出、社会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盈余管理成为了企业投资决策管理中的不二法宝。

现实中,伴随着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热点,“去实业化投资”现象日益凸显。盈余管理与去实业化投资相生相伴。研究发现:企业的投资程度越高,收益不确定性越大,进而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巴曙松,2001;候毅,2004)。

理论上,去实业化投资放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为了稳定公司的发展,会“合理”调整当期的投资以换取更多的未来回报。由于去实业化投资的本质动机是追逐高额投资回报[1],一定程度上,盈余管理去实业化投资行为有关,因为上市公司通过参与去实业化投资获取高额的投资收益,进而能进行盈余管理,调节公司的整体业绩;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参与去实业化投资,若是投资失败,管理层也会进行盈余管理以满足公司投资者的期望(McNichols,2008)。迄今为止,国内学者较少对过度投资是否影响盈余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明确的解答。那么,去实业化投资为何会导致盈余管理?去实业化投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都成为了需经检验的研究问题。

一、研究假设

以委托理财等为代表的去实业化投资对后续会计业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产利用率和增长能力上,会导致企业的资产利用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明显较低。此时管理层出于市值管理动机和薪酬激励动机会借助参与“做庄”牟取非法收益。显然,当去实业化投资战略的业绩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时,无论是出于市值管理动机,保持公司股价不变,还是出于自身薪酬与业绩挂钩动机(Holthausenetal.,1995),管理层会采取一定的合理的会计手段,平滑当期业绩,使其达到预期的企业目标。由此第一个假设:H1:进行去实业化投资的企业,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

Jensen(1986)认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管理者更愿意看到公司规模的扩大,因此他们可能会将自由现金流投资于效益不高甚至为负的项目,从而引发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上市公司都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并且有风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稍强一些。显然,投资于主业外的项目越多,相关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越大,一旦前期投资项目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目标,管理者无论是从本身的利益出发还是关注企业对外的声誉需要,都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利用盈余管理来掩盖投资回报率的减少,“粉饰”会计业绩,从而过度投资导致盈余管理。显然,企业会根据前期的投资行为,根据业绩评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盈余管理。由此推出第二个假设:H2:去实业化程度越高,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

二、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本文以沪深A两市2653家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剔除金融业、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和有缺省值的企业后,样本数据为1217家),其中,资产总额、交易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润、ROA、持股比例等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2.变量界定

(1)去实业化投资(DEI)的度量。分两种情况,一为哑变量时,发生去实业化投资则为1,否则为0;二表示去实业投资程度时,即去实业化投资的总额占上期总资产的比重。

(2)盈余管理(DA0)的度量。本文采用修正Jones模型进行超额应计利润的分析,DA综合反映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债务重组、关联交易等的选择的综合盈余管理程度。

(3)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成长性以及公司治理等。反应去实业化投资与盈余管理关系总模型为:

DA=λ0+γ1DEI+γ2Dar+γ3Size+γ4Growth+γ5ROA+γ6ESH+γ7Fcf+ε

表1 变量及其含义

三、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表2 描述性统计

从表2中发现:(1)第T-3期去实业化投资的程度有了明显的下降,也就是说进行盈余管理超过一定的,也会抑制去实业化投资,去实业化投资与盈余管理成“W”型变化。(2)从偏度上看,T-1期的去实业化投资(59.798)远大于T,T-3,T-4期的,即前一期的投资存在的风险不确定更大,一定程度上会引发下一期根据业绩的需要进行盈余管理。

2.回归分析

由于去实业投资对盈余管理存在滞后效应,本文考虑滞后因素以及内生性问题将总模型分解成两大部分,如下:

Dai,t=λ0+γ1DEIi,t-1+γ2DEIi,t-2+γ3DEIi,t-3+γ4Dar+γ5Size+γ6Growth+

γ7ROA+γ8ESH+γ9Fcf+ε

DEIi,t-1=α1+α2Dar+α3Size+α4Growth+α5ROA+α6ESH+α7Fcf+ε

第7篇:投标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 会计盈余; 盈余质量; 盈余持续性

会计盈余作为企业过去一段时期经营成果的体现形式,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具有数量和质量双重特征。会计盈余的数量特征能够轻易地从会计报表数据中取得,而会计盈余的质量特征具有隐蔽性,需要结合各种财务及运营指标进行探讨才能准确评价盈余质量的优劣。互联网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前期巨额的投入未必能获取高额的回报,甚至可能在企业尚未被人们所熟知之前就面临破产清算的危机。对互联网企业而言,会计盈余的持续能力是构建这类企业盈余质量评价体系时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学者在构建盈余质量评价体系时,较少关注行业特点,主要是针对国内上市的制造企业进行评价研究。我国互联网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地方,所以从盈余持续性角度构建我国互联网企业盈余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更真实地判断企业的盈利水平。

