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中药专业市场范文

中药专业市场全文(5篇)

中药专业市场

第1篇:中药专业市场范文

中药商品学课程涉及药学、临床医学和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知识,具备商业类学科和中药类学科的特点。综合当前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对于可持续发展观教学模式的研究,其深度和广度都停留在探索阶段,亟待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全国各中医院校专业课程都较大幅度削减学时,如何在教学中寻找优势,走出可行的特色化教改之路,对于专业课中药商品学来讲,难度尤大,目前也没有简便易行的成功案例可以直接借鉴(因为全国中医院校专业课学时数均大于48学时,而我校只有16学时),在课时量极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保证课程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积极研究探索。结合中药商品市场实际情况,有效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2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及实践

中药商品学课程各论中内容主要围绕中药的具体规格和等级,突出以“质”论“价”,重点体现中药的商品性。从事药材饮片采购与销售工作尤其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也是中医药院校培养医药营销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本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和加工、商品特征、化学成分、质量要求、鉴别及贮藏养护等多个方面。由于各论中部分内容(如中药的性状特征、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真伪鉴别)与中药鉴定学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因此在教学中选择不讲或者概述。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优化教学内容。2.1教学内容的来源和选择。[1]教学内容的来源要多渠道、多层次,这当然需要教师充分备课,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如最新的《中药饮片检查公告》可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获得;中药材价格和行情则可以通过查询中药材天地网的实时信息;中药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可以参考2018年12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质量控制标准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和CNKI文献数据库。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能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2专题化教学改革和实践。中药商品学内容主要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内容涉及中药商品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而各论部分侧重讲药材产地、产销行情、包装和储藏等内容,尤其是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以国家卫计委“十三五”教材《中药商品学》(张贵君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为例,内容多,课时少,可采用专题化教学模式,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例如,可将总论内容划分为4个专题:引入专题(绪论)、中药的经营管理专题、中药的质量管理专题、优质中药专题。在引入专题(绪论)中可略讲中药商品贸易;在中药的经营管理专题可以介绍广告的重要性、自媒体时代中药的网络营销模式以及“互联网+”模式;在中药的质量管理专题中,可与目前的药材市场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如何成功识别各种中药造假和掺伪现象,并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规定的药材相关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在优质中药专题中可以结合道地药材和国家商务部推出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是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中药材产品包装袋上的唯一电子标签,实现重要流通的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从而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见图1)。2.3其他教改方法。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拓宽学生知识面,将中药商品学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班级QQ群等,方便学生查看和阅读。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和开展专题式教学以及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等达到构建新的课程知识体系的目的。专题式教学内容既要紧贴国家中药材质量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又要分析目前中药常见造假现状,还要关注中药网络营销模式等,突出商品等级的划分,树立中药学专业各分支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知识更新速度快、国家加强中药质量监管等的背景下,中药商品学课程需要结合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加强课程改革与优化研究。任何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和改革实践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付出努力,将继续不断努力认真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和策略,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目标[2-3]。

参考文献:

[1]张贵君.中药商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徐英,张敏,周舒冬,等.专题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课程中的实践与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5):36-37.

第2篇:中药专业市场范文

1.1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学生缺乏认识

学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课堂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并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侧重相关法规政策、求职基本技巧方法等传授,不断灌输思想是:医疗事故要为“零”;却轻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更加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即使学校里也开设了关于职业道德培养的相关课程,但师生们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专业技能学习方面,比如学生就十分重视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和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师等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获取。

1.2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影响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有着众多无私奉献的优秀医药工作者的同时,还存在制售假劣药品、药品回扣、医务人员收取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职院校医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辨别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自制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社会上存在的不良习气的影响。

1.3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性

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应该更加注重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目前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的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课程教学学时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会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放在知识点讲解和技能实践方面。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帮助学生分析我国的医药市场现状和问题,制订出适合产品的市场定位的营销策略,却容易忽略医药商品营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医药类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增强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重视程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专业学生

