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园林鉴赏范文

古典园林鉴赏精选(九篇)

古典园林鉴赏

第1篇:古典园林鉴赏范文

关键词:文学词汇 园林美学 教学应用

《园林美学》课程的功能是通过给学生传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体现艺术性的理论和技巧,使学生了解园林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造景艺术和技巧、园林空间构图艺术,具备对园林景观艺术性的赏和初步的设计、组织能力,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要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美的鉴赏和创作水平,为后续“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与小品”、“园林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文学词汇在园林美学教学中的应用必不可少。

一.在园林美学教学中应用文学词汇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美感,增加园林美学的美感。

园林美学本来就要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就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文学词汇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智慧的结晶,既有哲学的美感又有语言的美感。如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有很多优美的语言,千古传诵:《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篇目多以比兴的手法起句,而比兴的内容常常取自自然风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诗句虽是为了抒发感情所做的铺垫,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山水树木等自然景观的欣赏, 此时的园林还未脱离生产实用的特点而成为纯粹的观赏游憩场所,但很显然人们已经产生对欣赏自然的需求了,而这种欣赏正是园林的起源。秦汉时期流行的文学形式是赋。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山水和园林开始从附属地位上升为描写的主体,例如司马相 如的《上林赋》、杨雄《甘泉赋》、班固《终南山赋》、杜笃《首阳山赋》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灵活运用这些文学知识,把这些古典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诗句应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一边学习园林美学的知识,了解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一边感受着园林之美,那么,我们的园林美学课堂将充满文学的气息,让学生既感受到文学之美,又感受的园林之美,并且了解了我国园林发展的历史,真是一举多得。

二.在园林美学教学中应用文学词汇可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园林美学教学涉及很多内容,如对景观进行艺术处理,园林色彩的构图;园林建筑小品等,这无一不与美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教学中如果只用平实的语言,学生难免感觉枯燥乏味,没有形象感。但是如果教师应用文学语言,结合文学名著中对园林美的描写,学生一定会感觉生动形象,犹如身临其境。如,在学习对景观进行艺术处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苏州沧浪亭为例,讲述,“沧浪”二字本身就来源于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亭子石柱上的一副“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对联,让人感到一种亲近自然的愉悦之情,园中东面临水有一“观鱼处”,取自《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西面有水榭“面水轩”,两面临水,得名于杜甫诗句“屋轩皆面水”。文学作品里描述的美景成为园林造景的依据,这样依典故而造景,人为主动地在园林中加入很多象征意义,使简单的景物具有了更深层的意境。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园林优美的意境,学到了对景观进行艺术处理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对园林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在园林美学中应用文学词汇可以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美的鉴赏和创作水平。

不会鉴赏园林之美,就说明没有学习园林美学;不会园林设计,没有园林创作的实践,就说明没有把园林美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只会纸上谈兵。在园林美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文学词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园林艺术鉴赏和创作水平。如在学习风景园林鉴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给学生讲述,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如《游沈道士馆》“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将远处的青山纳入园中,给整个园林增添了无穷的生命力。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空阔无边的长江大大地拓展了黄鹤楼的空间范畴,使其顿生超凡的气势,意境更加开阔、深远。山水园林与山水诗文相渗透,创造出不朽的名篇。这些优美的诗句让学生在欣赏到了园林之美,学习了园林鉴赏知识的同时,也品味文学之美,感受文学的魅力,同时为自己的园林设计创作找到了灵感。

第2篇:古典园林鉴赏范文

关键词:中西园林;艺术思想;差异性

园林不但是人类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而且内涵着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社会审美倾向,是一种既有实用价值,如改善生态、美化环境、娱乐休憩等,又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如观赏游乐、审美赏玩、怡情悦性等双重功能的艺术设施。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园林艺术的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巨大而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在设计上往往在严谨的布局中呈现出一种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环境,不仅充满了自然之美,而且常常在自然中能够巧妙地营造出的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意境,可以让观赏者置身其中而留连忘返,甚至可以在其中找到一种心灵的安慰。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最能代表西方园林特征的是十八世纪兴起的几何规则型园林。园林题材的配合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 认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形式、风格差别十分鲜明,充分体现其园林艺术思想的差异。

一、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目前的总体发展情况

中国园林艺术已经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然而园林艺术理论大大落后于园林艺术实践的要求确实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缺少理论指导,在国内的现代园林建设中,时常出现一些不切实际、不合时宜的偏向。不少人从表面上来”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使我国的园林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在传统中兜圈子,滞步不前的状况,致使仿古之风、古建筑热、假山热盛行。同时,我国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出国考察提供了许多机会,他们在赞美西方文化艺术新奇之际,弃”我”媚”他”,不切实际地片面追求所谓”西洋风格”,刮起”草坪雕塑热”,更糟糕的是竟有人自以为新潮地全盘抄袭西方的模式,重复当年不可挽回的错误,诸如17世纪的英国在不规则土地上所进行的几何形态的花园设计,前苏联的”理想环境”规划,日本战后的城市现代化和香港的殖民色彩等,其结果使中国当代的园林建设,从复古到崇洋,从古典到现代,造了很多的园林,却没有形成中国现代园林的风格和特征,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存在不少抄袭模仿、生搬硬套的现象。

