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精选(九篇)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1篇: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的角度来探讨结合教材文本进行美学教育的途径策略,以期为语文美育开辟可行性渠道,以真正落实文道结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情趣 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形象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首先重视利用文本有机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⑽谋竞退枷氲赖陆逃有机融合,才是真正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中蕴涵的各种美学元素,再造丰满逼真的艺术形象和美育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容美、语言美、结构美、音韵美、生活美、人情美,并最终培养出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审美能力,真正使美学教育走进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心灵,培养出品学谦优的语文小天才呢?

一、依托文本,感受内容美

自然是美学的源泉,是艺术的宝库,更是生命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披文入境,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语言,从文本对风景名胜和自热风光的生动描绘中,将抽象的文字美通过各种多元的手段直观地再现为形象美、画面美、内容美,同时以文本为基点进行发散想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欣赏祖国的名川大河、湖光山色,从各种感官上接受美的刺激和熏陶,感受大自然的诱人魅力,从而将文字内化为内心的曼妙画面。比如,教学《虫草的村落》时,我对文本经过研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只草虫的旅行过程,将奇妙的旅游经历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借助一个个画面结合文本进行阅读记忆,学生被丰富多彩逼真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能够真正感受到昆虫世界的魅力画卷,也就默默无声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之美了。

二、品词赏句,感悟语言美

所谓审美,其实是对物化的形象进行心灵上的重新感悟和自我享受。而这种过程不是可以用语言来言表的,只能是心灵的融会贯通,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并在阅读中体会感悟,并伴随着个体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使学生身心愉悦而激发阅读兴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要培养审美情趣,必须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质疑感悟,发挥学生审美个性潜能,并对文本内容产生喜悦感、趣味感,并通过品味文章的精彩词汇和精美句子,促进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比如教学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时,教师应该注重“绿”“敲”的动词内涵和意境的理解,配合多媒体体会不同动作的实际效果,让每个人都能通过对比感悟用词之美和传神之处。

三、画龙点情,欣赏结构美

文章之所以充满美感,除了语言美之外,重要的还在于它的结构之美。好的文章结构井然,严密匀称,详略得当。而更具魅力的是文本中语言结构的变化之美。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善于从“文眼”入手,抓住文章内在脉络,一线串珠,体会和赏析文本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在关键点进行点拨强化,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在达到外景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善于利用“文眼”,抓住文脉,让学生欣赏结构美。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我们可以利用文题进行导入,提出“读了文题,你认为题目中的那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学生答出“启示”后,教师发问;“为什么启示最重要呢?”学生回答说,启示就是从事情中我们学到的道理,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目的。这就是“文眼”,教师可以利用它来展开教学,让学生知道文章写钓鱼的故事,旨在告诉人们启示,体会到文本的结构的巧妙之处。

四、生情诵读,体验音韵美

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阅读,小学语文更是这样。通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受、读中培感,更能感受到文本内容的音韵美。而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其实就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过程。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文本自身表述内容的不同,精心建构教学环节,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审美体验,让作品和读者产生共鸣,继而有感情的诵读文本,在阅读中感悟到文本抑扬顿挫、宛转悠扬的音韵之美。例如,教学课文《金色的鱼钩》时,教师要在教学完老班长因吃鱼刺等食物而英勇牺牲的片段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用红圈标注出,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要求学生读出感激、崇敬、爱戴的感情,学生在引导以后会感情投入,让我潸然泪下,文本的音韵美也就油然而生。

五、立足学情,享受生活美

小学语文课本精选的内容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更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提炼的精华。每一个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真谛都集中体现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作者的心声和情感的表达。课本中的文本比生活更加的浓缩精美,有着极大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利用好这些作品就是对小学生最好的审美教育。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身心特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不断玩味文本中凝练着的真善美,体验文本中的道德元素和美学价值,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经历,形成学生自己个性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继而很好地理解生活、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比如教学《将相和》课文时,对两个主人公而言,学生能够知道一些浅显的道理,但是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和网络电视等媒体的熏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家庭中的爸爸妈妈的关系如何,他们的关系对家庭生活有多重要,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对课文的理解,说说自己的看法。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发言。学生会结合家庭生活和自己的亲身体会,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幸福,并理解到“家和万事兴”的重要性。这比理解将相和的道理更有现实意义。

