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物流案例范文

工程物流案例精选(九篇)

工程物流案例

第1篇:工程物流案例范文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被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福音,也是对上海建设全球物流中心的关键支撑。

随着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贸易自由化将扩大货物自由流动的空间,促使越来越多的各国货物到自贸区进行集散周转,自贸区内企业的数量和种类将大幅增加,自贸区的货物自由贸易、金融自由流通,以及进出口服务贸易会更加活跃。而自由贸易活跃度提高,必将利好国际航运、国际货代、港口、保税物流等多个直接相关产业,开启一场物流“盛宴”。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对物流的影响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自贸区内的物流企业,它将带动整个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物流业的成长和发展。物流行业信息在不断地给我校(东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利好消息的同时,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等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目前在全国排名第7位,属于5星级专业,并且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直接依托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还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和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具备上述学科融合、专业领先的优势,更应大胆创新,提出具有创新性、可操作和可复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为培养高端物流人才进行有益的探索。

物流管理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及经营管理。它具有学科范围广、实践应用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要求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物流管理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的物流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目前在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当前加强物流工程实践技能培养的手段之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大量的教学案

例、现场图片及视频录像等,但学生或是看了热闹,无法真正深人领会,或是由于教学材料设计得不合理,使得学生对物流工作有“低端、脏、乱、差”等印象,因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正确择业。

(2)我校作为一所教学与研究并重的重点院校,在教学中还要强调专业的科学研究活动。如果仅是呈现实例、案例和操作性技能知识,片面地强调应用性、实践性,而没有仔细设计呈现的方式和过程,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从实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与研究型大学的要求不相符,也无法很好地实现研究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设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使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既保证有扎实的实践性,又能超越定位于一线物流作业的做法,将专业的实践性与专业的科学研究相联系,创新性地设计一些教学资源,引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与实现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

高端物流管理人才是当前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已经有一批教育研究者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理念与方案。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义,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兼具,具有全局观、整体观、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⑴。从实际来看,美国一项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和专业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端的物流管理人员具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对物流管理概念,包括从简单的仓储、运输到综合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深人的认识M。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等知名大学均提供以工程、管理科学和供应链管理策略为主的本科课程,其课程内容不但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且兼具理论和研究特性。

在培养方式上,针对各种教学对象,国内外也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本科教育中,李庆明提出了“宽口径、重基础”的培养目标。在研究生教育中,孙卫等对美国的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课程讲座等实践教学手段予以肯定[4]。刘峰涛等以东华大学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为例,采用项目管理理论中K作分解结构(WBS)方法,提出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管理思路[5]。刘丹提出了“产学研”教学理念与校企互动机制,从课程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两方面完善教学计划&。王晓锋构建了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以物流实验室为平台,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社会实践、物流案例教学、课程实践、物流模拟实验、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物流设计大赛、毕业论文等,并进行系统化研究与实施,使之成为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7]。针对案例教学,张剑芳提出适应多元化的物流教育需要,注重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方法w。刘彬斌将过程管理理念引入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物流学教学与评价质量控制方法:95。

总体来说,无论是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位,还是人才培养的方式设计,都已经有了--些成功的探索。但是针对我校的实际,仍需要设计一整套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方案。本文在以下两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1)提出基于创新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新方案,为探索创新性、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2)提出基于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思路,包括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体系建设、物流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物流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物流课程群的平台建设四个方面。这些建设方案不仅应具有创新性,而且应具有可操作性,为高校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新的可借鉴的方法。

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

1.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群建设框架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该体系中,课程群体系的建立是实施课程群建设的基础,如何建立适应创新性物流T: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和基于能力体系的课程群

2.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三阶段培养体系

通过广泛调研,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对以下两类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

(1)适应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国际物流服务人才,包括海运或航运管理、港口管理、报关报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适应国际化都市经济与生活发展要求的城市物流设计规划和服务人才,包括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急物流、逆向物流、港口物流、国际采购、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针对以上两类物流专业人才均需具备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要求。笔者认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不仅是传授知识,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三阶段培养体系,将教学定位由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

第一阶段: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素养的培养。这类能力在大一、大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的培养中落实。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企业业务模拟、第三方物流模拟、国际物流模拟等一体化的专业系统综合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理解物流业务,熟悉物流运作,逐步掌握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分析与运作优化方法,提高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供应链建模能力。这类能力的培养在大三的教学中落实。

第三阶段:从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实践等专业综合性课程,以及社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物流设计大赛等实践形式,让学生从实验认知到企业实践直至综合应用中提升物流系统规划能力、供应链设计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三阶段培养体系下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

以三阶段能力体系为框架,归纳分析各能力框架下的知识点,并进行知识点梳理与整合,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知识体系。研究物流管理理论的传授与物流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体系,最终确立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基础能力培养为基础,展开物流管理基础、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四个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进一步理顺课程教学内容,保证群内课程知识点的连贯性与群间课程的协同性。课程群划分方案见图2。

三、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方案

1.基于课程群的物流案例群贯通式建设

(1)建设群内的贯通式案例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作支撑,但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基础能力培养课程:大学外语类、高等数学类、计算机类、管理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微观经济学等是传统的案例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层面,学生只能了解某个理论知识的应用,而不明白为什么应用,以及在什么业务环境下应用,造成了案例教学与物流实践的脱节。因此,以课程群的形式将多门相关课程绑定,建设群内各门课程的贯通式案例,让案例能够贯穿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并在多门课程中进行综合应用,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地将案例融人到物流专业教学中。

(2)通过企业实践、物流设计大赛等建设案例库。真正好的案例一定来源于企业实践,通过学生的企业实践收集企业案例素材、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方式,师生真正参与的企业案例才更具有典型性,更能深人进行研究和进行企业实践应用。因此,应通过各种方式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案例的编写,以完善案例库。

2.基于课程群的物流实践一体化建设方案

基于课程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物流实践一体化方案,包括“一个目标、三个阶段”。即围绕培养创新性、工程实践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三阶段实施的物流实践教学。包括第一阶段物流体验性实践环节,结合物流综合管理课程群理论教学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二阶段物流专业系统实践环节和第三阶段的物流综合应用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二-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认知一实践一综合成用逐层递进,形成一种全程不间断的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3.基于课程群的教学平台网络化建设

为保证课程群建设的效果,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将相关信息上网,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将最新成果及时展示和分享?因此,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建设,我们根据四个课程群组织开发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网站,实现课程群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U

