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精选(九篇)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

第1篇: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

[关键词]数字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网络 信息资源配置 信息资源共享 复杂网络

[分类号]G205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信息资源空前增长。数字信息资源成为信息资源主体的同时,盲目生产、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授权不规范、数字鸿沟等问题普遍存在,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优化配置数字信息资源加以解决…。与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相比,数字信息资源具有的载体形态数字化、传输手段网络化、存取方式虚拟化等新特点使得配置更重要、更复杂。长期以来,学界基于情报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经济学研究背景,对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持续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图书情报界与IT界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图书情报界借鉴国外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模型、规范、标准等;IT界侧重于研究数字图书馆的专门技术,强调用计算机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文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思想,在简要介绍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对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适用性分析基础上,将配置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抽象为复杂网络,构建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复杂网络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模拟数字信息资源增长过程,通过共享实现优化配置的全过程。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在数字图书馆的管理运行模式、服务方式、资源建设、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2 复杂网络与数字信息资源配置

2.1 复杂网络理论

复杂网络是对复杂系统的一般抽象和描述,将复杂系统的个体视为网络节点,个体间相互作用视为网络的边,由大量这样的节点和边所构成的复杂系统,称为复杂网络。自从1998年Watts等在Nature杂志上提出小世界模型以及Barabasi和Albert在Science上提出无尺度网络模型后,复杂网络的研究迅速发展。

目前,复杂网络已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通信、工程技术、社会、政治和管理等众多学科领域。根据不同的演化规律和生长机制,复杂网络大致分为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等;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复杂网络大致分为社会网络、技术网、生物网和信息网四类。对于信息网,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研究:①从理论上探讨复杂网络对信息管理的适用性,例如对情报学的适用性分析和文献信息服务应用范围的界定;②从结构上解释信息领域出现的复杂现象,包括对引文网络、科研合作网、信息系统拓扑结构、信息传播、信息检索、知识共享、知识利用、技术创新等信息网络复杂关系的分析。

2.2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拥有多种媒体数字信息资源、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综合体系,该体系建立在分布资源集成机制上,为用户提供本图书馆的资源、合作伙伴的资源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服务。其信息资源配置分为三个层次:①以资源为主,即图书馆强调拥有足够多的资源,使用户能够通过网站检索、利用数据库资源;②以集成服务为主,即集成本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不断整合、优化,给用户提供一个逻辑上相对完整的资源库;③面向用户,即从用户的角度集成各种资源、服务,甚至非图书馆的服务以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从图书馆共建共享实践看,图书馆主要通过建立数字信息资源联盟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该联盟是一种共享资源、服务和用户的虚拟组织,以地理区域、服务主题或管理体系为纽带,在图书馆或信息机构之间建立基于数字信息资源整合集成、协调分工、共同服务的虚拟资源实体,如GALILEO(Geogia Library Learning Online,佐治亚图书馆联机教育系统)、CDL(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加州数字化图书馆)、Ohiolink、NII、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教育科技数字图书馆(cERDUB)、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CADLA)等。

2.3 复杂网络对信息资源配置的适用性

从结构上看,信息资源配置就是按照一定规则或机制,设计和调整数字信息资源在不同时空的分布与流动,将信息资源及时地传送给恰当的用户,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配置对象包括信息内容、信息人员(组织)、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系统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若将这些信息资源抽象为节点,信息资源间的相互关系抽象为边,那么信息资源及其配置关系共同构成了信息资源配置的复杂网络。

以CALIS为例,CALIS是一个具有“全国中心――地区中心――成员馆”三级文献保障体制的数字图书馆联盟。目前CALIS已经有近千家成员馆,注册成员馆近七百家,可将其视为一个包括多种数字资源、服务和技术的大型网络。CALIS主要通过资源的共建共享来实现其优化配置,此过程涉及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复杂网络。综合分析CALIS数字信息资源配置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可识别出影响CALIS数字信息资源流动速度的关键因素,从而能有效控制信息流的方向,合理布局,以便合作开发适应数字环境和满足用户要求的新空间和新平台。因此,复杂网络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工具。

3 构建配置的复杂网络模型

3.1 复杂网络模型

数字信息资源配置是主体分配和重组各种数字信息资源的过程。其中,主体是指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者、交换者、使用者和管理者,包括个人和组织。本文将CALIS成员馆视为复杂网络的节点,将成员馆在配置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视为复杂网络的边,构建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复杂网络模型。用G(V,E)表示配置网络的拓扑结构,其中,V表示网络的节点集,即CALIS的成员馆;E表示网络边集,即成员馆在配置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能共享数字信息资源的两个馆之间具有相关关系,连接两节点间的最少边数就是它们间的距离,当距离为1时,两者相邻;当距离大于1时,两者不相邻。不能共享的两个主体没有相关性,对应的节点间距离无穷大。

CALIS数字信息资源配置过程对应于配置网络生长和演变过程。在配置之初,网络G(tn)中存在少量数字信息资源和初始成员,设CALLS中心馆的数量为m0,新成员的加入会增加新连接从而引起整个网络的

演变。具体地,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复杂网络模型构造规则如下:

3.1.1 增长规则 在已有m0个网络节点(CALLS的中心馆)的网络中每次引入一个新节点,并且连到已有的m个节点上,且满足m≤m0,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这与数字信息资源增长规律一致:数字信息资源是不断增长的,例如每天都有新技术的诞生、新文章的发表和新网页的生成;新增的数字信息资源与现存的数字信息资源具有某种相关性,但由于信息资源具有非同质性,新增的数字信息资源只与一部分现存数字信息资源相关,而非全部相关。

3.1.2 优先连接规则 在G(V,E)内增加一个新节点Vi,新节点与现有节点i相连接的概率n(ki)与节点i的度ki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ki为节点i的连接度,∑k,表示此时节点总度数,即新的节点更倾向于与那些具有较高连接度的“大”节点相连接。这比较符合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客观现实:人们总是愿意与数字信息资源丰富者共享资源,例如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之间更容易进行合作,信息基础设施好的地区拥有的数字信息资源更多。正是这种心里取向引起“马太效应”,导致数字信息资源分布不合理,“数字鸿沟”日益扩大。

3.2 配置过程模拟

目前还没有复杂网络的准确定义,一般认为,复杂网络的网络节点总数不能少于500。本文模拟数字信息资源配置复杂网络由最初的极少数节点增加到1000个节点的生长、演变过程。起初,由于数字信息资源量较少,不同地区的图书馆之间关系松散,网络是由少数节点连接的随机网络。根据上述网络增长规则,网络初始节点不能小于新增节点数(m≤m0),我们假设最初的网络是由m0=6个节点组成的随机网络,以后每次新增的节点与原网络的m(m≤6)个节点相连。模拟时取m=3,计算机模拟总步长数T=1000,最终形成具有1000个节点的复杂网络,见图1。

模拟结果表明此网络节点度分布明显呈幂率分布,即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小世界效应的检验,主要是计算和比较标识小世界网络的两个主要结构参数:聚类系数c和平均距离L。

3.2.1 聚类系数(c) 节点i的聚类系数Ci指的是节点i的邻接点之间实际存在的边数与所有可能边数的比值,即:

对于具有N个节点的网络而言,整个网络的聚类系数是所有节点聚类系数的平均值:

聚类系数是衡量网络集团化程度的重要参数,是一个局部特征值。在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网络中,聚类系数可揭示各种数字信息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和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及时性。

3.2.2 平均距离 网络节点i和j之间的距离Iij是连接这两个节点的最少的边数,网络的平均距离L是所有相连节点对之间的平均最短距离(无任何路径相连的节点对距离为无穷大,不属于本文讨论内容):

平均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配置的难易程度,平均距离越短,数字信息资源主体间关系越密切,可配置的数字信息资源数量越多,难度越小;平均距离越长,数字信息资源主体间关系越疏远,可配置的数字信息资源越少,配置的难度越大。

