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特征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精选(九篇)

现代信息技术特征

第1篇:现代信息技术特征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特征

0.前言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下,电子信息技术手段逐步成为各行业领域之中的一大应用主体,怎样更加科学有效的应用该技术手段,激发其核心潜能价值,为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则变成了当前我们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电子信息技术重要内涵

电子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电子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获取、传输、应用以及处置。具体来讲,电子信息技术涵盖传感技术、通信应用、计算机网络以及信号处理技术等。当前,电子信息技术渐渐渗透到了生产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设备以及微电子元器件、音频视频设备、信息设备、软件工具、信息服务行业、网络建设等众多产业之中,并渐渐获取了各大行业的认可以及重视。

2.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包含的问题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阶段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却始终包含一定的不足问题。首先,电子信息技术总体力量较为薄弱。无论在人力资源或是技术力量上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此问题恰恰变成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虽然,我国一些高校在培养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上下大力气、投入了较多精力,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然而高等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多停留在单一型层面,他们所从事的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领域也较为单一,因此呈现出了我国复合型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另外,该类电子信息技术人才水平有限,致使行业严重缺乏高端水平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这类状况在较大层面影响限定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健康运行发展。

从环境条件上来讲,由于资源匮乏,因此也对电子信息技术形成了负面影响。引发该现象的主体成因在于,一些假冒伪劣、质量较差的电子信息产品充斥着行业市场,一些不法分子知法犯法,对知识产权成果进行侵权的问题、产品盗版走私、非法贩卖、企业单位互相之间的不良竞争等,均使行业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令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世界领域、国际市场之中的核心竞争力不良降低,同时还缩减了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建设发展核心潜力。因此,我们应主力为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开创优质的发展环境,方能全面激发信息技术人才最大化发挥技能水平,全面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市场的良性循环以及持续发展。

当前,在我国建设的电子信息技术有关产业机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这在一定层面使得我国生产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我国建设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产业机构的不科学,影响了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的高速更新与升级。仅有积极突破以往产业机构的规划设置,依照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的内在特征以及发展状况,创建形成更加完备合理的电子信息产业机构,方能全面推进该行业的稳定、持续与健康发展。

3.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特征

作为计算机系统发展应用的主要特征,电子信息技术逐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了更广泛的应用。例如,智能集约化应用。可以这样说,智能化始终为计算机系统发展建设进程中的核心方向。计算机职能需要利用科学研究而实现,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可对人们从事的思维活动、有关感觉行为做合理适度的模拟,并就有关信息进行集约化的处理、综合性的逻辑分析。再者,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了网络数字化特征。现代社会持续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系统技术过程中,网络渐渐变成了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全面融合的产物,计算机因其高清晰度、高优质性的数字处理手段,透过网络运行,完成信息资源的交流传输、互动以及共享应用,进而实现了网络数字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高效便捷性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又一应用特征,事实上,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最突出的特点便是高效便捷。在汇总集成各类重要信息资源的同时,借助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可令各类管理任务均快速、优质、简便的完成。

4.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发展

4.1集成化应用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建设发展阶段中,系统集成电路生产制造手段为核心部分,其作为硬件产品的重要环节,应用范畴日益扩充,涉及到计算机CPU、IC卡等领域。事实上,集成电路技术成为了我国研究开发高科技成果的一个典型代表,即便在世界经济领域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系统集成电路技术产品芯片随着面积的增长,其集成度渐渐提升,而尺寸则变得更小,系统功能更加完备。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系统集成电路将向着细微化以及硅片大直径的方向继续发展延伸。

4.2光电子技术应用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由以往的光电子以及电子学阶段逐步向着光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同时,后者渐渐衍生出来两类学科,即能量光子以及信息光子学科。依照市场建设发展以及自身具备的规律特征,上述两类学科实现了更大的进步与更新,并渐渐向着创建现代化光电子信息领域以及光电子交叉领域的方向继续发展,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我们无不为之感叹。

5.结语

总之,伴随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正渐渐壮大。通过实践足以证明,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同总体科技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只有明确电子信息技术内涵、实践应用特征,清晰其主体应用方向、实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未来的应用发展趋势,方能更好的为电子信息技术机构建设、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营造完善的环境,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令其更好的为百姓群众、现代社会服务,凸显核心优势,进而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魏万云.浅谈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2]杨清林.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19).

第2篇:现代信息技术特征范文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国也不例外,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可避免的在发展中存在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控制,必然会让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未来趋势受到一定消极影响,鉴于此,本一相关探讨。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应用特征 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子信息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就目前来说,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当中,它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及方式的创新和提高当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故而对其应用特征及未来趋势的研究也是很多学者致力的热点。鉴于此,引出本文。

1 电子信息技术的涵义

信息指的就是一个事物的运动情况如何以及对其的表达,是描述事物的一种普遍模式,它作为一种可以传递和处理的对象,可以通过文字来表现,可以通过数据来表现,也可以通过信号来表现。现实生活中,不论计算机技术,还是多媒体技术亦或网络技术,都属于可以进行信息表达和传递以及处理的信息技术。对于电子信息技术来说,其是一种通过电子技术来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以及对信息及时利用的信息技术。它主要包括四种技术,技术之一之传感技术,技术之二之通信技术,技术之三之计算机技术,技术之四之信号处理技术。并且电子信息产业涉及的专业也有很多,诸如与计算机相关的设备制造业以及一些微电子和元器件的制造行业等等。

2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征

总结来说,电子信息技术在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呈现出明显的智能化及集约化。对于计算机的智能研究来说,基本都是立于科学之上,而智能化又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对人的感觉和思维进行模拟,更能集约化的处理问题。(2)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化及数字化特征。伴随计算机的不断应用,网络已经作为一个连接点立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之间。而在计算机高清晰的数字处理技术下,伴随着网络化的不断运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更能轻而易举的加以实现。(3)呈现出明显的高效化及快捷化特征。在当前的信息技术下,各种资源实现了相互的整合及存储,而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运行下,使得这些信息更能高效快捷的发挥出其优势,也理所当然的呈现出高效且迅速的特征。

