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农业种植现代化精选(九篇)

农业种植现代化

第1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1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1.1 数据库共享技术

数据库共享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农业信息平台,将所搜集到的农业信息资源经过必要的加工处理和分析整理在平台中予以系统化的呈现,并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当农民在农业种植生产实践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登录农业信息平台,在数据库当中查询找到想要的信息,从而提高种植水准;也可以在借助专家解答栏目和领域专家学者实现在线的直接沟通交流,专家会对其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从而对技术难题予以有效解决。

1.2 可视技术

可视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实际上就是在特定的种植区域当中装设摄像头监控,同时借助GPS定位系统来消除地理时空距离的限制,对种植区域内的农作物实现随时随地的监管,并将农作物的图像予以随时获取和上传,种植人员在后台上通过对图像资料的观察能够较好的对农作物的实际生长发育情况予以精确的把握,对所出现的干枯和病虫害等问题及时的发现,在对对农业种植进行模拟实验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对问题予以解决,从而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1.3 传感技术

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而言,自然环境在其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特别是温度要素;如棉花种子发芽期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13℃,其最适宜的温度为29℃,种植人员以往采取人工检验的方式无法将环境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传感技术的应用,使得种植人员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实现24h实时监控,利用传感技术完成环境温度检验任务,根据所获取的检验数值对农作物的种植计划实现适当的调整和干预,从而切实提高农作物种植的水准。

2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2.1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生物技术的代表,同时也是农业种植生产实践中应用最为普及的一项现代化技术,且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转基因技术指的是利用其对农作物的基因进行重构,将所得到的全新的基因置于农作物的体内,对农作物的原有基因构造实现改良和优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转基因种培技术,可以显著的提升农作物的成活率;另外就是对转基因农药的使用,起到强化农作物抗害虫能力的作用;转基因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成功案例最突出的就是转基因水稻。除此之外,转基因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2.2 无菌培养技术

无菌培养技术作为生物技术中的典型代表,其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呈现出越来越普遍的态势,实际指的是在无菌环境的条件下对正常农作物进行人工培养,其目的在于促进幼苗的生长,一方面能够明显加快农作物种子培育的速度,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农作物的改良,从而提升农业种植效率。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对幼苗褐变问题实现预防,在应用无菌培养技术对农作物予以培育的过程当中应保证养分的充分。

2.3 光技术

第2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引言

现代化新技术是农业种植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社会得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支撑。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较少,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现代化新技术,推广新技术新措施,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提高农业生产种植效益的根本出路。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耕地资源不足,水资源不足等对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也对本区农业种植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农业种植技术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进步,保证农业生产的重要出路就是发展现代化新技术。

1 现代化新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意义

在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中,为保证农业种植生产效益,有必要推广和应用现代化新技术。一些地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农业生产对新技术和水资源的依赖性极强,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灌溉发展和现代化新技术的应用。只有水资源充足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才能保证农业高产。而一些地区水资源缺乏,农业生产面临缺水和技术不足的严峻形势。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和水资源可供量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总体短缺的同时,农业灌溉高耗水的状况应该改善,同时还要推广应用现代化新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一些地区水资源紧缺、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灌溉用水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要保证当地粮食生产,就必须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推动现代化新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节约灌溉用水,扩大灌溉面积,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当地粮食生产能力创造条件。推广现代化新技术,是保证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当前用水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加强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2 现代化新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策略

目前,现代化新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无线传感器监控技术、可视化技术、光技术生物技术。其中,生物技术又包括组织培养技术、生物农药技术。这些技术措施满足农业种植生产需要,需要把握技术要点,使其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应用数据库技术,能实现对农业种植生产的监测与控制,通过构建完善的数据资料信息库,有利于农业种植生产的信息化管理,促进农业信息技术共享,为提高施肥、管理水平提供信息资料与参考。同时,数据库系统还有农业专家的指导方法和意见,能帮助农民解答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种植效益。无线传感器监控技术能感知外界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含量,对周围环境状况进行监测,掌握周围环境是否满足农业种植需要,对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为农业种植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可视化技术能实现对农业生产种植的监测与管理,发现不足并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光技术主要应用于大棚生产之中,满足作物生长的光条件需要。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培育新组织,提高作物生长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作物更好生长。

3 现代化新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效益

3.1 节水效益。某地区2011年应用现代化新技术后,加强增效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亩均灌溉用水量大为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相应减少,农业种植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项目实施后,0.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年总节水109万m3,根据水权转换办法,配置给其它灌溉面积,每立方米按0.071元计算,年节水效益7.74万元。

