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科普及工作计划范文

社科普及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社科普及工作计划

第1篇:社科普及工作计划范文

一、组织领导

自治区科协和财政厅联合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全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工作。

自治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科协,具体办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自治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成立评审组,负责对申报推荐对象进行评审,并对有关项目进行评估监督。

盟(市)科协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工作,协调解决有关事宜;组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的宣传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审查本行政区域内申报单位、个人的参评资格,审核整理相关申报材料;组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旗县(市、区)科协、财政局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协调解决有关事宜;组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的宣传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审查本行政区域内申报单位、个人的参评资格,进行项目实地评估;整理相关推荐材料,做好公示和申报工作;组织编制审核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对计划专项资金进行管理监督;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计划实施的有关工作,并协助各级科协、财政部门落实计划。

各级科协、财政部门应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听取有关意见建议。

自治区及各级科协、财政部门对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实施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坚持全国科普示范旗县(市、区)申报推荐优先的原则;

——坚持“全国百强农技协”、“全区星级农技协”、“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全区星级科普示范基地”申报推荐优先的原则。

三、宣传动员

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及有关规定,通过区内主要媒体开展宣传工作,向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农牧民公开评比和筛选农牧区专业技术协会、农牧区科普示范基地、农牧区科普带头人和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推荐条件和申报程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组织指导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申报。积极宣传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加大对获奖单位和个人开展农牧区科普工作的指导力度,使其在提高农牧民科学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申报推荐

申报单位和个人向所在旗县(市、区)科协、财政局报送典型经验事迹材料;填写推荐表;提供相关登记、奖励有效证件和有关照片;编制专项资金项目预算。

旗县(市、区)科协、财政局整理审核申报对象的申报材料(包括①申报单位、个人的推荐表②登记、奖励证件和有关照片③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④3000字左右的简要事迹材料);制作相关推荐材料(包括①正式报送函②推荐工作简要总结和说明③公示材料);向所在盟(市)科协和财政局提出本行政区域内申报推荐的单位和个人,报送相关申报推荐材料。

盟(市)科协、财政局汇总所属旗县(市、区)申报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整理,确定推荐单位和个人;制作相关推荐材料(包括①正式报送函②推荐工作简要总结和说明);向自治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申报推荐确定的单位和个人,报送相关申报推荐材料。

自治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各盟(市)申报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在推荐名额内,确定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制作相关推荐材料;向中国科协和财政部推荐确定的单位和个人,报送相关推荐材料。

五、公示监督

建立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旗县(市、区)科协、财政局将本行政区域内推荐名单在有关乡村公示10天,广泛征求意见,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正式上报所在盟(市)科协、财政局。

第2篇:社科普及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农业,关心农村,致富农民的部署和《东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跃、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全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推动全市农村的科技进步、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术培训、新品种试验推广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整合农村科普资源,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东港市是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试点的行政村建立和配备“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旨在搭建科技传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按照省科协要求,2006年1月—12月为试点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确2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建设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2007年为示范推广阶段,全市行政村60%完成“三个一”建设;2008年所有的村建成“三个一”,实现农村科普网络的全覆盖。同时,组织科普志愿者80人;建设《科普大蓬车》播放点15个;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农村科技服务200人次;年培训农民13万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000人次,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及乡土人才200人,培训农村青少年1500人,培训农民经纪人500人;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实用技术20项。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民科技增收工程”的深入开展,完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强化农村科普实践,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工作内容

(一)、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起点,巩固和发展完善已经取得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辽宁省科普工作达标县(市)”荣誉和成果,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区、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全市逐步实现科普网络建全,科普设施完备,科普队伍稳定壮大,科普示范基地完善规范,科技活动经常,科普成效显著。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

(二)、以农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宣传员即“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农技协、村委会、科普示范基地等建立科普服务站,配套建设科普宣传栏,把农技协负责人、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致富骨干组织起来,培养成为科普宣传员,形成村级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科普宣传阵地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试点村至少培养一名以上科普宣传员。科普活动站要建立组织机构,做到有管理制度、有标牌、有电教设施、有活动记录,每月至少活动1次,并有效发挥作用。科普宣传栏一般修建在村部明显处,贴墙或立式,用白钢和铝型材制成,长5米,高1.5米(8块科普标准挂图),每月更换1次内容。市科协组织50名涉农专家组成新农村科技服务团,结合“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和培训任务,定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普讲座、技术服务,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合作。

