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消费环境范文

市场消费环境精选(九篇)

市场消费环境

第1篇:市场消费环境范文

(一)企业市场营销操作

企业市场营销操作是指企业在产品营销活动策划与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有利于市场销售的营销理论与营销操作技能,主要包括:现代化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制定企业营销发展战略;市场营销环境因素分析;目标市场的营销管理战略;企业产品策略;企业产品定价策略;网络营销。4P营销理论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关于4P营销理论,可以将其具体归纳为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产品(Product)—价格(Price)—管道(Place)—宣传(Promotion)”。之所以将其称为4P营销组合,主要是由于“产品”、“价格”、“管道”、“宣传”这四个词的英文字母开头都是P,我们在企业市场营销策略规划与制定过程中,通常将其称为“4Ps”,其中的S是指Strategy—“策略”。

(二)经济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环境是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经济环境,主要是指构成市场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同时还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这些外在的市场经济环境,都严重影响与制约着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支出模式,如图1所示。

经济环境构成及其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构成

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在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关于企业市场营销中经济环境的构成因素,主要分为消费者收入、消费支出模式、消费者储蓄与信贷、现代化市场环境的变化等。1.消费者收入。关于消费者的收入,主要包括消费者的个人工资、红利、租金、退休金、社会保障补贴等各种经济收入与来源。在消费者经济来源及收入中,又可以将其分为“可支配的个人收入”和“可随意支配的个人收入”两个部分。从货币资金以及实际收入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知“可支配收入”部分对消费者购买能力的决定性作用。2.消费支出模式。关于消费者支出模式的思考,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支出模式受到消费者收入水平、经济能力的影响。根据德国著名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的“恩格尔定律”可以认识到,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模式主要受制于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水平。通常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到家庭收入的比重会逐渐下降;同时,用于住宅建筑的家庭收入,在消费者家庭总收入中所占到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而消费者家庭娱乐、卫生、交通、教育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在家庭总消费中占到的比重会大幅度上升。3.消费者储蓄与信贷。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在某一个社会经济时期内,市场中消费者储蓄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进而决定消费者的支出模式。消费者储蓄之所以是市场经济环境中比较关键的部分,主要是因为储蓄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区域内,市场环境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同时还包括储蓄额、储蓄率、储蓄增长率三个经济指标。4.现代市场环境的变化。当前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信息化发展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客观要求并促使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所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也会导致全球市场一体化、国际化,这些都是国际上潜在的经济环境因素。在国内,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以及社会失业情况不断出现,在短时间内又得不到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支持,将会严重降低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造成企业产品价格的增长,从而影响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

(二)经济环境的特点

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市场营销操作过程中,所受到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其特点表现如下:相关性。相关性是企业市场营销操作中与经济环境之间最密切的联系,主要是指构成企业市场营销操作的各个要素指标之间,它们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其中任何一个经济指标要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发、导致其他各要素随之发生变化;客观性。其主要体现在企业市场营销操作中的客观性、企业市场营销经济环境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首先就证明了它们基本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受社会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决定。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制度,制定出相应的市场营销操作管理机制;不可控性。其主要体现在本身的不均衡性、客观性。不均衡性是指企业市场营销中经济环境的变动具有不可控性,包括一些有利于企业市场营销的经济环境因素,也有一些不利于企业市场营销的经济环境因素,这些不同性质的经济环境相互交织在一起,就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均衡性。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模式,对于企业实现市场营销操作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首先,社会经济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中不同的经济成分、不同的产业结构经济部门以及社会上各个方面的国民经济体。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社会经济分配制度、社会经济消费制度、技术结构、交换结构、产业结构。

(四)经济环境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

经济环境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主要包括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和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1.国际市场营销的经济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发达地区的大型跨国企业逐步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的支柱与经济核心,替代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格局。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地区,都将面临着更加激烈、严峻的市场外在因素的冲击与挑战。从国际经济的发展角度来分析,可以具体从我国的企业市场消费结构的基本状况来探索,因为一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市场内,企业市场的营销活动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购买行为等,都可以准确、真实的反映出一个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2.国内市场营销的经济环境。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决定了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经济体制规定了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同行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国内企业与地方各级经济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通俗点讲,企业市场营销环境中,经济体制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府或者社会组织、企业单位可以通过这些经济管理政策、手段,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围绕着市场销售,规划并制定有利于企业全局发展战略的市场营销活动方案及措施。

当前国内市场营销经济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市场营销经济环境现状

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心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重点发展城镇经济以及城镇化建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城镇地区与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上的不公平、经济体制的缺陷等方面。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社会消费者群体:高收入消费者群体、中等收入消费者群体、低收入消费者群体。根据2013年度经济统计年鉴文献资料信息得知,中等收入消费者群体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23884元,其中家庭年均收入为61520元,占到我国城市人口的12%,其市场产品购买力占到全社会市场消费购买力总和的18%。因此,这类消费者群体是企业市场营销重点发展的。在消费者的储蓄与信贷方面,我国广大的消费者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储蓄习惯,随之带来的就是储蓄总额的增加以及储蓄增长率的增长。这也是制约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发挥效益的最大阻碍因素,因为我国居民将收入储蓄起来,主要目的就是用于供养子女、老人、婚丧嫁娶等,包括对父母的赡养、对子女的教育支出等。因此,随着消费者储蓄总额的增加,我国企业的产品价值就很难实现预期的营销目标,这也是当前我国企业在市场营销经济环境中最为头疼的问题。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充分的调动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才能真正发挥出企业市场营销操作的预期目标,甚至超越企业的市场目标。

(二)市场营销经济环境发展趋势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促使着国内企业在服务行销市场中的竞争度将会变得更加的激烈。包括国际跨国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就决定了全球市场一体化、全球科技一体化。在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信息化时代,先进的生产应用技术早已公开,各行业、各公司的产品质量、品牌也更加趋向于统一,在这种经济环境背景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独占鳌头”,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企业只能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把握住经济环境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在这种市场世界里走出去,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其次,也是前面所提到的,企业要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市场营销道路。关于这一点,本文认为企业可以着重于“服务型营销模式”的构建,包括售前服务站、售中服务站、售后服务站等,这也是当前新时期经济环境下,市场服务行销全球化的本质和必然要求。