3.2 增产增收效益。由于项目区内实施现代化新技术,提高作物灌水的保证率,通过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制种业和经济作物,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据估算:枣树小管出流滴灌亩均增产50kg,价格以8元/kg计,年增效益24万元。葡萄小管出流滴灌亩均增产50kg,价格以5.6元/kg计,年增效益33.6万元。啤酒花小管出流滴灌亩均增产75kg,价格以4.6元/kg计,年增效益31.1万元。辣椒滴灌亩均增产95kg,价格以3.40元/kg计,年增效益38.3万元。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亩均增产粮食55kg,价格以2元/kg计,年增效益 3.3万元。现代化新技术项目区年均增产增收效益共计159.4万元,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3.3 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采用现代化新技术后,与传统农业种植技术比较,浇水、施肥、打药等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按每亩地每年节省1个人工计算,现代化新技术实施后,年节省人工0.5万个,每个工日按50元计算,年节省人工费用25.05万元。节地效益,现代化新技术还可以节省田间渠道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般可节地5‰,节地20.05亩,节地效益6.26万元,现代化新技术总经济净效益110.73万元,社会及生态效益良好。

第3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新技术;农业种植;应用策略

引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现代化建设是重要内容,必须要重视,与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相比,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率,创造更多的产量与效益。尽管,我国农业种植生产中,新技术应用水平还不高,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相对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种植生产中,新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深入研究现代化新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种植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付昂范应用于国民生产领域。农业种植生产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常用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1数据库新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生产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农业信息系统,这是农业种植信息化目标实现的基础。而农业信息系统离不开数据库技术的支持,构建信息数据库,信息化管理农业种植过程,为查询与共享农业信息提供方便,根据数据库技术构建农业专家与种植模拟系统,其中,专业系统是在数据库中输入专业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等方式,遇到问题即可借助专家系统解决问题,专家无需在现场就可完成任务,因而效率比较高。而农业种植模拟系统是在系统中输入农业种植相关参数,系统分析与模拟技术上,直观呈现参数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正问题,因而工作效率比较高。

1.2无线传感器监控

农业种植生产中,作物对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土壤pH值等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大棚种植时,外界环境条件无法满足作物实际生长需求,因而人为方式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以此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但此种情况下,要及时检测农作物生长环境,为作物创造恒定的生长环境。以往,通过人为方法监测作物生长环境,人力与物力资源成本大,还无法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现阶段,农业种植生产中,现代化新技术的应用,是利用无线传感器监控技术实现不用人为值班守候监测整个生产过程,处理器能够第一时间获得传感器传送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实际情况。实际工作中,无线传感器监控设备是在预先设定条件下开展各项工作,控制动作器通风、灌溉及供暖等,促进系统正常运行,操作方便简单,减缓了种植人员工作压力,另外,为农业种植生产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1.3可视化种植生产技术

现代化计算机新技术中,可视化生产技术是重要构成内容,是利用监控摄像头实时采集图像并传送到电脑显示屏,为农业种植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参考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展现现场人员工作行为,对工作人员操作做好坏有效监测与管理,准确监测问题出现的具体时间,促进工作人员选用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并解决问题,降低农业种植生产存在的风险,获得更高的种植生产效率。

2农业种植生产中光技术的应用

农作物种植中,光合作用是作物生产的必备条件,一旦光合作用缺失,作物将无法健康生长。所以,为了满足农作物种植生产,一般在大棚种植生产中,光技术应用比较广。原因在于,大棚种植中,自然光无法满足作物种植生长需求,因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选用人工光源。例如,利用日光灯或白炽灯,种植人员增加作物光照强度。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农作物有不同的品种,因而光照强度需求也不同,即要求科学使用光源,并对其进行适当地调整。此外,害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假若光技术应用合理的话,还可有效消灭害虫。

3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生长中的应用

3.1组织培养技术

农业种植生产中,组织培养技术即无菌环境中,农作物种子生长到幼苗的培养阶段,通过人工诱导进行培养,生长周期减少,植物完整培育而成。种子到幼苗生长阶段,植株抗病能力不强,应用该技术可预防病毒、细菌等侵害农作物幼苗,加快种子发育速度,为新品种研发创造条件,另外,外植体最初培育过程中,褐变防治要落实到位,尽可能降低褐变外植体接种伤害。总体而言,要全面落实各项处理工作,保障培养质量

3.2生物农药

现代农业种植生产中,生物农药喷洒技术非常重要。与传统农业喷洒相比,现代生物农药喷洒技术没有化学添加剂,以组合性生物代谢产物为主。该生产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有较强的杀虫效果;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农作物不会受到伤害。虽然生物农药优势突出,但因其有较高的使用成本,推广难度大。生物农药生产中,要尽可能降低其生产成本,在种植人员可接受范围内调控价格。如果农作物发生病虫害,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有的农作物种植区域没有发生病虫害,也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否则就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害,产量目标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农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种植人员要根据区域种植特点,针对病虫害合理规划防治方案,利用该技术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发病几率。

