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诊专项检查范文

急诊专项检查精选(九篇)

急诊专项检查

第1篇:急诊专项检查范文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分层配置;工作现状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b)-015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erarchical configuration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in department and of emergency current status of work. Methods By cluster sampling,from July to August in 2014,frequencies of direct nursing and indirect nursing in all nursing staff in different hierarchies of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from 4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in grade three in our city was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Results In direct nursing,nurses in different education,title and years of experience display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escort for examinations,sanitary disposal,pre-triage and pre-hospital care(P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emergency;Nursing human resource;Hierarchical configuration;Status of work

急诊科作为急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是体现医院急救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窗口。为了使患者在急诊科得到快速、满意的救治,也为了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急诊科合理进行护理人员配置非常重要[1]。目前,大多数三级综合医院的急诊工作内容均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诊治、急诊观察病房、急诊重症监护等。由于急诊科工作随机性强,且各医院急诊科工作重心有所不同,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有较大的差异[2]。如何合理地配置急诊护理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急诊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对本市4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分层配置及工作内容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8月本市4家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在急诊科工作半年以上。排除标准:护士长、病假、外出学习等人员。问卷调查者是经过培训且对问卷内容清楚理解的急诊科护士,负责到各医院急诊科下发、指导、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86份,回收81份,有效回收率为94.18%。被调查的急诊科护士81人,女性76人,男性5人,年龄21~51岁,工作年限≤3年者占35.18%,4~9年者占42.59%,≥10年者占22.23%,编内人员占37%,招聘人员占63%。婚姻状况:未婚占61.20%,其他为已婚。学历:中专占9.00%,大专占55.55%,本科占35.45%。职称:主管护师占16.66%,护师占31.48%,护士占51.86%。

1.2 问卷调查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查阅大量文献,咨询相关护理专家,设计问卷调查表,并进行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测。内容包括急诊科护理人员基本信息、急诊工作量、人员配置、分层实施临床护理工作现状等。急诊临床工作护理现状的项目设计包括直接护理12个维度(院前急救、预检分诊、护理评估、重症抢救、急救技术操作、病情观察、药物治疗、标本采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护送检查、卫生处置)、间接护理8个维度(药物准备、消毒工作、书写记录、仪器设备检查、办公室护士、临床带教、护理质控、护理科研),每个维度的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5为经常,4为较经常,3为一般,2为偶尔,1为从不。由急诊科护士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自评。

1.3 统计学方法

根据问卷调查收集的资料,采用Excel录入、汇总,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配置情况

本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急诊患者为40~200人次/d,抢救4~12人次/d,出诊3~8人次/d,留观25~60人次/d,住院20~60人次/d。其中1家医院有EICU病房4张床位,3家医院无EICU病房,各护理单元未完全单独配置护士,最繁忙的班次为夜班(18:00~22:00)。59%的护士认为现有的人员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41%的护士认为现有的人员能满足工作的需要,66%的人员对急诊工作现状较满意。

2.2 急诊科不同学历护士对护理工作实施频次的比较

将急诊科护士按照学历层次分为中专、大专、本科3组,比较直接护理、间接护理20个维度实施的频次。结果显示,直接护理中,不同学历的护士仅护送检查、卫生处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急诊科不同工作年限护士护理工作实施频次的比较

将急诊科护士按照工作年限分为≤3年组、4~9年组、≥10年组,比较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实施频次。结果显示,直接护理项目中,预检分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急诊科不同职称护士护理工作实施频次的比较

将急诊科护士按职称分为护士组、护师组和主管护师组,比较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实施频次。结果显示,直接护理项目中,院前急救和预检分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现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是24 h不间断为急诊患者提供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服务。护理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患者安全[3]。目前,由于超负荷的急诊工作量,高年资、成熟的急诊护理骨干不断地脱离临床一线,导致急诊护理人才流失、急诊科护士普遍短缺的情况。为满足目前急诊患者的服务需要,各医院在短时间内大量补充新的急诊护士,这在人力资源方面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人员分层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出。本研究调查发现,急诊护士中工龄≤3年者占35.18%,大专学历者占55.55%,初级职称者占83.34%(护师31.48%、护士51.86%),由此可知,所调查医院的急诊科一线护士以低年资、低职称且缺乏经验的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为主,高年资、高学历、高职称且有经验的急诊护士缺乏,严重影响了急诊护理质量,因此,必须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能级配置,才能发挥不同等级护理人员的智力、能力之长[4]。只有构建合理的急诊护理人员结构梯队,增加高年资、高学历、高职称、有经验的护士在急诊一线的比例,实施岗位绩效,以增加急诊一线护理岗位的吸引力,才能留住急诊骨干护士[5],这也是快速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3.2 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现状未能体现分层配置

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应有高、中、低3个层次,不同工龄、学历、职称的急诊护士的护理能力、护理质量有差异[5]。全国部分大型医院的其他病房开展了护理人员分层岗位管理,但本调查结果表明,本市三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并未实施能岗对应管理,不同工龄、学历、职称的急诊护士实施直接护理内容除护送检查、院前急救、预检分诊等少数维度外,其余项目的实施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护理除临床带教、护理质控、护理科研等少数项目外,其余工作内容基本相同。目前急诊护理工作中受到急诊排班“相对固定”,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交叉重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急诊护理内容中并未体现出各层级的工作特点[7]。此结果表明,目前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分层仅仅停留在教学、质控、科研等间接护理层面上,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既存在不足又存在不合理分配的现象,导致急诊工作内容很难按照护理人员的能级具体分工,不能充分体现不同职称、学历、工作经验的急诊护士因工作能力不同而从事的工作内容不同,不能达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长和优势的作用[8],因此,医院急诊科应按照卫生部岗位管理的文件要求开展护理人员能级岗位管理,根据急诊实际护理工作需要设定护理岗位,使具备不同临床护理能力的人员从事能够胜任其岗位要求的工作[9-10],这样才能促进急诊护理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3 开展优质服务对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目前三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根据原卫生部(2009)50号《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通知的第18条规定,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护士,护士结构梯队合理,因此,急诊护士应当具有>3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本研究调查显示,经规范化培训合格且具急诊工作年限>3年的急诊护士只占59%,约40%没有经过规范化培训。新版《急危重症护理学》(2012年7月张波主编的第3版)关于急诊科人员编制的规定,医生、护士的人员编制一般根据医院急诊科规模、就诊量、观察床位数、日平均抢救人数以及急诊科教学功能等按一定比例配置,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护士与病床之比为0.5∶1,急诊抢救室、监护室护士与病床之比为(2.5~3)∶1,急诊患者与护士之比为10∶1[11]。按照上述标准配置计算,各医院急诊科护士配置人数差20%左右。急诊科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院前急救,各医院的出诊量存在较大差异,在人员配置上,此教材未提及相关的比例,而以上的人员配置数量是否已经涵盖急诊工作的所有范畴呢?调查显示,目前各级医院的急诊科并没有统一的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标准[12],每家医院急诊科工作的侧重点都有一定的差异,而本研究中59%的护士认为现在的人员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在开展优质服务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护理人力配置[13]。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普遍不足,一线护士以低年资、低职称的大专学历护士为主,工作经验欠缺,这为急诊护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当重视急诊护理人员的配置,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配置急诊护士,增加高年资、高学历、高职称护士在急诊临床一线的比例,按护士学历水平、工作经验、专业能力的不同安置到不同的护理岗位上,体现能岗对应[14-15],这样才能满足急诊患者护理服务需求,也是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Z].2012.