(三)、以“农民科技增收工程”为载体,结合“大孤山庙会科技咨询”、“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普之冬”等大型科普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使农民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业经济中科技贡献率逐步加大,农民收入明显增长。与此同时,市科协继续组织开展“赶科普大集,送科技下乡”和“百名专家进百村带千户富万民”活动,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为了使工作扎实开展而富有成效,东港市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市科协,主任由市科协主席鞠素澜兼任,负责“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领导小组将于8月份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评比。

第3篇:社科普及工作计划范文

科学发展助力计划重点探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以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为契机,培育一批示范性科技社团。以“能负责、能问责”为标准,遴选一批有条件的学会进行试点,稳妥引导和规范学会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科技评价、科技人才评价、科技奖励以及成果鉴定等职能;打造山东科技思想库,建设由专家库、选题库、成果库、决策数据库等组成的工作平台,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省级科技思想库。

自主创新推动计划聚焦打造精品学术交流活动,支持省级学会举办高端、前沿及综合性品牌学术活动,办好科技会展,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争取2年内建成一个集开放共享互动于一体、国内外学术交流相融合的山东省数字化科技交流平台,采用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将会员学术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产品需求紧密结合,为科技工作者和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实施“海智强鲁计划”,建设山东省国际技术转移网站,5年内建设一批覆盖全省各市、大企业的省级海智计划工作基地,推动国际优质科技资源与省内需求对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科学素质提升计划着重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整合社会科普资源,以科普资源库、山东科普网站建设为重点,构建山东省科普资源集散共享与服务为一体的中心平台;恢复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扶持力度,团结组织热心科普人士、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创作,繁荣山东科普创作事业;鼓励广大科技人员以及从事科普编创、科技传播等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策划、制作、出版科普挂图、科普图书等出版物,支持广播、电视、网络视频等媒体制作优秀科普音像、动漫作品;推动市场化运作,建立科普展教资源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开发体系,每年开发集成1-2个品牌活动资源包。继续举办科普微电影大赛,搭建高校大学生科普创作平台,吸引更多动漫企业参与;力争每年有50部优秀科普作品纳入科普资源库。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加强山东数字科普工程建设和运行,2015年底实现全省(除青岛市)16市安装1万台数字播放终端的目标;建设山东数字科普资源库,2015年集成各类数字科普资源20万分钟;2015年建成“民间反网络联盟”,形成网络反交流与协作平台。

科技人才服务计划着力加强科学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实施“齐鲁科技精英”、“寻找最美科技人”等活动,五年内对1000名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科协工作者进行宣传。通过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评选、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推荐参加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等活动,表彰举荐优秀科技人才。通过实施“国际科技交流扬帆行动”、大学生科技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等项目,培育各类科技人才。

第4篇:社科普及工作计划范文

一、述职方面

1、制定并出台我市“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和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结合xx实际和发展,编制起草了《xx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年)实施意见》,经广泛征求各成员单位和各辖市区意见并召开专家座谈会和调研学习兄弟城市的基础上,于2016年10月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通过实施四大行动和六大工程,到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取得长足发展,建成适应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需求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x以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要求。

2、制定出台2016年度xx市全民科学素质百项行动计划。今年初,由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申报,经xx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的《xx市2016年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经市领导同意印发。2016年全民科学素质百项行动计划由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

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五大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队伍建设与监测评估工作五大基础工程和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行动等11大类100项行动计划构成,每个大类均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具体量化的任务。在行动计划中突出了生态低碳、食尖安全、防震减灾、安全健康和关注民生等重点,倡导大联合、大协作的行动举措。为了便于考核落实,对每项行动计划都列出了行动内容和具体任务、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等。

3、扎实推进我市科普信息化工作。根据省科协科普信息化会议精神,今年4月,在辖市区主席联席会议上专门部署了科普信息化工作。对有关地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扬中市的全部城镇社区今年科普大屏要全部安装到位,丹阳市要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市,也要求其重点推进,分批布点安装。6月初,市科协带领丹阳市科协专程赴淮安学习考察科普信息化工作。截止到12月底,我市共新增安装科普大屏36块,其中扬中25块、句容5块、丹阳2块,xx4块,加上市科协已在全市四个辖区重点社区安装的17个科普大屏,我市目前已有科普大屏53块。

