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平台建设范文

网络平台建设精选(九篇)

网络平台建设

第1篇:网络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职;网络党建;平台;策略

2014年底,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党的十报告也曾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因此,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积极推进网络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开展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网络党建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新领域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为实现党建目标,根据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要求,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及高职学生特有的思想行为模式,以信息网络扩大党建阵地,使高职院校各级人员进一步了解党建知识,凝聚奋斗精神,从而形成良好党建效果的一项综合性党建工作。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工作必须要在继承弘扬传统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把党建工作与网络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及规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院、系(分院)两级网络党建工作,促进学校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开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网络党建平台是高职院校网络党建的重要阵地

网络党建平台是党在各级网络上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它以一种崭新的思想理论建设方式和手段,提高党的思想理论素质,巩固党的政治优势。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形势下,能否抓住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机遇,有效抵御网络时代的负面侵袭,把培养优秀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关键在于通过建设先进的网络党建平台,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在广大师生中保持和弘扬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

二、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平台建设必须遵循的的五项原则

党的十报告中强调的 “五位一体”的党建目标是我党新形势下党建理论的最新诠释,它以恢弘的系统论方式囊括了我党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工作作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五位一体”的建设标准作为强化自身的建设原则。

(一)思想建设原则

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平台建设中的思想建设原则,是指在开展网络党建工作中,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网络资源,坚持通过网络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在网络平台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在广大师生中贯彻执行。

(二)组织建设原则

网络党建平台建设中坚持组织建设原则,是指网络党建工作要以保障党员民利为基础,以完善网络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在网络平台上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组织和党员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完善各级网络党组织的议事和决策机制等。

(三)作风建设原则

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平台建设中强调作风建设,就是要利用网络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利用网络保持各级领导和党组织同党员群众、师生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在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起沟通桥梁。

(四)反腐倡廉建设原则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我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平台建设中坚持反腐倡廉建设原则,就是在高职院校内利用网络的透明优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使网络平台成为预防、监督和制止腐败的有效方式。

(五)制度建设原则

在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平台建设中坚持制度建设原则,就是要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从制度上创新,健全法规,严格管理,积极开展电子党务,把信息化手段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工作中,借助网络平台促进高职院校各级各类党组织间的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提高党务工作的效率,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党建制度网络阵地。

三、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平台的构建模式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要关积极探索网络条件下改进和完善党的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创新构建网络党建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强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工作。

(一)构建网络党建的思想教育平台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要依托网络党建平台高效、快捷、交互的优点,精心打造党的思想舆论阵地;要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建立党建知识网络资料库,及时调整、充实党建网站的栏目内容,及时党建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引导教职工、师生关注理论热点;要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以文化为载体,潜移默化地开展党的教育。

(二)构建网络党建的服务平台

网络党建平台建设必须在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党建平台的服务功能,使广大党员真正从中得到教益和收获。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原则,拓展电子党务工作;要依托党建平台,认真落实广大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及时把握学生思想走向,把党建网站建成在校学生的信息之家、援助之家、解难之家。

(三)构建网络党建的特色创新平台

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平台建设应该注意把党的权威性与各个专业或学科网站的教育服务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将网络党建平台建设得既富有自身职能特色,又饱含教育特色。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自上而下合理规划院、系(分院)两级网络党建工作平台,并要不断对党建网站进行充实完善,使党建网络平台保持形式创新、功能完备的生命力。

(四)构建网络党建的互动交流平台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服务的双向性的特点,坚持单向信息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构建党建信息交流中心。网络党建工作要密切院校党委、部门、机关处室和系(分院)领导同普通教师、学生的血肉联系,促进党群、师生关系和谐。

(五)构建网络党建的多元舆情平台

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工作者应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辨证分析正反,区别对待矛盾,把网上舆情分析作为把握师生思想动态的重要渠道,耐心听取网络舆论中的正确意见,正确引导网络中存在的诸多负面思想,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督促广大学生网民自觉加强网络道德的修养,构建良好的院校舆论氛围和网络环境。

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政党,必然是一个崇尚科学、追求现代化的政党。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终身化的伟大进程中,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要抓住网络这个重要推手,以传统的党建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构建发展网络党建平台,不断开创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第2篇:网络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网络课程;网络平台

由于前驱课程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后续课程的教学中进行补差,课程间重复的内容较多,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导致规定的教学目标难以按时完成。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探讨了课程教学文档区、课程作业区、交流讨论区、学生作品展示区及外部拓展链接区等内容的模块设计。明确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建设途径,分析了网络资源对传统课程的冲击及网络平台空间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探讨了适合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交互性和实践性的网络平台建设的方法。将网络技术与艺术设计传统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教学的互动性,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伴随着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需要将现有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建设集文字教材、网络辅助教学课件、多媒体教材、网上教学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构建艺术设计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庞大的学习资源。该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依托艺术设计建设成果,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消除课程间重复内容,加强课程间联系,达到“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实际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群知识体系的认识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加强课程间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典型业务逻辑分析

该平台实现了包括课程群教学资源管理,交流共享,教师在线辅导答疑等主要业务及多项功能。

1.1艺术设计资源管理业务

平台管理员或教师将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负责在系统中课程群教学资源、竞赛资料,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将使用SWF格式分课程、分章节展示软件开发课程群教材,形成阶段鲜明的课程群教材体系。既体现了课程间的关联关系,也充分保护了教师的知识产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选择艺术设计中的课程进行系统化学习。该平台支持课程动态管理,实现对课程群课程的添加和修改,便于后续扩展和系统升级。

1.2教师在线辅导答疑业务

教师在线辅导答疑是架构一条师生交流的渠道,是该平台较为特色的业务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或课程的负责人进行单独提问;在指定时段或者闲暇时,被提问的指导教师上线即可在自己登录后的欢迎页面上直接看到学生提交的问题,并给予解答。对指定的作品、竞赛、课程、论题,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还可以进行专题群体讨论,充分体现“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特色。

1.3在线交流共享业务

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交流共享业务以专题讨论群体交流的形式体现,教师以共享的形式上传资料,学生可以自己的心得、疑问、作品,达到讨论交流的目的。在线交流共享业务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学习过程中,以辅助课堂教学,方便用户在使用该平台的任何时候进行交流。实现信息双向流通,构成“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交流形式。

