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自主学习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以自学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被动的知识信息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手段的教学策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的学习中,先设计几个基本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本章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然后设置一个明确的任务,任务下达之后,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启动各类搜索引擎,就自己所需的诸如“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特征”、“信息技术影响”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并从所得到的结果中进行筛选和资源重组,通过各人或协作学习小组的E-mail发送到老师的信箱,课后再通过邮件查看老师的回复。让学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
二、以合作交流为手段 ,“小组合作交流”
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1.同桌合作交流,开学初根据学生的调查问卷,我将基础相当的两个学生安排在一个座位上,使他们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也完成两人的共同目标。其间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自己阅读与分析后,通过同桌间的互动、分析讨论,从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进而建构出个人对于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操作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把传统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这样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我的具体做法:将同桌合作变成前后两桌组成若干个合作小组,由他们自由结合,并适时加以引导,让每个孩子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没有我不行。让孩子们多看其他同学的优势,只有把全组同学的优势集中起来,才能使全组同学取得成功。
3.师生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交流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生生合作,它也包括师生间的合作。例如学生完成一份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给学生以艺术和美的视觉感受,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出本次课的教学任务:“以我为中心制作一份多媒体作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如何实现图文混排,如何实现绘图、艺术字、图片编辑、剪辑声音文件、插入flas等问题提出注意事项,此时,我没有说得面面俱到,由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合作解决即可。最后将多媒体文件集成,进行总体版面设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小组的优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作品。作品集成后进入点评阶段,分组进行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指出作品优点和不足,并做出有针对性的修改。
三、以主题活动探究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新力。
1.让学生自学,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创造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多安排“自学”环节,注意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适时变换课堂角色,顺应他们的志趣、爱好,多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如:在教用绘画工具绘画时,当学生对窗口各部分名称有了大概了解之后,在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画时,我就放手让学生对工具箱中的各个工具进行操作,让学生亲自在画图区画一画,去发现它们的用法、作用。这时,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他们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也就有了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画完后,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交互性,让学生们互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幅画好在哪,不好在哪,应怎样改进等等,之后,每位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在我国,一般人都将自主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方式。实际上,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主要是或者说首先是一种学习原则。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分析内化学习或有效学习的特征入手。真正属于内化的学习或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建构性的学习,而建构性的学习必须是自主性的学习。因为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能力,对学习对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建构出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和意义,所以建构过程必须由学习者自身完成,任何他人都不能代替学习者完成建构过程。进一步而言,如果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由外部参与学习活动和在内部完成建构过程这两个方面构成的话,那么,学习者在这两个方面的活动中可以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外部参与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他人组织、支配或控制,如,由他人安排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类型和参与这种学习活动的方式(是个人独立学习还是小组合作学习)等。而在学习过程的内部完成建构过程方面,如,学习者是如何基于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学习对象进行思维加工,思维加工的角度是什么、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并最终建构出自己对学习对象的某种理解、生成特定的意义等,这一切均需要学生自身完成和亲身经历,任何外人都不能代替。因此,自主学习相比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而言,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从学生在外部如何参与学习活动来看,自主学习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主要是一种学习原则(从学生在内部如何完成信息的加工过程来看,建构性的学习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是自主学习),即学生在所有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中均应落实或体现的学习要求,如,在有效的合作学习、有效的探究学习及有效的接受学习中,学习者首先必须是自主的。
学习原则和学习方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习原则是一种刚性要求,而学习方式具有选择性。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不能固定使用某种学习方式,而要依据学习目标、内容、学情、条件等,选择最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但是,无论学生学习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目标、在什么条件下学习,都要尽可能做到自主学习,否则这种学习就不会是建构性的,因而也不会是内化的和有效的。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学习原则,自主学习反映了学习的普遍规律,是需要在任何学习活动或方式中体现和落实的。其二,具体的学习方式一般都具有可以观察到的特定的学习动作结构。比如,合作学习一般是由几个学生组成小组,围绕某个学习任务,进行对话、交流,或分工、协作,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探究学习一般采用实验、调查、文献检索、讨论等活动去完成。而自主学习并没有自己特定的动作结构,它要在接受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数字化学习等各种特殊的学习方式中去体现和落实。
值得说明的是,在我国现行的教学论中,只有教学原则的概念,还没有确立起学习原则的概念。这大概也是导致人们仅仅将自主学习看作是学习方式的一个原因。我国现行的 教学原则,其实主要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规定了教导行为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如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均是如此。本来,按照现行教学论的界定,教学是既包括教也包括学的一种统一活动,因此,从理论来讲,教学原则既要规定教的基本要求,也要规定学的基本要求。但是,现行教学原则其实主要规定了教的要求,而没有规定学的要求,这是现行教学论重教轻学的一个典型表现。
