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立秋吃什么食物最好范文

立秋吃什么食物最好精选(九篇)

立秋吃什么食物最好

第1篇:立秋吃什么食物最好范文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霜降吃什么食物养生有哪些你知道吗?共同阅读霜降吃什么食物养生2021,请您阅读!

霜降吃什么食物养生1、鸭子

吃鸭可以除秋燥。鸭和鸡同为禽类,功效却大不相同。鸡尤其适合的冬季进补,民间素有“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说法。而鸭属于水禽,元朝的御医忽思慧在《饮善正要》里说,鸭肉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可用于头痛、阴虚失眠、肺热咳嗽、肾炎水肿、小便不利、低热等症。

经常食用鸭肉对体弱阴虚、水肿食少、大便干燥、低热者最为有益。因此,夏秋的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相比之下,猪牛羊等其他肉类就稍逊一筹。

鸭肉虽好,吃时也有讲究。首先,感冒患者不宜食用鸭肉,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感冒时还是以喝鸡汤为宜;其次,慢性肠炎者要少吃,鸭肉味甘咸,吃了可能使肠炎病情加重;腹痛、腹泻、腰痛、痛经等症状的人也最好少吃鸭肉。

2、玉米

包括白面、大米为原料的所有主食当中,玉米的营养价值是最高的。特别是玉米的维生素含量惊人,是稻米、小麦的5-10倍。玉米当中还含有7种“抗衰剂”:钙、谷胱甘肽、维a、镁、硒、维e和脂肪酸。在这其中,维生素e有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同时还能有效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

玉米当中富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蠕动,大大减少人体对毒素的吸收。其中镁、钙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也高于一般谷物,具有防治高血压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并且对延缓衰老大大有益。玉米能够调中健脾、利尿消肿,是秋季饮食的不二之选。

3、蜂王浆

秋天最大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而蜂王浆能润燥,所以非常适合秋天饮用。喝蜂王浆的时间最好在早晨,因为早晨喝蜂王浆,可以快速补充体能,让一天有充足的精神。

蜂王浆是生物活性成分相当丰富的纯天然生物产品。实验证明,蜂王浆通过刺激抗体的产生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的最佳状态,从而增强体质,提高适应不良因素和恶劣环境的能力,达到从源头上增强身体防病抗病能力的目的。蜂王浆具有“免疫调节”的功效,可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注意脾胃虚寒的人不要一起床马上就喝,而应该先吃些东西再喝,例如可以在早餐时喝蜂王浆水,或者是把蜂王浆抹在馒头或面包上吃,切忌空腹喝蜂王浆,否则易拉肚子。

霜降养生如何做?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中医提醒,霜降养生一定要预防以下四个方面。

1、防秋燥

燥邪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湿邪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

秋季养生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3、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

秋季养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4、防贼风

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被中医称为贼风。受到贼风侵袭,往往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霜降养生吃什么粥好1、莲芡豆粥

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莲芡豆粥健脾开胃,利水止泄泻。对秋季小儿腹泻有辅助治疗作用。

材料:莲子肉15克,炒白扁豆15克,芡实15克,大米50克。

做法:将上述食材洗净、浸泡20分钟,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煲粥。粥煲好后加糖或盐调味,即可食用。

2、桂花山芋粥

山芋,也叫红薯,据《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桂花山芋粥,香甜可口,健脾益气、温中暖胃,是霜降节气很好的一款时令主食,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材料:大米150克、山芋1个、冰糖20克、清水1200克、桂花适量。

做法:大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半小时;浸泡后入煮锅煮开,转小火煮20分钟;煮粥时可以在锅中放一个汤匙,可防止溢锅和沾底;山芋洗净,去皮切小块;倒入粥里,加冰糖再煮20分钟;煮粥期间可以经常用汤匙搅动几下防止沾底;最后撒入桂花搅匀即可。

3、南瓜百合粥

南瓜性味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脾虚气弱、营养不良,百合也是一种润肺止咳、清脾除湿、补中益气、清心安神的食疗佳品。一碗南瓜百合粥,不但可以降降火,还能给身体补充营养,增添活力!

第2篇:立秋吃什么食物最好范文

霜降虽然是二十四节气其中的一个节气,但是代表了气候的更替,霜降时节天气转凉,因此有了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风俗,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霜降为什么吃柿子以及作用是什么,欢迎阅读!

霜降吃柿子的作用及好处1、维生素含量丰富

据了解,柿子中所含维生素和糖分高于普通水果1-2倍,所以柿子食用起来口感香甜,同时,食用1个柿子其提供的维生素C可供人体一天内所需维生素C含量的一半!

