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制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财务制度管理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财务制度管理的重要性

第1篇:财务制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产管理、业绩考核、风险防控、资金管理等方面对企业施加着重要影响。为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显著作用,结合企业管理实际,重点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保证财务管理能够在实效性上得到全面提高,既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又起到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作用,保证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在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上得到全面提升。

二、企业财务管理要想提高实效性,就要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创新

鉴于企业管理快速发展的现实,我们应当对财务管理进行适时创新,以便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也应该随着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进行发展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促使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取得现实的实效性。

财务管理理念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管理理念的创新,能够形成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指引,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上实现较大的突破,进而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因此,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意义重大。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考虑到企业经营管理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应该得到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以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需要。

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来看,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整体效果的关键,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修订、推进采用适时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组织、规划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三)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将整合的信息进行即时处理和传递,已达到了瞬息万变的程度,可以说,信息化正广泛、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首先要确立信息管理的观念,才能全面准确地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更好地利用信息。

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只有在财务管理手段上进行全面创新,积极采用新的财务管理工具,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从而更便捷地取得财务管理的实效性。从这一点来看,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对财务管理手段创新给予足够的重视,运用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三、企业财务管理要想提高实效性,就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应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在充分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基础上建立财务管理制度

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就应当根据职责相分离原则,合理安排不同的岗位职责,以确保审核程序的完整性,审核过程的合法性,审核环节的独立性,这样才能促使各职能部门创造出一个完整、高效、可控的制度体系,进而保证公司运营的稳健性与可持续性。

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看,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要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实现紧密融合,使财务管理制度契合企业运营实际,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

在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在总体制度下对财务管理制度、办法、规章等进行全方位的完善,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为财务管理服务。

对于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除了要注重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外,还要保证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满足全面性特征,使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在各方面满足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为企业财务管理推进提供有力支持。从这一角度来看,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是提高财务管理制度构建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根据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人员职责

对于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之后,还要根据制度要求对财务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与分工,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得以落实。

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执行者,同时也是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实效性,应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设置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力与利益,使财务管理人员的作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以达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的目的。

四、企业财务管理要想提高实效性,就要加强资金管理

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实际,加强资金管理,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企业要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资金管理,改变原来的资金分口管理的局面,统一制度、统一规划、统一调拨。完善合理的资金流动。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企业应根据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企业的有形资金,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效果与整体效果。

(二)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的有效管理

资金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支撑,资金管理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做好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资金管理效果,才能满足财务管理需求,达到提高财务管理实效性的目的。

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我们应对资金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制定具体的资金管理计划,还要将资金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企业财务管理能在 资金管理方面取得积极效果,最终达到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目的。

(三)企业应建立预算管理制度

为提高企业资金管理质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实现对企业资金的计划管控、有效管控,降低资金使用风险,加快企业资金流动,因此,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对资金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管理中,要想提高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就要积极推行财务管理创新、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有效地开展,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忠.企业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13年02期

[2]余海波,傅真庆.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2期

第2篇:财务制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县级 公立医院 财务 内控管理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科、教、文、卫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规范,并于2014年起在四大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实行内部控制管理,并制定了相关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为四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由于公立医院财务收入是非偿还性的,财务支出是不可控性的,因此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的支出与收入内控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为视角,分析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现存不足,进而探讨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之路。

一、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现存不足

当前,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在在国家相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规范下,坚持了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以及适应性原则,在不断对医院财务管理具体业务细节梳理过程中,建立了针对性的医院财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财务内控管理方法、财务内控管理标准等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虽然各种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当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理念缺失

当前,依然存在较多县级公立医院运用传统经验型管理模式对医院财务进行管理,管理过程中习惯于以行政方式来管理,而缺少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使当前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在执行中缺乏先进理念基础。在这种缺乏先进理念基础的管理模式下,虽然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却忽视了医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原则,必然会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使一些有章不循的财务管理行为滋生。

(二)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国务院颁发了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准则,且县级公立医院制订了相关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方面的制度,但由于当前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缺乏内控管理的知识体系,导致县级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再加上当前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设置相当不合理,也导致县级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实行过程中缺乏执行力。

(三)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投入不足

财务管理的执行效果会随着内控部门的设置而逐步显著,但设置内控部门无疑会增加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行成本,如信息化办公及后续监督均会不断增加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成本,因此大多数县级公立医院不愿意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投入大量资金,直接导致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投入不足,导致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的刚性效用下降。

二、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在思想意识上:强化管理人员内控意识

要不断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全员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内控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科室及个人,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实施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进而促进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在良好的氛围中实现其效果。

(二)在体系构建上:健全内控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的内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是县级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建设内容,只有健全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协调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中的收支平衡,才能实现对医院财务监督的目的,因此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管理制度,完善医院内控管理程序,在医院中实施钱帐分离,并建立医疗物资责任管控制度,才能促进县级医院各部门的财务内控管理,发挥财务内控管理的现实意义。

