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专题汇报范文

质量专题汇报精选(九篇)

质量专题汇报

第1篇:质量专题汇报范文

【关键词】病例汇报;实践及体会

为了提高护士在病例汇报的完整性和专科性方面的能力,我科施行在护理早交班中进行病例汇报,取得一定成效,现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呼吸科病人病情复杂、危重。全科床位40张,护理人员共15人,其中本科学历5人,占33.3%,大专学历8人,占53.3%,中专学历2人,占13.3%。护士平均年龄27.2岁,

在呼吸科工作年限分别为10年以上3人(分别是护士长、主班护士、治疗护士)、占20%,4-7年6人(为责任护士),占40%,1-3年6人(为三班护士),占40%。

2问题分析

呼吸科护理人员年资低,对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重点掌握不全面,健康教育不能体现专科特色,专科知识有待提高。护士长质控及护理部历次工作检查发现,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欠缺,病情汇报不全面、缺乏专科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病情掌握不全面;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重点不突出,尤其是三班护士;

2.2综合分析能力欠缺,忽略了对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观察,将专科疾病与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护理脱节;

2.3健康教育未能体现专科护理特色;

2.4在护理工作中,加入个人的主观经验,缺乏理论依据;

2.5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条理不清晰;

3管理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与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成员讨论决定:自2012年8月开始,每天护理早交班后,由夜班护士进行5分钟的病例汇报,责任护士给予补充、护士长进行点评,最后由夜班护士将该病例记录在病例汇报本上,护士长给予修改。具体实施如下:

3.1第一阶段(2012年8月):每周一至周五的早交班,由一至五组责任护士分别为夜班护士指定要汇报的病人,夜班护士准备,晨会医护交班、护理床头交接班后,由夜班护士在护士站汇报病情,相应组的责任护士及其他组责任护士给予补充。

3.1.1第一阶段小结:夜班护士普遍存在汇报病例时条理不清晰、内容及顺序各不同,责任护士对汇报内容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缺乏统一标准。

3.1.2对策:护士长制定病例汇报模板,先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夜班护士按照模板写下要汇报的内容,再进行口头汇报,责任护士给予补充;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护士可暂不脱稿汇报,以增加其自信心。

3.2第二阶段(2012年9月):按照第一阶段对策执行。

3.2.1第二阶段小结:夜班护士在不脱稿情况下,能汇报病人基本情况。通过夜班护士的病例汇报、责任护士的补充修改及护士长点评,凸显出各护士之间专业知识的差距。

3.2.2对策:护士长要求夜班护士及相应组责任护士对汇报病例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各责任护士在提出补充修改意见时要以本土化护理常规为依据;护士长在点评过程中就汇报病例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以便督促护士对疾病及相关知识不断学习。要求在下一阶段,表达能力好的护士可脱稿。

3.3第三阶段(2012年10月):按照第二阶段对策执行。

3.3.1第三阶段小结:通过本阶段,责任护士(6人)在汇报病例方面,内容基本全面,条理清晰,1人次脱稿后内容表达不清;夜班护士中,有3人脱稿后病例汇报全面、条理,另外3人次脱稿后汇报内容不全、顺序紊乱,但书写内容比较全面。

3.3.2对策:护士长对病例汇报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回答不全的,若为共性问题,护士长组织一起学习;个别问题,护士长对三班护士进行个别指导,要求责任护士自学,然后找护士长汇报,落实自学效果。就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护士给予鼓励,力争在此基础上有所进步。每周选择一种疾病,反复强化护理人员在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个性化护理及健康教育方面的能力,护士长根据病例汇报内容每日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并给予护理人员反馈,以此规范护理行为。

3.4第四阶段(2012年11月)按照第三阶段对策执行。

3.4.1第四阶段小结:通过本阶段的强化,责任护士(6人)病例汇报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专科特色;夜班护士(6人)1人次口头汇报病例内容不全,但书写内容基本全面,能体现专科特色。

4 效果评价

护士在专科护理及专科教育方面掌握较好,能主动查阅教科书及相关文献,将病人的专科疾病、基础疾病及合并症进行综合分析,依据疾病的护理常规,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并评价护理效果;并针对病情及时与医生、病人及家属沟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病人心功能情况与实际不符,建议医生修订诊断、根据病情及时更改饮食及护理级别等,提高了医生、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丰富了专科知识【1】,也锻炼了护理人员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2】。

总之,通过在护理早交班中进行病例汇报,护士能掌握病人的观察要点及护理重点,并能将专科疾病、基础疾病及合并症进行综合分析,以疾病的护理常规为依据,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并评价护理效果,对病人进行专科化的护理教育,并针对病情及时与医生、病人及家属沟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提高了医生、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多与病人沟通【3】,健康教育增加了护士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融洽了护患关系,增加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例汇报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巩固了护士的专业知识,为持续改进 “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护士专科素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艳燕,杜海英,洪辉樊.护士晨会交班模式的革新与思考.当代护士,2009,(12):121-122

第2篇:质量专题汇报范文

这篇估测英语词汇量专题研究方案的关键词是词汇量,英语,方案,专题,研究,

(一)研究动机

1.背景

进入21世纪,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也是广大学生、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环就是掌握词汇。因为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接触到新单词、新用法,所以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很难确切地计算出来。且随着不断的学习,脑中的词汇量会不断地增加,所掌握词汇的意思也逐渐丰富,单纯用诸如“会10000个词”来描述一个人的英语水平,是极不科学的。本专题将探讨一些估测词汇量的方法,并给出计算一个人词汇量的公式。

2.研究价值

如能较为确切地掌握自己的词汇量,便可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成果了如指掌,也可获知自己可参加何种水平的英文测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将各类语言考试所需的词汇量列举如下:

高考英语(nmet):2000~3000个

大学四级英语(cet-4):4600个

大学六级英语(cet-6):6000个

托福(toefl):10000个

雅思(ielts):10000个

商学院英语考试(gmat): 20000个

法学院英语考试(lsat):20000个

研究生院英语考试( gre): 30000个

(二)研究目标和假设

1.目标

可较准确估测一个人掌握的英语词汇量。

2.相关性

受测人的词汇量与“中文同义词选择”、“英文同义词选择”、“英文反义词选择”、“英文类比词选择”相关,且相关度可用公式表述,该公式可用来估测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

3.测量误差

尽可能将估测词汇的误差控制在总词汇量的1%以内。

4.受测人假设

因为对受测者所做的测试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所以可认为测试的结果是受测的一瞬间,受测人所掌握的词汇量在这一瞬间内没有变化。