2、预防心血管硬化

柿子的营养素非常丰富,与“国民水果”苹果想比,除了锌与铜的含量外,柿子在其他营养素含量上都是高于苹果的。特别是在预防心血管硬化上,柿子的功效更是高于苹果。

3、润肺化痰生津止渴

柿子属于寒凉水果,有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对感冒的预防也是很有帮助的。霜降时节正是秋燥的时候,所以食用柿子成为食疗养生的首先。

霜降吃柿子的讲究柿子一般买回家都还不太熟,吃起来口感比较涩,因此需要催熟,催熟的方法有多种,如将柿子与其他成熟水果放在一起,成熟水果释放出的乙烯等气体能促进柿子脱涩。农村一般用石灰水浸泡,这样获得的脱涩果品脆一些。

柿子虽然维生素含量丰富,口感良好,但是吃柿子应适量而止,一般认为,在非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空腹吃柿子和柿子皮。因为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和果胶,空腹状态下会与胃酸作用下形成胃柿石。但如果胃里“有底”,胃柿石就不会那么容易形成了。

第二,不要与含有大量蛋白质的水产品同食。蛋白质在鞣酸的作用下,也容易形成胃柿石。

第三,糖尿病患者、胃功能低下者不能吃,过度劳累、疲劳的情况下不宜吃柿子。

第四,不宜同含纤维多的食物一起食用。

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胶,吃柿子后总有一部分留在口腔里,特别是在牙缝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对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所以在吃柿子后应该马上喝几口水,或及时漱口。

"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是什么意思地方的人则说,霜降这天不吃柿子的话,冬天嘴唇就会裂开。

事实上,柿子并没有这么神奇的效果。至于为什么要在这天吃柿子,主要还是因为柿子的最佳成熟期就在霜降前后,有谚语为证:“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这个时候的柿子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口感达到了全盛状态,当属该时节最应景的水果。所以就有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柿子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多种糖分,还含有大量维生素、纤维素、胡萝卜素以及微量元素钙、碘、磷、铁等营养素,常吃不仅能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还具有生津润肺、凉血止血的功效。如果一天吃一个柿子,所摄入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求量的一半,柿子中含有的糖分还能快速为人体提供能量。除此之外,适量食用柿子,还能起到改善便秘、保护视力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同时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帮助。

霜降节气的禁忌和讲究1、忌无霜

我国江苏太仓地区,有忌讳霜降日不见霜之说。有句谚语:“霜降见霜,米烂陈仓。”若未到霜降而下霜,稻谷收成受到影响,米价就高,有谚语说:“未霜见霜,粜米人像霸王。”云南谤语说:“霜降无霜,碓头没糠。”霜降无霜,来年可能闹饥荒。也有该语云:“霜降无霜,来年吃糠。”意思为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彝族还忌霜降日用牛犁田,否则将会导致草枯。

2、忌秋冻

霜降”之时已进入深秋。民间历来有“春捂秋冻”一说,但霜降后温差变化较大。霜降期间,昼夜温差很大,一旦有寒潮来袭,昼夜温差可达10T以上。在寒冷的刺激之下,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容易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或被扰乱。人体的血管也会在受到寒冷刺激后,出现相应的收缩,使血压骤升。因此,在霜降时节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绞痛、脑梗等发病率也开始上升。此外,霜降时节也是易犯咳嗽的季节,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因此,这个时节忌讳“秋冻”,尤其要注意保暖。

3、忌秋燥

秋季风干物燥,如果此时不注重养生保健的话,燥邪就会损伤人体津液,其症状为唇干、鼻干、口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肌肤干燥甚至会出现皲裂。秋燥吃什么好?为了预防秋季带来的秋燥现象,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一些芝麻、蜂蜜、银耳、葡萄、梨、香蕉和新鲜的蔬菜等柔润食物。另外,还要合理地安排日常起居,做到早睡早起,因为早睡能养阴,利用早起的时间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样不仅能舒心养肺,还能保证肌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4、忌湿邪

健康养生专家指出,进入霜降节气后,就应该预防湿气阴邪给身体带来的危害了。因为湿气阴邪会困伤脾阳使身体发生水肿或腹泻现象,如果秋季脾受到湿气的侵害,那么到了冬季,一些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患者就容易复发。因此,此季节预防湿邪尤为重要。专家提示,秋季养生多食用一些袪湿化滞以及和胃健脾的食物,比如莲子、冬瓜、莲藕、山药等。