六、创设情境,感受人情美

应该说,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是信手拈来比比皆是。美的表现形式也非常之多,但是人情美应该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情感表现。人情美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创设美育情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知社会的人情练达,审视生活的善恶美丑,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体会,评判人物、自然、世界等各个方面在生活予以人类的不同享受。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体会,文本表面的意思学生能够轻松的理解获得,但是对隐含在形象背后的许多东西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参悟体会,这是受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所限制的。可以说,学生的审美情趣必须依赖于形象直观的事物表象,我们需要借助形象来启迪审美的思维,擦亮审美的眼睛,让学生逐渐地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审视美,要让学生全身心进入到文本描绘的情境中去,进入角色融入境界,油然而生地进行人情美的感悟和体验。比如教学《桃花心木》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媒体资源,创设种树人栽植树木时的辛苦场景,并通过音乐、视频、歌曲等形式,甚至可以展示森林的场面,让学生感受自然美和人情美,同时投影出“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这些语句,要求学生借助上下文理解这样做的目的,进而让学生理解种树人的良苦用心就在于:让树木适应环境,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这样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下感悟到种树人所折射出的人性之美。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进行审美活动,作为小学教师应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心理特点,从六个方面去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发挥潜能个性化地体验、感受和鉴赏美,并最终形成审美的技能,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美育的天堂。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字:课程改革;互动;人际关系;课堂策略

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过度。课堂教学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与文本内容,对教学过程与互动情景进行精心预设以实现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

促进课堂互动,教师要做到:

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造良好的互动基础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课堂沟通交流的基础,改善课堂互动必须重视课堂人际关系的改善。这其中包括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关键是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喜欢谁,大多数学生也会喜欢谁。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尊重教师的。除非某个教师为人处事的品德受到学生的怀疑。良好的互动必须建立在教师的平等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意识上。在课堂中,教师只有平等待人,不歧视任何学生,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他们才会从教师的高尚人格中受益,他们才能把这种爱化作动力,克服无助心理,增强自信心理,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对于遇到各种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并相信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得到较高发展的潜能,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打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互动基础。所以,学生在学校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建立起的,教师要主动创建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

二、采用恰当的课堂策略

第3篇: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其优越性有史以来一直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不管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

>>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浅析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探究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刍议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构建小学数学优质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浅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其优越性有史以来一直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不管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因此应当切实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性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教学指的是能高效实现课堂目标的教学。实现总教学时间最小化、有效教学时间最大化是有效教学的目标追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时间的最小化,如何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这正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所要研究的问题。一、课前准备要充分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那么课前准备也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应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贯彻和落实,更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其次,在备课时教师要明确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要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然后重点加以突破,再次,可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备课过程中来,虽然他们年龄尚小,但其中不乏个性独特、有见解的小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内容、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这样,师生共同备课为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二、转变教学理念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摈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理念,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理念。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情趣与理趣的。是生动活跃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的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多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对此,教师可以以提问、游戏、对话交流等形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实效性,使小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数学问题。三、创新教学方法首先,采取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才能,消除学生胆怯而后依赖的心理,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不满足于现有的答案,不墨守成规。提出问题,勇于质疑。积极探索-和思考,用创新的意识看待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应该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情景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提供了最大的心理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不断改革旧的教学框架,积极采取新方式。传统教学观念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一切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改变这种状况,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区别对待。四、注重因材施教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人的特点,虽然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征,所以能够对他们进行集体教学,提出共同的基本要求,但是同中有异,相同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为了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教师要经常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学生的情况。不仅要调查分析全班学生的一般特点,如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知识基础等,还要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别差异,如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力、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并且要具体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诸多因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提出统一要求,同时又承认差别,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才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促进他们的数学才能迅速成长。五、培养学生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培养学生上进心的同时,应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于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学生一定会上进的。其次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上课坐姿规范,精神饱满,精力集中,思维活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善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有合作意识。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养成检查的习惯,认真书写等,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结语课堂教学高效性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它的研究对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实现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和总结。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参考文献[1]王淑佳,小学数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小学时代(教师),2011[2] 吴慧研,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备课[J],考试周刊,2010[3] 方雪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

