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暴雨应急响应工作总结范文

暴雨应急响应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暴雨应急响应工作总结

第1篇:暴雨应急响应工作总结范文

一、灾害性天气

1、4月5~6日受中低层切变及地面冷空气影响出现了暴雨天气,、八个乡镇的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石马镇达到140.0毫米,连续暴雨致使多个乡镇受灾,村庄被淹,渠道决口,山体塌方,农田受损。

2、5月6日~7日受高空低槽东移和中低层切变影响,全县普降中到大阵雨或雷阵雨,局部暴雨。

3、5月13日~14日受中低层切变线、低涡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12日晚~14日我县又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过程雨量50~70mm,12日晚受中低层西南气流加强影响全县普降小到中雨,13日受中低层切变线、低涡及地面倒槽共同影响,全县普降大到暴雨,14日切变南压,全县阴天多云南部乡镇阴有阵雨。13日08时—14日08时,我县大部分乡镇出现暴雨和强降水。据统计:我县有13个乡镇出现暴雨,以瑶田94.3mm为最大,2个乡镇出现一小时强降水:七都32.3mm;瑶田37.1mm。同时,本台站出现18.4m/s西北风;一小时最大降水量30.6mm;24小时降水量52.6mm。

4、6月17日~20日受低槽东移影响,全县范围内出现大到暴雨天气。19日20时~20日20时坑田降雨量211.6mm为最大,降雨量57.8mm为最小,达到大暴雨的乡镇有10个。受其影响,本台站观测场西南角30立方米塌方,并整个山坡向中学倾斜滑坡,严重影响气象站观测场安全。

5、7月7日~8日受中层切变影响,7日2时到14时我县中北部乡镇普遍出现暴雨到特大暴雨。其中,县城及4个乡镇出现特大暴雨(12小时14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以县城165.8毫米为最大,2个乡镇达到大暴雨,7个乡镇达到暴雨。

6、7月20日出现短时强对流天气,七都一人受雷击死亡。

7、8月29日出现短时强对流天气,沙溪一人受雷击死亡。

二、2013年灾害特点

(一)、由于县为山区,天气气候复杂,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大,产生的局地短时降雨量大,由此也更容易产生气象次生灾害。

(二)、山区受暴雨影响比较明显,不仅由于山区易形成山洪爆发和山体滑坡,更由于山区抗灾害能力普遍弱,特别是群众住房多为土木结构,难抵突发灾害。

(三)、山区群众防雷意识差,从雷击死亡调查情况得知,死者多因在雷雨来时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在农田劳作被雷电击中死亡。

(四)、从历年统计数据分析,我县地处中部,易受沿海登陆的台风影响,主要是容易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天气。

(五)、从灾害发生时间分析,重大的灾情主要集中在5~7月之间。

三、灾害区域分布情况

据统计,2013年突发灾害,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6月17日~20日出现全县范围暴雨洪涝;二是南部山区乡镇局地性暴雨山洪滑坡等;三是雷击灾害,出现在七都、藤田、沙溪三个易发区。

四、加强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

一是向县领导呈上气象呈阅件,并通过手机短信及时向全县领导及各级气象信息员发送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二是根据气象行业特点,组织本局内部开展了应急演练一次。三是印发了县气象灾害防御应急联动方案。四是坚持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

五、加强今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希望对全县自动气象站、气象信息员,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是自然灾害应对工作走完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突发事件呈多发态势,应该成为日常性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机构,完善设施,强化职能,制定相应措施,充分发挥事件应急处置的核心作用。

(三)巩固和提高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建立各部门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应急队伍,可最大限度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工作。

第2篇:暴雨应急响应工作总结范文

2013年度年平均气温16.8℃,比常年15.8℃偏高1.0℃,是自1993年以来连续第17个偏暖年,自然灾害频发。

(一)、年内多次连阴雨,早春出现罕见春汛。

2013年度降水量1340.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83.4毫米。年内多次出现连阴雨天气,其中3月上旬出现持续强降水,引发了罕见的春汛,上旬总雨量达169.5毫米,是常年平均的7倍多,为历年同期最多。多次的连阴雨天气对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根据上报的灾情与防汛指挥部了解的情况统计,2-3月连阴雨天气共造成全县9个乡镇(街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4万亩,总经济损失0.15178亿元。

(二)、倒春寒十四年来最严重。

2013年4月13~16日我县出现十四年来罕见的倒春寒天气,14日日平均气温6.5℃,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创4月日平均气温最低,而4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平均偏低1.5℃,为历年同期最低。倒春寒对油菜、大小麦、鲜切花等作物有较大影响。

(三)、梅雨期长,梅中有伏。

2013年6月17日入梅,7月17日出梅,入梅、出梅时间均偏晚,梅期31天,梅期长,梅雨量大,分布不均。总梅雨量353.2毫米,比常年偏多83%,为1999年以来最多。梅雨期间暴雨过程频繁,共出现6次系统性强降水过程,出现4个暴雨日。从气象协理员上报的灾情来看,整个梅雨期间,我县共有7个乡镇(街道)受灾,经济作物受灾总面积3810亩,经济损失约600万元。

梅中有伏,6月30日至7月3日梅雨期内我县出现4天连续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达37.6℃(7月2日)。

(四)、高温日数、极端高温创新高。

2013年夏天在梅雨期就已出现高温天气,全年≥35.0℃的高温日数共31天,≥38.0℃的高温日数有7天,均为历年最多,极端最高气温达40.2℃/8月12日,打破我县建站以来最高气温极值,其中8月12~15日连续4天我县最高气温均接近或超过40℃,12~14日连续3天平均气温在34℃以上,为历史罕见。9月份还出现了1天高温日。

(五)、强对流天气频发

2013年雷暴日数39天,是近23年最多的一年。雷暴趋势为早发多发,雷暴初日在2月份就已出现。夏季雷暴更是多发。8月25-27日连续三天出现强对流天气,雨量分布不均匀,个别自动站出现短时暴雨,7-9级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对设施农业有一定的影响。其中8月25日我县出现强雷阵雨天气,魏塘街道长秀村占地150亩的芦笋基地受损严重,总经济损失在八九十万元左右。

(六)、雾霾天气多,空气质量差

2013年共出现大雾54天,仅次于1983年的55天,灰霾天气44天,急剧增多,为历年最多,是去年的近两倍。年内多次出现范围大,影响时间较长的大雾天气,其中2013年11月大雾天气12天,大雾以20日影响最大。19日夜间开始起雾,20早晨至上午出现大范围浓雾,部分地区强浓雾,最低能见度仅30米,直到中午才逐渐消散,是入秋以来气势最凶的一场大雾,对交通运输有较大影响。

(七)、“12.15”大雪侵袭,通行受阻

12月12~16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连续五天的雨雪天气,过程降水量46.2毫米,15日普降中到大雪,累积雨雪量7.5毫米,最大雪深4厘米。15日夜间到16日我县最低气温在-2度左右,出现严重道路结冰现象。给交通带来严重影响。根据上报的灾情统计,本次大雪我县共有3个乡镇(街道)受灾。经济作物受灾总面积较少,为156亩,经济损失约1.4万元。

