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展示人类文化的无穷魅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探究语文学习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由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

语文教师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少讲成了不讲。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二)教学方式依然陈旧

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由于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学习主要是靠习得;又由于语文课程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而一些教师却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探究的过程,将本应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省掉,而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三)作文教学不合理

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二是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三是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明确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并践行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首先必须树立课程意识,这对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要在教学改革中用新的课程理念来统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谓课程理论的语言主要指课程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等),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视野,才能突破原来固有的教学体系。光转变教学观念不行,教师还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转变教学方式。这次课改的目标之一,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课标还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要求重视潜移默化、熏陶渐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标的要求,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推行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语文教师应增强课标意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语文课标,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学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课标意识,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本教材搞教学的局面。

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与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完全一致的。片面的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片面的强调人文性,都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客观实际。语文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要明确:学习的基础是知识与能力,贯穿整个学习的是过程与方法,融会于其中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尽管课标规定一些知识只学不考,但这些知识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难点,对形成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教好学好。教学中如果不教不学,就是应试教育,不是新课程。

总之,对于广大初中教育而言,首先是我们教师应认真学习体会新课改精神,结合校情、学情正确理解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科学地展开高效的工作,从而促进新课改的真正实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婷.浅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夏教师,2016(S2):17.

[2]钟家宝.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7):56-57.

[3]赵峥.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25):169.

第2篇: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语文教学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182-01

随着教育的发展,语文课程在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语文教学质量可能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这是由语文教学的价值与地位决定的。而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价值的实现,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事实。本文首先分析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从而促进高等语文教学的发展。

1 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为了满足现实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整体教育环境和教学理念的优化,也在无形之中带动了高职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由于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及市场导向,高职语文教学的地位没有给予重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高职语文教学认识偏差。在轻素质、重专业的传统思维模式下,高职院校各专业,尤其是一些理工科专业,语文教学几乎已经消失在课堂上,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其二,教学形式单板,无创造力。大多数高职语文教学仍然停留在“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层面上,课堂主要以老师为主体进行讲授,学生则是被动者,只能被迫接受,虽然有些互动,但也仅仅停留在“一问一答”上,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那么久而久之自然会对语文产生厌倦。

其三,教材使用混乱,语文课程枯燥无味。大多数的语文课程并不符合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求。市场上的语文教材复杂多样,但针对性较差,没有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在单一化的教学形式下,会使高职语文课程缺乏了灵活性与实践性,容易变得乏味。

2 对策探究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现实问题,高职语文教学亟待改革,并制定出有计划、有目标的解决方案。在此,本文尝试着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旨在改观高职语文教学工作的现状,从而提升高职语文教学质量。

2.1 改正传统观念,充分认识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语文教育已经走上了全世界,中国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义务教育时对母语的学习上,语文不仅是基础知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其谋生技能的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缺少。高职院校领导应协调好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关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另外,高职语文教师应积极宣传语文教学的作用,学生思想上重视了,才有可能认真学习这门课。

2.2 研究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在语文的学习课程中,要始终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语文教学应该是为主体服务的,所以要以学生为中心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摆脱传统的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更新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利用角色对换、情景模拟、挖掘潜力、集体讨论等形式,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讨论、情景剧表演、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加强高职语文教材建设

首先,要提高认识对高职语文教学的认识,合理开设语文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创造能力;传承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感染和影响世界。这是当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对高职院校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加强教材体系建设,使教材具有独特性与创新性。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要与学生就业相适应,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使高职语文教材体系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另外,选用的教材要突出针对性、强调适用性。随着教育的发展,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高职语文教材的内容要根据专业特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语文教材更加适应高职学生的发展要求,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语文老师在选择教材时要收集一些最新信息,保证教材与时俱进。

3 结语

总得来说,高职语文教学担负的责任重大,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若想提升高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需要集合教师、学校、社会的多方之力,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取得全新的飞跃。高职语文教学工作需要站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索科学化、多元化的教学实现形式,不断改进语文教材,使语文教材内容具有针对性和独特性。当高职语文教学的价值得以实现时,高职语文教学才能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 黄伟,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

第3篇: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地位对策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个体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有的孩子喜欢用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钟情于用画画来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有的喜欢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个体都有展示自己特殊才能的机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通过我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提出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不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来