经计算,本文所构建的数字信息资源配置复杂网络,其平均距离和聚类系数分别为3.4781、0.0291,而同样规模的随机网络平均距离L=5.2629,聚类系数C=0.0099。可见,前者的平均距离远小于后者,而聚类系数又远大于后者,说明该网络具有典型的小世界网络参数特征。

4 配置网络的成本与效率分析

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强调配置效率。对于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复杂网络,其网络结构参数网络成本、网络效率分别与数字信息资源配置成本、配置效率同向地变化,网络成本与网络效率随节点数增加的变化值直接反映配置成本与配置效率随着数字信息资源增长的变化情况。

4.1 网络成本

网络成本Cg是复杂网络的一个重要参数,由复杂网络的邻接矩阵aij、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Iij以及成本因子函数r(Iij)共同决定,其表达式为:

在数字信息资源配置复杂网络中,网络成本表示生产信息的耗费、信息传递的通信费以及信息保护费用等的总和,由于数字信息资源具有非消耗性,因此参与CALIS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成员馆越多,每个成员馆分摊的配置成本越小,配置的总成本就越低。

4.2 网络效率

网络效率的概念由Latora提出,按照定义其表达式为:

其中,εij表示连接节点i和节点j的边的效率,Iij为节点i和节点j间的最短距离。Eg用于描述网络传递信息的能力,网络效率对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缩短传输时间来增加数字信息资源效用;②将更多的数字信息资源传递到聚类系数和节点度都低的区域,使这些地区的图书馆从逻辑上拥有更多的数字资源,相应地用户也就能够共享更多资源,这样保证数字信息资源配置实现政治上的公平性,减少“信息贫困”、“信息鸿沟”等现象。

4.3 模拟及结果分析

在数字信息资源配置复杂网络中,随着新节点的加入以及对应边的增加,网络成本和网络效率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最终效率取决于两者变化的方向和数量。由于网络成本、网络效率与配置成本、配置效率同方向、同比例变化,网络成本与网络效率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配置成本与配置效率。本文通过对信息配置无标度网络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该网络从少数几个节点增到1000个节点的过程,分析网络成本与网络效率的变化,从而考察配置成本与配置效率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网络模型与数字信息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初,配置成本和效率都具有最大值,然后两者由最大值分别快速降低到某值后,变化减缓:配置成本值的变化曲线类似于幂函数曲线,配置网络效率值在大约200个节点处开始保持常数,其图像基本呈直线。在整个配置过程中,效率曲线始终在成本曲线的上方,两者同向变化:效率减少量始终低于成本,其增加量始终低于成本。总体上,随着网络节点数的增加,效率与成本的差值逐渐扩大,意味着数字信息资源的整体效用不断增加,该模型对应的复杂网络能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高效配置。如图2所示:

第2篇: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开发利用 虚拟图书馆

1、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1.1 网络信息资源概念

网络信息资源是电子出版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电子出版物的高级形式。网络信息资源(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是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存放在光磁等非印刷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它是文献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可以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网络上、查阅、存储与检索,能够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那部分信息的集合。

1.2 网络信息资源特点

1.2.1 内容丰富、数量巨大

网络信息资源包罗万象,涵盖了各个学科和领域的信息资源。从信息资源的内容上看,政治性、学术性、经济类、文学艺术类、娱乐咨询类的信息资源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方面;从信息资源的形式上来看,网络信息资源通过文本、图像、声音、数据库等形式存贮和保存,非常方便人们的开发利用。

1.2.2 动态性强、交互使用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高度的动态性,这主要是由信息资源的特点决定的。信息资源具有时效性,离开的信息资源起作用的时间段,信息资源便没有了利用的价值,因此为了保证网站的访问量,网站的开发者必须时时更新自己的信息,因此网络信息资源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不断的进行着更替。网络信息资源还具有交互性,网络信息资源在使用中,可以在读者和信息资源之间进行互动。

1.2.3 传播迅速、普及面广

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是通过internet互联网络进行传播的,因此有互联网络的地方,便能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资源。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信息资源也将被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一条信息到网上只需数分钟便可以传到地球的另一端,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由于互联网络的特点,信息资源非常易于普及,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共享一条信息。

2、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

2.1 系统性原则

收集网络信息资源应该尽可能的保证全面系统,特别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更新比较频繁,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就不能得到系统、全面的信息,因此,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有必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跟踪,将动态的信息资源进行及时整理,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所开发的信息资源具有新颖性。

2.2 选择性原则

收集信息资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在这种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具体的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来源上要进行选择,要选择那些大型、专业、信誉好的网站进行资源的整理;其次,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途径上进行选择,要善于用不同的方法查询信息;最后,信息资源搜集整理后,再次进行选择,把精华信息提供给用户。

3、网络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

网络信息资源就如同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在这里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要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整理。一般来说,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主要下列几种方法。

3.1 利用搜索引擎进行资源开发

提到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就不得不提到网络搜索引擎这个最基本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工具。搜索引擎具有动态性特征,查找信息资源非常快捷,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它是目前利用互联网信息的最常用的工具。

3.2 建立网站导航和网络资源指南

这是网络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根据读者的需求,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在互联网上进行搜集、整理,把相关的网站和网络资源从搜集结果中整理出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信息质量高,利用价值大的网站和网络资源进行提取,并通过科技手段,建立一个大的链接,把最终提取出来网站和网络资源分门别类的列入到这一链接中,并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这样可以知道读者很方便的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3.3 建立专业网络资源指引库

网络资源指引库也就是通过建立的数据库指引读者到特定的地址上获取需要的信息,这种指引库不存放具体的信息资源,它存放的有关主题的数据库或服务器的地址,这种指引库将网上相关主题的站点进行集中,然后采用用户熟悉的主题树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并且分级加以排列,用户可以通过浏览方式逐级进行浏览。通过这种方式开有效的弥补搜索引擎的不足之处。

3.4 通过专业网站订阅电子杂志

订阅杂志一直是现实中人们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在网络上寻找信息资源也同样适用。大型的专业网站一般都会发行电子杂志,这种杂志中包含着大量的专业信息,基本上囊括了本网站的所有信息,通过订阅这种杂志可以使读者省去浏览之苦。而且,这种订阅非常简便,只要你拥有一个网络邮箱,电子杂志就会直接发过来,而读者只需要打开邮箱,就可以阅读一切自己需要的信息了,这是一种非常简便快捷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方法。

3.5 建立虚拟图书馆

所谓的虚拟图书馆是指对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数字管理,通过网上提供的交互服务,使图书馆以虚拟现实的形式建立在互联网上,读者通过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查阅资料。促成用户与信息资源之间快捷、便利、有效的联系,从而形成崭新的信息交流环境。

4、结语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最终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怎么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得到所要查询的信息资源。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虚拟图书馆技术将是日后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方式,但是也不能否定可能会利用更新的网络技术来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人们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时候,必将越来越快捷、越来越便利。

参考文献

[1]张丹微.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4).

第3篇: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

nformationNetworks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

【内容提要】本文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

时间-空间-品种类型”三维一体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模式,指出在配置过程中我

们应遵循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以需求为导向、公平、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的配置

原则。

【英文摘要】Onthebasisofprobingintothenecessitiesandpossibil

itiesoftheeffectiveallocationofnetworkinformationresources,

theessayadvancestheallocationmodelof"time-space-variety",andpointso

utthat,intheprocessofallocation,weshouldabidebythefollowing

principles:optimizationofsocialeconomicwelfare,guideofdemands,e

quityandmutualcomplementsofmarketandgovernmentmeasures.