一、互联网行业特点对传统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的挑战

(一)盈余质量的主流评价方法及其缺陷

在评价盈余质量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评价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种评价方法:市场评价法、时间序列法、基本分析法及现金流量评价方法。市场评价法采用盈余反映系数来评价;时间序列法主要采用自我回归整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 Model)来计算;现金流量法则是把现金流量水平与时间序列相结合,将二者的相关系数作为盈余质量的评价指标;基本分析法主要通过多指标结合来评价企业的盈余质量。

这四种评价企业盈余质量的方法各有利弊,市场评价法采用盈余反映系数来衡量盈余质量,其中对未预期盈余的部分需要进行主观判断,很难准确区分企业的未预期因素;时间序列法虽有较好的数理基础和理论依据,但是其需要具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及较长时间的财务数据,而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最早上市的新浪、搜狐也只有22年的历史,所以采用时间序列法难以准确衡量互联网企业的盈余质量;而现金流量分析实际上也是时间序列法的衍生,其与时间序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盈余的估计转化为对现金流量的判断,也难以避免时间序列法的缺陷,因此基本分析法是评价互联网行业盈余质量较为可取的方法。

(二)互联网的行业特点对基本分析法的挑战

基本分析法是近十几年来会计文献研究较多的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识别价值驱动因素来确定企业的内在价值,主要功能是向市场传递关于预测未来盈余的信号及关于盈余质量的信息,而且通过基本分析能够预测未来股票报酬或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报酬。

在基本分析法中,有采用单变量进行分析的,如市盈率(P/E)、净资产倍率(P/B)等,但单一指标容易造成偏差,使得评价结果不准确,因此学者们大多采用多变量分析法进行分析。虽然在指标选择上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影响最为广泛的是Lev和Thiagarajan(1993)提出的利用财务报告中12个基本信号作为评价盈余质量的指标。这12个基本信号分别是:(1)存货;(2)应收账款;(3)资本性支出;(4)研究与开发费;(5)毛利;(6)销售与管理费用;(7)坏账准备;(8)实际税率;(9)储备订单;(10)劳动力;(11)后进先出法盈余;(12)审计意见类型。他们将每个基本信号分别评分,赋值为1或0,(如:存货相对于销售增长较快,赋值为1,表明盈余质量较差;若增长较慢,则赋值为0,表明盈余质量较高)然后将每个基本的得分相加,分值越低,盈余质量越高;反之,分值越高,盈余质量越差。

尽管采用多指标判断能够避免单一指标造成的误差,但当前的研究在选择评价指标时较少根据行业进行选择,大多是基于制造业的基础进行论述,但互联网企业与其他行业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如成本与收入的增长模式、技术等对企业的影响。互联网属于轻资产行业,其对资本的要求比其他行业要低,现金收现性也比其他行业要好,但其对现金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单纯根据Lev和Thiagarajan(1993)的12个基本信号来评价互联企业的盈余质量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根据互联网的行业特点来改善盈余质量的基本分析法,能合理地评价互联网企业的盈余质量;同时因为互联网属于高风险行业,未来盈余的持续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基本分析法较少从盈余持续性来考虑盈余质量的影响指标,因此笔者将在基本分析法的基础上从盈余持续性的视角来构建互联网企业盈余质量评价体系。

二、互联网企业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互联网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指标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团购、微博等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我国对互联网宏观政策的干预使互联网行业朝着安全化、诚信化发展,竞价排名体系等也得到显著改善;支付、物流及售后服务系统的完善使得网上购物更加便利,消费者对网络产品及网络广告的信任度有所提升。相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不需依赖大的营业面积、展示场所、多层次的流通环节及大量的存货,网络经济为企业节约大额的交易成本,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系统的开发及维护费用,因此在传统盈余质量的基本分析法中对存货、总资产的分析变得不再重要,而研发、折旧和摊销金额的大小成为互联网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互联网企业针对用户的销售一般是采用先支付后发货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形式,广告业务则更倾向于传统企业劳务销售的流程,其收入的实现与传统企业有较大的区别,更偏向于收付实现制。盈余持续性要求企业具有持续不断的现金流量来满足未来持续经营的需要,现金收入的质量对盈余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从持续性角度来看,影响互联网企业盈余质量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盈余的现金实现性