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不太注意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不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来看,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得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很多语文教师抱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每天又是翻阅参考书,又是从网上下载资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备好每一课。到了课堂上总是希望充分利用45分钟,多讲一些内容,于是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做一番感情充沛的演说,语文课成了老师的演讲课。开始学生还能勉强听一听,可是后来老师即使讲得唇干舌燥,学生也是天马行空,一言不发,或做其它事,甚至打瞌睡,整个课堂没有一丝的生气和乐趣。教师成了每堂语文课的“导演”同时又兼“主角”,而学生只是充当“配角”、或“群众演员”,甚至只能充当“观众”或“听众”。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很少,到头来,老师所讲的也不过是瓢泼的大雨下到了水泥地面上,水势不小,但终归只湿了地表,渗不下去,流跑了。这样的教学,到了期终考试,成绩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必须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不然怎么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呢?

二、课堂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

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仍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家长与社会给学校教育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以至于不少语文教师把语文课做为应付中考或高考的训练课。考试的内容就是课堂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要考的内容就大讲特讲,不考的内容就略讲甚至不讲。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抽象思辩能力的训练,轻形象感悟素质的提高;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应试,轻应用;重读写,轻听说;重记叙文、议论文,轻说明文、应用文;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发展等,没有完全落实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结果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高分低能,不少学生还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不能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考试指挥棒”成了我与学生河流道上的唯一“航标”。

三、教学设备简陋,教学手段落后。

很多乡镇中学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传统“一支粉笔走天下”,而一张讲台、一块黑板仍是,目前唯一的教学设备。究其原因:其一是财政困难,无力支付购买现代化教学设备所需的资金,但更主要的是领导和部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我所任教的学校就配有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计算机等一系列现代化教学设备,但这些都有成了摆设,或者只是上级领导检查学校硬件设施的一部分,或者只有偶尔个别老师上优质公开课是才用,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于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

为此我认为这种思想必须得到改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教具的作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

1、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

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边的空间。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语文教师要组织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联系语文,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吸取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做到家庭生活语文化、学校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而表演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生活故事,回归生活的真实,就更加乐此不疲了。“口语交际”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利用学生爱表演的天性,让学生在兴趣这一前提下进行说话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口语交际《学会做客》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的做客经历,再让学生互相表演,互相补充。

2、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与实践的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与学生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充分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大胆放手,主动放权,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课文的内容到形式,从文章的字、词、句到谋篇、布局,独立思考,自己质疑,然后经过教师的启发、点评,求得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受用一辈子的自学能力。我认为:老师要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基础上,到课堂交流、讨论、争论中去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逻辑错误、能力不足,并加以适当的讲解,导之以理;对学生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听取学生的评价,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导之以研究性学习;还有导之以创新,导之以兴趣,导之以意志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找到一条学语文的路:教是为了不教。

总之,语文教学方式必须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参加讨论、争论,哪怕是被动的,也能促进学生思考,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第4篇: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职教语文教学 兴趣 问题对策

引 言: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教育部对老师教育学生和教师的工作的要求越发严格,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职教语文教学有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篇文章对职教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一个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1.职教语文教学的问题

1.1.不适应课本

现在国内大多数教师对改革后的课程和教材都不熟悉,不明确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 教师为了应付不同种类的检查,忙于自己的事情,缺乏读书和研究教学的时间,有些课,课件变为课程的重点。大部分教师总是以花哨的形式来代替传授知识,这样没有达到传授知识的效果并且又耗精力。有些教师没有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基本功,这使得学生们难以接受知识。 老师对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有效的引导,导致学生对作文存在恐惧感,从而学生写出的文章总是停留在同一个水平。由于应付考试,学生花太多的时间去做练习,缺乏阅读时间,导致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非常困难。有些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照着书本读。

1.2教师教学有偏差

语文学习课程小组活动,追求形式,浪费精力和时间,一个班的人数过多,陈旧的学校设备,让学生和老师在上课都无精打采,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有条不紊。没有意识到语文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十分混乱,问很多没有意义的问题,很多问题都是停留在字面意思没有深刻的去理解。有些课程忽视了让学生们去品味语言文学,太注重分析课文的内容,学生很少自己去领悟语言文学的奥妙。教学模式只以教师为中心,职教语文教学过程中,这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绝大数教师运用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自己慢慢讲解,让学生做笔记,有时还时不时的提问。教师把一切都写好之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一点都不高,学生的思想也开始变得懒惰,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而且教师不会揣摩学生的想法,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准备好这堂课该讲些什么,该完成什么任务,一切都按照计划来,这会使得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

