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范文

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精选(九篇)

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

第1篇: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中考复习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88

复习是熟练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复习的目的就是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并使学生达到能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初中数学的复习工作,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把初三数学总复习工作纳入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将初中所有数学内容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条理化,并贯穿复习过程的始终,认真做好总复习教学工作。

一、课本为主,细致研究教材

(一)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知识的复习和把握

在复习课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作点――线――面的归类,进而作知识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结构化知识。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做知识的综合归类。

(二)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难度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基础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因此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三)必须细致研究教材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可将代数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实数和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纲,指导学生按提纲复习,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穷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

二、整合学生基础

初中数学中考中比较注重对学生“双基”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在复习中,我们首先要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归纳,明确重点、难点,掌握关键点,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题,我们得出中考要求学生掌握九类知识点。1.实数:包括相关的概念和运算。2.式:有代数式、分式、整式等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3.方程:方程、方程组的概念、解法,根判别式、根判别式和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等。4.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解法等。5.函数:函数的意义,直角坐标系以及四个初等函数等。6.统计中的平均数、方差等。7.直线与圆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等。8.基本作图。9.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等。在中考中同样也注重对学生基本方法的考察,初中阶段学生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换元法、消元法、构造图形法等,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存在于课本当中,因此学生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要吃透课本,同时要注重将课本知识转换为自己的能力,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三、突出重点内容

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本的知识点,同时也要突出重点内容。在上述的基本知识点中,实数中的相反数、绝对值、有效数字、近似数;实数运算当中的函数的定义域;分式、根式的运算;方程的解;整式和分式方程的解法;不等式、方程的解法;统计中的平均数、方差的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函数的性质;图形的周长、面积;简单的几何证明等等,在属于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它们同时也是重点内容,老师必须加强学生对这方面的理解,加强学生对这方面的训练。

四、加强方法指导

教学能否有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方法,复习效果也取决于复习方法,如何提高复习有效性,需要教师对复习方法创新。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可以让一名成绩一般的学生在中考中一鸣惊人,而不科学的复习方法也会使成绩很不错的学生一落千丈。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地从传统复习方法中汲取经验,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形成适合自己课堂的独特的复习方法。笔者经过实践,有一些建议。

(一)例题的选取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的作业任务较重,做题量较大,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不能将所有的题全部讲解,要有选择的讲解一些例题,提高课堂有效性。因此在例题的选取上,教师要注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典型例题,能够掌握其中主要的数学方法,举一反三。同时,该例题应覆盖多个知识点,并符合当前复习阶段,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

(二)指导解题方法

在中考中,对于数学的解题方法考察比重很大,因此在数学复习中教师应培养数学解题方法。建议学生自己整理错}本,将自己的错题整理出来,有很多学生在某一道题上错两三遍后还会错,这就是数学思维和方法运用的不得当,学生对于该题的解题思路理解不透彻,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错题本,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指导和纠正解题方法,为学生开拓解题思路,从而使学生查缺补漏、提高学生成绩。

(三)调整学生心理压力

第2篇: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 衔接 研究

一、探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背景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上有很强的延续性,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高中数学是建立在初中数学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方法上,均密切相关。没有初中数学扎实的基础,学生将无法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因此,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初中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是初中数学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主要从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中考数学的导向性作用,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试图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对初中数学教学为适应学生高中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定位。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对初中数学教学为适应学生高中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定位。

(二)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初中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三)为学生有效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四)为初中数学教学设置一个知识上限,研究对象为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进入高中后能有效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三、研究内容

(一)初、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衔接内容的教学要求:

与以前知识、高中教师原有认知相比认为存在但初中已删除需衔接的内容

1.常用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方法: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两数和立方公式、两数差立方公式、三个数的和的平方公式,推导及应用(正用和逆用),熟练掌握十字相乘法、简单的分组分解法,高次多项式分解(竖式除法)

