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私人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私人银行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私人银行发展现状

第1篇:私人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私人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社会富有阶层提供的“一篮子”、专业化、私密性极强的金融服务。根据客户需求为其量身定做提供个人财富管理方案,甚至充当“私人管家”服务。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客户创设一个个性化的综合资产管理运作平台,帮助客户实现财富增值及事业发展的双重目标。

国内的私人银行业自2007年中国银行率先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而揭开序幕,至今已走过五个春秋,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实际GDP的持续增长,民间资本及个人可支配收入逐年累积,中国的高净值财富人群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118.5万人,2011年前五年平均增速为29.1%,预期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为17%,到2015年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达219.3万人。我国的高净值人群分布显示出几大特点:一、财富的地域集中趋势明显,超过2/3的高净值人群集中在6个主要地区,包括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二、年轻化趋势明显,我国高净值人群的主要集中在30―49岁人群,对比西方发达国家更显年轻化;三、职业构成集中化,私营企业主占比为71.6%,民营、私营企业管理层因其所拥有的企业所有权和股权在高净值人群中占比11.11%,而家族继承人的比重为1.42%。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高净值人士总数及所拥有的财富总量都在快速增长,中国私人银行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基于 “银行业的二八定律”,20%的高端客户带来了银行收益的80%,由此,关注高净值财富拥有者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另一方面,国内金融体系直接融资渠道快速发展,“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加剧;加入WTO以来,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的进程加快,商业银行开始从主要充当融资平台向融资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并重的状态转变。财富管理平台作为金融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经营及业务转型的重要选择。截至2011年末,设立私人银行部门的中资商业银行已达到11家。

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在发展私人业务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国内商业银行在对本土市场的熟悉程度以及本土客户文化的理解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二是前期业务展开中拥有的大量优质客户关系;三是原有的机构布局与网点资源使其获得高端客户的成本相对较低;四是国内商业银行相对拥有更多的政策优势。这些都促进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私人银行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其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人才的极度缺乏,人才缺乏是制约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最大因素,私人银行业务要求配备大量的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业务体制不健全,私人银行运作的专业性极强,在管理上需要较大的独立性和灵活度,建立什么样的私人银行业务组织架构,建立什么样的服务体系和产品研发机制,如何理顺总分行的关系等都是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私人业务面临的重大课题;三是产品的开发能力不足,类别少、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没有体现出私人银行业务应有的特色性和高端性;四是信息系统并不完善,不利于客户信息的整合与数据挖掘。

二、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

1.树立核心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以客户需求分析为起点,挖掘客户需求,通过客户的资产投资分析确定其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等特征,确定最终的投资策略、投资产品的组合设计,最后根据客户意见和市场动态对投资策略作出相应的调整。杜绝在实际操作中以销售产品,完成指标而过度销售、错误销售的倾向。

2.资产端+负债端”综合财富管理。根据客户个性化、综合化、多元化的理财需求,丰富服务内容,不仅局限于客户的资产端的配置方案,还应延伸到负债端,一方面帮助客户经营资产,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构造来实现风险收益均衡基础上的资产增值,另一方面帮助客户经营负债,通过成本收益的权衡来达到财富最大化,进而形成了覆盖客户资产负债表的综合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3.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培养高素质私人银行专业人才,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以专业的服务获取客户的信任,以优质周到的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

4.精准营销和客户价值的深入挖掘。利用差异化的产品、优质化的服务、多元化的渠道以及现代化的手段进行高层次营销。同时重视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建立专业数据库,注重数据挖掘技术在银行系统中各方面的应用;利用IT系统支持开发财富管理平台,自动整合客户财务规划、资产组合管理、投资选择以及披露报备、分析查询等多功能体系,提升财富管理客户的营销效率和价值贡献。

5.注重私人银行品牌建设。在私人银行的导入期,品牌战略强于实际功效。因此,品牌建设不容轻视。从品牌定位、架构与体验等多方位考虑,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品牌形象,打造一个值得信赖的私人银行品牌。

参考文献:

[1]夏 萌: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概况和高端客户对于私人银行的需求[J].现代商业,2011,21.

第2篇:私人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私人银行 建议策略 发展趋势

一、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的现状

随着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相继启动私人银行业务,国内商业银行进军私人银行领域又掀起了一个高潮。从今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有望步入全面竞争时代。据介绍,私人银行业务以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当中层次最高的个人金融服务。根据欧美市场经验,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能达到零售客户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去年3月中国银行在中资银行中率先推出了私人银行服务,其后招行、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宣布成立各自的私人银行中心,服务对象大都是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或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客户。今年以来,在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启动满周年之际,中资银行布局私人银行市场明显提速。此外,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也有望在上半年推出这项业务。“相比去年,今年国内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提速,表明各家银行已经对这项业务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达成了共识,意味着国内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开始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国内银行加速开办私人银行业务原因有三:一是这项业务本身利润率高、回报优厚,有助于银行实现盈利的快速增长。二是出于自身战略转型的考虑,特别是在今年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可以提高中间业务的比重,减少银行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三是布局业务空白点,目前中国大片的高端财富市场仍未被开垦,而与外资银行相比,这一领域也是中资银行的短腿,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中资银行的必然选择。私人银行业务其实是银行服务中高端市场的一种延续,是对个人银行服务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近期私人银行业务的竞相开办,也标志着中资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 需要指出的是,私人银行业务立足于制定一整套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问题方案,除了对客户财富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之外,往往还涉及法律、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非金融类的增值服务,这对中资银行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发展私人银行需要循序渐进的原则,国内银行可参考起步、扩张、创新三阶段的发展路径,在客户、产品或服务、渠道、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逐步实现目标。

