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人档案与人事档案范文

个人档案与人事档案精选(九篇)

个人档案与人事档案

第1篇:个人档案与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172 ― 02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步,我国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使档案管理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目前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事业单位是很特殊的单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公益性质的单位,因此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具有与政府机关不一样的形式,在档案管理上具有独特的特点。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采取新的形式,完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一、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概述

1.1 没有合理的配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的工作人员缺乏耐心与激情,不能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很长时间,特别是那些平淡无奇的工作,而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就属于这样的工作,因此现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与想长时间从事这个方面工作的新人。由于很多刚进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经常更换,直接对事业单位的档案整理与记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很混乱,有时甚至丢失事业单位重要的档案文件等。因此事业单位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有足够的重视,配置优秀的工作人员,充实档案管理工作的队伍。

1.2 不能合理利用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源

一些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处于一直由单位专项拨款进行基本维持的局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对事业单位的档案进行整理、收集以及保管等工作,更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就是要在将来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个资源,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正确管理资源,而且这些信息资源能为该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或者参考价值,能广泛地服务于事业单位。但是从近些年的观察可以看到,很少的事业单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料,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料只能一直被动地放在档案室,而且管理的模式也很单一。这样的管理模式不能促进档案资料的可持续发展与保存,事业单位应该激活这些档案资料的活力,实实在在为单位带来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档案资源。

1.3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

一些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专人负责,也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对档案资源的重要性更没有明确的认识。而且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也不注重日常工作的记录,甚至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一个象征性的部门,没有必要花费很多人力与物力对档案资源进行管理,因此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经常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状态。很多的事业单位更没有制定明确的管理档案资料的规章制度,缺乏统一的管理,这样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源进行有序的管理。

1.4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很枯燥乏味的工作,因此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感、较高专业素质与技能以及较好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新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充实和更新专业知识,让他们更适应档案管理工作,使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有条有理。而目前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过相关的训练,不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那么就不能顺利开展工作,档案管理就变得模糊不清。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工作的责任感,工作时三心二意,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档案的记录与保存,不能去过去的档案进行整理分类,甚至丢失单位的档案。

1.5 档案的管理系统比较落后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新技术与新发明广泛地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这些发展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档案管理系统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有些事业单位不能深刻意识到这个形势的发展变化,不能将计算机合理地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因此更不可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计算机,依然在档案工作中使用纸质保存文档。而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采用了计算机,但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只是将相关的信息文件输入到计算机中对其进行简单的保存,计算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1.6 档案管理的意识薄弱

在新的历史时期,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而且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办公能力也很重要。但是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造成很多有关单位的重要事件没有得到及时的记录,这很可能影响以后该事业单位的回顾,不能为单位的发展提供借鉴,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

二、 新时期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在新的时期,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其实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而且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升调要以个人的档案为主要依据,因此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人事档案是非常重要的文件资料。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档案资料对个人更加的重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可以通过查看某人的档案情况决定其任用。某人档案管理资料是关于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成长历程以及所获荣誉奖励情况,而且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事业单位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分析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对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思考,并且运用新的科学方法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与发展,要及时采用新技术与新方法,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而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的必需的基础性的工作,他可以有效维护单位与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也能为单位的工作生产提供依据。在这个信息化的新时期,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要适应信息化、现代化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全面的思考。

3.1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新时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拥有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方面事业单位要招收高素质的、经验丰富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另一方面要对新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与道德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技能,这样才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的合理发展与开创后继有人的局面。

3.2 改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处于比较好的工作环境中,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而且好的档案管理环境,也有利对档案进行整理与保存,因此事业单位要有长远与发展的眼光,对档案的保持环境投入一定的经费,日后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历史的沉淀。

3.3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事业单位要积极建立与完善一系列的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这样事业单位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进入正规的发展渠道,也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过去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可能不再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事业单位要及时改进工作制度,在进行档案管理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保障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合理有效地利用开发档案资源。

3.4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水平

在实际的工作中,只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他们才能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办事,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工作的能力,增强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3.5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要跟随信息化的潮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要及时更新档案内容,准确保存各类档案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与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保存图片以及声像等档案资料,这样也可以实现档案资料保存的无纸化,节省资金与空间。

3.6 逐渐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对档案原文件保存的重要方式,事业单位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把各种物质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的保存工作,并且建立起档案全文数据库和档案目录数据库,为事业单位的每个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同时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要结合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共存,共同发展。

四、总结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事业单位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有所思考,认识要有所提高。在这个社会大发展的时期,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要及时抓住时机,更新观念,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与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更新,采用新的科学的方式方法,积极改善现代档案管理模式,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引进与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实现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提供必要的设施、人才与制度。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期遇到新问题时,事业单位一方面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正在处于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改革的时期,这既给档案管理事业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在改革中创新和前进的机遇。

〔参 考 文 献〕

〔1〕刘宗华.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与方法〔J〕.中国职工教育,2012,(12):66-68.