3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伴随的问题

3.1 缺少技术人员

就目前来说,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人员十分匮乏,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脚步一直落后于国际的发展。当然,在国内的很多院校中都开设了与之相关的课程,但分析来看,学生难以学到专业化的知识,他们学到的东西仅仅在他们的能力之内,想要进一步在技术广场上进行创新和开拓实在是难上加难。当然,我国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却是不多,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脚步一直提不上去。与此同时,就我国国内来说,具有高科技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也是少之又少,这些都成为制约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

3.2 环境资源严重不足

当前,在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资源严重不足。在电子信息领域当中,有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存在,还有很多企业存在剽窃及恶性竞争的恶劣行为,这些都对市场竞争力有着严重的影响,因而,应该对这些不公平的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保证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发展,并在世界的电子信息技术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让中国电子信息领域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3.3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结构不够合理

就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来说,发展的时间与国外相比还相对较短,且在其发展的领域当中,也存在有很多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基于目前实际分析可以发现,在各类的工业结构领域当中,电子信息技术的结构存有诸多不合理,而也正是这些不合理,成为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让其发展停滞不前或者发展脚步缓慢。因而,要想进一步推动其发展,需要对电子信息技术中的不合理现象及结构进行创新和改革,同时不断改进和寻求高端技术,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4 未来趋势探讨

4.1 未来趋势之光电子技术

有专家预测,光电子技术将在二十一世纪得到飞快发展。信息与能量通过光子,能够不断发展,产生新的交叉学科以及新型的信息产业之光电子。由此可以看出,光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中心点,将在其发展领域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4.2 微电子技术逐渐走向集成化

对于电子信息的硬件产品来说,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是其的核心技术。且这项核心技术有着很广泛的应用范围,不论是中央处理器,还是IC卡,都与集成电路的合理运用必不可分。微电子技术自上世纪末就进入了GSI时代,而集成电路技术是高科技的典型代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就此项技术形成的产品来说,正向着芯片面积逐渐加大,集成度逐渐提升,特征尺寸逐渐变小,片上系统逐渐建筑和完善的趋势发展。相信未来的发展中,集成电路的加工将越来越细微,同时其硅片也将逐渐实现大直径化。

4.3 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智能化,通信技术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

未来几年,伴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将在电脑中得到更为综合性的利用,同时,电脑也将呈现出更强的智能化,甚至拟人化。而对于通信技术来说,低轨道卫星在目前已经处于实用阶段。同时光纤传输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在起步发展当中,因特网无线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ip电话也逐渐与传统的电信技术有了逐渐的渗透,为此项技术与ATM技术的和谐结合提供了基础条件。

4.4 网络技术的业务、性能将逐渐走向高效及丰富化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IP业务增长态势明显,B-ISDN和超极限的高速因特网将是其外来的发展态势。于是,高效而丰富化的因特网将慢慢把目前单一数据的因特网取而代之。并且在新型的光通信网络技术下,网络传输的成本将大大降低,于是用户将渐渐拥有无限的宽带,于是,实时通信的多媒体也将很快成为现实。

总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其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同时其发展趋势也受到人类及科技的影响,因而需要充分把握住其应用特征及未来趋势,让其对人类的服务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蔡鑫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2).

[2]赵鸿胜.浅谈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6).

第3篇:现代信息技术特征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平台 高校征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03-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也越来越普及,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也广泛采用更为有效的教育手段,而其中,征兵工作效率的提高就可得力于当代日益发展的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不仅有助于促进征兵工作方式的改进,也有利于实现征兵工作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因此,以现代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已成为现代高校征兵工作中的发展趋势。

1 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征兵工作的主要特点

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下,能够为征兵宣传工作带来更多新的方式方法,网络宣传具有生动直观、丰富多彩的特点,这种全方位的宣传方式,将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其受影响人群也更为广泛。通过这种宣传方式,一方面为征兵工作营造出了浓厚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创造了条件。利用互联网开展征兵工作有很多优势,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多维的宣传平台,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网络平台是一种多维的宣传手段,与传统媒体不同,这种多维的宣传平台能够将文字、图片以及声音等信息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使得访问者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信息,而且,也能够吸引更多人访问,有利于增强征兵宣传的效果。

(2)受众更为广泛,互联网有一个传统媒体无法触及的优势,那就是其受众非常广泛,尤其是在高校。目前,高校学生中,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100%。因此,毫无疑问,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从当前来看,应该是最具有普及性的手段。

(3)提供更为互动的信息平台,互联网作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现代媒体,其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其互动性,由于传统媒体只能单向的传递信息,导致信息接受者与传播者处于脱节状态。而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下,一个网络链接,简单的鼠标点击,就能了解到相关的所有信息。

(4)效率高,成本低,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其成本很低,而且,其制作时间短,能够及时进行投放,也方便根据上级教学部门或军事部门的意见和要求随时做出调整。而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其成本相对就高很多,而且不方便更改和调整。利用网络平台可以非常便利的实现信息更新,为宣传工作提供了便利。

(5)方便进行跟踪与统计,网站的点击率能够清楚的记录访问该网络或该条信息的人数,因此,可以通过量化的数据来即时评估宣传的效果。网络宣传手段方便对受众进行跟踪,并及时了解情况。而传统的宣传方式,并不能实现精确的数据统计与情况跟踪。

2 如何运用互联网平台做好征兵工作

征兵工作是高校武装部重要的任务之一,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征兵工作,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便利性,而利用好网络平台这一手段,具体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运用网络平台做好宣传,搜集官方征兵宣传资料,并详细规划征兵宣传的模式和具体内容。具体来说,在开展征兵工作期间,可在原有的武装部国防教育网站的首页划出专门的板块,与征兵工作有关的所有信息,包括征兵工作机构的信息,征兵工作实施的流程,征兵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常见征兵工作的知识问答以及相关咨询电话等,让学校每一名学生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到详细的征兵工作情况。

(2)及时更新相关信息,通过网站,对征兵工作相关信息应随时可进行更新或补充,及时将上级教育部门或军事部门的精神或要求出来,让访问者通过鼠标就能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穿透力。

(3)加强网络互动,网站上设置征兵专用的留言版,并且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做好在线咨询,尤其是在征兵工作前期的准备阶段,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对日后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好疏通性。通过统计信息访问量,及时了解访问情况以及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征兵宣传工作。

