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婴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范文

婴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精选(九篇)

婴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

第1篇:婴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范文

近些年,社会在不断发展,经济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完善。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家长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心与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从婴幼儿开始,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就非常关注,也逐渐认识到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检查和接种预防等项目的重要性[1]。其中,婴幼儿抵抗力较差,对婴幼儿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有效措施,降低了婴幼儿疾病的发生率。但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在接种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不配合的情况,给接种带来了较多不便,因此,适当的给予接种护理干预,会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来我院免疫预防接种的婴幼儿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婴幼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5个月-6岁之间,平均年龄(3.23±0.58)岁。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4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2.87±0.63)岁。接种的疫苗有:百白破、白破.乙肝、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炎。两组婴幼儿在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故相互比较具有临床意义。

1.2 方法

接种前所有让孩子均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接种前要洗澡,保持干净,以免引起接种部位感染。此外,接种不可空腹,必须要吃饱,接种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饥饿或者比较疲劳时接种,容易发生晕针。接种后在医院观察半小时后再离开。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种24小时内不要洗澡,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勿食刺激性东西等,以免影响接种质量。在对婴幼儿接种时要配以合理的护理措施,使接种工作顺利展开,具体措施如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内容主要包括:1、创造良好的接种环境,以此来降低婴幼儿的紧张情绪[2]。保持接种室具有适宜的温度、清新的空气,可以放置一些幼儿喜欢的玩具和书籍,或者播放一些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或者儿歌,都可以缓解婴幼儿对接种过程产生的恐惧感。2、对婴幼儿的家长也实行健康教育培养,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对家长讲述有关小婴幼儿身体健康的照顾,预防疾病发生,提早接种等等相关的知识,使家长了解接种对预防小婴幼儿疾病传播的重要性,同时了解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熟悉不同接种疫苗的作用。3、对每一个接种的婴幼儿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3],以便日后定期与婴幼儿家长联系,了解接种后婴幼儿身体健康情况,提醒下次接种时间,再进行相关知识传授等等一系列与幼儿身体健康相关的事宜。4、患儿口服糖丸前后半小时不进食任何东西,包括水,如果婴儿是母乳喂养者,服糖丸后适当延长喂奶时间,因为母乳含天然的抗体,对活疫苗有拮抗作用,中途可进葡萄糖水或其他奶制品。5、接种百白破和白破疫苗后24小时后进行常规湿热敷5分钟,接种乙肝疫苗后也可以预防性湿热敷,接种时可让家长帮助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1.3 疗效指标

对两组婴幼儿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比较,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红肿、疼痛以及发生硬结的情况。比较两组婴幼儿采取不同方法接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处理,测定结果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婴幼儿接种后产生不良反应情况,见表(1),通过表中数据能明显看出观察组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婴幼儿采取不同方法接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见表(2),通过表中数据能明显看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怎样防止疾病、保护自身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的家庭一般独生子较多,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更加的重视,从婴幼儿开始,就会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每个人都清楚,婴幼儿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机体的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是一些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对婴幼儿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传染的有效方法之一,预防接种能够对幼儿的身体产生一种保障,从而能够抵抗不同传染源的入侵。

第2篇:婴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范文

添加辅食原则

小儿出生时,各种营养素储备有限,而婴幼儿期,小儿迅速生长,对各种营养素需要量相对较大,必须及时添加。加之这时小儿的消化、吸收功能未完全完善,易发生紊乱。要根据婴幼儿不同时期合理喂养添加辅食等。辅食添加要有原则如下:①按婴儿的营养需要与消化能力逐渐增加;每增1种,要试食3~5天,消化良好,再增加1种。如有异常,可暂停喂,数日后再从小量开始;②添加量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渐增加,制作应由细到粗,逐渐适应孩子的吞咽和咀嚼能力;③小儿患病或天气太热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以免消化不良;④小儿食量及消化能力因人而异,要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灵活掌握。喂食耐心不能强迫;⑤不能以成人食物替代辅食,需专为婴儿特别制作,制作时注意少盐不甜和忌油腻的原则。

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原因及预防措施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①发生原因:维生素D摄入不足包括因晒太阳少和饮食中摄取维生素D不够。小儿缺少户外活动,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少,由皮肤产生的内源性维生素D不足。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影响钙的吸收。人工喂养牛奶中钙磷比例不当(1.2:1)钙吸收率低。人乳钙磷比例适宜(2:1)钙的吸收率高。生长发育过快需要量多[2]。疾病影响。患有胃肠道疾病可使维生素D吸收减少;患肝、肾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作用,致钙磷代谢障碍;因疾病服用糖皮质激素可拮抗维生素D对钙转运的调节。②预防措施:室内阳光充足,每日定时开窗,多晒太阳。婴儿满月后要喂鱼肝油以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浓缩的鱼肝油滴剂每天喂3~5滴即可。改进喂养方法,按时添加辅食。注意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健康教育。对家长进行佝偻病预防知识教育。指导如何进行日光浴,如何补充维生素D以及按摩肌肉纠正畸形的方法。

