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经济管理研究精选(九篇)

经济管理研究

第1篇: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一)农业经济政策研究仍占主导地位

在目前和以后可预料的时期里,我国小规模农户经营模式变化不大,然而农业经济的外部环境却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例如上述的市场供需变化、加入WTO、知识经济等,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农业经济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我国农业经济的应用和政策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改变。

(二)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1.随着传统农业部门的逐渐缩小和农业涉及问题的逐渐增多,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促进性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农业经济的管理开始渗透到农产品产前和产后等各个环节。尤其是诸如农产品流通、农产品深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产后环节,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由于农业本身就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产物,与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农业有着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的渗入,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的思维方式也将会发生彻底的改变。

3.现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明显,农业也不例外。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各国对于农产品的国际化自由贸易都持谨慎的态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大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缺乏,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4.传统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而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知识资本不仅不会在使用中减少,而且会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知识资本遵循的是递增规律,这无疑会对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提出挑战。因此,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概念和方法将会被更多地引用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当中,并会对传统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递减规律造成严重的冲击。

二、农业经济管理与政策建设的发展建议

(一)突出农业经济管理与政策特色

当今的农业经济正面临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双重挑战,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难题,三农的问题互相交错并且非常复杂,除此之外,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来研究农村工业化、农业集约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认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才能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才能够正确地处理农业生产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够正确地建立合作经营、股份制经营、股份合作制经营、农户经营的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和经营模式,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二)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与政策团队的建设并提高其科研水平

深化教学改革要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整个学科的队伍水平,拥有一支强大而有质的学术团队和人才队伍。因为建设和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是需要学术团队的支撑。目前这样一个知识结构的学术团队首先有一个知识相互借鉴、中西融合、前后贯通的问题,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分层次地对这个学术团队进行培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向上发展。

(三)培育农业经济管理的学科融合的新增长点

第2篇: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知识经济;管理创新;对策

一、企业实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要分析研究出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要根据不同的方案来规划实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达成当前的目标所实行的工作顺序形式,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的质量以及水平,提高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在我国的企业发展中,实行经济管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诸多企业内部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清楚企业的发展前程以及要实现的目标,让企业在正常的路上不断提升,以此实现其发展,不断提高各大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在经济上发展的效益。从企业的管理角度上看,要求管理人员注重自己的经验,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总体的总结,达成业务的创新工作以及完善企业的管理,激励企业的工作人员来表现出自身价值以及才能,这样才可以给企业的发展创造出其价值所在。企业在发展中,要达成自身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其取得经济效益以及利润的重要保障,占领了整体市场的发展潜力以及竞争优势。

二、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在社会的发展前景非常激烈,我国有诸多企业都已经察觉到企业在进行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全面集中精力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要重视经验的积累,通过本身的创新价值以及改革来进行提高经济的效益,但实际上我国企业在实行经济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要对此全面展开分析,解决问题。

(一)经济管理者的意识不足

有关企业管理人员的认识是不是到位或者超前,这对于经济管理效果有很大影响,有大部分企业在实行经济管理时,其眼光放的不长远,只是注重当前利益,都运用持续生产形式来换取经济效益,现实企业中几乎没有几个企业可以把经济管理当作是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企业如果在发展中并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就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扩大有很大影响,企业的管理人员要知道有关经济管理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实施经济管理,以此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提高我国相关企业发展的核心。

(二)经济管理无法落实

有关企业在树立新的经济管理后,管理人员如果没有实施管理方案,以及企业内部的部门职责也没有实施,从而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没有真正实施,这种情况都是形成企业没有办法实施经济体系的发展,也会对企业的发展有所损害。为了达成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关部门以及管理人员都需要知道经济制度的根本意义以及它的价值,把经济制度真正实施在平时工作范围中,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源管理不明确

有关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管理的强度直接影响到实际的管理水平,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中不细心也不到位就会导致其他工作人员在工作的目标上没有动力,同时也会降低他们的主动积极性,从而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一般都会出现教育以及培训的力度不够等问题,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的业务以及技巧都会降低,任务的暗度率也大,很不利于企业发展。大部分企业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方面的力度不够,工作人员也就没有责任感,对工作也没有足够的热情,也不利于企业发展。部分企业所实施的管理制度不合理,并没有考核以及奖励,这样就不能激发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三、知识经济环境下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想要改善传统经济管理,创新管理思想,需要意识到创新是需要人才来实现的,要注重培育管理者的创新认识以及对企业管理的思维。管理人员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对风险的认识,提高自我能力。企业也要意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建立起发展的目标,改善执行方式,推进目标执行。