[2] 王玉梅.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J].吉林医学,2011,32(8):1574-1575.

[3] 周红娣.国内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54-56.

[4] 高玲玲,张英华,张俊娥.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46-48.

[5] 江会,叶文琴,陆海燕,等.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分层配置与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891-893.

[6] 刘翠,曹洁,叶文琴.我国护理人员分层使用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26):2355-2357.

[7] 赵倩真.急诊科新入护士分层次护理培训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685.

[8] 越丽霞,张晓利,潘清梅,等.层级递进动态调配缓解临床护理人力相对不足的实践[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3):153-154.

[9] 叶文琴,曹洁,徐筱萍,等.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室护理人员分层配置模型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25.

[10] 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Z].2012.

[11] 张波,桂莉.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2] 陈月莉.急诊拥挤时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应急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5):158-159.

[13] 金爱玉,张月平.急诊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112-114.

[14] 冯健兰,蔡敏,罗玫,等.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603-604.

第2篇:急诊专项检查范文

改革开放30年,医院的人员编制“原封不动”,工作量却激增数倍,有的医师在手术台上累的睁不开眼。据国内数省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严峻的医患关系已严重影响到医护人员的职业感受和预期。有四成医生表示工作压力过大,“有时甚至感觉要崩溃”。这种压力并非晋升艰难或收入微薄,而是患者和社会舆论的质疑和不认可,导致精神压力加大,神经过度紧张。许多医生感到工作效率和个人成就感都在降低。更为严重的是,60%的受访医生说,每年都会经历或见到同事经历被患者殴打的情况。这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更是在动摇医生的职业取向。如果一个职业充满了暴力冲突危险,绝不是一个让人向往的职业。超过一半的医生表示,他们曾经犹豫是否该离开医院,另谋出路;有36%的人曾做过谋划;仅有8%的人从未动过换职业的念头。医患关系紧张越来越成为医务人员烦恼的因素。58%的受访医生觉得“不快乐的时候居多”。因此,反对子女继承从医成了业内大多数选择。这是全行业的潜在危机。此外,当前医院各项管理制度越来越严,管理团队庞大,对医务人员的管制和要求越来越多,而关怀性、服务性、后勤保障性工作却很少,很薄弱,这也是造成职业压力增大的一大原因。医护人员本身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调查中,63%的受访医生感觉自己的健康状况在下降,30%左右体检显示有问题。工作劳累、缺少运动、精神和职业压力大是普遍现象。工作时间普遍在8小时以上,有的甚至在11小时以上。与此同时,休息和体育锻炼谈不上。54%的医务人员有半年以上没有运动过一次。医生也不经常参加体检,只有身体不舒服时才去检查。面对情绪的低落,3/4的人不考虑心理治疗,从未接受心理治疗的高达96%。护士群体普遍感觉社会地位低,晋升及深造机会少,经常倒班,工资及福利待遇低,工作的独立性少。工作量大,须完成许多非护理性工作,每年的国际护士节大多安排技能竞赛及加班,得不到尊重和感受不到节日快乐等。

二、江西省儿童医院医疗医护人员执业环境的分析

1992年,我院担当了全省城市医院改革试点单位的重任。相继推出了专家门诊、优质病房、点名专家手术、点名专家会诊等改革举措,较好地满足了群众享受专家医疗服务的需求。2000年全院职工实行聘任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近年来,医院推出两项改革举措。一是改革门诊运行机制,实行上门诊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各专业科室派出,并适当扩大上门诊的专业技术人员量,以及实行专病门诊与专家门诊相结合的举措,使得各专业既有专家坐门诊,又有专科门诊,既满足了群众看专家的需求,又使一些专科疾患儿童得到专科治疗,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就诊需求,同时也为专科医师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二是引导收入分配向高风险领域、高技术领域倾斜。调整了急诊中心的分配和质量考评办法,增强了高风险领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医院现有31个临床科室(专业)、8个医技科室,有6个专业跨入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先进行列,2个专业列为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建设项目。截至2009年,医院有31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全省及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其中,研究发现的27种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被国家确定为世界首报核型,正式载入“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数据库”。我院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江西省儿童医院在岗工783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666名,占职工总数的85.06%,其中152名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名医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1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任南大医学院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有5名医学博士,25名中、青年科技骨干分别被省卫生厅、省人事厅等6个厅级单位确定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或被评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江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了满足江西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本省就医的需求,我院于2002年10月成立了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迄今为止,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实施先心手术2600余台,开展了20余项高精尖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达97%。全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应对冰灾、问题奶粉、抗震救灾、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我院上下顾全大局,挺身而出,果敢应对。尤其是在应对问题奶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面对每日数千人涌入医院检查诊治的紧张局面,全院职工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全力救治,圆满完成了问题奶粉患儿的筛查、救治工作,较好的维护了社会和医院稳定由于社会原因,当前的医疗环境较差,医疗纠风时有出现,给医护人员造成较大压力。由于没有限制挂号,门诊专家每日要接待患儿70至80名,病人多,医生很难做到也根本没有时间与病人细心交流沟通。有的病区经常出现病床使用率达200%,加床多,造成病区环境不好,病人难以满意,容易引发纠纷;而医护人员工作太辛苦,待遇偏低,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也时有不满意。

三、当前形势下医护人员思想状况及执业环境的改进举措

1.行风建设,组织、领导是关键

医院实行了行风建设责任制,健全一套完整的院、科两级行风建设领导机构。院一级有医德医风建设管委会,由党政工领导组成。由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设有行风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科室由科主任亲自抓,质控科经常检查、监督并处理群众的来访投诉,今年申请鉴定医疗事故二起,其中一起为三级五等事故,处理上访投诉事件20多起,办理率为95%。定期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工资,个人晋级升职,进修学习挂钩,与评比先进挂钩。建立了全院职工“医德医风档案”,每年对医务人员一次考核分析并及时通报。