4、典型培树有新成效。2016年,扬中市被命名为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市(县、区),有3个辖市区被命名为2016-2020年江苏省科普示范县(市、区);有1名个人被中国科协、中组部等九部委表彰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个人,市科协等7个单位和7名个人分别被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等九部门授予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5个社区被省科协命名为江苏省科普示范社区,有x个社区、x个村分别被命名为xx市科普示范社区、村。市科协推荐的句容兴文科技有限公司被省科协命名为2016年江苏省科普产品研发基地,并获x万元奖补资金支持。今年向省科协推荐了一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我市又命名了10家xx市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

5、科普惠农和益民项目有序开展。今年9月,会同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推荐2016年度xx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和带头人的通知》和《关于组织申报2016年度xx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的通知》。经基层申报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3个农技协、8个基地、5名带头人、4个科普示范社区、5个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6名社区科普志愿者被表彰,并获奖补资金。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和省科协、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开展2016年国家和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会同市财政局及时组织各辖市、区开展申报和推荐工作。依据省文件要求的推荐原则,本着申报材料与实际业绩相结合的工作规则,经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对基层申报、推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审,共向中国科协、省科协推荐了4个集体和3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其中2个集体和1名个人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2个集体和2名个人受省表彰。

6、科普基层组织有了新进展。11月16日,xx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xx召开,省科协副主席冯少东出席并讲话。至此,xx市级和涉农市(区)均成立了农技协组织,受到省科协和冯少东副主席的充分肯定。

二、述责述廉方面

能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要求,自觉按照“两个责任”的现任清单的内容, 认真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分管范围内没有发生任何违法违规事件。本人能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本人没有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干股的行为;没有违反规定在企事业单位兼职、兼职取酬或经商办企业、投资入股等行为;认真执行严肃换届纪律的要求,没有“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行为,以及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没有违反公务宴请活动有关规定,没有接受可以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没有违反规定在工作日午间饮酒;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干预和插手各种市场经济活动,谋取利益;没有违反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定的情况;没有违反规定在住房问题上以权谋私,超标准建房、违规购买经济适用房等情况;没有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或借机敛财;也没有其他违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个人有关事项已如实向组织报告。

第5篇:社科普及工作计划范文

摘要:现阶段气象科普评估主要是气象科普管理机构自上而下的自我评估。文章通过解析气象科普评估的内涵,从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气象科普成果和气象科普组织能力三个一级指标梳理现今气象科普评估现状。以期对气象科普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气象科普;评估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评估内涵界定。目前学界对气象科普评估还未做出明确的界定。结合科普评估定义①和气象科普的特点,本文对气象科普评估初步界定为:借助系统科学,确立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发展规划、组织能力、效果等一级指标),参照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由参加者(指参加气象科普活动的各类人群,包括各级管理者、组织者、受众等)②对气象科普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科普能力等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从而促进被评估单位提升气象科普工作管理水平和科普效果的一系列科普管理活动的总称。

气象科普评估分类。依据评估主体类型,气象科普评估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科普机构对自身活动开展的自我评估;二是请外部专家对科普活动的绩效开展的外部评估;三是评估者吸收受评对象和科普目标群体共同成评估小组。我国现阶段的气象科普评估主要是通过气象主管部门网络平台、热线电话,一些社会媒体、教育部门对社会公众和学生的调查访问,来了解公众对气象科普单位的组织以及气象科普知识接受程度的反馈信息,属于典型的自上而下自我评估,处于评估的初级阶段。依据评估内容,可以分为发展规划评估、组织能力评估、效果评估。文章梳理出我国气象科普评估一级指标,进而为构建气象科普评估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是气象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部分,应作为气象科普评估的一级指标。中国气象局、河南省气象局、海南省气象局先后编制实施了《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中国气象局的规划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率先提出到2016年基本实现气象科普业务化、常态化、社会化和品牌化发展,实现气象科普融入气象业务服务之中,形成科学有效的气象科普业务流程,提出新增20个专业性较强、现代化水平较高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气象科普场馆(展区),每个县至少建成一个标准化的校园气象站,全国建成约2000个气象科普示范社区,培训万名农村气象信息员等。为了更好的落实和呼应中国气象局编制的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河南省科协、省气象局制定的《河南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提出到2016年河南省气象科普场馆(所)覆盖全部省辖市,覆盖70%以上的县城。全省新增部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建设或升级3-5个省部级和市厅级科普教育基地。全省乡镇气象信息综合服务站和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70%以上建成气象科普宣传站。