四、结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创新性T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新方案,以及基于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思路,包括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体系建设、物流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物流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的平台建设。本文的研究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多方位要求下的高端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2篇:工程物流案例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案例教学;策略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广义的经济管理领域还需要人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需求,探索出新的工作方法与技巧。物流管理专业实际上就是在目前大规模经济活动频繁发生的现实基础之上产生的,尽管在以前甚至是古代人们也会从事有关物资流动、控制等方面的事务,但这项工作发展到今天显然有了更加新颖、更加多元化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方法也在迅速的得到充实和扩展,按管理对象、区域以及观察视角等标准而被划分为多个种类的物流管理专业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之中也面临着更加深入的改革和探索。

2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是在高等院校的分专业的学科教育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它一般适用于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对象,同时对任教老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比较高。现阶段,老师们在进行案例教学的实践当中往往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案例资源;一些有关老案例的参考资料较多,却不能够满足当前的课堂教学需要;个别老师还不能够自然顺畅的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学生对一些实用案例不够重视,配合度低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往往在于老师前期准备不充分,或者一些有关教学的专业技能不足,难以良好的把握课程走向,因此,在这一方面,大多数的老师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策略研究要点

3.1强调事先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高等院校中的专业课教学,老师们首先应该对教育的对象--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专业课的掌握程度,多数学生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态度,以及他们在其他课堂上的表现等等,这些信息能够良好的帮助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判断和评价,找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状态的入手点。除此之外,老师们想要使案例教学这一方法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大显身手,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必要的常规备课,一些相应案例的充分研究、故事或者例子在授课过程中的设置,以及与学生们的交互性学习等等,这些都是老师们需要考虑到的,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际的课堂效果最优。比如,老师在围绕一个国内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讲解时,他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入其他区域企业物流活动特点,或者将系统内的仓库管理、库存管理、运输以及进出口事宜进行细化,再针对各个小点进行简单举例并提出新的案例环境等等,如果没有之前广泛的涉猎与细心的准备,老师们是不能够在课堂上做到随机应变、手到擒来的,准备不足的课堂是不能够实现其专业教育的目的的。

3.2注重案例选择,强调案例实用性与可得性

既然是案例教学,与学科有关的案例的引用自然是老师们需要掌握的主要工作内容,这时,案例的合理选择将会直接关系到课堂实践的效果。物流管理专业要求人们对物资的管理活动要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下完成,人们在每一个环节进行的计划、控制以及监督等等,都是对这些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科学方法的实践,因此,老师们在进行案例选择时,要着重的把握好原理与案例的对应性,切不可随意套用。比如不同区域对应的工作方法,在整个供应链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不同要求,对于人、财、物、设备、信息、方法等要素的不同把握等等,都需要老师们做到明确区分,防止学生在相似概念或原理上形成混淆。另外,老师们需要选用学生可能在未来就业中接触的案例或者对象,并尽量的用近期发生的案例来进行实用讲解,毕竟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之后需要在岗位上进行实战,陈旧的方法和经验并不能够帮助他们应对实际物流管理中的难题,教学的实用价值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做出的选择。

3.3积极促成学生互动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每个学科、每个课堂都需要达成的,在物流管理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老师们尝试新的教学策略更加需要积极的与学生形成密切的沟通。在老师们讲解某一企业物流管理案例时,学生们能够做到长时间的精力集中并不容易,因此,老师们需要用案例和互动来保持课堂的热度,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的吸收专业知识。课堂上案例在这时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纽带作用,除了讲解已有的案例,老师还可以为学生们模拟情景,并向他们提供自我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学生可以在这里用不同的身份或者站在不同角度评价某一物流体系设计的合理程度,仓储、配送以及客户服务工作上的优缺点等等,另外,学生还能够在多个方案的比较之中权衡利弊,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对一些供应链上细节问题进行尝试性的创新。案例教学法中的一些要素或者技巧都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最真实的反应才能够体现出这些教学探索活动的价值。

4结语

案例教学策略需要处在一个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之中,其密度、强度等都需要老师们进行适当的把握,如果老师们想要将该方法应用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之中,课堂效果的良好与否还与案例的选择、任课教师的升华总结工作、以及学生的互动配合有关,只有在多种因素形成良好的配合和协调的基础上,这种具有突破性的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才能够体现其优越性。对于像物流管理这些强调灵活度与实战性的专业课程,做到案例、情境等等与教学要求相得益彰是老师们需要进行长久实践的。

参考文献:

[1]张超.物流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简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

[2]吴明安.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商,2015(03).

第3篇:工程物流案例范文

1 经管类专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微观物流管理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001年教育部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开始培养物流高素质人才。鉴于物流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及物流人才的严重缺乏,经管类非物流管理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为了配合专业调整后的需求,纷纷开设了《物流管理》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企业的管理人才。

经管类专业《物流管理》课程性质为专业通识课或公共选修课,其教学体系应区别于物流专业,要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特色来完善课程体系,尤其要重点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如何紧跟市场发展,按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从而构建一个科学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体系。

2 现有的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有管理学、生产运作管理、运筹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等,该课程以提高物流系统效率为目标,对物流系统进行设计、组织及控制。经管类专业虽然开设了《物流管理》课程,但由于起步较晚,硬件设施投资严重不足、实践型师资欠缺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环节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没有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管理技能的教学目的。

(1)教学内容方面

高校经管类专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基本以介绍不同功能要素(运输、仓储、配送、装卸与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管理)及功能实施方法为主,该体系虽然促进了单项物流功能的深入学习,但忽略了各功能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导致学生对物流系统整体的运作缺乏认识。此外教学内容也没有考虑到其所属专业的特点以及该课程与整体专业体系的融合。

(2)教学方法方面

经管类专业的授课教师大多为非物流专业毕业且缺乏物流企业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理论教学为主,且过多介绍理论,缺乏与实践的相结合,从而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必须引入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研讨及讨论,可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案例的选取也很关键,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多为新闻报道、公司报告,且存在滞后、缺乏从专业的角度对物流过程进行审视,这导致案例教学流于形式,缺乏专业化分析。此外,案例教学基本是在各教学知识点中融入,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讨论案例情节,忽略了包括物流综合知识的案例的引入。

(3)实践教学方面

物流学科在国内发展较晚,物流实践教学仍然处于摸索中。经管类专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中,由于受教学硬件及师资力量的限制,理论课所占比重较大,实践教学比重较小,例如内蒙古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及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课程为56学时,但实践教学环节仅10学时。此外,实践教学环节单一,大多为上机实验,学生被动按照软件流程进行操作,缺乏企业环境的模拟,实践教学远远未达到预期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3 基于专业特色构建教学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内蒙古科技大学对《物流管理》教学体系进行如下改革:

