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共享产品解决方案范文

共享产品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共享产品解决方案

第1篇:共享产品解决方案范文

CAXA目前在北京、南京和美国设有三个研发中心。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线完整,覆盖了工业产品的设计、工艺、制造和管理四大领域。 用于产品研发设计的“研发设计PLM解决方案”,包括二维、三维CAD,工艺CAPP和管理PDM等软件;用于产品生产制造的“数字化工厂PLM解决方案”,包括CAM、网络DNC、MES和MPM等软件。

CAXA客户覆盖航空航天、机械、汽车、电子电器、军工、建筑、教育等行业, 包括中国制造业500强在内的25000家企业以及2000所知名大中专院校。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CAXA)是中国领先的工业软件和服务公司,主要提供二维、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CAD)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解决方案和服务。

5月12~14日,CAXA作为工业软件领域的代表企业,与北京展团一道,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

分两区域展示

在本届软博会上,CAXA展示的主题是软件服务工业,展示分两个区域:一个是CAD软件区,主要展示二维、三维CAD软件,在工业软件领域第一个推出SaaS模式服务,其在线CAD服务产品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另一个是PLM解决方案,主要展示“研发设计PLM解决方案”和 “数字化工厂PLM解决方案”。

CAXA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中二维、三维CAD产品领先的兼容性和深度融合性领先国内同行,而CAXA PLM解决方案则贯穿了产品的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全过程,展示了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协同性,获得了现场嘉宾的肯定。

据CAXA相关人员介绍,随着国家“新18号文”的与“核高基专项”的大力推进,我国的工业软件产业正在快速崛起,一举打破了国外软件垄断地位,国产工业软件已经占据整个市场的29.7%。这得益于国产工业软件企业推出的本地化策划和服务,使其能为我国工业企业提供性价比越来越高的产品和服务。

CAXA在线CAD服务

CAXA在线CAD服务(Http://)是中国首个专业在线CAD服务产品,30000个资源随时下载、120课时在线培训、数千会员线上交流……可以让人们尽情享受设计,工作轻松惬意。

CAXA在线CAD服务是专为广大中小企业及个人用户全新推出的专业CAD在线服务,采用基于互联网的SaaS模式,使用成本低,维护方便可靠,享受正版CAD软件的在线服务,尤其适合机械装备、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等制造行业用户应用。

CAXA在线CAD服务方案以点卡形式提供给使用者:CAXA在线电子图板(机械)一年使用权,轻量下载,顷刻安装,在线激活。CAXA在线服务包含在线咨询、在线培训、技术论坛、资源中心、软件自动更新。

在线产品 CAXA在线电子图板(机械),采用简体中文,具有完整的CAD功能,操作简便,使用灵活,与CAXA电子图板机械版基本功能完全一致,体积小巧,50M以下的文件包让网络下载瞬间完成;绿色安装,快速启动即可使用;服务及时,与在线服务时刻关联,快速解决问题;购买方便,通过CAXA商网络等直接购买。

在线服务 CAXA在线电子图板(机械)用户自动升级为VIP用户,获得积分赠送,可以享受以下服务:享受在线客服,优先获得免费电话和线上沟通;在线培训,享受每周两次在线培训;技术论坛,享受技术专区的服务,技术问题优先响应;资源中心,享受资源中心资料的下载和使用,包括各种最新工具、图库、教程等;软件自动更新,在线提示最新版本,完成软件自动更新和升级。

CAXA PLM产品创新 协同管理

CAXA PLM 是围绕制造企业的产品创新及其协同管理等核心业务活动,提供从需求、订单、设计、工艺、制造直至维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旨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帮助企业不断改善和优化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的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

设计方案(2D/3D CAD)提供从二维、三维设计和工程绘图的创新设计工具,帮助完成产品的概念、外观、结构、零部件和总体设计等,以及提供对设计标准、设计文档和经验的知识管理和共享平台,实现并行设计、异地协同设计,提高企业的设计效率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工艺方案(CAPP)提供企业制造资源、工艺标准和典型工艺库,重用CAD的图形和数据,重用各种工艺知识和工艺经验,提高工艺编制和工装设计的效率,生成各种材料清单和工艺汇总数据,缩短工艺准备的时间周期。

制造方案(CAM/DNC/MPM)提供各种数控机床的自动编程工具,各种数控机床的网络通信和联接以及订单、计划、车间生产调度、制造执行、库存和采购等管理的平台,提高对车间生产加工的计划和监控的能力,提高制造资源的利用率和加工效率。