5、忌秋郁

为什么秋天容易伤感呢?霜降过后,小草开始枯黄,树叶开始飘落,凄风惨雨的。此时人们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变得忧思起来,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会出现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抑郁不乐等不良情绪。秋天情绪不佳时如何处理?专家提示,为了预防秋郁,生活一定要有规律,多食用一些蛋白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豆类食品等。经常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登山等,多与人交流沟通。大家不仅要明白沟通的重要性,而且还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6、忌贼风

第3篇:立秋吃什么食物最好范文

2、冬至。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与南阳名医张仲景有关。说是东汉时期河南安阳的著名医学家、被后人称为医圣的张仲景,曾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他在长沙为官期满告老返乡时,恰遇大雪纷飞,沿途看见不少人耳朵被冻烂了,就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熟后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作为药物给每人吃了两个,治好了乡亲们的耳朵。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并称它为“扁食”或“饺子”,留下了“吃冬至饺子不冻人”的说法。

3、除夕。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这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古代北方底层人民生活很艰辛,一年到头不饿肚子已经是最大的希望,改善生活的美食只能留到大的节日和特殊的日子时才能吃,而被列为最好吃的美食“饺子”也是最难吃到的,所以才找机会就吃饺子。

4、正月初五。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5、立秋。对于立秋吃饺子,也是一种贴秋膘的吃法,那么,贴秋膘又是什么意思呢?上面已经说到了,夏季人体会有所清减,古人会在立秋这一天称一下自己的体重,如果发现自己变清瘦了,大家会吃一些肉类食物补一补,俗称“贴秋膘”。而饺子也是一种肉类食物,所以立秋吃饺子也是一种贴秋膘的吃法。

第4篇:立秋吃什么食物最好范文

对抗“秋膘”,“吃”什么很重要

入秋后,上班族的我们,要在吃上多下点工夫了,对于中午经常工作餐、晚上经常有应酬的女性朋友来说,只要多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吃出好身材了。

Q 什么是“贴秋膘”?

A 这因为在炎热的夏季,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厌食的症状,吃什么都没胃口。可到了秋天,天气转凉,胃口慢慢会变好一些,所以大家会在“立秋”做很多好吃的来弥补一下入夏以来的亏空。

推荐食物:香蕉、动物肝脏、坚果或香菇等菌类食物

推荐指数:

作用原理:B族维生素推动体内代谢,把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热量不可缺少的物质。

推荐理由:维生素B族是促进新陈代谢的好手,配合营养食物一起效果更佳;对于经常便秘,肚腩肥胖者效果非常显著。

推荐食物:樱桃,辣椒,橙子、草莓,猕猴桃等

推荐指数:

作用原理:维生素c改善脂肪和类脂的代谢,脂血中的维生素c浓度越高体脂肪通常越低。

推荐理由:维生素c对体内脂肪和类脂肪,尤其胆固醇的代谢相关,不仅减肥还对健康有益。

推荐食物:凤梨、木瓜,玉米中都含有大量酵素

推荐指数:

作用原理:酵素是身体代谢重要的“酶”,通过主动补充消化酵素可以有效降低食欲。根据身体代谢规律想消耗掉脂肪,除了挨饿就只有补充代谢酵素了。

推荐理由:最见效的减肥办法是通过补充酵素来降低食欲,达到饱腹感。这是一种既可以补充身体营养又可以快速减肥的好办法。

适当运动少不了

运动讲究持之以恒。看到这里,恐怕所有的女性朋友都该皱眉头了。其实运动不全是需要去健身房锻炼到一身臭汗;在秋天,懒美人们也要有一套“私房简易运动法”来及时消耗摄入体内的多余热量,保持完美身形。

方法推荐:

永远选择爬楼梯,不要搭乘电梯,想拥有线条优美的臀部可以选择踮着脚尖爬楼梯。

如果想要锻炼小腿肌肉,那么可以选择经常换穿高跟鞋和平底鞋。

在下班的时候快步走回家。快步走1 00分钟可以消耗大约500卡的热量。

把背脊挺直,可以用到背部和腹部的肌肉,又可以使走路的姿势变美,何乐而不为呢?