【关键词】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资源配置/经济福利/fastinformationnetwo

rk/informationresources/resourcesallocation/economicwelfare

【正文】

1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按照库普曼(T.C.Koopmans)的观点,资源最

优配置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在给定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下,如何将有限的经济资

源分配于各种产品的生产,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1]。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

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网络信息资源与其他传统资源一样,同属经济资源的范

畴,具有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等经济学特征。正

是这些经济学特征,使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1.1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

人类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是高速信息网络存在和迅速发展的前提,同时也使信

息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必要。没有网络信息资源需求,信息资源有效配置就毫无经济意义

可言。网络信息资源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作用于信息不充分

、不完备、不对称的经济环境中,有助于消除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促进经济决策的

正确进行;二是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主要投入要素并通过生产使之形成增值的劳动产品

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上的稀缺。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完全

同一的信息资源“拷贝”的生产不仅极其容易,而且相对于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生产成

本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主要是指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在一定的时

间和空间范围内、相对于特定的经济行为者而言不是无限丰富的。正因如此,在既定的

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如何将有限的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经济行为者之间进行分

配,以使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则显得十分必要。信息资源的稀缺性还可以从信息资源

效用的角度体现出来。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任何信息资源都有一固定不变的总

效用,当它每次被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时,信息资源使用者总可以体验到总效用中的一

部分。随着被使用次数的增多,这个总效用会逐渐衰减,并在衰减至零时被彻底“磨损

”掉,不再具有经济意义。衰减至零并不意味着总效用已全部被体验到,其程度与信息

资源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经济行为者之间的分配情况有关。因此,人们不能不考虑如

何以有限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各种可互相替代的分配方案中选择最好的一种,以达到最大

的欲望满足。

网络信息资源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是指同一信息资源可以在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作

出选择,选择的使用方向不同,产生的使用效果一般也不一样。如何在不同的时间和空

间方向上以及不同的经济行为者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以使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这

正是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所要研究的。

由此可见,从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特征来看,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在高

速信息网络环境下,我们还可以找到特殊的必要性。

当前高速信息网络环境是信息资源存贮、传输和被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因特网是

高速信息网络的杰出代表。据美国努阿因特网观察公司调查统计分析,到1998年2月,全

球因特网用户已达1.13亿人。目前因特网数据库已逾万个,图书馆目录、参考工具书、

全文资料、图形和影像信息、计算机软件信息等各种类型信息资源存贮并流通于因特网

网络系统中,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潜力无限的高速信息网络世界。在高速信息网络环

境下,信息流通的时间延迟和空间阻隔基本上被打破。毫无疑问,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

源开发利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方便。但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相关技术、

设备的依赖性也与日俱增,这势必会导致信息资源向某一局部区域过度富集,并进而产

生“信息富裕”和“信息贫穷”两极分化的现象。从宏观上看,这种信息资源分配和使

用模式不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相反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和贫富不均,并进

一步在网络上表现为信息浪费、信息冗余等使信息资源利用低效率的后果。由此可见,

网络信息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不能放任自流,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对其进行

有效配置。只有进行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人类谋福利。

1.2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可能性

信息需求和消费理论告诉我们,在现实消费中,人类的信息需求是一种十分复杂的

社会需求,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需求类型和内容千差万别,完全同一的信息对于不同的

时间、空间或不同的用户消费环境来说,其效用实现程度一般不会相同,有时甚至差别

很大。网络信息资源尽管量大面广,但毕竟是稀缺的。稀缺的资源面对千差万别需求必

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多种模式,有的效益好一些,有的差一些。可见,通过适当的人为

干预和市场调节,从多种配置模式中选择一种最优或次优的模式是完全有可能的。实际

上,现行的因特网管理已经试图作出这种努力,如根据不同的时效性给予信息资源不同

的更新周期;按照不同行业和地理区域用户群的需求规律配置不同品种、内容结构和组

织形式的信息资源等等。

网络系统技术的支撑作用使这种可能性得到更进一步强化。这里所说的网络系统技

术是维持网络正常运行和促使网络在运行过程中扬长避短的相关技术的总称,如提高网

络吞吐量和可靠性的技术、网络故障的早期诊断和快速处理技术、加快网络传输速度的

技术、网络信息存取和组织技术、防火墙技术、密钥技术、病毒清除技术等等。在网络

时代,网络系统技术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和水平。一

个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越发达,网络系统技术就会越先进,时间、空间以及其他一切信

息传输的物理障碍也就越容易被打破。在如此优越的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在

时间、空间上的配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必然会比其他任何环境都更容易取得高效果。

除此以外,由于信息传输和信息反馈的实时性,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品种类型余缺的

合理调整和配置也将成为可能,风靡当今世界的因特网已经在实践上印证了这一点。

2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容

在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矢量上品种类型的配置状况、特征

和要求构成了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容。

2.1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轴上的配置。这种配置

从时态上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分,从时段上又有大小之分和连续与不连续之分。信息

资源在时间矢量上配置的经济意义是由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决定的,一条及时的

信息可能价值连城,使沉睡良久或濒临倒闭的经济部门复苏,而一条过时或过早的信息

则可能一文不值,甚至在使用后产生极其严重的恶果。换言之,信息效用的实现程度与

时间起始点和时间段大小的选择密切相关。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其时效性大小和变化

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信息(如某些科技信息)资源表现为逐渐过时规律,有的信息(

如股市行情信息)资源表现为快速过时规律,还有些信息(如某些商务信息)资源强烈

地受制于各种不定型因子的干扰和影响,表现出波动性和无规律性。对于过时规律明显

的信息资源而言,其在时间矢量上的有效配置目标的实现较为容易;网络信息资源有效

配置的难点在于控制和协调网上无过时规律的信息在时间矢量上的配置,因为这不仅仅

需要理论上的知识作基础,更需要有丰富的实际配置经验,需要配置者多方面高素质的

完美结合。

2.2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部门之

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2]。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存在

的前提是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不同一性[3]以及区域间经济活动水平的差异性,它们与

千差万别的用户信息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了区域间信息资源的流通,并进而导致了

区域间信息资源结构上的差异。按空间矢量配置网络信息资源就是要运用一切市场的、

非市场的手段调节和控制网上信息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或行业

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目的是追求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后能产生最

大化的经济福利。

网络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后所产生的经济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市

场竞争和价格体系、网络技术和资源条件、网络及其所涉及区域的信息效用和社会公平

以及资源使用者的消费偏好、接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和工资水平等[4]。这些因素可

以有不同的影响权重和排列组合方式,这是导致大小不一的经济福利的内在机理。网络

信息资源在空间矢量上有效配置的任务就是寻求一种最佳的影响权重和排列组合方式,

以使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最佳的效益。

2.3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矢量上的配置必然要涉及到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由于

对既定的信息资源系统而言,当冗余信息量趋于零(理想状态)时,该系统必定是不同

内容的信息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信息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系统规

模的大小和服务能力的强弱不能简单地看其信息拷贝数量是否庞大,而应当综合性地以

信息资源品种类型的多寡及其对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主要评判依据。

当前,高速信息网络存在着巨大的开放性,任何入网者都可以将信息在网上自由存

放,也可以很方便地获取网上信息。可以这么说,在高速信息网络上,每时每刻网上信

息提供者和使用者都在不断增多,这必然刺激着大量冗余信息在无“主管”的网络上迅

速地膨胀。这样,一方面,千差万别、无奇不有和日新月异的网络用户信息需求使高速

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显得有限和难以令用户满意;另一

方面,迅速膨胀的信息冗余又在网上形成了新的、巨大的信息干扰,它们或被重复配置

,造成信息资源品种类型十分丰富的假象;或在真正的有配置价值的信息资源表面形成

一层面纱,使人们难识其庐山真面目。由此可见,尽管当前高速信息网络上信息资源品

种类型之丰富是空前的,但其配置仍有相当大的难度,顾此失彼的现象依然在所难免。

高速信息网络上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最终实现势必要借助于一定的市场或人为手段从技

术、经济和人文角度对信息资源实行有效的综合性的组织管理。

3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

3.1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从生产、传输、分配直至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

程,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主体之多、涉及范围之广、运作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一网络系统中,每一经济利益主体既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相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

。配置网络信息资源势必涉及到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以及网络系统和系统环境之间的经