第2篇:共享产品解决方案范文

知识共享协议是近年来国际上为促进网络环境下版权作品的传播和利用而设计的一种版权解决方案。2001年,在公共领域中心(Center for the Public Domain)的支持下,以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伦斯·莱辛(Lawrence Lessig)为首的一批精通网络法律、知识产权、信息技术和艺术创作的专家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组织——“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该组织的宗旨是向“作者、科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们提供一些自由手段,使其可方便地在其创作的作品上标明该作品的自由使用度。从‘版权所有’到‘保留部分权利’,您可以使用CC协议改变您的版权条款”。希冀在当前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日趋严格的环境下,通过建立合理的、有弹性的授权机制,突破法律对创作及其成果传播的限制。为实现这一目标,该组织基于“以私人权利来创造公共资源”。 2002年12月,Creative Commons推出了第一个授权模式计划,通过一系列公共授权条款将版权作品提供给公众免费使用。根据作者对他人利用其作品的不同要求,Crea tive Commons对CC license设定了4种授权模式(见表1),再由作者依据不同情况,排列组合出11种授权方式(见表2),可视自己的需要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方式授权他人使用自己的作品。其遵循的共性权利和义务可解释为: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之下,被授权人可以复制、传播、公开展示和公开演出被授权的作品;可以数字形式进行公开演出,并在不改动作品的情况下,将作品转为其他种类的格式。与此相对应,被授权人有义务遵守这些条款的规定,在每一份复制品上贴附原版权声明,为每一件复制品提供授权条款的链接;被授权人不得改变任何授权条款的内容,亦不得设置任何技术障碍限制其他被授权人对该作品的合法使用。若被授权人希望从事该授权条款所限制的行为,须另行征得授权人许可。 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共享授权条款不但不否认作者享有的版权,而且在承认作者拥有完全版权的前提下,该条款对版权所含的权利做了分解。分解后,作者可以选择保留其中一部分权利,而转让其他一些权利。因此,CC license的实质是鼓励作者根据作品的情况和本人的意愿,选择授权许可方式;通过保留一部分权利,以实现其作品为更多的用户使用和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以一句“所有权利保留”(All Rights Reserved)笼统代之。 知识共享组织的理念和实践是成功的,它既易于让使用者获得作者授权,也有助于网络领域作品版权的保护,解决了传统版权保护模式所遇到的诸多问题,特别适合于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版权保护与利用的新要求,因而受到世界各地的普遍欢迎。从其产生到现在仅仅数年时间,全世界就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自2002年该组织推出知识共享协议文本以来,该协议在全世界 2 CC license中国大陆2.5版本 在我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于2011年1月与知识共享组织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成为该组织在中国大陆的合作推广机构。作为知识共享中国大陆项目的一项成果,简体中文版知识共享系列许可协议2.5版本于2006年3月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向社会。该版本提供了6种授权模式,具体内容见表3。 3 CC license判例 知识共享协议的法律效力也得到了司法实践的认可。2005年秋,西班牙主要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版权人和音乐人协会(Sociedad General de Autoresy Editores,SGAE)向该国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Extremadura)的巴达霍斯(Badajoz)市第六初等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市梅特罗波尔(Metropol)迪斯科酒吧老板里卡多·安德烈斯·乌特雷拉·费尔南德斯(Ricardo Andrés Utr era Fernández)支付2002年11月至2005年8月期间因公开表演由其管理的音乐作品的版权许可使用费,共4816.74欧元。而酒吧老板则以其已通过CC licenses协议获得作者公开表演授权为由予以抗辩,法院采纳了被告提交的有关证据,于2006年2月27日驳回SGAE的诉讼请求。该案法官在判词中说:作者对其创作拥 有精神和经济权利。作为权利人,他可以以他认为合适的方式来管理这些权利,无论是免费使用,或者是部分转让。“知识共享(CC)”许可协议是作品的所有者为自由或者免费使用其作品而选择的一套不同级别的许可协议。它们作为一套不同级别的许可协议存在,允许第三方能够在不同的范围内自由地使用这些音乐,而不需要付费;在知识共享(CC)的某些许可协议中,对作品的特定使用需要支付使用费。被告证明了其使用的音乐是作者通过知识共享(CC)许可协议管理的版权作品。 对公众来说,本案所体现的司法意义远远大于判决本身。以往音乐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每每就公开表演音乐作品而向某一酒吧、餐馆或者商店主张许可使用费时,法院常常基于该组织实际代表全体作者这一事实而做出有利于该组织的裁决。然而这次情况发生了变化,法院创造了这样一个先例,即使用者可根据知识共享协议从作者那里直接获得授权,欣赏和演奏音乐作品而不必向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支付使用费。但是,像SGAE一类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会员制度通常会要求音乐家将其权利委托给该组织管理,这意味着它们的会员目前不能采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发表其作品。因此,所有选择以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发表其创作的艺术家都不能成为SGAE的会员。对此,知识共享西班牙项目负责人拉瓦斯蒂达表示,“这一判决表明作者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和选择如何管理他们的权利,其他人也可以从他的选择中获益。我希望版权集体管理机构能够明白它们必须做出某些改变来面对这个新的现实。” 另一个有关CC License的案例发生在丹麦。2006年3月9日,阿姆斯特丹一地方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判决了首起涉及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法律效力的案件。该案原告、当地媒体名人Adam Curry在一家网站上以“保留署名—禁止商业性利用—相同方式分享”(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 Alike)授权方式展出了其全家福照片,同时刊载了“本照片对公众开放”(This Photo is Public)的版权声明。而当地一家休闲杂志《周末记事》(Weekend)在事先未征得Curry许可的情况下复制了4幅照片用于讲述原告Curry孩子经历的稿件中,Curry以侵犯其版权和隐私权为由提起诉讼。被告辩称,其复制行为系受该照片“对公众开放”之声明误导所致,且该声明对CC license的链接亦不明显,由此被告有充分理由认为其使用该照片无须所有人授权,况且刊载照片的行为也并未给原告造成实际损失,因为任何人均可从flickr网站上获得照片。但法庭驳回了被告抗辩,法庭认为,根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原告对张贴于网站上的照片拥有版权。被告理应注意该协议中有关控制第三方使用照片条件的表述,尽管本庭对被告受照片声明误导之说表示理解,但作为一个职业出版者,被告理应对源自互联网络的照片在出版前进行全面和仔细的审查,如果被告做这样的审查就会点击声明上的版权标识并获得许可内容,进而向版权人申请授权,许可出版。被告未尽合理的注意义务导致其未能遵守该许可协议,故对原告诉求法庭予以支持。本案判决表达的一个特殊意义在于,法庭确认了知识共享许可协议规定的条件将自动适用于其许可的内容,不论使用者是否明确表示同意或者知道该协议的适用条件,协议对其均产生拘束力。