自主学习其实最为看重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即学习者独立、主动地发动、完成、反思、评估学习过程,自主调控以及改进学习过程。因此,我国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倡导的将学生当作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观念,实际上就是在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性特征
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性特征是指,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个逐渐形成和不断进步、完善的过程。相比于成人完全独立的自主学习,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突出特征是,它是一种非独立的自主学习,或者说是一种自主程度比较低、需要成人帮扶和指导的自主学习。非独立的自主学习表面看来是一个矛盾和不能成立的说法,因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者独立、主动支配和管理自身学习过程的学习。但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这正是其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和处置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
理解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性特征首先需要我们转变思维方式。过去我们对很多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理解,都持一种绝对化、应然性的思维判断,因此看不到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教学现象(如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对性、实然性的状态的价值。即只看到和仅承认事物发展的完善状态或理想状态,而轻视或否定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或实然状态的价值;缺少从动态的角度观察事物的发展过程,没有确立由少到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发展观。所以,讲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以为是绝对、充分、理想的全面发展,或者说,只承认绝对、充分、理想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而不认为处于发展过程中的相对、低程度、现实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发展。同样,谈论探究学习就只是指完全、充分的探究学习,或者,只将完全、充分的探究当作探究学习,而看不到部分、低水平的探究也是探究学习,同样具有教育意义。类似地,我们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力培养等,也持这种看法。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相比于全面充分的自主学习,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部分的自主学习。表现在,学生只能完成某些内容和环节的自主学习。如,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生词、生字的掌握,而对课文表达的思想或情感通常需要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再如,一节课内容的教学中,一般性的内容由学生自学,而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则由教师讲解或组织学生互学和研讨。在目前国内流行的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在自学环节,学生在教师编制的导学案的引导下,完成自学过程。所以,在学案导学这种自学中,自学的任务、问题由教师设计,学生主要是具体完成这些任务和问题,学生没有完成自学的全部过程(自主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只完成了自学中的某些环节。
2. 相比于成人高水平的自主学习,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低水平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比如自定学习目标任务、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方法、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管理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过程和调控学习过程)等,中小学生均有可能表现出在选择的适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的低水平和不完善。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受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自主学习经验积累程度的影响,而这两者又是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密切相关的变量。
3. 相比于完全独立的自主学习,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需要教师帮扶或指导的自主学习。从自主的含义来看,自主学习应该由学生独立、主动完成学习的全过程。但是,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它不是完全独立、自主的学习,而是需要教师帮扶和指导的自主学习;或者说,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帮扶和指导下,努力学习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帮扶和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也是按照完全独立的自主学习包含的基本环节及其要求,完成学习的过程。
认识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性特征,对于全面看待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部分、低水平的自主学习也是自主学习,其教育意义在于,它是全面、高水平的自主学习形成的基础。没有部分、低水平的自主学习的日积月累,就不可能有全面、高水平的自主学习。因此,不要轻视部分、低水平或初级的自主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其次,以动态的眼光或发展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自主学习。教育要依据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性特征,基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已有的发展现实,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地由部分到全面、由低水平到高水平向前进步和完善。
三、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策略
(一) 确立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观念转变是行动改变的前提和开端。为更有力度和更有成效地促进自主学习在中小学的落实,需要确立如下新的教学理念。
1.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指向。在信息化、全球化和终身教育时代,中小学教学目标取向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从偏重教给学生系统、牢固的现成知识转向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核心指向实际上是学会自主学习,即学习者能独立、主动地发起、维持和调控自身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为学生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奠定最为重要的基础。
2. 部分环节和较低水平的自主学习也是有教育价值的。充分理解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性特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部分环节、较低水平的自主学习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全面、高水平的自主学习形成的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是学生最终学会完全独立和自主的自主学习的必经之路。
3. 教师舍得放手和逐渐减少帮扶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需要大人的完全帮扶,到成人逐渐减少帮扶,直至完全独立的过程。这就像成人教小孩学习骑自行车的过程,一开始,小孩在成人全力的帮扶下,坐在自行车上缓慢地前行;适应一段时间以后,成人就可以逐渐减少帮扶;到后来,小孩可以不要成人的帮扶就能独立骑车行走了;最后,是小孩完全独立、自由地练习和施展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以后,很多中小学在有意识地推行自主学习。但是,综观一些学校推进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笔者发现,目前有几种观念严重地干扰甚至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推进:
(1) 基于学生的现有习惯认定中小学生不能或不会自主学习。在我国传统的课堂中,学生主要是以听讲的方式学习,很多学生也因此形成了以听讲的方式学习的习惯。结果导致这样的教学格局,学生走进课堂就是听教师讲,教师讲得多学生就学得多,教师不讲学生就不学。不少教师由此形成这样的看法:中小学生不能和不会自主学习。这种观念的错误之处在于,它没有看清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真正原因何在。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成的;正是由于教师长期习惯满堂讲塑造了学生以听讲的方式学习的习惯。