〔2〕陈萍.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分析〔J〕.广东科技,2013,(12):14-16.

〔3〕蒋前前.关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东档案,2013,(03):32-33.

〔4〕高培军.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2,(09):419-420.

〔5〕朱艳莹.浅谈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当代经济,2011,(06):62-63.

〔6〕何杏仪.关于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南方论刊,2012,(04):78-79.

〔7〕宋琳.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东档案,2009,(03):24,38.

〔8〕付宏.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J〕.华章,2012,(08):320.

第2篇:个人档案与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字:人事档案;规范化;科学化;实现

1 人事档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前旗县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薄弱,档案管理意识不强。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档案人员主动收集人事档案意识淡薄,管理内容也是局限在简单的汇总、整理、建档的业务,不能及时有效的更新补充档案内容。

第二、形成的人事档案主动送交意识薄弱。产生人事档案的有关部门在某些人事档案形成后一个月内不能主动送交人事管理部门。学历、职称评定、职工技能等级鉴定、合同、奖惩等资料没有及时充实到个人档案中。《职工履历表》、《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不能及时更新,职工人事档案不齐全、不完整。

第三、对已形成的人事档案如《职工履历表》,《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等人事档案填写内容不准确,造成人事档案前后填写不一致,如:参加工作时间、工龄、履历等内容,人事部门没有对补充的人事档案进行审核,严格把关。

第四、管理手段过时。随着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文件档案的管理手段日益凸显其弊端,手工誊录的记录方式、纸质文档的档案、人工翻阅查找的调阅手段、古老铁柜的存储方式等等手段在信息化时代都已面临淘汰。过时的管理手段,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档案管理利用率低下,档案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化以及安全都不能很好的实现。

2 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举措

1、应充分重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有效宣传,使相关部门及职工意识到人事档案对于本人的重要性。其次,要对本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实施全面的规范化管理,按照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的规定,配备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归档、整理、提供利用以及档案的保管、保护等技能。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档案管理部门定期举办的相关培训,通过再学习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档案人员要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

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要制定和完善人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化与规范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人事档案收集制度》、《人事档案鉴别归档制度》、《人事档案转递制度》、《人事档案检查核对制度》、《人事档案保管保密制度》、《送交档案材料归档工作制度》、《人事档案计算机管理制度》等,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使得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标准有清晰、准确的认识,有效的保障人事档案工作的高效、高质。

3、收集与鉴别:按照《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收集范围,及时收集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应真实准确、齐全完整、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具有保存价值。公司人事、工会、纪检、党建、审计等部门要及时将形成的职工工作调配、干部任免、职称职务评聘、技能等级鉴定、考察、考核、培训、奖惩、工资待遇、合同、学历、奖励(处分)、履历、入党入团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个人德、能、勤、绩的文件材料,在形成材料后的一个月内,由材料形成的主管人员将人事材料及时送交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充实档案内容。对无故或有意不送交档案材料甚至丢失档案材料的,对有关责任人予以批评教育,并列入考核中。对近期形成的不符合要求,但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应退回材料形成部门,提出意见,限期纠正,应使人事档案能够真实地全面反映个人全貌。收集或送交的人事档案材料经检查核对无误后,要在《人事档案交接登记簿》上逐一登记。对送交的档案材料,管理人员要认真进行鉴别,做到:鉴别准确,取舍得当,手续完备,归档及时。要严格审查防止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进入档案。对伪造档案材料、涂改档案内容的,一律不予接收。送交的人事档案材料,统一使用A4规格的办公用纸,档案内容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一般的人事档案材料必须为原件,特殊材料(如学历证、学位证、职称证、技能等级证、获奖证书等)需存档的,复印后必须加盖人事部门的公章后方可归档。收集的《职工履历表》、《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本人签字后方能归档。个人撰写的材料应有形成时间、本人签字。其中由组织上形成的材料应保证内容填写完整、明确、形成材料的时间清晰且有公章,使得档案内容在日后的调阅参考中具备利用价值。

4、归档与整理:人事档案统一使用A4纸进行装订,要求目录清楚、装订整齐、分类要准确。人事档案分类要按照《人事档案规范文本》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同类档案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归档。对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在一个月内归入盒内,每年装订入卷归档一次。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人事档案进行编号排列,做到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利于查找。

5、利用与转递:人事档案利用范围要符合规定,审批手续齐全,借阅档案一般不超过10天。转递职工人事档案须填写转递企业职工档案材料通知单并通过纪要交通转递或派专人送取。转出的职工人事档案材料齐全,符合要求,无零散材料。对转来的档案要认真审核《转递人事档案材料通知单》,核对转来的档案材料数量与《通知单》或《移交清单(册)》是否一致、原因是否清楚、有无毁坏、缺页等情况。档案转接过程中,必须准确记录交接对象、时间、经办人以及交接单位,形成完善的交接手续,同时交接手续要有本人亲笔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后方能归入人事档案。

