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精选(九篇)

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

第1篇: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一、充分认识农村公路网规划调整的重要性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基础先导作用。及时开展农村公路网规划调整工作,既是适应新形势下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新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也是保障公路网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公路网规划调整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实。

二、合理把握农村公路的功能定位

按照省交通运输厅部署,我县农村公路网将进行新一轮规划、建设和管理。主要有县道指具有全县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乡镇、重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等重要交通节点的主要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主要公路。乡道指为乡镇内部经济服务,主要连接乡镇和建制村之间、有条件的建制村之间的主要公路。村道指为建制村内部的生产、生活服务,主要连接建制村与自然村之间的公路,并满足农村最基本的出行要求。

三、农村公路网规划原则

(1)注重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旅游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的衔接。

(2)根据地区、地形、人口数量及经济发展条件合理规划。加强路网连通,提升便捷性,满通需求增长的需要。

(3)以《省农村公路数据库》为基础,开展具体路线、功能布局规划工作。其中,按照省政府提出的“镇镇有干线”目标要求,对未通达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乡镇,其主要进出公路,应按照“一乡一路”原则优先规划为县道。

(4)充分利用既有道路,尽量节约土地资源。新增规划路线要注重沿线各方发展的共同需求,既要注重对既有路线的优化和调整,又要注重新规划路线与既有路线的衔接,改善农村路网连通状况。

(5)县道、乡道、村道的规模结构应形成从小到大的金字塔型结构。根据对未来全县公路网总规模的预计,本次县道、乡道、村道的规划里程占总路网的合理比重,应分别控制在县道10-15%,乡道20-30%,村道55-40%。合理确定各层次农村路网布局。

四、规划期限

规划基年为年,规划目标年为2030年,主要特征年为2015年和2020年。

五、规划目标

构建路线功能明确、规模配置合理、方案经济可行、适应并适应超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农村公路网络。在“镇镇有干线”基础上,实现村村通乡道、较大自然村通村道,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1)县道规划

县道规划应以乡镇为主要节点,以县城为中心,在国省道规划基础上,通过合理连接,使相邻县城之间、县城与所辖乡镇之间以及相邻乡镇之间基本实现便捷连通。同时,注重与辖区内重要商品生产集散地、港区、高速公路互通、重要交通枢纽以及国省道未通达的其他重点旅游节点(省级及以上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等)的连通,提升县道的网络化水平。

县道规划技术标准不低于三级公路。

(2)乡道规划

乡道规划应以建制村为节点,以乡镇为中心,在上一级规划路网基础上,通过合理连接,在乡镇与所辖建制村之间、有条件的建制村与建制村之间构建便捷联系的乡道网。同时,注重与县级旅游景区(点)的连通。

乡道规划技术标准不低于四级公路。

(3)村道规划

村道规划原则上应以自然村为节点,从满足农村最基本的出行要求出发,通过合理连接,推进农村路网向有条件的较大自然村延伸,逐步构建以自然村为服务主体的村道体系。

村道规划技术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四级公路。

六、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公路网规划调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具体规划编制工作将按照“科学规划、完善路网、市县负责、省级统筹”的要求开展。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农村公路网规划调整工作顺利完成。

(2)依法依规报批

根据《公路法》及《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规定,做好县道、乡道、村道的具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

县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并征求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意见后,报设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2篇: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县高度重视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城乡村居(社区)要建设400平方米以上的便民服务中心,为城乡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经过排查,至2016年底,我县还有78个村居未达标。为不断加大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力度,2017年,全县的78个村居便民服务中心被纳入建设计划,同时被纳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根据各村居的不同实际情况,78个村居中,新建9个,购置12个,扩建40个,改建17个,总建筑面积20840平方米。

二、进展情况

为推动此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6月10日,县政府十七届三次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下发了《县2017年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同时将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和书记项目,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责任主体;分管县领导先后两次召开推进会,并深入到部分村居实地检查指导。今年以来,我局也明确专人负责,不间断深入实地督查检查,对工程进展缓慢和未启动实施的村居,多次与相关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沟通协调,交换意见。2017年7月10—11日,我局又会同县督查室对78个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实施情况实地督查,并下发一期督查通报。

截至目前,78个村居中有45个村居启动建设,其中4个村居已全部完成并交付使用,3个村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8个村居完成房屋购置或协调用房,16个村居开工建设,6个村居完成招投标,2个村居基本完成房屋购置,6个村居完成规划设计。

三、存在问题

1、总体进展不平衡,目前太平、四河、陈圩、孙园等9个乡镇的33个村居未启动。

2、部分乡镇资金短缺,乡镇财政没有投入,村居自筹困难,仅仅依靠县级财政拨付奖补资金,存在“等靠要”思想,导致工程进度较慢或未启动。

3、部分村居项目立项、土地审批、规划许可等系列手续不完备,有的未办理任何相关手续,给以后的工程建设、竣工验收、使用和产权归属等问题带来安全隐患。

四、推进措施

针对工程推进整体缓慢、进度严重滞后的情况,8月9日上午,李爱华县长专门召开全县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会,研究推进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决定由青春部长统筹推进,朱刚副县长具体抓落实,要求各职能部门要着重解决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中存在的统筹不够、针对性不强、督查和协调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加强统筹,强化服务,多方筹措资金,严格跟踪督查,要从便民的角度出发,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完善服务功能,打造服务综合体。

