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精选(九篇)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

第1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xxxx市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文化娱乐业、音像业、演出业、印刷业、文化旅游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xxxx市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xxxx市民营文化企业以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强大的市场扩张能力异军突起,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随着民营文化企业的不断扩大,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日益增多,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正逐步成为一支“生力军”。这些民营文化企业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进xxxx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xxxx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基本情况

(一)市场构成。我市民营文化企业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电影和演出为主,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一个以娱乐、演出、音像、电影、书报刊、艺术摄影、培训、网络、印刷等项目为主的综合市场体系。截至目前,共有各类民营文化产业单位700余家,其中歌舞厅67家,占总数的9.6%;网吧163家,占总数的23.3%;电子游戏厅116家,占总数的16.6%;图书发行零售142家,占总数的20%;图书vcd出租88家,占总数的12%;打字复印社120家,占总数的17%;婚纱摄影14家,占总数的2%,从业人员近万人,年营业收入约1.5亿元。另外,民营艺术培训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初步摸底约有30家以上,大多是家庭式培训,少有规模性。对这一领域,目前我市工商、文化等部门尚未管理起来。全市还有上百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和40余家流动电影放映队,主要活跃于农村乡镇,大多数是业余性质、家庭作坊式,基本没有工商注册。

(二)企业构成。此次调查全市共发放调查问卷表120张,回收116张。民营文化企业注册时间在3年以下的有45家,占总数的38.8%,注册时间在3—5年的有36家,占总数的31.1%,注册时间在6—10年的有34家,占总数的29.3%,另有1家注册时间在10年以上的,占总数的0.86%。本次调查的民营文化企业大多数为个体性质,有85家,占总数的73.3%,私营独资有25家,占总数的21.6%,股份有限公司有6家,占总数的5.2%。

(三)地域分布。我市民营文化企业大多集中在市区、城区及靠矿区的集镇。这些地区的文化企业起步早,发展也较快,偏远乡镇的文化企业相对就很少,发展也较慢。但是也涌现出了如临涣镇、百善镇、刘桥镇、南坪镇等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较快的亮点,主要是依靠自身特长,发展民间演出业。调查显示,文化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成正比,文化产业发展的差距,充分说明和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总体分析,我市民营文化企业在近5年左右的时间内发展迅速,新注册的企业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集中于市区和城区,在偏远地区和农村相对较少,分布也不均衡。民营文化企业大多注册资本、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基本都是家庭式个体经营,尚无法律意义上的治理机构,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还有待发展。但是,近年来新注册的民营文化企业也有部分投入大、起点高的新型文化企业,大多集中在ktv量贩等歌舞娱乐场所,如阿里巴巴飚歌城、翡翠明珠娱乐会所、聚富圣会自助卡拉ok等,投入规模在400万以上,单个文化企业吸纳就业人员近百人,年营业收入在500万-800万元左右。

在调查中,大多数的民营文化企业业主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持悲观的态度,民营企业业主对未来企业发展持“一般”、“不佳”、“不好说”的态度分别占29.3%、27.6%和15.5%,对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仅占18.1%。

二、企业融资和资本运营

我市民营文化企业的融资方式目前主要集中在自身积累(86.4%)和民间借贷(74.6%)上,银行借贷的比率仅为18.2%。民营文化企业存在较大的融资困难,有部分民营文化企业认为是企业资本金不足,找不到担保人,但大多数认为是管理不规范。所有接受调查的民营企业业主都认为各级政府都应该为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包括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由于民营文化企业自身规模小,大多未介入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全市仅有原市电影公司由于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由原公司人员买断经营。

三、企业发展环境

有近八成的民营企业业主对企业发展环境总体评价尚可(很好类占12%,较好类占18%,一般类占66%,较差和差类为0)。但是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相比,在土地使用、专业技术职评、社会保障及劳动用工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税费方面还存在有关税收减免、奖励不能兑现,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和多头收费负担较重等问题,税费压力较大,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加之市场准入、融资难和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当民营企业遇到麻烦时,首选的解决途径也是找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或工商联,仅有2.91%的业主选择打官司来解决问题,法制观念淡薄。社会化服务方面主要集中在人才培训(占总数的62%)、信息咨询服务(占总数的42%)、技术服务(占总数的42%)和创业辅导(占总数的42%)。最希望政府部门在政策扶持(占总数的8%)、减少审批(占总数的42%)、人才培养(占总数的34%)、禁止“三乱”(占总数的24%)和提供信息咨询(占总数的20%)等方面提供服务。

就目前调查的状况看,民营企业对当前的社会化服务满意度尚可,较满意率达85%以上。此外,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对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了解少、信息闭塞等问题。有85%以上的企业认为2009年4月13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对企业发展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

四、存在问题

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促进了文艺繁荣。但是,从我市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和较低水平,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还不协调,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率先崛起”的发展战略还不适应。

首先是观念陈旧,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和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从文化与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上来把握文化产业。

