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会预算报告范文

工会预算报告精选(九篇)

工会预算报告

第1篇:工会预算报告范文

【关键词】 高校; 财务工作报告; 撰写

近年来,许多高校以财务工作报告的形式向工代会、教代会、干部大会等进行财务信息公开化是财务监督的创新方式。但到目前为止,大会使用的财务工作报告五花八门,代表看不懂,师生员工不理解,达不到财务信息公开和全员监督的效果。据调查,我国高校目前均没有规范的财务工作报告文本格式。因此,从民主理财和公众监督的角度思考研究高校财务工作报告的规范文本,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课题,它是对高校会计制度信息公开内容空白的填补,也是高校全面推进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重要手段。

一、高校实行财务工作报告制度的客观要求

每年年初的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必须提交“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本年度预算草案报告”“本年度预算草案”“预算说明”等材料。前两者合写时就形成“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报告”。政府向人民代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的意义,一是法律的要求;二是人民代表的权力,人民代表有权知道上年度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三是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年度预算提供去年预算收支和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作为预算审查的客观依据。这一书面文字材料,习惯上称作“政府预算报告”。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高校尝试在年末或年初,由财务负责人代表学校向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提交财务方面的总结性文件,其意义与政府预算报告是一致的。只不过报告的对象是高校教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或干部代表。从调查看,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高校财务负责人在各种大会上所作的财务工作报告文本不一,有的简单、有的详实,但内容基本上离不开财务预算执行(或财务决算,下同)情况和当年预算草案两个方面。

听取和审议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当年预算草案是民主理财和对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的一种形式,也是高校工代会代表、教代会代表或干部大会代表的一项基本权利。高校,作为一个预算单位,侧重于财务管理。笔者把《上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度财务预算草案工作报告》这一书面文字材料,称之为“高校财务工作报告”。

实行财务报告制度,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三条明确指出:财务报告是反映高等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高校应当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定期向各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提供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高校财务制度规定报送的财务报告与本文所指的财务工作报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所指的财务工作报告是财务报告内容的浓缩和文字的提炼,也是数字的体现和成果的反映。作为向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提交的财务工作报告,它只是作为财务信息公开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供审议和提出意见的书面文件。高校将上年财务运行情况和当年财务预算草案向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公开,目的是听取各方意见,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它是新形势下高校实行全员监督财务管理,全面推进科学民主理财的具体体现。

二、高校财务工作报告应具备的内容和重点

(一)高校财务工作报告应具备的内容

高校财务工作报告同“政府预算报告”一样,属于“总结加计划”的连体式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工作总结性质的报告,主要对上一会计年度财务工作的总结,其内容是通过一系列数字与上年比较,与预算比较来说明财务预算执行的情况和效果、资产及负债、结余及基本建设等情况。目的是向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说明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行政围绕实现预算目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效;高校行政为预算的顺利实施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第二部分是当年财务预算的草案报告,主要是对本年度高校预算安排的计划作一说明,其内容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和本级财政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等因素,确定财务预算草案的具体数字及完成预算的具体措施。目的是通过预算管理,实现经费使用的计划性,提高科学理财能力,保障正常运转,保障职工工资依时足额发放,从而促进高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通过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公开,会使各部门共同理财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高校财务工作报告的重点

财务部门提交的预算草案和预算报告,由于审议的时间不足,加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等,教职工代表很难看明白,也弄不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财务工作报告中最主要的数据,如财务总收入、总支出、资产及负债、结余和基本建设情况等,要提炼出来,用文字、图表等直观、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代表能够对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当年的预算有个较清晰的概念,同时针对代表关注的问题,把一些重要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说清楚。财务工作报告除了对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及其原因外,重点是对当年的财务预算草案进行全面分析,对预算总体安排、预算结构、重点支出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进行说明,同时还要提出预算中存在的若干重大问题,供代表审议和提出意见。

三、高校财务工作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构成要素

财务工作报告的撰写没有法定的格式。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议的财政预算报告的实践看,财务工作报告的构成大致相同。一般由标题、题注(报告时间及会议名称)、报告人职务、姓名、听取报告人、正文构成(以下以××大学财务工作报告为例,对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报告等内容逐一说明)。

1.标题。标题的结构分为三部分,亦称三要素,即作报告的单位、报告的主题及文种。报告的单位是××大学。报告的主题是上一个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草案情况。文种即“报告”。

2.题注。题注要写清形式和报告时间,即什么时间由××大学第×届工代会第×次会议或什么时间由××大学第×届工代会第×次会议等。

3.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要写明报告人的单位、职务和姓名。如财务处处长×××。

4.听取报告人。听取报告人是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代表。称谓一般是“各位代表”①。写清听取报告人,是标明向谁报告。这是报告必不可少的内容。

5.正文。从总体结构上看,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1)导语,亦称开头语。开头语通常为“受学校委托,我向大会作××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年度财务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提出意见。”

(2)正文。

正文一:上一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正文一要写清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取得的成绩,为完成上年预算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实事求是地分析预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上一年度财务工作在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情况概述及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总评。

2)财务收支的完成情况概述。包括财务总收入和总支出数(包括各主要收支项目的完成情况),与预算相比,与上年比的增减情况和预算平衡情况;收支结余情况;资产及负债情况;基本建设情况。

3)预算完成结果分析。包括影响财务预算收支基本因素的分析,执行情况的简要评价。

4)为完成预算所做的工作。包括:成功的做法,存在的问题。

正文二:本年度财务预算草案报告。正文二要写清对预算年度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财力的测算,预算安排的原则和依据,安排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收支平衡,科学合理,并提出为完成预算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主要包括:

1)总体思路。包括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编制思路等。

2)全校预算草案。包括:财务总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财务总支出(包括项级支出项目: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个人与家庭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仅指行政账②,预备费③,结转自筹基建支出等),收支结余及平衡情况、校园基本建设项目支出预算情况、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筹资融资分析等。

3)确保全校预算收支实现的措施。

(3)结语。即结束语。它是报告的最后一段话。阐明报告所述的意义,使代表对报告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或树立更大的信心。

(二)撰写财务工作报告的基本原则

要写好财务工作报告,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领会中央和地方对高等教育的支持范围和扶持重点,紧紧围绕高校党委和行政工作要点,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运用科学的理财观,力求能够准确地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二是要结合所属地区财政供给体制和自身财力,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三是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取得发言权。撰写财务工作报告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真实准确原则。财务工作报告引用的数据和材料要真实、准确。高校财务上年度预算运行情况和当年预算草案的评价主要是靠数据和事实说话。未经核实的数据和调查落实的材料是不能引用的;否则会很容易造成信息导向错误。

2.简明规范原则。财务工作报告的语言要简练明了,尽量避免罗列数字,字数控制在8 000字左右,时间不宜超过三十分钟。选词用语要标准、恰当,财务预算专业性强,使用专业性术语要规范,不得使用一些不确定性的口语。

3.科学可行原则。财务工作报告必须从经济工作的全局和预算整体结构出发,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方针政策,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意见,防止片面性、局限性。提出的措施要切实可行,不能提一个年度内办不到,甚至根本无法实现的建议和意见。

4.客观公正原则。财务工作报告中,预算执行取得的成绩能否得到肯定,存在的问题是否实事求是,当年预算安排是否体现党委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各项收支安排是否合法合理,事关群众利益的支出是否得到保障,是否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精神,实现预算的措施建议能否发力等内容,都要接受代表的评价。因此,要客观公正地把成绩讲足,把问题点透,把盘子算好,切忌滥用溢美之词。

总之,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仅是财务体制改革的一大进步,也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很好机会,高校应把它作为检验财务管理是否有效到位的试金石,全面推进高校财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迈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1999-10-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主席令第21号公布.1994-03-22.