二、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1.私人银行专业人才短缺

当前国内私人银行团队中年轻人较多,虽然专业背景、个人综合能力都不错,但是缺乏经验,很多国外的私人银行家,都是在行业中工作了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经历了长期工作的历练和几轮经济周期,经验、阅历都十分丰富,而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还刚刚起步,人员的认证体系、培训体系都不完善,客户经理经验有待积累。人才缺乏成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2.银行产品研发和创新不够

当前私人银行产品创新机制并不完善。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要求金融企业分业经营,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产品综合化水平很低。银行除了提供各类标准化产品之外,难以适应复杂的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只能更多专注于服务形式上,如服务团队配备、专属场所、亲情服务等等。但服务的改善有时并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也很难为客户的资金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这成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又一个瓶颈。

3.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针对私人银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由于私人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普通理财业务所提供的服务有很多不同,原有的一些管理办法已经不适用于私人银行的业务,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私人银行的业务很难完全开展。

三、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对策建议

1.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及客户关系,争取潜在客户由于长期的经营,国内银行已经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在庞大的个人业务及理财业务之中蕴藏着大量的富裕人士。国内银行必须付出努力去发掘这些私人银行业务的潜在客户,尤其是在我国富裕人士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国内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在这几座城市的经营网络重点发掘高端客户群。2.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队伍针对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的局面,国内银行在紧跟国际潮流。加大对相关员工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同时,还可以大胆引进国外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服务水平。商业银行要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私人银行业务人才,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和开发力度。3.重视风险管理,建立监控框架私人银行业务对于国内银行是一项全新的业务,在业务开展初期就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三大风险的管理要以防范为主,立足于完善且严格执行的定性管理基础。国内银行应该着重建立一个风险监控环境以此管理操作风险,制定一套识别与评估、监控、缓释、度量及报告操作风险的完整流程,并由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内部控制部门负责监测整个流程的执行。对于流程之中的每一个程序及风险易发点,都要制定专门的操作准则加以预防。一个规范的操作风险监控框架可以同时防范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的发生。4.提供高效优质人性化服务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以零售业务为基础的私人银行而言,核心竞争力拼的就是服务水平的高低。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对服务更为注重。由于政策的限制,目前国内银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由此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应在充分认识到私人银行客户需求复杂性、多样性的前提下,尽快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于私人银行客户,应专门为其设定一套快速、方便、高度人性化的服务流程,并且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将其与普通地银行客户区别开来。

参考文献

[1]郭田勇,邓伟.中资银行如何拓展私人银行业务[J].西部论丛,2007.(1).

第3篇:私人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现状分析;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现状

自2010年后,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始为贵宾理财的最高形式——私人银行做准备,纷纷将VIP贵宾理财升级为财富管理中心。中国银行的中银理财、农业银行的金钥匙理财中心、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建设银行的财富中心、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等各式各样的理财中心都在向私人银行业务挺进,国内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服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层次。

目前,中国高净值人群众多,但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众多银行已纷纷开始进军私人银行市场,政策监管方面也给予支持,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势在必行。

1.私人财富市场潜力巨大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造就了大批高净值人群。2010年末中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过1 千万人民币) 数量比2009年增加22%,达到50万人;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众多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私人银行业务。

2.客户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当前我国金融方面的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太完善,风险管理方面与软件硬件设备相对落后,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呈现出诸多特点。约70%的受访高净值人群认为需要一定的专家建议进行理财。

二、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外资银行相对成熟的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服务相比,我国私人银行服务刚刚起步,存在不少的制约发展因素。(1)政策限制显著。在中国境内,银行业尚未完全实行混业经营。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之间的有机联动和合作机制亟待形成。(2)产品单一雷同。在现有混业经营还没有完全放开的基础上,产品设计开发常见于基金、外汇等理财产品,与金融理财服务并没有太大差异,较难有大的突破。(3)人力资源缺口较大。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投资理财类人力资源,在这方面的制约更加明显。

三、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及思路

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市场发展不确定性较大,对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内,随着CPI的高起,抗通胀是重要任务,人民银行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21.5%,超过美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水平(21%)。针对未来几年零售业务发展需求和发展环境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方式

目前零售业务从资产规模、客户数量、业务贡献等方面看,都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居民收入和财富的不断增长,零售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未来5-10年将是中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

2.推动消费金融市场快速发展

重点要做好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个人信贷类产品,以及银行卡、结算通等个人支付结算类产品的创新。在重点地区针对优质个体私营业主,采用“优质客户+有效资产抵押”等模式,加快推进个人助业贷款的发展;选择特色区域扩大个人支农贷款试点。

3.创新金融市场服务发展模式

从传统业务向有效益、质量好、低资本占用的业务转型。第一,逐步建立客户分层评价体系,建立基于分层特征下的服务模式;第二,被动营销向主动营销转型。主动挖掘潜在客户群,实施主动跟进营销。第三,网点功能向专业化转型。除营业面积等客观条件限制外,打造集综合营销、经办业务的能力和现场音效的综合服务能力。

4.积极推进将“社区金融”服务

“向社区前进”是当前零售业务的发展方向。强调“社区金融”的原因,首先在于,所有的经济元素都落脚在各个不同类型的社区。第二,社区内涵宽广,既是物理的,也是虚拟的;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第三,社区是金融产品和客户之间的桥梁。金融产品本身不是金融,找到客户进行交易才形成金融。

5.切实提升银行金融服务水平

银行是服务产业,行业属性就要求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做好服务是银行经营的灵魂。以主动挖掘客户需求,提供优质方便服务,创新产品覆盖面和渗透率,秉承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为重要抓手,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郑雪.汇丰集团私人银行业务及风险管理[J].银行家,2008(09).

