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指导范文

高考指导精选(九篇)

高考指导

第1篇:高考指导范文

一、钻研课标,落实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课标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教材乃组织教学的范例。课标是组织教学的路标,教材乃演练教学的衣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规定了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发展的目标。这五个方面目标与高考考查的六个能力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存在着内在的对应关系。五方面目标有着内在的联系,融合为系统,规定着教学的发展方向,指导着教学演进的路径。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解读教材编辑的能力训练意图,把课标精神与教材课后练习体现的目标要求,通过训练体现出来。如人教版教材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课后练习题:一、试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水龙吟》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二、辛词长于用典。在这两首词中,作者各用了哪些典故?他借助这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三、为了声韵和谐,词中多有语序倒置的句子。试把下列句子中语序倒置的部分找出来,再从学过的诗词中补充若干例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四、“英雄”一词在南宋时期的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辛弃疾的这两首词都提到了“英雄”,它们分别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从其他诗词中再找出几例。四个练习题为教师组织教学、达到课标在古诗阅读方面的目标,确定了依据。

1.吃透教材训练意图,狠抓训练角度。利用课后练习题训练学生从文本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答题要点把握能力、要点提炼、要点框架构建与要素整合能力,这是用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快速途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课后练习题一的理解和解答,在引导学生理解清楚意象组合意义,准确把握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扣住文本思考,总结答案要素应该包含4个关键信息:(1)作者辛弃疾报国杀敌无路的失望与愤慨;(2)登高望远看到的景色,想到自己的处境,急切希望有用武之地,却不被人理解;(3)词人深感孤独寂寞,面对楚天清秋不禁潸然泪下;(4)他的“登临意”就是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与愤慨。在此基础上形成答题要点。还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为了答题的完整性,答案一般有总括性的句子来概括要点。就这个问题而言,总括性的句子就是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所以总括性的话是:词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作者抒情营造了一种苍凉、悲苦、空阔的意境。这就形成了较完整的答案:总起+要点。

2.改造课后练习,强化训练强度。比如:《辛弃疾词两首》练习题三,在指导学生完成本题练习训练的基础上,就可以改造这个练习为训练古诗声韵规律的练习。指导学生把握一点古诗声韵规律,对于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3.拓展课后练习,挖掘训练深度。《辛弃疾词两首》练习题四,引导学生联系南宋的时代背景、社会因素理解讨论探求南宋时期渴望英雄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拓展引导学生学习文学作品,要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因素理解作品,并由作品回到特定的时代,把握时代的文化脉搏,用现代的眼光分析作品的时代性、进步性和局限性。

利用课后练习落实教材体现的课标精神,引导学生历练,就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训练点的融合,养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形成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研究考纲,落实考纲与教学的关系

语文高考大纲关于古代诗文的阅读材料是浅易的古代诗文。考查了前四个能力层级10个考点,依次是:1.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些能力层级,低级的能力层级为高级的能力层级奠定基础,越高的能力层级越能综合检验运用语文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必须把10个考点融合为一个整体实施教学,由低到高地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今年全国新课标I卷诗歌鉴赏第8题,考查了识记和鉴赏评价两个能力层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初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考查了识记;比较两首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仅仅考查了鉴赏评价中表达技巧中的景物描写方法。10个考点,如果不作为整体去组织教学训练,不从基础开始一层一层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从考点间的联系及内部细微差别处入手练习,那么学生很难应付截取某个角度的细微考查。

教学中要把每个考点涉及的知识,考点中值得重视的问题,通过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地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把有关知识可能涉及的题型变式一一呈现给学生,梳理出每个考点涉及知识解答的思维共性和具体题型变式的思维个性,总结思维规律,整合解答思路,促进学生形成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比如:诗歌的表达技巧,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起到独特的作用,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也包括艺术构思和语言运用。修辞手法考纲要求的常见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考纲里没有,但是古诗文里有的互文、双关、用典、叠词、顶真等也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但不作为主要内容去把握。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抒情又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喻今、即事感怀等。描写方法有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多角度描写等。多角度描写又有上下、左右、远近、明暗、形状、声音、颜色、视觉、听觉、触觉等。描写景物时,景与景之间的关系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乐哀互换、今昔对比等。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正衬、反衬)、渲染、烘托、照应、悬念、铺垫、虚实、象征、联想、想象、讽刺、赋、比、兴、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等。结构技巧有卒章显志、层层深入、首尾呼应、详略得当、过渡巧妙等。语言技巧有炼字、炼句等。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古诗文的文本特点,把有关表达技巧依据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低级到高级地逐步地给学生演绎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发现表达技巧的认知方法,区分不同文本中表达技巧的微妙变化,总结表达技巧在文本中的融合变化的规律,获得能力形成的认知经验,在学习迁移中逐步养成识别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训练中总结思维规律,解答要领。