2.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

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监督员所反映的各层面群众的意见,召开病人公休座谈会,征询住院病人及其家属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一面镜子,同时设立投诉电话,医德医风意见箱、举报箱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一旦有投诉和举报,即刻处理,给予满意的答复。实行明明白白看病,医疗费用一日清;推行病人选择自己满意的医生;院内杜绝药品回扣、红包,收受红包、回扣者将立即取消在本院的行医资格;并承诺:如有举报,一经查实,给予10倍的奖励。由于这一承诺,一方面是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一方面是对本院的医护人员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密切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取信于民,净化了医疗环境。

3、加强门诊建设,方便病人就诊

首先,在门诊大厅设立分诊、导医咨询服务台,病人选择医生宣传栏,就医指南,指示路牌,及医院各科室分布图。导医人员对年老体弱和急、危、重病人在就诊时有人陪医、陪检和帮助办理各种手续,保证病人能及时正确就医。其次,实行无假日门诊,做到节假日门诊各诊室不关门、不停诊,为病人提供优良服务。实行每个门诊病人必须书写门诊病历和首诊医师负责制,如三次不能确诊者即请专家会诊。增加挂号窗口,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简化划价、取药的繁琐环节,使收费更加准确。门诊大厅设病人接待中心,病人一到门诊,所有问题都可以由中心来帮助处理,答疑解难;建立全程服务和导诊制度;开设简易门诊,方便小伤小病患者诊治及时解决矛盾,有效地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4、重视急诊,急救工作

加强门、急诊工作的管理,由一名副院长专门负责门、急诊工作,配备1名副主任医师负责业务把关。急救中心医生、护士值班实行双班制,实行24小时应诊,如有急诊病人能够及时出得去、用得上,加强了院前急救工作,开通免费120急救电话,配备了较齐全的抢救设施,建全各项急诊抢救制度、职责,建立“绿色生命通道”提高了急救医疗反应速度,抢救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做到接诊后5分钟内出诊,院内急诊会诊10分钟到位,使病人得到“快、准”处理。急诊实行先诊病、处置、入院,后挂号交钱、办入院手续的便民措施,确保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5、向全社会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医院为浓厚廉洁行医的氛围,在广大医护人员中组织学习卫生部提出的“八项承诺”、县卫生局制定的医德医风“三禁令”、“六不准”,开展医德医风法规教育等活动,以增强职工们的自律意识、法纪意识和责任意识,科室和医院、个人和科室签定了廉洁行医医德医风承诺书。为把活动引向深入,医院公开向社会作出了八项承诺:①拒绝接受患者及其亲友馈赠的“红包”、物品。对患者馈赠的钱物当时难以拒绝的,于24小时内上交本单位指定部门。②拒绝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一次性卫材、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推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它不正当利益。发现企业或推销人员有上述行为的立即通报有关部门。③介绍病人到其它单位检查、治疗、购买药品,或介绍他人购买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等,拒绝收取回扣或提成。④开药、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它医学检查等,拒绝收取开单提成。⑤根据患者病情,规范开药、合理检查,不开大处方,不做不必要的检查。⑥礼貌接诊,文明待人,热情服务,态度和蔼,不推诿、训斥、刁难病人。⑦执行医务公开、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权。⑧执行患者住院“一日清单制”,不分解收费,不超标准收费,不自立项目收费。

第3篇:急诊专项检查范文

【关键词】提高质量 优化流程 创新服务 规范行风

我院作为卫生部重点联系的50家医院之一和北京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一直致力于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和创建优质的人民满意医院。全院上下凝心聚力从方便患者就医、改善服务细节、推进合理用药、完善回访制度等方面入手,落实卫生部提出的“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等活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质量、护理服务、诊疗环境、医院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医院年门、急诊量60多万人次,住院患者1.5万人次,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

1 提高质量 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力,是病人选择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也是医院增强竞争能力的根本【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三基三严”培训、重点学科建设、实施对口支援等多种措施,加强医务人员能力的培养,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医疗行为,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为确保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我院实行院、科两级质控组织对各项医疗工作进行实时监控,采取每月定期质控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运行病历、门诊病历,发现问题随时督导整改,每月将质控结果进行全院通报,促进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在呼吸科、普外科、骨科、眼科等8个科室开展13个临床路径。实施临床路径促进了各专业协作配合,保证资源合理及有效使用,缩短了住院时间,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改进【2】。开展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在信息系统设定各级临床医师的处方权限,将全院抗菌药种类降至35种以下,门诊禁用三代抗菌药物;加大门诊“大处方”的整治力度,医务科和质控部门每月对运行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每月抽查归档病历和门诊处方,对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排名、点评、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为患者把好用药关。

为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我院依托北医三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胸科医院等北京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关系,带学科建设,带人才发展,开展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取石手术,胸腔镜在胸外科的应用等新技术、新项目25项,守护群众健康的同时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

2 优化流程 惠民便民满足群众需求

门急诊流程是医院在为门急诊患者提供一系列诊疗服务活动的全过程,是一组相互关联的诊疗工作或活动,是门急诊工作运转的基础,现代医院门急诊流程管理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3】。优化就诊流程,减少病人候诊时间一直是我院改进服务质量的重点。除修订完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复合性创伤、高危孕产妇4条急诊绿色通道,提高“危急重”症救治水平外,新增设备及服务项目:功能科增加动态心电图设备,病人的检查预约时间由原来1—2周,缩短为现在1—3天,由于等候时间明显缩短,许多到北京大医院就诊的患者,现在都回到我院做检查;检验科增加自助打印设备,实现24小时门急诊检验报告单自动打印服务;甲状腺功能检验项目由原来每周固定两天改为现在每天都可抽血检验;开展了微量元素检测及优生优育检测等新的检查项目。为缓解门诊就诊压力,增加了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的数量、增设专科门诊、增加周六日和节假日专家门诊、开设预约诊疗和双向转诊、提前挂号、分层按科室挂号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方便了患者就医,保证了医疗工作的良好运转。

3 创新服务 努力做到高效便捷特色优质

“服务好”一直是我院的不断追求,从服务细节入手,医护人员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将优质服务提升为温馨服务,将温馨服务升华为感动服务,赢得了好口碑。

