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代生态农业范文

当代生态农业精选(九篇)

当代生态农业

第1篇:当代生态农业范文

查看更多《当代生态农业》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当代生态农业》编辑部       

        本刊特稿

        (1)基于环境社会系统分析的可持续发展论——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学习心得 张象枢

        农业技术研究

        (14)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 曲同宝 张建峰 杜玮超 庞思娜 袁霞

        (21)玉米杂种优势遗传机理及其预测的研究进展 张长平 祁新

        (26)稻田养鸭对稻田主要虫、草的影响研究 张洪艳 李桂梅

        农业经济管理

        (31)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的调研报告——基于吉林省305个农户的调查 杨子刚 宁艳波 王明东 崔宝华 陈喜东

        (36)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科技信息扩散一吸纳模式研究——基于垦利市9个乡镇的实际调研数据 李宁 郑杰 曾山川

        (41)提高吉林省农民职业素质的对策建议 田雨露 郭庆海

        (46)吉林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雪 韩星焕

        (52)吉林省农户对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吴迪

        (57)中国人参产业链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田露 王军

        (62)吉林省人参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杨朝丹 刘帅

        (65)基于农业品牌战略的农民增产、增收保障措施研究——以山东省章丘大葱生产种植为例 王星 李宁 董壬成

        林业经营管理与技术研究

        (70)浅谈基层林业站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职能作用 李英志 王和学 张成 郭峰 杜玉峰 张元华

        (73)论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王树伟 葛林

        (77)石河林场万亩药材园林下参实用栽培技术 宋洋 关靖宇 王磊

        (80)拧筋槭种子休眠原因研究 施晓文 王德印

        (84)长白松概况与研究进展 刘秀丽

        (89)东北刺人参的栽培采收及开发利用 张英俊

        (91)论林业信息化建设 张言

        (93)关于gps与mapinfo电子林相图数据转换的应用浅析 胡旸 李守峰 孙亚东

        (96)吉林市红松经济林工程的问题与建议 孙亚东 王磊 刘殿仁

        (98)舒兰市日元贷款造林工程项目效益分析 韩明福 田秋红

        土地管理问题

        (101)长春净月开发区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研究 董娜 聂英

        (106)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研究——以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为例 张羽 冯博功 张涛 王涛 王斌

        (110)《当代生态农业》征稿启事 无

        (111)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整理 陈文生 王嘉苹

        (114)关于征地机构建设的思考 史东凯 张羽

   

     (117)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整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秦玉芹 李斐 金雄

        资源保护与环境问题

        (122)园林坡地植物选择与配置 李晓杰 吴慧婷

        (124)园林绿地对城市环境的作用 李守峰 王松贺

        (128)城市环境对绿地植物的影响及绿地植物的选择 沈洋 谭永林

        (131)山药营养保健成分及其应用前景 杨学梅

        (135)污泥中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的综述 付毓 孙红杰

        (138)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现状与展望 申冰玉 卢振兰 李莉

        综合研究

        (143)农民工市民化困境与出路——以吉林省为例 赵玲 刘彦彤 魏楠

        (148)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郭姝宇 严姗姗

        (156)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补偿问题研究 刘金英

        (164)吉林省食品加工企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张瑜 林娜

        (167)吉林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成颖 张微

        (169)信息技术与档案文化资源建设 董继红

        (171)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正确理财观 周航 赵孟珊

第2篇:当代生态农业范文

【关键字】:循环经济;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创新

现代生态农业是在循环经济发展下的低碳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山东省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实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的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山东省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农业发展经验,但也出现了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生产技术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基于此种背景,对建设农村循环经济下的山东省的代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建.设体系

第一,要加大现代生态农业宣传,使山东省群众尤其是农民能够更好地认识生态农业。为此,要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综合使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方式在山东省普及生态农业技术和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知识与法律法规,以便当地农民能够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意识,培养绿色消费和清洁生产等习惯[1]。第二,要建立科学发展观念,加强理论整合与创新。例如,可以对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经济学以及农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进行整合、创新,并综合山东省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现状进行优化、完善,以便构建的农业理论体系既顺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形势,又符合山东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情况,从而确保山东省能够有序开展现代生态农业活动,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要积极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尤其要合理借鉴关于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在学习借鉴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山东省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免因理论脱离实际情况,产生消极作用,甚至妨碍生态农业建设。第四,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核算体系,优化成本核算制度,并努力将我国制定的绿色GDP统计政策落到实处,加强自然资源的管理,采取积极措施建立系统、全面的经济评价体系,促使生态农业朝着健康、可量化的方向发展。

