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典时期造型艺术范式构建分析

古典时期造型艺术范式构建分析

摘要:古典时期艺术范式包括了再现性的理想美,和谐的比例和黄金分割率,自由的动态以及人文主义精神,古典时期艺术范式是古希腊社会文化孕育的结晶,它贯穿于西方艺术发展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古典时期;范式;艺术法则;人文主义

古典时期艺术范式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古典艺术法则之中,亦即造型艺术中形式美的追求、和谐的比例、黄金分割率的运用、生动的人体姿态和人文主义精神。艺术法则是艺术形式和形象塑造所要遵循的规律或“美的法则”。马克思指出,古希腊艺术“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1],对后世艺术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

一、理想美的追求

古希腊艺术家在造型艺术中表达美的形象,尤其是理想之美,成为他们永恒的追求。莱辛认为,在古希腊艺术中“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古典时期艺术家采用集众美于一体的创作方法,表现一种理想的完美的形体感,并把这种最高之美奉献给诸神。古希腊艺术是再现的艺术,但同时又是表现理想美的艺术。苏格拉底曾对画家帕拉西俄斯说:“由于不易找到一个各方面都完美无瑕的人,你们就从许多人身上选取,把每一个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创造出一个整个显得优美的形体。”[2]西塞罗在《论取材》中记载,宙克西斯为了画一幅海伦像,要求克罗顿地方的人把他们最美的姑娘送来给他作模特,于是当地公民通过决议,把姑娘们聚集在一起,宙克西斯挑选了五名姑娘作为他的模特,正是集众美于一体方法的典型例子,这个理想美的形体便是诸个体之美的图像范式。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论,认为“画家笔下的作品胜过真实的对象,的确在于许多零散的优点被集中在一个范例上”[3]。理想美是古希腊艺术范式的重要体现,后世艺术家一直继承和延续着这种对艺术形象理想化的处理手法。

二、数的法则

1.和谐的比例古典时期艺术的规范最先体现在雕塑和建筑中,他们力图在艺术中建立一种数理的规范。波利克列托斯提出人体和谐的比例应为1∶7,并将其运用到雕塑《持矛者》之中,他将这尊雕像称之为“法则”。该雕塑除了和谐比例的构建,也是古典雕塑艺术在技法上的升华,波利克列托斯对人体比例的探索和实践,标志着古希腊造型艺术达到繁荣以后古典艺术法则的形成。古典时期建筑艺术同样是古典艺术法则的完美体现。柱式作为古典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严格的数理尺度和艺术规范,从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柱式制度,是高度固化和定型了的艺术范式。因此,“柱式”不仅仅是建筑的部件,而且是古典时期建筑典型的样式,它追求以人为尺度的审美标准与完美比例的数理关系,形成一种崇高、和谐、理想的造型样式。

2.黄金分割率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的和谐”,该学派认为数是构成自然的本原,数先于事物而存在,它是构成事物的一个基本单元。他们把一切存在物都归因于数的规定性,在数理关系中可以发现许多事物相似的特征。黄金分割比率被认为是最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艺术法则,被尊为一个永恒的美学定律,以其准确的数值体现完美形体的艺术之美,是古典时期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基本范畴,甚至在中世纪以后被附加了一层宗教的神圣外衣,被认为是上帝创造的比例。黄金分割率大量运用于雕塑,以及建造神庙和宫殿,在帕特农神庙中,高与宽的比值接近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率不仅是古典时期艺术创作的法则,而且它还是后世西方艺术中重要的审美观念,在古典艺术审美中起到支配性的作用,在审美范式中占据着支配性的地位。在长期的艺术发展史中,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审美心理定势,即古典艺术审美范式中的具有优越性位置的审美原则。

三、“正面律”视觉范式的突破

古希腊艺术吸收和继承了古埃及的艺术,古典艺术范式的构建是在与古埃及艺术的对比中形成的。在古希腊古风时期,人体艺术一改古埃及艺术范式,雕像主要表现全身裸体的男女青年,“他们不怕在神前和庄严的典礼中展览肉体。……希腊人竟把肉体的完美看作神明的特性”[4]。人体结构和比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模特。尽管大多雕像笔直而立,但是比起古埃及僵直庄严的雕像,前者显得更具有生活化气息,少了神圣的宗教威严感,雕像迈开一条腿,面部流露出人性化的微笑,被后人称之为“古风的微笑”。进入古典时期,雕塑动态更加生动,重心开始落在一条腿上,一条腿受力,另一条腿脚放松,即“对立式平衡”姿态,进入了自由精神表征的“放松的一条腿”和“自由的身体动态”之范式。至此,相比较古埃及端庄笔直的国王像和古风时期“迈开一条腿”的雕像,古典时期的“对立式平衡”姿态,重心偏移使得雕塑显得生动,这是雕塑史上艺术范式的重要变革。

四、人文精神光辉的闪耀

古希腊人的宗教中没有先知和圣人,它主要是由古希腊神话为母体,是一种多神崇拜形态。同其他宗教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神人同形同性”,神具有人最完美的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神也有七情六欲。古希腊人用“神人同形同性”的方式来塑造奥林匹斯的诸神形象和性格,诸神的神性建立在世俗的人性之上,是对人性的肯定和放大,是现实中人的升华和人的神格化,神的生活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雕塑家菲狄亚斯曾说:“我们把人的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5],以人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和尺度,正如普罗泰戈拉指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6],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人的独立自由之精神,和对人的个性的张扬与关怀。古希腊艺术的人文主义追求和谐、自由和理想之美的精神境界,是古希腊文化的具体显现,也成为整个西方文化的主线。人文主义精神是古典时期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构成古典艺术范式的基石。无论是塑造古希腊人心中的宗教偶像,还是颂扬时代英雄和奥林匹克的运动员,歌颂和肯定人体的美成为永恒的主题。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写道:“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竟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如神明。”[7]古希腊人对人体的尊崇,是社会文化和环境孕育的结晶,也是人文精神光辉的闪耀。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是相对于“天赋神权”的宗教精神而言,它在古希腊宗教与人文的相互对比中形成,也是古典艺术范式发展与演进的一条主线。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古典时期艺术范式的构建,主要是对古典艺术法则的确立,包括了对理想美的追求,和谐的比例与黄金分割率的运用,生动的人体姿态以及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其中经历了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从古埃及的“正面律”到“古风的微笑”,再到古典时期“对立式平衡”姿态。这种范式的变革同古希腊崇尚自由民主、人文主义的社会文化和时代精神相关联。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4.

[2]杨身源编.西方画论辑要[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5.

[3][波]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M].杨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91-392;103.

[4][7][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39;39.

[5]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2.

[6][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西方哲学史[M].丁三东,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42.

作者:龙忠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