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精选(九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境设计 增强信心 提高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沟通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具体形象与概括抽象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认识数学。教师为学生的成功学习设计良好的环境,这种人为设计的教学环境,我们称之为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情境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想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新课程中,我们倡导情境教学其意义在于:促进迁移。情境认知能意识到思维中的疑难困境及产生背景,并能揭示真实的生活情境在学习中的内在意义;真实的学习。传统学习中人为的、简化的“情境”是为固定的认知路径而设计的;主体性的建构。置身情境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愿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这些学习的动力资源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确证、评价甚至开发信息要素,自主建构认知的路径,这种路径是个性化独特的

一、数学情境设计的必要性

(1)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观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活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从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认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数学情境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已表明,学生对学习具有如下三个显著倾向(1)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

(2)对掌握主动权的知识很感兴趣。

(3)对学习具有鲜明的情感。

三、数学教学情境的几种类型

(1)通过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即通过一定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要求。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解决问题。

(2)引用数学故事(或数学历史)创设知识情境。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值得赞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在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

(3)通过动手操作创设实验情境。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是使他们去动手操作。通过设计的实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等活动,把数学知识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4)通过趣味活动创设活动情境。即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或游戏,构建数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情趣。

(5)通过生活实例创设真实情境。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本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之,数学教学情境的例子很多,如果我们能创设出一个好的数学情境的话,可以说这节课已成功了一半。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多思考,细心总结,不断积累,逐渐优化,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明华.《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

1实践教学法概述

实践教学法是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之中,注重对知识的实用性与应用性,通过亲身实践来了解知识的真谛,明确操作技巧和关键技术,对专业技术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法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的不断的实践探索,才能实现技术上的更新与升级,从中掌握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深化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应用,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对学生自身人格的优化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实践教学法,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1]。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应加入更多的实践因素,能够培养学生亲身实践、独立实践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2初中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2.1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通过对当前初中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学校教育工作者对计算机实践教学法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理论的灌输上,未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影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育工作者思想意识趋于落后,并没有意识到现代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视,尤其在计算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开展实践教学更具必要性。

2.2实践教学模式过于陈旧现阶段,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教学法的应用,课堂大都以教师为主,以依靠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的自主探索时间、实践的机会很少,并未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很少,在课程以外的时间,微机室是不对外开放的,学生想操作、实践,缺少相应的平台,只是依靠课堂实践是远远不够的[2]。另外,计算机教师大都照本宣科,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授课,学生被动的接受,思维受限,不利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实践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2.3缺乏足够的实践平台计算机设备数量很少。一般情况下,初中学校的建校资金相对紧张,学校为了控制资金,降低在学习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电脑的数量有限,对计算机实践教学法的应用造成了困扰,影响实践效果。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必须加入对设备的操作技巧,缺乏有效的实践平台与战场无枪如出一辙,要想提高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应具备足够的实践平台,建立相应的实践模拟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法的重要条件。

2.4教学评价模式不够合理初中学校中,计算机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还不够合理,课程考试以试卷的形式为主,重在对理论知识的考评,部分初中学校根本不存在实践类测评,亦或是对实践操作类测试的内容很少,都不利于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对学生专业操作水平的评估。教学评价模式不适应计算机教学,并未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评。

3基于实践教学法的初中计算机教学策略

3.1加大政府重视力度,强化计算机设施建设初中计算机学习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了解计算机的结构组成、元件、运行原理和维护与保养技巧。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只有通过实践才可实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重在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系统操作能力,对提高初中生的计算机水平具有辅作用。为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强化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重视,初中是为高中教学做准备的过程,政府应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干预,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平台,充分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初中学校提供资金支持。此外,为了降低初中学校在购买计算机设备方面的支出,学校可以将其所拥有的店铺、占地出租出去,实现初中学校运作的商业性,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及时补充足够的计算机教学设备,保证人手一台,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实践教学提供设施条件。