(二)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企业需要从市场方面来开展管理工作,正确意识到管理效果以及市场化。企业的内部需要完成管理制度,规划企业每个环节的运营,以此加强管理效果。经济管理的对象属于员工,限制他们的行为,以此指引员工思想行为,能够让员工满足发展需求,确保市场的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学习组织,可以给管理者以及员工提供优秀的学习环境氛围,针对企业文化影响来推动工作人员一起进步。企业需要定出岗位的职责,让这个制度可以实施到员工每个人的头上,增强监督建设,利用监督管理来减少工作风险。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要注重人才的作用,它是知识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关企业管理层要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的作用,注重岗位培训,加强在人才方面的投资力度,有效的给企业提供一些水平高素质高的人才。需要增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合理支配人力资源,激励员工的创新工作。企业需要积极培养人才,给企业提供新鲜的活力,充分发挥出人才的价值,以此提供舒适的环境,积极参与企业决策,给企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知识经济时代具备创新以及信息化的特点,走进知识经济时代针对企业的经管理同样有新要求。企业也要根据如今的时展共同进步,改善传统的管理思想。企业需改善经济管理制度,减少企业运营风险,增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注重提升员工的素养,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参考文献

[1]鲁锋.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践探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36).

第3篇: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研究

经济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为实现预期经营目标,对企业生产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活动。总而言之,经济管理就是管理者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过程。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经营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经济管理内容日益多样化、多元化,涉及十分广泛的内容和方面,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目标、部门设置以及流程优化等,企业必须要加强经济管理,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经济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管理层对经济管理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和偏误,在落后管理思想影响下,企业经营活动过度追求产出和利润,在生产和销售环节投入了大量资源,而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在这种管理环境下,企业经营并没有实现预期利润目标,反而在经济环节中漏洞百出,严重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企业经济管理意识不强,职能部门经济管理职责不明晰,严重影响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无法收到其实际效果,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1.2 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际中,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由于缺乏制度规范和制约,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难以顺利推进。有学者指出,尽管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不少企业却一直沿用传统的经济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经营决策与实际情况脱节严重。在制度缺位的情况下,企业内部职能划分和经营目标制定与外部竞争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

1.3 企业内部缺乏经济管理创新机制

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在传统经济体制思想影响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一直循规守旧,没有体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对企业发展形成了严重瓶颈职业。但是实际中,很少有企业意识到这方面存在的短板,经济管理创新意识较弱,严重缺乏现代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动力。

1.4 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一直以来,企业都面临着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随着经营环境不断变化发展,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也要相应的发展和变化,才能够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符合当前竞争形势。总体而言,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直线式管理架构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脱节严重,严重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部门之前职责界线模糊、职能交叉重叠,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沟通协作效率;再次,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低,无法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最后,经济管理效果十分有限,经济管理部门不能有效把握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趋势。上述问题都与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低下有直接关系。

1.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

在实际中,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严重偏低,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原因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投入不足,忽视员工个人发展诉求,员工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职业素质偏低,上升空间狭窄。此外,由于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和完善,该奖励的没有奖励,该惩处的没有惩处,严重削弱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2.提高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2.1 树立正确的经济管理观念,健全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不断夯实经济管理制度创新基础,是解决企业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企业不仅要全面掌握经济管理要点和方法,还要切实提高全体员工参加经济管理制度创新的活力。企业要建立其一套人性化管理制度,关心员工个人发展,让每位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关怀,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效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另外,企业要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赏罚分明,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最大程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现代企业还要建立法制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题。

2.2 健全和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要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灵活调整自身经济管理策略,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与外部经营环境相一致;其次,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创新推动经济管理制度发展;最后,要勇于创新企业营销方式和手段,采用最新营销理念制定营销计划,不断提升营销管理效益。

2.3 强化建设经济管理组织

强化建设经济管理组织,企业要重新梳理内部部门职能和管理职责,科学分工,权责一致,权利对等,将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外部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要以此为依据灵活调整内部经济管理组织结构,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和效率。

2.4 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要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关键是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推进: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员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导者,是企业重要的经营要素。企业要高度重视员工发展诉求,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个人发展机会,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将企业所有经营环节纳入到监督范围内,及时发现员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改正。最后,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薪酬、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不断激发员工创新活力。

3.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企业经营形势也日新月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工作。虽然企业当前经济管理遇到了不少突出问题,但只要树立正确的经济管理观念和意识,全面推进经济管理制度创新,发挥制度的长效性和约束性作用,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益,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军,詹慧敏.强化经济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J].经济研究导刊,2006(04).