(4)设立网络预征报名系统,实行网络预征报名不仅是网络平台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征兵宣传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预征报名的方式对征兵工作进行预演,能够大大地提高征兵工作的效率和便捷性。而且,在征兵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就能够事先收集和统计学生兵源分布和报名情况,有利于提前预测征兵工作的实施情况。

(5)实施在线测试,一些学生可能有意向入伍,但是并不确定自己是否合适。因此,设置相关的在线测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引用一些有关心理、身体、政审等相关条件的测试,测试结果反馈给学生,从而对自己是否满足征兵要求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3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征兵工作中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包括高校国防教育在内的所有高校教育,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校国防教育网站,是一种通过收集、处理和传播国防教育信息来促进和推广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手段。高校征兵工作是国防教育的重要部分,将征兵工作纳入国防教育体系,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能建立健全征兵工作长效机制,为部队输送合格、优秀兵员,也能够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而且,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开办高校征兵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平台,也是当代高校征兵工作的有益尝试。

总之,在信息化背景下运用教育技术开展征兵工作,是对高校征兵工作的创新与改革,也将大大提高高校征兵工作的效果。文中就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征兵工作的主要优势进行论述,包括宣传平台更加多维,受众更为广泛,更为互动的信息平台,效率高且成本低以及方便进行跟踪与统计等。显然,网络媒体具备着传统媒体所没有的很多优势,那么,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更好的开展高校征兵工作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现代教育技术―― 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范涛,王志海.浅谈国防教育的信息网络化[J].国防,2000(4):15.

第4篇:现代信息技术特征范文

数字化展示设计师有数字化概念而来。一般而言,数字化是指物质系统的特性以特定形式在另一种系统中的再现的过程,由物质层面转变到非物质层面,由实体层面转变到意象层面,使当代信息传递活动呈现数字化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展示设计的数字化,将展示的实体内容转化为符号、影像等多种信息方式,所以数字化展品、展场以至展示的物理环境即使并不在场,参观者也能实现信息的接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可见,数字展示设计是指以展示设计知识体系为内容,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在展示设计领域中利用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辅助工具,开展不同目的展示活动。

二、数字化展示设计的艺术特征分析

1.数字化晨示设计的时代特征

现代高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丰富了展示设计的各个领域。不用像传统展示设计那样通过展览会、博览会的现场陈列来展示产品,而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来自己的新产品的过程。展示企业形象可以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如个人通过网页来全面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在不断要求知识创新的信息大爆炸时代,现代数字化展示设计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新时代特征。现代数字化展示设计理念中,人是主体来观赏展品、展示内容作为客体。要想使展品要传达的意义和知识内涵得到高效地传递给观众,让他们从中获得相关信息,需要设计师能够为观众创造一个舒适而实用的观赏环境。

2.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形态特征

没有任何一种展示设计形式不受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且技术的潜力与优势发挥地越大,展示设计尤其是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形态特征表现地就越充分,由此可见,数字化展示设计与技术性紧密相关,主要归纳表现为三个“I”:Immersion即身临其境)、Interaction(交互作用)、Imagination(想象天地)。首先,数字化展示设计具有“模拟仿真”的特点。它所构成的情景很广泛,包括当前现实和已成废墟的古迹的重建,甚至是虚幻空间。其次,数字化展示设计存在交互性。在数字的环境中,你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会影响他人。这一点符合对代的个性化特征,而且它将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并帮助我们刨造绚丽多彩的拟的环境合无数的数字化三维生命体。再次,数字化展示设计带动观者情感。三维数字的生命体走出了物质世界的不可能达到的世界,更加自由和丰富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能限制你想象力空间。

3.数字化展示设计的技术特征

第5篇:现代信息技术特征范文

关键词:生物特征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9-2211-01

ThePotential of the Iris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LIU Jin, LI Dong-xu, FU Xiao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viation University of Air Force,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 Iris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ffer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 the biometrics; iris identificatio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作为模式识别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虹膜、指纹、DNA这些人体本身的特点,将逐步取代现有的密码、钥匙、成为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个人资料的安全,最大限度的防止各种类型的刑事、经济犯罪活动。

1 生物识别技术的涵义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手段。从宏观上说,人体生物特征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生理特征与生俱来,多为先天性的;行为特征则是习惯使然,多为后天性的。我们将生理和行为特征统称为生物特征。

生物识别系统首先通过对人体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出代表其特征的生物信息,并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转化成数字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形成特征模板。人们通过识别系统进行身份认证时,识别系统将采集到的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模板进行比对,从而对此人的认证请求做出接受与拒绝的判断。目前用于身份识别系统的生物特征很多,包括虹膜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等。

虹膜识别技术,由于其在采集、精确度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必然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生物认证技术。

2 虹膜的结构和特点

眼睛的外观图由巩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构成,见图1。巩膜即眼球的白色部分,约占总面积的30%;眼睛中心为瞳孔部分,约占5%;虹膜位于巩膜和瞳孔之间,包含了最丰富的纹理信息,占据65%。外观上看,由许多腺窝、皱褶、色素斑等构成,是人体中最独特的结构之一。虹膜的形成由遗传基因决定,人体基因表达决定了虹膜的形态、生理、颜色和总的外观。虹膜识别技术与相应的算法结合后,可以到达十分优异的准确度,即使全人类的虹膜信息都录入到一个数据中,出现认假和拒假的可能性也相当小,两个不同的虹膜信息有75%匹配信息的可能性是1:1 000 000,两个不同的虹膜产生相同Iris Code(虹膜代码)的可能性是1:1052。比其他任何生物认证技术的精确度高几个到几十个数量级。

3 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

和常用的指纹识别相比,虹膜识别技术操作更简便,检验的精确度更高。除了白内障等原因外,即使是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虹膜也不会改变。虹膜识别技术的这些优点,使其具备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从普通家庭门卫、单位考勤到银行保险柜、金融交易确认,应用后都可有效简化通行验证手续、确保安全。如果手机加载“虹膜识别”,即使丢失也不用担心信息泄露。未来,虹膜识别系统必将成为各大航空公司、各大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保密机构(如航天局)等国家重点安全机构的热点关注对象,在中国掀起应用的高潮。

参考文献:

[1] J.Daugman, High Confidence Visual Recognition of Persons by A Test of Statistical Independence, IEEE Trans. Pattern Anal. Machine Intelligence.1993,15(11):1148-1161.