拎手袋时,手臂和身体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练练二头肌和三头肌。

遛狗至少20分钟,陪着狗狗跑步,扔球让它去捡,这样对于锻炼我们上半身的肌肉是有好处的。

每天大笑100声所燃烧的热量和划桨10分钟消耗的热量是差不多的。

深呼吸几下,可以缓解腹部压力,避免胀气。

第5篇:立秋吃什么食物最好范文

大家先来看看这个“燥”字。左边一个火,下边一个木,上边三个口。三个口像不像肺泡呢?燥,就是在一堆木柴上点火,烘烤着肺,所以,这个季节最容易损伤人的体液。在中医看来,此时一定要多吃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止燥邪伤害人体的阴液。

另外,秋季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养阴法则,叫“少辛增酸”。意思就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

处暑之后少吃烧烤

想必我们都知道望梅止渴的故事:曹操夏日带兵打仗,将士们走了很长时间都没水喝,可周围一点水都没有。曹操于是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对将士们大声说:“这条路我走过,前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我们赶快去那里吃梅子吧。”其实根本没这档子事,可听曹操这么一说,大家马上都想到梅子的酸味,不禁流出不少口水,一下子都不渴了。大家都很积极地往前走,盼望马上就能吃到梅子。大伙终于走出了这片大荒原,赶到了目的地。

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酸性食物是有非常强的滋阴效果的,通过吃酸性的食物,便能够缓解我们身体的旱情,甚至还没有吃到嘴里,润燥的效果就已经出来了。所以,处暑时节应当多吃些酸味的水果,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和不吃了。

而少辛的原因,同样是为了减少肺气的耗散。大家都知道,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会导致人体发汗,这是因为味辛的东西都有发散的作用,能调动人体肺部的阳气通过汗液从体内发泄出来,随后身体便凉了,阳气发散了自然身体也就凉了。所以说,处暑之后不应该吃一些味辛的东西,比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

“酸”葡萄性寒不宜多吃

既然少辛增酸是秋季的一大饮食原则,那么在处暑时节,常见的酸味水果除了稍晚一些的山楂外,最常见的莫过于葡萄了。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葡萄属寒性水果,因此一次不宜吃得太多,一般认为:成人每天以不超过200克为宜,而孩子一天别超过50克为好。此外,吃葡萄后不要立即喝水,否则会腹泻。因为葡萄本身有通便润肠之功效,吃完葡萄立即喝水,胃还来不及消化吸收,水就将胃酸冲淡了,葡萄与水、胃酸加速了肠道的蠕动,腹泻也就产生了。

除了直接吃葡萄外,也可将葡萄制成膏来吃,可替代那些高热量的碳酸饮料润燥止渴。

具体做法是,生葡萄2500克洗净,再用水泡一两个小时,然后晾干。再带上一次性的手套,把葡萄用手挤碎,去皮、去核,只留下葡萄汁就可以了。把葡萄汁放在锅里熬,熬到很稠的时候,倒进一个杯子里。同样,将500克蜂蜜用锅煮开,再把蜂蜜倒进杯子里,跟熬好的葡萄汁拌匀,最后放到冰箱里贮存,“葡萄膏”就制成了。用的时候,每次两勺,用水冲服就可以了。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当然,葡萄并非是人人皆宜,尤其是胃酸过多、痰热咳嗽、胸闷咳喘者,不宜多吃,不仅仅是葡萄,其他酸性太大的食物也应少吃。

第6篇:立秋吃什么食物最好范文

秋季是进补好时节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民以食为天”,其中许多习俗就是关于吃的。民间常有“苦夏”的说法,据说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把自家的小孩放在秤上称,如果和夏天相比体重下降了就叫“苦夏”。人瘦了自然就得补补,而各种饮食当中,又以吃肉补得最快,也就是所说的“以肉贴膘”。除了“贴秋膘”外,有的地方还有“咬秋”的传统。如江南一代就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杭州则流行吃秋桃,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免除瘟疫。蜀地则流行喝“秋水”,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秋后闹肚子

其实无论怎么吃,其目的都是为了健康。而且从中医理论看,秋季也的确是一个进补的好季节。我们知道夏天人体出汗较多,这样就会耗损大量阳气。进入秋天以后,人体“营养库”经过夏天的大量消耗,亟待补充。再加上秋季阳气渐退,阴寒渐生,这个时候人体极易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如果此时不进补的话,就很难经受漫长冬季的考验。而且此时阳气渐渐收于体内,脏腹的功能渐增,消化能力也相应的增强,更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所以此时进补最合时宜。

随意进补引虚火

一提到进补,人们往往会想到肉食,以为这样才算进补。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天人体阳气是由内向外走的,我们知道树木在夏天是最茂盛的,就是因为这时的营养都到外面来了,根里就没有什么营养了。人体脏腑也是这个道理。夏天气血都到了外面,里面就相对不足了,脏腑没有足够的动力就会虚弱,这就是人们夏天总感觉吃不下东西的原因。一到秋天,树叶落了,所有的营养就都往根部集中。阳气也是如此。但此时人体的阳气还没有完全收进来,脏腑仍然是比较虚弱的,如果每天还要消化大量难以消化的肉类食品,就会超负荷运转。许多人在鸡鸭鱼肉大吃一顿后往往会出现腹胀、厌食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就是这个原因。特别是人们比较钟爱的羊肉和狗肉等,冬天吃还可以,因为这些食物有温肾助阳、益气补虚的作用。秋天燥气本来就重,如果这个时候再吃温热食品的话,不仅会上火,还会化燥伤阴,对于深受秋燥困扰的人而言,无异于“火上浇油”,与秋天要养阴的养生原理是背道而驰的。

