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银行网点分析范文

银行网点分析精选(九篇)

银行网点分析

第1篇:银行网点分析范文

发展没有疑问

网上银行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从1996年就开始了网上金融服务。国际上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机构分两种:一种是原有的负担银行,机构密集,人员众多,在提供统银行服务的同时推出网上银行系统形成营业网点、ATM、pOS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目前,无论从全球,是我国情况看,此种形态占据网上银行的绝大比例。负担银行的典型代表WellsFarg。被认为是美国银行业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优秀代表,网上银行客户数t高达160万,接受网上银行服务的客户占其全部客户的20%。Wells一Farg。的网上银行系统不仅节约成本,更主要的是带来新增收入和客户,因为使用网上银行的客户普遍素质好、收入高、账户余额大、需求种类多。

另外一种是信息时代崛起的直接银行,机构少、人员精,采用电话、Internet等高科技服务手段与客户建立密切联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德国的一家直接银行没有分支机构、员工只有370人,却服务77万客户,人均资产达1000万美元。一份美州银行的关于客户分析的研究报告显示:对于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只拥有活期存款账户的客户,50%会在1年至2年内离开:只拥有定期存款账户的企业,1年至2年内30%会离开;而同时拥有定期、活期、网上银行账户的客户,最终选择离开的比率只有1%至2%。实践表明:包括网上银行在内的多种金融服务渠道的存在,能够真正挽留住客户。为何不“火”在美国,网上银行业务量已占到银行总业务量的10%左右,预计2005年有可能增加到50%。而在我国很多银行,目前网上银行业务量尚不足总业务量的1%。网上银行发展为何不“火”,真正的困难之一是安全问题。网上银行安全包括的方面很多,但可概括为两个层面一是网络自身的系统安全问题。(1)网络系统方面因素。Internet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络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构成威胁。(2)难以抗拒的灾害。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如地震、雷击、风灾等自然灾害和火灾、停电等意外事故等都有可能造成网络问题或主机工作的不稳定,从而严重影响网上银行的安全。(3)人为因素。如工作人员的失职、失误造成网络系统异常。(4)各种病毒在网络上流传,从而使得系统特别是网络系统遭到破坏。另一个是各种主动攻击手段所带来的安全问题。(1)黑客玫击。黑客通过ln一temet非法入侵网上银行网站,从而使系统和数据遭到破坏。(2)犯罪分子利用网上银行进行经济犯罪。如:“网络钓鱼”攻击者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Web站点来进行诈骗活动,受骗者往往会泄露自己的财务数据,如信用卡号、账户号和口令、社保编号等内容。诈骗者通常会将自己伪装成知名银行、在线零售商和信用卡公司等可信的品牌,在所有接触诈骗信息的用户中,有高达5%的人都会对这些骗局作出。向应。

基础在变牢

第2篇:银行网点分析范文

关键词:银行基层;营业;网点;运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银行基层营业网点运营能力的分析

(一)运营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股份制的盛行,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以及资产质量也取得了明显的改善,不管是其竞争实力,还是其发展能力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各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开始树立起了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观念,其经营管理也开始从以前的简单化和粗放化转变成为了精细化以及集约化,在其运营管理上也获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建设管理会计系统,其信息的管理也更为集中,其决策效率与管理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尽管其在整体发展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其基层的营业网点在运营上仍旧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和消费者自身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还有很多细节部分没有落到实处。在银行基层营业网点的运营过程中,经常存在以下问题:自助设备的建设不够、服务的窗口较少、服务项目较少等,为何频频出现上述这些问题,经过调查与研究发现,造成上述这些问题频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产品的设计上、经营理念、业务流程、业务发展思想、基层营业网点经营模式以及其风险防控能力等各方面满足不了市场发展的变化,尤其是运营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

(二)银行基层营业网点运营模式的不适应性表现

第一,在管理理念上,因受到“收益下移与责任下放”思想的束缚,使得基层网点在运营上受到影响和干扰。在银行基层营业网点的运营过程中,很多高层的管理人员将其改进服务的责任交于一线的工作人员,未深层次进行原因的分析,造成基层营业网点中的运营人员在进行业务办理、提供服务时,难以平衡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的控制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随之加大,继而影响其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

第二,网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造成市场的反应能力较差且速度较慢,银行基层网点在运营过程中,其流程设计上和业务处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网点在功能布局以及业务结构还不够合理,且其效率较低。此外,在员工的绩效考核上与激励制度上还又待于完善与细化,在利润分成上还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

二、强化银行基层营业网点经营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风险管理与内部经营管理制度的深化

转变以往单一的内控优先经营观念,坚持以客户作为中心,抓好风险管理以及业务发展,采取科学的管理和经营,平衡好银行基层营业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做好其业务发展方面的工作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加强其在制度建设、系统建设、职责划分、产品开发以及流程改造等各方面和总行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相应的责任分担制度,对其利益进行合理地分配,以防止由于分配的不公或者责任的不明确造成其风险管理落不到实处和其经营效率降低,最终影响其客户服务体系的构建。

在风险管理上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将各业务进行合理地划分,对不同层面的风险防控责任进行区分;第二,将城市作为其中心,逐步进行区域内运行中心的设立,对业务进行集中处理,将风险防控责任交予更加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管理;第三,基于数据的分析,对交易风险进行控制,从监督中心逐渐向风险控制中心和运行质量管理中心转变;第四,构建统一且合理对账平台,通过对账系统来完成投产等工作。

(二)理顺纵横向管理制度与网点运营管理制度

第一,进行产品的创新,基于银行的整体发展,梳理业务流程,适度整合不同部门的各种需求,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第二,各地区在实施改革管理的过程中,应对各地区低效作业环节进行精简,整合职能交叉流程,重点监控风险较为集中的各作业,制定出内控合规、市场营销、会计结算、资金营运、人力资源以及计划财务等各专业业务流程的相关重组方案,同时把网点信贷审、财务、资金以及账务等集中到分行进行管理和运营。第三,基于各业务自身的发展结构以及其业务量,对银行基层实施整合,根据其业务量的需求来设置相应的岗位,根据实际的业务量来进行人员的配置,使其财务核算更为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不断优化其人力资源结构,充分调动网点工作人员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从而提升其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反应能力。第四,基于上述内容,采取两级机构网点管理模式,按照实际专业来重组业务流程,加大对组织结构的革新、支行职能的调整以及网点布局的优化等,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会计和核算系统,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

(三)加强营业网点的转型和加速其渠道方面的建设

第一,加大网点的规划和电子渠道的建设,详细调查区域内企业以及个人的金融要求,对多功能的自助终端、存取款一体机以及ATM进行合理地布局,对柜面的业务实施有效的分流,不断提高其金融服务方面的供给能力。第二,加大网点功能的创新和改造,对网点的功能进行准确的定位以及转型,实现一体化的服务,分离复杂业务和简单业务,扩大其单位面积内的服务效能,基于不同的服务需求进行分流。

(四)流程的改造与调整业务处理方法

合并重复且分开的工序,加大流程之间逻辑关系的研究,将其业务处理方法理顺,简化银行运营管理的业务流程,把以往串行的流程改造成为并行流程,明确责任。而在业务处理方面,可将运营中不合理的环节进行整合或者分离,有效整合对私业务以及对公业务。除此之外,还应构建合理且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银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征.浦发银行长沙分行营业网点转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0.