[2]连建辉,孙焕民.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王志军.当代国际私人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4]梁文宾.竞争合作关系下的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J].新金融,2007(12).

第4篇:私人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道德风险;管理者信用;企业信用回归;重复博弈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1-0036-05

私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灵活,发展速度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却始终伴随着资金瓶颈。究其原因,私营企业尤其是小微型私营企业,股权关系相对比较简单,企业主对企业的控制力相当强,但管理不透明,财务不规范。对银行来说,不论是贷款前审查还是贷后监督都比较麻烦,对私营企业的贷款使用无法有效监控,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如何能够有效约束企业主的行为,使其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贷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委托关系下的道德风险

银行和企业通过资金借贷形成了企业所有人和债权人的委托一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下,银行作为委托人,将资金的使用权授予企业主,收取固定的利息;企业主作为人,代替债权人行使资金的使用权,实现资本增值,并支付额定的利息予以债权人。一方面,对于企业用于申请贷款的投资项目,银行掌握的细节不会比企业更详尽,借款人可能因为投资项目失败而无法如期偿还贷款。另一方面,企业有时是以此项目申请彼项目的贷款,或者伪造财务报表隐瞒财务状况以及完成项目的能力,也就是故意欺骗和蒙蔽银行,骗取贷款,这是典型的关系中的道德风险问题(龚宜,刘东荣,2008)。

债权人可以通过不断优化完善借款契约和加强监督来抑制这种道德风险。银行就是依赖于银行的审慎信贷配给机制、担保抵押机制及贷款协议的保护性条款来保障自身利益。借款契约的不完全主要源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Bane巧ee等(1994)提出两种假说。其一是“长期互动假说”,这种假说认为,银行与企业经过长期的合作,对企业的了解程度逐渐加深,有助于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种假说是“共同监督假说”,利益相关方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会实施自我监督。

在私营企业中,企业道德风险的大小和其管理者有很大的关系。首先,管理者信用对组织信用有很强的影响作用。个人信用水平高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的信用更加重视和强调,对整个组织信用文化的培养具有角色榜样的作用(张宗益等,2005)。美国风险管理协会在20世纪90年代就发现,小企业贷款的归还情况与企业所有者的个人信用有很高的相关性,甚至高于与企业经营本身的相关程度。而这一发现,也在随后美国FICO公司大样本的实证检验中得到验证(Allen,2004)。其次,从组织行为学的观点来看,组织的主要管理者与组织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组织的规模与结构等自然状况的变化都可能会对管理人员的行为与观念产生影响,更不用说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冲突与影响。张维迎先生也提出如果个人的利益取决于组织的价值,而组织的价值依赖于他的信誉,个人就会注重信誉(张维迎,2002)。

纵观上述理论,私营企业道德风险的大小与企业管理者的个人信用密切相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管理者信用可以决定企业信用。银行在进行信贷决策时,以管理者信用来代替企业信用可以更加真实得反映出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企业的约束力也更强,可以降低道德风险。华夏银行青岛分行私营企业主贷款模式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二、华夏银行私营企业主贷款的发展及流程

(一)私营企业主贷款发展历程

青岛市经济发达,充满活力,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广泛分布于旅游、餐饮、酒店、航运、物流、、生产加工、医药化工等行业。2010年私营企业数量已经突破十万户。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在众多金融机构中并不突出,但在私营企业主的心目中,华夏银行却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原因就是华夏银行率先推出的“私营企业主贷款”。青岛一大批私营企业都是在华夏银行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比如青岛新红妆美容健康俱乐部、怡情楼酒店、海福特、勇丽酒店等。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了宪法修正案之后,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就敏锐地感觉到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就要来临,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但起初对私营企业放款时,进展并不顺利。私营企业缺乏竞争优势、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状况不佳或缺乏透明度,在向银行贷款时很难提供符合要求的担保或抵押方式,而且贷款数量小,成本高,收益小。另一方面,贷款审批周期长,手续繁琐,对于“短平快”的私营企业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同时,银行很难对私营企业进行监督,不少企业借破产、分立、租赁、拍卖、出售、承包和重组之机悬空和逃废银行贷款,造成银行债权的损失。

面对巨大的商机和潜在的风险,将何去何从呢?2003年,华夏银行青岛分行经过仔细研究,认为私营企业成长性好,经营方式灵活,适应能力强,大多数私营企业减信意识较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细分客户的基础上,结合私营企业特点量身定做,及时推出了私营企业主贷款的业务品种。私营企业主贷款由个人信贷部负责,将贷款主体由企业变为企业主,以企业主个人的财产为抵押或质押,按照个人贷款模式审批,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强调对私营企业主个人品质和财产状况的审查,不强制企业提供规范的财务报表,也就是说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不是必要的申请资料。只要客户资料齐全,3天内承诺给客户贷款批复。还款方式按照个人按揭贷款模式,私营企业主贷款从单一按期结息,到期还本方式,延伸到可以按月或按季等额本金或等额本息还款。私营企业主贷款对企业的规模没有限制,对于‘短平快’、‘小快灵’的小微型企业,一样可以支持。

