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常规教育教案范文

小学常规教育教案精选(九篇)

小学常规教育教案

第1篇:小学常规教育教案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

G637.5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对于提高管理效益,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中,教学工作是重点工作,因此做好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就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精细化管理,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将事情做细、做精,全面提升管理效率。

一、中小学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1.中小学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应该明确管理目标,将管理责任进行细分,对于教学环节和教育工作的每一个过程和步骤都应该提高重视,认真对待,保证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到教育管理过程中,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实现管理过程的精细化,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不断完善教学活动,对于每一项教学活动都应该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同时明确岗位职责。精细化管理还要求管理过程的细化,就是将教育工作的内容和环节进行细化,对于每个细小的环节都应该高效管理。同时还应该将系统化规则进行细分,管理流程细化,根据规章制度实施管理[1]。

2.中小学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1)流程化: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进行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过程流程化,流程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该将教育的工作事项和任务根据一定的规律分为不同的、相互之间具有联系的流程,不断进行简化和整合、优化,最终形成有序的工作流程。在精细化管理中一定要贯彻流程化的管理理念,加强学校不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管理,同时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分配和监控,加强不同岗位之间的联系,实现无缝管理。

(2)系统化:精细化管理具有系统化的特点,只有满足系统化的管理才是精细化的管理。在进行系统化管理时,学校首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对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将工作流程不断细分,同时结合实际的教学元素,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优化配置岗位,将单元和元素之间联系起来,细致做事。另外,还应该摒弃传统粗放、低效的管理理念,采用系统思维来解决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时,应该从长远角度分析,不能只注重目前的短期效益,还应该从学校以及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落到到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就是不能只关注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分数进行教学教育,还应该结合学生的长远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

二、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1.构建工作流程化的教学管理机制

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学校方面应该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机制。在实现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魅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发展,培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流程化,因此学校方面还应该制定流程化的教学管理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流程和工作流程,在日常的管理中,应该在固定的时间对固定的对象进行管理,对于事物和事情的处理也应该采用稳定的处理手段。所以,一定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工作流程,将管理过程中的任务、内容以及手段等细化和流程,才能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2]。为了完善各项教学管理的内容,还应该明确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对于每一个教师都要制定教学工作目标,并规定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确保日常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做好教案准备工作

对中小学教育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要求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做到全方面的管理。教案是教师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要想实现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教案的准备工作,将教案准备当成重点工作来完成,只有做好教案准备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教师采用粗放时的教案准备工作方式,只是从教案的篇幅和格式等对教师做出要求,缺乏实效性,没有结合教学大纲、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好备课,一些教师甚至对教案的准备非常随意,不写教案直接上课,往往只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到了期末集中写教案,没有发挥教案的实际作用。而采用精细化管理方式,要求教师做好教案准备工作,关注教案准备的每一个环节,将教案不断细化。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要求教师在教案准备过程中,应该包括显性教案和隐形教案,其中显性教案主要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集体备课改进预案,形成个性化的预案。隐形教案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情感教育、人格教育、爱心、激情等教育,此外,还应该注重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隐形教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长期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累积。只有完善这些方面,才能实现对教案准备的精细化管理[3]。

3.教学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

教学工作是中小学的重点工作,因此应该将精细化管理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教学目标的多样化和层次性,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目标是在整个教学环节需要达到的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单一化,限制了教学活动开展的多样化,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对教学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就要强调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对于开展的教学活动,也应该注重质和量的统一,让学生通过常规训练不断提升自己,掌握知识。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该具有趣味性、实效性、目标性、创新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三、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明确管理责任和管理目标,并将小事做细,细事做精,从而全面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在中小学的教育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水平,强调应该以人为本进行管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教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采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手段,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勃. 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 才智, 2016,17(22):114-115.