第4篇: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政府;经济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政府如何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改进经济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广泛介入各成员的内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其影响是全面、深刻的。WTO规则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法治之下的有限政府。为此,我国应当构建依法进行宏观调控和为市场服务为特征的新型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具体而言,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政府应当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完善宏观调控职能,完善市场经济法律规则,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做法,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职能。

一、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一,正确履行政府调控经济的职能。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努力提高调控的有效性,既注重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适时适度进行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履行政府调控经济的职能,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有效克服市场缺陷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冲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努力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全局的倾向性、关键性问题。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努力提高调控的灵活性,既合理控制总量,又积极调整结构。一方面,遏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对农业发展、节能减排、自主创新、改善民生、中西部地区发展和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第二,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防止经济下滑尤为重要。从中长期看,扩大消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这是我国的优势,也是抵御外部冲击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统筹解决影响即期消费的体制性问题,减轻和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三,充分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突破口,是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科技经济竞争力,建设经济强国的有效途径。在当今国际竞争格局中,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特别要把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放在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上,重点支持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要加快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完善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充分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第四,善于从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中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机遇增多,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加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难度和要求更高了。必须提高驾驭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条件下维护好、发展好我国的根本利益,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善于从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中抢抓新的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优势的互补中创造新的发展条件,在不断强化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充分地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把扩大引进技术和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把利用外资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把实施“走出去”战略和缓解国内资源约束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二、完善政府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一,进一步改革我国现行的进出口管理体制。WTO的宗旨就在于消除各国政府对贸易的壁垒,禁止和取消进出口数量限制,以便最合理地实现分工和对资源的利用,它也是WTO规则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根据我国加入WTO所作的承诺,政府除了对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实行必要的配额制和许可证管理,并由国家指定有关公司统一经营之外,现行的绝大部分进出口行政审批的数量限制应逐步取消,建立起公正透明的,适应WTO要求的外贸进出口管理体制。

第二,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立法。近年来,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法律都相继出台,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等,并参加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应该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然而,也应当看到,我国近年来所出台的这些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与WTO规则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必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第三,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步伐。WTO规则中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作为第一个全球性的服务贸易协定,规定了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原则、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等一般义务和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特定义务,与此同时,GATS协议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也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对国际贸易的参与程度、增强本国服务业的竞争能力,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提供了较多的优惠。此外,GATS还规定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如紧急保障措施、收支平衡、政府采购等项内容。因此,我国的服务贸易立法应当遵循与GATS的有关规定相衔接、限制垄断行为、坚持公平竞争、逐步放开市场的原则,以我国的宪法、对外贸易法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为依据,建立其与WTO规则相适应的内容完备、科学合理、协调统一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第四,进一步完善我国涉外投资法律体系。WTO规则中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是规范国际投资行为的基本准则。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我国现行的涉外投资立法规范,建立起与WTO相适应的、完备统一的涉外投资法律体系;要适应国际投资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尽量减少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切实加强对外资的保护,营造良好的外来投资环境,以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

三、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政府经济管理的目标就是发展、安全、效率三位一体。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之一,是要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通过行使行政权力领导、管理、服务于市场,以行政处罚惩治经济违法行为。

1.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政府要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履行自己的职责,以统一、公平、合理的方式执行所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既不能越权行政,也不可消极不行使职权。越权行政或消极不行使职权,不仅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而且引起政府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为维护政府威信和形象,除政府经济管理机关应依法行政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司法审查机制,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

2.保持市场主体的平等。要实现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市场主体应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要实现市场主体的平等,必须遵循市场准入原则和非歧视原则。政府经济管理机关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非歧视原则的要求行事,既不因为市场主体是外国的而另眼相看,也不能由于对某一国家的好恶而对它们的市场主体区别对待。同样,在对国内经济生活的管理中,要彻底消除地方保护、部门垄断、国有企业特权,努力实现所有市场主体法律意义上的真正平等。

3.保持市场竞争的公平。公平良好的市场秩序的缔造,除了市场主体应树立规则意识、讲求诚实信用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经济管理机关对市场秩序的依法维护。政府的基本任务是要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经济、法律环境,包括信用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一是要把好市场准入这一关。市场准入实际上就是资格认定,先由市场活动主体提出申请,再经国家有关主管机构批准或者核准,发放相关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二要监管产品质量。各级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有关部门要依照职责分工负责产品监督工作。三要监管市场价格。经过多年的改革,现在中国的价格体系分为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其中,90%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但政府要依法实行监管,例如群众对居高不下的医疗消费不满意,政府部门应当依据《价格法》等有关规定,加大监督力度。