2.1.1推进职业道德类课程研发与改革根据医药行业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自身特点,编写医药专业职业道德的专门教材,提高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建议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开设此课程,将对学生有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2.1.2职业道德教育与医药专业课程相互渗透高职院校医药类教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知识点讲解和实践操作过程中。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产品高场营销技术的同时,就应将医药市场营销者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药学服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知识的同时,就应将药剂师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课堂实训过程中,教师点评学生实训操作时,除了点评技能操作水平外,也要点评学生职业道德操守情况,更容易引起学生重视。

2.2加强法制教育,学生熟悉各项医药法律法规

我国现有多部卫生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大量的卫生部门规范性文件和卫生技术性规范,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应加强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卫生法律教育,可采取多种途径教育他们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各项医药法规,从而逐步增强高职医药专业学生的法制观念,恪守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2.3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提升医药职业道德意识

第3篇:中药专业市场范文

关键词:南疆;民族中医药;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引言

民族医药文化是我国所独有的宝贵医疗卫生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也是具有独创性优势的科技成果,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报告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关键着力点。南疆地区地理气候条件和生物资源均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有着丰富的中药民族药资源,野生药材品种在数量和独特性方面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等药材共1917种1208味,尤以紫草、天山雪莲、伊犁贝母、阜康阿魏、新疆藁本、甘草、红景天、肉苁蓉和罗布麻等品种闻名全国。同时多民族聚集的特征使新疆医用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维吾尔医常用药材有500多种,传统哈萨克医常用药材有380种,传统蒙药药材有801种。全区共有中医、维吾尔医、哈萨克医、蒙医医疗机构制剂室22个,制剂品种1923个。截止2015年,自治区地产中药民族药纳入自治区新农合目录的有47个,纳入自治区基本药物增补目录的有30个,纳入自治区城镇医保目录的有30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品种有9个,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2个。南疆地区的面积是新疆的一半以上,并且通风同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中草药植物的生长,在同等肥料及管理模式作用下南疆中药材的亩产量普遍较高,适宜种植板蓝根,防风、丹参、瓜蒌、射干、生地、黄芩、黄芪、桔梗、百合、牛膝、白术、金银花、月季花、玫瑰花和知母等药材作物,并且由于地广人稀,所以有充足的土地资源进行中草药作物的种植,有利于控制成本,发展前景良好。南疆地位重要,是整个新疆棋盘的棋眼,发展中草药产业,带动中医和传统民族医药的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团结,为南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地理位置看,南疆四地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周边与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6国接壤,边境线长达2622km,占全疆边境线总长的46.8%,具有极大的对外贸易潜力,借助“一带一路”的时代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将中草药产业的发展融入到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使原来边远封闭的地缘局势,正在向沿边依桥、外引内联、东进西出、全方位开放的新型地缘格局演变。

1面临的问题

作为南疆的战略性资源,中草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带动新疆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同时改变南疆常年依靠能源输出进行发展的局面,改善南疆产业结构。但是由于过去相对落后的状况,南疆地区中草药行业的发展在经济结构、生态环境、技术、研发条件、市场流通等面临很多问题。

1.1产业结构单一

长期以来新疆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并且相关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多围绕技术含量不高的纺织业、服装业。较低的附加值使农产业竞争力的发展受到限制。未能营造出适合中药材精细化深加工的氛围和基础环境。

1.2生态环境恶化

中药民族药资源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近年来由于大规模开荒、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工业企业“三废”未经处理排放以及野生药材滥采滥挖、盗采盗挖等行为屡禁不止等因素,导致自治区中药民族药资源储备日渐下降,并且产品质量不可与往日相比,部分野生药材资源枯竭、濒临灭绝。

1.3技术落后

药材种植、加工等环节科技技术落后。部分中药作物种植品种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并且,中药民族药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由于技术的落后而未能形成完整产业链,易导致上、中、下游产业不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同时造成了经营模式不精细,价格易有较大起伏,经济附加值不高等弊端,严重阻碍了中药民族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1.4研发条件落后