现今,已实现了艺术设计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模块、资源下载模块、资源上传模块、在线提问模块、导师答疑模块、论坛模块、管理模块等功能。

2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网络教学平台系统支持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该平台的用户表示层立足于整体布局合理、设计精巧、色彩搭配合理、风格清爽、界面友好、用户体验度高。通过权限管理可以将用户身份指定为“指导教师”或“学生”,通过课程管理可以添加删除指定的课程。主要包括系统首页、用户注册页面、用户登录页面、课程群教学资源浏览页面、资源上传页面、资源下载页面、在线提问页面、学习论坛页面、导师答疑页面、竞赛辅导页面等。管理员实现了课程管理和权限管理。

2.1数据库层的实现

数据库层用大量的以存储文字文档、图片作品、视频幻灯、设计案例等资源包的形式放置在平台上进行存储和共享,主要内容涵盖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幻灯、各章辅助教学图片、专业教学视频等,艺术设计课程相关的教学文件在此区域,为艺术设计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多数学生的课堂笔记不够完整、详细,艺术设计课程学时有限,同时部分教学内容也被适当的简化,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数据库层是为选修本课程的学生提供相关的授课资源,供学生课下整理听课笔记,弥补上课时个别教学环节没有听懂或忽略之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或系统地经由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对相关课堂教学通过进行二次梳理与加工,以弥补学时不足带来的影响。平台上传艺术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料,通过网络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专业训练素材、国内外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历届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国内外优秀的专业视频及相关行业前沿动态信息等。同时,支持课程类别的扩充、课程的增加和删除,一旦教学有所改进,教学平台上共享的资源和分类可以同步更新。全国各级艺术大赛的参赛竞赛消息以及相关设计社团活动信息、管理、浏览、上传竞赛辅导资料。

2.2教师在线辅导答疑模块的实现

业务逻辑层处于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位置,是用户表示层与数据库层之间的桥梁,在数据交换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交互作用。它将根据用户发送的HTFP请求完成数据检索和数据更新,主要处理用户管理、后台管理和前台管理等操作,并将结果回显到用户表示层。在线辅导答疑分为学生在线提问和教师在线答疑两个功能,针对具体的操作建立相关的业务逻辑类并提供访问这些业务逻辑类的接口,实现相关功能。学生成功登录艺术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后,选定指导教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者咨询对作品作业等的点评意见。指导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看到学生发送给自己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2.3资源上传下载模块的实现

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资料上传功能,以不可下载、不可复制的SWF文件格式将自己负责课程的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也可上传活动信息、课程安排、教学通知、参赛竞赛辅导资料。具有针对性的辅导习题、参赛竞赛题目、扩充辅导资料等则以可下载、可复制的文件格式让学生在“资源下载”处进行下载学习。该平台附带搜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2.4在线交流共享模块的实现

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同行互动”。课程网络平台的栏目设计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参与机制,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课程特色的呈现,使学生能保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热情。参与式设计模式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因此,专任指导教师在学习论坛中担任各个论坛的版主,进行论坛类别管理、版面管理、用户登录管理、用户注册管理、帖子管理等。

第3篇:网络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网络教学 平台 建设

教育信息化要求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实现追赶式的发展,缩短差距,实现普遍均衡,随着新技术新媒体教学的应用与创新教育的发展,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挑战、新要求。大学英语网络平台的建设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普遍发展趋势。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

网络教学平台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集教学资源库,考试系统,实验室、实训基地于一体的管理平台。提供教学资源、网络课堂,考试系统等的模块。同时应具有三大系统:网上课程开发系统(完成Web课程开发)、网上教学支持系统和网上教学管理系统(Web教学实施和Web教学管理)。

二、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的意义

网络教学平台是远程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本活动空间,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水平,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可以提高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教与学互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展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和全天候学习创造条件。

三、网络教学平台的设置

3.1 专业与课程展示平台

大学英语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以课程教学为核心,积累和共享教学资源并长期滚动,跟踪和统计支持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展示和体现教学过程与评价。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拥有了丰富的在线备课资源和工具,拥有广阔的、便捷的网络施教环境。平台提供师生互动功能,极大拓宽了课程教学空间和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师通过网络课堂为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教师可以利用自主建站系统,选择教学风格和展示版式。从专业建设的高度,对相关课程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展示。

3.2 精品课程展示平台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力争通过提供课程建设模板和网站自动生成工具,打造国内外开放课程,精品课程展示平台。精品课程建设要突出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等教学模式,支持情景创设、问题提出、自主学习、协作讨论、多元化评价等全部环节,突出师生互动与协作,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并随时维护和更新课程网站内容。

3.3 设立教学资源库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设立教学资源库分门别类地储存教学资源,各种教学文本、图片、flash、视频、音频、PPT、Word等同时兼容。外语教学要不断的根据时代的发展整理、制作和填补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有权利上传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资源的上传需要通过平台管理员的审核并设置资源公开程度。资源库要有多重资源检索模式,为学生检索提供便捷、迅速的服务。

3.4 提供在线考试系统

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就是考试,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要提供在线考试系统为网络考试系统。该系要具备强大试题库和在线考试监控系统。试题库要内容全面、范围广泛、细分科目、单项检测和综合检测相结合、提供在线视频对话口语考试功能。监控系统要监督学生答题的诚信,记录学生在考试系统内浏览的学习材料、浏览的起始时间,教师阅通过查阅学生的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在线跟踪学生答题情况。

3.5 提供自动分析功能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要提供智能组卷和评价功能,智能组卷要有软件自动控制试卷的难易度、覆盖面等。学生在提交答卷后系统自动给客观题打分,对整体试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方便教师实时跟踪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学生自己也进行自我评价,掌握自己在学习中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亚楠.浅析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J].琼州学院学报,2013.2

[2]孙锐.基于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张宝玉.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第4篇:网络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网络课程平台;资源库;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及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Y14015)的研究成果。