二、中西园林风格的不同

西方园林艺术美突出科学、技能,呈现出平面、立体几何形,一切景物,无不方中矩,圆中规。原因在于西方美学历史传统,最早的美学家都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艺术作品的成功要依靠许多数的关系,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于明确。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开阔、坦荡、规则、整齐、豪华,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就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说:整个天体与宇宙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与西方园林不同的是,中国古典园林虽然也有人工堆山凿池,并配以花木、建筑、石景等人工创造的因素,但是却要体现出天然山水之真趣,讲究”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建造理念,造园要素的布置和设计均依自然地势并与周围环境保持特定的关联,力求展现自然而然的状态。以和谐一致、参差不齐、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影影绰绰以及含蓄回味的特点,园林内常常是依真实山体之势,并以假山片石点缀其间,使山体更富玲珑雅致。园中还用石材叠置体量庞大的人工假山,或为真实山体之局部,以形成真山假山相融之山势;或自成一体,展现创作者理想之丘壑,从而做到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鉴赏力。

三、中西园林风格不同的原因探析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文化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常常与社会的剧烈变革、政治动荡以及思想活跃程度密切相关。中国古典美学崇尚自然,认为不论诗文还是书画,它们的美都离不开”尽殊”、”各异”、”参差”、”相杂”,其哲学理念崇尚”自然天成之趣”。而自然界本身的运动发展表明,自然界本身不存在单一、规整、均齐,那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要力图模仿自由的大自然,就必须突现其参差不齐之美。因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中,总是尽量地接近自然,融入自然,尽可能地避免人工斧斫的痕迹,通过精心设计达到自然而然的美感效果,即”妙造自然”。此外,人们在追求自然美的过程中,总喜欢把客观的”景”与主观的”情”联系在一起,把自我摆到自然环境之中,物我交融为一,从而在创作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确抓住自然美的精华,并加以再现。因此含蓄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西方园林可看作是古希腊数理美学的感性显现和历史沉淀,换句话说,就是试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来确定美的标准与尺度。因而,西方造园刻意追求的是理性主义的形式美。兴起于公元15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对西方园林艺术的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反对宗教神权,寻求精神解放的运动中,唯物主义思想占了上风,并提出”人文主义”的口号,强化人的力量,主张人和控制秩序的一种意识。”有时与园林之外自然界那明显的”杂乱无序”或”难以驾驭”形成对照;有时与园林之外城镇或都市的骚乱相关联;有时则与同花园相接的住宅生活的繁忙和紧张有关。这就是规则式花园的由来。”体现在园林建设中,就是在西方的园林中极少感到自然美的气息,处处强调的是人工美,甚至将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整划一,所有的一切都被纳入严格的几何制约中。

总之,不论是中国园林艺术还是西方园林艺术,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瑰宝奇葩,其内容博大精深,传承着人类文化精妙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从比较的角度出发,着眼于继承和发展、借鉴和创造、从而使古老的园林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周武忠. 寻求伊甸园[ M ]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P:184)

基金项目 :2011 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西园林艺术比较研究”(W2011035)

第3篇:古典园林鉴赏范文

关键词:中西方 古典园林 艺术 对比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195-01

前言: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慢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其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均具有独特的造林形式,被人类视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特点为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花草树木讲究自然,没有统一的格式,给人以舒适安逸的感觉。而西方古典园林的体现形式则截然不同,在其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造林的手法来体现人工美的价值,采用对称的布局、注重花草木修剪组合而成的精美的几何图案。因此分析总结出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各自特点与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与审美的新型园林。

1、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

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并无大的区别,中西方古典园林分别具有自己独特风格与特征,据资料显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始于夏商时期,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被兴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从早期秦始皇时期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简单圈地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受到佛教和玄学的影响,开始模仿自然,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以自然因素为主,创造出类似于自然园林的景观。直到唐代受到各种艺术文化的影响,园林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其宅院与自然山水风景有机结合,在北宋时期园林建筑业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了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而到了清朝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高潮,连续修建一系列弛名中外的经典作品,如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