2.分类讨论:含字母的绝对值,分段解题与参数讨论,含字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3.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根式的概念与运用,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4.代数式运算与变形:分子(母)有理化,多项式的除法(竖式除法),分式拆分,分式乘方

5.方程与方程组:简单的无理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含绝对值的方程,含有字母的方程,双二次方程,多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韦达定理,巩固换元法

6.一次分式函数:在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如:平移和中心对称)来定性作图研究分式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巩固和深化数形结合能力

7.三个“二次”:熟练掌握配方法,掌握图象顶点和对称轴公式的记忆和推导,熟练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用根的判别式研究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利用数形结合解决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8.平行与相似:介绍平行的传递性,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梯形中位线,合比定理,等比定理,介绍预备定理的概念,有关简单的相似命题的证明,截三角形两边或延长线的直线平行于第三边的判定定理

9.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和证明:补充射影的概念和射影定理,巩固用特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比来计算三角函数值,识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补充简单的三角恒等式证明,三角函数中的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0.图形:补充三角形面积公式(两边夹角、三边)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正多边形中有关边长、边心距等计算公式,简单的等积变换,三角形四心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中点公式,内角平分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边长间的关系

11.圆:圆的有关定理:垂经定理及逆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弦定理,两圆连心线性质定理,两圆公切线性质定理;相切作图,简单的有关圆命题证明,介绍四点共圆的概念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巩固圆的性质,介绍圆切角、圆内角、圆外角的概念,等分圆周,三角形的内切圆,轨迹定义

12.其它:介绍锥度、斜角的概念,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数学思想方法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运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思想方法在高中教学中充分反映出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以适应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内容容量大,从概念的发生发展、理解、灵活运用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和举一反三、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要求。

四、实施初高中教学衔接具体做法

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方法宜采取初、高中一线教师合作研究方式,对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考试导向作全面的比较分析,提出对初中数学适应性学习教学的要求,为初中数学教学指定出适应高中教学的具体目标,从而解决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脱节的问题。

(一)实验法:“分组合作教学”,提炼出初中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初中参加实验班级每周授课时间设置为5+2模式,即5节课为正常完成教学任务时间,2节课为根据教学进度找到高初中知识衔接点进行实时渗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课本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深化理解。

(二)总结法:参与实验教师做教案设计,活动记实,具体教学衔接内容的研究,教学反思等。

第3篇: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 初中 数学 复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抓好两头

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国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要求;另一头,教师也应抓好学生的知识实际,了解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存在问题。“抓两头”这一工作应贯穿在整个复习过程之中。

初三数学复习前,可留些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则可随着学生阅读的进度,指出《教学大纲》的要求。当学生通读教材后,可以进行一次双基练习。这一练习的难度不要太高,知识点要多,覆盖面要广。练习后即可一次质量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巩固双基

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双基的训练,可要求学生做到下列几点:(1)对定义、概念叙述准确、理解正确;(2)不但会叙述和证明定理,还要了解它的应用;(3)对重要法则和公式既要能够推导,也要会运用。

例如:loga(M・N)=logaM+logaN,反过来,logaM+logaN=loga(M・N)

在每章复习前可以印发一份“双基”练习让学生填写。

例如:根式与指数

(1)如果x2=a,则x2叫做-------,正数a的平方根有--------个,它们是--------。零的平方根是--------,负数---------平方根。

(2)--------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当a≥0时,()2=------;=---------.

(3)根式的基本性质是------------。

(4)根式的重要性质有:

(1)n=---,(2)n=---,(3)(n)2=---,(4)n=---.

最简根式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①---------------;②---------------;③------------------。

(5)同类根式是-------------------,同次根式是----------------。

(6)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是①---------;②----------;③----------;以上指数是----------;且底数--------。

(7)下列各式中,求x的许可值范围:

(1)-,(2)6,(3)(x2-1)0=(4)=1-x.