(三)研究方法

综合各种词汇测验的优点,构架出估测词汇量实验测试的方法。

1.中文同义词选择

给出一个单词的中文释义,列出4-5个选择项,由受测人选择正确的中文释义。

2.英文同义词选择

给出一个英文单词的英文同义词,有时为同义解释性短语,列出4-5个选择项,由受测人选择正确的英文同义词。

3.英文反义词选择

给出一个英文单词的反义词(即在每个单词的众多意义中,有一点相反即可),列出4-5个选择项,由受测人选择。

4.英文类比词选择

给出一对英文单词,给出4-5对英文单词作选择项,由受测人选择在逻辑关系上相同的一对单词。例如,司机一开车,教师一讲课。数据分析、测试数据有以下几个:

(l)出题词库:即所考的单词是属于什么范围的,会一个生僻词要难于会一个常用词。词库容量记为n。

(2)总题数:一张试卷所含的总题数,记为t。

(3)答对数:记为d。

(4)答错数:记为c。

(5)未答数:记为w。

(6)反应时间:记为s,反应时间总和为考试时间s=s。

(7)选择项数:x=4或5

(四)研究进度

2001年3月,设备、资料准备阶段(开题准备)。

2001年4月,进行词汇量测试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2001年5月,进行论文写作(结题)。

(五)设备及导师要求

1.计算机测试需要

计算机一台,《我爱背单词》光盘一张,《轻轻松松背单词》光盘一张,《韦氏大词典》光盘一张。

2. 笔试需要

在学校帮助下印刷试卷若干张,并请教师组织对我班同学进行一次测验。

(六)导师聘请

请学校聘请著名词汇专家作为我的导师。

三、专题研究开题报告撰写指导

严格地说,专题(项目)研究开题报告应包括可行性论证报告、专题(项目)研究方案。但现在有不少人将其单独列为一项。单独列为一项的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题(项目)名称(与研究方案相同)

2.专题(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案相同)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专题(项目)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的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专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专题研究人员对本专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清楚地了解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4.专题(项目)研究的理

论依据

研究性学习的专题(项目)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5.专题(项目)主要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研究方案相同)

6.研究工作的步骤

专题(项目)研究的步骤,也就是专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7.专题(项目)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专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专题将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被批准立项。

8.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专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专题同样不能立项。

9.经费估算

第3篇:质量专题汇报范文

关键词 水利普查;填表上报;汇总审核;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TV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208-02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填表上报工作启动以来,辽宁省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全力推动,严格按照国普办和松辽委普查办统一部署的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有序推进,在各级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全面完成县级普查数据录入、审核、正式普查表填报、空间数据标绘、县级水量计算与平衡分析,全面开展数据汇总审核工作,先后开展了省市级事中质量抽查、普查数据预验收审核及软件审核、市级水量综合平衡分析,全面启动全省数据汇总、水量计算与综合平衡分析。

1 工作开展情况

(1)高度重视,全力推动,紧抓普查汇总审核关键点。一是省水利厅高度重视,把水利普查工作列为全厅重点工作,厅领导全程收听、收看国家填表上报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2012年全省水利普查工作。二是省普查办将数据汇总审核工作列为水利普中之重,该项工作涉及面广,数据量大,关联审核难,平衡分析技术要求高。因此,将数据汇总审核工作作为水利普查的攻坚点。三是强化组织推动,加强技术力量。省普查办、技术支撑单位均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增加人员投入。结合汇总审核工作,适时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督导检查、专项技术指导、事中质量抽查、半年水量计算分析、普查成果预验收、全口径水量计算技术跟踪服务等,多方推动、提前控制,全力做好汇总审核工作。四是注重技术培训,强化培训效果。结合辽宁省第一、二阶段培训,要求各专项组充分消化部级培训内容,然后编制本级实用、明晰、易懂课件,确保培训效果。五是省普查办在检查、指导、审核中发现普查数据与有关资料存在差异性等问题,随时与厅相关部门沟通和向厅党组汇报,确保普查成果真实、准确。六是省普查办组织各专项组制定每月工作要点,下发至各市县和省下派工作组,进一步细化各阶段、各环节的具体要求,确保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协调并进[1]。

(2)及时部署,周密组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按时开展。一是及时下发和转发相关文件,部署各项工作。先后下发了《关于抓紧做好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辽水普办〔2011〕47号)等9个工作文件,转发了国普办关于2012年水利普查工作安排、上报大型水利工程相关资料、做好灌区有关工作等文件,及时全面部署各项工作。二是及时转发国普办关于水利普查数据审核辅助系统软件,利用辅助系统开展全省数据全面审核,做到机审全部通过。三是结合辽宁省实际,制定了《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量计算与平衡分析流程》,开发了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量计算辅助软件,下发至各市、县(市、区)水利普查办使用,效果良好。四是组织全省各市、县(市、区)积极获取了2011年度经济社会指标统计数据,收集整理水利系统历史资料,全面开展 2011年度经济社会用水行政区及水资源三级区的水量计算与平衡分析。五是及时升级了数据上报系统和第二代河流名录,为平衡汇总工作做好准备。

(3)问题前置,适时开展事中质量抽查,严格控制普查数据质量。在省普查办及2个技术支撑单位采取现场巡回检查指导、重点问题和重点地区指导、实时网络检查、定期电话询问以及在线QQ答疑、省下派工作组全日制驻地督导,抽查所驻地30%普查数据等方式审核、把控普查数据质量的基础上,省普查办2011年10—11月抽调25人,分3个工作组,对全省10个市21个县(市、区)进行水利普查事中质量抽查,统一思路,在普查中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普查数据获取进度和质量,为省市级汇总审核奠定基础。

(4)提前开展半年水量计算分析工作。经过省、市、县3级普查办上下联动,反复核对,截至2011年7月10日,全省台帐名录全部确定,台帐数据按规定时点进行获取和录入,结合全省台帐登记系统中已录入的1—6月水量记录数据,开展半年水量平衡综合分析工作,以确保台帐建设真实有效。一是要求各县普查办收集2010年经济社会指标及水资源公报等相关资料;二是利用半年台帐水量记录,计算典型用水定额,利用该定额推算全年用水量;三是结合初算全口径用水量与历史取用水量比对,初步分析水量获取质量,并结合计算结果,提前掌握水量平衡计算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正式水量平衡计算奠定了基础。

(5)超前谋划,开展水利普查预验收审核工作。省普查办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预验收工作的通知》(辽水普办〔2011〕58号),成立2个预验收工作组,由省普查办副主任担任组长,抽调省普查办技术组、数据处理组、驻省质量监控人员和省级技术支撑单位技术骨干40余人,根据“一个中心、三级联动、四个目标、七项会审”的工作思路,采用“驻市轮县、逐项逐表、现查现改、改后即评”的工作方式,按照“现场评分、通报交流、后期排名、全省通报”的工作步骤,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完成了全省14个市100个县(市、区)的普查数据预验收审核,及时纠正不规范或错误填报项,保障了基础数据质量。

