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精选(九篇)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

第1篇: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

关键词:钢铁行业;发展;创新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而澳洲及巴西则是全球主要的铁矿石出产国,两国控制着我国钢铁的生产命脉。其实,我国同样也把对方的命运抓在手上,但是每次铁矿石谈判,我国都是任人宰割,特别是2011年,我国钢铁企业则完全放弃了对铁矿石价格的谈判。这是因为在供需双方的议价能力上,规模只是提高议价能力的要素之一,产业集中度、替代品、纵向整合能力等要素综合决定了双方的议价能力,而我国大部分钢企近年都把发展的重心放在钢铁产能的横向扩张上,而较少投入资源在钢铁产业价值链来构筑竞争优势,使得我国在最近几年的铁矿石谈判中一直处于劣势,并且导致铁矿石等资源的价格一直上涨。钢铁行业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较低以及产能过剩等方面的问题将严重影响我国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和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国内学者对我国钢铁行业存在问题的研究

刘汉章(2002)详细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和国外的差距,指出虽然我国的钢铁总产量很大,但我国钢铁行业的总体技术装备和生产专业化程度都比较低,而产品耗能则非常高,因此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率和钢铁产品的品种、质量、附加值等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另外通过分析,他认为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比较低。对于中国钢铁产业出现集中化较低,并且还在继续下降的原因,李拥军等(2006)给出了他们的解释:由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市场区域划分、钢铁产业发展周期、钢铁产品消费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以上学者都是从定性角度来分析我国的钢铁行业,并没用使用具体的模型方法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对钢铁行业的分析显得缺乏说服力,因此后面的许多学者为了增加对钢铁行业问题的解释能力,使用了很多方法来论证他们的观点。高铁梅、孔宪丽等(2003、2004)利用时差相关分析、马场方法等方法筛选了许多和钢铁行业相关的经济指标,最终合成了反映我国钢铁行业的景气指数,这是我国学者首次对国内行业增长率波动景气指数进行的研究,为我国政府、钢铁行业等相关部门准确判断当前和未来的钢铁行业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徐康宁、韩剑(2006)通过对我国1992~2004年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CR4和CR10)的变化分析得出中国确实存在逆集中化现象,作者还构建了一个反映产业空间集中度的指标,对全国各地区钢铁行业的主要产品离散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我国钢铁行业在地区间更加分散的结论。较低的集中度不仅影响钢铁行业的效率,而且还严重削弱了我国钢铁企业在获得铁矿石、能源等资源上的谈判能力。

钢铁行业属于资本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因此规模经济是钢铁行业发挥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许多学者对我国钢铁行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的分析结果都不是很理想。焦国华等(2007)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主要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规模效率和相对效率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得到企业的规模并不是企业经营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某些中小型钢铁企业也可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不少大型钢企的相对效率较低。作者还建立了一个分析钢铁企业规模和效率的模型,得到我国钢铁行业目前并不存在规模经济的特征,这可能是由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的。杜春丽等(2009)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我国的宝钢、唐钢、鞍钢和武钢的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也得到钢企的规模效应在我国表现得并不明显的结论。

针对我国钢铁行业较低的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现象,政府出台了很多产业政策,但是以上学者都认为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该注意导向性,减少对微观经济层面的直接干预,相关部门应该将政策重点转移到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上。但是,政府“扶大限小”的产业政策使得市场竞争机制很难发挥作用,因为这种政策使效率较低的大企业免于面对高效率中小企业的竞争压力,而且会使钢铁企业更加注重扩大企业规模而不是企业效率,导致市场上存在大量效率低下的企业。郎莹、王东杰(2009)认为,由于国内产业政策的调控和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等因素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现象很多。如2005年的鞍钢和本钢合并、2006年唐钢并购承钢和宣钢、2007武钢并购昆钢、2008年唐钢和邯钢并购、2009年鞍钢和攀钢并购等。这些企业的横向并购将使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作者指出要提高并购的绩效,并不能一味地由政府主导,而应该大大发展市场化并购,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

三、我国钢铁行业现状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钢铁行业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良好运行态势。粗钢产量突破6亿吨,达到62,665万吨,比上年增加5,309万吨,增长9.26%;钢材产量79,627万吨,增长14.68%。但同时也是我国钢铁行业极其困难的一年,产能过剩加上钢铁行业受到国外铁矿石资源的约束,使得2010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2.91%,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水平,成为全国工业行业中利润率最低的行业,其中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涨是造成钢铁企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

“十二五”期间,布局调整和产业升级将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旋律。钢铁行业间的兼并重组将提速。我国钢铁工业将会面临三方面的挑战:首先,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降低;其次,生产要素成本呈逐步上升态势。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力、原燃料价格等将呈现上涨趋势,必将挤压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最后,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趋紧。

也就是说,中国钢铁行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仅仅追求高的总产量的出路已经行不通了。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是一个钢铁大国了,但还远远谈不上是一个钢铁强国。整体来说,中国钢铁企业出口的钢铁产品档次、质量比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利润也比较低,缺乏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整个钢铁行业的集体焦虑。中国钢铁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改变,无论是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还是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都将处于不利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汉章.加入WTO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影响及策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2]高铁梅,孔宪丽,刘玉.中国钢铁工业景气指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11.

[3]徐康宁,韩剑.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4]李拥军.中国钢铁产业为何出现逆集中化现象[J].经济纵横,2006.9.

[5]焦国华,江飞涛,陈舸.中国钢铁企业的相对效率与规模效率[J].中国工业经济,2007.10.

[6]郎莹,王东杰.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形势与动因分析[J].经济纵横,2009.2.