二、存在问题

在应对突发灾害性天气时,尤其是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无法及时传达到广大基层农民手中,使一线农民错过最佳防灾时机,成为制约当前灾害应急工作的首要问题。目前,灾害性天气的应对途径主要依托电视、农村广播、气象显示屏和96121自动应答系统等,信息的覆盖面与时效性存在一定局限;而我局的手机短信预警平台和农业大户信息库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短信群发能力难以满足更多农户的灾害预警要求。

三、工作建议

针对目前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本着“适用当前、立足长远”的目标,现提出以下四点工作建议:

(一)、做好气象服务均等化建设,保障灾害应急覆盖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建设是《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可以切实保障广大农户享有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进一步扩大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

(二)、抓好“大户和两区”重点服务,确保灾害应急有的放矢。由于当前软件、硬件实力相对薄弱,灾害应急工作难以面面俱到。因此,在遇到突发灾害性天气时,应急管理工作应当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应重点加强对“农业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社”、“农业两区”等对象的服务力度,确保大户、两区等重点区域的抗灾能力,尽量降低灾害损失。

(三)、搞好防灾减灾示范镇创建,健全灾害应急组织体系。通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和“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社区创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的防灾减灾意识,努力形成一套高效完整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使得应急管理工作思路清晰、分工明确。

(四)、用好气象协理员工作队伍,加快灾害应急响应速率。近年来,依托扎根农村、贴近农户、熟知农事的优势,全县气象协理员在气象为农服务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今后应继续加强协理员在预警信息传递、防灾减灾指导、灾情收集上报等方面的工作,有效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广大群众的灾害损失。

第3篇:暴雨应急响应工作总结范文

2012年7月8日3时至10日8时,连云港市普降大暴雨,市区降雨量307.9mm,最大点雨量凤凰嘴440.6mm,据该市临洪站历史暴雨数据显示,该站最大24h雨量296.6mm,历史排位第一。市区80%地区积水深25~30cm,低洼居民区深达70cm。海州水厂因泵房被淹,一度停止供水达数十小时。本次降雨共造成连云港市150多万人受灾,部分公路、供电中断,一些堤防、水闸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7.49亿元。灾害发生后,省、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全力组织抢排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防止沂沭泗地区下泄洪水加重连云港地区内涝,省防指采取“错峰控量、分流减压、拦蓄尾水”措施,合理调度上游来水,将沭河上游来水由东调新沭河改为南下新沂河入海,防止石梁河水库水位过快上涨,腾出时间将新沭河行洪能力全部留给连云港市区排涝,减轻连云港市区排涝压力。连云港市紧急实施“外水外排、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低洼积水抽排”的抢排方案,迅速调度大浦水利枢纽以200m3/s进行自排和80m3/s强排,组织沿海口门抢潮排水,所有排涝泵站全部开足马力,并调集160多台套临时机泵突击抢排。经过11h的抢排,市区河道水位趋于正常,道路积水全部排除,大部分农田涝水先后排出,城市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但同时也反映出该市城市防洪除涝设施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尚有差距。2012年受第11号台风“海葵”倒槽和北方冷空气共同作用,8月10日,淮北响水、灌云、灌南等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其中响水县城降雨量最大,最大雨量点5~17时达510.4mm,超过响水县“2000.8.30”暴雨强度。城区全部受淹,最大水深达1.5m,沿街大部分商铺进水,开发区企业受淹,县城自来水厂一度被迫停水,全县14个镇区40.5万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雨涝发生后,省、市、县3级迅速联动,紧急调运50台套移动机泵、3艘冲锋舟支持响水县抗击雨涝灾害,调度相关水利工程全力抢潮排水支持地方排涝。盐城市派出专门工作组进驻响水县组织开展防御与应对工作,调度灌河沿线涵闸和县城排涝泵站全力抢排涝水。响水县紧急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全面落实应急措施,各级干部全部到岗到位、一线作战,全县组织1万余人、1000多台套机械抢排涝水,不到2天时间县城积水全部排完、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农村积水也随后全部排除。但也暴露出,该地区存在城市地下管网标准偏低,应急管理和抢排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近年江苏部分城市先后发生的几次突发强降雨,虽然依靠多年建成的水利基础设施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社会损失,但也暴露出城市防洪排涝和应对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1)新城防洪排涝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严重滞后。“十一五”以来,江苏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明显加速,城市新区、各类经济开发区建设规模成倍扩张,许多城市新区和开发区没有系统的水利防洪排涝管网设施建设规划,甚至没有防洪排涝专业管理部门,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市拓展速度,同时城市一些骨干河道多年未整治,淤积严重,大量河道被侵占填埋,严重削弱内部雨水调蓄能力。(2)城市地下管网工程标准明显偏低、地面透水性下降。目前,江苏各地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排涝标准一般为1年一遇至5年一遇,与20年一遇的国家标准差距甚远。特别是许多老城区地下管网老化、破损,排水受堵;一些地方在老城改造中,原有排水管网已被破坏,新建的下水网管又不配套,一旦遭遇强降雨,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同时城市建筑物、道路等地面硬质化使城市不透水面积占比大幅增加,地面透水系数降低,形成径流系数和流量加倍,水流峰值出现时间提前,也人为加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造成城市雨水易积易涝。(3)应急管理预案和抢险能力不足。一些城市对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并未真正落实,或已有预案但多年未修订、未更新,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缺失;城市防洪和排涝工程缺乏专业管理和维护,应急抢险队伍和机动抢排装备不足;许多地下公共空间突发性水灾的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部分中小城镇防洪排涝的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更是严重缺乏。(4)部分城市防洪排涝管理职能混乱。目前,全省部分城市的防洪排涝工作仍由多部门负责,城市的防洪主要由水利部门负责,城市内部的防洪排涝工作则主要由建设部门负责,无形中将城市防外洪与排内涝分割管理,加上牵涉的管理机构多,造成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导致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建设衔接不畅,管理脱节,指挥调度不统一,给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带来困难。

(1)开展新一轮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服务于城市总体布局,因此,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防洪、排水和供水、蓄水等问题。为解决当前城市防洪排涝存在薄弱环节,必须抓紧启动新一轮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并列为城市重要专业规划管理,为全面加强城市河湖水域管理和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2)理顺城市防洪排涝管理体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有关规定,理顺城市河湖管理体制,明确由水利部门统一实施城市河湖管理和治理;理顺城市防洪排涝指挥体系,实行城市、农村防洪排涝工作的统一指挥,切实解决城市河湖治理和保护不落实、防洪排涝指挥不统一的问题。(3)细化完善城市突发强降雨应急排涝预案。在认真总结近年应对突发性强降雨经验教训和摸清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系、工情等变化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量级的降雨,进一步细化完善防洪排涝应急管理预案内容和工作流程,明确城市防洪排涝预警预报、应急响应和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工程调度、机泵出动、经费保障等各种具体预防对策和措施,实现对强降雨的积极、主动防御。(4)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是抗御洪涝灾害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以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为依据,切实加大投入,加快城市水利工程体系建设,使重点城市的防洪排涝标准尽快达到国家标准。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要与改善城市水环境和城市景观有机结合,并与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综合功能效益。(5)强化城市突发强降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健全城市防洪排涝指挥组织体系,在将城市水系和供排水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管权交由水利部门基础上,明确各地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处置城市突发强降雨等应急事务;城建(市政)、交通、民政、电力、卫生等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共同做好城市防洪除涝排水工作,确保防洪排涝、应急抢险和各项救灾工作安全、有序开展。加大气象、水文、防汛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增强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扎实细致做好汛前检查,及时疏浚城市内外河道和雨水管网,检验水闸泵站、强排机泵等是否运行正常,确保涝水排除通道通畅。强化应急排涝队伍和装备建设,定期组织城市抢排演练,加强车辆、机泵等排涝设备养护,及时增补排涝物资,切实增强应急处置的专业保障能力。

本文作者:王建郑福寿傅亮工作单位: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

第4篇:暴雨应急响应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春季暴雨;预报模型;指标

中图分类号 P426.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112-04

Analysis on Feature of Spring Rainstorms in the Northwest of Anhui

Huang Liping et al.