(6)及时开展2011年经济社会指标获取、全口径水量平衡计算工作。一是结合辽宁省实际,制定了《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量计算与平衡分析流程》,要求各级普查机构积极与当地统计部门沟通,获取2011年经济社会指标,依照计算流程,开展计算单元水量平衡计算工作,截至4月中旬,全省各县均已获取当地统计局初报数据。二是确定常住人口和畜禽年末存栏数指标的采用方法。如统计指标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时,直接采用,如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时,通过公安部门获取常住人口指标;畜禽年末存栏数存在累计值情况,按饲养品种,确定饲养周期,计算年末存栏数。三是推广使用辽宁省开发的“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汇总与平衡辅助软件”。该软件第一步是数据准备环节。从数据处理上报系统导出原始普查表数据,建立经济社会指标表、调入调出水量表、非常规用水量表;第二步是计算各行业用水定额典型计算值;第三步是确定行业用水定额推算采用值,剔除不合理数据;第四步是水量汇总平衡计算,软件自动实现区域供用水量平衡分析,计算供用水量误差值。当误差值小于5%时,则进行平差计算,否则不予计算。

(7)全面完成市级区域水量汇总平衡分析工作。依据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汇总与平衡辅助软件计算结果,一是与水资源公报、水利规划等历史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区域总供水量、总用水量;二是根据河湖开发治理保护专项、地下水井专项数据,按供水用途分项进行对照分析。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存在的原因,进行全面查缺补漏,使全省各市供水量、用水量计算分析结果基本达到平衡。

(8)充分利用计算机审核功能严控数据质量。一是要求各级普查机构利用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上报系统进行数据审核;二是推广使用水利普查数据辅助审核系统,并结合辽宁省实际确定审核参数,组织省技术支撑单位各专项组,开展省级专项数据审核,第一时间将发现的问题转发各市、县(市、区)普查办,及时组织核实、确认和修改。同时,也把水利普查数据审核辅助系统下发至各市、县,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当地数据审核及问题确认、修改。目前,全省对辅助系统审核提出的确定性问题一一核实、确认和修改。质疑性问题也均找到了原因,及时纠正或编写说明;三是利用辽宁省开发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汇总与平衡辅助软件”,开展区域水量平衡计算分析工作;四是下载并使用水利普查数据汇总审核及水量汇总平衡预审核系统,开展区域汇总成果分析工作;五是利用数据处理上报系统中的“用水汇总”功能,开展水量计算工作,并与辽宁省水量汇总与平衡辅助软件计算结果相互印证。

(9)及时组织全省各市水利普查数据上报及督导检查工作。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上报及验收管理办法》(国水普办〔2012〕)20号)及辽宁省实际,制定并下发了《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上报及验收管理办法》(辽水普办〔2012〕9号),对全省各市、县水利普查数据上报时间、上报内容、上报方式做出详细要求。为保障各市数据上报进度及质量,省普查办下发了《关于抓紧做好水利普查成果上报的紧急通知》及《关于开展水利普查全口径水量平衡计算及空间数据成果督导检查的通知》。截至5月31日,全省14个市的水利普查成果已经按要求全部上报。省普查办组织的2个督导检查组,历时45 d,针对水利普查数据质量、空间数据标绘质量、水量综合平衡分析、水利普查数据上报等,采用逐市逐县督导检查,全市数据汇总及全市水量综合平衡分析等审核方式,已经完成13个市水利普查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最终排查和解决,为全省水利普查数据汇总审核、上报及全省水量综合平衡分析奠定了基础。

(10)全面启动全省全口径水量综合平衡分析,部署省级水利普查数据上报工作。省普查办印发了《关于收集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的函》,积极与省统计局沟通,收集全省2011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组织整理水利普查相关数据及相关历史资料,为全省全口径水量综合平衡分析做好准备工作,部署数据汇总审核、报告编制及成果上报工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数据填报不规范性、各专项间关联关系不协调、个别指标与历史资料或统计资料不符等问题,协调各市、县普查办核实,补充修正。

(2)工业总产值。有些县统计年鉴中只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没有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全口径工业用水量无法推算,辽宁省采用以下方法予以解决:一是向统计部门下发文件,提出技术要求,由各级统计部门帮助解决;二是收集经委、工商等有关部门数据,与统计部门共同分析解决。

(3)畜禽数量。有些统计年鉴仅有年总数或年底存栏数。辽宁省采用年底存栏数,对仅有年总数的可按养殖种类、周期估算。

(4)规模以下耕地灌溉和非耕地灌溉的不同水源、不同作物的典型灌区的实际加权亩均用水量(综合定额)的确定问题。辽宁省采取以县行政区套水资源三级区为水量计算单元,考虑不同种植作物、水源差异确定用水定额,计算净用水量,避免三级区供用水量不平衡问题[2-3]。

(5)供水量(地下水井和取水口的取水量)的用途与推算全口径用水的用途口径不一致,例如地下水井供水量的用途分城镇生活和乡村生活、取水口分城乡供水难与经济社会用水的用途对应;还有取水口的用途要求填写主要用途,与经济社会用水的口径不一致等。在进行合理性分析时,供用水量无法比较。

(6)城市供水由市政自来水公司统一向多个区级(计算单元)供水情况,水量平衡时供水拆分、输水损失计算困难。辽宁省采用的方法:一是根据供水量、输水管网类型和长度的比例推算。二是先计算总输水损失量,按输水管网类型和长度的比例划分到各区[4]。

(7)水量平衡分析仅计算总水量平衡,没有分析分项水量平衡(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有可能造成总水量平衡但是分项水量不合理,导致用水指标错误。辽宁省采用各专项间相应水量对照分析法,进行分项水量平衡。

3 参考文献

[1] 尉成海,房国良,赵巨伟.精心组织 扎实做好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工作[J].中国水利,2010(22):28-29.

[2] 景宁.临汾市水利普查卒间数据采集标绘严把“三关”保质量[J].水利发展研究,2012,12(6):21-22.