济利益分配关系。判断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或某些经济利益主

体出发,而必须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判定标准。

3.2需求导向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不论是在时间、空间矢量上的配置,还是在品种类型上的配置,最基

本的依据都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我们无法想象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于根本无需

求欲望的用户手中能导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用户信息需求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各

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效益,并进而影响到配置模式的调整和选择决策。传统资源配置模式

中的“次第配置法”就是一种典型的按需求导向原则设计的模式,该模式首先把资源配

置于最需要的部门,一直到“注满”为止,然后把“溢出”的资源注入到次需要的部门

,一直到“注满”为止;如此次第配置下去,直至不再“溢出”。尽管由于网络信息资

源的高时效性,该模式引入到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引入时间因素加

以修正和变通,但还是很好地体现了需求导向原则的重要意义。

3.2公平原则

公平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道德评价,认为它是否应当如此,是否公正合

理。公平意味着经济福利在所有相关的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分配达到均衡状态。这里所说

的均衡分配与平均分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它要求资源配置者在按照社会经济福利最

大化原则和需求导向原则配置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合理地对待高速信息网络系

统每一用户,不偏不倚,不掺杂情感因素。

3.3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市场供求、价格、竞争、风险机

制的充分运作可以有效地调节网络信息资源在生产、传输、分配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

济利益和经济关系,以利益驱动构建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厦。西方经济学称市场

手段是调节一切市场的十分有用的复杂精巧的联络系统,高速信息网络市场诞生十余年

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市场手段在解决跨国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手段是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另一种很重要的手段。福利经济学家霍布森(

J.A.Hobson)认为,为了保证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政府必须干预经济生活[5]。网络信息

资源尽管是面向全球的,但不论是生产、传输还是分配、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政府的作

用和影响。美国政府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积极倡导者,这一作用和影响使美国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信息资源配置状况和水平亦堪称各国楷

模。

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在作用形式、条件、效果等方面是不一样的。在实际操作时,

应注意协调互补,使两者形成有机的配合。一般地,能够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的,就尽量

通过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机制去自动配置;不能或难以通过市场手段配置

的,资源配置者应在前述三项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政府手段去配置。

【参考文献】

1T.C.Koopmans.Threeessaysonthestateofeconomicscience.McGraw

-hillbookcompany,1957

2马费成等.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二).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

(2):3~8

3马费成等.信息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4查先进.论我国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情报科学,1994,15(2):12~15

第4篇: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

关键词:省级公共图书馆 网络信息资源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097-003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Zhao Bo (Hangzhou library,Hangzhou,Zhejiang,310003)

Jiao Huimin (NanjingAgriculture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5)

Abstract: The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is the informational and cultural center of every provinc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sperity of the province's 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arries on an investigation to the digital resources of 25 provincial libraries websites, then calculates th e types, quantities of these digital resources, and finds that there exists a huge gap between under-developed areas and developed are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To those provincial libraries lack of digital resources, they can make up the shortage of dummy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patterns of integrating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 words: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CLC number:G250.73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097-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减少重复信息,消除错误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深化信息服务。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都开辟了学术专题资源导航版块,共同形成了CALIS 的重点学科导航库,为读者提供服务。而公共图书馆网站的数字资源以各种学术数据库和地方文献资源为主,相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项目较少。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可以补充数字资源,丰富数字馆藏。[1 ]

1 网络信息资源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人们对网络的利用越来越广泛,渗透到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信息的形式层出不穷,数量飞速增长,来源多种多样。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新型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出版更新快、形式多样、传输复制方便、交互性强及强大的检索功能等特点。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都可以被图书馆加以开发利用,整合之后供读者利用,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以下对信息资源的种类、来源、获取方式进行分析。

网络上信息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例如黄页资源,包括学会、大学院系及研究机构等各种组织机构;全文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研究报告等;参考性的信息资源,包括统计资料、文摘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包括图像、音频、视频资料等。

网络上信息资源来源广泛,例如政府网站的政策性法规、政府档案等;公司的商品买卖信息、产品介绍等商情信息;公众服务机构的科技信息、广播电视信息、气象资源等;个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的个性化信息,这类信息灵活多样,如现在流行的博客、播客等等。

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一般是免费的,它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通过下载保存或者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可以获得。部分资源需要交付一定的费用。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发现将各种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且是可行的。

2 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分析

2.1 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概况

数字资源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贮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它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视频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通过对25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调查,统计读者可以利用的数字资源类型、数据库数量、特色资源等,进行了如下分析。*(青海、未找到网站,同时未对四个直辖市和港澳台图书馆进行统计。)

(1)读者获取图书馆网站资源方式的分析。首先,各个图书馆都拥有自己的OPAC系统,这些数据对读者是免费开放的。通过OPAC检索,主要查找馆藏文献资源;其次,图书馆购买了学术数据库,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大部分图书馆网站还整合了地方文献资源,建立了特色资源数据库,供读者了解当地历史、民俗等。另外,少数图书馆网站设置了网站链接,提供一些便民服务,如查询天气、地图等。省级图书馆网站主要为读者提供了学术性和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对于论坛和讨论组、深度网页信息等各种网络信息资源难以浏览检索到。网络信息相对于馆藏书刊和学术数据库的内容而言更新快、内容丰富,所以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对虚拟馆藏进行补充是必要的。

(2)学术数据库数量的统计分析。将数据库数量以5为单位,分成5个段,统计省图书馆购买的学术数据库数量(见表1)。

表1 省图书馆购买的学术数据库情况

通过表1可以看到16个省馆购买的学术数据库在6~10个之间,最少的只购买2个数据库,最多的图书馆购买了38个数据库。购买学术数据库最多的省份比最低的省份多30多个数据库,购买数据库多的图书馆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江苏、浙江等;相对落后地区的省级图书馆网站上只有中国期刊网、万方等大多数图书馆普遍购买的中文数据库。

(3)对图书馆网站上特色资源数据库的统计分析。特色资源数据库主要是将各省的地方文献、历史史料等资源数字化后建立的数据库。研究发现,共有18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了本省的特色资源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地方志、地方年鉴、革命史资料、旅游资料等等。

根据中图法对我国地区的划分,列出各地区省级公共图书馆学术数据库和地方特色资源库的数量(见表2)。

表2 各地区省图书馆数据库情况

通过表2可以看出,华东地区购买数据库数量最多,建设的特色数据库也最多,主要集中在江苏和浙江两省。省级公共图书馆数据库购买和建设数量与地区经济有直接关系。表2反映了经济发达和经济落后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

2.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主要是通过网页链接的形式。比如对国内外图书馆的导航,将这些图书馆名称列表,通过超链接直接进入图书馆的网站。另外,个别网站建立了与常用网站、搜索引擎等的链接。这些内容简单地整合在一个网页内,且被链接的网站数量很少。将网站简单建立链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意识。

2.3 网络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将网络中的有用信息收集、整理、组织、加工,通过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实现对网络信息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主要是针对网页本身内容,它强调将同类内容的网页信息集中到一个检索平台。通过对省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分析,可以看到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类型、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图书馆在馆藏上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对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来说,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适当弥补虚拟馆藏的不足,深化信息服务层次。

3 可借鉴的网络资源整合模式

3.1 学科导航建设

学科导航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CALIS系统已于2000年着手开展建设学科导航库,并先后两次通过了48个图书馆的207个重点学科导航库的验收,共收录了6万多个重要的学术网站,涉及到的学科达265个。[2 ]可以说我国高校学科导航库建设在CALIS重点学科导航项目的带动下,已初具规模。重点学科网络信息导航库的信息范畴涉及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各种学术信息、科研状况、动态信息和综述信息等等。通过收集整理这些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可以丰富虚拟馆藏。这对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起到了借鉴意义。省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借用学科导航的模式,针对本馆中缺乏的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平台,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服务于读者。

3.2 利用开放存取期刊

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是这样一种期刊,它通过作者支付论文的同行评议、稿件编辑加工、电子期刊出版等费用,在网上开放存取。读者无需付费,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这些文章;作者的费用大多数来自基金项目或研究单位的经费支持。