1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把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同时也为现代语言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物质条件。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络、语料库、远程授课、虚拟课堂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使当今的大学外语教学进入数字时代。传统的英语教学需要在实践性上进行更深入的改革,把网络多媒体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来,才能满足新的模式倡导“课下学习、课上展示” 的理念,才能培养学生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令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因此,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及资源库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是完善英语听说课的备课和教研工作;二是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了解,强化课堂组织教学,营造有利于听说教学的课堂氛围; 三是建设听说课多媒体教学资料和教学补充材料; 四是建设和发展听说课第二课堂网络交流渠道,如自主学习中心、英文广播电台,建立本校的英语听说网站。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能够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全天候地满足高等院校学习者自主学习英语的需要,全方位地满足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需要,并带动其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 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思路

以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为纽带,多元合作组建建设团队非常必要。采取“行业支持、校企合作、校际协作”模式,由社会涉英行业企业、网络科技企业、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基础较好的高等院校等联合组建多元化的课程建设团队,对课程总体规划、组织协调、框架设计、课程体系设计、虚拟体验空间等核心问题给予专业化的指导,以保证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另外,需要以应用为目的,系统设计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充分考虑高职英语网络课程资源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的特点,以社会需求与应用为主线,系统设计高职英语网络课程体系。以学习者未来职业需要与职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构建高职英语网络课程教学的知识与技术内涵,建设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教学、素材资源等虚实互补的交互式立体化课程平台,以确保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平台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以技术为支撑,开放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搜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技术,研发搭建“课程开发制作、课程运行管理、课程监测反馈”三平台融通的高职英语网络课程运行平台,并实施开放式管理,为高等院校师生提供课堂教学、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培训学习等服务,从而推动高职英语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要紧跟行业发展与教育发展,以服务为宗旨,持续建设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及相关应用资源,并及时更新上网;采用补偿性收费制度,面向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后期建设资源,所获收益用于奖励课程建设人员,奖励范围打破课程团队界限,以扩大课程后期建设参与度,提升课程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3 网络课程平台的构建及运行模式

3.1 平台的构架

1.专业教学资源。按照普适性和个性化相结合原则,在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中教师教学改革实践平台、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增设专业链接模块,主要是为高职英语教师、学生提供了解学习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专业职业能力、专业英语技能的课程学习资源,并通过BBS、QQ群等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与交流。

2.课程教学资源。依据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采用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建设完善“课程指南“”学习指南”等课程开发指导性文件。课程指南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和教学大纲等内容;学习指南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考核方法等内容。根据英语基本语言能力的构成要素,集成建设包括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技能训练的“综合英语 ”“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翻译”“英语泛读”“英语写作”等课程。采用课程建设审核与动态更新机制,持续完善教学资源,凸显课程教学资源多样化、立体化、虚拟化与时代性特色,形成系统的课程教学助教助学资源中心。

3.拓展应用资源。为加强高职英语语言工具的职业适应性,基于经济贸易、旅游、加工制造等相关涉英行业企业对英语应用人才的需求,集成建设如下应用网络课程拓展资源:(1)经济贸易学习领域。建设相关营销英语、会计英语、经贸英语、物流英语、文秘英语等内容为载体的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企业案例、虚拟仿真等资源。(2)旅游学习领域。建设相关的导游英语、饭店英语、烹饪英语等内容为载体的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企业案例、虚拟仿真等资源。(3)加工制造学习领域。建设相关的机械英语、电子英语、服装英语等内容为载体的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企业案例、虚拟仿真等资源。

4.虚拟体验资源。虚拟体验资源包括英美等国文化体验社区和职场仿真体验系统。(1)英美等国文化体验社区。英美等国文化体验社区通过开发“虚拟场景+虚拟任务+操作角色”的虚拟软件系统,使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随意漫游在设置的各种场景中,使体验者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和提高,加深对英美等国饮食、服饰、居住、娱乐等方面的文化理解。(2)职场仿真体验系统。职场仿真体验系统通过开发“虚拟企业+虚拟岗位+操作角色”的虚拟软件系统,方便快捷地实现角色选择,通过视、听、动等行为的人机交互,体现英美等国语言在不同产业领域、不同职业岗位的应用,模拟真实工作业务流程,发挥虚拟平台的过程判断性和过程操作性优势,为学生和社会企业在岗员工提高和更新技能提供虚拟服务空间。

3.2 资源建设

通过课程组教师收集、整理高职英语教学已成型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资源,引进、购买、研制新的素材资源,建设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素材课程资源平台。课程资源平台建成后,主要有四个板块,分别为音频、视频、图片、动画资源模块,并提供按素材类型、来源、格式等多种属性的分类检索,为大学在校师生以及社会企业在岗员工学习提供学习资源。

资源建设可以通过多渠道方式进行,一方面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从国内外相关网站筛选获取与本专业紧密相关、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素材;另一方面则可组建一支由高职英语教学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自主建设资源库。可以通过由校际、校企双方合作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每门课程设立校企双负责人,教师和行业人员联手建设,实施深度合作。

3.3 运行模式

a. 教师教学改革实践平台。

教师教学改革平台主要供教师研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技巧、评价等教学环节设计,是交流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平台整体设计的“教学研讨吧”建设,整合高等院校最新公共英语教学研究文章、课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介绍、师资培训材料、教学课件、授课案例(录像)及在线研究等内容与功能,可实现高职英语教师成为教师互相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交流专业教学资讯,分享教学资源的窗口;二是教师可通过公共英语课程网页分享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录像、习题库、案例集等教学资源,并在课程网页提供的在线研讨栏目共同探讨课程建设、教学的经验。

b. 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平台。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自主学习渠道,网络课程平台中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多种渠道的资源平台、多种方式的人机互动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具可看性、可操作性的资源和多方位、多手段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介绍,了解掌握公共英语网络课程知识和技能,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料进行阅读思考,选择适合的案例习题、考试题库进行练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c. 社会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平台。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为社会行业企业职员培训及业务素质提升提供有效平台。社会行业企业职员通过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训练英语职业技能、获取英语最新行业信息,且可贯穿于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全方位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于无英语基础的员工或新进入职员,通过该平台,可以了解高职英语基础文化理论知识;对于有英语基础已进入的员工,通过该平台尤其是技能训练,可以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3.4 平台的管理