第4篇:质量专题汇报范文

一、基本做法

1、规范工作制度,坚持“一把手”汇报。

制订规范的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是保证开好“汇报会”的前提。在“汇报会”运行初期,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了《市委领导听取市直部门党组(党委)汇报机关党建工作会议规程》,对“汇报会”的工作程序、责任分工和基本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在确定汇报单位上,根据每次“汇报会”的主题,按照工作特点、性质相近,有利于互相交流,有利于市委领导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的原则,每次确定6至8个单位作为汇报单位;在会议对象上,始终坚持请各汇报单位的“一把手”亲自向市委领导汇报抓机关党建工作情况,并安排机关党组织专兼职副书记、专职党务干部参加旁听,同时邀请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针对个别机关党建工作存在问题较多、难推动的单位,我们还邀请其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参加会议;在汇报内容上,既要汇报机关党建工作的成效,也要讲存在的问题,还要汇报下一步整改的方向和措施。

2、加强双向沟通,抓好会议四个环节。

—是确定“汇报会”形式、主题前,与市委领导充分沟通,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每年年初,工委都专题研究本年度“汇报会”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每次“汇报会”的大体时间、地点,汇报的主题、形式,具体的汇报单位。方案制定后上报市委领导审定,并根据市委领导的意见进行调整,使全年的“汇报会”工作有规划、有目标,又切合市委的中心工作。

二是“汇报会”召开前,与汇报单位加强沟通,充分做好会议准备工作。首先,在确定汇报单位、会议形式、内容的前提下,一般提前一个月召开汇报单位参加的预备会,布置有关会议的汇报材料及会务工作,以便汇报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次,预备会后认真做好会前调研,由工委组织若干个小组分别深入汇报单位逐个调研,其内容主要包括:汇报单位机关党组织基本情况、机关党建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及整改的意见、建议,并形成文字材料,为市委领导指导工作和工委在会上通报情况提供依据;再次,对汇报单位的汇报材料进行逐一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退回修改,特别是对一些单位只报喜不报忧的情况,我们逐个交换意见,帮助分析存在的问题,使汇报材料真实反映汇报单位的情况。

三是“汇报会”上加强双向沟通,面对面交流,形成共识。在各单位主要领导分别汇报的基础上,机关工委通报各汇报单位机关党建工作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各汇报单位提出对工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工委领导现场解答,沟通情况,统一思想;最后,市委领导讲话,就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提出要求,并限期落实。

四是“汇报会”后督促整改,确保取得实效。保证“汇报会”取得实效,关键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每次“汇报会”上工委对各汇报单位分别提出的整改意见,要求各汇报单位认真落实整改,并在会后两周内做出书面反馈。工委对各汇报单位的整改措施进行通报,并报送市委领导。为加大整改力度,工委结合日常工作,对各单位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健全“汇报会”工作资料,对每个汇报单位都建立“一本帐”,把督促整改与检查、评优工作相结合,与推动经常性的工作相结合,促使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3、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会议质量。

首先,在汇报单位的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点面结合。“汇报会”运行初期,我们不定期组织,主要是安排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汇报;随后每月组织一次,每次分系统安排汇报单位,把市直96个单位全部轮流一遍,使市委领导对市直各单位机关党建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在组织第一轮普遍汇报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以典型引路,带中间、促后进的思路,开始了第二轮“汇报会”,将每月一次改为每季度一次,每次汇报单位安排好、中、差三个层次,把会场设在典型单位,每次安排1至2个先进单位作经验介绍,其他汇报单位主要领导即席发言,主要汇报第一轮“汇报会”以来整改情况,并联系先进单位经验谈感受、找差距、讲对策,使“汇报会”更具有直接性、针对性,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从**年开始,“汇报会”进入了第三轮,每次会议确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组织不同类型单位作为汇报单位。

其次,在汇报内容上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汇报会”始终结合每个时期市委的中心工作,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主要内容,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主要目的。**年以来,内容上突出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年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相结合,每个季度安排不同主题的“汇报会”:围绕机构改革,如何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作用;机构改革后新组建机关党组织的单位,如何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以福州市“再掀闽江开放潮”为中心,如何提高机关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的能力;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效能为目标,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

第三,组织形式上突出实效性和灵活性。在完成第一轮把汇报单位请上来向市委领导面对面汇报的基础上,从第二轮开始拓展为会议与现场学习考察相结合,把会场设在先进单位,由他们提供一整套的党建资料、本单位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党内生活手册》、党建活动室等作为市委领导现场检查和会议学习参观的内容.丰富了会议形式和内容。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单位主要领导虽然到会汇报。但只是念一念准备好的汇报稿,对本单位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没有深刻的思考。为此,我们把汇报形式改为汇报单位主要领导脱稿即席发言,促使其深入研究,加强思考。**年春节刚过,我们组织了一场汇报会,市委领导在工委领导陪同下先后对6个汇报单位逐一走访检查、听取汇报,并看望党务干部.使党务工作者感受到市委的关心和支持,也丰富了“汇报会”的形式。

二、主要成效

建立起市委领导与市直部门主要领导面对面共商机关党建的新机制,形成了市委与市直部门党组(党委)、机关工委与机关党组织联动抓党建的态势。从“汇报会”的特点看,它为市委领导直接了解、指导机关党建工作,市直部门主要领导直接向市委领导汇报工作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是市委领导与市直部门领导共商机关党建工作的对话,其影响力大,解决问题力度也大。如:市农口原机关党建工作相对滞后,在第一届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中,没有一个单位申报。为此,我们召开了市农口专场汇报会,并请分管农口的市政府副市长参加。这位副市长听取汇报和机关工委对农口单位机关党建工作情况通报后,震动很大,当即对农口单位机关党建工作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会后专门组织一次会议听取农口各单位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农口各单位党组(党委)按照中央《条例》要求,加强对机关党组织工作指导,明确规定将党员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市水电局把创建“五好”支部工作与奖惩挂钩,评不上“五好”支部的支部书记不能评优;市农业局党委确定每季度召开一次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形势分析会。由于各单位加强领导,责任明确,措施得力,农口单位机关党建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第二届“创先”评选中,市农业局被市委列为表扬单位。

增强主要负责人带头抓机关党的建设的责任意识,促进了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以“汇报会”形式来增强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抓党建的意识,促进机关党建责任制的落实,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是实行“汇报会”制度的最终目的。从“汇报会”的整个过程看,无论是汇报稿的审定、会上的发言,还是研究整改的措施,绝大部分单位主要领导都做到亲自过问,积极协调,以实际行动来重视、关心、支持机关党建工作。在此基础上,参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有关做法,市直机关工委制定并提请市委转发了《关于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机关党的建设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党组(党委)抓机关党建工作,并通过“汇报会”检查、督促、推动《责任制》的落实。目前,市直机关各单位党组(党委)指导机关党组织工作逐步规范、到位,以单位党组(党委)为主要责任的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明显得到强化,创建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形成良好的态势。