(Bo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Bozhou 2368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ed 10 spring rainstorms in the northwest of Anhui from year 2000 to 2012.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rculation, the impact systems as well as the physics of spring rainstorm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The typical conceptual model and physical indicators of the spring rainstorms in the northwest of Anhui were obtained, which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pring rainstorm forecast in future.

Key words:Spring rainstorm;Forecast model;Indicator

暴雨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缓解旱情、补充水源的作用,但是连续暴雨或是雨量集中的大暴雨往往易造成山洪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加强对暴雨天气过程的总结和研究,提高暴雨的预报准确率,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学者和气象工作者都对黄淮地区夏季暴雨进行了大量的有成效的研究[1-2],然而在当前社会公众对精细化预报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针对亳州地区春季暴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为此,本文选取了亳州地区2000-2012年的10次春季暴雨过程,针对春季暴雨的影响系统、环流特征以及各种要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春季暴雨的预报提供预报模型。

1 资料和方法

本文资料使用NCEP/NCAR 1°×1°的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观测网实测资料。暴雨个例选择2000-2012年发生的10次春季暴雨天气过程。文中对暴雨过程进行编号,如将2001年4月19日简写为“0104”暴雨。统计表明,除“0905”和“1004”暴雨外,其余8次过程均有雷暴天气伴随。对比降水空间分布发现,除了“0104”暴雨为局地性短时强降水外,其余均为全市范围的强降水,其中“0804”暴雨强度最大,区域雨量为30~146mm(如图1)。本文将分别对比分析这10次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影响系统以及物理量特征,并进行分类统计,最终得到亳州市春季暴雨的概念模型和物理量指标。

2 环流特征分析

分析10次暴雨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发现,春季暴雨与西风带系统关系密切,常与高空槽系统相联系。本文要求列入统计范围的影响槽距暴雨区不超过6格距。

影响亳州春季暴雨的高空槽系统主要有:来自贝加尔湖附近或华北地区的西风带长波槽或低涡短波槽(即高纬槽)、来自青藏高原的高原槽、来自孟加拉湾的南支槽以及由上述几种槽系统在黄淮一带分裂出的小槽。当然有时高空槽单独影响亳州市,有时不同槽系统结合后共同影响亳州市。共分为如下4种类型:高纬槽与东移的高原槽结合,融为宽广的低槽或阶梯槽继而影响亳州市;高纬槽分裂的小槽与东移的高原槽结合影响亳州市;高原槽东移后直接影响亳州市;高原槽东移与南支槽结合后影响亳州市。

3 主要影响系统分析

通过对700hPa和850hpa的形势场、风场,1 000~100hPa的假相当位温([θse]:密集区为锋区)纬向分布,以及200hPa的风场分析发现,春季暴雨的低空影响系统主要是700hPa和850hPa的低涡切变线系统。

根据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亳州春季暴雨的以下2类典型的高低空系统配置:第一类:200hPa在亳州市北部或附近有一支西风急流,500hPa高纬槽位于贝加尔湖到东北地区,亳州市处在东移的高纬槽后和高原槽前;高低空配置呈前倾槽结构,700hPa和850hPa切变线呈东西向,亳州市处在700hPa切变线南侧和850hPa切变线附近或者北侧,850hPa西南急流出口位置在27~30°N;地面处于冷锋锋前(如图2a,c,e)。第二类:200hPa在亳州市上空有一支西风急流,高纬为较为平直的偏西气流,亳州市处在高原槽前;高低空配置呈后倾槽结构,700hPa切变线或低涡位于亳州市北部附近,850hPa低涡切变线位于亳州市上空或者沿淮地区,切变线呈NE-SW走向,切变线南侧有较强的西南急流,850hPa西南急流出口位置在36~40°N,地面处于冷锋锋后或锋区附近(如图2b,d,f)。

4 气象要素和物理量分析

暴雨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和较长的持续时间。本文选取了几个表征水汽和动力特征的物理要素(水平风场、水汽通量散度、比湿、假相当位温、垂直速度、散度、涡度和湿位涡)来分析10次暴雨过程的总体特征,归纳出物理量的预报模型和指标,据此建立短期春季暴雨的落区预报模型。

4.1 水汽条件 分析700hPa和850hPa的水汽通量散度和水平风场发现,亳州春季暴雨的水汽输送路径大致可以分为3条:一是水汽从南海直接输送至亳州市。由于水汽供应充足,一直输送到华北地区,亳州市处在水汽辐合区中,暖湿气流强盛,在850hPa和925hPa均存在西南低空急流,暴雨范围的较大。二是水汽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水汽辐合中心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同时蒙古冷高底前部的东北气流与来自南方的西南暖湿气流在江淮地区汇合,亳州市水汽供应不足仅造成局地性暴雨;三是水汽自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再输送至亳州市。强的水汽辐合中心偏西南,亳州市处弱的辐合区中,东北低涡后冷空气与西南急流汇合产生暴雨。通过分析10次暴雨期间700hPa和850hPa的比湿场发现,除了“0703”暴雨过程比湿锋区不明显外,其余9次暴雨期间在亳州市附近均存在比湿锋区。其中:锋区呈NE-SW向和E-W向的均占30%、NW-SW向占20%、S-N向占10%。我市位于湿度锋线的南侧或西南侧的大湿区中,锋区两侧比湿差值为4~6g/g。

4.2 热力条件 假相当位温([θse])的高值区也为高能区,[θse]场等值线密集区为能量锋区,暴雨的发生必须有能量锋区的存在。使用500hPa、700hPa和850hPa的[θse]资料,将3层对应格点值求和得到[θse(500+700+850)]水平分布场,分析大气中能量的分布、有无能量锋区存在、能量锋区的位置和走向以及与暴雨之间的关系[3],总结出这一要素场预报2种模型。一是[θse(500+700+850)]呈E-W向,共7次,占总数的70%;二是呈NW-SE向,共3次,占总次数的30%。上述2种模型的锋区处于(27~40°N,110~120°E)之间,在这区间出现[θse(500+700+850)]水平能量锋区,表明亳州境内将有暴雨发生的可能。暴雨区几乎全部位于锋区南沿或靠近锋区处,暴雨发生在高能舌顶部占7次,发生在高能舌前部占3次,分别对应E-W向和NW-SE向锋区。