西方造园艺术则始于古罗马的中央是绿地,四周围绕住宅的模式,希腊又在古罗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其典型特点是以建筑为主体,以对称的形式为本,在树木与绿篱造景时,开始应用整形修剪技术。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园林开始快速发展。以人工安排,布局方正的大规模的别墅庄园日益增多。直到凡尔赛宫的兴建,这种几何形式的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达到顶峰。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园林在艺术上具有:自然与含蓄、造型与空间、借景与意境三大典型特点,主要采用人工仿造各种自然山水风景。在园林的空间布局、景观配置及其建筑群体几个方面均体现着自然式山水风光之美,在此基础上又适当融入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布局上追求自然美,可以简单的比喻为:“把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浓缩在庭院中”,在空间上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造园方法,通过空间局部的交错与曲折变化,在有限的面积内,给人以空间无限的感觉,从而形成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相结合的艺术景观效果,犹如一幅完美的图画。其次是在园林的景观配置方面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点缀适当的花草树木,其典型特点是假山设计自然逼真,池沼布局错落有致,花木品种多样化,不同的季节都设有可观赏的植物且高低分布有别,注重远景与近景的层次,在形式上充分体现了自然天成之美与意境美。再次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虽然没有大型建筑,但其布置往往都很密集。经常设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功能不同的建筑,这些建筑与山、石、水、植物之间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让人无限的接触自然,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天然环境情趣。最后是绘画、诗词对中国造园艺术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采用各种山水诗、山水画的形式寄情于景,赋予园林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意境,承载着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实现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3、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属于迥然不同的两个流派,西方人认为园林是人工创造的,就应该对自然的景观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在西方古典园林造园的过程中,以排斥自然为前提,追求严谨性与合理性的相互统一,以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为基础,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所有要素之间比例协调、采用对称式的布局,其总体构图也以规则严谨、直观明晰的形式为主,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之美,由此可见,西方造园艺术主要是立足于采用人工方法来改变自然状态。

总的来说,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中,建筑物体积往往都比较大,在整个园林中占很大的比例,是构成整座园林的基础。所有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等都是以大型建筑为主轴,通过对称式的几何图案将园林的整体构造有序的组合在一起。其次是在园林的景观配置方面,非常讲究人为的创意,如水池、台阶、植物及道路形状、大小与位置等每一元素都设计的非常精细,各种植物也都是通过人工修剪而成各种形状供欣赏,绝不允许其自然生长,所有的园林构成元素经过严格地规划与布局后,呈现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菱形等规则的形状,在形式上给人以规则整齐的感觉,在空间上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思维上给人以征服自然的。

结束语

总之,中西方古典园林风格各具艺术特色。一个优质的园林,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都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共同特征,只是侧重点不同而以,西方园林给人的感觉偏重于悦目,而中国古典园林则突出赏心。然而对比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并不是本文的最终目的,在日后的景观园林设计中借鉴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综合特点,将双方的优点运用到新型景观园林的创新设计非常关键,所以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借鉴与创新,充分发挥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优势,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型园林。

参考文献:

[1]祁颖;《旅游景观美学》;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张玲;中国古典园林置石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0年11期

第4篇:古典园林鉴赏范文

关键字:古典园林;西方园林;人性化

Abstract: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western modern garden style to the target of service different era, there are different source limitations, any single application are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garde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two gardens of the advantage sex and limitations. Take two kind of garden's dominance, to its limitations, to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western modern garden to adapt to the fusion of modern garden.

Keyword: classical garden; The west garden; humanized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由各具不同艺术风格,其中风格最具典型的两种园林: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他们都有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对从古到今的造园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两种园林的典型还适合现代园林吗?答案是否定的,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局限性。

中国古典园林的局限性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从而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而独辟蹊径,先后对日本园林,欧洲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园林之母。但近些年来,在中国大地产生了效仿西方园林的众多实例,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都是由高高的围墙封闭,供少数人游玩居住的。都是私人园子的范畴,一般的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这便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封闭性和私密性。而现代社会的园林的服务的主要人群便是普通的人民大众,这便要求现代的园林具有开敞性和大众性。古典园林与现实的大众需求产生了矛盾,而这一需求恰能被开放几何形划分的西方园林所满足,从而造成近现代营造西方园林的狂潮。中国古典园林的服务人群和内向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现代西方园林的局限性

与追求自然美的中国园林不同,西方古典园林以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一切为人工创造为特点。现代西方园林虽不再有修剪整齐的树木,但还是保持了古典园林中的以大几何图案划分地域,重在人工创造的特点。现代的西方园林大的几何图形的广场形式确实可以满足普通人民的健身娱乐要求,但在中国很多地方以机械效仿,生搬硬套,这种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而且西方园林设计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夏日的骄阳下,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根本无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设计思想过于苍白,一味追求形式美,抛弃了实用功能和延承历史文脉的本质要素,只能是苍白而无生命的。

人性化现代园林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两个不同源的园林在现代园林的需求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把这两种类型的园林 进行优化重组,最终达到人性化现代园林的融合。