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图书馆,在利用自身经费不能保证文献资源的采购和服务的情况下,OA期刊可以免费向所有感兴趣的读者开放阅览或下载。在OA期刊中,有一些确实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以提供作为课题研究的参考。OA是一个学术信息服务系统,包含多个学术领域的期刊文献,能提供交叉学科的成果信息;OA通过网络传输,方便研究人员随时检索和下载所需的文献;OA都在网上,节省科研人员查找文献的时间;OA是免费检索的。[3 ]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整合网络学术型资源时,可以重视对OA期刊的开发利用,通过OA期刊补充数字期刊资源。

3.3 多媒体信息资源整合

多媒体信息是语音、数据、图像、文字等组成的综合信息。这种多种形式的信息媒体综合,往往带给人们最自然、最生动、最有效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网络多媒体数据库。比如将一些专业学科建立的多媒体库,如将网络上蔬菜学科的音频、视频等信息收集整理规范以后,建立蔬菜学的多媒体库。随着播客技术、网络电视等的出现,很多信息用户通过这些传播方式收看收听新闻。对于这些多媒体网站信息,可以对其进行收集整合,通过添加标签,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在对多媒体信息整合时,对于特定网站有知识产权的资源,在利用时应注意版权问题。

4 结语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整合后的网络信息可能存在虚假性,从而误导读者;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链接失效情况时常出现;网络资源丰富,如何整合最有效的网络资源,提高利用价值;网络版权、网络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等问题。省级公共图书馆应认识到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针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本省图书馆发展的策略和技术路线,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总而言之,省级公共图书馆对网络资源的整合,可以丰富虚拟馆藏,深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丰富数字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韦艳芳.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服务的障碍与对策[J].图书馆界,2007,(2).

[2]李冬梅等.我国农业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建设现状调查及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06,(6).

第5篇: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

率文摘要:本文从网络分类体系与传统分类体系的不同和网络分类体系的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对网络分类体系的竞争行为及其选择网络分类体系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

信息资源的分类是一种从主题内容角度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的方法,是分类方法在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目前对信息资源的分类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以人工标引为基础的传统文献分类法。二是更具网络信息资源特点而产生的自编等级式主题分类法,又叫网络分类法。传统分类法主要是根据文献信息的特点、检索的需要和技术的支持程度,按照传统环境的特点编制的。网络环境的出现、计算机及其检索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以及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几何级数式的增长,极大地改变了分类法处理的对象和技术环境。这就为网络中的自编等级式主题分类法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自编等级式主题分类法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结构内容特点,结合用户使用的需要,逐步成为区别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网络中通用的信息资源分类法。

1网络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不同

1.1建立分类体系的原则不同

文献分类法一般是以学科为中心,对各种文献资源以主题的方式集中于相应学科之下。在分类法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英国布朗编制的以主题为中心的主题分类法,但由于不适合使用以及文献资源本身的特点,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网络新环境的出现,使得以主题为中心或者以主题为主结合学科特点的分类法有了应用的空间。应用这种分法的英文搜索引擎中,opendirectory、looksmart基本以主题为中心展开信息资源的分类,其分类专指性强。WWw.133229.COMyahoo!则是采用以主题为中心、结合学科的方式。除按照主题设置类目外,还设置政府与政治、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等专门学科类目与包含内容较宽的类目。

1.2类目的展开形式不同

传统分类法多基于学科的等级隶属关系,按照严格的逻辑内容从属划分,是一个严密的、深细的线形体系。网络分类法层次较少,体系简明。为了突出重点,不严格按照等级划分,类目的设置也不严格完整。传统分类法一次划分采用一个标准,网络分类法为了方便用户查找与符合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一次划分采用多个标准且各主题之间使用超文本链接和多窗口显示。使信息资源得到全面的揭示。

1.3基本大类的设置不同

传统分类法的类目设置一般根据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和一定的用户特点进行,重视学科性、逻辑性,设鬣较全面完整。网络分类体系则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不同,以用户关注程度高、信息资源集中的类目作为基本大类。

2网络分类法存在的问题

2.1类目展开缺乏规律性

类目的展开缺乏统一的标准。其下位类展开过程中,不少类目同时采用多个分类标准,同时忽略类目展开的完整性。由于下位类的展开往往内容外延过宽,增加了用户的查询时间,降低了检准率。

2.2同位类设置缺乏逻辑性

同位类中往往有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类目共存,且同位类内容交叉从属缺乏规律性。例如,yahoo!中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概念关系上就不属于同一个等级。

2-3类目排列缺乏规范性

英文搜索引擎大都是按照字顺的方式排列同位类,其优点是便于用户按字顺查找,缺点是类目排列混乱,不利于相关类目的蠢找。而中文搜索引擎多数不采用字顺的方式,而采用以用户关注类目的程度来排列。这种按关注程度或者说按点击率排列的方式加大了类目增补的难度,而且不易保持同时也不利于揭示相关类目。

2.4横向关系揭示缺乏科学性

传统分类法对横向关系,一般通过交替类目和类目参照揭示,作为类目纵向关系的一种补充。网络分类体系则使用链接方式,通过在相应类下重复反映,使其成为类目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显示出横向关系揭示的单一性。在处理过程中缺乏相关关系的控制,凭借链接技术的发展使得对于类目的相关揭示更加宽泛。

3网络分类法选择的必然性

3.1网络分类法选择的竞争行为分析

目前,国外yahoo!opendirectory、looksmart已经证明网络分类法的实用性以及其已被广大用户接受,虽然这种分类法存在不少问题,但根据网络效应的概念:当一种产品或服务给某个消费者带来的价值或效用,与其他使用这一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人数具有正向关系时,即存在网络效应。国内后来的网络公司,如搜狐、新浪等,都采用类似的分类思想,制定出相似的分类法。另外,如果这些后续的公司有一家公司a决定采用与传统分类法类似的分类方式,我们命名为科学化,令yahoo!opendirectoyr、looksmart等的为生活化,则该公司面对的竞争博弈如下图所示:

图中数字表示客户的数量比例的数字抽象,由这个博弈模型可看出,其均衡为公司a选择生活化,即无论其他公司选择哪种分类法,公司a选择现行的网络分类法均能拥有最大化的市场占有率。

3.2网络分类法实用的必然性

3.2.1用户需求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的用户非常广泛,而且不稳定,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利用网络信息的目的和类型也有很大不同。网络资源用户上网利用的绝大部分是现行网络分类体系所反映出的突出教育、娱乐、旅行、生活等与日常生活密切有关、普通用户感兴趣的类目,弱化了科学技术、学术性类目的设置。

3.2.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基本上反映了网络资源的内容分布情况。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较多的类目,如“计算机与互联网”、“新闻媒体”,“娱乐”,“教育”等,在传统分类法中都只是学科类下的子类,分类搜索引擎大多将其提升为第一级类目;相反,对传统分类体系中详尽展开的领域,如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等类网络信息资源较少的门类,分类搜索引擎只设置了概括性类目。这样使得网络信息资源与类目的设置趋于平衡。

第6篇: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

关键词:组织模型;数据组织;微博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015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咏梅(1977-),女,硕士,西华师范大学网络中心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应用。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微博、SNS、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为代表的典型应用,在网友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这些平台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组织各类文本、图像、声音、视频信息。伴随着便携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广泛布局,微博在近两年发展势头迅猛,微博平台创造了海量信息资源,而微博平台的信息组织展现出新的模式、方法和规律。