第3篇:个人档案与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医院;非编人员;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疗卫生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医院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显著提升。为有效缓解医院在编人员的紧缺,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医院便进行非编人员的自主招聘,因非编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使得人事管理工作受到影响与制约。对此,应对医院的非编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并从中找寻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才能使其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医院非编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

人事档案作为人员个人综合信息的有效载体,其所承载的个人信息量巨大,其中翔实记载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工作轨迹、技术职称及家庭信息。对此,应对人事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加人事档案管理,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且其为人事管理提供了最为真实的个人信息数据。同时,人事档案管理还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人事档案管理,规范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使医院职工的档案信息资料得到长时间的留存,从而便于个人信息的查找以及各类数据信息的统计与利用。

二、医院非编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人事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工作相对繁琐,不仅需要个人资料的收集与保管,而且还涉及到人员的分类与调动等。由于非编人员的稳定性较差,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医院非编人员人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难度增大。

(一)人事档案管理权限误区。现阶段绝大部分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采用的是分级管理模式。即在编人员档案管理部门是由上级管理机构负责,医院自主招聘的非编人员的档案管理由本级医院自行管理,且医院自主招聘人员中的全日制本科学历毕业的医学生的档案管理又纳入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由于人员档案管理的机构不一,造成管理不便,使许多医院未进行有效管理。

(二)医院对非编人员档案管理重视度不够。据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医院对非编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大多数医院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以及医疗服务方面。对非编人员的人事档案编制与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乃至根本不纳入医院管理,这也使得医院的人事部门对于非编人员缺乏足够的关注度。

(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医院对非编聘用人员的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因此在人、财、物的投资上难免会大打折扣,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现象非常普遍。在该种情况下,医院档案室无法拥有各类软硬件设施,以致于各项软硬件配备过于简陋。比如,只有用于数据录入的计算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只有其保管作用的档案柜等。不仅不利于人事档案的存档备份,而且会影响人事档案的保存。

(四)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在众多医院及医疗机构中,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由人事科相关人员来负责,而这部分人员均未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同时,由于现阶段各大高校中人力资源及企业管理专业中,涉及到档案编制与管理的内容较少,且选择此专业方向的人才较少。并且,受科技体制改革的影响,致使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极度缺乏。进而导致医院无法配置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非编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

(五)档案材料规范不统一。在对非编人员人事档案进行建立及整理工作中,发现存在档案材料缺乏统一规范,档案材料缺失严重。比如,学籍档案中,应有大中院校学生登记表、学习成绩、毕业生登记表(或鉴定表)、毕业证及学位证等;党员材料中,必须有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转正申请书等。

三、加强医院非编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专项档案管理部门。为有效改善和解决医院非编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应在医院内部建立专项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室人员进行及时的补充,有效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比如根据需要采购人事档案管理专项软件、扫描仪等设备。

(二)对档案管理人员及职工加强专项培训。由于医院人事档案编制与管理的人员相对匮乏,因此,在对相关人员进行补充的同时,更要做好职工档案的收集、培训工作。通过档案收集培训,使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如档案的收集范围、方法、归档制度以及征集方法与接收制度等的培训。此种培训活动能够加强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使非编人员与在编人员的人事档案利用率得以显著增强。

(三)树立服务意识,重视非编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在众多医院中,应积极进行非编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并可通过各种培训、会议等形式,加强部门与人员间的互动交流,创造出积极的人事档案管理环境,使人事档案的编制人员与管理人员等,都能够对非编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还应使人事档案的编制与管理人员,从大局观入手,为促进医院工作人员间的和谐化,应在积极进行非编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以此来促进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效用。

(四)保证档案质量及其安全可靠性。在对医院非编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加强档案材料的收集与归档,对于模糊不清或存在不一致等现象,应当及时明确告知非编人员;同时,还要对他们讲解人事档案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再进行完善的信息填写。为确保人事档案的安全可靠性,应当采用专人专项管理方法,并尽量采用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对人事档案进行录入及保管,且需要通过特定人员的制定密码方可查看人事档案信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医院非编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医院人事管理工作难以对其进行完善的管理与服务。对此,医院应当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比如建立起专项的档案管理部门、加强职工档案收集培训活动以及保证档案质量等。通过此类措施的应用,使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切实落到实处,并能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琦瑾,曹江丽,刘鸣剑.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3(05):190.

[2]李波.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科技资讯,2016(17):87-88.

[3]闭艳艳.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6(09):194-195.

