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循环经济产业前景范文

循环经济产业前景精选(九篇)

循环经济产业前景

第1篇:循环经济产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唐山;旅游循环经济;模式

本文为唐山学院2009年科研立项课题(项目编号09005A)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一、循环经济理论概述

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或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图1)

旅游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理论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旅游发展模式,是合理地利用资源和降低环境的消耗,实现保护环境和最高利润的结合。旅游循环经济最终要实现两个“最小化”,即资源或能源投入最小化、废气物排放最小化,以及两个“最大化”,即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大化、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唐山旅游业概况

唐山旅游业1995年开始起步,2007年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唐山已经形成了四个旅游功能区和五大特色旅游线路。四个旅游功能区是指:(1)北部长城沿线观光和度假旅游区;(2)海滨海岛度假旅游区;(3)市中心文化科普旅游功能区;(4)中部周末休闲旅游区。五大特色旅游线路是指:(1)以纪念馆、潘家峪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2)以乐亭三岛、唐海湿地为主要内容的滨海“蓝”色旅游;(3)以潘家口、古长城、鹫峰山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旅游;(4)以清东陵、工业项目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旅游;(5)以曹妃甸工业区、南堡油田为主要内容的“新”品旅游。唐山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把唐山建成“文化名城、经济强城、宜居靓城、滨海新城”,把旅游业列入唐山市七大主导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将会十分广阔。

三、唐山有悖于旅游循环经济问题

1、旅游资源的粗放型开发和利用。由于个别县市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盲目,旅游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等,造成了有些旅游景点景区的设施和环境超负荷运转;在部分景点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植被破坏,个别旅游资源的寿命相对缩短。

2、对传统文化资源缺乏保护性开发。唐山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不食周粟”、“老马识途”、戚继光“改斗”等典故都发生在这里。唐山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2006年6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山市申报的唐山皮影、唐山评剧、乐亭大鼓榜上有名,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目前这些珍贵的旅游资源绝大多数都是政府出资进行保护,没有作为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或者说没有成为旅游资源。

3、清洁能源利用率偏低。唐山很多地方都有丰富的地热能和太阳能等,比如丰南、迁安和遵化的地热资源丰富,在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这些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也没有在基础建设中使用节能设施。

4、旅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旅游业虽然称为是“无烟工业”,但并非“无污染工业”。唐山市旅游活动产生的排放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宾馆饭店仍在使用的一次性物品,这本身就不符合循环经济“再利用”的要求,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由此带来的污染也日益严重;(2)某些旅游区环境保护设施不配套致使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的衣、食、住、行等产生的污水、粪便等,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使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现象使水生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3)有些自然景区游客遗留物造成污染,尤其是塑料袋和食品包装袋等;(4)多数“农家乐”都地处比较偏远的山区,卫生条件和垃圾处理条件都不是很完善,大量的生活垃圾给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危机。(图2)

5、非旅游活动产生的问题。由于唐山市是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废气、废水、废渣等传统的“三废”问题依然存在,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尚未得到全面改观。工业排污和居民的生活排污问题仍然影响着唐山市目前的旅游项目质量和旅游形象。

四、唐山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唐山市的特点,可以从微观的企业层面、中观的区域层面和宏观的社会层面三个角度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这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1、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模式。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微观层面上的循环经济模式要求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等企业从微观层面来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做到生产清洁化、服务生态化、资源节约化。旅游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最大化减少旅游资源的使用量,可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人类活动对旅游景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的干扰和破坏,保证旅游区的生态性和吸引力,同时也不断提高自身发展循环经济的能力。

2、区域层面的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模式。循环经济示范区是一种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示范区域。示范区一般在省、市开展试点和示范。单个旅游企业内的生产过程中肯定会有无法解决的部分废弃物和副产品的产生,这就需要在单个企业外进行物料循环。区域层面的循环要求唐山旅游业相关利益群体按照生态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将一系列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通过产业和产业的废物交流、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形成产业间的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旅游业是一种消费驱动形成的产业,其渗透关联性极强,依托性也很强。不仅直接需要旅游资源,也需要工业、农业以及其他产业的支持。

3、社会层面的生态旅游城市建设。所谓生态旅游城市是指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旅游学的原理,遵循生态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以生态城市的建设为基础,以城市生态旅游为主线,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为核心,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唐山如果想在社会层面构建生态旅游城市,必须以政府调控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决策、引导、连接、整合的功能,把社会系统、旅游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的各个层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协调和有序的循环复合再生体系。

五、基于循环经济的唐山旅游业未来发展模式构建原则

针对目前唐山旅游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认为要合理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促使旅游项目科学合理的开发,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1、“3R”原则。“3R”原则是循环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

(1)减量化原则(reduce)。减量化原则属于源头控制方法,旨在从源头减少投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量,坚持生产和资源节约并重,实现资源和污染物排放源的消减。

(2)再利用原则(reuse)。再利用原则是属于对过程控制的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资源的利用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等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废物。

(3)再循环原则(recycle)。再循环原则属于终端控制方法,目的是使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通过资源化的手段,将其再次加工为可重新使用的原材料或产品,并使其重新返回到消费领域。在唐山的旅游项目中要实现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就是要在景区的开发和经营的过程中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循环模式,让所有的物质、资源能在景区中不断地进行经济循环和合理持久的利用。比如,可以在景区通过“中水回收”的方式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唐山很多的农村家家都用沼气池,沼气利用技术在唐山不是难题,所以可以在旅游景区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将可利用的生物垃圾连同人体排泄物、动物粪便输入沼气池,产生清洁沼气,再分别输往整个景区作为燃料使用。

2、减少生态成本原则。所谓生态成本,就是指人们为修复经济生产给生态系统带来的破坏所付出的代价。良好的环境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和前提,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他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旅游资源是一种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其开发利用必须有规律、可持续进行,考虑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承载力,游客活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3、先进技术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和推动,高科技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先进成熟的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和系统化技术等作为支撑。目前,可以极大地减少物质和能量等自然资源投入的技术有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

4、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需要;二是环境限度。在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时,不能仅仅注重发展的经济效益,还应当注重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注重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六、结语

在唐山这个资源型城市迫切面临转型的今天,第三产业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唐山又拥有海洋、山地和人文等各种丰富的旅游资源,所以旅游业必将成为唐山未来产业转型发展的重点。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发展旅游业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唐山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可以遵循从企业到区域,再到社会三步走的模式,去探索自己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最终实现资源型城市科学、有效地转型。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方杰.四川循环农业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杨世瑜,庞淑英,李波等.乡村生态旅游理念与发展模式探索[M].北京:民族出版社.