今年全国新课标I卷诗歌鉴赏第8题,仅仅考查了学生从文本中识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能力,如果不系统地训练,就难以从中品味细微差别,整合形成能力,就很难解答该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平时教学过程中,必须督促学生熟练地理解把握教材。如果学生没有熟悉教材,就会牛吃南瓜,找不到下口之处。除了熟悉内容,更重要的是熟悉学习不同文本的方法,关键是熟悉教材训练点的解读思维方法、模式与规律。教材是训练能力的范例,能力是在反复历练后养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所以只有熟悉教材,对教材习题涉及的知识点、训练能力的要点、解答方式的思维要领及规律了如指掌,形成相关的知识结构系统,有效地迁移到课外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解决问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解决面临的全新考题。从课内学习衍生到课外训练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地有序训练,对低层级能力涉及的相关知识与训练达到理想程度之后再进入到下一层级的相关要素的训练,以增强学习信心。比如: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在指导学生扎实地学习了《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依据文本特点和教材编辑意图,挖掘考点相关的细节演练,总结了共同的学习规律之后,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和规律自主学习《李清照词两首》,指导督促学生把方法化为自身的学习经验,构筑自己的知识与学习规律系统。进而督促指导学生学习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相应篇目,巩固知识和习得的方法,逐步养成能力。

三、制定学案,落实考点与训练的关系

考纲是考查课标要求达到程度的衡量依据,考点是考纲的具体内容。学案是利用教材落实考点的训练过程,是实现课标要求的媒介。所以编辑学案的最好依据是考纲考点,要依据教材文本特点,挖掘符合考点的训练点。例如:《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可以按照“细读文本寻找意象――理解意象整合意境――指导朗读体会意境――扣住练习训练能力”的步骤设计学案。细读文本,抓住关键词,找出意象“天、水、秋、山、日、楼、鸿、游子、吴钩、栏杆”,依据表达意象的关键词与其修饰词的关系,领悟理解意象,把握意象含义,感悟意象与意象的关系,将意象叠加整合形成意境,体会到作者辛弃疾登上建康赏心亭时,从仰观天空,遥望远山,写到落日照楼、悲愤的激情,由远而近,层层写来,充分抒发了作者怀念中原故土、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压抑悲愤的心情,表现出苍凉、悲苦、空阔的意境。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加深对意境的理解,形成立体的意象群意义。扣住课后练习,依据文本特点,挖掘考点有关的知识要素深入训练,给学生解析清楚练题与考点的联系,怎么从练题题干中发现解题思考出发点,寻找文本语言词句与题干思维要素之间联系,挖掘答题要素,整合答题要点,此前已有分析,不再赘述。培养学生习得解读考点知识要领的能力,梳理整合答题要点能力,总结解答考点的思维规律。

进一步细化考点,深化训练。《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利用“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点,就可以指导学生领会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评析语言特点,赏析表达技巧。对写景的句子的理解把握,就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和语言运用多角度指导学生鉴赏。在鉴赏之后更重要的是总结鉴赏的方法和思维规律,让学生真正获得鉴赏评价文本的本领。

高考试题千变万化,往往截取考点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细小方面拟题考查。如果不对每个考点涉及的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全方位的运用语文知识系统结构和方法系统结构,考场上很难快速应对试题的变化。构建这样的知识系统结构,必须把知识点有关的方法作为第一把握要务,特别是对解读知识的方法、途径、步骤做到了如指掌,才可能在遇到万变的试题时,抓取关键信息,读破试题考查的方向、知识点,寻找答题要素,提炼要点,整合要点,构建答题要素框架,形成明确的较完善的答案。构建这种方法系统结构,只有在训练中才会有真感受,获得第一感觉,建立灵活多变的应变体系,增强应变力。

课内学习教材,习得考点涉及的知识、方法和规律,课外自主运用有关知识、方法与规律,自主解决读写问题,巩固知识和方法,形成能力。这一过程中必需将考点涉及的知识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建立自动化的系统的知识结构,促进教材知识(从必修到选修)――课外文本的知识(从练题到自选文本)融合为完整的考点知识系统,实现课内课外整合如一,建立与考点知识有关的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系统和规律系统。在自主学习中检验有关知识和方法系统的有效性,修正补充知识系统,变更完善方法系统,形成适合自己的快速解决语文运用问题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和有关规律系统。

高考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使用的材料是千变万化的,但是知识、方法和规律是不变的。只有整合所有学习过的资源,从中抽取出共通的知识方法和规律,感受应对策略的异同,区别细微变化,归纳共性,形成系统结构,才能养成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第2篇:高考指导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 高校 职业指导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辅导员应责无旁贷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因此,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正确认识开展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看清当前存在的优势与问题,并有效、合理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已成为当前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职业指导现状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指导工作是联系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的桥梁,起着信息传递、指导咨询、沟通学校与社会需求的作用。近年来,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发展,进步很大,但总体成效还不高,致使目前的职业指导工作实效与公众预期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指导工作系统性、针对性不够

部分高校辅导员由于大多还停留在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没有根据本校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指导,欠缺实践锻炼,造成大多数学生对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兴趣。同时,很多高校在职业指导中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职业道德素质等教育, 容易导致学生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能诚信就业。

(二) 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存在很大问题

一是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方面缺乏实践经验。许多高校缺乏职业指导师,即使有也缺少社会实践锻炼机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能结合实际与社会形势传授有效的信息给学生。二是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教学经验欠缺。由于大多辅导员年轻,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与吸引力,教学手段缺乏新颖性与针对性。

