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对环境工程的理解精选(九篇)

对环境工程的理解

第1篇: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不足;方法

1环境工程的任务和管理方法

1.1目前环境工程的任务

目前,环境工程的任务是确保人类活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和谐。环境管理体系是提高项目管理战略的升级,是为了环境达到更完美的状态。因此,环境工程,不仅要完成任务,并使成本最低,获得最佳的环境保护效果。例如,一个产品在在使用中有可能受到环境影响,并影响环境,所以通常做法是把这些产品由其他质量更好的产品所取代,另一个办法是提高产品的周边环境,让他们的工作能力在良好氛围内工作能力最大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工程管理表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体系和产品的环境要求之间没有冲突,是一个和谐的系统,在这过程中很难避免冲突,而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就是管理系统升级。

1.2目前环境工程应该使用的管理方法

目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序、合理和谐统一的管理体系,保证管理的制度顺利实施。此外,为了做好环境工程管理工作,我们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及制度,使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同时,也要责任明确,让环境工程管理工作更到位。有效监督环境工程管理,确保科学规范工作顺利进行。

2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在管理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缺乏科学性及综合性的预测,导致这些因素指标的制定有很多困难,因此软指标多,硬指标少。因此,影响各指标之间的和谐统一。环境工程管理认识度不高,人们了解很少。我国设立此专业的大学不多。因此,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鉴于资金和技术的缺乏,环境工程管理培训不多,导致环境工程管理不容易。许多人不了解环境工程管理,这样很难避免浪费资源。由于缺乏宣传,导致大量的环境工程管理信息不能及时公布,透明度底低,没有及时发现工程质量的不足,没有让环境管理发挥重要作用。环境工程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对环境工程管理监督不到位,导致有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但都不作为,这是很难达到应有的标准和规范。同时,环境工程管理的上级管理者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服务价值很小。

3加强环境工程管理控制的方法

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对环境管理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立足实际,充分认识到形势,分析和解决问题,优化管理体制,让环境工程更好的服务人民,维护人民更好的生活水平,让管理层对此体制认同。在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先进管理模式,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形成一个标准,为以后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同时,管理系统和规划目标要高度一致,两者相辅相成,不断完善,保证目标规划的实现,也验证管理系统的合理性,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规定相关的环境工程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化法律法规,使其更具操作性。还要注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制定合理的计划,让员工按计划推进,从而精确的完成工作。应鼓励大学院校发展环境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优秀的管理人员,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可以定期邀请环境专家、环境管理专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增强环境管理能力。应尽可能加大宣传环境工程和管理的力度,通过特殊的网络和优秀的管理案例,使人们了解环境管理的经验及杰出成就,并积极参与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

4结语

总之,环保工作已引起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关注,环境工程管理尤为重要。在环境项目管理中,它具有领先的地位和先进管理体制,保证了环境工程管理的可持续运行,保证了系统的高效运行。因此,采取合理措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我国还没有意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缺乏重视。不仅许多部门都没有意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它的技术、方法和如何操作了解不够,这也是不被重视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环境工程管理研究,探索合理的对策,是迫在眉睫的。

参考文献:

[1]韩仁才.关于环境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5:32-33.

[2]曾石.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3,06:96-97.

第2篇: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人文教育

一、加强环境工程专业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长期以来,我国工科专业的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科学轻人文的教育倾向。大家普遍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研究和创造科学技术知识,同时当今社会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更能体现经济效益。因此,在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要求等方面比较淡漠人文类课程。环境工程作为工科专业中的一类,也难以形成人文教育的应有氛围。第二,人文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过程,它应该体现教学的全课程与全过程育人。目前的课程设置虽然专门开设一些人文教育课程,供学生选修所用,但这些课程专业针对性不强,同时大班模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第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环境保护责任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而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更应进行环境科学思维、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做好民众环境素养提升的领头兵。