第3篇:共享产品解决方案范文

2009年11月12日,历时两天的2009 SAP全球技术研发者大会(SAP TechEd 2009)在上海落下了帷幕。SAP全球技术研发者大会起源于美国,如今已经拥有十多年的历史。作为SAP最重要的年度技术盛会,SAP TechEd自从2007年第一次登陆上海,本次已经是第三届。

抱紧中国市场

今年的SAP全球技术研发者大会分别在四个国家举办:包括美国凤凰城、奥地利维也纳、中国上海和印度班加罗尔。在全球经济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SAP TechEd上海站不但保持了相当的规模,还获得稳步的增长。

SAP中国研究院总裁芮祥麟表示:“SAP全球技术研发者大会是SAP的一次激动人心的盛事,因为我们可以与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分享我们的最佳业务实践,他们对于推动SAP业务发展、扩大SAP渠道在全国的覆盖范围、促使SAP解决方案更贴近中国企业、并为其带来最大价值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客户来说,这是他们一年一次与SAP及业内同行交流思想的好机会,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帮助各种规模的中国企业实现视野清晰、思维清晰、行动清晰。”

SAP中国研究院主要专注于中小企业解决方案的产品研发,其中90%的产品和研发项目是面对全球市场,大约有10%的研发项目是针对本国市场,“希望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这个10%的比例也能随之提高。”芮祥麟表示。SAP中国研究院作为SAP全球十大研发中心之一,主导全球范围内包括SAP Business One产品和最佳业务实践(SAP All-in-One)以及Business ByDesign业务流程配置等研发工作。随着BusinessObjects上海研发中心的进驻,SAP中国研究院在六年间已经成长为除德国总部外的第三大研究院,并成为SAP全球研发战略的重要支点。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系统的管理思路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企业业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SAP TechEd在中国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和共享平台,对SAP拓展中国市场更是起到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

软件的触角

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是线性的,业务流程创新和管理系统优化会为企业带来几何级数的效益增长。在芮祥麟看来,如今面临的是一个非结构化的世界,传统的软件解决的是结构化的效率优化问题;而面对非结构化的环境,企业管理软件的变革要以更快的速度创新才能满足企业业务瞬间变化的需求,比如,优化企业工作流程,使用掌中设备进行管理。

在今年的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70多位SAP资深产品专家和业务流程专家通过两天60个小时的实践操作课程和演示讲座培训,与生态圈成员分享了最新的技术信息,从而提升技术实力和影响力,实现企业投资的利益最大化。

在今年的SAP全球技术研发者大会上可以看到,SAP NetWeaver和SAP BusinessObjects整合后,SAP形成了今天新的软件架构。基于SOA架构的全新SAP Business Suite7.0(包含CRM、SRM、SCM、PLM、ERP),推动行业最佳业务实践在企业中成功应用。通过门户网站、桌面客户端、以及企业搜索和移动的方式接入SAP Business Suite简化了对流程或企业信息的访问;通过SAP NetWeaver业务流程管理,促进在各种IT系统环境中进行业务的整合,并促进创新型的业务流程的延伸。

新推出的SAP商务智能解决方案(SAP BusinessObjects Enterprise)可以帮助用户进行信息分析,同时SAP也新推出了企业信息管理(EIM)解决方案,对各种数据源开放,并与SAP Business Suite和SAP NetWeaver高度集成。

SAP收购Business Objects已有2年时间。期间,SAP将BO的产品纳入自己的产品研发体系当中。年初,BO和SAP结合自身优势,推出了新产品SAP Business Objects Explorer。这款全新产品帮助企业从海量的数据里迅速找到企业所需信息,对那些目前还没有尝试过商业智能(BI)工具的用户来说,这款产品非常具有吸引力。而在SAP中国研究院,SAP与BO的整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把企业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进行整合统一,以及在SAP原来的解决方案中嵌入BO的产品比如水晶报表等功能,让内嵌的分析功能变成更加的自然友好,产品功能更加丰富。

随着企业对移动业务的需求,SAP推出了SAP NetWeaver Mobile,它能够利用现有IT架构快速适应移动化业务,灵活地同时访问SAP和非SAP系统,提供了开发、实施部署和维护运营移动场景的能力,并能开放地集成其他移动设备平台和技术。

生态进化

协同、开放式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通过SAP TechEd大会,SAP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成员实现了技术和业务的互通有无。