建立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评审机制。通过课程教与学的实际运行,对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进行试运行、测试、收集问题与建议、持续改进,确保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质量。并对平台技术支持系统进行定期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支持系统技术水平提高,最后完成对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的最终评审与鉴定。

另外,建立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和提供的激励机制。采用用户免费注册与积分管理机制,每六个月对使用率进行统计,对使用率高的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资源的提供者给予奖励,对使用率低的则实行淘汰。对后期用户实行会员制,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用户给予优惠政策。

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监测反馈。由“监测机制+监测方法+反馈机制”等为主要要素构建课程的监测反馈平台,即建立课程资源监测与反馈机制,使专职监测人员、用户等将课程平台运行问题、资源质量问题、资源修改意见等诸多信息通过邮箱、在线QQ等多途径进行反馈,监测管理人员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正解决,以保证课程平台稳健运行,提高资源质量,保持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的持续更新等。

4 总结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的学习,把网络多媒体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来,结合智能化的学习平台能够令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本文从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思路、平台的构建及运行模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建设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及资源库,提出了教学资源建设是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的必要条件。只有有效组织先进的技术团队,共享先进的技术资源,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常规性、连续性的研究设计,并且不断推陈出新,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 Benbrahim H, Bramer M (2009) Text and hypertext categorization. In: Arti?cial intelligenc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Springer, Berlin, pp 11C38.

[2] Moulton CA, Dubrowski A, Macrae H, et al. Teaching surgical skills: what kind of practice makes perfec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 Surg. 2006;244(3):400C9.

[3] Castelli G, Rosi A, Mamei M, Zambonelli F (2007) A simple model and infrastructure for context-aware browsing of the world. In: Proceedings of 5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IEEE Computer Society, White Plains, pp 229C238

第5篇:网络平台建设范文

一、普通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与分析

高校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基于互联网的实现教学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平台,称之为网络教学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习者的参与程度需求的增长,对网络环境下远程学习的理解不断深入,从早期的VOD点播式教学平台到交互式教学平台,再现代的社会化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历经了三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水平。引入信息化技术使得高校教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产生了大量新兴的教学方式。

网络教学平台在原来教学系统的基础上,从对教学过程(课件的制作与、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的全面支持,到教学的组织管理(用户与课程的管理),再到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整合,集成了网络教学需要的主要子系统,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上教学支撑环境。

从建设模式来说目前在我国高校中比较常见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以下几种:

1)商业化平台,国外商业化平台特点是技术力量雄厚,稳定成熟,但其费用比较高,功能适应性有待提高。国内商业化平台,特点是与高等教育改革联系紧密,适应国内教育教学环境,但随着功能实现日益全面,引入诸多先进的技术,其结构也就日益复杂,技术力量略为薄弱。

2)高校自主研发的网络教学平台,这类平台针对性很强,开发成本低,但其兼容性和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基于开源软件研发的平台,比如常见的Moodle等,基于开源软件代码,使用者根据需要可进一步开发,也可兼并第三方模块,以达到更好的应用要求,灵活性强。但安全性与稳定性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普通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大多属于第二代网络教学平台,广泛运用即时通信技术开展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支持服务,教学平台集成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工具、BSS讨论系统、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学生提供学习导航、在线离线课程、答疑辅导、讨论、在线自测等服务,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了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强调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发挥优势:

1.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

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优质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这种现象越来越少,高校除了本身制作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外,还可以通过共享、采购等方式引进其它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高校传统教学的主力军,在现代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考虑到网络信息媒体的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等特点,重新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甑别与选择各类信息都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在课堂外甚至跨时间和跨地域进行教学信息的归类整理、教学情境模拟、教学内容策划,以网络互动形式向学生提供支持服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活动相融合,提供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积极思考与探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将由单一转向复合;教师将从重知识的传授到重学习的引导;教师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教师的主要任务从教学型到教学与科研并重。

二、普通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趋势

网络教学平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高校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教学应用三大方面数字化成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的新趋势。

数据与资源整合集成,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脚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基本的教学资源管理功能,逐步实现异步双向交流、同步双向交流,再到将现实的教学方法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实现,建立智能化个性学习环境,并通过互联网共享,实现社会化教学平台,学习者利用社会化教学平台,通过智能化搜索引擎、RSS聚合、Blog(利用评论、留言、引用通告功能)、Wiki以及其它社会性软件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网络,包括资源网络和伙伴网络,并处于不断的增进和优化状态。其主要特点是社会化,集体智慧的分享与创造,强调学习社会化,资源共享化。

多元化的知识渠道、立体化的教学层次、数字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个性化,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提供形式多样的、层次分明的教学模式,使每位学生都能以最佳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民办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中国改革大潮中民办高校开始兴起,近年来更是快速发展,2012年更是有5所民办高校通过教育部审批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与普通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更注重自身办学特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专业性人才。然而,院校发展时间短,软硬件建设起点较高,建设资金相对不足,师资队伍与生源素质层次复杂,教学资源少等问题,制约着民办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高速发展之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式也会随之发展变革,模式化的网络教学平台明显并不适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所需,那么民办高校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案来建设具备自身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通常有两种建设发展模式,一是以学院重点特色学科专业为突破口,先强化特色专业教学效果,累积建设发展经验,逐步发展到其它学科专业,达到以点带面的发展效果,特点是投资相对少,人力物力集中,发展见效迅速。二是以受众面最大的基础学科开始,强化基础课程教学,进而推动特色学科专业的发展,特点是平台受众面相对广泛,反馈信息和教学资源来源众多,建设方案多样化。两种建设模式的利与弊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结合民办高校自身情况进行判断选择了。

无论是何种建设模式,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必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应用集成、交流互动等建设环节进行详细的调研与分析,建立契合实际需求和自身特点的网络教学平台,并且合理规划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是网络教学平台的核心和关键。必须遵循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化组合、有序发展[2]。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引进优质的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同时采用院校联合、校企联合等方式聚合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对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和创新,使教学资源库更符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另外网络教学平台还要具备稳定性、安全性、高效性和可扩展性。

