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精选(九篇)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第1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以人为本;理念;深化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130-02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竞争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者,就必须设法为企业职工创造一个适合劳动环境,使他们安于工作、乐于工作、忠于工作,并积极主动地把个人潜能和智慧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出更有效的经营成果,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人”的因素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因素。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和企业的大小,企业中的“人”的因素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成败。美国学者汤姆·彼得斯和南希·奥斯汀在所著的《赢得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一书中指出:“管理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只有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和贡献,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和方法,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使职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有精神上的满足,能在工作中成就事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能够解答企业管理的一些内在核心问题。

1.人是一切企业活动的主体

企业活动离不开人的参与,离开了人,企业就是物的躯壳;离开了人,企业只是死的物的排列组合。因此,人是企业一切企业活动的主体。

2.人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是靠人完成的,人的要素具有巨大的潜能和较强的可塑性,一旦这种能量被激发和释放,企业活力将得到极大的增强,从而推动企业进步与发展。日本学者土光敏夫曾用这样一个公式表述企业活力:活力=智力×(毅力+体力+速力)。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毅力、体力、速力是相对稳定的参数,而企业的智力却是一个变化范围相当大的变量。所以说,智力因素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因素,相对人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

3.人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人才是企业的制胜法宝。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中,作为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的人,已经从原来的工业经济条件下的“体力型”、“技能型” 转化为知识经济下的“科技型”、“知识型”。人才已成为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最终命运。

4.人是企业的目标的完成者

企业是创造经济效益的,经济效益直接表现为利润,利润分配一般分为交给社会的部分、企业再生产的部分,所有者的收益和职工福利部分。社会部分由社会人共享,企业再生产部分由人长期分享,所有者收益和职工福利部分由企业内部人的分享。总的说,企业活动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企业的存在、发展、竞争和归宿,人的因素始终贯穿于其中。人不仅是企业存在的主体,也是企业财富创造的主体,同时也是企业利益分享的主体,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二、“以人为本”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人为本”管理要正视人性的特点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建立在完整丰富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我们不能只抓取人性中的一个片段作为立论的依据,而应该对丰富的人性予以全面的尊重。只看到人性中的消极因素,做出人性恶的假设,对人的管理可能会只强调监督、控制和预防,失去对人的尊重和信任:如果只看到人性中的积极因素,做出人性善的假设,那么对人的管理将会重激励轻约束,失去约束的机制会导致管理失控而失败。人性是一个矛盾而丰富完整的结构,人性千差万别,不能强求一律,即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行动,使我们管理的视角由工作移向人,工作的设计、规章制度的制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2.不能将“以人为本”管理只当作人力资源部的事

以人为本管理是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之中的,它并非是一项单项的工作,我们应该让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统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任何一方利益的多得或损失,都会打破三者利益关系的平衡,所以,要建立充分体现各方利益的制度来维护这种利益关系平衡。无论是在决策层面上,还是在执行和协调、监督的层面上。都应设立一定的以“以人为本” 为理念的组织机构,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3.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性化管理

“以人为本”管理是一个涉及时代特征和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它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无论是从管理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人性化管理的思想逐步从“以物为本”和“以财为本” 发展起来,并为大多数企业家所共识。可以说人性化管理之所以产生及广泛运用并产生积极的效果,是由现代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使人得其所、事得其人、人尽其才,获得最大程度上的绩效。

三、“以人为本”管理的深化

1.以人为本管理,作为游离于制度与人性之间的一种管理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推崇,一批懂管理、有人情味、有亲和力的管理者越来越受到更多员工的爱戴和追随。人性化管理,营造“士为知己者死”的氛围,已逐渐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和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一面,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方面要对人性中不利的一面加以抑制现代企业管理是人们共同劳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以人为本”强调了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关注人的需求。做到企业“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首先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营造情感管理氛围,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必须要建立在先进的企业文化这一前提条件下,这对于加强企业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对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2.关注员工的自我发展,实现员工价值追求。当人们由低层次的需求到高层次的需求依次得到满足之后,才可能安心工作、全心付出、完成自我管理,高度重视员工的自我发展,会激发职工热爱自己的企业,激发职工为企业的前途和生存献计献策,由此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任务目标就会得到落实,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增强,上下级的关系就会和睦,各项指标就有保证实现。

3.变革企业的管理制度,推行柔性制度管理。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中,虽然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但是要更加突出符合常理的“情”,使制度从冷冰冰转变,充满人情味才能让人容易接受,从而将人性化管理融入企业管理制度中,更好地激发员工们的潜在动力,让合作群体感受到志同道合,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

4.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拓展情感沟通渠道。认真听取下属的工作设想和建议,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听其言、知其行,对员工的工作给予肯定赞扬,管理者得到了职工的信任感,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成就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在工作中充分施展其自身才干,促进企业兴旺发达。

综上所述,人性化管理虽然已被人们所共识,所提倡,但真正的人性化管理应该如何实施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绩效,仍然是一个有待于大家去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许晓燕.论“以人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西部科技,2005,(8).