2、重视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进程

第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起与生态农业发展相匹配的政策体系。现代生态农业对物力、人力、财力以及科技力有着相对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进程,必须重视前期投入。山东省生态农业具有起点低、经济效益薄弱、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发展层次低等特点,这都要求山东各级政府重视制约因素,通过学习优秀经验结合当地情况,增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以及相关工程建设等。第二,要重视机制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并完善生态农业建设的激励机制,促进当地企业、单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来,通过水土保护、植树绿化等一系列的农业综合开发行动,促进山东省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第三,要加强对当地环境污染的控制,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实现使用有机肥与无毒副作用的生物肥料,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相关化学物的使用,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通过控制减少污染,加强生态防护林等体系的建设,控制山东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并实现生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化发展。另外,要实现生态农业的标准化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从而有效发挥标准化的积极作用,指导山东省生态农业朝着有序方向发展。

3、深化技术创新,夯实技术基础

第一,要增强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持,深化技术创新,不断夯实生态农业技术基础,促进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建立多种生态农业科技投资体系,为当地生态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收益机制,实现技术创新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第二,传统农业的优秀技术要加以改进与创新,促进传统技术的有效利用与发展。山东省传统农业发展基础浓厚,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有效的继承发展。第三,要对生态农业技术进行有效推广,丰富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渠道,建立全面的推广体系,培养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从而促进山东省生态农业技术成果利用率的提升[2]。

4、增强农民素质,构建多重模式

第一,要重视农民素质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促进生态农业的长远发展。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加强农民文化技术修养的积累,促进山东省农民文化技术素质的全面有效提升。第二,要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指导农民进行科学饲养、科学施肥施药,从而实现科学耕作,生态种植,促进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提升生态农业的技术成果转化率。第三,要有效发挥山东省优秀的农业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构建生态农业发展的多重模式。首先,要不断优化生态农业发展结构,调整山东省农业种植业结构,促进优质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多种方式经营。其次,要将水土保持与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山东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生态农业的建设发展是协调山东省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山东省农村经济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山东省有关部门和人员要不断完善建设措施,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农民素质,重视当地环境保护,实现当地现代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亚楠,张绪良,张荣华,王晓元,王子若,张朝晖. 山东省生态农业的模式、布局与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14(14):81-86.

[2]郭敬生. 山东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2013(11):246-251.

第3篇:当代生态农业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景观 传播性城市化

Abstract: urbanization caused a lot of farming land being invaded, people from rural imprisoned in the 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of urban civi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ttention of production and life for farmers improve, wheth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ies for the "garden city", put forward the slogan, or in the urban landscape for the use of crops, delivering a agriculture in urba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as function, the function also is taken seriously more and more up, more important is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by more and more city people welcome, and this has a lot of environment art designers will look to ecological agriculture landscape exploration up. This article i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landscape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of information and its spread ou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landscape to the spread of sex.

Key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landscape transmission of urbanization

中图分类号: F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一、对于城市形象的传播

在国家通过世博会等世界级盛会大力倡导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理念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建设也紧跟步伐,提出绿色城市、森林城市、田园城市等口号。在这个时候,生态农业景观成为了城市形象传播的一种有力媒介。中国的秦皇岛汤河公园和秦皇岛海岸线恢复工程都是通过生态农业景观实现的,通过其生态农业景观的营造,不仅仅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惬意自然的休闲场所,更重要的是通过秦皇岛的生态农业景观的营造,传递给市民和游客一个生态绿色城市的良好形象。再如,成都市对于田园城市的打造,城市景观的建设通过成都田园标志性的油菜花等农作物的种植加以营造,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关注农业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形象传达给了受众。

