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标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投标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投标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投标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摘 要 本文用产业结构优化指标、科技人员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强度以及专利申请数量这几个指标结合统计年鉴的数据来反映江苏省产业技术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技政策。

关键词 产业技术素质 产业结构升级 统计指标

一、引言

“十五”以来,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日益向着良好方向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2.0:51.7:36.3变化为2005年的8.0:56.6:35.4,而“十一五”期间,2008年的三次产业结构变为6.9:55.0:38.1。在这期间,第一产业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是先上升再有小幅度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是先有小幅度下降再上升,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各方的高度关注,各地纷纷出台了鼓励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实证分析

(一)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情况

自2000年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指标即第二、三产业占GDP增加值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87.74%提高到2004年的90.88%,2006年达到92.86%,呈现出加速上扬的态势,2006年以后保持缓慢增长。因此,从2000年以来的总体情况来看,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升级情况是一直在增长,就在2006年以后增长的速度缓慢下来了。

(二)江苏省产业技术素质水平分析

将前文选取的反映产业技术素质的三个指标科技人员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强度、专利申请数量中的R&D经费投入强度、专利申请数量用图表示出来。

根据图1,我们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8年它们的变化趋势。2004年,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情况之前江苏省的科技人员数量一直是较低的稳定水平,2004年之后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江苏省对科技及科技人员的重视并大力引进人才是密不可分的。在经费投入方面,2000-2008年一直在增加。反映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申请数量的变化趋势是有指数增长的趋势的,这说明江苏省是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由此也反映出资金投入对提高产业技术素质的重要性。

(三)江苏省产业技术素质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情况分析

为了准确的反映江苏省产业技术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2000-2008年江苏省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利用产业结构优化指标来反应产业结构升级情况,其计算公式为:产业结构优化指标=(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增加值;选取科技人员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强度、专利申请数量这三个指标来反映江苏省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并进而反映其产业技术素质水平。其计算公式为:(1)科技人员投入强度(人/万人)=全省科技人员总数÷全省总人口;(2)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当年GDP。

由于科技人员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强度、专利申请数量、产业结构优化指标等具有不同的取值范围,为了保证他们处在同一区间,具有可比性,使得综合评价有效,就要将他们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具体做法如下:

yij=(Xij―Xmin)÷(Xmax―Xmin)

其中,yij为每项指标标准化后得到的数值,Xij为每项指标的原始值Xmin为每项指标原始值中最小值,Xmax为该其最大值。

由图2我们看到反映江苏省产业技术素质的三个指标的折线图与反映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情况的产业结构优化指标总体走势大致相同,都是在2004年之前呈现出相对平缓的震荡走势,2004年之后每年江苏省的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出加速上扬的趋势,R&D经费的投入一直保持着稳定缓慢的增长,科技人员投入情况在2006年比2005年要稍微下降一点,随后也开始加速提高。

三、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随着江苏省产业技术素质水平的逐年提高,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升级情况也不断得到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的前提和条件,因此,江苏省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就必须充分重视产业技术素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作用,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大R&D经费的投入,这样才可以使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得到更快更好的升级。

参考文献:

[1]张靖霞.产业技术素质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商业时代.2009(25).

第2篇:投标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创新投入;工业增长;芜湖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源泉;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衡量一国或一地区的发达程度,工业化水平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产业创新又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结构科学合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建议,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芜湖市的工业比重一直在扩大,比例从2000年的42.2%增长到2010年的58.2%(不包括无为县),工业已是芜湖市的国民经济主导产业。2008年,安徽省成立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依靠自主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试图将合芜蚌打造成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创新型人才、企业和产业的集结地,在此背景下研究创新对芜湖市工业增长的影响十分有必要。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创新之父”熊彼得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1]。我国经济学家成思危把创新定义为从外界引入或者在内部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有益的变化,是人们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些新的举措[2]。H.Chenery等人研究发现,当工业化处于中后期阶段时,引领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由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转向技术要素的投入,科技创新开始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3]。张莉,和金生建立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方法,并以天津市医药制造业为例进行了评价分析[4]。李雪东通过对知识函数、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建立衡量高技术产业创新型的基本模型,将专利申请量、新产品产值和技术进步效率三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性[5]。金余泉,韩东林利用制造业各行业数据,采用CPM方法并结合技术转移吸收能力指标,从产业转移的视角,着重评价了安徽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转移吸收能力,结果显示:安徽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而轻纺和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此外,安徽省制造业技术转移吸收能力不强[6]。黄宗远分析了区域产业创新涌现形成与发展的机理,以我国31个省市区产业创新数据为样本,用系统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证实了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与创新维治理机制的三维度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创新维治理机制是对区域产业创新涌现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7]。

综上国内外关于创新的文献,大多是对创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和对某一行业的创新水平的衡量,而关于创新对行业影响的直接实证测度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衡量芜湖市工业创新性模型的建立,将新产品产值、R&D经费内部支出以及专利申请量三个较能代表创新水平的指标作为衡量芜湖市工业创新力的指标。分别纳入计量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工业增长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将创新投入的三个指标相对化,采用折线图直观表示芜湖市历年来创新投入的变化趋势。

2 理论模型

2.1 基本模型

本文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沿用了其生产的要素投入: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并加入新的要素:创新投入。由此建立一个多元回归模型。

其中y为工业总产值,k为资本存量,l为劳动投入,x为创新投入:包括新产品产值、 R&D经费内部支出和专利申请量;a表示综合要素;α、β、γ分别对应于资本存量、劳动投入、创新投入的产出弹性。

2.2 指标描述与说明

2.2.1 工业增长y的度量指标

本文选取的工业增长的指标为芜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历年工业总产值,模型中的工业总产值都是经过价格指数平减后得到的不变价格折算值。

2.2.2 资本投入k的度量指标

关于资本存量的测算有很多种,主要有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之和、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等。本文选取的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然后按照Goldsmith[8]开创的永续盘存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2.2.3 劳动投入l的度量指标

理论上讲,劳动投入量的度量应该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但在实际中质量这一块很难估算,因此本文选取的是工业从业人员的总数,灰色关联模型中的劳动投入选取的是工业从业人员的总数占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作为劳动投入指标。

2.2.4 创新投入x的度量指标

衡量自主创新的指标有很多,主要分为创新投入指标和创新产出指标。投入指标包括R&D经费内部支出、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产品实验费、设计费、技术人员投入能力、产业技术水平、技术创新机制等;产出类指标包括产品市场占有率(国际、国内)、新产品产值率、专利、劳动生产率、出口竞争力指数等。由于创新的众多指标不易获得且不易量化,本文只选取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三个指标:新产品产值、R&D经费内部支出、专利申请量作为创新投入的度量指标。

2.2.4.1 新产品产值

本文选取的第一个创新指标为新产品产值,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故选用新产品产值作为衡量行业的创新水平很具代表性。本文的创新指标选取的是芜湖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新产品产值。在折线图分析中用的是新产品产值率,即新产品产值与行业总产值的比值。

2.2.4.2 R&D经费内部支出

第二个创新指标R&D经费内部支出指行业或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实际支出,包括劳务费科研业务费、科研管理费,非基建投资购建的固定资产、科研基建支出以及其他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反映该行业企业的科技投入的实际完成情况。模型中的创新解释变量选取的是芜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折线图选取的变量是R&D经费内部支出与工业的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比值这一相对指标,即人均R&D经费内部支出。

2.2.4.3 专利申请量

第三个创新指标为专利申请数,专利指经过法律保护的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据实证统计分析,专利包含了世界科技信息的90%~95%。因为专利授权量往往存在颁发周期较长,人为因素和政府行为等一系列外在因素干扰,因此专利申请量更能反应行业企业的真实创新水平,本文的创新指标选取芜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与工业的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比值,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2.2.5 数据说明

本文的统计指标数据均选自于芜湖市(不含无为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数据来源于1998年至2010年的《芜湖市统计年鉴》与《安徽省统计年鉴》,所有的产值指标均以2000年为基期的芜湖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其中2004至2010年的为芜湖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因其他年份的数据缺失,2004年以前选用的是安徽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得到的不变价格折算值。

3 图表分析与检验

3.1 当新产品产值为创新指标时的分析与检验

由于统计年鉴未对1998年以前的新产品产值做统计,整理近10余年来的统计数据得出图1,从中可以看出芜湖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新产品产值呈波状起伏状态,在某些年份值偏高或偏低,说明工业行业运用新科技、新工艺、新方法的延续性总体不强。

根据1998~2010年芜湖市历年工业总产值、工业资本存量、工业从业人员数和新产品产值数据(表1),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以下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的数值为各变量t检验值,*表示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0%的t检验,**表示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表示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的t检验。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资本存量与R&D经费内部支出在各自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了t检验,劳动投入依然没有通过任何显著检验。方程的拟合优度很好R■=0.98,资本存量、劳动和R&D经费内部支出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058、