第2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管理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内涵

在党的“十七大”上,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提倡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入了新的时期,而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环节,更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涵义是以人作为管理主体,整合并利用学校的各种人力资源,服务于与学校利益相关的各个成员,从而实现学校以及学校成员的目标和人本管理效益。总的来说,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涵义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以人为本就是指将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个人成长作为教育的根本。个人因素在学校管理中所处的关键性地位决定了学校管理者要重视个人的发展,关注个人的诉求,对于学生及教师的愿望和目标要进行全面的把握和解读,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不论是在价值观的引领,还是在创造力的培养上,都要充分体现出深层的人文关怀,从而实现学校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次,以人为本并不是作为学校特色出现,而应作为学校的根本管理理念出现。这也就是说,以人为本并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理应采取的学校管理理念,并不是只出现于学校管理中的某个环节或者某个行为之中,而是要贯穿到学校管理的所有环节和行为的始终。如教学计划的制定,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决策的执行等等都要体现出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和理解,对细节的体贴和关怀,更好地为学校组成人员服务,从而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意义

第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实际上体现了学校的本质。学校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提高人的知识水平,提升人的文化素养,自始至终将人放在核心位置,最终为社会培育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第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是教育改革的客观需求。2001年6月8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教育部颁布并实施,自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学校进行开展。根据新课程标准,无论是从改革目标,还是课程管理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对于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和人文关怀。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校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传授单一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最大限度的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包括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能力在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能力,使得学校成为人文气息浓厚,挖掘学生发展潜力的地方。

三、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及策略

第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领导理念。学校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领导者和决策的执行者,其成长和提升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于学校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员工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校长自身的成长状态,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说,学校的教育不仅指针对学生和教师的教育和提升,也同样是校长和其他学校管理者生命能量得以提升,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资源。校长和其他管理者除了从技术和操作层面上对学校进行管理和引领,其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也应该在工作中得以满足和实现。如果一所学校的领导者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得以在工作中实现,那么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新性将会有效引领学校组织其他成员不断追求学校新的发展空间,为打造新型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不断努力。

第二,要关注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双重地位,作为管理者的同时又是被管理者。教师对于学校管理以及学校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内的一切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执行,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乃至身心健康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学校领导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潜能的实现,并且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教师各项素质及技能的发展,为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提供人文条件。如,应该尊重教师,发挥所长,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起教师投身于教育教学事业的积极性,使其主人翁精神在具体的学校管理措施中得以体现,提升其教书育人,发扬师德的崇高使命感。教师本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自身价值得以体现,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第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理念。学生是教学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因此,以学生为本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最重要体现。要求学校领导者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维护学生自身的权益,为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实现其自身价值。此外,还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评价,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要创设以人为本的学校环境理念。学校人文氛围和人文环境的创设是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重要前提。学校文化的形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受到人文理念的熏陶,产生提升自身价值的目标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学校的管理中,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以人为中心,关注包括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在内的学校成员个体发展和价值实现,对每一个教师和学生赋予学校文化渲染下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并促进学校成员乃至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枢 .浅谈“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 [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40.

第3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教学;教学创新;教学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159

以人为本是指在管理中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高职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目前,高职在实施这一教学理念时,并未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职人才培养存在明显的目标缺失。因此,高职教育管理的推进和改革具有必要性。

1高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树立的必要性

11为高职教学管理提供思想保障

以人为本管理具有先进性,其主体思想强调人的思想意志。对教学管理来说,就是关注学生这一主体。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从这一点上,以人为本思想的实现具有必然性。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高职院校已经将以人为本思想应用于其教学管理,帮助其解决复杂的、特殊的问题。

12有助于了解教育的本质

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教学,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以人为本的思想则是其管理效率提高的关键教育的本质是确保教学效率,而以人为本思想这一新的管理模式强调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创造财富。高职教学新课程的改革过程明显受到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人在这一指导下,新课改的方向开始发生改变,其主要表现为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13以人为本管理符合高职教育改革的需求