[2] J.Daugman, Biometric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Iris Analysis, U.S. patent 5291560. 1994(3):265-302.

第6篇:现代信息技术特征范文

一、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科学化的关键环节

信息技术作为知识经济的支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对知识利用的能力。历史唯物论的观点认为,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新制度代表了更高的生产力。就这个意义上说,税务信息化能否在信息技术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是税收征管改革能否实现的根本。2001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明确的“十五”期间税收征管改革的奋斗目标是:通过进一步完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初步建立以信息化和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税务信息化作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绝不是模拟手工,其作用也不仅仅是提高效率、节约人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挥其“依托”作用,加强内部监督,杜绝执法随意性,防止腐败舞弊,强化外部监控,保障税收执法的刚性,以及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水平。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应当定位在:以建立比较完善的全国税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为手段,进一步规范、优化税收征管和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改善税务机关的技术管理手段,提高信息处理利用能力,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确保税收政策的统一执行,实现依法治税,从严治队,更好地发挥税收在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二、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特征和目标

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虚拟部门”或“电子化机关”,使传统的部门组织朝着网络组织方向发展,打破部门、层级的限制,形成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局共有、共享、共治的税收执法信息平台。它应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税务机关能够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整合到税收执法中去,实现依法治税的目标;二是执法信息的公开化和可获得性,使执法行为高度透明;三是税务机关与税务人员之间的互动响应机制,使执法状态和执法水平受到监督,从而提高税务机关的执法理性和征管质量;四是税务机关可以运用所获得的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准确可靠的信息,作出理性的判断,进行正确的决策,进而提高机关税收执法的水准,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一)制定以信息化为方向的税收发展战略

税务机关不仅要大力组织税收收入来保证税收任务的完成,而且要深刻领会信息化时代的税收发展战略,采取信息化的组织形式来加强税收征管,堵塞漏洞。信息化的组织形式需要创造新的沟通方式,打破传统的文化壁垒,促进税务机关内部及与相关部门的紧密联系,在较大的范围内平衡、分享税务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信息化战略对于税务机关而言,一是要建立全国性的税务协作和地域性的相关部门联合税控,并在其中完成主导工作。通过信息预警、监控、协调等系统的建立,堵塞税收漏洞,加强防范偷、骗税。二是要建立能得到全体税务人员支持的网络组织模式。因此,税务机关的组织程序、组织结构形式不再依赖传统模式或职能部门,而是以完善的人机系统和信息网络为中心,应用信息技术与广域网的同行分享信息和相互借鉴。

(二)建立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技术支持系统

新的分类技术、浏览工具、强大的数据库的出现使税收信息从质量、数量上都较容易被不同地方、不同层次的税务人员所掌握。为及时收集、整理、传输信息,税务系统需要利用新的计算机、电讯技术,建立全国税务系统范围内的技术支持系统。但如果过分重视技术本身,而忽视自身体制的更新,往往会落入一个“自动化陷阱”——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其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或电子化建设后,却发现自己并没有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中得到好处,不仅投资后的行政效益没有提高,而且还要为这些先进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支付大量的费用,增加了税收成本。譬如,在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机关往往将自己的网络改造工程盲目地交给计算机开发商去完成,而多数开发商所做的只是将税务机关现有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将税务机关现有的管理方法固化在一段段程序之中。因此,我们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应该特别重视整个机关的技术创新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更新,形成人机有机结合、技术与体制相配套的良性系统。

(三)建立以信息化为手段的税情分析系统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的人员掌握的信息比以前更多、更准、更快。对外部,税务机关要迅速地获取并分析税源信息、市场趋势、纳税动态、财务运作方式等等;对内部,要了解政策信息、经验教训、技术资源、执法状况等等。今后税务人员在税收管理中将逐步采取现代管理的方法,如边际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平衡分析法等。在税源管理、稽查管理、征收管理、评估管理等环节还要运用相应的先进的管理知识,因此,建立以信息化为手段的税情分析系统,才能使组织、指挥、控制、调节诸环节更加合理化。

(四)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申报征收系统

集中征收是建立在网络化、信息化基础上的,是执法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同时又是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信息处理的核心环节。集中征收需要严格遵循信息管理的内在规律,尤其是要求充分发挥电子介质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广泛共享、快速传递、程控性强等优势,才能确保集中征收的科学有效,不断提高申报征收信息的集约化处理程度。因此,实现征收场所的适度集中和征收信息处理的高度集中是关键。通过合理收缩基层征收机构,从体制上形成征收业务的集中处理,发挥集中管理优势,简化会统核算过程,提高征收入库操作的规范度,杜绝基层征收中混库、缓税、预收等违规行为,同时有效地减少工作中人财物的耗用,降低征纳双方的相关成本费用。通过信息处理的高度集中,有效利用散置于征管一线的大量信息,克服信息流动过程中存在的封锁、变异和沉淀,实现信息处理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突出“科技加管理”,有效地解决制约税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探讨税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是个无法回避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正是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的现实需求为税收信息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1994年税制改革,到1997年提出建立和完善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新模式,到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的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深化征管改革,以计算机管理为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方式都对保证新税制的顺利实施,确保新的征管模式迅速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现行管理体制和方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和制约了税务信息化的发展。从税务信息化所置身的环境看,首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和体制没有确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理论盲区。其次,治税思想和观念更新的问题,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减税让利、促产增收”到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平税负、依法治税”,从传统的手工操作、“保姆”式管理到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管理方式等,思维定式的转变有一个深刻的过程,在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上尚存在着无用论、形式论、速胜论、孤立论等。第三,在税务管理体制和机构的设置上,由于税务机构改革尚未到位,相对于效率和职能系统化的原则,现行模式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和信息化应用方面有待于科学规划和调整。第四,税收业务基础工作和规范化管理仍较薄弱,税收政策执行力度不一致,地区间装备水平、应用能力不平衡,税控器具推行难度加大,跨部门信息交换由于相互间执行标准的差异仍然存在较大困难,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和应用步履维艰。第五,队伍素质不能适应全面实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这不仅是造成管理质量现状的症结,也使现代化手段的作用大打折扣。第六,从税务信息化本身的管理状况看,主要存在科学规划不够、应用意识和质量不高、技术管理软化等问题,导致了单项系统较多、相互间兼容性较差等。第七,基层税务机关信息采集重复,准确性不高;建设质量、信息资源利用水平仍然较低,税收管理行为仍然较多地依赖于手工信息和人工干预。