(1)教学内容

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与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了物流管理课程,为了体现物流课程辅助性和服务性的特征,教学内容应与专业高度结合。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物流功能的学习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课堂讲授则侧重于企业物流的相关知识,将物流功能的知识融于采购物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的讲解中。高校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因此教学内容特色要与地方经济相结合。例如基于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地区企业的特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主要侧重于物流知识在钢铁企业、稀土企业的应用,重点突出生产物流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将生产物流与钢材生产工艺、稀土萃取生产工艺相结合;而市场营销专业则侧重于有关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知识在流通企业的应用,在授课过程中将包头苏宁、国美、包百、王府井等企业的采购物流、销售物流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2)课程设计环节

物流课程设计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中间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基于此目标,物流课程设计以物流系统分析设计为主要内容,包括选址分析、设施布局分析、运输搬运系统分析以及综合的物流系统分析设计与优化,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在选址分析中,将营销专业的学生分为4个小组,对包头市永盛成连锁超市的4个昆区店作为分析目标,进行位置、商圈、交通、竞争、商品线设计以及管理体系的调研和分析;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分为2个小组,对包头乐园及包头体育馆选址作为分析目标,进行自然条件、市场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等方面的调研及分析。在设施布局分析中,选择包头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宁作为分析目标。包钢为大型工业企业,其厂区总平面布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组织学生从场地地形条件、工艺流程、各作业单位相关关系、外部运输、供电、供水、供气、排水等方面进行调研,研究其厂区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对于苏宁,则主要研究其卖场布局及商品陈列特点。在运输搬运系统分析中,选择北方重工的装配车间作为分析目标,进行物料分类、集装器具规划、装配场地零部件存放区规划、车间平面布置等物流分析,该分析中因要处理的数据、表格相当多,因此必须与计算机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引进数据库软件,把物流分析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综合物流系统分析中,选择国美作为分析目标,对其选址、布局、采购、仓储、配送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其作为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在物流系统方面的成功之处。课程设计要求撰写调研及分析报告,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物流课程设计环节增强了学生对物流系统的分析能力,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及就业都有较大帮助。

(3)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实现《物流管理》理论教学与物流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方法要突出案例教学,并建立案例教学库。案例选择应避免案例的滞后性及非专业性,既考虑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也要注重时代性和先进性,尽可能充分地表现物流学科与物流发展的水平与进展。物流管理为内蒙古科技大学重点建设课程,因此组织专业教师成立小组,建设案例库。案例库中的案例按照行业进行分类,根据不同行业的物流特点,对当地企业按行业进行调研并整理,具体包括钢铁物流、稀土物流、超市物流、食品物流、家电物流、医药物流等方面的经典案例,此外也搜集了物流方面成就非常突出的世界知名企业的物流实践,如海尔的“三网一流”、沃尔玛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等。案例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前布置案例,各小组将分析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演示,其余小组及教师根据课件效果及内容分析的深度对该组进行打分,此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该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能力。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实际案例的启发中、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真正掌握并升华所学知识的目的。

内蒙古科技大学已建成校内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录像、案例库、作业等上传及进行在线考试;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问、讨论、提交实验报告等。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的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4)实践性教学 ①校内建立物流实验室

基于物流的核心流程,建立了物流实验室,引进相关物流管理模拟软件。物流软件模拟,分为单项实验与综合性实验。购进了浙江航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物流模拟软件,该软件是通过模拟一个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操作来实现物流的实验教学。根据公司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和重要性,软件设定了4个公司内部的角色分别为:公司总经理,调度中心,仓库中心和运输中心。学生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担任公司的不同角色并进行工作轮换,来了解和熟悉软件中实际的物流操作,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的物流知识进行规划设计调整所在公司的各项资源,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教师可增设不同的班级,根据各个班级的不同需求开设不同的实验,在实验进行中调整整个实验的各项市场的资源来增强学生操作的难度和竞争性。此外,还引进了中诺斯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三方物流核心流程模拟软件,模拟物流业务流程涵盖了7大行业:连锁、医药、汽车、食品、冷链、电子、危险品,并可根据各行业业务运作模式的特点进行组合,形成可定制的业务流程。软件包含模块有:情景数据、客户服务、采购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越库发货、库存管理、配送运输、报关报检、单据查询、供应商管理。该实验为综合性实验,促进了学生对物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管理和协调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两个软件都配有较详细的实验指导书,便于学生独立完成模拟内容,教师仅在容易出错的地方予以指导。教师可以针对软件中的内容设计设计实验考核,考核成绩及实验报告都作为物流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校内实验内容,如ERP沙盘模拟、仿真模拟、报关及报检、集装箱码头及堆场管理、国际货运等软件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4篇:工程物流案例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物流工程;项目教学;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朱莉(1983-),女,江西上饶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史超(199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江苏南京21004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5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物流产业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0年底,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已达4.9万亿元,活跃着的国有、民营和外资物流公司已达万家。[1]受物流行业不断变热和物流人才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影响,我国物流教育从2002年开始持续升温,至今已有378所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历史较短、物流教育中尚存在诸多弊端,导致物流工程与技术人才缺乏、物流相关专业本科人才供不应求等现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会存在(见图1)。[2]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大力度为新型工业化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工程人才是解决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缺口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点和宗旨,对本科高校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一、物流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调

首先,教学手段单调。单以课堂讲授为主,一定程度上忽略对通讯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结果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程度。其次,教学方法单调。学校过于重视“填鸭式”理论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引导,“读书式、满堂灌”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教师也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2.教材存在缺陷

现行使用的物流工程专业教材模式较单一,不同教材之间内容存在雷同、创新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教材的具体内容与我国物流产业特点结合不到位、与物流人才培养的层次结合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反映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3.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是按照传统的“3.5+0.5”模式开展: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育安排在前7个学期,只有最后一学期用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弱。[3]另外,物流工程教学过程中具体课程设置结构不当,重基础课程、轻专业课程;重课堂教学、轻自主学习;重显性课程、轻隐性课程等。其结果是课程门类多、课时多、学生负担重、自学时间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2]

4.校企合作不到位

一方面,纳入物流工程教学的校企合作体系单位少之又少,且校企合作形式仅仅停留在参观学习阶段;另一方面,本科高校对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不够重视、大多物流相关企业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的高效管理、业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都与员工的素质紧密相关,导致低效合作,校企双方很难有所实际收获,双方缺乏继续加强合作的动力。

二、物流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针对上述物流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提升学生实践就业能力为核心,借鉴“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和宗旨,紧密结合实际提出改革建议,以切实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指导思想。

1.标准化

我国目前物流工程专业教学刚刚起步,各方面缺乏规范、统一权威,故急需对教学的一些基本环节进行规范化和模式化处理,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标准的物流教学体系。