针对SAP合作伙伴在大会上的收益,芮祥麟这样描述:“在企业管理软件这个行业里,没有一个公司能完成市场上所有需要的东西。我们希望能够为客户提供完成80%需求的通用式平台,在这个平台基础上,SAP合作伙伴都能够找到他“蓝海”的定位,补足另外20%的特殊需求;同时,基于我们极力主张的协同、开放式创新理念,我们希望通过大会,让合作伙伴了解到怎样从技术层面建立和SAP互补的解决方案,知道应该选用哪些技术,如何考虑与SAP的系统进行集成;第三,通过大会,可以了解如何让解决方案通过SAP的认证,让客户更有信心采用这个解决方案;第四,通过参加SAP TechEd,与其它合作伙伴更直接地沟通和交流,以便寻找更快、更高效建立互补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大会,可以宣传他们已经建立好、通过SAP认证的解决方案,也能更直接地得到客户的反馈。”

第4篇:共享产品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网络企业;产品创新;共享经济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创新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企业

当今社会,维持和开发产业链已经不再昂贵,由于交易成本的降低,产业网络变得更有利润可得,更有价值。企业组织已经戏剧性地发生了改变,长远型的大规模企业组织已经崩溃,协作方之间的联系不再像当初的汽车工业那样长期稳定,联系实际上源于项目,而这些项目是由产业网络支持的,这就是网络企业,这就是新模式企业,与工业时代的大规模企业是完全不同的。

(二)网络企业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2004年,宝洁公司的几个年轻人提议,在品客薯片上印制图案来刺激消费兴趣。虽然这个点子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但是如何操作却使公司上下犯了难。于是宝洁将难题送上网络平台,意外地收获了可食用喷涂墨汁的解决办法。图案薯片的风行天下将整个宝洁引上了网络平台,不仅止住了业绩下滑,一年时间,它凭此推出200多款新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了60%。同样的事件也在其他企业中不断发生。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创新

1.互联网“众包”方式的采用。“众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外包形式,我们只需要在公开平台上发出一个求助邀请,如可以把它放在一个网站上,最终我们将得到一群对于邀请的反馈。通过聚合这些不同的反馈,我们的产品就能得到极大的优化。当我们把需求给个人的时候,他们就会把这个需求传递给他们认识的其他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需求散播给全球的100万人。互联网是唯一能在一周之内达到这种效果的手段。

2.基于大数据改善产品营销手段。当我们在超市里看似随意地选取了一样商品,我们走了,我们行为所产生的意义便消失了,但是这些汇聚了无数个我们行为的数据,却产生了新的意义与价值。例如,美国本顿维尔镇的沃尔玛总部就据此发现,婴儿尿布的购买者主要是年轻的父亲们。于是,在沃尔玛超市里,啤酒和尿布出人意料地成了邻居,啤酒的销量也随之大大提升。

3.依托科技创新比赛激发用户的参与性。每年都会有很多企业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其中尤以休闲食品类比赛最吸引受众的参与。而互联网在这样的传播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团队成员们通过网络就自己的创意和问题解决方案进行交流,利用网上投票和受众的关注度等方式对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不断改进与完善,最终使线上的宣传以及受众的关注度不断高涨,期待产品的最终上市。如今,市面上出现的李锦记柠香烧烤酱、盼盼花式蛋糕面包等产品就是得益于此类科技创新比赛。依托这些科技创新比赛,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网络企业的发展之中。如今我们有太多的与众不同,如我们的兴趣、品位和才华等,而我们正是低估了自身的潜能,才没有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共享经济时代的来临

(一)共享经济时代的来临

1.共享经济的概念。从狭义上来讲,共享经济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其将成为社会服务行业内最重要的一股力量。民众公平、有偿地共享一切社会资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在发展中会更多地使用到移动互联网中,并将其作为媒介。场景中产品与产品、人与人、人与产品连接方式的不断改变与优化,是更加有效率的撮合能力的不断强化。

2.共享经济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已经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格局,不少行业的格局也因此被打破,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它们拥有更大的优势:更节约的时间、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更灵活的就业。这些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搭车、共享房间、闲置物品交换等。我们每个人都习惯在所加入的各个微信讨论群里面、在与自己的关系链中分享各类打车券、优惠码。诸如,滴滴打车、Uber,企业所追求的并不是与普通出租车比拼价格上的高低和毛利率,而是为大众重新塑造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使用移动客户端App的依赖度,使人们产生一种下意识的联想,只要想搭车就会选择手机App下单,这甚至成了一群人的社交生活方式,只要你不用这样的软件来搭车你就落伍了,跟不上小伙伴们的脚步。这样的社交生活方式,就如同两年前年轻人不使用团购券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异类的看法和不解,这种观念与金钱财富本身并没有关系,而是团购代表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当下,Uber的模式成为如今最流行的商业模式,更是共享经济的典型,在Uber的启蒙和引领下,共享经济理念已经在全球得到广泛普及,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家政服务、美容休闲服务、住宅楼宇、餐桌、新闻、广告、医疗、教育培训等各行各业,不一而足,相关的共享经济型公司在全球遍地开花。

(二)共享经济带来的思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共享经济一方面充分挖掘闲置的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有力地撼动着传统行业的经济结构基础。虽然我们更加欣赏自由式的工作方式,在我们眼中,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所承受的压力不言而喻,但是在自由式工作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这种不稳定的共享状态,这种时间自由、收入不定的情况所带来的压力又有多少呢?恐怕我们暂时还无法想象。在各种软件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的手机中装满了这些软件,但是在这些软件结束它们的补贴优惠之后,我们就会产生更换软件或者卸载软件的想法。这种共享经济的长久发展是否真正赢得了人心呢?最终的结果还是未可知的,但我们能够断定的是共享经济所带来的改变已经势不可挡。