私营企业主贷款一经推出,就受到青岛广大私营企业主的欢迎,当年贷款数额就达到9800万元。华夏银行考虑到私营企业的快速成长性,为使企业的经营有一个长期的安排,特地将贷款期限从1年延长到3年,后来再延长到5年。为了培养私营企业主的诚信意识,贷款利率按照客户的贡献度进行浮动,对长期合作的高信用客户执行基准利率。这些举措使私营企业主贷款投放量快速增长,2004到2006年分别增加到3.3亿、5.5亿和7.05亿元。但是,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在办理贷款时发现,不少私营企业主对事实上拥有的房产、使用的土地及其他资产提供不出法定凭证,急需贷款时,才想到办房产证、土地证,难以及时取得贷款。

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开始实施,对产权进行了明晰,明确了个人对财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等,因此可以减少财产纠纷从而保护银行债权。华夏银行对抵质押财产的权属进行扩展,从借款人本人、

第三人名下财产进一步延展到了公司名下的资产,极大地扩展了个人贷款的空间,2007年业务量迅速攀升到9.63亿元。

在积极发展“私营企业主贷款”的同时,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发现一个问题,有部分企业出现了贷款逾期的情况,意识到不能只看企业主本身的信用,还应加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监督。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宽松,财务信息反映不充分的问题,华夏银行在弱化评审财务报表作用的同时,强化了对中小企业主客户的动态掌握,着重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分析,综合判断借款人真实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该评审方法,一举解决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标准化评价模式难以建立的问题,既适应了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又较好地控制住了银行贷款风险。

由于私营企业主贷款广受欢迎,2008年以来其他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类似的个人经营类贷款。竞争压力增加,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又主动做出策略调整,考虑到部分私营企业的贷款额度较小,贷款发放成本较高且经营不大稳定,决定放弃部分经营状况差的客户,筛选优质客户并提供更好的服务,分行的审批权由300万增加到600万再增加到1000万,最高的一笔贷款达到3000万(经总行审批)。经过调整,客户数量有所下降,由2007年的913户到2009年的417户(年底有余额的户数),但贷款额保持在稳定的状态,2008年和2009年业务量分别是9.17亿元和9.9亿元。2010年3月25日,华夏银行在香格里拉大饭店举办了“华夏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青岛分部”揭牌仪式。2010年4月,私营企业主贷款由个人信贷部转为由中小企业信贷部负责,加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经过多年的实践,华夏银行青岛分行认为,私营企业主贷款适合股权关系简单的私营企业,随着私营企业规模扩大,管理结构日益复杂,不再适合这种模式。因此对贷款额度再次进行了调整,300万元以上的贷款按照对公业务的审批程序办理。

截至2010年12月底,华夏银行青岛分行私营企业主贷款余额为13.4亿元,贷款逾期的有1860万元,开办至今只有3笔贷款最后通过法律解决,没有无法回收的不良贷款。

(二)私营企业主贷款的流程

私营企业主的贷款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贷款申请:借款人如实、完整填写借款申请书,借款人除提供其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贷款用途、担保情况等资料外,还应提供用款企业的有关资料。

2 银行受理:接到借款申请后,对客户进行预筛选,对符合准入条件的,予以受理,并进行贷款调查。不符合条件的,退回贷款申请资料并说明原因。

3 贷款调查:对借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资信状况、贷款担保等方面开展调查,同时还应对企业基本情况、贷款用途、还款来源、担保情况等开展详细的实地调查。

4 贷款审查和审批:对调查、信用评级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经理撰写调查报告,签署意见后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查审批,按照《华夏银行个人贷款操作规程》规定的审批流程办理。

5 合同签订及贷款发放:分别签订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按照有关规定办妥保险、公证、抵(质)押登记、质押止付手续,放款审核员办理抵(质)押品入库手续。落实上述手续后,客户经理将全部贷款资料报送放款审核员、放款复核员审核后,通知会计部门办理贷款的发放手续。

三、私营企业主贷款防控道德风险的逻辑演变

(一)逻辑起点:企业管理者信用对企业信用的替代

1 企业信用的缺失造成道德风险的放大。中小型私营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的问题。一是中小型私营企业抵押资产有限,在贷款时无法提供合适的抵押物;二是企业管理不规范,企业主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企业在不同程度上等同于老板个人。企业的经营方式、策略完全取决于老板个人的兴趣偏好和能力水平,几乎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管理与监督,因此其风险更大,隐蔽性更强,不易被外界发现。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致使企业经营无以为继,企业老板就会“金蝉脱壳”,将有效资产转移或藏匿,企业自行关门、歇业、破产,甚至极力掩盖企业困境,营造生产经营红火的样子,骗得银行信任,待银行发现后已无法追偿债务。三是财务制度不规范,一家企业普遍有多套报表,有些私营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融资,想方设法与会计师事务所串通,粉饰报表,向银行提供含有大量虚假信息的审计报告,增加了银行甄别信息的难度。由此造成道德风险的急剧放大和企业信用的缺失,这也是私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所在。