4.3 动力条件

4.3.1 垂直速度和散度场 分析10次暴雨期间的1 000~100hPa的垂直流场和散度场发现(图3a),暴雨期间亳州市附近均有一支上升气流,除了3次过程上升运动较弱外(抬升至850~600hPa),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作用使得其余7次暴雨过程均在亳州市南北两侧分别形成一支或两支垂直环流,上升支气流高度几乎都达到300hPa左右,垂直运动较强,有利于低层水汽的向上输送。

4.3.2 涡度和湿位涡 从上文对假相当位温的分析可知,暴雨期间地面均有冷锋生成,高空有干冷空气沿着等熵面下滑至700hpa,与低层的暖湿空气汇合后导致大气稳定度减小。根据等熵面上湿位涡守恒原理,稳定度减小将使得低层绝对涡度的垂直分量增大,因而暴雨期间亳州市处于冷锋前的正涡度区中[4-5]。根据“倾斜涡度发展”理论[6],我们分析了1 000~100hPa的[θse]和湿位涡的垂直分量(MPV1),结果显示:除了“0104”和“1203”暴雨期间1 000~925hPa亳州市的MPV1为负值外(图3b),其余8次暴雨期间MPV1的负值区在时间上有所滞后,均出现在冷锋移出亳州市之后;且MPV1

5 结论

5.1 暴雨概念模型 根据上文对10次暴雨过程的统计分析,得到亳州地区春季暴雨模型见图4。由图4可知:(1)春季暴雨与夏季暴雨不同的是副热带系统较弱,西风带系统起主要作用。暴雨发生的环流形势为“低槽东移型”,500hPa高纬有低槽或短波槽东移,中纬有高原槽东移,低纬在孟加拉湾或南海有低槽东移。(2)主要影响系统是850~700hPa的低涡(切变线)系统,700hPa低涡或切变线位于亳州市北部或附近,850hPa低涡或切变线位于亳州市附近或南侧,地面上有冷锋影响亳州市。(3)高层(200hPa)和低层(850~700hPa)有高低空急流耦合,亳州市处于高空西风急流附近或右侧,850~700hPa在亳州市上空或者南侧有西南急流配合。

5.2 暴雨预报物理量指标 (1)春季暴雨的水汽输送路径可以归纳为3条:一是水汽从南海直接输送至亳州市;二是分别从南海和孟加拉湾同时向亳州市输送水汽;三是从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再输送至亳州市。(2)暴雨期间700hPa和850hPa上我市附近存在比湿锋区,我市处在湿度锋区南侧或西南侧大湿区中,锋区两侧比湿差值为4~6g/kg。(3)春季暴雨期间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使得垂直运动显著,在亳州市的南北两侧分别有1支或2支下沉气流,垂直方向形成1个或2个次级环流。春季暴雨期间MPV1的负值区大多出现在冷锋移出亳州市之后,MPV1

参考文献

[1]胡燕平,梁钰,程锦霞,等.河南省两次春季暴雨过程的对比[J].气象科学,2001,31(5):646-651.

[2]任敏,郝莹,陈焱.暴雨落区的统计与分析研究[J].气象科学,2007,27(2):214-219.

[3]施望芝,金琪,刘静,等.湖北省春季暴雨落区数值预报模型和指标[J].气象科技,2005,33(4):300-304.

[4]寿绍文,李耀辉,范可.暴雨中尺度气旋发展的等熵面位涡分析[J].气象学报,2001,59(6):560-568.

第5篇:暴雨应急响应工作总结范文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台防汛方针,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文件,根据《XX省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工作手册》要求,全力做好XX乡防洪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结合XX乡实际情况,修定2020年度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一、基本概况

XX乡辖区范围内包括14个行政村,现有面积60平方公里,总户数3186、总人口13613人,全部纳入本预案管理。辖区内通过的主要交通干道为省道宁古公路。

二、重点隐患部位

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XX村室头及XX自然村、XX村及XX自然村、XX村院后自然村、XX村XX村及XX自然村、XX村及XX自然村、XX村XX自然村、XX村XX自然村、定洋村、下竹洋村等15处。

辖区内高陡边坡分布在定洋村、XX村、XX等村,危及群众17户59人。

辖区内低洼地带分布在XX村、XX村,危及群众5户8人。

辖区内危房分布在XX村、XX村等村,危及群众15户34人。

辖区内地质灾害分布在XX村、XX村、XX、XX等村危及群众26户68人。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防洪抢险救灾指挥部

指挥长:XX(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常务副指挥长:XX(乡党委副书记)

副指挥长:XX(乡党委委员、综治副书记)

XX(乡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

XX(乡党委宣传委员)

XX(乡政府副乡长)

XX(乡政府副乡长)

XX(派出所所长)

成员:XX(党政办主任)

XX(陈坂片区片区长)

XX(三望片区片区长)

XX(XX片区片区长)

XX(武装部副部长、安办主任)

XX(土地所所长)

XX(林业站站长)

以上指挥部小组成员由乡直单位负责人组成,如有岗位调整以防台暴雨预案启动时的岗位负责人自动顶岗。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乡党政办。电话:XX,传真:XX。

(二)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检测组、信息报道组、工程抢险组、转移安置组、卫生救护组、学校安全组、治安保卫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XX

成员:XX

工作任务: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通知各单位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事项,及时为指挥部提供有关决策依据,协调各机构的工作关系、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救物质、车船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及时了解水情、灾情,向指挥部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将雨情、灾情、救灾办法和指挥部指令等通知各村及各有关单位。在防汛期间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2、监测组:

组长:XX

成员:XX等堤塘、水库和区地质灾害点监测人。

工作任务:负责监测辖区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在每个村确定专人定时、定点观测监视,及时提供有关情况、数据与信息,如遇紧急情况可直接报告区防汛指挥部。

3、信息报道组:

组长:XX

成员:XX

工作任务:及时收集抗洪抢险救灾中的典型事例,做好信息宣传报道工作。

4、工程抢险组:

组长:XX

成员:XX

工作任务:做好在建工程停工通知,落实企业、施工队等安全防护措施;组织实施工程抢险应急和防护;加强供水、电力、通讯设施维护与抢修工作,尽快恢复水、电供应和通讯、保持道路畅通。

5、转移安置组:

组长:片区分管领导

成员:各村主干、包村干部等

工作任务: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转移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6、卫生救护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由卫生院及各村医疗所等单位组成

工作任务:到灾区抢救伤病员,组织协调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采购和调运,指导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灾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蔓延;做好救灾防病宣传,做到灾后无大疫。

7、学校安全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学校相关工作人员。

工作任务:及时将有关雨情、水情通报给教师和学生,加强各项防范措施,必要时及时组织转移,保障师生安全;组织做好学校救灾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8、治安保卫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乡派出所和村冶保主任、综治管理员组成

工作任务:做好防汛抗台期间治安保卫工作,确保防汛抢险正常秩序;在必要时,根据抗洪抢险指挥部的指令对有关地段实行交通管制,协助抢险和强制群众撤离。

(三)成立村级防汛抢险救灾应急工作组

各行政村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民主任为副组长,所有村干部及村两委成员为组员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应急小组。主要职责:在乡防汛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社会安定,确保经济稳定发展。

1、协助乡制定和完善防汛抢险救灾预案,组织参加防御演练,落实本村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工作。

2、掌握本村山洪险情动态,收集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及时上报,并向村民预警。

3、组织巡查人员按规定进行水库、山塘、堤防、危房等险工险段、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的监测巡查。