二是民营文化企业经营散、规模小。全市文化经营单位虽有700余家,但投资大多在50万元以下,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经营单位为数甚少,缺少大规模,连锁化的民营文化企业龙头。经营项目与内容单一,文化企业处于经营散、投向乱、规模小、水平低的状态。

三是从结构上看,传统文化产业占较大比重,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较慢,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差,经营项目与内容竞相模仿,大多停留在价格、硬件设施等低层次竞争上,缺乏服务内容的创新。

四是从区域上看,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区域不均衡,城市中扎堆,偏远乡镇断档,除部分发展较快的乡镇外,其他偏远乡镇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未起步,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匮乏。

五是融资难。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意产业”,文化艺术行业人士常常有很多好的创意和想法,但总是缺少资金去实行或包装。大的企业可以继续发展得很好,但更多小企业处在艰难生存的状态,银行的大门几乎不向他们敞开,故民营文化企业只能靠“滚雪球”的办法来壮大自己的企业,这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文化企业的发展。

六是文化产业人才缺乏。目前,民营文化企业经营者大多是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学历占比例很少,学文化经营和经济管理专业的几乎没有,加之员工流动性大,影响了民营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

七是信息闭塞。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政府缺乏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指导和引导,使得民营文化企业对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法规了解甚少。加之文化产业是新兴的产业类型,对新技术和新科技的依存性较大,信息闭塞导致家庭作坊式的文化企业比比皆是。

五、意见和建议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和壮大民营文化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束缚,要树立文化经济化理念,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紧密地同经济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与xxxx在安徽率先崛起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开发文化力,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全面发展我市各项文化产业。

第二、进一步优化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首先,要建设良好的文

化产业发展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发展民营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文件精神,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尽快制定出台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和推动民营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政策上保证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和民营文化企业的“国民待遇”,推动民营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在市场环境方面,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坚决打击盗版、造假等侵权行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整顿和规范文化产业市场秩序。

第三,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可将民营文化企业所得税地方分得部分,设立专项资金,创立“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重点民办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运用政策性贷款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每年由政府安排的政策性贷款(低息贷款、贴息贷款),将一定比例用于扶持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由政府的固定投入外,还可吸引那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个人、企业,甚至国外的资本投资入股。

第四、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研究制定xxxx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规划中将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纳入其中。整合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运用现代市场信息传播营销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促进文化产品的流通。着力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型文化产业。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推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第五、构建文化产业的发展平台。坚持改革与创新并举,培育良性互动的文化市场环境。要加快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文化领域资本、人力、信息、生产资料等集聚,为民营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文化要素市场中,发展文

化中介市场尤为重要,要积极培育立足市场、面向社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与文化管理部门无直接行政隶属关系的独立经济实体,在政策上积极支持集体、个人及非文化性质的企业参与文化中介机构的组建。

第2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本届中外企业文化峰会,恰逢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举办中国企业文化界高端论坛十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秉承“方向正确、学术领先、行为规范”的宗旨,团结中国企业文化理论界、企业界一道,在持续吸收与借鉴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基础之上,为中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不断注入“中国元素”,在企业文化与固有文化传统、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与中国转型经济理论和国企改革理论等研究有机结合,积极推动企业文化理论深入探索和实践创新,不断推出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共同促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强企圆梦做出不懈努力。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道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由自发转为自觉,由自信走向自强,有效提高了企业软实力和中国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本届峰会的主旨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加快实现企业转型中的文化自觉,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检验企业文化竞争力在企业发展中的效果,科学评价企业文化在企业综合竞争力中的作用,交流推广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培育经验,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推进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企业文化竞争力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本次会议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以来企业文化竞争力的作用方式和实践成果,研讨了企业文化竞争力与企业发展诸方面的关系,探索了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发展规律、科学评价、培育方式等问题,从而引领企业未来软实力的增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副局长韩天、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王德生、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范康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原常务副部长、北京市第八届政协主席王大明出席会议并作“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福建省原省长、商业部原部长、国务院特区办原主任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志学教授作题为《企业文化竞争力与企业经济发展》的学术报告。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并在闭幕式做了题为“改革开放35周年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总结发言。他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和文化的相互交融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和竞争中的作用更加显性化,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本届峰会着眼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采用官、产、学、研互动的方式,针对企业在持续改革发展过程中文化如何发力,如何评价、培育、提升文化竞争力,进而不断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等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和课题,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和解析。

会上,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车迎新,中国一汽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孙国武,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武永涛,皖北煤电集团董事长葛家德,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党委书记张连成,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袁绍斌,在“企业文化竞争力作用”“企业文化竞争力推动企业生产力”“企业文化竞争力效果评价”等专题论坛上分别发言;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唐任伍,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徐艳梅做了专家点评。

在“企业文化竞争力培育”“企业文化如何发力”的嘉宾互动对话中,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程福波,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竹民,四川宏达集团副总裁、党委副书记刘德山,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大建,北京金隅集团党委副书记吴东参与了对话,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原副巡视员、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李世华,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华锐做了专家点评;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唐任伍,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徐艳梅,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导苏勇分别就“企业文化竞争力的作用方式”“企业文化竞争力与企业转型升级”“企业文化竞争力与企业综合竞争力之关系”“企业文化竞争力与中国梦”等热点问题作了学者观点交流。

