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药苍术范文

中药苍术精选(九篇)

中药苍术

第1篇:中药苍术范文

【摘要】 目的研究茅苍术的挥发油,为茅苍术资源的野生抚育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产地茅苍术挥发油,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道地产区茅苍术与其组培栽培品聚为一类,其中主要药效成分苍术酮、苍术素、茅术醇、β-桉叶醇相对百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苍术酮和苍术素含量明显高于非道地茅苍术。结论研究结果体现了茅苍术药效成分道地性的特征,为茅苍术品质评价提供了依据,组培苗可作为人工补种材料。

【关键词】 茅苍术;组培栽培品;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the foundation and scientific base for the wildlife tending and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of A. lancea (Thunb.)DC. through studying the volatile oil of it.MethodsThe volatile oil of A. lancea (Thunb.)DC. rhizome was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SPSS. ResultsThe geoherbs and those through tissue culture and cultivated were in the sam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bout the active components including atractylon, atractydin, hinesol,β-eudesmol and the contents of atractylon and atractydin of thi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geoherbs obviously. ConclusionThe results refl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herbs A. lancea (Thunb.)DC. and laid the base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m. The seeding through tissue culture can be used as material for additional seeding.

Key words:A. lancea (Thunb.)DC.; Tissue culture and cultivated A. lancea (Thunb.)DC.; Volatile oil ; GC-MS

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为菊科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是常用中药苍术的优质高品[1],为江苏茅山著名的道地药材,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等功能。由于配方用药和原料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再加上近年来山地开垦、过度采挖等多种人为因素及种群自身恢复能力差的影响,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已列为江苏省4种濒危药用植物之一[2]。

针对茅苍术野生资源濒危的情况,我们已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补种等方式进行野生抚育研究[3],并初步建立了茅苍术的快速繁殖系[4,5],于2002年开始已先后在句容茅山和宜兴张诸等地进行了茅苍术组培苗的室外移栽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本文主要对不同产地茅苍术及组培栽培品挥发油进行气质联用分析,为茅苍术资源的野生抚育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以促进这一优良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可持续利用。

1 材料

样品于2007-11采集于江苏宁镇山脉茅山、灵山和湖北罗田、英山,河南信阳、安徽霍山,组培栽培品采自句容茅山,经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学教研室巢建国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 lancea (Thunb.) DC.的干燥根茎。样品来源(编号)见表1。表1 样品来源及编号(略)

2 方法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按2005版《中国药典》挥发油测定甲法提取苍术挥发油,所提挥发油分别用乙醚定容,备用。

2.2 GC-MS分析条件气质联用仪(GC-MS)为Agilent 6890N-5973,谱库为NIST98。HP-5MS毛细管色谱柱(0.25 mm×30 m×0.25 μm);载气为氦气(99.999%);流速1 ml/min;进样口温度250℃;分流进样,分流比为40∶1;进样量2 μl;柱升温程序:起始40℃,保持5 min,以3℃/min升温至185℃,保持10 min,再以5℃/min升温至250℃,保持5 min。EI离子源,源温230℃,电子能量为70eV,连接器温度280℃,溶剂延迟5 min。扫描范围33~350 amu,电子倍增器电压为2.4 kV。

2.3 数据处理经HP-MSD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05质谱图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流出的色谱峰进行检索,鉴定化合物。利用GC-MS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在茅苍术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卡方检验,并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性计算”软件(由国家药典委员会主持开发,浙江大学等单位承制)进行相似性计算。

3 结果

3.1 主要药效成分比较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茅苍术主要药效成分为苍术酮、苍术素、茅术醇、β-桉叶醇,它们也是体现茅苍术道地性特征的主要成分[1]。我们对这4种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比较(表2),并以这4种指标成分对不同产地样品进行SPSS聚类分析(见图1)。结果表明,组培栽培品与茅山苍术4种成分相对百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与非道地茅苍术存在显著差异,道地茅苍术中苍术酮和苍术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非道地茅苍术,而非道地茅苍术中β-桉叶醇和茅术醇则高于道地茅苍术。道地产区茅山、灵山苍术与组培栽培品聚为一类。表2 4种主要药效成分比较(略)

3.2 茅苍术挥发油的聚类分析对气质联用测得的9个样品挥发油总离子流图的图谱数据进行SPSS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道地产区茅山、灵山苍术与组培栽培品聚为一类,与非道地茅苍术距离较远,表明组培栽培品挥发油与道地茅苍术组成相近,而与其他地区茅苍术的挥发油组成明显不同。这与茅苍术主要药效成分聚类结果相似。

3.3 茅苍术挥发油的相似度分析将气质联用测得的9个样品挥发油总离子流图的图谱数据导入“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以1号样品茅山苍术为参照,相似度计算结果见表3。组培栽培品及灵山苍术挥发油与茅山苍术的相似度较高,湖北罗田、英山、河南信阳、安徽霍山茅苍术挥发油与茅山苍术的相似度较低。这与SPSS聚类分析结果相符。表3 不同产地茅苍术挥发油的相似度分析(略)

4 讨论

道地药材的形成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是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6,7]。基因的适应表达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种类和数量,最终影响与其道地性相关药效成分的形成。由于道地药材具有独特的化学成分,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性味”功能[8],每种药材所含药效成分的种类及其比例是该种药材特有药理作用的基础。茅山苍术是在长期大量临床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为历代医家推崇和肯定,其它产地的苍术不具备或达不到医者期望的疗效,显然与其独特的道地性特征有关。前人通过研究揭示了道地茅苍术挥发油组分的特征[1],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离体快繁是目前在中药材生产中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最有成效的一种技术之一,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品种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4,5]已对道地茅苍术进行了细胞组织培养研究,初步建立了茅苍术的快速繁殖系。对茅苍术挥发油的研究结果显示组培栽培品与茅山苍术聚为一类,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相似度较高,而与非道地产区有明显的区别,组培栽培品与茅山苍术4种指标成分相对百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也体现了苍术道地性特征。这一结果反映茅苍术的基因组成与种质及生长环境有关。茅苍术组织培养所用外植体取自道地产区,快繁形成的组培苗亦栽种于道地产区,与道地茅苍术的生境相同。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利用快速繁殖技术来保护这一濒危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是可行的。

人工补种指根据野生药材的繁殖方式,在药材原生地人工栽种,人为增加药材的种群数量,但考虑到野生资源已很稀少,因此选取来源丰富的快繁组培苗为补种材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补种方式。以促进这一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综合我们的研究结果:道地产区茅苍术与其组培栽培品聚为一类,其中主要药效成分苍术酮、茅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相对百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苍术酮和苍术素含量明显高于非道地茅苍术。茅苍术快繁组培苗可作为人工补种材料,非道地茅苍术不宜作为人工补种材料。研究结果为茅苍术资源的野生抚育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欧阳臻,江涛涛,缪亚东,等.苍术的化学成分、道地性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936.

[2]宗世贤,袁昌齐,金九宁.江苏省稀有濒危药用植物的现状和保护[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6,1:1.

[3]谷巍,巢建国,张 莹,等.濒危药用植物茅苍术野生抚育技术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248.

[4]巢建国,谈献和,张 瑜,等.茅苍术快速繁殖[J].中药材,2001,24(7):473.

[5]刘海萍,巢建国.药用植物茅苍术的组织培养[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5):11.

[6]黄璐琦,陈关兰,肖培根.中药材道地性研究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及模式假说[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6):494.