-0.2077和0.7602,此时以R&D经费内部支出为指标创新投入对工业增长的影响是首位的,而资本投入的贡献变得次之,劳动投入与工业增长仍呈负相关,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不显著,此次回归分析中,创新投入对工业增长的影响已超过纯粹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

从现有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十余年来,芜湖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人均R&D经费内部支出总体是持续增长的,说明政府以及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工业行业的R&D投入。

3.3 当人均专利申请量作为创新指标时的分析与检验

由于在2005年之前,统计年鉴未对芜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做统计,故只整理出2005至2010年6年间的人均专利申请量的折线图,可以看出,人均专利申请量大体是呈上升势的,说明芜湖市的工业行业的创新投入不断增长,创新产出能力不断增强。

4 结束语

4.1 结 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20世纪90年代以来,芜湖充分认识到工业化是富民强市、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通过坚持不懈地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经济实力得到极大壮大。从芜湖市目前的经济结构与工业发展态势来看,芜湖市的工业化水平较高。工业实力壮大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也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奇瑞掌握了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的核心技术,海螺水泥、新兴铸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4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36%(2009年数据)。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芜湖的对外开放,更推动了城市化。因此研究产业创新投入对芜湖市工业的影响,对于安徽省乃至全国的相关方面研究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意义。当前芜湖市工业经济的增长更多地是依靠资本投入和资金拉动,劳动投入对工业增长的影响呈负相关,而创新投入在某种程度上对工业增长的影响正在增大,已超过纯粹劳动的投入因素。

4.2 当前的不足

芜湖市的工业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在不断倾注,从不断增长的人均R&D经费内部支出,人均专利申请率可以看出。但在运用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出方面,显得较为滞后,总体延续性不强,可能因为企业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时,相对于传统的生产方法,暂时的生产及投入成本过高。尽管芜湖市整体工业实力有较大提升,但工业经济总量还不大,与长三角城市还有较大差距,芜湖的工业生产能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率也不高,大企业的研发费用只占销售收入的2%,与国际上衡量企业竞争力标准的5%有较大差距,企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3 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与现况,企业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改进老产品或开发新产品;企业应成为创新的主体,与芜湖市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科研的投入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政府还应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创新氛围,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与鼓励,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基本制度环境;产业技术政策要与产业政策结合,建立鼓励企业创新的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和政策管理体系;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机制;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自主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美)熊彼得. 经济发展理论[M]. 杜贞旭,郑丽萍,刘昱岗,译.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3-82.

[2] 成思危. 论创新性国家的建设[J]. 中国软科学,2009(12):1-14.

[3] H. 钱纳里.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 张莉,和金生.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例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9(7):155-156.

[5] 李雪东.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性实证研究——基于创新指标异质性角度[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4-8.

[6] 金余泉,韩东林. 产业转移视角下安徽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于CPM方法[J]. 工业技术经济,2011(9):110-119.

[7] 黄宗远. 区域产业创新“涌现”与创新维治理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2008(1):19-23.

第3篇:投标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创新活动

一、研究背景

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亮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也是推动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创新主体。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发达并具有的高成长性是浙江省经济的一大突出特点。浙江省政府在《浙江省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从中小企业数量大省向素质强省转变”的总体目标,“全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不断增强,争取到2015年末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争取达到1.2%以上,中小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超过30000件,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年”的创新改进具体目标。显然,要完全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断壮大,必须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特点,是科技主管部门实施政策引导、创新研发资助、科技资源分配等工作的前提。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创新不确定性程度高、微观企业数据较难获取等客观条件的存在,使得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点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我们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调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样本企业概况

(一)调查企业的选取

鉴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统计制度尚不健全,相关数据较难获取的特点,课题组从浙江省范围内获得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的项目中选取了部分企业进行分析。为了便于开展分析,我们选取了项目验收时间为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之间527家企业进行观测,样本企业覆盖了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光机电一体化、资源与环境、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七大领域。采用这种方式选取样本企业的优点在于:一是保证了数据质量,二是便于开展项目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的对比。有关数据均来自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验收申请书内。

(二)调查企业的分布

从调查企业的经营领域分布来看,以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类企业为主,两类企业共计322家,约占总数的61%;高技术服务类企业较少,仅有6家,约占比1%左右。

而从地域分布来看,受资助的科技中小型企业以杭州、绍兴、湖州三地为主,所占比重将近四分之三。杭州市是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研发的中心,本次调查中共计244家企业(包括所属的高新区、浙大科技园),所占比重为46.3%。这种地域分布集中性的特点,表明了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分布极不均衡,地区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虽然这只是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的项目的统计分布而得的结果,但已经反映了浙江省科技中小型企业分布的基本概貌。

结合地域与企业经营领域两方面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布的“地域集聚”特点十分突出。电子信息类、高技术服务类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杭州,光机电一体化类、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类企业主要分布于杭州、绍兴;新材料类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杭州、湖州、绍兴;生物医药则主要分布在杭州与湖州。各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地区分布情况可见表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地域集聚”特征,与我省传统的区域块状经济及地区工业基础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比如,杭州市的电子信息类产业比较发达,拥有一批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高新区(包括滨江)的电子信息发展基础很强;而新材料则相对集中于纺织、照明以及化工等工业基础好的地区,如绍兴、嘉兴等地。

二、技术创新项目资金投入与资产积累能力

(一)技术创新项目的投资规模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的数据,我们对技术创新项目的实际投资规模进行了分组,结果见表2。从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研究项目的投资规模集中在300万至1000万之间。其中,项目投资规模在300万至500万的企业有195家,占总数的37%;投资规模在500万至1000万之间的企业则有161家,占总数的30.6%。

从项目所属领域来看,投资规模在500万以上的企业中,所占比重前三位的领域依次是,新材料(比重达58.75%)、生物医药(比重达50%)、光机电一体化(比重达47%)。投资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则主要集中于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这两个领域。这表明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项目,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

从平均水平来看,本次调查的527个技术创新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590.90万元。但不同领域的技术创新项目在投资规模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特征。不同领域的技术创新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见表3。电子信息领域的科技中小型企业平均每个技术创新项目的投资规模明显较低,仅为377万;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材料、高技术服务这三类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较大(均超过700万元额,其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家企业,达到了5600多万);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平均投资规模居中。这一特征表明了,与传统高技术领域相比,代表了新兴领域和科技发展新方向的“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项目研发或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投资,可能会存在着资金紧缺的巨大压力。

(二)技术资产积累能力分析

由于技术创新项目的开展,若企业在规模上表现为“有效”扩张,则说明技术创新项目对于企业的资产积累是成功的。而“有效”扩张的判断,则应该从项目开展时的预期企业规模与项目完成时的实际规模的比较中得出。我们利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计划企业规模作为预期企业规模目标。企业实际规模超过预期规模的幅度越大,也表明项目的资产积累能力越强。

1.资产积累的成功率分析

通过对实际企业规模与计划企业规模这两项指标的对比,发现在526家企业中(剔除一家数据缺失的企业),共有342家企业的规模超过了预期目标,约占总调查企业数的65%。而这些企业规模超预期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与新材料领域,企业数分别为140家、59家和57家,占比分别为40.94%、17.26%、16.67%。从经营领域来看,与其领域内企业总数相比,企业规模超预期企业所占比重较大的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材料、资源与环境、光机电一体化;而比重最小的是电子信息领域,详细数据见表4。

表4的有关结果也表明,在积累成功率上,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着差异。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材料、资源与环境、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积累成功率,均在70%以上。而电子信息领域项目的积累成功率相对较低。

2.企业资产积累幅度分析

为了从数量上分析不同领域的项目在企业资产积累方面的差异性,我们将企业的实际规模与预期规模相减,称之为企业资产积累差。若该值大于0,为正差,表明研究项目带来了超预期的资产积累作用;该值小于0,则为负差,表明研究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资产累计水平。比较不同领域科技创新项目的差异性,我们分别从正差、负差两个方向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见表5。

从表5的结果来看,平均每个项目资产积累正差前三位的领域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高技术服务以及新材料,分别是4485.97万元、3615.02万元、3130.95万元;而从逆差方向来看,每个项目平均资产积累逆差靠前的也是这三个领域,逆差分别为987.41万、541.83万、680.98万。

从这些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些领域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产积累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出两极分化的倾向。实现规模超预期的企业,其超出的幅度很大,资产积累能力普遍较强;而规模未达到预期的企业,低于预期目标的幅度也很大,资产积累能力普遍较弱。

三、科技创新项目的产出特点

(一)专利产出分析

从专利产出的数量来看,本次调查的527个项目共获得557项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407项、外观专利27项、发明专利123项;在发明专利中,在国外获取的专利为0项。从获得专利的项目来看,有111个项目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有19个项目获得了外观专利、有68个项目获得了发明专利;分别占本次调查总数的21.07%、3.61%和12.91%。