同时,恩智浦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业务总监RanZahn,巴斯夫有限公司大中华区企业传播部资深总监、博士裴泽科,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围绕“跨国企业文化竞争力比较”专题,做了演讲;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教授做了综述比较。

第3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 文化建设

一、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还没有从本质上进行深入认识,而只是根据市场大环境的需要“喊口号,唱高调”,提出一些所谓的企业文化理念,但是在工作实际中其执行力十分薄弱,甚至流于形式。还有部分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仍然以经济指标作为核心,而对企业自身的文化积淀缺乏认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执行措施与监督制度都十分缺乏,这些情况使得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被“束之高阁”,缺乏坚实的支撑,如空中楼阁,直接制约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企业文化建设形式不够丰富

企业文化建设是严肃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形式也必须固定单一,相反,应该更多地结合时代因素,以员工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在形式上力求多样化与多层次化。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自身的文化构建过程中,还是走“讲理论,发手册”的老路,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更是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同时形式过于严肃呆板,缺乏应有的创新与趣味性,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配合与参与热情,这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3.企业内部建设缺乏基础支撑

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人本思维的积淀,但是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仍存在缺失,在许多企业中传统人事管理制度大行其道,组织架构采用稳定的金字塔形结构,长期工作在缺乏变化的环境中,使员工安于现状,倾向保守。与此同时,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教育和人本关怀都还存在许多不足,应对日益巨大的工作压力,缺乏合理的疏导与化解制度,这些都制约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支撑。

二、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措施

1.建立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架构

这是系统化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引导性核心思维,在自身文化建设方面显得十分零散,缺乏由点到面的过渡与积累,为此,应该尝试建立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架构,在这一架构中明晰需要调动的有关人员、部门,同时明确各自的权责利管理,并通过不断细化使之逐步趋于完整和科学,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引导和规范性纲领。一般来说,系统架构的划分可以采用模块法,根据要实现的功能将企业文化建设这一系统划分为数个子系统,各个系统之内再不断细化,如:

(1)宣贯系统

宣贯系统主要负责企业内部的宣传和外部的企业形象建立,对内,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让企业员工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加强对企业文化本身的宣传;对外,则以企业文化为核心,通过社会活动和对外宣传扩大企业自身的社会影响。

(2)教育培训系统

教育培训系统负责企业内部针对员工和职能部门的教育培训,其内容不仅应包括常规的职业培训,更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的融入性教育,以及针对员工的心理培训教育,以增加员工的心理抗压能力,保持心理健康,这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措施的执行和员工的接受度都有积极推进作用。

(3)文化建设系统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展示和发展自身的文化,同时通过不断的沉淀,使员工更加接收,社会更加认同,从本质上保证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形成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发展的良性循环。

(4)监督管理系统

监督管理系统目前在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属于薄弱环节,这一系统关注与企业文化建设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对于未能落实到实处的措施,必须及时提出并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由此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和措施的有效推进。

(5)评价总结系统

评级总结系统对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评价,便于发现当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总结成功经验,继续推进,科学的评价总结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而言,大有裨益。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调整这些子系统,并将每一个子系统进一步细化,落实到部门和员工,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调整,最终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建设体系。

2.改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管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极大地激发员工对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因而新的管理制度应该加强管理工作本身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即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细化为一系列指标,将这些指标与企业日常运作和员工考评的指标结合起来。要实现二者的融合与统一,主要要做到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与经营策略相结合、经营业绩和管理业绩相结合、对管理者的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如下图所示。

3.多种形式丰富企业文化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政治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读理论,讲理论”等模式越发显得无力,为此,应该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同时大力引入现代化的形式与手段以激发员工学习和参与的热情。例如,可以以纪录片、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企业内部展示企业的发展历程、获得的荣誉等,这可以非常直观地增强员工的自豪感与荣誉感。也可以组织员工文艺汇演,以诗歌朗诵、情景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企业主题文化,这样的形式不仅很好地展示了企业文化,同时也给予了员工很好的自我展示平台,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参与热情,而通过自身的表演,对企业文化本身也将有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动之后,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参与感的讨论,讨论以茶话会或者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力气轻松活泼,大家各抒己见,交流沟通自身的见解和感受。在会议之后,将大家的感受整理汇总,并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素材分发并组织学习,此时可以结合一些经典的思想政治读物,这样的形式不会给员工带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沉闷感和拘束感,可以较好地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可以更加紧密地结合其工作与学习的实际,在实践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在新时代下,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更加强调系统化、人性化和多样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科学合理的系统架构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科学有序的发展。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施晓光.《美国企业思想论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4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谋定总体目标