第2篇:中药苍术范文

关键词 北苍术;发芽温度;发芽率;发芽势

中图分类号 S5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074-02

北苍术又称枪头菜、华苍术、枪山苍术、山刺儿菜,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入药,中药商品称为北苍术或关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的功效。主治湿阻中焦、风寒湿痹、脚膝肿痛、痿软无力、雀目夜盲[1-2]。除药用以外,根含淀粉可造酒,挥发油可提取芳香油,粉末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使畜禽健壮、产蛋量高[3],幼苗可食用(受到许多私房菜馆的青睐),花可观赏(近年已作为承德市路边绿化的主栽培品种之一)。因多种用途集一身的特性,使得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野生北苍术被大量采挖,急剧减少,野生家种、人工栽培生产成为北苍术增大产量的必然,但由于苍术种子属短命型,室温贮藏6个月即失去发芽能力,使得隔年种子不能使用,导致种子紧缺,价格高达1 000元/kg;同时,苍术种子又属于低温萌发类型,高于25 ℃种子萌发受到抑制,导致苍术进行人工栽培受到限制。苍术萌发受到许多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朱旺生等[4]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最重要的因素。张舒娜等[3]研究表明,苍术适宜发芽温度为15 ℃。为了探讨15 ℃左右北苍术最适发芽温度,特进行13、15、17、19、21、23、25 ℃条件下的药饲食赏多用北苍术发芽试验,以期揭示药饲食赏多用北苍术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用药饲食赏多用北苍术种子,购买于河北承德拓展中药材合作社2015年秋采收的北苍术种子,千粒重12.725 g。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根据温度不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13、15、17、19、21、23、25 ℃,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重复100粒种子。

1.3 试验方法

1.3.1 种子处理。数取籽粒饱满、无损伤、无病虫害的药饲食赏多用北苍术种子21份,每份100粒,分别放入纱布袋中,扎好袋口,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种子10 min,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进行发芽试验前将上述冲洗干净的21份种子用清水浸种16 h。

1.3.2 发芽床准备。取直径为10 cm的培养皿21套,先用70%酒精棉球擦拭培养皿内外,再垫高温灭菌的细砂,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在培养皿的侧面贴上口取纸,注明重复号、小区号和处理编号,待细砂充分吸水饱和后,摆放种子。

1.3.3 种子摆放。每个培养皿内摆放100粒北苍术种子,要求种子与种子间留有空隙,并将种子压实,与沙子平齐。种子摆放完毕,培养皿加盖后,分别放在13、15、17、19、21、23、25 ℃的恒温发芽箱内发芽。

1.3.4 发芽管理。种子摆放第2天起,每天10:00检查发芽、霉烂及水分情况,定时补充等量的水分,保持始终湿润。有达到发芽标准的,及时观察检出,并记录发芽数目。若有发霉种子用蒸馏水冲洗好,放回原处,若已霉烂,及时取出,做好记录。计算7 d内不同温度的发芽率与3 d的发芽势,计算公式如下:

发芽势(%)=发芽初期前3 d内发芽种子粒数

÷供试种子总粒数×100[5];

发芽率(%)=发芽试验终止期全部发芽粒数

÷供试种子总粒数×100[5]。

1.4 数据分析

用SPSS软件对发芽率与发芽势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药饲食赏多用北苍术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发芽温度在13~21 ℃范围内,随发芽温度的升高,苍术种子的发芽速度与发芽数也随之升高,发芽温度在19 ℃时,发芽速度最快,发芽率最高,发芽第4天的发芽率达91.3%,发芽温度13 ℃时,发芽最慢,第3天开始发芽,第4天的发芽率仅为8.0%。发芽温度在21~25 ℃范围内,随发芽温度的升高,苍术种子的发芽速度与发芽率随温度升高有下降趋势。说明适当提高发芽温度,可以提高苍术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为适时播种、保证苗齐苗全、夺高产提供保障。

2.2 对药饲食赏多用北苍术种子平均发芽率的影响

药饲食赏多用北苍术各发芽温度的平均发芽率以7 d累计发芽率为准。由表2可知,发芽温度13 ℃的发芽率最低,发芽温度19 ℃的发芽率最高,为96.7%。15~19 ℃发芽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19~25 ℃发芽率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19 ℃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13、15、23、25 ℃的发芽率,显著高于21 ℃的发芽率,但与17 ℃的发芽率相近,二者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的发芽率。说明北苍术在发芽温度为15~25 ℃时,均可发芽,但发芽率相差悬殊,就7 d的累计发芽率而言,药饲食赏多用北苍术的发芽温度以17~19 ℃为宜[6]。

2.3 对药饲食赏多用北苍术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药饲食赏多用北苍术各发芽温度的平均发芽势以3 d累计发芽率为准。从表3可以看出,13 ℃和15 ℃的发芽势最低,21 ℃的发芽势最高,为73%,极显著高于13、15、17、23、25 ℃的发芽势,温度19 ℃的发芽势极显著高于13、15、17 ℃的发芽势,但温度19 ℃的发芽势显著高于23、25 ℃的发芽势,与21 ℃的发芽势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北苍术在19、21 ℃时的发芽势较高,就发芽势而言,药饲食赏多用北苍术的发芽温度以19~21 ℃为宜。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 d与7 d药饲食赏多用北苍术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因发芽温度不同存在一定差异。在13~19 ℃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7 d发芽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当温度超过19 ℃时,发芽率略有下降,13 ℃的发芽率最低,仅为52.3%,19 ℃的发芽率最高,为96.7%,其次是17 ℃的发芽率,为96.3%,说明在17~19 ℃温度范围内,出苗最全。在温度13~21 ℃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3 d发芽势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当温度超过21 ℃时,发芽率略有下降。3 ℃的发芽势同样最低,仅为5.3%,21 ℃的发芽势最高,为73.0%,其次是19 ℃的发芽势,为68.7%,在19~21 ℃温度范围内,出苗整齐。综合考虑,药饲食赏多用北苍术的最适发芽温度在17~21 ℃范围内,此温度范围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较高。

4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朴锦,杨迪,王坤,等.发芽床和种子处理对关苍术发芽率和出苗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433.

[3] 张舒娜,孔祥义,张浩,等.不同温度对北苍术种子发芽及其胚根生长的影响[J].种子,2014,33(1):77-79.

[4] 朱旺生,常秀,陈双梅.几种化学物质和温度处理对高羊茅种子发芽的影响[J].种子,2005,24(12):12-15.

第3篇:中药苍术范文

【摘要】 目的 筛选二类中兽药畜禽抗应激颗粒中苍术挥发油提取、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提取率、挥发油利用率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及单因素考察法,对苍术挥发油提取、包合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 苍术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成10目,加8倍量水,不浸泡,提取6 h;苍术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用85%乙醇按1∶5(mL/mL)的比例溶解,油∶β-CD为1∶10,β-CD配成8%的浓度,在40 ℃超声池中,超声包结1.5 h。结论 该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关键词】 畜禽抗应激颗粒;苍术挥发油;提取;包合工艺

Key words:Chuqin Kanyingji Granula;Atractylodes volatile oil;extraction process;inclusion technology

畜禽抗应激颗粒是复方二类中兽药,苍术是其中的主药。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苍术为茅苍术Atractyodes lancea (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odes chinensis (DC.)koidz的干燥根茎[1]。本研究采用湖北英山茅苍术种植基地产茅苍术。