新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理念与创新

新时期,在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信息化市场时代,在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经济环境下,企业只有改变传统、陈旧的市场营销理念,创新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管理思想与营销手段,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需求的营销发展战略规划体系,才能在新经济环境下,实现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企业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效益、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一)创新市场营销方式

建立一套与经济环境各要素指标相适应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有的企业本身的经济管理体制没有问题,而是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原有的那一套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经济环境的发展需要,造成企业知名度下降和市场占有率降低。在新经济条件下,各行业、各市场及其产品、服务需求都在不间歇的发生着改变,所以,企业的市场营销操作体系也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出改变,运用先进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创新市场营销模式。

(二)创新企业产品市场营销渠道

第2篇:市场消费环境范文

。电子商务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扭转了传统什物市场的营销方式,创造了1个虚拟性的交易渠道。电子商务对于市场营销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扭转了市场营销的外部环境、营销理念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动。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电子商务环境,必需扭转传统的营销观念、调剂营销策略,以知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增强诚信意识,为企业建立优良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患上到长足的发展。

2、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营销的变化

市场营销是指企业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指点思想而进行的包括产品出产、流通和售后服务在内的1系列经营流动。企业可以调剂1些可控因夙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电子商务的发生对于市场营销发生了深入的影响,也给市场营销带来了1系列的变化。

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变化。电子商务环境扭转了传统的市场营销的外部环境。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运行平台,将传统的什物交易以及真正的市场虚拟化。网络传递信息拥有及时以及迅速的特色,电子商务是树立在网络基础上的,也拥有网络迅速的优势。网络没有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传统市场营销的地域限制,通过网络传布产品信息,使市场营销发展成为全世界性的市场。电子商务环境下,减少了市场营销环节。传统的什物市场营销,需要在中间商的介入下完成。 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使消费者直接跟企业交易,省去了中间环节,在必定程度上降低销售本钱,能够使消费者取得利益。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营销的交易以及支付手腕也产生了变化,传统的什物市场是使用现金进行交易,而电子商务的虚拟化特色,使交易流动实现了无纸化交易。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节省了采集信息的时间,便于消费者进行选择分析。网络平台为市场营销提供了传布信息以及及时沟通的渠道。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展现产品的具体信息,进行广告宣扬。消费者可以依据不同的信息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同时,可以以及企业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表达自己的需乞降看法,使交易双方能够利便沟通互动。

其次是营销理念的变化。传统的什物市场营销的理念是推销产品,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则是以知足客户的需求为中心。电子商务缩短了产品的流通时间,降低了物流的本钱,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使消费者以及出产的距离患上以拉近,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领域以及空间。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是以知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电子化销售以及服务。跟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需根据客户的需求迅速作出反映。电子商务使传统的营销理念以及营销方式产生了转变。再次,扭转了营销策略。电子商务处于虚拟化的市场营销环境,请求交易双重视信誉。传统的什物市场是直接交易,然而电子商务是无纸交易,交易的安全性需要密码、认证等措施来保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是以信誉为企业出产以及发展的根本。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树立网页或者网站来展现自己的产品,增强诚信意识,没有信用的企业会通过网络迅速扩大,无益于企业的发展。最后是消费者及其消费行动的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通过网络可以对于商品信息加以分析选择,以知足本身需求。当消费者的需求没有患上到知足时,可以向商家表达自己的设法,介入到新产品的研发进程当中。

3、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营销的应答措施

一.转变营销观念。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是以网络为平台,以信息技术的服务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1种新兴的营销渠道。电子商务拥有虚拟性,扭转了传统的什物交易的方式,在虚拟平台上交易的方式,请求经营者扭转传统的营销理念。建立诚信意识,及时商品信息。对于消费者反馈的意见及时沟通以及回复。建立企业的优良形象。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迅速发展的条件是信息化的建设,企业应该与时俱进,通过网页以及网站展现自己的商品,自己的新产品、折扣信息和联络方式等,使消费者能够在短期内了解企业动态以及商品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

二.拓宽营销区域。因为网络没有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以网络为平台的电子商务就打破了传统市场的地域限制。企业要拥有全世界化市场观念,了解不同区域消费者的需求特色,从当选择发展空间较大的区域作为企业的重点营销区域。同时,建立品牌观,树立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丰厚商品的内涵,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没有地域限制,扩展了企业的营销区域以及营销对于象。

三.调剂营销策略。现代营销的基本手腕是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应该提高立异意识,加快产品的立异,在对于产品进行定价时要更为科学、灵便,采用无中间商的产销1体的营销渠道,应用网络优势产品的打折信息以及促销信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以四C(以顾客为中心)为条件的四P(以产品为中心)决策,同时又融入四R(以瓜葛营销为导向)组合的营销策略。

4、结语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以网络为平台,以消费者为中心,扭转了传统的营销观念以及交易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已经经产生了巨大的扭转,要想在新环境下患上到长足的发展,企业应该扭转传统的营销理念,调剂经营策略,扩展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益前提。

参考文献:

第3篇:市场消费环境范文

关键词: 绿色消费;产品战略;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F713;F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2-0056-05

1 引言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爆发了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宗旨的环保运动,并由此成立了“地球之友”、“绿色和平组织”、“绿友会”等跨国环保组织[1],倡导人们关注家园地球,拒绝消费污染环境的产品。从此,绿色消费开始作为一支力量对企业环境行为施加约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领域已由一般消费品逐步延伸到耐用消费品市场,绿色消费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2]。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意愿为绿色产品支付环境溢价;二是绿色消费者群体数量扩大。根据现有文献中的绿色需求信息,笔者对此进行了整理(表1)。

绿色消费力量的加强诱使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调整其产品战略,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具有更好环境属性的绿色差异化产品,这主要表现在企业自愿进行生态贯标(Eco-label)以及积极进行ISO14001环境认证等方面。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全部实施了生态标签制度和ISO14001环境认证制度,我国也已颁布72类产品环境标志标准,有1600多家企业35000多种产品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超过7万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认证,ISO14001环境认证几乎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

ISO14001环境认证制度以及生态标签制度为消费者提供了关于绿色产品可辨识的信息,客观上也促使企业产品市场划分为传统市场和绿色市场两部分,为企业实施绿色差异化战略提供了条件。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企业无视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依旧维持原状进行生产。面对绿色消费的兴起,导致企业采用不同产品战略的理论条件是什么?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的研究主题。