[2]颜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1.

第3篇:银行网点分析范文

网上银行促销渠道分析系统采用C/S架构或者B/S架构,充分考虑系统易用性和投入产出。从维护网上银行的C/S架构和B/S架构角度来分析,使用网上银行促销渠道分析系统的多是管理人员,并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系统用户数量也不会大幅度上涨,综合网上银行系统的维护成本和开发成本,尽量选择C/S架构。从使用者和系统数据传输的角度来分析,只有银行工作人员才能使用这个系统,而C/S架构具有良好的灵活性。综上所述,网上银行促销渠道分析系统可以使用C/S架构来部署软件模块。由于网上银行系统包含大量的客户信息数据,因此网上银行系统必须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相关操作人员必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规范网上银行系统操作,严格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网上银行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为数据表和数据查询算法留出充足的软硬件资源。同时,网上银行渠道分析系统要支持工作人员扩展数据查询、数据字典和数据表之前的交叉查询,将用户的查询记录保存在本地网络服务器上,尽量避免重复查询,提高网上银行渠道分析系统的查询速度。

2数据挖掘技术在网上银行促销活动中的运用

随着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网上银行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交易平台,各种新型的促销策略,使网上银行业务得到迅速拓展。但是,和四大行相比,一些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近年来,网上银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某些网上银行业务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促销成本不断增加,而促销效果不理想的状况,数据挖掘技术在网上银行促销活动中的运用,要积极解决这些问题。

2.1提高营销质量当前,很多银行都逐渐加大了网上银行促销力度,但是促销活动的效果却不明显,单纯的依靠赠送礼品或者各种优惠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促销成本,并且难以真正地吸引客户。在网上银行促销活动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不同促销活动的特点,根据网上银行系统自身的特点和优化,对不同客户进行组合促销,将不同的网上银行业务或者产品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对有意向的客户进行促销,合理安排网上银行促销活动内容和时间,尽量在电子商务交易高峰时段之前,实现网上银行促销活动的目标。

2.2优化客户结构一些商业银行不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在发展潜在客户时,缺乏针对性,网上银行促销活动的交易需求较弱。因此要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一些隐含的信息,明确哪些客户对网上银行的哪些产品或者业务有需求,挖掘潜在的、有实力的客户,将这些客户作为网上银行促销活动的重点客户。

2.3优化促销活动流程在网上银行促销活动中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采用运用关联分析,挖掘传统银行渠道重点产品和网上银行系统重点产品的业务数据,挖掘非网络银行系统和网络银行系统业务以及网络银行系统不同业务或者产品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寻找符合网上银行系统运营条件的关联关系,探索网上银行系统不同产品和业务之间的依存性或者相似性[2],由此将网上银行系统的某一项业务或者产品作为重点促销产品来拉动其他业务和产品的销售,并且可以将一些业务或者产品组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促销,提高网上银行促销活动效果。另外,挖掘优质、有潜力客户特征,优质客户可以银行提供大量的业务收入和交易量,因此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的聚类方法分析银行系统的客户构成,挖掘优质客户的共同特征,为网上银行促销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据。

3结束语

第4篇:银行网点分析范文

Keywords:netbank;microfoundation;competitionstrategy

摘要:互联网和银行业的结合成就了现在的网上银行,这一新银行业务的出现和发展必有其原因。本文的出发点就是从网上银行业存在的原因入手,结合微观基础中的劳动力市场的偏好理论、市场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性,进而分析网上银行的现状和产生的问题。问题主要存在于网上银行的交易成本、发展多样化,传播功能等,根据这些问题,本文分别从战略的角度探讨网上银行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网上银行;微观基础;竞争战略

一、网上银行简介

网上银行就是“网络+银行”吗?

(一)定义和历史

确切地说,网上银行应该是“网络+银行业务经营管理”。这个概念是动态发展的,自从美国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以来,网络已经从简单的计算机有线网络转变到的“三网合一”,提供“3A式”服务已经不存在技术瓶颈。而银行的业务发展主要借鉴西方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金融工具也呈现出多样化,除了国库券外还出现了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债券、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与货币市场工具和长期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股票、受益债券、股权证、基金证券等金融市场工具。

回顾国内的网上银行发展历史,1997年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开通了网上业务,从此拉开了国内网上银行的序幕,2000年中国银行上网开展业务,2001年工商银行大刀阔斧开拓网上市场,2002年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推出自己的网站。自此国内四大商业银行全部被“一网打尽”。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我国目前已经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实质性网上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达50余家,客户数量达40万,远远超过了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

(二)前期研究成果综述

2000至2002年期间,理论界在理论和实证方面也曾作过许多的分析研究,大部分来自于对国外网上银行的分析以及借鉴。笔者将前期研究成果归纳为以下几类:

1.实证类型

此类多来自于银行内部、各大知名咨询公司和网站的分析报告和年报,其中主要包括各类指标,如使用人数、使用频率、最频繁使用的网上银行业务、用户满意度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预测。

2.经验类型

这一类在网上银行的现有研究报告中占去很大一部分比重,主要是借鉴国际上知名的网上银行的经验看中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态势。这类分析报告主要从国内网上银行的不足入手,根据国外的成功案例给出的一些启示,谈论国内应该改进的不足之处。

3.功能类型

这一类型主要抓住了银行管理的一些具体细节,例如交易费用理论、金融效率、风险管理等。上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网上银行和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理论结合起来,这样的视角显得更为专业。

4.用户类型

此类文献的作者具有如下特征:一、对管理和计算机技术颇有研究;二、这类人士还是网上银行的用户;三、对生活归档:金融证券论文推荐度:收藏本文日期:2006-2-269:28:00也谈我国网上银行字体大小:小大也谈我国网上银行