全省配置或新增气象科普大篷车3 辆。河南省气象科普展教资源开发总量达到20 种,科普读本发行总量达到20 万册。气象科普知识培训40万人次。专兼职气象科普服务人员达到5万人。此后不久,海南省气象局印发《海南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年)》,提出包括气象科普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原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五大部分内容。

二、气象科普成果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的成果主要指的是为开展工作而进行的科普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总体经费投入,以及因气象科普工作而产出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下几点是成果指标下的二级指标现状:

1.气象科普基地等重点工程的认定和运作指标现状

经各地气象局、气象学会推荐,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参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负责制定“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和认定工作。通过评审和公示等程序确定各类科普工程的建设和认定。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推荐单位承担对其日常活动和相关工作的业务指导职责。通过向推荐单位提交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来汇报工作,并获得相应指导和支持。

2.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指标现状

目前我国气象科普人才队伍主要包括气象学会会员、科协部分会员、气象科普宣讲员、气象服务中心等业务有关人员,多为兼职,未经过专业培训,成员少且不固定。因此,为了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中国气象局《气象部门人才发展规划(2013-2020)》,规划明确提出气象人才总量、队伍规模、学历等具体等级指标,指出统筹科普宣传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扩大气象科普宣传志愿者队伍。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和柔性流动机制、岗位管理机制、选人用人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开放合作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和人才投入机制。

3.气象科普经费指标现状

随着气象科普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气象科普经费的来源渠道逐渐得到完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制定《气象科普业务发展规划》,提出建立稳定的多渠道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气象科普经费投入机制。将气象科普工作列入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将气象科普项目建设、科普活动、运行维持和科普研发经费列入气象事业经费预算,统筹安排,并确保稳定增长;在中国气象局及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各类重大气象工程项目和业务系统建设项目中加大对气象科普设施建设的投入;从科技服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经费支持气象科普工作。在组织开展大型科普活动时,争取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冠名等各种形式的赞助和捐助;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探索气象科普设施和科普活动收取少量成本费作为气象科普设施运行维持的经费补充。探索和建立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合作机制,拓宽气象科普经费投入渠道。我国现阶段对于经费投入的评估现状就是对经费的来源渠道的拓展渠道以及监督所得经费的使用。

4.气象科普产出评估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产出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气象科普产出的评估具有长期性和宏观性的特点,定量性评估比较难,目前我国还没有进行气象科普产出评估。但气象科普作为气象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面的研究已经渐成系统,许小峰等编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理论方法与分析研究》③,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志敏曾《科普展览巡展的社会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④,文中关于社会效益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可借鉴到气象科普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估。

三、气象科普组织能力指标现状

组织能力是一级指标,指的是各级气象科普单位的架构和组织方式、以及组织所取得的绩效。组织架构和组织方式是二级指标,指的是气象科普单位或者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组织如何开展工作。

1.各气象科普单位间的架构关系指标现状

中国气象局负责联合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协会等制定气象科普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级气象部门及行业有关单位、高校积极响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的气象科普活动。各级气象学会接受所在地气象局的领导,并得到地方政府、科协的大力支持。

2.各级气象科普单位的活动组织方式指标现状

各级气象学会是气象科普工作的主力军,是科普活动的主要执行单位。主要的科普活动:组织观看气象知识展览、参观气象科普基地、气象科技园等主题公园、举办讲座、放映纪录片,利用新媒体定期气象科普知识,同时也负责组织召开全国气象科普年会和其他科普单位进行交流等。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是气象科普组织的新方式。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2008年9月起正式启动运行,其中专门设有“科普与服务评价室”,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参与气象部门科普宣传发展规划的编制,牵头组织气象科普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组织制作等。此后,各省、市气象局成立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借助公共气象服务的平台,气象科普组织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是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的纽带。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2012年8月正式成立,中心的职责是为了促进气象业务服务与科普宣传之间的良性互动。承担全国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与业务指导,全国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规划、计划的编制,组织气象宣传与科普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等职责,并承担部级媒体和境外媒体的联系、服务和协调等相关事务工作。该中心的气象科普宣传层次比较高,主要负责规划和指导。