2 文献述评

现有文献有关绿色消费对企业产品战略引致机制的研究,是建立在差异化产品质量模型基础之上的。主要分析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条件下,绿色消费对企业产品质量决策和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寡头垄断方面,Arora和Gangopadhyay在消费者具有不同收入水平,但具有相同环境偏好的假设前提下,研究了企业依据消费者收入水平细分市场下的绿色产品竞争问题[6]。Conrad利用该建模思路分析了绿色消费对双寡头企业价格竞争和市场份额的影响[7]。在完全垄断方面,Mussa和Rosen、Moorhty以及Moorthy和Png将产品质量作为连续变量,建立模型分析了垄断厂商的垂直差异化问题。其研究结论表明:在消费者可以划分为高端、低端两种类型且自由购买的情况下,如果低质量产品对高端消费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则高端消费者将会转而购买低质量产品,即市场间存在消费者转移购买效应;为削弱消费者市场间转移购买效应,企业将为高端消费者提供其最偏好的产品质量,并使低端消费者的产品质量低于其最优偏好[8~10]。

Lancaster和Rosen认为,企业产品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物理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组合,是产品属性本身导致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企业产品的价格与其各种属性的需求、供给条件密切相关[11,12]。在这种观点影响下,Chialin Chen 拓展了Moorthy和Png的研究,他将企业产品依据其属性特征划分为“环境属性”和“功能属性”两个维度,在产品“环境属性”和“功能属性”可以完全替代的假设下,建立线性“双维度”质量差异模型,分析了企业实施绿色差异化战略时的质量决策问题。其研究结论指出:在产品属性存在完全替代的情况下,同样存在消费者跨市场转移购买效应;企业为能够有效分割市场,总是以牺牲绿色产品的功能性属性来阻碍消费者的跨市场购买行为,结果使绿色产品更“绿”或原有产品的功能性属性更“强”[13]。Krishnan 和 Zhu认为,Chialin Chen的线性模型使产品的两个属性沿着对角线移动,这种处理相互冲突的产品属性方法仅仅得到角点解,缺乏普遍性[14]。

国内文献方面,学者们大都强调了绿色消费对企业污染减排的重要作用,对绿色消费如何作用于企业的研究相对匮乏[2,15]。

基于此,本文将Chialin Chen的线性理论模型拓展至非线性情况,从而将绿色消费对企业产品战略的引致机制分析推广至一般情况。为简单化,本文将企业维持原状的生产定义为专业化生产,即企业只为市场供给单一产品;将企业通过产品设计、材料替代等措施实现的绿色生产定义为绿色差异化生产,因为这些企业不仅通过绿色差异化产品满足绿色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生产原有产品以满足传统消费者需求。并且,本文只分析企业为所有消费者服务(即完全覆盖市场)的情况〖ZW(DYB〗如果企业不为所有消费者服务(不完全覆盖市场),企业市场规模将成为企业的选择变量,企业通过定价机制选择性地为部分消费者服务,这将使问题更为复杂化。 〖ZW)〗。

3 模型建立

31 消费者效用函数

第4篇:市场消费环境范文

1. 树立“消费与服务”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宣传贯彻好《消费与责任》年主题

3. 法律规定经营者必须提供和使用信誉卡

4.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5. 推动消费维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经济发展

6. 优化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消费需求

7. 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8. 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树立先进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9.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0. 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做好消费维权工作。

11.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12. 消费者购物只有索要信誉卡,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3. 积极关注民生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14. 信誉卡是产品三包的凭证和解决消费纠纷的证据。

15. 健全消费纠纷和解机制,共创和谐消费放心环境。

16. 法律规定经营者必须提供和使用信誉卡。

17. 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8. 诚信守法经营优化消费环境

19. 宣传贯彻好《消费与责任》年主题。

20. 积极关注民生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21. 企业是消费维权的第一责任人

22. 诚信守法经营优化消费环境

23.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24. 学习消费知识科学合理文明消费

25. 敢于善于维权坚决打击不法经营行为

26. 净化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7. 全面贯彻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8. 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9. 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做好消费维权工作。

30. 积极开展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可持续消费。

31. 企业是市场的经营主体,是消费维权的第一责任人,应诚信经营,守法经营。

32. 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树立先进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33. 科学合理、文明消费。

34. 全面贯彻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5. 构建和谐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6. 以推行信誉卡的使用为切入点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

37. 信誉卡是企业与经营者的信用和名誉的象征。

38. 贯彻zz大精神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39. 以推行信誉卡的使用为切入点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

40. 信誉卡是企业与经营者的信用和名誉的象征。

41. 信誉卡是产品三包的凭证和解决消费纠纷的证据。

42. 学习消费知识科学合理文明消费

43. 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4.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45. 积极开展国民消费教育工作指导引领人民科学合理消费。

46. 积极关注民生,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47. 化解消费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48. 贯彻精神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49. 优化消费环境,服务经济发展。

50. 优化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51. 消费维权、营造公平消费环境。

52. 保护消费者权益 履行经营者义务

53. 认真贯彻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4.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促进商品市场有序繁荣

55. 提升市场商品安全水平 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5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

57.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保障和促进民生改善

58. 倡导诚实守信,共铸消费和谐。

59. 做好消费指导工作,增强消费者维权能力。

60. 指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发展。

61. 有效化解消费纠纷,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62. 优化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消费需求。

63. 营造和谐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4. 以推行信誉卡的使用为切入点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

65. 以人为本,切实保护好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66. 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共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67. 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68. 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树立先进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69.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行为。

70. 学习消费知识,科学合理文明消费。

71. 宣传消费政策,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需求。

72. 宣传贯彻好《消费与责任》年主题。

第5篇:市场消费环境范文

关键词:企业市场营销;创新途径;品牌

一、企业市场营销环境浅析

通常来讲,企业市场营销环境是很多因素的集合,这些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市场以及和企业有关的销售。从整体上对企业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所谓的微观环境指的是对企业营销有直接的、具体的各因素的集合,微观环境中的因素通常对市场营销活动起直接作用。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微观环境包含的对象有: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顾客、销售商、企业内部的员工等;所谓的宏观环境是与微观环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宏观环境同样是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多要素的集合,但是这些因素与微观环境中的因素不同,这里的因素主要是影响到企业市场营销一些大方面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这些因素一般来讲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比较间接但是非常重要,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经济形势、市场需求、自然条件、文化氛围等。