第2篇: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模糊聚类分析;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和物质、能量等资源一样,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钢铁企业来说,钢铁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整个钢铁行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衡量钢铁企业信息资源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就必须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本文首先建立了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河北省6家钢铁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实证研究。

二、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建立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考虑人员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因素。经过与钢铁行业的专家探讨,同时结合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能系统地描述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状况、基础设施、人员素质、效益指数、信息安全的投入等因素。二级指标结合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比率、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计算机联网率、ERP系统的普及程度、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信息化人才指数、信息化技能普及程度、信息安全的投入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资金运转效率、利润增长比率等因素。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1 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方法

1.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在样品之间定义距离,在变量之间定义相似系数,距离或相似系数代表样品或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按相似程度的大小,将样品(或变量)逐一归类,关系密切的类聚集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然后逐步扩大,使得关系疏远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所有的样品(或变量)都聚集完毕,形成一个表示亲属关系的谱系图,依次按照某些要求对样品(或变量)进行分类。本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把模糊理论和聚类分析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模糊聚类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1)选择被评价的对象,构成论域U= ,其中ui表示样本数据,Xij表示各指标的数据。

(2)原始数据标准化。要构造模糊关系矩阵,必须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使样本数据压缩到[0,1]范围内,首先求出n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n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的平均值为:;n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的标准差为:;原始数据标准化值为:;运用极值标准化公式,将标准化数据压缩到[0,1]区间内,,其中与分别表示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采用绝对值减数法建立相似矩阵。

其中c为适当选取数,使得 。

(4)确定模糊等价关系矩阵。即自乘得,再自乘,直到为止,则便是一个模糊等价关系矩阵。

(5)求并进行聚类,其中。

(6)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值,得出论域的分类情况。

2.实证分析

本文对河北省多家钢铁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情况进行调查,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家企业作为评价对象。这6家企业分别为河北敬业钢铁有限公司(A),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B),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C),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D),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E),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F)。

(1)确定论域。选择6家企业作为评价对象,构成论域U,即。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得到各企业的指标体系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如下表所示:

运用极值标准化公式,将标准化数据压缩在[0,1]区间内。

(2)建立模糊相似矩阵。采用绝对值减数法,建立其模糊相似矩阵R,其中c=0.1;

(3)建立模糊等价矩阵。这里采用平方法计算传递闭包,将模糊相似矩阵自乘可得如下结果:

,即为模糊等价矩阵。

(4)聚类分析。得到模糊等价矩阵后,通过分析,这里选取截取水平

,对样本进行模糊聚类。

根据模糊统计的结果,把6家企业分为四类: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Ⅰ类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最高;Ⅱ类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较高;Ⅲ类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较一般,Ⅳ类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较差,需要进一步改进,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四、结论

当前对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研究的论文较少,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首先提出了钢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河北省6家钢铁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不仅对河北省钢铁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广均.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0-90.

[2]李金云.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法的读者满意度测评研究[J].情报探索,2009(05):7-10.

[3]高新波.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60-70.

[4]齐莉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1):50-5l.

[5]张贵荣.企业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J].情报科学,2004(06):687-689.

[6]于嘉.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10):30-33.

第3篇: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

[关键词]能量流;低碳生产;指标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17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35-06

1 引言

工业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国家能耗产生的主要来源。DavidI.Stern[1]认为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必然要在充分工业化之后,才可能由服务业来主导国民经济。因此,能耗高的工业所占的比例不仅不会大幅降低,而且还可能升高。钢铁工业作为重要的原料生产和加工部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钢铁工业也是资金、资源、能源、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钢铁行业在传统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钢铁行业连年来迅猛发展:图1显示,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钢铁产量有了数量上的飞跃,远远超越了美国和日本。至2010年,粗钢产量突破6亿吨,达到6.27亿吨,同比增长9.26%。这已经是我国粗钢产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钢铁行业的能耗水平也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图2显示了2002-2009年粗钢产量及吨钢可比能耗的变化趋势。

曲线显示,7年来我国的粗钢产量保持稳定持续增长的态势;能耗水平在2005年时达到峰值,随后随着环保政策的出台,政府监管的加强和企业自身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能耗呈现出下降趋势。但随着钢产量的不断上升和技术更新的速度有限,2006-2009年的下降速度放缓。根据工信部印发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8%,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低于580千克标准煤。为了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钢铁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降耗力度,同时控制碳氧化物的排放。

殷瑞钰院士曾提出,钢厂的3项主要功能分别是: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废弃物的消纳、处理及再资源化[2]。能源转化的过程主要就是C元素随着能量的流动而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C元素以煤炭和焦的形式进入流程,以CO2为主的碳氧化物形式耗散排放,另一部分以化合物的形式进入钢材等最终产品[3]。在钢铁生产流程内部,碳元素经过了复杂的化学反应,例如完全和不完全的氧化反应、置换反应等。

C元素在整个流程中的运行与能量的运行轨迹是同步的。随着工序的推进,能量在流程中呈现出流动的态势,这就形成了钢铁企业的能量流的概念。

能量流(EnergyFlow)源于生态学,是指能量在区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内转变、转移与消耗的过程。钢铁企业中,各种能源介质沿着转换、使用、排放的路径流动,形成了能量流[4]。能源经过一系列加工、转换、改质环节到能源产品或排放物,组成能源转换过程;各种能源产品经过分配进入各个用户使用直到废弃物排放组成了能源使用过程[5]。本文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一种低碳生产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2 钢铁企业能量流分析

钢铁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有矿山开采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工序。其中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主要是铁前系统。按重点企业能耗工序平均值计算,炼铁系统三大工序——烧结、焦化、高炉炼铁,就占了吨钢综合能耗的72%左右。从世界范围来看,钢铁生产流程CO2排放量占到人类活动CO2排量的5%~6%[6]。其中高炉炼铁的能耗又位于各工序之首。图3展示的是2005-2010年间大型钢铁企业分工序能耗的分布状态。为了方便绘制,数据取以10为底的对数进行处理。由图3可以看出,烧结、焦化和高炉工序的能耗是最高的,轧钢处于第二阶层,转炉则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负能炼钢。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年鉴

2.1 分工序能量分析

在暂时不考虑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前提下,钢铁企业五大主要工序和产量、可比能耗之间的相关关系如表1所示。

首先,从表中可以看出,吨钢可比能耗与粗钢产量呈负相关,体现出大型钢铁企业的规模效应在能耗控制方面的效果;其次,吨钢可比能耗与5个主要工序能耗均密切相关,尤其是转炉和焦化工序的能耗对其影响最为明显。

在整个流程中,各个工序利用到的含碳原料和燃料不尽相同。根据国内某钢厂的年度能源平衡表提供的原、燃料消耗数据和国家计委能源所1999年的《能源基础数据汇编》提供的折算系数,各种类型的原、燃料及其他可燃气体对应的年度CO2排放量如图4所示。