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故善于发现问题。这类文献比较通俗,但是很有价值。

5.技术类型

此类文献专攻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单纯的技术不同,这类文献偏重于信息资源的整合,例如后台CRM(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仓库等概念的挖掘。从计算机公司的角度出发为银行业提供全面解决方面,因此这类文献多来自于如IBM、HP等企业。

(三)本文的出发点

本文的出发点始于两个问题:一、网上银行的立足点;二、网上银行的存在方式和目的。由这两个基本的问题引出的关于现存网上银行的问题和经营对策。

这两个问题在理论界一直试图给出答案,只是角度的不同。本文从经济基础来看待存在的原因,同时从网上银行的行为特征来看存在方式和目的。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本文走的是“功能类型”路线。

二、网上银行扎根在何处

首先从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偏好理论和市场理论出发。传统银行业务的开展一般都在营业网点进行,这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一是距离的问题,二是时间,三是交易成本。

一般在中级微观经济学中,我们知道如果将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预算约束所决定的商品的效用理论应用到劳动力要素市场,我们便得出了一个后弯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随着工资的上升,人们对于闲暇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只要时间的边际效用大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人们宁愿用货币去换取自由的可支配时间。如果传统银行业务的开展不能跟上这个趋势,那对于传统银行业将会是一个冲击。

这里的结论再简单不过了,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需要更多的可支配时间,人们会将传统银行业的不便作为一项生活中的负担。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将从适应性转向理性消费。

从市场理论来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效竞争市场是也就是使交换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市场,这样的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生活中是几乎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往往欢迎垄断竞争市场,这样的市场能给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证券公司(如集合理财)、基金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金融功能的完善与强化,中国的商业银行将会成为竞争性行业中的竞争性企业。

此外,在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同样也会降低市场的效率,这在金融业也是同样的情况。依赖于信息不对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只是短期的行为,市场因此变得没有效率,就像“次品市场”的例子,结果使得高效的厂商和客户退出市场。需要改善这样的一个情况,就需要有信息机制和监督机制。这样的机制一方面是为了规避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酿成的风险,同时也能培育出理性的消费群体。而这样的一个机制是需要成本的,信息技术和银行这两项以服务为导向的产业走到一起并不是偶然。

信息不对称不仅包括银行对客户的,还包括客户对银行的,以银行的贷款业务为例,银行依赖什么来进行个放贷业务呢,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据专家测算分析和保守的判断,中国市场交易中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使得无效成本占GDP的比重至少为10%至20%。其中信用体系建立的首要难题就是信用信息从哪里来。银行业也希望通过对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尝试来降低这方面风险。

结果各大银行之间个体理性的博弈结果使得最终大家都会拥有网上业务,所以正如我们看到的,四大商业银行在短短两、三年内纷纷落网。

二、网上银行现状分析

(一)从成本特点看网上银行

从网上银行的自身出发,采用微观经济学中对厂商的分析方法,由于网上银行的投入主要是固定成本,那么随着提供服务的客户人数增多,单位成本应该呈递减趋势,由于边际成本较低,据估算,一笔网络交易的成本是0.01元,因此从国外网上银行的存款利率来看,就要明显高于一般实体银行。在银行考虑是否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根据成本和业务定价(网上银行已有收费的趋势),估算出自己的盈亏平衡点,这个点可以是稳定的客户数量,也可以是每天的交易量。

(二)从发展趋势看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既称作银行,那它和商业银行一样,首先应该是利益驱动的,在国内网上银行的形式是以实体银行为支撑的。通过网上业务,银行可以有效整合自己的资源,从整体上降低自己的营运成本,稳定现有的客户。另外由于网上银行不存在地域的限制,同时还能发掘新的客户。从这几点看,网上银行符合银行的内部需求。但是由于这类数据隐含体现在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上,因此很难找出营业费用减少了多少,收入增加了多少。在此只能做一个定性的分析。

现在我们从下面三幅图可以看一下网上银行的利润前景。

通过经济学原理中的外部经济性来分析,网上银行功能的成熟与完善会拉动社会其他的产业的进一步网络化,成为互补产品,形成范围经济。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网络化,网民人数的不断增长,将会使得行业的单位成本呈进一步下降趋势。这个发展态势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利润增长是非常关键的。

(三)网络功能分析

根据网络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到网上银行本身除了盈利能力以外,还有一个信息传播的功能。就现在已有的传播功能分析,网上银行可以分为网上教育和信息,除此以外有些银行还开出网上论坛,以便用户之间的沟通,以加强营销的力度。

但对于银行来说,网上银行的重要作用不单单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播功能这种功能一般的网站都具有,但是在大浪淘沙之后,又有几家剩下来了呢。网上银行真正的核心是要透过精美的页面,基本的交易系统,直达它的数据平台,也就是现在颇为流行的CRM平台。

四、问题的突现

总结前面对微观基础、成本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传播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到网上银行的问题有其特殊性。

(一)关系生存的交易成本

关于交易成本不是指银行方面的,这里特指客户的交易成本,银行方面通过网上银行业务降低了自身成本,是否有效传递到了客户方面呢。以个人业务为例,现行的网上银行(一些试点收费分行)交易成本大都是这样制定的,一般网上银行都需要交纳一定的年费以外,其他的业务和传统业务收费标准相同,换句话说在客户交易成本,或是网上银行的价格制定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并没有进行差别化价格战略。

但是这一点合理吗?按照上面的分析,成本函数可以概括如下:

TC——每年总成本

C——网上银行年费

t——每次的交易费用

n——交易的次数

公式比较简单,这里的t代表简化的交易费用,对于消费者来说,每年所负担的成本就等于网上银行年与交易费用的总和。但是站在风险的角度考虑,就要对以上公式做出补充。其一、由于网络传输数据所特有的风险,误码率是不可避免的。其二、划转过程中的时间延误,比如可能发生如下情况,货款已从一方账户划出,但该对方账户还未能确认你的款项到达,这中间的时延也是一项成本。当然这样的成本是在一定的概率条件下发生的。可以看到修正后的成本函数为:

P——事件发生的概率

X——事件发生所引起的损失

这样一来,即使要根据网上业务等于传统银行的成本原则定价,由于交易风险的存在,那交易费用也应该小于传统银行业的交易费用(或者利率要高于传统银行利率)。

(二)发展需要多样化

首先,由于国内网上银行的服务是建立在传统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原先各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重点不同,因此各自的产品的差异和主要的客户群体差别是不言而喻的。相对于商业银行个体来说,他们的网上银行就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提供各类互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得用户在本行能享受到需要的产品。