4、动员和组织群众安全转移与避险、抢险,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稳定全村工作。

5、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组织山洪防御工程的建设等工作。

四、预警等级划分及应急响应行动

按洪水和台风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响应工作由低到高分为Ⅳ、Ⅲ、Ⅱ、Ⅰ四级。

(一)Ⅳ级预警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入Ⅳ级响应

1)区气象局暴雨黄色预警,且暴雨可能对我区造成灾害。

2)未来3小时降雨量达到20.1-35mm、6小时降雨量达到25-49.9mm、12小时降雨量达到30.0-69.9mm、24小时降雨量达50.0-99.9mm;

3)前期雨量达到80mm,预计当日雨量40mm;

4)辖区内河流发生1-3年一遇洪水;

5)热带低压与台风警报并对我区有可能影响的。

2、响应行动

1)在接到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通知或获得有关部门预报的洪水或暴雨情况后镇防指应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分析发展趋势及时向各村组天气预报或暴雨警报。

2)乡防指加强值班,实施24小时值班,乡、村领导带班。密切监视全镇雨情、水情,做好上传下达,通知各村组及防指各成员部门做好防御暴雨洪水工作。

(二)Ⅲ级预警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入Ⅲ级响应

1)区气象局暴雨橙色预警,且暴雨已经对我区造成较大灾害。

2)预报未来3小时降雨量达40-60mm、6小时降雨量达60-90mm、12小时降雨量达70-110mm、24小时降雨量达90-140mm;

3)前期雨量达100mm,预报当日雨量达50mm;

4)辖区内河流发生3-5年一遇洪水;

5)热带低压与台风警报并对我区有可能较大影响的。

2、响应行动

1)在接到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通知或获得有关部门预报的洪水或暴雨情况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领导报告,指挥部即通知有关部门、责任人及时进入防御状态,实施24小时值班,乡、村领导带班,进行防汛部署、落实预警、防御等各项工作。村级组织应急小组人员进行防汛巡查(包括路、地灾点、低洼地带等),村委会应负责通知防汛抢险应急小组人员回村待命不得外出。当应急队伍接到集合命令时,应在15分钟内赶到指定地点。

2)可能受淹地段的农作物如即将收成,应立即组织群众抢收,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3)口头或书面通知居住在低洼地带的群众将底层财产往高层搬迁,并严密注视水情、风情,加强防范,做好低洼地、易滑坡、地灾点人员安全转移的准备;

4)对地质灾害点加强监测,并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络,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和撤离准备;

5)督促辖区内在建工程施工单位及企业做好安全检查和防范工作;

6)对危险的路、桥、渡口等地方派出人员值勤,禁止行人通行,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Ⅱ级预警: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入Ⅱ级响应

1)气象局暴雨红色预警,且暴雨已经对我区造成较严重灾害。

2)预报未来3小时降雨量达60-90mm、6小时降雨量达70-110mm、12小时降雨量达90-140mm、24小时降雨量达120-170mm;

3)前期雨量达200mm,预报当日雨量达50-99mm;

4)辖区内河流发生5-10年一遇洪水;

5)热带风暴与强台风警报并对我区有可能影响的。

2、响应行动

进入紧急防御状态,乡领导干部分别到包片村,除按重要防御状态部署外,还应做到:

1)根据山地灾害防治预案和上级指令,书面通知居住在危险地段的群众,组织动员该地段群众按各村转移方案就近转移至高处或安全地点,(必要时对不愿撤离群众应采取强制措施,将其强行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做好安置工作。

2)加强重点地段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报告。

3)在建工程施工单位与企业根据安全检查情况,采取人员转移、停产等措施,确保安全。

4)组织干部、民兵在重点地段站岗放哨,密切监视水情、风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对被洪水淹没的路、桥应设立警示标志,严禁行人过往,确保安全。

5)抢险救灾队伍就位,准备好抢险救灾物质,随时待命。

(四)I级预警: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入I级响应

1)市气象局暴雨橙色预警,且暴雨已经对我区造成特别严重灾害。

2)预报未来3小时降雨量达80-100mm、6小时降雨量达110-140mm、12小时降雨量达140-180mm、24小时降雨量达170-250mm;

3)前期雨量达300mm,预报当日雨量达100mm以上;

4)辖区内河流发生10-20年一遇洪水;

5)强热带风暴与超强台风警报并对我区有可能影响的。

2、响应行动

1)进入特急防御状态,根据上级防汛指挥部门指令紧急动员通告及防汛防台预案,动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洪抗台抢险救灾;

2)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防台防汛重点部位的受威胁群众按制定好的转移撤退方案就高就近转移,(必要时对不愿撤离的群众应采取强制措施,将其强行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做好有关安置工作;

第6篇:暴雨应急响应工作总结范文

 

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举措,挺起铁肩膀、强化铁担当,全力恢复运输秩序,全力确保安全畅通,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连日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徐兰、郑西、京广等高铁及陇海、太焦、焦柳等普速铁路受暴雨影响,部分线路中断,防洪抢险任务艰巨。铁路系统以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坚决贯彻落实国铁集团党组对铁路防洪防汛工作的部署,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挺起铁肩膀、强化铁担当,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7月17日以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遭遇持续强降雨,最大小时雨量、最大日雨量、最大连续雨量分别出现在郑州站、鹤壁东站、新密站,达到201.9毫米、777.5毫米、991.1毫米,防洪形势异常严峻。

国铁集团党组高度重视防洪防汛工作,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以雨为令、闻汛而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精神,动态排查灾害隐患,加强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强化预警预报,统筹做好滞留旅客疏散、设备抢修、灾后复旧、抢险救灾物资运输等工作,全力恢复运输秩序,全力确保安全畅通,全力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

强化重点区段重点线路守护。连日来,受暴雨影响的铁路局集团公司紧盯防洪重点地段、关键处所、薄弱环节,做好隐患排查、灾害抢修和灾后复旧工作。中原地区受本轮强降雨影响最大,郑州局集团公司管内陇海、太焦、焦柳、京广铁路以及徐兰高铁等线路出现水漫道床、路基塌陷、边坡溜坍等水害。为应对持续强降雨影响,郑州局集团公司第一时间启动防汛I级应急响应,防洪指挥部坚持全员值班、全天候值守,及时掌握最新天气变化;调度部门果断调整列车运行方案,采取限速运行、中间站待避、迂回运输等措施主动避险;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调集近万名抢险人员、40多台挖掘机对水害处所进行抢修。广大职工坚守抗洪一线,冒雨抢修线路设备,有序疏散转移滞留旅客,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该局集团公司已紧急加开18趟高铁列车、8趟普速列车、30趟城际列车,用以转运滞留旅客,及时疏解客流。