而从各项专利数量的创新项目领域分布来看,呈现出一种较为集中的特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主要集中在光机电一体化、资源与环境这两个领域,项数分别为238项、67项,分别占所有实用新型专利项数的58.48%、16.47%;外观专利主要集中在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共计12项,占所有外观专利项数的44.45%;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以及电子信息领域,项数分别为53项、28项和21项,分别占所有发明专利项数的43.09%、22.77%、17.08%。

这些数据表明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专利产出的数量较少,平均每家企业仅获得1.06项专利;二是,所获专利仍主要集中在产品的形状和构造方面(即实用新型专利),而对于更具创新意义的新产品、新材料、新物质或者制造方法以及工艺流程创新内容的成果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国际上被认可的专利更为稀少;三是,从企业角度来看,各项专利的企业覆盖面相对较低,具备获得专利的能力、特别能产出发明专利的企业很少;四是,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之间的专利产出能力差异大。

(二)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由于调查中有4个项目未填写经济指标,故在进行项目有关经济效益分析时,利用的是数据完整的523个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经统计,平均每个项目实现的累计销售额、累计交税总额、累计净利润、累计创汇分别为1981.28万元、168.09万、253.36万、23.5068万美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在利润实现方面,部分企业产生了亏损,亏损最大的企业达到了1912万元。

根据表7不同领域科技创新项目的经济指标的统计结果,从项目的所属领域来看,平均每个项目的实际累计销售额中,数额最高的是高技术服务领域,达到了5368.53万元,远远超过其它领域;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新材料领域分列第二、第三位。而从平均每个项目的实际交税总额来看,前三位的是,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数额依次为225.47万、205.16万、200.32万。从平均每个项目的实际累计净利润来看,高技术服务领域最为突出,达到了902.85万,远远领先于其他领域。从平均实际累计创汇来看,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以及新材料领域表现较好。

科技创新项目在创汇指标上偏低的原因是,在本次调查的项目中,只有83家企业在技术创新项目上有出口,仅占比15.84%。这种情况直接反映了,这些技术创新大部分还是针对国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还有不足。而若按83家企业为统计口径,则平均每家企业的实际创汇额为148.65万美元;从企业的领域来看,电子信息 、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这三个领域的创汇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分别为170.73万美元、164.94万美元、158.98万美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的创汇能力略低于平均水平,为147.24万美元;新材料、高技术服务、资源与环境这三个领域的创汇能力则远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为130.54万美元、103万美元、54.33万美元。这表明,在科技创新项目各领域中,相对而言,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

四、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特点

一是,创新资源地区集聚现象突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群”初步显现。根据省科技厅每年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分布情况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丽水、衢州)的企业相对较少;而从本次所调查的企业来看,大多数企业集中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制造业基础较强、科技人员素质较好的杭州、绍兴等,其余地区所占比例较少。特别是本次调查企业中,杭州市的比重占到了46.3%,绍兴市占15.9%,这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的集聚进一步加强,形成了若干个技术创新“中心”。

而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领域来看,企业“群”的特征也初步显现。例如,电子信息领域、高技术服务领域的企业绝大多数集中在杭州市的高新区(包括滨江);在本次调查的样本企业中,共122家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有102家属于杭州市;高技术服务领域的6家企业全部属于杭州市。光机电一体化企业主要集中在杭州、绍兴等地;而新材料则相对集中于纺织、照明以及化工等工业基础好的地区,如绍兴、嘉兴等地。这种企业集聚的特征有助于知识外溢与技术传播,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与良性竞争,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度逐渐增强。近年来随着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等发展理念的提出,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强,以及高技术发展政策的指导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新材料、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以及高技术服务这些新兴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根据本次调查的情况,新材料、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的企业数不断增加,约占总数的37%;企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材料、高技术服务这三类技术领域内,平均每项技术创新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均超过了700万元,分别为776.31万、735.95万和729.2万。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从技术创新项目的销售情况来看,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材料等领域均取得了很好的表现,平均每个项目实现销售额依次为5368.53万元,3176.25万元,2781.10万元。代表高技术发展新方向的“新材料、新能源、资源节能”等技术领域,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大。

三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成长能力有所增强,但不同技术领域间的差异较大。从企业规模成长能力来看,调查中65%的企业实际规模超过了项目实施时的预期规模,部分技术领域,如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材料、资源与环境、光机电一体化等,都有70%以上的项目实现了超预期发展,但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领域的企业规模成长能力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为48.36%和50%。

从经济效益指标来看,由于项目的成功研发,平均每家企业实现的累计销售额、累计交税总额、累计净利润、累计创汇分别为1981.28万元、168.09万、253.36万、23.5068万美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销售额实现能力方面,约占比重47%的企业完成了预期销售目标,资源与环境、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技术领域的完成情况较好,但高技术服务、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销售额实现能力远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仅为16.67%、30.77%;在利润实现能力方面,尽管约85.88%的企业实现了盈利,但仅有170家企业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在创汇能力方面,实现出口创汇的企业仅占总企业数的15%左右;创汇目标的完成率也较低,仅有40%左右的企业完成了创汇预期值;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两个领域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实现了创汇目标,而资源与环境领域没有1家企业实现超预期的创汇目标。

这些情况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各技术领域之间的差异较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有必要考虑不同领域的特殊情况,采用差异化、多样化的扶持政策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

四是,技术创新能力有待继续培育,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从最能体现技术创新能力的专利产出来看,本次调查的527家企业也仅仅只获得557项专利,平均每家企业产出专利1.057项,专利产出量偏低。从专利类型来看,主要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发明专利少,其中,实用新型专利407项、外观专利27项、发明专利123项;发明专利仅占专利总数的12.91%。从获得专利的企业数来看,覆盖面还较低;在获得专利的企业中,有111家企业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有19家企业获得了外观专利、有68家企业获得了发明专利,分别占本次调查企业数的21.07%、3.61%和12.91%;从专利获取的地域来看,在国外获取的专利数为0。这这些情况表明,我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在新产品、新材料、新物质或者制造方法以及工艺流程创新内容的成果较少,更没有被国际认可的创新成果。

五、推进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文对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继续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构筑创新能力培育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增加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推动关键技术的解决,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二是,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科技风险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水平。三是,促进产学研、大中小企业形成紧密结合的创新链,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推动企业从渐进式创新向突破式创新的转变。四是,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研发分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第二,健全和完善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通过支持和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孵化器等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技术创新需求。二是,构建创新研发服务平台,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和科技设施,提高公共科技资源的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效率,降低其研发成本。

第三,实施差异化扶持策略,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发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杠杆引导作用,在资助方式、资助金额方面优先考虑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二是,利用各类创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先配置。三是,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地区优势产业相结合,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示范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四,继续实施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支持体系。一是,在继续推进科技金融、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的基础上,引入多样化的投资主体,包括风险投资机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优化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体系。二是,积极支持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中小板,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行科技创新方面的投资。三是,进一步落实已有的税收政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

作者简介:

第4篇:投标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测度体系 评价体系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内涵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指由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和评价组织等所组成的整体。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一般可分为: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一个具体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个地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一个市、一个省或一个国家等。

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和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是建立在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和改进四个环节。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检查企业信息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总结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1.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

企业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是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最基本的内容。如计算机、多媒体、传真机和电话等信息设备的装备,局域网、互联网的建设情况。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从功能上,考察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上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性能上,涉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过程中,要遵循动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企业不断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随之进行调整。而且,评估指标要有重点,分层次,以确保评价的质量。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要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持,否则再先进的信息系统也毫无意义。可见,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中必须要十分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评价。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在评价中可以从挖潜能力、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数据库的开发等方面进行评估。

4.信息化人才开发

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这方面,可以从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等方面来评定。

5.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对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是基于信息化的深入,员工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规划、组织和控制机制,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有关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依托于某一类型的组织结构,信息技术能使信息方便、高效的存储、使用、修改、积累和传播,从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可能。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可使用比率算法,差额算法进行评价。

(1)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比率算法:

式中:qe为企业信息化收益;qc为企业信息化成本。

(2)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差额算法: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ex1=qe-qc

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1.企业信息化信息设备装备指标

(1)信息设备单项装备率。邮政装备率,企业用于邮政间接投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话装备率,企业用于电话装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传真机装备率,企业用于传真机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计算机装备率,企业用于购置计算机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多媒体装备率,企业用于多媒体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子信箱装备率,企业用于电子信箱投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网络装备率,企业投建网络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国际互联网装备率,企业投建国际互联网站(点)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

(2)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率。通过这一重要指标全面反映各种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的程度,它等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与企业全部设备投资总额之比。