1.3.不明确教学目的

还有的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都是牵涉到考试的,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逐渐忽视了语文教育主要的目的。使教学的方向性偏离,从而学生也就不会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式。由于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所以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这就会形成一个沉闷的教学氛围;当今职教语文教学中,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业绩看得很重,因此,将不管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成绩处于中上等的同学成为他们的重点培养对象,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普遍。这是因为职教教师不理解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读写能力,让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更出色,而不是只注重卷满分数,卷面只是从某方面来考察学生的知识,并不是所有方面。

2.职教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2.1.提有效的问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课堂上教师有价值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思维活跃,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严密性会增强,使学生学会进一步思考问题,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知识,也能拓展视野,从而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所以当前教学的重要课题是设计课堂的提问,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更能有效的提问。在传统的角度看来有效果就是效,效果的明显程度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年,有效可以称为有效果,职教教师在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应该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前提下,教师不能只为提问而去提问,这样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的价值,学生动脑筋去回答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这样课堂中充满的只是没有意义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提问,而忽视了成绩排名靠后的的学生,这样会让大多数学生感觉自己被老师忽视而变得更加没有积极性;教师更加不能采用单一的提问方式,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无味的感觉,从而会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不到发展。

2.2.培养学习习惯的正确性

职教语文教学改善措施的第一步是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改善措施的第二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正确性。可以这么说,无论什么都是由习惯所决定的,正确的学习习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所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当中会有很大的益处。这时教师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比如说,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文的结构和内容,起初,学生可能会反感这种方式,以一种完成任务式的心态去对待,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养成自已主动去预习和熟悉课文的好习惯,这和教室合理的引导式分不开的。

2.3.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鼓励学生踊跃提问

在职教语文教学中,大部分都是学生记笔记,老师讲课这单一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没能好的把握教学主体;在语文教育中教师不是主体而是学生,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打破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课前先让学生预习要讲的内容,从课文中找出疑问,划出难点,在课堂上向老师大胆的提问,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让他们共同谈论去解决问题,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上,学生之间有争议,教师不能统一题目的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换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学生自己在看问题的角度会有区别,不能使答案局限性。

3.结束语

现如今,职教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但这需要职教教师不断的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并使教学方式得到优化,以便于满足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翟张从.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3.(62)

第5篇: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问题

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的启蒙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诸多弊端,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小学生对于母语的热爱,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阻碍学生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地方。而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这些问题也就进一步地凸显了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避免形式主义,从思想理念到具体的课堂实施,都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新课程的要求。那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都存在哪些问题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当前,大部分的学校使用的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内容丰富多彩,并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但是纵观各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很多严重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教师依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了顺应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也采取了诸多新颖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教学模式只是在表面上强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其本质依然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教师丧失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依然存在教学死板僵硬的问题外,还存在着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空有热闹的形式而没有充实的内容的现象。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并没有学得知识,并没有使得自身的素质得以提高,从而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

二、“填鸭式”教学与新课标下教学过程的创新

由于传统应试教学方式在我们文化中根深蒂固,我国一些地区的小学仍然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说岸生在下面被动地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与我们新课标要求的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创新形成很大的矛盾,由于受传统观念的阻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改变固定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赴学生自由提问与实际结合做到活学活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其他方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盲目追求成绩与新课标下的综合教育

受传统教学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一味地追求成绩。由此教师反对小学生上课提问与课程无关的内容池不允许他们发散思维教学方式死板这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学生被动地学习为了升学死记硬背缺乏创新能力。新课改要求“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把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往重学生的理解与运用实现活学活用教师丰富教学方式,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和影音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最应该注意的是语文课也是一门关于人生的学问。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即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四、教师个人素质与学生素质

有些教师在教育改革中不能好好研读课本,把精力放在对课本的发散上导致不能理解语文课本的精髓,使学生不能领悟课文作者思想核心,以懂非懂式的学习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事实上这些课文都是专家反复研究过的文章,其中蕴含深刻的内涵。因此教师应细细研读语文课文品味其中的文采与学问通过与实际结合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民主、自由、愉快的讨论做到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带动学生自发地读书、思考、发问、质疑,带领学生深入其境感受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这样无形中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双方面提高素质,有利于以后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方面问题的引导。