第4篇: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其存在着较大的教学困境,由于英语是外国语言,学生没有语言基础,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加之对英语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水平较低,严重的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对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的困境,进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实现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1 小学英语教学困境分析

实际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其困境重重,严重的影响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困境。①学生缺乏语言基础,学习难度大。由于英语本身是一门外国语言,很多学生对于英语非常陌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不知如何入手,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1]。②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学习中非常的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的学习知识,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度不高,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水平。③课堂教学气氛浓重,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涨。很多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无精打采,无法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并且常常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于此种情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的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最大程度的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2]。

2 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2.1 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降低英语教学难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鉴于英语教学难度大,学生英语基础不夯实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的降低英语的难度,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夯实学生英语基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如下2点。①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教学,尤其是在字母教学、发音的教学中,应该确保学生掌握的全面和具体,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英语基础不断的夯实[3]。②放慢教学的进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适当的放慢课堂教学的进度,确保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而在降低英语教学难度方面,由于英语属于外国语言,很多学生认为其难度大,无法高效率的学习,面对此种情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有效的策略降低教学难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每个词汇用具体的实物表示,像,苹果、足球、电视等等,学生通过看图片的方式记单词能够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显著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2.2 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更大的进步。例如,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很多学生对于玩游戏、听故事有着由衷的热爱,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将相应的英语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当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组织玩游戏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出来,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学习更加主动,真正的实践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加快乐的新教学理念,实现了学生英语学习的长远发展[4]。

2.3 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不断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众所周知,学生在沉闷的课堂环境下学习情绪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涨,与教师的配合度也不高。因此,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在教学语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轻松、诙谐的教学语言开展教学工作,给予学生一个无压力的课堂环境,学生学习会更加的轻松和愉悦[5]。其次在学习空间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第5篇: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生本课堂;田野观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36-0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逐步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在此时期,教育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推动科技迅猛进步,进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因素。当代教育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新课程的改革也是人类教育发展中相当重要的阶段,而当代小学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小学数学教学概述

科技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推进了数学的应用与发展。无论是其他领域,还是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涉及数学知识、数学思维与数学解答能力。因此我们说“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有着双重内涵:从时间上看,数学教学需要考虑儿童身心特征和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意味着从数学教学主体出发,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文化本身发展与积累和优化的双重需要,选定或构建一个特殊的场域;从空间上来说,数学教学需注重从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考虑数学知识的无限丰富性,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的同时,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文化和环境的复杂互动过程中达到实现小学生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的学习数学科学及其优化活动。

二、“生本课堂、田野观察”策略的内涵

“生本课堂、田野观察”是在当今新课程教育教学下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去营造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通过课堂中细心的观察,为有效地评价学生在教育田野上的前进步伐提供实质性宝贵的原始素材。促使课堂教育使学生的成长变得越来越坚实,越来越可靠,并成为学生成长原动力。

由于小学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居于初始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因此小学教育内容表现出基础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如何审视、科学的处理加工教材,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是关键,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生本教育应具备怎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是构建生本课堂的重点。在此笔者认为,其教学观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民主尊重学生”;教师观的重点在于“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学生应当从实践中学习,从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知识的作用,并依照自己的天性来学习。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而生本课堂、田野观察,就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少学多”的原则,尽可能地精简的讲述基础知识,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做到“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让学生在田野里自己耕耘、劳作、收获。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本课堂、田野观察”策略的

必要性及其实施

(一)新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指的是“师本教育”,它主要依靠老师教,是一种以教师的活动为本体的教育。可以说师本教育所形成的只可能是灰色的课堂:教师在讲台卖力地讲述,想把所有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却未得奇效,许多同学在座位上听着听着就走神,或发呆、或打瞌睡。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早已脱离了教育的本旨,离开了人之素质培养的轨道。