全路各铁路局集团公司齐心协力迎战风雨。在北方地区,因河南、河北等地强降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京广高铁、京广铁路等线路秩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7月23日,北京西站105趟始发列车停运。北京西站及时对外停运列车信息,售票厅开足窗口,满足旅客退改签需求。中国铁路西安、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在管内西安、咸阳、宝鸡、陇西、兰州等陇海铁路沿线车站增派客运力量,支援车站旅客退票和服务保障工作,并调整优化货物列车运行,对在途货物列车采取保留措施。在东南沿海和北部湾地区,7月20日晚,今年第7号台风“查帕卡”在广东登陆,江湛、广茂、黎湛、南广等线路遭遇强降雨。为应对台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防洪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肇庆地区工务、车务、信号等部门加强现场包保值守和信息沟通,每半小时向调度部门汇报一次风、雨、设备情况。7月21日、22日,江湛、广茂线相继恢复通车。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设备部门对站房和铁路沿线危树、彩钢瓦等薄弱处所进行排查加固,同时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对黎湛线玉林至湛江段、南广线宾阳至郁南段等重点地段的专项整治力度,确保运输安全稳定。

主动避险降低列车运行安全风险。面对暴雨带来的安全风险,铁路部门第一时间下达调度命令,果断调整运输方案,严格执行汛期安全行车措施,确保旅客和列车安全。7月20日下午,包头开往广州的K598/599次列车运行至京广线南阳寨至海棠寺区间时,司机严格按照铁路防洪防汛行车相关规定,发现暴雨遮挡视线,及时放慢车速;发现水位淹没钢轨,果断停车;发现大雨冲刷路基下沉、车体倾斜,立即疏散旅客,实现安全转移,确保旅客安全。

全力保障旅客列车基本服务。针对水害导致部分旅客列车晚点的情况,相关铁路局集团公司全力保障在途列车餐饮、供水等基本服务,组织力量做好旅客退票改签和安抚疏导工作。郑州、郑州东、新乡、洛阳等车站对滞留旅客进行有序疏散,并组织保洁人员对站内积水进行清理;车站候车大厅实施断电保护,母婴室等场所保持供电及照明,并为旅客提供充电服务,加强餐食供应。据统计,自水害应急响应启动以来,郑州局集团公司管内11个客运站段、67个车站累计向141趟停靠列车提供应急食品3.9万份,其中矿泉水3250箱,方便面、牛奶、火腿肠6391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针对从上海始发的旅游列车滞留在陇海铁路沿线的情况,迅速联络兄弟单位,在站区寻找水源,并将列车上的盛水容器集中使用,确保车上564名旅客饮用水储备充足。

第7篇:暴雨应急响应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暴雨对比分析物理量场影响系统预报服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暴雨是短时内或者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会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国家和人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2次暴雨过程的降水实况及影响范围

1.116日降水实况:

受季风低压倒槽西移北抬影响15日20时至16日20时我县有3个乡镇达到暴雨,分布极不均匀,以大阿镇的68.8毫米为最大,其余乡镇以中到大雨为主。主要降水时段在16日16时至20时,强的降水时段为17时到18时,并伴有强雷电和短时强降水,单站逐小时降雨量最大值为55.8毫米(嘉定洞高),由于前期无降水且此次降水为对流性局地降水,没有出现大的灾情。

1.224日降水实况:

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和西南急流共同影响,23日20时至24日20时我县出现入汛以来最雨天气,全县普降大雨到暴雨,共有7个乡镇达到暴雨,降水比较集中,以大阿镇的95.9毫米最大。主要降水时段在24日3时至10时,单站逐小时降雨量最大值为27.6毫米(大阿镇),无雷电活动。由于前期21-23日我县为持续的降雨天气,再加上此次暴雨,过程累积雨量普遍超过100毫米。由于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局部出现洪涝灾害,据县防汛办初步调查,我县受灾乡镇达12个,受灾人口达1214人,倒塌房屋57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7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466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4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38公顷);水产养殖损失0.004万吨;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460万元。公路中断1条,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损坏堤防8处0.25千米,直接经济损失109万元。全县总的直接经济总损失589万元。所幸无人员伤亡。

2、2次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对比

2012年6月信丰县两次暴雨过程发生的天气背景和影响系统均不相同。

16日的暴雨

从16日08时500hPa环流来说是受季风低压倒槽北抬的影响,700hPa和850hPa在海南省上空有一低涡和一条一直延伸到武夷山脉的切变线,地面图上同样存在着了条与切变线相似的低压倒槽。我县处在低压倒槽边缘,且地面有弱冷空气入侵。由于低压槽和弱冷空气的影响,使对流扰动发展,有利于产生强降水。

24日暴雨

24日暴雨是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产生的。 从23日08时500hPa环流来看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为强胜的西南风,高层水汽较为充足。南支槽位于青藏高原以南地区。700hPa百帕切变线横跨了我国南部的长江口到江西中部,湖南南部到广西北部地区。切变线北部为风速不是很大的偏北风,南部为西南急流带,给我国南方大部的对流层中层带来充沛的暖湿气流。850hPa(图1b)切变线与700hPa 相似,切变线北部为风速不是很大的偏东北风,南部为西南急流带,给我国南方大部的对流层中层带来充沛的暖湿气流。从23日11时地面图上,首先可以看到在内蒙古北部地区、甘肃地区、新疆以西、以西以及云南广西一带都有低压系统存在。从风向分析,在长江口到浙江,福建广东北部到广西中部一带存在一条跨度很大的地面风向幅合线。

图1 a16日08时850 hPab23日08时850 hPa

物理量特征对比分析

3.1动力条件

3.1.1水汽条件分析

A、从16日8时至16日08时,500hPa 到 850hPa图上,从11时开始,500hPa 以下各个层面的高值中心都有所上升,赣南700hPa高值中心为 8g・s-1・cm-1・hPa-1,850hPa高值中心达16g・s-1・cm-1・hPa-1以上(图2a)。由此可以看出16日水汽输送条件不是很好,所以产生局地的强降水。水汽通量只表示水汽的来源和输送强度,而水汽通量散度才表示水汽的积聚程度。从16日08时,850hPa 水汽通量散度场分析,水汽辐合中心大值区在赣南南部和福建西部,赣南南部处于汽通量散度为-48×10-8g・s-1・cm-2・hPa-1(图2a),可见有利于水汽积聚。

B、从23日8时至24日08时,500hPa 到 850hPa图上,从23日20时开始,500hPa 以下各个层面的高值中心都达到 24g・s-1・cm-1・hPa-1(700hpa),850hpa高值中心达24g・s-1・cm-1・hPa-1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华南及福建地区水汽输送条件好,为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来源。从23日05时至24日08时,850hPa 水汽通量散度场分析,水汽辐合中心大值区在广东北部到福建西北部,赣南南部处于汽通量散度为8×10-8g・s-1・cm-2・hPa-1(图2b),可见有利于水汽积聚。

图2 a 6月16日08时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b 6月23日17时850 hPa水汽通量

3.1.2垂直速度分析

A、15日20时至16日08时850hPa垂直速度最大值为-24×10-3 hPa・s-1,700hPa为-24×10-3 hPa・s-1,500h~600hPa 本地处在垂直速度的高值中心区,为-12×10-3 hPa・s-1(图略)。

B、 23日20时至24日08时850hPa垂直速度最大值为-72×10-3 hPa・s-1,700hPa为-72×10-3 hPa・s-1,600 hPa~700hPa 本地处在垂直速度的高值中心区,为-36×10-3 hPa・s-1(图略)。

由此可以看出,中低层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与散度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相伴随,这种有利的动力配置结构,与暴雨区和暴雨发生时段相对应;垂直运动造成水汽、热量、动量、涡度等物理量的垂直输送对天气系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是暴雨天气系统发展和持续的动力机制,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4、小结