那为什么古人主张吃肉食呢?因为古人的营养水平一般偏低,所以才提出“贴秋膘”的理念。相对于古人来说,现代人的日常饮食营养就已经过剩了,再随意进补的话反而会引发虚火,到时候口干舌燥、牙痛、喉咙痛、便秘等一股脑的找上门,就够你受的了。

时令蔬果最养人

既然肉食不能吃,那我们究竟吃什么好呢?其实并非只有吃肉才算“贴秋膘”,瓜果蔬菜照样有这功效。因为“贴秋膘”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补充夏日所流失的营养。中医有“四季五补”的说法,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宜“通补”。时值秋季,平补才是最好的方式。

所谓的平补,就是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如谷类、豆类、乳类食品及水果蔬菜等都属于平补的范畴。秋天各种作物都已成熟,在品种选择上也比较丰富,像萝卜、花生、莲藕、山药、芋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或许你觉得记这么多食物有些费力,那再教你一个办法,就是去菜市场挑选蔬菜时,捡着那些价格最便宜,这个季节上市最多的蔬菜买。因为这种蔬菜大都属于时令菜,生长成熟是符合节气的,所以能得天地之精华,也最养人。而那些昂贵的反季节蔬菜却是不提倡食用的。

体弱“贴膘”首选秋鸭

当然,对于身体弱的人而言,还是应该吃些肉类补一补的。但进补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调理好。平时可以多喝一些绿豆汤或是薏米粥之类的食品,因为夏秋之际湿邪热邪较重,这样可以促进湿热之邪的排出,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

在肉类的选择上,以鸭肉为最好。因为秋天的鸭子是最肥嫩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医疗功效。《本草纲目》就认为鸭肉有“填骨髓、长肌肉、生津血、补五脏”的功效。秋天燥邪严重,而鸭子是生于水中的,属于水禽。秋天吃些凉性的鸭肉,对于体内有热、爱上火的人而言,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

第7篇:立秋吃什么食物最好范文

“老同学,我最近得了一种病,快半年了。刚开始时不知为什么先觉得嗓子发干,说话声音也有点嘶哑。后来逐渐觉得好象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眼里一样。我以为这是我们当老师用嗓子太多的职业病,也没怎么在乎,含几片金嗓子就把它忘了。

“可过了一些时间,这喉咙里有什么东西长着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了。我又想,是不是那次去吃饭时,叫鱼刺扎了喉咙呢?就来到医院五官科作了几次检查,都没发现喉咙里有鱼刺,也没有其他什么东西。但这喉咙里的那种叫东西扎了的感觉就老是有。咽也咽不下吐也吐不出的,叫人不痛快。我把治慢性咽炎的六神丸、喉症丸、胖大海、金嗓子这些药几乎都吃遍了,但就是消除不了喉咙里的这东西。”

“我们这里是食道癌的多发地区,前几天我听到患食道癌的人说,他们刚开始也是这样的症状,到了后来病情加重了吃东西就咽不下去了。我赶紧到医院作了食道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但医生都说我的食道是好好的,没有发现食道癌的蛛丝马迹。我总觉得越来越不对头。今天我就是为这才来找你的。你帮我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可要对我说实话呀。”

听秋芳这么说,我心中对她的病情也奇怪起来。为了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又给她再次做了食道镜和胃镜检查,并取了食道粘膜作病理切片检查,都一一排除了食道癌的可能。

结果出来后,我约秋芳到我的诊室。

我问:“你最近吃饭有什么困难吗?”

“说起来倒也怪,虽然我总感觉嗓子眼有东西卡着,可吃饭却顺顺当当的,没什么不舒服。”看见我有些迟疑的样子,秋芳着急地问:“老同学,我到底是不是得了食道癌或者其他什么病啊?