二、对于企业经营理念的传播

在对于企业经营理念的传播作用中,生态农业景观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的集团总部大楼的景观设计概念受到农业中的“桑基鱼塘”的启发,桑基鱼塘是独特的珠江三角洲尤其是顺德的独特农业亚热带景观。而美的集团的总部大楼就位于顺德,因此,桑基鱼塘的景观设计无形之中唤起了当地人们熟悉的记忆,拉近了企业与当地群众之间的距离。同时桑基鱼塘的景观设计传达出“农业时代的景观地图已然早已被高速城市化进程所更改。熟识的乡土图景、温润的乡情已经被紧凑的城中村、大而不当的硬质广场和冷漠的邻里关系所替代。经历着本土的农业文明的文化语境到后工业文明的文化语境的转换,独具珠江三角洲农业特色的桑基鱼塘逐渐变成了关于过往的回忆。”的现实。而美的集团作为一家经营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小家电等工业产品的企业,在面临工业文明对于农业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的当下怎样才能让“美的—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的口号富有新的意义,在这里通过对于农业生态景观的运用,传播给我们一个经营家电等工业产品的企业对于农业文明、地域文化的尊重,是一个富有长远眼光的企业、是一个有着环保理念的企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企业,使用这个企业的产品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信息。

生态农业景观在这里通过其地域特色拉近了企业与当地消费者的距离,作为一个当地民众熟识的信息传播媒介将企业的经营理念更加广泛、深入、自然的传播开来。

三、对于学校教育理念的传播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里的景观特色就是谷子等农作物代替了很多大学里种植的杜鹃、女贞等灌木,你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在麦田里穿梭或者读书的情景,虽然不知道沈阳建筑大学的治学理念是什么,但是通过农业景观呈现出了一种朴素的、真实的、回归本质的校园气息。也许学校的学生背不出学校的校训,但是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就我个人理解,这些农业景观传达给了我们更加真实的生活感受,看似普通的稻谷就像是一种符号有着很多的象征意义,会使我们联想到粮食、农业、饥荒、丰收、喜悦等等词汇,因此,会传播给学生珍惜粮食,关注农民生产生活、真爱生活等等信息。看似普通的熟悉的农业景观在校园中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而这对于不识五谷杂粮的都市学生来说更加具有感染力和传播性。

其次,就生态自然景观本身的特点而言。

1、组成元素。生态自然景观的组成元素大多是农作物或者较易于种植和常见的植物。因此,除了易于种植、管理成本较低之外,组成元素本身自然、朴实的特点会给民众以亲切之感。在古代,人们就通过植物花卉来代表不同的阶层或者角色,比如牡丹多用于权贵、兰花多用于文人雅士、竹子多用于志士等等,在当今社会,面对自然环境破坏、两极分化、拜金主义等等社会问题,也许这种最直接,最不加雕琢,最民俗化的农业景观元素也是最迎合当代中国人心里的吧。

象征性。上文已经谈到了生态农业景观有很多的象征意义,会让我们不由的联想到环保、农业、自然、朴实、亲切、田园……甚至是国家政策、社会责任等等词汇。因此,生态农业景观所象征的意向符合当代社会传播环保理念和城市人追求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心里需求,所以生态农业景观的象征意义与当代社会的生产生活需求是相吻合的。

营造的意境。上面两点是较为理性的就生态农业景观的构成元素和象征意义来分析其被广泛运用的原因。但是,生态自然景观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其营造的自然和谐、田园诗意的景观意境。中国传统的老庄思想中就追求“天人合一”,因此,不论在多么物质性的时代环境当中,人追求诗意、朴素的自然环境的“本能”是永远不会消失的。生态农业景观正是营造出了朴实、自然的景观氛围符合了人类发自内心的对于大自然的依赖,特别是对于都市人而言。

以上就社会背景和生态农业景观的组成元素、象征性、营造出的意境四个方面来阐述了生态农业景观在当代社会被广泛运用和接受的原因。但是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生态农业景观本身还是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人为的景观是不可能代替自然生态环境的,因此,生态农业景观在发展的同时万万不要成为一种标志,成为人们追求的根本,因为生态农业景观更多的是一种环境保护意识的传播媒介,但是他的存在不能够代表自然环境本身,因此,在我们在利用生态农业景观的传播作用的同时,不要将其看做救命稻草。因为,当其成为生态、环保的代名词的时候,也许他的传播意义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变质。

参考文献:

【1】《世界建筑在中国》 薛求理著东方出版中心

【2】《世界现代建筑史》 王受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园冶》 计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4篇:当代生态农业范文