二、人文教育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对老师的要求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的学习环节都是围绕专业设置的,因而学生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因此,人文教育渗透在专业课教学中,功效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它是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最佳途径,能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但这对专业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立足社会现实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明白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目的的伟大使命,并自觉在教学活动中予以践行。在进行专业课教学中,把专业的科学教育看成是包含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人文因素在内的统一体,结合社会现实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深入了解现代大学生的特点,把课程知识点传授与学生情感、心理和个性的需求结合起来,培养专业技术硬、人文素养高的环境技术人才。第二,教师要善于分解课程知识点,能进行科学理论与国家政策、国民素质、社会实际的有效融合,进行专业知识外延。面对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因此,老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启迪学生思想,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产生对环境工程的兴趣和热爱。鼓励、肯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尊重学生兴趣和个性特点,利用学校第二课堂,有针对性地设计参观调研、专家讲座、创新实验等教学环节;重视教学情境,管理好课堂,把自己在实际工作、科学研究及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思考和克服的过程及经验乐于与学生分享。第三,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找到科学与人文有效融合的教学方式。环境工程主要解决人与环境的问题,含有丰富的人文内容和特质,但在专业教学中不能牵强附会或生硬穿插,避免说教或填鸭式教学。如介绍课程背景时,可以结合环境问题产生背景、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使学生深刻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如讲解环境标准时,可以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让这些科学理论渗透爱国意识;如讲解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时,可以进行国内外技术对比,让学生在树立远大的事业志向的同时,产生深深的家国情怀;在介绍学科技术进展时,可以介绍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风、道德与品格。第四,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能言传身教。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方面,还有人格与素养的教育,教师的学识、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为人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环境工程的专业教师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因此老师不仅给学生能传授环境科学的专业知识和前沿技术,而且能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论文撰写能力等的培养及创新精神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环境专业课程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案例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涵盖水、气、固的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等内容,这些专业课程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美丽中国的建设蓝图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这些专业课程教学中落实人文教育意义重大。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的专业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各处理单元的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从工程实际的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为将来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课程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现场教学、实训锻炼等多种教学形式,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的理念,并转化为节水减排的自觉行动。知识点1:概述,可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水污染的严峻形势,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树立环境保护责任感。知识点2:水质标准及污水排放标准,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水环境标准体系及与国外的差异,培养他们爱国情怀,树立环保法律意识。知识点3:污水处理方法原理及设计计算,可让学生了解目前国内的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及与国外的差距,培养他们工程伦理意识,树立为环境保护事业而奋斗的理想。知识点4:中水回用及安全性评价,可让学生了解目前国内中水回用及其安全监管现状,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知识点5:污泥处理处置,可让学生了解目前国内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意识,及时跟踪社会环保热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实践环节1:水处理实验,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水环境质量,以主人翁的专业学习角色,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意识。实践环节2:课程设计及参观调研,可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及管理现状,激发他们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污水厂设计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第3篇: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课程体系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河南城建学院为例,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1.缺乏工程伦理教育

    20世纪末,美国工程教育界率先提出了大工程观的概念。从大工程观念出发,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工程师,既要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科学基础,具有一定的本专业知识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对经济环境(理市场)、社会环境、公共政策、人际关系、道德规范、审美以及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与适应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要求学习工程科技的学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并加强在道德、文化等方面的修养,且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化思想。[4]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于1999年最早开设工程伦理学课程,之后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福州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相继开设了此课。其中,西南交通大学将工程伦理学确定为必选课,并将其建设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其他高校则主要以本科生选修课的方式开设。2011年举办的全国第三届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科的发展,同时指出加强对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是塑造未来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环节。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以“城建”为特色,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建工科本科院校,但目前包括环境工程专业在内的所有工科专业均未开设工程伦理方面的课程,因此在对学生的大工程意识、工程技术人员基本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2.文、理、工学科融合不够

    工科学生普遍存在学生文化视野狭窄,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合作意识相对较弱,运用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差等问题,主要是由于工科院校中学科融合不够所致。而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复杂化,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交织,要实现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法律、经济学、沟通技巧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而有时这些能力会成为推动问题解决的关键性因素。河南城建学院目前设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专业为24个,基本上形成了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城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但在课程体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设置缺乏工科针对性,即课程内容应用性和指导性相对较差,缺乏公共选修课的精品课程,课程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授课效果受到影响。