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各级领导要执行统筹规划和监控管理职能,职能服务部门要积极配合进行教学资源、硬件平台的建设与技术管理及其应用的推进等工作,教师是一线工作主力,熟悉教学过程,能更直接、准确地把握和定位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辅导与答疑、平台功能建设与使用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则是平台的使用主体。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意见,多以启发式、案例式呈现学习资源,带动学生学习,使他们逐渐适应平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能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3]。

最后,网络教学平台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备丰富、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切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同时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

第6篇:网络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

 

建设精品课程是教育部为了更好地提高本、专科教学质量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措施。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一、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平台可创建便捷的教学交流渠道,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远程教学,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具有时代性特征,它对外表现为可共享的课程资源网站,对内表现为参与日常教学的辅助教学网站。对学习者来说,网络平台公开优质的课程资源,学习者在校园网的任何一个终端都能利用,学习者的网上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而更加自由、灵活。对教学交流来说,不同学习者间、教师和学习者间均可通过网络平台的“论坛”、“讨论区”等围绕课程进行自由讨论与交流,使师生互动和学习者之间的联系交流更直接。

二、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电子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建立与管理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必须以课程教学资源库为依托。课程资源建设应包括两部分:

1、课程资源内容建设。课程资源在内容上可划分为两大类:①常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沿革、课程标准、教师队伍、授课教案、习题、多媒体课件、教学研究、考核项目、效果评价等多样化的课程教学资源以及为学习者提供的其他网络资源;②特色学习资源,包括课程定位、教学录像、演示课件、学习指南、模拟试题、在线测试、讨论区、师生交流平台、课程论坛和软件操作的flash示范等,特色学习资源应是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灵魂,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展示高校精品课程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2、课程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课程资源的管理系统建设包括资源的组织管理和资源的上传管理,教师、课程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按标准规范将数量大、形式多、针对性强、分散、无序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资源进行审核、上传,并对上传资源进行再审核和修改。

(二)功能结构设计。高校精品课程资源支撑平台的建设主要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同时对课程建设的所有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将系统分为用户登录、学习平台、资源平台、备课平台、考试平台和在线辅导答疑六个大的功能模块,它们是平台的一级目录,一级目录下是二级目录,二级目录是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围绕课程进行特色组织。其中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1、用户登录。输入用户名和口令,验证后根据身份进入对应的操作界面。

2、学习平台。该栏目是模拟课堂教学环境,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包括网络学习指南、同步学习、相关资源、问题求解四个子模块。

3、资源平台。该栏目主要提供关于本课程的介绍性信息,让学生通过认识这门课程的历史、在国内外的影响、该课程的教学信息以及该课程今后的发展规划,从而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以及本课程的特色,具体细分为历史沿革、课程特色、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规划等内容。

4、备课平台。为教师提供一个备课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教学作参考,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辅助学习。这些资源随时有更新,也是本网站内容更新最频繁的地方。

5、考试平台。该模块由每一章的测试题目及综合的测试题目组成,为避免把题目与答案分开不好对应,也考虑到弹出窗口分散注意力,以及可能受到浏览器对弹出窗口的限制,因此将答案隐藏起来,点击“答案”则可以展开答案,这样题目与答案相邻,方便观看。

6、在线辅导答疑。该模块主要是提供一个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对该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

三、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注意事项

(一)精心设计网络版面。网络平台是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展示和接受社会评价的窗口,也是直接反映高校教学水平、关系到能否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焦点。所以,在网络平台建设中,网络版面的设计至关重要。设计版面时应充分依托美学理论,运用的网页制作工具要先进,教学资源要丰富多样、赏心悦目、阅读浏览便捷,设计的页面要简洁优雅、富有特色,元素布局合理、风格一致、色彩协调,各种媒体表现合适,导航元素统一,链接灵活、畅通、安全,程序响应及时有效,插件先进、兼容而安全,尤其是必须富有人性化、实现人机互动性,创设的学习意境对学习者甚至社会各界必须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对教学资源进行经常性更新。高校教学具有连续性,但不同时代的学习者有不同的个性特征,现在的学生开放、多变、有个性、有主见;同时,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是当今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因此,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心理渴求,紧跟学科新进展、把握学科发展趋势,这要求教师应经常登录课程相关网站,密切追踪国内国际专业动态,及时更新网站资源,缩小知识鸿沟,促进新知识创新,特别是高度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始终以丰富的信息、崭新的内容持久地吸引更多的学习者。

(三)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实现资源共享是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目的,现在高校多数精品课程资源均在网上向社会免费开放,以实现大范围、高速度的资源和智慧共享。但是,我国公众法治意识相对薄弱,课程资源常被肆意、恶意下载、盗用或商业性开发,严重侵犯了作者的知识产权。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针对精品课程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任何法律、法规,社会对此也不存在任何道德层面的约束。因此,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利益缺乏合理的制度保障和道德约束,各学校未免担心自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在“共享”中知识产权得不到尊重、保护,甚至连品牌优势和核心技术也可能遭他人随意模仿、盗用。所以,在网络平台建设时必须高度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改革教学模式。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习者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开辟了便捷渠道,将学习者的传统学习方式优势和数字化学习(即网络化学习)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了当代的混合学习新理念,该理念是高校学习者学习理念的一种时代性提升,使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发生巨变,也给高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网络平台常使学习者过高估计自己的学习自主性、过分强调自己学习的自由性而漠视传统教学的优势,表现为过度或单纯依靠网络而随意旷课。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网络平台建设给教学带来的综合影响,不仅要继续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而且要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将教学模式由针对集体为主转变为针对小组甚至个人为主,做好与学习者的学前沟通,引导学习者充分、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自主学习。

四、结语

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把建设精品课程网络应考虑的因素及容易被忽略的一些方面罗列出来,是为了引起精品课程网络建设者的注意,使大家能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精品课程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l号文件.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

第7篇:网络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网优平台 TD-SCDMA OSS 融合优化