3.2扩大实践模拟基地,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与实施,应为其提供充足的实践平台,扩大实践模拟基地,加大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力度,通过对实践基地中模拟系统的操作与实践,从中了解计算机各部分元件的功能、程序的安装、配置的详情和维护与检修的要点等等。传统狭小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基地,很难承载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操作资源相对紧张,通过扩大实践模拟基地,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灌输课堂与实践教学课堂进行整合,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计算机实训基地,应将Flas制作、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作为重点教学项目,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是实践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例如,初中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进行“Excel2000工作表”的知识点学习时,知识借助教材中的语言、图片和文字描述,学生并未亲身操作,其对Excel的功能和操作要点很难掌握。为此,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先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带领学生进行Excel表格数据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改、公式与函数、表格的内部粘贴与复制、数值的筛选等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将其电脑操作屏幕投到大屏幕上,对学生进行各个操作部分的讲解,然后让学生按照该步骤进行反复的操作练习,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是实施理实一体化的重要成果。又如,以“PowerPoint”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在上本节课时,借助多媒体PPT课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体的浏览,并加入生动的音效、特效,选择有趣的图片或动画进行穿插,能够极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PPT的制作,就是通过软件PowerPoint来完成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的一个课件,人手一台电脑,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素材和电子资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主题风格进行图片或PPT模板的选择,旨在操作的规范性与精确性,旨在能在实践训练中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而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另外,教师不应只是按照教材的套路进行形式上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鼓励对疑问进行实践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又迈进了一步。

3.3优化课程评价方式,重点考核实践操作实践教学法的应用和实施,应具备配套的教学评价模式,将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转变传统重视理论知识考核的方式,是评价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重要标准。计算机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选择,提倡形成性评价,是人性化的充分体现。例如,在学习初中计算机课程中“Word”操作部分,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逐一的记录,在就“Word”功能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与回答的准确性等,都可将其列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成果进行验收,为每个学生布置不同的“Word”操作题目,并将各自的操作内容发送到教师的邮箱中,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测验,注重对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实践力度的考验,以丰富课程评价内容。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日常实践操作能力的考验,将学生的日常表现记录在学生的个人档案之中,待到期末考试时,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最终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水平进行综合的评定,是教学评价模式不断优化的重要体现。教学评价模式的优化,能够充分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能让学生提升成就感与自信心,进而在实践操作中掌握足够的计算机知识,进而实现对职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全面培养。

3.4提倡项目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为了更好实施实践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列举职场生活中有关计算机工作的项目,让学生作为一名职场人员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制作,可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亲身实践来参与项目的制作与设计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将其作为一个真的项目去经营。项目教学是实践教学法的典型,教师应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专业性的指导来辅助学生来完成该项目的设计工作。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时,主要是对“Word”的应用,教师可以扮演“杂志社”的角色,让学生在文章编辑过程中加入文档的创建、编辑排版、表格的制作、图文的混排等操作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主题,如“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其围绕该主题进行编辑内容的创新性设计工作。将其作为一个项目去制作,可对校园的学生进行采访,了解不同的学生所具备的观点,会从中获取相应的灵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与整理,将其呈现到该文档设计中,此过程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实践,强化教师的指导,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对其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施教教学 教学模式探究 具体途径

针对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的一味追求指标任务、教学途径松散敷衍、实践方法偏离实际、课堂互动气氛沉闷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瓶颈困境,切实合理地将凸显数学学科教学主体性、针对学生群体层次适配教学的途径方法有机有序地衔接起来,从而在快速有效地调节优化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的基础前提下,有利助推初中数学教学体系的稳定、协调、长效发展。

一、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定位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分层施教教学模式基于新课改工程价值理念的一种新型多元的理念模式的集合,它要求教师的教学心态思维突破传统束缚、课堂设计与教学方法凸显创新多元。在教学心态层面,教师需要剔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秉持踏实、灵活的思维导向;而在具体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创设上,教师则要将相关联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串联,实现模式改进、方法创新,侧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欲望、发散性思考热情以及实践性应用技巧。