目标具有明确的引领作用。企业文化重塑首先是谋定出企业文化的总体目标。要按照企业转型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精心谋划、设计企业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并按照设定的总体目标,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组织推进。企业文化的总体目标,主要包括企业战略规划、核心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共同愿景等要素。总体目标既要有企业文化的近期目标,又要有长远目标,充分体现既区分层次又相互衔接的文化建设格局。在落实总体目标中要注重发挥各级各类管理者的主导作用,从各个管理领域进行突破,以此带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上位,全面发展。

创新思维模式

创新思维模式是按照战略转型进行企业文化重塑的基本路径之一。所谓创新思维模式就是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引领企业文化重塑,通过创新思维模式,确保文化思维适应企业实施战略转型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一是培育“突破性”思维,不断引领企业全员从实际出发,反思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勇于突破原来的旧框框、旧思想,用创新的思维统领文化发展,着力推进“创新文化”,让员工在不断地解放思想中,实现创新思维的螺旋式上升。二是培育“开放性”思维。在文化重塑中,大力倡导运用开放性思维,积极营造民主、包容的文化氛围,拓展海纳百川的胸怀,团结容纳有能力的人,真心诚意地向新加盟的人学习,吸收别人优秀的文化因素,借鉴别人先进的管理方法,把各方面的优势合起来,同心同德推进企业发展战略。三是培育“学习性”思维。重点是突出现代知识的学习,引导员工认识“知识陈旧就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机遇总是会光临做好准备的人”的道理。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员工学习现代管理、现代科技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不断增加员工的知识储备;营造研究问题的氛围。引导企业全员多读点书,多研究点实际问题,多一些调查研究,从而形成研究问题的浓厚氛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倡导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学习成果管事管用。

把住关键节点

推进战略转型期企业文化重塑,要重点把住6个关键节点。

明确外部定位。主要是明确包括客户、关键合作伙伴、大股东、中小股东、一般合作伙伴、竞争者等各方面文化影响力的定位,并结合外部文化定位,完善内部文化体系。

提炼、提升自身企业文化内涵,形成体现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即:形成与企业战略转型相匹配的企业宗旨、指导思想、企业形象、管理理念、发展理念等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体系应体现兼顾企业的外部市场定位和内在文化基因的基本内涵。

形成企业内部的文化信仰。以企业宗旨、使命为源头,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价值判断,通过企业流程、制度,形成文化干预,逐步内化成企业员工的公共情感走向,形成员工的行为边界和文化素养。

形成产品的品牌文化。把企业文化内植到企业产品中,把更多的文化融入到用户的服务中,使客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产生归属感,从而形成该产品乃至对该企业的品牌忠诚。

正确引导外部市场。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向外界、向市场导入自身的文化,运用舆论导向、公关策略等方式,引导和拓展外部市场。

形成内部的精神品质。产品如人品,品牌精神的实质,是精神品质的表现,必须使企业内部的精神品质逐步形成,并表现出一种可以感知的文化氛围。

注重全面推进

构筑共同愿景,发挥目标愿景的感召力。共同愿景体现的是企业和员工共同的整体感和团队意识,能够激发企业全员的热情和勇气。企业在战略转型期,通过构筑共同愿景,把推进企业战略发展,变成共同追求的目标,促使员工心中产生极大的感召力,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在文化重塑中,将目标愿景渗透到各个部门、各个员工,使其拥有和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愿景目标,通过完成个人业绩、完成部门指标,进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通过运用共同愿景,促进和引导企业和职工认同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发展方向,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重塑企业价值观,发挥价值理念的导向力。运用企业价值观指导员工行为方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在建设战略支持型企业文化中,要体现个人价值高于资产价值的价值观;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价值观;团队价值高于个体价值的价值观;社会价值高于经济价值的价值观,切实把实现目标与体现价值融汇到统一整体中,使员工和企业成为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进而强化价值理念导向力。

打造金字招牌,加强企业文化的传播力。提升文化品牌价值,形成统一的价值追求和经营行为,在此前提下,倡导下属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建设个性文化,努力做到遵循与创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以金字招牌不断提升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整合企业行为文化,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执行是成功的保证,只有企业具有优秀的文化执行力,其文化建设才可能取得成功。整合企业的行为文化,形成新的管理平台,把先进理念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为,落实到管理和实践操作上,真正实现企业文化从理论层面到实际层面的转化应用。

拓展文化内涵

融入文化元素。企业在提出先进的文化理念之后,就要把各项文化元素尽快融入管理、浸润员工,实现员工行为的有效调整。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形成顺畅的闭环系统。另一方面,要根据职能导向的原则,结合行业核心竞争要素,针对企业发展迫切需要改善的模块,如服务文化、营销文化、员工的职业化转变等,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时机和突破点,把文化元素逐步植入到企业战略转型发展之中。

第5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 农村信用社 经营理念

一、何谓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目前学术界对企业文化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研究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科学,是企业的“灵魂立法”,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它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次向更深的文化层次发展,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和竞争的深化,竞争的方式、内容也表现为企业文化竞争。