在干部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初推出呼吸科、外二科、心内科、产科四个病房为第二批试点病房,护理工作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各病房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开展护理服务创新活动,取得显著成效。CCU病房的“健康心动”活动为患者提供康复手册,进行院外的康复指导,让患者感到更贴心。干部病房开展的“天使的祝福”活动,为住院患者在生日那天送上生日贺卡、鲜花和长寿面,送上白衣天使们美好的祝愿;骨科开展“关爱老人温馨家访”活动,对出院患者进行术后家访,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消化科的“美丽标识为您解忧”把各种化验介绍、检查说明或其他需要告知的事情,以书面文字、图表、图片的形式表达出来,做成卡片放于患者床头,提示患者配合检查;手术室设立手术护理专科小组,提升手术配合技能,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医生和患者双满意;妇产科“护理服务营造温馨之家”,举办孕妇学校,宣教孕期知识,发放温馨宣教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多种形式的创新服务,旨在让患者对我们的服务更加满意 。

4 规范行风 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建立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电子档案;各党支部书记、科主任签订廉政责任书,在工作中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做到关口前移,并将行业作风及医德医风考核纳入科主任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严格执行医务人员“五不准”规定,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坚持因病施治,自觉抵制生、冷、硬、顶、推等不良现象,保证廉洁行医各项措施的落实。

借医改助力,我院将继续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继续以“三好一满意”为契机,把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把患者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患者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更好的医疗服务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 胡建理,周斌.新形式下医疗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病案,2011.

2、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

第4篇:急诊专项检查范文

医院设X个职能科室,X个一级业务科室,分别是产科、妇科、儿科、新生儿科、普外科、内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等专业病区和相应的专科门诊,设超声诊断、检验和病理等辅助检查科室。2018年全院门急诊X万人次(其中急诊8.82万人次),住院X万人次,病床使用率X,分娩量达X人次,手术量X万台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X,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X。医用耗材占业务总收入X。

发展历史 医院1992年12月升级为市级妇幼保健院,1994年9月被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2001年被卫生部评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014年3月加挂“X市妇产医院”,“X市儿童医院”的牌子,2015年7月加挂“X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牌子,实行“一套班子,四块牌子,医疗保健两者合一”的管理模式,承担X市妇幼医疗、妇幼保健、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教学与科研等社会职能。

品牌特色 医院坚持“一切为了妇女儿童健康”宗旨,贯彻“大专科、小综合”发展思路,突出妇幼保健特色发展。产、妇、儿科成为市级专科品牌,技术力量雄厚。2018年组建 “新生儿专科联盟、产科专科联盟、乳腺病专科联盟”等3个市级专科联盟工作,并吸收市内27家医院加盟。加入“X省妇儿健康专科联盟.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科联盟”、“妇幼健康检验专科联盟”、“南方母胎医学专科联盟”、“妇儿健康专科联盟”等4个省级专科联盟。

医院是省乳腺病防治中心河源分中心、省危重新生儿监护抢救中心河源分中心、省地贫诊断河源分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第六医院遗传代谢病检测诊疗中心河源市分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技术协作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河源分中心、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中心、市产前诊断中心、市妇女宫颈疾病防治中心、市妇女盆底康复中心、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所在医院。

公卫项目 医院承担中央和省重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叶酸增补预防神经管缺陷、预防艾滋病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地中海贫血预防控制、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项目。2018年为孕妇提供唐氏筛查(含NT)和明显结构畸形筛查减免,为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提供筛查减免,均减免检查费用。作为宫颈癌和乳腺癌项目管理机构,全面落实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为群众做到“早筛查、早诊治”。继续完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为群众减免医疗费用约X万元。为地贫患者提供地贫基因免费检测服务,减轻患者医疗费用约X万元。规范叶酸发放随访工作,受益人群达X人次。

后勤服务 医院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被评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重新规划各功能区域,集中各检查科室在同一楼宇,如儿科门急诊、妇科急诊、产科门诊、B超室、检验中心、心电图室、放射科等检查科室全部集中在门诊楼内,实现功能补充。加大绿化面积,增加床位设施,配足候诊座椅,完善无障碍设施,开放停车区域,做好标识引导,创新导诊服务模式,加大消防及公共安全巡查。以创文攻坚为抓手,对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标,强化大厅、诊室、病区、窗口、宣传栏、消防通道、停车场、厕所等各方面的院容院貌、流程再造及服务质量的全方位整治,做到全员参与,展示医院良好社会形象。标准化建设志愿服务岗,为患者提供包括手机充电站、爱心雨伞、轮椅无偿租借,免费一次性纸杯及开水供应等各项便民服务。

第5篇:急诊专项检查范文

典型的急性白血病(AL)诊断一般比较容易、准确,而一些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特殊,尤其是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分类正常者,往往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本科2010年10月收治1例以急性胃黏膜糜烂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现将病例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63岁。主因“上腹胀、纳差伴黑便1周”入院。患者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满感,伴纳差、乏力。初未在意,进行性加重,同时排柏油样大便,1次/2~3d,大便成形,量不多。院外行胃镜检查示:胃底黏膜糜烂,点状出血,但未见占位性病变。既往有“胃炎”病史,无“糖尿病”史及“肾炎”、“肝病”史。故一直以“胃病”治疗。查体:血压110/70mmHg,神志清,精神萎靡,应答反应正常,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全身淋巴结无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2次/min,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上腹部剑下压之不适,无明显压痛,肠鸣音正常,四肢关节无红肿,肌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4.3× 1012/L,白细胞 11.2 ×109/L ,血小板 245×109/L。 尿常规: 尿糖 (-),酮体(+),尿蛋白(-)。血沉26mm/h。肾功能:血尿素氮 8.5mmol/L,肌酐98μmol/L。血电解质正常。胸部X线显示:双肺纹理粗乱。入院后以“胃炎”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3天后出现咽痛、口腔黏膜溃烂、发热,体温达38℃,再次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1.8×109/L,故加强抗感染,但体温持续高达38℃~39℃,并且血象高达32.1×109/L,深入检查末梢血涂片可见幼稚细胞,及时做骨髓穿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数量达到32%。终确诊为“ANLL-M2”。诊断标准见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治疗标准》[1]。

2 讨论

不典型的急性白血病(AL)因起病特殊,临床症状复杂,要及时诊断并非易事,故漏诊、误诊时有发生。国内报道[2]AL误诊率为20%~36%。(2)典型的AL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医师、检验人员常不够重视,尤其是在白细胞分类正常时,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综合分析,引起误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对不典型的AL缺乏认识

本例患者因局部症状及既往病史的干扰,首诊医师只注意本专业的疾病而忽视了患者整体情况,缺乏综合分析而误诊;另外在询问、采集病史时,非血液专科医生忽略了AL的体征检查或检查不仔细也是漏诊、误诊的原因之一。