[3]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政部、国家教委、财文字[1997]280号.1997-06-23.

第2篇:工会预算报告范文

[关键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报告体系;公共预算管理;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政府审计;

一、研究动机与目标

从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来看,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一方面,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都在迅速增加,行政单位预算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行政单位财务严重缺乏管理,其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习惯无法提供有关行政单位财政情况的准确报告,因此,行政单位亟须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监控、记录和报告,完善信息结构和提高信息质量,增加预算透明度。 作为信息载体的内部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满足这一客观需求。 从理论角度看,会计信息的报告应当包括内部报告,然而,相比较外部报告而言,内部报告的研究显得严重落后。 最近几年,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对内部报告展开研究,这将有助于完善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内部控制的理论与方法[1]。

为了确保基于预算管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的实用性与科学性,我们在 2011年初以实地调研、访谈等形式在深圳对行政单位运行的特点进行了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从而确定了行政单位内部报告的需求内容与程度,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基于预算管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 因此,本文以我国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预算管理的角度构建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强化行政单位内部管理,试图提供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上的完整、可靠、一致、及时的财务信息,以满足行政单位管理的需要。

二、研究综述

通过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笔者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内部报告理论与体系的成果却很少,而以行政单位为专题进行探讨的则更少。 前人的内部报告研究可总结为两种观点———“控制观”和“报告观”。 “控制观”认为,内部报告的研究应该以管理控制为核心,研究重心在控制模式上,根本目的是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控制。 “报告观”认为,内部报告的研究应该以报告信息为核心,研究重心在信息提供上,根本目的是向信息需求者提供与决策控制相关的信息。

(一) 国外的研究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IPSASB)制定的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考虑到公共部门预算信息的重要性,特别制定了关于预算信息列示的准则,反映了财务会计信息与预算信息的适当协调。 在美国,政府内部管理和绩效评价需求因素有力地推动了联邦政府、州及地方政府会计的改革[2]。 而政府内部管理和绩效评价必须依赖充分适当的内部信息。 在英国,受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政府部门更多地关注如何完整地披露产出与结果方面的财务信息,建立成本核算系统,并披露政府控制资源的价值与消耗等资产管理信息。 在政府会计管理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采用了较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不同口径和角度的财务报告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3]。 在新西兰,1994年 6月通过《财政责任法案》(Fiscal Responsibility Act),该法案的目的在于要求政府建立准确、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提供整体、全面的财务信息,并定期公布其长短期的财政计划,以稳定政府开支和持续减少政府债务[4]。 在法国,中央会计系统和政府预算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批评,原因之一是现行系统不能有效地支持公共管理,会计记录和预算拨款的分类方法难以计算出公共服务的成本,也阻碍了中央政府和议会了解公共服务的效率情况。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法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公共服务成本的计算和公共支出效率的衡量显得日益迫切[5]。 法国在政府会计改革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这样不但能使政府真实、公允地对外进行财务报告,而且可以支持内部财务管理,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会计体系,提高资源的使用效果[6]。由上述可见,就公共部门领域而言,国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内部报告”这一概念,但是对应属于内部报告承载信息的研究散见于有关公共部门改革的讨论中。

(二) 国内的研究

李红兵指出,我国财政周转金会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外部报告为主的报告系统不能满足内部管理对信息的广泛需求,会计信息存在滞后性,这是行政单位会计信息报告中非常典型的问题。对此,李红兵提出了对策,指出报告系统既包括领导层使用的总括报告,又包括方便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工作的详细报告;既要反映满盘资金情况,又要反映单项资金情况;既要提供期间信息,又应反映时点信息[7]。 进入 21世纪,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及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为解决会计信息的多维需求和信息滞后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张佩等人指出了在信息化时代下构建实时对内报告系统的必要性,并且认为实时对内报告系统并不只是指对内管理报告,它还包括有助于管理当局经营决策需要的全部信息。 基于事项法的理论基础,作者提出了一个构建实时对内报告系统的简单设想[8]。 于增彪认为,我国企业上下级之间信息不对称是预算失败的原因之一,下级总是比上级更多地了解与预算相关的信息,下级利用这种多了解的信息即“私有信息”谋取私利,从而导致“预算松弛”(BudgetarySlack)[9]。 张先治认为会计相关性要求财务报告改进和内部报告体系创新,他根据会计相关性的要求探讨了企业内部报告的构建问题,并构建了内部报告的四大系统,即资本经营报告系统、资产经营报告系统、商品经营报告系统和生产经营报告系统[10]。 黄宁、王祥森则从内部报告制度的定位、设计、执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11]。 丁岚认为内部报告的实质是管理控制中的反馈控制,她还论述了内部报告在预算控制中的应用[12]。 王月晗则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内部报告,为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体系服务[13]。 哈维超、周亚夫等人指出医疗机构利用内部报告系统对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和质量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的建立等问题[14]。

由上述可见,目前国内对内部报告的研究侧重于企业,而对行政单位的研究严重滞后,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三、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可以从委托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政府会计和政府审计等理论中探求。

委托理论是以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为基础,以委托关系为研究内容的一种理论。 我国政府预算中委托链较长以及时间限制等因素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许多问题,如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匹配和利益冲突等。 根据委托理论,解决委托问题应该主要依靠完善监督机制,实现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它必须以信息的相关性和完整性为基础,这就为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能。 同时,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的创新可以从公共管理理论汲取养分。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在公共行政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 公共管理集中关注那些可以用来将思想和政策转变为行动的管理工具、技术、知识和技巧[15]。 这些工具可能包括职位分类、预算分析和规划、监督技巧、反馈和控制机制(特别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反馈和控制机制)、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等等。 可见,公共管理理论为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 而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典型手段就是预算控制。 信息是控制的基础。 无论何种控制,都必须依靠信息来完成。 控制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运动过程[16]。 内部报告作为信息的载体,能够反映信息运动的过程,从而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 因此,内部控制理论为基于预算管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政府会计又是公共财政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能为决策者和执行者提供可靠、贴切、及时的信息,而决策者和执行者需要依据这些信息来评估政府部门的行为并确定未来行动的方向,并且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们监督政府拨款不被滥用,使公共资源能被合理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信息载体的内部报告可以改进政府会计系统与财务信息披露体系。 此外,政府审计本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其目标是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有效。 可见,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是“经济监督”,其职能是“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17]。 政府审计不仅仅包括集中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还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绩效、管理、合法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相关的评估与取证。 然而对财务数据的审计,由于针对特定时点,其所能够提供的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内部报告能够解决政府审计所需信息的缺失问题[18]。