维生素A缺乏:①发生原因:维生素A为脂溶性。可溶解于脂肪。存在于乳类、鱼肝油、黄油蛋黄、动物肝脏中。饮食方面缺乏长期吃米粉,不按时添加辅食的婴儿。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菌痢、肠结核,肝、胆道疾病,都能使脂肪吸收减少,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吸收同时减少,造成维生素A缺乏。②预防措施:婴儿满月后要喂鱼肝油以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浓缩的鱼肝油滴剂每天喂3~5滴。婴儿4~6个月及时添加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如蛋黄开始从1/4服用逐渐增加到一个。还有动物的肝、肉汤粥、蔬菜粥及水果汁等。预防感染,婴儿免疫功能差,易患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和腹泻等疾病,故注意保护。健康教育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应食用婴儿配方奶粉或维生素AD强化牛乳,或服维生素AD滴剂。按时添加蛋黄、肝等及富含胡萝卜素的辅食。

营养性锌缺乏症:①发生原因:锌缺乏与婴幼儿摄入富含锌的动物类食物不足有关,长期单纯母乳或牛乳喂养,未及时添加含锌丰富的辅助食品;幼儿偏食、挑食或者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比例过少,而植物性食物过多,因植物性食物过多,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草酸、纤维素等能干扰锌的吸收。②预防措施:婴幼儿应选择性摄入含锌高的食物,如海产品、鱼类、畜禽类;避免植物性食物成分干扰矿物质的吸收;因膳食中钙和铁过高也可妨碍锌的吸收,故食用钙和铁强化食品时应该注意锌的供给;应注意对于锌缺乏的婴儿实施补锌治疗时,补锌时不能过量,大剂量锌会导致锌中毒。

缺铁性贫血:①发生原因:因乳类为贫血食品,4~6个月龄时婴儿体内储备铁已耗竭,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断奶食品[3];幼儿膳食不平衡,或因偏食、挑食等原因引起高生物利用率铁的膳食摄入不足;铁缺乏还与膳食中维生素A、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及叶酸等不足有关。②预防措施:婴儿期大力宣传和提倡母乳喂养;婴儿从4个月起应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如肝泥、动物血、肉末等,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果汁、菜汁等;幼儿应注重膳食平衡,除提供足够的含铁丰富的食物,并供给足够的深绿色新鲜蔬菜和水果外,幼儿也可用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食盐、饼干等;大力加强家长、幼儿园儿童的营养教育,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行为。

总之,合理喂养是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食物的品种、量及其合理的搭配。每天进餐均宜包括谷类、蔬菜和水果类、蛋白质类、油和脂肪类等。从而获得健康、均衡的平衡膳食。使婴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刑菁.护理学(中级)通关宝典.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378.

第3篇:婴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范文

[关键词] 儿童保健;家长;健康教育;关键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236-02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消除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儿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水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我院始终把0~3岁婴幼儿的保健工作放在首位,遵循“以保健为主、临床为辅”的方针,大力开展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从被动接受婴幼儿健康体检,到主动带婴幼儿到医院做健康体检。现将我院的具体教育措施报道如下:

1 健康教育步骤

1.1 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1.1 向新生儿家长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必要性、重要性。主要包括:眼部检查、口腔检查、听力筛查、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的检查。若新生儿有先天性疾病,可早发现、早治疗。

1.1.2 新生儿家长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向家长发放婴幼儿营养指导书、儿童保健手册(卡),嘱其满月时到本院儿童保健科为婴幼儿体检及预防接种,使家长对儿童保健有初步的认识。

1.2 满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2.1医生查看婴儿有无黄疸,对黄疸未退婴儿,要进行黄疸指数检测,若指数偏高,应延缓预防接种,积极治疗黄疸。告诉家长黄疸可影响婴儿大脑和智力发育,嘱其母亲暂停母乳喂养,给婴儿口服妈咪爱,3次/d,1支/次,5 d为一疗程。待黄疸消退后,再到医院预防接种。

1.2.2 对婴儿进行常规生长、体重、头围、前囟、心肺等检查,并为婴儿建立健康档案,将体检结果打印出来,并附本次体检的评价标准、儿童保健指导,主要包括:动作方面、语言方面、对周围环境方面、平衡膳食指南。这样家长可一目了然地知道婴儿的健康情况,并可根据其上各个方面的知道内容,在家训练婴儿,进行早期教育。

1.2.3 为了预防儿童佝偻病发生,常规指导家长给婴儿口服小儿五味赖氨酸糖浆,2次/d,2.5 ml/次;维生素AD滴剂,每晚3滴。嘱家长经常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进行空气浴、日光浴和被动体操,以增强体质。