(1)教学计划标准化是物流教学标准化的基础。教学计划标准化设计要处理好两种关系: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种关系,学校既要重视物流专业课的学习,也要重视物流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即物流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要以专业运用为导向、普及专业常识,要为专业实践课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工具;专业方向性课程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且应加大其在整个物流工程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2)教材标准化是物流教学标准化的重要条件。对物流工程专业相关教材的编取,可由教育部牵头,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各高校联合承办,由物流企业参与评审。首先在全国各地选出经典优秀的物流工程教材,然后由上述承办方和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可行性评估,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评估较好的教材。教育部的评估内容应侧重把握物流教学的总体方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评估内容应侧重把握物流教学与物流产业的结合,各高校的评估内容应侧重把握物流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相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具体理论的实用性等,企业相关人员的评估应侧重把握物流教材理论与具体应用实践过程的紧密对接。

(3)教学基础设施标准化是实现物流教学标准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各本科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建设提出的较高层次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对物流操作单据的管理还是对物流数据的传输,都要以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支撑。首先,可建立物流工程和物流信息管理的模拟实验室,能够使学生熟悉各项物流业务单据的填写、传递、核对和差错处理操作,掌握各种物流相关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处理技能,掌握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处理程序,以加强对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关键物流环节的认识。其次,可购置物流教学模拟软件,提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采用演示教学法,运用视频、网络等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阐释物流操作的过程,这种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2.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采取讨论或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作为专业实践课的重头戏,同时作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途径,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模式。目前我国本科高校物流专业的案例教学大多采用引用一些企业经典物流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的方法,[4]但经典案例毕竟只代表历史,很大程度上不能与时俱进,且经典物流案例所存在的环境有时也与学生实际所处环境大相径庭。针对这个问题,亟需对物流案例教学进行一定创新,这个创新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可以将校企合作中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当前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真实案例呈现给学生,此时高校与企业就分别扮演着智囊团和决策者的角色。

(2)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优势。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优势在于此模式能够促使校企双方实现双赢:一方面,学生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处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更加熟悉物流操作流程,从而提升个人业务操作等实践能力。另外,由于案例的真实性,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会更加谨慎、更加认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学术理论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得到更多的决策参考建议。此模式尤其适用于中小型企业:首先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经营业务和操作流程较为简单,遇到的问题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有志于从事物流行业的学生在将来就业实践中所遇的问题及环境,同刚起步中小型企业的相似度较大;最后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储备、企业素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对较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3.项目教学法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物流工程专业的综合性较强,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并且物流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具有较强实践性,尤其卓越计划更倡导本科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熟悉物流运行模式、提升业务操作能力。

(1)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模式。项目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并在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示范下让学生分组并围绕各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对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地改革和优化。为了使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走上岗位后能尽快胜任相关工作,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模式,选用一些物流行业中热点课题作为研讨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完成相关项目的综合技能学习,即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教学效果。

(2)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步骤。可采取以下步骤来实现项目教学法与校企合作的结合(如图2所示):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兴趣或专业小组-企业提出问题并且给出必要的背景资料介绍-师生围绕问题进一步了解各方面相关情况,获得更为真实可靠更为全面的信息-运用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找出理论上的最优解决方法-企业对解决方法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采纳。

1)划分项目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方面的特长,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不同小组可被安排在不同的物流环节(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

2)提出问题。企业提出自身在物流操作不同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且以问题为中心给出企业在运营和技术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方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3)分析问题、制定方案。首先明确问题所处的环节,也就是明确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将问题细化,以理清导致问题出现的若干原因;最后,根据原因寻找理论知识的支撑,并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

4)筛选方案。筛选方案是整个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模式的特色环节,通常包括三个程序:讨论、实践、筛选。首先学生通过讨论淘汰掉一部分在理论上不可行的方案;将可行性较强的解决方案放到企业实践环境中进行模拟运行;最后对方案在模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并且选出效果最好的方案作为最优解决方案。

5)评估方案。经过筛选之后,企业已经得到了几个在模拟运行过程中确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保证方案在更为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同样具有可行性,企业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评估。

6)可行便执行。解决方案是否可执行的决定权在企业方,如果优化方案经论证切实可行即可被真正执行。

三、结语

综上,在物流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国家卓越计划为契机,鼓励各高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物流工程人才,强调物流企业深度参与、强化培养学生的物流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与优化措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理解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其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充分就业做好准备。当然,物流工程专业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故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仍需要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进一步探寻和完善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专业发展模式。

致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专业学生(史超、章苗苗、周摞、徐雅雯和黄伟)承担了部分调研工作,且对教学改革和创新积极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何黎明.2011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EB/OL].wuliu.acs.省略/sites/xmwz/gyjjc.jsp?contentId=252873647405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3]荆浩,姜宝山.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物流科技,

第5篇:工程物流案例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物流基础 企业实际运作 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Basic Courses of Logistics

XIE Sihong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

Abstract Logistics basis is a practical strong curriculum, for the students who lack of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using the methods of case teaching, the creation of enterprises operating in the classroom contex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logistics basis; actual operation; initiative

刚从紧张的高考走出来的大一新生,接触到这个学术自由的高校课堂,告别枯燥乏味的语数英,开始认识一些有助于以后择业就业的专业课程。对于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面对着经济学基础、企业文化、物流基础、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等实操性比较强的课程,学生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倘若只停留在课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很好地想象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形,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而教师如果只着手于教材的讲授,会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只能停在理论层面,落下动手能力差的根子。在实践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适当采用新颖的案例教学手段,既能积极促进学生的思考,又能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的能力,加强在物流设计与运作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当今高职高专教学中所全力追求的效果。①所谓的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这种教学法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情境,把实实在在的企业运作融入到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中去,这些案例都是来自商业管理真实的情境或事件,透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能力。对于案例的选择,教师必须经过大量的阅读,精心比对和挑选,找到和讲授知识相匹配的典型案例;如果是内容过于冗长的案例,会加重学生的阅读负担,难以从中概况出重点;如果选择的案例没有针对性,会误导学生的认知方向,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的实例探讨

物流基础课程中涉及到众多的物流专业术语和物流设施设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较难接触到的,若教师只从字面或图片带过,学生无法形成直观的认识,所以要借助相关典型企业的具体操作来讲述。笔者借助几个实际的上课场景来进行探讨。