本文用E(X,i)来表示能量流,其中X代表名称,i代表相关工序。

钢铁企业能量流的6大组成部分为:外部输入、前一道工序传入、本工序传出、系统耗散、回收自用、回收他用[7-8]。见图6所示。

E(in,i)——外部供应给工序i的能量,包括电力、燃料、热力、蒸汽等(kgce/t);

E(tr,i)——工序i从前期工序中接受的能量,包括化学能、热能等(kgce/t);

E(rs,i)——工序i回收自用的能量,包括燃料、热力和动力等(kgce/t);

E(di,i)——工序i处理工程中耗散的能量,包括机器运转消耗的热能等(kgce/t);

E(ro,i)——工序i回收并被用于其他工序的能量,包括蒸汽、热能和电力等(kgce/t);

E(ou,i)——工序i的产出品带走的热能和化学能等(kgce/t)[9]。

E(in,i)+E(tr,i)+E(rs,i)=E(di,i)+E(rs,i)+E(ro,i)+E(ou,i)(1)

其中,传入部分能量E(tr,i)来自上一工序的输出,而输出部分能量E(ou,i)是下一工序的能量输入。因此可以将能量传入和传出统一表达为E(i-1)和E(i).因此,有以下关系式:

E(in,i)+E(i-1)+E(rs,i)=E(di,i)+E(rs,i)+E(ro,i)+E(i)(2)

E(i)=E(i-1)+E(in,i)+E(rs,i)-E(di,t)-E(rs,i)-E(ro,i)(3)

E(i)=f(E(i-1),U(i),i)(4)

其中,U(i)包括两组变量,一组是E(in,i)和E(rs,i),它们使得本工序的能量数量上有所增加,为正向控制变量;另一组包括E(di,i)、E(rs,i)和E(ro,i),它们的增加使得工序的能量减少。

由分析可知,钢铁企业的能量流按照实际生产中的运转情况可分为6类,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又可以将这6类分别纳入几个不同的大类:从能源变化角度,可分为正向变量和负向变量两类;从能量流动角度,可分为输入型变量和输出型变量等。下一节将从能耗控制目标角度入手,建立基于钢铁企业能量流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

3 基于能量流的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3.1 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节分析,本文将6类能量流变量对应于3大类目标:每个工序的目标是减少本工序的能耗,也就是减少E(i-1)-E(i),本文记作“目标1”,称之为工序能耗控制目标;钢铁企业能耗控制的总体目标是“节能减排”,也就是减少E(in,i)和E(di,i),本文称其为“目标2”,也就是系统节能减排目标;而有效达成这两个目标的手段之一,就是增加能源回收,也就是增加E(R)=E(rs,i)+E(ro,i),讨论中记作“目标3”,对应于回收利用目标。此外,由于企业的相关技术指标也会影响企业的碳排放量,因此选取8个代表性的比例指标,将他们也纳入到指标分析体系当中去,记作“目标4”。

详细的指标体系及符号表示见表2。

2.1和2.2节的分析表明,工序能耗对总能耗的影响非常明显:所谓工序能耗即对应工序的输入与输出能量之差,对应于I1;根据原、燃料CO2放散图的数据,可知原、燃料的用量和回收量对低碳生产的影响也是直接而明显的,其消耗、放散和回收水平分别对应目标I2、I3和I4;另外,冶炼过程的铁钢比等指标对应于目标I5。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30个三级指标,能够较为全面地对钢铁企业的低碳生产水平进行评价。其中,有18项指标为“负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小,对低碳生产的总目标贡献越大;另有12项为“正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对总目标的贡献越大[9]。

3.2 指标权重确定

在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构架完成后,采用AHP方法对指标间的相对权重进行计算[10]。权重矩阵建立的主要依据是某钢厂2010年能源平衡表及2010年钢铁行业主要生产工序能耗指标标杆值。

5个二级指标及对应的三级指标之间的权重矩阵如下:

判断矩阵构建完成后需要对它们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定矩阵的有效性。一致性判断结果如下表所示。一般认为,该指标值小于0.1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11]。可见以上5个判断矩阵都满足一致性要求。

根据权重矩阵,计算可得如表10带权重的指标体系:

由表10可以看出,相对于一级目标,I4是较为关键的一个指标,即能源的回收量对节能减排、低碳生产的作用最为明显;技术相关的比例指标和原、燃料消耗量对低碳生产的作用基本持平;工序能耗和煤气放散率对低碳生产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相对于二级指标,影响最为显著的5个因素分别为:转炉能耗、外购电力消耗量、焦炉煤气放散率、回收焦炭量和炉外精炼比。

4 结论

本文从能量流分析的角度入手,以钢铁企业为例建立了大型工业企业低碳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从工序能耗、能量输入、能量耗散、能量回收利用和能量相关技术指标5个方面进行了构建,与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流动状况彼此对应,密切相关。结果显示,能量回收再利用的理念与相关技术是低碳生产的最关键影响因素,也是在绿色环保理念下钢铁企业能耗管理的最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ISDavid,CutlerJClerelond.EnergyandEconomicGrowth[C].RensselaerWorkingPapersinEconomics,2004.

[2]殷瑞钰.钢铁制造流程的本质、功能与钢厂未来发展模式[J].中国科学:E辑,2008(9).

[3]郑海峰.钢铁企业主要C素流和能量流的研究及应用[D].沈阳:东北大学,2006.

[4]蔡九菊,王建军,张琦,等.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1).

[5]王建军,蔡九菊,张琦,等.钢铁企业能量流分析[C].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005.

[6]徐匡迪.低碳经济与钢铁工业[J].钢铁,2010(3).

[7]王建军,蔡九菊,张琦,等.钢铁企业能量流模型化研究[J].中国冶金,2006(5).

[8]陈春霞,王建军,孙飞飞.钢铁工业工序能量流分析[C].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007.