3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

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圆”等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在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应用性开放题量普遍增加,而应用性开放题也不仅限于“列方程解应用题”,除列方程解应用题外,“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等都成为中考的热点。同时,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这种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4重视综合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没有这点,要想在中考中得到好成绩是不可能的,综合解题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对“双基”的掌握,但是掌握“双基”不一定能解决好综合解题的能力。为此在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教材之间的有机联系,尤其是重点知识和基本方法之间的联系。

例如:已知A、B、C为三角形内角,它们的对边分别为a、b、c

(1)证明关于x的方程x2+(ccosB)x-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2)若上述方程的两根之和等于两根之积,试判定∨ABC的形状。

本题就综合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余弦定理、实数平方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都是教材的重点。系统复习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小综合训练,采取“滚雪球”的方法,即复习到后面时,要适当综合前面的内容,这样雪球与滚愈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系统复习时,要指出各类综合题常用的解题方法,并通过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方法。综合题要经过精选,可在各题型中找出代表性的题目,这些题目或能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以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初三数学复习主要根据以下四条途径进行:第一以《教学大纲》、教科书为主,以课外读物,课外补充题为辅。第二以系统复习为主,以综合练习为辅。第三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以教师分析讲课为辅。第四以双基训练为主,以综合题练习为辅。

参考文献

[1] 怀丽珍.浅谈初中数学总复习策略[J].新课程,2016(6).

[2] 陈汉松.初中数学复习策略[J].中学生数学参考,2011(26).

第4篇: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策略分析

数学知识浩瀚无穷,不深入研究,怎会感到其乐无穷,然而中考复是千头万绪,初中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但同时初中数学又是其中比较关键的一门课程. 针对这一状况,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中考复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怎样进行复习.

一、中考复习应从课本着手

众所周知,老师上课时根据教学大纲,而上课内容一般都来源于课本,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大都来源于课本,而分析这几年中考试卷,虽然考试的覆盖面较广、题量较大,但是其中的70%多也是来源于课本中的基础题,而另外的20%中等难度的题和10%的难题,其题型也接近于生活,符合“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 因此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依靠课本,在课本中进行全面地复习,对于其中的典型题目要弄清楚,对于一些复习资料要精挑细选,质量不高的要要坚决摒弃. 课本上面的知识才是最符合大纲要求的,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通读、精读课本,将知识纵向和横向进行总结,从而更好地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这样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就更扎实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更强了. 因此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要立足于课本,从课本进行着手.

二、中考复习要重视学生的基础

初中数学中考中比较注重对学生双基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在复习中,我们首先要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归纳,明确重点、难点,掌握关键点.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题,我们得出中考要求学生掌握九类知识点. (1)实数:包括相关的概念和运算. (2)式:有代数式、分式、整式等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 (3)方程:方程、方程组的概念、解法,根判别式、根判别式和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等. (4)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解法等. (5)函数:函数的意义,直角坐标系以及四个初等函数等. (6)统计中的平均数、方差等. (7)直线与圆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等. (8)基本作图. (9)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等.

在中考中同样也注重对学生基本方法的考察,初中阶段学生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换元法、消元法、构造图形法等. 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存在于课本当中,因此学生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要吃透课本,同时要注重将课本知识转换为自己的能力,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三、突出重点内容

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本的知识点,同时也要突出重点内容. 在上述的基本知识点中,实数中的相反数、绝对值、有效数字、近似数;实数运算当中的函数的定义域;分式、根式的运算;方程的解;整式和分式方程的解法;不等式、方程的解法;统计中的平均数、方差的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函数的性质;图形的周长、面积;简单的几何证明等等,在属于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它们同时也是重点内容,老师必须加强学生对这方面的理解,加强学生对这方面的训练.