各级气象部门、所在地政府把气象科普工作政府化。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工作考核、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包涵到公共服务范畴、纳入到公共财政预算。

组织效果指标是指各级气象科普单位通过科普活动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利用气象科学普及的最佳时机,在每年定期设置的“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相关主题活动期间,展开主题活动,促进提高全民气象科学素质,及时准确的预警信号并被公众接受。

第二,能打开气象科普作品创作的新思路。关于气象文化建设和气象文学创作的研究已经有相关成果⑤,“气象文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对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有实践意义。⑥气象科普机构应该利用这些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为社会公众所喜爱的气象科普读物、手册等科普产品。

第三,能推进气象科普网络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具有即时、传播时间短、获取便捷、互动性和交流性强等优点。气象微博目前主要用于解决气象灾害性突发预警等。”⑦基于现代媒体的气象科普创新形式,更便捷、高效地推广气象科普工作,构建社会化工作格局,推进资源共享共用,提升气象科普业务化水平。

总结分析中国气象科普评估一级指标的基本内涵和相关事实,可以得出:中国现阶段开展的气象科普评估工作,评估指标的设计较为粗糙、宽泛,并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系统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很难做到对气象科普进行客观、合理、公正和定量的评估。因此,分析气象科普评估的指标现状对构建气象科普评估体系提供一些借鉴和新思路,也为我国气象科普的深入推进添砖加瓦。

引文注释

①张风帆,李东松.我国科普评估体系探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3):69.

②刘彦君,吴晨生,董晓晴,李小燕.英国科学节效果评估模式分析及思考[J].科普研究,2010(25):61.

③许小峰等编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理论方法与分析研究[M].气象出版社,2009:57-72.

④张志敏.科普展览巡展的社会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科普研究,2010(12):45-49.

⑤赵超“.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论自然气象兴感与诗歌审美意境营造[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4.

⑥初清华.气象文学刍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1):150-160.

⑦杨春红,巨传友.浅谈基于现代媒体技术的气象科普创新形式[J].华章,2012(36):353.

第6篇:社科普及工作计划范文

一、进一步加强科普领导,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议事日程

在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社区科普工作要有新思路,社区科普的发展要有新举措。科普工作说到底也就是做人的工作,就要联系社区科普工作实际和居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把思想统一到社区今年整个工作思路上,为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社区计划召开“社区科普”发展座谈会,把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居姖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党支部书记作为科普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思路不变。社区党支部成立以来,社区要及时调整科普领导小组。聘请市科协领导担任社区科普顾问,向他们及时了解新科普信息,聘请学有专长的科技人员作为科普宣传员,建立了科普宣传员、科普家庭,科普志愿者及科普技术辅导员等多位一体的科普宣传队伍。从而保证了科普工作天天有人抓、天天有人做,促进了社区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必要的科普硬件设备,是衡量社区科普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5年我划社区将逐步规范和提高社区的科普软硬件建设。计划投资1万余元来构建了科普工作的硬件体系,添置电视机、vcd等设备及科普图书等资料图片、科普报栏等科普陈地。同时在社区安置了30块文明标牌。

三、丰富的科普活动,是体现社区科普生命力的决定因素

如果说上面说的是社区科普工作的硬件,那么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就是2005年社区要提升的科普软件。从几年来我们的经验表明,一系列设计合理,富有趣味的科普活动,总是让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配合日常开展的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社区2005年科普活动基本上为,“一月、一节、一日,一讲、两推进”。一月,就是新春的“科普、环保月”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要举办四项活动;一节,就是社区科技文化节,居民在节日内,边娱乐边学习,办成居民增进交流,共同促进的盛会;一日,就是社区庆祝的世界第35个地球日;一讲,就是树谈“社区论建”为基础的《我谈科普》节目,社区将请来市科普工作专家,和大家面对面的谈科普;两推进就是社区科普文艺演出,推进社区人文氛围;引进科技企业,推进社区经济发展和下岗人员再就业。组织形式上,参与性更广泛,更具代表性;规模上,内容更加丰富多采,科技含量更高。