(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划分,因势利导

在进行分层施教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基本的预习情况进行整体的调查统计,诸如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课程的基本知识点的初步理解程度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对于所学课程的知识难点等等,尤其是数学教学具有知识累积性以及学习连贯性的基本特性,必须进行一对一的解剖、分析,前后呼应,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系统,也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细化的教学设计,有侧重地安排教学设计的步骤顺序,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学内容的具体设定,细化操作

教师要把教科书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作为基本的主要参照物,同时也要跳出书本的教条束缚,有创造性地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畴内以及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程度内,进行适当的创新式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秉持释放学生思考模式的基本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切实合理的大胆猜想,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能量;同时,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坚持“温故而知新”的基本原则,也要触类旁通地引导学生进行参照类比,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激发跨越式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把释放想象力作为刺激学生创新性思维激烈质变的催化剂,并进行适当切实地具体的引导性手段加以辅助。从而最终在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新层次的提升。

二、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更新探索以及创设措施

(一)立足学生实际,增减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整体综合的规划设计。所以这就要求相关教师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基本实际,从本阶段学生的心智思维、价值情感出发,同时结合互动式教学、生活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手段新方法的加入,合理切实地将其编排融入实际的分层施教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施教途径方法的创设应用之前,教师则需要确立明确严密的备课规划的整体方针。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改大纲所规定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适时增删教材的内容,划定数学知识讲授的范围,将一些偏、难、杂的教学实践价值不大的内容范围予以适当舍弃;另一方面则要突出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将一些本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综艺、动漫卡通、网络趣闻等等要素巧妙具体地进行转化,譬如将深受初中学生群体喜爱的益智类系列动画片内的剧情内容合理巧妙地融入具体细致的基本概念讲解、原理公理剖析以及重点难点解析等主要教学活动之中,灵活运用突出学科主体价值纵深以及学生主体潜能挖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探究热情,使得使学生想学数学、要学数学、爱学数学。

(二)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的实际应用性

知识如果束之高阁、囿于书本,那么无异于其存在的“空白性”,尤其是在要求频繁进行推理、求证、算写的数学学科中,实践应用就显得不可或缺。教师要将真实的社会实践情境融入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诸如利用三角函数测量日照下标杆长度、架设跨河桥梁、通过概率算法解释中奖等生活现象,同时也要及时给学生讲述传播基于数学原理而衍生的科学技术、高新设备、概念产品等等。以上手段途径都能使学生自身增强对数学学科所具备的科技性、真实性、准确性。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取了知识,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诱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凸显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应用性。

三、结语

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引入推进是一项辅、组件化、系统式的综合化实践工程,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中发挥着改进调节教学架构、更新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效用。进一步落实有效多元的分层施教教学模式方法的推广普及,铺设推进具体细致的创设铺陈的流程步骤,稳步提升学生群体的逻辑探究思维、排列计算技能以及应用实践水准,从而快速稳定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系统快速、协调、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寇亮.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体会[J].新一代,2011(9).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

岭南的民间艺术文化数不胜数,千奇百怪,是中华民间艺术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岭南民间艺术文化艺术种类繁多,有粤曲粤器、少数民族服饰、传承多年的粤菜、各种雕塑、房屋建筑这些都是岭南文化的象征。岭南文化中的南越古墓和开平碉楼以及村落都是世界遗产文化。广东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教者更应该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融入岭南民间艺术文化,加强中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学习初中美术中融入的岭南民间艺术文化,把其发扬光大。传承好、创新好岭南文化,也是初中美术教学实践研究的目标。

二、岭南民间文化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

既然在岭南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术教科书中以及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融入岭南民间艺术文化是那么的具有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融入岭南民间艺术文化呢?怎样才能让岭南民间艺术文化为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做贡献呢?