1、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al)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W.Albreche于1970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国际学界的热烈讨论。随后,许多与之比较相似的概念也开始广泛出现,如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综合农业、生物生态农业等。目前对于生态农业的定义已基本达成统一。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农业生态的前提下,以生态学理论和现代管理学等作为理论指导,运用系统的工程方法,以高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设计和发展当地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

生态农业注重多种方式的混合经营,科学组合。通过把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相结合,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实现各种资源之间的统筹协调,从而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同步共进。通过各种资源的调动,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生态农业的特征

(1)生态农业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第一要义。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的农业生产方式,它要求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将农业生产纳入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中严格限制农药、化肥等化工产品的使用,侧重于有机肥的使用和生物链的培植。

(2)生态农业是高度集约化的产业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以现代科技发展作为支撑,综合运用了多种先进科学技术,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自然界的食物链等,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多种效益的共赢。生态农业是各个不同的生产要素的高度集约化,包括生产资本的集约化、生产技术的集约化和劳动力的集约化。生态农业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需要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理论的支持,更离不开劳动力的全身心经营与管理。

(3)生态农业追求高效可持续的发展。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的一大特点在于它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强调协调与可持续,拒绝竭泽而渔式的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一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强调发展过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生态农业的构建上也主要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统筹协调各项资源,充分利用土地、信息、技术等资源,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等各个类别,搭建多层次的农业生产系统。

二、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生态农业的相关理论最早由国外学者提出。在生态农业的发展方面,英美等国起步较早。生态农业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之后在英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发展。到1960年已经开始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和认可,并开始广泛传播和推广,从欧洲大陆开始向亚洲大陆扩展。到了20世纪末,生态农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菲律宾的玛雅农场、瑞典的生态农业循环、德国的生态农产品以及以色列的节水生态农业模式都是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典型代表。随着全球绿色意识和环保理念的扩展,生态农业更是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在生态农业方面的探索实践贯穿于数千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吕氏春秋》中就曾明确指出:“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殖者天也”。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在农业生产(农作物的种植)中,人是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土地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天气和气候条件是农作物生长的保证。这段话就深刻的阐明了农业生产中各项要素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以粗放的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追求产量的提升,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了农业环境的严重污染。水资源开采过度、过度垦荒、滥?滥伐以及超载放牧等也使得土壤沙化现象十分严重。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开始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并且开始进行相关农业生产实践,生态农业随之在我国兴起。1992年,我国提出要增加生态农业投入,推广生态农业,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之一。199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会议,将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对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的扶持政策,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给予了制度保障。

三、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20世纪人们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业等,导致农产品残留超量的农药、化肥等,严重的影响了食品安全。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副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稳定。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人们开始从原来的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向如何吃的健康,吃得安全转变。人工繁育的农牧产品不再受到人们的欢迎,天然的、绿色的食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生态农产品销量的增加源于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现状的担忧,群众的购买偏好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动力。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为群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农产品,保证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2、有助于应对全球环境变化

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全球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已从地方性的、局部性的问题扩展为全球性的难题。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温室效应、厄尔尼诺、拉尼娜、酸雨、土地沙漠化、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危机不断加剧。这些环境危机的出现与人们的农业生产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同时也影响着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农业产品的质量。20世纪30年代,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被研究出来,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些农药、化肥在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又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土地沙化、土地肥力下降、地下水位越来越低,这一切都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陷入恶性循环。生态农业侧重于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利用生态环境中食物链条来增加产量,有助于改善全球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有助于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七。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我国发展中必须重视的一大难题。只有做好三农的发展安排,使广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才能保证我国尽早实现小康社会。不能解决好农业生产的问题,就不能在农村实现小康,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在农村实现小康的主要途径就是不断的提高农业生产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科学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生态农业立足于综合开发,生产效率较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高,经济收益好,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同时实现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使农民钱袋子鼓起来,生活环境好起来,建设农民安居乐业,村庄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四、乡村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选择

乡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应该坚持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地区的气候状况、人文环境、历史发展、民俗特色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1、推广特色农产品规模化产区模式

特色农产品规模化产区的建设主要依托于传统的农业主产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自然调剂的影响,一些地区的某种农产品明显在质量上优于其他地方。在这些农业主产区,要积极传承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通过兴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过程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等方式,来实现特色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依托当地的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如蔬菜基地、水果基地、粮油基地、渔业基地、畜肉基地、禽蛋基地、茶叶基地等。