其次,在上面所提到的几家做得比较好的商业银行中,除了比较全面的金融产品以外,还需要本行的自有特色,如业内所称的招商银行服务比较快速,工商银行接入比较方便等,多样化的一个关键就是针对客户的营销。举例来说,商业银行已经看到了国内的青少年出国留学的热潮,而这对于银行来说一是贷款业务,二是本外币的划转业务,结合网络的地域优势和时间优势,如果银行推出一卡两币的服务,这必将大受消费者欢迎。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针对需求变化的多样性问题。

(三)传播功能意义不大

作为网络功能的一大特点,由于网上银行是一项新鲜事物,对于它的营销不仅仅要停留在广告和促销手段上。就如前面所分析的微观基础中所谈到的信息对称性问题,国内大多数的网上银行仅是对网上银行的业务做出说明,而对收费细则和安全特性等网上银行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并没有给出具体地说明,而且对于损失赔偿也没有明确的承诺。这上面只有工商银行做得比较好,它在自己的主页上开出了一个论坛,有员工定期值班,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从另一观点来看,银行在没有公布有效的信息之前,客户在使用这个产品时就会有顾虑,这样一来银行也不便于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又会对目标客户群的划分造成困难。

五、关于我国网上银行竞争战略的思考

网上银行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但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并不一定都适用于中国。考虑到我国网络化并没有像欧美那样普及,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在各地区呈现不平衡的态势。因此对网上银行的战略构架就提出了新的问题。笔者结合上面提到的一些微观基础问题,就网上银行的战略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国网上银行重在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成为了新兴行业一个差异化的重要标志,由于网上银行的产品类型,如各种金融工具和业务易于被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模仿,所以现阶段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树立自己在客户和潜在客户中的知名度。

品牌战略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消费者肯为我们的产品付钱?银行可以通过价格优势树立品牌,例如美国的最大的网上银行NetBank在1999年报上所称,它的品牌形象来自于低廉的交易成本和丰富的产品。当然国内不一定都借鉴它通过价格打响品牌,我们同样可以走高价路线,但要提供的是物有所值的产品;或是利用互联网的地域优势,成为全球性的支付银行;或是通过服务建立品牌,工商银行做得就不错,因此工行在第一季度的交易额达2.7万亿,居各行之首。

(二)网上银行的安全考虑

网上银行对消费者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安全性的考虑,这一点绝对有必要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讲,而且已经成了判断网上银行优劣的重要因素。英国的“卫报”就在5月6日报道了关于12名跨国网上银行诈骗罪犯的新闻,这就为网上银行的安全风险管理提出了要求。有些问题是技术问题,需要银行与高科技公司合作来解决,而事实上我国网上银行系统全数是依赖国外公司搭建的系统平台,这样的风险不可谓不大。另一方面来自于教育问题,由于客户的自身原因所造成的资金损失,这就需要借助网上银行的手段进行教育和宣传。最后还要加强国际间银行业的紧密合作,因为网上银行的一大特征就是无国界。

除了以上的预防措施以外,还可以从补救方面着手,就好像美国成立了FDIC就是为了树立银行客户的信心。网上银行也需要一个第三方机制来消除用户的顾虑。

(三)与政府部门联动

这里并不涉及政府公关,重点是通过和政府合作,形成网上银行的社会效益。一方面,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需要网上银行这一技术机制的加入,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合作。另一方面,网上银行也迫切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来支撑自己的业务开展。网上银行本身的社会效益要大于个体效益,因此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最近的两则消息来看,政府也有意推行这一信息化建设。

网上银行业务的整条价值链几乎都是在虚拟的网络上进行。如何使利益相关者效用最大化、以及如何积极配合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成为了网上银行发展的目标。

(四)网上银行战略目标定位

网上银行在国内作为传统银行的一个部门,其目的不同于国外一些独立的网上银行。我国网上银行的目的不是从自身营利的角度出发,而要考虑到商业银行整体的利益,可能产生的现象就是网上银行部门不盈利或亏损,但是整体银行的利润在上升。

这里涉及到一个核心业务问题,核心业务并不一定是赚钱的业务,如果商业银行将其网上银行部门定为核心业务,有可能就是利用这一业务为银行吸收客户,为其他的业务提供盈利的可能性。当然国内银行也可以将网上银行定位成盈利业务,但是其业务的划分和客户市场的细分要和本身传统银行业务交错开,以避免银行内部利润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这同样也是对传统银行的一种保护。

(五)业内的竞合态度

竞合指竞争与合作共存,目光短浅往往会造成“以邻为壑”的战略部署,而这样于己于人都不力。从银行个体来看,竞合的态度首先体现在各商业银行的特色不用,专攻方向也不同。在竞合的概念中首先强调的是竞争,竞争才能体现效率,其次讲得是合作,因为网上银行是有互联网联通的,即使不合作也已经被连在了一起,随着外资银行的网上业务开办,国内的强强联手会成为一个趋势。从银行的外部来看,过度的竞争会导致资源的浪费,重复建设现象的严重,就会存在外部不经济,这与发展网上银行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

(六)网上银行相配套的管理体系

网上银行的形式与一般银行不同,对比之下更需要人才的创新能力,当然就如前面所说,网上银行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策划、管理和实施。随需应变的概念在网络时代得到重视,同时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网上银行的体系下,需要强调知识性和灵活性,在这里就能体现出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整个组织构架应该是由项目所驱动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是项目的核心,依次展开实施,在这里层级观念需要进一步弱化,以适应灵活性的需要。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一个独立部门,网上银行的管理体系要做好和传统银行的沟通,同时保留自身的独立实施权利,在权责分明的情况下开展活动。

六、结语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古代的战略管理思想有韩非子的“势”、商鞅的“法”和申不害“术”。网上银行是一项新的金融业务,它能够被消费者接受说明是市场对这个产品有需求,这就是“势”的力量,包括宏观和微观的因素。但是仅有“势”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法”去规范,“术”来实施。对于网上银行的研究在学术界曾经出现过不少有价值的文献,但是近两年却少有关于它的研究,这就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整篇文章从网上银行的微观基础谈起,结合它和传统银行的共性和自身的特性,分析了网上银行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国内网上银行发展的意见。

本文与过去其他文献归档:金融证券论文推荐度:收藏本文日期:2006-2-269:28:00也谈我国网上银行字体大小:小大也谈我国网上银行

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看问题的角度有所转变,结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看网上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但由于是新鲜事物,很多分析只能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对于定量分析的数据来源渠道有限直接导致了本文的缺陷,即实证方面的研究不足,因此笔者仍会继续对此加以关注,希望本文能对自己以后的研究,或是对将来其他研究此类业务的学者能有借鉴作用。[NextPage]

参考文献

HalR.Varian.1999.INTERMEDIATEMICROECONOMICSAMODERNAPPROACH5THedition.USA:Norton.