盈余的现金实现性是指企业以现金形式获取收入的能力,包括当期现金的实现性和未来期间现金的实现性。由于互联网企业存在虚拟性,企业在网络交易中的主动性较强,较好的企业通常能够实现收入的快速变现,且其技术平台的研发及用户群体的开拓均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现金流出也比较大,为满足未来持续经营的需要,其盈余的变现能力应当满足当期或近期支出的需要,使企业能够拥有持续不断的会计盈余,因此盈余的现金实现性应作为评价互联网企业盈余质量的重要指标。

财务指标主要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来评价盈余的现金实现性,同时以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中的某项指标作为评价基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能够直观地看出本期收入中以现金实现的比率的大小,如果这个比率很高,则说明当期收入的实现性很高或者当期收回以前期间的应计收入,这是一个正面的信号,所以无论是哪个原因导致比率很高,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当期现金实现性较好;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能够很好地评价当期盈余的现金实现性,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表明企业当期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权责发生制基础上计算的净利润相比较,能够从总体来考察当期现金的实现性,类似地,这个指标值越高,代表盈余的实现性越高。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则通过计算每股普通股带来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表明企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这个指标值越大,说明每股普通股带来的现金收入高的可能性越大。在互联网企业中,虽然很大一部分收入是以现金形式实现的,但大多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网络媒体,应收账款也是其十分重要的一项资产,而应收账款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差额能够展现应收账款的增长是否伴随主营业务的增长,二者的正值差异越小说明二者增长是同步的,以往的应收款项能够及时收回,坏账发生较少,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没有受到影响,当期收入与以往收入相比,应计收入所占比重变化不大,未来盈余的现金实现性高。

2.利润构成

盈余持续性要求企业拥有良好的利润构成,这样才能拥有较强的收益能力,同时利润作为会计盈余的构成要素,是衡量企业盈余质量的重要指标。“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利润分为营业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不同的利润指标有不同的含义。互联网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的成长需要由技术进步来推动,因此其营业成本较低,期间费用较高,且互联网用户具有较强的粘性,后期单位维护成本较低,收入呈“J”型增长,因此单纯依靠净利润来评价企业盈余质量可能造成分析的误差。从盈余持续性角度来看,只有经常性的业务才能为企业带来高质量的盈余,企业倘若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利润应主要来自日常的经营活动,所以营业利润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更为重大。

与利润总额相比,营业利润主要产生于正常经营活动,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率能反映当期利润中来自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的比重,这个比重越高,说明收入主要来源于日常经营,未来拥有持续收益的可能性较大,盈余质量较好;而以营业利润为基础的总资产收益率能表明网络企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企业资产来自股东与债权人,为了满足二者投资的要求,企业必须拥有较高的资产收益率,通过营业利润而非净利润来计算这个指标能更客观地评价企业资产未来是否具有持续获利的能力,因此该指标值越大,盈余质量越高;而对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基本每股收益指标仍然能表明股东投入资产和价值的实现,资产净收益和每股收益越高,表明股东投资获取的收益越高,盈余质量也越高。

3.研发支出

互联网企业受技术影响重大,最先获取先进网络技术的企业能最先拥有独占性资源从而获取竞争优势,为未来获取高额回报打下坚实的基础。Stephen P. Baginski和Kenneth S. Lorek等(1999)也认为高的研发强度能够让企业高水平地盈余持续,因此从持续性角度来看,企业研究和开发费用投入的多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企业未来盈余质量的高低,而企业发生的研发费可能形成当期费用或无形资产。在考察企业研发费时,应区分二者进行衡量。