四、突破难点

中考重视对学生双基的考查,同时也突出强调对学生能力的测试,在强调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扩展和迁移. 而知识的扩展和迁移就形成了“深、杂、难”的题型,即中考当中的难题,这种难题一般有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根判别式的综合题,函数和几何的综合应用,函数与面积、周长、三角形、四边形等的综合,记忆计算和证明等. 这些难点都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具有很深的掌握,同时要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在选择题型的时候要巧选题型,题型要侧重于典型性、综合性和灵活性. 对于这些难题,我们要理清它们的思路,找到问题的本质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点连成线和面,最后再构成块,从而找到解决综合题的方法和思路.

五、辨别知识误区

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常出现由于概念理解不太清楚,对运算法则不清楚或方法不熟练和考虑问题不同而出现错误. 为了使学生减少和避免这种错误,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准备一个错题集,将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同时学生要注意在平时要多看一下这些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正确地辨别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培养自己思维的严谨性,从而避免自己中考的时候由于粗心大意而造成失分.

六、考试技巧的掌握

许多学生在平时的考试当中发挥得很好,但是在中考的时候会出现考试失常的现象,为了使学生在中考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就注意锻炼自己的考试技巧.

1. 注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使得学生在中考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准备自己的答卷计划. 学生在接到自己试卷的时候,不要马上就进行答题,而是应该先浏览一下试卷,对试卷进行一个初步的掌握,先做容易的题目,再做比较难的题型.

3. 避免在难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要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灵活进行求解.

4. 学生在答题的时候,要注重写全自己的答题步骤.

总之,中考是学生的一个人生转折点,也是家长和社会关心的一件事情,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时候,要注重分清基础、重点和难点,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卫德彬.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的教学体会[J].数学教学研究,2011(8).

第5篇: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初中化学;衔接教学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本人结合在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观点。

一、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等;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这让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二、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通过对比研究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材,笔者认为下列方面应突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1. 化学用语

初中化学对化学用语的要求:“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对常见化学反应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述;高中化学要求在初中化学用语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还增加了化学用语的数量,如结构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

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初中化学中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与高中化学中的摩尔质量有密切的联系。

3.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

初中化学仅介绍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要求很低;高中化学中原子结构知识广而深,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也高,常用它来分析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初中化学知识性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内容,高中化学中对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它是高中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5.化合价

初中化学介绍少数元素的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要求比较低;而高中化学要求掌握更多元素的化合价,能正确的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还要利用化合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6.化学反应与能量

初中阶段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作了介绍,主要学习的是热能的利用,要求较低,而高中阶段要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能量的测定、如何计算能量(盖斯定律),电化学的知识等。

7.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阶段学习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从得失氧的角度介绍氧化还原反应;而高中阶段在此基础上重点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离子反应等。

8.溶液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学习了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和配制;高中化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计算和配制。

9. 碳及其化合物

初中化学对碳及其化合物进行较全面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几种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碳的三点化学性质,以及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和碳酸钠与可溶性碱的反应;高中化学是在初中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碳的多样性、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深入学习并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10. 重要的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初中阶段学习氧气、碳、硫、氢气等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学习的比较少,要求比较低;高中阶段在初中的基础上,再学习的氮、硫、碳、硅、氯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要求的也比较高。

11. 重要的金属

初中阶段学习铁、镁、铝及铜与氧气的反应,镁、铝、锌、铁与酸(盐酸与稀硫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物质的种数少,要求低;高中阶段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铁、镁、铜更多的化学性质,学习铝的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与酸和碱的反应等。

12.酸、碱、盐间的反应

初中化学只讲解几种典型的酸、碱、盐,对酸、碱、盐间的相互变化仅在少数具体物质上,没有上升到类别,尤其盐与盐的反应涉及的更少;高中化学中对酸、碱、盐间的反应要求很高,要求不仅掌握个别还要学会这一类,掌握元素形成的酸、碱、盐间的反应及其规律,不仅会学化学方程式,还要会写离子方程式。

13.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简单介绍部分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模仿着使用;高中化学要求掌握的仪器多,基本操作要求高,操作要求规范。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所以,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高佩德,冯德琴.初中与高一化学教学衔接工作之我见[J].