[9]傅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

第4篇: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

2013年12月6日举行的2014年我国钢铁企业总需求量的预测中发现,钢铁企业发展很迅速。但是钢铁企业依旧是一个典型的高资源、高能源消耗的企业。成本管理方面观念落后,意识淡薄,范畴过窄、管理手段老化及原材料釆购成本高、依存度高等诸多不足,不利于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二、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宝钢的实际应用

(一)战略定位企业经营环境对战略目标的制定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战略目标的制定对战略的实施有着决定作用,所以应当把明确目标作为工作的基础。我国目前政治环境稳定,经济发展又迅速,因此宝钢的外部环境良好,宝钢总部在上海,处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区优势很明显。我国钢铁业面临国内外双重激烈竞争,钢铁集团战略联盟规模越来越大;不比钢铁业的涣散,钢铁业的上下游产业的集中度较高,因此钢铁企业市场压力巨大;由于钢铁业产能扩大,原料供应与运输出现问题,制约了钢铁业的扩张。通过对经营环境的分析,宝钢制定了战略目标: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源源不断的提供优质钢铁,具体如下:在国内板材市场确立主导地位,战略性跨越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规模、布局和相关产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公司发展战略体系由市场营销、采购供应、生产运营等等方面构成。

(二)SWOT分析对宝钢的优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四方面进行S、W、O、T分析,具体见表1:

(三)价值链

1.内部价值链。宝钢主要从以下三个阶段来进行成本控制以此消除不增值作业,重组内部价值链,提供条件来降低产品成本,为企业获得竞争力。其一,新产品研发阶段。本阶段由产品的研发费用、制造成本、使用成本三个部分组成。宝钢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产品价值链,以此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等方面进行节省,优化内部价值链。其二,原材料采购阶段。本阶段由材料订购成本、采购支持成本和采购后续成本构成。宝钢利用直供的方式使得供应链扁平化,减少采购支出。通过招标降低材料的订购价格,建立了预防措施降低采购后续成本支出。其三,销售和售后服务阶段。销售成本包括营销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宝钢采取了控制广告支出,促销费用以及市场调研费用,制定标准化的售后服务质量管理等措施降低这两方面的成本。

2.外部价值链。其一,行业价值链分析。2011年,宝钢开始关注行业价值链,把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作为工作的重心,充分发展行业价值链。最有纪念意义的就是“义达”轮任务的完成。这次首航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宝钢的纵向价值链越来越成熟。这是宝钢发展企业外部价值链的一个新的起点。从2011年至今,宝钢已经对上、下游价值链进行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近两年来发展显著,应继续保持。其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通过与河北钢铁、首钢、武汉钢铁几家知名钢铁企业对比,分析其财务指标,了解对手,从而明确自己的优势,制定价格、产品战略来战胜竞争对手(以下数据来源于2013年各企业年度报告)。宝钢流动比率比河北钢铁、首钢、鞍钢高,说明宝钢流动负债得到偿还的保障大,而且该比率并没有过高,说明资金利用也还可以。宝钢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远远高于别家,说明宝钢的资产流动性好,短期偿债能力强。同时宝钢的资产负债率低于50%,产权比率远远低于其他三家,可见从财务结构来说,宝钢的风险并不大,且有很强的偿债能力。

从营运能力指标来看,宝钢应收账款周转率远远低于其他三家,可见宝钢应收账款的流动性比较差,管理成本也相对较高,应该对销售策略进行调整,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保障回收率。宝钢存货周转率只高于河北钢铁,说明宝钢企业库存管理并不是很到位,有一定的存货积压。宝钢总资产周转率只低于武钢,说明宝钢的周转速度缓慢。从流动资产周转率来看,宝钢只优于河北钢铁,说明宝钢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相对较慢,并不能节约流动资金。可见,宝钢的营运能力相对较弱,应该加快各种资产的周转速度,提高营运能力。从盈利能力指标来看,宝钢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毛利率是最高的,而且与其他三家差距很大,说明宝钢的盈利能力很强,应该继续保持。

三、结语

第5篇: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

关键词:ZG270-500 铸钢 魏氏组织 铁素体 硬度

ZG270-500铸钢铸造的机械零件在铸造状态下存在魏氏组织,出现大块的铁素体。热处理采用900℃正火保温2-3h空冷或风冷,但魏氏体组织改善不明显。铸造后的性能即使检测合格,调质后的硬度也不满足厂家的不小于280HBW的要求。为此,笔者分析了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一、ZG270-500铸钢的化学成分、合金元素和组织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根据ZG270-500的化学成分可以看出,ZG270-500的含碳量为0.40%,介于0.25%~0.60%之间,属于比较典型的中碳钢,按组织分应为亚共析钢,其室温组织是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混合物,铁素体的含碳量为0%~0.0218%之间,力学性能为强度和硬度较低,塑性和韧性良好;珠光体含碳量为0.77%,它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一种混合物,渗碳体是一种金属化合物,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脆性和高化学稳定性,所以珠光体具有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综合性能,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也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残余元素总量不超过1.00%,如需方无要求,残余元素可不进行分析。在ZG270-500中加入合金元素Ni、Cr、Cu、Mo、V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即提高钢的淬火能力,加入Mo可以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即保证钢在较高的温度下仍具有较高的硬度,另外V还具有细化钢晶粒的作用,对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起到很好作用。虽然加入的合金元素总量较少,但合金元素起到的作用很大,从理论上保证了钢的力学性能。ZG270-500的性能可以看出其屈服强度不小于270 MPa,抗拉强度不小于500 MPa,塑性介于18%~25%之间,冲击韧性介于22%~35%之间。

通过对ZG270-500的化学成分、合金元素和组织分析可以看出,ZG270-500按含碳量分类属于中碳铸钢,有一定的韧性及塑性,强度和硬度较高,切削性良好,焊接性尚可,铸造性能比低碳钢差。ZG270-500铸钢存在问题是出现魏氏体组织导致性能降低。根据金属学原理可知,魏氏体组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亚共析钢中常见的魏氏组织,呈羽毛状,还有呈等边三角形的,有铁素体相互垂直的,也有混合型的魏氏组织。另一种是过共析钢中的魏氏体组织,在一定冷却条件下,渗碳体沿奥氏体一定晶面析出,也能形成该组织。魏氏体组织的出现,会使钢的力学性能降低。

二、ZG270-500铸钢加热的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对金属材料组织形成的影响