(三)在业务执行上:加强日常收支业务监督

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是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及现代经济管理等众多管理有机融合的产物,因此,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财务管理基本职能在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县级公立医院不仅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做好收支账务核算等基础工作的同时,根据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做好医疗器械、医疗物资、医疗科研项目资金等医院内日常资金的流向监督,以避免医院资产的流失。

(四)在成本管控上:实现自身节约成本效益

加强医院成本管控是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一定要完善M用成本开支标准,尤其加强药品成本、科研项目成本、公费报销、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的成本管控,以期实现自身节约成本,从而提升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效果。

(五)在监督审计上:强化财务审计的执行力

财务监督审计是县级公立医务财务内控闭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公立医院应定期实行药品成本、科研项目成本、公费报销、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的专项审计,以便随时发现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整改,从而扬长避短,强化财务审计的执行力,在医院中形成良性而优质的财务内控管理。

三、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创新举措

(一)管理结构创新

县级公立医院应在财务内控管理中严格管理人员岗位授权,严格管理人员职能分工,坚持审计监督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岗位相分离原则,不断对会计职能岗位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管理岗位轮换制和回避制,从而在管理结构创新方面为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提供组织保障。

(二)管理制度创新

内控管理本身就是对一项管理制度进行有效执行,但仅仅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相关制度的有益补充才能彻底改善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的环境。因此在加强完善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基础上,还应加强药品、器械、科研项目、公费报销等制度,从而全方位完善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执行。

(三)资产保护创新

资产保护与医院财务管理密切相关,是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县级公立医院资产保护主要包括药品器械的采购、验收及领用等,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设施的维修维护,只有在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下,才能保障医院资产的完整性,才能确保医院资产各尽其用,才能做好资产保护这个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

(四)管控方法创新

医院是我国四大行政事业单位之一,其财务内控管理有其行业特性,因此在管控方法上应针对不同科室具体工作性质,建立严格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将各科室自身财务可控的因素抓在手中,以尽量减少医院自身资源浪费,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上走低耗发展的路径,从而提升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云波.基于COSO理论的县级医院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4,11(1):198-194.

第3篇:财务制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

财务档案管理可以有效的对单位经济活动做更为有效客观的信息记录,可以有效的反映财务状况,同时也是单位自身对财务活动重视的表现之一,有效的为单位内部科研、生产与有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支持。我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属于我国资产下的非营利性机构,其财务管理的规范合理直接对事业单位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单位内部经济决策的有效凭证。财务档案的规范记录可以有效的达到财务使用记录功效,同时也可以对财务工作发挥一定监督功效。

一、财务档案管理的价值

财务档案管理可以对财务计划做完全、精准的记录,从而构建起财务数据信息,对于财务做清晰细致的记录可以有效的反映财务工作状态,对公款私用现象做到一定控制。同时相关档案记录可以有效的椴莆裾策的科学合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有效的保证工作秩序的正常运作。财务档案属于财务性工作记录,同时也是经济工作的关键性文献资料,对于事业单位本身也是一种工作决策与经验的积累与借鉴。注重财务档案管理可以对财务使用行为进行一定约束,避免公款私用或者挪用等情况,确保公款流向清晰规范。财务使用如果缺乏有效的资料查询,容易滋生。事业单位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职能,要控制资源不合理消耗,财务档案管理则是监督其运用的重要手段。财务档案管理由于对单位内部的收支状况做清晰记录,因此可以对今后的财务预算计划提供参考价值,保证财务政策设计的合理性。

二、财务档案管理常见问题

(一)缺乏足够重视

财务档案管理之所以无法发挥实质价值,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主要原因在于单位领导层对财务档案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因此,财务档案管理方面缺乏足够人员、设备、物质的投入,进而导致相关管理缺乏科学规范性。一般情况下多认为财务信息属于单位机密性资料,仅仅做好票据保存便可,缺乏对财务信息合理分类存放。同时从工作人员方面来看,档案主要记录已经发生的财务情况,由于缺乏足够重视度,大多认为这些材料不会对单位未来发展造成影响,因此一般不会花费精力去管理。尤其是工作人员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导致财务档案不完整与差错情况较为普遍。

(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足

财务档案管理需要工作人员有财务知识、档案管理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术设备运用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对工作人员工作严谨性、责任心、细致程度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言,大多并非专业人员出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甚至部分人员是兼职开展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专业度缺乏。甚至部分人员是照顾性的岗位提供,工作人员对于岗位缺乏专业性态度与技术能力,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档案管理也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工作人员缺乏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力,导致档案管理无法上升到新的发展水平。

(三)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财务档案管理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支持,从而有效的规范相关工作的开展。但是当下管理制度中,无论是《会计法》还是《档案法》,缺乏财务档案管理的专业性说明,相关管理具体性操作内容缺乏,因此对实际的财务档案管理缺乏明确的指导价值,相关工作人员与领导人员也由此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因为制度相对模糊,从而促使工作人员在财务档案管理上更多随意而为,缺乏操作规范严谨性。