第2篇:小学常规教育教案范文

一、强化学校常规管理

一是开展学校常规管理调研、检查。通过有计划的调研检查,认真梳理、总结基础教育管理的经验和问题,促进了各学校和各学科教师的交流和学习借鉴,促进了学校的管理和各学科教学工作。二是依据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线上教学进度与效果,认真开展线上教学效果诊断评估,精准分析学情。充分尊重学生学业基础,精心做好复学后课程教学安排,根据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做到“一校一案、一科(专业)一案、一班一案”。摸清留守儿童、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学习困难的学生、线上学习条件困难的学生以及不能按时返校学生的情况,做到“一生一案”指导辅导。并制定了详细的教育教学衔接计划。

二、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一是强化德育常规管理。坚持开展评优树先优表彰活动,对全县中小学2019年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开展了重大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各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二是加强德育载体建设。认真组织各中小学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评价为导向指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的养成。

三、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组织全县教职工学习落实《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和《县教育局加强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方案》,认真排查疑似失学人员,建立工作台账。一是建立完善了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各中小学校都成立了“控辍保学”领导小组,把控辍目标分解量化到每一位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制定完善教师家访工作制度,争取家长的支持、理解和认可,建立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形成控辍保学工作合力。二是加强了残疾儿童教育扶助力度。制定了针对性教育方案,定期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开展个别化教育,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等指导,努力让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公平教育,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自查自纠和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检查工作。

第3篇:小学常规教育教案范文

一、规范机制,廉政教育制度化

健全的制度是抓好廉政教育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围绕规范廉政教育,主要坚持了“四项制度”:1、教育学习日制度。明确规定每周五下午为教育学习时间,每周六上午为业务学习时间,明确规定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为廉政教育日,常年坚持,雷打不动。2、党组成员包靠制度。在廉政教育日,院党组成员要下到所分管科室,一同学习,一同讨论,了解教育的开展情况,掌握动态,并针对薄弱环节,帮助解决教育中遇到的具体问题。3、考核制度。为检验廉政教育学习的成果,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一次考试,重点考察廉政建设方面的制度规定和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每季度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活动,重点交流廉政教育方面的收获和体会;结合干部考核和半年、年终总结,组织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搞好一次述职,重点考察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并实行干警违法违纪一票否决。4、监督检查制度。为了让干警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把廉政教育转化为每个干警严格自律的实际行动,我们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加强了对廉政教育和各项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内监督检查上,成立由纪检组长任组长,监察室、政治处、办公室、研究室等负责人为成员的督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干警廉政纪律、办案纪律、工作作风等监督检查,特别是对经济案件的《案件查处回访制度》和对《干警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常抓不懈。今年,为配合廉政教育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又从中抽调2人专门负责对廉政教育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并对2个落实不规范的科室在全院进行了通报,有效的促进了廉政教育规范化的落实。对外监督检查上,制定了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制度,聘请了26名执法执纪监督员,定期征求他们对检察工作和干警行为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的研究落实制约措施,确保干警牢固树立起遵章守纪的自觉意识。今年来,6位班子成员分片包干走访乡镇、市直部门、村庄、学校企业28个,走访群众138人次,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11次,发放征求意见信200余封,广泛了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还投资3万多元大力加强了硬件建设,科科配备了廉政教育档案厨、建立了“廉政教育园地角”,人人配发了学习教育文件夹、笔记本和《制度汇编手册》(共四册),把检察工作“四字方针”“检察职业道德”“六条禁令”、“九条卡死”、“廉洁从检十项纪律”和我院历年取得的荣誉等内容制成板面,张挂在楼道和办公室墙上,让干警常学习,常对照,对干警廉政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规范形式,廉政教育多样化