第2篇:循环经济产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旅游经济;循环型;发展;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循环型旅游经济是社会当中新兴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它通过资源、环境以及能源等方面的持续利用,使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及再利用向平衡趋势发展。目前,循环型经济在我国还处在最初的发展时期,旅游业需要虚心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循环型旅游经济的发展,使旅游产业以循环型经济为基础,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能够保持平衡地发展。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可是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人均占有率较低,有效地开展循环型旅游经济策略,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循环型旅游经济的含义

循环型旅游经济本着清洁生产、再循环和再利用的基本原则。它所包涵的领域非常多,其中涉及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活动过程当中所包涵的各种基本因素,另外还包括旅游景区以工农业为主的各种社会活动情况等,循环型旅游经济是新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其发展需要由新的技术作为动力和支撑,并通过法律的手段给予保障,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我国环境,将污染控制到最低,使资源得到持续的利用。循环型旅游经济属于循环经济的一个分支,所以也要遵循3R的原则,实现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环的原则,通过使无害环境的技术和手段,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的利用率,使旅游景区当地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系统得到协调的长足发展,在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下进行资源开发,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使用,做到资源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合理运用,形成旅游建设与文明发展并重的生态旅游产业链。

同时,循环型旅游经济,是与旅游相关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要想使生态环境实现其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有效结合,必须将旅游景区的环境优化以及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相有效结合,将旅游业持续的发展和景区的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就业问题有效融合统一,实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要求,响应我国降低生态成本投入,减少资源能源浪费的号召,资源节约的同时使企业经济效果不断提高。

三、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策略、

我国要想构建科学合理的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控制好旅游企业的经济收入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旅游业的开发以及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之间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在循环经济3R再利用、减量化以及再循环的原则基础之上,使旅游环境得到合理地利用而且还要做到不过度地开发,使旅游环境的生态利用率提高,使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稳定且和谐的发展,使旅游生态成本有效降低,并提高其长远的经济收益率。

(一)旅游企业要树立可持续消费的理念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以及国外大量游客的涌入,使我国的旅游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于我国GDP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旅游企业的经济利益被摆在了首位,很少关注旅游企业将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及其再利用。

旅游企业在规划时,并未将循环经济考虑进去,为了企业的经济利益,疯狂的开发并滥用旅游资源,使已有的旅游资源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而且很多都是无法再修复的。这些不合理现象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发展失衡、旅游景区生态灾害不断加重、水体与空气严重污染、森林与草原不断退化等。为了能够将这种旅游企业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不计成本的错误开发理念改变,旅游业管理部门要树立新的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对旅游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旅游消费者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改变原有的思路。使旅游企业在开发旅游景区时,可以自觉的对景区环境进行保护,另外还要积极的宣传并提倡旅友们即旅游业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引导游客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公共环境,不乱丢垃圾以及文明观景等行为,避免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旅游企业在设计及制定旅游线路时,要将循环经济的具体要求充分地考虑进来,在确保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线路的同时,使旅友们感受到循环型旅游的重要意义,使旅友的价值观念及审美态度得到提高。

(二)延长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

旅游业的旅游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这是和旅游环境密切相关的。通过旅游景区产品生命周期的情况能够将当地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显示出来。关于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通常包含探索期、发展期、饱和期、停滞期以及衰退期,按照各个旅游景区不同的性质,导致某些旅游景区还有相应的复苏期,通过各种保护手段,有效延长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使景区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以及长期的利益。

(三)旅游业要积极构建循环型旅游经济完整的产业链

旅游业要立足当下,放眼长远,积极构建循环型旅游经济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实现旅游业区域性的协调发展,确保当地的循环型旅游经济与当地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形成统一,与当地的旅游相关企业共同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模式。旅游企业要按照当地的生活方式、文化内涵、环境特色等因素,积极建设具有当地风土人情、可以将当地特色展现出来的特色旅游。要通过口碑和媒体的宣传,使当地的特色旅游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当地循环型旅游经济得到快速、长远的发展。构建循环型旅游经济完整的产业链必须考虑各方的均衡利益,对于旅游企业的招商引资和接下来的后续开发和管理工作当中,尽量将各个单位的利益分割问题处理好,将项目的开发者、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团体的不同要求处理好,做到各个单位不同责任的明确划分,制定并完善循环型旅游经济管理体系,保证各项开发工程可以顺利的开展,确保完整的景区生态环境,在有效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同时,确定旅游景区稳定及长远的经济效益。

(四) 旅游业要积极建构反馈式的循环型经济流程

按照循环型经济3R的原则要求,旅游景点在循环型经济建设的过程当中要按照从旅游资源到代谢废物到再生资源的利用这样一体化的反馈式循环,使可利用资源实现有效的利用,对于不可利用的废物要集中处理,使景区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反馈式循环型经济流程,形成反馈式合理的循环模式。建立循环型经济流程的过程当中,各个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协助合作,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处理相应事务。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使旅游资源开发的流程得到规范,大力制止破坏景区环境导致污染的行为,并给予相应处罚。建立完整的循环旅游经济发展体系,使旅游业发展与环境污染间的矛盾在根据上得到解决。

第3篇:循环经济产业前景范文

(一)旅游经费投入布局不合理当前,我国旅游经济管理方面的旅游设施较为落后,这是由于国家和当地政府对于旅游经济的投入经费偏少,即使有一定的投入,其布局不够合理科学,从而造成有限的旅游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一种奢望。具体来说,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中,设施不够健全,旅游资源受到了严重的闲置。即使有些旅游业的发展中投入了一定的经费进行设施配套,但是,由于投资数额较少而大大限制了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不够协调,各种旅游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旅游需求,一些旅游景区管理意识较为滞后,严重违背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而引发了“不发展不破坏、小发展小破坏、大发展大破坏”的尴尬局面。

(二)旅游产品缺乏必要的特色当前,我国旅游景点的开发现状中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要求,在开发之初不充分考虑到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而且在资源开发遭受一定破坏之后也没有及时进行弥补或保护,这显然是一种短视的经济行为,缺乏长远的旅游经济发展眼光,以牺牲生态和谐系统为代价,是极度不科学的。这种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也造成了旅游产品的无特色现状,因为他们更多的在乎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经济前景,从而不会从长远的角度来考量游客的感觉体验心态,无法真正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提供的旅游产品不够精致,也没有创新理念作为指导,从而造成了旅游景区超限量接待现象严重而又没有可持续发展下去的循环动力。