三、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对策

(一)提升领导层的足够重视

要充分引起领导层的足够重视,同时也需要各级管理层对财务档案工作的监察,提升单位有关人员对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视,从而更有效的做好制度建设、人力投入、技术运用、设备支持,优化整体财务档案管理水平。同时由于领导层的重视,可以有效的影响相关人员在财务档案相关工作环节中提供更强的支持与配合度,确保财务档案收集整理的完整性、准确性。要构建财务档案管理在单位内部良好的工作环节,促使相关工作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提升。积极的做好财务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促使工作操作的严谨性。

(二)注重人才培养

财务档案管理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高,要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档案管理形式,需要做好人才培养。做好入岗培训、在岗培训以及有关能力进修机会,依据不同人员工作经验、工作岗位、工作能力做分级培训管理,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注重实用性技术与理念的指导,让领导层与执行人员充分了解财务档案管理价值与方法,提升财务档案管理整体的人才支撑。同时要注重人才纳入机制管理,尽可能的选择专业对口人员纳入,提升财务档案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必要情况下采用竞争上岗,采用适宜的激励机制,给予工作人员荣誉、薪资福利或者其他个人所需的奖励条件,提升工作人员积极进取的信心。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上,要依据国内外、民营、公立各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与经验,对自身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做完善与纠正,保持制度的严谨、细致、明确,提升执行的清晰性,对实际财务档案管理作出有效的指导价值。制度要保持严格执行,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具体制度上包括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具体操作,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使用等,同时也包括工作人员纳入机制、工作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培训制度等多方面内容。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避免单纯人为管理的无序化。例如监督机制上,要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档案抽查,对于现存财务档案管理情况做有效汇报,包括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纠正的处理办法,提升所有相关人员的配合度。工作考评制度通过定期的监督情况做个人工作考评,工作情况又与激励机制相关,工作优秀者提供奖励,工作不足者进行批评与惩罚,提升工作人员操作的谨慎度。其中操作制度上,要保持人性化管理,避免管理过于严苛导致的工作人员逆反心理,要提供一定灵活的处理空间,适度的给予压力,提升工作积极性便达到了制度管理的价值。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需要依据实际单位情况出发,保证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提供财务档案管理更为规范合理的环境,提供必要的人力、智力、技术、设备支持,有效的督促财务档案管理有序完成,从而起到财务监督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徐金梅.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探究[J].财经界,2015,(20):272-272.

第4篇:财务制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差,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受传统财务管理体制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不能满足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没有对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制度引起重视;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对新的管理模式的学习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不能充分了解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工作中时常出现错误;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足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内容,甚至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分清楚财务和会计的工作性质,并且大多数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导致不能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知识,对会计中的数据不能有效的分析和统计,不能提供有效的信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二)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体制,不仅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也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受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意识薄弱的影响,并且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违背有法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的规章管理制度。现阶段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建立了自己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但都是形式上制度的建立,并没有把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三)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却没有把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另外,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注重加强建筑工程的承揽工作,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或重视工程施工质量,却没有把财务管理作为施工企业的核心内容,使建筑施工企业陷入财务管理风险中。

(四)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资金管理薄弱

由于建筑施工是一个工期长、系统复杂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流动资金的转换,但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资金管理薄弱,未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甚至建筑工程垫资、拖欠工程款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施工企业也未按时催收欠款,导致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经营风险,资金管理薄弱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有一定的影响。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财务管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及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而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注重建筑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对财管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在思想观念上,企业管理人员对建筑业的经济效益的认识不足,不仅建筑生产和技术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财管管理也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影响财务管理水平,建筑工程施工一般分为施工前期、施工阶段、施工后期三个阶段,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的领导只注重施工后期的核算工作,却没有对施工前期的资金使用计划进行预算,在施工阶段也缺乏监督控制,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落实到位,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协调能力和监督能力,使财务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资产的产权不明确也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多数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管理者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彻底打破传统观念,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还不完善,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领导应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学习,不仅需要学习建筑工程施工的生产经营,还需要学习建筑工程的资本经营知识,从而充分了解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建账和财务控制的管理原则,从而使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行为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中,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及道德水平,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应开展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新会计政策和法规及时传达到各会计岗位,增加去外面同行企业考察的机会,取其所长,应用于管理岗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出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但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很难掌握新的会计核算方式,也可以适当增加工作配套技能的培训,如:办公软件的安装与调试、EXCEL/WORD文档中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如何添加打印机、如何调整打印格式等。总之,施工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从而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实现财务管理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从而合理的使用资金计划,确保施工业务经营信息、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根据会计法的规章制度,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各级领导和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做到有法可依。在财务监督管理方面,第一,做好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工作,对于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应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根据会计核算标准,认真核算施工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若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核算错误,应受到企业内部相应的惩罚;第二,做好财务内部的审计与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财务内部的审计,有助于提高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有利于评价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及经济效益,但财务管理人员在审计时,应确保审计的公正性、独立性、权威性,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做好施工前期、施工阶段、施工后期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强化资金管理,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第一,建筑施工企业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收支计划和安排,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流动资金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资金数额、支出时间、资金使用情况等,同时要求会计人员做好核算工作;并根据制定的企业资金收支计划,及时按合同约定付款节点及工程进度陆续回款,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合理的进行资金的流动,做好资金的控制。第二,财务管理人员应及时的清理拖欠款项、工程垫资,及时清理老账、呆账、债权、债务等,通过各个工程项目的财务信息,加强各个工程项目的财务控制。