1 微博的特点

1.1 微博对用户的作用

微博作为松散、开放式社交网络支撑下的媒体平台,它是用户、信息内容和资源的集合体,使其成为理想的信息交流平台。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看,微博平台的功能体现在如下方面:①与朋友和同事保持联系。关注他人,通过评论微博、转发微博、私信等方式保持联系;②使自己的信息被知晓。个人信息,自己的粉丝就可以马上获知;③根据兴趣和职业,获取有用信息。通过微博寻找新闻线索、潜在的科学问题和用户需求等;④寻求帮助和建议。类似于问答平台,通过微博问题,获得粉丝的帮助;⑤减压。浏览适当的信息内容,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除了个人用户外,机构也是微博的用户,包括公司、报社、政府部门等,这些机构通过微博公开信息、征求意见、推广品牌、促销产品。因此,微博也是机构信息和互动的重要平台,我们将微博用户统称为“主体”(Agent),以囊括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

1.2 微博的基本特征

微博与博客、BBS、SNS、即时通讯等都具有相关性,同时也有明显的不同。从主体的信息行为上看,其典型的特征包括:①主体信息。通过多种设备访问,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可以方便地短小的信息内容;②实时更新,现场直播。移动便携终端的普及,信息可以实时更新,具有现场直播的功能。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它具备如下特征:①同步异步。微博是异步沟通工具,通过消息(评论、私信)的推送又能实现同步效果;②广播。微博条目是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每条微博都会广播给所有粉丝;③内嵌在社会网络之上。用户彼此关注形成社会网络,信息沿着社会网络的结构进行传播。

从信息格式及技术方案看,微博具备如下特征:①格式简洁。微博限制长度在140字,易于通过移动便携终端和阅读,降低了使用成本;②移动阅读,随时随地阅读。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接口,不受时空限制地使用;③基于微博用户的RSS种子。主体的微博被关注后,

就类似于RSS种子向粉丝推送信息。

1.3 微博的本质特征

上述基本特征除了微博具备外,许多其它信息平台也具备。与之相比,微博独具的特征如下:①与即时通讯相比,微博更开放,用户间易于彼此关注。而即时通讯以信息交流为目的,私密性强,社会网络结构具有小圈子特性和排他性;②与博客相比,二者内嵌于社会网络上,都以信息为目标,但从信息的多样性、方便性和社会网络的核心地位上看,微博更胜一筹;③与SNS相比,SNS在社交网络关系上更倾向于熟人网络,网络结构也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微博的公开性导致的信息传播性和新闻性更强,使之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平台。

综上所述,微博区别于其它类似平台的本质特征是:①开放性。任何用户可以关注任何用户的微博数据,任何用户可以转发任何用户的微博数据。开放性强促进了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②信息格式短小,方便和阅读。由于开放性和阅读方便性,使用户将其作为记录个人生活、记录机构行为的工具,相比其它媒体,信息内容多样化,如:个人所见所闻所感、机构公开信息、媒体信息等等,都能在微博上找到;③以社会网络为核心构架。微博通过粉丝方式,激励用户维系其社会关系网络并保证主体微博的受关注度,也因为社会网络的结构,导致信息的转发、订阅能够利用社会网络的特性,广泛传播。

2 面向信息事件的微博数据组织

微博作为信息、主体交流的平台,其信息组织不仅涉及信息本身,还涉及信息主体及其构成的社会网络,而信息的产生和网络的构建都是在一系列信息事件基础之上完成的。因此微博数据组织在微观层面需要解决微博平台的信息事件记录方式和模型中不同实体的表达方式。

2.1 微博数据是各类事件的记录

用户在微博平台中的行为会产生一系列信息事件,这些事件构成了微博数据事件集合,以事件为基础可对微博平台的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信息事件包括如下组成部分:事件主体、事件类型、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信息单元内容、关联资源。

①事件主体:信息事件的执行者和参与者;②事件类型:根据不同信息行为对应的类型,类型不同,事件的描述方式不同;③事件发生时间:信息行为发生的时间;④发生地点: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⑤信息单元内容:每个主体的信息内容,对应用户的每条微博;⑥关联资源:微博数据单元中引用的各类资源总称。

2.2 不同层次的信息事件组织

事件类型与表1中每层的信息行为相对应,可被微博平台记录的信息事件包括:

(1)社会网络层事件:①关注他人:主体1、主体2、时间、地点;②加入群组:主体、群组、时间、地点;③邀请好友:主体、好友列表、时间、地点;④推荐好友:主体1、主体2、好友列表、时间、地点。

(2)信息单元层事件:①微博:主体、时间、地点、信息单元、资源列表;②转发微博:主体、时间、地点、信息单元[转发微博]、参考信息单元;③评论微博:主体、时间、地点、信息单元[评论微博]、参考信息单元、资源列表;④回复评论:主体、时间、地点、信息单元、参考信息单元[评论微博]、资源列表;⑤投票:主体、时间、地点、信息单元、投票单元、资源列表;⑥私信交流:主体1、主体2、时间、地点、信息单元、资源列表。

(3)资源层事件:①上传资源:主体、时间、地点、资源列表;②标注资源:主体、时间、地点、资源ID、资源描述单元。

2.3 信息事件中的核心实体

通过对信息事件的描述,可以从中抽取出核心实体,并为实体添加属性信息描述。

(1)主体(Agent):主体是信息事件的执行者和参与者,作为实体,其具备分类体系,同时具备相应的属性信息。在用户注册时,会初始化这些属性信息。主体具备的信息包括:

[ Agent分类,Agent属性标注(职业、兴趣标签、年龄……)]

(2)群组(Group):群组是由某个主体创建的用户组,它由多个主体构成,按照兴趣、行业等标准进行分类,具备分类体系,同时具备群组标题、兴趣等信息。群组具备的信息包括:

[ Group分类,Group属性标注(标题,群主,管理员列表,群简介……)]

(3)信息单元(Information Unit,IU):信息单元是用户的微博,可以根据微博目的予以分类(如:转发微博、评论微博、原创微博),也可按照微博内容的主题进行分类。信息单元具备的信息包括:

[ IU分类,IU属性标注(转发数,评论数,收藏数,……)]

(4)资源(Resource):资源是信息单元的基础,信息单元是对资源的集成,资源可按照媒体形式分类,也可按照资源内容主题分类,而每个资源都可以采用通用的元数据标准(如DC元数据)加以标注,其具备的信息包括:

[ 资源分类,资源属性标注(链接、主题标签、资源拥有者、创建日期、语种……)]

2.4 语义网络构建

在语义网络层,包含主体、信息单元、资源之外的其它类型的实体,如机构、公司、会议、比赛等,这些语义实体多种多样,涉及领域知识。社会网络层、信息单元层、资源层的信息行为将生成大量事件记录,通过这些记录以及相关的信息单元和资源,利用内容分析、语义对象提取、语义关联提取算法和工具,可以构造语义网络,实现语义检索、语义组织和语义推理,使微博数据资源的利用上升到语义层面。语义网络层以前三层为基础,通过语义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算法,并辅以群体协作的方式,通过群体智能实现语义网络的构建。

3 微博数据组织核心维度

在微博平台中,根据上述层次模型和事件模型,选择核心实体的重要属性作为微博数据组织的核心维度。这些维度包括:时间维、地点维、类目标签维、主题标引维、社交网络属性维、资源网络属性维、信息单元网络属性维、语义网络属性维等,如表1所示。

社交网络属性维[]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提取相关的属性维度,如(入度:粉丝数;出度:关注数;中介中心性:跨组传播能力),这些维度,可以成为某类实体重要的序性指标

信息单元网络属性维[]信息单元之间相互参考和引用,通过转发、评论行为,形成信息单元网络,信息单元网络与社会网络紧密相关,又独立存在,转发数、评论数等属性,是信息单元排序和展示的重要维度

资源网络属性维[]资源包括图像、视频、音频、文本等,这些资源之间的关系包括:引用关系(一个文章参考另一个文章)、共被引关系(2个资源在一个信息单元中同被引用)等,这样形成资源网络,这些属性可以作为资源节点及其网络的序性指标

语义网络属性维[]语义单元之间彼此关联,形成语义网络,这些语义网络中的语义单元及其关联,构成了新的信息组织维度,同样通过映射复杂网络中的相关指标,作为序性指标,可用于语义层面信息统计分析、挖掘和预测