要推动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必须解决上述这些制约税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解决人的问题

首先是领导干部认识的问题。解决了领导的认识问题实际上就从根本解决了规划和力度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金人庆局长指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作为税务机关的各级主要领导,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很显然,原来的知识结构,甚至思维方式已明显不相适应,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知识更新,转变观念,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否则就要落伍,甚至给税收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面对迅速变化的形势和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如果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搞好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的。其次是队伍素质的问题。目前整个税务干部队伍的科技素质较低,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还远远没有调动起来。要下决心把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与其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强化和固化激励、淘汰机制,促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真正转变。同时,要切实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目前税务系统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人数的2%,并且人才流失日趋严重。由于技术人员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我们应当立足于稳定和提高现有队伍,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培养后备力量。要重视现代化管理对高科技和复合型人才的客观需求及其在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重点培养既懂税收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税收工作与现代化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

(二)解决管理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先进的技术本身如果没有现代管理体系的支持和管理体制的扶持,就无法创造出超高的实用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适应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兴起了“业务重组”的管理变革浪潮。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模式的束缚,打破利益因素的羁绊,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积极地创造条件。如注重专业化管理制度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结合运用等,这些都是确保信息化充分发挥效能的有效办法。

其次,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科学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始终倡导求真务实的精神,以业务需求的规范和前瞻性为起点。实施信息化的每一步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摒弃形式主义、本位主义和短期行为,按照信息技术的客观规律改革我们的税务工作。

第三,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目前,在业务、行政、技术、后勤部门齐动手,网络大规模兴建,设备大批量采购,软件开发遍地开花的情况下,在系统的兼容、信息的共享、软硬件环境的匹配、技术平台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衔接、对外交流的信息安全、投资的性能价格比等方面,都存在不少技术问题和隐患。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要做到既增长又升级,当前的核心问题就是讲求科学、质量、统一规范。税务信息化建设应继续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必须按照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信息科技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和服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要牢固树立应用的观念和意识

税务系统对于信息技术的主要需求是基于应用,而不是研发。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是“内容”,新征管法的颁布作为新的信息化内容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过去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重硬轻软、重形式轻内容的做法已经有过深刻的教训,现在要从战略的高度上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力度。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数据质量。数据垃圾的产生有文化素质的原因,有操作水平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思想作风、责任心和法制观念的问题。必须杜绝为了提高质量考核指标而“机外监控”,如违规操作和有意篡改数据等等。由于信息传播具有速度快、广度大、关联性强的特点,报假数据、假信息的后果与写假材料、说谎话有过之无不及。数据质量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管理质量,并且会贬低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影响大家对信息化的信心,甚至会葬送信息化建设。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执行严格的监督考核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加以解决。

(四)提高信息集中度

提高信息集中度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集中管理应用和共享的程度亦是信息化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标志。美国联邦税务局设立的征收中心从最初的10个缩减到6个,并计划缩减为4个。新西兰从2001年年初起将3个征收中心合并为1个征收中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菲律宾也只有5个征收中心。而我国税务系统五级机构有计算机征收中心近3万个。这些机构掌握的信息要实现共享仅从理论上讲就是非常艰巨的事情,其中建设成本、效率、运转费用等等都值得探讨。发达国家税收管理和信息的高度集中主要依托于多元化的网络申报、电话申报、邮寄申报,在坚持纳税人主动申报的前提下,注重加强对各种来源的信息的处理,缩短和淡化了地理上的距离,省略了绝大多数面对面的工作量,节约了办税场所、人力、网络通讯、服务器、终端设备等方面的成本,提高了执法机关廉政水平,方便了纳税人。

提高信息的集中度不仅能节约投资、提高效率,而且通过实现信息的集中,打破层级界限,提高共享程度,更加有利于“集中征收、分类管理、重点稽查”的专业化分工体制的建立,更加有利于从制度、机制、手段3个层面实施制约和监督。不可否认,现实情况下打破原有层级结构,适度集中征收,统一核算要考虑预算级次和地方财政等因素。但我们应当看到,这恰恰是解决目前征管工作中入库级次混淆、执法力度不一等问题的良方妙药。

(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在网络覆盖面、数据集中度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信息安全工作应当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当前主要是防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破坏和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职务犯罪活动。从发现的案例来看,对计算机系统破坏性比较强的主要有文件型、混合性、蠕虫(worm)等传播性病毒和黑客的特洛伊木马程序、internet语言病毒等等。计算机应用的违规、违法犯罪则可能发生在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税款征收、处罚、退税、稽查选案等环节,还有泄露纳税人商业机密的问题。

加强安全管理应当在网络建设、对外信息交流,特别是内部业务网与互联网等公网连接时,在目前安全技术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要把握好“度”,把防范病毒、黑客和防止信息损失放在首位;软件设计、应用,特别是操作权限设置要做到各环节互相牵制、互相审核;要对原始数据的产生变化过程全面进行记录和监控;严密监控违规和异常操作,并及时查处。

四、全方位严密税源监控,尽快实现税收信息与社会相关部门信息的联通与共享

一是与海关部门、外汇管理部门实现进出口报关、外汇结算等信息的交流,与“金关”工程衔接。通过全国口岸电子执法系统,重点控制涉及进出口税收的信息,扼制不法分子利用假出口、假报关单等方式骗取出口退税,打击偷骗税行为。

二是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实现纳税人办理工商登记和全国企事业单位机构编码系统的信息交流,从源头控制漏征漏管户,追查失踪业户,防止利用假停、歇业等手段偷税。

三是国地税机关联网,交流相关税种申报缴纳和其它经营状况指标情况;与银行、保险、建设、土地管理、交通(车辆管理)部门交流纳税人金融资产、固定资产等信息,掌握纳税人经营、资产状况。为稽核评税、反避税、稽查选案、税收保全和查处“非正常户”提供资料。

四是与公安部门实现人员户籍、流动情况的交流,对纳税企业主要经营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为查处“非正常户”提供线索。