树立起机关党的工作服务经济中心的观念,增强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活力。一方面,工委在市委领导的指导下,每次“汇报会”的会议主题都围绕市委当前的中心工作来确定,也使工委一个阶段的工作结合市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另一方面,各部门主要领导在汇报工作时都把党的工作与行政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汇报,检查本单位机关党建工作在业务中心工作中发挥的作用,避免就工作汇报工作,就党建汇报党建;市委领导在每次“汇报会”上听取汇报后,都对机关党建工作如何围绕中心工作,做出指导,提出要求.使各部门主要领导增强“两手抓”和围绕中心抓党建的意识,在指导机关党组织开展工作中,注意围绕中心赋予机关党组织任务,发挥机关党组织作用,从而使机关党组织叫得响、推得动、树立起威信,增强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活力。

机关党组织职能不到位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力地促进了中央《条例》的落实。“汇报会”后抓整改的过程,也是加大贯彻落实中央《条例》的力度的过程。各单位普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历次“汇报会”汇报单位整改情况反馈率达100%。各单位党组(党委)普遍制定了贯彻中央《条例》、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规定、办法或细则,每年至少两次专题听取机关党组织工作汇报得到落实,一些单位机关党组织专兼职副书记列席党组(党委)有关会议、参与干部考核、机关党务干部配备、党建经费等久拖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为机关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从而也激发了机关党务干部的工作热情,促进了机关党建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启示

启示之一:坚持主要领导汇报,是开好“汇报会”的关键。“汇报会”具有直接性、针对性和双向性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会、部署会,必须确立以增强主要领导抓党建的责任意识为目的,以协调解决机关党建工作实际问题为方向,以检查、督促、跟踪为手段,以既务虚又务实的态度为会风的工作思路,必须始终坚持请部门主要领导汇报工作,并作为一条硬性规定,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启示之二:做好会前调研工作,是提高“汇报会”质量的重点环节。对汇报单位开展调研,找准存在的问题,是会前准备工作的核心。调研情况是工委在“汇报会”上通报各单们机关党建情况的依据,是为市委领导掌握汇报单位机关党建情况提供的第一手材料,也是汇报单位今后整改工作的方向。因此.一定要三成绩讲到,问题讲透,实事求是,令人信服。特别是对存在主二题抓住抓准,条分缕析,做到言之有物、言必有据、有的放矢:

启示之三:注重会后整改工作,是“汇报会”取得实效的保证。一次成功的会议,不仅要有充分的会前准备工作、充实的会议内容和完备的会场服务工作,而且要有高质量的会后工作.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每一次“汇报会”后,必须把精力放在督促整改上,以确保“汇报会”取得实效。综合汇报单位整改反馈内容,一般都具有制度性、规定性和时间性特点,是一个抓落实的过程。同时,高质量的会后整改也丰满和完善了”汇报会”系统工作。

第5篇:质量专题汇报范文

无论是谁,只要身在统计职场,都要发出自己的“声响”。调查业务培训、工作汇报交流等统计职场常态活动中,讲课和发言水平不仅折射当事人的职业素养,还代表统计团队的形象。工作中,我们却常常遇到一些发言不得要领、讲课质量欠佳的“画面”,笔者不由心生感慨,想和您聊聊“统计人如何言说”这个话题。

讲课:必备的岗位技能

讲课,即讲解、传授知识技能。岗位技能指掌握和运用专门职业技术的能力。统计人虽不是老师,“讲课”却是我们必备的“岗位技能”。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笔者分解。

讲课,统计人无法回避

讲课,统计人无法回避,源于“讲课”是统计职场常态的工作内容。在日常工作中,统计人常需要“扮演”一些重要角色,这些角色扮演能否成功,表达质量的高低是关键因素。

传授统计知识的“业内老师”。组织专题统计讲座、介绍统计工作产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等)、培训统计从业人员、解读统计科研成果,均属传授统计知识。不管是教室讲台、还是发言座位、抑或媒体镜头,虽然空间不同、环境各异,但扮演“业内老师”角色的必定是统计工作者。

讲解调查方案的“专职教授”。就目前看,每十年四次大型普查,每年若干项规模不等的统计调查的组织与实施都需要各个层级的统计人,特别是直接面对调查对象的统计人,要以“专职教授”的身份,讲解调查方案、解读调查指标、传授调查技术。

培训统计技能的“职业讲手”。一年一度的统计年定报布置工作、季度(月度)数据质量评估、数据采集规范(加工方法)以及相关统计技能(如Excel使用、分析报告写作、数据质量评估报告写作等)培训,统计人必然是这些培训活动的“职业讲手”。

讲课,事关统计工作质量

统计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业务特点和技术含量,决定了“逢事必训”的统计工作模式。因此,讲解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将直接关系到统计工作的质量。

影响统计制度的解读质量。众所周知,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载体和标志。而保障数据质量的关键节点在方法制度的科学和规范。采集数据的过程和环节是否规范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对下级,特别是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的统计制度培训质量上。如果讲课人对统计制度解读不清晰、表述有谬误、讲授不到位,数据质量打折扣在所难免。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跟我们说清楚”而影响了数据采集质量。

左右调查方案的布置效果。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代名词,可以说,统计调查质量就是统计工作的质量。而任何一项调查,不论是国情国力的大型普查,还是某一主题的专项调查,其调查活动无一不是通过“培训”来完成布置环节的。调查活动参与者能否吃透方案、掌握技术、明白要求、理解指标,对保障讲课质量来说至关重要。

提降统计知识的传播精度。近年来,随着统计数据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面向公众普及统计知识成了统计人的新课题,类似统计课堂、统计知识讲座等活动也多了起来。社会受众能否增进对统计的知晓和理解,统计知识能否精恰地传播于社会群体,就要看统计人的授课技艺了。如果讲课者技艺低浅,统计知识的传授、解读、说明精度肯定打折扣,统计知识的传播必受影响。

发言:常演的职场节目

发言,即发表对事物的看法、想法。我们之所以把发言水平和统计能力高度关联,是因为发言环节渗透于职场内外、发言质量承载着“发言者”的综合素养。

发言,职场中无处不在

统计不是无声的工作,用口语表达方式交流、汇报、沟通工作信息和思考见地,几乎穿插于统计工作的每一个节拍当中。

汇报工作情况的重要载体。“汇报情况”是机关工作运行当中的重要环节,相对于文字、视频、图像等,“言”发于口、“语”生于心、“情”载于面的口述方式,因其互动性、生动性、情感性、强调性、即时性,“发言”理所当然成为汇报工作情况的重要形式和载体。特别是在提前下发提纲、要求发言时限、指定发言顺序的汇报活动中,已成为统计人规范的、常态的“职场动作”。