有别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生本课堂”通过数学问题生活化,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田野观察”通过围绕学生学习活动细心观察、调查、总结,由带有泥土气息的“田野”记录给出对学生的评价。

新策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无论是在学生学习的热情上、在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还是在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对知识的运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二)生本课堂策略的实施。老师努力给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给不同的运算赋予不同的情景,通过应用题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例如,对低年级同学,可让其在家长的帮助下测量一下自己走路的速度和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引导其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去学习轴对称图形;去商场购买学生喜爱的食品去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

(三)田野观察的实施。课堂观察是提升课堂信息交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一种基于课堂场域中的“田野式”观察所带给学生的是客观的评价,良好的引导。

观察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学生是否认真;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如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询问);观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否清楚的给出问题的答案);观察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即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只有认真的观察并加以准确的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才能就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对于学生的优点加以鼓励,如有进步更不要吝啬表扬。

四、综述

总之,数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当代教育需要培养的是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全能型人才,要不断探索更为灵活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塑造。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生本课堂,田野观察”策略已经并广泛采纳,通过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不断努力,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云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与探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89-202.

[2]黄甫全.小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5-166.

第6篇: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教改项目是指学校优秀的教科研成果的推广活动。如何利用教科研论坛推动教改课改项目的实施呢?实践证明“论坛+项目+课例”的培训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

“论坛+项目+课例”的校本培训模式是以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以教科研论坛为展示舞台,配合学校试点项目的推进,策划与组织教师的校本培训项目。上学期学校教科室策划与组织的“教研组主题论坛系列——基于学为中心的教材研读”就是属于这一培训模式。以周前会“教师智慧大讲台”为展示舞台,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校本教研活动为基础,开展了全员式、课例化的校本培训活动。

一、项目引领式教研活动,确定校本培训主题

以项目引领教研活动,是指学校每学期确定一个学校主导型教改项目,并以该项目为校本培训主题,推动各学科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改革,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式教研活动。学校主导教改项目是在学校最近三年来有影响力的各级课题成果修改的基础上产生的教改成果推广项目。负责教师由学校有能力策划和组织项目开展的校级领导、中层、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担任。除了负责人外,还有4~6名项目核心组成员,负责计划的细化和项目的具体实施。

“基于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是2012学年立项的区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学校以省重点教研课题《基于“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研究》为主导,进行了全校层面的普及与推广,推动全校各教研组进行“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以下是项目逐步推进的流程:

二、三级递进式理论培训,以理论引领教师

项目教研,是以项目为题,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教师在完成研究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也是全校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科研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研法的一种。

以项目带动教研,必须让理论学习先行,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开拓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具体分三步走:

1. “学为中心”总体理论学习,冲击与提升教师的思想意识

“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改善教师的教无可厚非,但教完=学会吗?做完练习=掌握吗?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的效果也应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动力、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科情感、同伴及师生关系等等。”这是夏雪梅博士《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的主要观点。以此为理论学习的挈领性材料,在全体教师层面进行解读与导读,提升全体教师的思想意识和教育教学观。

2. “学为中心”的学科操作理论学习,促进与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个好项目的全面推广,不但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引领,更要有可供教师使用的具体的操作技术。“学为中心”的学科操作理论学习,是各教研组依据“学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寻找与本学科相关的较为成熟的课堂教学操作理论。并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研组讨论交流,梳理出适合本学科的操作模型和操作策略。

如语文教研组重点学习了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课型新艺术例谈》,梳理了以下一些语文新课型:

数学组重点学习了《徐利与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型》,梳理出了两种可供学习和借鉴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型:导学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

3. “学为中心”的课例学习,提高与推动教师的课例解读能力

有了基本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型和策略之后,还需要有针对性的课例引领,才能为教师所真正接受并掌握。因此,在框架理论学习之后,进行课例学习就非常有必要了。这一理论的学习分教研组和备课组两个层面开展。从形式上具体又分两个方面:一是看网络视频。二是看书面课例分析。