2.2 缺乏对血常规检查的重视

某些医检人员在思想上存在着“重生化、轻常规”的倾向。许多患者血常规检查中发现有一项异常时,往往认为问题不大,不继续深入检查末梢血涂片,不及时做骨髓检查以致漏诊、误诊。

2.3 检查仪器造成的误诊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器的普及应用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检查时间。而现代化的先进仪器在形态诊断学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另据文献报道,血液分析仪器现场抽查结果表明,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原配试剂的15台仪器中,检验失误者有3台,失误4项,合格率97%。半自动仪合格率仅为66%。所以说,先进的血液分析仪用于血细胞分类只能当作一种过筛手段,不能代替人工分类。

2.4 防止漏诊误诊的体会

(1)提高对不典型AL的整体认识,注重不典型AL的临床特点,及早发现、及早确诊。(2)询问病史要详细,查体要认真,不轻易遗漏有助于诊断的症状和体征。(3)临检人员应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尤其在门诊患者中,发现血常规不正常时,应做末梢血涂片人工分类,必要时建议临床医师做骨髓穿刺检查,以杜绝白血病的漏诊。

参考文献

第6篇:急诊专项检查范文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绿色通道专用章

急诊绿色通道为院内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急诊预检、抢救室、手术室、药房、检验科、影象检查等。而急诊科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1],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机制[2]。本文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的116例急性绿色通道救治的患者应用急诊绿色通道章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12月收集的60例急性绿色通道救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与2012年1月~12月收集的急性绿色通道救治的患者56例回顾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1.1纳入标准 符合进入急诊绿色通道制度的标准:需要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3人)伤、病、中毒等情况;⑦就诊时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三无"人员[3]。

1.1.2排除标准 ①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完成调查者。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或检查,患者依从性差或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急诊绿色通道制度,既急诊科护士抢救符合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班内时间上报医务科,班外时间上报行政总值班,将医生开具的黄色处方单送至医务科或总值班处签字,获得批准后相关的科室才能进行各项处置。

1.2.2实验组 采用优化后的急诊绿色通道制度,既急诊科护士抢救符合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班内时间上报医务科,班外时间上报行政总值班,将医生开具的黄色处方单上直接加盖急诊绿色通道章,之后相关的科室就能进行各项处置。抢救工作结束后,再将各个黄色处方单送至医务科或总值班处签字。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实施优化后的急诊绿色通道制度1年以来,两组急危重症患者的接诊时间缩短,纠纷投诉例数下降, 医护和患者满意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两组间患者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危重患者最快捷的一个机制,这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急诊界的共识[4]。我院采用的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1简化急诊绿色通道的流程 传统的急诊绿色通道流程中,由于医务科、总值班电话占线或电话未放好造成电话无法及时接通,使患者等候时间延长,耽误了患者的抢救。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标志醒目,能增强医护人员的快捷应对意识[5]。我科诊治时间由原来的8 min缩短为3 min。另外减少患者奔波,优化就医流程,真正意义上提供了"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

3.2大大减少医疗纠纷投诉 使用急诊绿色通道章后,避免了因为费用等问题未及时给患者检查治疗造成纠纷和投诉。急危重症患者就医后能得到及时、安全护送进行检查、手术及住院,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有效的制止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3.3提高医患满意度 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患者,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制度,促进了医患之间的和谐,使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子通.急诊抢救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328.

[2]黄金娇,梁金清,陶品月,等.优化门急诊流程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70-1171.

第7篇:急诊专项检查范文

患者姓张,51岁,北京郊区人。两天前,老张感觉胸痛、背痛,同时伴有胸闷、乏力,但不发热、不咳嗽,也没有咯血及晕厥。

我了解到,老张患有高血压病,长期抽烟,无外伤及药物过敏史。以往的检查提示:X线胸片正常,心电图示ST-T改变,当地医生疑诊为“冠心病”,给予吸氧、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等治疗,效果不佳,且胸痛胸闷越来越重。次日,老张转来我院看急诊,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凝血五项等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血清溶栓二聚体明显升高。医生考虑肺动脉栓塞可能性大,建议到呼吸科进一步诊治。

我接诊后,紧急进行胸部CT、肺动脉CT造影及双下肢深浅静脉超声,结果发现肺动脉、下肢静脉未见充盈缺损和血栓形成,而降主动脉有所增宽,难以排除降主动脉夹层。在和患者家属沟通后,我建议再做一个主动脉CT造影检查,同时请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会诊。数小时后,老张被确诊为主动脉夹层。最终,由于诊断及时,施行了急诊外科手术后,老张痊愈出院。

急性胸痛胸闷并非都是心梗

胸痛三联症是指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冠心病、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疾病,这类疾病发病率高,起病急,病死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及时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突发胸痛、胸闷的患者,接诊医生通常首先想到冠心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给予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等一系列检查,甚至行急诊冠脉CTA检查(CTA是一种血管成像技术,是观察血管及腹腔器官内部结构的方法),结果却未发现明显异常,而此时离患者发病已有一段时间了,风险陡增。

其实,导致急性胸痛、胸闷的病因很多,除了常见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外,还有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这些疾病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异,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需紧急溶栓、支架植入,主动脉夹层需紧急外科手术、支架植入,肺动脉栓塞需紧急溶栓、抗凝等, 一旦延误诊断,就可能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胸痛胸闷患者可“一站式三联检查”

胸痛胸闷患者往往辗转就诊于多个临床科室,就诊呼吸科时,医生可能会考虑“肺动脉栓塞”,给予肺动脉CTA、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动脉血气分析、溶栓二聚体等检查,若结果阴性,医生可能建议患者去心内科查查有无“冠心病”。心内科可能给予心肌酶、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A等检查,若结果出来未见明显异常,又可能推荐患者去心外科查查主动脉CTA,检查有无主动脉夹层等等。一路查下来不仅耗时长、痛苦大、费用高,而且各种检查本身也存在一定风险。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一些高端多层螺旋CT问世,使扫描速度进一步加快,血管成像更加清晰。这些CT可以分别进行传统的头部扫描、胸部扫描、腹部扫描,其更大的优势是,通过一次短时间扫描就可以完成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三联检查,即一站式大范围血管CTA检查,可以同时提供肺内、纵隔及胸壁的病变情况,大大简化了检查流程,缩短了检查时间,也减少了造影剂用量,方便了胸痛胸闷患者,尤其方便了急性胸痛胸闷患者。