一是进一步明确责任,民政部门要继续发挥好牵头、协调和指导作用;乡镇要强化责任主体意识,明确项目的时间节点,落实工作责任;组织部门要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指导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和书记项目工程。

二是强化部门配合,住建部门要对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围绕服务具体内容设计标准,形成特色,打造建设亮点。同时在建筑市场管理和建筑材料服务上要给予扶持,降低村居建设成本;卫计委要加强对村居卫生室基本情况的调查,整合基层服务资源,组织部和民政局要分门别类已对完成的、正在建设的和已报计划的村居进行“回头看”,深入分析村居人口规模、人口聚集度和集体经济实力等情况,制定和细化工作推进方案。

三是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各部门主动向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组织部、卫计委要注意整合资金;可以提前拨付补助资金,推动工程早启动,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3篇: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由来

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最早提出要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2005年10月,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按照规定将增减挂钩纳入试点统一管理,并通过下达挂钩周转指标控制试点规模。2008年,国土资源部又专门印发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试点管理办法》),对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此后,除个别省份外,大部分省市陆续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一些地方在探索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除了开展增减挂钩试点之外,还以“新民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名义开展了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活动。由于相关规范制度未能及时跟上,一些地方出现了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侵害农民权益等问题。

2010年底,国务院下发《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严格规范增减挂钩工作,切实纠正不当行为。按照国务院要求,2011年初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工作,各地开展的农村土地复垦周转和土地置换工作暂被叫停。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积极意义

一是促进用地结构优化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我国农村居民点具有“散、乱、多”的典型特点,农村建设用地比较粗放。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迅速增多,空心村现象更加突出。通过增减挂钩,可有力促进闲置、低效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6年以来,全国农村拆旧建新节约出了90多万亩的建设用地,节地率达40%左右。

二是促进农村面貌改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减挂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平台,有效带动了涉农资金的投入与整合,农民可得到较高标准的安置;同时,农民集体还有剩余资金用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社区服务中心、休闲广场、养老院等,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此外,增减挂钩通过周转指标的增值收益返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是促进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空间的拓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加大。增减挂钩在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保障了耕地总量不减少,同时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大了城乡统筹的力度。

三、当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增减挂钩的内涵及定位尚不清晰。当前,各方对增减挂钩的功能与作用理解不一。一些地方单纯将增减挂钩看做看作是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计划指标来源;一些地方认为增减挂钩是对国家严格土地计划管理制度的新突破,把增减挂钩当做当作补充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来源和额外奖励;也有一些地方将增减挂钩作为推进农村城市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途径。在此情况下,增减挂钩工作形态各异,相应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个别地方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全部留给中心城区,县市区只能通过增减挂钩获得用地指标,导致农村大拆大建;一些地方过度追求“额外奖励”,明文规定要“最大限度地改造农民居民点”,并在使用上突破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途管制;还有一些地方不顾现实经济发展水平,超前开展旧村改造,引发资金难以为继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农民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尽管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类文件都强调增减挂钩工作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或“农民自愿”,但大部分增减挂钩实际工作是“政府主导”的,整个过程中农民的决策权和选择权明显不足,在涉及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拆迁补助和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补助标准制定等方面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农民的意愿无从体现,甚至连协商的可能都几乎为零,导致“强拆强建”或“被上楼”事件屡见不鲜。

三是增减挂钩增值收益有待合理界定与分配。国务院文件提出,经批准将节约的指标调剂给城镇使用的,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及时全部返还农村。但目前各地对“周转指标的增值收益”的理解并不尽相同。一些地方认为使用周转指标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后的收益即为增值收益。但不同的出让用途会有不同的收益,比如工业用地出让收入扣除各类支出后收益可能为零甚至为负。一些地方则直接规定每亩周转指标返还固定收益,但指标确定普遍缺乏必要的依据。总体来看,收益界定及返还已经成为增减挂钩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难点。

四是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仍需高度关注。国务院文件提出,增减挂钩要切实做到“农民满意”。从近年调研情况看,增减挂钩在促进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涉及“三农”健康发展的新问题,比如部分农村未预留足够的产业发展用地,农村后续发展堪忧;一些地方新民居密集,但环保、消防等配套设施并未到位;部分地区农民上楼后暖气物业等支出增加,但收入并未明显提高,后期容易引发矛盾等。此外,一些地方在增减挂钩中为获得更多置换指标,往往对多个村庄实行“拆村并居”,从而引起农村土地所有权关系、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产生较大变动,由此给农村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和风险有待高度关注。

四、对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建议

一是准确定位增减挂钩,坚决制止其他各种名义的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行为。增减挂钩是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缺乏足够动力、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双增加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制度设计使农村获得资金,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增减挂钩的实质是促进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其本意绝非是允许各地在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外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另外需要明确的是,增减挂钩的实施,切实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但这只是增减挂钩的外部效应,而且,统筹城乡的途径有很多,并非只有增减挂钩一种途径。个别地方以“城乡统筹”为名大力实施增减挂钩甚至大拆大建,与增减挂钩的设计初衷并不相符。由此,应把增减挂钩准确定位为“占补平衡的必要手段,城乡统筹的一种途径”。与此同时,要出台明确意见,强化年度计划管理,把增减挂钩严格控制在试点范围,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审慎开展,坚决杜绝地方在增减挂钩之外以“新民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名义进行建设用地置换活动,刹住各种不规范用地行为。