五是加大税控器具推行力度和覆盖面,尽快完成全国范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推行防伪税控系统工作;对全部加油站安装税控加油机或税控装置:“十五”期间,争取在全国30%左右的商业零售企业、服务业、娱乐业和固定个体工商户中推行使用税控收款机,确保税务机关能够准确地掌握上述纳税人的经营和税源情况。

当前,税务机关与社会信息的联通和共享还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跨部门信息交流仅靠自行协调是很难稳定和长久的。首先是发达国家各个社会部门提供给税务机关的信息都是通过立法确定的,而我国这方面的法律依据比较薄弱。新的税收征管法在这方面有一定进展,但力度仍然不够。再就是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直接决定了双方信息交流的实效。对于这项工作可以立足于各方信息共享、互助互惠,由点到面、自浅至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同时,要继续加大政府各部门信息交流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并使这种努力的成果长远地发挥作用。

主要参考资料:

(1) 李大明主编《税务管理》。

(2) 岳剑波编著《信息管理基础》。

第7篇:现代信息技术特征范文

[关键词]玻璃;陶瓷;信息;“李约瑟难题”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1-0001-03

一、西方玻璃与中国陶瓷

西方玻璃技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国际考古界逐渐确认了公元前20―15世纪,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为世界玻璃制造的发源地,公元1―4世纪罗马时的吹制玻璃器皿已很完美。显然中国是陶瓷大国,中国瓷器发展经历三次飞跃。中国古代玻璃无论相对瓷器还是相对西方玻璃都处于弱势地位或从属地位。

一定意义上,玻璃仪器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没有玻璃的生产与使用就没有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我们知道,西方丹家及炼金术士很早就在实验室中普遍使用玻璃仪器,显微镜发明的事实使人类的眼界走入微观世界,它的发明对生物学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望远镜的发明有革命性意义。“日心说”的胜利归功于伽利略的直接明证,而他的证据的取得就在于自1609年后他首先使用望远镜对天体加以观测研究。伽利略的观测结果使哥白尼的理论得到同代人的认可,如,开普勒将哥白尼的圆周运动改为椭圆轨道后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接着牛顿在此基础上将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于数学公式,完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二、玻璃与陶瓷中的信息、文化世界

在玻璃与陶瓷的生产和使用及其不同作用中,笔者以为,生动地体现着西方与中国的两类不同的信息、文化传统。

从信息论角度说,人与其工具系统存在着“全息统一、相协进化”的关系。因为人类越来越依赖于进化着的体外的物化工具的中介而展开、来完成,在新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方式的进化中集中体现着新的物化工具的进化水平,而在新的物化工具水平上也直接凝结着新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方式的进化。这也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中国的文化就像陶器一样,中国陶瓷作为“体外的物化工具”就是从华夏大地上生长出的有代表性中国文化,同时,陶瓷反过来又塑造着中国文化。

因为,从认识论看,人,作为一个高级的智能系统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怎样把外部世界存在的客体信息转变成为知识(认知)”。而显然正是“信息”在多重意义、层次和尺度上构成了人的认识发生和过程展开的中介环节,或者说,“信息”是认识构成一个现实的过程的主客体之间的“中介”。

我们同样认为,人类的信息认识活动有其共同的特征和普遍规律,但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都自有其特点。这是由于同一信息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中传递,而人的感官功能的特异化,恰恰可以对自身统一的混沌客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进行相对于某一感官的抽取;这种抽取产生的固然是对客体某一方面特征的映象,但是,它却是依赖于感官结构的相对映象。这个相对映象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感知对象的哪一方面的特征依赖于特定的感官结构,如眼睛看不到气味,耳朵听不到颜色;二是就某一感官映象的状况来看,它也不能不受到产生这一感觉映象的感官结构的限制,如人的视觉不同于青蛙和猫头鹰的视觉,有色盲的人的视觉也不同于正常人的视觉。由于主体的这种参照系作用,客体的映象是在主体状态对客体信息的整合和规范下在主体中建构出来的,主体对这个建构出来的客体映象并不是一个纯粹外在的观察者,而是一个直接内在的建构者。所以,我们创造的世界既是真实世界的“影子”,也是我们的“特定”精神世界的“影子”。

通常的共识,我们中国人所把握的特定世界的特征,如表现在文化方面,中国文化是人的文化,西方文化是物的文化;中国文化是内省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外求的文化;中国文化是重情的文化,西方文化是重理的文化;中国文化注重直觉体验,西方文化注重逻辑分析等等。显然,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中国陶瓷中的信息、文化世界与玻璃中的信息、文化世界的区别。陶瓷中的信息、文化世界更注重“悟”、“内省”与“心智”的力量,它更多地表现为真实世界的多级间接存在的信息、文化世界。而西方玻璃中的世界更是一个注重视觉影像、眼睛观看的一个外向的、透明的信息文化世界。

应当说明,一方面,眼睛并不是单独工作的,而是作为复杂的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工作的,眼睛看什么、怎么看,都受整个身心系统的制约;另一方面,眼睛只是人的感官的一种,除了视觉,人类还可以利用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来感知外在世界。但是,视觉,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人类的认知方面则具有特别重要和特殊的意义。人对视觉的依赖感是很强的,正如“视觉思维”研究开创者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视觉是人类活动中最有效的感官。”因为,在人类所有的认识器官中,眼睛最敏捷,人脑获取信息,来自它的信息比例最大。如此,通过具体的有所侧重的信息活动方式,或者视觉中的影像信息、文化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探悉认知主体是如何思考与理解世界的。这正显示了不同国家、民族乃至每个人的不同的信息、文化特征。

三、信息度与“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一般表述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对“李约瑟难题”,李约瑟本人的“破解”是因为中国是“官僚体制”,欧洲是“贵族式封建体制”。我国学者对于“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李约瑟本人的回答可以说是一种“政治决定论”,与此相似的还有“科举制和激励结构论”等。用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的不同特征与不同方向予以解答“李约瑟难题”是可以接受的,但这是一个宏观的视角,还没有回答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的不同特征与不同方向之所以发生的根源,从而以更微观视角分析这种现象。在笔者看来,科学技术可以视为一种信息、文化现象。它是把握、创造和实现信息、文化的过程,而就科学技术表现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方面来看,它是人所创造的信息、文化的实现了的形态。在科学技术中,创造和实现信息、文化的过程和这一过程所达到的结果直接地统一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和这一过程的产物直接统一着。因此,从信息、文化的不同传统来回答“李约瑟难题”是一个有效的思路,而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活动方式与其赖以展开和完成的物化工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必然的相互作用、影响与规定,所以,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国陶瓷与西方玻璃作为实例分析是问题破解的一个突