特色农产品规模化产区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主动进行牵头协调。前期做好当地农产品生产状况的调研,摸清当地农业发展的产品优势。可以借助第三方科研机构对当地气候、土壤、水源等进行专业的测验分析,给出发展方向的建议。在做好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申请专项扶持资金,开始项目的发展规划,力争做到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达到优化。

第一,加强对于特色产品的扶持和技术指导。在特色产品的定位上,要综合考虑农业生产基础、地区交通区位、周边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特色产品,避免盲目上马,草率决策和产品的同质化。制定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督和质量标准分级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

第二,指导产销组织机构建设。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现状,采取合理的产销组织形式。对于过去农业发展较发达的可以采取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对于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可以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培育区域农业产销龙头企业。

第三,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地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特色农产品的仓储和物流基地。通过设立大型专业化的集贸市场,形成产品聚集效应,打造地区农产品的知名度。积极拓展销售渠道,联系大型超市、企事业单位食堂,形成定向供销协议,实现超商对接,降低物流成本和销售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发展城郊农业园观光旅游区模式

对位于城市附近的交通距离在10-30千米以内的农村主要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模式为主。农业园观光旅游区模式主要面向城市居民,以传统农业中的生产劳动、民俗文化、物质生活等为依托,承接城市居民的休闲体验需求。在农业园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休闲观光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从当地实际出发,优化整合当地特色资源,打造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精美乡村生态,是城市居民和当地村民共同感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可以发展农业生产体验和民俗文化体验等具体类型。

第5篇:当代生态农业范文

1.1乡土特色

乡土特色是农庄休闲园的基本内容,只有具备了乡土特色,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观光客置身其中去感受与体验。农庄休闲园之所以能够受到众多观光客的青睐,就是因为具有传统农村田园生活的“乡土”味道。从观光客的需求角度分析,他们之所以会来到农庄休闲园,就是因为他们需要回归生活本质、体验自然真谛的生活需求,在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当中,乡土农庄生活成为了观光客唯一能够感受生活的途径。因此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当中,以“乡土”为主旨意义重大。在这一方面,丰乐农庄做得十分到位,其以中原乡土特色为基调,通过营造农村民俗文化特色氛围,构建起了以特色性、休闲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农业园区,增添了园区的景观特色,并让乡土特色与生态景观实现了良好的互补,相得益彰。

1.2旅游特色

在丰乐农庄休闲园的众多产业项目中,旅游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吸引观光客,让他们愿意来到休闲园中进行旅游,是休闲农庄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了保证旅游业的发展,丰乐农庄以旅游特色为基点进行了农庄休闲园的建设,具体表现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的“特殊性”上。所谓“特殊性”就是与众不同之处,丰乐农庄实现了生态规划区域性划分,将农庄休闲园分为了“特禽区”、“特菜区”、“特果区”、“特娱区”。“特禽区”所带来的奇特感官享受,“特菜区”、“特果区”所带来的奇特味觉享受以及“特娱区”所带来的奇特娱乐享受,能够让观光客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可以大饱口福,为观光客留下感官印象和识别特点,从而发挥出农庄休闲园的旅游特色。

1.3景观特色

景观特色是农庄休闲园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能够第一时间给予观光客“印象性”和“识别性”的途径。在农庄休闲园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当中,丰乐农庄充分发掘了中原地区的农村风情、民俗以及传统农耕文明,利用河南省重要历史名城的优势,深入挖掘内在文化资源,实现了园区文化品味的提升。同时还加大了对山水田园风光的景观设计,通过当地代表性植被景观的设计,突出了农庄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使景观设计与农庄整体规划保持一致,在提升农庄景观生态学的同时,为农庄生态规划科学性提供了保证。

2丰乐农庄休闲园景观生态规划策略

丰乐农庄休闲园目前已经成为了部级4A级旅游景区,这说明丰乐农庄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考虑到农庄的未来发展以及其对未来生态环境的影响,笔者建议丰乐农庄休闲园应坚持以下几方面发展策略,以便能够为丰乐农庄休闲园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2.1个性化发展策略

在各种农业休闲园区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丰乐农庄想要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要保证自身个性化生态规划发展策略。因为只有个性化的发展,才能够为农庄提供持久不衰的竞争力。为此,丰乐农庄必须实现对自身景观生态环境规划的革新,使其能够根据中原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过对农庄园区标志性生态景观的建设,来构建起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从而提升农庄在观光客心中的记忆性与标识性。