另外,新型多层螺旋CT不仅能一站式对主动脉夹层等进行明确诊断,通过图像重建,还可同时对其可能合并存在的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分析,作为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的术前参考。

CT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由于扫描层厚、扫描范围大、部分需要获得动态图像等原因,CT大血管检查的射线剂量高于其它检查。但一站式大范围血管CTA检查技术在进行大范围血管CT扫描时,不仅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也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目前,国外已广泛开展此项技术,国内一些医院也陆续开展了这项技术。

第8篇:急诊专项检查范文

临界疾病是指病情复杂,涉及到多科的疑难急危病和严重的复合伤。在门急诊各科多考虑专科病情,会诊时常出现扯皮,推诿现象。因此,坚持首诊负责制的原则,加强临界病员的诊疗管理,充分发挥医院整体功能作用,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现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规定:

1、各科室在门急诊处理临界病人时,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首诊科室值班医师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按照五有一签名的要求,完成门诊病历。

2、临界病人病情特别严重时,首诊科室应先给予初期急救后再请相关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按有关规定认真处理,有困难时应及时请求上级医师提出处理意见。

3、临界病员经会诊后仍得不到妥善处置时,首诊科室应报告医务科或门诊部,夜间请求院总值班,必要时组织相关科室讨论。确定收治科室,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影响病人生命安全的专科伤病情确定。

(2)相关科室的病情相仿时,以观察处理对患者最为有利的科室收治。

(3)在难以确定收治科室时,门诊部,医务科及总值班可以酌情裁决。

(4)凡由门急诊值班医师签名急诊住院证的患者来住院时,病房值班医师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

查房制度?

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一般在上午进行查房。住生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二次。

2、危重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置,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检查病员。

3、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管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作出肯定性的指示。?

4、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并结合病例进行教学查房。?

5、查房的内容:?

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审查对新病人、重危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及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倾听病人的陈述,了解病员病情变化,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不规范、不正确的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问题。

3)住院医师查房:要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人院、手术后的病人,同时巡视一般病员,检查检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应有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人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6、院领导以及机关各科负责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参加各科的查房,检查了解对病员的治疗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分级护理制度?

1、特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观察或监护,以便进行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大出血、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和多脏器衰竭等。

(1)设24小时专人护理或成立专门抢救小组进行护理。

(2)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做好必要的护理记录,

(3)严密观察病情,掌握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准确控制输液(输血)速度,建立输液巡视卡,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抢救处置,及时、准确填写特护记录单。

(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依据病情需要建立翻身卡。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5)送水、送饭、送药、送便器到床头。

(6)备齐急救药品、器械,以应抢救之急需。

2、一级护理?适用于病危、病重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高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婴儿等。危重病人一览表用红色标识表示。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

(2)对危重病人要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做好必要的护理记录。

(3)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准确控制输液(输血)速度,建立输液巡视卡,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置。

(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依据病情需要建立翻身卡。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5)送水、送饭、送药、送便器到床头。

(6)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以应抢救之急需。

3、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

(1)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一次。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准确给药。

(3)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4)送水、送饭、送药到床头。

(5)按病情需要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材。

(6)给予健康指导,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

4、三级护理?适用于轻症病人,生活基本能自理,如一般慢性病人、疾病恢复期及手术前准备阶段的病人等。

(1)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日巡视病房不少于两次。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准确给药。

(3)认真细致作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4)送水、送饭、送药到床头。

(5)给予健康指导,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督促病人遵守院规。

病例讨论制度?

1、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

(1)、应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

(2)、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科联合举行,若与病理科联合举行时则称临床病理讨论会。

(3)、每次医院举行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时,必须做好准备,经治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应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做发言准备。

(4)、开会时由经治科的主任或主任医师,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

(5)、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应有记录,并将其全部或摘要归人病历内

2、院病例讨论?

1)医院应定期(每月12次)举行出院病例讨论会,作为出院病历归档的最后审查。

2)可分科举行(由科主任主持)出院病例讨论会,或分病室(组)举行(由主治医师主持),经管的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

3)对该其间出院病历依次进行审核:?①记录内容有无错误和遗漏?②是否按规定顺序排列?③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④是否存在问题,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4)可将一般死亡病例与其他出院病例一起讨论,对意外死亡病例不论有无医疗事故,均应专案讨论。

3、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4、对重大、疑难、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定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并将讨论情况记人病历。也要对一般手术进行相应讨论。

5、凡死亡病例讨论会,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进行(不迟于二周),由科主任主持,医师、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意见应记人病历。

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请求会诊的科室,除急会诊外,会诊前应有本科主治医师提出诊视意见,并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完成病史及必要的检查(急会诊至少要有首次病程录)。会诊时经治医师应陪同,共同商讨诊断和治疗意见并做好会诊记录。

3、应邀会诊的科室,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非急诊24小时,急诊时20分钟到达)派出会诊医师(急会诊除外),认真提出具体诊疗意见,遇有困难应请科内上级医师协同会诊,不得拖延敷衍,需随访的病人应及时随访。

4、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讨论,每人发表的意见及最后综合性意见应记录于病历及专用记录本。

5、急诊会诊时被邀请人员必须随请随到。会诊医师如处理困难,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急诊会诊后,会诊医师必须向上级医师汇报诊断及处理意见。

6、涉及多科的院内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室主任主持,必要时由医务科派人参加。

7、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派人接专家来院参加会诊讨论,并由申请科室主任主持对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8、门诊病人的会诊,应先经本科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诊视同意,提出会诊要求,并在门诊病历上签名。接受会诊的科室,应热情接待病人,由本科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进行会诊,遇有疑难病例请本科室主任医师协同会诊,不得叫病人另行挂号。

9、遇有病情复杂,如多部位复合性创伤、涉及多科性疾病的病人,应由诊断影响病人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为主的科室收治,需要其他科室配合的,应合力协作,积极抢救,不得扯皮推诿。

10、凡外院邀请我院会诊,须经医务科同意,通知科室指派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前往会诊。

抢救工作制度

1、对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必须有周密、健全的组织分工。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紧急配合,遇重大抢救,应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报告院领导。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

2、抢救器材力求齐全完备、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置量存。值班人员必须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做到常练不懈,抢救室药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3、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听从指挥。医师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配血、止血等,并及时报告医师。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并注明抢救时间,对病情复杂、疑难病例应请上级医师协助诊治。

5、严格执行交班制度和查对制度,24小时应有专人负责,对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代,对新用药品的安瓿,经两人核对方可弃去,护理人员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6、使用过的各种抢救药品、器械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用过的药品安瓿,经查对后弃去,并进行房间终末消毒。

7、及时向病人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以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8、抢救结束,医护人员应做好抢救小结,并写出抢救记录,以总结经验,促进工作。

术前讨论和术后小结制度?