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小学语文的“语文”放在首要地位

语文教学提倡的是语文综合能力以及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改革过于严重,语文教学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小学语文的“语文”功能放在首位,在运用新型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能丢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正确的引导学生,重视学生语言能力、识字辨音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六、研读教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要加强学习,仔细的研读语文教材,细细的品位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在课堂中,要重视语文教材,将教材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材,且要与实际相结合,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对话式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教材中的字词,掌握重要字词的含义及运用方式,理解教材中段落之间的关系,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提炼,揣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总之,语文可以说是一门课程,可以说是关于生活的学问,小学语文教育应该致力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祖国的希望夯实基础。新课标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会在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努力为国家输送更多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朗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朗读教育中存在种种问题,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往往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占用大部分课堂时间,真正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很少。尤其是预习性朗读,学生用短短几分钟时间朗读课文,仅仅是熟悉生词,并不能领略文章的奥妙之处,甚至有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可见这种课堂上的朗读是没有很大意义的,只是作为教学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二)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生动热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这种朗读缺乏目的性,往往导致学生在朗读中不用心,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不能真正感受朗读带来的乐趣,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不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缺乏合理有效的朗读指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方法往往十分生硬、机械、不得要领。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一味只注重某些字的重读、语速的快慢,不注重学生在朗读中的内心体验,只注重表层的朗读技巧,不注重语言的丰富内蕴,舍本求末,导致朗读不能集“导”、“练”于一体,不能集理解、感悟于一体。这样的朗读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误导。

(四)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朗读形式很多,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会采取齐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然而课堂中常常是朗读环节安排了三四次,却没有实际效果,朗读仅仅成了语文课堂上活跃气氛的点缀。

二、解决朗读教育中问题的对策

(一)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认真备课,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文为学生留出充分的阅读时间,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切不可只做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在朗读中真正读懂课文,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另外,还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巧妙进行提问,提高学习积极性。

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在朗读教育中也十分适用。要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检测朗读的效果,则需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仔细分析课文,巧妙设置问题,同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情况,适时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从而增强朗读的实效性,也使语文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还要注意,提问要难度适中,一方面提问不应过于简单,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思考,检测学生的朗读效果。另一方面提问不能过难,不能挫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抑制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例如读风景类文章,就一味要求学生读出美感,却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美。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四)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综上所述,朗读教育作为一种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固然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朗读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但笔者相信,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精心设计课程,正确引导学生,定能发挥朗读教育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康丽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启示录[J].考试周刊,2009(36).

[2]杨桂荣.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2(41).

[3]郝春彦.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12(8).

第7篇: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目前普通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校本身面临的问题。普通中学学校生源数量少,致使学生综合素质每况愈下。加之升学压力,语文素质教育更难提高。

(2)在校学生的问题。进入普通中学的学生,大都是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无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基础知识薄弱,能力较差。错别字普遍存在,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答非所问,逻辑混乱,写作水平低,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同时不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没意思。小学初中学过了,早会了没必要再学了。还有一些学生浮躁,心不在焉,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不做或不重视作业,敷衍了事或干脆抄别人的。这些都将给教师教学带来诸多的难度和挑战。

(3)普通中学教师的问题。长期面对的是一些后进生,时间一长,教学积极性和热情极大削弱。由于缺乏来自工作本身的成就激励,从而丧失了自我进修提高的内在动力。教师几年的教学生涯下来,感觉不是“长高”了,而是“变矮”了,这样教学相长成为一句空话,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2 解决方案

2.1会欣赏每一个学生

面对普遍基础较差的后进生,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走近他,喜欢他,成为他的朋友,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学生的闪光点不仅可以成为促使他进步、发展的源动力,有时也给教师以启迪,正所谓“教学相长”。

2.2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课堂知识必须丰厚,教师就必须不断添充,厚积薄发。过去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是一泓清泉,“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心备课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加以补充更新,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法和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

2.3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高明的教师都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师教学重在教“法”:理解词、句的方法,分析课文的方法,写作的方法……因为教师只是参谋、向导,应该为学生“发现什么”、“如何发现”多提供思路和方法。学生一旦经过锻炼不再“摸着石头过河”了,掌握了“金钥匙”,那么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便不再困难。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讲自学中所发现的知识点或存在问题,哪怕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使其增强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错误,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其次,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要指导学生如何围绕重点、中心来发现,而且指导要具体,并及时进行有关训练,通过运用加以巩固。再次,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促进了集体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2.4生有意识的进行思维训练