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对我国高职教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传统的教学管理忽视学生这一主体,而以人为本思想则强调管理层次化这一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责和管理权利,使高职教育得以突破和发展。管理者不再只是少数人,这样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既提高教学效率,又降低高职教师的压力。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要想有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动力源泉是关键。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则刚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使得高职教育教学管理顺理成章。总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符合现代管理的需求。其在教学管理中的表现如下。

2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教学管理策略

21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管理制度创新

教学管理是教学的辅助,其目标在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管理中,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将柔性管理与以人为本管理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使得教师获得更多的管理空间,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中,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考核,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管理内容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管理,选择性地实行课堂开放,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交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使学生能够了解教师的感受。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允许学生转换专业,对于一定专业倾向并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将其转入其他专业,使得管理和教学更加人性化。以校园或者专业为单位建立完整的教务管理系统,规划选修课管理。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中的媒体资源,促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使管理获得学生的认可。

22建立全新的管理机制

管理下发、执行是传统高职教学管理的主要特征,随着教育改革,这种过于程式化的管理方式与高职人才目标不相符。忽视了管理对象甚至是社会团体作用的发挥,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要培养多元化的人才,高职应认识到其传统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了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趋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高职教务管理的服务作用。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科研,都应吸收多元化的意见,其中也包括优秀学生的意见,鼓励教师和学生认清形势并树立服务意识。将服务学生、服务教育管理作为其宗旨。使高职管理从传统的管理中脱离出来,实现“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发挥个体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推进高职教学和管理。

23以“以人为本理念”完成教育活动设置

教学管理服务于教学,教学活动是高职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学管理还要从学生出发,确保其学习欲望的激发,并致力于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目前,高职院校在教育活动的设置上缺乏针对性,教学设施陈旧,并且在教学评价中存在明显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则强调为学生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知识吸收和转化的中介,其任务在于为学生提供知识和学习方法,而发挥其导向作用则需要激发其内在的潜力,满足其工作和生活需求,甚至是培训需求,这就使得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教学活动的需求。基于此,高职要从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条件的改善等角度出发,合理控制教学节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能力,对课程的兴趣等,始终坚持以全面培养为主题。

24坚持以人为本,完善高职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关系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为此,高职院校应对其传统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教育评价的核心。即在教学中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具体上应从两个方面出发。其一:时刻关注人这一管理主体。注意将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所有方法、情感表达等。同时,将单项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利用适当的评价制度来提高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不断的革新自我。在教学评价中,以学生为主体还能够帮助其将自身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提高评价本身的实际性意义。其二:坚持主体取向。主体评价是指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自己可以了解,因此发挥其自我评价能够提高评价的实用性。作为学习主体来说,应获得教师的支持,使其能真正参加到教学评价和教学监督中。评价过程则应实现民主性、协商性和全面性等特征,尊重多元化的发展,及时发展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其提高自身能力,这也是其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25以“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将参与企业的管理岗、操作岗等工作,为此在学生时代,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其职业化能力。其中,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教学最易忽视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学中,师资队伍不强,他们过分强调基础知识教学,而对于实践则被忽略。为此,高职院校应致力于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教师的自我修养与其管理能力相比,更容易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以人为本”理念还强调终身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重视教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教师的精神给予支持,优化校园环境,降低教师的管理压力。实施必要的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的管理积极性,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思想之一。总之,高职院校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传递,用于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其对工作的认可度,提高工作效率。

3结论

我国高职院校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传统思想的影响深远。这使得高职教育目标存在偏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关键,要求教师更新自身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和管理理念,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和评价,注重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教学,从而使高职教学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我国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人才,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燕试论高职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观念渗透[J].管理观察,2012(11).

第4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以人为本小学教学管理小学教育古往今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人本”理念的追求,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散发着熠熠光辉,过去、现在到未来,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是国之大计,现代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求尊重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以科学管理理念促发展,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实现学校教学管理目标的同时促进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传统小学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师管理模式僵化

传统的小学教学管理模式下,学校设定好一整套管理原则,教学管理人员依据细则工作,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住师生,制约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而在此标准下,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十分单一,大多以学生学习成绩水平和领导直接评价论断,教师不得不为了提高学生整体分数而加大课业量,且教学方式也多以校方喜爱的形式为主,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被高度限制,创新成功并不一定得到实效,创新失败则会受到惩罚,教师的发展受限,并且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教学管理模式愈来愈僵化。