交流业务体会的常见方式。方法制度的实践心得;基础工作的操作体会;调查活动的组织方法;岗位技能的运用效果……统计业务需要交流,通过交流总结得失、提供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在诸多交流方式中,“会议发言”“座谈讨论”最为常见,“发言”是与统计业务活动相伴相生的内容和“元素”。

介绍统计成果的必选“节目”。在统计职场,介绍工作成果的概率非常高,特别是“典型发言”“重点发言”“点名发言”都是展示、介绍工作收获与成果、工作亮点的必选节目。出于表述和分类的需要,笔者把“发言”归纳为“汇报情况”“交流体会”“介绍成果”,其实这三种情况是交汇相通的、常说常演的。

发言,“能力”的展示平台

发言,既是“汇报”“交流”“介绍”的工作活动,也是发言者“能力”的展示平台,甚至是发言者“魅力”的折射镜面。

测度思考含量的无形标尺。“言为心声”,一段发言,可以使“说话者”的思考水平一览无余: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对社会经济的分析视角、对工作活动的筹划思路、对业务得失的感悟深浅、对事物现象的观测能力、对学识运用的思维质量、对讨论议题的认知层次、对发言内容的重点把握……相对于思考含量,“发言”是直观的测度标尺。

展示表达水平的标志动作。“发言”是展示语言水平的标志性动作:您的语音是否悦耳、您的口齿是否清晰、您的语速是否得当、您的语气是否传神、您的措辞是否贴切、您的思维是否有序;您能否把抽象的概念进行通俗解说、您能否对呆板的内容进行生动叙述……“发言”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把您的语言水映得淋漓尽致。

体现文字能力的直观卷面。一个人的文字功夫是深是浅,可以借助“发言”进行直观验看:归纳、提炼、概括的含量;顺序、层次、详略的把握;强调、提示、辨析的效果;修辞、文采、意境的用心……当“排比”用做发言要点的时候、当“比喻”活跃发言内容的时候、当“对仗”替代絮絮叨叨的时候,出彩的不仅是您的“发言”质量,还有您的文字能力。

第6篇:质量专题汇报范文

一、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国内外汇贷款的管理政策主要有2003年1月1日起执行的《关于实施国内外汇贷款外汇管理方式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125号文),2004年6月27日起实施的《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9号令)和《境内外汇划转管理暂行规定》。125号文对境内中外资银行办理国内自营外汇贷款的外汇债权登记、专用账户、还本付息等方面的管理都作了详细规定,《境内外汇划转管理暂行规定》对外汇划转划出行、划入行审核资料和商业单据义务作出明确要求。9号令则规定境内外资银行向境内机构发放外汇贷款按照国内外汇贷款方式管理。对照前述银行在国内外汇贷款方面的管理现状,国内外汇贷款的外汇管理政策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用账户的管理规定不尽合理

首先,“一笔外汇贷款只能开立一个专用账户,贷款合同履行完毕后,应注销专用账户”的规定无法执行。如果以授信合同作为贷款合同,那么一家贷款银行一年要为一个客户开立并关闭若干个专用账户。如果以提款合约作为贷款合同,那么一家贷款银行一年要为一个客户开立并关闭成百上千个专用账户(进出口贸易融资具有笔数多、金额小的特点)。究竟是以授信合同还是以提款合约作为贷款合同,外汇管理政策没有规定,具体到执行中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便是以授信合同作为贷款合同,照此规定,一家银行一年也要浪费大量的账户资源,既不利于银行管理,也不利于外汇局对外汇账户系统数据监测。笔者在实践中了解到,目前各家银行均未严格执行该项规定,银行老客户的外汇贷款专户连续执行几个授信合同的现象十分普遍。

其次,“还贷资金进入专用账户的时间不得超过贷款到期日或实际偿还日前5个工作日”的规定毫无意义。还贷资金进入专户时机是债务人综合考虑自身资金状况、汇率等因素的结果,在近年来市场存在人民币对外币较大升值预期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客户不会提前购汇还贷;如果还贷资金进入专用账户的时间超过贷款到期日,也仅表明债务人逾期偿还外汇贷款,是借贷行为的一种并不鲜见的结果,应按贷款合同约定处理,外汇局不宜过多干涉。

(二)外汇贷款划拨的审核义务可操作性不强

国内外汇贷款管理的关键点在于控制外汇贷款的结汇,防止外汇资金转结汇增加结售汇顺差的压力。《境内外汇划转管理暂行规定》对外汇账户资金划转用途的真实性规定了严格的审查条件。按照这个规定,某企业在A银行贷款后,目的是归还在B银行的贷款,A银行应当审核企业提供的借款合同、还本付息通知书等资料。而正如本文所述,企业申请外汇贷款的时机是综合考虑利率、汇率等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可能在发放新贷款时,旧贷款尚未到期,或者经常项下相关单据尚未取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审核单据则违规,坚持审核单据则贷款无法落户。《境内外汇划转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虽然能防止外汇贷款结汇,但妨碍了企业和银行的正常业务往来。

(三)还本付息的规定严重滞后

125号文规定“债务人偿还贷款本息时,应先使用自有外汇,不足部分方可购汇”。该规定显然是外汇紧缺时期对企业购汇行为的限制。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1.9万亿美元,管理当局应想办法对外疏通支出渠道,对内实行藏汇于民的政策,对于国内外汇贷款还本付息管理却还固守旧传统,与我国外汇形势不相符合。

(四)银行报表统计负担过重,报表信息利用率较低

125号文虽然方便企业使用国内外汇贷款,取消债务人到外汇局逐笔办理国内外汇贷款登记,但同时也增加了债权银行的工作量。该规范性文件设计了《国内外汇贷款债权人集中登记表》、《国内外汇贷款变动反馈表》、《国内外汇贷款专户开户销户月报表》、《国内外汇贷款业务数据汇总表》等四种报表要求银行每月填报,有的省份还自行添加了其他几种有关外汇贷款情况的报表要求银行上报。由于这些报表数据不能在银行业务信息系统中自动生成和汇总,有些报表还需要人工填写逐笔外汇贷款的明细情况,大大增加了银行工作量,报表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近几年银行外忙贷款业务成倍增长,外汇贷款报表统计工作也到了令银行工作人员不堪重负的地步。如此辛苦得来的报表,其利用率却不高,外汇局对银行易于编制的《国内外汇贷款变动反馈表》和《国内外汇贷款业务数据汇总表》中的个别数据汇总后编制《资本项目统计监测系列报表》,而另两种较难编制的报表上报后却没有有效利用。

二、政策建议

(一)改进国内外汇贷款账户管理

改革国内外汇贷款专户管理方式,专户由银行根据客户和贷款类型自行开立和撤销:国内外汇贷款的入账和境内划转只能在对应种类的外汇贷款专户之间进行,普通外汇贷款不得进入贸易融资外汇贷款专户,反之亦然。