1.3 3~11个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3.1 此期保健重点:合理喂养、加强日常护理和早期教养、预防疾病和意外、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定期进行健康和体格检查,以促进生长发育[3]。

1.3.2 对满3个月的婴儿常规进行智力检测,向家长介绍智力检测是对婴儿智力发展指数以及运动发展指数的检测,达标分数是90分以上,若在90分以下则再做进一步检查。到儿童保健科早教训练基地做Vojta测定,标准是7项合格,若有3项不合格,则怀疑此婴儿有中枢性协调障碍,建议家长对婴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越早越好。

1.3.3 常规对婴儿进行骨密度检查。向家长宣传它是一种无痛、在婴儿左腿胫骨处进行的骨B超检查,主要检测骨中钙的情况。如Z值在-1.0以上,则表明此婴儿缺钙,建议家长为婴儿补钙,以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生。

1.3.4 3~6个月内的婴儿提倡母乳喂养,到第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为断奶作准备。嘱家长合理添加辅食,正确选择和制作食物,如先添加米糊,再添加蛋黄、水果、蔬菜。遵循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一种食物到多种食物的原则,循序渐进,使婴幼儿渐渐适应。

1.3.5 督促家长在婴儿1岁以前,每个月或每隔3个月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检查,查看生长曲线是否正常,若体重、生长未达标,应及时向家长指出,了解是喂养不当,还是血中微量元素缺乏、血铅偏高等,这些都可影响小儿食欲,导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1.4 1~3岁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4.1 此期的保健重点是保证均衡的营养、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和意外、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完成计划免疫[4]。

1.4.2 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医院应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儿童营养专家讲课,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进食特点,现场示范指导家长掌握食物的搭配、合理的喂养方法和技巧,教育家长自己要注意不挑食、不偏食,为儿童树立好榜样。

1.4.3 幼儿期是小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教会小儿说话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因而家长要多和小儿说话,认真回答小儿提出的问题。对于不喜欢说话的小儿,建议家长带其到我院早教基地,由专业早教老师来训练小儿说话,效果理想。

1.4.4 教育家长定期带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可用软毛牙刷刷牙,尽量少吃糖果,以预防龋齿。

2 健康教育方式

2.1语言教育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交流、沟通。医护人员对于婴幼儿家长提出的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要一一耐心地进行解答,使家长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并习惯性、经常性地进行儿童保健。另外,我院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婴幼儿到医院接受预防接种时,应先接受医生的健康检查,发现生长发育不良时,及时向家长提出,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2.2书面教育

向家长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卡),其上有儿童保健的项目介绍,可提醒家长带婴幼儿进行儿童保健。在显眼的地方放置健康教育处方笺,向家长宣传通俗易懂的儿童保健知识,如“新生儿疾病筛查须知”,“重视孩子就餐环境、培养良好进食习惯”,“积极行动预防儿童铅中毒”等,这样家长在婴幼儿日常生活中可依照书面说明去做。

2.3 形象化教育

儿童保健科门诊走廊、室内墙上悬挂图文并茂的宣传牌,内容有母乳喂养的优点、预防接种须知、实行早期教育挖掘儿童潜能等,以增加婴幼儿家长的保健知识。

2.4 电化教育

利用电视、VCD在儿童保健科门诊每天按时播放婴幼儿喂养方法、婴儿操和儿童早教节目内容。

2.5 电话教育

在儿童保健科门诊专门设立健康宝贝热线电话,通过电话回答求询者提出的健康知识、卫生保健、心理等问题,由于此方式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5],在传播儿童保健知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6 社会性教育

医院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利用家长带婴幼儿参加活动的机会,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为婴幼儿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7 健康教育大课堂

儿童保健科专家定期为婴幼儿家长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儿童喂养方面的知识,并现场示范,教家长怎样进行食物的搭配,受到婴幼儿家长的欢迎。

3 结果

3.1 家长高度重视

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的重视。据统计,来医院进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从2002年的60%,上升到2008年的95%。

3.2 拓宽了儿童保健内容

几乎所有在本院出生的婴幼儿,都能在家长的带领下按时到医院做儿童保健。医院的保健项目,由原来的生长发育监测,发展到现在的智力检测、骨密度检查、Vojtai测定、营养指导、婴幼儿早教等。

3.3 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测起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

如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诊断治疗,儿童营养不良、小儿佝偻病等的预防治疗,减少了儿童患病率,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了21世纪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实现。

4 讨论

4.1 坚持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只有家长的保健意识提高了,才能带婴幼儿到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儿童保健服务,医院的儿童保健项目才能得以实施。

4.2搞好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关键是健康教育方法要多样化

医护人员可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传授儿童保健技术,特别是医护人员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4.3 我院始终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

这样可使家长在节约重复来医院时间的同时,接受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学习保健知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全面检查,使婴幼儿的一些疾病得到了早发现、早治疗。建议可以在综合性医院推广我院的方法,以确保每位婴幼儿都能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胡伟民.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计划[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

