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第1篇: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内蒙古 煤炭工业 发展对策

内蒙古煤炭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在不断的进步。2011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了2010年全国煤炭企业100强和全国煤炭企业产量50强名单,中国煤炭工业企业100强采用国际通行的排序方式,以企业销售(营业)收入为标准进行排序,50强以煤炭产量为标准排序。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企业有14家进入100强,8家企业入围50强。近年来,内蒙古煤炭工业在政府的重点扶持下,使煤炭生产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煤炭工业的主导地位也日益突出,但重点煤炭企业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煤炭企业的规模较小,产品结构也很单一,人才短缺,管理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这些都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发展。在此次的排名中,除伊泰集团位居19名外,其他的入围企业排名还很落后,这与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产煤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符。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制度,优胜劣汰,加强煤炭工业的建设,使其对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内蒙古煤炭工业的现状分析

(一)内蒙古煤炭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煤炭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煤炭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2009年以来,煤炭长远的快速增长与其他行业增长放缓并存成为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显著特点,2009年前11个月,煤炭对内蒙古工业的利润贡献率高达55.7%。煤炭工业总产值和总资产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内蒙古煤炭工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从2001年的0.13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0.85,增长速度提高了5倍。

此外,内蒙古煤炭工业也成为带动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对内蒙古的GDP有突出贡献,对内蒙古经济的增长具有直接贡献,并且这种贡献是在逐年递增的。煤炭对GDP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工业增加值对GDP的直接贡献。根据数据显示,2001-2007年内蒙古规模以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内蒙古GDP的比重由1.62%增加到7.77%,平均占比4.12%。

(二)内蒙古煤炭工业社会发展现状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职工的贡献,因此,职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格外需要重视。煤炭的安全生产已经是煤炭企业永恒的主题,煤炭企业安全工作的成败直接牵动着全局,尤其在如今可续发展观的思想下,坚持以人为本。近年来,虽然内蒙古煤炭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而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所占比例不断减少,全国煤炭生产的百万吨死亡率从2000年的5.71下降到2009年的0.892,内蒙古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从2.9下降到0.052,安全生产水平遥遥领先于全国水平。 同时,内蒙古煤炭工业的科技人员投入不断加大,科技人员比例有所提高,但煤炭工业的总体科技投入还比较低,技术装备水平也不高。

(三)内蒙古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内蒙古都将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和供应基地。内蒙古自2004年开始设立地质勘查专项资金以来,国家已累计向内蒙古投入地勘资金12.1亿元,自治区政府投入专项奖金44.73亿元,从而拉动社会投入投资勘查资金105.73亿元,基本形成内蒙古地质勘查多元化投资勘查格局。同时,近5年来,内蒙古发现和新探明煤炭资源矿产地共212处,大型矿产地有92处,新增煤炭资源储量5100亿吨,通过自治区专项勘查自检项目的实施新增的煤炭资源储量有4046亿吨。此外,内蒙古已查明煤炭资源不断增加,到2010年内蒙古已探明煤炭储量达到7413.9亿吨,居全国第一。

(四)内蒙古煤炭工业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煤炭消费量在逐年的上升,并且增长幅度较大,煤炭消费量从2000年的5739.52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24047.30万吨,增长了158.18%,年均增长率为17.58%。能源利用率也在逐年提高,但提高幅度较小。根据近10年的统计分析表明,内蒙古大气环境污染与煤炭生产和消费有直接关系,二氧化硫、烟尘与废气排放量随着煤炭消费总量的上升而不断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从2000年的7932吨增加到2007年的27607吨,从2000年到2009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了330%,平均增长36.71%,烟尘排放量从2000年的7312吨增加到2009年的6737吨,排放量增长了273%,平均增长了30.38%,但近两年,我区开始重视煤炭工业的污染物排放治理,污染物的排放有明显的下降。

二、内蒙古煤炭工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通过对内蒙古煤炭工业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对内蒙古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相关政策建议:

(一)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煤炭工业节能减排

环境问题是影响内蒙古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负面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很大。因此,要保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煤炭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二)合理配置煤炭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内蒙古煤炭工业的发展一直受传统理念的制约,内蒙古煤炭工业走的是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对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内蒙古煤炭工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资源问题也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要合理配置有限的煤炭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目前,内蒙古煤炭产业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工业总产值和工业总资产不断的提高,但产业结构还并不完善,对煤炭工业以后的持续发展势必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要保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四)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提高科技水平,培育专业人才

社会指标是影响内蒙古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正向指标,对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为保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的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科技水平是第一生产力,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并加强煤炭企业的专用型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l]杨茂生.发展内蒙古煤炭工业的条件和基础[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5).