第4篇:个人档案与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

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就是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向社会,由社会化管理机构承担人事档案管理职责,对其进行专业化、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管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放,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利用服务的工作。

一、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任何工作的跨越和创新,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认识理念在前头[1]。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化,使越来越多自愿流动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由单位人身份向社会人的转变(简称:流动人员),“聘用制”逐渐代替“终生制”,“人事”制度解决了“人档不分,档随人走”被动局面,人事档案交与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与此相关的人事档案工作,若继续沿用党政机关管理干部人事档案的模式管理所有类别的人事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具备了人员流动性和社会档这两个特征管理对象———人事档案的社会化便体现出来,加之由社会性较强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所以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势在必行。

1.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已形成规模

我国的人事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宏观管理组织协调下,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劳动部领导与指导,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以维护人事档案的准确完整与安全,并以为人事工作和其他工作服务为原则,全国各级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基本上都设立了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职工人事档案的控制性管理模式,使职工与单位间形成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单位具有职工档案的保管权,以此控制职工的自由流动,这种管理模式沿用至今;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和管理对象以及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

2.人事档案管理已初步走上了现代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以其存储量大、运行速度快、查找简便等优势迅速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人事档案工作领域也充分应用现代化手段管理人事档案信息[2],与软件研发部门联合共同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如国家人事部开发的全国通用人事信息系统GPMS等人事管理软件实现了单机环境下人事档案的管理,提高了人事工作的效率,该系统涵盖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处理、工资管理等人事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人事资源的利用率与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其完善的安全机制和数据维护功能满足了人事部门对信息管理的安全保密性的特殊要求;可以直接上机查询,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相应的整理(如学历认定、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等等)。这样,涉及档案的升学、晋职、升资、调动、退休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管理,解决了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烦琐而又繁重的文件管理工作,办事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另外有部分行业将局域网(LAN)技术应用到人事档案管理中来,扩大了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也提高了服务水平,为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走向全面现代化积累了经验做好了准备。

二、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

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

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由于人才的吸纳与流动,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地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地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招聘、选拔还是考核、任免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等等,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改革陈旧落后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逐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程度低,未发挥应有作用[3],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对这些信息个人只有查阅权而没有修改权),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三、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的特征

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这两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制约性,对人才的流动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各级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1.集中统一管理

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传统干部档案工作由组织人事部门领导,且干部概念涵盖很广,凡大专以上毕业生统称干部,其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工人档案由劳动部门管理,但新的用人制度打破了传统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使二者的概念渐趋模糊,通过努力今天的工人可能成为明天的干部,今天的干部如不称职也可能降为明天的工人,各种行业的人事档案,都处在不断转换变化之中,所以传统的,由各级组织人事和劳动部门分别分头领导干部、工人档案工作的情况,已不能适应迅速转化的人员角色的需要,而应由各级组织人事劳动和档案等行政管理部门组成人事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协调统一领导人事档案工作,变过去由某个部门领导的小集中,为现在多个部门协调组成一个集体领导的大集中,另外从保管机构看传统的人事档案,由单位内设机构小集中保管,而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则要求人事档案走出单位,走向社会,由社会化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整合人事档案及其信息资源,使人事档案及其信息资源真正得以集中保管,集中开发,实现统一管理。

2.社会化管理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为了妥善保管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创造人员合理流动的社会条件,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于1988年12月1日下发的《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原则、范围和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对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部门、单位或个人,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切实维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3.档案管理绝不允许档案自带

档案自带是绝对不允许的,《档案法》及中组部已有明确规定。重实际能力而不重档案记录,使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认为档案已毫无用处,甚至可以取消了,一些打算自谋职业的毕业生的出现,使“弃档”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样就导致很多以档案为依据的个人证明及手续,如工龄、考研、考公务员、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出国、升学、结婚、生育等无法办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放哪里:(1)国有单位辞职辞退人员及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2)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3)自费留学人员。(4)体制外(非公有制单位如:民营、民办、私营企业、外资、合资、股份制工作的)人员。(5)实行人事的国有单位的聘用人员。(6)其他社会流动人才的人事档案。以上六类人员的人事档案按照“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放到各级人才交流中心管理。

四、结论

总之,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社会化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汪文珍.创新———高校档案馆发展的突破口[J].兰台世界,2006,(10):9.

第5篇:个人档案与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档案工作;创新;可持续发展;档案意识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256-02

档案事业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发展的事业。历史已经证明,档案工作也“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档案事业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属于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着档案工作的性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档案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档案事业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取决于经济对档案事业建设所能提供的支撑力,经济发达能为档案事业建设提供较大的物力和财力,档案事业就可以较快较好地发展,反之,档案事业发展就缓慢。

一、档案事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档案事业是社会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事业。档案既是一种信息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所以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没有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的组成部分。遵循社会可持续发展观,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是优化配置、科学管理、有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当代与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档案是人类重要的记忆工程,是人类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桥梁作用。档案工作作为人类的记忆工程,是人类社会承前启后连续发展的桥梁。纵观人类发展史,每个不同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不断形成档案,透过档案我们能感受到人类历史的延续,能触摸人类社会发展的脉搏。如果档案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完整,人们对这一阶段或某一事件,也会缺少完整的认知,历史的连续性就被阻隔,档案就是这一代传一代的记录;没有档案,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明的延续是不可能的。