(2) 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费时较多、效率不高。的确,相比于听教师讲,学生自主学习同样的内容花费的时间一般会比较多,效率也比较低。但是,学习效率是由学习的结果与学习的时间及精力付出两者之间的对比决定的。自主学习的结果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它还能导致更有意义的学习结果,如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责任感、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获得自主学习的效能感、发展自主学习的技能及能力,等等,综合考虑自主学习可能取得的这些结果,其对应的学习效率就不一定比听讲低。
(3) 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水平低为由否定自主学习的价值。的确,对比而言,学生自主学习对问题理解的水平一般要低于教师的理解水平。有人由此否定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主张学生应该主要通过听教师讲授来学习。笔者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对问题的理解水平可能不如教师,但学生经历自主学习过程尤其是其中对学习内容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及其形成的感受和体验,是学生思维能力和很多学习品质形成的必要条件。教师讲得再好也不能代替学生完成思维过程和获得亲身经历;缺少学生自身的思维过程,仅仅听教师讲最多只能掌握相应的知识结论而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教师错误地以为自主学习会导致学生间的差异形成。实际上,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一定是由自主学习导致的。但是,学生一旦自主学习,学生间巨大的个体差异就很容易显现出来,这对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调控以及对学生的指导,就提出了很大挑战,这也导致不少教师忽视甚至干脆放弃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 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素养培养
只有当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素养时,才会有自觉和习惯性的自主学习。因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关键策略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素养。笔者认为,支持学生自觉、高水平进行自主学习的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主学习的倾向性和责任感。自主学习的倾向性是指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愿、兴趣或内在动机。具有自主学习的倾向性的学生会表现为偏好、喜欢、乐于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责任感是指学生形成了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态度,有强烈的学习主人翁意识,理解学习是不能依赖他人而须自己完成的工作。
2. 自主学习的技能和能力。自主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者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严格执行计划两个大的环节,具体涉及的活动有:自定学习目标任务、自选学习内容资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付出学习努力、学会寻求合适的帮助,以及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完成学习过程等。所有这些学习活动的有效完成,均需要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素养的形成需要两种条件。首先,获得对自主学习意义的理性认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主学习的时代意义和对学生自身终身学习及发展的价值。其次,形成对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和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实践,并帮助学生尽可能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形成对自主学习的效能感及自信心等。这种对自主学习成功体验的获得,会深刻地影响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情感,进而促成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全面素养。
(三)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学习自主学习并形成自主学习的核心素养最为重要的环节,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锻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表明,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素养发展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如20 世纪80 年代典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其特点是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增加和突出学生自学的环节;90 年代以来以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课堂教学变革经验,其显要之处是调整教和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时空占用大小方面的关系,实现以学为本少教多学,结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整体学习效果的大幅提升。反面的经验也表明,教师不敢放手是导致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的重要原因。2001 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虽然大力倡导自主学习,但在不少学校,推进自主学习的效果其实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不敢放手,没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在学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的情况下,教师出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不信任或误解,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学生越不会自主学习,教师越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越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就越难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主导因素在教师一方。
因此,课堂上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改变喜欢讲、满堂讲的习惯,要学会将讲授控制在必要的范围之内。如此,才可能为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创造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内容空间)。
(四) 提供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平台或辅助条件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完全独立的自主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帮扶下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的指导、帮助和提供相应的支架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指导;自主学习;质疑
新课程学习中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语文自主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走进我们师生之中。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
学习方式。学起于思,思源于质。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疑最容易引起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质疑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充分体现。但是中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阶段,正处于求知阶段,还不具备完全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如果我们为了突出学生“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加以指导,片面追求“自主”,学生不可能得到实质的提高。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指导。
一、帮助学生确定自主学习的方向
人类自主学习的目标无限远大,但基础教育的“自
主”只是一种“学习”。要求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自主学习那些世人从未探测过的自然奥秘、人生哲理是不切实际的。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人生阶段不同,读书的选择也不同,青少年时期是读书入门阶段,应该选择基础的、总括的、浅近的、普及的读物。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把自主学习定位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水平上。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成绩优秀,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家长的安排,但课堂上提不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没有“独特体验”,对生活、对学习缺乏自己选择的能力,表面上看能主动完成各项任务,但这种主动只是机械的追求“完成”而已,是不折不扣的(不会思考、不会探究、不会提问)被动接受。也有一部分学生能主动参与各种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但知识结构