2.2延续性发展策略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丰乐农庄要想成为经久不衰的农业产业园区,为郑州市及其周边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贡献,就必须做好对农庄的延续性发展保护。在人们审美情趣日益变化的今天,农庄的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必须要能够保证适应时展需求,能够反映出时展的特征,才可以发展下去。但是片面地迎合时展,而放弃传统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在日新月异的时展模式下,传统文化才是经久不衰的精神支柱。为此,农庄可以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有效发掘,以现代化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为途径,将传统文化表达出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实现农庄的延续性发展。

2.3保护性发展策略

服务性是现代休闲农业园区众多功能性特点之一,但其并非最主要特点,从当前的生态环境发展状态来看,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才是现代休闲农业园区的最主要任务。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丰乐山庄的基本特性,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性发展是重中之重。为此,在进行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时,要根据生态保护原则来进行工作,尽量保留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状态,为观光客提供一个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空间。

3总结

第6篇:当代生态农业范文

1.1利用好当地的资源和有利条件

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得依赖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这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只有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因此,要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资源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避免过度,并注重环境保护。

1.2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如果农产品销路不畅,那么现代高效农业的生产经济效益将难以实现。因此,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时候,应该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并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产业的门类、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标准等,并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使农产品能够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3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

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资源产业,利用科技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农业的竞争优势。改革农业科研立项和评估体系,提高农业科研的效率,改进技术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实际需要。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和研发效率,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科研体系,加强科研成果的运用,使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高效农业农业的发展。

1.4做好资金投入、资金管理和农民培训工作

增加政府对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证资金的投入。同时加强资金的管理,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更好的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更好的运用现代农业技术。

1.5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注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重视发展生态农业。例如,改变秸秆、杂草等直接燃烧的情况,用作饲料,改善土壤肥力等;对农业产品进行多层次的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如推行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为广大农民致富开拓新途径。总之,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保护农业资源,并能够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推动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

1.6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以某一特色产品为起点,适当延长食物链或者加工链,进而开发出一系列的农产品和食品,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生物能资源、废弃物等等,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还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为目的,形成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7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专业经济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推行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农业生产基地、企业、农民之间的联系,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核心,发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坚持特色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思路,将优势主导产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结合起来,注重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建成高水平、有特色、规模化的产业体系,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1.8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一,创新推广方式。立足于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遴选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组装成集成配套技术,做好技术培训工作。还有必要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场,对新技术、新品种进行展示,并积极利用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内容和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推广工作的实效。第二,健全考评机制。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业绩作为考评指标,将农村居民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考核,落实推广人员的职责,根据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确定他们的薪酬。第三,细化推广队伍。根据实际情况,推动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调动农民、社团组织等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来,细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逐渐形成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以上种种方式,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更好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2结束语

第7篇:当代生态农业范文

[关键词] 现代山地 农业发展 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39-01

前言:当今时期,很多山地农业基本上还是采取传统的耕地农业方式,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不断重视,各省级政府加强开展现代高效山地农业发展的研讨,要求高原山地农业充分利用山地自然条件,加强立体农业、特色农业、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注重对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以及新型农业的发展,以此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1 山地农业的功能及其拓展

对于农业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其对农业活动产生的影响,以此将农业划分为平原农业、山地农业、以及水域农业三部分。根据地质学知识分析,山地指的是,海拔在500m之上,相对高差在200m之上的区域,同时呈脉状分布的地表形态,由丘陵、高山、或者山谷交错相连[1]。山地也可以说是山间谷地、山间盆地、以及山岭的总称。如果以山地农业的角度分析,过往的山地农业,主要起到解决人民温饱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山地农业的作用也逐渐放大延伸,具体扩展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山地农业需要对粮食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第二、山地农业需要促使山区农村摆脱贫穷的局面,逐渐奔向生活小康,与全国平均生活水平相持平,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三、山地农业作为农耕文化较为关键的组成,承载着人类传统农业文化的作用;第四、山地农业对于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维护作用,山地农业的发展阶段,必须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保证生态平衡;第五、山地农业对于一些林木、药材、以及反季节蔬菜起到一定的保护责任。