2.借鉴作用。档案真实地记录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水平,它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各种知识的总结和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个知识宝库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和积累性。对于人类更好地规划未来具有广泛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所以在研究制定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必须研究制定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的丰富内容

1.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体现持续发展思想的内容,这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持续发展思想的精髓和本质所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并逐步改善档案事业发展的质量,这是实现当代和未来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档案事业发展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并且具有持续的能力和提供持续的条件,才能支持可持续发展。同时,必须不断增进档案事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主要是通过档案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来实现,当前尤其是要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2.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体现整体发展思想的内容。它要求用整体观点和整体发展战略把档案事业系统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系统的矛盾和利益加以整合,使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主要是通过优化档案资源配置,达到档案事业资源的可持续配置,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系统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等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为达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整体发展思想的要求,档案事业发展要努力提高档案数量及档案信息含量,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和改善档案事业人力资源构成结构,不断改善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提高档案工作者特别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促使广大档案工作者积极参与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体现平等发展思想的内容。它要求当代人之间、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均享有档案事业平等发展的机会和地位,平等享用用于档案事业发展的档案资源。为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平等发展思想的要求,档案事业发展要制定高度严格的档案保护战略,大力提高档案的科学保护能力,千方百计地延缓档案的自然老化过程,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既提供利用,又保管好原件,从而使后代能永远享用档案,认识档案保护保管工作的重大意义,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三、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的特征

1.可持续性。一个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十分有限的社会里,档案事业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档案事业的发展则意味着其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而并非意味着资源消耗的增加,因而是可以持续的。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我们最重要的政策目标,应根据可持续性的要求调整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在社会可提供的条件内确定档案事业的规模。

2.协调性。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动力是由它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另一方面它又以自身的发展作用于社会,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把档案事业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使档案事业与社会系统处于良性循环,从而使档案事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3.公平性。公平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本代人间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满足的是全体人民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而不是一部分人的需求。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既重视当代人的档案信息的需要,也重视后代人对档案信息的需要。因此,档案事业的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当前,更要关注未来。

4.人文性。与传统发展理论不同,可持续发展不是以发展的“客体”为目标,而是以发展的“主体”为内核。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的不是档案事业本身的发展,而是人的发展包括档案工作者和用户。从根本上说,人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二是人的素质提高;三是人的潜力的发展。因此,以人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

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的理论意义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使档案工作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得以明确和升华,可持续发展理论虽然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提出的,但却囊括了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这是思想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从片面实践理念向全面实践理念的转变,有力地证明了档案工作几千年能够不断发展前进,不断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巩固和提高了档案事业的社会地位。

2.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自然的协调互动。这四个变量中,生态自然是社会发展的环境,它为政治、经济、文化等人类活动提供最初的对象、资源;经济变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政治、文化变量是社会发展的保证。档案是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一种载体,一种文化,是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通过档案工作实践来实现的,政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档案工作的参与。因此,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缺少。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础,以平等地满足当代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档案的需要为其发展目标和推动力的发展战略。

五、我国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1.确认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生长点。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人的发展,因此,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生长点首先在于用户。由于我国的档案事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社会的档案意识比较淡薄,所以,档案用户不仅数量较少、类型也较单一,需求更显狭窄、浅薄。只有通过改变档案事业的社会形象、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水平并利用档案宣传与辅导,才能使档案工作真正体现大众化、平民化,才能使利用档案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长期行为。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另一个新生长点,在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们必须重视档案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把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要有了人才作保证,档案事业的发展就有持续的后劲和张力。充分体现档案资源的价值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新生长点。而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依靠知识、依靠挖掘利用劳动者的智慧,走的是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档案是知识的重要存在形式,是人类知识的结晶。知识经济的提出为深层次认识档案事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思维工具,更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了思路。充分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进一步扩展档案事业的社会功能。

2.确立“科教兴档”的战略地位。世界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科教不仅能兴农、能兴工、而且能兴国、能兴国家的各项事业。要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样需确立“科教兴档”的战略方针。为此必须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重视对科教的投入,切实解决档案科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档案学研究和档案教育在现有基础上有长足的发展;二是要花大力气提高档案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加强科学管理与使用,增强在职培训的力度和水平,改善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提高这支队伍的总体水平,以适应档案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确定改革的思路。发展与改革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档案事业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须与社会建立起共存、互助和协调的关系,因此,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走改革之路,改革是多方面的、多方位的,例如管理体制的改革、服务方式的改革、工作方法的改革、观念的更新等等。

总之,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是人类的福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观念。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它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个人档案与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 人事档案 管理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基础性、服务性工作,其管理的内涵、标准、方式、手段是随着高校发展和人事制度变革而不断更新的。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档案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化、现代化,对我们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解决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适应社会经济与发展,是我们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高校人事档案是记录教职员工个人经历、思想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原始文件材料,是教学、科研、职称评定以及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人事档案管理和人事文书资料管理,其主要内容有:

1.保管好人事档案,为高校人事工作积累档案史料。

2.接收、核对、整理人事档案材料,办理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和转递,为人事工作和学校建设服务。