2.学生评价方式单一

小学是孩子步入学习生涯的第一站,小学教学不应以繁重的课业压迫学生,也不应以过多的条框束缚学生,应以开放包容的视角看待学生的奇思妙想,以多样化思维促进学生发展。而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惯于“以成绩论英雄”,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学困生的注意反而很少,不利于教学和谐发展。同时,小学生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不得不从小就开始在书山题库中摸爬滚打,而非自由翱翔于知识的天空,其学习兴趣受到严重打击,学习效率难以提升,这种消极情绪很可能持续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甚至会为学生的厌学情绪埋下导火索,更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此外,这种管理模式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本能的排斥性,当学生出现与僵化的教学模式不相符的思维时便会被制止,学生仿若被送进了流水线加工厂,剔除异性只求共性,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也不符合国家社会对于小学教育的期待。

因此,小学教学管理亟待改革,管理僵化模式急需打破,将以人为本理念引入其中,尊重师生地位,关怀师生发展,实现多方位高度统一,可有效提高小学教学管理水平。

二、以人文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转变观念,树立人本思想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转变思想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教学管理的僵局,学校领导是教学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者与推动者,也是教学评价的承担者,若想实现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学校领导转变思想观念,认知以人为本理念,理解其实用价值与人文价值,将人本思想渗透至实际管理工作中,尊重师生,尊重发展,尊重规律。常言道,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学校领导应提高思想觉悟,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善于听取意见。例如,在制定家校交流相关计划时应主动调查沟通,了解来自家长、学生、教师多方面的需求,综合分析,实现更好的管理,更好的服务。

2.设立制度,多样化评价机制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基础,但不是束缚人们的牢笼。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学管理也需要制度,弹性合理的制度将有效促进教学协调发展。评价机制是教学管理中亟待改革的重要方面,应摒弃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采用更为丰富的评价方法,从师德、能力、态度、效果等多个角度入手,将定性评价与定量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减弱领导的单一决定权,可发展教师之间的互评工作与学生评价工作,并将其加权作为综合评定的重要依据。在评价改革的基础上,可设置合理的激励制度,对于教学效果优异或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师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优劳优酬的方式促进教学良性循环发展。此外,还应注重教学交流的重要作用,设立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与定期进修制度,其中,集体备课制度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加以整合,“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名教师都能从组内成员身上汲取到学习点,逐步丰富自身经验,而教师们的思维碰撞也有利于新观点、新方法的产生,有利于教学创新意识的提升;定期进修制度不仅是学校对于增强教师工作能力的期待,也体现了对教师团队的关怀,鼓励终身学习,为教师发展创造机会,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3.明确目标,实现管理内容转型

目标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合理制定目标是改革的必经之路,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与教师相统一,并且与学生全面发展相一致,不是单纯地追求学生成绩与升学率,而是要着眼于教师、学生的发展,以挖掘教师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期待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非成为“学习的机器”,以“全人”培养为教学高层追求。在教学管理内容方面,突出“人”的重要性,着眼于情感,遵循人的认知发展与学习提升规律,避免“拔苗助长”现象的发生。此外,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操作水平,现代教学技术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的技能素质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培训的方式可选择多样化讲座形式,也可以采用方便快捷的网上学习形式。

4.情感管理,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情感管理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表现,是真正从被管理者的心理出发,实现换位思考的管理形式,可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构建和谐氛围。管理者需要从多个角度、分层次地营造宽容开放、充满关怀的环境,着眼于教师的生活状态与情感表现,可以利用节假日旅游、聚会等,给教师们创造交流的平台,也为他们提供一种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状态,劳逸结合,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而温馨的工作氛围也有助于教师形成归属感,有利于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自身态度感染学生,以自身情感激励学生。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故教师应推己及人,关怀学生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主动与学生沟通,感知学生内心的想法,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对其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鼓励,还可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式,发挥优生的带头作用,促进学生整体课业水平的提升。教师应怀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发挥为人师表的积极引导作用,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实现教学的“树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德行兼备的大写的“人”!

第5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内涵;完善;运用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中,管理的核心和重点是“人”,对人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中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以人为本”思想首先从某种程度上肯定了人在社会发展、进步中所发挥的具大作用及作出的突出贡献,是对人自身价值的一种认可,同时表明“人”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多元丰富性,是僵硬的陈旧管理体制所无法替代和比拟的。

其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体现了对“人”的高度重视和依赖,但“以人为本”管理中如何对“人”的特长进行充分调动施展,是“以人为本”理念真正贯彻落实的关键。故而,“以人为本”不仅是从经营管理模式上的转变,更是管理者思维模式的革新,是外在状态与内在心态的全新学习改变。

最后,“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把“人”真正放在首要层面,使人性最本真、最自我的一面得以充分展现,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从而使管理体制更完善、运营模式更健康、成效更明显。