区域民族药物研究机构的医药科研机构设施设备条件与所承担的繁重科研任务不相匹配。经费的短缺导致相关必要的实验仪器与场地难以承担振兴南疆中药材产业的重大责任。同时并没有建立起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针对于维吾尔药、哈萨克药等民族特色医药临床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研究方法,难以为实践应用和市场推广提供坚实的基础。

1.5市场管理混乱

中药材产业市场流通未能得到合理有效的监管,以至于业内市场经常出现低买高卖,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尤其以中药民族药饮片加工业为主要。全区共有民族药公司12家,饮片生产公司24家,但大部分厂家因市场流通不畅,销路不好而不能够正常生产。同时市场上流通的药材、饮片等产品反而达不到消费者要求的质量,商家过剩的产能与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形成的矛盾均是由于市场不能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2政策建议

2.1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

首先,应当大力实施野生中药民族药资源保护工程,提升资源保护能力和保育水平。第一步应当尽快完成药材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与生态环境现状普查。摸清区域内中药材植物的资源禀赋,便于根据其多样性特点制定因地制宜的措施。根据普查结果逐地设立相应药用动植物保护区。如可建立以阿尔泰山、天山等主要地理区域作为重点药用植物保护区,按照国家相应资源环境保护规定进行有计划地保护。

2.2提升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

实施民族中医药材资源生产加工技术提升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相应药材生产加工的实验条件,提高药材质量和供应保障。建设区域特色优势药材作物的良种繁育基地和种植养殖基地,加强创新型加工技术的推广,以达到民族特色药材作物从种植源头到生产加工到市场流通各个环节的标准化、高技术化、集约化,从根本上保证了民族特色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和特色。紧抓新时代“一带一路”的机遇,加快南疆民族中药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中药民族药必要设备制造工艺,加快民族中药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围绕提升质量、增加疗效、扩大适应症及适用人群等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2.3加强民族中药材软实力建设

应当从民族特色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民族中药临床疗效评价和研究方法、民族医药相关基础理论、民族中药材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方面提升民族中药的软实力,为其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提供保障。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是实施医药科技引领计划的前提,有利于提升民族中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家支援边疆的政策下,可以借助发达省市的医药力量和资源,实施南疆特色民族中医药的基础理论探索,从各个方面将其发展完善,形成一套独有的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加强认识,以增强民族中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加大南疆地区民间民族中医药相关文献、药方等重要文化载体的搜集完善和整理力度。建立专门民族中药材文献资源信息库以及保护交流名录,加强经典著作的翻译和编撰工作。最后应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这是维持南疆地区民族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建立专用医药知识产权专利导航系统,鼓励申报保护中医民族医药专利、商标、版权、中药保护品种、新药保护期等,提升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意识。

2.4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政策

“得人失地,人地皆存”,振兴南疆地区的民族中医药产业离不开专业型人力资源的贡献。因此,应当大力实施民族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改善目前产业内部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力量缺乏的现状,提升人力资源结构。在相应大中专学历层次的院校开设民族中医药类型专业,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加大市场流通领域的人才梯队建设,开展民族中药材市场管理、营销、国际贸易、信息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高端人才引进体系,出台相应具有竞争力的优惠条件和科研工作生活环境,吸引内地、国外等发达地区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加快提升南疆地区民族中药行业的人才建设步伐。

2.5建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第4篇:中药专业市场范文

关键词:赣鄱中药文化;工匠精神;内涵;传承;文化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赣鄱中医药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繁荣发展,是中华传统医药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演化成了赣鄱人民精神品质里的执着和对物质的追求,涵养丰润着赣鄱儿女的精神家园。同时赣鄱中医药文化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赣鄱文化的代表。