四、基于预算管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构建

本文构建的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是围绕行政单位整个预算管理全过程展开的,并且本文根据行政单位目前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分别构建了内部预算执行报告、经费支出报告和对应关系报告。每种类型的报告,除了设计总表外,还可能需要以明细表的形式对总表中的主要项目加以解释说明,并以附注的形式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的项目进行说明。 另外,随着实际工作的需要,内部报告体系也将加以扩充。

(一) 体系构建的基础

行政单位的管理特点决定了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用和完善是构建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的基础。 本文的预算管理整体框架(见图 1),主要包括如下三部分。

1. 总体管理要求。 总体管理要求分为外部管理要求和内部管理要求。 前者是指法律法规对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提出的总体要求,后者是指为了满足行政单位领导决策及实际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要求。 总体管理要求是通过预算管理流程和核心控制规则共同发挥作用来实现的。

2. 预算管理流程。 预算管理流程包括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记录及分析三个阶段,是一个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一个相互稽核、相互衔接的闭环管理流程,以实现事权和财权相匹配。

3. 核心控制规则。 核心控制规则是指为满足总体管理要求而设定的各类控制规则,反映了外部财政部门和行政单位内部对预算管理提出的控制要求,包括财政预算批复结构、内部预算批复结构、经费支出结构和会计科目结构四个方面。 整个预算管理流程都需要遵循并体现核心控制规则,核心控制规则也须通过相互衔接、相互稽核的预算管理流程来予以落实。

(二) 体系构建的目标

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的总目

标是最大限度地为行政单位预算控制提供有用信息,而具体目标包括:根据各级领导的职责,动态掌握其管理范围内的预算资金与对应事务整体情况;对各项分类资金设置不同的管理流程,动态掌握分类资金整体及明细执行情况;实现财务各岗位间、财务与业务间的工作衔接;实现多口径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各级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三) 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图2概括了构建基于预算管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的总体思路:根据内部信息传递的轨迹,采用内部报告这种载体再现组织的运转情况,记录历史信息、呈现当下信息、反映未来信息。

根据这一核心思想,行政单位首先需要详细地分析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并将之划分为预算编审、预算执行和结果记录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的管理活动是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记录和分析,特别是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优化非税收入管理、经费支出(费用报销)、专项资金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业务流程,确定各关键环节上的风险点,建立行政单位资金支出全流程的风险管控体系,并同会计系统衔接。 行政单位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建立行政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用以控制预算活动的全过程。 该预算管理体系包括预算资金申请、支付全过程的制度、流程、标准、预算执行分析与监控体系和预警体系。

(四) 体系构建的内容

1. 内部预算执行报告

现代公共预算是“控制取向”的。 预算控制是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内部预算执行报告是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反映。 内部预算执行报告系统与预算控制系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在预算标准准确的前提下,预算控制系统为内部预算执行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标准;另一方面,内部预算执行报告系统为预算控制系统提供其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信息,并且反馈给有需要的人员(可能是各级管理者,也可能是基层员工)。 内部预算执行报告可以有效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以及责任辨析和绩效评价,还可以合理配置财政资金,提高公共资金的配置效率,追求支出绩效。 因此,内部预算执行报告是行政单位内部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预算执行报告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分类内部预算执行报表,包括内部预算指标执行总表和内部预算指标执行明细表;第二类是处室内部预算执行报表,包括处室(科室)预算执行总表、处室(科室)预算执行明细表和预算执行明细记录表;第三类是专项内部预算执行报表,包括专项预算执行情况表。 内部预算执行报告的构成体系如表 1所示。

(1) 内部预算指标执行总表反映行政单位各预算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的总体情况,包括年度预算额度、支出情况两个维度。 其中,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批复时确定的预算项目额度;支出情况是指一定期间内预算金额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处室申请预算为标志,只要处室已经申请使用预算资金,无论资金是否支付,即作为已占用的预算指标。

(2) 内部预算指标执行明细表反映行政单位明细预算指标执行进度的情况,包括年度预算额度、支出情况两个维度。 其中,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批复时确定的预算项目额度;支出情况是指一定期间内预算金额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处室申请预算为标志,只要处室已经申请使用预算资金,无论资金是否支付,都作为已占用的预算指标。

(3) 处室(科室)预算执行总表反映各处室预算的执行进度信息,包括年度预算额度及支出情况两个方面。

(4) 处室(科室)预算执行明细表反映各处室预算指标的执行进度信息,包括年度预算和执行情况两个维度。 其中,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批复时确定的预算项目额度;支出情况是指一定期间内预算金额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处室申请预算为标志。

(5) 预算执行明细记录表反映处室某预算项目执行的每一笔明细记录,包括执行处室、执行的项目名称、申请日期、金额、责任人、申请事由等方面。

(6) 专项预算执行情况表反映行政单位工程、课题等各专项预算的执行进度信息,为行政单位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专项预算执行情况表包括年度预算和执行情况两个维度。 其中,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批复时确定的预算项目额度;支出情况是指一定期间内预算金额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处室申请预算为标志。

2. 经费支出报告

经费支出报告着重从经费支出结构的角度反馈各单位经费项目的使用情况,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单位经费支出表,包括单位经费支出总表和单位经费支出明细表;第二类是处室经费支出表,包括处室(科室)经费支出总表、处室(科室)经费支出明细表和经费支出明细记录表;第三类是经费控制表,包括重点经费额度控制明细表。 经费支出报告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反映经费支出的信息,从而实现对经费支出额度的全面追踪和反馈。 经费支出报告的构成体系如表 2所示。 (1) 单位经费支出总表反映行政单位各经费项目的支出金额及所占比率,可为行政单位领导提供经费支出的总体概况。

(2) 单位经费支出明细表是在单位经费支出总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各经费类别的具体支出明细,如可以进一步反映经费支出总表中“行政支出”的各经费项目的明细支出情况,为行政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3) 处室(科室)经费支出总表反映各经费支出金额在处室间的分布情况,可为行政单位领导进一步提供各处室经费支出的金额和分布信息。

(4) 处室(科室)经费支出明细表,是在处室(科室)经费支出总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各处室(科室)经费类别的具体支出明细,如可以进一步反映经费支出总表中“秘书处”的各经费项目的明细