    3.应用型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较薄弱

    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不断改变,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性质、污染物种类不断变化,因此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不断更新的环境问题,环境工程人才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能用科学技术创造性解决工程问题,不断创新科技手段和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对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而目前国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多为新建本科院校,主要由专科学校通过重组、合并后升格形成,办学上本专科教育并存,人才培养上难以脱离传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环境工程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4.实践教学方式、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改革创新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但传统的实践教学管理方式及教学方式无法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进行深入探讨与改革创新。[5]目前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环节主要采取到企事业单位参观实习的方式,由于时间较短,人数较多,学生无法对现场生产工艺及设备运行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导致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不透彻,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成果水平难以提高,甚至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上手难的问题。在学校及系部的努力下,虽然已经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但运行方式及产学研合作机制仍不完善,总体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偏低,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对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1.优化公共基础课构成,完善公共选修课平台,强化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提高公共基础课中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课程比例,根据教育部要求增设社会实践环节。扩大公共选修课学科覆盖领域,在规定修满公共选修课学分的基础上,加强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审核、过程控制和质量考评体制,提升公共选修课质量,评选一批公选课精品示范课程,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促进层级深入、多学科融合的专业课程建设

    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模块中,分学期开设了“环境工程导论”、“环境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原理”、“泵与风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水污染控制工程”等专业课程,由浅入深、层级深入介绍专业理论知识。设置了“环境管理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必修课。将“环境工程概预算”与“环境经济学”内容整合为“环境工程技术经济与概预算”,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将“环境工程专业文献检索”由原来的专业任选课调整为专业基础课,强化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

    3.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完善专业选修课

    为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工程专业选修课模块分为环境工程方向和环境监测两个方向。

    环境工程方向在原有“环境工程施工与监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工程伦理学”选修课,使学生能够了解工程师职业活动的社会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培养学生对工程活动中存在的伦理问题的道德敏感性,建立工程伦理问题意识,使学生建立更开阔的工程视野,开辟科技创新的新思路,并树立起审慎、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

    环境监测方向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增设“城市生态学”课程,使学生掌握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体系、各种区域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实践问题的能力,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任选课模块开设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并调整开设“生态修复技术”,使学生能够熟悉本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与从事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及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增设“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课程,使学生了解清洁生产的概念及评价方法,掌握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对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进行综合预防,为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4.强化实践教学,促进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1)增加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周数调整为39周。“认识实习”由原来的1周调整为2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泵与风机”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为“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增设“水泵与水泵站设计”1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理论知识的系统应用。为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处理问题,满足社会对固废处理方面人才的需求,将“固体废弃物处理课程设计”课时由原来的1周调整为2周。同时将“水污染控制工程(下)课程设计”调整为2周,强化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设计与制图的能力。

    强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校、系两级管理体制,加强质量监控,严格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加强前期、中期、后期和专项检查,进一步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第4篇: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无线语音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关系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的投入,对环境工程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这不仅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发展空间,同时也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背景及意义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是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不仅能弥补理论教学过程中感性认识的不足,又能促进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二次理解,解决理论教学中没能解决的一些具体问题。在巩固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习实践环节参观企业生产线、动手操作相关设备和绘制工艺流程图,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水、气和固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和设备,加深对实际处理工程的总体设计、构筑物和设备选型以及运行管理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实习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极大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障“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现状及问题

随着国家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提出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全面开展,实践教学环节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实践教学的比例和硬件条件已经成为评价和衡量一所学校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各高校的实习实践教学硬件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陕西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涵盖水、气和固态污染物控制的本科生实习基地,同时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校内污水处理站、工程实训中心、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及产学研相结合工程实践教育平台,搭建了实现学生基础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三个层次水平能力培养的实习平台。从“量”的角度来看,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环节硬件条件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建设水平。因此,如何“保量提质”,从细节处提高实习环节教学质量,保证专业实习教学更好地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成为近期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发展的最迫切需求。基于近年来指导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切身体验以及学生的直接反馈,总结了现阶段环境工程专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2.1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不能很好地指导其有目的性地开展实习学生对实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甚至已经忘记。在现阶段的实习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习来回忆和复习专业课所学的知识,距离以课堂理论知识为指导、有目的性地开展实践学习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2师生沟通交流渠道较单一,师生互动不充分,教师对学情动态掌握不够全面及时在现阶段实习过程中存在一个现象,能够参与师生互动的学生大多是平时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求知欲强的学霸,或者性格开朗、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的那部分学生。由于受实习现场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加之通常一个老师需同时面对多名学生,使得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师生互动只能局限在一定范围的学生内,而且交流过程中的答疑解惑内容也很难分享到班级的其它同学。因此,目前这种面对面的师生沟通渠道略显单一,师生互动不充分,这也导致教师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情动态。