[3]崔焱.儿科护理学(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36

第4篇:婴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范文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腹泻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评估两组患儿出院后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愈32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治愈+显效)为88.37%,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46.51%,两组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小儿腹泻康复,缩短病程,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小儿腹泻综合护理干预病程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05-02

腹泻是儿科门诊常见的疾病,由于婴幼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内部消化系统功能不能完善发挥作用,缺乏必要的消化酶,在遇到不适环境或者进食不当后极易发生胃肠道感染,发生腹泻[1]。及时诊治患儿疾病类型,并给予综合护理是提升患儿治愈率的关键。本文研究了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护理患儿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86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腹泻,诊断表针参考《儿科学》[2]。患儿临床症状为:发病急,早期呕吐,然后出现腹泻症状,大便呈稀糊状或蛋花汤样,无明显腥臭味,腹泻次数为6~15次/d,常规检查大便可偶见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等。患者年龄范围为6~45月,平均为28.5月,病程2~8d,平均3.6d。男婴49例,女婴37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婴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家庭支持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

1.2一般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调整饮食,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症用药、防止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内容为如下。

对症护理:根据患者检查结果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护理,例如患儿出现频繁的腹泻,就要及时补充水分和钾等元素。护理方式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隔离:保持患儿病房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并且通风良好。在日常的接触过程中注意预防感染,提醒患儿家属在与婴儿接触前应全面清洁手部,防止交叉感染。应用严格的消毒程序处理患儿尿布。患儿在腹泻之后要及时清洁臀部,避免红臀现象的发生。

口腔护理:如果患儿长期服用抗生素,容易引发霉菌感染,造成鹅口疮,在护理时要嘱咐其多饮水。对口腔进行清洁后使用制霉菌素或者龙胆紫(1%)涂抹患处。对于出现呕吐症状的患儿,可以运用无菌棉蘸温水擦拭口腔,以保持患儿口腔清洁。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对于腹泻患儿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根据患儿病情对饮食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腹泻发生前期建议患者直接吃饭,如果患儿病情较轻,给予清淡助消化的食物方案,如果患者正在吸食母乳,则嘱咐患儿母亲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并注意多饮水。患儿进食应依据少量多食原则,减轻胃肠道负担。如果是人工喂养,注意停止喂养牛奶,使用米汤、脱脂奶等喂食。如果患儿腹泻呕吐严重,观察7h,静脉滴注补充营养。

心理护理:婴儿出现腹泻症状时往往会伴有发热、脱水等现象,造成患儿感觉不适,易引发哭闹,此时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教育,使其配合护理人员采用合理的方式照顾患儿。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

2结果

2.1临床疗效。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两组患儿病情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相对对照组显示出更好的临床效果,两组护理综合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效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综合病程均短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小儿腹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影响婴幼儿时期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该病以6个月~2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其中9个月~1岁婴幼儿发病占到一半以上。由于婴幼儿时期不具有成熟的表达机制,患儿在发病时往往会出现大哭大闹现象,无法向家属或者医务人员准确告知自己的身体症状以及需求,这就要求在临床护理中加强针对性护理方案的实施,按照婴幼儿心理和生理特征对其进行饮食调整、抗感染消毒、皮肤护理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儿早日康复和提升治愈率具有明显的作用。小儿腹泻可以对患儿造成较大的痛苦,间接影响到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有效缩短止泻时间和综合病程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心理负担,为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婴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婴幼儿;身体健康;儿童保健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79-0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健康意识逐步增强,我国儿童健康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但各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仍不均衡,尤其贫困山区儿童健康状况仍令人担忧。为响应《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要求,我院组织资深儿童保健科、儿科医师深入我县农村对0―3岁婴幼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常见疾病筛查,以及农村儿童保健工作开展情况调查,了解我县农村0―3岁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及儿童保健工作服务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分别在我县17个乡镇随机抽查0―3岁婴幼儿50-100名,共计参与体检和调查的婴幼儿925名,0―1岁组283名,1―2岁组327名,2―3岁组315名;男507名,女418名。其中参与问调查的家长或监护人共计786人。

1.2方法 分别对入选的925名0-3婴幼儿进行体重、骨骼、心肺、口腔、视力等检查及营养状况评估;疾病筛查主要为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营养性疾病和口腔检查;对786名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婴儿4个月内是否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指导、儿童营养指导、儿童定期体检即系统保健、鱼肝油补充、疫苗接种等。。

1.3内容 体重采用WHO推荐的NCHS标准,体重低于参照值2SD为体重低下,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20%以上为肥胖;贫血诊断标准参照我国小儿血液会议(1989年)制定标准(血红蛋白1―4个月时