不完善,学业以外的事他们知道得多,但对学业知识掌握的少,结果不是有水无渠,便是有渠无水,学习也无收获,自主学习变的毫无目的。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潜能,要帮助学生选好自主学习的内容(课内、课
外),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要使自主学习的内容最有效地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最合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优秀学生所具有的牢固知识,超出一般的能力,都是在相对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而这一切又是在教师总的指导下
进行的。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自主学习是探根究底的读书之法,懂得质疑才是真正懂得学习,学习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对知识意义进行构建,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思维方向,让学生自主地思考、感悟、比较、体验。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没有问题的思维不是真正有效的思维。在别人视为平常中发现问题,在别人不觉得是问题上看出问题。“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为了让学生自主质疑,教师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技巧,举一反三,学到更多的知识,为独立质疑作好铺垫。
1.抓标题质疑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抓课题质疑,从不同角度琢磨、体会,为理解文章内容埋下伏笔。
2.抓关键词、句质疑
通过朗读、体会,结合具体语境来揣摩词、句的作用,就可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内容,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
3.抓矛盾质疑
要善于发掘矛盾之处,理解语境,体会句子深刻的蕴意。敢于对课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解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进而超越自我。
4.抓难点质疑
在比较含蓄的文字处,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去质疑,学到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有利于探索精神的培养和形成。
5.抓学后质疑
通过思考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思考后再质疑,有些问题不是一次探究就能完全解决的,应该实事求是,不必不知以为知,允许存疑,留下继续质疑的空间。问的越尖锐,越能反映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自主学习进入一个更高层次。
质疑的方法有很多,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能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教师隐性的指导,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质疑的学生也为教师的导学指明了方向。
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下面通过三个方面,介绍教师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前提
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思维更加活跃,自主学习的效率也就更高。在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认为这属于外在的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不大,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学生自身,只要学生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就一定可以学好政治,这种想法忽略了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前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主动性。比如“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这节课,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生活情趣,学生对生活情趣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认为生活情趣就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的学生认为生活情趣就是修身养性,有的学生认为生活情趣就是身心健康,学生在发表见解的过程中营造了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也进行了自主学习。
二、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为培养学生自主學习能力增添活力
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增添活力,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乐于探索知识,自主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在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注重丰富课堂形式,只是采取“满堂灌”的形式,这种讲解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吸收不了多少知识,教师还认为是学生不注意听讲的缘故,这种做法忽视了课堂形式多样化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采取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给学生授课,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添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充分发挥主动性。比如“看社会 辨是非”这节课,教师就可以采取演讲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学生在演讲稿中根据自己在社会中的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自己眼中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自己对是非的看法、对善良的赞美和对丑恶的批判,演讲形式丰富了课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效率更高。
三、采取小组讨论的合作方式,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效率
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效率,小组讨论方式可以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汲取其他同学思维上的优点,完善自己的思维,打破自身思维的局限性,更利于自主学习。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小组讨论方式,认为独立学习是最重要的,独立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使自主学习的效率更高,这种想法忽视了合作给学生带来的巨大作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小组讨论的合作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效率,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合作中发展”这单元内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合作对个人发展的意
义;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懂得合作不能没有竞争,竞争也不能没有合作;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如果教师单纯地给学生讲解合作的重要性,学生不一定能理解透彻,但是通过亲身体验合作,学生会对本节内容学习得更透彻。
以上内容通过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别是: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前提;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添活力;采取小组讨论的合作方式,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效率。这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水平,不要因为自身水平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总结,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找到更多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和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余利群.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好家长,2015(38).