第5篇: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战略发展;决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网络逐渐的普及到普通民众的家庭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用出门,便可购物,并且送货上门,良好的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传统的物流经济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升。我国物流管理的模式已经逐渐的趋于完善。但是与其他发展较为成熟的模式相比,物流管理还处于婴孩的状态,毕竟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不如其他模式长,本身也正处于发展的阶段中。因此,物流经济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还可以取得巨大的进步,其战略发展的决策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广泛的认识到。科学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是我们应该在实际中所追求、所完善的,因为科学的物流经济管理决定着当下我国的经济走向,占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

1、当下物流经济管理的模式

当下物流经济管理的主要模式主要包含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和定额管理模式以及供应链式管理,下面本文就这两种方式进行具体的介绍和分析。

1.1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管理模式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随着网络购物这等模式在中国的盛行,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依赖于电子商务,因此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目前的发展状态非常健康。而物流作为和电子商务相依托的经济体系之一,其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不仅可以使我国物流的业务量得到明显的提升,对于物流体系的完善也会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例如,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6万亿元,其中物流业务的收入高达1686.1亿元,其中只淘宝网的电子商务为全国的快递业务贡献了60%以上的力量。相信这些数字一定会让你眼花缭乱,然而这仅仅是一年的,更何况,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各地开花结果,电子商务的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潜力是无穷的。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作为物流经济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模式对于物流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定额管理模式

定额管理模式在当下的管理模式中,是较为先进的一种管理模式。在我国的物流经济管理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定额管理的内涵所谓定额就是指当对生产材料和设备进行合理使用并付出了一定的劳动力时,从将单位产品提前进行生产,到当完工后检验产品合格的整个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标准。定额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在某一时间段内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情况。企业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生产规模比较小而且产品相对单一,不仅不需要过多的生产资源,而且不需要进行周密的生产组织,只要职工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即可。但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高科技大量应用到企业生产中,而且机器设备更新速度较快,传统落后的管理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降低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企业就积极转变观念,使用定额管理理念来促进物流经济的发展。(2)定额管理如何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定额管理要想在企业中正确有效地发挥作用,达到促进物流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就必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才可以达到:第一,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体系。目前的定额管理体系仍然不够健全,存在着很多问题,限制和阻碍了物流经济的继续发展。因此,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构建定额管理体系时,不仅要确定产品储配、送货的定额,而且还要明确对产品的综合管理定额。所谓综合管理定额,主要就是指物流企业在送货服务以便产品能够不出现问题并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情况下产生的消耗。同时,明确最小工作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最小工作环节进行预算,在确定定额的基础上再加以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物流的效率,促进定额管理功能在企业物流经济中的有效发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1.3供应链式管理模式

上游、下游以及中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对于工作内容分工明确,从而使得运营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物流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综合提升的管理模式叫做供应链式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物流公司因为其具有丰富的经验,往往在供应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新时期的战略发展决策

对于新时期的战略发展的决策决定着未来物流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其占有重要的地位,下文笔者将对新时期战略发展的决策进行几点方法性的建议。

2.1网络化的组织

当下社会,信息化已经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化的组织也是未来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我们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抓住契机,从而使得组织模式做到网络化。这就需要形成点、线、面之间有效结合的物流网络体系,各个单位之间都需要有特定的网络来连接。这种网络要依托于已建成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通过这种有效的依托,可以将区域性和全球性做到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得物流的配送网络可以有效、安全、平稳的形成。这样网络化的组织,可以做到商品的买卖渠道得到拓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商品的库存也可以得到科学的分析,这样可以制定出更为合理的销售计划,做到物流和销售的有效匹配。

2.2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要做到现代化,要做到与时俱进,因为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体系是有利于实现物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可以使得物流经济适应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市场压力。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的物流经济,可以有效的规避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风险,甚至可以做到对不可预知的风险做到有效的评估,从而做出最为迅速和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是当下市场经济对于物流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物流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的动力。

2.3集成化的功能

未来物流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就是功能的集成化,也是未来物流企业的发展中所推崇的基本理念之一。集成化的功能具体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整合技术来简化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物流经济发展的具体环节,集成化的功能要做到减小成本,做到物流企业的产业链条延长,生产流、销售物流、以及信息流都得到整合,做到全方位的处理,从而使得物流经济体系的发展得到提升,使得物流经济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