二、中国循环型旅游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

循环型经济理念在中国旅游经济管理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即是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从根本上防治旅游环境污染、遏制资源浪费与保持旅游生态和谐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确保旅游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等,我们要加强技术支持,建立健全教育宣传与经济奖惩机制,系统整合旅游资源,贯彻以政府为主导与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开发旅游经济的政策,强调旅游产品创新,理性旅游消费等,从而让我国旅游经济管理在循环经济模式的指引之下真正实现创新型发展。具体创新路径如下:

(一)创新系统观所谓循环经济系统,就是指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整合在一起的大系统,该系统内还要实现一定的循环运动,它要求人们在进行生产和消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个大系统的合理性。因此,我国旅游经济管理应该以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指导性系统,把各种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尽量避免各种管理的体制障碍,牢固树立起大旅游观、大资源观、大开发观、大发展观,使得旅游经济管理处于一个系统控制的优化体系之中,从大局出发,使得各个旅游景点获得全面性的发展,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相关的旅游法律法规,严格遵循生态经济发展要求,使其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增强旅游经济的活力。此外,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中还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要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入手,综合评价各种旅游要素,尽可能的从总体规划上实现旅游产业的循环型发展。

(二)创新经济观所谓循环经济观就是指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使得各项经济发展能够在一定生态承载能力的基础之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否则,一旦超过了生态承载能力,就会变成了恶性循环,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甚至退化。因此,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强化这方面的观念,积极创新经济观,让旅游产业在循环经济观的指导之下,获得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发展,从而让资源在可承载范围内进行良性循环。这就需要旅游经济管理与环境容量进行密切配合,大力促进旅游业经济观的适时转变,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各种旅游资源,在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的保证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给予旅游活动特定的空间,坚持一定的旅游管理原则与法规,做到旅游规划与旅游管理相协调一致,一旦旅游景区发生大量游客涌入的现象,能够在较为成熟的旅游经济管理模式下得到充分有效的控制,从而取得最佳的旅游资源承载能力,一方面保障了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实现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三)创新生产观我国循环型旅游经济管理的创新过程中,还离不开生产观的创新,它需要在维持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上,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能力,从长远的角度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的节约天然旅游资源,通过高科技等各种现代化的手段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为社会创造出良性循环的资源使用态势,从而更为真切的体现出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要求。因此,我们的循环型旅游经济管理就需要进行清洁生产、节能生产、绿色生产等,以此作为新型的生产观,让旅游产业这么一个较为综合性的生产系统,按照新型生产观来运行,努力促进我国旅游产业中旅游经济管理的生产观转换,明确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并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有效提高循环型旅游经济管理的可持续性,使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延伸到旅游产业当中去,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设备,对旅游业加大经费投入,从而保证旅游业的循环发展。

(四)创新宣传观我国循环型旅游经济管理就是试图建立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生态,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观,建立健全相关的旅游经济管理宣传教育体系,向广大公众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规范各种公共行为,通过有效的教育宣传以及社会文化建设渠道,让循环经济理论深入人心,广泛影响到各个社会阶层,还可以在旅游区建立各种标识系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媒介来引导游客树立起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的旅游观,及时促进游客的消费观创新,做到文明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旅游消费,让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大力促进环境伦理观提升,实现旅游经济管理的循环性发展。

三、结语

第4篇:循环经济产业前景范文

随着海南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定位的不断提升,旅游市场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积极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产业链,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多赢选择。据此,深入地分析了海南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海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09

1引言

旅游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理念在旅游产业中的体现,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企业的管理运营、旅游市场的培育开拓,是一种建立在旅游资源与环境持续利用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海南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旅游产品生态设计、旅游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绿色旅游消费等融为一体的旅游循环经济,运用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从而解决旅游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尖锐矛盾,是个越来越重要和迫切的问题。

2海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海南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国内外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传统的旅游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南目前没有旅游循环经济的系统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与国际上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成熟的滨海度假岛屿相比并不具有优越性。

2.1多数市县都有初步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行动

海南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提出了生态立省,并制定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海南很多市县的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都提出了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公交系统率先使用节能电动汽车和气电混合动力车,并着力打造低碳生态小城镇。三亚市也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循环型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儋州市指出要逐步建设成低碳生态宜居城市。琼海市提出,以博鳌为试点,打造低碳生产生活示范区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等。

2.2循环经济技术在旅游业中得以快速应用

在海南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循环经济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并在旅游行业中广泛应用。主要包括生态环保方面、新能源及节能方面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新技术。其中生态环保方面有污水处理、环保厕所、垃圾处理等;新能源及节能方面有高效节能混光路灯等;资源保护方面如通过应用高科技手段监控监测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监控景观环境等。

3海南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总量相对偏低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相关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单靠旅游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靠政府的雄厚资金支持。海南省国民经济收入在全国省市中一直排名靠后,经济总体实力一般,财政支出也相对困难,这些现实情况制约了政府对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资金投入总量相对偏低,使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3.2破坏生态资源的野蛮旅游开发行为屡见不鲜

由于政府监控不力和开发商利益驱使,海南旅游开发中经常出现糟蹋和破坏环境的野蛮开发行为。如毁掉大面积的森林来建设高尔夫球场,填平湿地来建旅游设施,毁掉海防林发展滨海度假项目,大量挖河沙来建造楼宅发展旅游地产,这些过度开发行为使生态被破坏得满目疮痍。

3.3旅游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明显

近些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海南的旅游生态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如宾馆饭店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污染了水体和土壤,地表水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全省的河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岸浅海海域受到污染的区域不断扩大,各种有毒污染物排入海洋,海洋生态环境与生物物种资源受到威胁,海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减少,贝类、海草、海藻等骤减或消失。潜水等旅游项目的大面积开发,使珊瑚礁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乱砍乱伐和全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大兴土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和气温升高。滥杀滥捕野生动物,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等等。

4海南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困难的原因

4.1缺乏对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带来价值的战略认知

从理论上来说,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在长远上不仅能够带给实施企业更加丰厚的利润回报,使其增值并获得竞争优势,还可以在价值创造中减少资源与环境财产的损耗,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都应该大力支持的。但是,地方政府的政绩是用GDP来衡量的,政府领导为了在任期间的政绩表现,往往容易忽视长远发展,而出现急功近利的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行为。而旅游企业多数追逐短期经济利益,不具备发展循环经济带来长期丰厚回报的这种前瞻性眼光。各相关主体急于求成,对循环经济及其实践价值的认识,仅局限于生态价值和环境保护,而对其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缺乏认知。