(一)岭南服饰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岭南服饰独具特色,少数民族的服装不仅具有岭南风情,还把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岭南地区中服装文化的代表是瑶族和壮族的服饰。它们的服饰以红黑为主,装点各种金银首饰。在进行第四单元———静物画构图与色彩的初中美术教学中,首先可以教授同学们画静物画的方法,最主要的是把岭南文化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画静物画可以画人体模特,也可以画一些物品。老师可以收集具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或者是一些木屐让同学们作画。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还可以指导同学们认真领会画岭南服饰的真髓、岭南服饰的颜色搭配和意义。红色表达了岭南人士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热情好客的性格,金银首饰的搭配展现了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子女的祝福。木屐更多地为老一辈男士使用的鞋子。木屐看似不够严肃雅观,但是木屐展现了岭南人士的包容性。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就教授同学们观察服饰和设计服饰,这不仅会增加同学们对岭南服饰的认同,也教会了同学们具有宽广的胸怀,还可以教会同学们画静物图的技巧和对颜色的认知。

(二)岭南建筑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一朵奇葩。岭南建筑不仅丰富了中华建筑习惯和建筑资料,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向世界优秀建筑学习,取长补短,体现了岭南人士的积极好学。岭南建筑的代表是开平碉楼、瑶寨和西关大屋以及岭南民居。在初中美术老师教授“源于自然的启示”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把岭南建筑融入到美术教学实践中。岭南地区的自然气候是夏季炎热,且长年多雨。而且在古代,这里的自然没有得到开发,野兽出没。到了清朝末期和战争时期,这里又土匪猖獗。所以,岭南的建筑以坚固的堡垒和圆形的寨子为主要建筑风格,为的是团结协作。岭南民间小居的房屋大都是向下的三角形,为的就是顺利排走雨水。那么,初中美术老师在教育同学们作建筑画时,可以启发大家要根据自然环境的启示以及人文风情学会设计建筑。如西关大屋多狭长为的就是通风,在美术设计上,任何美术作品它都要展现人文风貌。所以,岭南建筑可以为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提供很多很好的参照物。

(三)岭南食物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岭南食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数粤菜。粤菜的核心就是清谈,以及老火靓汤。众所周知,一桌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把“色”放在第一位,可见颜色的搭配、形状的摆设对于菜的重要性。初中美术已经开始学习对颜色冷暖色调的搭配以及形状的设计。所以,把岭南食物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说是绝妙的。粤菜的卤味,外形金红油亮,色泽明快,可以做成特色拼盘,也可单独成为一道看家菜。卤味能为菜肴添辉添色。在初中美术所学习的———发现与创造中,老师就可以很好地把岭南食物和食物器皿的设计融入到美术教学实践中。在美术课堂上,老师放映粤菜,让同学们找出它们色泽搭配的奥妙和形状摆设的特点,然后自己用画笔创造一盘食物。注意运用颜色和形状,在设计器皿时还有注意它和菜肴搭配的和谐性。由此可见,岭南食物对于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动手实践 培养

一、什么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包括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等范畴,动手实践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付出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二,能够灵活地、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构型,更好的为生产生活服务。

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手实践指的是老师有目的的创设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借助于一定的教具、仪器或是技术手段,在系统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思想的指导下,对所学数学内容进行操作(包括观察、拼图、计算、填画图、折纸等),并在获得相应的结论后与同学相互交流,是学生获得知识、感受知识的过程。

二、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数学是一门兼具理论和应用的综合性学科,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受到处于这一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的制约,实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有一些难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全面把握知识,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不是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和定理,而是指导是怎么推导得来的,这样以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成绩,根源上要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初中学生多爱追求新鲜事物,表现欲强,导致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多多的参与到课堂,通过自身经历探索出数学存在的奥妙之处,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 “要我学”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学”,教学效果便可以事半功倍。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时,老师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物体和图形结合起来,并用一些单个的图形拼出多姿多彩的图形,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乐趣,学习的兴趣也就能有所提高。

(三)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俗话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是太阳地下最光辉的职业,不但承担着教授知识的重大责任,还是人类灵魂的塑造师。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早已经不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了,老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掘知识的更深层次,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要应用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多。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为以后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能够灵活地、恰当的解决实际问题大好基础。