2 结果

2.1 营养性疾病检出率较高

2.1.1营养不良及肥胖的发病率 参与体检的925名婴幼儿体重正常者为799例,占86.4%;营养不良者118例,发生率为12.7%,其中以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居多,消瘦者仅5例,发生率为0.5%;肥胖者8例,发生率为 0.8%。

2.1.2贫血的发病率 925名参检婴幼儿中共检出贫血患儿156例,发病率16.8%。其中男性患儿81人,女性患儿72名,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0-1岁组参检婴儿283名检出贫血者56例,患病率为19.8%;1―2岁组327名,检出贫血患儿55例,患病率为16.9%;2―3岁组315名中检出贫血患儿45例,患病率为14.6%。0―1岁组发病率最高。

2.1.3佝偻病检出率 925名共检出佝偻病患儿306例,患病率达31.4%,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其中0-1岁组检出112例,发病率为39.5%;1―2岁组检出113例,发病率为34.5%;2―3岁组检出66例,发病率21%。0―1岁组发病率最高。共检出鸡胸、漏斗胸等明显骨骼后遗症5例,占0.5%。

2.2参检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问卷调查结果

2.2.1儿童计划免疫普及较好,达93.5%,仅个别非常住或留守儿童未接受基础免疫。

2.2.2儿童系统保健工作在逐步开展,各乡镇开展情况参差不齐,但总体比较滞后。786名参检儿童家长几乎都认可孩子建有保健手册,但能按要求进行系统管理的仅277例,仅占35.2%,家长对系统保健的认知度普遍不高,大多家长认为孩子身体挺好不用检查,少数家长不认可乡、村级儿童保健服务水平;4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528例,占67.1%,非纯母乳喂养者以混合喂养居多,占23.2%,人工喂养者占9.7%;家长接受过喂养指导者422例,占53.6%,大多家长对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相关知识知晓度远远不够,参检婴儿中相当数量8―9个月仍未添加辅食;参加调查家长对小儿营养性疾病认知度很低,既往做过贫血相关检查者占25.1%,且大多是孩子生病后在医疗机构接受的检查,预防佝偻病鱼肝油补充仅141例,占17.9%。

3 讨论

3.1婴幼儿营养性疾病检出率高与当地儿童保健服务开展状况密切相关。0-3岁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此期不仅体格生长最迅速,也是大脑、智能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此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主要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其他微量元素缺乏。而这类疾病是可以防治的。预防婴幼儿营养性疾病根本的就是合理科学的喂养。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切实开展好基层儿童基础保健服务,按系统管理要求进行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估、喂养指导,遵循“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正常提高”的原则,最大程度地改善我县农村婴幼儿健康状况。

3.2基层儿童保健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必要性日渐凸显,各地区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取得一定成效。但发达地区与贫困山区之间、城镇与农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受地域条件、地方经济文化水平、地方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儿童保健任重而道远。一要加强三级保健网的建设,加强县、乡、村儿童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供必需的设备、人员保障;二要拓宽儿童保健服务内涵,不仅仅停留在称体重、打防疫针的层面上,更要注重体格智能发育评估、异常情况的识别和干预、儿童营养喂养指导、卫生指导、营养性疾病的检测与防治等;三要多渠道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认知度,认识其重要性,促使更多家长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儿童保健服务;并且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做好儿童健康促进。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主编 《儿童保健学》(第四版);

第6篇:婴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范文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一般类型的多见,婴幼儿以全身症状较重,常骤起高热,伴哭闹、烦躁不安、呕吐、腹泻,甚至出现高热惊厥。年长儿以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咽部不适、咽部疼痛、轻度咳嗽和声音嘶哑。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易继发细菌感染,并向邻近器官及下呼吸道蔓延,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2]。年长儿继发链球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变态反应疾病;也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此外一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也可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因此小儿患上感要注意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并发症或病情发生变化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而贻误治疗。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家庭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自限性疾病,一般没有并发症时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做好家庭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2.1 家庭生活护理 小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衣服及包被不要太紧,以促进散热。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但应避免“穿堂风”。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 ℃左右,湿度以50%~60%适宜。室内要定时通风,一般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左右。有条件者可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患儿应供给充足营养与水分,给小儿富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或菜汁、水果汁,对发热者更要少量多次补充水分,以稀释和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2.2 保持体温的稳定 定时给小儿测量体温,如果小儿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在头部、颈、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块、冰枕或冷毛巾湿敷以降温,如效果不佳,应给予口服药物降温,常用的有:25%安乃近溶液滴鼻,适用于5个月~1岁左右的婴儿,每次1~2滴;阿苯片适用于3~4个月的小婴儿。扑热息痛因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小、无肝功能损害和抗凝作用,而作为小儿解热镇痛的常用药物。降温后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床单等物品,注意保暖及补充水分,观察有无虚脱的表现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3 小儿口、鼻腔清洁和护理 每日保证2次用棉签蘸温开水湿润口唇,禁食过烫及辛辣食物,以免造成对口腔粘膜的损伤。对口唇及口腔粘膜干燥者应勤喂水,年长儿可用淡盐水漱口。鼻腔分泌物结痂时用棉签蘸冷开水湿润后轻轻拭去;鼻塞妨碍吸吮及睡眠时,在哺乳前15分钟及临睡前用0.5%的麻黄碱溶液滴鼻,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2.4 用药的护理 应用麻黄碱溶液滴鼻时,将患儿头部稍仰并偏向一侧,维持头低位1~2分钟,以免药液直接流入咽喉而被吞下。麻黄碱溶液不能使用过频,时间不宜超过3~4天,以免引起快速耐受使作用减弱或黏膜损伤。