西方园林的过于人工雕琢且营地铺装占有很大面积,而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从老庄崇尚自然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这一点中国园林可以给与很好的修正和完善。可以把中国园林中师法自然,多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到现代的大广场式的西方园林中去,应该切实地把人性需求落到实处,真正的做到使人可停,可赏,可游,可憩的自然舒适环境。西方园林不仅要在设计中运用中国园林的自然手法,在实际工程的场地改造中也应注意因地制宜。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事实上由于人们无限制地开垦、开采、修建工程,现在的城市及郊区已经很少保存着原有的自然地形了。所以西方园林还应注意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在环太湖十八弯景的设计中,设计者对每一个山坡都进行了土质和地形的分析,拿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就非常的成功。

对于西方园林的内涵苍白这一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是值得学习的。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象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景观设计师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作品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中国古典园林中也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由封闭内向性向开敞大众性转变,必然离不开对西方园林的学习借鉴。借鉴西方园林中的大型的开放性的理念,建造成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园林 .

在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的园林风格盛行于现代中国大地,首先体现在房地产业中,开发商为了起到好的效果,他们往往启用国外的设计机构,结果设计出来的效果许多是纯粹的西方园林风格,到处是罗马柱和欧式雕塑,在植物的配植上讲究群植,花团锦绣,豪华气派,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艺术难觅其踪。在其出现的初期,人们感叹其气派和豪华,同时,对其手法也倍感新奇,认同其开敞奔放的风格,使这种风格和款式在九十年代末达到了高峰。同样,其他的园林绿化也受到很深的影响,如道路绿化,街头小品,大型广场等都有了很强的西方园林色彩,传统园林风格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不可避免地印上了时代的烙印。这充分让我们意识到,借鉴西方园林不是仅仅借鉴西方园林的外在形式,而是借鉴西方园林中的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如天津的中心花园于2000年仿西方的大广场园林建成一圆形的旱式喷泉广场,实用价值极低,其夏天日照强烈,无法使人停留,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

同样在中国大地上也未免有一些过份追求古典园林风格,一味生搬硬套,造成了景观的滥用和浪费。古典园林所表现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与今天新的时代有着很大的距离,它的一些创作思想和手法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并有其适应的范围。时代不同了,就不应该不分条件,到处套用传统园林的做法。比如叠假山,这是传统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段,是表现山水这一主旨所必须的。它在私家园林面积有限而又封闭的空间中是自然山峦的典型化,虽然实际的尺度和体量都不大,却仍然能体现其高峻与幽深的境界,宛若自然。可是,现在有一些城市,不分场合,堆叠假山成风,不论公园还是空旷的广场都堆,结果是假山的体量很大,仍显不出山峦的气势,像一堆乱石头,花了钱,费了人力,效果并不好。当然,也有处理的好的,那是对传统的假山技术进行改造,以现代化材料代替湖石和黄石等价格昂贵的天然石料,强调整体效果,恰当地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广州流花湖旁的山石景色,尚称自然,是对传统假山的继承与创新。另外,古典造园强调景色入画,往往曲桥无槛、径必羊肠,廊必九回。这些也不能到处搬用。南京金陵饭店的外庭院,以黄石叠成池岸、假山,采用平顶的游廊,与现代化的建筑取得协调,是谓借鉴的好。所以设计师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西方园林还是中国园林的应用都要建立在适合适度的基础上。

综上所述,现代的园林要开敞性与植物造景并重,永远把人民大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有机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的优越性,创建更完善的人性化现代园林。

参考书目:

1.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第5篇:古典园林鉴赏范文

Abstract: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different garden types have been compared and then the five factors of building the garden have been compared, which in turn makes us get to know bette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lassical gardens in China and Japan and their respective excellent quality.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日本古典园林;对比分析;造园要素

Key words:Chinese classical garden;Japanese classical garden;comparison and analysis;factors for building gardens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154-02

0 前言

通过比较研究,一方面发掘这两种风格所体现的自然之美,揭示两个民族如何感悟园林,如何再现和表现自然;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学习日本园林的长处,结合中国造园艺术,为当今中国景观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造成中日古典园林艺术差异的原因

中日地理环境和气候与思想文化差异是造成中日古典园林艺术差异的外因和内因。地理环境区别是大陆和海岛的差异,在园林文化上就是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区别。

气候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差异。中国南北跨度大,北方建筑防寒为主,较厚重;南方建筑通风、采光为主,较小巧,园林植物也有较大差异。日本属海洋性气候,温度较高,雨量充沛,树木资源丰富。日本园林建筑用拉窗和拉门分隔,可以拉开,形成通透的空间。

思想上,中国偏于儒,表现为乐天爱人,日本偏于佛,显示出孤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思考[1]。