三、初中书序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策略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要摒弃满堂灌的错误形式,数学老师要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创造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发挥学生是课堂主体的作用。通过问题情境的创建,摆脱了学生感受不到数学源于生活、住不住学习数学本质的弊端,帮助学生把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上升到数学构想和数学思维的新层面。

(二)动手实践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动手实践的效果受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制约,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在设计教学实践时不但要考虑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要熟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践能力,设计出学生喜爱,又能接受的实践活动。设计良好的动手实践活动既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又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充满信心。

(三)教师要做好示范和指导,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很多初中生在小学阶段都没有接受过动手实践的教学,老师就要做好示范和指导工作。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不断积累知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体现。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对于初学者来说,老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初中数学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四)适当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

动手实践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和提高的,教师要把课堂和课下结合在一起,双管齐下,课堂上多给学生动手时间的机会并加以指导,课下要布置适量的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章节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做几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课堂上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总结出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五)提前准备所需材料,保障学生动手实践的效率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老师提前就要做好准备。学生动手实践所需的材料,可以老师自己准备,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准备,所选的材料要为课题服务,实现探究的深入化。总之,准备好所需材料,是上好一节动手实践课的前提条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综合上文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探讨,动手实践是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扩展,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初中数学老师要了解处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采取多种可行的手段和措施,实现课堂教学成果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的双丰收,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的新型学生,为以后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志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教学周刊.2011(05)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

一、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学习活樱实现共同进

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彼此自觉形成一种良性竞争、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为此,教师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互动学习活动,支持学生定期举办学习交流会等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在互动学习过程中畅所欲言,肯定和支持学生自发组织和参与的一切有益于数学学习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的自发性学习活动设立基本方向和目标,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及时给予建议和指导,确保学生的互动学习活动更有成效.

二、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验证和巩固理论

知识

除了学生之间进行的互动交流活动外,学生还应参与一些实践活动,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自身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将所教知识融入其中,通过观察和检测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获得自我提高.例如,在讲“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时,本单元中专门列出了一个学习课题“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教师可以根据该课题的启示,将课题内容进行细化.调查发现,班级男生中大多数人喜爱篮球运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某项篮球赛事的比赛过程和结果;班级女生中大多数人喜爱花样游泳运动,教师便可以引导她们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某项花样游泳比赛.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鼓励学生参与课题讨论和学习,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应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学习课题,引导学生参与和完成课题项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灵活性.数学课题的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突出实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课题内容中融入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讲“数据的分析”时,当今时代无疑是一个大数据时代,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是时代要求,符合学生个人发展的核心要求.教师可以针对该课程设计一个专门的学习课题,以中央电视台幸福指数调查活动为索引,从网上查找和整理出关于幸福指数的相关数据,要求学生运用相应的统计方法探究数据背后的含义,使学生感受数据分析与现实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四、鼓励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拓宽实

践范围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 高职《WEB数据库技术》项目教材 开发思路 开发过程

1.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类型,近些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职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些教育改革还不到位。特别是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还处于构建阶段,其各种教学文件如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建设均还处于试验阶段[1]。

目前,项目课程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项目教学已经逐步应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一种,它的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些职业或职业群的需要,以胜任该职业或职业群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品德等各方面能力为依据,突破学科理论体系的束缚,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构建的课程模式,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1]。

项目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项目教材的开发,开发出具有“在微缩真实环境下的模拟生产活动”的特点,以及“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的项目教材是顺利开展项目教学活动的基础[2]。下面我就以高职《WEB数据库技术》项目教材开发为例,介绍项目教材的开发思路与开发过程。

2.《WEB数据库技术》项目化教学的目标要求

《WEB数据库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将“数据库”应用在WEB系统开发中,使学生在掌握ASP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学的网页设计、脚本编程、数据库访问及组件技术,初步具备开发网站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WEB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ASP内置对象的应用,VBScript或JavaScript脚本语言,掌握访问各种数据库的方法,会使用ASP内外组件。最根本的是要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各行各业的网站应用系统。