互联网企业作为轻资产企业,大多以技术水平取胜,前期投入的部分能形成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将带来未来持续不断的盈余,因此营业利润与无形资产的比率能表明互联网企业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越高,说明企业前期技术投入及开发成果显著,未来盈余持续性较好,盈余质量较高。同样的,营业利润与研发支出的比重也能反映企业在技术上的投入是否得到相应的回报;营业利润与研发支出、无形资产之和的比值则可以剔除由于不同企业在无形资产与研发支出会计确认上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研发支出占企业现金流量支出的比重能表明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者对研发的重视,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网络技术的进步,作为管理者应足够重视企业的研发能力才能为企业获取大量忠实的用户群,为未来应持续经营获取利润做足准备,因此该指标越大,表明盈余质量高的可能性越大。

4.网络效应

盈余质量不仅能够使用财务指标来衡量,还能通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分析全面展现。网络经济中的麦特卡菲法则向我们展示网络企业的价值是随着使用者的增加呈现二次方增长,而互联网企业的收入特征表明网络企业的收入会随用户规模的增长而增长,且增长的速度比用户规模的增长率高得多,呈现规模经济的特征。因此网络效应能对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网络效应的优劣能影响企业的盈余质量。

网络效应可以用网站的运营指标来衡量,其中净利润与独立访问者数量、净利润与页面点击率的比率能够很好地衡量企业投入的效率与效果。独立访问者数量是指每百万访问者当中固定访问者的数量,点击量则指每天用户点击该网站的次数。净利润与这两个指标比率均能反映互联网企业的网络效应是否带来与之相符的收益。由于互联网企业的投入大多是致力于用户群体的开拓,目的在于让企业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这两个数值越大,说明企业在用户规模扩张上付出的人力、财力是有效的,能为公司未来盈余的持续性作出贡献,盈余质量状况良好。而研发支出与这两个指标的比值显示独立访问者数量和点击率的研发成本,这两个指标与前两个指标可以共同判定网络效应是否带来合理的效益。倘若净利润与独立访问者数量的比值高,但与此相应的研发成本更高的话,那么网络效应就没有发挥到其真正的效用,企业的盈余质量值得质疑。

(二)基于盈余持续性视角构建互联网企业盈余质量评价体系

盈余持续性要求企业具有未来持续获取盈余的能力,不仅要求盈余具有可实现性,而且要求盈余能够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实现,实现期越短,盈余质量越高。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历程较短,且前期投入较大,风险性高,对其盈余质量的评价应集中在未来盈余的可实现度,即盈余的持续性。互联网企业盈余的现金实现性、利润构成、研发支出和网络效应均会影响企业盈余的持续性,对盈余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结合上文的分析,笔者在基本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互联网企业盈余质量的评价体系,期望投资者、管理者及相关人员能够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互联网企业前后各期或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盈余质量进行比较并作出理性决策(见表1)。

三、评价体系的运用:A、B公司盈余质量对比分析

本文以A、B公司为例,阐述如何利用文中构建的盈余质量评价体系对互联网企业进行评价。A、B公司均为我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A公司成立于2004年,于2010年年初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网站内容覆盖财经领域,每日更新上万条最新数据及资讯,为用户提供财经信息的查询;B公司于2009年12月在深圳上市,主要为用户提供股票证券交易分析,是金融信息服务企业。这两家企业均属于财经网站,上市时间接近,主营业务具有相似性,因此选择这两个网站来对其盈余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能够更好地阐述文中构建的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应用。

从表2可以看出,A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比B公司高0.25,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重和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均为B公司的3倍多;A、B公司的应收账款增长率为负值,表示应收账款的增长慢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企业当期收入大多以现金形式实现或以往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加快;A公司的绝对值大于B公司,说明A公司的现金实现性更好。因此,结合上述四个指标分析可知A公司盈余的现金实现性要远远高于B公司,企业拥有较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能保证未来盈余的实现,盈余持续性能力强,盈余质量好。

而从利润构成来看,这两家企业的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均高于85%,盈余质量都还不错,但A公司比B公司高了5.52%,且A公司以营业利润为基础的总资产收益率和以净利润为基础的总资产收益率均高于B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也比B公司高了10.87%。这四个指标充分表明A公司经营活动带来的收益能力比B公司大,未来盈余的实现性较强,盈余质量高。

从研发支出来看,虽然A公司无形资产带来的营业收益要小于B公司,但其研发支出带来的营业收益则比B公司高了272.34%,这可能是两家不同企业在确定研发费用是否能够资本化时产生认知差异所导致的。但从研发支出中的第三个指标发现A公司无形资产和研发支出共同带来的营业收益略高于B公司,显示了A公司对技术等研发的收益效应高于B公司。然而,A公司的研发支出占现金支出的比重要小于B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B公司对研发的重视度要高于A公司。但基于前面三个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到A公司研发的收益性要高于B公司,因此从总体上来说A公司对研发的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盈余质量较高。