(三)高校师生对职业指导积极性不高

有的高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但作为一门选修课;有的高校虽然把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设为必修课,但教学学时安排较少等, 影响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造成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年级特点、课程纯理论化、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等问题。

二、辅导员在开展高校职业指导中存在问题

随着就业机制市场化、人才流动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也暴露出了新的问题:

(一)职业指导工作目标与理念不明晰,导致了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着能认识到职业指导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积极作用,但却缺乏对职业指导工作目标与管理理念的深层思考,仅把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作为职业指导的唯一目的,使大学生形成仅考虑待遇地域等因素的片面的就业观,从而导致了市场需求与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间的落差。

(二)职业指导工作内容和形式单一,指导滞后且缺乏个性化的咨询和辅导。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主要采取以讲授职业基本知识,特别是当前就业政策为主的传统方式来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碰到的问题,忽略了多种内容和形式的结合,职业指导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

三、加强辅导员开展高校职业指导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难度高、压力大富有挑战意义的事业,它关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思考并实践新时期职业指导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

(一)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标准。高校辅导员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指导的工作力度,提升工作理念,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全面的成才观以及“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理念;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响应祖国号召,积极投身西部计划、支教计划、村官计划等志愿服务活动,确立自身的择业标准,提高人力资源配置与供需矛盾的适应率,以期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加强政策宣传,开展个性化指导,完善大学生职业测评与就业咨询。高校辅导员在职业指导工作中要加大对就业政策的宣传指导力度,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人事制度,使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择业活动,保护供求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体塑造、潜能的开发、个人理想和需求的引导、个体职业能力倾向的培养与测试、职业生涯的规划、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分散的个体辅导,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的前瞻性,使职业指导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三)实现组织方式多样化,及时信息,多渠道为大学生提供职业选择。通过建立用人单位、毕业生信息交互网络,及时就业信息,实现就业信息网络化系列化,多渠道地为大学提供多种职业选择,多方面地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面与就业层次。依托社会人才市场校内人才市场,强化学校自身的职业指导服务,结合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价格信号,实现学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

(四)优化职业指导人员结构,强化职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培养。辅导员应具备职业指导工作所需的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形成综合素质全面、市场意识强、了解就业市场的职业指导团队。因此,高校要通过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职业指导环境,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目标,加强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的队伍建设,以促使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指导工作走上常规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马静涛等.关于辅导员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2]谭璐.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建设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第3篇:高考指导范文

关键词: 高考 心理 调节

高考临近,有希望的考生都在积极备考,不同的考生复习心理状态有着明显的不同,怎样指导学生,使他们保持正确的复习心理状态,能在高考时稳定地发挥,甚至超水平地发挥,这是高考前的一段时间,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都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高考前一段时间考生常见的复习心理状态

近一年的高三高强度的复习,数次高考仿真模拟考试,使得每一位学生对自己在班级中的情况及将要进行的高考情况有了一个默认的结果,老师及同学也基本认同这个结果。但是,高考后,我们发现,真正的高考结果与之相差不小,甚至很大。要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对学生平常成绩和心态加以分类,细细分析。

1.平常优生,认为高考一定能上者。

在平常的学习与考试中,这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成为班上的佼佼者,大家公认的优生,将要成为高考的必胜者。但是,这部分学生,在高考中总有少数会败得很惨,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部分学生考前心理是不一样的,常见的有这样两种情况:

(1)心态平稳,积极备考,心中有希望,脚踏实地,复习方法正确,努力向前。

高考是这部分学生的天下,他们的高考必胜,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扎实的知识积累,使得他们在不管什么样的高考中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2)心态浮躁,认为自己一定能上。复习方法不确定,甚至不科学,考试时,遇到不如意的试卷,惨败必然。这类学生,越临近高考越不知道怎么复习,心中盲目地认为自己一定能上,不讲究科学的复习方法,今年我班上有两位平时成绩还算不错的学生,在临近高考时,其中一位在高考前20多天,已不再做数学习题,而另一位,直到高考前一天还在到处找题做,而今年数学卷较难,这两位同学今年高考都失利了。

2.平常上中等生,对高考期望值不太高或不能确定者。

这一类型学生,基础不是很牢,平时成绩在高考模拟线附近徘徊,经历的打击较多,越临近高考,他们的心态分化越快,呈两个趋势。

(1)心态稳定,对高考抱有一定希望,但对高考的期望值不是太高,复习有主见,有思路。这类学生给人心静如水的感觉,心态淡定,只知付出,不计结果,这个群体恰恰是黑马的发源地。

(2)心浮气躁,对高考结果看得很重,内心紧张焦虑,复习无主见,头绪越到最后越乱,最后近乎崩溃。这类学生心理素质不好,高考的结果失败是必然的。

3.平常成绩较差者,对高考结果不抱希望者。

这类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历经平常多次考试的打击,对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已不抱希望,绝大多数学生已不认真学习,但注意观察,这部分学生中也还有少数在认真学习,这部分同学的心理值得我们关注。

二、指导各类学生调节好高考前的复习心理

高考的最后较量,应该是心理的较量,多年的教学生涯,见过太多的实例,智力、基础、能力、投入…最后都要归结到良好心理素质上来。最后的胜利者,必是心理素质优秀者。所以,对于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学生,我们要加以研究,找出原因并应用到对一般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对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我们应当加以指导,让其顺利地渡过高考这一人生的关键期。