二、农村信用社之企业文化

农村信用社是集体合作金融企业,本文就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粗浅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发展目标,企业精神、行业风气、服务规范、企业形象以及金融法制、制度文化和传播文化、金融文艺等很多方面。农村信用社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升华,也是新时期战略调整的理性选择,农村信用社独立运作以来,创造了许多值得好好总结的文化理念、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如以人为本、以农为本、以社为家、诚信合作等方面。这些都是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实践和探索。对全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了很大的导向,凝聚、整合和培育作用,是农村信用社的灵魂工程、民心工程、动力工程和智力工程。

三、农村信用社如何走好企业文化之路

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因此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具体的说,分为远期和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是建设“四个一流”的,具有“中国农信人”特质的长效型现代化农村合作金融企业文化。

近期目标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认真总结、提炼、创造出农村信用社核心价值观,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创优服务、转换机制、改进作风等有机结合起来,下大力气夯实基础,增添亮色、整章建制、规范行为、重塑社魂,进一步提升经营和管理层次,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1.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规范员工行为、工作作风有机结合。树新农信形象,创新农信精神文化。促进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并进一步创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采取统一培训与岗位练兵、业务技术比赛相结合,培养大批熟练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及相关产业经济理论和精通计算机操作及网络管理系统的专门人才。并将服务用语、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行为规范汇编成《员工手册》作为广大信合员工的行为准则,并在广大信合员工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并抓好人生观教育、敬业爱岗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化无形为有形,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结合起来。提速发展新业务,创新农村信用社物质文化。搞好市场定位: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与农共舞、与农共赢。呈现出“农信塔台、农民唱戏”共同致富的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3.将企业文化建设与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提增品牌效应,创新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并以“敬业、诚实、守信、创新、效益”作为信贷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4.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创优服务结合起来。提升服务层次,转变服务观念,创新农村信用社行为文化。

服务是一切创新的手段、方式及其过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服务是一切创造利润和财富的手段,客户是效益生长的源泉,员工是创造效益和财富的主体。作为农村信用社的领导实践“三个第一”服务思想,就要强调“态度第一、关系第一、团队第一”。态度决定一切,它决定立场、方向和成功。关系是市场经济的神经,理顺关系,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是领导组织要求;团队是主干,带好团队是领导天职,要重视天时地利人和,发扬农信人“诚信、团队、牺牲、创新和奉献”精神。

作为员工,要坚持“学习第一、执行第一、创造第一、”不学习,就不能贯彻和执行,不执行就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创造就没有发展前途,就不能实现最佳效益的这三者的辩证关系。

第6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创新加强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是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企业管理新潮,引发了一场深刻的企业管理革命。不断追求企业文化,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市场经济竞争愈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成为企业决策者和企业文化人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大庆炼化的发展实践,加强、创新企业文化以下三点值得研究。

一、围绕大局创新思路

“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培养人,凝心聚力,化解矛盾,构建和谐,提振士气,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企业文化方向的问题。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思想政治、组织领导。

大庆炼化的企业发展之路,是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以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以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经营管理实践的积极探索。因此,企业文化工作要自觉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推进实施文化建设作为事关企业科学、和谐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要服从服务这个大局,紧紧围绕大局谋发展。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相”文化为统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思路。二是总结企业文化经验得失,坚持“两分法”,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找出差距和不足。不回避矛盾,不护短。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谋划发展方略。三是集思广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中员工智慧,创新、搞活企业文化。四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巩固发展以企业文化干部为骨干,党政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党政齐抓共管的企业“大文化”格局,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工作新局面。

二、结合实际创新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是企业物质实力不可替代的软实力。在社会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企业文化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以人为本,努力创新,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提升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力,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新时期企业文化创新机制,主要是抓好“三结合”。

1、与弘扬大庆精神、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企业之魂、文化之根。正如余秋里精辟阐述的:“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能够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一个城市在未诞生之前就有了自己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哪一个企业和城市走过短暂的历程,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铭刻一个光辉的亮点。”弘扬大庆精神,是大庆企业文化的主旋律,也是大庆炼化公司企业文化的主旋律。新时期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不守旧,创新不丢根、不失真。要围绕落实科学和谐发展,大力弘扬大庆新时期强烈的发展意识、积极的创新精神、旺盛的创业激情、现代的科学理性、自觉的人本理念,赋予大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深入开展“身在大庆学大庆,铁人身边做铁人”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大庆精神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品位。更好地引导干部、员工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大庆精神落实到“四大基地”建设的实际行动上。