1.1 物流专业术语

第一次提及冷链物流这个专业术语,很多学生都是一头雾水。通过定义讲解,学生认识到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商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商品质量、减少商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但是听起来还是觉得和我们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笔者通过带入内蒙某乳制品制造商的冷链物流案例,通过实在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到平时食用的牛奶就是通过这样的链条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个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温度控制和特殊载体的设置;是必须经过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运输―冷藏批发―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的一个冷链物流体系;是能确保实物新鲜却又能在最短时间内配送到户的一个典型链条。再通过冷链体系改造方案的设计和讨论,来使得该乳制品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1.2 物流业界中常用的设施设备

在物流功能要素这一章节中,讲述储存的内容时谈及自动化立体仓,这是现代化物流的新型产物,是我们日常生活基本不可能接触到的一种物流设施设备;介绍普通仓库的货架学生还比较好理解,但是通过概念引入自动化立体仓,他们也只能知道自动化立体仓是由货架、巷道式堆垛起重机和出入库工作控制系统组成的一种高架仓库,而无法推测其实际运作。笔者在这里引入了耐克物流中心的作业演示的案例和操作视频,让学生不仅在文字上更深入了解自动化立体仓的实际意义――能为企业提高空间利用率、具有很强的出入库能力能降低劳动力的损耗,且通过计算机控制管理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现代化,为企业的出入库和盘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文字表述的同时加入视频的展示,让学生全方位认识货物在立体仓库中的摆放,巷道堆垛机是如何运作的,还有电子平台是如何控制管理的,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3 新型物流形态――第三方物流

在管理学中out-souring理念的影响下,各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源投入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分工协作带来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由此产生了一种新型管理理念――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为了更好地区分不同的物流模式,这里引入了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案例。宝供物流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为顾客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公司,也是我国目前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案例,学生能更明确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宝供就是在这方面做得最领先的一个典型企业,它与国内外近百家名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其中包括大客户宝洁、飞利浦、联合利华、松下、三星、东芝雀巢等52家世界500强企业,为他们提供采购、仓储、流通加工、信息处理、配送等供应链一体化的综合。再通过宝供物流为宝洁集团量身打造的配送流程图,来强化学生对第三方物流与企业具体合作方式的认识。

2 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将案例教学融入具体课程仍在实验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养成“只进不出”的陋习。目前大部分学科还是偏向教师讲述,学生单向吸收的方式,长期积累下来,学生就养成一种被动学习状态――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很少加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推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犹如木头人,在意见交流环节更不愿意站出来发表自己对这个物流企业的想法,导致教学效果不如预期。(2)一些相关的物流数据或软件难以获得。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少一些和物流相关的具体数据或者软件来帮助内容的讲述,有时实在是无从下手。例如在国际物流这个章节,想要比较世界十大港口的年吞吐量和中国十大港口年吞吐量的数据,利用搜索引擎或者到相关网站上查询,得到的数据不是过时就是不全。然而在讲述EDI或者ERP时,学校的教学资源目前比较缺乏,无法提供相应的软件或者操作平台供教学使用,一些相应的内容只能用文字带过。(3)教师在资料收集环节面临瓶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的获取,大部分是通过资料阅读或者新闻资讯得到的,比起实实在在的企业管理者,教师也是“动手能力差”的一个群体,说起理论可能比较在行,但是涉及某些具体操作环节,教师也会遇到盲区,无法对知识做到全面的展示。

面对浮现出来的这三方面问题,教师、学生和办学单位都应付出相应的努力去改善,使案例教学达到更显著的效果。

(1)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针对个别学生,让其开口参与。针对“只进不出”的学生,教师要在每一次讨论环节走进个别小组,了解各学生小组的思维进度,或多或少引导这些学生进行思考,开口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一定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对于提出正确观点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对于问题解决方式阐述得尚未成熟的学生也不能否定,要适时进行评价,对客观问题给出建议型的答案,从而达到和学生有效沟通的目的。②(2)校方要为教师提供信息平台。对于资料获取难和缺少软件展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向校方提出教学要求,校方尽最大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补充,让物流基础这门课程上得更有声有色。(3)要适时组织教师团队走进企业。实行案例教学的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企业参观学习,从活生生的企业运作提取现实案例的素材,稍加总结和整理,形成更具时效性的教学材料。教师通过亲身的参观和调研,对实际物流流程有较全面的认识,在课堂讲述时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事实证明,在物流基础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不拘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长为社会需要的物流管理实战型人才。③在笔者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初步将案例教学法融于到物流基础课程教学中,已产生显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同时表现出较浓的学习兴趣;对于案例中介绍的企业及企业运作流程都能达到一个较全面的认识;除了系部规定使用的教材,学生还主动向老师索要与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推荐书单和一些物流业界知名企业的品牌发展历程,亦有部分学生关心物流行业的就业趋势。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实效,能着实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成为高职高专教育中不断倡导的教学方法。

注释

① 张德航.案例教学的特征与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

第6篇:工程物流案例范文

关键词:物流仿真;实验案例库;Flexsim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教学实习环境下的物流工程类Flexsim仿真实验项目设计研究”;新疆农业大学校前期资助项目(XJAU2011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7日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较快发展,很多企业对掌握物流仿真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物流仿真技术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物流流程进行仿真模拟的一项非常实用的专业技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构建物流仿真实验案例库,引导学生学习物流系统仿真建模设计思路与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生对实验案例项目涉及的物流系统运作背景比较熟悉,那么就更容易激发学生对物流仿真技术的学习主动性。

一、物流仿真实验案例库构建动因分析

《物流仿真技术》在国内各高校都属于新开设的课程,可以参考的实验教学资料非常有限。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安排,有很多学校依然以抽象复杂的仿真理论教授为主,缺少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游离于教师安排的各类世界最先进的物流企业仿真案例的教学体系之外。目前已经出版的各类有关物流仿真技术的教材可以充分反映这一问题。即使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简单操作演示教学,学生掌握了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但是如果不给学生创造可以主动参与和思考的实验项目,学生掌握的仿真软件操作方法是片断式的,他们仍然不具备系统地做物流仿真方案的实践应用能力。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很有必要投入大量精力寻找、设计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物流仿真实验案例,从而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高。

新疆农业大学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学校能够给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在校外参观实习的机会以及可以允许学生从事实践操作的场所不多。鉴于这种现状,为了弥补缺乏动手实践机会造成的缺陷,学校购置了Flexsim5.0物流仿真软件。这门课程教学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学生已经完成了物流认知、装备以及生产等综合实习任务,对新疆本地物流企业发展状况及其物流系统各业务环节的运作积累了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抓住这个良好时机,以学生教学实习环境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实习认知经历,设计和开发与实习企业直接相关的物流仿真实验案例库。将实习与实验内容相结合,促使《物流仿真技术》的实验教学内容来自实习企业,而又不囿于企业。学生可以主动融入案例库实验教学中,在最短时间有效地将实习企业实际物流业务内容浓缩,提炼出可以构建的物流仿真模型。通过这种实景式教学刺激学生学习欲望,最终是为了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二、基于案例库的物流仿真实验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