党风廉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性工作,基于此,我们建立起了“全院统一抓、业务部门经常抓、职能部门重点抓”的全方位、立体式、规范化的廉政教育大格局,使之多样化并举,全面开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全院统一抓。每年年初,院党组在制定年度工作规划时,把廉政教育纳入全院队伍建设目标,建立“目标明确、责任分明,工作量化,考核到位,奖惩分明”的廉政教育办法,和检察业务工作任务同步部署。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科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廉政教育分析会,共同研究制定出阶段性的廉政教育具体内容和措施,并确定检察长为第一责任人,其他党组成员按照分工实行“一岗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主要领导直接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科室负责人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从而在全院建立起了从上到下、逐级逐岗职责分明的廉政责任体系。2、职能部门重点抓。为加强廉政建设工作力度,院党组积极争取市委支持,专门设立了纪检监察室,配备2名人员重点抓纪检监察工作。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经常交任务,压担子,放手大胆地让他们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规范廉政教育工作方面,我们规定他们每月向院党组写出一份干警队伍廉政情况报告,每季度制定一份廉政教育实施方案,并负责抓好落实。对于面上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首先由他们搞好调查,拿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在今年开展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服务加快发展”教育活动中,为了扎实有效地解决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院领导走访人大代表和执法执纪监督员,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同时,政治处、研究室和纪检监察室共同对全院干警执法执纪、廉洁勤政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汇总梳理,发现反映干警特权思想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此,院党组在全院开展了“三查三看”活动,采取了“抓引导、抓处理、抓督导、抓长效机制建设”的“四抓”措施进行了专项治理,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这一做法被高检院转发。3、业务部门经常抓。针对业务部门离干警近,对他们的思想变化、廉政方面情况掌握快的优势,在教育方面,我们重点赋予了两项职责。一方面是抓动态管理,量化考核。每个科室都根据院里的总体安排,把廉政教育与检察业务一起制定出具体的《岗位责任目标量化考核动态管理细则》,细化考核内容,统一计分标准,明确加减分因素,做到廉政建设和工作实绩数值化,各科室设立考核小组,一月一评议,计算出每名干警的得分,年终排出位次。同时,各科室还建立起了干警廉政档案,将干警落实制度、遵纪守法、民主评议等情况都记录在案。另一方面是抓随机性教育。根据干警思想表现各异,全院集中教育针对性不强的实际,本着抓“小”、抓“早”,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召开党小组民主生活会,科室负责人找干警谈话,干警之间开展谈心等方法,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互助活动。这些职责的赋予,不仅使业务部门增强了抓廉政教育的责任意识,而且使干警队伍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4篇:小学常规教育教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此小学教学工作计划中,将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X年工作思路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校本教研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保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整体视导,分段活动,协作教研,突出重点,创新教研思路和方式,构建我校特色教研体系,进一步提高我校基础教育实施水平。

二、任务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枣庄、滕州两级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优化机制,明确措施,培植典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开创我校素质教育新局面。

1.践行科学质量观,科学、规范、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质量新跨越。

2.继续开展新课程系列课达标活动,不断完善各学科深化课程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实施意见,全面、科学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功发展,构建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新体系。

3.坚持常规为本,继续深入开展“学、查、纠”活动,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规范化、高效化水平,不断强化高效课堂建模工作,创造课堂教学新效能。

4.树典型、抓示范、促交流,大力培植一批名教师、名班主任、名学科和更多的名学生,创建品牌发展新机制。

5.借助教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投入力度,创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书香校园、环境育人示范学校,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最大功效,努力使隐性课程开发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6.科学认真落实市局、教委新制定的教师工作评价方案,努力为广大教师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激励体系。

7.做好“骨干、明星、标兵、能手”教师的管理提高示范工作,使其示范带动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也使其业务水平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高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

1.继续积极开展办学基本规范落实年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x年是全省规范办学行为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积极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等文件要求,规范管理,摒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精神的做法,建立健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规章制度,把时间、健康、能力还给孩子,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

2.贯彻落实《XX市中小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学科实施意见(试行)》和《关于加强省、市级“教学工作示范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不断完善教学教研管理评价、质量评价等相关机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3.增强质量意识,科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向教学一线大力倾斜,一切服从服务于教学需要。实行“高立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的运行模式。创建落实教学工作责任制的有效体系,增强目标引领作用。

4.积极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成才、教师发展、学校新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和考试诊断、导向功能。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实绩考核工作,并加大考核结果在评先树优和职称评聘方面的权重。

(二)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做到总课程表、教室课程表和教师授课表三表一致,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国家课程方案是一个保障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课程方案,落实好国家课程方案,素质教育就有了基本保障。继续学习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切实把国家课程方案落到实处。