我沉吟片刻,再次把秋芳说的情况想了一遍,又认真地看了检查报告,秋芳这种病的缘由慢慢在头脑里清晰起来。为了进一步确定我的判断,我问起她前一段时间的生活情况,特别是有没有经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不开心的事?你知道我和我家老头子闹离婚的事吧。也是为些芝麻绿豆的家务琐事。都快1年了,法院就是一直不判。我们都是知识分子,有气都闷在心里,要打架是打不起来的,有气只好憋着。我跟老头子都快有一年多都没说过话了。这气都快憋死我了。”

说到这里,我觉得秋芳的病因已经查明了。我告诉她,她没有患食道癌,而是得了一种咽部神经官能症――中医学上称为“梅核气”。是因为她前段时间和丈夫怄气,心情抑郁才产生的。

看着秋芳将信将疑的样子,我就给她讲了有关梅核气和食道癌这两种截然不同疾病的问题。

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些病人,他们由于长期心情抑郁或情感上受到重大刺激,会感到胸胁满闷,咽喉中似有球核状物阻塞,吐不出,咽不下,十分痛苦。但到医院检查咽喉及食道却没有什么病变。如果仔细观察病人还可以发现,尽管他们精神抑郁,食欲很差,但进食时没有吞咽受阻的现象。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梅核气”,属于“郁症”的一种,相当于现代医学里的“咽神经官能症”。早期食道癌也有咽喉疼痛的症状,不明白其中区别的人很容易将二者混淆。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进食时是否有吞咽困难――患梅核气的病人虽自觉咽中阻塞,痛苦不堪,但在进食时无吞咽困难,而食道癌病人则有明显的饮食吞咽受阻现象。所以,从秋芳的情况来看,她得的其实是梅核气而不是食道癌。

第8篇:立秋吃什么食物最好范文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乏来袭,多因脾胃失调

有句俗话,叫做“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经过酷暑的煎熬,身体的疲劳度似乎已经积攒到了极点,到了“秋乏”的季节,身体自然会变体加利,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搞得你成天无精打采,任你怎么休息也缓不过劲来。其实这“亏空”是身体以前欠下的。“疲劳生于内”,身体内部乱了套,整个人也就“蔫”了。

中医认为,疲劳的根源在于人体“元气”不足。什么是元气呢?元气又名“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来源于先天,受之于父母。我们的五脏六腑之所以能正常运行,就是因为元气的推动作用。元气是定数,是父母先天遗传给我们的。父为天,母为地,俗话说“母壮则子肥”,父母身体壮,那么生下的宝宝就会特别健康。曾经有人做过调查,那些能够长寿的人其家族往往有长寿史,这说明遗传对一个人的身体是十分重要的。这就相当于父母在孩子出生前提前就给他预备了一笔财富,生活富裕的家庭留下的财富多,生活清贫的家庭留下的财富少。孩子生下之后,就在不停地消耗这笔财富,财富(即元气)耗尽时,也就是离开世界的那天。

先天之气是不可再生资源,是越用越少的,只能通过后天之气来不断补充它的流失。什么是后天呢?中医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称之为“中气”。脾胃强壮,则先天之气足,人就特有精神。若后天之气不足,无以培补先天,人就会倦怠乏力。为什么偏偏在秋天人们易感到困倦乏力呢?这其实是“秋后算账”的表现。夏天由于天气炎热,人们贪凉喜吃冷饮,或者猛劲吹空调,这些都容易伤及脾胃。我们在前面说过,中医上将夏末秋初这一时间称之为“长夏”,一般是指从立秋到白露这个时段。脾主长夏,喜燥恶湿,而这一时间气温又多以潮湿多雨为主。脾胃本就虚弱,再加上湿邪来犯,旧债未偿,又添新债,就只能束手就擒。脾胃受困则无力生化气血,气血生化无源则后天乏力。先天之气得不到培补,元气不足,人就易产生疲劳、倦怠之感。且脾主肌肉,四肢也会因此而产生疲乏之感。人在秋天易感疲惫,就是这个原因。

培补脾胃,吹响抗击秋乏的号角

由此可见,想要克服秋乏,首先就得培补后天之本――脾胃。脾胃强壮,后天之气就会充足。后天之气是先天之气的“后备军”,“后备军”充足,前方的将士战斗起来才会有精神,从而将秋乏症状一扫而光。我们的古人对这一点也早有认识。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就提到,黛玉因体弱多病,每日进食很少,以致精神恹恹。宝钗让她每天早上拿上等燕窝一两,用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吃,这样是最滋补脾胃的。把脾胃调理好了,自然就会添养精神了。当然,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不可能整日寻那珍贵的燕窝来吃。这里我教你一个办法,照样可以帮你解去秋乏之围,那就是按摩大包穴。

大包穴为脾之大络。《针灸大成》认为大包穴“总统阴阳诸络,由脾经灌溉五脏”,故以大包名之。大包即取“大包大揽”之意。刺激大包穴,便可通调脾经的气血,对于促进消化,及时将食物转化为气血有着重要作用。后天之气充足,便可培补元气,从而使人精力旺盛,有利于缓解秋乏症状。