破口。

从现象上说,玻璃仪器在近代科学革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重要角色。中国古代虽然也存在玻璃业,但它的发展及影响可以到忽略不记的地步。显然,中国是陶瓷、冶金大国,所以,中国古代丹家主要使用陶瓷和金属器具。中国古代丹家不研究气体及对液体反应研究不多,无疑都和使用器具的不透明性有很大关系,这使我们不能像西方人一样利用玻璃的透明性直接用眼睛观看物质反应、变化的现象,进而错过了许多发现的机会,消弱了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因此,可以认为,玻璃技术的落后使中国化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中国古代化学向近代的演进。同样,在天文观测和生物观察上,由于玻璃仪器发明的欠缺也不能作出相应的重大发现。所以,仅从仪器工具的角度看,这在技术条件上使中国失去了发生近代科学革命的可能性。

我们知道,科学是一个探寻知识信息的系统,而探寻知识信息的途径必需依靠科学方法。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所获取的结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体系,科学的方法是统一规范的,可重复的。陶瓷中的信息、文化特征是一种崇尚悟性的文化,所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多是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也不能模仿的东西。如果没有先天的智慧和悟性,一般是不可能取得多大成就的。例如中医,文学,哲学,戏曲等等。讲求悟性,不注意寻求方法论,往往不善于对方法进行积累和简单化。而任何知识信息如果没有方法论,如果没有对知识信息进行总结、归纳,一般人就很难进入这个领域,即使进入了也要“从新”开始,这本身就影响了知识信息的继续积累更新和发展进化。

在笔者看来,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还在于方法论上不注重眼睛的观察,不重视视觉影像信息。这里,可以由我们引以为豪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至今仍在使用的汉字进行说明。古老的汉字更多的反映了再生的影像信息世界。然而,这种所谓可直接“视读”的再生的影像信息世界,所视之世界更多的非着眼于描摹客观事物。因为,象形之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是直觉、主观体验。虽然,一方面,可以说每个象形字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创造性思维信息,但是,它更多地表现为真实世界的多级间接存在的文化信息世界,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更多的是对自然的、客观事物的神秘想象。相反,玻璃中的视觉信息世界是一种近乎“直接”的思维,它根据对事物的生动视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近代科学技术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条件是社会结构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化。然而,不透明的陶瓷,一定程度上“封闭”了中国人的视野,而把中国人神秘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内向的世界意识;而西方人借着玻璃的敞亮把其世界向外穿越,形成了一个开放、扩张的世界意识。

以上的事实不能不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不透明的中国陶瓷及其相生的信息、文化传统使中国人困顿于对自然的神秘想象,而西方人却借着玻璃的敞亮开创出近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实现了近代科学技术的革命。

第8篇:现代信息技术特征范文

论文摘要:人们对现代性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普遍认为现代性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现代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人的现代性是现代性的一个方面,无论从类还是从个体角度看也都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阶段的人的现代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代人的现代性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呈现出以下特质:较高的信息素养;良好的网络个性心理;更强健的体魄:全球意识下的人本主义思想。

我国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不多。据笔者从国家图书馆和

从“类”的层面上讲,“类”人的 现代 性应含4个意义:1)类特性的相应 发展 ,它包括类意识和类实践的能动性,表现为类社会对 自然 社会和类自身的驾驭程度。2)类社会关系相应发展,即人类由以往封闭落后的社会关系向开放、先进的社会关系发展。3)类能力的相应发展,如协调人类与自然的能力、维护人类和平的能力、促进人类发展的能力等等。4)类的和谐,追求和谐,走向和平应是类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从人与自然界的区别角度来看,社会既体现人类性,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来看.社会性又体现为民族性。因而从类的角度关注人的现代性应从人类和民族两方面加以考虑。既要在全球化视角下超越 工业 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又要正确处理好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使之在“类”社会中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

从微观的“个体”层面上来讲,人的现代化关键是素质现代化.同时离不开职业现代化和组织现代化。职业现代化是物质层面的、属于浅表层的;组织制度现代化属于中间层面;素质现代化属于精神层面,是人的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性的核心层面。所谓素质,其原始意义是指人生就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征.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因此又有人称之为禀赋、遗传素质或先天素质。今天所提的素质,其涵义则已经泛化,它既包括先天固有的禀赋条件,又包括后天通过环境、 教育 、学习等主观因素形成的人的品德、智能和才干等内在质地,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人的素质结构可按不同的根据进行分类,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依人的素质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3个层次,把素质构成分为三类:生理性素质、心理性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从人的素质方面来说,人的现代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泛指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人格等内在精神层面的新表征。二是针对传统人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而作出的价值体系、人性特征等方面的重新构建。“人的现代性”也通过它们表现出来。

现代化作为人类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演化变迁的动态过程.从最关键的内容上来认定,就是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质变和飞跃。现代人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科技内涵、制度内核和精神特质,内涵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质量、行为模式和心理结构等深层文化的现代异质重构。现代人或者说人的现代性是人的现代化过程的最终结果,其最具权威的检验标准最先由美国哈佛大学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中给出。他曾采用分析考察、主题考察和行为考察等3种方法概括出了人的现代性的12个表现。后来又有一些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态度。如美国学者史密斯在《迈向现代化》一书中也提出了人的现代性的l2个特征,但我认为它只是英格尔斯标准的不同表达而已。我国的俞宪忠教授在其《人的现代化与教育创新》也指出了现代人的基本特征,还颇有点新意。李佑新也曾指出现代人须有重构和创新社会制度的能力、自我超越传统陋习的能力、对自身再生产的优化能力、与自然和谐共利的可持续能力等等。

三、 网络 语境下“人的现代性”新解

上述各位大家所提出的“现代性”标准.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合理的,但人类社会发展到网络信息技术时代.这些标准就应根据当前整个人类社会的核心技术必须予以以下更新或补充。