先共析铁素体魏氏体组织的形成主要和ZG270-500铸钢加热的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有关。第一种因素为加热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在ZG270-500铸钢加热工艺中应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的温度和保温时间过低则不能完全奥氏体化,这样的组织为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混合物,再进行冷却时就会形成较粗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混合物,即会出现先共析铁素体魏氏体组织。如果选择加热的温度保温时间过高,就会使其形成粗大的奥氏体组织,那样再进行冷却的产物同样也会形成魏氏体组织。当然在适当的加热温度下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同样会使奥氏体晶粒粗化,这样被粗化的奥氏体组织在进行冷却时会得到魏氏体组织。第二因素为冷却速度:在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越快,越易得到魏氏体组织。相反降低冷却速度就越容易得到理想的组织。产生原因是,片状的共格沉淀相在基体的一定晶面析出(叫沉淀的惯析面),以维持共格,因为在晶体内晶面成几组方向不同地平行排列,所以沉淀相也就是几组平行排列,成为魏氏体组织。过热的中碳钢或低碳钢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容易产生魏氏体组织。

综上所述,ZG270-500铸钢在铸造加工中经常出现魏氏体组织,会降低铸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了铸钢的综合机械性能,严重影响了铸钢的质量。主要原因是在铸造生产中加热的温度过高,或者是保温时间过长,使奥氏体晶粒粗化,导致生成针状先共析铁素体组织,另外在由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冷却过程中由于冷却速度过快,也会生成魏氏体组织。解决的方法是在铸造加工中应根据ZG270-500的含碳量来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根据ZG270-500铸钢的体积大小和形状来选择适当的保温时间,在冷却过程中注意降低冷却速度,这样ZG270-500Z就会避免出现魏氏体组织。

参考文献:

第6篇: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

材料一 表 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及进口铁矿石价格

②《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行业集中度指导目标为60%。

材料二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我国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了《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要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要求,钢铁企业要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推动产业转型;钢铁行业要通过兼并重组产能,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

材料三 在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某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投资数百亿发展“非钢”产业,包括养猪、种菜等。对此,小林同学认为,企业应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只要合法经营、能挣钱、养猪、种菜完全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但是也有同学持不同观点。

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⑴根据材料一中的表和图指出钢铁行业的现状。(7分)

⑵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小林同学的观点。(13分)

首先,科学有序审题。主观性试题通常有背景材料和设问两个部分构成,图表题背景材料包括图表数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考生在解答主观性试题时,审题顺序往往是阅读背景材料,思考问题。考生在解答主观性试题的正确解答时一定要注意正确地审题顺序。先阅读设问,再结合背景材料。如例题中第一问使用的背景材料是材料一,这样解答该问所涉及的背景材料是材料一,如果考生结合材料二或者材料三回答,就不正确了。第二问解答的问题就是材料三中小林同学的观点,即“企业应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只要合法经营、能挣钱、养猪、种菜完全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问题的评析。这样,我们对问题的解答更加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解答。

其次,恰当处理数据。图表题大多有图和表格构成,其中图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以及柱状、折线混合图。在处理表格和图中的数据时,一定要看清图表题的标题,包括大标题和小标题。如例题中表的大标题是“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及进口铁矿石价格”,其中隐含了“重点钢铁企业利润率”和“进口铁矿石价格”两个小标题,这是表格中需要比较的主题。图的标题是“2007-2011年我国钢铁产业粗钢产量及行业集中度”及“我国钢铁产业粗钢产量”和“行业集中度”两个小标题是这个图比较的主题。在分析数据时坚持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按照“纵比比变化,横比比差距”的原则,在纵比中把握趋势,分析成就;在横比中归纳差距,找出不足。例题材料一中表格和图的标题中均有“2007-2011年”的字样,时间意味着变化,需要考生坚持“纵比比变化”的原则把握其中变化趋势。表格表明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呈下降趋势,而进口铁矿石价格呈上升趋势。图的分析要注意把饼状图和柱状图、折线图区分开来,前者是相对数字,只是一种比例或者比重,千万不可混为绝对数字。例题中图是柱状图和折线图合在一起的混合图,体现了2007-2011年我国钢铁产业粗钢产量及行业集中度均呈现上升趋势。注意结合表格、图以及注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纵比基础上与注②进行横向比较,找到我国当前距离《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行业集中度指导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再次,把握内在联系。解答政治主观题,我们既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又需要把握各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图表与图表之间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经过比较,抓住这个联系,我们就会产生新的认识。图表主观性试题的第一问基本上都需要考生对材料中数据的归纳推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数据归纳既是正确解答第一问的必须,又对后几个问题的正确解答提供帮助。因此,我们在图表题的分析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把握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例题的第二问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就是要求考生也要结合材料一数据的分析结果,并将这个结果作为第二问解答问题的切入点。如在第一问分析中我们发现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产能过剩”和“利润下降”等问题。在回答第二问中对小林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时,就必须针对第一问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的结果进行解答,否则就文不对题,偏离了设问的要求。

最后,明确教材考点。图表主观性试题的解答除了依据数据的分析之外,还需要准确地回归教材,找到符合要求的理论支撑。我们可以在设问或者材料中通过把握关键词,以这些关键词为桥梁,实现试题材料向教材的准确回归。例题的第二问明确考生需要综合运用《经济生活》的“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辨析小林同学的观点。再结合第一问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明确从企业盈利为目的,到公司经营成功的关键(尤其是科技、管理和创新)以及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对小林同学观点的完整认识。

图表主观题是由数字到术语的转化,她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基础上,揭示出本质。这需要我们正确地把握图表题独特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提高审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答题的成功率。

参考答案:⑴材料一中的表表明,2007—2011年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总体下降,进口铁矿石价格总体上升。材料一的图表明,2007—2011年间,我国钢铁产业粗钢产量不断增加,行业集中度逐年增长,但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第7篇: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

关键词: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10-02

钢铁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资源,相应的需要消耗较多生产成本。在当前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钢铁企业要想良好发展,需要降低生产成本,获得产品价格优势,从而占领更大份额的市场,如此才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经济实力,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但实现生产成本降低,需要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如此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钢铁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健康发展。对此,我们将在下文中就钢铁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强化予以探讨。