4.2缺乏保障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尽管海南目前也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海南省旅游条例》、《海南经济特区森林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定》、《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等等。但是,现有的旅游相关政策主要仍是服务于传统粗放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而海南旅游产业要想提档升级,急需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循环经济制度法规。海南至今仍没有针对循环旅游经济发展的总的行政法规,只在《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条文中提及生态旅游,没有对海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等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定,使海南旅游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了问题无法可循。

4.3缺乏保障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奖惩机制

旅游相关企业都是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而资源和环境属于社会公共产品,当建立旅游循环经济体系与其短期利益相违背时,他们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实践上就很难自觉主动,容易打球,出现相关工作推行不到位的现象。因此,政府很有必要对旅游相关企业实施相关的市场奖惩措施,来保障旅游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目前,海南缺乏不同主体排放标准要求的政策法令,以及激励和约束他们排放行为的市场奖惩机制。

5海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策

5.1探索和创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旅游产业涉及旅行社、景区、宾馆、酒店、饮食、娱乐、交通、通信、会展、金融、房产、环保等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众多行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产业,因此,以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建设国际旅游岛是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循环系统设计包括旅游企业的循环模式、旅游产业链的中观循环和社会大循环。

5.1.1旅游企业的循环模式

旅游相关企业如酒店、饭店、景区、旅游交通企业以及旅行社等,都应该建立自身的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应该在企业的规划、建立、资源利用和回收等方面建立各自的旅游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5.1.2旅游产业链的中观循环

海南旅游产业的中观循环,要避免旅游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旅游资源的浪费,通过旅游企业间的合作,联盟和资源综合利用,根据社会化分工,增强企业关联度,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旅游生态产业网络,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产业链。

5.1.3社会大循环

海南应探索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积极创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社区等,最终将海南岛建设成循环型社会。

5.2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提供动力因素

5.2.1强制执行的法律法规推动

目前我国与旅游循环经济方面相关的法律规范较少,要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海南地方政府、旅游相关主管部门以及环保部门应联合起来,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利用中央赋予的特区立法权优势,学习借鉴现有环保方面的相关法律,如《环境影响评价法》、《节能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制定一些针对促进海南省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和条例,使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各环节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由当地政府强制要求各相关主体执行,使旅游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

5.2.2奖惩分明的经济措施带来利益驱动

要想让旅游相关企业积极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走循环发展模式,海南地方政府需要创造各种环境条件,让旅游相关企业看到发展循环经济所带来的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发展机遇。这些条件中,奖惩分明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效果最佳,如税收,收费,投资,融资,财政补贴等政策。减免积极开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相关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和产品消费税等税收;对污染严重的相关企业征收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和垃圾污染税等排污税;对开展旅游循环经济企业和机构给予优惠利率的贷款,而对于高污染、破坏型的企业控制其贷款数量;对于典型的旅游循环经济企业和旅游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重点项目进行财政补贴。

5.3居民和游客的生态教育与宣传

5.3.1游客教育

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等,应对游客开展旅游教育活动。如制作环境宣传教育的公益广告和各种标识牌,投放到各景区和交通要道,来规范和引导游客行为;在春节前后旅游旺季时,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月,鼓励游客自带垃圾袋,节约资源,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减少垃圾废弃物四处乱扔的不良习惯等;鼓励旅游者用无动力车或步行等低碳的出游方式;鼓励游客选择入住节能环保型酒店并积极配合酒店的循环经济活动等。

5.3.2居民生活习惯培养

对于当地居民,政府应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大众传播方式,对全民开展绿色教育,培养当地居民的循环经济意识,使居民在生活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循环经济活动中来。另外,还应该让环境保护知识和绿色消费理念进青少年学生的讲堂,进社区居民的宣传报栏等,对积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居民给予奖励,宣传先进,曝光落后,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推动节能、节水、节粮,倡导绿色消费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社会氛围。

6总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所有旅游资源中最宝贵和得天独厚的,但却有易损特征,极易受外界破坏而降低自身质量,从而降低旅游者体验。因此,在海南旅游开发中,尤其要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在酒店、景区、旅游交通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中,率先使用循环技术和管理,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庆雷,明庆忠,马继刚.旅游循环经济视野下餐饮业的运营与管理[J].生态经济,2007,(10).

[2]王佩良.论湖南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04).

第5篇:循环经济产业前景范文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构建的一种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组织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等经济活动,将清洁生产、生态设计、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使物质和能量能够在不断进行的循环和流动中得到充分合理和持久地利用。循环经济提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应当主要依靠人的智力来推动科技进步,合理的循环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并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非和谐”行为,力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相辅。简言之,它追求的是一种高效益、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有一个“3R”原则需要遵循,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它所要求的并不只是资源的简单循环利用,它最根本的目标是在经济活动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并要求制定相应的合理的资源开发计划及保护措施,并尽可能使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尽量避免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2我国旅游经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旅游经济管理体制

旅游经济管理涉及财政、物价、交通等许多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许多方面要求必须通过政府牵引、部门联合行动,但是由于目前国内旅游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旅游行业内存在主管部门职能不明确、行权薄弱、执行力差、执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对旅游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旅游环境的有效改善和旅游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也间接降低了旅游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效率。

2.2旅游经费投入不合理,旅游基本设施的落后

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我国对旅游管理方面及各项设施的投入不合理,导致旅游设施的不全与落后,造成旅游经济管理许多方面的无意义重复与滞后,许多天然优良旅游资源遭到严重浪费和闲置,旅游设施不配套与景区环境和现代旅游的发展不协调,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迟滞,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旅游经济开发,以致经济与环境的恶性此消彼长,严重违背了循环经济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

2.3缺乏长远的旅游经济发展眼光,地区旅游开发不合理

很多旅游景点对资源只开发、不保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完全基于经济利益,只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导致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破坏与减少,可再利用资源的循环再生滞后。比如,在某些地区旅游景区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以牺牲生态和谐系统为代价,盲目开发旅游资源,导致景区环境失调,影响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这种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是极度不科学的,严重违背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2.4缺乏创新理念,旅游产品陈旧无特色

经济开放型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产品供需错位,缺乏新颖的旅游资源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游客需求无法满足,激烈竞争下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某些景区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而盲目投资导致旅游资源与产品的重复低水平建设与恶性的市场价格竞争,使行业信誉严重受损,自然与社会难以和谐共处,这完全与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