四、结束语

第5篇:财务制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防范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23.13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事业单位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资金的来源、单位的性质和规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工作变得愈加复杂,由此暴露的财务问题也逐渐增多。对于气象部门而言,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财务管理上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当前,气象部门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预算约束力不强、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针对气象部门日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进行有效的事前防范与监督,从而尽早地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对于规范气象部门的财务管理,促进部门内部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以气象部门为例,通过归纳、总结当前气象部门所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进而分析造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对财务风险重视度不够

从单位领导到财务核算部门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到位,对财务风险重视度不够,普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财务人员把财务管理简单地当做财务收支,没有将财务管理与自身业务紧密结合,从而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在资金的使用和报销上较为随意,常常忽略了财务报销工作应有的程序和要求。由于对财务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财务部门也没有对业务部门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对于单位取得的科研项目,往往只是注重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对于财务预算和财务风险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在科研合同的签订上,尽管有内容变更却未能及时签订合同的补充协议,从而导致合同在日后地履行中存在着极大的法律风险。此外,单位在决策和执行一些重大事项时,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常常靠经验来替代风险控制,这也为今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1.2 预算管理不到位,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当前事业单位大都对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单位领导和各业务部门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到预算编制中,导致预算编制未能与单位整体的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很好的契合。在具体的预算编制上,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程序,大都采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即以当前已知的或近期的发展计划再结合上年度的预算为基数,加上一定的增长率,没有体现出便得出了预算数。这种预算编制不仅没有考虑到单位未来的规划和业务的发展,也缺乏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的所应采取的预测和控制措施,以至于预算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使得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也非常薄弱。此外,在预算执行上存在执行与预算脱节的问题,由此而导致的项目间经费相互挪用的情况也经常出现,一些专项资金成了维持单位的正常运转的“常态化”资金,有的单位为了完成预算要求执行的进度而超前使用经费,从而给财务资金上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1.3 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

事业单位大都对内控制度的建设不够重视,一些基层单位甚至没有成文的内控制度,出现问题了也没有可参照处理的操作流程。对于建立了内控制度的单位,由于未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而存在内控制度实用性较弱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方法不当,管理不严,并缺乏有效的监督等问题。随着事业单位业务的不断发展,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在逐渐加大,但每个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是固定的,这就导致每个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不断提升,因而出现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财务技能的提高。另外,在财会人员绩效考核上,存在相同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的财会人员薪资差别较大、缺乏科学的岗位和职位评估等问题。由于财务人员和业务部门相分离,财务部门对于业务单位提供数据的真实性程度难以判断,导致难以形成有效的财务监督。

2 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的防控策略

通过分析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笔者认为,应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财务风险重视程度

首先,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必须从领导层面就开始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并对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从而为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定下扎实的基调;其次,要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目标,做好各种风险管理的应急措施,通过对资金、资产、日常收支以及重大项目投入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早期识别,从而控制和分散风险;再次,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务必使其建立任何工作失误都会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的思想,并通过开展各种财务管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财务人员熟悉并掌握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自觉提高其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最后,要建立财务部门的监督控制机制,通过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并引入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和设备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监督机制。

2.2 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要明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预算管理与单位未来的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单位领导、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到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加强统筹集约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财务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提高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编制预算要具有可操作性并符合实际,应根据单位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年度预算收支水平,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算分析和预测,提高财务决策的合理性,并为全年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要强化预算执行,确保预算执行进度,要求财务人员对于每个科目的预算执行进度情况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预算管理责任制度,规范项目管理和项目预算,严格把握项目的审核、督导和验收,切实按照预算计划进行合理支出,从而降低财政资金的支付风险。

2.3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单位内控系统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财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加强单位内控系统建设,可以由本单位各业务部门骨干成立专门的内部监督小组,定期对财务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对出入资金的审批记录进行核查,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财务工作各环节的工作程序,加强对财务运行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模式。在资产管理方面应建立科学、详细的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并结合预算编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证资产安全。重视并加大对现金流的监督力度,坚决杜绝财务人员,切实执行钱账分管、印鉴分管的制度,加强对现金的会计核算,并按规定设置经费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以达到及时、准确、全面、客观真实反映本单位财务经费状况的目的。此外,还要善于发现并推广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先进典型,加强单位之间的财务管理经验交流,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积极性。