四、发动一切力量,调动居民参与科普的积极性。

第7篇:社科普及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大力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程,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和谐*建设夯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

二、主要行动和职责分工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切实把科学教育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订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计划,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把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机制。

2.根据未成年人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广泛开展课外、校外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等实践活动。要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学家进校园、校园科技节等科普系列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

4.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科技教育辅导机制。结合城市公益设施布局和建设,配套完善青少年活动设施和场所,“*”期间每个县(市)区都要设立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健全市、县(市)区两级少年宫、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加强以上设施和场所的科学教育功能。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扩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渠道和机会,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5.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要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少儿科普文艺与少儿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要开辟科普专栏或专题,加大科技传播普及力度。以上由市教育局、团市委牵头,会同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市妇联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绿色证书、科技和创业等培训计划,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就业技能。加大对农业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农民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能力,力争使80%以上的农民能够熟练掌握1-3项农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

2.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组建和充实农业专家学者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通过举办科技下乡、科技赶大集、专家讲座、样板示范、田间学校、农业科技书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和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重点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保护耕地、清洁生产、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3.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到2010年,使全市2炖3的县(市)区成为全国、全省科普示范县(市)区,并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园区和基地的示范作用。

4.重点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培育农村科技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重点扶持一批农技协成为当地产业发展骨干。深化发展农村科普“五个体系”,不断完善从技术推广、培训到生产、销售一条龙技术服务。到2010年,使全市35%的农民加入各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

5.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完善县乡村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引导和信息服务,开展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阳光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力争“*”期间培训农民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以上。

6.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深化“科普村村通”工作,依托中小学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培训中心、文化站,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在全市范围建成“一站、一团、一栏、一员”科普网络,即建设乡镇科普活动站、县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村科普宣传栏和村科普员。

以上由市农业局、市科协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2.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把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并作为各类职业考核、鉴定的内容。

3.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及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期间,力争培训各类职工50万人次以上,其中,再就业培训10万人次以上。

4.建立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讲理想、比贡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厂会协作”、“金桥工程”等活动。

5.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市民学校的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大对社区公共科普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每个社区都建成并健全包括图书阅览、教育培训、文化活动等多动能的每万人至少500平方米的室内科普文化场所。

6.加强科普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社区科普活动的机制和方式。逐步建立服务街道、社区的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发展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培训科普志愿者,引导社区居民开展自*服务;依托各级学会发展服务于社区的科普专家队伍,与社区建立定向的服务机制;大力推进社区科普大学的发展,加强师资培训和教材开发,提高科普大学的教学质量。

以上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经委、市总工会牵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终身学习机制,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建立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学习培训制度。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学校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组织、人事部门在公开招考公务员、竞聘领导干部中,侧重对科学素质的考察,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

2.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带动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要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系列科普报告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有关科学纪念日期间带头参与科普活动,各级各部门适时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

以上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牵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五)大力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中小学和农村化技术学校科普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壮大科普讲师团队伍;实施城乡科学教育教师互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推进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互动,建立双方合作共同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

3.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加强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各类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进一步增强行政院校和干部学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技培训。

以上由市教育局、市人事局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科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六)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1.建立全市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繁荣科普创作。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一批紧扣时展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推向国内外市场;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建立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成立科普作品创作组织,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

3.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

4.制定落实相关地方法规和规章,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以上由市科协、市科技局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广电局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七)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1.建立公共科技传播平台,加大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市、县电视台、电台要增设科技频道、科技栏目,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大幅度增加。

2.提高科技频道、科普网站的专栏制作传播质量,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鼓励、支持电视台、电台、报纸等科技栏目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并择优扶持若干有特色、覆盖率高的知名科技栏目、科普网站和科普传播机构。

3.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积极培育科普文化市场。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创办广播电视栏目、科普传播机构、科普网站等,开发与经营科普类广播影视节目、书刊、音像制品、教育和游戏软件等,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文化产业格局,推动*市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

4.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5.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充分利用网站(页)、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科学教育与宣传。