3循环经济在旅游经济管理中的意义

3.1是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旅游业是资源依托型产业,景区环境质量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是一种尊重生态自然规律与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经济管理中的运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趋势与要求。

3.2是从根本上防治旅游环境污染、遏制资源浪费与保持旅游生态和谐的重要途径

目前,各旅游景区环境问题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相当严重,更有旅游景区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闲置旅游资源的现象存在。循环经济“3R”原则可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比如在旅游景区内尽可能多置分类垃圾箱,在回收垃圾并利用的同时也解决了游客因找不到垃圾桶而随地乱扔垃圾的问题。再比如,用过的废水可通过自置净化系统再处理再用来绿化景区等,这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污水大量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3.3是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确保旅游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

循环利用资源,并合理的再处理利用垃圾废弃物,这在无形之中就为旅游经济节省了资金成本,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有益于旅游景区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增强了旅游资源的生命力与发展力,这同时也提高了旅游的经济效益,确保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循环经济模式适用于旅游经济管理的措施与对策要扭转现在旅游经济扭曲而无序的发展模式,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于实际,实现旅游经济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适当的措施与良好的对策是确保循环经济模式顺利被执行的前提条件。

4.1加强技术支持

循环经济在旅游景区的贯彻执行少不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在旅游资源开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如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运用环保技术净化后的水可作为景区绿化用水、卫生用水等。此外,良好的技术支持可保证管理措施的有力实施,如在人员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大幅度调动,在旅游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开发、配置、保护等复杂环节等。

4.2建立健全教育宣传与经济奖惩机制

一种政策的贯彻执行离不开良好的宣传与鼓动。通过教育与宣传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认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流程与方法,灌输人们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人能够自觉地身体力行打造和谐生态自然。具体方法,比如可以在旅游景区做一些相关的宣传教育标识牌,在景区设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场表演等,以让游客与管理人员引起重视,打造强大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品牌。另外,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制度则可以保证教育宣传的效果与落实,这主要是针对景区旅游经济的人员管理问题。

4.3系统整合旅游资源,贯彻以政府为主导与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开发旅游经济的政策

旅游经济管理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地区环境与文化资源差异。以政府为主导,强调宏观调控,并因各地区环境资源与文化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与发展,才能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及其所依存的环境与文化条件进行长远规划和综合高效利用。