一、钢铁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钢铁企业是一门特殊的产业,与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它是以依赖能源为主的重型工业,其生产及加工中的各个工艺都具有复杂性、繁琐性,加强钢铁企业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其中,成本控制与经营管理的有效落实是非常关键的。钢铁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多生产成本,如若生产成本运用不当,则会致使生产成本浪费,不利于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但钢铁企业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的有效落实,则可以对材料成本予以控制,也就是在材料采购之前,对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进行了解,再根据材料价格波动性、材料质量、材料性能等,选择适合的原材料;可以对生产工艺予以控制,也就是对产品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及产品生产要求,优化产品生产工艺,促使产品优质完成,同时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总之,钢铁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有效落实是非常重要的,有效控制定额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二、现阶段钢铁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综合当前我国钢铁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现状,目前成本控制与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致使成本控制效果不佳,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目前钢铁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思想观念落后

因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延续,使得一些钢铁企业领导及部分员工依旧秉持着传统的思想观念,按部就班的工作。这使得企业对成本控制、经营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完全不了解成本控制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此种情况下,钢铁企业领导及管理者必然不会重视落实成本控制与经营管理,那么企业所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很可能造成生产成本浪费,不利于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二)成本控制手段陈旧

在我国经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成本控制与经营管理的手段都在不断创新。成本控制与经营管理手段科学、合理的应用于企业中,将提高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效果,有效节约生产成本。但目前我国部分钢铁企业虽然建立了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却依旧沿用陈旧的成本控制手段,如成本核算、简单成本分析等,这使得成本控制与经营管理存在诸多缺陷,不能够全面的、详细的、有效的控制成本,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成本控制手段陈旧也是影响成本控制与管理水平降低的原因之一。

(三)成本分析力度不够

积极、合理、有效落实成本控制与管理,可以对企业生产成本的运用予以有效分析,从而合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成本的利用率,但是实则不然。目前我国部分钢铁企业不注重成本分析,促使成本分析力度不够。

1.成本核算分析不全面。一些钢铁企业只注重生产方面的成本核算分析,其他方面均予以忽视,这使得成本核算不够全面。

2.成本项目核算分析过于简单。一些钢铁企业只是对材料、工资、电力等少数成本核算项目予以简单的核算分析,不仅是成本项目核算不全面,还使得成本项目核算过于简单,不能够清楚明了的说明成本项目运用情况。

三、加强钢铁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当前钢铁企业成本控制与经营管理存在诸多不足的情况,强化和优化成本控制与经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对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生产成本运用情况予以有效的控制,促使生产成本使用率得以提高。

(一)树立成本观念

增强成本观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是促进员工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手段。为了促使企业全员参与到成本控制中,真正意义上控制生产成本,树立成本观念是非常有意义的,其可以正确引导员工,促使员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主要控制成本。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员工对生产环节的合理性建议和发明;注意向员工宣传成本观念,逐步引导员工与组织的观念一致;注意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员工良性竞争,逐步增强员工成本控制的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二)控制大宗原燃料成本

钢铁产品成本中,原燃料成本占有较大份额。为了实现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有效控制,在对生产原料的予以控制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大宗原燃料成本控制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大大降低生产原料成本,为使生产成本使用率提升创造条件。那么,如何有效控制大宗原燃料成本呢?

1.加强价格风险管理。大宗原燃料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可能给原材料采购带来价格风险。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在对原燃料采购的过程中,对市场行情进行分析,了解大宗原燃料市场价格走势,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价格风险控制方案,有效的控制大宗原燃料采购,避免价格风险发生。

2.制定合理的原燃料采购策略。大宗原燃料采购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到生产成本是否浪费。为避免生产成本浪费,提高生产成本利用率,在具体开展原燃料采购之前,对多变的原燃料采购市场予以了解,把握原燃料行情,并综合当前本企业实际情况,统筹策划,合理的、灵活的规划大宗原燃料采购策略,按照采购策略来进行采购工作,降低大宗原燃料采购成本。

(三)控制炼钢与钢后工序成本

钢铁企业的生产一般包括铁前阶段、炼钢阶段、钢后阶段。铁前阶段的工序比较简单,一般不会出现成本浪费的情况,在此就不对铁前成本阶段予以说明。炼钢及钢后生产,则往往需要分钢种进行核算。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加强炼钢及钢后工序成本来控制。对炼钢工序予以有效控制,可以降低炼钢过程中的生产成本,为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创造条件。

(四)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法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钢铁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而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法,可以从当前时代特点出发,根据钢铁企业实际情况,搭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收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信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和生产经营方案,促使员工科学、合理的落实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利用,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推动钢铁企业良好发展。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当下,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单单是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技术方面的竞争,还包括生产成本控制。有效的生产成本控制,可以使钢铁企业获得价格优势,提高产品市场占比份额,促使钢铁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良好发展。而通过树立成本观念、控制大宗原燃料成本、控制炼钢与钢后工序成本、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法等措施来强化企业成本控制与经营管理,可以使其有效落实,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健康发展。所以,加强钢铁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孔宪华.浅谈如何加强钢铁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J].新经济,2013(20).

[2] 周爱群,李小平.试论钢铁企业成本管理[J].特钢技术,2006(3).

[3] 彭九如.提高钢铁企业技术改造效益的探讨[c].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

[4] 阮立山,刘昆仑.钢铁企业节水及用水水质控制[c].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一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5.

[5] 陈俐洁.金融危机下战略成本管理在中国小型钢铁企业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09(3).