(3)信息设备装备提高率。这是动态反映信息设备装备率提高的速度指标。它有信息设备单项装备提高率和信息设备综合装备提高率两个指标。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指标

(1)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范围。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客户管理等。

(2)信息系统的性能指标:①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系统的总体结构、地域与网络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等。②信息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功能的多少与难易程度、对应管理层次的高低等。③信息系统的质量指标:系统的可使用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适应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等。

(3)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信息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指标

包括:①每人使用互联网的字节数;②每人图书、报纸、杂志的总印张数;③人均电话通话次数;④人均传真次数;⑤购买数据库的数目;⑥开发数据库的数目;⑦数据库信息总量。

4.信息化人才开发指标

包括:①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②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结构比例;③企业用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经费;④企业用于吸引信息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⑤企业用于奖励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

5.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指标

包括:①信息化方面的方针和政策;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标准;③企业cio体制实施情况;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⑤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情况;⑥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的质量;⑦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质量;⑨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水平等等。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指标

(1)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信息化的投资额:包括信息系统硬件、软件的购置、安装,应用系统的开发或购置所投入的资金。②信息系统运行费用:包括消耗性材料费用、系统投资折旧费及硬件日常维护费等。③信息系统运行新增的效益:主要反映在成本降低、库存积压减少、流动资金周转加快与占用额减少、销售利润增加及人力减少等方面。④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为通过新增效益,逐步收回投入的资金所需的时间,它也是反映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2)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作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一般无法用其他方法实现。②能显著地改善企业形象,对外可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内可提高全体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可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拓宽思路,进入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良性循环。④系统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使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可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⑤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基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⑥应用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提高了管理者决策的自信心和准确度。

五、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1.企业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

综合评价分析法的基本评价模型,通常多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法:

式中,pi为第i个评价指标无纲化处理后的值;w i为pi的权重;eii(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 index)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值。

2.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

它是动态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速度的指标。一般有两种方法:

(1)环比法。即本年度企业信息化指数与上年企业信息化指数之差,及与上年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的比率。

式中:叫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

(2)基比法。①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总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②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均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平均提高率;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n为l,2,3,…,n一l,n。

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

组织也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结果,因此,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组织的工作。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内容主要涉及评价专家组的组成,评价过程的安排,评价步骤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定等。

第5篇:投标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宝山区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上海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沪府〔20xx〕1号)、《上海市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沪府〔20xx〕16号)、《关于本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xx〕2号)、《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xx〕12号)和《宝山区关于加强调结构、促转型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等产业政策,设立宝山区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支持一批具有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键性强、带动性大、有独特优势等特点的先进制造企业发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资金来源

财政预算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本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根据年度执行情况,可适当调整下年度预算额度。

第三条 使用范围

专项资金主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中心建设、专利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品牌创建、标准化战略、智能电网和物联网建设、总集成总承包、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建设等项目,推动装备产业升级换代,战略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突破的项目,进一步提升宝山产业竞争优势。

适用专项资金的企业(项目),工商注册本地、税务征纳关系均应在宝山。

财政资助(或奖励)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凡注册在街镇(园区)的企业,单个项目资助额度大于(不含)20万元的,区财政和街镇(园区)分级承担,具体参见《宝山区关于加强调结构、促转型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资助资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拨付。

第四条 支持方式和条件

(一)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1.符合国家和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化及重点技术改造支持目录的区内现有制造企业,围绕提高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扩大出口、降低成本、节能环保、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改善劳动安全条件等目标,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对现有设备、生产工艺和辅助设施进行改造或扩建、迁建,设备投资额大于500万元(信息类项目大于200万元)及以上且形成先进生产能力的投资项目,在建项目完成工作量不大于50%。

2.技术改造项目一般采取项目资助的支持方式,资助额度最高不超过项目设备固定资产投资的8%,单个项目资助额度原则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于部级或市级规定区县资金需配套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照国家、本市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二)重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50万元;被认定为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的,给予一次性奖励60万元;被认定为宝山区企业技术中心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

(三)重点支持本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专利新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

对符合国家和上海市产业指导目录、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可取得良好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获得本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项目评定、专利新产品认定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含首台套业绩突破)的项目,给予一次性30万元的技术开发经费补贴。对于列入本区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认定的项目、专利新产品认定的项目,给予一次性15万元的技术开发经费补贴。

(四)重点支持实施品牌战略的企业(含服务业)

被首次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的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首次认定为市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或上海市质量金奖的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首次认定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首次认定为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的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首次认定为上海品牌建设优秀园区的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首次认定为上海品牌园区的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连续三年认定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连续三次信用等级认定为aaa级的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首次认定为上海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名牌或商标称号续评再次取得认定的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五)重点支持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的企业

对落户本区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落户本区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的上海市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制定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在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认定后,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制定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在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认定后,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制定行业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获得国家或地方标准化委员会认定后,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承担部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承担上海市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5万元。

(六)重点支持智能电网和物联网建设

对以产学研等多种形式开发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智能型配电自动化技术等并形成产业化的项目,突破物联网高端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软件和系统集成、基于云计算的海量数据管理和挖掘等技术研发并形成产业化的项目,年销售规模达到20xx万元以上的企业,且第三方证明该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上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建立智能用户端、能源环境管理检测系统、智能交通监控管理平台、物流管理平台及应用示范企业,按项目设备固定资产投资的8%给予资助,最高资助资额不超过50万元;承担国际或部级智能变电站工程总包建设,工程量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七)重点支持总集成总承包产业发展

鼓励发展以总集成总承包为主要方式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程承包向专利技术输出、信息系统集成、交钥匙工程(epc设计采购施工链设备部分)和全面解决方案等高端市场发展,增强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重点支持开拓大型成套设备等总包业务、信息系统设计和集成、研发和设计、检验检测、节能和环保、供应链管理、再制造等领域的外包服务的总集成总承包。凡是列入上海市总集成总承包专项引导资金的项目,按市、区财政资金1:1的比例给予配套支持。列入区级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投资额在1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按投资额的1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投资额在1000万元及以上、1亿元以下的,按投资额的3%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60万元;投资额在1亿元及以上的,自60万元资助起,每增加1亿元投资则增加10万元资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八)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为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软件和集成电路、云计算、卫星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机器人等智能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疫苗、生物芯片、诊断试剂等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特种结构和功能材料、3d打印等新型特色产业。列入国家和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的项目,按项目研发投入的8%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给予匹配资金扶持。列入区级计划的项目,按研发投入的30%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或设备投入的8%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给予资金扶持。

支持参与区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举办或组团的论坛、推介会和展览会等活动,经认定,按活动实际发生经费的5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鼓励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入驻我区建立机器人产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开展产学研合作等,经认定后,财政按其研发仪器设备投入的3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对入驻我区发展机器人产业而租赁厂房的企业,按两年房租总额的30%给予补贴、累计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建设专项资金扶持具体参见《上海市机器人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实施细则》。

第五条 组织机构

区经委负责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信息、受理、申报、实施、监督和评估。

第六条 申报和审批

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和审批按照《宝山区关于加强调结构、促转型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管理和监督

专项资金管理与监督按照《宝山区关于加强调结构、促转型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附则

第6篇:投标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1.1理论模型及变量选择

1.1.1理论模型

从生产函数入手,可以定义技术创新函数为:Q=F(K,L,W)[2],但是在特别研究外资研发对本土技术创新的影响前提下,技术创新函数可以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模型,定义出一个反映技术创新的函数,即技术创新产出模型为:Q=AKαLβWθ其中,Q表示技术创新产出;K表示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如研发费用的投入;L表示技术创新的人力投入,如研发人员的投入;W表示影响技术创新的其它因素,如跨国农业公司在华的研发投入等;A表示全要素生产率,α、β、θ分别表示各个变量的弹性系数。为了分析方便,将上述公式转化为对数形式为:Ln(Q)=C+αLn(K)+βLn(L)+θLn(W)+e其中,Ln(Q)为技术创新产出;Ln(K)为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Ln(L)为技术创新的人力投入;Ln(W)为影响技术创新的其它因素,C为对数方程的常数项,α、β、θ为截距项和回归系数,e为误差项。