二是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加快形成联合监管的新机制。在准确定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内涵的基础上,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能分工,共同加强对增减挂钩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一方面,要尽快制定多部门联合的增减挂钩规范,对增减挂钩过程中涉及的资金、建设、环保、社保、农业流转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使增减挂钩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规可依。另一方面,尝试转变当前土地部门单独管理方式,强化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管,如多部门共同参与试点项目规划方案审核、农业部门参与复耕土地质量验收、财政部门参与增值收益测算、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参与农村新居规划建设、监察部门参与项目督查等等。

三是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农村长远发展工作。鉴于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农民参与程度十分有限的客观现实,对于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增减挂钩工作,不能再延续当前政府主导的传统方式,而应通过制定激励和奖励机制,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并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集体共同协商的推进方式,在收益分配、补偿标准、安置方式、产权调整等重大事项上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达成一致意见后再付诸实施,同时,必须对增减挂钩等活动做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并预先告知相关群众,必须充分考虑增减挂钩之后农村的发展和变化,并配套实施相关政策,以此来充分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是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增减挂钩工作的科学性。一方面,应统筹考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与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的关系,合理分解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研究提出不同地区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的规模。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管和验收,细化增减挂钩工作规范,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尽快建立全国增减挂钩试点信息库,加大动态监管和验收力度,进一步明确处罚惩戒措施,对出现超计划用地、违规试点等行为,在计划指标扣减和行政处罚等方面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第4篇: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变缺乏生存条件的山区、库区贫困农户的生存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最终走上富裕道路为目的,采取上级扶助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移民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稳妥地组织安排缺乏生存条件的山区、库区贫困农户实行移民搬迁,共享社会平均资源,推进社会和谐建设。

二、目标任务

年全县完成1048人(其中异地搬迁942人;深山移民56人;生态移民50人)的移民扶贫搬迁任务(各有关乡镇任务见附表)。

三、范围对象

(一)范围

移民扶贫工作的地域范围主要是生产生活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区。

1、生存条件恶劣,经常性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水旱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区;

2、至今未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地区;

3、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行政管理成本较高的地方;

4、信息闭塞、土地资源有限、贫瘠、缺乏脱贫致富基本条件的地方;

5、扶贫开发投入成本高,致富潜力难以发挥的地方;

6、生产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符合上述移民搬迁条件的地方,以居住点或自然村为单位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先易后难、先远后近的原则,实行整体搬迁。

(二)对象

移民扶贫工作的对象是指上述范围内的贫困群众。具体对象为:

1、移民扶贫搬迁村组范围内,2009年12月31日前有当地户口的常住农业人口。

2、在移民扶贫搬迁村组范围内,于2009年12月底前因婚姻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虽未办理户口迁入手续,但事实上已经结婚并领取了结婚证的农业人口。

3、父母符合移民安置对象条件,其子女虽未办理户口登记手续,符合计划生育条件,不属超生的子女。

4、长期居住在移民搬迁村组范围内的,虽属非农业人口,但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的企业下岗人员,残缺人员。

5、移民搬迁村组范围内,原属农业户口,因上学、参军户口已迁出的现役义务兵军人和在校学生。

以下人员不能列为移民扶贫安置对象:

(1)已经死亡,但未注销户口的;

(2)取得了合法婚姻手续,离开了搬迁范围的原居住地,虽未办理户口迁出手续的;

(3)在职干部,职工和有固定退休养老金、生活补助金来源的离退休人员。

四、安置方式

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群众自愿选择,采取无土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鼓励移民投亲靠友,自谋出路,自谋出路安置享受同等的资金补助。

五、工作步骤

年的移民扶贫工作从年1月开始至年12月底结束,按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检查验收三个步骤进行。

(一)前期准备

1、宣传发动。召开村组干部和搬迁户主会,广泛深入地宣传移民扶贫的有关政策、措施、办法,使移民扶贫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2、调查摸底。组成专门调查组,对拟作整体搬迁的村和居住点基础设施状况,居住人口,家庭经济状况,受灾情况等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初步确定移民对象;选择和确定拟作移民安置的地点、方式、人数等。

3、编制方案。有关乡镇根据县实施意见,制订本乡镇移民扶贫实施方案,对需要搬迁的农户进行分类排队,合理确定批次和对象。

4、确定移民安置对象。移民扶贫搬迁对象通过以下程序确定。

(1)农户申请——由自愿移民搬迁的农户提出申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

(2)村级审核——村委会收到《申请书》后对自愿移民的农户进行资格审查,核定有关情况并签署意见盖章后推荐到所在乡镇政府。

(3)乡级审核——乡镇政府收到《申请书》后按照上级规定的移民扶贫范围、人数和对象条件对申请移民的农户进行严格审查,对符合条件拟作移民搬迁的农户,将名单在村一级张榜公布,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之后在《申请书》内签署意见,加盖公章送交县移民扶贫办公室。

(4)县级审批——县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各乡镇递交的农户《申请书》后,组织人员到乡镇、村进行核实,逐户审批。经再次在乡村张榜公布征求群众意见后,最后正式确定移民扶贫农户名单。

5、落实移民安置点。有关乡镇落实好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点,搞好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

(二)组织实施

1、县扶贫和移民办审查确定移民搬迁对象,审批搬迁计划;乡镇发放《搬迁通知书》,与移民户签订《移民扶贫安置协议书》,移民对象填写《移民扶贫分户审批表》。

2、建设移民安置点。县扶贫和移民办和乡镇组织搞好集中安置点的“三通一平”工程。筹集的配套资金,各成员单位争取的有关资金,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户按规划设计要求分户实施建房。