支出情况,为行政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各处室经费支出的金额和明细信息。

(5) 经费支出明细记录表反映行政单位各项经费发生的每一笔支出明细,主要为各单位,尤其是财务部门,了解经费支出项目的详细构成提供支持。

(6) 重点经费额度控制明细表反映行政单位重点管控经费(如差旅费、招待费)控制金额、支出明细、可用额度等信息,可为行政单位领导及各单位提供重点管控经费主要控制信息,为行政单位领导决策及各单位合理工作安排提供支持。

3. 对应关系报告

(1) 对应关系报告的构成

就钩稽关系而言,对应关系报告是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与企业内部报告体系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区别,也是行政单位内部报告比较特殊的地方,这是由政府与企业运作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不同导致的。 对应关系报告分两类:一类是国库与内部预算对应分配表;另一类是预算指标与经费支出关系表。 对应关系报告的构成体系如表 3所示。

(2) 对应关系报告的格式

国库指标和内部预算对应分配关系表,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它用来反映国库指标与内部批复的预算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为财务部门进行资金对应分配提供依据。 内部预算是在政府部门职能范围内实现具体工作计划的细化和落实。 内部预算批复结构是财政预算批复结构的分解和细化,并通过对预算内容分解和细化实现内部资源合理配置。 内部预算批复有效衔接了法定功能科目,并进一步将预算管理责任和目标落实于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负责人,形成有效的责任传递机制,真正实现财权与事权的有效匹配。

从时间以及预算批复的精细程度上,内部预算批复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财政控制数分解下达阶段,第二阶段是内部预算正式批复阶段。 财政控制数分解下达阶段,是指在财政“一下”预算控制数的基础上,上级单位按照本级和所属下级单位业务特点和职能属性,对财政预算控制数进行分解,形成各单位预算控制数并下达各单位的过程;内部预算正式批复阶段,是指各预算单位在控制数的基础上依据工作安排,对预算资金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到具体工作事项的过程。 经过上述两个阶段,行政单位可以将财政预算批复,分解细化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项目负责人,实现对业务活动全方面、全过程的控制。

表 4是国库指标和内部预算对应分配关系样表,用以反映行政单位各国库指标与内部批复的预算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为财务部门进行资金对应分配提供依据。

表 5为预算指标和经费支出对应关系样表,用以反映某项预算指标经过执行所形成的费用项目,为各单位提供“钱从哪里来,用到了哪里去”的信息。 如表 5 所示,人事处的“人事管理经费”经过执行后,分别发生了差旅费、会议费及误餐费三项支出,该表可以为相关部门了解预算指标的支出情况提供支持。

五、行政单位内部报告制度实施策略

行政单位实施内部报告制度应由浅入深,分阶段推进,逐步完善,可以重点从内部报告制度建设、内部报告组织机构、内部报告编制和内部报告体系评价四个方面来入手。

(一) 内部报告制度建设

内部报告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制定、执行、修正和完善等工作。 首先,领导要重视。 行政单位长期粗放式的管理将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同时行为主体存在人性弱点,加上行政单位的特殊地位,使得在行政单位建设内部报告制度难度相当大。 而领导的重视能为制度的建设扫清障碍。

其次,全体职工要提高认识。 由于对内部报告的研究较少,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进程中,全体职工要不断深化对内部报告制度功能的认识。 第三,行政单位要不断完善机制。 行政单位加强制度建设应当着眼于建立完善的机制,不断加大推进内部报告制度的力度,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强化内部报告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完善内部报告的内容。 第四,组织保障。 单位应当成立内部报告组织机构,负责内部报告的开展工作,从而保障制度的落地。 第五,加强培训。 内部报告制度执行与否、好坏的关键在于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因此,对内部报告制度的教育培训工作就很重要。

(二) 内部报告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实行内部报告制度,必须建立内部报告组织机构。 行政单位可以成立内部报告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财务的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分管其他业务负责人以及各部门及下属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 各成员单位为内部报告中心,是内部报告的主体。 单位设立内部报告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单位的财务部门,财务主管任办公室主任。

这个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内部报告的开展工作,包括内部报告目标的维护,审查、研究、协调各种预算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内部报告体系,保障内部报告的编制、传递、使用,评价内部报告体系等等,促进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三) 内部报告的编制

内部报告的编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它将影响内部报告的信息质量、使用、分析以及对内部报告体系的评价等多个方面。 内部报告的编制,形式上要求表格和数据的结构化和标准化,内容上要求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规划应具整体性,避免重复,时效上要求及时、按时、主动、积极。

1. 编制主体。 内部预算执行报告和经费支出报告通常由相关责任部门负责编制,对应关系报告

则由相关财务会计岗位负责编制。

2. 编制时间。 内部报告的编制要及时,各个内部报告主体可以按照月份、季度和年度的时间点来编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编制。

3. 编制方法。 由于内部报告编制的时限较短,各个内部报告主体在编制内部报告时可根据报表项目直接核对相应的发生额或余额,所涉银行存款应及时对账,所涉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应进行清查盘点,确保账实相符,涉及直属单位或二级单位账目的,应及时获取相应数据。 在清查核对基础上,报告主体可利用信息系统环境,直接输入数据而自动生成某些内部报告。

4. 上报要求。 内部报告一般应逐级上报,直接针对管理层特殊决策需求的内部报告可以除外。

(四) 内部报告体系评价

内部报告体系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内部报告日常使用记录和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内部报告体系改进的依据。 内部报告体系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内部报告体系投入使用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质量要求和效益目标,同时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内部报告体系评价主要由七个要素构成,即评价目的、被评价对象、评价者、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结果。 其中,评价指标是基础和前提,可能会随着内部报告类型、评价时间、评价目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在总体上它应当能够有效地反映内部报告的基本情况,抓住重点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性。 同时,评价指标应该容易操作,便于收集数据。

六、结语

本文根据会计相关性的要求,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构建了行政单位三大内部报告体系———内部预算执行报告、经费支出报告和对应关系报告,并探讨了相应的实施策略,从而为构建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提供了一个有益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将行政单位的内部报告研究仅仅限于行政单位内部财会信息的报告研究,而对其他内部非财会信息的报告问题没有进行具体研究,并且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也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张先治,刘媛媛.企业内部报告框架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0(8):2835.

[2]财政部会计司. 政府会计研究报告[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97319.

[3]陈璐璐. 英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 会计研究,2007(10):2430.

[4]张琦. 新西兰政府会计改革回顾及启示[J]. 财务与会计,2007(13):5456.

[5]财政部国库司法国政府会计考察团. 法国的政府会计改革[J]. 预算管理与会计,2007(4):2832.

[6]路军伟,陈希晖. 法国政府预算与政府会计改革:评介与借鉴[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3):7881.

[7]李红兵. 财政周转金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师,1998(12):9899.