不管是微观环境还是宏观环境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也有可能给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带来很大的冲击。企业市场营销环境一直处于不断地变化当中,这就要求企业能够迅速识别这些变化,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指引下不断对自身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做出调整。

二、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的必要性

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性以及选择性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必要性的集中体现。

首先,无可置疑现在的经济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家或者某几个国家,随着全球化程度越来越深一个国家的本土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的竞争,同时国内企业也渐渐的走出国门深入其他国家。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仅仅依靠我国传统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已经不足以应对被国外企业冲击的市场,毕竟国外企业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营销形式、营销活动比我国要先进很多。因此进行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各个企业要重新自我审视以及对市场环境进行审视,寻找新时代下适合大背景的新型营销战略。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地成熟,信息技术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必然是一种时代的选择。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企业市场营销立于不败之地,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去改变传统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促进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与转型。

三、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途径

1.开发潜在市场,树立品牌效应

营销活动不是孤立的,它的存在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伴随着产品销售、服务的推广等活动产生的,环境、活动都会对营销的开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一个企业的市场定位指引了营销活动的方向,包括产品的销售策略、定价策略的制定。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企业需要依靠核心竞争力取得优势,而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得可以从树立品牌着手,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等。从企业长远的角度来看,当前为树立品牌付出的成本在得到消费者、社会的认可后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收益上,还能提升企业形象,稳定企业市场地位。一个好的营销方案,也是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条件,并且也要求企业对于瞬息万变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做出响应。消费者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企业要不断开拓创新,开发潜在的市场,吸引消费者选择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挖掘市场潜力,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提高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

企业品牌的树立首先要从改变陈旧的观念做起,改进现有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通过市场营销做强、做大企业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充分占有消费者。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也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捷径,而市场营销能够让企业更快、更好地去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产品销售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等活动,协调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供需关系,缓和供求矛盾。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进步的过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产品是有差异的,应根据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市场营销计划,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市场营销的作用。市场营销贯穿于企业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整个过程中,产品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否更好地符合消费者要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和市场份额。

2.细分营销市场,改善营销理念

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企业的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竞争潜力提升,在过去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的实践中,大多数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环境、消费者需求等的改变,现代市场营销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市场营销推崇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企业要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出发,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要对直接利益相关者负责,还要关心间接利益相关者,在社会公众面前展现企业充满活力、正能量的一面,提升企业形象,这将成为企业前进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大多数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是一定的、有时间区分的,一个区域市场容量的预计需要考察该市场消费者的购买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总的来说是综合能力的竞争,其中更直观的体现在消费者对于企业产品、服务的热衷程度,因此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市场营销目标,针对有些市场需要细分开来。对于不同的市场,要从消费者收入、感觉、情感、行动等角度考虑,为了实现中长期目标,还应制定一系列的短期目标,方便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构建新型营销理念,最大程度的发挥市场营销的作用。

市场营销推动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价值链关系的更新,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被更好的满足,也是市场竞争和商品交易发展到更高层次的表现。市场营销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价格等多个方面,价格是营销的重要手段,结合企业文化和竞争环境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运用科学的营销方式,实现企业目标和价值。市场营销活动的创新,还依赖于企业对于整体市场把握的情况,利用有效的营销工具,使市场营销活动有序开展。市场营销战略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方式,仅仅依靠企业领导和员工来推广,还可以让消费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包括消费者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等,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增强营销活动效果,还能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企业、走进企业,从情感方面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评价市场营销方案的是否是最优的,主要看市场营销活动是否有助于推动企业预期的发展目标,然后看是否有利于消费者的利益的实现。提高企业产品、服务交易的活跃度,刺激消费者需求的增长,要求不断创新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

3.对企业营销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自身的市场优势

企业市场营销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整体的战略进行决策,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创新要围绕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与企业整体的战略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对企业的价值,同时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产品刚刚投放市场之初要特别注意对企业品牌的建立,让企业的品牌深入消费者的观念之中,这样一来在以后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就能够比同行业竞争对手更有效、更低成本、更有利地满足目标市场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随着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以及人们对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功能的要求越来越挑剔,进一步来说随着消费者的整体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习惯也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要及时的进行创新以适应这些变化,消除这些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除了上文提到的品牌以及产品质量,在营销组合中,服务是产品的一个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企业应当通过对现有营销渠道不断整合,再融入一些创新的营销形式、营销方法,突破原有的企业市场营销方式积极地、主动地面向市场,在先进的营销理论的指引下建立企业自身的营销战略,并在企业自身的营销战略指引下充分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对企业中的各种营销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新型的营销资源实现企业市场营销资源的充分化,最终实现企业自身的市场优势。

对于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来说,提高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推广的专业性、高效性、低成本性对于企业能否最大程度的拓展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如今,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以及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指引下进行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每个企业都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对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企业市场营销决策管理体系,使得企业在能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中获得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

4.创新营销模式,建立立体化的营销体系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营销理论存在是因为企业市场营销是存在规律的,理论学家们通过对存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规律进行探寻、总结、提炼得出各种各样的营销理论。同样的消费者心理及行为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了解企业市场营销规律、了解企业市场营销中消费者的心理,最终掌握消费者的需求,然后企业要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者为导向,采取各种营销战略组合以及营销方式组合去占领市场。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现如今的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企业生产的产品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营销也必须与企业的其他要素进行整合与协调。在对营销各个要素进行整合建立立体化的营销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影响企业市场营销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还应该密切关注营销变量与非营销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化对企业市场营销规律及其本质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理论对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的指导。对企业市场营销的运作水平、运作程度、运作效率受到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共同作用,在现有环境下企业之间产品的竞争已经超出了产品的本身扩充到企业产品本身所能带来的附加值。企业市场营销的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是企业为满足消费者现实和潜在的需要所实施的以产品、定价和促销为主要内容的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

在商品经济社会,企业市场营销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市场营销战略的指引下实施市场营销活动的时候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双向沟通过程到达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要以质量为基础,树立企业形象和鲜明的企业经营理念,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运用各种途径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表达出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在对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市场营销理论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创新营销模式,建立立体化的营销体系,才能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总结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市场营销战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市场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不断地创新,然后在市场营销战略的指引下构建企业自身的营销体系,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洁.分析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电子制作,2013(06).

[2]周兰.探析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1).