3、县扶贫和移民办根据移民建房进度发放建房补助款。集中安置的个人建房补助资金,根据工作进度按比例分三次发放。第一次为移民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为移民对象,开始建房并搞好地脚樑后发放30%;第二次在移民户建好第一层房后,发放40%;第三次在移民户搬迁入住,经县移民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后发放30%。分散安置和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的移民户搬迁入住并经县移民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后,凭有关房地产手续且资料齐全一次性发给建房补助。

移民扶贫异地搬迁直接用于个人建房补助3000元/人,就近避灾搬迁的移民每户建房补助4000元,市县配套资金主要用于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三)检查验收

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有关单位对有关乡镇的移民安置、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整理归档各种资料。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移民扶贫搬迁是省、市确定的民生工程,也是县委、县政府今年要着重办好的实事之一。各有关乡镇要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要成立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并抽调专人负责,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移民户在年底前能搬迁入住新居。

(二)落实工作责任

移民扶贫工作政策性强、时间紧、要求高、涉及面广、难度大。各有关乡镇和县直单位要根据省政府出台的若干政策,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落实工作责任,周密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三)注重搬迁实效。

移民扶贫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要高标准规划建设移民新村,使移民新村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产业培植和移民培训步伐,努力提高移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想方设法使移民依靠经商、办厂、务工寻找创收门路,解决移民迁出容易、稳定难的问题,从而实现长期稳得住和逐步富得起的目标。

第5篇: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田园风光和农业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和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和受开发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和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一、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9.8%,空气质量也稳定在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部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部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资源看:休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部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与此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客家农家小院,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客家朋友。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我们赣州地区除了拥有具有红色革命文化,还有着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条件并不理想;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相对于那些成功的乡村旅游县的范例,我们缺少的是市场的宣传力度,本地缺少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公司,我们也缺少与外地知名旅游公司的相互合作。

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工作业绩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发展成为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为此,1999年,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构想,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支柱产业来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当年建设了旅游商贸城,邀请中科院地理所编制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年成立首家旅行社-五指峰旅行社;引进外商开发力源山庄;举办了秋之韵旅游周活动;编制完成五指峰、陡水湖、仙人湖详细控制性规划。2002年成立了陡水湖景区船运公司;引进新余、千岛湖的客商在陡水湖开发民俗风情苑、鬼城等旅游项目。2003、2004年五指峰、陡水湖先后被批准为部级森林公园。这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2005年引进深圳安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开发旅游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依托大项目带动整体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带动综合开发,以核心景区建设带动梯度开发。开始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有带动性的项目建设。2006年县首家四星级酒店建成开业;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三届生态旅游论坛。2007年成功入选中国生态旅游大县66强,同时又喜获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大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旅游大县两项大奖。2008年被评为全国首个中国石艺之乡,成功举办首届陡水湖金秋赏枫节。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成功承办赣州市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县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度假村一期项目建成并开业,陡水湖景区旅游专线建成并通车。骄人的工作业绩昭示着的旅游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发展目标及定

未来将发展成赣州新区,是赣州主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可按照魅力乡村,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总体定位,重点发展特色乡镇:梅水乡;利用我县两茶一苗(犹石嶂万亩茶叶基地、合溪万亩油茶基地)特色种植优势,洁净水质的水产养殖优势,充分挖掘美食资源、民俗资源,并在沿高速出口,县城至陡水湖旅游公路建设开办特色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主要建设三个现代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区:梅水乡洋田葡萄基地和农博园;梅水园村生态茶园乡村旅游示范点;社溪镇沙塅桂花苗木园。将我县建设成为赣州规模最大,特色最突出的泛乡村旅游区域,成为我省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2.乡村旅游点(村)建设措施

(一)扶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对于新获评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旅馆、饭馆,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提倡在乡村旅游点进行公务接待。

积极鼓励单位在乡村旅游点或农家乐进行公务接待,县属各单位、各乡镇的公务接待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乡村旅游点。

(三)给予税费优惠政策。

对农家乐办理证照等方面政策性收费要依法依规给予减免,对新开办的农家乐2年内除上级明文规定的税费以外,地方实际所得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进行奖励。凡新开办的农家乐必须符合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报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认定后,方可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四)强化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强化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

(五)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县财政给予一定办公经费补助。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应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承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协会会长,经民主选举可以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乡村旅游经营业主担任。乡村旅游协会的设立,应报当地乡镇政府同意,经有关部门审核后,依法登记,并纳入县旅游部门的行业管理。

(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对纳入统一规划的农家乐经营业主、金融机构优先安排三户联保惠农贷款,贷款主要用于相关设施建设、房屋装修、环境美化、果园开发等乡村旅游点开发。每年整合上级相关贴息资金安排50万元,用于扶持个体业主或外来客商从事乡村旅游资金开发的贷款需要。

(七)强化乡村旅游规划管理

县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由县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策划,规划策划经费由县财政安排。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实施经营乡村旅游项目须执行规划策划的相关内容,县旅游局负责规划策划内容监督落实。

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是我县已经确立的发展方针,可以说,这十二字方针精确地把握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政治、经济、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三个纬度。要真正实现旅游兴县,只有将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打造,才能拉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旅游兴县的目标。崭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旅游业定将取得更好的业绩!衷心希望全县30万儿女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在我县领导的带领下,向即将到来的2016交出一份满意的新年答卷!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调研的准备