最后在网络效应方面,B公司的每个点击和独立访问者所带来的收益均比A公司高了70%以上,说明B公司在用户规模拓展的投入得到较好的回报,但用户规模的拓展大多是基于技术平台搭建,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产品的基础上获得的;B公司在研发支出的投入也远远大于A公司,其每个点击和独立访问者所耗费的研发成本比A公司高了90%以上,其成本的消耗大于收益的取得,说明B公司并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效应所带来的收益“J”型增长,因此B公司的盈余质量仍比A公司差些。

综上分析可知,A公司的盈余质量比B公司高,同时考察2011年12月30日两家企业股票收盘价,A公司是19.18元,B公司是15.93元,这说明市场对A公司的认可度较高,也从侧面反映了A公司的盈余质量优于B公司,这与本文构建的评价模型得出的结论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R. G. Sloan, Do Stock Prices Fully Reflect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About Future Earning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71, No. 3, Jul. 1996.

[2] L. W Meknigh, J. P Baley. Internet Economics[M].MIT Press,1997.

[3] P. Dachow, W. Ge, C. Schrand, Understanding earnings quality- a review of proxies their determinants and their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 Nov. 2010.

[4] S. P. Baginski,Kenneth S. Loerk, G. Lee Willinger,Bruce C. Branson,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Alternative Annual Earnings Persistence Measur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74,No. 1,Jan.1999.

[5] 卜华.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测度方法与应用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6] 蔡珊珊. 互联网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及其预算管理[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7] 程小可. 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与实证分析[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 胡延杰,李琳. 持续盈余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财会通讯,2007(11).

[9] 刘百芳,隋立秋,方鑫龙. 盈余质量性态分解研究[J].经济师,2012(1).

[10] 柳木华.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11] 马永强. 会计盈余质量维度分析——一个理论框架[J].会计之友,2011(8).

[12] 马永强,阳丹. 信息观、计量观与盈余质量评价——对主流研究的梳理和反思[J].会计之友,2009(8).

[13] 彭韶兵,黄益建,赵根. 信息可靠性、企业成长性与会计盈余持续性[J].会计研究,2008(3).

[14] 邱丽艳,张健.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1(1).

[15] 唐建荣,陈钰■,蒋佳宸. 从盈余质量分析百强企业[J].会计之友,2011(10).

[16] 王聪儿. 基于EVA估价模型的我国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厦门大学,2009.

[17] 王栋. 互联网企业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18] 王化成,等.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9] 王艳萍.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与未来盈利能力分析[J].财会研究,2005(5).

[20] 王巍,吕发钦,等. 网络价值评估与上市[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1] 张兰萍. 介绍几种衡量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的指标[J].财会月刊(会计),2006(5).

[22] 张瑞丽,李少轩.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10(8).

[23] 张崧楠. 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

第8篇:投标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商。腾讯公司通过免费的即时通讯平台迅速建立起一系列有粘性的用户群,在这个强大的优势下拓展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在这种盈利模式下,腾讯公司业务横跨互联网多个主流细分领域,是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利润最大、市值最高、规模最大、用户最多、雄踞互联网企业首位的公司。

从腾讯公司财务报表可以发现,自2004年上市至2011年,腾讯公司以其卓越的轻资产盈利模式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具体表现在资产负债率较低,平均为23%;总资产周转率每年呈增长趋势;销售净利率逐年增加,总体维持在42%;资产净利率最高达到38%;权益净利率逐年上升,最高达54%;总收入每年都以平均62.3%的增长率快速增长;毛利率也保持着平均65.75%的增长率。但是,自从2012年到2013年,腾讯公司便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业务,并且投资兼并具有技术优势或能够扩充开放平台的相关公司,使其盈利模式有所改变,进而影响了资产结构,导致腾讯公司整体财务指标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具体表现为资产负债率最高增加到了49%;总资产周转率在这三年内逐年降低;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逐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总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较之前也下降地较为明显。