加强对音、体、美、微机教师的培训,同时加大对音、体、美、微机、英语学科的质量监测和乐考调研。

组织开展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绘画、书法、学生手抄报、文艺汇演、运动会等),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6.继续开展“新课程达标课活动”。组织好第四批课改达标验收和第三批“课改标兵”评选,力求课程改革取得新的成效。该活动时间顺延到2010年底结束。

(三)聚焦课堂,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建模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7.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最关键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也是评价教师综合素质和创造性劳动成果的主要内容

改革备课形式。传统的备课模式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完成一份或几份全册教材的备课,“各自为政”,耗时费力,使老师疲于备课,致使每周的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效率不高。为此,必须对传统的备课形式进行改革。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也要备教法、学法,还要备创新点、知识延伸点。实行单元备课负责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教研组长的分工,主备人提前一周写出本单元的教案初稿,教研会上,大家就这一单元中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设置进行研讨,然后由主备人执笔修改完成通过教案,然后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处理方法,突出教师的个性与特色。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素质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备课要求。十年教龄以下的的教师要写出详实的书面教案,带多门课程的教师可选取一门主要课程写详案,其余的课程可按十年教龄以上教师的要求进行简案备课。十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可自主选择适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教案表达方式,如制作卡片,也可以在教材上增、减、调、换、圈、点、批、注等,形成有文字记录的实用的简案,但每学期必须写出10篇精品书面教案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

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制度,强化以教研室统领的学科教研组备课研讨活动。制定学科教研组活动计划,定时间、地点、主持人、活动内容及形式。教研员、校长、主任分包参与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学科教师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的出勤情况及参与活动质量都将纳入本人的年度工作考核量化。以求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8.立足实际,切实搞好课堂教学建模工作。一方面积极借鉴、吸收外地先进课堂模式,如:语文的“双主线”教学模式,数学的“三五四”教学策略,“310”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另一方面要继续执行“听课视导”制度,有计划地到学校进行听课调研,发现和培植典型,总结和推广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深化“达标课”活动,加强研究,搞好与课堂教学建模工作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9.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打造高效精品课堂。课堂应增强目标引领意识,真正达到“低耗高效、减负增效”,实现“当堂清”目的。

(四)强化常规管理,探索教学管理建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根本保障。

教学常规是教学的基本章法,是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保证,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永恒重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渠道。必须扎扎实实地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管理者要做到常抓常新,教师们要常做常新。

10.深入开展“学、查、纠”活动,进一步提高规范、高效落实教学常规的水平。各学校要根据《关于开展“学、查、纠”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的指导意见》(X教发〔2006〕5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学、查、纠”活动,真正将集体备课、样案教学、听课评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落实到位。常规检查每学期要进行两次,教导主任每周对教师的备课实行超周检查签字制度。为规范课业设置批改,教导主任每月对学生的各类课业进行检查一次,确保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11.精心做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建模工作,促进学生持续学力发展。“习惯决定命运”,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创建良好班风、学风、考风,直接关系教学质量,风气也是教学质量。要因地制宜,将培养学习习惯的内容具体化、系统化。在班主任和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培养学生习惯建模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学力水平,促进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五)优化校本研究,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2.大力推行教师的行动研究,立足岗位促专业发展。每位教师都是名副其实的行动研究者,只有教师成为教育研究的完全参与者,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才能落到实处,得到有效推动。行动研究主要指,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各项问题研究,如教学案例、学案导学、教学反思、集体备课、试卷分析、教学常规每个环节,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不断地带着问题去实践、反思、验证等等。立足实践,边学习、边研究、边积累,教师专业得以发展,校本研究得以深化,教育质量就能大幅度提高。

13.组织好四项活动,建立打造教师业务成长的有效机制。①理论学习活动。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也是第三批市镇级课改标兵教师理论考试必考内容。②两类“四课”活动。创设机制和平台,开展教师全员“听课、评课、说课、磨课”活动和教师执教“优质课、研讨课、示范课、学标课”活动。③读书活动。建章立制,营造书香校园,促进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六)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打造教育名优品牌,促进教育快速发展。