作者:董宝奇 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第5篇:共享产品解决方案范文

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认为,SOA技术重点关注服务,强调重构的灵活性和对标准的支持,是解决电子政务中的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有力手段。

继2006年8月份SOA战略之后,长风联盟于2006年12月份SOA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与解决方案,对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为确保SOA在电子政务领域的成功应用,长风联盟提出互操作框架、架构体系、解决方案和测试保障是SOA应用的关键要素。

互操作框架保证长风联盟SOA电子政务技术产品与应用方案的互操作性;架构体系明确选择重用、松散耦合的柔性软件架构,形成联盟实施SOA的骨干支撑基础;解决方案针对电子政务热点、难点需求,创新性建立以电子政务资源共享交换、政务业务协同为主的电子政务应用解决方案;测试保障提供以测试评估为基础的全面质量与应用保障。

通过这四项关键要素,长风联盟提供了包含“标准规范-参考架构-技术架构-解决方案-实施方法-平台产品-保障体系”的全套服务,试图发挥长风联盟在推动SOA电子政务领域成功应用的中坚作用。

第6篇:共享产品解决方案范文

综合组网 融合未来

在综合组网解决方案区,瑞斯康达展示了智能承载平台、智享到家、敏捷政企、无线智联4G/5G、MECG运营、ANSU虚拟化接入、SDN/NFV、工业智联、云数据中心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全面呈现了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瑞斯康达的智能网络接入能力。

在智能承载平台展区,展示了瑞斯康达推出的面向未来的智能融合一体化承载网解决方案,融合OTN/PTN/SDH三大平面,实现网络扁平化;融合ODUk、分组、VC统一交叉调度,实现设备一体化;融合完备的光传输技术满足未来网络带宽和调度需求,在统一开放的SDN智能化管理平台上,为专线、LTE、FTTH、广播视频等业务提供全业务统一承载,统一颗粒调度,并可无缝升级满足业务长期演进需求的解决方案。

基于对政企客户的长期聚力以及对新业务的深入理解,瑞斯康达提出了新一代价值感知网络。在价值感知新网络展区诠释了这种理解:通过光与分组技术融合构建超宽极简网络;使用大容量的综合业务接入设备消除接入层带宽瓶颈并提供灵活的多业务能力,同时利用VNF简化远端设备复杂度从而显著降低终端设备成本。

在智享到家展区,完美展现了瑞斯康达FTTH端到端技术解决方案。涵盖了下一代PON产品技术:如何从1G到10G再到40G、100G xPON技术演进;融合终端产品方案:基于4K视频应用的终端一体化技术;虚拟运营方案:主要介绍虚拟OLT技术以及智能管理应用;室内互联方案:旨在介绍利用室内不同介质打造智能互联和家庭信息中心。

瑞斯康达“敏捷政企”展区,详细诠释了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政企客户业务发展。其“敏捷组网”特性实现了“数据+语音”、“有线+无线”的综合接入,在满足政企客户大带宽和无线交付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运营商的建网施工成本。有效地帮助运营商实现从“管道交付”到“业务交付”的转型,提升品牌价值。

无线智联4G/5G展区,展示了瑞斯康达LTE Smallcell、NB-IoT、边缘计算(MEC)、5G等产品和解决方案,为无线接入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接入形态和智能处理功能。面临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千变万化的接入形态、接入质量需求、上层应用需求,能够实现更加智能、更好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

在SDN/NFV展区可以看到,在网络转型中,瑞斯康达立足于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助力运营商新业务网络方案。在政企大客户传统专线业务上,瑞斯康达实现网络演进中逐步SDN化,为其赋予灵活调度、永不掉线、在线运营等特点。对于新型政企云,瑞斯康达研究探索大二层混合云虚拟网络管理方案。小微企业中,瑞斯康达一方面把DPI和SDN相结合,帮助运营商提供智能业务感知和高品质用户体验的边缘云本地化服务。另一方面,瑞斯康达SDN/NFV整体方案致力打造可编排的vCPE增值服务。

瑞斯康达在工业和物联网领域具有专业的解决方案和丰富的行业应用案例。“工业智联”展区,展示了瑞斯康达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工业级3G/4G路由器、工业级无线路由器等产品,在各种工业及恶劣环境下提供高速、稳定、安全的有线、WiFi、3G/4G的数据承载与数据传输服务,并提供包含广告运营、GPS定位、设备云管理等在内的工业网络运营云平台,全系列产品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通信、运营、增值解决方案。

瑞斯康达的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包含高性能、SDN化、虚拟化的DCN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低时延、高密度、高带宽的OTN/DWDM数据中心互联和灾备方案,和高通用性、多品类的通用光模块方案。为运营商和行业用户构建高效、高速、弹性的云数据中心网络提供有力支撑,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多方应用 智联未来