二、腾讯公司轻资产盈利模式

1.轻资产盈利模式

轻资产盈利模式,是指企业投入资本较低,周转速度较快,资本收益较高的运营模式。轻资产作为一种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整合资源所获取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郑石明,2006)。轻资产运营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企业强大的资源获取、配置、整合以及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体现(汤谷良、张茹,2012)。本文认为腾讯公司属于魏炜、朱武祥(2010)总结出的企业固定资产和存货占比较低,流动资产尤其是现金储备较多的轻资产企业。

2.腾讯公司轻资产盈利模式下的财务状况

结合腾讯公司2004年至2013年的资产负债表,发现腾讯公司的资产结构,即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表现出典型的变化,从2004年到2011年,此比率基本保持在70%上下浮动,但2012、2013年此比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均低于50%。

基于对腾讯公司资产结构的前后变化比较,可以看出其在轻资产盈利模式下的财务状况:1.现金储备充裕,近十年来现金储备占总资产的比值在62%上下浮动,2013年现金储备有所下降,主要是腾讯公司以246.85亿元资本购买了长期股权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腾讯公司在2011年以前,主要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其存货为低价值的消费性礼品,始终控制在占总资产0.5%以下,自2011年以后,腾讯开始从事电子商务业务,存货构成主要为电子商务交易所需商品,其占总资产比较之前有所增加,2013年达到1.3%。3.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很低,近三年的占比均控制在5%以下;4.固定资产比例较低,2004年至2013年平均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控制在10%左右。

三、腾讯公司盈利模式调整

对腾讯公司近十年的资产结构分析发现,腾讯公司盈利模式正在发生着调整与变化,这与互联网行业激烈的竞争和腾讯公司战略上的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体现出一个互联网企业巨头在日新月异的竞争环境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众所周知腾讯公司是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但腾讯的主营业务,互联网增值服务已经出现“天花板”效应,腾讯必须要寻求新的盈利模式来增加利润。

腾讯公司盈利模式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资产结构分布可以看出,腾讯公司盈利模式在2011年到2013年进行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电子商务;第二是投资兼并。腾讯公司2012年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从公司的财务报告得知,其成本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41.93亿元和92.39亿元,但这两年毛利率仅为5.5%,这也是导致腾讯公司近两年总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从2010年起腾讯公司加大了投资兼并的力度,先后收购部分与网络游戏、网上旅游、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影视传媒、搜索引擎等有关的技术优势企业的股份发展多元化产业,以增强其竞争力。

第9篇:投标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

The Discussion of Value Investing Theory

PAN Lihua

(Gu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63)

Abstract If the investor want to get more profits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investment ideas and investment strategies is very important. Value investing strategy is a successful investment strategy. When the stock price below the intrinsic value ,investors can be gradually buy and hold; and the stock price higher than the intrinsic value, investors can be gradually sell. Valuation of the company's intrinsic valu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on the market. This paper summarizes various valuation methods, and advocate avoiding speculation. It's useful to the investor in the long run.

Key words value investing; intrinsic value; absolute value assessment model; relative value assessment model

0 引言

价值投资是一种成功的投资理念,它又被称为内在价值理论。它的思想在于通过对股票的分析,估计上市企业股票的内在价值,并通过对其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的比较,找到内在价值高于市场价格的股票。价值投资的理论认为:股票价格总是围绕其内在价值上下波动,而内在价值是可以估计的;长期来看,股票价格会向其内在价值回归;当股票被低估时,出现投资机会,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间的差值越大,预期的收益就越高,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就越小。所以,价值投资策略的关键是找到股票的内在价值,并利用其决定对该股票的买卖策略。

1 我国股票市场的价值投资策略

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上,股票的价格与股票的内在价值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价格能够及时反映价值的变化。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普通投资者不作分析、盲目跟风的风气比较严重,价值投资理念仍然不足,从长远看来价值投资策略有助于改变这种跟风炒作的风气,以期待短时间内获得高额收益的不良风气;可以帮助投资者及时发现可以避免的风险、锁定盈利,进行积极有效的投资;有助于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秩序,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股票市场功能。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采用价值投资策略,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机会,以获得的超额收益。

为进行价值投资,必须确定企业的内在价值。采用合适的估值方法尽可能准确地估计上市公司价值的近似值,目前,股票市场的估值方法有股票绝对估值法和股票相对估值法两种。

2 股票估值方法比较

2.1 绝对估值法

绝对估值是通过对上市公司历史财务数据及当前经济数据和对未来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财务数据的预测估计上市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绝对估值法中最常用的估值方法是现金流贴现定价模型, 现金流贴现模型是在西方证券市场上被广泛应用的一个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其基本原理是:对各种资产未来的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为现金流的现值。其一般的模型为: =