二、当前幼儿园管理活动中有待完善的方面

1.过度强调幼儿安全,扼制幼儿天性

在幼儿园管理中,把幼儿安全管理放在首位是毋庸置疑的,但过度强调幼儿安全,无意中使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变得缩手缩脚,使幼儿教师不得不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在成年人看来平淡无奇甚至是乏味的事物,在幼儿眼中都充满了好奇和吸引力,所以,幼儿对什么事物都抱有想去试一试的欲望。当然,因幼儿辨识能力不足,有时无法正确预估事物发展可能带来的危险或不安全性,所以,在某些方面该禁止的一定要绝对禁止。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为保证幼儿安全,对幼儿活动进行过多地干预,甚至是取消应有的活动。

2.教学安排过于教材化,与实际脱节

当前幼儿园教学计划,主要依赖现有的教材来安排,一些内容因幼儿园自身条件所限,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使教师和幼儿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无形中抑制、挫伤了幼儿及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教师才能不能充分施展发挥。幼儿园教学活动,应多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同时结合幼儿园现有实际条件,即从师资力量和幼儿园基础配套设施方面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幼儿和教师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为最佳出发点。

3.僵硬的管理模式,使幼儿园教育缺乏“柔韧度”

弦绷得太紧了容易断,幼儿园过于僵硬的管理模式,使教学更趋于机械化、公式化、流程化,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应有的“柔韧度”及趣味性,幼儿的一举一动都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制约。而教师是这些制度的传达者、监督者、实施者。幼儿通过教师的要求去遵守执行,使教师在思想上倍感压抑,进而对教学工作丧失热情和积极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使幼儿在安全学习的同时,保有幼儿的天性和乐趣,是要在更深层次上使教师和幼儿感受到快乐。

三、“以人为本”思想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1.为人师表,培养幼儿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深深热爱之情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顺应时展需求,教育体制也随之开始了革新,由应试教育开始向素质教育转变。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作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最起始的教育,是其他阶段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接受教育的对象都是年龄偏小,对外界事物毫无辨识能力,对父母完全依赖的幼儿,甚至是还需教师哄着吃饭、带着上厕所的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这必然对幼儿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提出了考验。为人师表,最重要的是师德,而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以人为本”理念表明人的作用是管理的根本,那么在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作为幼儿与学校及家长多方之间的联系纽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但正因为如此,也决定了她们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也是多方面的。幼儿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中,应多从幼儿教师角度出发,尊重教师,使幼儿教师把学校对她们的关爱、呵护,通过教学活动更好地传输到幼儿心中,上行下效,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2.做教师的“家人”,防止教师“亚”健康

教师作为幼儿在校期间除同伴外,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特别大。所以,教师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更会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由于教师每天都要面临许多事情,除了组织开展学校的各种活动外,还要为适应社会而进行的种种竞争性的比赛、学习培训,再加之承担家庭的责任,使得教师难免身心疲惫。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在提升竞争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把对教师心理健康质量的提升也应放到重要地位,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许多幼儿园管理者要坚持每天都走到教师中间看望、细心观察教师的情绪变化,当教师不被家长理解受委屈时,幼儿园管理者要像她们的“家人”一样,放下架子,敞开心扉和她们沟通,关注她们的情感,为她们疏导压力、解决困难,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来自上级的尊重、信任和关心,产生温暖如家的感觉。

3.尊重教师工作,建立有效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

幼儿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是在对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掌握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是有依据、有目标性的,而决非是教师自己兴趣所好,或随意安排的。幼儿园管理者对教师这种认真的付出决不可熟视无睹、漠然置之,应给予及时地鼓励,不一定是物质方面的嘉奖,但一定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使教师从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第6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一、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工作的灵魂

(一)以人为本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逐渐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原有的工作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跟上读者的需求,亟待新型管理理念的出现来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水平。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及信息可获取途径的多元化,向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挑战。图书馆能否把握住读者,满足读者的需要,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现阶段,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它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机构。公共的文献、信息中心,创新的知识源泉,也是代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显著标志。

(二)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方法。信息获取过程的主体是人,是人的知识能力及认知结构。人能够进行自适应学习,能够依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适应新的情况,从而产生新的认知行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各类公共图书馆有了一种严重的危机感。为了化解危机,有许多图书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硬件上,建立数字图书馆;软件上,实行人本管理。读者主体地位的提升,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市场竞争意识的增强,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藏书利用率与读者服务质量和水平成了图书馆的主题。因为,在网络化和数字化的今天,图书馆与其它信息产业之间以及馆与馆之间竞争力的大小,已经不能单纯取决于信息的拥有量了