[2]韩凤永.内蒙古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第2篇: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煤炭销售 销售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65-01

煤炭的发展对我国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储备资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因而也是国民生活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在煤炭的销售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1 我国煤炭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 煤炭的品种较少,科技含量低

在我国的煤炭企业中,有不少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大肆的无限制的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张来提高煤炭的产量。但是由于原煤的产量是有限度的,所以一些销售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于是在煤炭中大量的掺水或者添加大量的矸石。这种行为只能在短期内实现企业利润的迅速增加,但是却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于是煤炭生产企业开始大量的囤积煤炭,希望借此来影响甚至控制煤炭的市场价格,影响市场销售。

当前,我国的一些煤炭生产企业不注重煤炭的深加工,煤炭的生产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因为煤炭企业一方面在经济困难时没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引进综合加工的技术和项目;另一方面在煤炭非常畅销并且市场大好时,又没有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积极性,目前很多煤矿仍满足于生产和销售原煤的现状。

1.2 煤炭销售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状况

目前,我国的煤炭价格一直保持着持续上升的状态,这就刺激了一些煤炭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煤炭企业大规模的进行煤炭生产。同时,国家关闭了一些私营企业,并对一些大型企业进行了技术管理和创新,是这些煤炭企业的规模和产量都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我国煤炭的需求市场却没有随之扩大,相反,由于我国倡导绿色环保的低碳社会和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使煤炭资源的需求减少。而且,尤其受房地产近些年发展变缓,建材需求减少的影响,冶金所用的煤炭需求量也明显减少。这些都导致煤炭销售市场供过于求现象的出现。

1.3 煤炭在销售过程中受到运输瓶颈的制约

从总体上讲,我国煤炭资源相对来说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在地区分布上却非常的不平衡,我国工业经济十分发达的南部沿海地区,由于工业发展所需的燃料消耗高,煤炭用量大,但是煤炭资源却十分贫乏。这就需要从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的北方采购煤炭。这一过程不仅运输距离远,运输时间长,而且运输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据统计,这种跨省区的煤炭调运量大概占煤炭消耗总量的1/3,煤炭运输大概占到了铁路货运能力的一半。近些年来晋东南煤炭外运能力十分紧张,尤其是增加直接到达中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铁路煤炭运力比较困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煤炭产量仍然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煤炭产量也将进一步的向陕晋蒙等地区集中。因此加强煤炭的运输能力建设,缓解煤炭运输给煤炭销售带来的压力,是保障我国煤炭销售良好进行的重要环节。

1.4 煤炭销售人员素质低,煤炭企业技术落后

煤炭销售人员的综合能力对煤炭企业的销售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中十分缺乏高素质的煤炭销售人员,他们的业务水平亟待提高,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煤炭销售企业还面临着企业技术落后等严重问题。这些煤炭销售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大多相对的比较落后,他们并没有及时的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升级和更新,很多的煤炭销售企业的销售模式还是呆板的局限在传统模式的销售方式和水平上,这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明显不符。另外,我国相关部门和法律对煤炭销售方面的扶植政策和规定也很少,没有发挥出国家的引导扶持作用。在这种信息化社会,为了提高煤炭企业的销售水平,使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建立高科技的企业管理制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2 如何应对解决煤炭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2.1 提高煤炭生产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煤炭销售企业应该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煤炭生产的质量,严格把握煤炭的质量,不再通过单纯的提高生产量来增长经济效益,而应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从长远的利益来发展自己的企业。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起企业强大的信誉,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的销售量,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同时,煤炭销售企业还应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增加煤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提高煤炭的科技含量来实现煤炭品种的多样化,以此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2.2 根据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增加煤炭出口

既然国内市场供过于求,那么煤炭销售企业就应该停止那种盲目的扩大生产量的做法,而是应该根据市场的现状,改变当前的生产策略,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和根据销售来决定产量的机制,试图通过增加煤炭的出口来改变国内市场的现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3 加大铁路投资,并合理安排煤炭的进出口

为了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销售的瓶颈制约,我国首先应该加大对铁路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大主要产煤地区的投资力度,缓解交通运输的紧张局势。

另外,由于我国的南部地区和越南、印尼等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相对较近,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煤炭价格以及运输价格都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所以,我国可以对煤炭采取合理的“南进北出”的进出口政策,即南方沿海地区可以从越南、印尼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煤炭进口,并进一步增加进口量,北方地区的煤炭则以出口为主。这样,就完善了我国煤炭产品的进出口机制,缓解我国煤炭市场出现的供不应求的现象,极大限度的减少交通运输对煤炭销售造成的制约影响。

2.4 实施科技兴煤和人才强煤的战略

面对煤炭销售人员素质低,煤炭企业技术落后的问题,科技兴煤和人才强煤的战略就显得必不可少。首先,煤炭销售企业应该大力引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提高煤炭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国家也应该鼓励和倡导大学生到煤炭销售行业中工作。其次,煤炭销售企业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实施技术创新,把煤炭工业的发展建立在提高煤炭销售人员的素质和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的基础上,重点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矿的安全、高产高效的矿井建设、煤炭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煤矿科技化和科学管理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技术攻关,创建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再次,在煤炭销售企业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国家还应该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快煤炭企业的现代化步伐,引导煤炭销售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3篇: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摘 要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也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山西煤炭市场呈现弱势低迷的局面,煤价一路下跌,煤炭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遭受着巨大损失。煤炭期货作为现货市场的补充,对山西煤炭实现市场化及山西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释了我国煤炭期货上市的情况,分析山西煤炭现货市场的现状及趋势,最后具体探究了煤炭期货的上市对山西煤炭市场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煤炭期货 山西煤炭 影响