[8]张佩,王惠珍. 浅探实时对内报告系统[C].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3年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解放思想论坛文集,2003:151153.

[9]于增彪. 预算———有用而又令人头痛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J]. 新理财,2003(3):3740.

[10]张先治. 会计相关性与会计报告变革[J]. 会计研究,2003(12):1922.

[11]黄宁,王祥森. 企业内部报告制度设计、执行及维护浅谈[J]. 出版经济,2003(6):2830.

[12]丁岚. 内部报告体系的构建———兼论内部报告在预算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 东北财经大学,2003.

[13]王月晗. 基于内部报告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06.

[14]哈维超,周亚夫,顾民,等. 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建立之初探[J]. 中国医院管理,2009(09):1011.

[15]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原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7.

[16]孙芳城. 基于反倾销应对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5657.

第3篇:工会预算报告范文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预算的监督,规范预算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种《预算法》)、《*市预算监督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区级预算、区级决算和区级预算变更的审查和批准,区级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第三条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区级预算草案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区级预算和区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撒销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区人大常委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区人民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经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区级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第四条区人大常委会初步审查区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监督区级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区级预算的变更;审查和批准区级决算;撤销区人民政府关干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第五条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财经工作委员会)受区人大常委会的委托,承担区人大常委会审查区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决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监督预算执行的具体工作。

财经工作委员会履行前款规定的职责时,可以邀请专家及有关专业人士参加。

第六条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就预算、决算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区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都门必须研究处理并及时给予答复。

第七条区人民政府应当贯彻《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预算和关于预算的决议;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支出;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预算的监督管理。

区财政部门和区审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区级各部门进行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

第八条鼓励、支持和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违反预算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检举、揭发违反预算法律、法规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为检举、揭发者保密。

第二章预算草案主要内容的初步审查

第九条区级各预算单位应当按照《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部门预算应当综合预算内、外资金,编列到目。

第十条在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区人大常委会依照本办法对区人民政府提交的区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审查。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负责人可以列席会议,参与审查工作。

区财政都门负责人应当到会对区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说明,并回答询问。

第十一条区人大常委会对区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审查前,财经工作委员会要对区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讨论和调研,并为区人大常委会进行初步审查提出意见。

第十二条在区人大常委会对区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审查的15日前,区财政、发展计划等部门应当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供下材料:

(一)区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

(二)*市关于编制预算的要求;

(三)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种本年度预算安排的说明;

(四)科目列到类、重要的列到款的预算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表;

(五)区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草案;

(六)区级预算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安排情况;

(七)教育、科技、社会保障支出安排情况;

(八)政府采购计划;

(九)区财政资金安排的主要建设项目;

(十)初步审查需要的其他村料。

第十三条区人大常委会对区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审查时,可以要求区发展计划、统计等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并提供相应材料,可以听取区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情况汇报。

第十四条区人大常委会初步审查区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是:

(一)贯彻《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

策的情况;

(二)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贯彻量入为出、收支

平衡、结构合理原则的情况;

(三)预算收入的安排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相适应的情况;

(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政府公共支出的安排情况;

(五)基本建设支出的安排情况;

(六)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在预算中的收支安排情况;

(七)预备费设置情况;

(八)为实现预算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九)其他重要问题。

第十五条区人大常委会对区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初步审查会议后10日内,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采纳审查意见的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对区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初步审查后,财经工作委员会负责起草对区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的初步审查报告,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以下筒称主任会议)决定提交区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审查机构参考。

第三章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第十六条经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区级预算由区人民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区财政部门负责。

新预算年度开始后,在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前,区人民政府可以先按照上一年度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批准预算后,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第十七条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区级预算后,区财政都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批复区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区级预算单位应当自区财政部门批复本单位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区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将部门预算的批复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第十八条区人大常委会对区级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执行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情况;

(二)为实规预算采取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三)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向区级预算单位批复预算的情况;

(四)预算收入、支出的执行和管理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六)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七)预备费的使用情况;

(八)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情况;

(九)区级预算执行中的其他重要问题。

第十九条区人大常委会每年8月份听取区人民政府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必要时听取有关部门的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

在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前,财经工作委员会要对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讨论和调研,并将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主任会议。

区财政部门在每季度终了后,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按月提供预算收支报表等有关资料。

第二十条主任会议可以决定委托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对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可以组织听证会,查阅会计帐目等有关资料,并向主任会议报告调查结果。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将调查结果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必要时区人大常委会可以作出相应决议。

区人民政府有关都门、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协助、配合调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调查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十一条区审计部门应当依法对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区人民政府应当向区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和共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区审计部门应当将日常审计发现的预算执行中的重要问题,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

第二十二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区人民政府责成区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将专项审计结果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四章预算变更的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三条区级预算超收收入应当优先用于教育、科技、社

会保障等重点项目和其他必要的支出。在区级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时,区人民政府应当责成区财政部门编制预计超收收入使用方案,报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并向区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

第二十四条预算执行中应当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区级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确需作出调剂的,必须经区财政部门同意。区级预算安排的教育、科技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调减,必须经区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五条区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区人民政府应当责成区财政部门依法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六条在区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区级预算调整方案的15日前,区财政都门应当将区级预算调整的初步方案提交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要对区级预算调整的初步方案进行讨论和调研,并提出意见。

第五章预算的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七条预算年度终了后,区人民政府应当责成区财政部门及时编制区级决算草案,于6月底前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区大大常委会举行会议20日前,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区级决算草案、决算的报告及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第二十八条区级决算草案应当如实反映预算执行的结果,根据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所列科目编制,按照预算数、变更数以及实际执行数分别列出,变化较大的要作出说明。

区审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健全部门决算的审签制度。

第二十九条对区级决算草案,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遵守《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情况;

(二)预算年度收支完成情况;

(三)重点支出完成情况;

(四)政府采购计划执行情况;

(五)预备费使用情况;

(六)预算超收使用情况;

(七)预算结余、结转情况;

(八)预算外资金收支完成情况。

第三十条在区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区级决算前,财经工作委员会要对决算草案、审计工作报告进行讨论和调研,并提出意见。区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要对决算草案、审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说明。

第三十一条区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区级决算时,应当听取并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决算草案的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根据审议情况对区级决算作出决议,必要时也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

第三十二条审计工作报告应当如实反映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内容应当包括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评价、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部门的处理情况,以及对改进财政工作和部门财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区审计部门对区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出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依法处理。

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当年年底前将审计出的问题的处理结果书面报送区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三条区财政部门应当自区级决算批准之日起20日内,批复区级各预算单位的部门决算,并及时将部门决算的批复情况报区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4篇:工会预算报告范文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行政事业单位

一、政府会计实施背景及意义

多项制度并存,核算口径不一是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体系繁杂、内容交叉的核算制度所带来的结果则是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难以汇总形成较高质量的政府财务报告。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2014年根据修订后的《预算法》要求,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工作任务的之一是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现行的单一的核算模式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制度显然不能满足各级政府预算管理的需求。通过部门决算报表也只能反映预算收入和支出执行情况,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政府资产和负债以及政府的运行成本。因此改革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势在必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它还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和建立现代财政体系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