片剂药物传统的喂法是把药物碾碎,加适量的糖水溶解后直接给婴儿灌服,但容易引起呛咳或气管异物。给婴儿喂药时,可先准备一支5毫升的注射器,将针头取下备用,将药物放在小碗内,根据药物多少用适量的水溶解,用注射器将药物抽好,将注射器的从小儿的一侧嘴角放入,轻推针柄,缓慢将药物喂进,不但可减轻婴儿哭闹,还避免了呛咳或气管异物[3]。

2.5 注意观察病情 以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在发热的过程中如出现兴奋、极度烦躁、惊跳等表现时,说明很可能要发生惊厥,可给予镇静及降温治疗。若出现惊厥,家人不要惊慌失措,可就地进行急救处理。首先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家长大声喊叫,以减少刺激。然后松解衣领,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分泌物或呕吐物造成窒息,将患儿舌头轻轻拉出口外,以免舌咬伤和保证呼吸道通畅,同时指压人中、合谷穴以止惊[2]。惊厥停止后应到医院及时检查以免误诊。如高热持续不退、耳痛或外耳道流脓,常提示已发生了中耳炎;如咳嗽加重、呼吸困难、颈淋巴结肿大常提示已发生了肺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发现皮疹、小儿脖子僵直、咳嗽的性质改变等异常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3.1 合理营养增强体质 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在一岁半或两岁之间要断奶,断奶后要加强营养,防止挑食、偏食和过多的零食,以免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和佝偻病的发生。年长儿要均衡膳食,保证营养供给。结合小儿年龄、活动能力,开展户外活动或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小儿体质。

3.2 积极防治疾病 出生后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防治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佝偻病等疾病。加强日常护理,随天气变化为小儿增减衣服,注意保暖;保证小儿每天充足的睡眠,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3.3 防止交叉感染 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冬春季节和传染病流行期间,家长不要带小儿少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家中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要与小儿进行隔离,以防止交叉感染。

3.4 日常预防 上感流行期间,居室要进行空气消毒,也可给小儿口服板兰根、金银花、双黄连等中药汤剂预防。在家庭中,可用食醋熏蒸法进行空气消毒,具体方法是:关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2~10 ml,加水1~2倍,加热熏蒸至完全气化为止,每日1次,连续数日。每半月或一个月一次。

参 考 文 献

[1]金荣华.儿科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25-26.

[2]江迎丽,李玲.妇产科护理学与儿科护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319-320.

第7篇:婴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范文

【关键词】儿童保健 婴儿 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41-01

婴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及时对婴儿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传,能有效促进儿童正常体格发育,从围产期开始就应该建立母子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预防接种,实施综合性措施[1],有效控制疾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为了解儿童保健综合措施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名婴儿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日龄在3~35d之间,平均27.5±4.5d;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日龄在4~34d之间,平均25.5±4.7d。两组在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及家长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婴儿采取常规儿童保健,观察组婴儿采取强化儿童保健,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婴儿在神经心理发育、体格发育、影响性疾病(营养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情况。具体干预措施如下:对婴儿进行定期体检,分别于生后1、2、3、4、5、6、8、10、12个月进行常规体检并接受儿童保健措施,应用儿童保健电脑进行体格发育评价,发现体格发育的偏差,及时进行处理,发放视、听反应训练资料[2],在1个月时进行听力筛查,排除听力障碍及脑损伤婴儿,应用酶免疫法测定末梢血液中BLAP活性,增高的患儿拍摄左手腕骨片检查,在体检的同时进行神经发育检查,家庭婴儿操锻炼,6个月以内做婴儿被动操,>6个月做婴儿主动操,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服用维生素AD制剂,指导添加辅食,由保健医师指导儿童常见病机多发病的防治。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讲座,提高家长育儿水平。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婴儿第12个月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比较见表1

观察组婴儿在神经心理发育、体格发育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婴儿在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婴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婴儿在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婴儿在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儿童保健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以家庭为基础的儿童健康保护、健康促进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2006年卫生部公布的我国第四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中表明城市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儿童保健对儿童的健康生长有积极作用。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3],儿童保健服务也发生了改变,增肌了体检次数,从原来单纯的体格检查发展到心理发育指导,并开展小儿早期教育,对儿童的喂养和营养状况的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性。健康教育的方式更灵活,家长保健医师得到逐步的提高。指导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儿童生长的需要,有利于儿童体格发育,入对婴儿抚摸能增强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刺激迷走神经,改善末梢循环[4]。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儿的智力发育,婴幼儿时期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干预与指导降低了婴儿疾病的发病率,也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疾病防治的重点。建立完善的保健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保健,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以满足现代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需要。对婴儿进行强化儿童保健,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并能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裴菊英,闫永生,张英奎,等.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早期发展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0(6):1904―1907.