2.3实习现场机械噪音大,学生反映听不清现场讲解,影响学习积极性由于泵和风机等机械设备的运转,通常实习环境相对吵杂,因此如何保证每一个同学能够听见听清现场技术专工的讲解是现场实习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虽然在现阶段的实习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人员分组和使用扩音器等方法来改善讲解和收听效果,但改进效果不够理想,仍然有部分学生反馈听不清或听不到,进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实习现场构筑物或设备庞大,管路复杂,现行讲解方法指示性差,学生反映较难辨识和理解具体所指环境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多为污水厂、垃圾厂、燃煤电厂等,各工艺单元的设备或构筑物庞大,工艺管线复杂。为了不影响工厂正常生产秩序、同时考虑现场实际条件和学生安全等因素,在现场工艺讲解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部分工艺设备或构筑物无法进行“零距离”的指示讲解。因此技术专工在现场讲解过程中多用“高处那根较粗的白色管道是……”、“我手所指的那个小房子旁边的凸起部分是……”或“烟气从这个地方排出,延高处的粗管流动,从那边进入下一个处理单元……”等描述性的语句来解释说明无法近距离明确指示的设备。这种讲解方式不仅给技术专工的讲解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给学生的辨识和理解带来很大难度。学生第一次面对全新的复杂的管路系统和庞大的构筑物,很难明确辨识和理解技术专工所描述的到底是那一根管道或者构筑物的那个部分,导致学生现场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3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措施及实践

以上实际教学问题广泛存在,且长期困扰实习教学工作开展,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教学质量,陕西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3.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应用探索针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不能很好地指导其有目的性地开展实习”的问题。虽然在现阶段的实习动员过程中,指导教师也对学生进行了相关要求,要求其对所学过的水、气、固污染控制专业知识进行复习。但从学生实际表现来看,学生的复习效果不够理想。分析可能的原因之一为专业课所学知识内容多而杂,加之学生对实际工程应用了解有限,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在庞杂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中梳理出重点并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因此,陕西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探索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在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应用。通过指导教师提前录制微课,对目标实习基地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和涉及的重点专业知识进行梳理讲解,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实习基地的技术工艺形成基本认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并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通过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的微课线上教学使学生高效、快速、有针对性地掌握理论知识,达到能够指导其有目的性地开展实习的目标

3.2构建覆盖全体师生的互动交流学习网络平台,探索全员参与的师生互动模式,建立高效便捷的学情动态反馈和过程化考核机制在现阶段实习过程中存在此类现象,师生的互动交流大多局限在部分学霸和性格开朗乐于主动交流的同学范围内。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现场实习所学知识领会有限,不会发问;二、部分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于发问。三、传统师生互动交流通常是一个老师面对一个或几个班的学生,且时间有限,许多同学没有机会提问,老师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同学。此外,实习现场条件不比教室环境,师生交流过程中的答疑解惑也很难共享给全部同学。因此“师生沟通交流渠道较单一,师生互动不够充分,教师对学情动态掌握不够全面及时”是当前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陕西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以在线课堂管理软件“学习通”为基础构建覆盖全体师生的互动交流学习网络平台,指导教师通过在线答疑、群组讨论、随机提问、在线抢答和测试问卷等形式,主动地与每一个同学进行交流互动,依靠软件自带的智能成绩管理和数据分析功能,教师能够快速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实习难点并通过学习平台进行覆盖全员的答疑解惑。师生在线互动交流学习网络平台的建立是对现行面对面师生互动交流方式的极大补充,打破了传统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全员参与的互动交流,便于指导教师及时全面的掌握学情动态,同时将在线答疑、群组讨论、随机提问、在线抢答和测试问卷等师生互动环节列为学生实习考核内容的一部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完善了专业实习的过程化考核机制。