4 微博平台信息组织发展趋势

微博成为日益重要的信息平台,其信息组织的方式和方法也围绕微博平台功能升级和微博用户的高层需求不断发展,从信息组织的目的上看,它的发展趋势如下:

4.1 地理信息可视化与分析

地理信息的使用日益广泛,微博与移动平台的整合使地理信息的采集变得方便,微博数据组织也应朝着地理信息可视化、分析、挖掘与利用的方向演进,并催生一系列基于地理信息的应用。

4.2 语义提取与挖掘

随着第三代互联网语义网(Semantic Web)的发展,各类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应用也将朝着这个方向演进。微博平台的信息组织也需要采用相关的语义内容表达、存储规范和标准,使其能在语义层面上得到有效组织。

4.3 信息空间可视化表达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微博数据空间也将朝着可视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易识别和理解的信息界面,同时有效地展示网络结构的信息和树状结构的信息。

4.4 网络分析

复杂网络研究引领了各个领域的研究热潮。微博平台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信息单元网络都属于复杂网络的范畴。充分利用已有的复杂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成果,进行网络分析,提取合适的序性指标和分类指标,是微博数据资源利用发展的趋势。可进行的网络分析包括:社会网络分析、语义网络分析、资源网络分析、信息单元网络分析等。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陆伟,魏泉,寇广增.基于Blog的网络信息组织[J].情报科学,2005(2):260263.

[2] 王树义,王鑫.基于微博客Twitter的企业竞争情报搜集[J].情报学报,2010(3):522545.

第7篇: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信息咨询

中图分类号:G25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86

Network 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DONG Chang

(Library of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 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service in network, discuss the advantage of university library make 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service, the service pattern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and challenges of develop 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service in new period.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0 引言

在高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我们作为用户对信息的类型及需求量等方面都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作为社会信息传输、交流中心的图书馆,应当思考如何进一步开发和拓展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增加并深化图书馆服务方式和内容,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是每一位图书馆工作者的职责。

信息咨询是以文献中的信息为对象,结合特定用户的需求,以信息开发为手段,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转换与创新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在不断的向社会化、网络化方向延伸并发展。传统的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群体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需求,我们在大力发展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的同时,必然要转变传统的信息咨询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应当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在网络化的发展道路上进一步发挥优势。

1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特点及优势

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咨询服务,是针对重点用户的需求,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信息开发、信息成果深层次加工等,将信息产品、知识信息传递给用户使用,并且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1.1 网络化信息咨询服务的特点

(1)分散化和社会化。首先可以从信息源和信息用户两个方面来了解网络化信息咨询服务所具有的分散性。散布各地的信息源以及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的信息用户,决定了网络化信息咨询服务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同时社会化特点包括:首先,信息源是分布遍及各个地区的,涉及的内容也包含了各个层次的问题。其次,信息咨询用户包含了社会各个层次及类型的用户。大多数的咨询课题都包含了综合性的信息内容,需要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共同参与和解决。社会化特点是网络化信息咨询服务中的重要方面。(2)远程化和数字化。远程化和数字化是网络化信息咨询服务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远程化主要表现为网络信息咨询中信息源的远程存取、咨询提问和咨询解答的远程传递,以及咨询人员和用户的远程交流。通过互联网络消除地域限制,将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源与信息用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来发挥大于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数字化信息资源作为目前主要的信息存储与传播形式,是目前网络化信息咨询服务的主要形式。(3)多样化和个性化。在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中,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多样性的特点。信息源的类型和内容以及信息用户的种类和需求层次都具有多样性。并且在具体的信息咨询服务中相关的咨询方法、内容、问题等同样体现了多样性的特点。在个性化方面,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化信息咨询服务会更加注重信息用户的具体需求,从多而全向少而精的方向发展,注重专业化和个性化,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来吸引更多的信息用户。

1.2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优势

(1)信息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其发展与高等院校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累,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不管是从信息量方面还是信息层次方面来说,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可以满足各种类型的信息用户的多方位需求。(2)人才储备优势。高校图书馆其本身就是高等院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于其他类型图书馆而言,高校图书馆在人才储备上有着自身优势。科研人员、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师等等作为高校图书馆稳定的用户群体,不仅从事教学、承担不同程度的科研工作,并且其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等都是高校图书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在拥有大量专业人才队伍的前提下,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识别、加工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3)技术体系优势。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高校在教育资源投入方面的增加,使得高校图书馆已经拥有了各种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信息处理方式。高校图书馆在拥有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同时,不仅对服务方式进行改进,而且进一步增加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特别是通过建立特色数据库、自动化网络系统等等,加强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能力,为更好地服务用户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高校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咨询服务模式分析

信息资源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带来了变化,对于信息咨询服务而言,传统的信息咨询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探析网络化信息咨询服务模式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关键。

2.1 数字信息咨询服务模式

网络的快捷使得人们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各种数字网络化技术也促进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模式使得人们不再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能够使用户在任何时间里,以最短的时间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对多元化、全方位信息资源的需求。

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的发展从单纯的电子邮件、网络表单等咨询方式发展到实时回答、网络联系、视频等同步咨询方式。数字化网络实时咨询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必须要加大开发实时软件的力度,建立分布式的协作咨询网,对现有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模式进行完善。

2.2 学科类信息服务模式

按学科类型分类是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模式之一。学科分类式信息咨询服务,就是高校图书馆按照学科、专业来组织和分配信息资源,使信息咨询服务学科化,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与传递,提高信息咨询服务的效率,增加个性化信息服务力度。

学科类信息服务作为单向主动传递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有:学术信息实时报道、学科机构知识库、网络导航及相关特色互动服务等等。学科类信息服务模式的实质是一种知识管理模式,通过学科馆员向用户提供有效的、个性化、知识化的服务,使用户在信息资源上得到补充,对用户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及学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3 馆际联合参考咨询服务模式

馆际互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解答用户的咨询问题,需要图书馆之间进行合作共享来解决。通过互联、馆际合作等方式来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随着用户咨询问题的数量和复杂程度的加深,通过网络媒介,馆际联合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发展的重要部分。

2.4 跨领域合作信息服务模式

跨领域合作的信息服务模式,对于用户来说可以使信息得以整合、增值。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资源可以成为用户咨询最佳的资源库。通过跨领域合作整合而来的信息资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全面、可靠的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筛选,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3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面临的挑战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能够得到新的网络硬件及技术支持,在新的网络环境里,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信息咨询服务面临着各种挑战。

3.1 网络新技术和理念带来的冲击

互联网络所衍生出的各种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通信、数据库、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等,包含新的观念及思维需要用户接受并理解,用户同时也是分为许多不同的层次,传统图书馆用户有部分对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系统平台等并不熟悉,对开展网络化信息咨询服务形成些许障碍。

3.2 信息咨询服务与用户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网络及数字化信息资源快速增长与用户特定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网络用于传递和查找文件、信息资源等可以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海量信息资源也为用户检索特定需求的信息带来困难。

另一方面,图书馆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与用户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网络使得用户在寻求信息咨询服务的同时不会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这样一来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难度加大,要求馆员及工作人员具备高层次的能力及素质。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及变化也会影响到用户咨询的范围及内容,要求信息咨询服务随着网络及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发展,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也是一种挑战。

3.3 信息咨询服务竞争加剧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变化,各类型信息机构不断发展壮大。高校图书馆将围绕信息资源、用户、人才和信息市场与其展开竞争。这使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面临挑战,必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开拓进取、积极创新,提升危机意识,努力发展并提高竞争力,以适应新时期互联网络的变化,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做好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4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工作,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使得用户与图书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络与用户进行深入、及时的交流,了解网络信息资源最新发展动态,全面、完善的解决用户的咨询问题,满足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创新及良好的服务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为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国华.图书馆网络信息咨询的设计与开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3(1).

[2] 郎庆华.图书馆网络信息咨询服务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情报,2003(3).

[3] 吕永红.走出封闭 走向社会――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社会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52-53.