3.3转基因

现代新技术中,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其主要指农作物种植生产中,种植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原基因充足,将新基因转入农作物体系,改变其基因结构。该技术主要包含农药与种植培育2种类型的转基因技术,使得农作物成活率明显提高,还可有效防治作物病虫害,保障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农业种植生产中,该技术投入量大,转基因农作物食品安全性备受关注。所以,国家食品安全部门要加强转基因农产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保障农产品安全。

4农业种植生产中现代新技术的应用建议

4.1提高农业种植生产水平

农业种植生产中,现代新技术的应用,旨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因而,政府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鼓励相关部门创新研究农业新技术,加大投入资金,为技术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从资金与制度方面,奖励取得突出成就的部门,激发研究人员技术研发热情。此外,通过政府补贴,增强农民学习意识,比如手把手开展农民教学,便于其正确掌握现代新技术与设备的操作技巧,种植产量提高的同时,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益。

4.2构建现代技术使用新标准

农业种植中,现代新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广,但因技术缺乏规范性,且缺乏成熟的标准,因而严格制度措施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根据农民实际状况,逐步完善规范,优化升级生产种植技术,提高技术应用影响力,实现规范而专业化的农业种植生产发展格局。

第4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现代农业;植物保护;意义;方法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想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良好转型,还需从根本上保证农业植物正常生长和农产品的正常生产。农作物、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想要做好农业植物工作的保护工作,需要从其生活环境、灾害预防、种植、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努力,创造有利于农业植物生长的环境、有效防治病虫害能从根本生提升农作物质量和产量,而种植、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一、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农作物耕种准备阶段的土壤处理、农作物的科学选择、合理轮作、农作物生长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整个过程,其保护工作的良好进行,能有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就当前我国植保工作现状来看,重视程度不高、病虫预防、防控效果不佳等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农民的收益和农业的发展,所以增强植保工作势在必行;其次,农作物耕作过程中,为提升土壤肥力、满足农作物影响需求以及防治病虫,不断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剂,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而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则能建立完善的病虫监测系统,在及时获取病虫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安排农民群众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受化学制剂的影响和破坏,所以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二、加强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方法

1.转变传统观念,提升现代农业植物保护意识

传统农业植物保护无论是保护观念的确立还是保护工作的落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而想要保证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良好进行,首先,需确立工作的原则、方针和理念。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中有机结合预防和防治为植保方针,而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是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基本理念;其次,傳统观念的转变,需从植保部门性质、植保服务目标和病虫防控方式三方面努力,植保工作需体现公共服务职能,所以需做好部门植保到公共植保的转型,而植物保护的目的在于同时提升农业植物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普遍存在的分散防治病虫害方式,也需过渡为统一防治,只有顺利转变传统观念,才能为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三,植物保护工作涉及多方面内容,所以对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的植保工作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就当前我国植保工作队伍数量欠缺、专业素质偏低情况,需不断提升队伍素质,主要从人员任聘和专业培训两方面进行。

2.有效落实农业植物保护政策,提升保护工作效率

现代农业发展能够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所以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也拥有相关政府政策的扶持和约束,所以保护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求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在遵循政策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其次,有效提高种植者的思想水平,以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为基础,不断提升植物保护意识;第三,科学规划、合理构建植保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以当地农业发展需求为前提,构建相应数量的病虫害和有害生物监测点,站点配备专业人员不少于两位;最后,建立并完善的现代植保体系,运用新技术不断优化病虫害发现、预防以及避免流程,有效减少种植者盲目用药的行为,同时提升防治效率和农民收入。

3.提高农作物种植、耕作、施肥技术

随着农业和种田知识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广大农民的种植技术也得到很大提升,但传统种植观念的根深蒂固,也使得种植过程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例如长期在同一块土地种植相同农作物会加重病虫危害,所以首先需要彻底转变落后的耕种制度,在充分了解农作物习性和个中差异后,进行农作物之间的科学搭配与合理轮作;其次,在种植前,要做好土壤的深松和晾晒工作,在减少病虫寄生空间的基础上,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透气性,为植物的健康生长奠定基础;第三,为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需合理施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学制剂的使用,而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提升植物的抗干旱、抗病虫害功能。