(三)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服务,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当然,图书馆也不例外,对于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掘图书馆的服务潜力,改善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树立图书馆的崭新形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以人为本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作为文化发展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必然要求图书馆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观。同时,图书馆对于经济基础的依附性也决定着图书馆只有主动适应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才能有更大更快地发展。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一)加强馆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刚性管理往往让人感觉机械、僵化,忽略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不同程度阻碍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管理中要努力协调二者关系,以保证图书馆工作的健康发展,应尽量避免牺牲馆员的利益来成全读者,反之亦然。由于多方原因,很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中,有部分文化层次还比较低,以前传统的手工操作,简单服务还能适应,但是现在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技术的大量使用,图书网络化、数字化,很多馆员就无所适从,因此加强馆员培训,提高馆员素质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与时俱进,转变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图书馆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管理和服务理念,全面实行“大开放、一站式”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打破了实施多年的半封闭模式,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就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人的特性和本质:就是在现代化的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出发点,以满足人的需要来实现人的价值,体现人的关怀。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统一。其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以主动服务、专业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服务方式,实现了与“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契合。

(三)注重多种文化的融合,多渠道引进人才。采用人才内外聘任模式。外部选拔人才,为图书馆事业输送了新鲜血液,从根本上解决了内部人才补充普遍存在“近亲繁殖”的弊端。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引进各方面专业人才,充实馆员队伍。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对“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有全面的理解,使图书馆实现科学、和谐、全面发展。因此,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是体现图书馆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图书馆的未来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人的发展。同时,坚持内部升补,从图书馆内部选拔人才,可以有效防止在使用人方面可能出现的错误,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7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策略

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着眼于发挥人的潜能,开启人的心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人的素质,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具体表现在尊重生命、健全人格;规范行为、形成内化;沟通心灵、和谐人际;激活机制、挖掘内潜;张扬个性、自主发展。那么,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呢?

一、建立民主、科学、和谐的人性化管理机制

现代学校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管理者应该把工作对象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协调各基本要素(包括:人、财、物、信息和任务等)间的关系,使之向共同的管理目标逼近。所有要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一个办学理念、决策水平、处事能力和人格魅力等方面具有强势影响力的校长,一个团结协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管理班子,一支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素质不断提升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一批专长突出、优势互补的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这些构成了一所学校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就管理体制而言,学校应从单纯制度的约束向激励机制转化,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体制,从而实施管理上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设有利于师生发展的良好环境

1.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学校的管理机构就是行政班子,校长就是这个班子的核心。你给下属一点温情,这就是人本管理的一个好的开始。对教师的家庭情况、子女就学问题、住宿现状等,都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或通过学校的行政机构、或通过学校工会、妇代会等群团组织给有困难的教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教育管理者多给予一些人文的关怀,达到彼此间心灵的沟通,那么,学校中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2.尊重教师的人格。学校领导最易犯的错误就是高高在上,不把教师放在眼里,对有过错的教师直面训斥,不尊重他们的人格。然而,任何人都需要尊重的心理,教师能得到领导的尊重,他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他才乐于去做每一件事,一个学校才能更有效地产生凝聚力。

三、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由现代人向文明人发展

自主管理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他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发展中的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优的发展,让学生由现代人向文明人发展。

1.把自我管理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体验成长。通过推行自主发展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与自我管理,使学生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2.把民主选举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健康成长。积极营造民主竞争的氛围,搭建学生参与管理的舞台,实行班干部、升旗手竞争上岗制度,让学生在民主竞争中锻炼,在挑战自我中成长,在自主管理中成熟。

3.把自我教育权交还给学生,还学生一个品格塑造的新空间。学校不断拓展和挖掘学生自我教育渠道和载体,可实行自我对照、自我分析、自我规划、自我督促、自我评价的教育。

参考文献:

第8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学校管理

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含义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真正地把人放在首位,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衡量和判断学校教育管理的根本标准。管理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应在管理工作中以人的根本利益为取舍,一切管理措施和制度,都应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积极性、主动性为原则,把人当成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规范的价值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在管理的诸多职能中,应取激励为首位,以调动和激励人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为主要任务,把提高和增强人的工作学习效能和综合素质作为终极目的。①

简单概括,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在学校管理中以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尊重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学校管理要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为教师创设独立、自由的人文环境,实现人性化管理。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现实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时提出:“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要扫除制约教育的体制化障碍,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可见,加强学校现代化制度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长期以来,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对教师更多的是实行“以章为本”的行政化、等级化、刚性化乃至唯制度化的管理,学校领导者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对教师及其工作实施监督、控制和评价,依据评价实施奖惩。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的成长,显然是无从谈起的。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建设一支工作主动性强、积极性高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以人为本”理念的学校管理尊重教师,理解、关心教师,这必将激发大多数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第二、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提升。以人为本的目标管理,是以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发教师资源为主导,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教育不断创新的今天,“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的目标管理理念,使管理者、教师、学生的责权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下而上地实现同步发展,从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必将促进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