一、我国煤炭期货上市历程及现状

1992 年,我国曾尝试过开放煤炭期货市场,但由于当时制度不健全以及国家对煤炭价格限制等原因,在短暂经营一年半后就被迫关闭。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取得飞速发展,期货市场交易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日益完善,监管手段日益成熟,目前期货市场开发煤炭期货已经迈开突破性步伐。

2013年3月22日,焦煤期货合约正式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这是我国上市的首个煤炭期货焦煤合约。此次大商所推出的焦煤期货是根据焦煤的质量指标设计的,主要是因为焦煤在我国煤炭分类中界定明确,具有代表性,认知度高,其价格波动较大,产业链条较长,储量及现货流通规模大,与其他煤种的价格相关性较高,适合开展期货交易。此外,我国动力煤期货上市条件也不断成熟,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提出“自2013年起取消电煤重点合同和电煤价格双轨制”,中国证监会批准了郑州商品交易所动力煤期货的立项申请,预计动力煤期货也将不久上市。

二、山西煤炭现货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山西煤炭现货市场发展现状

山西煤炭目前探明储量全国最高,其对全球乃至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2008年开展的山西煤炭资源重组,使持续近十年煤炭市场饥不择食、供不应求的行情结束,煤炭行业产能释放,各主要煤炭企业、煤炭大市在煤炭工业转型发展方面有较大进展。2010年,全年累计生产原煤7.4亿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煤炭工业增加值2560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省工业增加值56%。但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国民经济增速减缓,煤炭下游产业低靡,进口煤炭量持续增加,煤企压力不断增大等因素的影响,山西煤炭现货市场的煤价自2011年下半年从860元/吨连续大幅下降到635元/吨,形势低迷,令人咋舌的煤价跌幅终结了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

(二)山西煤炭现货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据目前情况,山西煤炭供过于求的形势还将延续,煤炭市场疲软,煤价继续下滑压力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减速导致国际煤炭市场也持续疲软,大幅增加的优质进口煤炭的价格优势挤压了国内煤炭市场,进一步加剧国内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严峻局面。不过随着煤炭交易方式的创新以及煤炭期货陆续上市运行,未来煤炭整体上或将进入适度供过于求、供求相对平稳的运行轨道。

三、煤炭期货上市对山西煤炭市场的影响

(一)煤炭期货上市有助于促进煤炭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形成

山西煤炭价格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价机制,定价表现出分散、滞后、不权威、被动跟踪的特点,未充分考虑全国煤炭市场情况,所以难以反映市场的真实供求状况。煤炭期货价格是在高度组织化的期货交易所内,数万个市场参与者综合多方信息和经验进行报价形成的,该价格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权威性,能及时、准确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趋势,指导企业科学合理地组织经营生产。同时借助煤炭期货市场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是促进煤炭市场化进程、规避煤炭价格波动风险、保障煤炭行业平衡发展、提高山西煤炭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煤炭期货上市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长期以来山西存在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大的结构性矛盾,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201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7009.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高达57.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下图)。

但客观来看,山西数十年发展的支点是煤炭,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不能脱离省情,不能抛开已有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所以山西应依托“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有利条件,将煤炭交易作为一个重要创新点,完善煤炭期货上市。煤炭期货交易对于山西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能源经济和能源金融、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目标有重要意义。

(三)煤炭期货上市有助于山西发展资金的积聚

从中国每年数以百万亿计的商品期货交易额可看出,商品交易在资金集聚方面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郑州商品交易所2010年交易额62万亿,直接沉淀在河南的交易保证金达2000多亿,这些资金为河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开展煤炭期货交易同样可以为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煤炭期货上市能够为企业提供风险和成本管理工具

一方面,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使企业可以通过期货盘面价格对未来煤炭价格走势有较为准确的把握,给企业以生产和销售的合理指导,及时、高效地主动调整生产经营和采购库存计划,尽量减少煤炭价格波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直接通过煤炭期货套期保值交易达到提前锁定利润和成本,管理价格风险、规避经营风险的目标。

(五)煤炭期货上市有助于提高山西煤炭在国内外煤炭市场的话语权

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企业缺乏统一的销售平台,既难形成规模优势,又缺乏对市场的控制权与主导权,在国际市场上话语权不大。煤炭期货的上市,为量大质优的山西煤炭充分发挥整体规模优势提供平台,通过煤炭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融合互动,增强山西煤炭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第4篇: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鄂尔多斯煤炭企业现状问题

一、历史沿革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西南部,黄河流经西北东侧,总面积86,752平方公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辖区面积的70%,占全国总储量的六分之一,煤质品种齐全,埋藏浅、垂直厚度深、易于开采。

除煤炭资源外,鄂尔多斯还拥有占全国总储量三分之一的天然气储量、占全国二分之一的稀土、高岭土储量、丰富的化工资源和优质易开采的建材资源。

鄂尔多斯以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穷地区,虽然自宋代就有采煤活动,但一直未形成规模,上世纪30年代,国内外地质工作者多次对鄂尔多斯东胜地区进行勘查,发现了不少煤炭点,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受自然条件制约,勘查工作过于粗浅,煤炭蕴藏情况未能得到真实反馈。

80年代,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县镇煤矿在政策支持下开始进入商业化发展,1980年,煤炭工业部将鄂尔多斯盆地作为全国三大找煤区之一进行重点勘查, 1981年发现国内储量最大的东胜煤田,1984年开始修建配套的铁路专用线,拉开了国家大规模投资开发鄂尔多斯煤田的序幕。