第6篇:市场消费环境范文

[关键词]消费信用环境 经济环境 法律环境

消费信用,是由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来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信用形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消费信用对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调整优化银行信贷结构和提高资产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扩大即期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设良好的消费信用环境势在必行。

一、消费信用环境的概念

消费信用环境,泛指一切影响、制约消费信用发展的最普遍的因素。一方面,消费信用环境影响和制约着消费信用的发展,商家、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消费信用活动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及其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消费信用活动也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消费信用环境的分类

根据对消费信用的影响程度来区分,可以把消费信用环境分为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微观环境对消费信用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宏观环境对消费信用产生间接的影响作用。

宏观信用环境,也称总体信用环境,指影响消费信用活动的社会性力量与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及科技环境等。

微观信用环境,又称个体信用环境,指与消费信用活动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与个体的力量和影响消费信用发展的直接因素,包括消费者的信用观念、诚信意识、消费信用管理制度、国家的征信系统、金融机构和商家的信用管理意愿和水平等。

其中,消费者的信用消费观念、国家关于消费信用的政策、法律法规等是构成消费信用环境的重要因素。

三、营造良好的消费信用环境的意义

1.良好的消费信用环境可以促进消费信用的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信用发展水平受其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信用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影响。因此,积极发展生产力,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转变消费者的信用消费观念等都可以促进消费信用的发展。

2.良好的消费信用环境可以提高国民的诚信水平

良好的消费信用环境不仅可以给金融机构、商家、消费者带来发展机会和经济效益,而且,对国民的诚信水平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反过来,国民诚信水平的提升又可以促进消费信用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3.良好的消费信用环境可以使商家、金融机构和消费者三方共赢

健康良好的消费信用环境有利于参与消费信用的各方从中受益。商家可以顺利销售商品并获取利润;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收益;消费者可以提前享受商品给其个人和家庭带来的满足。

四、营造我国良好的消费信用环境的途径

目前,消费信用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信用形式。我国要建设良好的消费信用环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采取相应措施:

1.大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该国消费信用发展的规模和潜力。只有当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消费信用才能顺利发展。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它是否具备偿还消费贷款本息的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消费信贷承受能力,该居民家庭才能产生对消费信用的实际而有效的需求。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居民消费结构,也决定了是否具备了对住房、汽车等大件商品购买能力。根据各国消费信用发展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可以促进该国消费信用的迅猛发展。此外,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该国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进而决定该国居民是否敢于大胆进行信用消费。当一国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时,居民基于对未来就业和收入前景的良好预期,将会增加消费支出,对消费信用的需求也会同步上升。因此,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为消费信用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2.鼓励商家和金融机构积极提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的供给者,即消费信用的授信机构,一般为企业零售商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消费信用的授信机构来说,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的最终目的,而利润是由收益和经营成本的差额所决定的,此外,还要考虑所承担的信用风险。因此,商家和金融机构是否愿意提供消费信用主要取决于成本、收益和风险等因素。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消费信用的成本,如筹集资金所支付的利息、信用调查和评估费用,办理业务所耗费的人工和设备、信用账户管理成本、催账成本和已形成的贷款损失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消费信用的风险来促进商家和金融机构增加消费信用的供给。

3.逐步引导我国消费者接受信用消费观念

消费信用提倡的是一种“先消费,后付款”的现代消费观念,这与我国自古以来“勤俭持家、量入为出、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背道而驰。长期以来,很多我国消费者并不认同信用消费观念。此外,我国企业和商家长期以来习惯于“一手钱一手货”的传统交易方式和“一对一”的信用交易模式,这些观念都是制约消费信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消费信用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纠正某些认识偏差,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为此,需要商家、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共同加大信用消费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消费者改变旧的消费观念,积极倡导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的新观念,使消费者逐步了解、认识和接受信用消费这种新的消费模式。同时,各种金融机构应通过直接营销、间接营销、中介营销、示范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向消费者宣讲消费信贷的意义、政策法规、知识和风险收益状态等,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向消费者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和个人理财建议,并且把这种宣传或“知识营销”经常化、制度化,通过积极创新服务品种、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在推广消费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吸引和影响消费者的注意,培育消费者的信用消费观念,主动创造信用消费需求,实现消费信贷业务健康发展和消费观念持续更新的良性循环。从而,使我国消费者逐步接受信用消费观念。

4.完善消费信用的市场条件

买方市场的形成是信用经济时代到来的重要前奏。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表现出供大于求的特征,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随供需关系而呈下降趋势,销售是在低利润水平下进行的,绝大多数产品生产厂家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竞争对手们愿意使用更方便的消费信用销售手段,降低消费者赊购商品的消费门槛以扩大销售,提高利润,从而促使消费信用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基本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表现为商品总量供大于求的特征,市场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购买商品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尤其是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且能够迅速投入大批量生产并推向市场。充裕的商品供给为开展信用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发达的金融市场也是发展消费信用不可忽视的条件。首先,金融机构可以为信用消费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其次,金融机构可以为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提供丰富多样的消费信贷品种供其选择;再次,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为信用消费提供信用担保和保险,减少了信用消费的风险,保障了消费信用的良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不断完善和发展,各种性质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如雨后春笋涌现在我国城乡的各个角落。而且,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各商业银行的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消费信用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和技术支持。随着我国金融业与零售业逐步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将有更多的金融机构争夺消费信用5.政府要制定发展消费信用的相关政策

借鉴国外消费信用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消费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能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推动消费信用的发展必须获得政府的支持。政府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动员社会资源、发挥调控功能,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信用消费能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开始向消费型转变,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的是为了刺激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1998年5月,基于扩大内需,中国人民银行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和《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两项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消费信用业务。199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全面放宽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范围、品种及规模,并给予经营该业务的商业银行少有的自由度,正式要求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机构,要积极开展面向广大城市居民的消费信贷业务。随后几年,中国人民银行又相继出台了多项消费信贷政策措施,允许商业银行在防范信贷风险的条件下开办各类消费信贷业务,为消费信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6.积极建立和完善个人消费信用制度

个人消费信用制度可以为消费信用活动的正常开展保驾护航,它可以规范商家、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良好运行的有效措施。个人消费信用制度建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政府各部门的配合与监督。我国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个人消费信用制度。例如,通过建立信用咨询和征信评估的专业性机构,可以准确的查询消费者个人的信用记录,进一步评估其消费信用情况,促使消费者不敢违约。通过法律、制度来强制保障和约束个人消费信用行为,进而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建立和维护公正、严肃的消费信用市场法则,从而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个人消费信用制度,可以有效促成以消费信用为手段的交易,在买卖活动中为信用记录良好的消费者提供信贷资金的支持帮助,因此,就促使人们积累并维护良好的消费信用记录,而且有利于在个人信用记录良好的消费者当中执行商家、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的各项鼓励消费信用行为的政策。