对上面分析的几种心理素质不好者,应当做好积极的指导工作:

(1)成绩优秀者。临近高考时,对复习方法多加指导,要科学安排复习内容,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统筹安排。复习中学会按纲织网,鉴别重点,学会重新组织课程材料,能灵活运用几种常用的复习方法,如学习的周期法、列表法、比较法、排列知识点法、读练结合法等。

(2)成绩良好者。让其看淡高考目标,正确认识高考。明白考上大学固然前途光明,考不上也依然前程似锦,重要的是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对待考试的成败,认识到高考只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从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平静而紧张地投入到高考中去。

(3)成绩中下者。老师要多关注关爱这些学生,不能因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冷落了他们。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这部分同学心理状态的稳定对整个班级的后期管理很重要。

总之,心理工作是细活,做老师的来不得粗心大意,只有全力以赴地投入,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放挥出最佳的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高考指导范文

关键词:语音知识 英语听说 考试技巧 心理辅导

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英语考试大纲的说明中,对高考英语口语考试作了如下要求:考生应能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或想法;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做到语言运用得体;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考试大纲的说明》,2012)。广东省从2010年开始,将高考英语听说成绩(15分)计入总分。其中模仿朗读5分,角色扮演4分,故事复述6分。笔者想就如何指导学生考好高考英语听说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 打好语音基础

语音是英语听说的基础,学生只有学好语音,才能够听准和说好英语。教师必须讲授系统的语音知识,让学生对语音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1. 掌握音标

到了高中,部分学生音标知识欠缺,有的不会读音标;有的不知道有多少个元音和多少个辅音;还有的把元音和元音字母混为一谈。针对这种状况,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生音标知识,否则,其它知识无从学起。为了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我下载了国际音标视频,让学生跟读,提醒他们注意口型,保证他们发音到位。

2. 掌握意群和停顿

有的学生一口气把一个长句读完,读得气喘吁吁,还以为读得越快越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不懂意群和停顿,我就向他们讲授意群和停顿的知识。一个句子可以根据意思和语法结构分成若干小段,每一小段称为一个意群,它可以是名词短语、介词短语、简短的主谓结构、简短的主谓宾结构、简短的从句等。在朗读一个句子的时候,停顿不是随意的,只能在意群之间进行。例如: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the net bar│plays an important role│in people??s life.

3. 掌握连读

连读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有的学生听力水平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连读的规则。由于没有连读意识和养成连读的习惯,他们读句子时,该连读的单词不连读,所以他们听不明白英语中有连续的句子,特别是native speaker说的英语句子。针对这种窘况,我先给学生讲解连读的概念。连读是相邻的两个词前者以辅音音素结尾,后者以元音音素开头,前面的辅音与后面的元音拼读在一起的语音现象。学生了解了连读规则后,教师要准备大量的例子,供学生练习。练习要先易后难,先叫学生连读两个词,慢慢地连读三、四个词。学生掌握一般规则后,再提醒学生注意“r/re + 元音”型连读和“辅音 + 半元音”型连读。例如:

look-after

half-an-hour

Dormitories comes-in-all sizes.

Stick-it-on-an-envelope.

There-are four-apples.

Would-you please not stand-in the way?

4. 掌握不完全爆破与弱读

英语中有6个爆破音,即[p], [b], [t], [d], [k], [g], 在特定情况下,在发这几个爆破音时,气流不必冲破阻碍,而只是发音器官在口腔中形成阻碍并稍作停顿,这个过程叫不完全爆破或失去爆破。主要有三种情况:

(1) 6个爆破音中的任何两个音素相邻时,前者要不完全爆破,后者要完全爆破。例如:

Linda has a ba(d) col(d) today.

(2) 6个爆破音在[t?], [d?], [θ], [?]的前面时不完全爆破。例如:

Have you hear(d) the story abou(t) tha(t) child?

(3) 6个爆破音在[m], [n], [l], [s]的前面时不完全爆破。例如:

Goo(d) morning. He is frien(d)ly to me.

此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重读和弱读。一般实词要重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虚词要弱读如助动词、介词、冠词等。

5. 掌握语调

有的学生读的英语听起来很生硬,没有抑扬顿挫,也就没有英语韵味,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语调方面的知识,教师必须传授这方面的知识给学生,才能使学生说出的英语像英语,有美感。

英语语调主要有升调和降调。升调主要用在表示疑惑的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前面的选择部分、反意疑问句的问句部分和有礼貌的请求等句子当中。降调通常用在陈述句、特殊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中,也可用在反意疑问句的陈述部分和选择疑问句的后面选择部分等。例如:

Have you ever been to Hong Kong?

Do you want to eat outside or at home?

Tom is from England, isn??t he?

His car broke down on the highway yesterday.

When did she leave for London?