以上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会同市广电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院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制定全市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将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规划建设市科技馆,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机制改革和更新改造,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引进和开发适应公众需求的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积极发展基层科普设施,完善四级科普设施建设体系。加快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4级科普设施建设步伐,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一批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科技类博物馆,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力争使每个县(市)区都有1所综合性、多功能的科技馆;在城乡社区继续建设和改造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增强以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社区科普设施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3.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

4.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科研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落实所有科普基地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对公众定期免费或优惠开放。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团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和生产车间。

5.培育科普展览、展品市场,推动设计制作社会化。制定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的资质认定办法,择优扶持一批设计制作机构,提高设计制作水平。结合泉文化,突出科普特色,积极培育科普旅游产品。

以上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协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市里已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市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县(市)区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定期例会制度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全面规划、协调、督导《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及进度情况。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范围积极开展工作,牵头部门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会同责任单位研究制订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

(三)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科学素质纲要》的有关规定,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增加教育、科普经费,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各自承担的实施任务,按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管理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第8篇:社科普及工作计划范文

近年来,街道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总抓手,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打造科普工作平台,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在全街道形成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反对的浓厚氛围,提高了广大居民科学素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夯实基础,加强科普工作网络建设。一是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街道科普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对重大活动及有关实际问题及时研究,形成了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完善了街道、社区科普协会,街道成立了50多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每个社区成立了不少于40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了集街道科协、社区科普协会、科普志愿者、科普爱好者于一体,自上而下、优势互补的科普组织网络,为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整合资源,加强科普教育载体建设。一是成立了街道科普学校和社区科普站。建立起街、居两级胜任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任务的教师队伍,对居民进行科普教育和科普宣传。根据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开展贴近居民生活的、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促进了街道、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拓展科普阵地。在发挥现有科普活动基地的基础上,街道和社区全部建立了高档次的科普图书室,通过动员社会各界捐赠、集体出资购买等多种形式,购置科普图书近10万册,基本上满足了居民对医疗保健、常见病的预防、饮食营养、烹饪、花草栽培、环境保护、绿色消费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知识的需求。同时,在、、等社区开展了科普画廊建设工程,不断扩大科普宣传阵地,营造了浓厚的社区科普工作氛围。

精心打造科普工作品牌,拓展科普活动内涵。一是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以“全国科普日”活动为契机,每年举办科普周活动,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参与活动,接受科普教育,经受科学的洗礼。二是充分发挥街道科普学校和社区科普站的作用,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科普社区通”活动。积极拓展和发挥街道科普学校、社区科普站的组织功能、教育功能、宣传功能,每年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科普流动影院、科普图片巡回展、下岗人员劳动技能培训、科普志愿志服务等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的科普活动,使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在全街道形成风尚,社区居民科学素养不断提高。

第9篇:社科普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科普大篷车;企业科普;企业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84-02

科普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措施,是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普活动也要进行不断创新。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但是创新不能只是空中楼阁,更重要的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方法。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了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

企业科普工作,必须要抓准企业的市场与技术创新。科普不能脱离市场,更不能脱离技术创新这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必须寻求科普与企业效益的双赢。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早已开始关注科普,希望通过科普的平台,来打响企业品牌,树立企业文化。

1 企业科普工作的意义

提高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成为所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建立学习型人才队伍,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是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适时有效地开展科普工作,努力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是推动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科普工作为企业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创造了无限的商机,是营造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企业开展科普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科普大篷车活动的策划实施

科普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载体丰富。科普大篷车是科协自身拥有的一个丰富的科普资源,也是开展大众科普的一种有效工具。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辐射面广、机动灵活、活动内容丰富的特点,面向不同对象的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多年来已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由中国科协监制的科普大篷车,配备了车载展品、投影、音响、车顶照明、发电机、科普展板等先进的科普设备,不管是白天黑夜,也不论有电没电都能开展科普工作,堪称是“科普战线的轻骑兵”、“流动的科技馆”。

如何使用好科普大篷车,发挥科普大篷车的功能和作用,打造科普品牌,更有效地开展社会联合活动,从而助推企业发展,这是各级科协必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问题。要搞好科普大篷车工作,必须抓好活动的几项关键步骤。