2.2能力目标

针对本课程所涉及到的工作过程和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我们精心选择了一个最具代表意义的“企业网站系统”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宏观设计,然后将该项目按照工作流程分解成若干真实工作任务。整个课程都在围绕这个项目进行教学,并且以边教边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此教学模式下,使学生获得如下的设计能力。

2.2.1初步具有设计企(事)业单位网站主页的能力;

2.2.2初步具有设计网站菜单系统的能力;

2.2.3初步具有设计企业新闻系统的能力;

2.2.4初步具有设计登录与注册系统的能力;

2.2.5初步具有设计计数器系统的能力;

2.2.6初步具有设计站内搜索系统的能力;

2.2.7初步具有设计网站文件管理系统的能力。

2.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合作开发和设计WEB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具体包括提高如下的素质能力。

2.3.1培养学生开发、设计和维护企(事)业单位网站的综合能力;

2.3.2培养学生项目合作、团队精神及小组交流的能力;

2.3.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2.3.4培养学生运用WEB数据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WEB数据库技术》项目教材开发

要完成上述《WEB数据库技术》项目化教学的目标,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项目化教材。

3.1课程的理论知识结构

《WEB数据库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很多,而且面非常广。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的学习与掌握,才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才能真正的掌握,才能进行举一反三[2]。本课程主要包括:HTML语言、Dreamweaver的高级用法、脚本语言、ASP对象模型、ASP组件、数据库的连接及访问方法等基础理论。

3.2课程的实践体系结构

针对本课程所涉及到的工作过程和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我们精心选择了一个最具代表意义的“企业网站系统”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宏观设计,始终以该项目建设为主线安排课程教学内容。而“企业网站系统”的基础架构一般具有如图1所示的功能模块,从企业网站主页的布局到菜单设计、企业新闻的,到计数器系统、登录与注册系统设计,甚至是产品在线订单系统的设计,等等,模块化的设计思想都贯穿其中。为了便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我们把这个大项目分解成多个子项目(任务),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和教师“以任务驱动”共同实现“企业网站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过程,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高度融合。

3.3 教材中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具体设计

3.3.1内容安排原则。

本教材用作《WEB数据库技术》项目课程的教学,所以在内容组织上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3.3.1.1既要能方便项目教学活动的开展,又要能在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满足适度够用理论教学的需要。

3.3.1.2每个子项目中都要融合部分与该项目相关的知识点或一些技巧性内容。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子项目中所包含的相关知识点类似时,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合理分配这些知识点。

3.3.1.3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知识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从而决定每个子项目的章节顺序。

3.3.2 教材的总体结构。

按照上述的一些要求,本教材总体结构如下表1所示。

3.3.3 教材章节任务结构。

下面以项目7(站内搜索引擎的设计)中的子任务2为例来介绍本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模式,其他任务内容的组织参照项目7来组织编写,其结构如下图2。

4.结语

我们通过上述《WEB数据库技术》的课程体系的探究到具体编制,为《WEB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教学平台。新的教材已经在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试用,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具体效果还要通过进一步的教学实践的检验,我们也将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完善该教材,争取2011年正式出版,让更多的读者分享。同时这本教材的编制对其他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麦秋,周哲民.高职项目课程教材开发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8,(4).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资源;教学实践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它强调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这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对,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能积极地践行“生活教育”理念。