2.4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升风险防控质量

气象部门从201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并针对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科研项目等重点领域进行防控。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主要着眼于风险点,明确单位重点的防控业务事项,将廉政风险防范的重点放在重要环节和重要岗位。财务风险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将各种常见的财务风险纳入到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进行重点监控,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控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控,制定财务风险防控操作流程,完善风险防控图,确定各风险事项的责任主体、监督主体,进一步细化各部门风险防控责任,并将每个潜在的财务风险所在环节、风险等级、防控措施等进行明确,同时将各流程的控制过程反映在整个廉政风险防单中,从而完善了针对财务风险的“一图、一表、一单、一规程、一制度”的“五个一”防控体系。依托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而建立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是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6篇:财务制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一)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4生

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我国科研任务研究和科技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m。根据科研事业单位性质不同,可划分为公益类、准公益类和应用开发类三种不同的类型121,按其资金收入来源可分为国家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类。不难看出,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大都作为公益类科研性质的机构存在,其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一是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在科研事业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的今天,完善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已经成为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问题;二是随着部分科研事业单位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确保科研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完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作用

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是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水平,建立财务管理新机制以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工作发展的关键途径。

一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贯彻落实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举措。特别是科研事业单位掌握着巨大的国家资源,其财会工作不同于行政财会,也不同的企业财会,具有其特殊性。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既是加强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保障单位财会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举措。

二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明确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有利于规范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及会计工作的秩序。只有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方法等开展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资产使用效率和科研事业单位经济社会效益的提s。

三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利于从制度上保障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客观性,从而有助于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分析及控制职能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从制度上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和贯穿于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参与单位的内部经济管理活动,并以财务管理为切入点切实从整体上改善和提升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使科研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市场经济所提出的新要求和高要求。

二、完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对策

随着社会、科研单位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要求,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越来越暴露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31,如通过财务会计制度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的理念淡薄,财务管理工作随意化现象严重;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滞后、不完善,无法有效涵盖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同时有些制度安排缺乏量化的衡量指标,不够具体,操作性差;另外,缺乏实质性的监督控制机制,既难以保障财会制度的严格执行,也谈不上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职能,导致科研经费的浪费及流失等等。为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形势对科研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需加大力度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及健全。

1. 转变财务管理观念。一是提高财务部门在科研事业单位组织架构中的地位,确立财务管理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核心地位,认识到以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带动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二是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财会制度作为依据和支持,树立起制度化管理的财务管理思想,积极推进财会制度的建立及健全。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事业单位,特别是自收自付类科研事业单位,要树立风险和成本观念,研究市场,关注市场、政策等的变化,掌握信息,在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损失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各部门、各项目的成本费用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2. 制度的设计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在严格把握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的方针、政策等的规定,将法律、政策精神真正贯穿于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中,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法制意识,从源头上遏制当前较为混乱的财务管理现状。二是适应性原则,即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要充分体现出本单位的科研项目特点和实际需求,有效针对单位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与其他管理制度的相互衔接和配合|41。三是全面性原则,树立整体意识和系统理念,既要实现财务会计制度内容的全面化,涵盖整个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切实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又要正确处理好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注意各制度间的协调和配合,实现各方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四是人本化财务管理原则,将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于财会制度的制度过程中,以财务管理活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为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和顺利地开展财务活动提供人员的支持。

3. 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一是科研事业单位最大的优势在于人才和技术,在把握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从科研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出发,加快构建关于科研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核算方面的管理规定。二是本着经济合理性、目标相关性等原则151,建立和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职责的层层落实,切实发挥效益。同时完善人员的分配制度,以推动单位预算管理的切实有效执行,从源头上避免浪费。三是完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针对如何管好用好科研事业单位中的资产做好相应的制度安排,补充和完善好资产管理办法,既实现资产存量,如闲置资产的有效盘活又能实现资产增值和保值;对日常使用办公用品、车辆等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设置严格的管理制度,杜绝资源的浪费,严格成本费用管理。四是完善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对科研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和评价,尤其是项目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等,同时对于违规使用经费的行为作详细的责任规定。

第7篇:财务制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财务治理 公司治理 财务管理 财务控制

一、财务治理界定

关于公司财务治理(Corporate financial governance),国内各学者的观点不一,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伍中信(2001)认为,公司财务治理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还指出,企业财务治理作为企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冲突。杨淑娥(2002)认为,所谓公司财务治理,是指财权通过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张敦力(2002)认为,财务治理是界定与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最终实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关系,促使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的公司治理。衣龙新(2002)认为,财务治理涵义可概括为: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林钟高(2003)则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饶晓秋(2003)认为,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内学术界对于财务治理的定义并无很大分歧,都认为财务治理是以财权合理配置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主要不同在于对财务治理主体的界定不同。笔者认为,只要涉及到财权的配置,均可归属于财务治理的研究之中,但是财务治理是否仅仅局限于一种“制度安排”。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企业内部的合理配置,并在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财务约束、财务评价等机制以达到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行为和规范。