3.3无线语音系统和激光指示笔在工业现场实习讲解过程中的应用探索实习现场机械噪音大,学生反馈听不清现场讲解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在现阶段实习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员分组和使用扩音器等方法来改善收听效果,但实际效果不甚理想,虽然人员分组,但有时因现场空间限制,仍然有部分同学无法靠近技术专工收听讲解,同时传统扩音器较笨重,使用不便,且噪音的干扰使得讲解依然很难听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陕西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借鉴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的解决办法,搭建无线语音系统来解决实习现场收听效果不佳的问题,即技术专工和指导教师佩戴FM调频语音发射器,学生自备学校已统一配发的FM调频耳机(英语四/六级考试耳机)收听讲解内容。此外,针对实习现场构筑物或设备庞大,管路复杂学生反映现行讲解方法指示效果不佳的问题,使用激光笔来对远方和高处等无法接近的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指示。通过调研,学生反馈采用无线语音系统不仅能够阻挡现场机械噪音的干扰,而且保证了现场讲解的收听效果,激光笔的引入使学生能够快速辨识和理解技术专工的指示位置。同时,现场技术专工反馈,无线语音系统设备小巧、使用便捷,告别了以往靠“吼”的毁嗓子模式,同时激光笔的使用使工艺系统讲解更加清晰明了。

第5篇: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步伐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紧密联系。近年来日益突出的自然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都在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技术,现代化的生物技术为人类提供了崭新的途径,本文将对生物技术解决环境问题时发挥的重要作用予以讨论。

关键词:

生物工程;环境保护;技术应用

1前言

生物工程是近年来一门崭新的学科领域,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是生命科学,但是由于其学科的综合性强,能够推广至很多领域的产品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生物工程也在不同的需求中得到飞速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相关技术人才,在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概念日益增强的今天,逐步应用于环境保护的工作中,由于其具有高效绿色环保的特点,因此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2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的问题

我国从解放后,经济逐步复苏,国家对工业生产也投入了许多资金和人力,使得我国的经济在解放后出现了快速增长,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再一次迈上了新台阶,经济增长速度飞快,无论是从工业生产还是居民消费水平,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一切的发展却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在解放初期,由于工业水平比较落后,使用的机器设备都十分落后,技术水平也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的工业生产都属于高能耗的生产模式,大量的生产造成我国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和浪费,随后的发展中,技术能力逐渐开始赶上发达国家,但是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仍然没有在人们心中扎根,经济发展还是在原有的模式下进行,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恶化,自然资源被人为破坏,很多独特的稀有资源都面临枯竭,自然环境开始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这种无节制的开发和破坏最终将会影响社会发展节奏。因此我国开始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保障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资源,大力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并积极寻找可替代能源,发展清洁能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3当前生物工程技术的特点

中国现有的环境污染情况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再加上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排放,对环境保护的治理工作一直是重点和难点。现代化生物工程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也由于近些年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使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生物工程技术通过使用生物制剂将污染物从环境中分解,清除,整个过程不存在二次污染,且处理效果较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从环境系统的角度看,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引入的生物制剂,对环境的影响也小,通过对整个生态环境失衡的调平,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因此其环保功效显而易见。生物工程技术的灵活度高,能够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特点,结合基因工程的先进技术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理工作,并且从实践上现实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概念,逐渐在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治理领域表现出卓越的优势,受到环境保护领域工作的高度关注。

4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可以看出生物工程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使得生物工程技术在环保领域受到广泛的欢迎,其主要的污染治理成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整治。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无法替代的宝贵自然资源,然而由于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因为如果缺少了干净的水资源,人类将无法从事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更严重的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对污水的治理问题一直都是环境保护的重点问题,然而其他物理置换或者多层过滤等方法,无法彻底清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随着清洁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环境保护领域向生物工程技术投入了研究,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使用生物工程的相关技术,利用生物制剂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代谢成为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没有威胁的清洁水,可以在不引入二次污染的同时达到较好的净水效果。废水问题是困扰现在人们的重点问题,如果有效处理废水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达到有效成果。根据现代化城市对污水排放要求的提高,生物工程领域也发展了新型技术已达到排放标准,并推动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

(2)空气的净化。实际上利用生物工程将空气净化的方法已经早已应用,现在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在空气净化领域广泛使用,由于这种方法对资金要求低,环保性能高,净化效果好,在未来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3)对固体垃圾的处理。固体垃圾也是环境污染的一种难以处理的问题,原有的方法通过掩埋等处理时间长,或者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方法,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生物分解代谢,有效将固体垃圾进行处理,还能够反复使用,减少垃圾处理的成本,其处理后的垃圾变废为宝,能够作为农业生产中的绿色肥料,使整个环境污染的处理过程循环成为一个环保过程,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是现如今最优的污染处理方法。

(4)利用生物技术维护环境。将生物工程技术延伸到对环境的维护领域也是一项重要的应用,可以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整治各种污染物的方法将自然环境净化,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自然环境质量,在治理污染的同时防止污染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5结论

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整治和维护的领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将环境保护技术从现有的防御转为提前维护,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和谐统一,避免因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加强对生物工程的研发力度,促进相关污染处理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郭艳霞.论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科技与创新,2015,21.