3.做好人事档案的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为人事工作提供信息服务。

4.做好人事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确保人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5.调查研究人事档案工作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好人事档案的业务建设。

6.应用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不断促进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1.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高校的人事档案是学校内部各项改革的重要依据,关乎着学校的发展与建设,因此,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充分利用好人事档案资料,对高校发掘人力资源、强化管理机制、实施科学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实现社会信息交流与共享的体现。高校的人事档案中储存了许多人才资源的信息,包括学术研究进展与学术成果创造的信息。及时地提供正确有效的信息,帮助人们获取相关的档案资料,会促进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3.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保护国家文化财富,积累信息资源,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积累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不仅有利于当代的人才管理工作,也有利于文化资源保护,有利于加大社会记忆。

三.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现状

1.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认识不足 缺乏相关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所建立起的人事档案管理网络,它的运行效果目前不很理想,目前学校部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知识了解不够,对人事档案是信息的认识程度不够,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责任心不强。并且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没能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是是社会的财富,好好的管理它和保护它是每个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具有的职责和义务。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管理制度。但是,在有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上,存在制度、职责相对不健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建档管理体系和制度,一些相关的制度和检查考核措施等也都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

2.管理方式落后,不适应工作需要。

当前有的高校人事档案的分类、编排、整理、装订,以及查阅还是手工操作,耗费时间和人力;检索处于原始手工方法,查找十分不便;办公室、阅档室和库房三室合一,对档案库房的安全埋下隐患;人事档案的物质载体不断受到自然的、人为的损害等,都应尽快改进。

3.教职工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绪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由于存在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流动,造成人才流动与档案转递不同步,造成“人档分离”。有些教职工档案无法及时转过来,有些教职工已经流动,档案仍在学校人事部门,这给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难题。另外有的教职工个人档案意识薄弱,使一些不按要求处理和完成人事档案材料的现象常有发生,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的缺漏、不完善、不规范等问题。

4.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们虽然有了一支稳定而发展的档案干部队伍,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学校熟悉档案内容,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才匮乏。

5.高校经费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滞后。

由于在一些地方,受财力、物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对人事档案管理经费投入较少,现代化管理手段还没有引进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的信息利用停留在最直接、最简单的程度,缺乏深度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档案目录仍为人工抄写,字体多样,用笔不统一;档案材料无统一的印制格式,表格大小不一,有的材料左右不留间隙,给归档装订造成困难。

四.改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高校人事档案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不断在发展变化中寻求和确立人事档案工作与时俱进的路径和办法。笔者认为要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做到以下:

1加强领导,把人事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同志说过:“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将来我们要负责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单位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人事档案是高校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和经验积累,也是学校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凭证和依据。因此,高校各级领导要用历史的观点看待档案事业,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把人事档案工作列入学校单位工作的议事日程,平时要加强学校领导经常督促检查,及时解决人事档案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其要解决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编制、库房设置、设备添置、经费落实等等困难问题。

2.学校的人事材料收集要及时准确

人事档案记录着一个人的学历、资历等原始材料和历史证件,因此防止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档脱节”现象发生,并加强移交归档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做到不积压、不丢失、准确无误。并根据高校特点,利用年终、学期末进行个人及部门总结的机会,多渠道、多层次有针对性地重点收集,严把入口关,同时加强档案材料的鉴别,避免重复、空洞、虚假的材料入档,从而维护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高校要通过借鉴和利用当代管理学中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档案科学管理理论。高校要加强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要不断将现代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和技术成果引入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自动化。同时,通过制定和贯彻各种标准、规范,使技术应用和分工协作有统一的科学准则和依据,保证各项档案工作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取得最佳的效益。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源的共享、网络平台的链接等,都需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来实现,必须通过制定和建立各类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形成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标准体系,确保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有效实现。

4.注重培训学习,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为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其实际工作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还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如定期参加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培训班、组织档案工作研讨活动等,鼓励其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和对做好档案工作的认识。注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专多能”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管理人员对摄像、摄影、计算机操作等数码科技知识的培训学习,以更好地完成图片、影像等电子档案的整理和保存工作。

5.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档案出入的保密性

为了确保高校人事档案更好地为学校组织、人事工作服务,针对高校特点,要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按章办事,形成一整套查阅、传递、材料收集、清理、整理、定时归档的制度体系,使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收集内容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一个人德、才、能、绩等诸方面内容,对不认真执行制度,或私自涂改材料;或个人携带档案;或不经领导审批便私自查阅档案者应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使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走上制度化轨道。

五.结束语

总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我们要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资源优势,就必须适应高校的发展,对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和解决,要重视日常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注重从基础做起,细化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为高校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祎晗;李翠屏;;人事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J];云南档案;2009