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建后,分头查阅有关旅游的文献资料,争取在实地调研之前对我乡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的行程

201X年9月17日我们调研组3人一行来在石泉等村进行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四天我们的行走线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宝塘坡田------上流飞檐台、节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个村一天。

三、调研方法

在调研时我们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资料之间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一手资料,从而保证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资料法:每到一村,我们都与该村的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该村的概况,并从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业基本情况,及该村旅游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的二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在对旅游工作进行探索性调查后,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利用乡政协旅游工作调查问卷,组织部分公司、社会知名人士等30余名人召开座谈会,完成调查问卷。

四、调研范围

此次调研范围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调研的初步结论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共完成问卷30余份。通过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1)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问题,建设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最为重要的举措。从此次调查来看,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来自于景区周边村镇。可见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业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相对难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工作,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再者,一旦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后,可以实行当地劳动力的长期甚至永久转化,进而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马桥乡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业结构正在调整当中,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而经过这几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如我乡的花豆、生姜去年吸引来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马桥乡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它将农业与旅游业很好结合起来,实现双业增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我乡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来自于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景区销售所得的收入。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

4、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时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据马桥乡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反映发展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好处是路变好了,村镇整洁了,水干净了,绿化好了。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切实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同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环境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涉及多方利益关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齐下的方法,不仅不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增加各方利益,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马桥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些质量等级也比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要待进一步完善。从调查看,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的游客对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务设施还是不很满意的。

4、乡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从调查来看,半数以上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资旅游业的欲望,但很多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可见在全区未形成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等。

5、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个长清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人员从业素质也不高。从导游来看,仅仅几人获得国家导游资格,同时缺乏有序的管理。

6、乡村旅游的商品开发不够。缺乏商品意识。全乡旅游景点除花豆、生姜外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在各旅游景区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买卖,而且大多为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

(3)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的编制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和水平。

3、重视保护利用。乡村旅游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继承和保护好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环境造成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经济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建立保护与开发的良好机制。

4、积极筹集资金。发展马桥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农户要想投资旅游业也需要资金,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这方面马桥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马桥乡在开发金宝塘坡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当中,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水库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资金,利用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为景区打造良好的景区环境,从而激励投资开发商对景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要放宽市场准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强包装宣传。马桥乡景区很多是有高质量的,但很多却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装宣传。因此,加强包装宣传十分重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说明会、展览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

结语

第6篇: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年开展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述职述廉评议工作的通知(x组发〔年〕4号)精神及要求,我乡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评议动员大会于年月11日在乡机关办公楼大会议室召开,在动员会上,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向全乡副股级以上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征求意见和建议。之后,认真进行梳理,共征求到对卢运勇个人和政府班子在履行工作职责、廉政勤政方面的意见建议15条。现将梳理汇总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对同志个人在履职、勤政廉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6条)

(一)履行职责方面(3条)

1、加强督查指导村级工作,深入调研,多听取群众的呼声,切实帮助村级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2、多关心干部职工,随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对责任心强,工作务实,成绩突出的干部要提拔重用。

3、调动全乡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全乡干部都行为起来,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

(二)廉洁自律方面(3条)

1、履行好自身工作职责,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监督其他班子成员落实。

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廉洁自律。

3、应注重对财政所财务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对政府领导班子在履职、勤政廉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9条)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5条)。

1、加快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乡境内未实施的村级公路进行规划,对已实施的进行提等改造,使我乡的公路网络逐步形成,缓解交通瓶颈问题,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2、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对未实施文明村寨道路硬化的村寨,应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改善村容村貌。

3、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崩塌、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应及时落实措施加以解决,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4、部分村级多功能活动室现已成危房,办公设施不齐,无法办公,协调帮助解决活动室的维修及增加办公设施问题。

5、落实措施,加强对采煤深陷区治理,改善工农关系,维护矿区群众切身利益。

(二)农林水方面(2条)

1、对实施的退耕还林粮食兑现问题要切实加以解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退耕还林的管护,进一步巩固取得的成果。

2、加大对种草养羊项目的扶持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要提请人代会通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让群众得到实惠。

(三)文教卫生方面(2条)

第7篇: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1、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思想作风建设。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下发后,科协党组专门作了研究部署,成立了作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认真积极地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一是通过本单位创办的“——科普网”,发出作风建设意见信,并采取走访有关科技人员,召开科技人员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对本机关的意见建议,汇总梳理后,召开专题会议,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作深入剖析,确定整改措施和方案。二是相关人员参加了县领导下企业、农村调研。三是按照县委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要求,走访慰问了柳城的吴时法、鲍秀莲、鲍永勇等4户结对帮扶户,向每户送上慰问金500元。由于认识到位。精心组织,工作到位,主动参与,本单位作风建设按照要求完成了规定动作。