1.1.2变量选择

衡量国家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是“新产品销售额”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新产品销售额”是表征产品创新的主要指标,专利申请量则是表征研发创新的首选目标。当我们选定农业经济作为分析对象时,上述两个指标中“新产品的销售额”是很难得到的,而农业专利申请量则容易获得,并且能够直接反映研发活动的结果,故在本文选定“农业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国家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而“农业发明专利”是最能反映农业研发活动的产出水平,所以选择“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来表征我国农业研发创新产出的指标。在“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人员投入”方面,分别选取“农业研发经费的内部支出”与“农业研发人员的全时当量”,来作为技术创新产出模型的自变量。而对于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研发投入,可作为模型中的其它因素被引入到模型中。由于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研发人员的数据没办法得到,故选取“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和“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作为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研发的指标,而且这两个指标分别通过“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的途径来影响我国农业的技术创新。因为没有跨国公司在我国农业领域的研发人员的数据,所以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通过“人才流动效应”的途径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造成的影响不能显示出来。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产生的溢出效应[3]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对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起到促进作用:①示范效应: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建立研发机构,可以使本国研发机构学习跨国公司先进的科研管理技术和经验,并进行学术交流,推动东道国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②竞争效应: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研发投资给东道国带来很大的技术压力,进而促使本土企业或其它单位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③人才流动效应: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研发投资必定引起双方人才的流动,这些人员在跨国公司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到东道国的企业或科研单位,提高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所以本文中选择的变量只能表示“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但这并不影响分析的结果。

1.2计量模型构建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农业技术创新产出模型为:Ln(PGN)i=C+αLn(KGN)i+βLn(LGN)i+θLn(EGW)i+ρLn(PGW)i+ei其中:Ln(PGN)i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产出水平,其指标选用国内农业发明专利的申请量;Ln(KGN)i为我国农业研发经费的投入水平;Ln(LGN)i为我国农业研发人员的全时当量;Ln(EGW)i为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投入,这里选用的是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外资企业(指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在内的三资企业)的研发投入;Ln(PGW)i为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α、β、θ、ρ分别为截距项和回归系数,C为对数方程的常数项,ei为误差项。

2数据来源说明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2.1数据来源及说明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及《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对数据的处理说明如下:

(1)本论文中国内农业专利和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农业专利数据,全部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根据国际专利分类(InternationalPatentClassi-fication,简称IPC)方法,对1991—2007年间我国公布的专利申请说明书中IPC分类号含有A01(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的全部专利进行检索得到的。

(2)我国农业研发经费的内部支出2002—2007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而1991—2001的数据是根据中国农村科技发展报告中“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科技活动课题经费内部支出”的25%计算得到的,其中“科技活动课题经费内部支出”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3)对于我国农业研发人员的全时当量,由于1991—1993年的数据缺失,故这几年的数据是根据1994—2007年农业研发人员的平均增长速度计算得到的。

(4)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投入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在这两个年鉴中,我国农业总的研发投入是可以按经费来源划分出来的,所以用我国农业总的研发投入减去我国国内的农业研发经费投入,便得到了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投入数据。

(5)各项数据按照统计口径,已作了调整处理。

2.2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对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进行研发对我国的技术创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首先要对数据作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进一步考察相互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对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回归分析,验证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何种方向和何种程度的影响。我国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多次修订了知识产权的各种法律法规,尤其是专利法的修订,使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专利申请量急剧增长,这就吸引了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投资和增加了专利申请量。利用eviews6.0做出来的散点图。从图1可以看出,1991—2007年我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与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资之间,存在着变化趋势的高度一致性,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这种相关关系是否是一种因果关系,或者说,究竟是我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长,引起了跨国农业公司的在中国的研发投资,还是跨国农业公司的研发投资的增长,引起了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长,抑或两者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因果关系?对这些问题需作进一步的因果关系检验。下面我们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两者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并提出两个原假设:H01: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入EGW不是引起国内农业发明申请量PGN变化的Granger原因;H02:国内农业发明申请量PGN不是引起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入EGW变化的Granger原因。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注:已对EGW、PGN进行了单位根平稳性的修正,这里的两个变量已不存在单位根;我们选取的滞后长度为3),通过eviews6.0得出以下的检验结果。由于R2=0.999268,且F=4097.140>F0.05(4,12)=3.26,故可认为方程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在总体上呈现着显著关系,而且各个解释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所以各个解释变量的系数也是显著的。为了检验建立的模型参数的稳定性,这里采取邹氏参数稳定性检验,利用eviews6.0对方程进行邹氏(Chow)稳定性检验,将时间序列以1999年为分割点,分为1991—1999年和1999—2007年两个时期进行检验。F统计量对应的P值(0.2168>0.05),可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由此可知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产出PGN和KGN、LGN、EGW、PGW之间的关系(技术创新产出函数模型)Ln(PGN)i=C+αLn(KGN)i+βLn(LGN)i+θLn(EGW)i+ρLn(PGW)i+ei,在不同时期(1991—1999年和1999—2007年)没有什么不同,即认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产出模型结构是稳定的。,对于假设1,F=2.54146,其相应的概率为0.17>显著性水平0.05,所以接受原假设,认为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并不是影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原因。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只有依靠自主创新的能力,其国外在东道国的技术开发并不是影响东道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原因。对于假设2,F=13.3779,其相应的概率为0.008<0.05,所以接受原假设,说明我国的农业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是引起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研发投资的原因,这与上述的分析一致。也就是说,我国农业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以及我国的知识产权的保护环境越来越好,是吸引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进行研发投资的原因。以上分析说明,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并不是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但这并不代表外资的投入对我国农业的技术创新没有影响。下面利用回归的方法,定量说明跨国农业公司的研发投入,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3计量检验结果分析

3.1计量模型检验

基于上述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对方程进行异方差以及序列相关性的修正。

3.2检验结果分析

(1)从以上的计量方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农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主要贡献因素是农业研发人员,而研发经费对农业的技术创新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其研发经费的弹性系数在3.74左右。从这一点来看,研发经费成为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主要瓶颈,同时也暴露了我国对农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少,而且没有有效地利用,这与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据2004年中国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04年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发达国家为200%,发展中国家为50%,世界平均水平为100%,而中国仅为25%,还赶不上发达国家的15%,仅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半,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而中国又是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来发展农业的国家,其政府投资的农业科技经费才为农业生产总值的25%,这是有悖常理的。

(2)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投资对我国农业的技术创新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在上述方程中,外资研发投入的弹性系数为0.64,在这里,可以认为外资的研发经费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起到一种“示范效应”,也就是说“示范效应”的弹性系数是0.64。这说明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会给我国的技术创新产出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跨国农业在中国的研发投资可能给中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通过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进而促进我国更多的创新产出,促进新产品销售额的增加,农业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增加等。二是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农业专利申请量代表着一种“竞争效应”,这种“竞争效应”对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产出起到了一种负面的影响。从上述回归方程可以看到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农业专利申请量PGW,不仅它的回归系数是负的,而且它的弹性系数也是负的,所以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给我国农业产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于跨国农业公司的技术一般都很先进,它们的产品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最终会把我国的农业产品排挤出农业市场。享有“蔬菜之乡”美誉的山东寿光蔬菜生产基地,现在80%以上的蔬菜种子被国外的跨国种业公司所垄断,仅瑞士的先正达就掌握着山东寿光50%的蔬菜种子贸易,所以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专利申请是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一把无形的利剑,一不小心就会使我国的农业市场成为跨国农业公司的争夺品,而在这种争夺之中,我国由于农业技术落后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4结论及建议

本文把农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1—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定量研究了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投资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产出所带来的影响。在进行计量分析时,选取“我国国内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作为因变量,代表技术创新产出。在选取自变量时,分别用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和“研发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代表自身的技术创新资金和技术创新人员。除此之外,由于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投资的具体数据无法获得,故采用农业“三资企业研发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和“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指标,分别度量跨国农业公司研发通过“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的途径,对我国本土农业技术创新造成的影响效果。由于“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研发人员的数量”无法得到,所以本文没有把此变量包括进来。通过对检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7篇:投标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年度工作总结

工程研究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公章)

编制日期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二一八年制

编写说明

1、《年度工作总结》是机械工业工程研究中心验收和考核评估的重要材料;

2、凡批复立项建设的以及验收挂牌运行的机械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应于每年三月底之前提交《年度工作总结》;

3、填报单位应按《年度工作总结》中各栏目要求填写,一般不应留有空缺栏目。无此项内容时填“/”。在必要情况下可加附页说明或另附文字资料;

4、各工程研究中心组建项目依托单位务必指定专人填写,并保证所填内容真实、客观、准确;

5、《年度工作总结》经依托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后,扫描成PDF版,连同WORD版一并发送至cmif3019@163.com邮箱。

一、基本情况

工程研究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名称

单位类别

工程研究中心地址

传真

邮政编码

工程研究中心

负责人

手机电话

固定电话

电子邮箱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负责人

手机电话

固定电话

电子邮箱

具体联系人

手机电话

固定电话

电子邮箱

投资建设预算

(万元)

年度实际完成投资

(万元)

购置仪器设备

(万元)

新增仪器设备

(台套)

原有场地面积

(m2)

新增场地面积

(m2)

本年度取得的成果

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计算机软件等

发表科技论文

篇,其中向国外发表

篇;

出版科技著作

部,

万字。

申请国内专利

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

项;

获得国内专利授权

项,其中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

项;

申请国外专利

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

项;