二、财务治理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一)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 财务治理是从财务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主要是界定与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公司治理主要是界定和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公司治理的灵魂。财务治理总体上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其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必然要遵循、借鉴公司治理理论。应该说公司治理理论对财务治理理论的指导是最为直接的、重要的,公司治理理论的出现是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前提,没有公司治理理论的成熟与发展,就不可能有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而财务治理理论的不断充实、发展也必将促进公司治理理论的不断拓展、完善。如果用财务治理涵盖公司治理,则夸大了财务治理的范围和作用,限制了公司治理的范畴。公司治理除包含财务治理内容外,还包括人事、经营等方面的治理。应当说财务治理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部分和根本体现形式,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治理效果也最终要落实到财务利益上加以体现。如果用公司治理定义、替代财务治理,则更为偏颇,局限了财务治理内涵和外延,除从属于一般公司治理共性外,财务治理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可见,财务治理并不等同于公司治理,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联系:一是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基础,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发展和深化。二是公司治理的模式决定财务治理的模式,财务治理的模式反作用于公司治理的模式。三是公司治理的目标影响财务治理的目标。四是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都根源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五是从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角度来看,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都随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其内容也逐渐由只发生在公司内部所有者、经营者以及相关权利机构之间的狭义的活动扩展到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司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六是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方式,更应该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活动,因而不能将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仅仅理解为一种制度安排,更应该从治理活动的动态含义来理解。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区别主要有:一是制衡的着眼点不同。二是激励的侧重点不同。三是约束制度的侧重点不同。四是机制涉及主体不同。五是保障实施主体不同。六是财务治理比公司治理更为深化。

(二)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基于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治理主要是对财务资源和财权的安排机制,以形成利益相关者之间财权的战略联盟,提高企业财务运作效率及公司治理效率。由此可见,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构成了公司财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联系表现在:一是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公司财务系统,都是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二是两者对公司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处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一贯性。如财务治理对公司财务战略的拟定,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服务与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对公司财务的全面调控,决定了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的力度和手段;财务治理对公司财务政策的选择,决定了财务管理中具体财务制度的基调。三是财务治理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框架和轨道,财务治理的模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模式特征。如果说财务治理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内外部人与人之间利益分配的关系所做的协调和配置,那么财务管理就是这种协调和配置的应用。四是财务治理、财务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进而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而财务管理和公司绩效又受到财务治理的根本性制约。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主要区别为:一是从公司运营角度看,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财务治理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因此,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也就决定了两者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财务治理主要从宏观上对财务管理中所产生的财务关系进行指导、监督、控制和制衡,保证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一种制衡机制;财务管理则是在财务治理框架下,具体进行财务运作和经营活动,基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种运行机制。二是财务治理从制度性层面规定了公司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而公司财务管理则着重研究在这样的框架下如何通过科学的财务决策实现具体的财务目标,主要集中在“操作性”财务领域,具有鲜明的“技术性”特征。三是财务管理着重于对财务主体的

财务行为控制,表现为上层财务主体对下层财务主体的财务行为的一种单向规制活动。财务管理的效率性主要体现为公司财务成本总额的减少,即公司净资产值的增加;财务治理则着重于财务主体的财务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结构性安排,以及财务权力运作方式的优化,表现为财务主体之间财务行为的双边或多边相互协调与控制活动。财务治理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为公司各层级财务主体的财务权力总成本的降低。四是财务管理是从定量角度论证企业价值,探讨企业财富是如何产生的,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动力;而财务治理则是从定性方面研究企业价值,确保这种财富创造能够合乎各方利益要求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基础和保障。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可表示如(表1)。

(三)财务治理与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财务战略的本质既反映其“战略”的共性,又揭示着其“财务”的个性。财务治理包括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包括财务战略,财务治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战略理论的整合,财务战略是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联结的纽带。财务战略的制定与执行是公司治理中一项牵涉面甚广的工作,财务管理部门乃至财务总管或财务副总经理往往是组织而非完全独立地承担企业的财务管理任务,这就需要财务治理理论的指导,从制度上保证企业最高决策层有效行使最终决策权,同时其他部门也能按制度积极配合,共同实现财务战略。任何大类意义上的财务活动,事实上都同时包含着战略与非战略的成分,其差异只是何者为主、何者为辅的不同而已,因此财务战略在财务管理中,进而在财务治理中的突出作用不可小视。