4.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完善防治体系

病虫灾害是影响农业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建立和完善病虫防止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病虫害防控系统,增强相关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当前我国已利用互联网建立相关网站平台,为病虫害及防治信息的交流提供了场所;其次,以国家政策和扶持资源为基础,建设病虫监测、预防、控制、检疫系统,并将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纳入其中,以提高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效率;第三,为不断创新病虫防止措施和始终贯彻绿色植保的理念,国家相关机构需与相关专业院校建立良好合作,不断解决病虫害防治系统的技术问题、创新更新防治措施;最后,提升科技成果应用速度,并及时向广大农民群众普及病虫防治新知识和新技术,鼓励其推广应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有效提升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效率。

三、结语

农业的发展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耕种、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有些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憾和不足,需不断提升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效率和质量来实现。农业植物保护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但需要增强植保意识、建立完善的病虫防止体系、改变落后的耕种方式来实现,只有保证植保工作的高质高效,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郑霞. 探究如何做好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J]. 现代园艺, 2017(4):49-49. 

[2] 耿协洲, 刘敏. 对做好新时期植保工作的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20):108-109. 

第5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种植业 现代科技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72-02

引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特别在现代化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应予以高度重视。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基础经济产业,全国各地发展情况却大为不同。科技落后以及应用的不均衡是主要原因之一,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发达,但中西部则相对落后,很多现代化技术无法推广到中西部,势必会影响到农业发展程度。在提倡发展新农村的今天,必须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发挥其在农业种植业中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国种植业的发展。

1 农业技术推广对种植业的作用

1.1 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对于种植业而言,种植者最为关注的无非是产量质量,产量是满足基本需要的前提,质量则是更高的追求。我国人口众多,但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有限,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以极少的耕地养活十几亿人口。因为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如何增产成了关键问题,而农业技术在增产中的作用可想而知。以杂交水稻为例,这是一种用杂种优势来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技术,目前在世界多个国家都有推广使用。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利用杂交技术,使得水稻产量大幅增长,早在本世纪初,就已达每亩700公斤。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2013年已创下亩产988公斤的记录,而现在华南地区正在研究双季稻,若能成功,两次的收割总量很可能会超过1500公斤,甚至更多。

同时,农作物的品质也有明显提升。比如施肥、打药是不可或缺的阶段,现在的肥料肥力越来越高,药物对种植物的副作用逐步减少。而且,现代提倡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农业,必然需要研究并推广新技术,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绿色农业的目标。

1.2 有利于调整种植业结构

现代工业高度发达,第三产业也迅速兴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传统的农作物范围随之拓展。除了农作物,还多了很多经济作物,甚至在某些地区,大力发展农业一条龙服务。先塑造特色品牌,扩大规模,继而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然后运输至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国外。可见,仅仅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需要对种植业的现有结构加以调整。比如种植蔬菜、花卉、棉花等,体现出多元化特色,即便是传统农作物,也要尽量选择优质品种。以反季节蔬菜为例,改变了农村的种植经营方式,农民一年到头都可以种植,有利于增加收入。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则各个季节都能吃到新鲜蔬菜。如何实现反季节蔬菜种植?自然要靠现代技术。

1.3 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我国的根本,在当前新时代,应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变传统农业中的不足,提高生产力水平,使其达到世界标准。机械化是基础,相比传统的人工劳动,机械生产的效率大幅提升,可减少人工劳动量。农业增长方式也有了明显变化,目前更注重集约化经营,且对信息互联网技术十分依赖。农业种植业信息产业化符合市场经济特点,是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促进新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不论是机械化生产,还是信息产业化,都离不开电气、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另外,农民的综合素质也是评判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种植者都是农民出身,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而技术的宣传推广,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4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ё饔门宸⒄估氩豢农业技术推广,通过科学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更好的建设新型农村产业,更好地培育新型农民,农村社会的繁荣发展是国家考虑的重中之重,农业技术推广到位了,就能很好地实现繁荣的农村社会。在现如今的农业种植业发展问题上,需进行农村综合发展,达到实现普遍福利这一最终目标。因此,各项农村工作的发展及制度保障等都应实现一体化,使每个农民都有平等的发展自身的机会。以此来全面提高整个农村人口的认知能力及农业技术能力,农业带来的良好的成功理应由所有辛勤工作的农民分享。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后,农民对现阶段农业发展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了解了农村发展的现状,了解了当地的发展出路,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农民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发展的普遍的社会福利

2 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及推动种植业发展的对策

2.1 更新推广管理机制和方法

结合农村实际,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基础,加强科研教育,形成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多元化农业种植业推广体系。改进推广方法,加大农业种植业的技术培训,将当地新成果、新技术与新品种作为切入点,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示范与试验。