二、 模仿朗读技巧指导

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考试中的视、听考试形式,教会他们一些有针对性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1. 第一遍观看短片时,应注意掌握大意,对短片内容和难度有整体把握,做到胸中有数;

第5篇:高考指导范文

《考试说明》对字形考点的表述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主要考查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等。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对于备考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考生应明确以下几点:

1 高考考查的范围是“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对古汉字、繁体字和已淘汰的异体字不会涉及。

2 考查的重点是国家语委规定的现代汉语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其主要命题对象是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其中词语和熟语中的易混常用字为考点。

3 以考查别字为主。不考查错字。

4 社会流行语和新词中的字形不能忽视,极有可能在试题中出现。

二、命题特点回放

近年来字形考查的命题形式有以下特点:

1 识记:第1卷中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3分。一般单独设一道选择题,考查学生辨别错别字的能力。

2 正确书写:这一考点在第Ⅱ卷中的名篇名句默写和作文中有所体现,名篇名句默写如错一个字就不能得分,作文每错一字扣1分,重复不计,上不封顶。

3 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四种:选出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有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4 将容易写错的字放在句子中来考查,以及字音字形混编题,成为近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特点。

三、解题技巧指导

辨析字形的方法很多,可从汉字的三要素音形义、结构和语境等角度人手,整体把握,寻求解题突破口。

1 以音辨形法

对于因形近音异而产生的错别字。字形虽然相近,但读音不同,可通过读准该词来判断正误。例如:①裨(误)官野史――稗(正)官野史,“裨”读“bì”,“稗”读“bài”。②人影憧憧(误)――人影幢幢(正),“憧”读“chǒng”,“幢”读“chuáag”。③奴颜婢

【高考真题】(2008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口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 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 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D 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解析:此题B项“颂”应为“诵”,涉及音同形似字的考查,C、D两项可用以音辨形法来判断,“通货膨胀”的“胀”音“zhàng”,而“涨”读“zhǎng”;“偃旗息鼓”音“yǎn”,“堰”读“yàn”。这两个词只要平时读准字音。就很容易判断。

答案:A。

2 借形辨形法

对于因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借助分析形旁进行推断。例如:①拌(误)脚石――绊(正)脚石,“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应为“绊”。②试(误)目以待――拭(正)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试”应为“拭”,“擦拭”应该用手。③暴燥(误)――暴躁(正),燥与火有关,而人暴躁时总喜欢跺脚。

【高考真题】(2008年重庆)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朝廷 调济 贸然行事 瞑顽不化

B 惦量 修炼 生灵涂炭 不假思索

C 斑斓 法码 如法炮制 严惩不贷

D 松弛 困扰 歪门邪道 砰然心动

解析:此题涉及音近(同)形似字的考查,其中A项应为“冥顽不化”,“冥”是“糊涂、愚昧”的意思。“暝”是“闭眼”的意思;“调济”应为“调剂”,“剂”本身就是“调和、调配”的意思。B项应为“掂量”,用手托东西上下晃动来估量轻重,与手有关;C项应为“砝码”;D项应为“怦然心动”,内心有所触动,与“心”有关。

答案:A。

3 据义辨形法

汉字具有形义结合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意义来分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例如:①一愁(误)莫展――一筹(正)莫展:一个办法也想不出。筹,本义是指竹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主要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物品的凭证。引申为“计策、办法”。“筹”不能写成“愁”。②融汇(误)贯通――融会(正)贯通:是把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在一起。从而取得全面的透彻理解。“会”,理解,懂得。“汇”,指水的汇合。不能把“会”写成“汇”。③人情事(误)故――人情世(正)故:意思是为人处世的经验、道理;“事故”指意外灾祸,应为“世故”(处世经验)。

【高考真题】(2009年重庆)下列各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愧疚 必须品 防微杜渐 额首称庆

B 搜寻 吊胃口 炙手可热 按捺不住

C 剽悍 金刚钻 始作俑者 不明就理

D 撮合板着脸破涕为笑奉为圭臬

解析:“必须”意为“一定要”,“必需”强调“不可少”:“额手称庆”意为“把手放在额头,表示庆幸”。故A项应为“必需品”、“额手称庆”。B项全对。“不明就里”意为“不知道内幕”,故C项“理”应为“里”。D项全对。

答案:C。

4 结构推形法

有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绝大部分具有结构对称的特点,对称部分的词义也互相对应,即内部相对应的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关系,或相反相对、或者相互对应,因此可以从结构上通过对其中一个字的理解来推断另一字。例如:①一张一驰(误)――一张一弛(正):“张”与“弛”相对,“张”指拉开弓箭,“弛”指弓箭松弛,不能把“弛”写成“驰”。②惹事(误)生非――惹是(正)生非:“是”与“非”相对。不要把“是”写成“事”,“惹是生非”的意思是引起麻烦或争端。③提心掉(误)胆――提心吊(正)胆:“提”与“吊”相对,不能把“吊”写成“掉”,“吊胆”的“吊”意思是“悬挂”,引申为担心或害怕“掉”有“落”的意思。

【高考真题】(2007重庆)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苍桑笑靥 秣马厉兵 篷荜生辉

B 脉搏涣散 耳濡目染 汗流夹背

C 喝彩炽热 哀声叹气 恼羞成怒

D 副刊伫立 青出于兰 察言观色

解析:C项“哀声叹气”应为“唉声叹气”,这是一个结构对称的联合词组。“声”与“气”相对;唉。表示叹息,与“叹”对应。D项“青出于兰”应为“青出于蓝”,“青”、“蓝”都是色彩,二者构成对应。其它A项“苍桑”应为“沧桑”,“篷荜生辉”应为“蓬荜生辉”:B项“汗流夹背”应为“汗流浃背”。