本次瑞斯康达除了传统的接入技术的展示,还首次展示了在应用方面的技术成果,推出了智简园区、智悦酒店、智融交通解决方案,提升用户体验,深挖新的增长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员工的办公方式也发生了改变,WiFi签到、移动办公、BYOD,信息随时随地的共享与获取等智能办公的方式开始成为了常态。企业通过开展协同办公、云桌面等业务,也提高了办公效率及信息的安全。同时园区智能停车、安全监控等管理手段的智能化,也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而这些离不开网络的支撑。POL解决方案可为企业的智能化打造高带宽高可靠性的全光网络骨架,而无线office的方案也为员工的移动办公提供了无限可能。

瑞斯康达智悦酒店解决方案秉承融合、品质、价值的理念,面向从星级酒店到乡间小客栈的全套网络解决方案,更加注重网络对业务的融合,以达到服务中人性化内容的凸显,将酒店生态中的住客个体以及酒店中的设备服务这些孤岛链接到社会生态系统中,实现对出行住宿的真正悦享。ICT是酒店与社会生态系统链接的必然途径。瑞斯康达的智悦酒店解决方案提供网络和业务高融合、极简化,同时提供高开放性,提供各种商业模式的对接入口。融合的网络业务架构,高品质的解决方案,实现住客、酒店、运营方等多维度酒店业参与角色的价值实现。

第7篇:共享产品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云资源池IDC云托管产品产品模型

一、引言

随着IDC云托管业务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IDC云托管业务支撑能力滞后的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IDC云托管业务的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各省IDC云托管产品模型不统一,属地化特征明显;(2)各省IDC云托管产品定价不统一,受理模式不统一;(3)各省IDC云托管产品资源相互独立,无法共享跨省资源。

二、IDC云托管支撑方案设计

考虑到各省业务发展压力较大,旧的IDC云托管业务产品支撑模式又存在属地特征明显、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等诸多问题,新的IDC云托管产品支撑方案力求在不对现有业务发展造成巨大冲击的情况下,解决旧产品支撑模式存在的产品模型不统一、定价不规范、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该方案基于云资源池的概念,实现全网IDC云托管资源的统一管理,同时也满足集团政企业务部门建立集团级统一IDC云托管产品的需求。新方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1)建立集团级统一的IDC云托管产品模型;(2)建立集团级统一的集团与省两级业务受理模式;(3)建立集团级统一的IDC资源管理系统。

2.1IDC云托管产品模型设计

中国电信的IDC云托管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主机托管、资源出租、管理服务、以及其他运营支撑服务。各省的IDC云托管业务开展范围不一致,但均不会超出以上几类。以广东和上海为例,改造前的IDC云托管产品如表1:

在前期充分调研了所有IDC云托管业务大省及部分业务小省IDC云托管业务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新产品支撑方案将IDC云托管产品模型进行了重新设计,将主要产品分为几个大类,并将相关服务以增值产品进行了定义。主要产品包括以下几类,如表2:

与主要产品相关的增值服务包含正向/反向域名解析、防DDOS攻击、流量清洗、防火墙、CSOC、防ARP攻击、KVM、域名注册、机房装修等。增值服务是附属在主产品上售卖的,一个主产品可以受理多个增值服务。增值服务不能单独售卖。

按新产品方案实施改造后,中国电信集团各省IDC云托管产品模型实现了统一,为制定统一的营销策略与服务标准奠定了基础。

2.2IDC云托管受理模式设计

2.2.1CRM/服务开通两级受理模式改造

旧的IDC云托管业务受理模式是以省为单位受理,客户资料均在各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管理。同一个客户可能在不同的省均存在客户资料。各省产品售卖价格不同,且服务标准存在很大差异。这严重影响了客户对中国电信品牌形象的感知,对IDC云托管业务健康发展不利,如图1和2。

IDC云托管资源的集中管理解决了各省管理的差异化问题,为IDC云托管资源的全网共享创造了条件。在IDC云托管资源集中管理模式下,各省业务经理不仅可以使用本省的IDC云托管资源,也可以使用他省的IDC云托管资源。集团IDC云托管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业务经理实际选择的资源情况灵活派单。跨省资源的占用规定只能在集团CRM系统受理。

为减小新的集中IDC云托管资源管理模式对IDC云托管业务带来的冲击,新方案针对各省情况采取了区别处理的方式。

2.3.1省内存在IDC资源管理系统

对已存在IDC资源管理系统的省份,新方案采用资源一级管理,两级使用的模式支撑。集团IDC资源管理系统管理全量IDC云托管资源,同时定期将资源以全量或增量的方式同步到省内IDC资源管理系统。业务开通工单通过两级服务开通系统送到集团IDC资源管理系统后,集团IDC资源管理系统将资源占用信息下发到省内IDC资源管理系统,省内仍按原有流程施工,施工完成反馈具体的施工信息给集团IDC资源管理系统,由集团IDC资源管理系统完成实际资源的占用。

2.3.2省内不存在IDC资源管理系统

对省内不存在IDC资源管理系统的省份,IDC资源统一通过集团IDC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业务开通工单通过两级服务开通系统送到集团IDC资源管理系统后,省内施工人员直接在集团IDC云托管资源管理系统相关岗位取单施工,完成资源的占用。