三、课题微研式教材研读,开展小课例研究

课题微研式教材研读是指在一节课或一单元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以备课组为单位,以微课题研究的方式解读教材,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策略,采用针对性改进教学策略,并通过智慧讲坛进行介绍和推广。

例如,语文教研组在前期备课组主题论坛比赛的基础上,推荐三、四年级备课组作了题为《燃起段落教学的“太阳”——小学中年级“段落”教学的误区及策略》的主题论坛。先和大家分享了中段备课组在前期互相听评课活动中发现的段落教学的误区:①段落训练缺乏重点;②训练无序,缺乏层次;③读写不合,缺乏指导。又与老师们分享了中段备课组在实践中采取的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段落教学的策略和措施。如结合具体课例分享的策略:循序渐进,目标应分级把握;突出重点,教学如层层剥笋;感悟段式,仿写应写之有道等。

数学教研组综合前期备课组教研活动,以大组为单位开展了《基于“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的主题论坛。指出基于“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前必先通过学前调查,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弄清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疑惑之处是什么,会了哪些方法,需要怎样的教学材料和情境支撑才能调动已有知识和方法等,再以教学前测结果为依据设计与展开教学。并结合具体的课例《三角形高的认识与画法》(四年级),讲解如何针对学生的错例开展教材研读,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教材:“教材定义的高距离学生有多远?”“学生生活中已积累的对高的认识是怎样的?”“如何将三角形的高与学生已建立的生活中的高度进行沟通?需要怎样的教学材料作支撑?”备课组通过对比实验教学,总结出“学为中心的三角形高”的有效教学路径。

科学教研组以《课堂转型,我们在路上……》为题,以《钟摆的研究》的对比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了如何从“传统课堂”的课堂教学向“基于核心问题引领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课堂教学转变。从“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活动的界定”;科学课堂改革的主要内容;课堂转型转什么?走向科学探究转型活动的观察标志;课例研究等6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科学课堂转型的策略。

四、记录单式实践反思,促进教师深度研修

记录单式实践反思是指在学科理论学习之后,由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课例研修反思,并完成教师个人研修记录单。通过教师个人研修记录单促使每位教师将学习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并注意反思总结,形成书面反思文章。(见图)

第7篇: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一、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现状与问题

1.教学主体混淆

在课堂中,很多教师过多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在被动学习的位置。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性与发散性,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2.教学方法单一守旧

很多数学教师都认为小学数学只是简单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并没有了解到小学数学理解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和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从内容和小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制订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得课堂内容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这导致学生无法较好地接受课堂内容,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对数学的学习和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严重阻碍了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开拓和发展。

3.教学评价缺乏有效性

教学评价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而很多教师单纯地将教学评价与考试等价看待,对学生的数学评价仅仅是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来完成,以卷面成绩来评定学生的掌握程度,其实这是片面的,缺乏有效性的,并且严重缺乏及时性。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是每节课堂末尾的小结和作业,也可以是抢答或竞赛形式的考察,只有及时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才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及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对教学策略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1.教学准备策略

教师的课堂准备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尤为重要的部分,首先,教师应当对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着准确而细致的把握。其次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紧扣教材,不能完全依赖教材,应当学会穿插生动有趣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性,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最后,在进行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充分考虑到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考虑到如何把控授课进度和讲话速度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2.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工具的作用,为学生呈现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另外,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动手实践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得数学的学习效果加倍,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的《周长是多少》这一课中,为学生设计两个教学片断。①围一围:教师在PPT 中呈现出一根线围成的多种图形事物,例如,盒子、心形、树等,然后让学生也用一根线自由的围成自己喜欢的图形。通过这个围图形的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周长概念的认识;②拼一拼:用6个边长1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有多少种拼凑的方法,并且小组汇报拼成的图形中周长分别是多少,发现了什么规律,等等。拼图形和算周长的过程,既让学生了解到了周长的概念组成,又使学生学会了周长计算的基本方法,为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除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数学故事交流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喜爱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3.教学评价策略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当运用发展的眼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而非成绩,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策略来了解学生学习的弱势和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以此来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除教师外,家长和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真实确切。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整个教学阶段尤为重要的基础部分,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重要课程,只有真正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姚永妃.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第8篇: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追求课堂效益或效率往往就是让学生牢记各知识点,会做化学题,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虽然就掌握化学知识和掌握化学基本技能这样的课堂教学也许是有效的,但却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仔细审视当下的课堂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课堂失去了生机,课堂氛围是死气沉沉;有的课堂的确很“活跃”,但只是形式上追求“热闹”,实际上学习目标并不明确,时间观念不强,而且对教学内容的处理随意性也很大,导致学生根本学不到真正的东西。这些现象或做法不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或低效,而且漠视学生成长和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有效教学”概念自17世纪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始,就寄希望于通过“班级教学”和扩大教学规模来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实现以“一个教师可以教很多学生”。直至目前,人们仍然希望通过“有效教学”来追求教学的高效益、高效率和高质量。显然,不同的时期人们追求教学有效性的着眼点不同,但总体上看,有效教学研究的着重点仍然是由教师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向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转变。