14.加强对名师培养力度,促其成为新课改的引领者。完善教学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评选、管理、考核制度,对评选出来的明星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并组织他们进行讲座或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今年九月份将开展第三批课改标兵评选工作。

第5篇:小学常规教育教案范文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胜利、新发展。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 本学期,我们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让多媒体最大限度地辅助好课堂教学,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教师学期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第6篇:小学常规教育教案范文

一、工作思路

完善推行《年级工作考核方案》、《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精神文明班考评方案》,建立班级考核内容及指标体系,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以习惯养成教育为落脚点和突破口,指导各年级组分年级段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班风、校风。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在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中实行“绝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承诺。

(2)在班主任队伍中开展“我尽我责”的教育活动,倡导每位班主任都要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时坐班,深入了解班情,采取妥善办法解决处理班级问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班主任培训工作

有针对性对班主任进行管班培训,尤其是对小学部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从管班方法和工作态度两方面入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跟踪、监督、引导、评估,促使小学部班主任工作效力有所提高。

3、班级管班工作,规范完善三个考核方案,并认真实施。

(1)《年级组长工作考评方案》

(2)《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

(3)《精神文明班考评方案》

4、习惯养成教育

(1)小低年级组以《入学宝典》学习习惯为重点,逐条训练。

(2)小中年级以日常行为规范、课堂纪律、课间秩序、专心听讲、在家自学为重点,长期坚持训练。

(3)小高年级以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学习、勤奋学习为重点。

(4)初一年级以行为规范、学生常规、听讲、复习、预习等习惯为重点。

(5)初二年级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课外阅读、行为规范为重点。

(6)初三年级以行为规范、勤奋好学,主动学习为重点。

5、学年末开展“优秀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学期末开展“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班干部”评选活动,进行奖励。

6、家长学校工作

(2)组织召开家长会一次。

7、结集印制有关班主任工作制度和要求,组织全体班主任学习,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8、安全工作

(1)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每周一),开展禁毒防毒、水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2)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安全事故防范管理制度、安全事故问责制度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3)组织法制教育活动。

(4)严格执行保安值勤制度,加强学校保卫工作。

三、具体活动安排

8月份:组织初一新生军训。

9月份:(1—4周)

1、 开学教育、稳定秩序

2、 安全教育

3、 组织学生看电影

4、 “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5、 检查各班级学生仪表着装。

10月份:(5—9周)

1、 组织新分配老师、新调入老师学习

2、 启动初二年级的课题研究

3、 安全教育

4、 “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5、 家长学校开课

11月份:(10—13周)

1、 中段考迎考工作

2、 组织召开家长会

3、 法制教育

4、 组织学生看电影

5、 “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12月份:(14—17周)

1、 家长学校活动

2、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3、 交通安全教育

4、 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1、 期末迎考

2、 评优奖励

3、 安全教育

4、 课题研究学期总结

第7篇:小学常规教育教案范文

论文摘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某一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组成要素有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是某一专业整体适应社会变革的表现。我国高师专科计算机教育专业只有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中小学需要的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该文结合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情况,探讨了高师专科计算机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某一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组成要素有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是某一专业整体适应社会变革的表现。我国高师专科计算机教育一般都是高师本科计算机的压缩型,与高师本科计算机教育相比,只是学习的年限较短而已。而有的高师计算机专科教育则是普通高专计算机教育的机械模仿。这样高师计算机教育专业失去了应有的特色。笔者认为,要办出高师计算机教育专科特色,关键在于定位合理的培养目标、确保适量的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改革人才培养的途径。

1.高师专计算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

地方高师专科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只有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客观分析本校在本地区的地位和现有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需要为直接的驱动力,坚持并体现地方特色,依据地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寻求可扩展的服务领域,发挥自身因历史传统特别是地域所决定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合理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办出地方性高师专科计算机教育的区位特色、人才特色。因此,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定位为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养专业。作为专科院校,我们开办这一专业的宗旨,主要是为德宏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笔者认为,我们现在开办的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主要是教育型人才的培养。根据以上培养目标,结合我校的计算机专业特点,我们制定和修订了本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新制定的培养目标与上述培养目标基本一致,“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精神,身体健康,再学习能力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教育科学发展与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实践,善于教书育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从事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2.高师专计算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