第8篇: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

一、战略成本管理简述

(一)战略成本管理内容  战略成本管理(简称SCM),是指企业管理会计人员依据对企业自身及竞争对手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比较,帮助企业领导者对企业自身战略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形成改进意见,进而从整体上达到能降低企业成本,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使企业能更有效地应对内外部环境的目的。其精髓在于形成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竞争性等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模式 理论界比较典型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主要有3种,即:桑克模式;克兰菲尔德模式;罗宾・库泊模式。其中桑克(Shank)模式最具代表性,主要包括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三项基本内容。

该模式应用的基本步骤是:

首先,进行价值链分析,确定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位置,通过分析明确企业自身的强势和弱势,同时探索利用上下游价值链来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的可能性;其次,通过战略定位分析,确定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及相应的成本战略;最后,进行成本动因分析,通过控制企业成本动因、重组或改进价值链来对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成本。

二、钢铁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是钢铁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变革的需要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它能从企业竞争战略的高度去看待企业成本问题,解决企业成本问题,是一种前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新型成本管理技术,能有效克服我国钢铁企业现行成本管理的弊端。其核心是有效形成企业“成本优势”而非单纯的“降低成本”,因而相对钢铁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来说是一种发展。

(二)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是全球化环境下钢铁市场竞争的需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扩散与蔓延,使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效益日益下滑甚至全面亏损,形势日益严峻。另外,钢铁行业是一个固定成本高,收益波动大,具有鲜明的国际性和高风险性的行业。这些都要求我国钢铁企业要以获取竞争优势为目标,而战略成本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形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因此,在我国钢铁企业中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三、钢铁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领导已逐渐认识到进行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都大力支持进行成本管理改革,力革现行成本管理的弊端。

(二)具有群众基础 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员工已逐渐意识到加强成本管理对于全球化时代钢铁企业竞争的重要性,所以此时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前所未有的群众基础。

(三)信息系统支撑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基本上具有比较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和信息处理中心,并且已实现了业务流程和管理控制的一体化以及生产、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这些为企业成功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具有高素质管理人员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大多拥有一批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高素质管理人员,他们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对企业产品结构、产业链及生产流程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这些都为企业成功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先决条件。

四、钢铁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具体思路

(一)前期准备工作 具体如下:

(1)进行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主要包括横向价值链分析、纵向价值链分析和内部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通过横向价值链分析,可以客观评价企业本身的成本优势与劣势,进而采取扬长避短的策略来战胜对手,取得持续的成本领先优势。

通过纵向价值链分析,可以明确企业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上的位置,进而寻求从整合企业上下游价值链的计划角度,来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通过内部价值链分析,可以使企业及时消除非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作业效率。

(2)进行战略定位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环境分析和政治经济环境分析;进行战略定位分析常用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主要包括:强势分析;弱势分析;机会分析;威胁分析。

通过SWOT分析能分析出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建议。内部环境分析包括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分析、生产能力分析、资源状况分析和内部管理分析等。

(3)进行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主要包括: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作业性成本动因分析。其中,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和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是战略层面的成本驱动因素,作业性成本动因是战术层面的成本驱动因素,二者在成本总额中的比重往往在85%以上。

(二)制定发展战略 通过对钢铁企业内外部环境及SWOT的分析,重新为钢铁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在市场营销、产业链延伸、采购供应、生产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发展战略。

(三)制定战略成本管理目标 企业战略决策层要结合企业选择的发展型战略来决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以便规划和分析企业各部门的目标成本任务。

具体操作过程是,以企业战略管理层和部门管理层的分析为基础,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通过与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商谈、交流,确定各部门的成本管理战略,主要涉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

(四)进行战略成本决策 钢铁企业进行战略成本决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提供决策信息,主要任务就是对与企业低成本战略未来发展相关的成本因素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众多方案中选择有最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方案。

(五)制定战略成本计划 钢铁企业编制战略成本计划的基本步骤为:确定编制主体;明确编制内容、期限和对象;制定与企业战略实施有利的计划成本指标及其目标水平;决策部门审查并批准战略成本计划;落实成本计划到各个管理层和钢铁企业的每一名员工。

(六)实施战略成本控制   钢铁企业战略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控制标准的制定、实际过程的衡量检查和纠正错误措施三个部分组成:(1)控制标准的确定是衡量企业实际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它以战略成本计划为依据。(2)实际过程的衡量是钢铁企业利用已经制定好的控制标准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实际成本进行衡量分析,为及时纠正措施提供成本信息的支持。(3)实际的衡量活动和纠正偏差措施反映了钢铁企业实施战略成本控制的动态性特征,企业要依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控制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和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

(七)进行业绩评价   对企业成本管理的业绩进行评价既是检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提供方向性的支持。

五、战略成本管理在钢铁企业中应用的建议

(一)基础工作 具体包括:

一是成立战略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和战略成本管理委员会。企业的高层领导要亲自参与,同时还要在财务部门下设战略成本管理执行机构,具本负责战略成本管理措施和制度的制定、实施、检查、考核,以保证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效果。

二是制定战略成本管理制度。制度是行动的先导。钢铁企业要成功实施战略成本管理,首先要制定健全的战略成本管理制度。要把企业具体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战略成本管理目标、战略成本管理内容以及系列的奖惩办法等都反映在管理制度中,确保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是强化信息化管理。在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信息化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基本条件。而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创新,无论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还是产品创新都必须以信息化为基础,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

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提出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为内涵的企业文化,把企业的一些新的发展战略、目标、集团信息通报给职工,使职工增强自豪感和以厂为荣的观念。

五是实施人才战略。一方面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力资源战略,加快企业高层次研发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提高企业获取、共享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提高财务人员成本管理水平。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不仅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熟悉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标准。

(二)具体措施 主要包括:

一是进一步和直接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避免采购和中间环节,节约交易费用,降低成本;与战略合作供应商建立双向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双方产供销等信息的共享,并通过实时动态监控,实现“即时采购”和“零库存”,节约储存成本。

二是建立现代物流中心,改善运输管理,对那些供应质量稳定、交付及时的诚信战略供应商,给予进场物料的免检权利。同时采取措施,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和用电成本。

三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应在分析价值链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按战略成本管理的要求进行改进。

四是消除不增值作业。企业要根据作业的成本动因分析,对不增值的作业进行改善、消除,来提高企业的作业效率。

五是改进成本核算方式。企业要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适时采用作业成本法,改进对企业采购与运输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的核算方式,指导企业经营决策将有限的资源流向能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的顾客需求。

六是建立激励机制。企业每年应进行一次评价考核,并据此作为晋升调薪的依据。同时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制度,使各成本责任单位在成本管理实施过程中能强化职责,适时调整战略战术,进而达到成功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持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谭英平:《中国钢铁工业出口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兰州学刊》2009年第8期。

[2]周颖:《基于协同技术的钢铁企业竞争战略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3]跃华、袁天荣:《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会计研究》2001年第2期。