2.2 提高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应当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技术本身非常了解,熟悉理论知识,并清楚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所以对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有着严格要求。但由于待遇低、人才匮乏等原因,很多地区的技术推广人员只是简单地做介绍,并未涉及更深,以至于推广工作流于形式,技术无法在当地推广。所以,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培养其服务意识,愿意主动深入基层。优化推广人员结构,掌握好中高技术人员、硕士生本科生的比例。

2.3 完善保障体系和推广环境

农业技术推广应该是个公益项目,为了优化推广环境,政府应加大投资投入,提高推广人员的福利待遇。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确保每一笔钱的用途都有据可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评选模范,在内部形成良性竞争。

3 结束语

在当前新形势下,为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积极引进现代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情况不均衡,这就要求在种植业中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将科学有效的技术应用到全国各地,提高整体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 张正彬.农业技术推广对推动种植业发展的作用浅析[J].南方农业,2016,10(21):201-202

[2] 程学祝.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种植业发展[J].农家科技旬刊,2015,19(12):121

第6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农业种植;各种因素;结构

在农业种植中,土壤、肥料、植物营养、栽培等因素都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如何在我国农业精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新兴技术,是每一个农业种植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农业种植各因素造成的农业生态问题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化肥药物在农业种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栽培技术使用不但导致土壤的使用缺乏合理性。在农业种植了出现了生态污染的问题。在农业种植中,一些化学药品过渡使用,如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过渡使用会造成生态污染,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农业生产力不断衰退,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农药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僵化的现象,导致农业种植中,农作物营养成分流失严重。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在农业种植中,各因素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各种因素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影响,给我国农业的成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各种因素运用不合理,给我国农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增加农业的生产负担,最终会降低我国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长期这样下去会削弱我国的农业生产的竞争实力。同时还会影响到我国的食品安全,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要发展农业的可持续。

二、现阶段,土壤、肥料、植物营养等不合理运用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

在现阶段下,由于对土壤利用不合理,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品,导致了现代农业种植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表现在土壤僵化,土壤僵化会导致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缺乏营养;肥料使用的过度会破坏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化不断的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会导致对环境造成影响。从而降低了农业植物的经济的效益,使粮食安全生产受到了威胁。

三、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种植各因素的有效利用

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作物的产量上来了但是土壤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植物对化肥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没有化肥的植物是无法长好,没有农药植物也不能长好。在这种情况下,资金花费的越来越多。植物的产量却没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农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差,土壤僵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农作物的种植中要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促进作用。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作用。

土壤结构保健技术的核心是培育土壤结构的载体。使僵化的土壤形成颗粒状态。要增加土壤的胶体含量,还需要人工进行搭桥物质。搭桥物质可首选阳离子对土壤进行调剂。为了使各种物质得到充分混合发生反应,使土壤形成颗粒结构,还要适当耕翻土壤。

土壤的功能保健技术还需要改善土壤功能,使僵硬的土壤变得松散,要采用合理的化学技术。最后要提高土壤的净化能力,增加调节功能。

四、农业植物中要采用植物保健技术

农业种植者也需要采用一定的保健技术。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农业种植者要采用植物保健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要采用农作物代谢途径,可以使农作物得到充足的营养。可以抵御自然灾害,增强植物抗旱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给提供特殊的营养时要加化学物质。使土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要确保农作物的代谢能正常的进行。农作物要有足够的免疫物质。才能有效防止病虫害。实现农作物健康绿色的生长环境。

五、依靠科技,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采用良种配套法,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从土壤、肥料等方面入手。优质高效的产业结构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现农作物的潜力。

2.提高农业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灌区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农田的稳定性,以农田的建设为主,提高农作物的抵抗灾害的能力。同时要不断改善土壤的质量,通过有机肥料,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六、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植物的保健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就必须充分利用营养因素对植物进行保健,为植物的生长代谢提供有效的途径。

2.土壤保健技术,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要使土壤质量得到优化,就必须改善土壤环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优质的环境。

第7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人类增加粮食供应的途径主要有2个: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在现有土地上尽可能地产出更多的粮食。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期是采取第1种途径:扩大种植土地。近年来,由于新开发土地的可利用率减少和人口的增长,不得不采取第2种途径:在现有土地上尽可能多地产出更多的粮食。这种途径除育种技术外,还有有效的现代农业耕作方式,包括机械化(播种、中耕、收割)、合理施肥、有效灌溉等。据测算(C-D函数),1990—2000年,我国农业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对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11.17%~20.79%[1]。特别是在抢农时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000年,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中,70%是机电排灌面积,使我国旱灾成灾率降低10%,水灾成灾率降低20%;全国有机动植保机械100多万台,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平均每年挽回粮、棉损失分别达总产量的10%和30%左右[2-4]。机械化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给无灌溉条件地区抵御干旱危害带来了希望[4]。现阶段,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整个世界的驱动力,我们已进入一个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农业生产中小麦、水稻、玉米已逐渐走向全程机械化,高粱产业只有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才能保障高粱的供需平衡。