2 管理者信用代替企业信用的可行性。面临私营企业信用缺失所带来的融资困局,华夏银行私营企业主贷款创造性地以私营企业主的个人信用来代替企业信用。私营企业股权关系简单,是造成企业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也恰恰是私营企业主贷款可以成立的前提。股权关系简单的企业中,企业的收益基本上都归企业主个人或其家族所有,按照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企业的风险也应该由企业主承担。但企业的有限责任实际上就是一种风险的分配机制:企业主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银行就町能要承担出资范围以外的交易风险。在这方面,企业主由于有公司有限责任的保护,似乎更善于采取虚假陈述或其他欺诈来回避契约责任,从而保全或扩大自己的利益。一旦企业经营失败破产,银行只能从企业的剩余财产清偿中获得债权的补偿,这就引起了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而私营企业主贷款以企业管理者作为贷款主体,回避了企业有限责任的限制,由于不存在个人破产的问题,企业主需要承担无限责任,直到贷款还清为止,从而使企业主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其个人的行为相适应,消除了其采取利己措施的动机,保护了银行债权。另外,企业经营者感到违约不仅会对其企业造成影响,也会对其个人甚至家庭利益造成损害,违约成本巨大,从而约束经营者不合实际的经营投资行为和盲目发展,使其发展思路更合乎理性。因而在股权关系简单的私营企业中,以企业管理者信用来代替企业信用是可行的。

(二)逻辑升级:银行和企业主的博弈和互动

私营企业主贷款模式将企业管理者信用代替企业信用只是走出了防控道德风险的第一步,通过银行和企业主双方的博弈与互动,私营企业主贷款模式也在不断改进。

1 重复博弈与企业主信用的培育。私营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而且承担有限责任,如果以企业作为贷款主体,我们可以设定企业主和银行之间的博弈为一次性。建立以下博弈模型:银行有两种策略选择,监督或者不监督企业;企业主也有两种策略选择,采取利己措施或者是按照合同约定采取双赢措施;银行的债权是同定的(本金加利息),其价值为A;企业主通过利己措施获得的收益为B,也可以理解为这是银行的损失或者承担的额外风险:银行对企业主的监督成本为常数C。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由于这是一次性博弈,不论银行是否监督,企业主都会采取利己措施,获得收益B>0。当然这只是简化的模型,只是用来说明在企业信用为基础时,如果

企业主采取利已措施,投资失败或者是转移财富后,银行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即使获得公司的清偿财产,也会造成债权的损失。

在私营企业主贷款模式下,私营企业主以自身为信用主体和以个人财产为抵押进行借款时,其还款责任不受企业是否存续的影响,以其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责任,无法利用企业的有限责任来脱逃债务。如果利己措施被银行发现,银行将会对其实施惩罚措施,比如将其个人财产拍卖、追偿贷款或者以后不再提供贷款支持等。银行的惩罚措施将会生效,假设为D,当然惩罚要高于企业主的获利,即D>B;如果企业主采取利己措施,下次贷款时为取信银行需要付出保证成本为E。博弈矩阵如表2所示:

由于银行为了消除风险,通常都会加强贷后监督,也就说银行的策略肯定会选择监督,在银行选择监督的情况下,企业主如果采取利己措施,其收益将是B-D-E

2 客户的优选与对高信用客户的优惠。银行通过与客户的重复博弈,可以逐步消除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银行甄选客户的能力,从而对客户进行优选。对于优选出的高信用客户,华夏银行私营企业主贷款通过两种方式对高信用户进行奖励:提高授信额度和利率下浮。这两种优惠措施对银行和企业主双方都有好处,提高授信额度可以适应私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可以降低银行的审批成本;利率下浮减轻了企业发展的负担,而银行由于风险降低也得到补偿。优惠措施的实施,使企业主更加注重自身信用的维护,银行和企业主之间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银行也可以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3 企业现金流与管理者信用的结合。私营企业主贷款的贷款主体虽然是企业主个人,但还款来源是企业的经营收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必然会提升管理者的信用,私营企业主贷款将经营现金流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可以有效降低贷款风险。私营企业主贷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快速简便,这与私营企业的经营特点是相适应的。股权关系简单的私营企业通常规模较小,经营灵活,好的机会可能转瞬而逝,遇到暂时的困难也可能破产。这就要求对其的资金扶持要快速到位。私营企业主贷款3天承诺审批,可以使私营企业迅速抓住有利时机来扩大发展或者是摆脱危机,提高经营成果,降低违约的风险。另一方面,私营企业主贷款可以采用分期还款方式,按月或者按季度还款,企业按照自身的现金流量安排还贷,使之相对应,不像一次还本付息方式那样突然给企业财务造成重大压力;而且分期还款方式可以培养企业按期还款的习惯,即使遇到暂时资金周转问题,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来筹措到资金,不至于因为剩余的少量贷款而违约。

4 信誉机制对管理者行为的约束。社会声誉是指社会中的其他人对某个人品德的看法和接受的程度。在中国社会法制并不完善的背景下,社会声誉的约束力更强,个人对于自己的社会声誉更加重视,对于私营企业主来说尤其如此,如果信誉不佳就会失去了合作伙伴和客户的信任,将举步维艰。私营企业主违约,造成的社会声誉损失不会因为企业的破产而结束,自身也会背负债务和不良的信用记录,为其以后的发展蒙上阴影。从而社会声誉压力降低企业主的道德风险。比如,华夏银行通过法律解决的三笔纠纷,违约的企业主自身的信誉受损,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也起到了警示、宣示等作用。

(三)逻辑升华:企业信用的回归

私营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会逐步引入新的股东和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管理结构也会日益复杂,这就会造成私营企业主的股权减少及对企业的控制力减弱。管理者信用与企业信用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另外,企业主可能也不愿意以个人财产来担保整个企业的债务。因此,私营企业主贷款也做出相应调整,华夏银行青岛分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将私营企业主贷款由个人信贷部划归中小企业信贷部管理,300万以上额度按照对公程序办理,体现了企业信用的回归。300万的额度已经可以适应微型和小型私营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发展壮大后具备了一定担保抵押资产,便改为对公业务的审批程序,促使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和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从而扶持私营企业的规范发展。