2、与建设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员工紧密结合。继承和发扬大庆“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的优良传统,发挥企业文化的优势。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员工头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一支高度自觉、堪当重任的“铁人式”的员工队伍。二是扎扎实实抓好职工培训文化、创新文化。努力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着力建设同国际接轨的具有国际一流的技术专家、高级管理、高级技能操作核心人才队伍。将员工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3、与完善科学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紧密结合。企业管理好坏,直接关系企业的兴衰成败存亡。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内部创造了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干部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和谐持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以人为本,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集中体现在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创新上。企业文化要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制度做为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优势,切实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把企业创新文化覆盖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层面。渗透生产经营管理关键环节、每个细节,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效的“瓶颈”问题。首先,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恪守“三老四严”,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约束人、管理人、规范人,提高执行力度。其次,实行柔性管理,刚柔并济。使企业管理逐步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过渡,提升管理文化品位。譬如,在生产经营任务指标上必须刚性管理,不讲条件;但在管理进程中要讲求方法,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确保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在安全环保监管上必须刚性管理,不留情面;但在管理方法上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安全环保工作落到实处。

第7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作为最早加入__的制盐企业,____公司要率先成为__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全面整合__现有的文化资源,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以__文化为核心的、具有__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促进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战略的良性互动,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经济发展。

我们要推广以“勇于开拓、科学发展”为核心的“创业精神”。 继承和发扬__人“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优良传统,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开拓进取,推动____公司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实现__的“二次腾飞”。

我们要推广以“与时俱进、挑战自我”为核心的“创新精神”。立足企业实际,着眼改革发展,把挑战当作机遇,把困难当作动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推广以“爱岗敬业、服务社会”为核心的“奉献精神”。要加强员工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思想道德、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的全面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现公司“发展企业、富裕职工、贡献社会”的最终目标。

我们要推广以“尊重人才,团结和谐”为核心的“团队精神”。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是为了人,发展要依靠人,公司要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企业”,倡导“一花独秀不是春”的团队精神,让团结和谐成为推动__发展的力量之源。

我们要开展以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和率先垂范为特征的“示范文化”。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在行为品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生活作风诸方面做职工的表率,以良好的自身形象感召职工,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层次。

第8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经济发展 企业竞争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的精神支柱

决定一个企业兴衰存亡的决定因素是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路,这两者又来自于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是引导企业前进的方向;它明确企业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客户,怎样正确回报股东,怎样正确激励员工,怎样正确确定企业的经营策略,怎样正确维护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怎样协调好企业发展与社会的关系等等。企业文化无影无形,却已渗透到企业的每个角落,浸润着企业的每一个细胞,让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技术力量、销售力量、资金力量以及人才等等都是重要因素,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正确的经营理念。只有在正确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有效地使人员、技术和资金发挥作用。

(二)企业文化是增强合作意识,锻造团队精神的利器

孟子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成功的第一要义。表现在企业的运作上,“人和”即为团队精神。“人和”环境来自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战略的灵魂和主旋律,其基本内涵是:人是企业活动的中心、企业治理的中心,企业治理应当着眼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开发人的潜能,企业的任务是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在企业治理实践中必须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培养人;通过先进文化塑造人,挖掘人的文化潜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调动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通过构建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不是冷冰冰的机器的组合,而是布满人文气息的团体。员工不再是工业社会之初死板的机器人,也不再是工业社会发展阶段的单纯的行为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员工有着独立的思考能力、活跃的价值取向的思想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需要员工富有活力的思维来保障。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主流价值取向,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点和根本目的,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立身基础。企业治理就是要以人为中心,重视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人的因素渗透着并主导着企业文化各子系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三、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

(一)美育功能

企业文化强调从实际出发,提倡开展自我教育、启发引导、寓教于乐的活动,以各种形式丰富企业文化,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提高企业凝聚力。比如海宁市某企业积极开展以“职工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并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相结合,重点实施“职工书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和谐文化建设。

(二)德育功能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和政治思想工作相结合。政治思想工作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为了建立健全新型企业制度,需要渗透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种形式,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从而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比如定期进行晨会、夕会、总结会和思想小结,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提升员工的行为,把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同企业文化建设同有效地配合,对企业员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引导,从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三)契合企业的文化理念,促进企业经济长足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契合企业的文化建设,切实建立企业价值观体系。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建立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从企业自身所处的地位,环境,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其经营状况着手。通过大量的实际的调研,分析,结合企业家本身对企业发展的考量,从企业发展众多的可能性中,确认企业的愿景,依据企业发展必须遵循的价值观,确立企业普遍认同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可以促进并保持企业正常运做以及长足发展的价值体系,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对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文化不但对内部员工有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而且还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和员工对企业的整体评价,是企业产品、服务、人员素质、公共关系等各方面在社会公众和员工中的总的印象,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风尚等外部表现和综合反映,是核心竞争能力的外在体现。企业形象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其作用远远超过企业的有形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的形象好,谁就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第9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一、研究动机