1现代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1982年,国家允许农民私人购买大中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并提出发展小型农业机械的构想;1984年,允许农民私人拖拉机从事营业性运输。这2项政策为农村机械化注入了活力[5-6]。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农机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个体经营户迅猛发展,农民逐步成为农机化事业的投资、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形成,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阶段[7]。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8],农业机械化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5年底,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为1083亿元,全国农机总动力6.8亿kW,大中型拖拉机8.9万台,联合收获机47.4万台,水稻插秧机8.0万台。全国机耕、播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50%,在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达到80%,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机收水平达到30%,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10%;玉米的机播水平达到了50%[9-11],机械化收割水平还相当低;高粱、棉花、甘蔗、油菜等作物及牧草生产机械化水平更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加快,但是同世界先进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60年代农业生产就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日本和美国的学者研究显示,1880—1960年80a间,农业机械化对美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达70%;2000年,美国工程院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说明农业机械化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20%,农业劳动者仅占总人口的1%,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人口达128人;法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20%,农业劳动者仅占总人口的1.40%,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24%,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21hm2[12]。由于农业机械化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下降,更多的人从事其他工作,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

2高粱生产发展现状及其在山西省农业中的地位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粱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解决了我国某些地区当时的粮食危机。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的产业化优势逐渐显现,生产效益大幅增加,高粱由于适口性差,逐渐退出了主要食粮和五大作物的地位,进入了小杂粮行列,用途也由食用变为酿造业的工业原料,种植面积大幅萎缩。但高粱抗旱、耐瘠、耐盐碱、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及其高光效的光合特性,还有其独特的单宁成分,在酿造行业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其是酿造业的主要原料。山西省素有酒都、醋乡之称,山西杏花村汾酒厂与老陈醋的主要原料均来自高粱。近年来,山西省白酒与老陈醋产量逐年扩大,对高粱的需求量逐年增多,但全省高粱由于种植面积的下滑,其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山西省高粱播种面积为18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的6%~7%;单产水平在4500kg/hm2左右[13]。我省有450万hm2耕地,70%的耕地是旱地,由于高粱抗旱、耐瘠的特性,在旱地种植高粱较种植玉米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并且高粱和玉米的产量及价格基本持平。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粱种植效益的逐年下降(间苗困难、蚜虫防治繁琐、机收程度低),打工效益逐年上涨,吸引和推动了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耕种土地的人几乎都是老人和妇女,种植省工省力的玉米适应了当前节约劳动力的现状。因此,迫切需要提高高粱种植的机械化程度,才有利于其产业化发展。实现机械化生产是提高高粱种植面积的先决条件。机械化生产省工省时,可以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有实现了机械化,才能实现高粱生产现代化[14]。在机械化方面,玉米种植比较领先,50%~60%的播种面积实行单粒播种,高粱由于籽粒较小以及种子质量低下,难以推行单粒点播,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种植后必须实行人工间苗,增加了劳动强度,限制了人们种植高粱的积极性,因此,高粱的机械化程度决定高粱的产业化进程,高粱种植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意义也较深远。

3高粱产业化生产如何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

3.1品种的选育要适应机械化的操作

选育耐密高粱品种是高粱机械化种植的首要因素。目前,我国推广的高粱品种种植密度在120000株/hm2左右[15-16],分蘖和倒伏是2大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的因素。在出苗定植后,会出现分蘖现象,分蘖的植株有时能自然退化,但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生长会旺盛,在正常年份分蘖果穗能正常成熟,但分蘖植株的株高较主茎高20~30cm,使收获期穗位出现2个层次,不利于机械化收获。倒伏是由于植株高、穗头大造成的,如晋杂12号、晋中405株高为200~210cm,穗头较大,种植密度为110000~120000株/hm2。而晋杂15号、晋杂16号、赤育8号等株高为170~180cm,穗头适中,种植密度能提到120000~150000株/hm2,分蘖和倒伏不宜出现。国外高粱的种植密度一般为180000~225000株/hm2,在这种密度条件下,能充分抑制高粱的分蘖特性,所以,几乎没有分蘖现象,成熟期穗位整齐一致。所以,从密度上考虑,要选育耐密植品种;依靠群体密度来达到现有的产量水平。因此,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穗型松紧合理、株高低是选育的目标性状。其次,选育中早熟品种更有利于高粱机械化收获。因为中早熟品种成熟早、脱水快,机械化收割时,不宜打烂籽粒;穗周围的叶片老化后干燥,收获时容易吹出,与籽粒分离彻底,收获的籽粒净度高;成熟早,造成个体产量相对低,由于群体密度增大,整体产量却不会降低。#p#分页标题#e#