获得国外授权专利

项,其中获得国外发明专利授权

项。

研制技术标准:国际标准

项,国家标准

项,行业标准

完成技术标准:国际标准

项,国家标准

项,行业标准

成果应用数

项;成果转让数

项,成果转让收入

万元。

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项。

二、总结报告

(一)工程研究中心基本情况

1、投资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国家、地方、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以及场地、基础设施的改建,新建或改建场地,试验验证、工程化能力建设情况)

2、仪器设备的建设和运行使用状况

3、新增主要大型仪器设备及作用

(二)技术研发与创新活动情况

1、关键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

2、科研项目研究和开发情况

3、关键技术难点突破及创新性

4、工程化和系统集成研究及能力建设情况

5、技术交流与合作情况(包括:国内外技术交流、行业创新活动的参与、产学研合作等活动或项目合作情况)

(三)取得的成果及工程化应用情况

1、取得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等情况

2、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论文等情况

3、相关技术标准研究与制定情况

4、技术成果鉴定及获奖情况

5、成果转化、工程化和推广情况(包括:成果转化、技术转让、对外开放服务等情况)

6、成果应用与扩散对产业发展的主要贡献及影响

(四)重大成果简介

1、技术关键点、主要技术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和获奖情况

2、取得的成果及创新性(重点阐述)

3、成果应用推广、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

(注:按单项成果写,每项成果800字以内,图文并茂。)

第8篇:投标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Based on the open data from the listed company’s annual report, assessing index system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the listed apparel company has been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open data from white book and annual report, a quantificational analysis on Youngor group’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has been carried out microcosmically. The result could help other apparel company to realize industry upgrade.

一、服装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截至2009年底,我国服装上市公司共 16 家,除中服目前为ST外,其他 15 家上市公司发展良好,并大都依托服装品牌的影响力,采取多元化经营方式。近年来,我国服装上市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大大提高了企业研发能力,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服装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升级。

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后续环节的进行,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把技术创新界定为包括新产品、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的显著的技术变化。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通过有效运用内外各种创新资源,建立新的技术平台或改变核心技术,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综合。

基于我国服装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国家专利局专利数据检索,及其他可获得的公开数据,通过系统层、子系统层构建服装上市公司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便于量化评价,通过指标层的 13 个指标的计算,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相关评价指标构成见表 1。

1.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评价指标构成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评价指标是由企业生产要素投入指标所构成,反映企业对自主创新活动所进行的各种生产要素、非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生产要素投入能力是企业将人力、资金、物质等创新资源经过合理搭配,投入到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最终实现要素向效益转化的能力。

本文选取了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研发组织能力 3 个指标作为子系统层,即从企业的对自主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和组织投入,分析服装上市公司自主创新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这是反映企业研发实力的主要指标。

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反映企业研发人员的比重,计算方法为:研发人员比例 = 研发人员数量/员工总数。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反映企业对研发的经费投入,是创新的资金保障,计算方法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 研发经费/企业销售收入。

研发组织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研究与开发的组织实力及与外部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力。包括企业自身的研究中心的拥有情况及类型,企业的研发中心,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载体;与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反映了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开展研发活动的情况。

2.企业创新成果产出评价指标

企业创新成果产出评价指标是反映企业在研发中生产要素投入后,自主创新成果的产出情况,主要包括专利拥有数量和创新成果质量。

专利拥有数量是反映企业获得国家认可的自主创新成果的数量。申请专利数量与研发投入的关系,能反映企业的研发投入在技术发明成果上的产出效率。专利包括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发明专利 3 种类型,其中发明专利的科技含量最高,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核心,成为衡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产出的重要指标。

创新成果质量是反映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先进性,以成果在行业中所处的技术水平为主要评价标准。成果的技术水平又代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3.企业创新成果市场化运作能力指标

企业创新成果市场化运作能力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又一重要标准。企业创新成果市场化运作能力表明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市场推广和品牌形象、技术的商业转化能力等经济效益指标构成。从市场化角度,选取了服装上市公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自主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的荣誉、奖励,品牌价值的提升和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等指标。

二、雅戈尔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1.雅戈尔研发投入强度

(1)研发人员投入强度

近年来,雅戈尔集团人员结构不断优化,科技人员人数有了大幅度增加(表 2),2009年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比重为 3.7%。

如将雅戈尔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人员投入强度进行比较(图 1),结果显示, 2001 ― 2007年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科研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为 0.43% ~ 1.2%(根据2002 ― 200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整理)。总体上讲,我国服装行业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为 1% 左右,而同期,雅戈尔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在 4% 左右。

由于雅戈尔研发人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增强了企业研发人员投入强度,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装企业的人员结构。

(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表 3 中雅戈尔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计算是依据2003年雅戈尔《募集说明书》中的数据、相关报道中雅戈尔的研发费用投入数据及年度报告中的销售收入整理而得(因未能获得2003年数据,故2003年为空)。

2001 ― 2002年,雅戈尔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在 1% 左右,2005年超过 3%,目前雅戈尔坚持将销售收入的 3% 作为研究与开发经费。

从整体上讲,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表 4),我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整体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 0.5%,不仅低于全国制造业 3% 的平均水平,与国际纺织服装业 5% 的水平差距较大。

如果将2001 ― 2002年和2004 ― 2005年同期,雅戈尔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我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比较(图2),雅戈尔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要远远高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整体水平,已成为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的先导企业。

(3)研发组织能力

目前雅戈尔集团共有 6 个研发中心,其中与服装面料、辅料、设计和纤维后整理有关的专业研发中心 4 个(表 5)。同时,雅戈尔与科研院所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先后与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和宜科科技实业公司合作,共同研制成功汉麻服饰。与东华大学合作成立中国男装研究中心,进行“三维计算机人体模拟”以建立新型的人体模型。

2004年雅戈尔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部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全国服装行业第一家部级的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雅戈尔集团技术中心获得国家发改委 300 万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助,用于建设服装三维系统设计室、高档功能性面辅料实验室,以满足服装纺织行业功能性面料开发及三维服装设计发展需要。2008年雅戈尔集团获得地方性科技经费补助 110 万元,2009年雅戈尔集团获得宁波市 3 项技改补贴金额合计为 172 万元。

2. 雅戈尔创新成果产出评价

(1)专利申请数量

长期以来,雅戈尔一直将自主创新放在首位,由于男装相对女装而言款式、色彩更新速度慢,因此,对传统西服、衬衫的功能性、舒适性的技术创新成为男装企业关注的 焦点。

截至2009年底,雅戈尔在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 43 项,其中,发明专利 33 项,实用新型 8 项和 2 项外观设计专利(表 6)。雅戈尔以发明专利为主,占申请专利总数的76.74%,反映了雅戈尔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

雅戈尔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棉、毛、麻面料的免熨加工方法,增强衬衫、西服在穿着和洗涤中的抗皱性。在已申请的发明专利中与免熨技术相关的有 8 项专利(表 6),占其申请的发明专利总数的 18.6%。

(2)创新成果质量

自1996年开始,雅戈尔先后从日本、美国引进HP免烫技术、VP免烫技术、DP免烫技术以及纳米技术。上述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使雅戈尔在纯棉纤维整理工艺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表 7)。

2008年底,“改革开放30年推动纺织产业升级重大科技进步奖”获奖企业中,雅戈尔集团的“低甲醛免烫整理”技术,获得“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奖。

3.雅戈尔创新成果市场化运作

(1)市场占有率

截至2009年底,雅戈尔衬衫在国内市场上已连续 15 年位居相对综合市场占有率第一,西服连续 10 年位居相对综合市场占有率第一(图 3)。2008年雅戈尔衬衫和西服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13.3% 和 15.4%。

雅戈尔DP衬衫价格每件在 500 ~ 600 元,VP衬衫价格每件在 300 ~ 400 元,远远高于市场上普通衬衫的销售价格。2007年雅戈尔的衬衫销量 530 万件,衬衫销售收入为11.46 亿元,平均每件衬衫价格在 216 元左右(114 666 万元销售收入/530 万件销售量)。因此,自主创新成果的规模化生产使雅戈尔获得高附加值,服装产品不断升级。

(2)获得的荣誉及奖励

雅戈尔依靠自主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衬衫、西服的市场占有率,多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部认定(表 8)。自1996年以来,雅戈尔自主创新技术被纳入国家火炬计划 6 项,获得国家新产品和国家重点新产品 4 项。雅戈尔技术中心已被认定为国家技术中心,雅戈尔集团获得“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日中纺织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雅戈尔品牌也得到大大提升,其男装包括衬衫、西服、裤子、茄克和领带五大系列产品,自1997年以来,雅戈尔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名牌出口产品”,五大系列产品全部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3)品牌价值

世界品牌实验室按照品牌影响力的 3 项关键指标: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全球领导力对中国品牌进行评价。自2004年以来,世界品牌实验室对《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价中,雅戈尔名牌价值已超过 80 亿元(表 9),2009年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排列第 77 位。

(4)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四流企业出卖劳动力”,这对于传统服装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一般认为,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工资水平、产品附加值及企业利润率低。作为中国男装的领军企业,雅戈尔通过自主创新,一改传统服装的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不仅使产品质量长期保持稳定,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均在国内服装行业居首位,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幅度增加。

2000年11月中国服装协会男装专业委员会成立,雅戈尔被聘为该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同时被聘为该委员会下设的衬衫专家组组长单位。2007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雅戈尔获准筹建全国衬衫分技术委员会,雅戈尔将担负主持部分衬衫标准的修订、审查、评比及通报的工作,并与其它会员单位共同承担跟踪国际行业动态的职责,并向国内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目前雅戈尔从产品经营 品牌经营 制定标准,是其自主品牌培养和自主创新的结果。

三、结论

雅戈尔自主创新能力的量化评价结果显示(表 10):雅戈尔研发投入强度高于我国服装行业总水平;雅戈尔在免熨技术领域创新成果多,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雅戈尔具有较强的成果市场化运作能力。雅戈尔自主创新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国内其他服装企业学习及借鉴。

参考文献

[1] 郭立田.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认测度与评价[J]. 会计之友,2006 (7):4 6.