第7篇:个人档案与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事档案;信息化;探讨

人事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的历史记录,是档案管理的一部分,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个人信息管理,是档案这个大家族中与我们每个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专门档案之一。档案可以记录个人的生平信息,包括某人的经历、德才、作风等方面的表现,可以服务于人才调动、聘用、晋升等环节。作为组织信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于其他信息服务工作的特点,其中本文将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的特点总结为:

(1)人事档案工作是各级组织管理工作的衍生内容。

(2)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是针对个体的独立的信息化服务的工作。

(3)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具有动态性,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不断扩大。

总之,在当代社会信息化时代,如何做到在信息化时代,加强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服务水平是整个社会和组织要重点考虑和研究的内容。

1.我国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的现况

1.1我国现阶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体系

现阶段,我国各级行政单位及企事业单位具有了一定的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体系,符合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求的信息档案管理体系,我国的人事档案工作的主要体系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宏观管理、组织协调下,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社部领导与指导,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体系是我国维护和管理与组织相关的个人的信息内容与信息变更,跟踪和记录个人人生信息变动情况的一个核心工具,并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1.2人事档案管理手段正在逐步向现代化转型

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人事档案寿命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服务技术已经逐步深入到社会管理的各个部分,组织都以其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服务于管理,并作为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在现阶段,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在人事档案信息记录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组织的人员信息记录及跟踪,并且进行综合分析,为人事档案信息记录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正是由于在企业人事信息管理中,应用局域网技术和信息一体化技术,才能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服务水平。

1.3人事档案权威性和可信度下降

目前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随着工作的需要,增加和变革了很多传统的人事信息管理内容和体制,但很多新的体制及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也不能符合其最初建立或设立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有效发挥其管理和监督的作用,一些新体制发展期间的不完善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可信度,阻碍了其他相关工作的进展。

2.我国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从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来看,招聘工作人员很随意,好多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从不配备专职人员,甚至让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兼职,而这些人员并不了解人事档案的工作内容,更不具备档案工作的专业知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综合素质差的现状势必导致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不能顺利做好各项业务衔接,阻碍企业的发展运营,更不能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

2.2人事档案开发利用不够,人事档案功能弱化

当前大部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封闭式、内向型的管理模式。而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一套完整的收集归档工作管理制度相匹配,好多单位没有这样的管理制度,不能充分开发利用人事档案的实际价值,使得与单位的其他工作不能做到良好的衔接。

2.3人事档案服务模式落后,缺乏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意识

人事管理作为企业的辅助角色,其受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不合规范,形同虚设,很大的程度上还是过去的那种纸质信息记录,很难跟现代化的信息体系联系起来的。而且,组织的信息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也不能很好地形成现代化信息服务的思路,很大程度上只是过去的内容的一个重复和继承,缺乏创新,缺乏先进的管理意识。

3.以人文本,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的路径

3.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首先是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通过日常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的政治素养与业务素质,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人事档案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严格的工作人员招聘制度,规定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选用合适的人员负责人事档案工作,提高档案员素质。在工作期间,单位要定期开展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不仅是档案专业知识方面的,还要学习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技能,满足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完善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及监督制度,通过制度的管理与规范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及原则性。

3.2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从政治化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过渡

在传统的信息管理工作中,尤其是档案的管理中,我国各级组织都是沿用和照搬国家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管理和服务记录信息传统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找准工作的重心,要创新管理方法,由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转变为新形势下的社会服务型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服从服务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大局,档案管理人员要本着对本岗位和组织负责的态度,要以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服务水平。人事档案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上来是形势的需要,社会和公众要求信息和档案的社会化服务需求,是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向社会化管理过渡的必然基础。

3.3健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体制法规

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诸如“擅自扣档”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从某一方面来说妨碍了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从而使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缺乏活力。为使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有章可循的情况下健康发展,还应针对不同类别的人事档案材料分别设定密级,规定保密期限,实现人事档案信息有条件地部分开放,并制定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应受到的惩罚机制,这样才能使各级档案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科]

【参考文献】

[1]邓绍兴.人事档案的历史沿革.中国人才,2002(6).

第8篇:个人档案与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 人事档案 现状 对策

高校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它记录和反映着教职工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个人成长、思想发展历史、员工家庭情况、专业情况、个人自然情况等,总而言之就是人事档案能够概括地反映出员工的个人全貌,是员工个人信息的储存库,是了解和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是选拔、任用、管理、教育、监督干部的重要基础[1]。因此,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人才选拔、任用,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科研层次的提升,制约着高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和长远发展战略的实施。

1 我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校人事档案工作的现状是:一般是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直接管理高校人事档案,并且配备了专门的档案室和相应的基础设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执行,档案管理主要工作集中在查、借、阅等日常工作和审核、编目、分类等基础业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人事档案的服务基本能满足需求。