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一)“双体系、双基础、双报告”会计模式

会计核算模式的改变是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亮点之一,从传统的单系统预算会计体系转变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存的的双系统会计核算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双体系”,即在财务会计中运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进行核算,在预算会计中运用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核算,并把两种核算方式有机的统一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二是“双基础”,即将权责发生制作为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将收付实现制作为预算会计核算的基础。三是“双报告”,在预算年度结束时,根据不同的核算方式同时完成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

(二)重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

《基本准则》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新的核算模式,兼顾了三个预算会计要素和五个财务会计要素,形成“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这一模式可以同时完成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使得政府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主要体现在:首先对预算管理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实行“平行记账”。相较其他业务而言,需要同时对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其次由于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造成当期盈余数(即当期收入与费用的差额)与当期预算结余数(当期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差额)之间差异通过编制“当期预算结余与当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得以实现,同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反映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

(三)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要求

在政府会计制度下,为了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在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上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如原则上要求收入和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增加了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明确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细化了投资核算方式,并提出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通常应当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在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房和无形资产核算中引入折旧或摊销,并加入坏账准备等减值概念;增加预计负债、递延费用和预提费用确认方法等。

(四)双报表体系的全面建立

新准则中报表包括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预算收入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组成了预算会计报表体系,为编制部门决算报表提供了数据基础。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和附注组成了财务报表,反映单位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新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措施

(一)加强基础会计工作

新准则对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方法系统化的规定使得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成为财务基础工作的中心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在把握新准则的基础上深化会计基础工作,通过统一化的标准,对经济业务进行计量和确认,形成最终的财务报告和预算报告,完成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二)推进财务工作体系建设

新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基础理念和会计核算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确保会计工作在新的管理制度下顺利展开,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完善会计工作体系,逐步改变以会计核算为主的传统会计工作理念,将管理决策进一步深化到会计工作中,从而形成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分离的会计工作体系,以期符合新会计准则。

(三)重视会计人才培养

新准则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操作难度,对现任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障制度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培训和业务能力培训,以期财务人员在新准则下转变思想,深入理解新政策的细则和内容。首先在加强制度宣传的同时利用继续教育、交流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组织财务人员学习《基本准则》及其细则,熟悉各项规定,理解政府会计改革的历史意义。其次多方培养,鼓励在职财务人员提高学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与时俱进掌握国家新政。除此而外,单位还应根据需要聘用或引进专业人员,为单位人才建设补充新生力量,增加单位活力。

(四)注重新旧制度衔接

与现行会计制度相比,新准则更加细致地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项资产、负债等相关会计要素。由于新旧制度在核算内容和核算方式上的不同给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新学习3+5”会计核算模式,并且修订当前实行的会计制度,完善会计工作流程,确保基本准则的指导思想和框架功能在后能在会计工作中发挥作用。

四、结论:

《政府会计准则》及其具体准则的是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它使得政府会计行为有章可循,政府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有制可依。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兼顾了现行部门决算报告制度的需要和部门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的要求。加强政府会计财务核算功能,对于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科学编制、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的准确反映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8号

[2]徐翠美,山鸣,勇小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现状分析.齐鲁珠坛,2018(1)

[3]梁宏.新政府会计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浅析.财经界,2017(5)

第5篇:工会预算报告范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了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200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和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20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结合审计工作报告,对决算草案和决算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国务院报告的200年中央决算:中央财政收入15110.27亿元(已扣除新增出口退税指标1275.32亿元),比预算增加1291.12亿元,完成预算的109.3%;中央财政支出18302.04亿元,比预算增加1284.59亿元,完成预算的107.5%,其中,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补助支出10407.96亿元,完成预算的110.6%;中央财政赤字3191.77亿元,比预算减少6.53亿元;国债发行7021.35亿元,其中代地方政府发行150亿元,与预算基本持平。

这次提交的决算草案与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和批准的2004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略有变化,主要是中央财政收入增加了28.73亿元,中央财政支出增加了27.65亿元,预算赤字减少了1.08亿元。财经委员会认为,2004年国务院及其财政等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发展经济,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提高了重点支出的保障能力,2004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也是历年中最好的。财经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同时,财经委员会认为,中央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中央预算编制、执行方面有些仍然不够规范,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中央与地方之间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事权划分和管理方式有待改进;财政隐性债务问题不容忽视等。审计署对预算执行情况依法进行了审计,做了大量的工作。审计工作报告总体上肯定了200年中央预算执行工作,也指出了预算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改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和地方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切实进行整改,依法追究责任,在200年底前将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报告。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中央预算管理的意见是可行的,应当认真加以落实。

为进一步做好财政预算工作,财经委员会提出如下建议:

(一)努力改进预算编制和管理工作。应当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形成财政资源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能力均衡发展的机制。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要界定和完善部门预算中基本支出的范围和标准,合理确定各部门的支出水平。进一步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管,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要采取措施解决医疗、医药单位财务收支中的问题,严格禁止学校违规收费。进一步改进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落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措施。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划转。

(二)进一步推进中央基本建设预算管理改革。要按照投资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推进中央基本建设预算管理改革。逐步提高中央基本建设预算年初分配到项目的到位率。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基本建设预算管理事权,对于相对固定的属于地方一般公共事业发展项目投资,应当纳入地方预算,由地方统筹安排;对于确需中央专项安排的补助地方投资支出,要提前作好规划和项目储备,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中央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及其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要对财政支出进行结构性调整,强化重点支出管理。要重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果的追踪问效,建立科学的目标责任制,并进行考核,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今年要选择部分重点专项支出和基金支出项目,进行财政预算绩效评价试点,逐步推行绩效审计。要加快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第6篇:工会预算报告范文

做好部门预算分报告制度。各预算单位根据全镇的战略目标、部门事业发展,全面准确地界定本单位的职责、职能和年度工作目标,把握本单位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编制本部门预算分报告,并分析近年来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预算执行情况。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编制的评价工作。积极稳妥深入推进镇本级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改革,加强实施的针对性、落实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开展和完善重点领域、重大预算项目的自评工作。2013年预算单位专项项目继续将涉及民生、公共产品项目(即预算单位在履行法定职能为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项目,如社保等政策性支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等)纳入评价范围。预算金额在50万元以上项目纳入预算单位绩效预算自评体系;预算金额在500万以上,在各预算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由镇人大财政监督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审,纳入镇级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管理重点评价体系。继续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采用“部门预算执行过程分析报告”的方式,一年分三次,面对不同的对象,分别以部门预算执行过程分析总报告和分报告的方式,公开半年度、三季度和年度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信息。严格预算审核程序。镇财政预算草案从2013年开始按照部门预算要求编制分报告和向人代会公开的财政预算内容,由镇人代会审议通过后执行,完善财政预算审核程序。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我镇政府采购行为,根据《区年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和《关于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政府采购的项目内容和准确划分采购方式。重点掌控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采购计划的下达、采购任务的实施、采购资金的拨付等四个环节,确保财政资金管理运行及操作程序更规范更透明。