3.2高粱的配套栽培技术要围绕机械化进行

机械化要求的配套栽培措施要求种子发芽率达90%以上,有利于单粒播种,省去间苗、定苗程序;通过调整种植行距,便于苗期中耕培土及成熟期机械化收割。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在研制单粒播种机期间,总结出配套的栽培模式,即单粒宽行密植法。即:先对种子进行精选,保证颗粒大小均匀,无杂质、籽粒着壳率小于2%,发芽率与发芽势均在80%以上。采用单粒精播机以行距50cm,株距10~13cm进行播种。同时施控释肥(或普通复合肥)750~1125kg/hm2,每公顷喷锈去津除草剂2.7kg对水375kg,一次性完成。出苗后植株生长到8~9片展开叶时进行机中耕或畜力中耕1次,待籽粒成熟度为蜡熟末期时,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全生育期注意蚜虫防治,防治方法用40%氧化乐果1000~2000倍液喷洒,每15kg水再配吡虫啉5~8g即可。

3.3要有适应高粱机械化栽培的配套农机具

当前,高粱专用单粒精密播种技术基本解决。山西省农科院高粱所与经纬机械(集团)通用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成功的高粱单粒精密播种机,已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其单粒机播与常规机种方式相比,产量相当,但通过单粒播种节约了用种量,省去了间苗、定苗的工作量。经测算,单粒机播可比常规播种每公顷节约种子11.25~15.00kg,折合人民币337.5~450.0元;节约间苗用工费用1200~1500元;2项合计节约开支1530~1950元,提高经济效益10%~20%左右;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劳动强度,易被高粱种植户接受。目前,高粱中耕还以人工、畜力为主,效率低;改变现状要有适合于中耕的拖拉机和配套的中耕机,要求拖拉机的轮胎直径要大,宽度要小,才有利于在行垄间作业。高粱机械化收获是高粱种植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解决高粱种植全程机械化的一个瓶颈。2010年,根据山西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安排,汾阳市农机研究推广站在汾阳市孝臣村建立了高粱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秋季,汾阳市农机研究推广站对4GL-2.5A型高粱联合收获机、4LZ-2.5型玉米籽粒收获机和北京-2.5型谷物联合收获机(改制型)进行了收获试验、示范考核,3种机型均有效地解决了高粱的收获技术难题,具有省工、省时、高效的特点,是今后高粱收获机主推趋向,如收获后秸秆直接还田,将会更加完善高粱的联合收获工作[17]。

第8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 结构调节问题;两者的结合;必要途径

本地区在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同时,一些相关产业和配套措施也紧紧跟上,为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全市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推广高效农业新技术,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大力推广了设施栽培和保护地栽培技术,延长产品上市期,提高了错季农产品产量;建立高效示范园区,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二是市场信息体系不断完善。有效地促进农户与市场的对接。三是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本地区初步形成“基地+市场+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本地区种植业调整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属于粗浅层次的调整,相对于不断提升的高消费和种植农户的单位效益来说,仍有很大的优化深化空间。

1、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滞后,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乏力。一是农业科技研发方向存在误区,提高单产研究,特色品种培育少;粮食生产研究多,经济作物研究少。二是农技推广工作网断人散,技术培训少,制约了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2、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低,增值潜力小,种植业结构优化的成果不能充分体现。

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严重制约种植业结构的优化与深化。订单农业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但是本地区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善始善终,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尚未理顺,农民利益得不到保护。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无法实施农产品监控。信息滞后,结构调整的趋同性倾向比较突出。

二、种植结构研究与信息化结合

农业现代化种植可以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种植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种植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四、农业种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2、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

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要加快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的作用,不断增强市场功能,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推广“绿色通道”,保证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运销通畅。②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县、乡要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平台作用,加强市场信息的开发和预测分析,建立农业市场“110”,引导农民种植销售。③加强质量检验监督体系建设。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实行严格的检验和监督管理,确保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进行加工。重视农产品的安全卫生,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农产品农药、化肥残留较高等问题。④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的制订,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和完善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园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3、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推动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多重效益。

在抓好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改组改造的同时,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在发展中逐步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总之, 农业种植现代化必须从建设初期抓起,它是发展的物质根基,应充分重视其基础作用,务必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与管理,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的建设当中来。

参考文献

[1]张欣.信息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J].农业经济,2002(10).