1.现代人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正式给信息素养下了定义。它含3个层次:1)技术层面的信息技能,2)知识层面的文化素养3)意识层面的信息意识。它们主要表现为8个方面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等。技术层面是基础,是实际经验的积累:知识层面的文化素养是技术层面的升华和理论化,是一个由表层意识转移到自己心理的过程;意识层面的信息意识是前两者的自我内化,走向潜意识的结果。所以这三者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2.必须正确把握网络信息技术的技术特点,培养自己良好个性心理。网络信息技术是一种人性化很高的技术,它的人性化表现在:这一技术本身具有快捷性、自由性、开放性、兼容性、平等性、虚拟性等性质。所以,它就要求人培养自己的主体独立性、创造性、开放性、民主自由性、竞争性和协同性意识,从而培养自己的既能独处、竞争,又能开放、协调、民主合作的个性心理。只有具有这种心理,才能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冲突,才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9篇:现代信息技术特征范文

人员的缺少。本文利用复合型人才“木”字型通用胜任特征模型对医院信息管理人员这一复合型人才的胜任力进行了分析,为选拔复合型的医院信息管理人员和对现有人员的再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医院信息管理; 复合型人才; “木”字型通用胜任特征模型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3-95-02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eeds Compound Talents

YUE Haiyu1 SHANG Guangxi2

1.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2.Taiyuan Central Hospital,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hospital management. As followed it,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affs who are excellent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medical and computer is less,this article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the competency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aff who is compound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wood” font common competency model. it will provide the basis for selecting the compound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affs and. retraining the in-service staffs.

[Key words]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Compound talents;”Wood”font common competency model

掌握多门学科知识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人才称为复合型人才[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复合型人才更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由于医院信息化已经成为医疗活动必不可少的支撑和手段,而医院信息管理也在不断发展,进行流程重构,逐渐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它为医院的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过程中新的思路和新的任务不断提出,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种种挑战,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医院信息管理的队伍,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医院信息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人才不足将会阻碍医院信息化的发展。

冉景亮和吴绍琪曾以胜任特征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人才的胜任素质出发,结合人力资源的实践和研究成果: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人的胜任素质,特别是一个人潜在的素质,对复合型人才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了复合型人才的“木”字型通用胜任特征模型(图1)[2]。医院信息管理人员作为复合型人才应满足这一模型并具备其自身的特点。

医院信息管理人员作为复合型人才首先应具有管理者的思维、知识和技能,这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对应于复合型人才的“木”字型通用胜任特征模型中的竖(“丨”)。由于医院信息管理是对医院各项活动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处理,是医院工作计划和决策的依据。它要求信息管理人员具备管理学的知识,能够依靠医院信息化平台,有效地捕捉和处理信息,对于医院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能够利用信息分析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包括逻辑思维法、特尔非法等,对于医院的服务和业务进行市场信息分析和竞争分析,为提高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献计献策,使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

医院信息管理人员还应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医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复合型人才的“木”字型通用胜任特征模型中由撇和捺(“丿”和“”)代表。信息管理人员需熟悉医院的业务,搞清楚数据的来龙去脉,及时收集、整理、传递院内各种医疗业务数据信息。又因从各科室收集上来的原始资料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性,所以只有掌握了基础的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对数据的意义进行充分地理解,做好分析和研究工作,为院领导提供高质量的关于临床医疗质量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分析报告。

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能力也是医院信息管理人员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它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管理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使人们对医院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更加简便、高效,通过计算机还可以搜集最新的医学信息,及时地将医疗信息反馈给相关科室。对于临床数据也可以进行二次数据挖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还如卫生统计报表的制定等。因此,这些工作对医院信息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是很高的。

复合型人才的“木”字型通用胜任特征模型中除了以上各种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了复合型人才的胜任特征(素质),主要是指能够让复合型人才保持绩优潜在的、稳定的素质,这是复合型人才的核心素质[2]。对应于“木”字的“一”。对于医院信息人员来讲,他的这些胜任特征(素质)可能是隐性的,比如协调沟通、开拓精神、工作热情、创造力、竞争意识、安全保密、情报意识、自信等[3]。这些特征(素质)虽不像知识和技能一样直接显现出来,但却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协调沟通能力,医院信息管理人员需要向医务人员传播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操作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并要与他们随时保持联系,密切关注系统的运行情况,与其他行政科室合作,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出符合医院自身特点的可行性建议。此外,良好的外语水平和自学能力也应是信息工作者胜任特征中需要的。当今,无论是计算机还是医学的知识更新速度都太快,不具备学习的能力,现在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再多也将显得很无力,势必会被时代淘汰。而外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快速地了解国外发展动态,能否较好地对前沿知识进行理解和利用,提升自己的能力。

医院信息管理是协助医疗和为经营活动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医院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具有医院信息管理胜任素质并掌握管理、医学、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最佳人选。但目前,社会培养的专门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还比较少[4],医院现从事信息管理的人员也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或者是原来的病案统计人员,计算机出身的人员,他们既没有医学方面的知识,也不懂管理知识;而原来的病案统计人员,信息技术系统知识与能力又较弱,造成了懂技术不懂业务或者懂业务不懂技术的局面。医院信息管理工作急需要复合型的医院信息管理人员。

医院可以通过人才招聘和现有员工再培训两条途径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复合型人才的“木”字型通用胜任特征模型为医院招聘医院信息管理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不仅关注应聘者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把胜任素质(特征)作为考核的一个方面,从人才的起点上把关,有利于后期培养。而对于现有员工再培训,采取“分类培训,缺啥补啥”的策略。对于已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精通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医院可以组织其计算机再培训,充实辅的知识,使他们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逐步成长为合格的医院信息管理人员;而对于那些懂得计算机系统知识的信息技术人员,通过在相关职能部门学习实践的方式,熟悉医院管理流程和工作模式,只懂计算机系统知识、不懂医院管理流程的技术人员是无法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的。经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复合型医院信息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会逐渐缓解。

[参考文献]

[1] 谢玉英. 复合型人才是当代病案管理的迫切需求[J]. 中国病案,2008, 9(10):4.

[2] 冉景亮,吴绍琪. 复合型人才胜任特征模型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06,(6):24-25.

[3] 杨小东,高钰琪,李潇潇. 医院信息人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 科技管理研究,2009,(6):509.

[4] 王华峰,吕庆文,张煜,等. 立足特色学科培养医院信息化人才[J]. 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