答案:A。

5 溯源推形法

一些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有一定的渊源,我们可以追本溯源,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字形的正误。如①黄梁(误)美梦――黄粱(正)美梦:源于《枕中记》的故事,一书生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一锅小米饭还没有煮熟,故应为“粱”,不能误作“梁”。②世外桃园(误)――世外桃源(正):来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应为“源”,不能误作“园”。③悬梁刺骨(误)――悬梁刺股(正):该词源于战国时代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骨”应为“股”。

【高考真题】(2006年辽宁)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松弛 挖墙脚 一诺千斤 旁征博引

B 纹身 贴标签 贻笑大方 真知灼见

C 脉搏 金刚钻 萎靡不振 集思广益

D 陨落 名信片 莫衷一是 相辅相成

解析:A项“一诺千斤”应为“一诺千金”。源于汉初季布的故事,季布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承诺)”。故“斤”应为“金”。其他B项“纹身”应为“文身”;D项“名信片”应为“明信片”。

答案:C。

6 语境推形法

对于把容易写错的字放在句子中来考查的题型,我们一定要依托语境来判断。例如2007浙江卷:“傅雷先生耻于蝇利蜗名之争,奋而辞职,闭门译述,翻译艺术日臻完美,终以卷帙浩繁的译著,享誉学界”。“奋”的意思是“奋发”,而根据语境,表达的应该是“愤怒”的意思,所以此句应该用“愤而辞职”。

【高考真题】(2009年安徽)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 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C 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 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

解析:A项“波滔起伏”的“滔”应为“涛”,涛:大的波浪;滔:大水弥漫。据语境可知,A项是设喻形容云海翻腾的景象,故用“涛”。B项“头酬”的“酬”应为“筹”,头酬:比喻第一位或者第一名。C项“不黯世事”的“黯”应为“谙”,黯:熟悉。

答案:D。

四、备考建议

掌握字形辨析题的技巧对于考生备考应试是很有帮助的,但要想在高考中不丢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1 化整为零,抓好平时积累

考生平时的积累与记忆是做好字形辨析题的基础,高考考查的常用规范字数量庞大,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全部掌握,也不可能一下子记住,有效的方法是:分解任务。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日日记,课课记。

2 重点纠错,建立错字档案

对于在平时做题中认错或辨识不清的字,可分类整理,作为重点;并做到收录有条理,查找方便。

3 留意热点,重视生活储备

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容易写错的字词,媒体经常出现的字词,媒体经常误用的字词:这些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首选对象=

第6篇:高考指导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课程 建设建议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

随着“以市场为导向,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深入实践与发展,就业指导已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作为指导学生就业的基础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完善对高职院校更为重要,关系学生对最新市场就业政策和动态的掌握;影响学生人生理想及正确就业观、择业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把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为以后成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建设者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好充分准备。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两部分构成,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还在这两门课程基础上加入“大学生职业道德”。而以上课程又包括就业思想、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内容。不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就业政策和市场动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而且提高学生就业面试的技巧,为其今后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据《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不可否认,这一成就的取得与近几年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关注、系统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及引进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就业指导密切相关。如何更好地进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重视程度、教学形式及全程化建设三方面进一步思考。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思考

(一)加大课程重视程度,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

受办学观念和经济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仍有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重视程度不够高。主要体现在学校对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安排上。首先是时间安排,很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集中在毕业学年,学生都是在毕业找工作时才开始学写简历、学习就业技巧、无目的地搜罗就业信息,甚至有的学生快到毕业都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取向。由此看来,建议高职院校牢固树立全过程的就业指导理念,从新生入学开始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且贯穿学生大学学习整个过程。其次是课时安排,为实现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让学生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三年中建议安排48学时,考虑到高职院校第六学期已安排实习,所以该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学期完成,即高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学期完成。期间学校应当避免课程设置的临时性和随意性,做好必要的教学评价和监督工作,确保教学过程顺利、有序进行。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

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实际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领会和感受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课程开设时间较短,专业师资力量匮乏等原因,大部分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选择上基本以传统教学方法,即课堂讲授为主,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单纯运用讲授式教学法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应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除了介绍当前就业形势、政策、岗位需求信息、协议的签订等相关内容外,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将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能力测评、就业观教育、面试技巧等内容分别设计到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情景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变换角色、身临其境地感受和领悟,从而在情境展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情景模拟结束后,教师可以适当做出分析并让学生分享自己从活动中获得的对职业知识的看法和体会。当然,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教学,先由教师引进就业中的典型案例,再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并要求学生课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此外,心理测验法、资料分析法、岗位分析法、现场感受法和经验交流法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增强教学效果。在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作用下,学生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现场应变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以便在以后就业过程中发挥得更为出色。

(三)完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化。

在教学形式上,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往往是“一锅端”,大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是以报告会、讲座等方式进行的,即使是大班教学,也是面对上百人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使教师无法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如有些学生不能对自身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有些学生的心理负担太大,有些学生缺乏自信、不擅长人际交往等。这就需要开展小班教学,便于教师针对不同群体类型,实施不同的、有侧重点的个性化指导,必要时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剖析,建立系统化的就业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成功就业。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以至于学生的积极配合,同时学校应建立起该课程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采用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反馈、检验并不断探索、完善该课程的建设,以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适应职场,完成职业人的转变,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化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黎梅.就业教育[J].出国与就业,2011(09).