第6篇: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新课改 问题 策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突飞猛进发展助推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新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再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到现代化的素质教育转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应当有所改革和完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培养出新型的复合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模式。但是,就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讲,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刻含义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的教育不能在停留在传统的教育基础之上,而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调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之根本。初中阶段作为国家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和个性发展为基础,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科学化和人性化,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更重视多样化,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符合时展的需要,才能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不断提升。这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保障。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育是富民强国的必然之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教育才是根本,教育才是提高国民素质及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依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流模式,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收效甚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

1.学科体制有待完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制度是确保学科发展有序进行的保障。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国的教育体制尚不完善。对于教学改革来讲,改革制度是基础,而真正实施教育改革的对象则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来讲,教育资源的层出不穷是阻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因。优势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于城市及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这样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2.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使得有些学校的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学科了解不够透彻,从而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照本宣科,对一些重要的知识没有进行详细重点的讲解或者拓展。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改革推进的重要因素。

3.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尤其是对于一些资历深的教师而言,由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数学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教学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我国数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三、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对当前初中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不够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以完善,才能促进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序推进。

1.通过再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常言道:培训是企业给予员工最好的福利。在教育领域,通过在职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夯实我国的师资队伍,而且可以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有序推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校主管部门应当深刻意识到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培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很多新思想、新方法,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体制的改革来讲又是一大保障。

2.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通过教学改革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个好等,为教师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由此形成。这样,学生处于被尊重的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极大发挥,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强化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当重视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不断加强学生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总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课程,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孙庆利.初中数学新课程与教师的适应发展[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3.

第7篇: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立体引学式教学是教育理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立体引学式教学目标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它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的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数学的过程性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一样重要。知识目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而完成这一中心任务的渠道是“过程与方法”,如果缺少了这个过程,就不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的能力,不能了解蕴涵在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此同时积累他们活动经验,探索有效的学习数学的途径,学会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习其他知识,并能让他们感情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笔者多年来都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将一种教学理念用好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易事。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总结出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立体引学式教学的一些做法,在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注重数学基本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

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立体引学式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是数学课堂教育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常规的任务。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完成或达。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的体验和情感的提升。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而言,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在教学环节中始终要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数学思想;要重视初中数学课程中针对运算、推理、处理数据等较严密的思维技能和对图表理解力、计算机或计算器等常用工具的基本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知识和技能也要与时俱进,毕竟时代在发展,初中数学知识也会发生变化,如概率统计等日常生活接触也逐渐成为基本知识。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师的知识传输,学生被动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改变一这现状,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提出了探究性学习。数学探究是初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从数学的学科背景和社会生活背景出发,创设数学探究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自己学会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生情感和学习态度,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学习模式有别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它包括科学探索的基本活动形式,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具有更强的主动性、情感性、问题性和实践性。它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自主性,能够独立获取知识,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不断地进行猜想、论证、改进所得结论,从而实际感受和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并逐步形成研究科学的积极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也培养了良好的师生情感,不知不觉地将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其显著特点之一是,加强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课程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所谓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化教育。新课改初中数学的基本理念包括: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以这些课程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立体引学式教学目标,它首先在基础知识与技能维度上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对学生进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分析处理能力,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对激发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形成与人合作跟人沟通的行为习惯、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立体引学式教学目标,全面反映了教育“以发展为本的”的理念,使学生都能生活活泼的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立体引学式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大多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将学生的认知起点归为零,对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或通过自己努力能获取的知识却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这不但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损伤了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新课程下,教师们应该改变这一观念,将教学的核心地位“归还”给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要服务于学。在日常教学,师生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新知识,并不断探究不断创造,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原有的知识有层次区别。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学也应当分层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让们的自尊心得以保护,又在不同层面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也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的指导者,教材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初中数学教材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教学情境而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有需要可以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和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还有考虑学生所生活的实际环境,并根据具体的课堂氛围而定。造性地使用教材,必要遵守两条则,一是“信奉而不唯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前者强调对教材的态度,要相信教材是反映国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是具有科学性的教学载体,后者是强调处理教材的行为,在使用教材上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当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不断地充电,丰富自身的数学史修养。只有这样,教师的数学史教学才游刃有余,富有生机和活力。