(一)、凡需手术的病例,都应采取不同形式的术前讨论和术后小结。

(二)、一般中、小手术,要在查房时由主治医师检查术前准备情况,指定手术者,交待手术要点,由经治医师记录于病程中。

(三)、新开展的手术、复杂、疑难手术(Ⅲ类以上),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内容:明确诊断,术前准备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分析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以及人员组织和必要的药品设备准备等。讨论内容记入病历。

(四)、Ⅳ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致残手术及重大疑难手术在术前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术前小结,填写大手术请求报告单,向病人家属或单位领导说明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等,取得完全理解,并报医务科批示备案。

(五)、急诊手术在术前准备时,由高年资住院医师及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商讨,难度较大的急诊手术,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六)、术后小结,有担任主刀手术医师在完成手术后进行小结。小结内容应包括:手术经过和术中所见,术后观察事项,治疗和护理要求等,术后小结应归纳入病程录中。

(七)、手术后病人如发生病情变化,出现较大的并发症,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提出处理方案,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医疗请示报告制度

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请示报告:

1、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

2、有重大及危急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和自制药品首次临床使用。

3、紧急手术而病员家属和病员单位的领导不在。

4、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变质。

5、收治涉及法律和政治问题以及自杀迹象的病员。

6、各级医师因公出差,请院外会诊及接受院外会诊。

7、任何医务人员发现传案病病例,必须在传案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内报告医务科,住院死亡病例,须在24小时内报医务科,同时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8、危重病人,有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认真填写病危通知书一式三份,一份报医务科,一份报病人家属,一份科室备案。

9、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差错,首先由所在科室接待来访人员及时处理,并立即向医务科汇报,一周内科室组织讨论并写出书面报告和提出处理意见。如拖延敷衍或隐瞒不报,将按医院有关惩罚条 理进行处理。关于事故或差错的性质,原则上应有科室确定上报,经反复讨论确实分辨不清或有争议者,应报医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微机或书面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两人核对无误后签全名。

2、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瞩问清后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技行者须复诵一遍,然后执行,保留用过的空安瓿,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4、整理医嘱单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

5、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

2、西药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臣,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正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疑块和溶血,血袋有无裂痕。

2、查输血卡上供血者姓名、血型、工袋号与血袋上标签是否相符,灭配报告有无凝集。

3、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及受血量。

4、输血前交配报告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以供必要时检验。

四、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当依据按饮食单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姓名、床号及饮食种类。

2、发饮食产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开饭时,在病人床前再查对一次,

五、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

2、查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3、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定吸水巾、纱布、缝针、器械数目与术前数目是否相符。

5、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填写病理检验单送验。

六、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及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查灭菌指标。

3、收回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及清洁处理情况。

病历书写归档制度

1、病历是医疗过程的记录,是总结医疗实践经验和进行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宝贵的资料,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因此,各级医师必须认真书写,妥善保管。?

2、书写病历应按照卫生厅颁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力求简练,文字通顺,字迹清楚,内容准确,避免含糊、笼统、主观臆断,不能涂改、粘贴,医师应签全名,对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及医用术语,不得随意简化和缩写。

3、完成病史时间:应及时完成急诊人院病人的住院病史,若病员病情危急时可先抢救病人,详细记录抢救情况、用药计量、方法、执行时间,待抢救告一段落后,立即补写入院病史:对慢诊人院的病人,须在24小时内完成。

4、病程记录:应突出重点,避免繁琐,不要写成流水帐。首程应及时完成(人院后8小时),主要写病人人院后当天情况、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已采取的诊疗措施、已进行的诊疗准备工作等。病程录中能反映三级查房对治疗方案更改疗效评价的分析内容。病危至少1次/天,具体到分;病重至少1次/2天;病情稳定1次/3天;稳定慢性病至少1次/5天),对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的诊疗意见要准确记录,上级主管医师要及时审阅修改并签名。

5、门诊初诊病史必须做到五有一签名即有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印象诊断、处理、签署全名。

6、健全病史归档制度。有科室主任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按时组织病史归档的检查和讨论,主要审查诊断治疗是否正确,病历记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对本科室的病史质量进行评价,作为考查各级医师诊疗技术高低的主要内容之一。

值班、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医疗程序正常进行。

2、每班人员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人员提前15分钟到科室,阅读交班报告,了解危重病人情况,在交接过程中,来交待清算前,交班人员不得离岗。

3、值班医师到岗时应接收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并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做好床前交接。

4、各科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做好交班工作。值班医师对重危病人应做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记入值班日记。

5、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处理病员临时情况,对急诊人院病员及时检查、填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置。

6、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经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处理。

7、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接到医护人员病情报告时应立即前往视诊。如有事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路,但不得离开医院。

8、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将病员情况有重点的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代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技术准入制度?

1、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经过科学认真讨论、分析。新项目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两个效益后上报医务科。

2、医务科对申报项目必须认真审查如下资料:

(1)项目主持人业务水平、职称

(2)项目人员培训情况;

(3)设备是否到位;?(4)医疗安全保障;

(5)报院技术委员会审批。

3、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项目材料进行充分论证,该项目是否具备先进性、安全性、适用性、适宜性,以及两个效益。经专家会讨论通过的项目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实施。

4、新技术、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医务科须进一步追踪、检查,确保医疗安全。

患者知情同意制度?

1、医护人员对入院病人要真实详细介绍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情况;

2、医护人员必须耐心地解答病人的咨询,不得推诿和拒绝;

3、医生必须告知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及病情进展情况;

4、对特诊特治如手术、麻醉、有创操作、输血、癌症病人化疗、放疗、医保病人自费项目等,必须告知病人并征得病人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

5、对特殊病情如癌症或其它重症等不能直接告诉病人,可告知其家属,避免病人一时心理承担不起,致病情恶化;

6、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守患者医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网,各级人员在感染管理中认真履行职责。

3、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定期收集、统计监测资料,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反馈,全院通报。

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宣传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控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监控水平。

5、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情况,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6、开展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专题研究,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之间医师会诊行为,促进医学交流与发展,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便群众就医,保护患者、医师、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 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医师外出会诊是指医师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为其他医疗机构特定的患者开展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活动。?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

第三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师外出会诊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请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师会诊时,经治科室应当向患者说明会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后,报本单位医务管理部门批准: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征得其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

第五条 邀请会诊的医疗机构(以下称邀请医疗机构)拟邀请其他医疗机构(以下称会诊医疗构)的医师会诊,需向会诊医疗机构发出书面会邀请函。内容应当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请医师或者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和费用等情况,并加盖请医疗机构公章。?用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会诊邀请的,应当及时补办书面手续。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出会诊邀请:

(一)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本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三)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会诊医疗机构接到会诊邀请后,在不影响本单位正常业务工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医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安排医师外出会诊。会诊影响本单位正常业务工作但存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当经会诊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派医师外出会诊:

(一)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三)邀请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医疗救治条 件的;?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会诊医疗机构不能派出会诊医师时,应当及时告知邀请医疗机构。

第十条 医师接受会诊任务后,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查患者,完成相应的会诊工作,并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第十一条 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

第十二条 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疗机构,并终止会诊。?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邀请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 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该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 件的医疗机构诊治。?