1 引言

2009年是通信行业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在移动通信领域展开了一轮新的竞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均启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运营,其中中国移动承担了运营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后文简称TD)的艰巨任务。运营TD网络与当年运营GSM网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TD网络运营既没有国外成功案例又缺乏相关技术积累,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TD网络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是网络优化,TD网络属于资源受限系统,覆盖和干扰是优化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在省公司层面,TD领域的优化专家非常有限,而且发达省份的优化经验又无法快速地复制到其它省市。因此,TD的优化工作挑战非常大。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建设集中化的无线网优支撑系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中国移动从2005年就着手建设省级无线网络优化支撑系统(后文简称“网优平台”),2009年初正式启动了网优平台一期系统的建设。网优平台可以将许多重复性的优化工作用软件来自动实现,并可以将优化人员的经验固化,从而大大提高了优化生产工作的效率,对于提升优化生产与管理工作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2 网优平台建设背景

网络质量是通信企业参与行业竞争、拓展市场的基石,而无线网络优化工作是移动网络运营商保证网络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主要技术工作。在网络建成之后,用户规模的变化、无线环境的变化等要求对无线网络持续不断地实施优化,网络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资源利用率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无线网络优化人员的技术能力、网优工作的组织能力直接影响到无线网络的质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无线网络优化经验是移动运营商的核心价值之一。但是,在无线网络优化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

(1)优化资源不足

优化人员数量的增长以及优化知识的积累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网络规模的膨胀速度,如何才能确保自身网络质量处于领先地位是各运营商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无线网络优化人员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完成的,优化人员必须经过实际工作并不断积累才能胜任工作。因此,要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网络优化的能力和效率。

(2)各地网优能力差异较大

TD是个新事物,TD网络的建设也是逐步在各省开展的,掌握TD优化技术的人员非常缺少,各省的优化能力参差不齐。完全依靠优化人员的知识来解决省内的网络优化工作是不现实的,必须考虑如何把优化人员已有的TD优化经验进行固化,并且进行全网范围内的推广。

(3)网络复杂度不断提升

通信技术不断向前演进,TD网络商用后,中国移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提升TD的网络质量而同时又不影响已有GSM网络的质量。另外,LTE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会在不久商用。因此,运营商在同时运营多种制式网络的情况下,对无线网络进行精细化的优化是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

(4)小工具太多能力参差不齐

很多省公司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开发了具备不同优化功能的软件,有些软件功能很全面,大部分的优化工作可以在其上完成;而有些软件则很小,只能解决特定的问题或覆盖特定的地形,往往是某些优化人员自行开发的。这些分散开发和部署的专用软件或工具水平参差不齐,数据和经验无法共享,综合效益较低。如果有一套软件平台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并把此类工具集成进来,则可极大地提升生产工具的级别,节约成本,推动无线网优向更高层次发展。

综上所述,建设一套综合的网优支撑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

3 网优平台建设情况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网络质量的领先地位,中国移动于2007年着手准备无线网络优化平台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规划工作遵循需求驱动的支撑系统建设方法。即网优平台的建设以省公司优化人员的需求为导向,梳理出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的需求文稿,基于用户需求从软件开发的角度进行功能设计,然后进行软件架构的设计,最后进行系统的演进和实施方案的规划。

无线网优平台的建设第一期共分成了七个功能模块(如图1),分别是无线参数管理模块、无线测量报告分析模块、无线资源管理模块、DT CQT数据分析模块、无线性能分析模块、频率优化模块、GIS及逻辑树图模块。

(1)无线参数管理功能

集中管理全网无线参数,实现无线参数的数据核查与变更管理,结合管理流程实现参数变更的审计与跟踪,并将审批通过的参数变更信息自动下发至网元。

(2)无线测量报告分析功能

通过提取手机上报的无线测量报告,获取用户分布与通信质量情况,从而快速查找网络问题,制定优化方案。

(3)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对各类动态、静态网络资源信息进行采集和录入,并进行相应的匹配和关联整理,为网络管理、维护和优化提供准确网络数据。

(4)DT/CQT功能

实现省内各地市路测、拨打测试数据的集中管理与网络质量的统一分析。

(5)频率优化功能

实现对频率的手动/自动优化调整,对新增站、搬迁、载频调整、频率重规划等情况给出最优频率分配方案。

(6)无线性能分析功能

全面掌握网络性能指标情况,及时发现指标异常的网元或区域,挖掘隐性故障,分析可能的原因。

(7)GIS及逻辑树图功能

提供电子地图及网元逻辑树图管理等业务应用功能。

4 网优平台应用初见成效

省公司通过多种手段,推动了网优平台在全省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这些手段包括: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加强省市互动;注重与日常优化结合,完善系统功能;加强系统培训工作。目前网优平台已经成为优化人员开展优化工作的得力助手,部分省公司的省内考核数据也来源于网优平台,加强了平台的应用。总体来说,网优平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效:

(1)固化经验性与重复性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优化人员在没有软件工具协助开展工作之前,主要的优化工具设备是OMC,由于不同设备商研发的产品水平和品质存在差别,从OMC上获取的数据质量也有差别,例如:从有的设备商OMC上提取的无线参数等配置数据与网元设备上实际的数据不相同。这种数据质量上的偏差为优化人员带来了太多的障碍,同时也会影响优化的效果,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筛选。可以看出,优化平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优化人员从繁重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以无线参数管理为例:使用网优平台前,某省网优人员需通过指令提取参数,耗时近2小时;使用系统后,系统自动提取参数,网优人员只需10分钟即可查询全部参数,工作效率提升了12倍。

优化人员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无线设备的参数值进行核查,从而改变网络质量。优化人员常常是利用Excel或者自行开发小软件完成该工作。以BSC参数核查为例,使用网优平台前,网优人员需耗时近1小时才能完成一个BSC的参数核查;使用网优平台后,系统根据定制的规则自动核查,只需5分钟即可完成上述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网优平台将网优人员从一些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到优化方案的制定上。