[4] 卜洁.深化参考咨询工作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5):31-33.

[5] 肖新华,詹德优.论复合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03(5):3-9.

[6] 林曦,张燕.传统参考咨询与网络参考咨询的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42-45.

第8篇: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

信息资源科学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信息组织,这是对所采集的信息资源实施序化的过程。作为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就其范围及性质而言,可以划分为过程管理、网络管理和宏观调控管理三个层次。由于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对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资源网络化使信息服务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精品化趋势、专业化趋势、层次化趋势、个性化趋势。网上信息的无序化呼唤着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虚拟图书馆通常采用主题树和数据库这两种方式来组织信息。主题树方式就是将虚拟图书馆所选定学科领域的所有已获得的信息资源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结构,分门别类逐层地加以组织,用户通过浏览的方式逐层加以选择,层层遍历,直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进而通过信息线索直接找到相应的网络资源。这种组织方式的优点在于:简单易用,屏蔽了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对用户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种基于树型测览方式的浏览界面;信息检索按照一定的体系结构,逐次查看,因而对于用户而言,目的性强,查准率高。其缺点在于:体系结构不能过于复杂,每一类目录下细分的主题不宜过多,这无疑限制了其所能容纳的因特网信息资源的数量。因而,这种组织方式对于小型的虚拟图书馆而言是可行的,但如果虚拟图书馆包括大量某一领域的因持网信息资源,这时就需要采用数据库方式来组织信息。

数据方式就是将虚拟图书馆所包含的这一学科或领域的所有已获得的因特网信息资源以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并提供一些检索入口,用户通过检索入口,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进而通过信息线索直接链接到相应的网站。这种组织方式利用数据模型对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关系代数理论进行数据查询的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操作的灵活性,因而成为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2.目录检索工具的统一

关于网络搜索引擎的出现,书目数据库的检索工具逐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分类索引的检索,另一类是按关键词索引的检索,但这两类工具由于各有优缺点,已渐渐地相互补充。

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组织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关于搜索引擎及其分类体系问题;(2)关于建立相对统一的搜索引擎的分类体系问题;(3)关于依据文献分类地建立 的网络检索系统问题。将文献分类系统应用于网络资源组织,同时也是对传统分类体系的一个挑战。与原有文献分类检索系统相比,处理对象上,网络系统涉及到各种网络资源类型,数量大、种类多、动态性强,对类目系统的要求更高;使用要求上,网络系统面对的是广大终端用户,检索需求千差万别,并要求系统有更强的易用性;如何根据网络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对分类体系加以完善,改进使用方法等,是建设网络分类系统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一些图书馆数据库采用Z39.50接口进行联机联网编目、书目信息的检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共享效果,而另外一些文献管理机构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长期封闭本单位数据库。这使得一般用户无法享用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络信息检索的社会效益。但从技术上说,使得联机检索效益降低的原因,是书目数据库的联机目前还局限在某一台或几台主机上的特定数据库。而网络信息检索大大增加,它可以检索所有在网络上的资源。

3.加强虚拟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书目数据库文献管理的另一方面的工作是要重视对文献编目过程的系统管理,即加强对虚拟信息服务体系的资源建设。作为虚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系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化信息资源,包括数字化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书目数据库、图书馆藏书、数字化文献库、Web网站等;并有逐步以数字化资源为主导的趋势;(2)分布式信息资源,而且资源提供者可能与服务提供者分离,资源提供者包括出版商。文摘索引商、检索服务商、学术研究机构或其他图书馆,服务提供者主要是图书馆或图书馆组成的联合系统;(3)服务提供者对资源的使用提供保障;(4)每个服务提供者都面向一个分布的由多类用户组成的用户群;(5)多个服务提供者组成联合系统合作购买数字化资源和提供信息服务。这种体系逐渐成为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和服务机制的重组与创新。

虚拟信息服务系统资源建设供应管理基本理念是:将信息资源提供给使用者的全过程,是基于用户和使用的资源建设。供应管理的生存取决于资源供应的经济性,即如何在保障对用户的资源供给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和资源建设成本。面临网络化数字化信息环境,供应管理可能逐渐主导信息系统的资源建设。

第9篇: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

分类组织是按照资源的本身的特点和方法进行划分,然后对分类结果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资源整合和组织,以便于更好检索相关信息资源。多年来,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领域有众多的学者对此深入研究,在这方面各从各的角度分析阐述个人观点,在分类组织理论上也取得了得以认可的成果,且扩散到其他领域应用。如今,社会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占据市场,高校图书馆已不再是实体图书分类为主的时代,图书馆馆员在网络环境下应当认识到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与图书分类之间的区别,了解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吸取传统分类精华取其传统糟粕,以便于跟上时代的脚步,使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和专题一体化,探索新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一、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与图书分类之间的差异

1.分类对象和内容分布特点的差异化

根据对目前网络资源分类情况来看,网络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如微博、论坛、多媒体、多学科网站和新闻期刊等,这些资源相对传统文献资源是一种时代创新,在内容分布上网商、科技、娱乐和时事新闻较多,在搜索中,将其作为搜索一级类目,而学科性的内容相对落后,只是作为其下级类目。相对的传统分类法,主要是在某个灵活范围类展开一系列的检索类目,概括性、交叉性较为明显。

2.两者之间的任务与作用差异化

网络资源分类主要是根据其资源特征和类型进行资源整合和分类管理而形成的可供用户检索引擎的体系,这是与传统图书分类的差异之处。同时,网络资源的分类是针对所有的用户,用户无需进入文献深入阅读再行查找,只需通过其检索的类目,一目了然,体系分明,直接在来目中就可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这样更为便捷、省时省力,直枪直入,一矢中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二、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

1.分类组织法

分类组织法主要是根据使用者的关键词检索在限定范围类搜索到查询的信息资源结果,减少在繁多的学科类目查询的麻烦,直接检索到使用者所需的相关资源的信息,这样不但可以让使用户快速准确的检索相关信息,还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将信息资源共享。此外,多媒体作为网络资源检索手段,所占比例也逐渐扩大。因多媒体检索无法识别文字也难以表达出来,分类法中的号码标识和类聚为此打开了一条检索之道,不过,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较为复杂,分类法也在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和调整,在检索内容中进一步完善检索词、类目等等。相对而言,这些是传统的图书分类还未具备和提升之处。

2.主题分类法

主题标引是一种利用自然或规范语言对检索内容进行标引的方法。主要分为叙词法、关键词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组织网络信息的类型。

利用叙词法作为受控语言切按照文字的先后顺序标识进行排列,来反映使用者的检索与主题相关的资源信息,不过这类方法也存在弊端,在使用之前,需要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文字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编排,且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利用关键词法是根据搜索主题的关键性来决定的,在信息资源体系中能够将使用者输入的关键信息不作规范的文字处理自动检索出来,来方便广大用户使用,提供有效的检索方法,更快、更便捷、更准确。它是一种自然语言,包含了资源库的所有信息,使用者不必按照分类表苦苦寻求,也不必向标引人员寻求帮助,直接输入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即可。如今,这种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方法已经在全国各地的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百度、谷歌、淘宝等引擎中广泛使用,涵盖了多个网络领域,也是互联网引擎使用的方法。

利用关键词法与叙词法相结合更能充分弥补两者之间的不足之处,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省时省力省成本、快速准确无误地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组织检索。

三、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展望

1.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与主题法一体化

分类法和主题法相结合的是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检索模式,它们之间各自存在优势和不足。在实际使用中,应当将分类与主题一体化,如今的互联网搜索引擎较好的将分类与主题组织一起使用,主要统一控制了分类法和叙词表中的关键术语和参照等,使二者形成一体化体系。叙词表采用参照、范畴和词族,分类主题局限于物以类聚的形式,若是能相互融合为一体,使用者既可以输入主题关键词直接检索,也可以分类检索,这种有机结合的方法使两者之间的缺陷得到了补充作用,较好的发挥了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