三、IDC云托管新支撑方案效果

新的IDC云托管产品支撑方案带来以下几点成效:(1)统一了全集团的IDC云托管产品模型,方便了集团政企部对各省IDC云托管业务的管理,也方便了集团制定统一的营销政策。(2)实现了集团IDC云托管客户的一点承接,避免了各省竞相压价的情况,统一了全网IDC云托管业务的起租模式,保障了IDC云托管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3)实现了IDC云托管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全集团共享,提高了集团对IDC云托管资源的管理水品,也提高了全集团IDC云托管资源的利用率。(4)完善了集团与省两级IDC云托管业务受理渠道,提高了IDC云托管产品的开通效率。

新方案从2012年3月投入使用以来效果明显。2012年度中国电信集团IDC云托管业务收入较往年增长35%,较好的体现了IT系统对业务发展的带动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详述了一种新的IDC云托管产品支撑方案。该方案解决了旧的IDC云托管产品支撑模式存在的产品管理不统一、售卖方式不统一、资源无法共享等诸多缺陷,有效提升了中国电信IDC云托管业务支撑能力,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篇:共享产品解决方案范文

三面向版权公司自2004年在全国各法院向众多网站提起了几百起著作权(版权)侵权索赔诉讼案。做法是:从互联网上搜索文章,与作者签订文章版权转让合同,“买断”该作者相关文章除署名权外的全部著作权(版权);发现有关网站上登载相关文章后,以对方侵犯其版权为由发函索赔或提讼,要求侵权赔偿。截至2008年底三面向版权公司已通过版权侵权诉讼的和解或者判决,频频索赔,获利上百万元。专家将这种类型的公司及其引发的讨论通称为“三面向版权现象”。

“三面向版权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科技不断进步,新作品使用方式不断产生,现有法律规定不足造成网络环境下作品版权专有性与网络资源共享性之间的冲突。

一、版权保护与网络资源共享之间的冲突表现及原因

“没有合法的垄断就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产生,有了合法的垄断,又不会有太多的信息资源被使用。”版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二者之间的冲突及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版权专有性与网络资源共享性的冲突

版权是“客体共享,利益排他”,客体的共益性和利益的排他性就使版权保护与公众的信息共享存在潜在的矛盾和冲突。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应用,作品的发表、复制与发行不再单纯依赖出版商,特别是对于许多原本就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信息,普通的用户都可以轻易实现复制,通过互联网很快就能进行广泛传播。但是,在这种技术条件下,版权人的权益也受到威胁。

(二)版权保护标准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公共利益空间受到挤压

近几年来,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对网络环境下的版权全面保护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一系列国际条约和国内法纷纷出台。如世界版权组织通过的《世界版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版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等极大地提高了对权利人权利的保护。随着版权保护的不断扩张,资源共享的范围必将相对缩小。

(三)信息的快速传递、更新与版权保护的时效性的矛盾

版权的时效性,即受法律保护的有效期限,一旦保护期限届满,权利自行终止,作品进入公有领域。对版权采用时间限制,是出于对权利人拥有智力成果的成本收回周期和社会公众利益二者的平衡来确定的。一方面它尽可能合理地让权利人收回在智力成果的完成中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的投入,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鼓励人们创新获得版权;另一方面,它又不让权利人享有绝对的垄断权,使社会公众能有机会利用过了保护期限但仍存在价值的智力成果,以便促进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与文学艺术的繁荣。

二、版权保护与网络资源共享之间冲突的解决

为促进网络文化以及整个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我们必须寻求合适的方法既要妥善解决版权保护问题,保护作者的利益,又要保护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

(一)利益平衡是协调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基本点

利益是信息共享和版权保护冲突的焦点,而利益平衡则是解决这对矛盾的根本。我们要在资源共享和版权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制度平衡,确定在二者所共同促进的社会总体效益的最大化上。

从“三面向版权现象”来看,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上作品快速复制、快速传播成为可能。这就让我们对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和版权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制度平衡提高了难度。必须通过寻求新的制度、新的方式来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

(二)对版权人利益实行必要的限制来实现二者之间利益平衡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对“三面向版权现象”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口,完善相关法律,实现资源共享和版权保护之间的平衡。

1.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著作权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情形。

从“三面向版权现象”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作品使用方式的不断产生,合理使用制度受网络技术挑战的程度越来越深。笔者认为针对网络作品的特有性质,在保护网络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的同时,应扩大传统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的范围,在严格保护著作权人精神性权利的前提下,适当限制网络著作权人的财产性权利,扩大第三人合理使用的权利范围,即对于一些非营利性的、仅供学术和科研交流的网站进行转载复制一些为了科研交流的文章时,只要表明了作者、指明了出处,就应当认定为合理使用,而不应该认定为侵权。

2.法定许可使用

法定许可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的制度。

我国现行网络版权制度是授权许可制度模式,既要在网络上转载他人作品既要经过作者授权,又要支付报酬。但在网络环境中,既无法及时完成“海量作品”的“海量许可”,又无法成本经济地收取和落实与分配版权许可使用费。笔者认为授权许可的基本模式操作性差,不适合互联网上作品的转载。必须寻求既能保护作者合法权益,又能促进网络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模式构建我国的版权法律制度。

笔者提出两种方案,一是修改法律或者司法解释,将网络媒体视同为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报刊,适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报刊转载法定许可”的规定。另一种方案是恢复2006年11月20日修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时删除的2004年司法解释第三条“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报社、期刊社、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在网络进行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的,不构成侵权。但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范围的,应当认定为侵权。”

以上是从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两个方面来探索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和版权保护之间冲突的方法,只是初步构想,也可以根据我国现实情况选择其中较好或者更好的方式通过立法或者司法解释的方式来实行。

参考文献:

[1]高云鹏.互联网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范围的新变化[J].电子知识产权,2007,(11).