苍术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茅苍术根茎含挥发油约5%~9%,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醇为β-桉叶醇、茅术醇的混合物,二者的比例约为6∶4;另外含苍术酮、苍术素等;本处方中主要选择苍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实验证明苍术具有明显的抗副交感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痉挛,对正常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运动,苍术能使小肠张力降低。对交感神经介质肾上腺素引起的兔肠松弛,苍术制剂在振幅上能促进肾上腺素抑制作用的振幅恢复。苍术醇有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对胃肠平滑肌也有轻微的收缩的作用。β-桉叶醇、茅术醇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可以抗缺氧和整肠。药效学实验表明,苍术挥发油是苍术的主要活性部位,本试验对其提取包合工艺进行优选。

1 仪器与试剂

电子天平(OHAUS),挥发油提取器(北京玻璃仪器厂), KQ-250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电动搅拌机(江苏江阴周庄科研机械厂)。β-环糊精(北京奥博兴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苍术药材购自湖北英山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由本所自行提取苍术挥发油。实验所用乙醇为分析醇。

2 方法与结果

2.1 苍术挥发油提取时间的考察

苍术药材粉碎成3~5 mm的颗粒,取2份,每份100.0 g,加8倍量的水,按药典方法提取挥发油,记录挥发油提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每小时出油量逐渐减少,提取到6 h时,累计出油量已达到总出油量的95%,故苍术提取挥发油时间定为6 h。

2.2 苍术挥发油提取正交试验

在挥发油提取时间确定以后,对药材粉碎粒度、加水量、浸泡时间采用正交表L9(34)进行考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的测定方法,按正交试验表设计提取挥发油,记录挥发油提取量。以粉碎度(A)、加水量(B)、浸泡时间(C)为提取因素,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试验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表1 苍术挥发油提取因素水平表(略)表2 苍术挥发油提取正交试验结果(略)表3 苍术挥发油提取方差分析(略)注:F0.01(2,2)=99.0,F0.05(2,2)=19.0

结果表明,对挥发油提取量三因素均无显著性影响,3个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直观分析可知,影响因素顺序:RA>RB>RC。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苍术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应为A3B1C3。由于茅苍术含挥发油量较大,药材粉碎时易产生粘性,实验室粉碎至20目很困难,大生产更难以实现,而且粉碎过细加热提取时容易糊化,故苍术粉碎度取A2;加水量按实验结果取B1;浸泡时间按试验结果应取C3。由于药材不同浸泡时间结果相差不大,本课题进行不浸泡和浸泡2 h的A2B1C1、A2B1C3工艺对比试验,对比试验条件及结果见表4。表4 A2B1C1、A2B1C3两工艺出油量的对比试验结果(略)

结果表明:药材浸泡与不浸泡基本没有差别,苍术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可定为A2B1C1,即将药材粉碎成10目,加8倍量水,不浸泡,提取6 h。

2.3 苍术挥发油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取同一批药材,粉碎成最粗粉(10目),充分混匀,称取3等份,每份100.00 g,按A2B1C1工艺提取挥发油,记录挥发油提取情况,试验结果见表5表5 苍术挥发油提取试验结果(略)

试验结果表明,苍术挥发油提取工艺稳定,实验室提取率平均可达到4.87%。

2.4 苍术挥发油包合方法的筛选

2.4.1 挥发油空白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挥发油1.000 mL,置1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蒸馏水300.0 mL,按上法蒸馏提取挥发油并读数,计算空白回收率。空白蒸馏提取挥发油为0.975 mL(n=2),故空白回收率为97.5%。

转贴于

2.4.2 电动搅拌法和超声波法的对比

称取2份β-CD各14.0 g,加热溶解制成8%β-CD饱和水溶液。将1 mL苍术挥发油用10 mL 95%乙醇溶解,在电动搅拌或超声状态下将挥发油的乙醇溶液滴加到β-CD溶液中,包合至规定的时间,置冰箱中冷藏过夜。抽滤,包合物用少量乙醚洗涤沉淀后,置恒温烘箱(40 ℃)干燥,包合物称重,测定包合物中挥发油含量。按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挥发油测定法项下操作,读取挥发油体积,计算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法稍好于电动搅拌法,故采用超声包结法包合苍术挥发油。

2.4.3 不同乙醇浓度溶解苍术挥发油包合效果的考察

称取3份β-CD各10.0 g,加热溶解制成8%β-CD饱和水溶液。将1 mL苍术挥发油分别用10 mL 95%、85%、75%乙醇溶解,采用超声的方法包合,计算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利用率。结果表明,采用85%乙醇溶解挥发油的包合效果最佳。

2.4.4 不同乙醇用量包合苍术挥发油效果的考察

称取5份β-CD各10.0 g,加热溶解制成8%β-CD饱和水溶液。将1 mL苍术挥发油分别用85%乙醇5、10、15、20、25 mL溶解,采用超声的方法进行包合,计算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利用率。结果表明,采用85%乙醇5 mL溶解苍术挥发油的包合效果最好。

2.4.5 苍术挥发油的包合正交工艺优选

按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见表6)要求,分别称取β-CD数份加热溶解制成β-CD饱和水溶液,将1 mL挥发油用5 mL 85%乙醇溶解,按正交表条件超声包合,包合溶液置冰箱中冷藏过夜,抽滤,包结物用少量乙醚洗涤,置恒温烘箱(40 ℃)中干燥,包合物称重,计算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利用率。正交试验见表7,方差分析见表8。表6 苍术挥发油包合因素水平表(略)表7 苍术挥发油包合正交试验结果(略)表8 苍术挥发油利用率方差分析(略)注:F0.01(2,2)=99.0,F0.05(2,2)=19.0

结果表明,A是包合中显著性影响因素,B、C、D没有显著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和生产的实际情况,苍术挥发油最佳包结工艺应为A3B2C2D2 ,即挥发油用85%乙醇按1∶5(mL/mL)的比例溶解,油∶β-CD为1∶10,β-CD配成8%的浓度,在40 ℃超声池中,超声包结1.5 h。

2.4.6 苍术挥发油包合工艺放大及验证试验

取同一批苍术挥发油3份,每份5 mL,按优选的包合工艺进行包合。包合物40 ℃干燥,称重,按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方法测定包合物中的挥发油;按附录ⅦA1.比重瓶法测定苍术挥发油的相对密度,计算包合物收得率、包合物含油率、包合物挥发油的利用率。试验结果见表9、表10。表9 苍术挥发油的相对密度测定结果(略)表10 苍术挥发油包合试验参数计算结果(略)注:为便于制剂配方投料,包合物的含油率以mL/g为单位来计算百分含量

各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包合物收得率(%)=包合物重量(g)×100%

β-CD投入量(g)+挥发油体积×相对密度(g)

包合物含油率(%)=包合物中挥发油回收量(mL)×100%包合物重量(g)×空白回收率

包合物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中挥发油回收量(mL) ×100%挥发油加入量(mL)×空白回收率

相对密度=供试品重量水的重量

试验结果表明,苍术挥发油包合工艺稳定,包合物收得率89.49%(g/g),包合物含油率8.16%(mL/g),包合物挥发油利用率为80.13%(mL/mL),包合物中β-桉叶醇含量为3.12%。

3 讨论

各工艺参数的筛选均以挥发油的利用率为考察指标,因挥发油的利用率最能体现包合工艺中挥发油被利用的情况,反映工艺参数的优劣。包合物收得率可以辅助说明包合工艺的优劣,该指标不能真正体现包合物中挥发油的情况。包合物含油率是复方投料的参照指标。故本研究在工艺验证时给出全部参数的指标,在工艺参数筛选时以挥发油的利用率为考察指标。

按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ⅦA1.比重瓶法测定苍术挥发油的相对密度时,药典规定在20 ℃条件下测定,但苍术挥发油在23 ℃时开始变粘稠,在20 ℃时呈固体状态,无法测定,在25 ℃时苍术挥发油流动性较好,为此,本研究所示苍术挥发油的相对密度为25 ℃时的测定值。