[2]刘彪.探究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房地产导刊,2015,9.

[3]杨宇蒿,王碧文.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之我见.经贸实践,2015,4.

第6篇: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定位;作用

1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基本内容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和保障。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趋势下,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使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开展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就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对目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治理以及预防,进而打造美好的明天。环境工程,也离不开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约束与保障,这样才能促使环境工程井然有序开展。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实质上就是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书面文字资料,它是一种对环境工作中内容的整理归纳,是开展环境工作应当遵循的规章制度以及解决对策,更是环境工程开展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以及推行,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经济下的产物之一,更是衡量环境工程开展的重要尺度,能够进一步提高环境工程中的技术水平和含量,从而能够应对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促使环境工作高效平稳开展。在开展环境工作中,高效灵活运用环境工程技术,就可以促使环境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可靠性、严格性,进而取得显著的成效。

2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以及作用

2.1定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高速发展时期,要想成为发达国家,还需要不断建设努力。而社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现如今,我国到处可见一些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现象,严重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从各大城市、各个行业带头出发,为环境工作的开展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与财力,才能实现环境工作的全面保护与治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随着我国环境工程的高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其中,各种资金管理模式也实现了全范围应用,这为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促使我国环境工程朝着更加科学化、高速化方向发展。然而我国环境工程的起步较晚,现阶段还处于一个发展缓慢的局势,因此环境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就相对低下,再加上缺乏规范性技术指导,严重阻碍着环境工程的技术发展速度。如今我国开展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在相关技术的高效灵活运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导致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在建设中受到了制约。当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不够健全完善,就无法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无法发挥其巨大作用与价值,使得环境工程开展中投入的资金与技术,无法取得相应的成效。现阶段,就需要高度重视我国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健全和完善工作,才能促使环境工程技术得到科学合理运用,为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对于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来讲,它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技术措施,里面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与繁多,对于整个环境工程工作的开展都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与保护。环境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在开展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技术措施,展开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此外,对于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环节、各项业务的发生环节都进行了高效监管与控制,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与预防方法。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需要在整个环境工作的开展中进行全面落实与贯穿,还要对于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与效率等进行高效指导,这样才能为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促使我国环境工程高效稳定开展,环保部门在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制定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就是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其对环境工程的开展有着建设性意义。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对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每一项细节内容都制定出了详细具体的标准,而且必须严格遵循。可见,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在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发展建设以及后期监管中,都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指导思想,属于环境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依据。由于环境工程的种类较多,因此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针对性就存在相应的差异。不够规范内容可以根据环境实际情况、工程发展要求等做适当的调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科学性。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出台运行,属于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开展的一种行为要求,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类型的环境工程中。

2.2作用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更是人类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现如今,很多人们都认识到了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并且积极主动参与到了环境工程中。通过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应用,能够不断提高我国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技术水平,为各种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促使我国朝着可持续方向不断迈进。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日益健全与完善,还加快了我国环境工程的发展步伐,是规范工程行为的坚实力量。

3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中重点内容分析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重点内容就是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因为资料的收集是编制的前提与关键,只有收集更加全面、可靠、合理的数据资料,才能促使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对环境工作的开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因此在环境数据资料的收集中,就需要选派高素质、综合能力高的工作人员,结合我国实情,对生态环境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积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做好调查与记录工作,确保资料的收集准确无误。在编制过程中,还要求工作人员对其定位与作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能够清楚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树立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使规范中的内容符合实际情况,以确保环保工作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

第7篇: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1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教材内容不合适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是一门以环境工程单元操作过程原理和设备为主要内容,以处理环境工程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为特色的实践性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仅是验证环境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学生进行工程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环境治理工程中常应用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单元操作。由于环境工程有其独特性,并不是化工中的单元操作均可用于环境治理工程中。化工原理实验并不能完全代替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因此,编写一本适合环境科学专业用的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并在首届学生中使用,同时探讨教学与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

    1.2 实验项目类型单一

    传统的实验一般是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定期提交实验报告。该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学生缺乏对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主动性,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也导致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无法做出判断与解释。另外,学生很少接触大型仪器,就算在《仪器分析实验》中也是无法亲自操作。