7.加强关于消费信用的法律法规建设

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发展消费信用的重要保障。从发达的西方国家发展消费信用的经验来看,随着消费信用的发展,这些国家都高度重视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消费信用法律法规体系,有关的法律制度也在逐渐的形成和完善,其法律之多、条款规定之细,令人目不暇接,虽然各国的法律不尽相同,但是都涵盖了消费信用发展的各个方面。我国消费信用的管理,一定要强调立法先行。为了促进和保障消费者进行信用消费活动,必须出台一系列有关信用消费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就个人消费信贷的服务对象、市场准入、退出规则、商家经营范围、赔偿机制等制定出全面、规范的法律制度,进一步规范商家、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行为,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促使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消费信用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总之,营造良好的消费信用环境需要政府、商家、金融机构、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消费信用环境建设,从经济、法律、政策、制度等方面多管齐下,促使我国的消费信用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姚明龙:《信用成长环境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2]秦燕:《消费者信用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郭冬乐等:《推动我国信用消费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财贸经济》,2001.10

第7篇:市场消费环境范文

[关键词] 和谐社区 消费环境 瓶颈

社区消费的主要包括:社区生活购物消费、社区餐饮消费、社区家庭服务消费等。和谐社区消费环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越来越重视日常消费环境和消费质量,营造和谐的社区消费环境,是社区居民满足日常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最根本的要求。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和谐社区消费环境的各种瓶颈是社区居民、商家、生产者的共同要求。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区消费环境应包括:

一、社区生态(自然)环境

随着社区市场的不断发展,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一些与人们生活日益相关的社区消费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如:餐饮店、夜市及其他各类型的小摊点、小型加工装配修理店等。由于这类商家发展中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因素,如污水、烟尘、噪声等,必然对社区消费环境造成污染;一些社区小型加工装配修理业和小摊贩占道经营,造成了交通拥堵,引发了对社区消费环境的二次污染。一些商家由于规模小、对资源的利用率低或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造成了对于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社区商业流通体系

社区商业基础设施主要是与社区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息息相关的非生产设施,包括以提供各种方便、卫生、营养的主食品,新鲜、优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以及各类生、熟食品半成品,日常生活用品,生活杂品的超市、便利店、生鲜副食土产店、肉制品专卖店、政府推动的放心食品零售门店和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商场(店)等,以及其他各种满足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的小型加工为主的生产厂家。由于这种类型的社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区居民购物难的问题还难以解决,造成社区居民消费的不方便。社区商业基础设施完善与否,不仅直接影响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而且影响到社区消费需求的增长,制约着社区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从目前我国社区商业发展来看,不科学的发展规划、社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以各种低水平、低投入、低保障、低安全的路边店、夫妻店、马路市场、卷帘门商铺、初级农贸市场为主要形态的不正规业态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和谐社区消费环境建设。

三、交易环境

目前,由于社区商业的主要经营者缺乏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经营道德导致社区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相对较多,危害了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由于工商、质检等部门的监管不到位,相当多数的社区市场成为监管盲点,从而给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生存的沃土。一些社区经营者采用虚假广告等形式,隐瞒产品的真实性能、故意扩大功效,引诱消费者上当;社区中一些餐饮、娱乐业等小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基本的卫生、安全保障措施投入不够,所提供的产品问题较多、品质难以保障,导致食品中毒、电器安全事故甚至是非法经营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频频发生。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严重的损害了国家、集体、社区居民的利益。

四、消费观念

由于社区中一些以文化娱乐消费为主的行业,原本对于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这些行业的经营者出于对利益的追求,提供庸俗低级的消费品,导致社区居民过度消费、庸俗消费、消费依赖问题严重,甚至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黄、赌、毒、网络游戏聊天等。这些社会问题危害了社区乃至社会的治安与稳定。目前这些问题虽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都引起了社区消费环境的不和谐。

五、社区市场法律体系和消费者维权机制

由于社区消费的特殊性,导致社区中的不公平交易问题较为突出,社区居民消费权益难以保障;完善的社区消费维权机制,保障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尽快地得到解决和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与商品房、汽车、医疗、电信等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存在价格欺诈行业不同,目前社区消费市场中的欺诈现象主要表现在小摊贩的计量器具欺诈、价格欺诈现象普遍,社区服务业的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引发的欺诈,这些问题虽然不至于严重损害社区居民的权益,但是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利于和谐社区消费环境的构建。

正是由于上述社区消费与交易的特殊性,当前社区居民的消费投诉仍然面临着举证难、鉴定难、解决难、执行难的现状,有些社区消费纠纷久拖不决,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使社区乃至全社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保障。售后服务与社区居民消费权益保护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和谐社区消费环境的构建。

大力消除构建和谐社区消费环境中的种种瓶颈是营造和谐的社区消费环境,加速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创建和谐社区消费环境还必须加强社区消费相关法制建设,加强消费教育,注重对社区居民健康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的培养,保护社区居民的消费权益,提高社区消费质量,为营造和谐的社区消费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社区消费环境的规划,加大政府对社区消费环境改善的投入;必须加强市场监管与执法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针对当前一些具体情况和问题,拟订一些具体的规定,开展专项整治。同时,还必须规范厂商经营行为,营造绿色消费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把商家、消费者和社会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营造和谐的社区消费环境。

第8篇:市场消费环境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营销理念

在电子商务时代的今天,网络强大的通信能力和电子商务系统便利的交易环境,改变了原有市场营销理论的根基。在这种全新的环境下,时空概念、市场性质、消费者的概念和行为等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由此引发了市场概念、营销策略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变化。

一、电子商务时代市场营销的新变化

1.消费者行为、需求和愿望的变化

(1)消费者从大众中分离

电子商务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商品信息展示和多功能的商品信息检索机制。而消费者一旦有了需求,也会立即上网主动搜寻商品信息。于是,消费者从大众中分离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主动上网搜寻商品信息的人才是真正意义的消费者。