第4篇:中药苍术范文

许学士,是人们对宋代医道高明的大医学家许叔微的尊称。相传青年时代的叔微异常勤奋,每天攻读至深夜才上床入睡。许学士有一个睡前饮酒的习惯,大概是取民谚“睡前一口酒,能活九十九”以用酒养生之意吧。几年后,他时时感到胃中辘辘作响,胁下疼痛,饮食减少,每过十天半月还会呕吐出一些又苦又酸的胃液来。每到夏天,他的左半身不会出汗,只有右半身出汗。这到底是种什么怪病?许叔微陷入深思并四处求治。谁知遍求名医却总不见效,他心中十分苦恼。

于是,许学士摒弃了“医不自治”的信条,开始自己解救自己。他对自己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自己的病主要是由“湿阻胃”引起的。于是,他按照自己“用药在精”的一贯学术思想,选用苍术一味为主药,用苍术粉500克,大枣15枚,生麻油半两调和制成了小药丸,坚持每天服用50粒。以后又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服用100~200粒。服药数月后,他的怪病逐渐减轻,直至痊愈。

为什么一味苍术有如此效力,对于许叔微的怪病有这样奇特的治疗效果呢?原来,许叔微素嗜饮酒,伤及了脾胃,脾虚不运则水湿不化,脾与胃互为表里而致“湿阻胃”,从而出现了胃中辘辘有声和夏天左半边身躯无汗而右半边有汗及呕吐胃液等内湿症状。脾属土,土爱暖而喜芳香。苍术气味芳香,性辛、温而味苦,归脾胃二经。药症相合,气味相投。苍术为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湿,而湿邪属阴之气,得温则化。许叔微辨证准确,选药精当,一味药而收神功。还要认识的是,许氏坚持长期用药,且不断加大用药剂量的方法也是用心良苦的。他深知湿邪性黏腻而滞,不易速去。只有坚持长期服药并逐渐加大剂量,才能增加药力在体内的积蓄,最终攻克湿邪。

苍术治疗风湿病

苍术这味药最大的功效就是健脾利湿。苍术的味道特别浓,有种很强的辣气,可以祛风散寒。中医在治疗风湿时是经常用苍术的。

风湿在古代叫痹症,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就是风寒湿三种邪气结合在一起侵入了人体。在南方得风湿的人特别多,有时是热邪和湿邪结合在一起,就是风热和湿结合在一起侵入人体而为病。所以风湿也分寒热两种类型,但是不管哪种类型,我们都可以用苍术这味药来治疗。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方子,可以用来治疗风湿病,不管是哪一种风湿,我们自己可以试试。

这个方子的组成是30克苍术,10克桂枝,30克透骨草,把这三味药放在一起熬,用熬出来的水泡疼痛的地方。泡完以后还可以用毛巾蘸了药汁敷在疼痛的地方。

苍术治疗糖尿病

生活中有一些男士,特别是一些中年男士肚子很大,到医院一检查基本上都是血糖高、血压高。中医把高血糖叫做消渴,与现在的糖尿病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糖尿病患者有一部分是水湿型的,还有一部分是阴虚型的。水湿型的糖尿病患者舌质一般是白色的,我们可以看到薄薄的一层白苔铺满了患者的整个舌头。阴虚型的糖尿病患者,主要症状有舌质红、脉细数、经常口渴口干、体型肥胖等。

第5篇:中药苍术范文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或北苍术A.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味幸、苦,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解郁辟秽之功,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疟疾等,还具有抗溃疡、抗心率失常、降血压、利尿、保肝、抗炎、抗菌等作用。

1苍术化学成分的研究

北苍术 挥发性成分苍术主要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要成分为主含β-桉叶醇和苍术呋喃烃,还含β-芹子烯,左旋的α甜没药萜醇(α-bisabolol),茅术醇,榄香醇,苍术酮,芹子二烯酮等。又含聚乙炔化合物:苍术呋喃烃醇(atractyoldinol),乙酰基苍术呋喃烃醇(acetyl α-tractylodinol)。

茅苍术根茎含挥发油3.25%-6.92%,内含2-蒈烯,β-橄槛烯,花柏烯,丁香烯,榄香烯),草烯,芹子烯,广藿香烯,1,9-马兜铃二烯,愈创醇,榄香醇,苍术酮,芹子二烯酮,苍术呋喃烃,茅术醇,β-桉叶醇 等。还含钴、铬、铜、锰、钼、镍、锡锶钒锌、铁磷、铝锆、钛、镁、钙等无机元素。

2苍术的临床应用

《本草正义》: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阴霆之域,久旷之屋,宜焚此物而后居人,亦此意也。凡湿困脾阳,倦怠嗜卧,肢体酸软,胸膈满闷,甚至膜胀而舌浊厚腻者,非茅术芳香猛烈,不能开泄,而痰饮弥漫,亦非此不化。夏秋之交,暑湿交蒸,湿温病寒热头胀如裹,或胸痞呕恶,皆须茅术、藿香、佩兰叶等香燥醒脾,其应如响。而脾家郁湿,或为膜胀,或为肿满,或为泻泄疟痢,或下流而足重跗肿,或积滞而二便不利,及湿热郁蒸,发为疮疡流注,或寒湿互结,发为阴疽酸痛,但有舌浊不渴见证,茅术一味,最为必需之品。是合内外各病,皆有大用者。

2.1苍术白虎汤:即白虎汤加苍术。治湿温多汗,手重足冷。按湿温病,湿在太阴,温在阳明,脾湿胃热,蕴结为病。苍术夏煎散。临床常用治疗寒湿痹症,项筋脊骨强诸症,尤以偏湿重者效果为佳。

2.2苍术配合良附丸治疗胃脘痛,胃脘痛和(或)胃脘胀因寒邪犯胃,或湿邪中阻,气机凝滞,胃失和降者,以苍术配良姜、香附或以平胃散为主方等温中散寒湿,不止痛而痛自除。

2.3苍术配合半夏治疗吐酸。吐酸一症,通常多以火郁论治。先生经验,由寒湿内蕴导致者亦不少。因寒湿阻遏,阳气不伸,气不伸则郁而化为酸水,以苍术配半夏或海螵蛸,散寒化湿,制酸和胃。

2.4苍术配合五皮饮治疗水肿。水肿由水湿浸渍、经络壅滞所致者,以苍术配五皮饮燥湿利水,行气醒脾。

2.5用于夜盲、眼目昏涩。与猪肝或羊肝、石决明等配伍同用

4讨论

苍术生于山坡 较干燥处或草丛中,生活力很强。荒山、瘦地均种植,喜凉爽气候,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壤结构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上生长最好。忌低洼地,水浸根易乱。

与苍术燥湿健脾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保肝。抑菌等。苍术主要有效成分是以β-桉叶醇及茅术醇为代表的挥发油。苍术对血糖的影响。抗缺氧、中枢抑制、抗肿瘤、降血压、利尿、促进胃排空和抗炎促进骨骼钙化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作用,则是其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苍术温燥容易耗阴伤液,不利于养胎,要小心谨慎。

参考文献

[1] 刘晓冬,阎雪,卫永,等.苍术挥发油成分的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1998,17(3):56.

[2] 朱惠京,张红英,马玉莲,等.关苍术正丁醇萃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3):173.

[3] 董大京,刘兰祥,张健,等.苍术酮对高血压的疗效[J].河北医学,1997,3(4):63.