2、挖掘捕捉科普工作亮点,全面提升科普工作水平。一是抓好基层科普示范精品单位创建工作。根据上级科协的工作安排,今年拟创建省级科普示范村2个(桃溪镇华溪村、桐琴铺甫上村),市级科普示范村(社区)3个(壶山街道三板桥村、白洋街道后陈村、熟溪街道江山社区)。为提升创建村科普工作水平,县科协于今年5月举办了创建村(社区)主要领导和5个乡镇街道科技助理参加的科普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培训班;指导帮助白洋街道后陈村、壶山街道三板桥村建立了种养技术协会和莲藕专业技术协会,并邀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张根芳、义乌市城区街道农技站莲藕技术员吴樟义分别到两个村传授养鱼技术和莲藕种植技术。目前创建的各项基础工作正在有序实施之中,争取20__年底前通过省市科协验收。二是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得到巩固。继续协助新闻传媒中心办好《——科普》特刊。继续与——电视合办好《科普大蓬车》专栏。还组织更换了全县26个科普宣传画廊的内容,帮助创建村(社区)新建科普画廊,总长30余米。今年4月,按照县委要求,配合开展“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乡风文明”主题教育活动。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普月》活动的意见》,编印科普宣传资料《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一册,免费向公众赠阅。组织林学会、医学会、中医学会、畜牧兽医学会等到桃溪镇华溪村、壶山街道三板桥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中国科协的科教电视片和电影到省市级科普示范村放映。为推进科普平台建设,县科协努力克服人手少、经费有限的困难。与团县委合作,——县科普活动中心在青少年宫挂牌。积极建设“——科普网”并于今年5月开通,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科普宣传影响力和覆盖率。三是加强科普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普工作服务水平。鉴于科普志愿者队伍,由于人事更迭等原因,需要重新摸底组建,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今年5月,县科协与县城管委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工作争创省级文明县城的通知”,对县城区三个街道社区的科普志愿者重新进行登记组建,现在每个街道社区都有15名科普志愿者登记在册,为今后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继续发挥“农函大”办学优势,扎实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为增强全县农村科普的指导性,县科协于今年2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__年度全县农村科普工作的通知”。对乡镇街道科协继续开展百场科普报告进农村(社区)和乡土人才培训工作作了具体任务分解,此项工作正在实施之中,争取年度培训长期1000人,短期3000人,农职称评定400人。县科协除了日常加强督促指导外,还积极帮助乡镇街道科协解决师资、教材等方面问题。五是以帮助农民致富,在农村推广新型实用技术为宗旨的“金桥工程”项目实施,今年已有两项被上级科协立项,它们分别是:茶树菇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和两系超级稻两优0293引进及推广,争取年底通过上级科协专家组的考核验收。

3、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工作计划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在组织落实,建立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政策,投入、队伍等相关保障条件,指导各地各部门推进实施工作。目前,已协调有关部门草拟了“农村劳动力、城镇居民、未成年人、领导干部和

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相关工作。经县领导审签后,各相关实施方案将陆续出台。

4、完善学协会基础工作,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与方式。①继续做好全县科技人员科技知识继续再教育工作,今年完成继教人员570多名,现已完成授课和考试工作。②今年6月召开了学会工作会议,组织各学协会秘书长学习了中共浙江省委59号文件精神和武科协[20__]20号“关于开展——县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布置了第八届论文评选工作,③对各学协会“星级化”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在征求各学协会秘书长对“学会工作评价体系分值分配表”中内容意见建议基础上,将出台“县级学协会工作星级化管理考核实施意见”,把学协会工作纳入科学、规范化轨道。④继续做好优秀乡土人才的选拔、推荐宣传工作,今年在“——科普”特刊,已连续刊登“——乡土人才简介”12期,将科技致富的典型人物,通过媒体开展宣传。

半年来,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科普阵地建设还比较薄弱。二是专项经费还未达到上级文件的规定标准要求,学会工作经费未列入县财政预算。三是理论学习有待加强等等。

下半年工作重点

1、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照实施计划的总体部署,指导各地各部门推进实施工作,组织各学协会参与《纲要》的实施活动,阶段性完成本部门或由科协组织的各项活动。

2、抓好各基层科普示范单位精品村(社区)创建工作,争取年底前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3、继续办好《——科普》特刊。继续与县广播电视台办好《科普大篷车》专栏,不断创新办好科普栏目的新方法、新路子。

4、强化“农函大”办学优势,努力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培训及评审任务。

5、加强与学科专家的联系沟通,指导“金桥工程”项目的实施,至年底前顺利通过专家组考核验收。

6、加强与县级学协会的联系指导,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科普活动。还要根据我县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积极举办各类科技竞赛、科普报告、科普夏令营等活动,并组织好参与省市”举办的各类未成年人科教活动。特别是要集中精力,做好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

7、积极开展20__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第8篇: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一、进一步落实抓村级组织建设责任制

1、明确县市区党委、部门党委(党组)、乡镇党委抓村级

组织建设的责任。各级党委特别是县、市、区党委要把抓村级组织建设责任制落实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县、市、区党委对本地区村级组织建设负总责,每年至少2次对村级组织建设进行专题研究,负责制订规划,提出措施要求,加强督查考核。县、市、区党委书记要认真履行抓村级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部门党委(党组)要从本部门职能出发,配合、指导抓村级组织建设。乡镇党委对村级组织建设负直接责任,抓好组织实施。乡镇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党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根据分工抓好落实。

2、健全抓村级组织建设的合力机制。县乡两级党委每年年终要向上级党委专项报告抓村级组织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市和县、市、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至少每年1次听取下级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党委(党组)抓村级组织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汇报,研究分析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市县两级党委常委会每年要向全委会报告抓村级组织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要建立健全市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格局。