大包穴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处。刺激此穴时可采用拍打的方法,用掌心从上而下拍打此穴约5分钟,这样便可起到疏通脾经气血的作用。巳时(也就是早上的9点到11点为)为气血流注脾经之时,这个时间段拍打大包经效果是最好的。两侧都要拍,长期坚持才会有效果。此外这个穴位还有止痛的效果,是人身四大止痛穴之一。比如胀痛或是胸腹疼痛,以及其他痛症,拍打这个穴位都有效果。女性朋友常期坚持的话,对预防乳腺增生也有很好的效果。

除了穴位按摩,也可以通过调节饮食来减轻秋乏给我们带来的不适。有些人认为少吃肉多吃素就可以减轻秋乏症状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饮食是我们体内能量的最大来源,秋乏主要因脾胃受困、消化无力,以致元气不足,此时如果一味吃素,以致饮食过度单一的话,身体制造能量的能力就会下降。当然肉食也不能吃太多,脾胃本来就弱,还在膏腴厚味地猛吃,都将导致疲乏产生。

胡椒温中散寒,常食也可解秋乏

那么如何饮食更好呢?平常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对抵御秋乏有很好的效果。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蔬菜和水果多为碱性物质,可以帮助人体将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代谢掉,从而消除疲劳。此外,还要适当摄入些含有优质蛋白质的物质,如鸡蛋、瘦肉、鱼及各种乳制品等。另外秋日多吃些山药薏米芡实粥对抵抗秋乏也是大有好处的。山药和芡实可补脾益胃,薏米可健脾祛湿,三者合用便可使脾胃强健。不过煮粥时山药要后加,等芡实和薏米煮至半熟时方可加入。喜欢吃甜食的朋友还可以在煮粥时加个秋梨,效果也相当不错。

第9篇:立秋吃什么食物最好范文

延安什么特产让当地人几乎没有热燥症状?为什么乾隆皇帝能活80多岁,而且也爱吃延安这一特产?为什么热燥的时候喝急支糖浆反而病情加重了呢?

前一段时间,《养生堂》携手顶级专家来到老区,跟老区人民健康面对面,延安有什么特产这么适合泡茶?让北京中医院原院长李乾构这位部级名老中医都天天喝,而且据说古代的帝王都用它来延年益寿。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国家人民生活很贫穷,有病没法医;解放前,咱们老百姓的平均寿命只有36岁,但是在我国古代,有一个皇帝叫乾隆皇帝,他活了80多岁,当皇帝当了61年,他为什么会这么长寿呢?因为特别注意养生,尤其注意饮食,他说养生之要饮食为重,所以他主张饮食清淡,有空还去打猎,打猎就得骑马,这就等于运动了。到了每个地方还要吃每个地方生产的正在熟的东西,不外乎是一些水果杂粮,他说正熟之食味好甘美,所以说乾隆皇帝的长寿跟他注意饮食有关系,懂得时令养生。

热燥和凉燥的区别

中医讲风寒暑湿燥火,这是自然界气候变化的一种表现,夏天特别热秋天特别燥,如果夏天热到秋天燥这个过渡时间,燥太过了就会引起人体得病,所以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防燥。中医讲六淫之邪,其中一个就是燥邪,一般夏秋交替的时候有燥邪,春夏交替的时候也有燥邪,中医把燥邪引起人得病分为热燥和凉燥,但它们的病因是不一样的。夏天到秋天这个季节就是夏天是热秋天是燥,热和燥影响人体得病那就是热燥病;到了深秋凉快、冬天寒冷,那么秋天凉快还有燥,冷寒跟燥结合在一块引起人体得病中医叫作凉燥症。凉燥和热燥引起的病因是不一样的,另外它们在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口干鼻干嗓子发干舌头发燥,中医上讲是燥,加上口干口苦尿黄这是热燥,怕风怕冷这是凉燥。现在这个季节大多数人是热燥,因此在润燥的同时要清热,凉燥就在润燥的时候要温润,治法是不一样的,要是治法错了病情就会加重。李乾构讲了一个病例,他邻居受了风寒感冒咳嗽,那时候11月份是深秋了,咳嗽有痰,痰是稀的,他不去医院看病,就把他老伴儿夏天感冒咳嗽吃的急支糖浆拿来喝,喝了三天咳嗽不但不好还加重了,嗓子都说不出话来。李乾构告诉他冶的方法治错了,因为到了11月份天气已经凉了,凉燥就得温,喝急支糖浆是因为夏天热,肺热咳嗽吐黄痰,而他咳嗽是稀痰,属于凉燥,况且急支糖浆里面有剑星草、四季青这种清热去火的药,吃错了病就加重了,所以家里一般有存药的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对症下药。