(2)大范围的选择比较

由于网络和电子商务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提供了空前规模的选择余地。无论是个体消费者还是团体采购者,购物都可以“货比多家”,再不会被各种价格游戏弄得晕头转向,也不会再受信息来源和地理环境限制,消费者会更聪明、更理智地考虑各种购买问题。

(3)主动表达对商品的欲望

电子商务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在网上寻找适合的商品。如找不到,消费者可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向厂商主动表达对某种产品的欲望。其结果是使得消费者不自觉地参与和影响到厂商的生产和经营过程。

(4)告别处于两难境地的广告宣传

在传统的广告宣传策略中,广告宣传往往处于一个尴尬的两难境地———对大多数人来说,广告太多、太烦人;而对消费者来说,广告介绍的内容又太少、太简单。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消费者可以在家通过互联网看到商家销售的所有商品的详细性能、价格、外观等资料,对广告一目了然。

2.营销策略的变化

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都应围绕企业的目标来进行,实现全程营销。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已从理论上离开了传统营销中占中心地位的4P(product,price,place,romotion)理论,而逐渐转向4C(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理论,近年又提出了4R(relevancy,reaction,relationship,retribution)理论。4P到4C的发展主要讲:第一,不再先急于制定产品策略,而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为中心。不再卖你所生产的产品,而是卖消费者想购买的产品。第二,把定价策略先放一边,而研究消费者为满足其需求所愿付出的成本。第三,忘掉渠道策略,着重考虑怎样给消费者方便以购买商品。第四,抛开促销策略,着重加强与消费者勾通和交流。4R营销策略以关系营销为核心,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互动营销即企业把顾客整合到整个营销过程来并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不断与顾客交流;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反映营销,即企业需要对顾客的定制化需求作出及时反应;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关系营销,即企业与顾客不断交互,其营销过程是个双向链;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回报营销,即把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满意作为对企业服务满意的回报,顾客会再次光临网站,如此重复,企业在网上的优势或劣势被扩大了。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应该是三者的融合。

3.营销理念的变化

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五个阶段。前三者是企业以自我为中心、以企业为出发点去获得利润的传统理念,而后两者则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企业通过满足消费者和社会需求,去获得自身的利益,达到双赢和三赢的最佳效果的现念。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地域分割、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传输处理成本,使生产和消费更为贴近,使客户有极大的商品选择空间和余地,而且此时的消费者消费时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只能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客户满意度”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一个具有这种理念的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时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集中注意力于顾客的动向、更好的识别和把握市场机会、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4.营销方式的变化

传统市场营销注重分销,过去由于产销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存在,而使中间商得以发挥作用。而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沟通的发达,信息的共享,使得中间商的作用不断弱化,而直接渠道有了它存在的信息基础,因而使直接渠道得以发展。网络营销是信息化营销的重要体现,以网络互联为特征的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时空概念的广域互联渠道,使信息存贮、传递、使用成本大幅度下降,为商业销售体系提供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再分配系统。这种系统使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可以克服时空界限实现充分的互动交流。

二、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营销对策

二.营销的目的就是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必须开展网络营销,创造竞争优势

1.进行营销观念的变革

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是一个以信息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全球营销活动的动态过程。它不仅仅只通过网络进行商品和劳务买卖活动,还涉及到传统市场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讲,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是一种虚拟环境中经营者和消费者完全或不完全无接触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应该是以传统营销方式为基础,有机地将传统营销模式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以互联网为载体来进行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而且要建立整体战略的营销观念、双向沟通的营销观念、创造需求的营销观念等。

2.建立信息优势

信息优势是企业在当今市场竞争中生存和立足之本。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在网上发送新产品、新特性、折扣和联系人信息;提供免费产品和服务,许多计算机软件公司通过软件免费升级来吸引顾客,使顾客能进入服务信息、技术指南和疑难解答的电子场所;建立爱好者俱乐部等。这样通过科学管理,将信息优势转化为营销优势,就可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断发展企业。

3.调整营销组合策略

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是现代营销的四大基本手段。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要加快产品创新,采取无中间商的产销合一型渠道模式,定价要力求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促销上要加强网络化优势。对于整合营销,并不是用4C代替4P,而是4C前提下的4P决策,同时融合4R营销策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既有别于以产品为中心的4P组合,又不同于以顾客为中心的4C组合,而以关系营销为导向的4R组合也逐渐渗透到策略组合中。

总之,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志于长期驾驭市场的企业应该做好准备,打造自己在新环境下的营销优势。新晨:

参考文献:

第9篇:市场消费环境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 消费市场 问题

问题提出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市场在国内市场结构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要改变目前国民经济市场需求不旺、启动难度大的不利局面,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高度重视农村消费市场,充分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最大程度地释放农村的潜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我国中部六省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分别所占比重有着较大的开发潜力(见表1)。

在农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方面,普通家用消费品和高档家用消费品的普及率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对农村部分家用消费品普及率比较(见表2),可看出,像电风扇、彩色电视、电话、自行车这些普通家用消费品,其普及率都超过了50%,像自行车这样的产品由于交通工具的发展,已经有了退出市场的趋势;而像电冰箱、洗衣机(见表3)这些发展势头比较强劲的家用消费品,普及率正在迅速提升,且已经成了近年来农村消费市场的热点;相比之下,像电脑、空调、微波炉这些在农村尚属于高档型的家用消费品,其普及率则十分低,但是随着农村市场的不断发育和进步,中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见表4)将逐渐多元化,这也是今后农村消费的新方向。

制约中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因素

当前,制约农村消费市场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制约中部农村消费市场和农民消费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强。根据微观经济学的消费决定理论,在供给充分的情况下,主要由需求决定消费额。而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是消费者收入水平及消费品价格。收入是制约消费水平的首要因素。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的出售和劳务输出,渠道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的收入有所增加。但近几年,农产品市场受到极大的冲击,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渐放慢。原本农民的农业收入就承担着两大风险:一是自然风险,如洪灾、旱灾、虫灾等。如在2003年非典期间,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工大量返乡,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6.8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民第二季度的平均现金收入约421元,减少了0.33%,而城镇收入影响明显要小些。二是市场风险。由于我国农民大多是小户经营,这样他们难以对市场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忽视价格信号。加上WTO对我国农产品的冲击,使得农民单纯的依靠农产品输出的收入养家糊口很难。此外,农民的劳务输出也是一大难题。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快,对生产要素的要求提高,而进城务工的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城市就业压力大,农民更是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难度更大。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消费指数一直高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5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而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为101.6。