[2] 黄小峰.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内外部条件分析及对策[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46 48.

[3] 林平凡,高怡冰.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学技术管理,2006(12):40 42,52.

第9篇:投标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使全市的畜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产业地位在不时提升,畜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年末,全市牧业总产值达到9984万元(按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26.1%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676元。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专业化生产水平在不时地提高。年末,全市牛、猪、羊、禽分别发展到7.9万头、16.2万头、3.6万只、132万只;肉类总产量达1.47万吨,蛋类总产量达0.39万吨;各类专业户达1276户,其中养猪专业户584户,养牛专业户112户,养禽专业户48户,养羊专业户217户;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禽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年末,蜂、兔分别发展到2.91万箱、6.3万只,发展特色养殖大户315户,发展特种养殖专业组2个、专业村3个。同时,建成了鸭养殖基地。

市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三型并举,突出发展特色型牧业,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用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年饲养量可达3万只以上。初步建成了与牧业生产相适应的繁育体系框架。全市已引入双肌臀杜洛克猪、双肌臀约克猪、蛋鸡、达尔肉牛、来肉牛、绒山羊、山羊、兰兔、蜜蜂、鄂拉蜂、2号蛋鸭、飞鸭、犬等畜禽优良品种56个,建成冷改网点23个,全市牛的冷改工作和猪的三元杂交工作已全面铺开,肉鸡基本实现良种化,三元杂交猪出栏比重达45%畜牧业已由自给型向商品型方向转变,畜产品的市场功能也得到进一步完善,畜产品卖难的瓶颈”已被打破。建立和规范了全市5个畜禽交易市场,培育畜禽产品经纪人92人,中介组织26个。促进了畜禽的交易和流通;这些已标志着我市畜牧业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尽管我市畜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产业化水平不高,尤其是畜产品加工能力弱,企业的发展与基地建设不相协调;二是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相对单薄,畜产品规范化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低下,很难适应市场竞争;三是生产方式和经营机制落后,激进方式占据畜牧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四是畜群畜种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牛羊的良种化水平较低;五是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上,畜牧业仍处在从属于种植业的地位,尚未确立畜牧业的主导地位,这些都是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市畜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一是市地处余脉的畔,畜牧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以畜牧业为主导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是农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肯定要求。目前。全市山林资源、牧草资源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对大力发展畜牧业特别是特色型、食草型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近几年,农牧民人均增加的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畜牧业收入仍将是今后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三是随着人们收人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将逐步增加,肉类市场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处于不饱和状态,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四是国肉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国加入WTO以后,肉类制品将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只要我加快步伐,着力提高畜产品的质量,畜牧业的发展空间是十分巨大的

结合入世后的新形势,基于我市的资源禀赋以及畜牧业的基础条件。从动态和长期的角度来看,尽快建立产业区域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牧业体系,解决畜牧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降低饲养利息和加工成本,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维护资源和环境,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环保型畜牧经济,已成为“市牧业经济发展的殊途同归和最现实的选择。

二、牧业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和遵循的原则

(一)总体思路:依托自然优势。发挥优势,稳定惯例,发展特色,科学管理,提质增效”牧业发展方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大力发展蜂、兔、鹿、鸭等特色型畜牧业和牛、羊等草食型畜牧业。搞好市场开发,发展订单牧业。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行规范化生产,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和基地建设,加快重点项目开发和“抓三户,建强乡”步伐。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力度,抓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整治牧业发展软环境,推动牧业产业向农村经济主导产业发展。

(二)遵循的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畜牧业发展必需适应市场需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开发畜产品,占领区内市场,拓展国内市场,开发国际市场,争取畜牧业发展的主动权。

2坚持结构不时优化的原则。只有结构的不时优化才干始终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要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新资源。发展起来,始终坚持畜牧业生产结构优化的领先位置,占领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使生产的畜产品达到新、特、优”规范,才干始终坚持适应市场需求的良好状态。

3坚持低成本。着力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实现良舍、良种、良料、良法、良医的五配套”努力降低本钱,提高质量和综合效益。

4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追求效益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畜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要坚持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协调发展的路子。要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和绿色产业,生产绿色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牧业发展目标及重点发展项目

(一)发展目标

1年发展目标

1经济增长目标:牛、猪、羊、禽、蜂分别发展到7.5万头、15.5万头、3.5万只、152万只、3.4万箱;肉类总产量达到1.47万吨;蛋类总产量达到0.4万吨;牧业收入达到10800万元。

2科技目标:1畜禽新技术、新效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2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3畜产品加工业贡献率达到50%以上;4畜牧业惯例技术普及率达到85%以上。

2年畜牧业发展目标

1经济增长目标:牛、猪、羊、禽、蜂分别发展到7.5万头、15.5万头、3.5万只、154万只、3.8万箱;肉类总产量达到1.49万吨;蛋类总产量达到0.42万吨;牧业收入达到11600万元。

2科学技术目标:1畜禽新技术、新效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2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3畜产品加工业贡献率达到65%以上;4畜牧业惯例技术普及率达到95%以上。

3年畜牧业发展目标

1经济增长目标:牛、猪、羊、禽、蜂分别发展到7.5万头、15.5万头、3.5万只、156万只、4.2万箱;肉类总产量达到1.51万吨;蛋类总产量达到0.42万吨;牧业收入达到12400万元。

2科学技术目标:1畜禽新技术、新效果转化率达到88%以上;2科技贡献率达到82%以上;3畜牧业惯例技术普及率达到95%以上。

4年畜牧业发展目标

1经济增长目标:牛、猪、羊、禽、蜂分别发展到7.5万头、15.5万头、3.5万只、158万只、4.6万箱;肉类总产量达到15.3万吨;蛋类总产量达到0.43万吨;牧业收入达到13200万元。

2科学技术目标:1畜禽新技术、新效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2饲养科技贡献率达到85%以上;3畜牧业惯例技术普及率达到98%以上。

5年畜牧业发展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牛、猪、羊、禽、蜂分别发展到7.5万头、15.5万头、3.5万只、160万只、5万箱;肉类总产量达到15.6万吨;蛋类总产量达到0.45万吨;牧业收入达到14000万元;畜产品商品率达到75%以上。

(二)发展重点及区域布局

1大力发展养蜂业。年蜂发展到5万箱。比年增加1000万元。

促进蜂业继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协助市蜂业公司加快技术改造,积极推进蜂业产业化进程。发展连锁经营和特色经营,提高加工深度和带动功能。二是重点建设有机蜂产品基地,年,有机蜂产品基地达到200万亩。三是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养蜂业。年,全市规模养蜂户达到600户,新增200户。四是逐步建立蜂产品检测体系,强化和规范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8个乡镇蜂发展占全市蜂发展的95%以上,台上、太王两个乡镇蜂发展达到2.5万箱,蜂发展重点区域为8个乡镇。年。占全市蜂发展的50%

2大力发展鸭养殖业。年鸭发展到15万只。收入达到1500万元,比2005年增加1000万元。

加强品种提纯扶壮,实施鸭基地建设项目。一是筹建年存栏种鸭5000只的绿江源种鸭场。二是立足鸭的地方特色。推行规范化生产,提高鸭蛋产品质量。三是以绿江源种鸭场为龙头,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带动沿江农民发展养鸭业。年,带动沿江农户600户,规模养鸭户达到100户以上。四是实施鸭蛋精深加工,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5个乡镇鸭分别发展到4万只、4万只、3万只、2万只、2万只。鸭发展重点区域为、太王、、榆林、凉水5个乡镇。年。