1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内涵凝练

赣鄱中药文化具有浓郁的区域特点,在两千多年的华夏文化浸染下最终发展出独特于世的江西本地中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播出后,不仅令人对中医药文化有了了解,更是以“本草”为契机,引发了人们对于工匠精神的关注。以赣鄱老药工刘香保为例,他从业50多年,是中药炮制流派“建昌帮”第十三代传人。他深谙炮制附子的古法,附子富含的乌头碱有剧毒,但经古法炮制后,附子却可演变为中药里的“回阳救逆第一品”。时光荏苒,知晓古法的人越来越少,五十多年来,刘香保炮制附子,用的都是繁复费时的水火共制的方法。冬日煨附子必须在露天的土地上煨一天一夜,从火堆中取出的附子,经过1d的晾晒后再连续蒸14h,才能将残余的毒性缓缓蒸出。毒药或良药,是中药的双面,若非天地的精华,若非人类的执着,就没有这向死求生的焕然重生。赣鄱中药文化是赣鄱区域特有的传统文化,赣鄱中药技术是一门传承的艺术,赣鄱中药工匠们付出一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以药为伴,矢志不移地注入自己的情感,造就了如今的赣鄱中药工匠精神,它包含了赣鄱中药的独特经验和思想、风格和气度,蕴藏着赣鄱工匠的坚韧意志及智慧光芒,是赣鄱文化的突出优势,也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不仅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中药文化的精华,也凝聚着千百年来赣鄱中药文化的核心思想。

2赣鄱中药工匠精神传承的意义

2.1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需要

赣鄱中药工匠精神对赣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用极大。江西独有的赣鄱文化原本就是中国特色的典型代表,赣鄱中药工匠精神更是赣鄱区域的软实力。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面对着各种多元思想、各类文化,因此赣鄱地区更应当传承和发扬当地文化,尤其要注重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创新利用和有效传承。赣鄱中药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赣鄱儿女的身上、心中,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缺乏对精品的坚持、积累和耐心,导致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异常艰难。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挖掘出来,让赣鄱中药工匠精神形成一种共识,这也是赣鄱区域生存、发展的需要,是使中国制造弘扬内外的支撑所在。

2.2拓宽弘扬赣鄱中药文化的渠道

通过持久的赣鄱中药文化的教育,赣鄱中医药文化俨然成为了赣鄱人民的情怀之一。新时代信息和传播途径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贯穿于风俗,与地域特点结合。21世纪以来,中国力量在新阶段、新形势的世界格局中不断崛起。不止一次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赣鄱文化作为中国特色文化之一,正是展现大国文化自信的软实力之一,蕴含着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而从2016年至2018年,“工匠精神”四字三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总理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工匠精神,培养工匠文化,恪守职业规范,推崇精益求精的品质,创造出世界闻名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从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创造,在赣鄱区域大力弘扬赣鄱中药工匠精神才能使赣鄱青年拥有深厚民族情怀,背负民族梦想。

3赣鄱中药工匠精神传承中遇到的问题

3.1赣鄱中药人才短缺

虽然江西省卫计委联合江西中医药大学及其他部门为改善、缓解中药人才短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在赣鄱中药的种植、研发、炮制、生产等行业和领域仍然缺乏领军人才[1]。其次,江西中医药类院校的中药类教师资源不足,高学历所占比重较小,培养模式大多重理论、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赣鄱中药人才的培养,间接影响中药类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据文献[2]报道,从事中药岗位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大多数县区级医院从事中药相关工作的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再者,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因专业知识的工作量大、人员不足,医院较重视医师的教育进修而从药人员较少有机会外出学习交流,使得中药知识得不到更新。以上所述均制约了赣鄱中药事业的发展。

3.2国际企业对国有企业市场挤压

我国药材资源丰富,中药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近年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多家国际知名企业陆续开始涉及中医药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不断收购国产企业,利用其在技术、资金、品牌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开始侵入国内中药市场,对国内中药企业造成冲击。国际知名药企,如辉瑞、拜耳、礼来等企业拥有市场、技术、资金、品牌等多方面的强大优势,吸引了不少赣鄱中药学子,间接导致国有企业研发人才的流失。