第7篇:高考指导范文

一、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内涵

“精细化”作为一个管理概念,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以运行程序化、标准化及信息化为手段,以规则的系统化和精确化为主要特点,以全体员工高效协同、不断超越为表现形式,以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模式。而精细化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就是借鉴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标,在职业指导全程注重指导体系建设和标准化流程建设。将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标准化、系统化、个性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建立适合专业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二、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意义

1.加强校企对接,实现人职匹配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对即将从事的行业、职业认识不足,无法合理定位自身的价值;同时,很多毕业生缺乏对自身的客观认识,求职心态高于自身能力。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企业招聘与毕业生就业不匹配问题的出现。精细化职业指导以加强自我认知和了解就业环境两个方面入手,搭建校企交流的平台,更好地帮助毕业生了解自我、了解环境,实现人职匹配。

2.解决就业困难,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成果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不同就业困难的学生,特别是针对零就业家庭的学生、残疾学生、后进生等更需要个性化的就业帮扶。通过就业资金、心理辅导、职业能力训练等多个方面提升困难群体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

3.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

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是高校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服务目标只是将毕业生送到合适的岗位,笔者认为精细化职业指导除了“扶上马”,还要“送一程”,除了关注就业质量,还要关注发展质量,而后者更能反映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毕业生职业发展质量的跟踪,追溯学生在校时的培养情况,有利于高校更全面地了解人才培养情况,对于学科发展方向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进而可以推动高校资源合理化配置。

三、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探索

1.建立标准化的就业工作流程

建立“一把手”就业工作领导机制,成立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三全”就业格局。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院长任组长,学院各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系主任、就业工作专职老师、毕业班班主任、年级辅导员组成,形成教学、科研、行政和专职人员协同配合的就业工作小组,并定期研讨就业形势、制订策略。

2.开展系统化的职业指导

(1)校、院就业辅导与个性化就业服务相结合。邀请校、院就业专职教师,开办就业指导课。从就业形势与政策解读入手,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环境;开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毕业生进行自我认识与职业选择;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讲座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结合公务员、出国留学等专题讲座提升毕业生择业能力。

开设分专业就业指导课,针对各专业就业特点,分析就业形势,结合多年积累的就业情况汇总信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建议;对不同就业类型的毕业生,提供“一对一”职业辅导。对毕业生自我定位、职业生涯发展、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指导;旨在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实际掌握求职方法和就业途径,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提高毕业生的求职能力。

(2)就业指导理论课与就业实践相结合。把握毕业生就业时间节点,合理设置就业指导课及就业实践。根据就业高峰期及公务员、基层就业等工作的时间节点,设计就业指导课程,突出就业指导的时效性;以“职场日”等活动形式加强毕业生职业体验;通过“优秀学子访谈”“新老生交流会”“就业经验分享”等活动,树立良好的就业榜样;举办“模拟面试大赛”“考研、保研面试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赛事,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的实践效果。

(3)多层面的就业信息。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相结合,整体信息与点对点信息相结合。依托学院网站、人人网、微博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定时推送就业信息;利用飞信、QQ、微信,结合毕业生求职意向发送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确保就业信息的全覆盖和实效性。

3.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1)“六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模式。笔者学院结合就业工作实际,继续完善“六位一体”就业工作模式,强化专职、兼职和学生就业队伍建设,贯彻和实施全员服务学生就业的方针,加强导师、就业专职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老师之间的联动协作,采取积极引导、指导、辅助和推荐等方法促进毕业生就业。

(2)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进档案。6月初面向毕业生发放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对每一位毕业生择业的地区、行业、职位和薪酬期望等情况进行细致摸底,鼓励有工作意向的学生进行暑期实习。9月再次面向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关注去向选择有变化的毕业生,重点跟踪指导。根据两次就业意向调研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通过毕业班班主任、年级辅导员、班级就业信息员定期跟进毕业生就业状况,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进系统,实现空间以及时间的全方位跟进。

(3)建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C―MIS系统。以生物学院国家理科生物学理科基地为试点,探索职业成长记录体系的建立。从 “四点、两迹、两体系”入手,通过四个着眼点,即入学起点、毕业节点、职业起点和事业锚点,把握大学生成长轨迹和人才发展轨迹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培养跟踪和反馈。从职业起点到事业峰点,研究校友的发展路线,从校友的工作经历、学术成就、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体系的建立。并在跟踪评价过程中形成人才培养成果展示,为在校生的成长发展提供范例。

(4)总结可供在校生参考的发展轨迹。通过对在校生培养过程的全程记录,结合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为在校生提供可参考的人才发展路径,为他们更好地树立目标、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第8篇:高考指导范文