2 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可以分五个时期,就是萌芽,产生,历经兴盛,成熟,衰微的过程。

商周秦汉是园林萌芽时期,出现了“囿”、“台”、“园圃”三种园林雏形。魏晋南北朝是园林的转折时期,佛教传入,玄学兴起及老庄哲学流行,园林崇尚自然。隋唐是园林发展全盛的时期,园林艺术由自然山水园向写意山水园过渡。宋元是文人写意山水园的成熟时期,呈现简远、雅致、天然的艺术风格。创作风格倾向写意,注重意境创造。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江南园林艺术达到高峰。清中叶到清末园林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是中国园林的衰结期,形式脱离内容倾向[2]。

日本园林发展史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飞鸟、奈良时代是中国式山水园林的泊来期,日本全面吸收中国的园林文化。平安时期唐文化和佛教仍是主流,但政府已停止派遣遣唐使,注重发展自己的文化。镰仓、室町时期是佛教禅宗化时期,产生了禅宗园林,特别是室町末期,产生了日本园林史上杰出的枯山水。桃山时期是园林的茶道化时期,日本人以朴素、淡泊为尚,创立幽静、幽玄的茶庭。江户时期是日本园林的综合时期,园林主题和类型丰富多变[3]。

3 中日古典园林风格类型的分析

中国园林大致可以分四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名胜游览区。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私家园林有时代风格,从西汉自然山水园到明清人文山水园。江南园林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寺庙园林建筑金碧辉煌,殿堂之庭,栽植松柏竹等常青树木。名胜游览区是结合自然山水开发,具有公共游乐性质的园林[4]。

日本园林有以下几种类型:枯山水、茶庭、池泉园、筑山庭、平庭、寝殿造、书院造、净土宗。

枯山水即在没有池水溪流的地方仅立山石,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做法。池泉式园林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筑山庭则是偏重于堆土山,平庭是在平坦地面上进行园林规划。茶庭是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寝殿造、书院造、净土宗主要是依据主体建筑而命名。

4 造园五大要素的比较

4.1 掇山的比较。中国古典园林掇山受蓬莱模式影响,皇家园林假山形体高大,雄伟;私家园林玲珑妩媚。日本古典园林中称“筑山”和 “野筋”。多取材神话中的仙山或自然中的名山,山体低矮缓和。

中国古典园林把山水画理论作为依据,表现山的峻峭挺拔,创造深山幽谷,洞天府地的意境 。日本园林追求荒山野丘的趣味。多为须弥山,不是表现山的形态,而是佛教的思想。土山多模仿自然名山。

4.2 置石的比较。置石立峰是以个体石材成景的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中多用太湖石、黄石等,日本园林多用青石等。审美标准,中国讲求“瘦、透、漏、皱”。日本选石以浑厚朴实为贵。

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意境因置石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置石方式有特置、对置等。以特置为例,又称孤赏山石,由大块山石布置成独石景。日本置石审美意境因石块数量不同而异,如九块石头可以做成九山八海的形式。

4.3 理水的比较。中国园林讲究真水的处理,日本园林有真水和枯水两种处理。中国园林理水讲求“宁静致远”,以静赏为主。日本池泉式园林欣赏水的清澈通透,而枯山水以白砂之水表达空灵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讲究来龙去脉,显示疏水未尽之意。理水原理为“小水则聚,大水则分”,丰富空间。日本园林只重来水,以泷代,水体较小,以聚为主。

4.4 建筑的比较。中国园林建筑式样丰富,皇家讲究对称,私家园林讲求一定变化,门窗花式多、雕刻装饰多,建筑密度较大。日本园林建筑多为高台式,式样简洁,以不对称为主,门窗构件式样简洁,建筑密度较小。

中日两国的建筑都可以分为主体实用性建筑、休闲性建筑、附属建筑、建筑小品四类。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厅、阁、堂等是私家园林主体建筑,皇家园林则是宫殿;日本古典园林以寝殿、书院、金堂等作为主体建筑,茶室是茶庭的主体建筑。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休闲性建筑有亭、廊、榭等;日本古典园林中休闲性建筑有钓殿、舟屋等。附属建筑在此指的是桥、围墙等。中国园林有牌坊、影壁等,日本园林有石鸟居、石灯笼等。

4.5 植物的比较。中国园林分两种,一是对花木外形的欣赏,二是欣赏花木蕴涵的文化。日本对苔草类植物情有独钟,在乔灌木方面也欣赏植物的外在美,日本喜欢象征长寿的植物和能体现生命意义的植物。