优化工作往往涉及多个环节,例如基站开站、掉话问题分析和覆盖问题分析。以基站开站数据制作时间为例:使用网优平台前,网优人员通常需耗时20分钟才能完成一个基站的开站数据制作;使用网优平台后,网优人员只需5分钟即可完成上述工作。另外,掉话分析等问题可以通过固定的向导式流程将分析的过程和数据提取固化下来。利用“向导”的功能可大幅度缩短优化时间,目前该功能已得到初步应用。使用网优平台前,每天人工处理约TOP10的问题小区,分析一个网络常见问题处理时长为2~3小时;使用网优平台之后,每天能自动处理TOP60的问题小区,分析一个网络常见问题处理时长缩短到几分钟。

(2)实现创新优化算法,提升自主优化能力

在网优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自主优化算法,例如省公司在设备商现有的频率与扰码规划算法基础上提出了自有的优化算法,较好地提升了扰码与频率优化的效率和效果,节约了优化成本。

(3)提升问题发现能力,变被动优化为主动优化

利用2G无线测量报告(MR)数据的上下行电平、上下行质量、上下行链路数据的差异,可主动判断载频的隐性故障,辅助分析“单通、话音质量差、掉话、无法建立呼叫”等问题,加强了优化工作的主动性。

(4)实现优化数据的统一管理,支撑无线网络融合优化工作

部分省公司已经实现了2G、3G优化数据的融合管理,为GSM优化、TD优化以及GSM/TD的融合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5)支撑网优工作流程化、标准化

无线网优平台与实际的优化生产紧密结合后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部分省公司针对无线参数制定了参数的分级审批流程,并且与省公司的流程管理系统进行了对接。这样省公司无线参数的管理与管理流程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无线参数“可管、可控”,更好地支撑精细化的参数管理。

5 总结及展望

网优平台下一步可重点考虑深化对网优分析流程化的支撑。网优业务流程建设体现在两个方面:效率提升和流程规范化。

(1)效率提升

效率提升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网优日常报表制作,二是提升网络问题处理效率。网优工作中有大量时间是在处理各种报表,包括例行的性能分析报表、用户投诉处理报表以及非例行化的分析报表。现有的OSS系统所采集的指标非常有限,无法满足网优的分析工作和所需的报表,所以这些报表大多是由设备厂家提供的工具或者是手工完成的。平台建设可以考虑加强对网优报表的定制化支撑,并实现对多厂家网络设备报表的整合管理。

目前的优化工作往往是通过KPI报表或投诉来事后处理,缺点是问题发现的时间相对滞后,优化效果通常在次日的报表中才能看到。网优平台如果实现了性能告警功能,自动发现网络中的异常问题(例如:KPI异常、VIP用户呼叫异常、干扰检测异常),当问题处理后,告警就可以通过人工或者自动的方式进行关闭,从而实现闭环管理。

(2)流程规范化

流程规范化也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网优分析流程规范化,二是网优管理流程规范化。

网优问题的分析流程往往不是标准的,不同的优化工程师有各自的分析方法或习惯,但是将分析的流程规范化也是可行的。目前已经将几种特定的分析流程固化下来,大大提升了效率且固化了优化经验。下一步可以考虑深化该项工作,将更多的网优分析工作进行规范化。

网优管理流程规范化的价值体现在有效划分了网优工程师的角色和职责,对优化工作的所有环节建立了回溯机制。以无线参数配置管理为例,传统的参数修改通过OMC或者OSS系统进行修改后没有记录参数的完整历史信息,同时缺乏参数修改的审核机制。这样很容易导致由于人为修改失误引起的网络故障或者网络质量下降。另外由于缺乏完整的历史修改信息,一些参数不断被不同的优化人员进行调整,对网络质量的影响产生了较大的隐患。将参数修改的各个审批环节用IT系统贯穿起来,建立完整的回溯机制可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

总之,网络优化的IT支撑手段在提高运营商的优化生产效率、优化管理效率上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跃. 集中管理――网络时代的电信企业管理创新[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张长纲,李猛. WCDMA/HSDPA无线网络优化原理与实践[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第8篇:网络平台建设范文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因此,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使之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关系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文化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保证网络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在网络上坚持不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新风尚。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监测作用。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对社会事件、重大新闻的反应,发表的言论,都会及时、准确通过网络反应出来,我们可以及时通过网络传播信息这张晴雨表来消除大学生中消极的思想,更能利用网络世界和大学生及时进行交流,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二,协调作用。通过网络平台说明和阐释社会、学校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意义、提供权威的意见、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使学校和学生之间实现沟通和协调。第三,传承和创新作用。在传承、融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不断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继承和融合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吸取新思想、新理论、新科学,将校园网络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与高校文化和谐的重要平台。第四,教育作用。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地释放自己,娱乐身心,实现内心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主动搭建网络德育教育平台。学校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因势利导,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将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校园网络,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要将网络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的新载体,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用科学的观点分辨是非。新时期,高校要重视“红色网站”建设,打造“品牌栏目”,专门建立能充分体现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在高校网站主页的突出位置设立德育教学专栏,注意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网上正面的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学院内各单位、学生大队还要按照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性的原则,在部门网站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建立“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系统,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解答。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提出一些焦点、难点、疑点问题供学生讨论,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构建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教育。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恪守网络规范,约束网络行为,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做到文明上网,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驾驭网络的能力,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培养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和网络意识,使他们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利用网络全面发展自己。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辅导,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防止不当使用网络导致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让大学生逐步适应数字化环境,真正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体。

弘扬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为提高健康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电脑网络知识大赛、电脑软件展示大赛、电脑技能大赛、个人主页大赛、电脑美术设计大赛等,使科技活动在信息领域得以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使他们对网络生存方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产生正确认识,发挥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另外,还可通过组织IT校园行、网上冲浪等活动,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网上网下结合,利用校园网络这一功能强大的宣传媒体为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渲染气氛,使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更高,使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焕发新的生机。

努力提升网络文化建设质量。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的过程中,建设网络德育平台并不能进行简单的网络说教,而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精神生活,用优质的网络服务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达到潜移默化、以文化育人的效果。为此,在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过程中,在充分整合校内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融思想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各种网络文化活动。在校园网上开设网上文化精品库,提供名著点阅、名片名曲点播、科研成果评析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为拉近学生与正面网站的距离,学生工作处和各系部还要开设网上教育互动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网络交流。