(一)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物流仿真技术》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仿真软件基本操作实验。创建基本试验背景,指导学生了解Flexsim物流仿真软件主要功能模块以及基本操作方法、熟悉仿真建模步骤、掌握数据统计和显示途径、学会模型运行结果动态演示视频制作技巧。

第二,以教学视频为引导的虚拟物流系统仿真案例实验。通过演示教学视频,增强学生对先进的物流系统结构组成、运作流程、人员配置、设备选型等方面的了解。针对确定的物流系统或具体的物流环节,给出虚拟的设计参数,提出需要构建模型的仿真要求。通过这组实验训练学生应用Flexsim仿真软件的综合建模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案例:

1、立体停车库的设施规划仿真案例。要求根据视频和给出参数,构建Flexsim仿真模型,能够显示立体停车库的运作流程,模拟停车库一天的运行状况,并对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寻找工作瓶颈环节,提出优化方案及改进模型。

2、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分拣作业仿真案例。要求按照图1指示流程,构建分拣作业仿真模型,分析视频显示的配送中心分拣作业环节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图1)

3、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仿真案例。播放新疆库尔勒香梨采摘后,经过清洗、气吹、分级、包装等流通加工环节,进入保鲜库的物流作业视频。要求学生按照视频建立仿真模型。

第三,基于实习背景的物流仿真案例实验。选择新华图书配送中心、乌鲁木齐市邮政物流仓储中心、家乐福超市配送中心等多家物流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作为仿真案例库的设计背景,将其物流系统提炼,应用于物流仿真实验案例库的构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调研经历,结合各实习基地主要的物流功能,确定运输、分拣、配送、仓储和包装等物流业务为主要仿真实验研究对象,分析并制定仿真模拟实验方案,构建Flexsim动态仿真模型。

(二)实验教学组织设计。第一、二类仿真案例实验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仿真建模任务。教师负责指导学生选择合适实体,完成物流作业流程平面布局;合理进行参数设计,构建仿真模型。第三类实验按照学生参加物流综合实习的分组,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一名组长。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题目,自己制定小组分工合作的任务安排。系统分析、数据收集、方案设计由学生在课下完成,上课时间完成模型构建、运行、调试、数据分析等工作。

(三)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确定。建立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的教学考核方式,包含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的参与、实验步骤PPT的总结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环节。由个人完成的实验,主要考核学生对仿真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仿真模型构建的合理性以及运行结果的准确性。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实验主要考核小组的整体表现,从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效率以及小组团队合作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节实验课,同时也可以帮助任课教师准确把握课程进展情况,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升。

三、基于实习背景的物流仿真实验案例库架构示例

(一)新华图书配送中心物流作业流程仿真案例。新华图书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主要由收货拆分区、库存区、收发货处理区组成。要求学生按照收货拣货储存集货发货物流作业顺序对新华图书配送中心物流作业流程仿真模拟,寻找堵塞瓶颈环节,并提出改进方案。图2是将图书配送中心改建为立体化仓储配送中心仿真方案,请判断是否可行。(图2)

(二)乌鲁木齐市中邮物流仓储中心物流作业仿真案例。乌鲁木齐市中邮物流主营业务是在全疆范围内开展商品配送服务。图3是中邮物流仓储中心某电脑仓库入库作业流程仿真效果图,请找出堵塞瓶颈环节,并做出分拣出库环节仿真模型,提出改进仿真方案。(图3)

(三)家乐福超市农产品配送流程仿真案例。家乐福超市生鲜蔬菜的销售价格较低,这与他们全面推行蔬菜采购采用“农超对接”模式密切相关。图4是家乐福超市生鲜蔬菜配送流程现况仿真效果图,建立改进仿真模型,对关键设施运行效果对比分析。(图4)

四、结束语

开展物流仿真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物流系统综合分析和优化设计能力,而且能更好地满足物流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由于新疆各高校开设物流专业时间不长,对实验教学投入的研究精力较为薄弱。更有必要投入大量精力逐步完善物流仿真课程教学体系架构,从而有利于后续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资源的丰富。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工程物流案例范文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人才,对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随着物流高等教育的发展,大量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不同类型和特点的物流专业人才。众所周知,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几乎都会涉及到物流,居民日常生活和生产系统的运行等都需要物流系统的支撑,因此,物流人才的需求也空前的增加。为了迎合这种需求,国内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都相继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调研报告,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数量由2008年的238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是物流管理与工程目录下开设数量最多的专业。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步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阶段,同时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毕业生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根本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教”与“学”。与其它大多数专业学科来说一样,要想提高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首先应从教师课堂教学抓起。鉴于物流专业的特点,课堂教学不能按照传统的传授模式,按照固定方式、始终如一的进行教学,需要从学生的接收状况和能否通过授课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来设置课堂教学,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案例教学从本质上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还包含了教学思想、内容、策略和程序等一系列的变革,能够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提升物流管理专业的课堂效果。其次,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应抛弃原来的被动式听课,通过建立团队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也体现在了案例教学中。

2.教学方法研究现状

当前学者在高等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些适合物流管理教学的方法。情景模拟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茨霍恩提出,其主要思想就将实际的物流活动中某些场景在课堂中再现,模拟出一种逼真的工作环境,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相关环节的管理和问题的解决,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考察其心理素质和潜在的能力,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⑴,但是,该方法对模拟情景的设置以及活动方案的策划要求较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来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来源于物流企业或相关物流部门,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案例相结合,用形象的表达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物流各个环节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当前案例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案例的时候能够做到认真听讲,同时也理解讲授的内容,然而课堂教学完成之后,在短时间内会忘记课堂内容,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视频教学,在现代物流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PPT教学之外,其它信息技术也被引人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例如借助视频资料讲解国内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以及应用现状,建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网络平台,便于老师与学生的问题交流。实践教学法,随着当前社会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发展变化,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学生以后能否胜任物流相关岗位,因为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献W提出了“岗位-任务”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综上可以看出,当前对物流管理教学方法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相关学者也从不同的方面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相关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效果。通过分析发现,现有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改进物流专业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未能充分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使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3.基于案例的教与学

案例教学方法由来已久,一百年前哈佛大学商学院提出了案例教学方法,最初应用到法律专业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后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于不同专业教学过程。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来说,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与“学”两方面产生的效果,因此,首先应该对案例进行甄别和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目标明确