中国分两种情况:一是季相美,显示四季不同的景观。二是植物的空间审美,同其它造园要素搭配,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日本重视春景和秋景,春赏樱花,秋赏红叶。樱花开在春季,只有短暂的几天;红叶类植物因其在秋季显出血染的风采,因而深受日本人的喜欢[1-2]。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以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掇山理水的手法等,取得了伟大成就。日本古典园林整体简单质朴,对每个细节都精心打造,简洁又不失精致。在某种程度上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值得我们学习。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认识到,现代景观设计,既要与传统园林一脉相承,又要借鉴别国的经验和成果,为我所用,这才有利于我国景观设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丹荔.中日园林造园艺术比较[D].重庆:重庆大学,2005.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第6篇:古典园林鉴赏范文

关键词 古典园林 现代景观 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自古至今,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以及科学技术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人类的自然观、审美观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进行对比分析则对今后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山高、水长、地广的地理特点形成了中国人大尺度的观念,园林代表为通过人力、物力、财力来展现的皇家园林,其气势和规模都是无与伦比的,对于私家园林,较小的以亩为单位,大的用百亩或公顷为单位。宗教园林一般与大自然结合为一体成为风景区的一部分,因此用具体单位来衡量就没有意义了。而现代的景观园林大多面向的人群多且广,所以其尺寸依然不小。当然,这个尺寸也是相当灵活的,与地理位置、政府的政策、其功能用途等各个方面相关。

布局方式上皇家园林王者风范浓厚,私家园林更重诗情画意。在理水方式上,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在叠山方面,也讲究园必有山;在交通安排上,中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路游”为主,故园林中路上曲径通幽,水上曲桥卧波。古典的造园是“有法无式”,其实这不仅是古典园林的特征,也是当代景观设计的共同点。但现代景观设计更为多元化,其不仅具有中国古典的一些设计理念,同时也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景观手法,使得许多园林多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古典园林无论是宏大壮美,还是诗情画意,它的受众只是针对一小部分人群,即皇室贵族或文人雅客,大众百姓是没有资格去欣赏的,或者说也是没有那个鉴赏能力的。而现代景观设计是面向大众并服务大众的,所以在设计中考虑的是大多数人的需求,如休闲空间、活动集散广场等的设置。

在古典园林中主景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或以山水本身、或以高台建筑、或两者融合,审美重点由表及里不断深入。虽其要素无非山、石、水、动植物、建筑,只是每个时期侧重不同。在现代园林景观之中,设计师的个人因素、大众的需求、政府政策等都使得景观形式更加灵活,主景也就没有那么明确的规律可循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轴线是造园的一个重要营造法则,皇家园林一般运用的是中轴对称的方式,以此体现其庄严大气之感。在江南园林中则多用给人以轻松活泼之感的不对称轴线。但现代的园林景观中空间轴线的运用则越来越淡,对于视觉轴线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广泛的运用,如留园中的绿荫轩,在轩中观鱼赏水,对景见小蓬莱,或越过外廊远眺华步小筑,丰富景象空间同时利用山水布局完成了景观的深远变化。武汉解放公园中将涵虚广场、嘉汇广场、乐春广场串成一条轴线,而其他景点之间基本都是以曲线交通相连既营造一种曲径通幽,增加游览趣味的效果,也使得景观对景、借景形成。同时景观体验的连续性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扬州个园以时间作为其逻辑轴线,四季的更迭创造出一种“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的意境。而武汉解放公园湿地便是围绕自然生境规律的逻辑线索展开的,让人沿着迂回曲折的木质栈道亲身体验湿地生趣。古典园林中讲究对景、借景,像留园中分为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四个景区,各区由围墙相隔,又以廊贯通,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而现代景观设计中很少使用实墙围合,大多通过植物、铺装、设施等来进行区域的划分,所以空间围合形式多样灵活。例如武汉解放公园园景和街景相连,公园三个大门及周边区域建成三个城市绿化开敞空间,使得公园景观和街道景观融合。

植物配置是园林的重要组成。古典园林在植物选择上种类少,局限性强,因此植物种植的重复率较高讲究的多是“留得枯荷听雨声”、“雨打芭蕉”的诗情画意。而在现代植物配置观赏同时还强调防风、固土、净化等生态功能。除了进行外来树种的引种外,还进行拟自然景观的群落化培植,这样既可以强化地域特征也可以避免不当的植物搭配,有利于将自然环境的生动性引入城市景观建设中。

现代景观设计将尊重自然、尊重场所、尊重使用者作为基本原则。这样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出场所的潜能,不仅适宜于人的休憩游乐,而且也可以适当的方式求得营造与环境的共生。对古典园林进行学习同时不能机械、教条化,古典园林的建设更多的依赖于直觉以及经验,现代的设计发展要更好的把握理性与感性的尺度,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构思及创造。

参考文献

[1] 陈世珍.园林的印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4.

[2] 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3.

[3] 曹礼昆.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5.