第5篇:私人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比尔盖茨说过,传统银行是要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目前,各国商业银行都在努力转变传统经营模式,而代表新型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在欧美发达地区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领域。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拓展高净值客户,挤占私人银行市场。

本文阐述了国内商业银行私人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总结了瑞银集团,花旗银行等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先进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适用性对策。

1. 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1.1私人银行发展现状

首先进入中国市场提供私人银行服务是国外大型综合化外资银行,而国内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起于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推出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随后,其他中资银行也纷纷开办私人银行业务,积极争夺高净值人群。截至2010年,有中行、招行、中信、工行、交行、建行、民生、农行8家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服务。

从资本金要求规模上看,不同银行由于经营策略、客户结构、发展方向等的不同,要求规模上有一定的差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这三家银行的私人银行服务对象是个人金融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端客户。工商银行客户最低资产规模要求是800万元人民币,交通银行客户最低资金规模要求则为200万美元,中信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客户最低资本金要求是100万美元。

受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影响,世界经济低迷,但中国经济依然保持者强劲势头,催生了大量的富裕群体,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国家对银行资本约束日益加强,利率市场化的大势将带来银行存贷利差的减少,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冲击,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目前国内私人银行服务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私人银行服务大多处于摸索阶段,无行业标准约束,无监管政策指导;二是客户层次多样化,投资需求差异大,而中资银行目前投资产品单一化;三是国内尚无成功的、可复制的私人银行模式样本。

1.2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

1.2.1国内金融人才缺乏,私人银行业务专业性不高

专业化人才是私人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国内大多数私人银行业务人员大都是从理财规划或者财富管理岗位调转到私人银行业务的,往往从事私人银行业务年限较短,具体专业知识较为缺乏,容易给客户造成不信任的感觉。虽然近几年各大银行都在吸引国内外高素质金融人才,但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面对巨大的市场和私人银行业务的飞度发展,专业的高素质的私人银行家明显还没跟上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步伐。

1.2.2缺乏产品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

当贵宾客户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对财富保值和增值的要求日益增长,就会寻找储蓄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等产品,进行组合来有效配置资源满足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但目前各大银行推出的私人银行产品种类较为单一,投资组合和结构都较为简单,而银行之间的产品复制性太强,不能很好的体现私人银行的个性化服务,甚至和贵宾理财业务区分不明显。

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银行、保险、基金、证券、信托分割为不同部门,银行涉猎范围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的自主研发。与此同时,人民币资本项目没有完全自由化,私人银行家无法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合理的资产组合。目前,私人银行提供的产品除了储蓄、信贷和少数中间业务产品外,主要是信托集合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和公募基金,相对来说,期货、衍生品等对冲产品很少。如何在现有的背景下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进行产品创新是各个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

1.2.3缺乏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支持

私人银行业务内容涉及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私募等各个领域,其中面临的风险错综复杂,并且交易金额巨大,一旦发生风险,后果严重,这就需要相应具体的政策和法律环境的支持来防范风险。但目前我国私人银行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体的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政策法律。私人银行的产品设计及业务规范,往往从个人银行业务中借鉴而来。由于私人银行业务的交易单笔金额巨大,因此对银行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也很高,但目前没有法律制度和行业规范对此约束。以上这些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容易造成银行从事私人银行业务时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也给私人银行客户造成信任危机,不利于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1.2.4服务体系不健全,非金融服务缺乏

私人银行客户服务和其他贵宾客户服务的重要差异就是增值服务。各个商业银行关于私人银行服务有不同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一些银行的服务体系,特别是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十分落后,造成客户个人在理财上对银行信任程度较低,再加上私人银行业务本身在中国发展年限较短,各大银行服务体系很不健全。而非金融服务作为私人银行最具差异化的产品,各个银行也没有把这些差异化完整显现出来。

2.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经验借鉴

私人银行从起源上分为家族式、信托型、投资银行型、商业银行型。20世纪,瑞银集团、花旗银行、高盛、汇丰等开展了私人银行服务并快速发展。从国外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的发展经验来说,瑞士瑞银集团和美国花旗集团的私人银行业务具有其代表性。

这两家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经验上有其几方面的共性:

2.1差异化服务,客户细分

瑞银集团把客户分为关键客户,高净值客户,核心富裕客户三个不同层级。50万到200万元瑞士法郎为核心富裕客户,200万到5000万瑞士法郎为高净值客户,5000万元瑞士法郎以上为关键客户。瑞银集团根据以上标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服务。客户细分的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花旗银行根据客户的年龄、性别、地域、偏好、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资产来判断客户的需求,按投资目的细分为财富保值、财富增值和投机交易等,按投资标的分为金融产品投资、不动产投资、贵金属投资、收藏品投资等,解决同一财富水平中的个体需求问题。

2.2优质的服务细节

私人银行业务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方便的交易平台,而私人银行业务旨在与客户建立稳定、长期、可信任的服务关系,因此优质的服务就格外重要,丰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个性化的理财方案离不开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瑞银集团设立了多个财富管理中心,并设立了不同的会议室,配以先进的工作设备,使客户与财富顾问之间的沟通畅通无阻,必要时客户经理上门服务,并深入客户的家庭生活,处理企业股权、家族财产事务,介入家庭的财富保护和财富转移,提供管家式服务。而花旗银行更专注和擅长财富增值领域,积极对客户信息的进行收集,例如客户家庭信息、工作信息等基本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花旗银行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客户日常收、储蓄、投资等财务状况的分析,客户职业目标、生活目标、财富目标的分析,及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经济风险、事业风险等各种风险的评估和防范。了解客户风险承受能力,风险认知、风险偏好。通过评估,制定财务规划、税务规划、事业规划、风险规划等方案供客户自由选择,并建立针对性投资组合,关注其中的实施过程和后续的检验评估,使之更贴近客户需要。同时,这些优质服务还渗透到衣食住行、家庭、健康、文化、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非金融服务。