第6篇:中药苍术范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10-0003-03

摘要:DNA指纹图谱可从分子水平对中药材的种质进行准确的鉴定。文章介绍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mRNA差异显示技术、微卫星DNA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在中药品质鉴定的应用。

关键词 DNA指纹图谱 测序技术 中药鉴定 综述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界的一项巨大贡献,它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但是由于中药成分十分复杂,存在着难以定性定量分析,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质量不稳定、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国外对中药的看法是:有效成分不明,质量可靠性、质量可控性不够。有的中药只是部分查明了有效成分,而且成分还会因产地、品种、采摘季节、气候条件、炮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同。在有效成分不明确的前提下,用什么客观指标来保证中药质量? 同时,中药是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在人体内发挥整合作用,这些都给中药的深入研究和质量控制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起致力于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中药进行研究,其中基因分析技术在中药分类、鉴别、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是目前最令人鼓舞的进展之一。

通过基因工程的分析手段来获得中药的DNA 指纹图谱,是近年来研究出的一种新的、便捷的、准确的分子标识鉴定方法。据初步统计,我国有12807种中药,它们由于成分不同,而各有自己的特性,只要能获取每一种中药的DNA指纹图谱,便可将它们准确的鉴别出来,建立生药质量标准。

中药的鉴定是中药应用的首要工作,其意义和重要性日益突出而且亟待解决,这直接关系到中药各项研究工作结论的正确与错误和临床疗效的好坏。中药的鉴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药材的真伪,二是质量的高低。我国中药历史悠久,用于临床的大都是野生资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从而造成资源混乱,在人工种植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鉴定,致使农民种植了伪品或混淆品,造成很大损失。尤其是目前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中草药的育种,更需要有真实可靠的资源保证。近年来,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对植物药,尤其是中药进行研究引起了许多科研人员的关注。通过基因工程的分析手段来获得中药的DNA指纹图谱,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对药材的种质进行准确的鉴定。

1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

这是目前常用的DNA指纹图谱法,用随机合成或任意选定的单一引物在低温条件下与模板DNA序列随机的配对实现扩增,获得DNA指纹图谱,对研究对象的基因组DNA做多态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曹晖是国内较早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先后对苦地胆、蒲公英和人参等同它们的混淆品进行了比对、鉴别[1~5]。李晓波[6]综述了1999年以前国内外基于PCR技术的中药DNA分子鉴别研究,重点论述了RAPD法和DNA直接测序法的应用,提出了DNA分子鉴别研究的思路与实验设计。

黄芸等[7]用RAPD技术对射干类药材射干及混淆品鸢尾、野鸢尾、蝴蝶花、德国鸢尾等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鉴定,用OPD - 80等作随机扩增时,可得到识别这些物种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片段, RAPD法能有效地鉴别射干类药材,把射干和鸢尾、野鸢尾、蝴蝶花、德国鸢尾等药用植物区分开。

据对茅苍术、北苍术、关苍术和白术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发现,苍术类主要含苍术素( atractylodin) ,而白术类主含苍术酮( atractylon) 。《日本药局方》以此成分的差异作为白术与苍术的理化鉴别依据。然而日本市售苍术商品药材中常常有白术的特异成分苍术酮,因此有人认为这是茅苍术和白术类植物杂交的结果。Kohjyouma等[8]采用RAPD方法对日本和中国野生或栽培的术类进行分析,发现日本栽培的茅苍术与中国产的RAPD指纹几乎一致。虽然存在含较高苍术酮的茅苍术,但未显示茅苍术与白术或关苍术的杂交谱带,这表明茅苍术存在种内变异。

Nakai等[9]采用RAPD和PCR - RELP方法对淫羊藿属8种植物进行了DNA分析,结果发现RAPD指纹较易区别中国特有箭叶淫羊藿和日本其他7种淫羊藿。同时采用叶绿体基因组rbcL (引物间距约1. 4kb)片断扩增后,用ScrF I酶解进行了RFLP分析,表明日本7种淫羊藿属内变异较大,与形态学结果不符。

动物龟板和鳖甲来源复杂,加之资源急剧下降,市场上龟板与鳖甲出现的混乱品种达15种之多。而其鉴别特征不明显,进行真伪鉴定十分困难。王亚明等从保存9年以上的药材龟板和鳖甲中提取DNA,并用线粒体基因组cyt - b基因(引物间距约500bp )通过PCR方法对龟板和鳖甲成功地进行了DNA指纹鉴定[10]。

此外,还有采用RAPD对溪黄草[11]、黄连属[12]、山麦冬属[13]、铁线莲属[14]、木蓝属[15]、蛇类[16]以及用PCR - RFLP对人参属[17]、黄芪属[18]、海马[19]的DNA分析报告。

王培训等[20]运用RAPD技术对来自不同产地的西洋参样品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引物能扩增出清晰的DNA指纹图,西洋参真伪品之间的指纹图谱差异较大,而各地产西洋参DNA指纹图基本一致。同时,发现个别产地产品的指纹图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考虑有变异可能。于燕莉等[21]采用RAPD标记方法对山东临沂地区栽培的金银花两品系:大毛花金银花、鸡爪花金银花的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试图从DNA分子水平上为两品系的鉴别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 RAPD技术可有效地用于金银花品种的分类与鉴别。刘文生等[22]采用RAPD技术扩增植物基因组DNA样品,获得清晰可靠的DNA指纹图谱,根据琼脂糖凝胶上显示的DNA带型差异可区分出厚朴、凹叶厚朴和其伪品、混淆品。张庆芝等[23]比较了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品种及其民间西用品的DNA指纹图谱和有效成分黄芪甲苷、总黄酮机总多糖的含量,对黄芪质量标准进行多为研究,结果显示,DNA 指纹图谱分析表明膜荚黄芪、蒙古黄芪和梭果黄芪有着较紧的遗传关系,而另外3种黄芪,即苦黄芪、黑毛多枝黄芪和直立黄芪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RAPD指纹图谱鉴别不仅被用于单味中药材,也被用于复方制剂中组成药的鉴别,如采用RAPD技术检测“玉屏风散”中的白术、黄芪、防风3味中药[24]。

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将药材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确定其基因的种属特异性,如苍术属药用植物的鉴别。亦要对药材DNA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找出种属特异性来鉴别中药。

罗志勇等[25]采用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DNA (AFLP)分子遗传标志技术,分析人参、西洋参基因组DNA多态性。结果显示,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成功构建多态性丰富和重复性好的人参、西洋参DNA指纹图谱。虞泓,和锐等[26]采用AFLP技术对石斛属类石斛组4个种和1个外类群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从64对引物组合中选出5对引物组合构建了5个种的DNA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石斛属4种植物聚成一个大类,彼此间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分辨,并获得bootstrap校验的有力支持,证明AFLP技术可用于石斛DNA指纹图谱研究。

3 mRNA差异显示技术

这是一种新的、以标准PCR 为基础的基因分析方法。在动植物的细胞中,很多基因的表达有其特定的模式,即具有细胞或组织特异性。通过将总RNA反转录成单链cDNA,进行PCR扩增,挑选出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该技术有助于将野生植物与栽培植物、地道药材与普通药材之间的差异鉴别出来,因此在中药村的质量鉴定上应用前景广阔。

4 微卫星DNA技术

微卫星DNA 技术即SSR, 也可称为SSRP ( Simp le Sequence Repeat polymorphisms)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与微卫星重复序列两翼的特定短序列来设计引物,用来扩增重复序列本身。由于重复的长度变化极大,所以这是检测多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5 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

同一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之间常常只有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差异,因此在分子水平上对单个核苷酸的差异进行检测是很有意义的。目前SNP作为一种新的分子标记,已有2000多个标记定位于人类染色体上,在植物上也在进行开发研究。检测SNP的最佳方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DNA芯片技术。利用DNA分子的特征进行物种鉴别的DNA分子标记鉴别法,与现有的中药鉴别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真实、稳定、可靠; (2)不受样品形态的限制,原药材、饮片、粉末乃至含有生药原型的中成药(丸剂、散剂等)均可应用; (3)所需检样量少,对珍稀药材及化石标本的鉴定更具应用价值; ( 4) PCR技术的快速、便捷性使得DNA分子标记鉴别法更适宜推广。

中药鉴定是以鉴定药材的真伪优劣为目的,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结合现有的鉴别方法,建立既能反映中药材整体固有特点又能给出稳定的中药质量评价标准的鉴定方法,将是今后中药鉴定研究的热点。

随着中药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对中草药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会逐渐加强,尤其是在资源的开发、遗传多样性分析、指纹图谱的构建、基因操作技术等方面,从而把我国的传统医药学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曹晖,毕培曦,邵鹏柱. 中药材苦地胆及其混淆品的DNA指纹鉴定[J]. 药学学报, 1996, 31 (7) : 543.