3、总结

电子商务是一个朝阳企业,在当下可以为物流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一定的契机,可以使得我国的物流产业得到迅速的扩张。通过做到网络化的组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集成化的功能,使得物流行业中添加一股热流,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我国的物流经济的发展中,应该做到从我国的当下的物流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因公司而异,推动我国物流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不断的推动物流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立波 单位:汾西矿业集团营运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曾金盾.不同经济管理模式对快递物流行业的促进作用论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5)

[2]李璇.物流经济的管理模式与意义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21)

第6篇: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公共管理;经济增长质量;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不似初始阶段那么迅速,如今的重中之重就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除了利用经济手段之外,还需要国家通过公共管理手段加以辅助,但是如今我国公共管理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政府管理垄断、办事效率低下。因此,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当务之急,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需要创新管理机制、推动政府转型和社会转型。

一、公共经济管理的概念

公共经济管理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中不仅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性学科,还必须有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背景。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审视公共经济管理,就会形成不同的概念和框架体系。所以,多年来学者对于公共经济管理的概念存在颇多争议。在国外,例如斯蒂格利茨、汤尼森等知名学者,都是从政府作为公共经济管理主体的职能方面进行探讨公共经济管理。但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大胆地将市场机制和工商管理的方法引入公共管理。这不仅扩大了公共管理的主体,还从根本上革新了公共管理的管理方式,这也对公共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质量与公共管理创新的内涵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各个领域始终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有人认为这个概念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从效率上讲,产量、质量、效率、消费率等的共同增长就是所谓的经济质量提高;也有人认为这个概念关乎宗教、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而任保平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指的是经济的长期发展;叶初升则认为这是“质”的飞跃,突出“质量”一词。可见,学者们多是在主观上给经济质量下定义。虽然经济发展质量这一概念不确定,但是却有一定的“规范”,主要从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综合考虑,不在于数量、规模上的提高,关键是将生态、社会系统也纳入其中。公共管理创新是指公共管理创新主体为了公共利益,对现存的有缺陷的公共管理制度进行改造,或对失效的公共管理制度加以废止,而使现存的有缺陷的公共管理制度得以完善,或创建出合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全新的公共管理制度的持续不断的创造性活动过程。公共管理的主导者是政府内的公共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其目标主要是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从公共管理的职能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来看,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需要公共管理予以保障,也需要以公共管理做载体,公共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向都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公共管理部门配置社会资源使得市场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外,公平是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公共利益都是通过公共管理来实现的;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机制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手段。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数量往往先于质量而行,这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生态和社会成本太高,并不是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这样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此外,从现在的经济形势来看,经济多元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经济主体多元化导致各主体之间竞争激烈,甚至出现了一些恶意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商家信誉。所以,政府要加强管理,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提高资源管理效率、规范主体行为、改变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三、经济增长质量背景下公共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管理模式存在弊端。第一,政府主导管理。我国政府的各个机构层次划分明确,行政权力的运作、领导的指挥方向、信息传递方式、政府人员的权限和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官僚制的价值观念格外重视形式和契约;第二,没有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建立灵活的、全民化和企业化的政府还只是设想。例如,很多人认为企业化政府只是简单地代替了官僚政府,在管理中滥用权利等现象就是具体体现。再有,临时机构和雇用的员工关心的只是如何按时完成任务,并不在乎管理的过程是否得当,这是严重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二)公共管理主体缺陷。第一,管理方法陈旧。目前,政府的管理带有主观性、强制性强的特点,透明度较低,主要管理方法是下达行政命令,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认识到提高经济质量增长的重要性,不仅要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还要致力于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传统手段和管理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公众利益实现的需求;第二,公共管理供给主体单一。我国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公共管理事务越来越多,改革中的诸多问题也已暴露出来,但是政府利用权力掌握公共管理,成为了最大的“股东”,影响了管理效率。