    1.3 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本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课由一名老师负责一个班学生,由此造成实验课程教学秩序的混乱,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发生。另外,教师不能及时地解决学生在操作中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做苯酚废水的光化学降解实验中发现,苯酚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程是满足一级动力学规律,但是降解过程中溶液由无色慢慢转变为浅棕色。学生针对该现象无法做出解释。

    2 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2.1 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

    根据自编实验指导书,指导环境科学10级学生完成了36学时的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报告做了批改。本次教改的重点是完成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并用于学生的实验教学。本实验指导书包含7个实验。实验内容与“环境工程原理”理论教学有关知识点对应,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并培养理科学生一定的工程实验能力。主要实验项目见:表1。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个数,减少验证性实验数目。

    2.2 合理安排实验学生人数

    本次教改的实践教学是依托应用化学实验室中型工业化的实验装置,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操作,使得学生增强了对工业装置组成结构的认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调试工程装置奠定了坚实基础。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共设7个实验,同时安排7个老师负责一个实验。平均每位教师只需要负责指导学生人数5名。

第8篇: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于2003年秋季学期首次在清华大学开设。2004年的8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四川大学召开的会议上将本课程确定为环境工程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本校环境科学专业在有些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内容,因此,于2010年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目前该课程被列为本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学位课。2005年正式出版了“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原理》,然而清华大学也未出版过的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材,目前实验所用的是自编指导书《,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材正在编写之中。国内的其他高校也纷纷开展环境工程原理及其实验教学,有些高校采用的实验教材是化工原理实验,部分高校则根据本单位的实验条件自编实验指导书。

1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教材内容不合适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是一门以环境工程单元操作过程原理和设备为主要内容,以处理环境工程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为特色的实践性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仅是验证环境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学生进行工程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环境治理工程中常应用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单元操作。由于环境工程有其独特性,并不是化工中的单元操作均可用于环境治理工程中。化工原理实验并不能完全代替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因此,编写一本适合环境科学专业用的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并在首届学生中使用,同时探讨教学与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

1.2实验项目类型单一

传统的实验一般是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定期提交实验报告。该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学生缺乏对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主动性,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也导致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无法做出判断与解释。另外,学生很少接触大型仪器,就算在《仪器分析实验》中也是无法亲自操作。

1.3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本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课由一名老师负责一个班学生,由此造成实验课程教学秩序的混乱,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发生。另外,教师不能及时地解决学生在操作中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做苯酚废水的光化学降解实验中发现,苯酚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程是满足一级动力学规律,但是降解过程中溶液由无色慢慢转变为浅棕色。学生针对该现象无法做出解释。

2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2.1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

根据自编实验指导书,指导环境科学10级学生完成了36学时的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报告做了批改。本次教改的重点是完成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并用于学生的实验教学。本实验指导书包含7个实验。实验内容与“环境工程原理”理论教学有关知识点对应,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并培养理科学生一定的工程实验能力。主要实验项目见:表1。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个数,减少验证性实验数目。

2.2合理安排实验学生人数

本次教改的实践教学是依托应用化学实验室中型工业化的实验装置,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操作,使得学生增强了对工业装置组成结构的认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调试工程装置奠定了坚实基础。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共设7个实验,同时安排7个老师负责一个实验。平均每位教师只需要负责指导学生人数5名。

第9篇: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被列为环境工程专业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总计48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使专业学生较全面地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体系、核心知识内容和基本实验技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利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中心任务。基于此,笔者对该课程近几年的教学情况和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对问题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一、课程的定位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整个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包括基础微生物学的知识内容(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生态、遗传和变异等),还包括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和环境污染控制中的作用原理(微生物在元素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降解和转化等)以及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因此,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不等同于环境中的普通微生物学,也不是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工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在学生不具备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背景下,通过介绍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后续的水、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工程以及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等专业主干课程提供知识储备和理论基础。这就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这一点对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整个课程的逻辑结构、重点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就是说,“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与学,必须突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题,将微生物学的知识理论和环境领域的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

目前,各个学校编写了不少环境微生物学的教材。其中,周群英和王士芬编着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为广大高校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所采用,它基本可以满足一般工科类院校的教学要求。但是,在使用的同时,各学校还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对其中各章节的内容进行取舍,并针对各自的专业适当增加内容,比如土壤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以体现学科的优势研究领域。