3.3赣鄱中药技术继承和保护政策不够

目前,我国并没有较多的对中药技术继承和保护政策,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3]的制定说明我国对中医药的发展的重视,但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体制对中药的管理和对中药技术的知识产权、人才保护、培训方面涉及仍然较少,导致一些老药工对于自己长期积淀的绝技秘而不传,间接制约了赣鄱中药技术的延续和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传承。3.4对赣鄱中药工匠精神重视程度不足目前赣鄱中药行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赣鄱中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炮制技术、方法濒临失传,很多赣鄱老药工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比如中药炮制技术作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了几千年多少朝代和中药专家学者的凝练总结出的炮制理论,而今从事此项研究的人却越来越少。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因时间成本等问题被工业化替代,而工业化的中药炮制工艺不严格,不仅影响了药物疗效和临床用药安全,更会影响人们对赣鄱中药的信任。这些问题的存在实际上是对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的,缺乏对专业技术的匠心和耐心,专注于对传统手艺的研究却缺乏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导致传统技术后继无人,何来传承与创新。

4赣鄱中药工匠精神传承思路的策略

4.1梳理文献史料

探究发展规律文献是一切研究的基础,作为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研究,也要立足文献史料,梳理赣鄱中药发展渊源[4]。根植赣鄱中药文化,深挖工匠传承研究,在建设工作中,深入挖掘整理赣鄱中药文史资料,理清赣鄱中药传承脉络,继而形成一套完整、清晰的学术传承体系,为总结历代赣鄱中药传人的思想与经验,为探究赣鄱中药工匠精神传承与发展规律提供支撑材料。

4.2注重经验推广运用

增强辐射影响力为了进一步弘扬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特色与优势,必须加强推广与应用,加强学术交流。笔者建议开展以赣鄱中药工匠思想或技艺为主题的中药继续教育项目或学术研讨会,一方面可以提升赣鄱中药的在业界的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可进一步提高国民对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推广赣鄱中药学术思想和经验,促进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传承与人才培养。同时,探索赣鄱中药工匠精神文化的开发,创造条件与科研、医药等相关机构开展合作研究;组织赣鄱中药文化、技艺类培训,促进赣鄱中药工匠精神及学术资源的整合与互补,增强辐射影响力。

4.3建立多种传播途径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来传播赣鄱中药工匠精神。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网络上有关赣鄱文化的文献、新闻报道、专题报道并不少,但有关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内容就非常少了。在知网上也未能找到一篇关于赣鄱中药工匠精神方面的文章,尽管有《非凡匠心》等节目的播出,也未有涉及赣鄱中药工匠的相关专题。我们应该发挥网络的力量,如借助“两微”平台的一些功能如微视频等宣传赣鄱中药工匠精神,借助地方电视媒体让观众了解赣鄱非遗文化,了解优秀的赣鄱中药传承人和赣鄱传统工艺,以此促进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使更多的人了解赣鄱中药工匠精神、传播赣鄱中药工匠精神。

4.4完善配套法规

笔者认为应在赣鄱区域内建立一套符合赣鄱中药特点的人才管理体系,出台相应的人才培养及技能认证机制,明确赣鄱中药技术人员的地位和待遇,让他们同医疗技术人员拥有等同的地位和待遇,为其提供更多发展平台。而对民间像刘香保一样有传统技术的老一辈中药技术人才也需要关心和重视,他们的赣鄱中药炮制、鉴定等优秀技术如同赣鄱文化的瑰宝,需要机会和条件才能得以传承,如辅助他们成立实训中心或聘请他们到赣鄱中药相关院校进行传承技术教育。经验技术一是很难通过文字清晰表述,二是需要时间的积淀,对青年一代来说,一位好老师的传带教学可以让年轻中药技术人员迅速成长。当然,这也要求赣鄱政府制定政策鼓励赣鄱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到社区、乡镇医疗机构从事中药工作,并保障职称晋升、工资报酬,从而能让他们学以致用,使得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发展快。