第十三条 会诊结束后,邀请医疗机构应当将会诊情况通报会诊医疗机构。医师应当在返回本单位2个工作日内将外出会诊的有关情况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和医务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 医师在外出会诊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由邀请医疗机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的规定进行处理。必要时,会诊医疗机构应当协助处理。

第十五条 会诊中涉及的会诊费用按照邀请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规定执行。差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结算,不得重复收费。属医疗机构根据诊疗需要邀请的,差旅费由医疗机构承担:属患者主动要求邀请的,差旅费由患者承担,收费方应向患者提供正式收费票据。会诊中涉及的治疗、手术等收费标准可在当地规定的基础上酌情加收,加收幅度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邀请医疗机构支付会诊费用应当统一支付给会诊医疗机构,不得支付给会诊医师本人。会诊医疗机构由于会诊产生的收入,应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核算。

第十六条 会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付会诊医师合理报酬。医师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完成会诊任务的,会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高会诊医师的报酬标准。

第十七条 医师在外出会诊时不得违反规定接受邀请医疗机构报酬,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单位医师外出会诊的管理,建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档案,并将医师外出会诊情况与其年度考核相结合。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规定第六条 、第八条 、第十五条 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 例》第四十七条 处理。

第二十条 医师违反第二条 、第七条 规定擅自外出会诊或者在会诊中违反第十七条 规定的,由所在医疗机构记入医师考核档案;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医师外出会诊违反《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 处理。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疏于对本单位医师外出会诊管理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和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进行通报批评。

第9篇:急诊专项检查范文

为检查督导全县“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情况,确保“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实效,根据《__县“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内容,制定本方案。一、督查对象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二、督查内容(一)组织领导[文秘站网文章-找文章,到文秘站网]1.成立“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2.制定“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3.召开会议对“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动员、安排和部署。4.及时汇总上报工作开展情况。(二)宣传教育5.通过横幅、板报、电子屏等形式对“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院内宣传。6.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对“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社会宣传。(三)依法执业7.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做好学习记录。8.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准入制度。医疗机构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严格按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未经批准不得设立各类诊疗中心,不得随意更改和加挂机构名称。无“承包科室”和“出租科室”。无非法性病诊疗活动。9.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准入制度。医师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持有《护士执业证书》。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法定时限内办理变更、注销等执业手续。无非法聘用人员现象。10.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常规,做到医务人员人人知晓,执业行为规范。(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11.有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和科室质量管理组织,医院领导定期(至少每季度一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工作。明确院长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12.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住院医师培养考核制度等。13.急诊科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药品、器械齐全,处于备用状态。急诊科(室)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能胜任急诊抢救工作。急诊会诊要迅速到位,做到急诊室、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14.认真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并持证上岗。有院感管理制度、计划和总结。重点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部门的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率。15.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部门和人员,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乡镇以上单位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内容、方式、时限、程序符合规定。16.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耐药菌株监测。17.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制定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发展规划,给予相应的人、财、物投入,促进临床重点专科的发展。18.建立健全并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做好基础护理、一级护理和专科护理,正确施行护理程序,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19.加强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开展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20.按照输血管理规定,积极推行成份输血,保证血液安全,杜绝非法采供血液。21.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预案,防范措施到位,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如出现医疗事故,能及时、认真、妥善处理。及时上报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22.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并要求语言通俗易懂。进行手术、麻醉、输血、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前,要得到患者(家属)的书面签字知情同意。(五)医院服务23.根据病人流量,增加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诊断等服务窗口数量,缩短病人等侯时间。挂号、划价、收费等服务窗口做到收费标准明码标价。缩短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常规检验检查项目的预约和报告时间。24.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措施,门急诊做到有医院就诊指南,有导诊咨询台、候诊椅,大中型医院有饮水设施、轮椅、电话等。注射室、输液室、换药室、检查室做好隔离工作,合理安排男女病人的检查治疗。25.医院大门口、门急诊、病房、医技科室等处服务标识规范、清楚、醒目。26.建立、完善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号码,及时受理、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及时改进。(六)费用管理和经济管理27.严格执行物价政策,严禁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严禁分解收费、比照收费和重复收费。28.在收费处、结账处、门诊和住院各科室等 显著位置通过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公示栏、价目表等方式进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29.及时向患者提供费用查询服务,认真执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30.公布投诉电话,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收费的监督。31.做好单病种费用、单病种平均住院日的统计分析,并通过媒体定期向社会公示。32.医院财务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禁医院的部门和科室设立账外账、“小金库”。33.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制度,认真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行为,降低药品的虚高定价,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七)医德医风34.认真学习张应天同志、桂希恩同志和郭春园同志的先进事迹,并在医务人员中开展评优、学习活动。35.有医德医风建设的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并与执业医师考核、护士执业证书再次注册相结合。定期收集患者对医院医德医风的意见并及时改进。36.严厉打击收受、索要患者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违规行为。37.严禁虚假医疗广告和信息,误导患者,欺骗群众。三、督查时间20__年6月至12月。四、督查方式采取综合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有因督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面上督查与暗访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卫生局根据“医院管年”活动开展情况随时运用有因督查、重点督查和暗访检查的方式开展检查,活动期间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一次综合检查评估。对检查评估进行通报,并上报宜昌市“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五、工作要求(一)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检查工作,卫生局将对督查结果纳入“医院管理年”活动总结评估范畴,作为活动结束后总结表彰的重要依据,。卫生局将以“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检查工作为基础,逐步过渡到明年的医院管理综合评价工作。各医疗机构要对照督查方案、督导检查主要统计指标和督导检查评分表认真做好自查改进工作。(二)督查人员要严格标准,严肃认真,依法督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被查地方和单位反馈。督查人员的生活接待等一切从简。(三)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各医疗机构的整改落实情况务必于督查结束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上报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