MarcoLansiti&RoyLevien.2004.StrategyasEcology.《HarvardBusinessReview》March:68-78.

RobertS.Pindyck&DanielL.Rubinfeld.2001.MICROECONOMICS5THedition(OriginalEnglishLanguageEdition).UpperSaddleRiver,NewJersey07458,PrenticeHall.

戴国强,1999,《商业银行经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戴建兵等,2000,《网络金融》,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刘秀山、陈永民,1995,《现代银行制度200问》,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曼昆,1998,《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振山,2000,《金融效率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王月霞,1999,《网络化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谢平、尹龙,2000,网上银行:21世纪金融领域的一场革命,《财经科学》第4期,1-5。

徐昕、赵震翔,2000,西方网上银行的发展模式及启示,《国际金融研究》第5期,31-33。

第5篇:银行网点分析范文

【关键词】SWOT分析;网络银行;发展对策

SWOT分析法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在他的《企业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的。在安德鲁斯的SWOT分析框架中,S指企业的优势(Strength)、W指企业的劣势(Weakness)、O指环境向企业提供的机遇(Opportunity)、T指环境对企业造成的威胁(Threats)。采用SWOT分析,可以在结构上进行深入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经过分析可以将外部机会与威胁同内部优势、劣势加以权衡。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反复强调:“结构分析是确立竞争战略的基石,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点。”以下笔者将应用SWOT法分析我国网络银行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通过与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认识我国网络银行的不足,发挥我国网络银行业的优势、把握机会,避免威胁。

一、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优势(Strength)分析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已有一定的规模,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巨大

到2002年底,设立银行网站的国内商业银行已经有31家,开展交易型网络银行的商业银行已经有21家。其中,招商银行的“一网通”在国内是一个知名品牌,率先实现了传统银行业务网络化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银行”服务。中国工商银行也在2002年先后被英国《银行家》和美国《环球金融》评为“全球最佳银行网站”和“中国最佳企业网上银行”。这些都表明我国网络银行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

2.法律法规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于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8年颁布了《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2000年颁布《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2000年公布实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在2001年颁布实施《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和引导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有效防范银行业务经营风险,保护银行客户的合法权益。

3.传统银行的网点优势

目前纯网络银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存取现金和提供保险箱业务等劣势,因此网络银行需要一定规模的实体营业网点给予支持,而我国网络银行可以充分利用传统银行花费长时间和大量资金建立起来的客户服务系统(如ATM和POS机),迅速扩大自身的客户群。外国银行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迅速完成在营业网点的规模和优质客户数量方面的积累,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国外网络银行在中国开展网络银行业务。

二、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劣势(Weakness)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发展的网络银行都是在传统银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网上分支机构,还没有出现纯网络银行。我国网络银行存在以下劣势:

1.社会信用机制尚不完善

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已经有150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信用机制不完善,已成为银行产生不良贷款和制约信用制度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企业信用方面,据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至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18]在个人信用方面,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则基本属于空白,仅在上海开始进行联合征信制度试点。

2.人才基础薄弱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大批既有熟悉IT技术又熟悉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的银行业是直接经过由银行办公自动化进入网上银行业务发展阶段,跨越了银行内部电子化的发展阶段,虽然也有不少熟悉金融业务的高科技人才,但是既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践经历又熟悉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却相当匮乏。经济实践证明,只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才是网络经济时代金融业的合格人才。

3.业务品种的广度和深度有限

目前,在国外网络银行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已经进入了为大众量身定做的阶段。而我国有的网络银行只是将传统银行已有的业务搬到网上来处理,还不能根据每一个客户的偏好、个性、口味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网上金融的最高形式是通过互联网创新一些传统银行中无法进行的业务,把各种业务和系统最大可能的整合在一起。我国网络银行的金融服务品种相对匮乏,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时间较晚;另一方面我国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目前只能分业经营,不允许混业经营,不能直接参与证券、期货等其他一些基本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银行的发展。

三、我国网络银行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后发机遇

我国网络银行业的发展较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这既是劣势同时也是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机遇所在。我国网络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同时借鉴国外网络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选择适合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战略和发展模式,学习和借鉴外资银行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使我国的网络银行的发展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就是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机遇。

2.外在竞争压力与内在追求利润动机推动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

因特网的发展给银行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在一个消费者需求急剧变化的时代,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银行或金融服务公司就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银行开展网络银行在线服务,避免将最好的客户让给竞争对手。同时,网络银行的开设成本、运行管理成本较低,并可降低客户的交易成本,所以利润前景看好。这些都会推动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

四、我国网络银行业面临的威胁(Threat)

1.优秀复合型网络金融人才的流失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由于对我国金融消费市场、消费习惯和金融政策法规不了解,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将采取高薪政策吸引中资银行优秀的IT、金融复合型人才。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声誉、薪酬待遇、激励制度、培训计划等方面比中资银行有较大的优势,中资银行人才外流将不可避免。在外资银行的高薪、出国等优厚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的吸引下,高素质金融人才跳槽的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大量发生。国内银行将成为外资银行的培训中心,在人才竞争中不无尴尬地处于劣势。一些客户、存款也随着人才的流失而流失,这将削弱我国网络银行的竞争力。

2.网络银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由于网络经济中“马太效应”的存在,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映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与劣势一旦出现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雪球”似的累积效果。在竞争中,某个网络银行一旦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将处于非常有利地位,反之则被动。这使得竞争白热化(见表1)。

五、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

根据以上中外网络银行的现状及SWOT分析,可得出以下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对策:

1.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业务战略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以前并不重视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近年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始以客户为中心创新金融业务。网络银行必须以“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变,更贴近客户,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为顾客提供个性化、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进行市场定位和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2.完善信用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必须运用法律、经济、道德等各种手段来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各银行应建立统一规划的信贷资讯信息源,普遍推行社会和个人信用评级以及银行自身的信用评级。由于网络银行完全依靠对电子信息的控制来完成金融交易,完善的信用机制将会保障网络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3.品牌战略

金融消费不断走个性化、综合化、知识化,一旦某个网络银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取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后,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这种优势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形成网络银行的品牌效应。这将不断地扩大网络银行的客户群,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形成正反馈的良性循环。反之,则会形成恶性循环。网络银行的品牌来自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自鲜明的金融特色业务,来自一流的管理。我国招商银行的“一网通”和工商银行的“金融@家”都是知名品牌,其成功源于先进的技术,通过市场细分塑造自身的特色业务,培养了稳定的客户群。

4.人才战略

网络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一支既有网络计算机知识又懂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我国金融领域急需一大批懂技术、有经验、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能够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进行利润创造和风险控制。完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励人才,创造条件进行技术和金融业务部门的交流和培训,并采取措施防止人才流失,将技术和业务有机结合,提高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崔晓峰著.银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115.