4.5多途径重视人才培养

只有根植赣鄱中药工匠精神,探讨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形成渊源,才能有助于我们更深地了解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深层内涵,更好地发挥其现实价值,进而才能传承好工匠经验。这就要求政府主导、校企合作,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赣鄱政府要大力实施赣鄱中药精神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建设,应着力培养综合性应用型教师人才队伍,开展赣鄱中药人才拓展计划,同时搜寻、选拔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赣鄱中药工匠集中对赣鄱中药学子进行传承教育,逐步继承和发扬赣鄱中药技艺。二是校企合作,鼓励赣鄱药企结合自身需要,加强与赣鄱中药院校之间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进行赣鄱中药人才系统培养。赣鄱中药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夯实一线实操型人才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传承人。

5总结

赣鄱中药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手工技能,更是一种地方产业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职业信仰。赣鄱中药工匠精神不是宗师巨匠们的特有殊荣,每个在赣鄱中药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钻研的劳动者都是当代“赣鄱中药工匠精神”的诠释者、传承者。弘扬赣鄱中药工匠精神,关键在年轻人身上,他们需要建立在传统之上的创新,需要时间的打磨及不断的自我超越,才能促进赣鄱中药文化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谋盛,姚东明,王立无.江西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J].社会工作,2016(6):115-120,128.

[2]费瑜.从基层医院中药人才现状谈中药人才传承培养[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1):41-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2016-02-22)[2020-02-10].

第5篇:中药专业市场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模式;OBE;计算机思维;病毒

引言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病毒的肆虐,举国抗疫,各地“封城禁足”。教育界纷纷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实现停课不停学。各专业的师生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网络和相关设备,在此过程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表现突出,能很快适应新形势下网络教学,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问题频出,诸如:学生对直播软件不熟悉,登录后不静音、不会通过软件提问问题等导致上课效果不佳,这说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培养很欠缺。以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前期研究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应对目前的生活、学习、科研和工作,尤其病毒的出现,给现场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使其更好地适应线上教学的发展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1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OBE“互联网+”计算机思维培养体系的构建

1.1基于OBE教学理念建立计算机思维培养相关课程体系

以我校中药制药专业为研究对象,2019年上半年根据前期对非计算机专业教师以及市场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进行了汇总,总结出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计算机能力。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中药制药专业计算机思维培养课程体系,以网站、微信、直播平台为载体,整合出社团、比赛、实践等立体化的教学环境。旨在使学生清晰明了的知道每个能力的培养所应具备的知识点,通过与不同专业之间教师沟通、教学和实验室教学融合、网络平台、比赛等办法确保学生获取相关的能力[1]。

1.2以建立网站、微信,钉钉三模式实现立体化教学

2019年下半年我们通过录播平台进行大量上课视频的录制,以及常规教学资源的整理传输到教学云平台。由老师们开发的微信小程序“我们上课了”,分为四个板块:教学、知识、比赛、活动。在教学板块,课程前负责组建该课程教师、助教、学生团队群,课程中老师可以将课前问题或者教学内容到板块中,课程讨论,问题的解决以及学生作业的截图信息都在团队内部组织。老师会及时推送相关的“微知识”视频或者文字描述文档到知识板块,该板块是全校所有师生都可以看到的,起到补充相关课程知识,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点击知识,再进入到课程,浏览查看,也支持关键词搜索。