进入90年代,随着全国经济改革和煤炭产业进入市场化阶段,经济发展对煤炭能源产生了强劲需求,促进了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煤矿数量和煤炭产量迅速增加,由于小煤矿低水平重复建设、乱采滥挖和破坏资源的状况在全国都十分严重,国务院于1998年以43号文件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关井压产和开采治理工作,整顿后煤矿数量大幅下降,煤炭行业秩序有所好转。

进入21世纪,鄂尔多斯开始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实施建设全国煤炭能源基地大战略,在宏伟蓝图指引下,全国的资金开始向鄂尔多斯聚集,买矿、卖矿、买煤、卖煤成为鄂尔多斯本地人和外地人共同的话题,2004年煤炭产销量达到一亿吨,成为我国首个煤炭生产突破亿吨的地市级煤炭基地,2007年,鄂尔多斯人均GDP超过北京上海高达1万多美元,成功由农业型城市转型为资源型城市。

2013年,国家取消煤炭进口关税,进口煤炭以低廉价格迅速替代了国内煤炭,鄂尔多斯煤炭首当其冲,成为最受重伤者,往日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已完全消失,公路上已难见运煤车影。

二、企业现状分析

鄂尔多斯煤炭企业的现状是全国煤炭产业的一个缩影。煤炭从2003年起成为鄂尔多斯市的支柱产业,产量迅速提高到居全国产煤城市之首,收入快速上升至可与北京上海比肩,曾经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草原钢城包头并称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金三角”,繁华程度一度赶超香港,煤炭黄金十年在鄂尔多斯得到了最好的展现。

我国的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偏东南沿海的电力(53%)、钢铁(18%)、建材(14%)和化工(3%)四个行业,而生产多集中在西北地区,形成了西煤东送、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由于动力不足,时常造成煤炭供应断档,2012年我国为解决煤炭运输瓶颈导致供应不足问题取消了煤炭关税,鼓励煤炭进口以满足用煤生产需求,但满足了用煤企业的直接后果就是进口煤炭以低价格优势直接取代了国产煤炭供应,原本不愁销路只愁生产不出和运不出去的鄂尔多斯煤炭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国外煤炭的进口煤炭带来的冲击,仍在用尽全力提高产量,2013年,前期的产能过剩累积终于由量变转成了质变,几乎是在一夜间,鄂尔多斯的煤炭无人问津,昔日的辉煌已荏苒不在,约70%的中小型煤炭企业停产,80%的煤炭企业出现亏损, GDP增速由全自治区排名第一降至倒数第一。

帮助煤炭企业走出困境,国家和政府方面都下了很大决心,意图通过对资源型城市的重新定位,将煤炭经济重新拉回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2014年4月,鄂尔多斯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综合改革试点,促使鄂尔多斯从能源综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进行困境突破,人们也一直在期盼着困境能够尽快过去,机会能够再次重现,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鄂尔多斯并未找到重振辉煌的可行路径,困境仍在延续。根据2015年12月鄂尔多斯市煤炭局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1-11月份,全市煤炭综合均价183元/吨,同比降低42元,降幅18.7%,除个别大型煤炭企业有原签合同保底外,其它煤炭企业仍处于困境无法自拔,鄂尔多斯煤炭企业的出路何在,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

多年来,由于下游电力、钢铁化工产业煤炭能源需求旺盛,掩盖了煤炭行业在发展中不断积累的大量问题,其中既有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的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国家煤炭管理体制和政策不适合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现行的煤炭管理体制是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改进,已不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煤炭行业;对煤炭企业实行的资源管理、税费交纳等政策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致使煤炭企业的负担非常沉重。

1.煤企税费过多。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涉及煤炭的国家税收有16项、行政性收费31项(包括资源类5项、环境类11项、经济建设类3项、行政管理类5项,企业发展类1项和社会保障类6项),是全国工业行业平均税负水平的2―3倍。

2.煤炭开采用地管理体制紊乱。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集体,当煤矿征地时,须向国家和集体交纳双重费用,既增加了开采成本,又易形成灰色利益链,导致时常因各方利益失衡而引发。

3.煤炭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政策过于粗放。煤矿兼并整合是政府提高煤炭市场集中度和去产能的主要手段,但是兼并整合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不但未能达到去产能的目的,反而因整合后的分块外包使产能得到更大施放。二是强行的指令性兼并没有充分考虑已投资者的资本保全,严重伤害了既有投资者的利益。

(二)工业布局不合理

鄂尔多斯不是钢铁、发电、化工等高耗煤产业基地,所产煤炭主要销往南部和东部地区,煤炭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使得煤炭成本居高不下,如果没有政策保护,价格无法与进口煤炭抗衡。详见图全国煤炭流向示意图。

(三)煤炭运输瓶颈长期存在

鄂尔多斯占有全国1/6的煤炭产量,却没有一条公用运煤铁路线,煤炭基本靠汽车公路运输,运输成本常高于煤炭本身,且运输过程常被更换成劣质煤而引发不少纠纷,成为鄂尔多斯煤炭企业的硬伤。