农村消费环境差,消费结构不合理。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发展变化并受环境影响的。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都是在包括政策、制度、交通、通讯等特定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下进行的。农村消费市场环境较差,是导致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缓慢、农民消费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及消费结构的优化。长期以来城乡建设投入的巨大差异使农村市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商业网点布局不够合理,大型商场过于集中在城市中心,而农村流通网络建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表现为市场规模小,销售网点少,超市、连锁分店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发展刚刚起步。

农村市场投资主体十分有限,个体私营企业一统天下,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少,售后服务差;运输、维修等服务环节尚不健全,在客观上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一些消费品无法在普通农户中迅速普及。水、电等资源的短缺和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延缓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进程。虽然农民在吃住方面的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的支出比重增加,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农村居民生活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消费结构水平仍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

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仍偏重于物质,生存资料的支出比重大大高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支出比重。2005年在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除食品、居住高于城镇居民外,其它各类消费支出都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消费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旧体制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也是导致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表现在由于不均衡的市场发育程度,农民的部分消费不可避免地流向城镇,使城乡市场消费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阻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均衡发展。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商品种类的层出不穷、经营业态的推陈出新,农民已经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供给性”的消费习惯,逐渐接受了市场经济赋予消费者的“主动选择”的消费理念。

对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别的商品,农民会选择不同的场所进行消费,他们习惯于光顾村子里的“便民性个体商店”,购买农药和化肥等农资产品时,他们更愿意选择乡镇“正规化农资站”,购买价格教高的家用电器和消费品时,农村居民表现出谨慎的消费心态,他们通常会到信誉较好的县城或市中心的“大型家电专卖店”以及“权威性药房和药店”去购买,从而导致这部分消费流向城镇实现,直接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农民消费观念保守。农村居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自身缺乏相应的商品和消费知识,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在消费行为上显得比城市居民谨慎。消费观念对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制约,因主体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信心,或者由于目光短浅,不能看到长远以来发展农村消费市场能给农村和全社会带来的巨大效益,导致农村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产品结构和农村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和短缺经济制约形成的某些根深蒂固的消费定式和传统观念,主要表现为重生产、轻消费,先储蓄、后消费,拒绝和排斥信贷(信用)消费的观念等,都对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农民消费行为的改变产生了阻碍。

中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对策

综合以上对制约中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和农民消费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的总结可以看出,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收入、环境、制度、观念等一系列方面入手,系统地为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一)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以提高农民购买力

综合以上对制约中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和农民消费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的总结可以看出,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收入、环境、制度、观念等一系列方面入手,系统地为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首先调整农、林、牧、渔业结构,提高其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其发展必然会在人们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增加农民非粮产业收益的比重;其次调整好种植业的内部结构,加快农产品品种技术更新,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生产,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业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和效益型,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户的生活条件,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工商企业进人农业开发领域,吸引城市资金投入农业,激活农民的投资行为,想方设法拓宽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环境,使农民成为投资主体,允许民间投资,建立投资保险公司,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三,重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乡镇企业生产效益不佳,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来源。要重组乡镇企业的资产,推进乡镇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鼓励向政府支持的方向转型,由一般加工工业向涉农加工业转型,有效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四,切实减少农民的负担。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规范各级政府行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精神,杜绝以资代劳、乱摊派、乱罚款现象、人为抬高收入水平、变相多收取费用以加重农民负担等现象。大力精简乡镇机构,消减富余人员,控制乡镇财政支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实际购买能力。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村税制改革,使农村税费征收制度化、法制化、公开化。

(二)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环境

不论是对农村和农民来说,还是对城市和商家来说,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的环境,统筹城乡发展,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这是促进城市和乡村实现良性沟通和互动,促进商家和农民真正在市场上发生共赢性联接的关键。

第一,积极改善农村基础环境。继续增加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加快改造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邮政通讯网、信息网、公路网、医疗卫生网等。同时还要兴修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适用技术推广,为商品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降低过高的电费、电话费以及各种不合理收费,实现城乡同价,让家用电器进入农户,改善其消费环境,进一步扩大农民的需求。扩大农村商业网点,建立、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第二,完善农村市场环境。要加强市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将维权活动延伸至农村,方便农村消费者投诉维权,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着力推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尽快与国际市场联结,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顺畅的渠道。

第三,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力度。应注重向农民提供生活资料金融服务。加快信贷消费的立法工作,建立范围较大直至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对个人资信状况、信用等级的专业评估机构,为普及信贷消费创造良好的法制和制度基础。各个银行要与和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律、评估、保险等机构紧密合作,简化手续,为消费者提供快捷的“一条龙”服务。放宽贷款的条件,增加贷款品种,将更多的消费项目列入消费信贷的业务范围。

(三)大力开发、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改善生产结构

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离不开众多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积极参与。然而,多年来,企业一直把商品生产、开发和销售的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偏重于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而忽视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造成产品的生产结构不合理,产品的功能和价格定位与农村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价格适宜、经久耐用、功能简单、使用方便等适合农民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的商品货源相对不足,出现了许多产品积压,而农民所需商品又供不应求的矛盾。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居民购买力的实现,也给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带来了挑战。

因此,各工商企业应当深入农村,吃透农村消费市场。对农村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挖掘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组织生产适应农村和农民的商品。加强对农村消费的引导和示范宣传,提高农民现代消费意识,加快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这不仅能够大大地在城市之外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也能够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转变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人的核心作用。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知识和观念对人类行为及其所产生效果的巨大影响。实践表明,劳动力文化素质越高,各种经营形式的收入水平也越高。同时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村居民市场经济意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实现城乡沟通的重要环节。我国中部六省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差(见表5),因此,一方面,在坚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政府应加大财政对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增加农村高中学校的数量,尤其要鼓励社会办学,提高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农业职业教育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和信息交流等非正规教育形式,极力和帮助人们为增加收入、改善生产以便获取知识和技术。

结论

综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有针对性地为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和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必须在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过程中,既要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环境,也要重视企业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和对农民消费需求特点的分析;既要重视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要注意理顺城乡之间、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关系;既要致力于构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分工和法律基础,也要重视通过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升农民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市场经济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池波.中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Gordon ROrr.Why thrifty is no longer so nifty(Encouraging consumer spending in China)[J].London:Financial Times(The McKinsey Quarterly),2004

3.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5[C].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