[2]詹莉.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2.

第8篇:婴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范文

【关键词】 5岁以下儿童死亡;新生儿;婴儿;死亡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2009年5岁以下死亡儿童。

1.2 方法 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一系列相关措施中,并统计出赛罕区各卫生院及防保站上报的0-4岁儿童死亡监测报表,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病因分类,是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标准所进行的分类。并于2005-2009年间,定期对呼市赛罕区各大服务站及各大医院所进行质量控制。5岁以下儿童合计死亡数=婴儿死亡数+1-4岁儿童死亡数,年龄小于1岁的儿童死亡数指的是婴儿死亡数(包括新生儿数)。

2 结 果

2.1 2005年-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情况 见表1。

2.2 2005年-2009年5月岁下儿童的死因及顺位 见表2。

3 讨 论

3.1 死亡率 我区5岁以下儿童于2005-2009年间死亡监测结果显示出: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我区通过借助妇幼卫生项目的实施以及走村入户深入宣传产前保健的好处,并且有力强化产科人员及乡村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全区范围内农村合作医疗和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并且提高住院分娩率等相关措施,有效降低了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13%下降到2009年的4.8%。

3.2 儿童死亡年龄构成 通过对以上监测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在5岁以下死亡的儿童中年龄越小的儿童死亡率就越高。而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18%;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15%;而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4%。

3.3 儿童死亡因素构成

3.3.1 新生儿窒息占死因顺位的第1位,如须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应首先做好产前检查和加强产时监护。努力提高儿科医师和产科医师对新生儿窒息抢救复苏水平。新生儿保健在儿童保健中作为重点应及时加强筛查及监护。杨惠兰[1]对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所分析提示,应将新生儿死亡率作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中一方面应加强产科质量的同时还应当随时避免产科因素对新生儿所造成的创伤;其次应做好新生儿期保健工作,从儿童出生起开始建立系统保健管理措施,同时也应当及时对高危儿童进行跟踪随访工作;尽可能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发生。

3.3.2 早产低体重占死因顺位的第2位,应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对孕妇进行有效的卫生和营养指导,做好高危孕妇的监护,并且应当占死因顺位第3位加强产期保健工作,防止早产低体重的发生并及时做好早产儿的护理工作。

3.3.3 出生缺陷是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占死因顺位第三位,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应当做好三级预防工作。第一,应当积极引导新婚对象进行婚检并把好婚检关,并询问了解其家族史、既往史和现病史;有效减少部分先天性疾病的发生。第二要重视高危人群产前诊断和孕期检查。婚检和孕检先天性疾病过程中,可及早发现先天性疾病患儿并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同时还可通过药物改善其症状。华菁杰认为[2]:①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及检查质量;②规范高危妊娠的管理及转诊制度的同时还应加强高危妊娠管理的监管力度;③在孕前和孕早期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口服叶酸可减少出生畸形等先天性疾病;提高环保意识并可降低由先天性疾病所导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情况发生。

3.3.4 新生儿其它疾病同样也是构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加强对孕妇进行有效指导和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并将预防疾病的发生。有效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的同时还应加强早产儿围产期保健工作,采取母乳喂养的方法。

3.3.5 意外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12%,死因顺位第5位,应引起社会各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家长对儿童监护意识,提高儿童入园率,以保证儿童的生命安危。

参考文献

第9篇:婴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范文

关键词:小儿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整体护理

小儿消化不良也称为婴幼儿腹泻或婴幼儿消化不良,为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精心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整体护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为指导,综合考虑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等多种可影响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的护理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即对这一护理模式在小儿消化不良患儿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1基础护理

1.1输液护理 小儿对缺水的耐受力差,大量出汗、腹泻、呕吐等易造成脱水,因此在消化不良患儿的护理中,补液护理十分重要。目前对于轻中度脱水,多主张采用口服方式补水,可不定时给予水和ORS液口服。脱水较严重时,需采取静脉补液[1],按照静脉补液的原则,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输液量、速度进行调整。若患儿合并有心肺疾病或营养不良,输液量应较一般患儿减少20%左右,或以患儿体重计算出的输液量的3/4确定,适当减慢输液速度,以减轻心脏负担。