[2]王华庆.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2:13.

[3][美]玛丽.J.克罗宁著.互连网上的银行与金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20.

[4]孙森.网络银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1:30.

[5]金培.产业组织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0:113.

[6]纪玉山.网络经济[M].长春出版社,2000:6.

[7]孙森.网络银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1:28.

[8]王华庆.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2:283.

作者简介:

第6篇:银行网点分析范文

二十一世纪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是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和更具广度与深度的金融保障。当前,在中国深化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带来的金融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内银行业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在我国金融银行体系中,存在着的少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而大量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各种原因发展相对缓慢、亟待转型的现状,而这种将中小型银行置于不利地位的现象迟早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近30年国际银行业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反复证明:一个稳健而富有竞争力的银行业格局对整个国家经济健康状况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完善的银行业体系不单纯意味着银行类型齐备,更重要的是要求银行业格局在规模、服务领域及产品业务外延上应具备相当完整的层次结构。优化银行业格局,对于提高一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和稳定性、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与保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站在国际国内银行业格局的战略高度来思考中小银行的发展问题。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列举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国内同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网点转型的举措和经验,并以桂林银行为例为我国中小型网点经营转型提供借鉴意义。所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调查法:以桂林银行网点转型为例,对桂林银行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经验,对桂林银行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压力和桂林同业银行的竞争环境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桂林银行网点经营转型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

比较分析法:列举国内外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国内同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网点转型的举措和经验,在比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桂林银行网点转型提供借鉴意义。

三、网点经营转型

(一)网点经营转型的介绍

在我国,商业银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开设多家网点。网点不仅是深入发展有效客户关系的重要工具, 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引以为豪的巨大优势。银行网点转型重塑网点价值,银行网点经营转型是指网点的业务功能由传统的核算交易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网点的服务营销模式,实现服务标准化和客户体验的一致性,以提高产品销售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银行网点转型重塑了网点价值,国内银行业提出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左右。目前各家银行都在积极推进网点功能的转变,虽然每家银行的方法和侧重点不太一样,但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提高网点的运营、营销和服务能力。

现今,国内银行竞相投资进行网点建设,各类银行下设网点众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外资银行涌入国内金融市场的大背景下,由于外资银行往往具有雄厚的资金、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创新服务理念,在金融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具有强劲的优势,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凭借市场上大量的营业网点,在竞争之中也保有不可小觑的潜力。然而,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现状,网点的价值尚未被充分发掘出来。网点的作用与价值依然较多地停留在为顾客提供 传统的存取业务上,这不免造成了网点建设的浪费,再加上当今电子银行业、自助服务银行快速发展与普及,各营业网点都设置了ATM自助服务机,然而这对于前来银行寻求服务的人来说大多成为了摆设,人们更倾向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服务,尽管只是简单的存取业务。这更说明了银行应依托网点提供各式各样的营销服务,通过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促进各项金融商品的营销,将网点经营由传统的核算交易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的转变。

(二)网点经营转型的指导思想与实施方式

近些年,国内外商业银行实施网点经营转型大多遵从“以优质客户为中心, 以渠道为载体,以产品为手段,以队伍为主体,以机制为保障,转变管理发展方式,强化营业网点的营销服务功能,提高客户和员工两个层面的满意度,实现营业网点由传统的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真正把营业网点建设成为客户需求的征集点和实现点,产品需求的提出点和改进点,营业服务的落脚点和关键点”的指导思想。

四、国内外商业银行网点经营转型的先行先试

(一)光大银行:转型发展 创领未来

在竞争日益激烈、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科学的战略成为银行生存发展的关键。按照光大银行确定的发展战略,光大银行北京分行积极探索“更有内涵的发展”道路,朝着总行唐双宁董事长提出的“三年改变面貌,五年形成自身特色,十年勇争同业前列”的战略目标迈进。光大银行(601818)北京分行坚持“零售优先”的业务策略,把零售业务作为转型的突破点和发力点,通过科学的战略、周密的运筹、艰苦的付出,近十年来零售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储蓄存款由少到多、个贷业务由弱变强、出国金融从无到有、小微金融走向深入,品牌形象日益彰显,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特别是近两年来,分行零售业务厚积薄发,储蓄存款年均增加1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40%,特色产品和创新业务叫响京城,实现了从“跟跑者”到“超越者”的华丽转身。

第7篇:银行网点分析范文

1.缺乏理论和政策导向。客户关系管理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不能完全移植到我国。客户关系管理涉及银行体制结构和资源配套等很多方面,没有理性的指导使得全行很难形成统一。而且,现在很多基层行的领导缺乏对客户关系管理的认识。

2.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收集并存储了大量的客户信息和产品数据信息,但信息比较散乱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以客户为核心的数据库构建,因此很难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比较注重业务运作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对客户信息的搜索、分析不多。

3.机构设置不配套。目前我国银行内部机构设置管理层过多,机构职能重复、职责不清,无法满足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银行各业务部门都有客户经理,多个部门业务角度和口径不一致,同一客户不同的需求要找银行多个部门分别处理,这些都导致银行工作效率低下。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涉及银行各层结构的岗位、职能的重新定位,目前缺乏一套新的扁平化经营营销体系。

4.缺乏智能型CRM软件开发能力。中国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厂商难以为金融企业客户提供实用的、便于理解和操作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性CRM软件的开发能力不强,客户关系管理的许多功能难以实现。

二、网络时代下银行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模式下银行经营的影响。

第四次银行科技革命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方兴未艾,主要科技发明是互联网、移动通讯、三网合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科技革命迅猛改变银行业经营模式。具体可从银行的产品、定价方式、渠道及促销分析其影响。

1.对银行产品及业务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逐渐自由化,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呈现出两大趋势,即商业型和高附加值型。商业型提供稳定、廉价和标准化的服务;而高附加值型则提供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特色产品和服务,是网络时代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此外,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快速的信息交流平台,这使得目标客户与银行的接触渠道增多,客户可以非常容易地了解各个银行的产品特点和价格差异,因此客户选择权加大,如何把握客户的需求、吸引并保持客户是当今银行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业务方面,银行与多方企业合作共推新业务。2013年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和民生银行合作,除了传统的清算与结算、信用卡业务等合作外,理财业务、直销银行业务、互联网终端金融、IT科技等多方面也是合作重点。