第8篇:财务制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企业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既要以《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又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便于企业有效增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单位财产,保护国家、集体和职工三者利益,增强企业效益。具体来讲,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要符合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这是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体系的基础,在大量的违法违规的企业中,一则是因为不依法办事,更重要的是因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本身就脱离了国家的规章制度,任意枉为,最后给国家给企业造成了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2.整体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我们在工作中通常存在着很多局限性或“近视症”,往往就事论事,仅从财务单方面出发考虑问题,结果顾此失彼,与其他内控制度执行相互矛盾,或不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而造成制度的“名存实亡”,因此,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应把握全局,注重企业的整体实施效果。

3.针对性原则,是指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目前我们很多企业没有一套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与规范,从而造成会计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混乱。

4.一贯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致,随时变动,否则就无法贯彻执行。我们在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时,要高度重视这一点,要力求制度尽可能连续,保证会计工作的严肃性。

5.适应性原则,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了的情况及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适应性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部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的适应。外部适应性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对企业竞争对手机制的适应。而内部适应性是指要适应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规模和企业的现状。企业要把握这两个方面,制定适时适用的财务内控制度,并将企业财务会计水平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6.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说在运用过程中,从经济角度看必须是合理的。一项制度的制定是为控制企业的某些环节、关键点,并最终落实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增加效益上,若违背了这个观点,就变得得不偿失。

7.适用性原则,是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便于各部门、各职工实际运用,也就是说企业财务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切实可行。这是制定财务内控制度的一个关键点。企业内控制度的适应性可概括为“内容规范、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灵活调整”。

8.发展性原则,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要具有战略的高度把它引向更完备的发展方向。

内控体系的目标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的,我们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达到以下五个目标:1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2保证所有交易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3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4保证账面资产和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5保证财务会计监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内控体系控制的要点

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达到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要达到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必须使财务内控制度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控制好各个要点。实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实现以下要点:

1.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2.职责分工,权利分割,相互制约;3.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4.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5.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授权;6.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7.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8.制订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9.工作轮换;10.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等。

内控体系框架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在解决了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立的前提下,按照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原则、目标、要点的要求,企业应建立起本单位的完备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我认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财务会计控制制度:

1.可靠的凭证制度;2.完整的簿记制度;3.严格的核对制度;4.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5.科学的预算制度;6.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7.适时适用的监督考核制。

具体地讲,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

1.会计核算制度:

(1)会计核算的体制;(2)主要会计政策;(3)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6)会计报表编制说明(附注)。

2.财务管理制度: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2)货币资金管理;(3)往来结算管理;(4)存货管理;(5)短期、长期投资管理;(6)固定资产管理;(7)在建工程管理;(8)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9)其他资产管理;(10)销售收入管理;(11)成本费用管理;(12)盈利及分配管理;(13)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

(二)综合性管理制度

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对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有关会计事项处理的必需手续以及具体操作规范作出规定);2.财务预算管理制度;3.会计稽核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根据需要,对会计核算中需强调的内部牵制、制约程序作出集中的规定);5.财产清查制度;6.财务分析制度;7.会计档案管理办法;8.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9.对子(分)公司等所属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

(三)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

1.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2.重大资本性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3.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4.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四)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1.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2.会计核算组织形式;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4.内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含会计工作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等);5.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

第9篇:财务制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 财务预算 刚性预算

一、供电企业现行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模糊不清,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来说,虽然大多数供电企业积极实施了财务预算管理,但是,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差距还比较大。原因在于:首先,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预算的概念界定不清;其次,是由于供电企业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再次,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及程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的需求。这都不利于供电企业顺利、高效地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二)缺乏健全的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对于大多数供电企业而言,虽然大都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但尚未建立起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从而难以顺利开展协调、仲裁、执行以及监督等一系列财务工作。同时,供电企业正在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其财务管理部门的法人治理机构尚不完善,从而导致部分供电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财务预算的编制缺乏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笔者认为,供电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一方面注重短期经营活动,对于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短期财务预算指标与长期战略目标不相符,不同时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差,无助于企业实现其长期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对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的能力不强,忽视对市场经营环境的分析,导致企业财务预算的弹性不强,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四)对财务预算的执行和监控力度有待加强

虽然部分供电企业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并且成立了专门的预算职能部门,实施预算的编制工作,但对财务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执行力度不够强,导致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流于形式。同时,部分供电企业的财务预算反馈机制不健全,预算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脱节现象较为明显,从而导致供电企业的预算执行与监控力度不强。

二、刚性财务预算在供电企业中的实施

(一)刚性财务预算的定义

刚性财务预算就是在传统的财务预算编制的基础上,为顺利实现财务预算目标,采取定项限额,进而实现目标责任管理的财务管理手段。财务刚性预算一方面突出了财务支出预算中重点项目和重点任务的实现与完成程度,另一方面也能落实对各项收入目标的实现责任,从而形成有效的制度性约束机制。

(二)供电企业实施刚性财务预算的现状

1.对刚性财务预算的职能定位不清、重视不足。一是对刚性财务预算的管理职能认识不足,没有把刚性财务预算管理作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手段,把预算重点放在财务数据的计划上,起不到真正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二是对刚性财务预算的重视程度不高。刚性财务预算制度的制定不严,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协调,刚性财务预算的操作性差、执行力度不够,使预算流于形式。三是刚性财务预算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部分供电企业仍然存在成本管理粗放、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成本费用浪费现象较为明显。