[2]林茵.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的法律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8,(1).

[3]吴汉东.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第9篇:共享产品解决方案范文

会议结束后,东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金志军老师、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马悦先生,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胡忠华先生接受了记者专访。

差异化解决方案打造智慧校园

马悦先生首先介绍了华为公司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的IC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此解决方案基于四点目标:一是持续创新;二是确保技术领先;三是给用户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四是易于被集成。马悦先生说道:“华为公司面向教育行业,尤其是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传播,教育行业也非常重视对前沿技术的研究,所以华为会在教育行业持续的投入资源。”

华为针对云课堂推出了桌面云的解决方案,从解决方案的角度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云操作系统,二是桌面的软件,三是终端。

胡忠华先生介绍说:“在终端这块,我们应用了大量的华为海思自己研发的芯片,这个芯片本身使得这个产品更加安全、高效、绿色、节能。从我们的应用案例来看,通过部署云课堂的解决方案能够带来以下几方面的价值,第一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也是云计算本身所带来的好处;第二个是通过部署云计算提升整体的IT的运用效率;第三是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

桌面云在教育云建设方面越来越普及,华为为西安交大、上海中学等提供了桌面云解决方案,帮助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师生创建绿色教学环境,降低能耗和噪音;同时IT运维方面能力增加10倍。华为拥有全球桌面云最佳实践,桌面云服务华为全球超过13万用户。

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校园,是当今世界学校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华为认为关键问题是资源的互联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教育资源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可以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集约共享,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华为提供云计算、数据中心、敏捷网络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实现资源的互联与共享。

华为智慧教育解决方案继承了云数据中心弹性扩展、按需分配、资源服务独立硬件物理位置、网络自由开放、移动互联及安全可靠的特点,使学习不再被动,课堂不再固定,有效培养创新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让随时随地随需的教育与学成为了可能。

对学校来说,云计算实现了教育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敏捷网络使得网络提供自由开放并易于运维管理的环境,降低了高校运营成本,提高业务和科研创新能力。对学生来说,移动课堂使学习不再被动,课堂不再固定,有效培养创新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让随时随地随需的教育与学成为了可能。

有记者问马悦先生,“您觉得智慧校园离我们还远吗?”马总顿了一下,说:“智慧校园就像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等,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来得要快。”

教育信息化是重要基石

现在网络技术发展非常快,而且学校的需求也是每年都有不同的变化。但华为却对自己很有信心,胡忠华先生说:“华为可以保证自己的技术在三五年内能够充分的满足这些学校的需求。”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化的发展这几年在我国也是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我国在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里面,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特别是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教育部也颁布了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文件,2010―2020年专门就教育信息化进程这部分列为一章,从国家层面来说是非常重视的,把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华为的信心来自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华为的技术创新始终是围绕着客户需求来的;二是除了具体产品线的研发人员以外,华为专门有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新实验室;三是华为研发的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即平台化的战略,华为尽量做到产品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是一致的,这样也有利于平台产品的版本维护和平滑演进。

作为一家规模巨大,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华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对偏远地区有很多支持和帮助。对此,胡忠华先生说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这种打破时间、打破地域的这样一种沟通和教学的目标和模式。就是我们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通过云计算实现了资源共享。”

重点加强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可充分利用国有通信企业的现有网络,解决当地校园的网络接入问题,尽快实现“校校通”;加大教育系统各环节信息化的应用力度。对各类行业信息化来说,建设是基础,应用是关键;加强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建设。教育信息化必须鼓励和带动多方参与和投入,形成全社会共建的良好氛围,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优质平台为依托,调动一批教育、科技相关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积极性,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资源开发与推广、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等项目工作中。华为在这方面做出的较多贡献,如Cernet重点高校IPv6系统案例,广州教育局科研网云计算平台以及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桌面云应用等。

打破高校信息孤岛

高校实施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信息孤岛、各自为政、应用不集成、界面不统一等问题,华为在帮助高校建设教育网络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这些问题。对此,马悦先生做了解读:“信息化将帮助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打造一个高效、灵活、平等的教育平台。华为的教育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老师,以及教育各界群体之间的自由交流,打破信息孤岛,这也是华为作为信息与通信公司对教育领域的独特价值。通过信息技术打破时间、地点的阻隔,开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之路,共同实现中国教育梦,是华为对教育信息化的追求。”

之所以会形成信息孤岛,是因为很多行业以前建设的信息系统都是垂直的,信息系统缺乏一个共享机制。要实现这个信息共享,首先要把这种垂直的烟筒式的建设体系变成能够水平整合的建设体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个信息共享的机制。其次要考虑如何把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共享,这需要技术的支撑。这方面,云计算的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因为云计算的出发点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信息的共享(资源共享)。通过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数据中心的建设,是实现信息共享的最基础的一个设施。基于云计算平台构建各种业务,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应用和软件。

专访最后,马悦先生谈到了自己的中国梦和教育梦:“大家都在说中国梦,但是我认为教育梦是中国梦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信息化能够帮助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打造一个高效灵活平等的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