4.4强调旅游产品创新,理性旅游消费

第6篇:循环经济产业前景范文

关于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综述市政协循环经济调研组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研究和分析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把握我市中长期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和重点,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3月中旬开始,市政协组织了以市政协委员为主体、有关专家参加的41人调研组,分成工业、农业、生态城市建设三个调研小组,围绕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前景,分别深入县区、厂矿、农村,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讨论等方式,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专题调研,并于4月30日召开市政协八届六次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讨论。现将调研情况和协商讨论形成的意见综述如下: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换句话说,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来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通过调研和讨论,我们认为,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而且还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我们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和门类较为齐全的经济发展格局。2004年,全市煤炭开采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作为国家重点企业之一的鹤煤集团,年产量达724万吨,占到70%。全市发电量为31.3亿千瓦小时,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万和电厂二期、三期投产后,全市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全市水泥产量为335万吨,同力水泥公司是新型水泥企业的代表之一,年生产能力200万吨,三期、四期建成后,全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800万吨。全市限额以上金属镁企业16户,年产量达8万吨,镁粉、镁粒出口量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优质金属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之一。我市是河南省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规模化肉鸡养殖基地,2004年畜牧业产值和加工产值双双突破30亿元。万头猪养殖场32个,年出栏肉猪108万头;30万只规模化肉鸡养殖场210个,年出栏肉鸡9728万只;肉类产量达21.6万吨,禽蛋产量11.8万吨;猪鸡粪便处理加工厂10余家;饲料生产厂家64个,年消耗玉米、麸皮等农副产品70万吨;大用、永达等企业肉食深加工品种多样,部分产品直供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洋快餐公司,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近年来,我市城市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新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河南省城市建设的亮点。老区的城市改造、道路、灯光、绿化、污染整治、市容市貌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淇河水质得到有效保护,为我国北方最清洁的河流之一。全市空气质量基本保持优良状况,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倡导绿色消费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城镇环境和生态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市这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全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煤炭行业产生的煤矸石,目前全市累积存放1500万吨左右,占地45万平方米,合计670多亩,并且仍以每年50万吨递增;矿井水每年排放量在3160万立方米;矿井瓦斯气体每年排放量在4541万立方米。金属镁行业历史上积累的废渣已达120万吨,并且每年仍以1:12的比例递增。电力行业产生粉煤灰每年在36万吨以上,排放的废气在164亿标立方米以上。水泥行业产生的废气每年排放量在95亿标立方米以上。化工、造纸等行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根本治理。委员们在调研和协商讨论中深切感受到,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容量形势、逐步枯竭的自然资源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如果继续走传统的经济发展之路,仍旧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将不可支持未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阻碍快速发展的经济,并且会加大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贻害子孙后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城市转型模式,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产品生产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我们认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部分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城市生态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但这与建成部级“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市”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市还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人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认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统筹规划和科学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政府主导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还远未形成,政策支持不够有力;五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体系显得乏力,技术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六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导向还不够明确,氛围不够浓厚。二、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亮点与前景展望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欣喜地看到,目前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特色的环保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比如,在煤炭工业产业链中,鹤煤集团利用煤炭开采中伴生的矿井瓦斯发电,首先在四矿建成2×500KW瓦斯发电机组;在二矿、三矿分别建成的年选煤能力45万吨和150万吨的选煤厂,通过对原煤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年产1.8亿块的煤矸石烧结砖项目正在积极运作。在电力工业方面,万和发电公司利用发电时产生的粉煤灰制砖,投资650万元建成了年产1000万块的粉煤灰灰渣制砖厂。在水泥工业方面,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利用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和工业废渣作为配料生产水泥,年消耗粉煤灰30万吨、工业废渣15万吨;利用水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余热进行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6万吨;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在金属镁产业链中,维恩克镁基材料公司采用水煤浆代替原煤,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燃烧效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8%。畜牧业方面猪鸡粪加工成有机肥料向市场出售,鸡血、羽毛、杂骨等下脚料加工成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等等。这些项目不但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物耗,减少了污染,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带动了五大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型,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水泥厂三期工程建成后,本市产生的粉煤灰可全部就地转化,并消化部分外地粉煤灰,公司日产熟料将达到1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之一。电厂二期、电厂三期和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成为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届时本地煤基本上全部就地转化。晋煤东输、风力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市将成为颇具特色的立体能源城市。煤化工项目、废弃物再利用项目以及企业之间的共生耦合空间的开发利用,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拓展新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最近几年,我市将新上工业循环经济项目35个,总投资约115亿元,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使全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得到显著改善。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委员们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有了一些设想,认为完全可以在1—2两年内,把鹤煤集团、万和发电有限公司、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维恩克镁基材料有限公司初步建成循环经济型的示范企业,构建较为完善的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循环产业链,带动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用3—5年的时间,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主导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法制保障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建成清洁生产、垃圾回收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中水回用、绿色消费六大系统,使全市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废水再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利用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把鹤壁初步建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部级循环经济示范市。三、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的协商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既关系当展,又惠及子孙后代,利国利民,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要通过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印发宣传品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企业领导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经营企业;使公众树立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及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组织落实,要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发改委、环保、财政和科技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常设性工作机构。二是责任落实,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对市直有关委局和重点企业下达发展循环经济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三是研究制定政策,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分析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强化督查督办,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工作,深入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加强协作,确保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纳入“十一五”规划。要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编制符合全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统筹安排节能、节水、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重点围绕煤炭、水泥、电力、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之间的共生耦合,协调发展,重点安排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项目。在煤炭开采方面,要以鹤煤集团为龙头,围绕“三废”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煤层气发电、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矸石烧结砖等项目;在电力生产及转化方面,以万和发电有限公司为龙头,围绕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电—粉煤灰—水泥、电—余热和脱硫综合利用产业链;在水泥生产方面,重点培育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形成水泥余热—发电和粉煤灰—水泥循环链;在金属镁冶炼及深加工方面,以维恩克镁业公司为示范,打造金属镁—废渣—建材产业链;在畜牧业生产加工方面,重点推动粮食—饲草、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粪便处理以及饲草、饲料—养殖—粪便—沼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两个循环链。通过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系,使全市的循环经济有序运作,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四)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推动全市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布局合理调整。一要坚决关停高耗能、高耗水和高污染的小煤矿、小水泥厂、小化工厂和小冶炼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发展循环经济扫除障碍。引导企业以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强力推行清洁生产。二要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重点项目,推动长治一鹤壁输煤管道项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火龙岗风电场项目、1.8亿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2×0.75万千瓦纯耗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维恩克1.2万吨硅热法金属镁冶炼项目等尽快建成投产。三要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各县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工业生态学理论构建生态工业园区。从分析区内现有企业的能源、水和原料利用状况入手,通过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形成企业间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关系,打造园区内循环型的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高效耦合系统。四要通过试点示范,总结重点产业、工业园区、示范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经验,提炼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做到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五)依靠科技,大力招商,走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社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借脑借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投入必要的资金,对资源节约技术和废弃物消化利用技术进行革新和升级。论证和储备一批节能降耗、效益可观的项目,建立全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业污染防治和促进清洁生产的环保项目库,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培育招商引资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争取国家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支持,积极寻找投资合作伙伴,走出一条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六)完善政策,健全法规,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1、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已有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等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比如,煤矸石、粉煤灰烧结砖项目技术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但由于禁止使用粘土砖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加上建筑设计技术不配套,导致产品市场开发步履艰难,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不能尽快投产见效。建议政府给予必要的行政干预,搞好协调,加快我市禁止使用粘土砖的工作步伐。2、要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利用国债投资或进行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结合我市当前实际,要重点加大财政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的投入。3、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价、电价、气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4、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通过财税杠杆的调节,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实行大宗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和押金制度,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四、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一)关于招商引资和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结合问题如何利用招商引资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和重要载体,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特色或特点的科技型、集约型、综合利用型、环保型项目,储存到项目库,并大张旗鼓地向外推介;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合作,对我们的传统产业、传统产品进行技术上的提升改造,或借外来品牌进行贴牌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园区,为招商引资过来的优质项目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等等。总的来说,发展循环经济要借助招商引资来推动,招商引资要坚持以循环经济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形成我市独特的招商引资模式,更好地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还需要我们全市上上下下共同努力去探索。(二)关于提高原煤洗选率问题对原煤进行洗选是煤炭行业延伸加工、循环发展的一个现成课题,目前鹤煤集团在二矿、三矿虽已分别建成45万吨和150万吨的洗煤厂,但选煤能力还不足200万吨,不到全市煤炭开采总量的20%。扩大原煤精选量、提高原煤洗选率是国家倡导的煤炭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提高洗选率,即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又为其他相关产业的洁净化生产创造了条件。鹤壁是座煤城,无论从环保角度,从资源高效利用角度,从优化煤炭产品结构角度,还是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都应该在这方面大有作为。如果说治理煤矸石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选择的话,那么提高原煤洗选率则是从源头抓起,做到了关口前移,目前我市的原煤入选率和全国35%的平均水平差距还很大。煤炭是我市的一个支柱产业,约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6%左右,如果整个煤炭产业都能向下延伸一步的话,对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建议编制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应考虑这个内容,把提高原煤入选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列进去。(三)关于引淇入城循环水系工程问题引淇水入城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也是最能体现我们这座新兴城市特色的一大亮点,可谓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但在目前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先天规划设计不到位就匆忙上马施工,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目前的实际情况确实不尽如人意。本来应该是一条清新亮丽的市内景观河,现在有些地段变成了臭水沟,有些地段护坡植被损毁严重,有的甚至形成了泥沙碎石积淤堵塞。建议对这条景观河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改造和修护,使河水能够循环流动。可以考虑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结合起来,统筹运作,使新开挖的河道余土有去处,又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用土需要。这条景观河的建设还应和市区内的绿化工程结合起来,使护坡植被建设一步到位,让河两岸有花有草有树,使这条河真正成为新城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四)关于废旧物资、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问题废旧废弃物资和工业边角余料的再加工再利用,本身就是循环经济产业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可以自成体系的独立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这个产业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并直观体现出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比如造纸业,发达国家废纸回收利用率都在75%以上,而我们国家发达地区也不过25%左右,我市仅有的一个再生造纸企业所用的废纸原料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玻璃、橡胶、塑料、钢、铁、铝、铜等固体废弃物在有些发达国家复用率高达90%以上,而我们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3。我市目前还没有一个象样的废品生产加工企业,还停留在小商小贩走街串巷、零星收购的阶段。这个产业是循环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培育、扶持这个产业尽快发展起来,建议给予高度关注,提到发展循环经济的议事日程上来。