第8篇:暴雨应急响应工作总结范文

第一章 总则

一、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尽最大努力保护人员、设备、财产安全。

二、项目部成立防台风暴雨、防洪抢险紧急预案领导小组和事故应急指挥部,应急小分队,负责应急状态下的指挥、组织、协调、救援、处理工作。

三、抢险救灾,人人有责。

四、应急领导机构联络电话及设备清单。(见附件)

第二章 应急救援指挥部机构职责及工作流程

一、指挥部

1、负责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和宣传贯彻工作。

2、督促各部门落实应急预案措施,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制订应急救援预案演习方案(防洪演练、应急救护演练等),并组织实施。

3、当发生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事故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抗洪、抢险、协调、保障、处理的应急救援工作。

4、负责统一指挥工作,确保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时到位,指令相关人员执行有关抢险救援工作。

二、抢险救援组职责

根据指挥员的指令,确保有条不紊地进行抢险救援活动,同时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

三、善后工作组职责

对事故伤亡者送医院救治和善后处理工作,及其家属进行安抚工作,协助解决工伤保险的有关事宜。

四、防台风、防暴雨、防汛工作流程

第三章 施工保证措施

1、生活临建,加紧施工排水渠保障雨季来临排水通畅。

2、雨季施工中排水沟在场地周围,外侧可用袋装土设置挡土墙,边坡必要时用塑料布覆盖。

3、雨季开挖基便道时,开挖边坡,挖出的土方及时运走,不得堆在便道两侧。

4、雨季施工的排水沟,采取分段开挖,分段施工,严禁一次性大开挖破坏表土,雨季前施工项目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土方回填,若遇下雨,应及时疏通排水沟。

5、对便道、临时通道防护经常进行检查、加固,维修;疏通排水沟,暴雨来临时如发现渗水,堵塞、冲垮的地方要及时组织抢险,以免地基遭雨水浸泡下陷。

6、承台、柱、梁、钢筋砼施工,在雨后必须清除模板或钢筋骨架内的泥砂和砼面上的杂物后,再进行施工。在雨季中,若钢筋锈蚀严重,在下料使用前必须将表面锈皮清除干净,必要时,应对钢筋加工场地的钢筋采取遮护措施。

7、砼浇筑过程中,如遇大雨,应采取临时遮盖措施,防止雨水对砼冲刷,该作业点完成后,应停止浇筑作业,尽量避免雨天进行砼的浇筑。

第四章 质量环境保证措施

1、雨季中,应对施工便道,做防护措施,以防雨水灌入,浸泡地基。

2、便道施工土方回填时,土源用彩条布覆盖,土料和土层的含水率应适应,若含水量过大,应晾晒,以免含水率过大,碾压出现橡皮土。土的含水率施工前根据土质情况经实验后确定。

3、雨季施工砼时,应经常测定砂、石的含水率,每作业班搅拌砼时,应根据砂、石的含水量调整砼的配合比,砼的配合比必须由试验室确定。

4、雨季中,若钢筋锈蚀严重,在下料使用前必须将表面锈皮清除干净。

5、砼浇筑前,在雨后必须清除模板内或钢筋骨架内的雨水或泥砂。

6、砼浇筑过程中,如遇大雨,必须采取临时遮盖措施,防水砼被雨水冲刷。

7、开挖后的承台尽快施工,防止雨水规程影响施工,并尽量争取在雨季来临之前施工。

第五章 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台风暴雨汛期到来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在台风暴雨汛期到来之前,施工现场临建设施、机械均进行修缮和加固,防洪、防汛器材及早准备。

2、对于开挖的基坑,在雨季施工时,作业前及时用潜水泵抽干承台积水。

3、预制场地应平整夯实硬化处理,使排水畅通,严禁积水。4、露天怕潮湿的材料、设备应搭设防雨棚。

5、现场堆放的水泥,必须堆放在防水、排水良好的库房内,地面用20×20cm方木及架板架空铺设,且高出周围地面250mm。

6、雨季来临前,应将施工完的各种排水管道(包括临建)应进行检查清理,保持排水畅通。

7、架设电源线路在金属脚手架上架设时,应设木横担。

8、高度在20m及以上的机具等均应设置避雷针,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并与电房的接地网连接。

9、雨季来临之前,由机电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工段对施工现场的电焊机、电箱、塔吊等用电机具以及避雷针做接地电阻试验,并做好记录。

10、夏季、雨季前应做好防风、防雨、防洪、防火、防暑降温等准备工作。

11、暴雨、大风、防洪、汛期后,应对临建设施、脚手架、机电设备、电源线路、缆风绳、卷扬机地锚等进行检查并及时修理加固,有严重危险的应立即排除险情。

12、现场施工便道以及脚手架、跳板和走道,应及时清除积水及采取防滑措施。

13、遇有大风或恶劣气候时,应停止高处作业。

14、雨天工作,起重机械应保持良好视线并防止起重机各部制动器受潮失效,工作前应检查各部制动器并进行试吊,确认可靠后方可进行工作。

15、电焊机、电箱、塔吊、龙门吊等均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电焊机不得多台串连接地。

16、雨季施焊时,应垫以木板或采取其他防止触电的措施,并设监护人,施焊人唢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严禁冒雨作业。

17、采用潜水泵时,严禁任何人进入被排水的坑、池内,进入池、坑内工作时,必须切断潜水泵的电源。

18、电源线路严禁一闸多用,私拉乱接,非专业电工严禁接电。

第六章 防台风、暴雨、防汛应急措施

1、合理选择起重机械安装位置。在台风袭击频繁地区,确定起重机械安装位置时,应尽可能选择在背风面,避开迎风面,在泉州的大部分地区,塔吊及施工电梯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的西面或南面,尽量不要在建筑物的北面或东面安装起重机械。因场地条件限制不能选择时,附墙杆应采取加强措施。

2、当接到台风暴雨、防汛预报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塔吊及物料提升机是否须进行加固,对塔吊及施工电梯的所有焊缝进行全面检查,活动房是否已全面进行加固,居住在活动房的员工是否须搬迁转移,外脚手架、塔吊吊、物料提升机和构筑物等是否安全。同时应加强对施工起重机械的检修和保养。

3、对于易坍塌的临时附属工程,便道等构筑物采取加固措施。如采用锚固、拉结缆风绳或清理、转移等方法进行。工棚、活动房受风较大有坍塌可能时应及时转移物资和人员。

4、台风、暴雨期间应停止停止高空作业、及起重吊装等影响施工安全的作业。

5、与气象部门保持工作联系注意台风、洪潮、汛的动态。凡气象台特大暴雨、风暴或台风等紧急警报,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全体人员进入紧急应急状态。小组成员应指挥各施工班组做好“防台防汛”准备,如备好沙袋、加固临时建筑的门窗及各类机械设备的入库措施及排水设施。同时小组领导应向公司领导报告“防台防汛”情况,听从统一调度指挥。

6、仓库、储备防台风物资(包括:麻绳、手拉葫芦、钢丝绳、绳锁仔、雨具、应急灯等)并保持良好的状态。

7、安排人员值班巡逻。一旦发现台风或水汛的苗头,值班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立即奔赴现场,组织抢险工作。要求施工人员切断一切电源,同时有序疏散人员和物资到安全区域。若发现人员伤亡应及时组织抢救,并向上级领导及时汇报。