物流活动涉及的环节很多,物流运作过程系统性较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相应课程具体内容,选择与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案例,对案例进行全面研究,搜索与案例相关的资料,力求通过案例让学生轻松的了解到相应知识点,并且留下深刻印象,便于在今后的应用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3.2案例真实

案例的来源应是真实的,不能凭空捏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通过网络以及实地调研,归纳和搜索国内外物流运作的相关案例。物流专业教师大多从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对实际的物流运作认识不多,因此造成在理解案例和讲解案例的过程中不够深入和透彻,以致造成案例教学效果不好。因此,高等院校物流专业教师,应尽可能多的接触物流企业以及物流相关行业,增强自身对真实案例的理解。

3.3案例研究

为了使课堂案例教学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不同的案例还应制定不同的讲解方式,有些案例使用PPT可以直观的显示,有些案例使用视频更加形象,有些案例使用模型效果会更好,因此需要在讲授前,针对不同的案例制定不同的讲解方式。

以上是对案例教学中“教”的方面进行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教师案例讲授的效果;另外一方面,课堂是由“教”与“学”两个部分组成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一方面都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还应对“学”进行研究:

3.3.1调动积极性

近年来,专业教学中学生逃课现象不断出现,与基础课不同,学生大多认为专业课内容相对基础课来说便于理解,因此课堂学习态度较消极;另外一方面是认为课堂枯燥,即使是坐在教室,也往往是在做其它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因此,为了提高“学”的效率,首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课堂“教”与“学”过程中来,除了日常使用的提问等方式外,还应使案例更加贴近生活。

3.3.2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目前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M。通过对选课学生进行分组,一般5~7人为一个小组,选择的方式可以根据每门物流专业课程的特点来确定。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组长需要及时掌握小组成员的出勤、课堂案例问题的搜集以及组织小组成员开展课堂讨论,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小组应及时对教师设计的案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课后组织小组成员完成课程作业。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对于存在的专业问题,组长应及时反馈给专业教师,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接受状况,可以及时进行解答。

4.结论

第8篇:工程物流案例范文

一、引言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物流业,2009年5月1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部门分工方案》,对工作进度做出了具体安排。迅猛发展的物流行业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才需求,物流专业人才跻身于我国十二类紧缺人才之列。为了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培养既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成为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的切实选择。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教育将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交际适应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竞争适应力、职业道德适应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是重点。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有许多,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各种模式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关键内容。从发达国家以及各高校的实践看,针对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而言,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案例教学”。

二、物流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

现代物流是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物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用户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存储,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满足社会与顾客需求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物流管理过程涉及的主体既有物流服务需求方,又有物流服务供给方,各类主体分布在各行各业,物流业涉及面非常广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学科,与之相关的知识很多,例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营管理、零售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因此,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系统性很强。传统的教师单向知识传授脱离实际,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使学生对知识缺乏直观的了解,无法真正理解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更谈不上学以致用,而案例教学却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是一种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精心的准备,通过合理的案例选择和组织讨论以及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案例教学方法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对物流管理专业低年级学生,将物流管理理论置于真实的背景当中,通过提示重要概念、说明物流理论的实际应用、启发其发现物流理论在实践当中应用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启蒙、引领学生对物流管理入门;对于高年级学生,适当采用诊断型和决策性案例,来培养其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三、物流管理案例教学设计

(一)案例教学准备

1.教师要对案例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的内容及教学目的选择好案例,并将案例事先下发给学生,开列出相关的参考书目,提出案例分析的主题、内容、重点等具体要求;教师熟悉并记住案例的主要内容,列出要点、问题及相关的管理概念;确定并列举出本节案例分析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尽量将案例中重要数据、表格提前标示出来,以便在课堂讨论时供学生观看;让哪位学生先发言,事前教师要心中有数;布置课堂讨论的组织方式、程序和评分方法等。

2.学生要认真做好对案例讨论的准备。学生必须根据教师的提示明确案例讨论的重点,准备好教材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和要求掌握的,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教师课前下发的案例,包括记住案例中的关键数字;回答案例后面的提问;准备好自己的建议方案等,配备有多媒体视听设备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事先制作案例讨论的多媒体课件来增强演讲的效果。

(二)案例选择

1.案例选择应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契合。案例与具体教学目标的切合度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所以,应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适用案例。一般来讲,案例教学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加强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提高批判性、分析性和推理性技能;学生与参与者互相分享经验;增强个人信心和促进提出一些观点的意愿;增强分析、判断问题,提出综合决策的愿望和能力;提高行为性和社交性技能等。高质量的案例应该符合以下几条标准:第一,明确的、范围适当的学习目标。第二,综合性强、覆盖面大。第三,信息含量大、线索清晰的案例说明。第四,发人深思的疑难问题或冲突情节。第五,经过努力就能获得相关的信息。

2.案例选择要具有先进性。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吸收和引进国内外物流管理方面的最新理论,不断将物流领域的最佳实践引入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之中,侧重于对先进企业物流管理实践的总结和分析,将先进物流理论与实践以真实的背景展示给学生,以加深学生对先进物流理论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案例讨论

1.恰当分组。案例教学首先要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进行适当的分组。一般要求学生分成若干组,在小组内围绕讨论题逐一展开讨论,针对每一问题形成该小组的基本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每组应推举一名代表作课堂发言。同一小组学生可以对本小组代表的发言做补充。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阐明自己的看法、分析、措施,以及在哪些方面应补充第一个发言者的内容。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和捕捉发言中的“闪光点”,要使案例讨论的过程贯穿“以学生为中心”,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地让班上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

2.灵活安排教室桌椅。教室桌椅安排恰当有利于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和有利于形成热烈的讨论氛围。桌椅安排形式多样,主要原则是形成教师处于被学生们三面包围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堂师生互动提供极好的“地理”条件。例如可以排成U形,中间一块空地留给教师做讲台。

3.合理分配时间。一是要保证事先有准备的学员都能有充分的发言时间,并留有余地,给即兴发言和辩论交流以一定的时间。因此,要做必要的时限规定,防止一言堂和前松后紧的状况。二是控制进程。控制进程就是要使发言紧扣主题,推动进程,克服冷场、离题和无谓的争论,又要善于拓展、深化主题,防止一边倒、随大流、众口一词的简单重复倾向。

4.营造适当的氛围。现场讨论的气氛要生动热烈、轻松自然、宽容平等。当学生观点对立争论激烈时,要注意达成沟通和理解;当出现视野狭窄、观点平淡、精神松懈时又要善于挑起话题、激发争论。