【导语】高考过后,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面对众多高校和专业,如何科学选择让很多考生和家长犯愁。近日,网络上出现了许多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软件,“运用大数据分析录取概率的APP”“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填报服务五花八门。这些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软件真的靠谱吗?以下是

第9篇:高考指导范文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思考

职业指导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职业指导与学校学生教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认识职业,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适应职业生活,它有助于学生成才和成功,提高就业率。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尚不尽如人意,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齐、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理论研究薄弱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青年学生成才成功和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而且,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压力突出,对职业指导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需要我们提高认识,重构职业指导体系,加快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有效开展教育活动等措施来改进和推动职业指导在高校的开展。

一、建立健全全程、全员、全方位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学校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呈现,为了把职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应该真正建立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在机制上建立学校五级工作网络,制定具体的职业指导工作方案,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在思想上,树立“一路行,一路学”的教育思想,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将职业指导教育贯穿始终。提倡全员参与的理念,即老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工作原则上,坚持“一把手工程,服务学生,确保就业率,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工作原则,做到“三早”,即在就业前期做好早期发现问题、早期确定问题、早期解决问题。在工作要求上,要职责、分工明确,做到全面规划、系统安排、分段实施、分类指导、层层推进,使职业指导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灵活、效果明显,从而形成较完善、高效率的、保证性强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提供必要的师资保证

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机构尚不健全,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缺乏,基础薄弱,指导内容和方法简单,整体素质不高,还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首先,从数量上来讲,由于人事编制、职能定位不清、专业培训较晚等问题,各高校从事职业指导人数不多,相对全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来说,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人员存在严重的缺口。近年来,虽然,我国已有4万余人获得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但与国外相比,这支队伍仍然需要壮大。

其次,从职业指导的内容来讲,由于人员不足,学校只能做一些浮浅的工作,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工作还未开展起来。他们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工作往往限于部分就业信息的和就业政策的宣传。职业指导工作尚未系统地展开,未能与学生思想、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普及率不高。

最后,从职业指导需求来讲,高校学生就业,具有人数多、人群集中、就业时间相同等特点,他们初次涉足社会,对如何择业、如何获得就业信息感觉比较渺茫,他们急需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因此,建立一支有一定数量、高素质的职业指导专业队伍是一项急迫的工作。各高校应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创造条件,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为职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必要的师资保证。

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地开展职业指导活动

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和特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特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育载体,才能取得职业指导工作的显著效果。

(1)开设职业指导并纳入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开设相应的课程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得以普及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要对课程进行设计与开发,构建以综合实践课为主,以模块式教学为基础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系统的开展职业指导课,做到三年“不断线”。

(2)开展创业设计和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模拟市场、模拟面试等活动。引导、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树立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愉快而充实地度过大学生活;更好地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实现自我增值,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3)积极开展学生的职业素质测评工作。要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除了依靠教师对他们的谈话、观察及相关文献材料的分析外,更多的还须借助心理测试、情景模拟、定量考核等评价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兴趣、性格和能力,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达到“知己”的目的。鼓励部分学生参加CETTIC职业测评系统测评,全面、客观、规范、科学地评价自己的整体素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为选择今后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

(4)建立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和完善职业指导工作、就业信息网建设,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职业指导,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可以在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网上编制优秀企业资料;宣传、企业用工信息;提供法规、政策咨询等在线服务。

(5)订购、创办大学生职业指导方面的刊物。刊登一些大学生就业的典型和经验,鼓励学生学习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开辟“求职技巧、面试技巧、求职心理”等专栏。同时利用条幅、广播、广告栏和网络宣传就业政策、形势、理念和相关信息。以此创建一个以促进就业为主题的价值体系和校园氛围。

(6)邀请本校优秀毕业生返校讲演、座谈,鼓舞士气,使学生在近距离接触中体味学长们求学、求职和工作等方面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感染和带动学生们进一步思考怎样渡过大学时光、如何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四、开展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拓展职业指导工作深度

在现代职场,就业竞争,最主要的、最终的竞争是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的竞争。在就业之前,按照职业生涯的基本要求,明确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范围和能力点,开展、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有效提高学生与人合作、与人沟通、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帮助学生适应就业需要,帮助学生在工作条件下调整自我、处理难题,并很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为自己满意工作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同时,核心能力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帮助学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能更好地发展自己,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要求。重视、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以次拓展职业指导工作深度,将有利于提高学校职业指导教育的质量,有利于职业人才培养,能更好地促进就业、服务职业、方便创业。

五、加强学生实习期职业指导,强化就业跟踪服务

近年来,各高等职业院校纷纷推行学生毕业前到企业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顶岗实习中,加强学生实习期职业指导,也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一环。此外,加强学生就业跟踪服务,也应成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之一。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为毕业生提供3~5年的就业跟踪服务,深入了解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和职业选择方向,以及职业变更情况,并对需要再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推荐服务,定期对毕业生就业跟踪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报告,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更好开展、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新兴专业的设置提供有利依据。

总之,各个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充分认识学生在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就业形势等方面的特殊性,准确把握职业指导工作的侧重点,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有的放矢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让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生活平凡而不平淡,让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生涯充实而又灿烂。

参考文献:

[1]张小建.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王冬梅,李秀平.职业指导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6月第17卷第3期.42-4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