8、密切留意广播电视新闻报纸等媒体上的气象预报信息外,多方收集当地有关洪水信息并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业主等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9、灾害性措施

(1)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以身作则,把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手中。

(2)保证安全生产的计划、落实生产责任,确保防止灾害性天气的多项具体措施。

(3)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检查结合起来,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对事故隐患和苗头,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和落实改进方案。

(4)所有机械设备、用电箱做好用电安全检查,做好防汛防台的多项设备救护工作。

(5)架空电缆、过路电缆需认真检查,确保抗风抗暴雨能力,不得损害人身安全和危及财产。

(6)做好宿舍、仓库、办公室的抗灾能力,对存在隐患的临时住房及时做好修理预防措施,必要时要搬迁和转移。

10、救护和疏散

根据“救人重于救灾”的原则和公司防灾演练规程,首先是拨打救护电话和抢救被灾害围困的工作人员,与此同时有序疏散人员和物资至安全区域。

第七章 灾害过后应做好的工作

1、暴雨、大风前后,均应对施工现场的脚手架、缆风绳、用电线路和用电机具等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专项检查,确认安全后,才能继续作业。

2、对临时用电设施、电箱、电路必须进行仔细检查,绝缘应良好,线路完好,才能送电。

3、对活动板房、漏雨的地方应及时修补。

第9篇:暴雨应急响应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雷雨天气 空中管制 指挥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41-01

引言:据科学调查显示,全球百分之三十的民航灾都与雷雨天气有关,百分之七十的飞机在雷雨天气下出现各种交通事故,例如延误航班,飞机在飞行时动荡等。由此可见,雷雨天气是空中管制中的一大敌人,也是空中管制指挥的首要目标。本文在研究时,主要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雷雨天气对空中管制的影响;二是加强雷雨天气下空中管制指挥的应急训练;三是应对雷雨保障时的有效措施。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到雷雨天气对飞机飞行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加强雷雨天气下空中管制指挥的有效性。

一、 雷雨天气影响空中管制指挥

飞机能否在空中安全飞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雷雨天气这一自然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受人类控制,突发性强。雷雨是由雷暴云产生,在雷暴云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的自然天象,如闪电、雷鸣、暴风、雷雨等,这些都对飞机飞行产生不利因素,因而使得空中管制指挥受到影响。

飞机的安全运行是确保空中乘客以及相关服务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在飞行中应该确保飞机安全起飞、飞行和着落。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飞机能在天气晴朗的时候飞行,那么飞行员就能拥有更清晰的视野,寻找正确的着落点,更容易把握飞机跑道的婧准度。如果在天气恶劣的条件下飞行,例如雷雨天气下,空中可能会出现云雾密布的现象,能见度非常低,飞行员在空中的视野不可能开阔、清晰,因此对飞机的飞行和着落十分不利。另外,雷雨天气下的云雾位置也一定会不断的变化,这就需要飞行员不停的调整飞行速度和飞行方向,以确保找到着陆点。此外,为了避免光屏产生机的头部,民航总局禁止了打开着陆灯落地的操作行为,但在雷雨天气下,这样的做法也有其弊端,因为无法打开着陆灯,飞行员在雾中就无法看清楚跑到,这样也会影响着陆安全。根据一般的雷雨天气情况,还会伴随闪电和暴风,飞机在高空会受到强大气流的影响,会产生晃动等,给乘客也会造成恐惧心理。

二、 加强雷雨天气下空中管制指挥的应急训练

雷雨台风天气下的管制指挥应急训练,能够进一步加强空管站塔台管制人员在雷雨等恶劣天气下的管制指挥能力。应急训练需要管制人员之间密切合作,熟悉不安全信息的通报程序,加强塔台各个席位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在演练中,雷雨对飞行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强降水,大风,雷暴,风切变,能见度低等恶劣情况。演练要设计到雷雨天气条件下绕天飞行、中止进近、反向起降和盲降进近能见后目视盘落地等复杂的管制程序。例如,在演习中,可以让管制人员分别扮演相关保障单位、飞行机组、监督协调管制员和管制指挥席管制这四个角色,另外组成一个点评管制员的小组来负责其他工作。参加应急训练的管制人员事先要与气象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以便了解雷雨天气的发生时间,在训练时尽快通报进近的机组人员,及时作出应对措施。进近机组人员在第一时间对此次航班进行协调,向飞机上的值班人员和飞行人员详细讲解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天气状况,同时报告飞机的运行情况。根据天气情况和飞机的飞行状况,塔台管制人员要从飞机的具体冲突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管制预案,根据天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传达给飞行人员,保证飞机面临突出症状时能及时应付,并且把当时的雷雨天气环境对飞机飞行的不利作用降到最低,最后取得飞行安全。

管制指挥的应急训练需要定时进行,管制人员需要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各种天气条件下的应变能力,熟悉不同的自然天象,提高所有工作人员在遇到雷雨天气时的工作能力。这种应急训练对管制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全部人都要秉着不是演练,而是真实发生的情况来完成。由此,踢桃管制员的空中指挥训练能利和操作能力,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拥有随机应变的本能反应,在遇到雷雨天气的时候,能够针对以往的实际训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保证乘客和机组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 应对雷雨保障时的有效措施

应对雷雨保障时的有效措施有很多,例如加强对管制人员进行雷雨保证模拟机的专门培训,同时学习更多关于雷雨天气知识及应对措施的理论知识。等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可以对雷雨进行管制指挥,进行实际操作指导。除了对管制员进行相关知识教育,还要提高预报员的能力,在平时积累对各种天象特点的学习,尤其是在发生雷雨等天气状况的时候,组织所有预报员,进行预报技能比赛的活动,提高真实的实践能力。如果在飞行的时候遇到雷雨等复杂的天气状况,要及时与当地气象部分进行联系,同时与机组人员协调合作,尽快展开应对措施。在培训和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将管制员与预报员组织起来进行天气换季的学习,将这一活动与航班时刻换季同时进行,从而由雷雨季节保障来代替“两低”天气预报。

技术保障部门的工作对机的飞行安全也十分重要,因此要做好通信导航雷达监视设施设备防雷应对保障,并且把工作效率做到最大化。技术保障部门可以对防雷技术进行专门培训。对边远地区的导航台站进行定时检查和维护,与本部进行有效衔接。运用雷达监测能做出更加准确的定位和查找,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多加强这方面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实践经验。

总之,要加强管部门,气象部门和技术保障部门三方面的监管能力,加强对雷雨或者台风等恶劣天气环境的信息通报,对防雷关口提前防范,将飞行安全化做到最大,给飞行安全提供确实的保障。

结语:人类虽然没有办法去控制雷雨这样的自然灾害,但在工作中只要做到严谨和有效的调整与操控,面对紧急状况的时候能够反应迅速并作出正确的解决手段,还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管制人员在工作中要保持最严谨的状态,本着认真负责的原则,确保飞行前后的安全,各个部门协调工作,不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配合团体工作,这样一来,才能降低雷雨天气对飞机飞行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绅,《探析雷雨天气条件下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挥》,中国科技博物馆,2015(4)

[2] 刘伟,《雷雨情况下的空中管制指挥探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