内蒙古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成立于1956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主,集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于一体的多科性高等医药院校。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院校。学校干部人事档案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和退休干部的人事档案组成。我校从1999年初开始对全校教职工的人事档案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和装订,目前管理干部人事档案1700多卷,人事档案库房面积70平方米。从2012年开始,根据中组部有关文件精神,组织专人对全校教职工的档案基本信息进行集中审核整理,目前正在完成人事档案目录电子录入工作。这些数据对于人事管理的实际运用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学校开展中层干部调整、岗位设置和信息采集等工作方面,这些数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人事档案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为适应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2013年档案室购置了空调、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碎纸机等数字化设备。

2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

人事档案“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用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2],这种现象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人事管理工作中该问题更是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档案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人事档案的重要性。高校管理工作中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不够,形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不利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2.2 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制约了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大多数高校开始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软件,但由于人事档案的基础工作都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数据库建设起步较晚,难度较大。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有限,仅仅能实现档案目录的数字化,分类、编目、检索还是手工完成,极大的影响了档案的提取和利用效率。

2.3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多由负责其他工作的人员兼职担任,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人事档案进行细致的管理和深入的研究。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没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业务水平较低。另外,随着档案管理要求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壮大,人事档案的数量增长较快,导致档案管理任务重,工作量大,档案查询、借阅频繁。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极大地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3 完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3.1 转变档案管理观念,加大支持力度

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人事档案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日程。档案工作不仅是保存,更重要的是利用,要充分发挥人事档案资源对高校人事人才工作的信息支撑作用。要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人事档案建设专项经费,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3]。同时,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因此,要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积极争取学校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关注,加大支持,使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2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能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要求。为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将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技术紧密结合起来,研发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并加以推广应用,充分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加快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提取和检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社会效益。与传统实体档案相比,数字电子档案更易于保存、查询和提取,有效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促进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3.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事档案管理队伍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以及档案载体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到坚持原则,依法管档[4]。其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努力学习档案理论、知识和技术,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档案业务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第三,加快知识更新,努力提升网络信息技术和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拓展知识面,创新档案管理载体,把档案管理人员培养成为熟悉档案业务知识,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5]。为高校人事人才工作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支持,使人事档案工作具有突出管理职能的同时走上服务化的道路。

4 结束语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坚持创新思路,与时俱进,增强档案意识,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纪朝彬.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深化与发展[J].山西青年,2013.

[2]廖惠娥.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12月第19卷6期.

[3]王璐,韩建华.高校档案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2卷第1期.

[4]李新仓.聘用制视野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研究.兰台世界[J] 2013年2月中.

第9篇:个人档案与人事档案范文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尽管人事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难以获得明显成绩,不易引人注意。部分领导干部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就是抄抄写写,保管?Y料。只要资料不丢失、不泄密,能够应付查档、外调就可以了。因此,任由人事部门自行负责或者让其他人员兼任,这些人员缺乏工作主动性,被动应付了事。

(二)档案管理队伍水平不高。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繁琐且极具专业性与连续性的工作。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方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编制人员大幅减少,其中,管理部门的人员更是首当其冲。在此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多由人事部门的人员兼任,或者聘请临时工负责。这些人员是非专业出身,因此,档案管理水平有限。档案未及时归档,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较为普遍。

(三)档案利用率不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对这些资料的有效利用。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对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重保密、轻利用”的思想,档案利用观念淡薄。即使对人事档案的利用也是在小范围内开展,查阅的内容多为个人简历。此外,人事档案利用的途径也非常单一,当有需要的人登门查阅时才被动地服务。

(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近年来,大多数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已引进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也日益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不少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仍沿用手工操作,并未完全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有的单位还未开展无纸化阅档,既不利于档案的保存,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要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首先领导必须重视,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将其纳入重要议程中。参照《档案法》规定,并结合事业单位自身实际,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补充人事档案管理细则,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档案管理部门要大力宣传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普及《档案法》,增强单位全体员工的档案意识,使其更主动地配合档案管理工作。在收集、整理档案材料时,工作人员必须仔细鉴别,做到取之有据,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二)重视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与传统管理方式的不断融合,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也提出了新要求。事业单位在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对纸质档案的保管。建设专门保存纸质档案的库房,并配备高质量的档案储存柜,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工作。档案管理员需每天对库房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察觉库房中的安全隐患,并将这些隐患消除掉。

(三)加强人事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有极强的政策性、保密性与业务性。伴随着人事改革的日益深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需要一支专业型、复合型的人才队伍。要从单位或高校毕业生中挑选那些有着较强责任心,作风正派、工作踏实的人员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其次,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教育培训,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知识,了解档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与防范对策,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同时,鼓励档案人员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外出深造的机会。

(四)继续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率。信息化是时展的趋势,也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档案主管部门必须依托现有的信息管理平台,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设施。通过相应技术处理,将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资料,并及时准确录入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人事信息的时效性。这样上级部门与员工都能根据需要进入系统查阅相关资料。此外,还应充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对于不需要保密的档案信息可在网络上供大家共享,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及时、优质的人事档案信息服务。这不仅方便了有需求的相关组织与个人,还极大提高了人事档案工作效率。同时,还明显提高了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出相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