2009年9月国务院了http://《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发展产业的指导性意见》也将出台,内容之一就要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健康发展。将对其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四川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四川文化产业发展“十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发展。2006年四川省文化产业机构中的民营文化企业单位、总收入、从业人员比例分别达到79%、72%、75%,年利税达4.5亿元,民营文化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四川省文化产业一支名符其实的生力军,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一体化战略作为企业资源战略性整合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机制,已成为关系到民营文化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则力图对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现存问题并讨论改进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工商联文化产业商会(以下简称“商会”)的160家民营企业会员单位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研。商会聚集了本省文化产业的200多家代表性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共有195家,如安仁建川博物馆、成都武侯祠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公司、四川金手指文化传播公司等。本调查剔除了市场份额较少的35家企业。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60份,实际回收143份,回收率为89.38%;有效问卷122份,有效率为85.31%。问卷调查由三部分27个问题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成立时间、职工人数、企业类型和业务范围5个问题;第二部分是对受访企业一体化因素的调查,包括企业对自身一体化程度的判断、一体化战略的影响、遭遇的困难和受阻因素4个问题;第三部分是对受访企业经营绩效和一体化状况调查的18个问题,前9个问题从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方面调查企业的经营绩效,后9个问题则是调查访企业一体化程度及其类型。

三、研究发现与分析

1 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的企业规模、公司类型和经营业务有待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规模方面,受访企业中中型企业(员工人数为50~300人)为105家,占总数的86.1%;大型企业(员工人数为300~i000人以上)有12家,仅占9.8%;小型企业(员工人数为50人以下)为5家,只占4.1%。可见,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以中型企业为主体,已初具规模,但是大型企业数量极少,且缺乏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企业。

企业类型方面,受访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有92家,占总数的75%;合伙企业为19家,占16%;独资公司为6家,占5%;而股份有限公司仅有5家,占4%。可见,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以传统的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而管理体制更完善且能够直接募资、融资的股份有限公司非常稀少。

业务经营方面,受访企业中98家经营的业务仅限于文化产业的某一领、某一行业,占企业总数的80,33%;仅有24家企业涉及多种业态经营,仅占企业总数的19,67%,可见,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流动性较弱,价值链整合的程度也不高。

2 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的一体化形式多样,总体程度不高

首先从一体化形式来看,有以下四种形态:一是纵向一体化。调查中,笔者将纵向产业链抽象分解为“创意策划一生产一销售一广告经营一衍生产品开发及销售”五个环节,而结果显示涉及两个及以上环节的企业有81家,占企业总数的66.39%,表明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在纵向一体化延伸上较为普遍,但自主经营三个环节及其以上的仅有54家,不足五成。二是横向一体化。受访企业中仅11.02%的企业曾经兼并过其它同类业务的企业,7.09%的企业采用收购方式进行横向一体化,说明横向一体化的情况极少。三是企业间协作方式的一体化,79.53%的受访企业在非自营的业务上并选择了长期稳固的各种联盟方式的协作,说明在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非自营业务上进行协作是大多数民营文化企业的共同选择。四是个别企业的创新形式(见后文)。可见,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的一体化战略是以纵向一体化为主要形式的,但总体程度不高。

其次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一体化程度总体也不太高。调查中,笔者将文化产业链划分为“文化产品的概念创意一生产一销售一衍生产品的开发及销售”四个环节,并界定经营业务涉及其中三个及以上环节即判断为一体化程度高的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中仅有33家企业属于产品一体化程度高的,占总数的27.05%。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一体化程度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广播及电视电影、文艺演出服务这两个领域。

3 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一体化战略的动因不一与多重阻碍

首先,关于企业追求一体化战略的动因,笔者将其分解为“成本降低、盈利增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朝做大做强目标迈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和“其他(自填)”五个因素(可多选),调查显示一体化程度较高的33家企业中,有23家企业认为一体化战略可以成本降低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占69.67%;

转贴于 http://

18家企业认为一体化战略可以使得企业规模做大做强,占55.74%的;15家企业认为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使得企业市场份额扩大。占45.90%;此外,“其他”因素还有“一体化战略可以使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可以强化内部控制和协调,提高进人壁垒”等。总之,企业追求一体化战略动因依据自身状况而呈现多样化特点。

其次,关于一体化战略实施所遭遇的困难,笔者设计为“对产业准人政策的担忧”、“人才缺乏”、“资金不足”、“资源不足及资源整合力不够”和“其他(自填)”五个因素(可多选),调查显示有64家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产业准入政策问题,其中持这种观点的,一体化程度较高的33家企业中有19家企业,程度较低的89家http://企业中有45家,均超过五成;此外,有56家企业指出了人才缺乏的影响,占45.90%。这表明,半数以上的受访企业深感政府产业准人政策的严重制约,这与国内大多数学者的相关研究相印证;同时,人才的缺乏也是重要制约因素。相比之下,资金不足的影响不太大,这与当前融资环境的改善有一定联系。

4 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一体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正相 关

关于一体化战略实施对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的价值,本调查中笔者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假设1:民营文化企业一体化程度与其绩效正相关;假设2:采取不同类型一体化战略的文化企业之间存在显著绩效差异。假设3:企业间协作能增进企业绩效。调查结果使这三个研究假设证明都得到了支持和印证,结果表明:其一,企业一体化程度与其经营绩效正相关,企业的一体化程度越高,经营业绩也就优秀;其二,不同类型的一体化战略存在企业绩效的差异。无论是从企业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还是从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纵向一体化战略较之于横向一体化战略的更强;其三,企业间协作能增加企业经营绩效,企业间协作程度越高,那么企业经营绩效就越高;反之,企业问协作程度越低。那么企业经营绩效就越低。