摘 要:高中物理是高中刚开始学习的必学科目之一,这是一门相对较难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也应得到一定改变。这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教师的协助、学校的支持。就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阐明教学模式现状并提出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主学习;对策
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即学生凭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的帮助指导下,自主习得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自主学习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活力。对于高中物理学科,学生需要掌握两方面来促进高中物理的学习,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和原理,并能够理解,保证基本知识的学习;第二,能够进行一些物理实验操作,增强对物理实验的理解。
一、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动力
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是高中生学习物理的一个条件。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动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部分高中生认为物理学习枯燥无趣,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弊端,学生一味地接受知识,没有自己发挥的地方,致使他们缺乏学习乐趣,从而降低了自主学习的动力。第二,部分高中生由于自控能力差,难以进行自主学习,这时需要教师的监督引导。
2.教师缺乏引导能力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要起引导作用。倘若一个教师没有引导好学生,学生的能力就难以实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一味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上课模式单一。比如,在讲解质点的运动这一章节时,教师只讲解书本上的公式,没有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学生对这节内容就缺乏认识。
二、开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对策
1.坚持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
高中物理的自主学习有利于高中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自主学习课堂模式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原则。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促进教学的开展,明确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高中生学习物理的效率。比如,在教学力学这一章节时,明确哪一部分是学习重点,哪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等,提出对应的教学目标,开展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第二,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原则。高中物理如果只是将书本知识按部就班传授给高中生,部分学生会缺乏对高中物理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学习热情;第三,同学之间的合作性原则。学习是个人的,但同学之间是可以共同进步的,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合作,这样不仅增强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也帮助了其他同学对知识的接受。比如,在进行小车实验时,将实验工作进行分工,一位同学准备实验工具,一位同学负责记录,一位同学负责实验,互相帮助完成实验目标。
2.加深同学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有益于学习的开展。高中物理知识繁多,在开展自主学习时难免存在一些自己无法理解消化的知识,这时同学之间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小组的开设能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物理实验可以通过学习小组进行开展。比如,在课堂做实验时,同学们只有互相交流,才能将实验做得优秀,将实验完成得更加精准。同学之间的合作,互相学习,是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一个方面,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3.教师加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下,需要营造良好的轻松学习氛围,将师生关系拉近,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比如,在教学动力学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增加一些活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准备一个装有东西的箱子,让两个同学在对立面互相推箱子,看谁能推过谁,娱乐的同时,体现出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力学知识,就可以将牛顿定律展现给大家。由此可见,高中物理教师对于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加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导,但这也需要学校的协助。学校也要加强对高中物理教师的培训,促使高中物理教熟悉这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引导能力。
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也是新课改的成果之一。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不能仅仅是教师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还需要改变课堂模式、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中生学习物理的效率,有利于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还有利于拉近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展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校需要注重的教学方式了。当然,对于其他科目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也需要不断开展和推进。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主学习;创新教学
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其学习难度是公认的,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跟不上而导致其整体学习状况下降。物理的学习不仅对于学生今后认识世界、更好地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推动作用。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高中物理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物理知识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整体素养的提升,为其今后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当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应该开展自主学习教学
新课改要求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在遇到物理难题的时候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甚至自主预习知识,发现重点和难点,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素养。但是我们发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物理学习态度消极,遇到问题直接依赖教师的指导和提示,甚至希望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一味依靠教师的思路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阻碍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导致物理学习不够深入,对其主体能力的建构也极为不利。所以,教师应该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初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对其今后的深入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第一,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因为预习比较浪费时间,而且短时间又难以看到成效,所以很多教师都放弃学生的自主学习安排,上课的时候直接给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对此,教师要尽可能布置预习任务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理解水平和思考层次,从而对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有大概的了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水平。
第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不能是盲目或没有目标,教师需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教学设计。例如,物理教学小组提前对于物理教学的内容进行难度的划分,每一个单元教师都可以把物理知识分层次,然后制作好预习学案。学案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合作学习模块以及应用练习模块,难度不断递进,而学生的学习也更加具有层次性,使得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学饱,并且在自己的知识能力基础上遇到新的挑战,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自主学习还需要教师及时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反馈。缺少教师监督和鼓励的自主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案进行批阅,在讲完新课的时候,教师就让学生结合学案和课本一起学习,这样学生会发现自己哪部分比较薄弱,理解不够透彻,这样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会更加认真学习。同时,对于很多之前没有解决的难题这个时候学生会更加有针对性地去听讲,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提升,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质量。