三、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新的管理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树立新的管理观念,就是学校管理要真正地把人放在第一位,从而构建学校管理的新行为、新措施及新方式,保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学校管理者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就是学校领导要成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教师创新的发现者和支持者,成为教师心目中值得尊敬、爱戴的仁者加智者。

第二、学校管理者要与教师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作为管理者,要整日与教师们接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将会直接影响教师对管理者策略的接纳态度。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的建立会给教师以信任和鼓励,有利于管理策略的贯彻与落实,所以学校管理者要与教师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要建设平等的对话关系,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前提。因此,管理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深刻认识到:工作中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地位身份的差别,不能把自己凌驾于教师之上。管理者在指导工作中应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以友好的态度,与教师进行交流,切忌指手画脚,态度轻蔑,语言尖刻。例如,学校要进行期中检查,可以先听听教师的工作说明,若有出现未完成工作任务的,可让他们说说未完成工作的理由,不可一旦发现问题,就作定论,进行指责批评。这样对教师、对领导都好,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当然,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应以不违背原则、以有利于工作为前提。②

第三、学校管理者要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关心每一位教师,努力营造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

学校领导要时刻做到“心中有人”,准确把握每位教师实情和处境,掌握其个性,了解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要求和欲望,以便在工作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和理解。对有困难的教师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是“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③只有感受到来自外界赋予的权力和荣耀时,教师才能相对地以尊重和关怀的态度来充实教育实践。所以学校管理者要充分的理解、尊重关心每一位教师,挖掘并放大每一个教师的长处和优点,并给予合理的使用、高度的认可,帮助每一个教师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真正的尊重就是遵循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始终注意将心比心,心理互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关心师生的根本利益,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心灵之桥,这样使学校管理者与所有的教师员工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而又催人奋进的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

第四、学校领导要注意减轻教师负担,给教师“松绑”,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师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提高广大教师素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管理的阵地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精神的时代,教学管理更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教育是一个“标准化”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强调的是统一的“刚”性管理,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是鼓励创新的教育,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应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不断减轻当前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才能给教师“松绑”,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积极上进的教学环境,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也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总之,只有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同时运用适当的管理策略, 这样建立起一种宽松的、包容式的、理解式的学校组织文化,做到人格上尊重、知识上互补、交往中协调、成果上分享,最终就会达到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实现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卫国. 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新课改呼唤的新型学校管理[J].新课程研究.2006年1月,62页

2、王成忠. 加强人本管理,提高办学质量[J].中小学管理(增刊).2006,32页

第9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新建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1 引言

包头师范学院新建图书馆(25000m2)将于2007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它的建成将对我校的整体发展奠定丰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标志着我校图书馆事业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做好图书馆新馆建设工作,使建成后的新馆充分体现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的作用,成为我们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充分尊重、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具体需求,通过对新馆一系列软、硬件的建设与提供,满足读者的多样需求,同时要对以往行之有效的做法进行保留和发扬,积极借鉴、吸收兄弟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建设经验,本着立足本馆、发挥优势、取之所长、为我所用的原则,凸显新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从管理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管理原则和方法上,都是从人出发,把人作为“第一资源和”管理要素中的主体来实施的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图书馆工作中,主要体现在“读者”和“图书馆员”这两个方面。

首先,在图书馆工作中,将读者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坚持以读者为本,把方便读者,满足读者的需要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次,在图书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中,坚持以馆员为本,理解馆员、爱护馆员、尊重馆员的创新精神,支持馆员的创造性劳动,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因为图书馆员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如果他们能精神饱满地服务,健康、高效地工作,其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就能为图书馆带来生机与活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与此相反,如果没有专业图书馆员的高质量工作,就谈不上图书馆的高质量服务。

3 新馆“以人为本”管理的构思

3.1 精心构建图书馆的外观与周围环境

我校新图书馆在注重建筑美观的同时,将力求周围环境和谐、幽美、宁静,四周建有足够的草坪、绿地,正面设有文化广场,广场设有水池及喷泉,使图书馆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鲜,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科研氛围。