第7篇: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1、后勤人员的管理

后勤工作是进行其他工作的保障。后勤管理监督系统的工作是通过统计报表、上级检查评仪、总结评比,以及就餐人员参与管理等使生活管理整个过程得到控制,使上级的规定要求、群众愿望和管理者的决策得以落实。后勤管理反馈系统的工作通过不断地发现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修正失误,不断调整计划,吸取经验教训,改善管理。后勤管理中的人员、物资、计划、劳动制度等管理的监督反馈是后勤管理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又是以计划管理为主要的,包括人员在内的决策中心,以劳动管理为基本内容的决策执行系统,协调控制整个管理工作的监督与反馈系统,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以保证后勤管理过程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转。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炊管人员是关键,他们的思想、技术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单位的伙食水平。因此,必须把炊管人员的队伍建设作为伙食管理的重要任务来抓。司务长是“连队的内当家“”半个指导员”。就基层来说,应当在上级机关的帮助下,挑选思想好、作风正派、热爱基层后勤工作、熟悉基层后勤业务的同志,经群众评议,党支部(党委)推荐,上级机关考核批准。也可由政治部门配备经院校司务长培训或相近专业毕业的学员担任。新任职的战士司务长,都应该经过严格的业务训练,使其具有一定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要按编制配齐炊事人员并注重选配质量。选配炊事员要坚持把好“四关”:即预选关、评议关、审核关和考核关。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纪律过硬,吃苦精神强,身体健康,热爱炊事工作,愿意为大家服务的优秀战士选配到炊事班,再从思想好、业务精的炊事员中挑选炊事班长和给养员。在炊事工作中,提倡计划开支,节约开支,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提倡勤俭持家。加强炊事员的业务训练,不断提高炊事人员的炊事技能。

2、财务人员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军队基层财务管理体制也日趋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及缺陷。比如:基层财务专业人员缺乏,业务技术水平低,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透明程度还不够,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基层财务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军队的稳定,关系到后勤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只要紧紧抓住财务人员管理的问题,认识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就能较好地解决基层财务工作中的不足。

二、加强军队基层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几项措施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军队基层单位的宣传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形式,宣传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贯彻落实制度的自觉性。要抓住执行制度好的事例,运用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及时进行宣传,要表扬、鼓励敢于坚持制度的同志,养成坚持制度的良好风气。军队基层单位要定期与不定期地检查生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制度落到实处,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同时干部要加强领导,以身作则,这样各项制度才能坚持下去,就能较好地堵住管理的漏洞。

2、充分发扬经济民主,实行民主管理

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层经济民主委员会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由于目前基层管理干部较为年轻,管理经验不足,一些单位对经济民主委员会的作用不够重视,把经济民主委员会看作是可有可无,形同虚设。因而经济民主委员会组织不健全、活动开展不经常、监督管理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后勤管理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等方面贯彻落实制度不严、漏洞较多。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经济民主委员会的作用。基层管理者要把建立健全经济民主委员会作为全面建设现代管理制度的一件大事来抓,挑选一批思想好、办事认真、有一定经济管理知识的军官和战士组成经济民主委员会。建立各种活动制度,如定期开会、征求意见、审查食谱等,并对活动情况和工作成效进行适时检查,肯定成绩,因势利导。基层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实践证明,能否坚持贯彻落实好管理制度,是衡量经济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制度健全,各项管理就有章可循,紧张有序,可有效地堵塞各种漏洞,保证开支合理,真正使标准落实到实处。

3、开展多项活动,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军队可以开展多项活动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比如针对后勤人员的管理,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评服务是否热情周到。食堂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政治、军事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安心本职工作。熟练地掌握烹调技术和野炊本领,考核成绩在良好以上。服务态度热情,关心病号和执勤人员,照顾少数民族士兵的饮食习惯。二是评是否积极改善伙食。努力提高烹调技术,积极调剂饭菜花样,讲究营养口味。根据单位任务,科学安排伙食,坚持粗粮细嫩,搞好花样搭配,做到饭热、菜香、开水充足,保证军队吃饱、吃好、吃得营养和卫生。三是评是否实行经济民主。严格执行《内务禁令》关于伙食管理的规定,认真落实食堂管理五项制度,发扬经济民主,实行士兵管理伙食。经委会组织健全,经求就餐人员的意见,定期研究伙食。各项开支符合规定,手续完备,账物相符,无惜粮短款,无虚报冒领,无贪污盗窃,无侵占士兵利益。四是评是否坚持生产节约。坚持计划开支,节约用粮,在吃饱吃好的基础上结存1—2个月的生活费和生活粮(含生产补助)。坚持改灶节煤,平均每人每天耗煤量按标准节约30%以上(按中等煤质计算)。食堂设施和野战给养器材有专人保管,无损坏,无丢失。五是评是否搞好卫生。厨房、食堂内外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厨食具干净,放置有序,公用餐具餐餐消毒,炊事人员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工作时穿工作服,饭菜符合卫生要求,不吃腐烂食物,杜绝食物中毒。