第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得到真正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展示机会。自主学习需求是逐步培养和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给学生机会表现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给出肯定和认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求,不断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例如,在预习完“力的作用”这一课之后,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后进生对力的相互作用概念进行讲述,最基本的知识理解不会太难;而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起来回答以下力的分解标准和要诀;之后再让优等生进行力的分解实践。这样逐步增加难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增强自主学习兴趣。总之,自主学习教学需要教师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层次,在对教学内容了解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强,能够依赖主体作用解决一些基本的物理问题,这对其今后的长远发展极为有利。
二、创新对高中物理教学来讲很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创新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时期,如果这个时候学生的创新意识受挫,那学生可能会一直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开展创新物理教学,物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征和创新密切相关,每一个物理科研成果都是需要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实现的。那么,教师该如何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呢?
第一,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改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物理知识,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就是靠题海战术。这种物理教学方式只会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因为很多物理题都是高考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在做题里面,而难以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出现,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学生,让他们对于物理知识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创新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能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提出质疑或者问题,之后教师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物理难题,这就是创新教学的主要过程。例如,在学习电路设计的时候,由于高中物理电路设计十分复杂,教师要注意一些应用性很强的题型进行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途径和方法。
第二,教师要实现教学内容的新颖,这是实现创新教学的基本要求。很多教师使用的物理课件都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思维需求,很多内容和概念都与新课改之后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不符。对此,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新的物理教学课本,了解最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来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内容始终保证创新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065-0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自主学习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项具体活动中能发挥主动性,自觉地乐于、勇于、勤于去进行各项教学实践,自觉、主动地去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眼下每位物理教师应当思考的热点问题。我个人从具体教学实践出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乐于”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提出悬念,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从而让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一个教学活动——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固定一块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上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然后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迅速地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亲眼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在那里,自然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判断的现象;最后教师把塑料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入课堂,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阅读质疑能力 “敢于”自主学习
教学实践表明,在物理学习中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在阅读中找不到课本的重点,不能深入理解知识点的确切涵义,把握不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让他们感到物理难学。所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物理学习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训练学生确切理解物理语言含义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敢于”自主学习。
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在课文中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对这段文字如果只理解为一个正比关系、一个反比关系和一个方向关系,应该说还没有到位,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质疑:“加速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挖掘牛顿第二定律更深一层的内涵——因果关系,即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另外,还可以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设置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语言的内涵。例如:楞次定律的表述只有一句话:“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句话十分简洁、严谨,但又很抽象,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这句话进行语法分析:首先设问:“这句话的主、谓、宾各是什么?”——(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然后再问学生:“括号里的内容与“磁场”、“阻碍”和“变化”的修饰关系怎样?”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楞次定律的内涵——增反减同。学生通过这种质疑式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本质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自我阅读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课堂探究教学 “善于”自主学习
物理新课准强调“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灵活组织探究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猜想、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评价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既能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四、丰富课外实践活动 “恒于”自主学习
学生课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总量的增加,为课外自主学习的延伸创造了条件。作为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引路”,鼓励学生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结合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现代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中学物理中,有大量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引导学生开展这方面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让学生“恒于”自主学习。