式中,表示上市企业的价值,表示在时刻股票的现金流量,表示折现率。

企业的价值实质上是由预期现金流的大小,贴现时间和贴现率决定的。先常用的贴现方法有三个: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FCFE);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FCFF);红利贴现模型(DDM)。这三个不同的模型不同点在于现金流的定义不同。在FCFE模型中,扣除增加运营成本、偿还债务等指出后余下的现金流,在FCFF模型中,现金流是包括股东、债权人在内的现金流的总和,在DDM模型中现金流为股票持有者预期能得到的现金流的现值即红利。每个模型都具有相应的推广,在证券市场上应用最多的贴现模型是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

该方法的优点是:(1)贴现现金流法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情况;(2)现金流法的估值结构可以反映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该方法的缺陷:(1)估值方法计算复杂,数据量大;(2)较难找到合适的短期盈利机会。

2.2 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认为是同行业的公司之间有较大可比性,只有相对价值才有现实意义。通过估值水平的相对比较,来判断公司股票是否具有相对投资价值。常见的相对估值法主要有市盈率法(PE)、市净率法(PB)、市销率法(PS)等。

2.2.1 市盈率法

市盈率估值法是指以行业平均市盈率(PE)来估计企业价值。将市盈率指标与公司的市场价值建立联系,即股票价格相对于公司每股收益(EPS)的比值,即: = 。

每股股票价格可以表示为市盈率和每股收益的乘积。每股收益为净利润与发行在外的总股本的比值决定。市盈率经常采用行业平均市盈率,将由此算出的价格为股票的内在价值。

市盈率估值法法主要用于估计股票的投资价值与投资风险,衡量上市企业的盈利状况。

其优点是:(1)市盈率简单清晰,数据容易计算;(2)能把价格和企业盈利结合起来,直观地反映了投入和产出的关系;(3)市盈率可以包含公司经营的风险、增长、未来盈利与当前盈利的差异等丰富的内容。

其缺点是:(1)此方法算得市盈率为静态市盈率,它只能反映公司过去的估值水平,不能体现公司的成长性;(2)每股收益是容易被操作的财务指标,在反映公司收益方面局限性较大。

2.2.2 市净率法

市净率(PB)是指股票市场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即: = 。

其中每一股股票代表的公司的净资产。

此种估值方法适用于拥有大量资产并且净资产为正的公司。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决定了企业的净资产的多少,该方法认为企业经营效益越好,公司资产价值增值越快,股票的净值就越高,股权价值就越大。一般来说:市净率越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越高;市净率越高的股票,则投资价值较低。市净率PB既可以从经济基本参数中估计出来也可以与类似企业比较得到。

其优点是:(1)净资产的数据容易取得且易于理解;(2)赢利为负的公司无法可以使用市净率法;(3)PB法提供了合理的跨行业的估值比较标准;(4)市净率变化可以直观反映公司价值变化,净资产账面价值比较稳定。

其缺点是:(1)不适用于会计制度不同的公司之间的比较;(2)净资产为负值的公司不可用;(3)对净资产不太多的服务型行业和高科技公司无实际意义。

2.2.3 市销率法

市销率法主要用来评估已经有销售收入,但是还未盈利的一类公司。市销率(PS)是公司股票市价与每股销售收入的比值,即: = 。

它能告诉投资者单位销售收入反映的股价水平。市销率是通过计算企业的股价除以每股销售收入,来判断企业的价值是被低估还是高估,同行业的公司相比,市销率越小,表明公司价值被低估,投资的优势更大。因此,该项指标既能考察公司的收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能有效把握其收益的质量水平。

使用市销率的主要原因是:相比于净利润,销售收入更加稳定,如果公司因为财务杠杆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净利润发生变化,市销率指标能够克服相应的问题。

2.3 两种估值方法比较

相对估值法因为简单,比较容易使用,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对于没有较深专业知识的投资者而言不失为估值的好方法。

绝对估值法的现金流贴现法,专业性更强是一种面向未来不确定的现金流的估值方法,企业的现值、预测期、贴现率等都是不可控的,都需要主观判断,所以对普通的投资者而言比较困难,但对专业人士是估值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