2.3丰富的投资产品

丰富的投资产品既可以减少同行业的的同质产品的不良竞争,又可以减少单一产品受市场波动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提高投资稳定性。由于国外的混业经营及无太多的资本管制,私人银行提供的投资产品相当丰富。瑞银集团私人银行服务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扩展到全球范围,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产品设计灵活多样。花旗集团与各种机构合作研发了涵盖消费、信贷、投资、保险和资产管理等的替代品和衍生品,其财富管理包含了外汇投资,证券投资,保险投资,黄金投资等多元化组合。同时,加强了在结构性产品、房地产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艺术品投资、家族信托基金方面的创新,产生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

2.4产品和经营管理的专业化、品牌化

私人银行服务包括与资产保值增值的金融服务和与生活相关的非金融服务,品牌化特色的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粘合度,吸引大量全面依赖的客户,真正实现私人银行的“专属、尊贵、私密、高端”。瑞银集团是欧洲传统的“家庭办公室”模式,基于强烈的情感联系和长久合作,这种模式一般能维持好几代,瑞银集团通过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帮助全球范围内客户进行财富管理,深刻考虑品牌的定位、架构,做好品牌的形象设计,增强社会吸引力。花旗银行基于对信任者技术和能力的信任和专业顾问团队的成长发展起来的,通过专业技术能力来打造自己的品牌优势,并利用“CitiGold 花期财富管理”打造私人银行品牌,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提高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聚拢优质客户,稳固客户关系。

3.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3.1加强专业化金融人才的培养,组建投资顾问团队

客户经理作为银行和客户的纽带,是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和关键。客户经理不仅需要关于私人银行业务的专业化知识,更需要了解外汇、证券、基金、保险相关金融领域,具备较高的素质、经验与能力。第一,应加强客户经理培训认证体系建设,目前比较规范的资格认证有理财规划是(CHFP)、金融理财师(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CFP)。通过这些标准化的资格认证来规范客户经理队伍。第二,培养专门的品牌经理,可由银行贵宾理财内部产生,也可以从外部招聘优秀人才,在培养上可加强公司金融与投行业务、私募、房地产信托投资等方面的深度培训。第三,建立强大的顾问团队,进行个人理财产品规划研发设计和投资运作管理、监控和评估。在现阶段我国专业化高端人才极其缺乏的条件下,综合投资顾问团队将汇集集体的智慧,有效的提供全方位的管家式服务。第四,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和激励,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考核,保证私人银行从业人员服务的连续性,从而稳定客户群体。

3.2加强客户市场细分,满足多层次客户需求

首先,各大商业银行应该在平时业务中就做好客户信息的记录,如姓名、身份证号、出生日期、联系方式、其客户经理、开户情况、业务交易信息,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和分析,全面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客户需求和银行产品结合起来,通过客户信息系统的数据,针对客户的年龄、风险偏好、心理特征、从事行业、财富规模、投资目的,对客户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差别化的金融服务这其中包括客户交易特征分析和客户服务特征分析。客户交易特征分析包括客户结算交易特征、刷卡消费特征。客户服务特征又包括客户使用银行服务的时间特征,对ATM、网上银行、网点等不同服务渠道的偏好。其次,银行可以对客户提供“一对一”服务,即美味私人银行客户都配一位唯一的高品质的客户经理。客户可以随时与自己的客户经理在投资品种、投资风险、投资产品及理财方案方面进行咨询和沟通。只有准确的细分市场,明确不同客户的市场定位,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才能提供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和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建立高度稳定的客户关系,提升品牌价值,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3.3加强外部合作合作,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优质服务

银行业务服务范围往往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因此银行应加强与外部资源的合作。首先,在我国现有的分业经营的状态下,应加强与保险、证券、基金、期货、信托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特别是强化银信合作,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注重常规产品和特色产品的结合,中长期产品和短期产品的结合,可以开发出股权投资信托、阳光私募、证券小集合等创新产品。适当可以退出一些高风险高收益和本金保护类产品,并根据风险和收益的考量,把金融产品大致分为保证收益型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在资产配置方面,采取“核心投资”和“卫星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核心投资”是私人银行帮助客户进行的低风险、长期的、稳定的投资,“卫星投资”是银行提供私人银行咨询和服务,客户自己来选择对高风险、短期的投资,包括股票、对冲基金、共同基金等。以“核心投资”喂资产配置的中心环节,“卫星投资”作为灵活的调节和补充。其次,可以和增值服务提供商合作推出购物、休闲、养生、娱乐等服务,延长客户关系价值链,拓展服务范围,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方案。最后,可以加强与外国商业银行合作力度,借鉴国外优秀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经验,提供海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投资产品。

3.4银行内部和外部机构要积极防范风险

私人银行业务几乎不需要占用商业银行大量资本,依靠商业银行的品牌影响力,通过专业人才提供的优质金融服务和对各种资源的不断整合,就可实现盈利。在存贷利差日益缩小的今天,私人银行业务必然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但私人银行业务交易复杂,这就需要对私人银行业务有效监督,防范风险。首先,要全面的了解客户,建立完整的私人信用凭借体系,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控制风险;其次,银行应根据本身的资本实力来确定其所能承受的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度量,把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后,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不仅可以约束银行的行为,有效防范风险,还保护了客户和银行双方的利益,有利于私人银行业务有序进行。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私人银行业务监管条例,银监会和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对私人银行产品服务做出法律约束,通过法律的制定来为私人银行业务的有序发展保航护驾。

参考文献:

[1]戴维·莫德,刘立达.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5):19-45.