第7篇:循环经济产业前景范文

首先,应该指出,现在大家很熟悉的宏调概念,其实就是经济学中的“反景气循环政策”。什么是景气循环?为什么要“反”景气循环?原来,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投资由于有时间的滞后性,决策时对于市场需求的认知与判断,往往与经过相当时期后才正式投产时的市场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不是过多,就是过少。过多,就导致产能过剩,利润下降,严重时就是减产、关厂、失业,这是景气衰退;过少,就导致供不应求,物价膨胀,景气过热。景气衰退或过热因此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常态,本不足为异,最好的应对之道是让市场本身去进行调节。但有时如果衰退或过热的情况特别严重时,也不排除由政府进行“手控”调节,这就是“反景气循环”对策。但手控调节难度甚高,如分寸、力度掌握不好,往往治丝益棼,会造成更大的景气波动。

2008年9月金融海啸爆发之后,中国决策层当时鉴于外需急降,剑及履及地采取了高效率的“反景气循环对策”也许就是一个可作为反省教材的好例子。为了拉动内需,政府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渠道,通过国有金融体系、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尽一切可能地释出大量信贷与扩大财政支出,于(1)扩大产能,(2)铁、公、基,(3)房地产开发……所有这一切努力最终的确都体现在令人满意的经济增长率之上。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这一套“反景气循环”政策所导致的诸多后遗症,包括产能过剩、过度投资与重复投资、楼市泡沫,还有通胀压力、地方债困扰甚至金融风险。所以,“反景气循环”对策不是不能用,而是必须好好用,要用出好的效果,却又要避免后遗症。

那又该怎么办呢?一个最基本的思路或原则就是,宏调也好,反景气循环也好,必须以“调结构”为前提。

调结构听起来比较抽象,以具体的政策为例可能比较清楚。说到政策,其实比起很多国家,中国政策工具箱中的政策还蛮多的——巧妇仍有好米炊:

(一)货币政策:最近中国的一次调息走对了方向,向利率市场化跨出了重要一步。中国贷款利率远比一般发达国家高,有相当调降的空间,但相关操作,必须与下文的产业政策有机配套。另外,存准率有下调空间,存款利率还可以进一步扩大上浮幅度。

(二)财政政策:中国财政状况堪称稳健,但支出结构宜作三个方面的调整:(1)地区上应向农村、西部作更多倾斜;(2)项目上应从铁、公、基向教、科、医方向作更多倾斜;(3)“税式支出”(减税)宜更多向“外部经济”行为倾斜。这就涉及接下来的产业政策了。

(三)产业政策:与货币及财政政策相比,可视为中观或微观调控。简单说,就是针对企业行为凡能产生“外部经济”效果者(如节能减排、科研创新、教育培训等),均可通过优惠贷款、政策性减税等方式奖励或补贴。这样的做法,既能刺激投资,又有利于调结构。

第8篇:循环经济产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旅游 资源 开发保护

一、相关概念分析

1.循环经济理论的含义、本质及遵循原则

循环经济就是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按照生态规律规划、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及环境容量,尽可能以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为来源,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自然循环过程中,融资源开发、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为一体经济活动,以使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充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少的程度,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得生态负增长转变为正增长,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向,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循环经济中的物质利用模式遵循了生态规律,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因而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在实际操作中,循环经济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减量化原则是针对输入端的,旨在减少物质和能量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从而达到尽量节约资源及减少废弃物排放之目的;再利用原则:目的在于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地使用产品,延长产品从投入使用到成为垃圾的时间;资源化原则(再循环原则):就是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实现回收利用的最大化,以减少末端处理量。

2.生态旅游城市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旅游新时尚,生态旅游的主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满足人们对自然区域的向往,保护其资源与环境;二要考虑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使经营者意识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的并重性,从而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促使旅游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这与传统旅游最本质区别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的同时,寻求适宜的利润和环境资源价值的维护。生态旅游区的建立则可以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此对生态旅游城市进行如下定义:所谓生态旅游城市是指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旅游学的原理,遵循生态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以生态城市的建设为基础,以城市生态旅游为主线,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为核心,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生态旅游城市是生态系统、旅游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平衡体系。建设生态旅游

城市,必须要综合协调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促进文明、舒适、可持续的人文环境的发展。

二、循环经济与生态旅游的内在联系

1.两者都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论

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宣言,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诞生。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自循环经济诞生之日起,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而生态旅游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甚为密切,早在1983年“生态旅游”一词被IUCN生态特别顾问谢贝洛斯理解为:旅游对象是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方式是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里已蕴涵了可持续发展的特质。现今,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它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并将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于旅游业各个层面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也是生态旅游的灵魂之所在,因而,可以说循环经济与生态旅游因贯彻可持续发展而联姻,同时生态旅游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走着循环经济之路。

2.两者都以生态经济为实质内容

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将经济系统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的一个分支率先触及了循环经济的实质――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而生态旅游无论其核心理论、支撑理论,还是相关理论都体现出其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实质是实现旅游业发展的真正生态化。

三、生态旅游城市的循环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由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无规划,造成了城市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文明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必须建设生态旅游城市,重视循环经济理论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

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就是城市生态发展的结果,倡导的就是城市与自然环境、人与生存空间的和谐统一及良性循环。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应该充分认识城市的循环结构系统,并应该借鉴生态系统的共存原理,加强城市系统的内部循环与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高效利用,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与能源,建立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建立城市与自然环境、人与生存空间的和谐统一及良睦循环。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循环经济理论是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取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上,应该把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和城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并实现其内部之间的循环和谐,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建立生态城市系统,取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旅游城市,要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根据循环经济理论,以最小的环境资源代价谋求城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而放弃发展。既要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休憩质量,又要确保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而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和循环经济型的现代城市发展之路。

四、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生态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城市旅游资源是城市居民所共用的自然、社会资源,其开发利用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融入循环经济理论的原则对城市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综合地开发与保护,并将其与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融入一体,从而使城市旅游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城市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该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3R原则,系统地减少和避免过多的旅游资源破坏,进行合理的规划,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旅游废弃物的排放,最终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