根据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了数位优秀化学教师的教学经验,笔者将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概括为五个维度,15个指标,具体内容20条。

根据以上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和化学学科特点,我们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明确目标,实施全程调控策略

实施这一策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2)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3)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如笔者设计根据以上策略制定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的基本规律;(2)电解池中电极反应的书写;(3)掌握电解原理的重要应用,如电镀、金属的电解精炼、氯碱工业等。

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电解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出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由其重要,教师发挥积极调控的有效性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调控,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目标。二是细节调控。三是教师要灵活调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教师在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才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策略

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教师要为精心创设学生学习情境。学习情境通常包括问题情境和心理情境两方面。

首先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如笔者在讲《沉淀溶解平衡》这节课时,在网上下载了溶洞的形成的录像,从声、图等,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了修改,课堂上录像的播出,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抛出了问题“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浓盐酸现象是什么?”从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又设计了问题:(1)硬水中含有较多量的ca(hco3)2、mg(hco3)2,加热后,得到的锅垢的成分是caco3、mg(oh)2,可以用什么试剂将水垢除去?(2)吃糖为何会出现龋齿?等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开展思维活动。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时需要注意:(1)应具有真实性,最好是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或感受过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2)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3)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要通过情境刺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的活动。

其次是课堂心理情境的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情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情境通常需要教师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富的教学情感、恰当得体的语言、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等,并以此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有效的学习。

三、基于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主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探究,而学生的探究又是基于问题的,这是一个教学策略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教师应(1)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究式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2)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探究的信心,使学生对探究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3)训练学生掌握探究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它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平台。(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精神。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结果和目的并不是要解决什么科学难题和有什么重要的科学发现,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学习的机会,培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为其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基于以上策略,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时候应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问题探究。教师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如:“如何除去自来水中的余氯,以适合养金鱼”的问题,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自来水不能养鱼这个生活常识入手,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学习情境,显得自然、真实,使学生感到亲切并产生兴趣,他会思考如何能为小鱼创造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2)方法探究。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设法找到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从实验来探究燃烧条件;从生活中的实例来探究;可以从网上下载些图片引导学生来探究等方法。(3)实践探究。如课题“中国各地区水污染情况分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收集、阅读、讨论、实验等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完成课题。(4)实验探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出独特的解决办法来。(5)合作探究。教师设计任务,鼓励学生在同伴的协助下完成任务。

四、小组合作,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的弊端,通过学生之间积极的人际交往,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沟通,并以集体促进个体进步,这样,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既有集体生活、又有个人自由表达,既有相互协作又有个人自主探索的“学习与生活的共同体”,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整体提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了广大教师在课堂上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小组的组建上,大家采用的策略基本上都是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实行分层搭配。教师这样划分学习小组的初衷,是希望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实现团结合作,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各小组之间的均衡发展。如我们可以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化学成绩较好或较喜欢化学的学生,为“化学代言人”,在遇到较难化学问题时为本小组发言。从而可以增加小组同学的自信,也可以促进不同小组间的竞争。

我们所提出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建立合适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方式和参与效果,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 ——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9篇: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imary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quiry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LI Hui

(Zengcheng Licheng Street No.2 Primary School, Zengcheng, Guangdong 511300)

Abstract The status quo of today'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reading instruction, textbooks and teachers is worrying, thinking of those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in pursuit of some of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from start to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and then to expand after-school reading are to respect students' individuality departure, hoping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for students to provide some supplementary comments.