4、加强日常生活开支费用的管理

加强日常生活开支费用的管理能有效节约开支,是军队基层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工作中对生活费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灶别伙食费。它是军队伙食费供给制人员都能享受的一项最基本的用以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膳食费用。目前,军队按军兵种、劳动强度、所在地区气候条件分为七个灶别、五个类区。二是士兵过节费。系指重大节日(元旦、春节、建军节、国庆节)和少数民族(本民族)的重大节日,给予伙食供给制人员的一项伙食补助(军官、在编职工除外)。三是客饭费。系指来队战士直系亲属享受的一项伙食费,通常按日供应。计领客饭费时,基层伙食单位填写客饭费报领证,由上级财务部门根据规定予以核对。特殊情况超过规定报销期限时,应经团以上领导批准。四是伤病员伙食标准补助。系指住院军官、在编职工、战士享受的一项带有营养补质的伙食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伤病员灶与伤病员交费之间的差额;危重病人伙食补助。后者仅限于野战医院、中心医院,总医院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计领,师医院、团卫生队不计领。这一项用于调剂危重病人伙食标准,由医院统一掌握。军官、在编职工伙食差额补助,伙食差额补助是给予那些同餐的军官、在编职工的一项伙食补助。享受伙食差额补助的分为三类:按给养制度规定执行各类灶的军官、在编职工;战斗团队、旅(含空军场站、海军岸勤处)机关中,与士兵按一类灶别同餐的营职以下的军官;直接参加讲课、辅导、作业的教员以及与军队院校学员同餐的基层分队军官。五是夜餐费。系指夜间值班人员或昼夜工作到零点以后的人员所享受的一项伙食补助。计领夜餐费主要是两部分人员:常年固定性值班的人员,如通信、雷达、观通、技侦站,医护人员中值班人员;临时性加班工作人员。

第8篇: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经济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广泛应用信息资源,通过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高效发展进行探索,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中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实现企业经济实现全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一方面,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普遍存在着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成本费用,但是对工作效率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中朝集成化、网络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重点企业已经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但是相关的数据表明,在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中,仅有80%实现了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

2.经济管理的理念陈旧,管理模式粗放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没有与时俱进。大多数企业领导通俗的将经济和金钱联系起来,注重关注企业的经济总量和业务的收入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提高收入,甚至还导致企业出现了亏损的情况。另外,经济管理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运用的管理模式还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增加资本来扩大收益,没有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进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在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环境下,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方便,提高服务质量,大多数企业建立了统一的订购、支付以及送货上门等多种业务的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但是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不能实现各个系统之间信息的同步,导致信息系统出现偏差的现象,不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信息基础比较薄弱,不能提供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信息数据。

二、企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必须要建设信息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扩大了市场范围,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以科技、人才、营销和市场竞争为主的竞争,增加了企业的压力。我国企业不仅要在国外市场中取得竞争,而且还要在国内市场中获得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运用信息化资源,实现对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立足于企业的内部发展角度,为了很好的使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业务流程、内部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变革,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要实现经济体制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

2.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证

企业实现信息化能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企业在加强信息化管理时,首先要将信息化预期费用、信息化成本以及信息化的预期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避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另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要把握好投资时机、重点、方向和结构。企业投资结构发展阶段不同需要不同的投资结构。信息化投资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因此,企业要将信息化建设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最终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信息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1.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为了充分的将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出来,企业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统一管理的系统,构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脉络,实现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尤其是要建立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以便能够对企业的投资结构与趋势进行分析。

2.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首先,对中小型企业中的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进行强化,对其普及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知识,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经济管理财务系统,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对企业不同种类的经济信息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预测、反馈和分析,确保管理人员获得及时、正确、真实的经济财务数据信息,对企业的未来经济走向、资产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认知,加强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科学、及时的判断和决策,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快速应变能力和高效率运转的需求。

3.建立高素质水平的信息技术队伍

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素质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队伍,对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行研究,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例如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以及计量管理等,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完备性。另外,健全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制度,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规范化,对工作内容、流程、职责、要求以及考核办法进行明确。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要强化企业内部中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管理人员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意识,实现管理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并构建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扬岩桧.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0,7(23):81-82.

第9篇: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使用管理学;教学改革

经济管理专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设置的独立学科之一,在大学教育阶段占据具有作用,其培育的职业人员主要面向企业以及政府等相关部门工作。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新经济发展的诉求。经济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其中涵盖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国际经贸,投资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而使用管理学教学作为其基础课程,对于为学生经管知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用管理学概述

实用管理学课程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改课程学习内容包括经济管理方式,经济管理理论以及经济管理制度多方面内容要求。虽然实用管理学为基础性课程,但由于高校课程设置有限,因此在设置中,或是过于偏执于理论学习,无法发挥实用管理学作用,或是无法定位实用管理学课程设置,无法为学生基础性学习奠定基础[1]。加之,当前随着高校扩招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些影响因素严重制约着实用管理学课程的有效开展,故此,在新课改教学理念深入下,应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改革,结合实用管理学课程性质,不断提升实用管理学课程教学效率。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口述课堂教学方式