(四)资金链畸形运转

鄂尔多斯的煤炭主要用于火电和钢铁、化工等大型行业,由于与这些下游用户未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用户占据买方市场优势,常采用不平等条约进行合作,如结算方式,基本都是延期付款或分期付款,资金占压情况非常严重,为了能够顺利拿到货款,煤炭企业不得不进行从上至下的关系“打点”,形成了又一灰色利益链。

(五)资源开发秩序混乱

在煤炭市场兴盛时期,许多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投资煤矿项目,跑马圈地、炒卖探矿权和采矿权,很多煤矿和采区被多次转让买卖,资源开发处于严重的无序状态,虽然政府多次对煤矿资源开发进行整顿,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钻政策空子将整块资源分割成小采区招标挂牌拍卖、变显性合作为隐性合作,巧立名目避开政策限制的例子比比皆是。

(六)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

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多数处于浅表地层,因此多为露天煤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露天开采煤炭回采率为90%,小煤矿为追求短期效益,放弃回采,造成回采率低下,往年鄂尔多斯的煤炭回采率仅为35%,国务院曾两次派工作组到鄂尔多斯对鄂尔多斯煤炭资源管理不善问题进行调查督促整改,经多年整改,也仅达到60%左右,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资源浪费的程度非常严重。

煤炭开采过程中产出的副产品煤矸石等不但未能有效利用,反而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可种植土地大面积损失,虽然政府为了减少煤炭开采对可种植土地的侵害,采取征收土地复垦保证金的方式强制煤炭企业在煤炭开采后的区域恢复土地生态环境,但是相较于政府所收费用,用于复垦的费用要高出数十倍,故企业常选择放弃索回保证金,不进行复垦,其结果是处处留下开采后露的坑体或仅进行简单的掩盖,采后残渣经风化后变为粉尘飘入空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七)煤炭收益状况极度恶化

目前煤炭价格已降至直接生产成本以下,煤炭已处于无价值销售状态。

(八)企业转型路径未能基于长期战略规划

鄂尔多斯借助煤炭资源吸引了不少高科技和知名制造企业,希望把鄂尔多斯转型成为新型高科技工业城市,许多企业之所以愿意去鄂尔多斯,就是为了获取免费配置的煤炭资源带来的巨大收益和现金流,由于引入企业在当地没有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撑,无法形成生产力,只能走走形式,完全达不到政府预期。

第5篇: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多元化;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一、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目前的发展还尚未完善,尤其是在相关制度的确定、日常的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改善空间,在对待一些相关问题的突发状况上也欠缺一定的经验。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研究最主要的是日常管理、日常的员工培训和基层的管理上,然而针对我国现在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现状来看,无论是对于煤炭企业的静态、动态辐射的规模的分析、研究和评价上,还是煤炭企业辐射时间长短的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改善的空间,这种静、动态的分析和辐射时间的长短关系着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调整,同时对于所在城镇的区域产业化的结构布局及调整也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因此,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搞好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控制好时间的长短及变化周期,排除其影响因素,弄清每个阶段的时间周期、变化特点以及辐射的范围及长短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依据的作用。

二、循环经济下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放之于法律的相关规定上缺乏一定的基础和依据,造成很多时候没有可依照的法律条文,使得很多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相对陈旧,缺乏大的指导方向。(2)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在日常的管理上缺乏相关的重

视,特别是影响煤炭产业辐射的因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煤炭产业辐射管理的影响,还有就是消费方式、资源存储量等元素对煤炭企业辐射管理的影响及改变。在日常管理上特别不重视市场的变化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影响,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因素不被关注不仅影响了煤炭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体系的建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1)首当其冲最为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煤炭企业的辐射区域分布,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完成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探究。根据煤炭资源地区的分布搞好辐射方式研究能为在空间上合理科学安排相关产业、企业提供依据。(2)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特别是关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方式的优化和体系的建立上应特别的注意相关政策的动态取向和发展方向的引导。(3)煤炭辐射管理模式的建立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管理和完善,在分析煤炭辐射的层次、分布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建立分析评价模型可为相关研究、应用提供方法和手段。这方面研究包括控制模型、企业经济规模模型、输入、输出资源系数模型、产业辐射网络结构模型、协同发展模型、循环经济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利用这些模型计算的系数、指数、参数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完成对于mei9tan辐射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讨。(4)调整产业结构,及时了解市场的信息和规律,对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做出及时的调整,以此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产业结构与时俱进的调整与改革,加强对员工的日常培训,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优化和改革,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探究。

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需要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新探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成技术上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葛宏英.浅谈放射源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理念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2006(10)

[2]石晓亮,钱公望.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1)

[3]黄后贵,邱金辉.东坑仔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探究[J].煤炭技术.2003(11)

[4]葛沭锋.浅析淮南矿业集团放射源管理[J].能源环境保护.2009(1)

[5]郭庆勇.鄂庄煤矿科学的安全保障管理模式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3)

第6篇: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煤矿机械;发展现状;趋势;新型工业化;举措

引言

从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的基础性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的构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我国煤矿机械的相关配套设备逐渐完善,国内的煤矿行业基本上采用了机械化操作,不仅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效率,为我国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动力,保障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国外相比煤矿机械设备研发起步阶段较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数核心煤矿机械研发技术依赖国外,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了压力与威胁,竞争力相对不足。因此,我们要全面认清当前我国煤矿机械发展面临的现状,从而更好地促进煤炭行业发展。