3.2 精心打造馆内的人文阅读环境

作为21世纪的高校图书馆,除了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好的外部造型和环境外,以人为本是当代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必须体现的重要思想。内部环境设计要具有高雅、新颖、亲切的格调,使人感到赏心悦目,舒适宜人;窗户采光和灯光布置,四壁色彩,装饰物品的摆放,阅览桌椅的高低角度都要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前提,让人在典雅的读书氛围中体味美的享受。根据色彩学原理,图书馆内部环境应该以白色调为主,阅览桌椅和书架以木纹本色为基调,阅览桌椅尽量不要用铁制的,避免移动时产生噪音。为降低走动或拉动桌椅带来的噪音,所有地面,尤其是阅览区域应铺设地毯或是无声地板,如果受资金限制而不能做到,则可以在阅览桌椅下使用橡皮垫,以减少读者阅读干扰;如果新馆内采用了玻璃门或玻璃隔断,可以用醒目的彩色粘胶带制成条状,粘在上面,既可起到提醒读者小心撞到的作用,也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书架的高度也不能象传统图书馆那样高大,让人感到压抑和冷漠。应该象北大新馆那样,采用低矮的木质书架,既便于读者取用,又可使读者视野开阔,心情舒畅,从而感觉到更多的人文关怀。通常书架高度应是3-5层,阅览架不多于五层。我馆2万5千平方米的面积足够我们用的,因为目前我们的书还不是很多,也很适合这样利用空间。此外,在所有的厅室、走廊、楼梯拐弯处放置盆花,美化环境;在墙体上布置一些典雅的字画作装饰,使人赏心悦目。这对我馆来说也很容易,因为我校艺术学院的好多老师都是包头地区有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们的字画挂在图书馆既可宣传自己,又可教育读者。目前我们还在使用的旧馆在这一点上做得就不错,那些字画搬到新馆后还可以继续使用。让这些书画家书写上伟人的名言警句,既可催人奋进,又可突显人文艺术气息。

3.3 合理布局建设人、机、书一体化的新型模式

我校新馆是按照建设部等单位1999年10月联合修订的《JGJ38-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兴建的。论文参考网。新馆的结构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模数式结构,即“三统一大”的原则设计的。三统即“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一大”即大开间。统一柱网,可以使图书馆根据发展的需要和功能要求实行相对任意的分割,不至于因建筑柱面不同而在改变使用功能上受到制约;统一层高,可以使图书馆采光效果好,空气流通新鲜,读者往来便利,布局安排合理,水平运输畅通无阻,有利于使用功能相互替代;统一荷载,可以打破书库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明显界线,便于馆藏文献资源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际服务的需要随时进行科学合理地布局调整;大开间,可为“藏、借、阅合一”提供必要的空间保障,并能降低更多人力资源的投入。

3.4 将“以人为本”贯通于读者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开放服务,方便读者。新馆在图书文献阅览区、阅览座位近旁都要设有网络信息端口和电源插座,为读者使用自带便携式电脑提供便利。国外图书馆十分重视信息点的设计,在1.5 x 1.5米的范围内都会很方便地找到信息点。国内高校一般如下设置:阅览座位上的信息点占阅览座位的十分之一左右。30000平方米的馆信息点不少于1000个。根据这一算法,我馆2.5万平方米,信息点至少也得有800个。

实行“一卡通”。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读者只持一卡在新馆南门(二楼)入口刷卡进入图书馆。读者可在每一楼层自由阅览和办理借阅手续。读者可在馆内任何楼层、任何藏书区使用各种文献,不必重复办理外借手续;同时,图书的还回也可在二楼大厅总服务台还书处统一办理,再由工作人员分类,还回各室。同时,在二楼设专门的电脑检索区,在三、四楼集中藏书区安放部分检索机,为读者提供便利的服务。

此外,还可增设个性化研究室、教师备课室、展览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自助式餐饮服务部等多种服务场所,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交流、休闲空间,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

4 小结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更要走在教育服务的前列,把读者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馆设计和使用理念,一方面营造舒适、良好的馆内外人文环境,另一方面体现一切为了读者,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到无限的服务中去。现代服务方式以“人”为本,而非以“书”为本。要将这一指导思想贯串于图书馆建筑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中。总之,高校图书馆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图书馆建筑的每一砖每一瓦中,把人文关怀送到每一个读者的心上。

参考文献:

[1] 唐毅红,曾红.论高校开放式图书馆的模式[J] .现代情报技术,2003,(年刊):103-105.

[2] 范智军.一卡通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J] .情报探索,2006,(7):51-52.

[3]高曼,王恺元.二十一世纪大学图书馆建设设计的特点[J] .现代情报,1996,(4):27-29 .

[4] 周进良.图书馆建筑的人文精神[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21-23 .

[5] 王泽福.图书馆全方位开放式服务方案设计[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