2.对银行定价方式的影响。

进入网络时代,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增大,其投资理财需求也将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要求银行能够随时根据客户的行为及反馈的信息、同业竞争状况等因素对价格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持在同业竞争中的价格优势。由于网络的出现,使银行的分支机构和员工减少,通信费用降低,营运成本大大降低,银行将拥有更大的实行差别定价的空间。

3.对银行分销渠道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银行仍主要依靠有形的网点扩张来扩大市场份额,这种体系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较大,因此银行的业务覆盖率和服务时间都受到很大影响。在网络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出现,广大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实现与银行的互动式、无缝对接。各银行在近年来不断加大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投入,根据艾瑞网数据显示,人们使用电子银行服务形式呈多元化趋势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银行客户开始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银行的电子银行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也随之增高。银行凭借有形的营销渠道(网点)与无形的营销渠道(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相结合的“交互式”的营销战略,将营销渠道延伸到最终客户。由于手机银行业务多元化,能够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处理业务的需求,加上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3G/4G、WiFi无线网络的覆盖,手机银行用户使用率涨幅最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4.对银行促销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促销主要是各种有形广告手段,对信息技术要求不高。网络时代的银行促销将信息优势与客户行为分析紧密结合,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分析客户数据,用于对客户长期的记忆力、忠诚度培养及客户购买策略分析,加入基于数据库的销售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宣传也将有效降低费用,促销成本也将大幅度下降。

(二)互联网模式下客户关系管理内涵的转变。

面对网络时代银行经营环境出现的变化,银行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对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含义理解的转变。银行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将客户当作上帝。银行间的产品和服务差别不大,缺乏独特的产品和服务策略。同时,各银行大力运用关系营销来拉拢客户,这使得各银行的客户资源、客户结构受到很大限制,银行需承受人员流动而带来的信贷风险以及员工道德风险。此外,由于银行将一些拥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客户奉为上帝,不计后果地投入巨额的信贷资金,使得这些客户很可能会随意打压银行的贷款利率、票据贴现利率,使银行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网络时代的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下客户是合作伙伴。进入网络时代,客户变得更加理性化,在考虑与银行进行合作时,更加看重银行服务创造的价值,更关注银行的发展前景对自身的长期发展的影响,因此一些关系营销作用不再显著。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方式,客户可随时掌握资金的流动方式,加强对资金的调拨管理,减少资金风险。此时,银行与客户成为获取充分利润的战略共同体。

三、互联网模式下客户关系管理措施

(一)银行业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需求。

客户是银行最宝贵的资源,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不断发现和利用机会,了解客户喜好,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客户的信赖,商业银行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下求得生存和不断发展。

1.客户细分。

从客户价值的方面来看,不同的客户能够为企业提供的价值是不同的,商业银行不应该简单地追求客户数量,而是更多地注重客户的“质量”。要知道哪些是最大效益客户,哪些是潜在的客户,每个客户群的商业生命周期和价值是多少。客户细分是银行确立产品和服务的基础。

2.客户行为分析。

对客户进行管理要了解客户背景,了解客户按价格敏感度、消费习惯等能分几类,这些关于用户的背景分析和分类分析对产品的设计和市场的发展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方案来满足各自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3.客户流失及保留。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保留一个老客户比获取一个新客户花费更低成本且会取得更好的效益。因此,分析客户流失原因,如何防止进一步流失,银行客户生存期多久等很重要,这也显示出提高客户忠诚度的必要性。

4.一对一营销。

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在对正确认识和分类客户的基础上,为某类型的客户提供相应类型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对某个客户提供专有产品和服务,以期达到更好的服务。对于银行重要的客户,银行需充分了解其背景和行为特征,建立一对一营销模式。

(二)网络模式下客户关系管理措施。

1.服务渠道。

互联网使得银行渠道突破了时间、空间、终端介质等方面的限制,逐步朝多元化、线上化、虚拟化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客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获得银行服务,客户可在任何地点便捷地获取金融服务。如:银行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社区的形式推出新的产品,客户可在网络社区中直接与客户经理进行信息咨询、沟通、反馈。银行在服务上还应顺应网络时代客户需求“小而精”的碎片化特点,结合渠道定位、客户特征、交易场景等因素进行精准裁剪,以凸显渠道的最佳效用。

2.客户服务。

银行可借助互联网在节约成本、批量交互、渠道延伸等方面的优势,提升自身拓展和服务海量客户的能力。同时,为大众客户提供低起点理财、便捷支付等服务,并扩大银行资金来源;还可将POS流水、网上交易记录等信息作为信贷审批依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微客户融资难问题。当然,网络时代下,银行还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主动发现、分析、预测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被动转为主动,实现金融服务多维度转变。例如:根据客户偏好提供理财产品推送。

3.产品设计。

客户使用金融产品和享受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体验千差万别,因此这是银行未来竞争的焦点。银行在设计产品时,应多为客户使用着想,提高产品互动性,如让客户自己设想产品功能或自由搭配产品组合。

4.组织管理。

随着银行服务线上化,银行内部的管理层次可逐步实现扁平化,调整管理环节,建立新的管理流程。提升银行中后台的集约化程度,形成若干个逻辑集中枢纽以支持全行运行。随着数据挖掘等手段的运用,银行可通过电子化手段实现对费用资源、信贷资源、人力资源在各机构、各条线中的合理调度,提高产出效率。

5.行业界限。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金融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纷纷介入金融领域。银行可根据自身特长、风险偏好、市场定位等因素理性选择跨界合作对象和目标客群,发挥对主营业务的协同效应。

6.业务范围。

第8篇:银行网点分析范文

二十一世纪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是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和更具广度与深度的金融保障。当前,在中国深化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带来的金融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内银行业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在我国金融银行体系中,存在着的少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而大量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各种原因发展相对缓慢、亟待转型的现状,而这种将中小型银行置于不利地位的现象迟早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近30年国际银行业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反复证明:一个稳健而富有竞争力的银行业格局对整个国家经济健康状况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完善的银行业体系不单纯意味着银行类型齐备,更重要的是要求银行业格局在规模、服务领域及产品业务外延上应具备相当完整的层次结构。优化银行业格局,对于提高一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和稳定性、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与保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站在国际国内银行业格局的战略高度来思考中小银行的发展问题。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列举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国内同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网点转型的举措和经验,并以桂林银行为例为我国中小型网点经营转型提供借鉴意义。所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调查法:以桂林银行网点转型为例,对桂林银行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经验,对桂林银行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压力和桂林同业银行的竞争环境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桂林银行网点经营转型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