3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年肉牛出栏达到16000头。比2005年增加1680万元。

积极推广“两贮一化”和“架子牛育肥”技术,实施库区肉牛基地建设项目和利用小额贷款发展基础母牛项目。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移民资金和银行贷款。二是利用丰富的秸杆资源。发展秸杆养牛。三是实施“黄牛冷改工程”提高优质肉牛比重,优化种间结构。四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行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生产。年,全市新增规模养牛户150户以上。5个乡镇肉牛分别发展到3000头、3000头、2500头、2500头、2000头。肉牛发展重点区域为5个乡镇。年。

4大力发展以鹿和野猪为主的特种养殖业。年特种收入达到500万元。发展野猪养殖业。年,一是以镇为重点。野猪发展到1500头,新增1000头。二是凉水为重点,发展养鹿业。年,鹿发展到1500只,新增800只。

(三)重点发展项目

1绿色鸭基地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流动资金6, 绿色鸭基地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总投资10,781.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272.5万元。508.6万元。总产值9,131.6万元,利税2,952.9万元。

1商品鸭基地建设

地点:5个乡镇。形成沿流域20万延长米的养殖带。

规模:年全市绿色鸭发展到50万只。

按饲养10万只鸭做预算。总投资为3430.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2万元,投资预算:①一期投资:年前。流动资金投资1428.6万元。②二期投资:年后,按饲养20万只鸭做预算。总投资为6861.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04万元,流动资金投资2857.2万元。

2种鸭场建设

建设地点:市乡。

年提供商品鸭雏69万只。建设规模:年存栏种鸭6000只。

流动资金投资88.3万元。投资预算:总投资231.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3万元。

3鸭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建设单位: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市乡。

年加工鸭产品系列230吨。建设规模:年加工鸭蛋制品系列3000吨。

流动资金投资3563.1万元。投资预算:总投资368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5.5万元。

2绿色蜂业基地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流动资金4, 绿色蜂业基地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总投资6,144.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891.9万元。252.3万元。总产值6753.4万元,利税2771.8万元。

1蜜蜂基地建设

建设地点:全市11个乡镇27.3万公顷广大山地自然植被区域。

总饲养数量达到5万箱;年全市绿色养蜂场发展到1600个左右,建设规模:年全市绿色养蜂场发展到800个左右。总饲养数量达到10万箱。

按饲养5万箱蜂做预算。总投资为2257.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47.7万元,投资预算:①一期投资:年前。流动资金投资1610万元。②二期投资:年后,按饲养10万箱蜂做预算。总投资为451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95.4万元,流动资金3220万元。

2种蜂场建设

建设地点:市三个乡镇。

每年向全市或周边地区提供1.5万只蜂王。建设规模:年存栏种蜂5000箱。

流动资金投资163.4万元。投资预算:总投资为282.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8.9万元。

3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建设单位:蜂业公司。

加工蜂王浆20吨,生产规模:每年加工蜂蜜1000吨。加工蜂花粉10吨,加工蜂胶3吨。

流动资金投资868.9万元。投资预算:总投资为1346.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77.6万元。

3绿色山猪养殖场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市镇村。

种母猪570头。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建设规模:年存栏种公猪25头。

流动资金投资681.2万元。投资预算:总投资为1450.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69.2万元。

可实现产值900万元,效益及其分析:每年向市场提供1万头商品山猪。利润218.8万元。资金周转率为132.1%产值利润率为24.3%每年平均上缴特产税45万元,产值利税率为29.3%投资利税率为18.2%

4绿色大骨鸡种鸡场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市镇。

年出栏商品雏100万只。建设规模:年存栏大骨鸡种鸡0.8万只。

流动资金投资105.3万元。投资预算:总投资374.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69.2万元。

每年可实现产值168.8万元,效益及其分析:项目投产后。利润63.5万元,资金周转率为160.3%产值利润率为37.6%投资利润率为17%

四、实施“规划所采取的措施

(一)确定牧业发展重点。加快牧业结构调整步伐。

优势也在山区,市牧业发展的劣势在山区。为此,要从山区资源特点、生产力水平实际动身,有效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围绕“立足市场,发挥优势,稳定惯例,发展特色、科学管理,提质增效”牧业发展方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稳定以猪、鸡为主食粮型畜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以肉牛和绒山羊为主的食草型畜牧业,以蜂、兔、鹿为主的特色型畜牧业,努力实现由只注重抓猪、牛、羊、禽为主的激进牧业向猪、牛、羊、禽、珍、奇、特并重的全方位牧业转变。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牧业经济。岭北,以头道镇为主重点发展肉牛业,以清河镇为主重点发展养猪业,以台上镇为主重点发展养蜂业。岭南,以太王开发区为主重点发展养猪、养兔、养蜂业,以乡为主重点发展蛋鸡养殖业,以凉水为主重点发展养羊、养鹿业,以镇为主重点发展鸭及特种养殖业。同时,充分发挥我市特有的鸭、蜜蜂、梅花鹿等品种优势,建立鸭养殖基地和蜜蜂养殖基地,加强品种的维护、开发与利用,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

(二)强化产业化经营。鼓励支持行业组织加快发展,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化生产为基础。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化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加快重点项目开发,重点扶持市蜂业开发总公司、市种兔场、乐凯利公司,基础设施、技术改造、产品开发、银行贷款、土地占用等方面为其发展发明宽松环境。同时依照产业化牧业生产的要求,加强养殖基地的现代化建设,对已确定的三户”3个经济强乡和12个牧业小区,采取突破性政策措施,强化“政策、资金、技术、组织”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和抓落实的工作力度,同时培育、总结和宣传推广“三户、强乡、小区”典型,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户牧业生产的专业化、经、集约化,尽快改变保守的粗放的小规模的家庭庭院饲养方式。

规范化生产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加工企业,农民依照世贸组织规则和国家相关的质量规范进行生产,加强规范化生产的监管,完善畜产品、饲料、饲草、兽药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畜禽饲养的卫生规范和畜产品平安,根据国内外牧业科技的生产的不时发展,加强对转基因等畜禽产品生产平安的跟踪监管。经营方面,发明有利于行业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使更多的生产经营个体走向联合,同时加以扶持,登记造册,分类指导,使畜牧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协会等待业组织运行实现规范化、法治化,牧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牵动力量。

(三)强化行业管理。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重点做好动物防、检疫、饲料、兽药监督、种畜禽管理和畜牧业强制性规范的监督工作,严格贯彻执行畜牧业法律、法规。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尽快完善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体系、兽药监督执法体系、饲料监督执法体系、种畜禽监督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杜绝病害畜产品上市销售,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兽药、饲料、种畜禽等不法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加强畜牧业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推广队伍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清退不合格人员,严肃处置违法行为。继续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使全市的疫病防治、检疫、监督、监测手段和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规范,并达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规范及有关规则要求。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终年开展防疫工作。保证动物防疫所需经费,做好防疫物资储藏,落实重点动物疫病免疫和病畜捕杀补贴政策。稳定和加强市乡村防疫监督网络队伍。严格按检疫规范依法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加强屠宰检疫和运输环节检疫管理,对病害动物产品坚决实行无害化处置。全面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建立统一、高效和程序化的动物防疫运转机制,形成综合预防、有效控制和快速扑灭动物疫病的监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快速反应能力,对动物防疫活动的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对主要环节实施重点监督。加大防疫、检疫、监督工作力度,依法严肃查处动物防疫违法案件,强化动物防疫证章标识管理。并对动物饲养场、屠宰厂(场)等生产、加工和仓储的防疫条件进行规范。加强动物防疫消毒站建设和边境疫病监测站建设,强化国境线区域兽医巡监机制,严把出入境动物疫病的检验检疫关。

(四)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畜产品质量

采取鼓励政策,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引导广大牧业科技工作者联合攻关研究,促进牧业科研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并加快成果的推广、转化,使科技效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技术推广工作力度,重点推广优质三元杂交猪生产技术、肉牛增产技术、舍饲养羊技术、高产蛋鸡技术、高产肉鸡技术、肉兔饲养技术、优质蜂产品生产技术、生物饲料应用技术、优质牧草种植加工技术、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特别要加大优良畜禽品种的培育、推广、利用工作力度,加快品种改良步伐。

继续实施“猪三元杂交工程”和“黄牛冷改工程”大力提高优质肉牛、瘦肉型猪、特色型畜离品种的比重,不时提高产品质量,为畜牧业的发展发明有利条件,要加大牧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牧业绿证教育,大力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之春”活动,采取培训班、科技讨论、印发技术书籍和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及电子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牧业科技知识,不时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科技素质和从事现代牧业生产的能力,促进牧业产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启动“绿箱”政策,重点用于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平安、科技教育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积极推行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专业培训,使基层畜牧兽医的专业素质适应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