(二)简化国内外汇贷款划转审查手续

紧紧抓住国内外汇贷款不得结汇这一监管目标,仅要求贷款划出行审核资金划入行提供的划入账号性质,如果划入账号属于外汇贷款专户,则无须进一步审查,外汇贷款用途的真实性审核责任交由划入行承担;如果划入账号不是外汇贷款专户,要求划出行审核证明资金用途真实性的资料和商业单据。同时要求划出行在划转报文中必须表明划出资金性质,即外汇贷款,以便于分清划出行、划入行责任,方便划入行管理。

(三)取消还本付息的限制性规定

充分尊重债务人选择购汇或现汇支付国内外汇贷款本息的权利;允许债务人在债权银行和注册地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办理国内外汇贷款购、付汇手续。

第7篇:质量专题汇报范文

一、改革供销社汇总会计报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们认为。改革供销社汇总会计报表要放眼于整个农村合作经济,动态反映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状况,体现“大合作、大校纪,的总体总想。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同时要具有前瞻性;既要反对弄虚作假,又要反对漏统漏报。要坚持三个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汇总会计报多的改革要坚持以国家现行有关财经法规、制度为准绳。参汇单位的会计报表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编制。汇总会计报表数据要严格按照参汇单位上报数汇总。

(二)科学合理原则。要适应供销社创新体制、创新机制的改革需要,体现“开门办社、开放办社”,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反映发展中的供销社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科学地设置汇总会计报表报表格式及会计指标。既要坚持广泛性,又要加以合理规范、确定汇总会计报表的汇编范围。

(三)简明实用原则。报表格式及指标的设置,要既能够全面客观反映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工作成果,完整提供会计信息和决策依据,又能够不增加被汇总单位的工作和经济负担。

二、改革汇总会计报表基本思路

汇总会计报表改革要做到“两个延伸,两个精简”。一是延伸汇总单位。改革现有以各级联社作为汇总单位的报表汇总体系,将汇总单位延伸至基层供销社。这符合中央5号文件规定的“社企分开”原则。从实践上讲,基层社范围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单体经营公司以及各种形式的承包、租赁经营的客观存在.使基层社作为级汇总单位成为必要。因此,对其所辖范围内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编制的会计报表,按相同项目汇总,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政策上讲,都是可行的。由于不涉及税收、信贷、审计等问题,从而解决了改革汇总会计报表的技术问题。将基层供销社作为汇总单位有利于真实、全面、完整、客观地反映这些经济实体的会计数据,有利于上级领导准确了解供销社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有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利于划分基层社与其下属被汇总单位的责、权、利关系。

二是延伸起报单位。凡是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接受供销社行业指导的专业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独立核算的单体公司以及基层社原有理事会所应无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都应单独作为基层供销社理事会下属一个起报单位,纳入汇总范围。

三是精简汇总报表种类。现有汇总会计报表种类繁多,部分报表基本没有实际使用价值。应以科学、合理、实用为原则,重新设置能反映改革成果的汇总报表。

四是精简汇总报表指标。现有汇总会计报表指标重复、过时现象严重,应大量精简压缩,同时适量增加能反映改革成果的会计指标。

三、改革汇总会计报表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对于新的改革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是被汇总单位自觉履行汇总义务的比例不大。被汇总单位是否自愿接受汇总管理,是制约汇总范

围延伸的瓶颈问题;二是受税收、银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汇总数据在真实性、有效性上存在问题。解决这些难点的基本对策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这是解决汇总会计报表数据的前提。首先要由各级领导尤其是县、基供销社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要在组织和人员上落实,加强财会工作力度;其次要求各级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及提高认识,坚持财会工作必需与供销社的发展相适应的原则,转变“等、靠、要”的消极思想,积极主动参与供销社的改革;再次要求基层企业(被汇总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深刻理解改革汇总会计报表的目的与作用,正确处理加入合作经济组织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

(二)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这是解决汇总会计报表数据真实性、有效性的基础。一是提高财会人员道德水准。要求财会人员工作要有责任心、事业心,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收集资料;二是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

第8篇:质量专题汇报范文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重组为上海报业集团是去年中国传媒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上海市委为落实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在全国树立“改革标杆”而重点推动的一个项目,当时市委书记韩正为上海报业集团定下了“大调整小改革”的基调。一年多以来,在各种利好政策以及来自政府、民间的多路资金合力助推下,上海报业集团各种举措频频,从休刊《新闻晚报》、《房地产时报》等多份报刊,合并《I时代报》和《新民地铁》两份地铁免费报,到创办“上海观察”、“澎湃”、“界面”等诸多新媒体项目,显然并不是“小改革”三个字所能概括的。姑且不论官方对此如何表述,究其根本,这些举措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对传统媒体进行结构性减负,在整个报业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亏损,对报刊抓大放小,做强优秀报业品牌,做大优势纸质媒体;二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特别是以大手笔全新创设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符合互联网思维的新媒体项目来拓展传媒产业维度,寻求新的增长点并谋求在网络舆论场中真正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在互联网这一新阵地上达成上海市委提出的“巩固舆论阵地、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改革目标;三是构建一个由地产、金融组成的有稳定回报率的投资平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旗下媒体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从而降低媒体本身经营上的风险。

如果对号入座,此次大张旗鼓地推动《文汇报》进行改版,显然是上海报业集团以新的行动对上述第一个目标的又一次诠释,也是藉此进一步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外界传递上海报业集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表明上海报业集团的报业改革工作是“真改革”、“真调整”,报业改革调整不仅仅是“关停并转”,也有改革图新、做大做强,不仅只涉及子报子刊,对大报党报同样会作出深度调整。

版面:对定位的再明确与再认知

对《文汇报》来说,此次改版更大的意义是对报纸定位的一次自我检视和明确,也可以视作党报对传统办报思维的一次更新、一种新尝试。从上海的报业生态结构来看,《文汇报》一直处在一种相对“尴尬”的境地――作为一张以“教科文卫”为特色、有着悠久历史的全国性大报,《文汇报》在影响力和公信力上丝毫不逊色于不少中央级媒体,但“偏居”上海一隅,又非上海市委机关报,地方性报纸的身份与报纸本身的“江湖地位”并不完全匹配,在外省市的广告发行缺乏优势,只能长期与《解放日报》共同分享本市的公费市场。因此,如何发挥《文汇报》在文化教育等领域内既有的垂直优势,在定位上拉开与《解放日报》的差距,做到差异化办报,是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需要深入思考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去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有过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述。他说:“《文汇报》作为一张在全国有影响的报纸,必须强调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加大对文化思想等特色领域的报道力度。”他同时暗示《文汇报》将会以试点的形式进入报业改革的蓝图之中。