3、完善抓村级组织建设责任制考核。市和县、市、区要把抓村级组织建设责任制落实作为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年度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抓基层党建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责任范围内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严重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领导班子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4、开展村级组织和谐班子建设。推进“领头雁工程”建设,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做法,采取内选、外聘、回请、下派等方式,选好配强村级组织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对一时无合适人选的,可从乡镇机关和退居二线干部中选派专职指导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创建和谐村级班子建设,通过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等制度,完善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开展村级“好搭档”争创活动,落实村级组织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促进村“两委”干部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发挥在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中的作用。

5、切实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全面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建设,把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县、市、区干部培训计划,每届任期内轮训一遍村干部。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党校、村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加强对村干部的岗位培训,提高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共同致富的能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市里每年举办1至2期村党组织书记示范班。

6、建立健全村干部为民服务工作机制。要教育引导村干部树立服务意识,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实行村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每位村干部要联系若干个重点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村干部集中办公日制度,有条件的村可实行村干部值班或坐班制度,及时处理村级组织日常事务,确保有人管事。在村一级全面推行全程办事点或村级便民服务站,方便村民办事。

7、健全村干部目标管理和考核评议制度。乡镇党委结合村干部任期目标和村级组织及其班子成员创业承诺事项,实行目标管理。要采取乡镇机关干部评议和村党员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对村干部进行一次考核。要把考核评议结果与村干部误工报酬、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对在考核评议中大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实行村干部诫勉制度,督促进行限期整改。

8、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按照《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对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可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健全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录用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制度。市县两级要建立财政支持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用于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误工报酬、相关补助和工作条件改善等。要认真执行集体经济薄弱村主要干部误工报酬及补助最低保障政策,按照有关规定解决已离任村主要干部的补助。要探索建立健全村主要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推进村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重视维护村干部合法权益,努力为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9、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农村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选拔推荐、培养教育工作。按照村级组织班子“一职一备”要求,采取公开选拔、组织推荐等办法,重点在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切实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要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开展结对帮带、参加岗位实践锻炼等途径,为村级后备干部参与村务管理搭建平台,提高在党员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加强引导,通过法定程序推荐后备人选进入村级组织班子。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10、切实解决部分村党组织长期未发展党员问题。要加强对行政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坚持标准,优化结构,保证质量。重点要加大对不是党员的村委会班子成员、村民代表、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力度,条件具备的要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对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行政村党组织,实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干制度,采取及时告诫提醒、选派专职指导员、调整组织设置等相应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11、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作用。按照因事设岗、因人定岗的原则,采取自主申报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发挥农村无职党员在政策宣传、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作用。全面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通过党员责任组(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农村无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搭建平台。

12、建立健全党内关爱工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推行党员政治生日谈心谈话活动,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民主渠道,落实党员的权利,从政治上关心党员。要通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加强实用技能培训、设立党内关爱基金、健全走访慰问制度、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途径,从工作上、生活上关爱帮助党员。全面实行“一户一干部”制度,使关爱帮助党员与关心帮助群众相互促进。

四、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3、切实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市村级组织工作规程(试行)》,切实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全面构建以“四化一核心”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要加强村党组织对村委会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在村委会选举中,要严格把好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素质关,按照有关法定程序,提倡村党组织书记参加村委会主任选举,实行“一肩挑”;提倡党员参与村民代表、村委会成员的选举。

14、全面推行村级民主议事“五步法”。认真贯彻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实行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对涉及村级重大事务,必须按照民主提案、民主议案、民主表决、公开承诺、监督实施的程序和方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要加强指导督查和宣传引导,使民主决策“五步法”成为村干部的自主行为和自觉行动。

15、规范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要进一步明确公开时间、完善公开内容、创新公开方式,不断规范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要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实行村两委联签审批制度,坚持重大财务支出集体研究决定。要加大村级财务审计监管力度,完善村帐乡镇代管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防止帐外帐现象。市县两级纪检、组织、民政、审计、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村级组织换届前,原则上要实行先清帐后换届。

五、进一步形成抓乡促村工作机制

16、切实发挥乡镇党委龙头作用。认真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要坚持和完善“三重一大”票决等制度,建立健全乡镇党委议事规则,规范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深入开展乡镇领导班子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行定期接访群众、民主恳谈、绩效公示、全程办事、乡镇干部设岗定责、竞争上岗等制度,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完成“先锋工程”创建任务,实现乡镇带村,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7、落实乡镇机关干部驻村联户制度。认真执行乡镇机关干部驻村联户制度,在月底前必须明确所有机关干部驻村联户对象,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全部驻村,主要领导要带头进驻问题多、困难大、情况复杂的村。驻村联户干部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帮助所联系村及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县、市、区要全面抓好驻村联户工作,加强指导和督查,落实责任,强化考核。

第9篇: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对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破除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提早部署夯基础,扎扎实实打基础。

2012年以来,连州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通过一事一议奖补政策、清洁费奖补政策和巷道硬底化奖补等帮扶政策,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干部、理事会“三驾马车”的带头作用,多方筹集资金,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巷道硬底化、文化室等公共设施建设。从2014年份开始,要求各乡镇每个驻村领导在自己所驻村委会中确定1-2个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条件较好的自然村作为联系点,重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以点带面,带动和促进周边村庄共同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前期准备。