2.对刚性财务预算的编制不科学、审查不严格。一是部分供电企业没有很好地将刚性财务预算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结合在一起,刚性财务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不强,导致刚性财务的预算与执行脱节,进而影响企业预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二是部分单位的刚性财务预算审查不严。部分供电企业将财务手续不全的支出与费用等列入预算管理,未按照规定程序执行刚性财务预算的审批与上报工作,直接将非生产性款项列入预算之中。

3.对刚性财务预算的执行力不足、严肃性不够。一是供电企业对已审批的刚性财务预算的执行不严,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异常情况的反应不及时,不能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对刚性财务预算的调控、监督滞后。二是个别企业对财务支出的随意性大,刚性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和权威性不强。部分企业对财务专款专用的执行力不强,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预算外资金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强化供电企业刚性财务预算的思考及对策

(一)强化供电企业刚性财务预算的思路

刚性财务预算管理是在企业财务制度框架下的硬性财务约束。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保持刚性财务预算是维护企业全面预算权威性和执行力的重要保障手段。供电企业应分析刚性财务预算“不刚”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制定强化供电企业刚性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笔者认为,导致供电企业刚性财务预算“不刚”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和执行的问题,只有认识程度“高”了,执行力度“紧”了,才能真正实现刚性财务预算职能,才能真正提高刚性财务预算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二)供电企业实施刚性财务预算的具体举措

1.提高对刚性财务预算的重视程度。(1)领导支持。供电企业应不断提高对刚性财务预算的重视程度,将刚性财务预算作为“一把手”工程。(2)部门参与。供电企业在实施刚性财务预算时,需要企业各部门、各级员工的共同参与,实施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全过程监控、全量化考核的刚性财务预算管理方法。(3)员工协作。刚性财务预算需要全体财务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参与,各阶段员工的协作程度决定着刚性财务预算能否成功。因此,供电企业应不断调动员工积极性,重视全员协作重要性,提高对刚性财务预算管理的参与度。

2.加强刚性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刚性财务预算的执行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1)全面做好事前控制。供电企业在实施刚性财务预算时,应做好事前控制工作,做好预算编制与审批工作,建立健全“两项制度”,严格坚持“四个严格”。首先,建立健全“两项制度”,维护刚性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是完善月度预算审核制度。对照下达的各项财务指标,每月对各下属单位、各所属部门的生产经营、基建投资和机关经费等预算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建立并完善项目投资预算审查制度。根据企业批复实施的投资计划,按照有关规定,每月对投资预算进行审批。其次,高度重视“四个严格”。①要严格审查成本费用预算。根据确定的成本费用,细化成本费用各项指标,明确财务刚性预算的审点,严格刚性财务预算的审查,设置预警控制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实施预警。②要严格资金的收支预算审查工作。不断细化资金收支预算项目,做实、做细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使刚性财务预算的资金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③要严格实施项目投资预算审查。严格按合同和进度对投资预算进行审查,努力消除资金盲目占用现象,不断降低投资风险。④要严格对非生产性的项目进行审查。从严控制非生产性项目的支出,未经公司批准的非生产性支出,不列预算、不支付资金。(2)积极实施事中控制。供电企业在实施刚性财务预算事中控制时,应重点加强成本费用控制、资金支出控制以及项目管理的控制措施。(3)重视事后控制。一是要建立完善的预算分析预警机制。二是要建立成本费用分析预警制度。督促各内部企业加强成本过程控制,使各项指标均处在可控范围和合理预算范围之内。

四、供电企业创新实施刚性财务预算的实现途径

为解决供电企业实施刚性财务预算管理在纵向延伸度不够、全员参与度不够的问题,笔者认为,供电企业应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刚性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创新刚性财务预算管理在内部生产单位的具体实现途径,推行企业内部刚性财务预算市场化管理。

推行供电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目标是降低费用支出,明确成本责任、降低费用支出,不断创新管理理念、获得最大内部利润,实现成本最低。按照“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要求,引入市场机制,确定内部市场主体、内部市场交易体系、考核体系,确立内部经营目标,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效益倒逼财务预算,优化企业财务人员配置,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刚性财务预算执行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及盈利能力。

供电企业在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时,以财务预算基础工作为源头,以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以及信息化为刚性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思想,以内部市场化管理为条线,将刚性财务预算管理、企业质量管理、员工绩效考核、对标管理、全面风险管理高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符合供电企业实际情况的刚性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为供电企业不断加强预算刚性力度、加强预算执行力度、严格实施预算考核机制等提供措施,确保供电企业能充分发挥刚性财务预算管理。Z

参考文献:

1.张普霞.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

2.邹铭芳.德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J].商业会计,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