5.总结与评定成绩。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重点讲清案例所贯穿的知识点和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对讨论不够深入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倡导和鼓励继续研究,并从参与精神、治学态度、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有广博而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及物流管理相关领域的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特定章节的教学内容,明确本次教学的目的和重点内容。同时要求课前案例准备,了解案例所涉及的背景、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将案例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掌握讨论问题的重点,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的要求

第9篇:工程物流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物流管理专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传统的学术研究型“精英教育”向实践应用型的“大众教育”的变迁,深化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变迁不可或缺的关键路径,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构成教学改革实现预期目标的有力支撑,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的改革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灵魂。

一、适应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我们适应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优化,确定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所需的课程群模块,根据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形成的需求,构建由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主干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实验与实践实训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六大模块组成的课程建设体系,按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需求凝练四个专业方向:企业物流管理模块、区域与城市物流模块、国际物流模块、物流工程模块,全面构建学生的微观物流运营、中观物流规划、宏观物流管理、熟悉物流工程技术的知识与能力结构;通过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模块、实践知识模块、工具性知识与方法性知识模块、人文素质知识模块、政治思想理论知识模块及相应能力结构模块的训练方案的设计,全方位打造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性思维、协同意识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我们根据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精选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突出物流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加大实验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和课程覆盖面,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首先,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在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下,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构成模块,设计教学内容体系的模块构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①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体系;②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③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模拟教学内容体系。在完善物流管理理论教学内容体系的同时,突出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加大实践和实验教学内容比重。第二,构建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教学内容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①通过分组进行课程设计,拓展教学内容体系边界;②通过课程论文,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教学内容一体化;③实施项目教学,通过企业家走进课堂、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课程实习等多种途径,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对接;④通过网络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内容边界的拓展,实现师生课外互动。

二、实践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体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可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

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也是一门独特的教学艺术,它给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情景,让学员在模拟现实中进入角色,启发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物流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在多个知识模块和知识点都应用了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充分发挥案例的主要功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效果。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必须体现课程内容体系的系统性,应充分实现课程不同章节的综合演练,将案例教学系统划分为单个案例课、整门课程的综合案例课两个层次实施。一门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应实现不同章节间的有机整合,以取得最佳整体效果。案例教学法组织与实施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可以分为四个环节:案例的准备;指导学生思考案例,形成案例分析报告;组织课堂讨论;教师评析。案例教学课的组织方式与过程常常是教师预先布置下次课或下周要学习的案例,学生在分组进行讨论准备案例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小的团队,学生们会体验团队中的领袖和成员的角色,以及他们在一个小型项目中分别所起的作用。而在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时,学生们要学会正确处理案例中的信息,并有目的地收集其他信息来形成并支持自己的观点。在形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进行思考,并且与其他组员进行讨论形成小组最后的统一观点,这会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分析、创新、团队协调等能力,使学生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得知识,增进才干。

案例教学中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全班学员的集体讨论,这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与中心环节。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也扮演重要的角色。①扮演教练员的角色。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训练目的,拟定训练方法,编制训练计划与进度表等等。②扮演导演的角色。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以学生为主体,基本上由他们自己来掌握进度与方向,但这并不等于完全放任自流,它实际上一直处于教师紧密的,但却是无形而巧妙的监控与指导之下,教师就像导演一样,发挥着影响力。③起媒介作用。案例讨论是学生在集体中相互交往的过程,学生陈述与辩护自己的观点,评论、发展、支持、批评他人的观点,点醒、启发别人。教师应当促进、鼓励与引导这种交往,充当桥梁的作用。④“备用信息库”的作用。教师可以向讨论中的学生,适当地补充一些必要的信息,充作“顾问”和“活动参考资料库”,但这不应是教师的主要作用。案例课堂讨论,教师应尽量避免扮演演讲者、评论家和仲裁者的角色。

2.研究性教学法

研究性教学法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模块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选择相应的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前沿问题,拟定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实际调研,创造性地对相应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供相应的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拟定研究方案、实施步骤,在授课时间内通过选题、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以课程论文为依托,实施研究性教学法,通过指导学生课程论文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小组专题研究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创新团队进行课程教学相关内容的专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协作攻关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师生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为本科生开设学科专业学术前沿专题讲座,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能力边界,安排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专业读物,上网查阅专业信息,让学生共享文献资料,通过大剂量的阅读来积累专业知识,以此来感受专业文化,形成专业思想,提升专业素质。将自己科研工作中的一些成果、科研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引入课堂教学中,在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引入自己的一些研究体会,以此启发学生独立思维与专业思维。通过以科研促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对专业知识的新需求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的不足,进而促进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创新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交流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新的创新研究灵感。

3.实验模拟教学法

实验模拟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模拟物流流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创建开放式的教与学环境,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性管理思维。实验模拟教学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充分理解物流流程,并能实际模拟物流流程的全过程。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我们实施了仿真虚拟实验模拟教学。例如,配合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通过让学生分组扮演三个主要角色: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运用供应链综合模拟软件模拟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这些实验,能较快熟悉各项物流业务单据的填写、传递、核对和差错处理操作,掌握各种物流管理信息的汇总、分析处理技能,掌握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处理程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在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做“配送中心分拣作业实验”,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明确在企业中从销售、采购、库存到配送及财务的基本业务流程,明确配送业务在整个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定位,以及与配送业务相关联的其他各个业务环节等。

4.实践实训教学法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征,学生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后能否胜任物流管理岗位的实际工作,这是检验教学工作成效的标准,这就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根据知识、技能形成的规律,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层次,我们构建了由“参观践学 +课程设计 +实践基地教学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观践学的实践教学形式属于认识层面的实践教学。认识层次主要是增加感性知识,是为学习理论课服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或物流中心参观,听工作人员讲解其物流业务流程和运作状况,让学生到大型的零售企业实习,了解订单处理的过程和步骤,邀请一些物流业务较强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到学校给学生授课,进行社会和企业调查等等,这些实践教学形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课程设计实训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物流实践技能的形成。教师对学生进行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考虑问题的思路进行指导,通过这一层次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物流学通过实践基地教学实训,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加强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依托实习基地进行物流学课程阶段实践、实训教学以及课程综合实习。

三、适应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方法创新,深化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它可以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评价学生成绩的主要手段。根据“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基于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进行了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使考试过程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战能力的考察,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传统考试中只注重对书本知识记忆的考试方式,在考试过程中,增加能力考核的比例。考试内容做到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继承和创新并举。

传统的理论教学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统一的闭卷考试,题型多为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要求,鼓励教师结合课程特点,确定灵活的考试形式,注重能力的考试。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将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课堂讨论的成绩纳入平时成绩,占期末综合成绩的30%~5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