2 现代高效山地农业发展新模式

2.1 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发挥气候和资源优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一项长期工作内容,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现阶段,山地农业不断开展各项改革,国家也加大力度扶持山地农业,希望能够推动山地农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山地农业在发展建设中,需要对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环境重新认识,充分考虑,积极利用当地环境,扩展山地农业发展的渠道。此外,山地农业的发展之路,务必同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仅仅需要考虑当地环境因素,同时需要以当地特色资源为基础,开辟一条具有山地特色的农业高效发展之路。比如说,某些山区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具有较为独特的、多样性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能够极大程度的促进山地农业的高效发展,逐渐拉小同其他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部分山地农业发展可以充分与本地区乡土风情、自然景观、以及农耕文化充分结合,以此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或者乡村旅游业,展示山地高效农业的特色,建设新型的多业态山地农业,以此促进农业的增收。

2.2 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要善于引进先进的技术

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为山地高校农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社会中各个的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因此,山地农业的高效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引导[2]。当前时期的山地农业发展,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积极采用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创新,以及农业产品的生产方式、等内容。比如说在农产品的销售方面,可以采取网络贸易,开展电子平台交易模式,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全面实现山区农业的点对点销售方式,直接提升农民的经济收成。利用网络销售方式,能够实现全国甚至全球经济的往来,将山区特色农产品很好的宣扬出去,逐渐打通销售渠道,进而促进山区农民的经济收益,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此外,可以针对部分山区,建设产业研究基地、或者工业发展园,整体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

2.3 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有效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及时转变农业发展观念,能够为发展山地农业指明正确的前进道路。所以现阶段的山地农业发展,需要梳理正确的发展理念,使山地农业发展不仅仅需要建立科学的工业、市场理念,同时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发展观念。可以利用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的形式,以此逐渐推动农业现代化,进而使山地农业的科学技术能力、机械农业覆盖范围得到提升;利用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土地产出量、以及产品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市场理念,才能满足山地农业高效发展的需求,发挥农业生产的多功能性,推动农业产业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提升农副产品的市场供应力,使山地农业更加具有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以及组织化[3]。山地高效农业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也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小康社会建设重新认识,高度重视,严格遵循“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政策,严守天上、地下、山中、水里四条基线,保证山地环境空气常新,大地常绿,碧水长流,以此使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总结:总而言之,现代高效山地农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本地区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特色山地农业,秉持高效、安全、优质、生态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山地乡村旅游业、以及新型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使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能够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黄婧,史琼,欧国武,等.贵州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8):275-279.

第8篇:当代生态农业范文

    改革以确保当代及后代人的需求得到持续地满足。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能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它是环境非退化的,技术上适当,经济上有活力,并能为社会所接受[1]。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农业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我国的生态农业是通过精耕细作、培肥地力、间套轮怍、农牧结合等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2]。

    2 生态农业的重要性

    当农业满足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之后,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方向过度,农业生产方式及发展模式也随之发生明显的改变[3]。现代农业与其他部门的融合变得更加紧密,现代农业与工业的界限逐步模糊,尤其表现在以农产品为加工对象的轻工业、服务业等部门,农业与其他部门的一体化体系正在形成。现代农业的基础地位比以前任何时期都要重要,它对其他部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强。1993年,国家七部委正式成立“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领导小组”,生态农业正式被纳入政府的工作议程、成为政府行为。1994年,国务院批准了七部委(局)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的报告”,要求各地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其基本内涵就是要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把建设生态农业文明放在核心地位。21世纪将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而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和正确方向。可见生态农业在我国现阶段农业有着重要的地位。

    3 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农业的可持续性大体上包括3个方面,即农业的生态可持续性、农业的经济可持续性和农业的社会可持续性[5]。我们这里主要分析农业的生态可持续性。农业的生态可持续性是指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耕作和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不具备耕作条件或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生产就不能实现可持续;相反,如果保证了耕作条件和生态环境能满足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要求,那么就可以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

    曹志宏等人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分析了河南生态农业系统的可持续性,发现生态农业系统能值产投比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环境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均较强,整体运营状况良好[6]。顾永芬等人认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是提高民众身体素质的根本措施,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7]。发展高产高效的可持续性农业,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对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建立种植业与养殖业互相促进、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等生产体系,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可行的模式之一。杨谨等人将种植业、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对沼气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和沼气工程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是可行的[8]。