一、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煤矿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不足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在煤炭上的需求量必然增加,同时我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对于煤炭的消耗量也一定程度上增加。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与化工原料,其生产量在我国处于紧缺的状态。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许多煤矿的机械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转,直接增加了煤炭事故的安全隐患。尽管我国的煤炭行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煤炭的单产量不高,煤矿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的能源紧张,造成能源价格上涨的趋势。

(二)煤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不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智能化的机械操作在煤炭行业得到推广与实行。智能化的推行一方面减少了操作者的直接接触,保证了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本行业的不断革新。智能化不仅是新技术普及的必然趋势,而且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由于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的限制,我国煤矿机械的智能化程度不高,很多煤矿机械的智能化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化,不仅使我国的煤矿设备的生产能力受到制约,而且不利于我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煤矿机械设备的适应性较差

目前,我国大多数使用的煤矿机械设备都是自主研发与生产,在煤矿机械设备的设计中重视理论轻实践。加之我国煤矿的矿区情况各异,煤矿机械的设备与矿区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导致生产的煤矿机械设备在一些矿区使用存在问题。这些煤矿机械设备在理论上性能优秀,但到实际工作中却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甚至出现故障问题无法使用。这就造成我国煤矿的生产能力不足、效率低、安全性能差,直接导致我国的煤炭的供应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二、我国煤矿机械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煤矿机械设备功能综合化

目前,我国煤矿机械设备功能相对单一,因此,不仅增加了成本开销,而且不利于操作人员的使用。未来,我国煤矿机械发展将会功能综合化,一台设备多种功能集一身。例如煤电钻功能与凿岩机械功能的综合、单体液压支柱与顶梁功能的综合等。煤矿机械设备功能综合化的实现,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操作,提高了煤炭的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把分散的煤矿矿区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与操作,从而实现煤炭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煤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集成化

在当前能源紧张与国际能源备战激烈的情形下,我国只有实现煤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集成化操作,才能更好地化解国内外所面临的挑战。煤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集成化是指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研发高性能的设备,把人工操作的流程由机械操作代替,把分散的操作程序集中简化到一定的步骤,实现煤矿机械设备自身的高效性。同时,注重煤矿机械设备体积与外形等设计,把笨重的机械设备尽可能的简便化、轻便化,从而降低运输压力,保障机械设备自身的使用寿命与功能。

(三)煤矿设备的国产化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常用的煤矿机械设备实现了自给自足。但是对精度高、能力强、技术尖端的设备仍不能实现国产化,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水平。为此,未来我国的煤矿机械设备国产化势在必行。同时,在煤矿机械国产化的过程中要考虑其人性化设计与实际的实战性能,切实实现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现代化、国产化,以期更好地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服务。

三、改进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举措分析

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搞好煤炭行业事关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改进我国煤矿机械设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加大对煤矿机械设备的投入力度,增加煤矿机械设备科研经费,定点培养研发人员,为煤矿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与物质保障。其次,以科学技术为龙头,形成一个煤矿机械设备创新的部门,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适时研发与跟新设备,从而更好地适应矿区生产发展的需要。最后,要加强操作人员的操作与养护知识的学习,把使用与养护统一结合,从而延长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与性能。通过以上三点措施,可以切实提高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水平,从而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物质保障。

四、结语

煤炭行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煤炭行业对煤矿机械设备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是对我国科学技术的考验,而且是促使煤炭行业自身革新的重要契机。我们要化困难为动力,切实把煤矿机械设备研发落到实处,只有加大对煤矿机械设备的投入力度,确保科研经费与人员的到位,才能推动我国煤炭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推动煤炭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岩.我国煤矿机械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3,04:28-29.

[2]翟正成.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2:22.

[3]徐振普.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117.

[4]郭孝先,宫龙颖,荆建宽,张振林.市场引导下我国煤矿钻孔与凿岩机械的发展趋势[J].矿山机械,2011,06:12-19.

第7篇: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国内;煤炭经济管理;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01

我国煤炭资源的储量十分丰富,煤炭资源的开采以及煤炭行业的发展是国内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但是煤炭行业的发展却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煤炭资源发展状况与国内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是有相似性的。2013年随着煤炭“十年黄金周期”的结束,国内的煤炭经济彻底陷入了低迷的状态。面对这样的现状除了依靠相关政策的调整与扶持之外,煤炭企业也应该认识到过去自身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煤炭企业经济管理需要面对的问题

1.供需相关宽松,市场需求增长放缓,价格不断下滑

从2014年开始,全国各地暖冬的现象频频出现,所以说供暖方面的煤炭的消耗量不断减少。再加上水泥、钢铁以及化工等企业因为受到政策的影响,不断的在节能减排,所以煤炭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在近几年有所放缓。2013年,国内的煤炭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回暖现象,很多煤炭企业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错误解读,一味的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其实更加重了煤炭库存的积压。再加上进口煤在价格上的优势,一直在不断冲击着中国本土煤炭市场,这其实更加剧了国内煤炭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需要应对的困难。