第9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植物工厂作为目前最高水平的设施农业生产方式,是继温室栽培之后发展而成的一种高度专业化、现代化的设施农业。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作物生产计划性强,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无污染,多层次立体栽培可以节省3倍~5倍的土地。目前,我国在此领域尚属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植物工厂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探索。

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和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计建成了通州植物工厂。其主体结构采用单层轻钢结构,总建筑面积为1,289m2,形状像一艘航空母舰,意寓着我国农业率先向现代农业最先进技术扬帆起航。

通州植物工厂主要功能

通州植物工厂具有科研、生产、示范、孵化的功能。体现了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食品的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的理念。

通州植物工厂的档次与水平目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它的生产功能,建设成为种苗繁育中心和3种不同模式的植物工厂化生产(A人工光利用型,B太阳光利用型,C太阳光和人工光并用型)设施,用于生产高品质的叶菜和果菜。通过通州植物工厂项目的实施,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和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得到了提升。同时,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和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开发出一系列高技术的装备产品,提高了产业公司的竞争力,对推动我国设施农业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的差距,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

通州植物工厂体现

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张力

通州植物工厂采用了目前种植上非常先进的技术、仪器和设备。实现了新建植物工厂的总体思路,即在有限的面积之内,尽可能全面和深入地对国际前沿的一些植物工厂新技术新装备进行研究和展示。精准育苗生产线、移栽机器人、组培技术、采摘收获机器人等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了整个植物工厂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

工厂为南北排跨,主体结构采用单层轻钢结构,非采光区采用夹芯彩钢板,采光区采用钢化自清洁中空玻璃。选用自清洁玻璃,不仅美观,使用安全可靠,而且保温性能强,更重要的是其自清洁功能可以提高植物工厂的透光率,为植物工厂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图2植物工厂移栽收获机器人

此外,通州植物工厂内部配备了精密播种育苗、生产、收获、包装过程的全套自动化装备。为了将小苗快速移栽到大苗盘中,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移栽机器人(图2)、收获机器人和运输机器人的试验研究,并试制成功,以上设备的应用将提高整个植物工厂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有效地节约时间、人力和物力。

在栽培形式方面,通州植物工厂完全采用无土栽培方式,不仅可以防止土传病虫害的传播,同时也可以节约耕地的使用。无土栽培采用营养液膜水培技术(NFT),营养液以切层流动形式在种植槽内从较高的一端流向较低的一端。为了提高营养液的利用率,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采用了营养液消毒循环再利用技术装备。该套系统同时还可以检测营养液内元素的缺失情况,便于随时补充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营养元素。

在环境调控方面,通州植物工厂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植物工厂内部多个环境因子进行检测与控制,并利用基于Zigbee植物生长检测系统,以实现对温室生产环境和植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运用图象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远距离栽培管理。作为新技术的应用与展示,通州植物工厂内设置了一个小型的LED栽培箱。在栽培时,LED光源可贴近植物叶片表面进行补光,效率更高,不发热,不改变周边环境温度,避免了烧伤叶片现象出现。同时,高湿环境也不会影响LED光源使用寿命,是当前植物工厂内补光系统的发展方向。

通州植物工厂的另一大特点是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如图3)和太阳能发电系统(如图4)。发展新能源是改变农村能源使用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通州植物工厂积极引入新能源、新技术,为北京新农村的发展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图3图4

地源热泵系统是通过地下埋管来获取土壤中热量的一项冬季供暖、夏季降温的节能环保技术。通州植物工厂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作为植物生长的环境控制系统,不但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温度,而且还具有降低湿度的作用,减少高温高湿所引起的病虫害的发生。

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组、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组)、逆变器组成。它可以将太阳的辐射能量转换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向植物工厂的电器提供电能,为人工光生产车间提供光源,同时也能调节室内温度。

植物工厂带动农业产业化生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地蔬菜面积逐渐增加,设施水平也逐年提高,同时为蔬菜种苗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对规模化和品质要求的提升,工厂化优质种苗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而农民一家一户方式无法实现工厂化育苗。因此,通州植物工厂建设,使蔬菜、花卉种苗实现全过程工厂化生产,完全可以直接供应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种苗需求,同时有助于提高整个北京地区的现代化育苗水平以及农作物品质与产量。

植物工厂将大幅度提高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走在行业的前列,打造全国高端设施农业形象,同时发挥辐射、示范效应,引领全国设施农业技术向高科技方向发展。植物工厂的建设及应用对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植物工厂是一项集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种植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机械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高度密集的产业技术,是农业工程中的最新科技成果。植物工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更多地体现现代科技成果的集成与创新,植物工厂从品种、设施到控制,将实现专业化和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