预算编制时间节点

通过“二上二下”方法,按照自下而上逐级编报的顺序,由各部门、预算单位报镇财经中心(附数据盘和编报文字说明)。“一上”:7月20日前上报预算建议草案。各部门、预算单位根据2013年本单位(部门)工作需要,按统一表格编制部门预算建议草案,上报镇财经中心,完成第一次上报。“一下”:8月20日前下达各部门、预算单位预算控制数。根据各预算单位报送的预算建议草案和预算分报告,由人大财政监督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按预算项目逐个审核,重点加大对专项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支出综合评审。经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后,作为预算控制数,下达至各单位。“二上”:9月30日前反馈预算安排意见。各部门、预算单位根据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在第一次上报基础上进行确认(如期间有新的项目追加出来,必须报领导小组再次审核确认)。经调整后,报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同意,最终将预算申报数报镇财经中心,完成第二次上报。“二下”:正式批复预算。镇财经中心按程序逐级上报,在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政府预算后,在15个工作日内将预算数批复至各预算单位。

第7篇:工会预算报告范文

在财务预算理念上,体现预算管理的新思维

《暂行办法》要求企业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内部财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工作,完善财务预算工作体系,推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这就在理念上明确了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紧密性联系;在预算管理的理论内涵、组织体系、模式方法和时限监控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体现了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新思维与新视角。

在财务预算理论上,拓展预算管理的多视角

《暂行办法》赋予财务预算以明确而深刻的内涵。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战略规划,对预算年度内企业各类经济资源和经营行为合理预计、测算并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的活动。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监管,要求对中央企业以及子公司、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等所有经营活动均应纳入财务预算编制范围;财务预算报告要反映预算年度内企业资本运营、经营效益、现金流量及重要财务事项等预测情况;在企业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过程中,要进行对投资活动、企业并购、委托理财等经济业务的风险评估和预算控制;严格控制担保、抵押和金融负债等规模。对于资产负债率偏高、偿债压力较大的企业,要严控金融债务预算规模;担保余额相当于净资产比重超过50%或者发生担保履约责任,并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不可再新增担保;企业不得安排与业务无关的集团外担保预算;应清理和处置逾期担保与债务、不良投资与债权,消化潜亏挂账,测算资产减值,不可再出现潜亏;不具备高风险业务条件、发生重大投资损失的企业,不得进行高风险业务的投资活动。这都体现了更强的风险规避与防范意识;扩展了财务预算管理更深层次的新的内涵。

在财务预算组织上,注重预算管理的强实施

为了强力推进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要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上给予保障。企业应当成立预算委员会或设立财务预算领导小组,以行使预算委员会职责;配备相应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和权限,加强企业内部协调;要分层级明确企业预算委员会(财务预算领导小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构,明确财务预算执行单位的主要职责。企业在财务预算编制中,应当科学预测年度经营目标,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实行总量平衡和控制;正确测算年度现金运行规模及状况,确保现金偿债和支付能力,切实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有效控制各项成本费用。

在财务预算体系上,构建预算管理的“紧链条”

企业编制财务预算要形成“紧链条式”的预算指标及其体系,以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资金等要素为预算的核心指标,并构成“紧链条式”的有机结合,以使各项预算指标彼此呼应、紧密衔接。预算管理的“紧链条”还体现在预算的编制程序上,要依据财务管理关系,层层组织做好各级子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一套科学、合理、完整并付诸实施的预算,须经“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必要程序;与此相适应,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编制制度,包括战略、研发、财务、营销、生产、供应、设备、质量管理、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在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必须相互协调,通力合作,严格执行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程序,全面配合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国资委将对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报告及执行工作加强监督管理,促使企业切实建立以预算目标为中心的各级责任体系。

在紧链条上,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负责人)担有重责。即企业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负责人)、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对财务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合理性及完整性负责;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负责人)对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报告、执行和监督工作负责。国资委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情况作为总会计师履职评估的内容。

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若有虚假行为,或上报的财务预算与内部财务预算不相符,国资委给予通报批评;企业编制年度财务预算主要指标与实际完成值相差较大的,国资委则要求企业作出专项说明或报告。

第8篇:工会预算报告范文

大家知道,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一般分为三个大部分:一是财政部门组织本级政府预算收支的审计情况;二是本级政府各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三是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而作为对预算执行审计的计划管理,针对上述三种审计内容,主要也是三种方式。一是本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地方税务机关以及经收本级政府收支的国库。是每年必审的部门,只要将其列入当年的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则可。二是本级政府的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单位,审多少,审哪些则一般由各业务处室提出全年审计计划建议,综合处室汇总,再由组织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部门在上述计划中根据项目或单位完成时间和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要求,挑选出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单位报局办公会审定。三是其他财政收支计划的确定。一般来说,其他财政收支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根据上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一些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项目,结合报告反映年度的工作重点,加以选择在报告中反映。www.133229.CoM确切地说,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计划,在当年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和当年审计工作计划中没有得到体现。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是方便简单、与各业务部门不产生矛盾。但是这种管理办法也有其不科学和不完善的地方:

1、片面追求审计覆盖面,忽略了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和资金流动过程的连续性。审计本级政府的预算执行部门单位,一般说来除了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等少数重点部门单位,为了保证审计覆盖面,其他预算执行部门单位很少安排连续两年或多年进行审计。但是,作为地方政府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为了体现政府的工作,资金分配在各个年度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大多数审计部门在预算执行审计计划管理上一般对一个部门是不会按照财政资金的分配情况连续多年安排进行审计,忽视上述财政资金流动的连续性和财政资金安排的内在联系,选择的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单位,不能够反映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

2、没有协调好年度审计重点与长期审计重点的关系。预算执行审计既有长期的重点,又有年度重点。有一些问题应该连续审计,连续披露,锲而不舍,体现长期重点;而每一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应该各有侧重,体现出年度重点,而且重点应该有机结合起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结合。特别是当预算执行审计年度重点要反映的问题而在年度计划中不能体现时表现尤为突出。

3、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不够,存在脱节的现象。预算执行审计是龙头,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等其他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上缺少“预算执行”这个衔接点,没有用“预算执行”这个纽带来串联其他专业审计,从形式到内容缺乏必然联系,显得比较松散,形成了“预算执行审计是个筐,其它专业审计都可装”的现象。