第8篇: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范文

1.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构成。为了比较,特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简说如下。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数学知识为主线出示的,主要有“数及其运算”、“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初步”、“统计初步”、“平面几何”,其中包括直线形(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相似形和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领域出示的,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是“数与代数”(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与《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就其知识主线来说,差别不大,但传统课程内容在大纲中规定较死。《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学生在第三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这就体现了灵活性与选择性,而且《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有多种编排方式。

1.2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依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需要,选择最具基础性和工具性价值并且是初中学生都能够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选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未来社会对数学需要的较新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和体验,比如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和预测,对数据的采集、归纳和分析并做出解释,对实际问题的模型化和运用模型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对电子计算器的酌情引入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除了基础性原则外,考虑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些原则之下,选择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对发展初中学生的能力,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思想,有较强的教育作用。

1.3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是: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把知识的系统性和证明的严谨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性相结合;突出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相关知识(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地进行编排;知识结构力求简明;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还应适当编排一些数学史的知识作为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阅读材料,例如一些有关正负数与无理数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与演变,《几何原本》与《九章算术》这两种数学的源头,勾股定理及其典型证法,等等。

1.4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与第一、第二学段相比,整个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已经能够初步体现中学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在“数与代数”中,“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的呈现方式是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的;在“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的呈现方式基本上是“直线型”的;在“统计与概率”中,呈现方式以强调“过程体验”与利于“探究发现”为主;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课题学习”以“切近初中生生活”与“提倡合作交流”为主。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在内容的表述上要注意趣味性、可读性,在内容的呈现上要图文并茂、有直观性,在内容的组织上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对初中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

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以教材的呈现与教法的落实而体现。教材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法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方法,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

2.1初中数学教法综述。刘云章、赵雄辉所编的《数学解题思维策略波利亚着作选讲》(湖志教育出版社)中说,波利亚提出了三条学与教的原则: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循序阶段原则,这三条原则也适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在这三条原则中,最本质的一条是主动学习原则。

第9篇: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概念教学;意义建构;认知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概念,概念构成了数学教材的一大部分。数学知识主要由概念串组成,可以说概念是数学教学中的大问题。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的概念,那么就可以利用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形成数学知识的建构。可以说离开概念教学就没有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存在,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任务,任课教师不能小觑。

一、正确理解概念建构的过程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概念是一类事物中具有共性的结论。数学概念的形成实质是从表象蒸发出来的抽象概念,然后由抽象的思维再导致具象的再现。数学教学中,教师进行概念教学主要是基于两个出发点:第一是怎样引导学生形成较为具体的概念印象,理解和体会到概念的内涵;第二是如何使概念的思维具体化。教师实施的概念教学是帮助学生获得概念的具体意义。所以教师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不要将概念教学变成条文加例题的僵化模式。这样进行教学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比如,在进行单项式的教学中,让学生建构单项式的概念是由一组例题来完成的,然后在这组例题中总结出一些共性的内容,就建构起了单项式的概念。

二、分解概念的含义挖掘其本质

数学概念的定义一般是通过描述然后形成具体的定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本质属性,专注概念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点。在教学中,教师是通过对定义概念的再加工然后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意义建构。同类二次根式概念的教学,其基本点是:(1)最简二次根式,未化简的应先化简。(2)被开方式相同。与根号外面的有理式是否相同无关。通过这样的教学后,学生对二次根式的认识及意义建构了然于胸。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概念的内涵,那么学生对概念的含义建构也就会水到渠成。概念教学对于教师教学功底的考验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概念的教学,高效的概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教学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好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半壁江山,没有高质量的概念教学就没有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进取和探索教学方法及模式,力争使教学达到高效和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