5 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一体化战略的自我创新

调查中,除了上述三种形态外,个别受访企业还创新性地发展了一体化战略。例如,商会会长单位四川金手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04年底提出并实施了“文化产业网状一体化战略”,它是一种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根据企业价值链延伸而形成新型企业战略,是一种网状的复合产业链。具体地说,公司业务经营几乎囊括了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产品和服务都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呈网状发展;网状产业链上的结点之间是相互辐射、相互传递的关系,因此每一方面的产品和服务都可能在某一特定时期成为中心,某个结点上的增值都可能带来整个价值网的增值,即出现经济学意义上的“马太效应”。这种新型一体化战略的提出是本土企业家对一体化战略的创新与发展,它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快本土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具有启发性意义。

6 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产业链中生产不再是核心环节

关于企业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75.41%的受访企业均认为生产已不再是核心环节,取而代之的是广告经营和销售等业务。其一是对从事电影、电视行业的企业调查显示,64.75%的受访企业认为广告经营在产业链中居首要地位,发行和经营环节次之;而在过去,制作和生产被视为核心环节。其二是对从事出版行业的企业调查也显示,50.82%的企业认为当前重要性居首位的是销售,其次是广告;同样在过去,印刷、出版业务也被视为核心环节,广告和销售则是边缘环节。其三是对从事文化用品及芑术品生产的企业调查也显示,59.84%的企业认为销售是最重要的环节,而生产、制造不再是核心环节。这种观念的巨大转变,与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有直接联系,市场推广在产业链中越发居于核心位置。

四、思考与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的一体化战略是以纵向一体化为主、以企业间协作为辅,横向一体化极少,一体化程度总体不高;同时它们敢于创新,潜力巨大。结合文化部即将给予民营文化企业“国民待遇”、扶持其发展的行业背景,笔者提出了提升四川民营文化企业一体化水平的几条建议:

1 四川民营文化企业应具有横向一体化的扩张意识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近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7%以上,而现阶段国民文化消费缺口仍高达3万多亿元,。增长空间极大。另一方面,长期排斥在体制之外的民营文化企业也还处于初创发展期,我们看到四川民营文化企业目前以中型企业为主,且企业间的横向一体化即同类企业的兼并整合极少。

转贴于 http://

但是,近期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发展产业的指导性意见》首先就是加快资源的整合,鼓励和支持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同时“对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给予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可以预见,随着市场化推进和产业政策落实,将来优势企业兼并收购弱势企业,改变产业内部布点过多、力量分散、规模不经济状况乃大势所趋,国有文化企业之间乃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兼并组http://合不可避免,因此民营文化企业应来雨绸缪,加快自身发展和内部体制改革,并通过横向一体化战略做大做强,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民营文化企业集团。

2 四川民营文化企业要重视纵向_体化的水平提升

在当前巨大的市场空间中,以纵向一体化来占领市场份额和扩大企业规模成为民营文化企业的共识。但是实施不慎。也会带来深度风险。笔者认为,民营文化企业实施一体化战略应注意如下三个原则:一是“入围”产业的比较优势原则,在开放的市场中,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拓展必须以比较优势入围,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关键取决于这个企业是否按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经营,这可以扩展到同一个产业中不同产品的选择,还可以扩展到拥有多个行业的企业。二是核心产业的选择原则。核心产业的定位,首先是该产业的市场前景和竞争状况;其实是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竞争力,进入后是否会遇到巨大的障碍和阻力,是否会具有回击该产业中现有企业的进攻实力;再次是企业将以多大的规模进入,成本一效益分析的结果是否对企业有利。三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的原则。选择资源整合时重视利用本地资源,包括本地的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资金、技术等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外本地人才的培养也可以提高本地文化竞争力。

3 四川民营文化企业须慎重对待企业间协作

目前,八成以上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在非自营业务上常常采取联盟方式进行协作。企业间协作可以帮助企业不需并购就可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多元化。但是执行战略联盟,各家企业的独立地位不变而仅靠协议或承诺来维系,隐藏着诸多风险。在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和法制均不完善的时代背景下,民营文化企业缺乏政策和体制的“保护伞”,战略联盟失败时大多有苦难诉、有冤难申,在与国有院团的合作中更是常常陷于弱势地位,自身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因此,民营文化企业应慎重对待企业间合作的实施,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慎选联盟伙伴,联盟的双方或多方可能动机不同,目标有别,需要认真挑选、反复协商、达成共识;二是要在与中心企业的合作中培育与发展,逐步上升为核心企业,否则处于始终从属地位就随时都可能在合作中被替换;三是注意研究联盟的控制和管理问题,如合作形式、管理方式、利益分配、责任及风险承担、合作期限等等,尤其是规定何种情况下可提前退出联盟,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