高师专计算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怎么的素质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同的人才类型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不同的社会功能要求导致人才智能结构的差异,不同智能结构的人才要求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其相应的课程体系,因而相应的人才类型通常是由相应的教育类型来培养。而人才知能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不同教育类型的不同人才培养规格。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为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师资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我校高师计算机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计算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2.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2具有符合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不断更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计算机语言程序、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和运用,能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网络并利用网络处理教育信息的能力。

2.4熟练运用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进行教学设计,具备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2.5普通话和英语水平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6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比较全面的文化素养。

3.高师专计算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高师专计算机教育培养方案是指高师专计算机教育专业如何培养出符合教育目标的人才计划和策略。高师专计算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的形成。高师专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使其更具导向性(体现社会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实现超前培养)、师范性(突出对学生从教知识、从教品德、从教技能的教育与培养)、实践性(实践是联系学生学习与未来工作的纽带,应注重发挥实践教育的育人功能)、整体性(培养模式诸要素协调发展、合理运作),真正培养出既适应时展又满足社会需求的未来中小学信息教育教师。为此,我们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既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又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既要求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又要求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此外我们学校还加强了教育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这可以从我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可以看出。我们系公共课程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常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形势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体育、普通话、禁毒防艾讲座;开设的必修专业课程有高等数学(1)、普通物理学、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教育传播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数据结构、c/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图形与动画处理;开设的必修教育课程:教育学、中/小学心理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科研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开设的必修特色课程有:人文科学基础、计算机影视制作技术、摄影与摄像、中/小学素质教育、美术、音乐欣赏、GSZX及民风民俗讲座、现代礼仪、电视编导与制作;选修课程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限选)、毕业就业指导(限选)、远程教育、Internet原理与应用、三维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技术、VB语言程序设计、教育技术专业英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常用工具软件。我们系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方案的设计体现了专业性、师范性、教育性、人文性等综合特点。满足了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师资力量的需求。

总之,作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专业应当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只有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中小学需要的信息技术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常规教育教案范文

广泛征求民意

近年来,随着一些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许多薄弱学校生源开始日益减少,办学条件和师资状况也随之进一步恶化,已经“根本谈不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上普遍出现了“择校热”现象,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分配不合理的状况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从而使教育连同住房、医疗并列为目前人民群众关注度最高的三个热点、难点问题。为了保证义务教育法的实施,结合义务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修订我省义务教育条例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义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条例草案修订是很必要、及时的。”聂文权、杨绍明两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在修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从本省实际出发,根据我省现阶段义务教育的具体情况来修改,同时,他们建议将审议过程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让人民群众了解情况,积极参与。2008年7月30日,吉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并安排一定数量的公民参加了旁听。初审对条例修订草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会后,主任会议决定将条例草案初步修改稿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2008年8月26日,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相继发表在《吉林日报》、《新文化报》、吉林电视台等省内主要新闻媒体上。仅过9天时间,就先后有340多人次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来信、面谈等形式,向省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1000余条。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宪强深有感触地说:“广大人民群众对条例的修订工作给予如此高度的关注,更加促使我们应谨慎对待这部条例。”

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扎实,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又同省教育厅先后在长春市和松原市召开了由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参加的座谈会,并到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9月9日,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专门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广泛征集的各方面意见,对条例修订草案的重点问题进行了统一审议,省教育厅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根据常委会的意见,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向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有关办事机构,各市、州人大常委会和180位省人大代表发函,征求对《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修订草案)》的意见和建议,并很快得到了积极响应,反馈回修改意见和建议百余条。

立法过程公开

除了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对条例修订审议情况进行连续跟踪报道外,邀请公民参加旁听并列席常委会审议,一直贯穿于条例修订过程的始终。“这样一件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法规,必须做到向社会公开、透明。”吴文昌委员说:“让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立法过程中来,使《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这部地方性法规的实施取得应有的效果。”