1.3以问题为导向使教学资源互相渗透

如果单纯的只是丰富教学资源,那么即使大量的资源放在那里,学生也不知道去看什么,怎么使用,在教学模式修改过程中,经过前期改进发现,教师们决定所有的课程教学都需要通过问题的解决来“驱动”学生去探索和学习。比如:通过比赛,每个比赛介绍下面具有详细该比赛所需的知识点,学生看到比赛就能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具体的知识点掌握才能有效的参与到这个比赛中,进而有效的促进学生对具体知识的学习。比赛的人通过添加或者选择已有的课程视频、“微知识”等,可以快速的添加比赛内容、时间、面对对象(对象的选择不同会引导不同的人进入该比赛现场)、比赛知识支撑点。同时进行的还有课程内部教学问题,学生的参与与否以及教师问题的导向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数据进行该课程上课效果的部分分析。可以活动,效果如比赛一样,但是更注重搜集学生对活动的感觉以及学生的参与度。经过资源的互相渗透,教学、比赛、活动、知识之间互相打通,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使资源活起来[2]。可以有效的给学生一个目标,让学生更清晰,而微信平台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加便捷的参与到学习、比赛中去,进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们的能力。

2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OBE“互联网+”计算机思维培养的实施

2.1以比赛加强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统计、分析、量化等问题的解决。在大部分的专业中,都有计算机技术的渗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已经掌握的计算机的常用技术,通过打造“四位一体”互联网平台教学模式,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和活动中,在一个项目中发挥不同专业人才的能力,进而实现共赢[3]。“四位一体”互联网平台的一些活动和比赛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生进入,共同合作才能完成[4]。在本校校级“挑战杯”选拔赛中,随着教学模式的修改,更多的医学专业的学生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平台组成竞赛小组,用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来帮助医学专业的学生快速解决他们的竞赛内容。比如,本校的医学实训平台,是由计算机专业硬件和软件实力比较强的学生和医学专业的学生一起设计开发的,设计的产品主要是针对学生医学考核,产品不仅符合医学准确性也满足了电子化时代的要求,机器当场能够对学生打分。采用OBE理念的“互联网+”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在校内就着重培养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2.2以社团等形式加强学生实践经验

目前学院开设了“电脑医院”的勤工助学岗位,以及“互联网协会”、“ps社团”等社团,这些岗位和社团均选自优秀的各专业的学生。只要学生升级到一定的层次,系统就会为他们打开可以申请某些社团的通道,这不仅保证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保证社团的人员的质量,学生本身能够通过自己能力的获取进入到社团中就说明学习成果的获取,能力的提升。社团的招新速度和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社团本身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不同专业之间学生的沟通。其中“电脑医院”不仅为全校师生提供电脑软硬件维修服务,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收入,让学生获得满足感。而各种形式的社团则为学校的大型比赛和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落地,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到所学知识。

3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OBE“互联网+”计算机思维培养的效果

经过一年的实践,这种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OBE“互联网”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运行正常,获得了中药制药专业学生和老师们的认可和欢迎,尤其本学期的教学,相对应其他专业,中药制药专业学生能很快适应新形势下的网络教学,教师也能很顺利的开展网络教学。学生并没有因为上课地点和上课形式的变化,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相反本专业的学生更多思考通过何种形式掌握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由于疫情的原因,本校其他专业也迅速采用了该教学模式,前期在中药制药专业的应用经验迅速推广,使得本校的线上教学工作效率极大的得到了提升,大量的教学资源上传的云端进行共享,教师之间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师生通过学习语言编程解决工作和科研中的问题,通过大数据来研究中医药各种成分的剂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等。

4总结

教学过程采用OBE驱动学生获取学习成果,采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结合教学、实践、比赛、活动为一体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力的促进和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学生能力提高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省级、部级比赛奖励,通过不断的解决课堂中的小问题,到解决实践、比赛、活动、实验室内的大问题,进而不断的升级获得学习成果。学校的管理也更加人性化,活动也更丰富[5]。该教学模式经过实践,可以运用到其他的专业中去,通过展开线上线下的教学、实践等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疫情期间,采用线上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经过验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艾明晶,李莹.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5):5-9.

[2]李润洲,康磊,宋彩利.面向OBE的计算机硬件类课程实验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20(3):98-100.

[3]边云岗,樊建锋.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概论”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8(10):96-101.

[4]高剑坤,王谷,吴静蓉,等.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科普的思考[J/OL].医学争鸣,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