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基础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在污染控制中的作用两部分的关系十分重要。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工程应用,重点则是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微生物学原理。如果对微生物的结构、营养、代谢等内容介绍过多,课程容易演变为细胞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或生物化学等;而对污染控制的具体工艺过程涉及过多,又容易重复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内容。因此,在课程教学时,应合理安排这两部分的比例。另一方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还应处理好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相互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植物学”“环境生物学”等课程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3门课程在如细胞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等知识内容上均有一定的论述,但课程核心和重点内容各不相同。在讲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时,应注重强调微生物细胞、生理、遗传方面的独特性,并对这些特性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展开详细介绍。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知识单元的逻辑衔接,注重课程体系的统一性,要明确课程的侧重点,避免重复。

基于当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飞速发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课程教学还应紧密结合当前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相关领域的新进展,而不能只停留在传统污染处理工艺的微生物学原理上。教师通过对最新污染控制工程理论和技术的微生物学原理进行解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专业的热情,树立投身环境保护事业的志向,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高。例如,在废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学原理部分,笔者介绍了这几年比较受关注的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负荷、强毒性有机废水的新工艺,解析了活性污泥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以及生物处理系统由于污泥浓度大幅增加而带来的高效性,来强调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废水处理技术的革新。学生对这些新内容的反馈很活跃,也引发了很多讨论。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快速信息化,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也无法满足当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学课堂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应借助多媒体、网络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的工程实例,来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根据实验心理学的原理,对于同样的信息,图像比文字容易被信息接受者所记忆,这就是所谓的“图象优势定律”3]。在传授以叙述性为主的知识内容时,合理使用形象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而信息的几何形状、色彩、字符对形象思维的建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在教学中通过展现大量生动形象的微生物照片,可以使学生容易认识和区分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印象深刻,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比较G+和G—细菌的结构时,通过对细胞图片的详细讲解可以清楚地说明二者的区别:G—细胞由胞外到胞内依次为外膜、细胞壁、周质空间及原生质膜,而G+则为细胞壁、原生质膜;同时,G—细菌的细胞壁上仅有一层很薄的肽聚糖,但脂肪层较厚,相反G+细菌的细胞壁含有多层肽聚糖,而脂肪却相对较少。这样,学生对G+和G—细菌细胞壁差别的认识就会十分深刻,为此后顺利开展革兰氏染色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介绍微生物代谢、遗传等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合理采用示意图、动画等形式来进行讲解,将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例如,在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笔者采用Flash动画演示了微生物遗传的经典转化实验即肺炎链双球菌感染小白鼠实验,使原本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变为生动的画面,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事实上,国内外一些着名高校、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的网站上和国外优秀原版微生物教材中有许多高质量的微生物图片、教学课件和研究成果,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本课程的教学素材来加以使用,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二)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和工程实例

大学阶段的人才培养正日益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紧密联系,这就要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要注重结合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不断地加入新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例来说明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教师也不能脱离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而单纯地搞教学工作。只有长期参加科研实践的教师,才能使自已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前沿性、独创性和启发性,在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有将教学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中最新发现的细菌鞭毛充当“纳米导线”的现象作为背景材料,展开讨论,分析了细胞鞭毛的电子传递功能在物质转化和能量代谢中发挥的作用。这个例子在介绍微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很好地诠释了如何恰当地利用微生物的特性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如,通过介绍实际工程项目——煤气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驯化过程,说明了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对于有毒有害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意义。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当前大学教学中,课时的有限性与知识的增长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尤为如此。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更加注重所介绍内容的质和量,将多而杂的信息进行疏理与归纳,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变革,改变以往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从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研究表明,提问、引入和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比起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更为吸引人,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启发式教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思考和分析等综合能力。总体来讲,一些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可以以教师讲解为主,但讲解的内容要少而精,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消化吸收。对于理解性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些问题要引而不发,导而不讲,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和总结来深化认识。此外,还应注意到高年级本科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一些比较浅显的多门环境类课程反复涉及的章节内容或非核心知识单元,完全可以安排由学生自学来完成。例如,在讲解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时,笔者详细介绍了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生化反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所以在讲解废水微生物的脱氮原理时,采取了“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组织讨论和总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节省了课时,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创新打下基础。

四、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挑选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