2.煤炭企业管理仍较粗放

所谓管理仍粗放,主要体现在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开采机械化程度较低等方面。而且当前煤炭行业一线工人的人均工资也很成问题,部分企业管理的创新意识不强,这其实已经成为了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职工队伍的素质不高,新技术的贯彻与应用不到位,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习惯于超负荷开采,这其实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目前很多煤炭企业的规章制度其实都非常不健全,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其实给国内煤炭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要解决这部分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

二、完善国内煤炭经济管理的重要措施

1.重视煤炭行业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是制约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应该是人才的竞争。要重视煤炭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来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这样也能够对煤炭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带来新的动力。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同样是实现煤炭开采机械化的重要前提,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开采效率如果能够提高,那么与之相对应的配套的管理措施也能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要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对企业一线员工要做好必要的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特别是一些矿井防灾以及遇险自救方面的知识,推广员工执证上岗制度,才能够有效的降低相关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这部分工作,煤炭公司的管理层应当形成完善的工作方案,制定出更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及激励制度,吸引具有高技术水准的专业人才加入到煤炭行业之中,能够为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如果煤炭行业能够及时补充或者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那么一定会有效的降低经济管理的难度。

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想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稳定煤炭开采企业的收益,首先需要在日常的开采工作中树立起足够的安全意识。因为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一线工人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其次要通过制度的约束,做好安全事故的行为预防工作,开展安全标准化开采工作的建设,实施安全预控管理。保证相关的安保设施以及器具能够及时到位,这些细节的工作能够在危机发生时挽救工人的生命。当然如果有必要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来组织生产,合理的确定开采的进度,这其实也是安全生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3.强化煤炭企业经营管控

从煤炭行业的总体性质来说,从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入手,提高资金的流动速度,能够为企业的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局面。可以尝试盘活闲置资产,集中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要强化煤炭质量的管控,稳定出产的煤炭质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炭企业的收益。要充分贯彻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时关闭落后煤矿,净化行业环境。可以尝试发展煤炭集团业务,从开采、运输、销售一直到煤炭的深加工,都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前煤炭行业的实际状况。要把煤炭的深加工以及其衍生品的深加工当成企I经营战略的一部分,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传统煤炭行业粗放式的管理其实造成了很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样的状况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对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带来的考验,今后相关的煤炭企业必须要认识到过去煤炭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类问题制定出完善的工作方案,这样才能够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煤炭经济管理一定要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发挥优秀员工的首创精神,借助于技术创新的优势为国内煤炭行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宽广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美玲.国内煤炭经济管理现状及问题浅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8):2-3.

第8篇: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我国煤炭企业从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完全依赖国家投资,政府计划生产、定价、销售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国有煤炭企业与乡镇小煤矿并举发展,煤炭供不应求,再到近些年的整顿时期,政府为保证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发展,再次关停小煤窑,进行行业整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变动,当今的煤炭行业呈现出以下特征:(1)行业门槛提高,这保证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抑制了小煤矿的运营。(2)煤炭企业产业综合化,煤炭企业不仅仅是开采原煤的企业,而是涉及煤炭、煤变油、煤基合成油、光伏、金融等方面,形成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并行发展的高端化、低碳化、创新型、循环经济企业。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来实现对煤炭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风险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财务综合分析。我国煤炭企业经过其特殊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年来煤炭行业整体的发展态势,体现出其专有的行业特征与其自身的财务特性,即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等。如果依然套用经典的制造业实证分析后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其财务预警结果必然与实际不符。鉴于此,结合煤炭企业特殊性,建立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成为必需。财务综合评价是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风险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分析。煤炭上市公司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具有冥想的行业代表性。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煤炭上市公司一般都为相对大型的煤炭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在主营业务方面具有鲜明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讲,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整个我国煤炭行业的绩效和财务质量。所以本文针对上市的40家煤炭上市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提炼出了煤炭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要将我国传统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与煤炭行业的财务特色相结合,补充财务预警指标,形成既满足煤炭行业一般特征、又突出其特色的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关注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及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等。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场调查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文献检查法、问卷调查法、流程图法等多种方法,从煤炭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出发,将煤炭企业风险因素分为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构建的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固定资产现金周转率”“、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这两项指标不可或缺,它们直接反映煤炭企业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状况。这两项指标用来评价煤炭企业投资新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在企业收益增加额中的贡献是多大,通常来讲,指标越大越好,如果很小或出现负值说明企业面临固定资产投资回报困难的风险,严重者则可能出现负债。

建立合理的煤炭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体系,可以使煤炭企业定量的分析、预测企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使管理者提高财务风险意识,通过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管理基础,发挥公司的ERP优势,发现管理失误,采取正确措施提高营业利润。从而大大加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公司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作者:张静瑜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第9篇: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煤炭产业 集团化战略 分散型产业

一、我国煤炭资源现状与我国能源构成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按国际通用的经济可采煤定义,现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煤炭资源远景储量为50592亿吨,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煤炭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11.02%。我国保有储量总量中的精查储量2299亿吨,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位于前苏联、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根据田山岗等人《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态势分析》一书的分析:中国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能力,其满负载量为原地可采量2064亿吨,准有效量1281亿吨,净有效量1037亿吨。中国煤炭资源供给的基本态势是:总量丰富,但有效供给能力不足。