    4 我国生态农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4.1 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已发展了多年的生态农业,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不合理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过量使用化肥,忽视甚至完全不使用有机肥,造成土壤板结、坚硬、地力下降和农作物减产;2)规模化养殖业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我国农村禽畜养殖业发展迅速,并且日渐规模化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水排放量已远远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之和[9];3)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破坏,如乱砍滥伐、荒地滥垦、草场过度放牧等掠夺性开发[10];4)快速发展的农村工业对生态农业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印刷、造纸、化工等污染大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农村,致使农村局部污染严重,对生态农业造成巨大压力。

    4.2 解决措施 为了保证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是必要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3点:1)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法制化。尽快制订农村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以及农村各级政府法 律职责、污染环境的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2)加强环保法规宣传,提高农村环境意识。农村环境保护牵涉千家万户,只有依靠大家动手,才能取得积极成效,可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形成村民自治机制,起到互相监督和互相制约的作用;3)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遏制农村环境面源污染。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采用规范、科学的环境管理措施,提高执法

    能力,强化环境执法与群众、人大政协、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增强环保执法的自我约束性。

    参考文献

    [1] 邱化蛟. 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李新平. 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动态.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6):341-345.

    [3] 张攀春. 现代农业的主导功能及其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5): 548-551.

    [4] 刘思华. 生态农业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4):1-5.

    [5] 杨培源. 以功能多元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2011(5):47-48.

    [6] 曹志宏,赵小泛,郝晋珉. 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特征及可持续性分析. 农机化研究,2012(9):233-236.

    [7] 顾永芬,顾永江,陶宇航. 推广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科技,2012(9):

    99-102.

    [8] 杨谨,陈彬,刘耕源. 基于能值的沼气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恭城县为例. 生

    态学报,2012(13):4007-4016.

第9篇:当代生态农业范文

6月10日至11日,贵州省政府在遵义市、铜仁市召开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会,传达贯彻省委书记赵克志关于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指示和省长陈敏尔对召开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会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安排下一阶段工作。副省长刘远坤出席会议并讲话。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作为自古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大省,贵州没有理由推卸农民生存发展的这个产业——农业。即使社会再进步,但贵州农业似乎总是还有一些没有跟上社会节拍的环节。那就是如何提升科技含量,如何让农业转化成现实的高效生产力?还有与生态一样的在贵州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牌子。

这几天,笔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贵州生态文明响当当,为啥农业就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为农业和生态似乎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有好的生态,自然就会带来农业发展好的资源,有一个可持续不断发展的高效农业,也自然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因为农业发展,本身就有生态修复功能,高效农业更是能够兼顾科技含量的农业发展。从设计空间来说,更能让农业和生态走得更近。

过去,贵州农业全部以传统农业为主,生态破坏成为了很多地区头痛的问题。因为要吃饭,要生活,农民们顾不上生态不生态,关键是春天来了要播种,秋天过了要收获。至于,有没有对身边的环境带来破坏,或许对于大家来说,就从来没有思考过。因为这种传统农业里,就只能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

随着贵州大农业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逐渐成为了政府重视和研究发展的问题。近几年来,贵州更是把农业高效发展放到了很重要的农村发展的前列。比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等,甚至不仅投入资金,还向基层逐渐投入了科技、投入了人才。这对贵州来说,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更是贵州谋篇布局的一个典型亮点。

2013年,贵州省更是全面启动打造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项目,借助贵州绿色、天然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优势,从科技种植、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交易、农业观光旅游等方向进行园区式农业示范建设。这些大动作,都进一步说明了,贵州的农业高效发展路,也将越来越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其实,贵州发展高效农业,也就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发展。不知道高层有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相信一个系统发展的背后,肯定有很多成熟的论证。因为从这几年贵州发展的基调来说,也一直没有落下农业这块空地,而相应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进一步在农村的土地里看到效果。农业发展了,自然农村的生态也得到了修复。修复的生态,更一步让农民看到了美丽乡村的实惠。这就是双发展,双效益,也是一种激励机制。

不过,相对来说,高效农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性农村人才参与进来。并且要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利益兼顾好,真正让这种高效农业能在土壤里生根发芽,并且成为推动生态文明进步的一股贵州进步的力量,那就更加需要这种进步得到进一步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