1.2 病情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护理中也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①准确记录患儿大便的次数、性质等,以此丢失的水分;正确留取大便样本并送检;观察大便性状,若有酸腐味则表示为蛋白质消化不良、有油光为脂肪消化不良,大便呈白色或淡黄色清水样或米汤样,提示为轮状病毒肠炎;②观察并记录呕吐次数、呕吐物性质,根据呕吐情况采取补液或禁食等措施;定时测量体温,注意体温患儿体温变化,体温高者可采取适当减少衣物、使用酒精擦拭颈部、额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③注意观察并记录排尿时间、尿量、皮肤弹性等,以观察结果指导补液量和性质,以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2,3]。

2 心理护理

现代生物医学社会模式认为,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也可影响疾病的症状,近年来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对小儿消化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小儿生病时易哭闹不止,家长异常焦虑,患儿及家属的情绪心理均可影响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在护理中需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影响,临床中需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常丽芝[4]通过对婴幼儿腹泻患儿的护理实践认为,在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中,应注重技巧性,给予患儿及家属心理支持,以微笑服务取得患儿及家属信任;多与家长沟通交流,积极了解患儿及家属心理,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帮助家长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促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

3饮食护理

婴幼儿腹泻主要有非感染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其中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由于饮食因素导致,如喂养时间不定、突然改变食物种类、食物过冷或过热等[5],因此在整体护理中,应加强饮食护理。以往认为对于消化不良患儿应禁食,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于免疫力较差、腹泻持久的患儿早期进食有助于恢复技患儿体力和食欲,因此主张消化不良患儿应早期经口饮食,可食用苹果膳、焦米粥等可促进消化的食物。有红霞[6]在对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饮食护理时,分为轻度腹泻、重度腹泻和恢复期三类,对于轻度腹泻患儿,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及甜食、脂肪类食物,人工喂养的患儿先喂养少量稀释的牛奶、豆浆或米汤,根据患儿情况逐渐增加喂养量至恢复正常饮食。母乳喂养的患儿哺乳前给予患儿少量温开水,同时缩短哺乳时间;对于重度腹泻且较为年幼的患儿应禁食,母乳喂养者禁食4~6h,人工喂养者禁食6~8h,有频繁呕吐的患儿还应禁水,但禁食水的时间不可太长,年龄相对较大的患儿可给予流质饮食,不必禁食;在恢复期,可给予患儿稀释的牛奶或米汤,以量少次多的原则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4生活护理

4.1环境护理 在整体护理观中,环境对疾病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小儿消化不良护理中也应注重环境护理,定时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清新,使用含氯消毒液对房间进行消毒,及时更换被褥床单,保持地面、床褥等的干净整洁;由于婴幼儿抵抗力较差,还应定期采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照射,以防止院内感染[7]。

4.2 臀部护理 消化不良患儿由于排便次数多,可损伤臀部皮肤,导致皮肤发红或破溃,在护理中应注意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指导家长在患儿排便后,使用温度适宜的清水擦洗臀部,并擦干,注意选用柔软的尿布布并勤更换,以预防臀红,清洗前家长需做好手部清洁,以防发生感染;清洗后可在患儿臀部涂抹适量芝麻油,防止大小便对皮肤的浸渍;若患儿发生臀红,可使用红霉素软膏轻轻涂抹在肛周皮肤上[8,9]。

4.3其他 患儿生病后抵抗力下降,加之脱水,口腔干燥,易滋生细菌,因此在护理中应注意定时进行口腔清理,可使用5%苏打水,以消毒棉签擦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脱水较为严重时,患儿往往会存在角膜干燥、充血,以发生角膜炎,此类患儿可给予生理盐水清洗后,适应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10,11]。

5出院指导

在消化不良患儿的护理中还应做好出院指导,以预防疾病。护理人员应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培养小儿合理的饮食习惯,防止过食、偏食;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应保持的清洁,以避免感染;人工喂养的患儿避免频繁更换奶粉品牌;添加辅食不可过早,添加时严格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避免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尽量避免在夏季断奶,可选择秋季、小儿健康时;注意保持小儿饮食的卫生,适当进行户外运动,让小儿接受日光照射,以增强体格和免疫力。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小儿消化不良的护理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的发展,整体护理是将以患儿为中心,将各项护理措施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护理中,通过系统性、整体的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心理、环境等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因素,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杜秀英.婴幼儿腹泻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0):253.

[2]高建红.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9):406.

[3]谌顺丽,朱新娇,卓智,等.小儿消化不良整体护理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01(18):49-51.

[4]常丽芝.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04(31):59.

[5]陈秀芳.婴儿消化不良治疗及护理1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2):255-256.

[6]有红霞.婴幼儿腹泻的护理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2,25(5):151.

[7]胡洁,曹建斌.小儿泄泻的整体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4):45-46.

[8]呼琴.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09,28(22):79-79.

[9]刘国珍.104例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9,22(4):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