按照这一思路,在这次酝酿已久的改版中,《文汇报》明确提出,要大力强化“全国性人文大报”的定位,进一步重申报纸的主要读者对象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群体,在版面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版面的合理归并、增减和创新,打造新的版面内容、格局和面貌,深耕“教科文卫”等优势领域,突出人文特色。对此,报社公开的用词是“强势出击人文领域”。体现在版面上,核心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减少政府的一般性、工作性新闻的报道,把更多的版面空间让位于人文、科技新闻,改“党报特色”为“人文特色”。与此同时,大幅削减体育、财经等非《文汇报》擅长领域的报道内容,策划并增加读书、文化等具有思想性、评论性、探讨性的栏目及版面。

从10月15日改版到10月23日,《文汇报》9天的头版头条绝大多数为科技、文化新闻,并新增了“文汇深呼吸”等栏目,以及“‘如何重建创新的文化自信’大讨论”、“工业4.0探索”等系列报道,这些均是针对社会、人文领域的活跃话题展开的讨论性质的报道,思想性和可读性非常高,版面的特色和学术气息也十分突出。此外,报纸周一到周五的9~12版均主打人文新闻,除新闻报道外,还包括笔会、影视、艺术、记忆、书缘、文艺百家等与文化有关的《文汇报》原有优秀版面和栏目,关注文化动态新闻,深度解读文化领域热点话题。

此次改版,原《文汇报》创立的子报《文汇读书周报》被重新吸纳进入主报,成为每周一的一份专刊,刊名不变。《文汇读书周报》在阅读、出版领域深耕多年,此次资源整合,无疑对提高《文汇报》的内容质量和版面深度有着积极的影响。

机构与人员:减少层级与整合重构

版面的变化显而易见,隐藏于背后的大动作是《文汇报》对整个报社运行机制、治理结构和采编流程的改革与改造。为推动此次改版,上海报业集团与文汇报社配套推进了“改机构”和“改序列”,这两项改革的核心均是突出“采编为宝”的理念。

所谓“改机构”,即对报社的采编部门进行优化整合。为与新的版面相适应,文汇报社优化了原来的机构设置,打破部门壁垒,将所有人员全部打散后,分别成立了文化报道中心、政经报道中心、教科卫报道中心、国内报道中心以及新媒体中心。各中心整合原有采编部门资源,进行平台化、扁平化的管理,中心总监由原报社的副总编辑出任。这种设计,其目的在于打破条线限制,减少中层管理人员的数量,让原部门主任、副主任等业务骨干从管理岗位中解放出来,从而提升报道的质量。

“改序列”,则是对原采编人员的专业职务序列(即新闻专业职称)进行重新设计。这项改革在原有的新闻初、中、高级职称之外,新创设了10级采编岗位序列设置,其中10级为最低,1级为最高,记者编辑可根据专业技术职称、工作年限和绩效考核成绩逐级晋升,与之前的新闻专业职称相比,此项改革推出之后,采编人员既可通过原职称评聘体系获得晋升,也可以通过日常工作的业绩获得晋升,从而提供更为多元和畅通的晋升途径。此外,为鼓励报社出“大家”出“名家”,文汇报社还分别设立特聘首席记者(编辑、评论员)和专业首席记者(编辑、评论员)岗位,并赋予相应的职权和待遇,以鼓励采编骨干,提高采编人员的工作热情。据悉,职务序列改革作为一项试点工作,不但得到了上海市委的大力支持,甚至将成为全国性的示范项目之一。

第9篇:质量专题汇报范文

1.1学生反馈考核(10%)

每班由班主任负责选出一名责任心的同学,由教务科统一负责管理,培训如何填写《教师授课情况统计表》,包括:学生出勤、听课教师、授课形式、组织教学、作业检查等,负责班级记录的学生于每周六中午将本周记录情况送到教务科汇总,教务科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并征求修改、改进意见,教务科对学生反馈表,进行分类统计,并汇总记入教师量化考核月报表;

1.2教师本人考核(10%)

作为教学一线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认真听讲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需要认真准备每一堂课,及时备课、认真讲授,根据自己在本月内的教学表现及学生反馈进行自评,客观地填写教师量化考核月报表,填写无误后上交至教研室主任;

1.3教研室考核(20%)

每一位教研室教师统一服从教研室主任统一管理,教研室主任将根据该教师的授课计划、课件制作、教学材料书写、教研活动、听课、教学检查、服从安排等方面进行考核,教研室主任先给每一位教师打分,然后与教师自评进行核对,如上下相差超过3分时,应及时与当事人沟通,保证量化考核公正、公平,填写无误后上交至教务科;

1.4教务科考核(30%)

教务科考核主要负责授课评价、听课、考务管理和教学秩序四个方面。授课评价包括:每个月教务科将会安排校教学专家组、督考室、教务科、教研室主任走进课堂去听课,根据听课评分标准给每位教师打出相应分值,并保证每一位授课教师在本月都被听课,最后由教务科对听课分数进行汇总,计入教师量化考核月报表;听课包括:检查校教学专家组、教务科、教研室主任、教师(专兼)是否完成听课任务;考务管理包括:出卷、监考、阅卷、成绩等方面;教学秩序包括:侯课、上课、下课三个大方面,对于教学秩序检查结果每天公示,每周汇总(学生反馈+教务科检查)公示,做好记录,于月末汇总计入教师量化考核报表(教研室主上报与教务科考核);

1.5督考室(10%)

督考室除负责教师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外,还将负责听课、出勤、学生满意度的统计、测评,每月末将由督考室教师走进班级对该班授课教师进行测评,然后汇总计入教师量化考核报表;

1.6校教学专家组考核(20%)

校教学专家组参与日常教学秩序检查、听课、教研活动等多方面工作,具有一票评优和否决权。最后由教务科汇总教师月考核报表,检查无误后,由校教学专家组审核,对于校教学专家组在听课、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数值的形式体现在每位教师的量化考核分数中,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一个公正、公平的分数,审核通过后上报督考室公示。教师量化考核实行月报表(见表一),每位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务科、校教学专家组将严格依据《教师量化考核方案》对每位教师进行考核,充份体现公正性、客观性、准确性、以人为本的原则。

2量化考核方案考核结果

教师量化考核方案的实行主要是针对授课教师,即是奖励也是约束,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支撑点。而教师量化考核方案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模式,增强了教师的自控力度。同时也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使各教学环节得到落实和提高,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控的控制与改进。那么衡量教学质量最客观的标准则是满意度,在我校实行教师量化考核标准后,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3量化考核方案考核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