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其成效取决于思维培养的竞争。语文思维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形成突出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学习必须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借助成语练习求异思维,如“雪中送炭”,其实并不是真正关心群众冷暖,如果干部心系百姓,暮秋时节就该把炭送到家里,而不必直到寒冬飞雪时才行动;又如俗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撞钟”是和尚的工作,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们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的做着枯燥而平凡的工作,正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这样课堂也就真正成了“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地方。而这样的训练,也常常能使学生对问题发人之所未发,道人之所不道,见解新颖、深刻。思维明显变得开阔,一般都能够辩证、全面的分析问题。作文的选材、立意、表达也变得新颖独特、摇曳多姿。当然,进行思维训练,还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做好相应准备。叶圣陶曾说:“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要“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使之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 张之伟.语文教学新视野[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第8篇: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38-01

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实施,使当前的农村教育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就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学条件、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等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进步。但是与城市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推进。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大力普及的今天,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强对当前农村教育教学的认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以符合时代对语文教育要求。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农村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是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即使有部分志愿去农村服务的高素质教师,也因为农村的艰困坏境,农村教师的低工资待遇而望而却步。所以目前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大多是 “”中的中师、初高中毕业生,他们的专业文化知识已远远落后时代的步伐、他们的思想观念也早已陈旧,根本赶不上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还有很多的教师已经丧失了敬业精神,对学生疲于应付,也就更谈不上教学质量了。

2、学习氛围差,家长认识不到位。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读书无用论”又有了一定的市场,部分农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这就行了,很多农村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收入有的比没有学历的农民工还低,他们对读书学习产生了疑惑,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来了消极影响,使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等等。

3、教学方法陈旧。在新教改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教师们大多已经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但是由于惯性,新的思维方法一时难以形成,对于新课改还不能完全适应,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满堂灌、以分数为主导的授课方式较为普遍,许多教师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在农村学校,较为普遍。

4、重于德育思想教育,轻于现代意识地渗透和现代思维地培养。语文教学要实现两方面的目的――高尚人格的培养、现代思维的养成。高尚人格的培养是前提,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实的作风。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过于重视思想教育的作用,尤为突出的地方是表现在作文教学中,如写老师,教者则要求学生写“老师带病上课”、“忘我工作”,写英雄则必须“舍己救人”……并以此为标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准。这样训练的正面意义无可厚非,但世界产生的负面效果也值得我们思考。当他们踏上社会,遇到危机、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们心中美好的社会去了哪里?如何向学生们交代?他们将如何适应这个社会?这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对策

1、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作为教师,在现代教学中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需要更高的专业知识技能,除此之外,还要有崇高的为教育献身的精神,要真正的热爱教师这个行业。当前,我国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数只接受过中等师范教育,缺乏基本的理论素养,知识层面低,专业知识技能匮乏。有一少部分教师不懂英语,也不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的甚至不会说普通话,上课就用方言授课,使得很多孩子长大后都不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总的来说,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远远落后于城市的教师。所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农村教师走出“教书匠”的行列,走上“教育科研之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农村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人才。

2、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和谐家校合作关系。加强家校沟通,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教育氛围,有利于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和生活中对学生充满爱心,形成家校互相信任和尊重的良好基础。同时,树立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开展多种途径的家校沟通方式: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改变老师讲,家长听的传统家长会模式;进行有目的,规范化的家访;利用校讯通,让家长了解语文新课程理念,改变“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想。只有学校和家庭精诚合作,才能最终形成教育合力,为语文课学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农村初中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改革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以便学生进行思维的综合创新,初中生正处于引导发展的时期,教师对个别的学生还要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切实贯彻基础教学,同时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应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训练的能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目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心,形势很不乐观。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身上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体现,要严恪值守。

参考文献:

第9篇: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汉语言文学是高校中文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培养中文类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最重要的课程。它的教育培养目的是发扬与传承人类的人文精神风貌,探索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坚守国家、民族以及个人的精神认同和社会义务,具有很明显的社会人文教育印记。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中文类;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汉语言文学是高校中文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培养中文类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最重要的课程。然而从目前的教育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学校层面主要表现的问题有,学科发展空间狭窄、学生就业率低、教师科研成果少,在学校层面就不被重视;在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内容陈旧、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气氛差,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低、汉语言文化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等。这些问题是伴随着学校其他专业快速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障碍,必须深入问题产生的原因,切实有效的快速解决。汉语言文化教育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良好精神风貌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增强个人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1]。所以高校要认识到这种学科的特点,不应该过分的注重实用性、应用性,而偏离了汉语言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当然在社会快速的变革的新时期,也要看到汉语言文化毕业生找工作遇到的困难,实时调整部分课程,努力和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具有社会人文教育精神,掌握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能力,促进汉语言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笔者对当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相应问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给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汉语言文化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汉语言文化专业人才。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的社科类学科,对于社会的贡献不像工科类专业那么明显,在以就业率为价值导向的大学教育体系里面逐渐成为弱势专业,由于应用性、专业性不够明显,近年来就业持续走低,这就导致了高校招生生源较差,很多学生都是被调剂招收的,对汉语言文学缺乏先天的兴趣,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的社科类学科注重是对人精神、素质的培养,缺少技能型、技巧性的教学,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偏低。不少年轻的大学老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涵和发展方向认识不够,没有对其专业核心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准,对于教育理念贯彻不深,这也是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专业教学的落后必然导致学生专业能力的不足,影响其长远发展。

1、教育理念不明确

对于一个社会学科来说,必须具有清晰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过程得到全面的贯彻,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汉语言文学教育在面对近些年社会价值文化冲击时,没有很好的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对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没有深入的认识,面对就业率低就提出打造应用型人才,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就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删减专业课程,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核心教育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对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回答的还不够。当前基础教育正在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面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高校汉语言文学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汉语言文学教育要聚焦于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以专业能力提升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在明确的汉语言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专业核心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2、就业能力低下

当今社会高校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要客观的看待汉语言文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不可否认的是工科类学生是找工作难度较小的,主要是因为社会对于应用性、技能型专业人才需求较大,因为他们能直接创造生产力。而汉语言文学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实用性,这个先天的特点直接决定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困难,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难题,首先必须要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和特长,在校期间要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文字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公文写作、人文素养等各职业能力水平,这些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并没有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造成了很多学生的眼高手低,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2]。

3、课程结构体系不合理

课程结构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最重要的内容,它决定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特点和专业水平。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过去的汉语言课程的结构安排不合理,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注重人文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把对人的培养和对技能的掌握进行有机统一,如果不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就难以实现,专业教学的整体效益就得不到显现,也没法提升汉语言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4、教育教学方式落后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最直接的操作人,教师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理念认识的深度直接决定了教学深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过去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缺乏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不能及时分析学生个性特点,有选择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较低,缺少学习的自主性会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最终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1、功利性思想盛行,人才培养理念受冲击

汉语汉语言文学教育追求的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为了引导学生以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是为了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传承,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教育必须脱离理工科的教学思维,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以工具主义理性为指导思想的能工巧匠的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培养的是以推动国家和民族进步为己任,具有独立思考思考能力,具有厚重的人文素养的社会精英[3]。因此,要想对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就必须先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因为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中,必须要瞄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重要命题,以育人目标为指导,科学的设置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给予学生思考的导向和成才的导向,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回归到人文学科自身的轨道,实现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的目标。

2、素质教育被忽视,课程组织架构不合理

汉语言文学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来源于课堂,由于教学内容重复,语文课程也学了好多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培养,一旦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式落后,就很难掌控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教师也就很难保证课堂的授课质量。要想让汉语言文学发挥好基础课、必修课的作用和地位,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二次学习的好习惯,改变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对语文课程形成的片面认识,引领学生深入认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学和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学宝库提升学生的鉴赏、思考、领悟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4]。教师要合理设计架构课程体系,对以前的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不能一套讲稿念好多年,要多在课程改造和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拓展活动,让学生自主走近传统文学这个宝贵的资源。一个好的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时展进行增减,汉语言文学教学也要根据其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其课程组织架构,让专业教学更加贴近新时期的学生需求。

3、教学方法落后,课外实践教学体系薄弱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方法、教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具体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多思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瞄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这个最终目标,要结合汉语言文学夜店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另外,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不仅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汉语言文学学习小组或学生社团,让他们开展我国文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研究,既加深了专业素养,又学会了研究方法,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出版社、作家协会、书店、电视台等未来主要就业单位,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掌握现代办公职业技能,提前规划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岩春.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8):136-137.

[2]张枫.当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2014,(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