任何学科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理论体系,从而服务于实践。数学也是如此,它不仅仅是数字、符号与公式,其外延必然是生活实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数学教学中,以提高数学的实践运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用于数学教学,同时也要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还数学以生活的本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利用生活素材,概念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很多数学概念在学生看来就是数字公式与图形结构,带有浓重的抽象性。如果不把它们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数学教师要以课标为重要依据,对数学教材进行深挖,及时把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内容挖掘出来,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不失为一条数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概念的学习开始就能感觉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密不可分,使教材在无形中变厚,不断增加学生生活实`的内容,为枯燥的数学教材内容融入无限活力,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效拓展,不断渗透生活化内容,积极开展生活实践课,为学生设计“生活中的三角形”这一生活化课程,教材中三角形的概念都是从生活中具体的三角形抽象而成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寻找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三角形实物,从而对三角形有整体认识,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交通标志、金字塔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三角形物体,并把具体的实物抽象成图形,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在数学教材中挖掘生活内容,有利于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概念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更加通俗易懂,为概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把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选择社会生活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探究中。

二、挖掘生活资源,例题教学生活化

数学概念的学习只是第一步,例题教学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巩固和运用。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数学例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拓展,挖掘蕴含其中的生活化内容,使数学例题能够体现生活化,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不断开拓新的思维空间。由于数学课堂的45分钟十分有限,数学又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一些生活化课外习题,使学生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有关二次函数的例题。例如,学校为了美化校园,想用100米长的篱笆建造一个矩形花园,请学生为学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学校设计一个方案,使花园的面积最大化。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二次函数的性质找出花园面积(s)和边长(x)之间的关系s=-(x-25)2 +625,并确定当x=25时,s才能取到最大值,即矩形的长与宽都是25米时,花园面积最大为625平方米。通过在数学例题中增加生活化的元素,促进数学课堂生活化,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挖掘和再创造。

三、贴近生活实际,习题设计生活化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枯燥性等特征,学生学习起来毫无兴趣可言。同时,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很难立刻就在头脑中建立概念模型,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数学习题的内容。

数学习题的设计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习题的内涵。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蕴含着学生最熟悉和最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出发,善于发现和捕捉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数学素材,积极采用其中的一些生活实践实例,不断挖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这是数学习题生活化设计的方向,可以使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在学习具体形象的数学知识中,可以构建起全面系统的数学认知与实践体系。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习题:李华的父母要带李华和亲戚朋友家的几个孩子一起外出旅游,他们在考查了多家旅行社后,发现有两家旅行社的价格比较合理,A旅行社是只需要买一张成人票,其余人可享半价优惠,B旅行社是买团体票,可以享受六折优惠,其中成人票都是240元,大家可以帮助李华一家算算哪家旅行社比价便宜。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可以设孩子的数量为x人,A旅行社的票价为240+(x+1)×240×50%, B旅行社的票价为(x+2)×240×60%,若A=B时,两家旅行社一样;若A>B时,B旅行社便宜;若A

通过生活化习题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回归生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习题的理解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不再是抽象而枯燥的理念,而是有血有肉的生活,通过学习数学,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能够站在数学的高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学习数学的目的。

四、开发实践课程,数学知识生活化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理念强调教育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堂走向社会,由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地开发数学实践课程,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笔者引导学生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去测量司令台上旗杆的高度。笔者就本次实践活动设置了两种场景,一是有阳光的天气,二是没有阳光的天气。

在有阳光的天气情况下,学生经过讨论后,很快想到了利用人及人影、旗杆及旗杆影子构建一组相似三角形:ABE∽CDB,进而可以求得旗杆的高度(如图1)。

经过笔者的进一步点拨,学生站到影子内部或外部,都能得到旗杆的高度,

从而得到了如下的公式: 。

当没有阳光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全面掌握测量旗杆的方法,笔者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测量示意图分发给学生(如图2、图3),并告知各示意图中的测量工具,经过实践操作测量出各数据,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分别得到AME∽ANC,ABE∽CDE,进而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图1 图2 图3

在实践课程中,学生不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

五、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教学形式生活化

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拓展活动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教师通过开辟课外拓展活动,能将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综合、灵活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学习数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社会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信息,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内容,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例如,近期我市出租车进行了调价,调价方案为:3公里内为起步价10元,3公里外每公里加价2.2元。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拓展问题:如果某人乘坐出租车超过3公里,实际付费为多少元?