根据1991年到2005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及其构成表(表1)和同期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表(表2)所反映的近十五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可以清楚的看出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绝对优势地位。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比重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体现在两方面,即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和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在过去的这十几年间煤炭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最低的时候也有71.8%,远大于同期石油的产量在这一结构中的比重;这一时期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最低出现在2002年为66.3%,其他年份均高于这一比重值。这里我们从能源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出了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绝对优势地位。2005年,煤炭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二、煤炭产业走集团化道路的必要性

1、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够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

煤炭产业通过走集团化道路改变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竞争主体过多而造成的资源无序开采、市场无序竞争局面,还能把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销售,到最有利的地方投资办厂,实行合作开发,联合经营;在国外设立销售网络,占领市场,直接销售,或集资放贷,多种经营,提供服务;由单纯的商品出口转向发展跨国公司(企业)的外部市场贸易条件和内部先天优势,并将我国急需的优质煤炭供应国内,延伸我国的煤炭资源供应链,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可持续性,延缓我国资源的紧张形势。

2、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煤炭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目前,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都形成了一个或多个占有垄断或控制地位的煤炭企业集团。世界上最大的10家煤炭公司平均每户年产原煤超过1亿吨,煤炭产业集中度很高,如2004年美国前八大产煤企业的行业集中度约58%,俄罗斯与印度集中度更高,一家产煤企业的市场份额就分别占到95%和77%。而我国前八大产煤企业的产业集中度约为25%。“十五”期间,我国煤炭企业的大型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3个,此外23家煤炭企业跨入全国500强。但是相比国外先进煤炭企业仍存在着产业集中度过低、煤炭市场无序生产和竞争、资源综合开采和利用率低、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3、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有助于解决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

我国煤炭产业面临几大问题:(1)资源开发秩序乱,资源回收率低;(2)矿区环境恶化保护投入少,综合治理滞后;(3)安全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4)科技水平差距大,创新能力不足;(5)生产力落后,产业集中度低;(6)企业负担沉重,职工收入水平低。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在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通过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能够综合考虑集团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从而合理有序的开发煤炭资源;能够利用资金、技术优势改善煤矿安全生产装备水平,从而解决安全投入不足和安全欠账问题,提升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能够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充分利用新的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煤炭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依靠企业内部机制解决生产企业重产出、轻投入问题,从而提高集团的盈利能力和员工的收入水平。

4、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2004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电油煤运全面紧张,全国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也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国家为此也采取了全面的措施,缓解来自上述四个方面的压力。例如,发改委为升级大秦线解除煤运瓶颈斥资9亿。2002年大秦线完成运输量1.034亿吨,运输能力已经饱和,但仍与我国煤运需求差距悬殊。2003年,铁道部再次对该线进行扩能改造,当年运量达到1.2168亿吨。2004年我国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铁路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对大秦线进行挖潜扩能,开行1万吨重载货运列车,使得运量达到1.5亿吨。由于此线上为输送煤炭要道,在煤炭企业数量众多的情况下国家很难调控。

三、煤炭产业走集团化战略的可行性

1、客观条件

从客观上讲,一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布局为实施集中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00年末,我国有煤炭探明开采储量2000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煤炭产业实施大集团战略的重要基础。二是国内外煤炭企业和行业外其它企业的发展为我国实施集团化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示范。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如俄罗斯、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都形成了一个或多个占有垄断或控制地位的煤炭企业集团。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e porter)的理论,我国煤炭产业属分散型产业。分散型产业的重要特征是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结构施加重大影响。与发达国家的生产集中度相比,我国前8名企业在全行业中的产量比应该达到目前全部大型企业共116家占比水平,即40%以上,还有很大难度,同时也表明煤炭行存在大量的企业购并机会。2005年我国共有各类煤矿(井)22000处,产量21.9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井)724处,产量10.4亿吨;国有地方煤矿(井)1702处,产量3亿吨;乡镇煤矿(井)约20000处,产量8.5亿吨,产量比例为47∶14∶39。从以上数据来看,它能够为我国煤炭集团形成奠定基础条件。

2、主观条件

从主观上讲,党和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和力度,为我国煤炭工业实施集团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方向。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较为明确指出,要在培育和壮大企业集团上寻求突破,加速资产重组和企业并购,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优秀企业家集聚,发展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使之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培养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以市场运作为主,强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跨区域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发展煤、电、化、路、港为一体的跨行业企业集团;打破所有制界限,发展各类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

2000年底,在中央直接管理的44家国有特大型企业中,煤炭行业有神华集团;在国家的120家企业集团试点中,有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在全国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煤炭行业有34家。在“十五”期间,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3个。煤炭企业与电力、化工等企业合作步伐加快,向区域化、多元化发展,23家煤炭企业跨入全国500强。从以上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煤炭企业完全有能力在现有政策的指导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集团化战略。

四、结论

煤炭产业走集团化发展战略符合当前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符合煤炭企业自身和发展战略要求,符合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目标要求。在我国煤炭产业现有的发展情况以及政策之下,实施集团战略也是可行的。因此,有理由认为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国煤炭报[n],2004,3,11。

[2] 国家经贸委:《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3] 仵自连:我国煤炭产业过度竞争原因及对策,经济经纬[j].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