Key words elementary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tatus; strategy

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的学习现状

目前,阅读课堂中,学生缺乏积极性,在课堂上目光呆滞或者呼呼大睡,有时像是明白一些,有时候又好像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对于这样的课堂环境,教师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究其原因,首先,学生看不懂阅读的内容,出现生词或者不懂的句子就产生了消极心理。尤其是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会使其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进而采取退缩的行为。其次,很多学生还不具备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能力,在自己阅读材料时往往不知所措,没有摸索出提高阅读的有效途径。最后,拓展阅读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仅仅以课堂作为依托是一种限定学生视野开阔的不利的教学思想。教师应把阅读的空间拓展到课外,充分利用各种课外阅读活动来填补课内教学带来的空缺,无论是课外课内都形成一种良好的语言氛围。这样才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教学有效性也能够充分发挥。

1.2 教师的教学现状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理念上的改变势必会导致教学方法的革新,大多数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仍然采用以前单一的教学方法,过分重视语法教学和词汇识记。阅读课上只听到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述一些生词和语法,而忽视了阅读的本质特征,没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学生自然也就失去了对课程的兴趣。

1.3 阅读内容现状

目前小学阅读教学,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节,阅读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加了小学生的理解难度系数。时代在发展,学生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教学内容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才能得到有效发展。教师应选取适应时展需要的阅读内容开展教学,学生才会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意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阅读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广泛开展阅读训练,可以使学生们的视野开阔,大量的阅读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是很好的补充,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感,也能够促进他们对句型结构、习惯表达方式等的认识,同时也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3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3.1 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激发,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调动他们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在教材的选择上,也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而应本着以适合小学生天性的趣味性为首要原则,多方面地选择阅读材料。达・芬奇认为:“正如不情愿的进食有害于健康,不情愿的学习会损害记忆,所记东西无法保持。”学生在阅读中喜欢的是阅读内容本身具有的趣味性,而不是里面的词汇和语法。

3.2 摸清学生个体的阅读理解力

新课改一改从前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但这并不就是说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还应该在熟知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个体差异性,然后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21页)策略。课堂活动中,应该设置一些浅显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鼓励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思维逻辑来回答问题,在不同的答案中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新知识和是否能运用新知识回答问题。在ask and answer中使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作打下基础。

3.3 充分阅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对于英语来说,一日不读便觉口生,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针对小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发音、语速等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也只有充分的阅读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单一的阅读方式不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因此在教学策略的上可以采用多种阅读形式。例如齐读、跟读、分角色读等,每次阅读都设置不同的问题角度,这样小学生能够充满新奇的读。

3.4 情境教学

在小学生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策略,比如看图说话的阅读训练中,学生往往觉得无话可说,也没有兴趣去说,教师完全可以创设真实情境,把教室的东起来,用“Where is the …”提问,学生用“Is it in / on / under /behind…?”句型来猜,进而对“in, on ,under ”等介词的用法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掌握。也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将阅读内容排练成小话剧,通过参与式的教学活动中既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因子,又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更能够使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5 拓展阅读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一门语言的掌握不能仅依靠着课上的这点时间。虽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上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但养料的吸收还是得依靠课外的时间,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是在充分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的。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教师应在课堂上利用卡片、图画、动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尽可能多掌握词汇量来为课外阅读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学生阅读课外材料的基本的方法。目前小学生对英语材料的阅读太过盲目,教师要起引导作用,指导孩子们采用精读、略读、速读、慢读、大声读等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要给他们信心去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鉴于目前网络技术的发达,学生也可利用互联网进行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4 小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兴趣阅读是前提,教师对于阅读方法的引导是关键。教师应该基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心理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从浅显的阅读内容逐步实现较为复杂的内容过渡,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欣.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