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利用周末对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出租车司机以及乘客进行电话或实地采访。经过调查汇总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付费主要分打表计费和不打表计费两种计价方式。通过活动,学生明白了在实际数学运用中,不仅仅是“四舍五入”这么简单,还有“去尾法”和“收尾法”这两种数学方法。

通过这次数学拓展活动,笔者从中看到:今天的教学如果还只留在课本上,滞留在教室里,学生还在多一个条件不行、少一个条件不能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式的环境中学习,其结果将会成为思维僵化、知识呆板、技能低下的“书呆子”。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经常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学会学习和思考。

总之,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重要内容,是顺应课程拓展的客观要求。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要立足于生活、立足于课堂,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断推进数学生活化,使初中数学教学不断发展。

⒖嘉南祝

[1]倪凤鸣.跳出课本,走进生活――初中数学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初探[J].科教导刊,2011(3).

[2]孙长宝.初中数学生活化及其实施策略探究[J].新课程, 2014(3).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互动课堂;构建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以因材施教和学生为本为理念,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散思维、交流互动和实践分析,强化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意识,建立师生和生生间的实时有效互动,帮助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互动式课堂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一、创设数学情境,建立互动基础

数学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实践意义,所以,想要建立高效的互动课堂,就要根据数学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和任务,从教学主体出发,创设模拟实际的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巧妙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寻找合理的教学切入点,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方向,形成理论思维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应用体系。

如: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创设以下情境:小明到水果店买梨,单价是3.9元/斤,一共买了4.1斤,在售货员用计算器计算出总价之前,小明脱口而出是15.99元,售货员惊讶地称赞他竟然算得比计算器都快,小明说他只不过是用了一个数学公式而已。在此悬念基础上,教师就可直接引出平方差公式的内容。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会被激发起来,将数学问题故事化也有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

二、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为了有效构建互动式课堂,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合理设置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探寻合理的思考方向,尤其是在思维转折处和关键点,要加强引导和干预。通过递进式问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出并分析、解决问题,课堂互动不能盲目无序。

如:在创设上节所述的平方差公式教学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遇见这种问题首先想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生基本上都会回答直接将两个数字相乘得出总价,教师在肯定这种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后,进一步提问:“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观察一下两个数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所谓的“平方差”之中的“平方”和“差”,即根据题设条件找出“4”和“0.1”的存在,进而可对平方差公式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

三、引导实践探究,促进互动交流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除了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应设置必要的教学环节以促进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勇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惑,善于借鉴他人的观点和方法,使生生间乐于沟通、积极互动。

如:在对平方差公式进行理论讲解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公式特点和应用条件自行创设别有新意的问题情境,小组成员间将自己出的题目进行交换解答和批改,学生设置的原始问题是否满足公式的应用条件,其他小组成员在应用公式解答问题中出现的问题,都是教师在教授环节中难以发现的。通过学生互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使学生消除对新知识的畏惧心理,而每个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也能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及时提醒,提高教师对教学成果的把控能力。

四、进行总结拓展,建立互动网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互动课堂,应贯穿于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和结束后。首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强化加深,引领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初步总结,在此基础上开展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帮助每个学生找出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辅导和指引。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更加关注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构建完善的互动交流网络可以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兴趣。

如: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可进一步深入探讨是否有特殊情况存在,何种条件下使用公式更能发挥优势等:若“差”为零,即是对相同数字进行简单的平方运算,所以“差”为零是平方差公式的特殊形式;平方差公式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简便的计算方法,例如,前文中创设的情境运用平方差公式就比小数直接相乘简便很多,而如果梨的单价和所买斤数分别换做6元/斤和买了8斤,运用平方差公式反而显得多此一举。

在新课程理念下逐步打造初中数学的互动课堂,需要在全面分析和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特点的基础上,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注重教学环节中问题设置的目的性和引导性,通过实践探究,加强师生和生生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以学生为本,重视对学生思路的引导和思考方式的科学改进,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成果的巩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