同时,还要致力于激发广大同学创作健康、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同学们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体系中,创作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

第9篇:网络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4-11144-02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远程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丰富了高等教育方式和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学校面临如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进教育方式,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这一普遍问题。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对于完善高等教育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网络教育发展状况

2.1 国外网络教育应用广泛

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半工半读或在职学习的方式,他们中的许多人工作不定时,经常外出。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满足了这些人的学习要求。特别是因特网和多媒体两大技术的结合使满足网络教育的需求成为可能。而政府也十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利用因特网的非同步教学、双向交互式的视频教学和单向式预录视频教学等技术,积极发展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已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网络教育获得高等教育学位。英国也是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国家,网络教育不仅在国内普及,而且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目前英国利物浦等大学正积极开拓中国的教育市场,它们提供的信息技术理学硕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课程,使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获得学位。

2.2 国内网络教育方兴未艾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颇具规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快速增长。尽管如此,相对于巨大的人口基数,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匮乏问题依然存在,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偏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网络教育。国务院1999年1月转发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2010年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此,国家加大了在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建成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并开展地区性区域教育信息网络和校园网络建设。从1994年开始酝酿实行远程教育,1998年开展远程学历教育试点,短短的几年时间,高校远程教育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有六十多所,全国各地已建成几千个学习中心,在册学生高达200多万人,教育范围涵盖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各个层次,上百个专业。远程教育已成为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领域。目前我国各试点学校已初步摸索出一套网上办学的模式,开发出一批网上课程和教学资源,形成了校内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与校外远程教学同时进行并相互融合的开放式办学格局。

3 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方式

基于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利用传媒与通信技术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

3.1 基于传统电视的远程教育系统利用卫星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无线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各类教育教学节目和社会科学教学节目,学生则在各教学点或家里利用电视机收看。

3.2 基于Internet 的远程教学系统

利用Internet,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传输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该教学系统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的交互方式、迅速的反馈交流,正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关注的热点。

3.3 基于电视与计算机相结合的远程教育系统

通过有线或开路电视系统,学生可以直接获得比因特网上传输质量高得多的视频和音频信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教学课件的浏览与学习,电子邮件传送作业或答疑。或者利用卫星电视系统传输制作好的CAI课件,使学生通过卫星下载有关课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自主学习。

3.4 基于双向传输的HFC 有线电视网络

用光纤和同轴电缆结合而成的HFC(HybridFiber Coax),这种融数模传输为一体,集光电功能为一身的网络结构,不仅使多频道的广播电视传输质量大大提高,更主要的是形成一个性能优良、双向传输、多功能开发的网络平台。它充分利用MPEG2视音频编码压缩技术、DVB2C 数字广播技术,可以获得高质量视频、音频和数据服务,保证教学过程的实时转播、实时交互与课堂交流。

3.5 视频会议系统

作为一种交互式的多媒体实时通信方式,使异地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成为可能,可以使处于不同地区的多个用户之间,利用先进的硬件技术来完成对视频与音频信号的压缩/解压缩处理,进而通过多媒体网络相互实时地传送声音、图像、文件等信息,使用户更方便、更大限度地共享各类信息。

4 网络教育对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4.1 网络教育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遍布到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互联网的迅速兴起,进一步开阔了多媒体应用的领域。当今,通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而迅猛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教学模式改革所必须的技术支持手段,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就是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形式多、信息量大、趣味性强的特点,通过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运用,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实现“因材施教”。网络教育发展的意义在于能够打破封闭的教育环境,进而建立一种开放的教育环境。它改变了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交互式的双向活动。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解说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下摆脱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要渠道接受知识的模式,可以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获取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突破传统教育空间的限制,在异地接受知识的传授,而不受区域和时间的限制。随着信息量的增大,学生的视野也在扩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逐渐地改变,使学生的地位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向自主化和个性化发展。

4.2 网络教育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使教学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网络教学使教学材料的展示越来越灵活、形象、生动,是支持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最有力工具,因此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青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将网络资源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网络教学使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式演绎的讲解,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解决了过去一直困扰高校的教学媒体“滞后”的问题,更新了高校的教学手段。

5 普通高校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远程教育信息化进程迅速推进的要求,普通高等院校要积极运用网络教学手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一般来说,开展网络教学,需要建设一个支持网络教学的教学环境,并且在此环境中能实施教学活动。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完成如下任务:平台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支持。可以说,平台、资源与服务构成了高校开展网络教学的三要素:平台是前提,没有网络教学平台就没有网络教学,平台是体现网络教学特色的重要依靠;资源是基础,没有资源的网络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服务是保障,只有人的积极参与,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才能真正保证网络教学的成功。具体来说,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5.1 抓好基础建设

搞好网络教学的基础建设,首先要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条件。建立校园网络系统,完善多媒体教室和CAI 实验室、课件开发制作室和多媒体网络室。建立远程教学教室,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点教学,并逐步实现大学生公寓连通校园网络,使学生在宿舍通过网络接受教育和学习,为开展网络信息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搞好软件基础建设。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远程教育课件开发平台,发展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基于网络的助教型、助学型教育教学资源库,以满足教师借助网络备课、上课和学生借助网络学习、活动的需要。

5.2 搞好课程的引进及课件的开发

普通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技术,对一些通用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可以采取向其他院校乃至国外高校购买或协作开发,甚至直接选课等办法,使用国内外一流高校开发的网络课件,让学生享受到国内外一流高校、一流教授的教育,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在此基础上,普通高校要集中必要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本校重点课程、重点教师的网络课程,发挥优秀教师的最大潜能,这不失为一种多快好省的发展模式。

5.3 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网络教学不仅仅是将教学材料在网上,而更多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传统教学过程中一些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作业、考试、笔记记录等,都应该能够在网上得到很好的支持。所有的沟通与交流以及关键教学环节的支持,都需要一些专用的工具来支持,而现有Internet技术并没有提供这些工具,因此需要进行工具开发。网上交互式的程序设计,是一般非计算机专业教师所难以做到的,因而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网上的教学支持平台,为教师在网上实施教学提供全面的工具支持。

5.4 利用网络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