热燥合并糖尿病的病例

中医讲秋天是跟人体的肺相对应的,也就是说肺容易得病,燥和热伤了人体以后首先表现就是咳嗽、干咳、痰少,时间长了觉得全身没有力气、口干舌燥,中医上叫作气阴两虚症,气虚和阴虚。热燥最容易引起气阴两虚症,糖尿病病人往往是气阴虚症的特别多。曾经一个50多岁的王姓企业家,整天忙于工作忙于事业,原来很胖180斤,半年之内掉了30斤,全身乏力、出汗、懒得动、口干舌燥,医院诊断糖尿病,要给他打胰岛素他不愿意打,于是找到李乾构给他开了点中成药,又补气又养阴,代泡茶让他喝。因为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饮食,李乾构告诫他一天吃饭不能超过五两,饿了多吃菜;糖尿病的第二个治疗主要是运动,李乾构告诉他一天最少得运动一个小时;糖尿病的治疗第三条就是用药,经过这么调理,半年后空腹血糖基本都能控制在6到7,所以热燥最容易伤人体的津液。

热燥过头就会伤脾胃

假如受了热燥的影响耽误了治疗,那么病情会继续发展,进一步就会伤脾胃,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曾经有个女企业家得了萎缩性胃炎,不想吃饭,吃完肚子就胀,大便还拉稀,全身乏力,口干又不想喝水,找到李乾构治病,又因为工作忙不爱吃汤药所以就吃丸药,最多见的就是温胃舒、养胃舒,温胃舒是治疗偏寒的,养胃舒是偏阴虚的。她的情况属于气阴两虚进一步发展到伤脾胃,所以给她吃养胃舒调理一段时间,病情也比较稳定,到了秋天特别要注意燥伤人,因为这个季节是热燥比较盛行的时候,热燥如果时间久了会造成气阴两虚,气虚阴虚、口干舌燥、眼干、嘴干、乏力,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时候伤害会更大,气阴两虚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可能会伤害到脾胃。

热燥的舌象

中医看病主要讲四诊,望闻问切,望主要是看舌头,热的舌头特别红,除了看舌头看舌质,另外可以看舌苔,一般的舌苔是黄的,寒是白的,热燥的舌苔水分特别少。一般人的舌苔有薄薄的黄苔,要是特别的厚的黄苔,就是湿和热;假如是舌头比较干,就是热和燥,厉害的伤阴、气阴亏虚;舌头中间有好多纹,感觉又特别疼,吃什么东西都杀得慌,这就是阴虚得特别厉害的症状,伤得特别厉害就出现舌头裂纹,如果是有热有湿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消化功能,所以总结起来就是红,然后黄,最后裂。

热燥和凉燥的区别治法

如果是热燥,中医有一个治病的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李乾构解释道,对于燥首先要润它,治疗就得润燥,假如兼有热,就得用清热润燥,我们古代有一个方叫清燥救肺汤,就是治疗这种热燥的;假如兼有寒凉,就是凉燥,凉燥除了润之外还得有温,苏叶、山姜都是温的,我们古代有一个方叫杏苏饮,也是治疗这个凉燥的。所以得的病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一样,这个季节如果要解决燥的问题,润是肯定的,同时还要吃一些稍微凉一点的食物,例如木耳、银耳、山药、百合,这些都是偏凉的,夏天到秋天,热到燥之间,吃这些食品对身体有保健作用。

针对热燥,特别适合大家在这个季节食用的还有一个就是荞麦,乾隆皇帝也特别爱吃,古时候它还有一个别称叫净肠草,因为这个东西吃了之后大便痛快,肠道干净。苦荞茶在延安很常见,平常百姓家里把荞麦磨成面做成荞麦面,当地人俗称搅团,还有把它弄凉粉,就是陕北人说的隔坨。李乾构说他自己就经常吃,他喝的茶里面也是用荞麦泡的茶。另外他还补充道,荞麦有两种,一种是甜荞麦,一种是苦荞麦,我们平时吃的都是甜荞麦压成粉来做的,可以减肥降脂,要作为保健的话就用苦荞麦压成粉,有代泡茶和苦荞麦茶。延安老区的人民喜欢吃这种荞麦做的各种食品,起到了保健作用,因此几乎没有一个典型的热燥舌苔病例,也很少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这些富贵病。

荞麦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