[4]裴安遥:《钢铁行业的自我发展与钢铁企业的自我发展》,《冶金管理》2005年第8期。

[5]葛新旗、王珠强:《战略成本管理在大中型钢铁企业中的应用》,《财会通讯》2009年第10期。

第9篇: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

关键词:钢铁产业;政策演进;影响因素

1.引言

我国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而对钢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即为钢铁产业政策。“钢铁产业政策是以钢铁产业为直接对象,保护和扶植钢铁产业,调整和整顿钢铁产业组织,其目的是实现经济稳定与增长,改善资源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等。钢铁产业政策要求我国政府对每个钢铁企业的生产活动、交易活动都进行一定的干预,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干预市场的形成和市场机制,进而实现特定的经济性的或社会性的目标[1]”。钢铁产业政策的演进是在一些影响因素的推动之下发生的。通过对现有文献和研究分析可以发现,钢铁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会受到钢铁产业布局、钢铁产业组织、钢铁产业结构变动、钢铁产业技术创新、钢铁产能变化和钢铁产业环保这几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几种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了实证分析。

2.模型简介及数据选取

为定量判别影响因素对钢铁产业政策演进的影响因素,本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各因素对政策演进影响的方差的大小,进而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以确定钢铁产业政策演进过程中的主导影响因子。

“主成分分析法是设法将原来众多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各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在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为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1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2,即选择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F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1,F2)=0,则称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

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如下:

F1=a11X1+a21X2+……+ap1XpF2=a12X1+a22X2+……+ap2Xp……Fm=a1mX1+a2mX2+……+apmXp

其中a1i,a2i,……,api(i=1……m)为X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X1,X2,……,XP是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值[2]”。

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指标的量纲不同,为了在计算之前去除量纲的影响,就需要将原始的这些数据标准化,本论文中数据都是关于影响程度重要性的打分,不存在量纲影响,因此,不需要进行数据标准化。

本研究主要是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建立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再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型中变量系数确定权重,以确定影响度的大小。

根据前文对钢铁产业政策演进影响因素的研究,其影响因子主要选取了钢铁产业布局、钢铁产业组织、钢铁产业结构变动、钢铁产业技术创新、钢铁钢铁产能、钢铁产业环保这6个因素来分别代表模型中的变量X1-X6。

为保证分析结论的准确,邀请包括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在内的20名专家进行了影响程度调查。这些专家均长期从事对钢铁产业发展的研究,其中包括:河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人,首钢集团3人,唐钢集团5人,天津财经大学5人,江西师范大学5人。模型所需数据是根据专家对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大小打分获得,评分标准为:影响程度非常大5分,影响程度大4分,影响程度一般3分,影响程度不大1-2分。本次共向有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评分结果如下表:

3.实证分析

按照对专家的调查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法,对钢铁产业政策演进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如表2。

根据“KMO和Bartlett的检验”可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53.262,相应的概率值接近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故应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

数矩阵与单位矩阵存在显著差异。Kaiser给出了常用的KMO度量标准: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本模型KMO的值为0.837,0.837大于0.8,所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在表3“公因子方差”中,显示了这些变量的共同度数据。上表第一列是影响因子,第二列是因子分析初始解下的变量共同度,该列数据表明,如果对原有的6个变量用主成份分析方法提取所有的6个特征值,那么原有变量的所有方差都可被解释,变量的共同度都是1。实际上,因子个数小于原有变量的个数才是因子分析的目标,所以不可提取全部特征值[2]。上表第三列是按指定提取条件――即所有特征值都大于1――提取的特征值的共同度。从上表可以看到,除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钢铁产能略小之外,其余的变量均在0.83以上。在表4“解释的总方差”中,“合计,方差的%,累积%”,分别表示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它们描述了因子分析初始解的情况。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2.252,解释第一个变量方差的37.540%(即2.252/6*10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37.540%;第二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703,解释第二个变量方差28.377%(即1.703/6*10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5.917%{即(2.252+1.703)/6*100%};第三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156,解释第三个变量方差19.258%(即1.156/6*10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175%{即(2.252+1.703+1.156)/6*100%}。其余数据的含义与之类似。在第一列数据初始解中,由于提取了6个因子,因此原有的所有的变量的总方差均被解释,累积方差贡献率100%。

根据主成分萃取获得的碎石图(图1)可看出,成分1、2、3非常陡峭,4、5、6较为陆峭。但考虑到一般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规则确定主成分,由于成分1、2和3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175%,大于85%。因此,选择提取主成分数量为3。获得的成分矩阵、旋转成分矩阵、成分转换矩阵与成分得分系数矩阵、成分得分协方差矩阵见表5―表9。

4.实证结果

对提取的三个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成分一对产业布局、产业环保因素反应充分;主成分二对钢铁产业技术创新、钢铁产能、产业环保因素反应充分;主成分三对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因素反应充分。

利用主成分得分系数中的数据得到的三个主成分模型如下:

F1=0.493X1-0.081X2+0.12X3-0.124X4+0.103X5+0.481X6F2=-0.076X1-0.059X2-0.88X3+0.597X4+0.553X5+0.041X6F3=-0.001X1+0.598X2+0.583X3-0.057X4-0.079X5-0.059X6

用第一式F1中的每个变量所对应的系数乘上第一主成份F1所对应的贡献率37.540%,再除以所提取三个主成份的三个贡献率之和85.175%,然后加上第二式F2中每个变量所对应的系数乘上第二主成份F2所对应的贡献率28.377%,再除以所提取三个主成份的三个贡献率之和85.175%,然后加上第三式F3中每个变量所对应的系数乘上第三主成份F3所对应的贡献率19.258%,再除以所提取三个主成份的三个贡献率之和85.175%,就可得到影响因素综合得分模型[2]:

Y=0.191879X1+0.07978X2+0.125457X3-0.03527X4-0.54104X5-0.13012X6

从综合得分模型来看,各因子对钢铁产业政策演进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钢铁产业布局、钢铁产业结构、钢铁产业组织、钢铁产业技术创新、钢铁产业环保和钢铁产能。

从中我们选取对钢铁产业政策演进影响程度较大的钢铁产业布局、钢铁产业结构、钢铁产业组织、钢铁产业技术创新这4个因素为主导因子。(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日]长谷川启之,梁小民,刘朝,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