1.重视对城市旅游生态的综合保护

对全民进行教育和宣传,更新陈旧观念,提高生态保护的自觉性。改变长期以来,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忽视旅游污染的思想观念。同时,加强对旅游城市和景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及时治理污染源。要建立和健全旅游城市和景区的生态管理和监测机构,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指标体系、培养和提高生态保护的专业技术队伍,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治理。另外,还应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基金,除由国家从旅游收入中适当拨款外,主要应由游客和旅游经营单位缴纳,以弥补生态资源的耗费。生态环境基金也要建立有偿使用机制,使之不断增值。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开发、保护城市旅游资源,必须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国务院己颁布《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环境保护法》、《森林保护法》、《海洋保护法》等10个有关保护生态的法规,并酝酿制定《旅游法》。各城市及其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法规,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并逐步组建一支生态执法队伍,宣传生态法制,严肃处理破坏生态的案件,培养公民的生态法制观念,促使生态保护走上法制的轨道,蔚为风气,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这样,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实现良胜循环。

2.重点保护城市的建筑格局和文化遗产

城市是立体的图画,流动的风景线。城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承载、凝固的不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也是文化产品,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和结晶。大众的流行文化和心理,鲜明地积淀在城市建筑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性质的城市名胜古迹、建筑景观不一样。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开发城市旅游资源时要注重保护历史遗留的古城遗址、古建筑风貌,加强各名胜、景观、景点的防火、防盗、防腐蚀等安全保护措施,加强人们对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同时加强执法监督,杜绝破坏景观、景点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3.通过城市现代化建设优化城市旅游环境

旅游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和享受,游客到一个城市首先接触的是城市的旅游环境,它体现着城市的物质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水平。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从而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目前,各城市都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步伐,并在不断改善、提高城市的综合环境质量,如各城市均在努力争取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文明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另外,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提供了现代化科学技术,从而提供便捷的交通、通讯,满足了旅游者对旅游城市、旅游景点进得去、出得来,交通方便、安全、舒适的要求。再次,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加强了城市的法律效力,使得城市旅游能够做到依法加强管理,从而保护景点、景区的旅游设施,以及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正泰等: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与管理[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张广瑞等:2002~200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第9篇:循环经济产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煤化工 、产业体系、景观环境

中图分类号:P614 文献标识码: A

1.规划背景

随着石油、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其价格亦快速上涨,因此,国际、国内都积极采取措施,并纷纷投入巨资,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阜新市市政府紧紧抓住时展需要,瞄准现代煤化工产业科技前沿,全力推进阜新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

2.项目概况

2.1建设现状

辽宁阜新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位于阜新市新邱区,辽宁阜新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正是发挥阜新紧邻煤资源丰富的蒙东地区、市场需求巨大的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区位优势的重要举措。

2008年10月,阜新市人民政府批准园区为市级循环经济园区,2010年,园区内的辽宁大唐国际阜新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

2011年,配套园区发展的铁路专用线、外环路升级改造工程均已开工建设,引至引白水源、阜新市清源污水处理厂及闹得海水水源的输水管线、至220KV阿金变电站的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也已经开工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可靠的外部保障条件。

2.2规划思路

以分区构建为基本思路,以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合理配置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的功能布局,打造循环产业链条。

以五个“一体化”作为开发理念,构建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的体系框架,包括公用辅助一体化(公用岛)、产品项目一体化(完整产业链)、管理服务一体化(园区保障网络)、环境保护一体化(副产品综合利用)、物流传输一体化(综合物流平台构建)。

2.3规划特色

产业构建:明确产业定位,构建循环产业链条,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环境塑造:结合现状景观环境,构建特色景观空间。

综合防灾:重点提出应急体系构建,保障园区的运行安全。

2.4规划定位

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服务东北、面向东南亚及中国沿海的煤化工产业基地;沈阳经济区的快速发展,阜新市产业转型的成功园区典范;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以集约化、规模化、高标准、高效益为要求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煤化工科学技术的“孵化基地”:产业园区的高标准设置必须依托技术的创新,通过引进煤化工相关方面人才、专家,提高煤化工核心技术水平,包括化工装备制造、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甲醇乙二醇、煤制烯烃等方面的技术研发。

现代煤化工技术、产品对外窗口:以行政办公、产品展示对接功能为主的配套区,为整个园区的产品推介提供平台。

2.5产业体系构建

以大型煤化工项目为基础,积极打造上游化工装备产业,拓展中下游化工产品产业,同时构建技术研发、产品推介展示的配套平台,形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构筑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循环产业链条见图1)。

2.6空间结构

园区以分区构建为基本思路,形成“一带、三区”的空间结构(见图2)。

一带:沿七家子河形成的景观绿带,同时也是园区综合管廊带,承担园区景观与设施功能的双重作用。

三区:围绕煤制天然气产业形成的西部片区;围绕煤制油、烯烃等项目为主的南部片区;以化工装备制造、综合配套服务、基础设施配套为主的北部片区。

2.7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与产业体系紧密结合,综合考虑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构建“一心、两区、三组团”的功能空间。

一心: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心,是园区产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在提高园区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要求。

两区:园区的综合配套区、基础设施配套区。

三组团:园区的产业组团,包括大唐煤制气相关产业组团、其它大型煤化工产业组团及化工装备制造产业组团。

2.8景观环境

园区特别注重特质景观空间的塑造,综合考虑园区地形、现状基础设施交汇点、现状水系等,形成 “一核、一环、两带、四点、多轴”的景观系统(见图3)。

一核:中心水体景观核,是整个园区的景观中心利用现状地形,规划较大的中心湖面,是整个园区的生态绿肺,不仅具有景观功能,同时承载整个园区的泄洪、蓄洪作用,是丰富园区景观、保障园区安全的重要区域。

一环:园区形成的防护绿带,减少园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两带:两条滨水景观带,既是景观带,同时也具有综合防灾、布置市政管廊等作用。

四点:园区内部结合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等形成的四个景观节点。

多轴:沿园区主干路、次干路布局的防护绿带。

2.9综合防灾系统构建

综合防灾体系不仅考虑了防洪、抗震、消防等常规的防灾体系,还考虑到园区发生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体系构建,如园区设置了危险品专用通道,在危险品专用通道上,按照1000米控制标准,设置危险品监测点,及时发现突发危险事件,保障园区的安全。

3.结语

在产业园区规划过程中,合理的产业链、具有特质的景观环境都是园区建设的重要因素。辽宁阜新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在整个规划设计中始终贯彻产业链、环境优先的规划理念,形成了空间与产业、环境紧密结合的设计方案,同时考虑园区的应急系统建设,将园区打造成为安全的、具有特色的产业高地。

参考文献:

[1] 张殿奎.煤化工发展方向.化学工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