2.1 精心策划组织活动

策划又称“策略方案”和“战术计划”,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为决策、计划而构思、设计、制作策划方案的过程。策划,就是在行动之前,对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方针、政策、途径、步骤、人员安排、经费开支、方式手法等作出构思和设计,并形成系统、完整的方案。策划为人们提供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策划是发现问题,寻找对策的过程。

科普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根本途径,必须高度重视活动的策划工作。科普大篷车活动的总体思路是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声势要浩大、目标要明确、效果要显著。

2.2内容设计注重实效

科普大篷车一经投入使用,就对活动的内容作精心策划。活动的内容是重要的环节,主要有:发放科普资料;举办挂图、图片展览、实物展示;车载展品演示操作;举办专家科普报告会、科普讲座;举办科技咨询与服务活动;举办实用技术培训; 播放科普电影、视频; 深入到厂矿企业、田间地头、中小学校等地开展科普活动。

2.3丰富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有主题活动、综合活动等。主题活动指就某一内容或对象而专门举办的科普活动,如科普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等;综合活动是指有几个内容或对象同时举办的科普活动等;还有由其他部门或单位组织、主办,科协组织科普大篷车参与的活动,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

2.4准确定位目标人群主体

活动中充分发挥科协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针,动员企业等志愿科普工作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扩大影响,实现资源共享,达到组织和发动社会办科普的目的。活动的对象主要是面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科普人群。

3 科普大篷车活动与企业联合协作

公益性科普事业,需要广泛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份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热心科普事业的企业开展科普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本单位职工的专业技术知识,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企业是根植于社会土壤之上的,以各种形式回报社会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也可以增强产品宣传、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科普活动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互相支撑关系。

科普大篷车与企业大联合大协作共同开展活动,调动社会各类组织,尤其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关心支持科普公益事业,通过各方渠道积极联系,争取各类企业对科普大篷车的赞助,开展实施社会化科普合作项目的尝试。要动员社会力量来投身到科普事业中来,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支持科普资料和活动经费,既解决了科普资料和资金的不足,也帮助企业树立了企业品牌、提升了企业形像,实现了双赢。

4 科普大篷车参与企业科普活动实践

利用社会资源助科普,以丰富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科普大篷车到农村、学校、社区、军营开展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反响非常好。多年来我们积极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合,在医疗、教育、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开展活动,以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奋进的精神做科普。由于做到精心策划,认真实施,所以每次活动效果都很好。

例如从2010年6月开始,在山西省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的科普惠农下乡巡回服务活动中,我们与驻晋某医院联合协作,派出了一支由各专业专家组成的医疗服务队随科普大篷车奔赴全省各地。通过义诊、免费健康普查、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健康科普知识手册及印有科普知识的家居生活小用品等方式,宣讲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有效缓解了农村缺医少药的实际困难,提高了群众防病治病的意识。下乡巡回服务中,科普大篷车工作人员和专家不辞辛苦,冒高温、顶酷暑,克服困难,认真细致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在半年多时间里,大篷车服务队足迹遍及31个县100多个乡、镇、村,开展活动130余场,行程9400余公里,为农民健康普查义诊2万余人,发放健康图书近4万册、挂图3000余套,惠及百姓8万余人,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地方政府及驻地单位多次以赠送锦旗、送感谢信等方式对医疗专家表示感谢,省市媒体争相报道了此次活动。做公益科普的同时不但树立起了医院为民服务的良好社会形象,也为医院带来不菲的额外经济收益,同期病员入住率翻番,门诊咨询、诊疗量激增。此次科普大篷车活动为合作单位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科普大篷车在科协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年来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不论白天黑夜,不论晴朗天还是风雨时,不论三伏天还是三九天,不论是平坦道还是崎岖路,工作的过程充满了酸甜苦辣。但是从事科普大篷车工作的同志没有一个叫苦,没有一个叫累,为了科普事业,仍然抖擞精神,勇往直前,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连续作战的科普大篷车人的精神。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所以大篷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靠高端人才,科学普及需要全民参与,如只有创新没有普及,那创新就不能持续。这就像土壤和种子的关系,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就是“土壤”,科技进行创新就是“种子”,只有土壤肥沃了,种子才能够生根发芽,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伴共生的。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