从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条例修订草案初审开始,在随后的二审、三审中,省人大常委会每次都安排数量不等的公民列席旁听,并在修订草案三审时专门举行旁听公民座谈会。会上,常委会秘书长、副秘书长与旁听公民面对面进行座谈,认真听取旁听公民对常委会审议条例修订草案过程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修订草案二审修改稿中关于“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内容,有的旁听公民认为不宜单独进行规定;有的公民提出,草案二审修改稿中有些条款操作性不强,有的概念不好把握,应当删除。曾经担任狱警工作的傅景华老人提出,社会应该重视服刑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他建议条例应当对此有所规定……17位旁听公民踊跃发言,场面热烈,继而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感人情景。

把好审议关

一件地方性法规的审议和通过,前后历经三次审议,长达5个多月,这种情况在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实践中并不多见,其原因就在于常委会领导班子想更多地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科学、准确、严谨地修订好这部法规,使新修订的条例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修订草案进行二审时,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根据群众反馈的意见提出,草案规定中有些概念不清,不好理解,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好遵循和操作等,引起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高度重视,他们深刻认识到,对待这部条例的修订工作必须“慎之又慎”。

从征集到的1000余条意见和建议看,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学区划分的规定。各方面对“按校际中间线划分学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建议作相应修改;关于划分重点校和非重点校、教育收费问题的规定,有关方面提出,在修订草案中应该对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划分、教育收费行为以及学校按分数对学生进行分类和评价等问题进行规范;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有关方面提出,应当重点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农村教师队伍、农村中小学撤并等问题,建议在修订草案中予以明确规定;此外,有关方面对关于学校及其教师在课余时间为孩子授课的规定、教师工资保障的规定、关于学校安全问题的规定、关于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在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监管职责等内容,也都表达了不同程度的关切,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对此,省人大法制委员会采纳了其中的部分意见和建议,并对一些条款作了修改、合并和顺序调整。由于条例修订草案尚存诸多争议之处,仍需继续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此,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本次常委会不提请表决,留待下次常委会进行审议。

11月24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条例修订草案二审修改稿进行了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肯定草案二审修改稿的基础上,又相继提出条例应当在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资产收益、设置孤儿学校、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使用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审议中,对广受社会关注的草案二审修改稿中,关于“学校、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的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限定过死,不便操作。因为在特殊情况下,如遇有突发事件或者自然灾害时,应当允许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上课或者集体补课。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经过研究后建议在草案表决稿中对该条款不作实质性修改,可按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修改为:“学校、教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

为了使条例中的条款表述更加准确无误,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做到逐条把关,字斟句酌。如对修订草案二审稿第三十九条第四款“……并逐步增长”的规定,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均有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经过仔细推敲后,分别建议“予以删除,以免引起歧义”、“依法和行政处分有矛盾,应当取消‘行政’二字,这样表述更准确”。

此外,对有些条款的内容不宜单独进行规定的,条款操作性不强的,条款概念不好界定的,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也提出了删除或者将部分条款并入其他章节的建议。经过三审的进一步修改,最后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修订草案表决稿。11月28日,新修订的《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获得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一致通过,一位多年从事立法工作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予以高度评价:“条例三审获得通过,不仅体现了我们审议过程的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充分彰显了省人大常委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理念。”

体现社会公正

对于今天绝大多数人来说,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依然是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出发,通过立法和不断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促进教育公平、公正,成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修订草案过程中的普遍共识。

尽管在过去的5年吉林省为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其中单是免除232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杂费一项就投入了3.2亿元,城市54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政府有关部门还提出,今后全省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做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学校之间的差别明显缩小,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现象将明显减少。但从条例修订草案公示后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响看,目前我省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学区划分、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划分、教育收费等热点问题,以及由于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划分所引发的“择校热”被社会各界斥为“有失公平、公正和公理”。“要消除目前这种‘择校热’状况,政府部门应在对学校进行投入时,更侧重于对那些薄弱学校的投入,逐步缩小校间差距。”长期从事人大教科文卫立法工作的傅秀清委员建议,在师资力量配备方面,优秀教师、“名师”应该实行轮岗制,在校间流动,以加强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薄弱学校和农村师资队伍的培训。