4、其他财政收支反映的问题不够及时。由于当年计划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一般要在第四季度才能出结果,而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一般在第三季度向政府和人大报告,所以当年的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只能将上个年度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等审计情况进行反映,所反映的其他财政收支问题则一般是前个年度情况。这些问题由于时间间隔较长,一方面冲淡了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审计机关效能的负面影响。

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总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审计范围更广、直接审计对象更多,这就需要调整审计计划管理方式,建立由综合部门牵头、以财政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即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各项专项审计有机结合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运行机制,通盘考虑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按照整合财政审计资源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要坚持“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统一审计处理”的原则,做到全局一盘棋,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工作。

1、加强立项前的调查研究工作。预算执行审计计划中部门单位的确定是计划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确立审计的部门单位前,加强调查研究,保证计划的科学性,是完成预算执行审计任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前,可以通过搜集、研究宏观经济信息和决策动态,走访人大、财政等有关机构和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审计的必要性、项目的风险、审计的难度、可能的结果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切实保证审计项目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第9篇:工会预算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会计的认识不断提高,会计逐渐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统的财务会计通过编制报表的形式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的数据,主要是对外的,而管理会计主要是面向内部的,但是目前关于管理会计的报告体系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因此,构建一套适用于工业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将试着从经营决策报告、业绩评价报告和全面预算管理报告三方面建立适合于工业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关键词:

管理会计报告;经营决策;体系构建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财务会计理念正在逐渐转变。目前在经济“新常态”,会计正在从传统的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这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从2013-2015年财政部连续发文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管理会计是什么?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发文《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进一步说明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对于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建设尚无统一的认识,更有人误以为财务会计报告就是管理会计报告的一种。很多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依附于财务会计报告,但事实上这是完全不同的,基于财务会计所形成的财务报表不能称为管理会计报告,只有基于管理会计的各项职能所做的报告才能称之为管理会计报告。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与原则

(一)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

1、有助于公司战略的实现。在日常管理会计的活动中,工业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建设刘瑞温继锦需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将此融入管理会计的报告体系中,并进一步将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可执行的目标,并且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从下而上的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公司的总战略目标。2、提升组织运营效率。管理会计实施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同才能进展,所以在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通过各部门的有限沟通、配合,既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又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重新实现资源的有限配置,正如中国中医所讲,通则不痛,提升各部门之间的衔接效率,可以有效提升整个组织的运行效率。3、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管理会计正在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通过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编制,可以使更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组织好管理会计工作将有助于公司提高效益的目标,并且在管理会计工作中通过对先进思想的运用,比如平衡计分卡等,让企业不仅仅注重财务业绩的提升,并进一步提升企业的非财务业绩,事实上非财务指标对企业来说是非常至关重要的。4、为企业的业绩评价提供参考。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划分责任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责任中心的划分,责任中心可将分配过来的任务指标继续向下分解,直至最小执行单元,这样,形成了各个层级的绩效考核依据。再加上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可以提高工人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原则

管理会计报告是企业内部的报告,在企业战略目标、绩效评价实现的总目标下,工业企业在编制管理会计报告时,应坚持以下3个原则:1、相关性原则。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服务与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因此在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时,应该做到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管理者的经营决策等。由于管理会计是内部会计,因此不受会计准则的约束,并且会计准则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应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实现管理会计的编制的初衷。2、及时性原则。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在经济中的介入,商业信息瞬息万变,企业管理者有效的管理依赖于迅速的决策,所以支持决策的信息也必须是快速及时的,失去时效性的决策信息是没有价值的,不仅无法支持公司的管理需求,有时候更是一种误导。3、明晰性原则。管理会计报告虽然不受会计准则的约束,但是为了实现其报告的目标,在编制报告时应该做到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进行理解和应用。在内容上、格式上、书写上都应该符合这些要求,否则就失去了报告的意义。

三、工业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框架

在本文中,作者认为工业企业管理会计的报告体系应当包括经营决策报告、全面预算管理报告以及业绩评价报告,如表1所示。

(一)经营决策报告体系

1、生产决策信息。企业进行生产时,不是盲目的进行生产,要利用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在进行决策时,肯定会用到财务会计的数据,但绝不是简单的利用,而是要利用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进行利用。工业企业的生产决策主要包括品种决策,生产组织决策等。品种决策又包括生产何种新产品决策,亏损产品决策等。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生产何种新产品决策是指当企业有剩余的生产能力,但是生产能力又是有限的,如果企业同时又有多种产品可供选择,那么企业不能随意的进行生产,要选择使得企业贡献毛益最大的产品安排生产。亏损产品决策就是利用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贡献毛益分析法来决策对于财务会计认为亏损的产品是否应该停产或者是转产其他产品等。2、产品价格决策信息。对于工业企业来讲,要想持续经营,利润的获取是一个必经的途径,当企业安排生产之后,如何获取最大的利润,定价成为企业一个很重的决策。可以参考市场上的一些定价方法,但又不能完全效仿,因此管理者应该在工作中利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定价,可以使用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法,有成本加成定价法、损溢平衡定价法、特殊订货定价,也可使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定价策略,如利用价格弹性定价法。3、投资决策信息。经营决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投资决策,投资又分为内部和外部投资,管理会计主要是针对内部投资,也就是长期资产的投资。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有两个很重要的投资就是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固定资产经济寿命决策。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也就是固定资产是否需要更新的决策,也就是说是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采用新设备呢,站在企业角度,是一个成本的考虑,因此就需要核算不同的方法下成本的多少。固定资产经济寿命决策也就是决策最佳的使用年限,因为在后期,随着设备的陈旧,维修费、燃油费等随之会增加,因此要找到一个最合理的淘汰旧设备的时间。最终的目标是在使用期最佳的年份内设备总成本最低,也就是经济寿命。

(二)全面预算管理报告体系

所谓全面预算是对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各项经济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所作的总体预测。全面预算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经营预算,进一步又细分为销售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等。第二方面是财务预算,进一步展开为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全面预算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通过定量化的计划安排,最终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管理者的目标,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在目前条件下,企业要实现利润,必须进行“以销定产”,因此,全面预算首先要做的是销售预算,其次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最后再进行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这样就会对企业的整体运行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三)业绩评价报告体系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活动至关重要,如何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是企业的生存之道。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的指标对员工进行评价,已经过时,企业应该结合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科学的业绩考核,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激励员工,从而让员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业绩评价报告体系包括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和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财务业绩评价主要可以通过净资产回报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来实现;非财务业绩评价可以通过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供应商管理改善等保障。确定各项具体指标之后,再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使之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指标体系。

四、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

工业企业必须做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并且明确自身优势,进一步应用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报告方法实现内部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的较晚,加上管理者意识的淡薄,管理会计人才的缺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会计机构不健全。工业企业应该加强管理会计各方面的建设,加强管理会计报告的应用,并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使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

[2]肖红,刘三红.基于“元素流-价值流”分析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J].会计研究,2014(3).

[3]董红晔.基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体系建设[J].财会月刊,2011(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