一、田径教学有效教学模式和特征
1 高级中学田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指导预习、讨论交流。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去获取行为、感官等方面的田径基本技能框架,并形成问题,将问题带到田径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共同讨论,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定向思维、实验探究。选择技能内容核心的重点和难点让同学们进行探讨,积极假设和行动,分组模拟不同状态下的完成状态。各小组进行相互指正和讨论,最后教师再对讨论和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脑筋、敢行动、乐行动,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索的精神。
巩固应用、反思质疑。通过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部分学生田径技能学不好、提高不快等实际问题,从中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思和应用。
课外延伸、自主发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组织的小型田径比赛上,从中获取分析比赛、评价比赛、组织比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高级中学田径“自主学习”的明显特征
自主性特征。学生不是单一地去接受田径教学内容,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去体验和领悟田径内容,并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帮助解决田径技能学习问题和组织田径比赛等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主性特征。在田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号令实施者,而是帮助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促使学生自我组织和学习田径内容,学生间、师生间可以讨论教学内容,发表各自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应用性特征。新课标把知识的应用提高到了与学习知识同样重要的地位,自主学习就要根据田径教学内容帮助学习去解决教学、比赛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创新性特征。“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每个学生均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田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二、田径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1 教师更新观念,践行“自主学习”课堂
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遵从“素质教育”新理念,成为促进学生田径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主体学生观,帮助学生自主去构建、完成田径教学内容;教师要建立民主的交流模式,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和个体差异,做到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师生相互探讨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2 加强自主学习实践
田径的自主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创造条件的基础上不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动力,并通过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去探知田径知识。教学形式要形成探究式的讨论与实践,促进学生多动手、动脑,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知田径课程到理性掌握田径知识和技能的转变。
3 讨论与质疑
田径理论的发展是迅速的,高级中学学生能够通过物理、生物等知识初步地理解田径技术和知识。教师已不再是权威的发言者,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问题,让师生在讨论中去深刻认知技能的形成和掌握,分析重点和难点,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20-01
新课标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主张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接受”阶段的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内化吸收”阶段的学习。“翻转课堂”有利于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疑惑,以便在课堂上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讲解,突出重点并化解难点知识。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有的知识简单易懂,有的知识抽象难解,如果教师能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
一、定理定律,升华预习效果
在数学知识中,有许多习题的解答需要用到一些公式、定理或定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有些定理、定律和公式简单易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灵活掌握;也有些定理、定律或公式抽象难懂,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则不利于他们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因此,在讲解这些知识的课前“知识接受”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进而达到该阶段的学习目的,促进预习效果的升华。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口诀》时,不仅要让学生记住从“一一得一”至“九九八十一”的所有口诀,还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口诀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教师把对乘法口诀中“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放在“翻转课堂”的课前“知识接受”阶段,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看教科书、视频或幻灯片微课等手段自主学习乘法口诀的原理,学生通过对“1×1=一个1”“1×2=两个1=1+1=2”“1×3=三个1=1+1+1=3”……学生基本上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就能理解“所以然”,进而在课堂上就能运用自己的理解来记忆口诀,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口诀解决问题。
二、操作过程,探究数学规律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是由学生的实践操作来探索和理解的,通过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实践操作是小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的学习方法。而实践操作也非常适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操作过程,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讲授学生不太明白的规律和方法,进而不断提升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数学知识的高效性。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教材中通过让小学生用线绳和木棒“围一围”和“摆一摆”的操作方法来认识长方形的周长。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进行这些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和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和观察明白了两种图形的周长是由四条边组成,认识到了周长的算法就是把四条边的长度相加。但是学生对“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和“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不一定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总结和归纳。这样,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促进了学生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高效学习。
三、知识难点,突破课堂瓶颈
“翻转课堂”在课堂中的“内化吸收”阶段就是解决难点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某知识点有了浅显的了解,也可能对其有了一知半解,但是理解还不透彻。这时,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难点进行合理的讲授,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疑的知识点。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难点知识,为学生的实践练习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时,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可以对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如“图中的鸡、鸭各有多少只”透彻地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统计方法,但是对于本章的难点知识“可能性”中的“一定”“有可能”和“不可能”就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在本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把简单的统计方法放在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阶段,把“可能性”放在课堂上进行着重讲授,这样“翻转课堂”就为《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