[2] 曹晖,刘玉萍. DNA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J]. 中药新药与临床研究, 1997, 8 (2) : 112.

[3] 曹晖,毕培曦,邵鹏柱. 香港市售蒲公英及其混淆品土公英的DNA指纹鉴别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1997, 23 (4) : 328.

[4] 曹晖,刘玉萍. 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品种鉴别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1998, 33 (5) : 269.

[5] 曹晖,刘玉萍,毕培曦. DNA分子指纹图谱预测序技术在中药品质研究中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中药杂志, 1998,23 (11) : 643.

[6] 李晓波,伏见裕利,小松习子,等. 基于PCR技术的中药DNA分子标记鉴别[J]. 中草药, 2002, 33 (8) : 760.

[7] 黄芸,秦民坚,杨光,等. RAPD法鉴定射干类中药[J]. 中草药, 2002, 33 (10) : 935.

[8] KohjyoumaM, Nakajuna S, Namera A, etal, Random Amp 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alysis and Variation of Essential Oil Components ofAtractylodes Plants[J]. Biol Pharm Bull,1977, 20: 502.

[9] Nakai R, Shoyama Y, Shirashi S.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Ep imedium Spectes Using Random Amp 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and PCR -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Diagnosis [J]. Biol Pharm Bull, 1996,19: 67.

[10] 王亚明,周开亚,吴平,等. 中药材龟板和鳖甲种DNA的提取与扩增[J]. 药学学报, 1996, 31: 472.

[11] 陈林娇,屈良鹄,施苏华,等. RAPD技术在溪黄草类原植物鉴别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1998, 23 (6) : 328.

[12]Cheng K T, Chang H C, Su C H, et al. Jdentifucation of Dried Rhizomes of Cop tis SpectesUsing Random Amp lified Polymorphic DNA [J]. Bot Bull Acad Sin ( Taiwan) , 1997,23: 328.

[13] 吴雯,王义权,余伯阳,等. RAPD在山麦冬属四种植物分类中的应用[J]. 中草药, 1998, 29 (1) : 37.

[14] 张荣,邵建本,田学明,等. 用RAPD分析法对钱线莲属7种中药的鉴定研究[J]. 中草药, 1996, 27: 686.

[15] 张荣,张步振,叶浩. 用RAPD 分析法鉴定木兰属生药[J]. 中国中药杂志, 1997, 22: 72.

[16] 王义权,周开亚. 蛇类药材分子遗传标记鉴别的初步研究[J]. 药学学报, 1997, 22 (5) : 72.

[17] Fushuni H, Komatsu K, IsobeM, et al. App lication of PCR- RFLP andMASA Analyses on 18S Ribosomal RNA GeneSequen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ree GinsengDrugs. Biol Pharm Bull, 1997, 20: 765.

[18]Liston A. Varition in the Chlorop last Genes rpoC1 and rpoC2 of rhe Genus Astragalus ( Fabaceae) ; Evidence from Restriction SiteMapp ing of a PCR - Amp lified Fragment.Am J Bot, 1992, 79: 365.

[19] 吴平,周开亚,张朝辉,等. 海马类药材的分子遗传标记鉴定研究[J]. 药学学报, 1998, 33 (3) : 226.

[20] 王培训,黄丰,周联,曹柳英,等. 商品西洋参DNA指纹图谱鉴别[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999, 10 (6) : 367.

[21] 于燕莉,向凤宁,夏光敏,等. DNA序列分析在金银花品种鉴定中的应用[J]. 山东科学, 2000, 13 (4) : 39.

[22] 刘文生,朱建明,何斌,等. 中药材厚朴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图谱研究[J]. 中药材, 2004, 27 (3) : 164.

[23] 张庆芝,吴晓俊,刘涤,等. 黄芪及其民间习用品DNA指纹图谱和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J]. 中国药学杂志,2005, 40 (3) : 457.

第7篇:中药苍术范文

【关键词】 急肝退黄胶囊;薄层色谱;质量标准

急肝退黄胶囊由黄芩、苍术、栀子、大黄、白茅根等十三味药材组成制剂,具有清肝利胆,退黄除湿功能。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身目俱黄,发热或无热,食欲不振,胸腔痞,小便短少而黄,舌苔黄腻。急肝退黄胶囊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1]。该制剂无定性质量标准,为了完善该制剂质量标准,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笔者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分别以黄芩苷对照品、苍术对照药材、栀子苷对照品对制剂中主要药味黄芩、苍术、栀子、进行鉴别,质量标准研究[2,3]。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BTQ-I薄层涂布器;BXT-I薄层分析点样台(国营陕西前进机械厂)。

1.2 材料 急肝退黄胶囊,四平市吉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301、20090302、20090303。对照品、对照药材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硅胶G购自青岛海洋化工厂,实验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黄芩的TLC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5 g,加醋酸乙酯-甲醇(3:1)的混合溶液30 ml,加热回流30 min,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制备:按急肝退黄胶囊处方,从中除去黄芩,模拟工艺,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8~10μl,阴性对照液8~10μl,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预平衡30 min,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相同的暗绿色斑点。阴性对照液在相应位置上无干扰。结果见图1。

2.2 苍术的TLC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3 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30 ml,超声处理15 min,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液制备:按急肝退黄胶囊处方,从中除去苍术,模拟工艺,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液。另取苍术对照药材0.5 g,加乙醚20 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6 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液在相应位置上无干扰。结果见图2。

2.3 栀子的TLC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3 g,加醋酸乙酯30 ml,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5 ml使溶解,加活性碳0.5 g搅匀,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液制备:按急肝退黄胶囊处方,从中除栀子,模拟工艺,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 μl、对照品溶液2~4 μl、阴性对照液10 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氯仿-丙酮-甲醇-浓氨试液(4:5:4:3:0.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液在相应位置上无干扰。结果见图3。

图1 急肝退黄胶囊中黄芩的TLC图

1供试品;2黄芩苷对照品;3阴性对照

图2 急肝退黄胶囊中苍术的TLC图

1供试品;2苍术对照药材;3阴性对照

图3 急肝退黄胶囊中栀子的TLC图

1供试品;2栀子苷对照品;3阴性对照

3 讨论

3.1 鉴别2.1为急肝退黄胶囊中黄芩所含黄芩苷薄层鉴别。黄芩苷分子结构中的羟基与三氯化铁(显色剂)生成绿色络合物。显一暗绿色斑点位于色谱中下部(见图1)。用4%醋酸钠缓冲溶液制板,预平衡30 min,可使斑点集中,清晰。

3.2 鉴别2.3为急肝退黄胶囊中栀子所含栀子苷薄层鉴别。供试品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吸附脱色,滤过处理,目的是除去背景颜色干扰,使斑点清晰。否则背景颜色太深影响斑点观察。

3.3 上述三项薄层鉴别经多次试验证明,斑点清晰,重现性好,专属性强,且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为控制急肝退黄胶囊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鉴别方法。建议上述鉴别方法可作为急肝退黄胶囊的定性质量标准。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1990,181.