第7篇:古典园林鉴赏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与创新等多个层面意义和作用,使中国园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综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有增无减。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而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

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同样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园林风格也可以互相借鉴,但是,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而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外来园林风格带来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粹中得到解决:

一、景观设计的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二、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三、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的苍白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包括园主本人在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设计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仍然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应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社会主义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8篇:古典园林鉴赏范文

摘要: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植物造景是古典园林的设计元素。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为人类创造一个观赏的艺术空间。本文试图对古典园林的特点、发展演变和植物造景在古代园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求为我国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植物造景 古典园林 应用

古典园林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山石、水体、植物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而植物景观更是在园林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园林基本功能的发挥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园林植物造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还为人们创造了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造园家克劳斯顿曾言,园林设计归根到底就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人类的生态环境。可见,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有着重要地位。

一、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

(一)师法自然的种植

师法自然是我国古典园林植物培植的基本方式,主要指在尊重树木自然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和培植。如阳性植物应“引东旭而纳西晖”,阴性植物应“植北囿而领南薰”。这种种植方式无疑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在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全社会共识的今天,师法自然的种植方式对现代植物造景有着重要启迪意义。

(二) 人文意境的表达

植物与人类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影响着人类的社会文化,由此衍生出许多与植物相关的文化,如与植物食用、药用价值相关的物质文化;以植物为载体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可以说,文化是植物景观的灵魂。古典园林设计无不受儒道释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如道家的道法自然、周易的风水意向等都深深影响了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

(三) 以人为本的宗旨

植物造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人,为了人的欣赏与感受,植物造景应符合人的审美心理与行为心理。我国古典园林就始终将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基本设计理念,传统的“玉堂春富贵”、“岁寒三友”等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如诗如画、步移景异、情景交融的植物造景设计,可以传达出深邃的思想情感,能够愉悦人的精神情操,因而深受古人推崇。如木香清阴棚架,葡萄串珠枝棚;春日繁花烂漫,炎夏交柯绿荫;芳草满覆园地, 庭园怏然丽质,等等,这些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人的审美情感的关注。

二、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学家曾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一块刻有花纹的陶块,这说明在7000年前我国就有了花卉栽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古典园林也在不断发展。我国最早的园林是殷商时期的囿,后发展成了以种植观赏性花木的园苑,从《诗经》中可以知道这些园林植物主要有桃树、李树、木瓜、梅树等观赏性花木。其中,《离骚》中就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样的诗句。①

隋唐时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隋炀帝的西苑内既有各种名花,也有郁郁葱葱的杨柳、修竹,与山水、建筑交辉相应,景色如画。唐玄宗的宫苑中,植物搭配合理,兴庆池畔种有醒醉草。宋元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成熟期,宋代出现了以花木为主的园林,如李氏仁丰园、天王花园子等;在元代许多寺院都建有的园林,其中以西湖旁的大承天护圣寺最为著名;清代园林已日趋成熟,植物配置与造景更为合理,如丛桂之内,不能种植其他花木;在漏窗、景窗前配置园林植物等。

三、植物造景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乔木、灌木、花卉等都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材料,常被用来点缀山石、水榭,或自称一体。山水画家郭熙说曾言,“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有了植物,园林才会显示出生机与活力,呈现出华滋之美。

(一) 诗情画意与造园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深受山水画艺术、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格调”,力求体现色、香、韵,追求深邃、含蓄、悠远和情景交融的意境,喜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偏爱曲径通幽的环境。②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景点多是以树木花卉为主题,如梨花伴月、曲水荷花、万树园等;在风景布局上,有的突出梨树的轻纱素裹,有的突出松树的峰峦滴翠。

我国古典园林十分注重古树名木,正如《园冶》所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当古树与建筑物发生矛盾时,宁可舍弃建筑物也要保住古树。园林是融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为一体的艺术品,它以自然美为依托,植物造景更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为表现自然美,在选择花木上要讲究“三美”,即树冠的疏密曲直、树叶的形状、树皮的质感等要体现姿态美;树干、树枝等都应体现出色彩美,如青绿的翠竹,红色的枫叶;种植的各种花木应有自然淡雅的色香美,如兰花的清幽,腊梅的淡雅等。

(二) 造景中的植物选择

我国的植物造景常象征、寓意等有着密切联系,花木不仅可以展现自然美,还可以展现设计者以及主人的精神境界,如牡丹、桂花象征着富贵、权力等,荷花、梅花等象征着高洁的品行,松柏象征着坚强与长寿。再如竹子被比喻为气节君子,象征着“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的高洁品格;③而“夜雨芭蕉”表示宁静、安详的气氛。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认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这种思想体现在植物造景中就是追求错落有致的人工群落,努力使山水、建筑等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园林与环境相协调。