审议中,针对学区划分、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划分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条例修订草案中第十八条规定“按校际中间线合理划分学区,为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便利”的表述不够妥当,因为对城区和农村学区划分不能用一样的文字表述,建议科学划分、准确表述城区和农村的学区划分问题。同时,该条第二款中“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应按上位法予以细化。

第9篇:小学常规教育教案范文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总结,运用体育档案,必须对资料进行分类、收集、

整理和编辑,建立“体育档案”用时则取之,不用则存之。

关键词:体育档案 管理 运用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的体育档案,既是学校规范体育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又是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扩大知识领域,阅读收集教学参考资料,并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用于体育教学中,更有利于全面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 体育档案的内容

学校体育档案的内容非常之多、之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体育的文件。

2. 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体育课本、及相应的体育教学参考书。

3. 体育专业用书,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教学理论书籍;体育词典、运动竞赛规则等工具书。

4. 学校有关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工作计划。体育法规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5. 各年级常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教案和教学笔记,体育课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等。

6. 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档案册。

7. 学生参加早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等考勤登记表。

8. 学生体检表及病免、请假证明材料。

9. 体育课教案及器材出借、成绩考核和出勤情况资料等。、

10学校运动队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训练计划、考勤、竞赛成绩等。

11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类竞赛资料,如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球类比赛、长跑比赛、跳绳等。

12教师自编的教育教材内容。如体育理论试题、大课间操资料等。

13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档案,如论文、基本功比赛、培训证书等。

14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档案。

作者简介:邱海龙(1976- ),男,浙江鄞州李关弟中学教师,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5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

16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体育组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17其它,如学校对体育场地改善和维修、学校器材配置、学期体育经费的开支、体育教师的待遇等。

二. 体育档案的整理和分类

由于学校体育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广、教材大、数量大,加上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学校与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集成册或加工成资料库,并编排年月、次序和目录,以便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提供查阅和上级领导各部门的检查、参观。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需要,我校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的。

1. 按材料内容分,如校内同一运动竞赛类(学校运动会、各种小型竞赛)、活动类(早操、课外活动)等。

2. 按时间顺序,对不同类型材料进行整理,一般学校以一学期或学年为一单元进行材料整理。这类档案可参加《两个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建档。

3. 按实际情况需要整理。除上述两种或在上述两种整理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经常要使用或较有参考价值、可重复使用的资料进行单独组卷。如达标、合格表的成绩册、教师的教案及教学记录、摘抄的图片资料或剪辑的网络资料、照片等。

4. 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来分,如:按两个《条例》的备查目录分类建档。

三. 建立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牵涉的内容广、影响的面大,因此,做好体育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收集、整理建档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长期性、整体性、有序性、创造性的原则。

2.档案建立后,需加强管理,最好建立档案厨,将资料分类放置档案盒子

内,记录所存档案的类别、目录及时间。

3. 合理使用并及时更新或充实内容。对有时限的或不再适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内容应及时装订成册,归案入档案(加编号),以便日后检查或其他用途备用。而对那些理论性知识或政策法规、计划要注意当前教育动态和形式变化结合本校、本教研组的工作特点及时调整,以便能更好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要求。

4. 保存档案要规范,材料要完成。通常学校体育档案的目录等要依照“档案法”要求,规范、清晰、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有利于查找和收集,整理。

四. 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意义

1. 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化、规范地开展,有利于宏观调空学校体育工作。

2. 体育档案的建立把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体育教师的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了,同时也推动了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体育教师能力。

3. 有利于体育教师将零散的材料系统化、将实践的经验理论化,同时随着档案内容的增加,也丰富了体育教师的知识,为开展体育教科研活动指明方向,并提供大量的经验资料。

4. 有利于促进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档案的建立可促使各项体育活动长期、规范地开展下去,从而一方面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五. 运用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及时、经常性地把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并建成档案,运用时要结合教学、训练等,以参考为主,以推动为目标。

2. 要以档案为准绳,规范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深入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 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档案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督促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指挥,不要把它做一种摆设或作为应负上级部门检查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云林《怎样建立体育档案》 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