第8篇:中药苍术范文

关键词: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进展

众所周知,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协从作用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与进展情况进行以下综述,以供参考。

1、研究方法与途径

迄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无论在思路还是在技术与方法等诸方面仍处探索阶段,不少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构思,如余亚纲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系统分离与鉴定的三元设计方案〔1〕,薛燕等提出的中药复方多成分经多途径协同作用的霰弹理论〔2〕以及周俊的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制〔3〕等,这些对于如何开展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关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目前可归纳成如下3个方面:1)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对全方制剂进行定性与定量。2)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3)以药效为标准追踪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

2、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与途径具体辨析

2.1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定性与定量

确定单味药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性物质(marker substances),采用各种分离与分析技术,对复方全方、各药配伍及各单味药制剂中指标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并探讨制备条件(药材粒度、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热温度、包煎与另煎以及先煎与后下等)、制备方式(单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等对指标性物质(成分)质和量的影响。此类研究工作开展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四物汤由当归、地黄、芍药和川芎组成,袁久荣等〔4〕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了四物汤各药单煎、分煎和合煎液中的阿魏酸、8种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热条件下合煎时,各成分间具有增溶效应。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和干姜组成,张宇等〔5〕对附子与甘草、附子与干姜及三味药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附子与干姜配伍时,具毒性的乌头碱类含量升高;而附子与甘草配伍时,乌头碱类含量降低,说明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理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六味地黄汤为补阴名方,严永清等〔6~8〕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方剂因制备工艺不同,其化学成分的质与量也不尽一致;复方化学成分不等于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种类多于分煎液。朱永新等〔9〕发现生脉散水煎剂中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含量明显高于单味人参水煎 剂,由此推测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发生了人参皂苷的水解转化,结果使原来在单味药中属微量成分的Rg3和Rh1在复方中成为主要成分。魏慧芬等〔10〕对小半夏加茯苓汤及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复方中生物碱含量低于半夏单味药,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各单味药,认为高含量的氨基酸对发挥该方的和胃止呕作用有益。

枳术丸由枳实和白术组成,罗尚凤等〔11〕采用GC/MS法测定了其制备过程中苍术酮、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和脱水羟基苍术内酯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炮制时白术中的苍术酮可氧化生成苍术内酯和羟基苍术内酯,而在与枳实组方时苍术内酯和羟基苍术内酯又可还原成苍术酮,并讨论了这一化学变化的原因。

2.2用植化法对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

将中药复方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全面分析复方化学成分是什么,与单味药成分比较有何区别以及有无新化合物生成等。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

王燕生等〔12〕将四君子汤和单味白术的水煎剂分别进行了提取分离,从中均分得苍术醚、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和脱水苍术内酯等4种化合物,证明四君子汤中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没有变化,可作为该方的质控指标性成分。脉络宁注射液系石斛、金银花等提取加工而成的复方制剂,朱蓉贞等〔13〕从该制剂中分得了泽兰内酯和滨蒿内酯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均属单味药石斛中的化学成分。谭洪根等〔14〕对芍药甘草汤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得到苯甲酸、甘草苷、芍药苷和甘草酸等11个化合物,上述成分与单味药芍药和甘草所含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夏云等〔15~17〕对生脉散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在其水煎剂中发现并分离鉴定了在煎煮过程中由复方产生的新成分5-羟甲基-2-糠醛(5-HMF),并探讨了复方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2.3以药效为标准追踪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

根据临床疗效,建立与某一病症相对应的药理模型,确定一种或多种药效作用的观测与评判指标,然后对全方及其各种提取分离部位进行活性追踪,探讨复方产生某种药理作用的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化学成分,并分析其质和量的变化与药效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阐明复方组方的配伍规则及治病作用机制。此项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目前尚处起步和探索阶段。

7118蛇药系柑子叶和蛇王藤等组成的复方制剂,严克东等〔18,19〕选择眼镜蛇毒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为药理筛选模型,对该制剂进行了提取分离和活性追踪,结果表明有效部位极性大、易溶于水,主要成分为有机酸,且以盐的形式显示其药效。马郁琪等〔20〕在研究由柚子叶和双目灵两药组方的广东蛇药化学成分时,同样发现其水溶性部位有效,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机酸钾钠盐。此外,黄酮类和糖类对抗蛇毒效果具有协同作用〔21〕。排脓散由枳实、芍药和桔梗等组成,文献报道〔22〕对其进行了提取分离和活性追踪实验,结果提示排脓散对角叉菜胶所致水肿形成的抑制作用,系枳实中的柑桔苷、新陈皮苷和芍药中的芍药苷等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二妙散由黄柏和苍术两药等量而成,陈婷等〔23〕以2,4,6-三硝基氯苯(PC)所致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PC-DTH)为指标,对二妙散水煎剂进行了提取分离,通过对其有效部位进行定性分析,发现生物碱类组分是其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而醇沉部位虽不含生物碱,但也具明显免疫抑制活性,提示生物碱类并非免疫抑制的唯一成分。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和栀子组成,邵兰等〔24〕分别用全方水煎剂,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提取物以及上述溶剂提取后的水溶物进行小鼠益智作用的药理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水溶性部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3、结语

进行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应从整体、系统观点出发,根据临床疗效选择较合适的研究对象,建立与某种病症相对应的量化药理模型,确定一种或多种药效观测指标及其活性评价标准,采用植化方法进行合理的提取和分离,紧密结合药理实验研究中药复方有效化学成分的效、质、量、径及其相互关系。在思路上,应将中医中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变模糊判断为量化评价,并有创新和突破;在实验设计上,应将体内与体外结合,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结合;在研究方法上,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如LC-MS、CE-MS、LC-NMR及LC-MS-MS等方法,并开展可量化的、与中医药理论相对应的药理模型的研究,将工作不断深入并更趋合理和科学,最终阐明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配伍规则和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余亚纲.中成药,1993,15(10):39

[2]薛燕,等著.中药复方霰弹理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48

[3]周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2):67

[4]袁久荣,等.中国中药杂志,1991,16(3):153

[5]张宇,等.中成药,1996,18(12):9

[6]吴建新,等.现代应用药学,1990,7(1):16

第9篇:中药苍术范文

关键词: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茎;微波辅助提取;总黄酮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4-6126-03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为菊科(Compositae) 苍耳属(Xanthium L.)植物,俗称羊带归、狗耳朵草、疔疮草、野茄子、粘粘葵、苍子棵、卷耳、爵耳等[1]。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目前均为野生状态,适应性强,可生长于各种环境下,尤其是荒野、路边、田间地头广布,全国资源丰富[2-3]。苍耳是传统的药用植物,其成熟的果实入药,被称为苍耳子,可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4-8],已被中国药典收录。苍耳子中富含油脂,苍耳子油目前已被确认为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还具有抗菌、 抗病毒、 消炎等作用,是潜在的食用油和保健食品开发资源[9]。苍耳茎叶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被开发为牲畜饲料,有报道苍耳茎叶作为添加剂饲喂生猪可提高猪肉品质[10]。苍耳全草也可入药,治疗痢疾、 中耳炎、 鼻炎、 功能性子宫出血、湿疹、皮肤癌、瘙痒等[11-13],苍耳中目前已确认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水溶性苷类、倍半萜内酯类、挥发油类等[14,15]。黄酮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体内,其分子结构中存在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连结的基本结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降胆固醇、调节免疫力、抗肿瘤等多方面药理作用[16-18]。苍耳在黑龙江分布普遍、适应性强、资源储量大,目前尚未被充分利用。本研究根据相关研究成果[19,20]探讨了微波辅助提取苍耳茎中总黄酮方法。微波提取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微波的穿透性,透入基质内部形成内热源,其加热具有选择性,可使细胞内各细胞器升压,从而使细胞壁破裂,使目标成分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并溶解于溶剂中[21],以微波辅助提取苍耳茎中总黄酮,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能更准确测定黑龙江苍耳茎中总黄酮含量,对于黑龙江产苍耳植株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苍耳 9月15日采摘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郊区公路旁。