(二)优中选优推试点,多方取经理思路。

   经过各镇深入自然村进行广泛调查摸底后,遴选出环境卫生搞得最好,基础设施建设最完善的,干部群众最积极主动的,综合条件较成熟的一个自然村申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由各镇将遴选出的村汇总报市政府审批,最终各具特色的自然村作为当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为充分借鉴其他先进经验,连州市政府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带领各镇领导干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等相关村的干部、理事会成员代表到保安镇熊屋村、龙坪镇曹屋村、水白塘村等先进典型村参观学习。同时,还进一步走出去,先后组织镇、村干部参观广西恭城的生态农业、阳朔的生态旅游、黄媱的古村落建设,到阳山的农村综合服务站和英德老鸭山新农村建设、叶屋村土地资源整合等先进经验。通过多方学习,使镇、村干部极大地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确定了目标。使镇村干部通过学习到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镇实际,满腔热情地筹集资金、做好规划,热火朝天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发展经济促和睦,盘活土地资源。

美丽乡村建设除了要打造美丽、整洁、干净、卫生、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外,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为着力解决这一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各村实际,引导村民积极想法子、找路子、集思广益,扎实抓好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增收。将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其耕地具有地势平整,土质肥沃,有机肥料充足,灌溉方便,无污染的优越条件。近年来连州市政府加大引导力度,鼓励农民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各蔬菜公司,动员有能力,懂技术,有经验的种植大户进行规模种植,组织土地流转后的村民根据自身能力给公司打工“种菜”,形成“公司+农户”的模式,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极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全力打造“田园风光--古村落--绿色农业”之旅。

充分利用成功申报“部级”古村落的契机,围绕西岸镇青草洞村、丰阳镇畔水村、龙坪镇曹屋等优美的田园风光、丰富的蔬果产品,按照交通线路加以串联,形成参观链,同时与历史遗址进行整合,融入连州旅游系统,全力打造“田园风光--古村落--绿色农业”之旅,助推经济发展。

二、连州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对政策理解不透。

村干部、理事会未能发挥积极作用,更有甚者还不清楚创建内容,部分村庄存在施工方大包大揽现象,导致村庄环境卫生迟迟未整治,甚至错过验收时机。部分村干部、理事会文化素质不高,积极性不高,对村庄建设未能够有理解到位,导致出现各种与新农村建设相违背的现象。

(二)村庄规划不够合理,没广泛征集群众意见。

村庄规划设计没有充分征求民意或者科学规划,导致部分公共设施布局不合理,甚至引起民事纠纷。

(三)施工合同签订不规范,内容不完整。

创建村庄与施工方签订合同不够规范,导致双方产生较多矛盾纠纷,有的村庄甚至换了多次的承建商。创建村庄与施工方签订的建设合同往往是简单的一页字内容,没按照合同的要求具体写清合同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未落实,村集体经济薄弱。

创建村庄未能落实土地整合和普惠性资金整合,导致村集体无收入可用于村中建设。目前,连州市村级集体经济普通是无经济来源的,这导致村集体无法主动的投入到村庄的建设,“等、靠、要”的思想还很存在。

(五)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不够,未制定村规民约。

村中新建的公厕、公园、文化室等公共设施务必让群众珍惜、爱护,不损坏公物,不随地制造垃圾,用后及时清理。村干部或党员在各自责任区要监督群众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六)建成后管理困难,未形成有效的长效机制。

不少村庄在验收不久后,“脏乱差”情况死灰复燃,新建的公共场所无人清理,绿化区域无人修剪,禽畜无圈养,这样的美丽乡村虚有其名。

三、新农村建设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市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制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建立镇党政人大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组的工作责任制,要求切实跟踪及指导落实好对所负责的创建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此外,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督查领导小组》,定期对美丽乡村创建村的建设进度进行督查,及时查漏补缺,促进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二)加强宣传力度,调动村民积极性。

美丽乡村建设负责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相关的政策法规、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组织参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的地方等方式,激发村干部和党员村民对创建美丽乡村的热情,使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提高主观能动性及主人翁思想。

(三)发挥“三驾马车”作用,形成合力。

注重引导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加大与村理事会及经济社的合力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农村党员、村干部、理事会在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党员村民居住的生活区域,将村中的环境卫生保洁划分责任区,由责任区成员进行日常监督及整洁维护。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建设成效。

切实加强对创建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具体负责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对上级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的解读,结合各村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村中提出合理的建设意见和建议。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共同处理,对疑难问题分类进行特殊处理,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确保提高建设成效。

(五)严把“进出”关,确保建设质量。

严格把握各村在申请创建前的资格审查,包括村民对该项建设的积极性及参与度、乡风文明、基础设施现状等情况进行摸底备案,对符合条件的村优先纳入建设指标;通过前期摸查情况,进一步指导各村因地制宜,规划好建设项目及方案,为实施工程提供指导。在项目验收前,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及文件精神,一一对照验收清单和要求,开展自查,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力求顺利完成验收。

(六)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在扎实推进各村建设项目的同时,注重深入挖掘本村特色文化符号及乡风文明特点,充分地利用了当地资源,做到就地取材,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七)实行“门前三包”,确保维护有效。

根据村庄实际情况推行垃圾卫生费制度,收取费用用于支付保洁员工资和购买垃圾桶等工具,对村内一些产生较大污染的猪场、小卖部等应视为重点的收费对象,并敦促其自觉清理产生的垃圾或污染物。

(八)建立督促机制,层层压实责任。

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督促力度。为有效推进我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督查领导小组,定期对美丽乡村创建村进度督查,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创建任务。制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党政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组工作责任制,党政班子成员和镇干部对所负责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一定要负责跟踪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