实用管理学课程与其他经济管理课程不同,实用管理学相比较而言更加倾向于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对管理学的认知,了解整体经济管理环节,从而增加学生认知,为今后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打下基础。对于实用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仍然以教师口述讲述为主,教师告知学生那里为学习重点,学生被动接受并记忆,但由于经济管理涉及众多专业知识,如审计,现金流量等复杂繁琐知识,因此,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难以真正解析实用管理学课程学习的目的[2]。加之有些学生学习方法存在偏差,实用管理学众多抽象概念,以及经济数字繁杂,学习困难较大,学生难以更加全面的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材内容设置存在问题

目前,在实用管理学课程中,其内容设置通常存在较多问题。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国家对于经济管理以及相关管理要求逐渐提升,市场环境变化莫测,经济管理也需紧紧跟随经济市场变化为变革,对于经济管理来讲,管理方式更加注重个性化,经济管理方式更加倾向于人文化。此外,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多,经济管理工作更加繁杂,高效想要培育出更加优质经济管理人才,需从经济管理专业技能,实用管理角度对整体经济管理工作进行衡量,必须具备综合素质,从经济支出收入统计到整体经济规划,全面提升学生应用管理能力。但目前实用管理学教材更新不及时,缺少对于当前市场经济经济现象的评估,因此使得教材与经济管理实际相互脱节,学生无法运将课程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三)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实用管理学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知识,教师通常运用口述方式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随着课程进度加深,教师也相应会运用多媒体展示图像,但这种教学手段仍然无法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新课改教育理念不断加深,在教育改革中,明确要求经济管理学科教育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但由于公司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公司发展程度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经济管理较为繁琐,而部分及教师为保证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时间教学环节[2]。实际上,实用管理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保证学生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管理工作的掌握。若学生只是较为片面的学习经济管理内容,将会使得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困难重重。

三、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改革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改革应以教育转型为大背景,并满足高校学生对于专业经济管理学习的诉求,在经济管理专业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体系中,教学平台的建立是专业经济管理教育开发的基础,而实用管理教学改革实践平台的构建则是基于经济管理指导教育课堂体系改革的关键。在学生经济管理指导过程中,需要既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应具备专业经济管理素养,在此基础上,落实高校专业经济管理实用管理学实际环境,打造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体系实践改革,有助于保证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体系开发科学,巩固学生对于实用管理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培育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内容较为丰富,因此在推进实用管理学教学改革中,应确保基本知识的的传授,并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中,尽量促使教育更加符合生活化要求,贴近生活,接近自然,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在教学中运用更加实际应用来深化教学内容。在实用管理学中管理方法第四节与第五节中就运用案例分析方式实施实践训练,而教师可利用教材教育契机,教学中运用经济管理实际例子,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投入到实际教学中,但在导入中,不应过于生硬导入,可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情景剧,吸引学生注意,最后引入本次教学重点,最终以期与学生共同探讨相关经济管理问题。

(二)分层教学,逐渐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分层教学是新课改教育背景下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在实施实用管理学教育时,首先针对教学类型进行分类,结合实际情况,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基础,在教育中逐渐摆脱教材的束缚,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习惯。而后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分层,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成绩,教学指导程度等方面进行分层,并甚至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完成这一层次学习后,总结本层次学习重点,最后开展下一层次的学习,在学习中逐渐促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分层教学运用更加清晰的方式将知识展现在学生眼前。

(三)灵活转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经济管理专业是以理论知识为出发点,对经济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因此可以认为,实用管理学学科知识学习是对社会实践的总结,但社会实践受到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教材因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及时对教材进行改革,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脱离教材的束缚,结合自身对于教材的理解,更加灵活化经济管理教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方法时,可借鉴案例教学方法,自学式教学方式,任务式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方式等实施教育。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自行准备教学材料,如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等,并利用利用多媒体展示形体的表现形式,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企业情况与与实际经济管理方式相互结合,学生可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际例子,计算相关数据,利用课堂资源,师生之间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此外,为了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还可进行分组合作方式,通过小组之间共同学习,在交流中共同完成经验交流,因此培养学生合作能力,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由于经济管理中涉及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在实施改革中,也应把握高校教育主体性,通过不断改变教学方式,运用实用管理学知识指导学生实践,并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结合分层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效率的提升。

作者:王娟 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