比较分析法:列举国内外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国内同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网点转型的举措和经验,在比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桂林银行网点转型提供借鉴意义。

三、网点经营转型

(一)网点经营转型的介绍

在我国,商业银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开设多家网点。网点不仅是深入发展有效客户关系的重要工具, 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引以为豪的巨大优势。银行网点转型重塑网点价值,银行网点经营转型是指网点的业务功能由传统的核算交易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网点的服务营销模式,实现服务标准化和客户体验的一致性,以提高产品销售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银行网点转型重塑了网点价值,国内银行业提出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左右。目前各家银行都在积极推进网点功能的转变,虽然每家银行的方法和侧重点不太一样,但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提高网点的运营、营销和服务能力。

现今,国内银行竞相投资进行网点建设,各类银行下设网点众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外资银行涌入国内金融市场的大背景下,由于外资银行往往具有雄厚的资金、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创新服务理念,在金融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具有强劲的优势,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凭借市场上大量的营业网点,在竞争之中也保有不可小觑的潜力。然而,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现状,网点的价值尚未被充分发掘出来。网点的作用与价值依然较多地停留在为顾客提供 传统的存取业务上,这不免造成了网点建设的浪费,再加上当今电子银行业、自助服务银行快速发展与普及,各营业网点都设置了ATM自助服务机,然而这对于前来银行寻求服务的人来说大多成为了摆设,人们更倾向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服务,尽管只是简单的存取业务。这更说明了银行应依托网点提供各式各样的营销服务,通过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促进各项金融商品的营销,将网点经营由传统的核算交易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的转变。

(二)网点经营转型的指导思想与实施方式

近些年,国内外商业银行实施网点经营转型大多遵从“以优质客户为中心, 以渠道为载体,以产品为手段,以队伍为主体,以机制为保障,转变管理发展方式,强化营业网点的营销服务功能,提高客户和员工两个层面的满意度,实现营业网点由传统的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真正把营业网点建设成为客户需求的征集点和实现点,产品需求的提出点和改进点,营业服务的落脚点和关键点”的指导思想。

四、国内外商业银行网点经营转型的先行先试

(一)光大银行:转型发展 创领未来

第9篇:银行网点分析范文

互联网已经成为引导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互联网技术发展改变了我国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具有交易成本较低、资金配置率较高、支付便捷等众多优势,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弱化了银行的职能,挤压银行的盈利空间。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从技术及组织架构上进行创新与改革,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加强技术创新、信息管理及财务风险控制,增强用户的体验等,实现转型升级,紧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步伐。

二、互联网金融简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新型技术,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新型的融资模式,具有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精神,优化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资源配置及支付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型的金融交易方式已经产生,已经取代了直接面对面式的交易,交易类型是完全透明的,并且成本较低、方便快捷,交易价格与时间由交易双方决定,增加了交易可信度,大大提高了金融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金融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较低,配置效率较高,能够推出新型模式与产品,这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逐渐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势头,如在2012年的“双十一”活动中,淘宝在这一天的交易额高达200亿元。这样高额的交易额只能出现在互联网中。再加上互联网金融企业门槛较低,能够承担风险保证收益,也严重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地位。

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的信贷业务也十分安全便捷,如蚂蚁花呗、人人贷、宜信等推出的信用贷款业务也对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这类互联网金融贷款可以实现小额贷款,能够满足人们的小型资金需求,缩短了贷款时间,简化了贷款流程。可以看出,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地位被挑战,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步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位置。在部分社交网络中,网络与信息借贷平台合作,实现信息对称问题,满足了人们的短期资金需求。由于互联网金融融资成本较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已经严重冲击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模式。互联网平台主张平等、开放、合作式的交易,通过信息交流与技术探讨提供多元化、灵活化的金融产品供人们选择,也是传统商业银行难以做到的。

四、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对策

(一)明确转型方向

传统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互联网思维,在发展过程中以用户体验为主,转型更新。由于银行的核心就是用户体验,所以传统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核心来改善自己的营销模式和营销渠道,以客户体验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开拓互联网精神,保持平等、开放、合作式的发展原则。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上,融入多元、创新的发展思维,利用原有的客户基础及自身的品牌信誉,通过网络渠道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增强自己的发展优势,构建新型的营销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营销范围,根据用户需求创新产品,为用户的体验着想,推出超出用户想象的产品及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追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思维,确定发展方向,实现创新型发展。

(二)以创新作为发展的驱动力

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以创新为银行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将重点集中在IT技术与业务流程方面,推动业务的盈利发展。根据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技术核心来优化产品,将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原有客户的行为习惯来完善商业银行的智能化与网络化建设,加强与客户间的交流沟通,使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更加便捷、人性化,进而增强客户体验,降低银行转型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借助互联网思维构建业务平台,将闲散的银行用户集中起来,紧密结合用户的生活与财富需求,打造第三方支付平台或是借贷平台。以互联网创新思维为发展重点,活跃互联网金融平台,增强品牌黏度。并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风险及投资偏好,进一步细分市场,保证投出的资金与宣传都能够落实到实处,进一步增强营销效果,保证金融投资的透明化与一体化,实现金融资源分享的最大化。

(三)将大数据管理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

传统商业银行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户信息及交易数据,同时应增强对数据的分析及挖掘能力,利用互联网手段对信息技术进行分类与整合,实现商业银行的精细化管理。由此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必须重视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大数据资源分析库来充分掌握数据资源,以大数据提供的信息作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整合银行内外的发展数据,构建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结构化管理。建立分析平台必须整合银行内部的数据情况,结合银行外部的市场发展情况,深度挖掘用户信息,实现统一的数据化管理。通过分析客户的行为及投资偏好来规划用户的价值曲线,进一步满足用户在金融产品和投资、信贷等方面的需求。利用大数据能够分析商业银行客户流失的重要原因,能够帮助银行及时正确地加以改正,从而促进银行的长远发展。

(四)将风险管理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银行的转型升级,因此要将风险管理作为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支撑。分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运营模式,将传统的管理模式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相联系,探寻新型的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保证风险精细化管理,也能细化分析客户的动态需求及行为,从而保证银行的财务风险成本,降低风险,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在线金融监督能够加强银行的监管体系,保障银行投资与金融管理,实现透明化、统一化管理,管理机制进一步监管银行的资金流向,使银行的每一分资金投入与产出都有所考究。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