1.1.2 仪器与试剂 752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HH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101AS2型不锈钢数显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浦东跃欣科学仪器厂),SY-2000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美的EG823MF4-NR1型微波炉(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芦丁对照品(Rutin,Merck,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方法

1.2.1 苍耳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①苍耳茎的处理:采集来的苍耳植株经自然干燥后,去除果实、叶片、根部等,用剪刀将茎剪碎,组织捣碎机粉碎成粗粉;②苍耳茎总黄酮的粗提取:将粉碎好的苍耳茎粉末1 g置于100 mL锥形瓶中,加入15 mL乙酸乙酯,首先微波炉800 W加热2 min,水浴蒸干乙酸乙酯,取出后加入相当于15倍粉末质量的60%乙醇,在85 ℃水浴的条件下进行回流,再浸提25 min。浸提完成之后过滤,收集浸提液,得到的就是苍耳茎样品总黄酮粗提取液,把每个样品的粗黄酮液定容至50 mL。取一定体积的粗黄酮液,经水浴加热浓缩后,于103 ℃下烘干至恒重,从而得到粗黄酮粉,计算粗黄酮粉的得率。作为对比,取苍耳茎粗粉10 g,以纱布包成小包,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300 mL 60%乙醇, 90 ℃水浴回流提取3 h,过滤,收集滤液,定容至500 mL,得粗黄酮提取液,取一定体积的粗黄酮提取液,进行测定。

1.2.2 苍耳茎黄酮提取物的颜色反应 取0.010 g 芦丁用60%的乙醇定容至100 mL,连同粗黄酮液、粗黄酮粉进行盐酸镁粉反应的定性颜色反应。分别取总黄酮粗提取液、总黄酮粗粉适量以乙醇配制的溶液和芦丁液约1 mL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镁粉,再加3滴浓盐酸,至沸水浴上加热,观察记录现象。

1.2.3 苍耳茎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可以生成具有特征红色的络合物的性质,首先以芦丁为对照品,将待测样品以芦丁为标准样品,在500 nm处比色,测定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精密称取0.014 0 g的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然后在25 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放置于超声清洗仪超声10 min溶解,以去离子水定容。移取10 mL至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定容,即得0.056 mg/mL芦丁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芦丁对照品溶液0、1.0、2.0、3.0、4.0、5.0、6.0 mL,分别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水至6.0 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 mL,混匀,静置6 min,加5%硝酸铝溶液1 mL,混匀,静置6 min,加4%氢氧化钠溶液10 mL,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以相应的试剂为参比,在500 nm处测其吸光度,得吸光度与芦丁浓度线性方程。

取1.2.1项中粗黄酮提取液25 mL,精密量取10 mL至10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作为待测液。精密量取6 mL待测液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5%亚硝酸钠溶液1 mL,混匀,静置6 min,加5%硝酸铝溶液1 mL,混匀,静置6 min,加4%氢氧化钠溶液10 mL,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以相应的试剂为参比,在500 nm处测其吸光度,并依据标准曲线,计算总黄酮得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苍耳茎总黄酮含量

2.1.1 芦丁标准曲线制作 由图1可以看出,在浓度为0.011 2~0.134 4 mg/mL,芦丁浓度与吸光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吸光度(A)与芦丁标准品浓度(C,mg/mL)的回归方程为:A=8.298 8C+0.001 5,r=0.998 5。

2.1.2 苍耳茎总黄酮含量 4个不同的苍耳茎样本,分别采用微波辅助萃取和溶剂回流提取苍耳茎总黄酮,测定苍耳茎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传统热溶剂回流提取,总黄酮得率较低,浪费溶剂,耗时也较长。

2.2 黄酮提取物的颜色反应

苍耳茎粗黄酮提取液和粗黄酮粉的乙醇配制溶液的盐酸-镁粉反应均呈现红色,与芦丁颜色反应相同,说明在该提取条件下黄酮类物质较为稳定。

2.3 苍耳茎粗黄酮粉的得率

由微波辅助萃取所得苍耳茎干粉的粗黄酮粉的平均得率为 11.08%,经测定粗黄酮粉中总黄酮含量为12.01%,说明在苍耳茎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

3 讨论

苍耳作为黑龙江省广泛分布的野生植物资源,虽然其果实部分作为中药目前得到重视,但储量更大的茎叶资源还未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微波辅助提取苍耳茎中的具有生理活性的黄酮类物质并测定了其含量,通过研究确定在苍耳茎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苍耳这种野生植物的全株具备全面开发的潜力,对于将野生资源储量丰富的苍耳开发为有潜力的新型生物资源提供了参考。苍耳茎这一潜在资源在药品、保健品和动物饲料等领域将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1] 韩迎辰.苍耳的药用价值[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3):262-263.

[2] 吕益涛,侯海宫,苏耀海,等.苍耳属植物的鉴别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17-20.

[3] 欧丽红,秦路平.苍耳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J].药学实践杂志,2000,18(5):346.

[4]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 姜建庭,赵东铭,凌延昭,等.复方苍耳子丸的制备与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15(1):52.

[6] 韩秀丽.苍耳子散在鼻科的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2):121-122.

[7] 赵辰良,仇志军.苍耳虫外用治疗皮肤疮疡[J].新中医,2003, 35(3):8.

[8] 郭淑芬,樊可民.苍耳子温药浴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3,10(2):34.

[9] 熊 颖,刘启德,宓穗卿.苍耳子化学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2005,15(6):65-68.

[10] 赵晨霞,王丽琼.饲用苍耳保健粉的开发应用[J].粮油食品科技,2002,10(5):31-32.

[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第7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084.

[12] 母则力,夏东臣,郭 坚.苍耳草膏治疗皮肤癌38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9,16(1):24-25.

[13] 胡树慧.苍耳的利用价值[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6):29.

[14] CUMANDA J,MARINONI G, DEBERNARDI M,et al. New sesquit-erpenes from xanthium catharticum[J]. Nat Prod,1991,54(2):460-465.

[15] SALINAS A,DERUIZ R E L, RUIZ S O, et al. Sterols,flavonoids and sesquiterpenic lactones from Xanthium spinosum(Aster-aceae)[J]. Acta Farm Bonaerense,1998,17(4):297-300.

[16] 代英辉,崔 征,李建林.苍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24(12):786-789.

[17]苏新国,宓穗卿,王宁生,等.苍耳子药用进展[J].中华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1):68-72.

[18] 陈乃富.蕨菜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11):63-66.

[19] 范菁华,徐怀德,李钰金,等.超声波辅助提取花椒叶总黄酮及其体外抗氧化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0,10(6):22-2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