(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一是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富丽堂皇的发展模式,二是以私家为代表的幽静典雅的发展模式。在宫廷中,玉兰、海棠、桂花等几乎成了植物搭配的主调;在色彩上,多使用色彩鲜艳的红色、黄色花木,以此来表示喜庆和象征皇家威严。④而私家园林多种植松、荷、菊等花木,以体现节操与高尚,常用小花盆种植花木,并将其置放于厅堂或案几上。私家园林追求的不是鲜艳的花朵,而是悠然自得的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有着崇尚自然、注重意境表达等特点,它对今天的造园实践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继承与发展古典园林的文化精髓,正所谓“从来多古意, 可以赋新诗”,只有将传统因素纳入现代文化结构之中,才能实现现代园林艺术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73.

[2]吴隽宇等.从中国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M].中国园林,2001:84-86.

第9篇:古典园林鉴赏范文

1历史文化在现代园林中应用实例分析

1.1哈尔滨群力金河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群力金河公园位于哈尔滨群力新区景江东路和景江西路所夹地带,是一个以金源文化为文化背景规划设计的城市带状公园,是群力新区的园林景观代表。据历史记载,现在的群力新区曾经是金代一座古城遗址,金河公园的设计旨在更好的保护文化遗址,展示历史遗韵,再现我国北方民族风情,突显金源文化。金河公园作为金源文化的载体,使用者固然不能从平面构成上体会出文化内涵,但是公园立体的纵深感、公园景观节点的设计以及细部的处理使金河公园现代化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公园内涵更加深远,耐人寻味。公园设计运用了重现的表现手法,金河公园有以“春水大典”“夏日牧歌”“秋山围猎”“白水黑山”为主题的群雕,群雕展示的场景和片段都是女真族传统文化习俗的真实写照,这种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微缩景观作为开放式公园景观文化轴线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是十分常见的规划设计方法。金河公园的主要观赏路线则是以这些铜质雕塑群推进,使整个公园的游览脉络清晰,部分雕塑配以地形处理,山形台地和曲折的水道丰富了公园空间层次。

1.2西安大唐芙蓉园规划设计分析城市主题公园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集休闲、娱乐和旅游景点为一体的城市新型休闲娱乐产品。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西安,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它是在原芙蓉园遗址之上建造设计的园林。大唐芙蓉园的设计集中了曲江文化、唐代皇家园林文化,是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大唐芙蓉园的整体规划沿袭了唐代园林的山水空间布局———南山北水,南园北池。唐代的芙蓉园曾是一座皇家园林,皇家园林的设计必定追求君权至上的皇家气派,大唐芙蓉园的设计中依然运用了强烈的中轴线,同时设计有多级轴线来突显历史上唐代皇家园林“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泱泱大国气派。另外,唐代时期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已经进入完全成熟的时期,建筑物造型丰富,形象多样。真实反映唐代风韵的建筑群展示就是通过中轴线展开的,建筑群是全园最重要的景观。区域整体布局上将大雁塔、北广场、古城墙遗址公园等与大唐芙蓉园在文化景观游览路线上形成串联,极力打造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的园林景观区域。大唐芙蓉园的设计巧用“远借”的造园手法,将大雁塔纳入全园景观营造中。设计力求从紫云楼、仕女馆和彩霞亭廊等多处主要建筑上都可以观赏大雁塔,同时也保证了不同的观赏角度得到不同的观赏效果。

1.3杭州良渚文化村规划设计分析良渚文化村位于杭州市西北部良渚组团核心区,是以1936年在浙江杭县发现的良渚遗址文化基础上规划设计的。以“当代田园小镇”出名于国内,基于TOD开发模式使文化村远超出文化主题公园的范畴,而是一个旅游城镇。其中良渚文化博物馆、良渚圣地公园是其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将历史文化集中展现的形式充分将文化主题公园与一般的公园区别开来,这种大量的文化知识储备支撑下的休闲娱乐园林景观,使参观人群在亲身体会历史文化的同时放松身心。

2历史文化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园林景观的需求已经不同于古典园林。基于历史文化的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它不仅仅满足了人们对历史的怀旧情结,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也是园林景观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将历史文化融合到现代园林之中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1)保留和借鉴,中国是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现代园林设计中借鉴历史文化加以创造出符合现代园林美学的园林景观,保留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并且合理的运用到现代园林之中,使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历史文化有所依据,园林主题更加鲜明。2)象征和隐喻,历史文化不仅仅指民族文化等宏观的文化,一些植物的运用、一些传统材质的运用和古代神话寓言等等。例如中国古人也向来喜将“梅、兰、竹、菊”四君子运用在园林造景之中,其中“竹”是坚贞高洁的象征,时至今日竹子依然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景观元素大量使用在现代园林造景之中。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