[2]徐尽凤.国外私人银行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5):11-12.

[3]马丁,王大贤,王岳澎。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金融电脑,2008(6):50-53

[4]Boston Consulting Group. Global Wealth

2009[R], 2009.

[5]Capgemini&Merrill Lynch. World Wealth

Report 2009[R], 2009.

[6]吴文静.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对策研究 2011.4

[7]严贞慧.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2011.6

[8]林凌.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研究-以招商银行为例 2011.4

作者简介:于涓娟(1988- ),山东威海人,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专业:金融硕士。

第6篇:私人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私人银行 私密性 障碍

私人银行起源于瑞士的日内瓦,是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行业,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非常盛行。这里的“私人银行”并非从字面上理解为私人开办的银行,即不是指银行组织的私有属性,而是指以财富管理为核心,面向社会富裕人士所提供的一种个性化的高端金融服务。

一、私密性――私人银行的核心特点

作为替高净值资产客户打理财产的高端金融部门,由于经手的财产数额巨大,因而以保密和安全为内涵的私密性自然而然的成为私人银行的核心特点。

私密性,也称保密性和安全性,是指客户不希望把与个人、公司、金融机构和政府有关的财务信息透露给外界。在这一定义之外,还应该注意的是,私密性本身也是一种具有自身内在价值的“产品”,它可以独立地进行购买或出售,也可以与其他金融服务一起购买或出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客户对私密性的需求:为了确保自己的财务信息不被泄露出去,人们愿意为之支付相关费用的一种需求。而人们对提供的私密愿意支付的价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旦信息泄露,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情况以及信息泄露的可能性有多大。财务信息泄露带来的损害,轻则引发家庭矛盾,遭到社会排斥;重则资产被没收、罚款、提高税额、判刑,甚至还有更加严重的处罚。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则取决于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信息的人员数量的大小以及这些人员泄漏的可能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客户在选择私人银行机构时的关注焦点已经发生了变化,影响客户最终选择的因素与以往已大不相同,服务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已经被列入头等重要的因素。

二、中国私人银行在私密性方面的障碍

1、法律障碍

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与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法律环境密不可分。刚刚起步的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市场潜力极大,但很多重要的配套条件,诸如发达的金融市场、稳健的银行体系、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天然的税率优势、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以及征信制度等等都尚待完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给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私密性方面的建设造成了重重障碍。

(1)反洗钱义务与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矛盾。进入21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的洗钱活动仍然猖獗,并且出现了一些知名的私人银行的身影。2004年9月,花旗银行因涉嫌从事洗钱等多项违法业务被日本金融厅勒令关闭其在日本的私人银行业务;同年,花旗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在韩国也受到了监管机构的调查。对于私人银行涉嫌洗钱的问题,联合国2003年1月发表的题为《转移非法来源资金,尤其是腐败行为所得资金问题》的全球研究报告中也专门提到称:“私人银行业务是构成不透明障碍的另一个例证。这种服务对腐败收益的洗钱是有特殊意义的。私人银行业务给洗钱活动提供了易于利用之处,会被腐败的官员所利用(薛和生、杨佩丽,2007)。”当前在我国,腐败、洗钱、走私等违法行为产生的大量灰色收入很有可能通过私人银行这一渠道,通过投资移民等方式流向国外。因此,如何在有效防范洗钱活动的同时保证私人银行业务持续发展,是发展私人银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虽然我国颁布的《反洗钱法》及《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及其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以及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制度等,使得私人银行在接受业务时也承担了相应的法律约束,从而规范其业务行为。然而,对于私人银行来说,从技术上判定高净值资产客户、超高净值资产客户的资金是否合法,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从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的现状来看,银行获取、审查客户完整、有效的身份信息和经营信息的手段单一,可操作性较弱,缺少高水平的甄别技术和信息手段,工作人员难以有效识别其真伪。

综上所述,私密性与反洗钱之间难以取得平衡以及私人银行缺乏反洗钱手段是阻碍私人银行发展的一大矛盾。

(2)客户财产的隐私权保护问题。从国外的经验看,建立一个投资者信任的、可靠的保密制度以保障私密性,是发展私人银行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六条规定了商业银行应当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其中的第二十九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遵循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但是可以看到,这些规定是非常原则性的,在具体的保护要求和措施的说明上、执行时的程序设计上处于空白,这使得法律规定难以操作和落实。在这样的情况下,私人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如何替客户保密以及违反保密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甚了解。而现行法律规定的客户隐私权遭受损害的法律救济手段,过分强调行政法律责任,忽视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并且,法律在原则上规定了银行的保密义务的同时,还通过了《民事诉讼法》第218条、《刑事诉讼法》第45条、《行政诉讼法》第65条、《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8 条、《证券法》第168 条等一系列例外条款。这些条款的通过本意是出于执法与司法的需要,但是这些条款的实行,使得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税务机关、审计部门、中国证监会、海关走私犯罪侦查机关等一大批国家机关能在银行行使查询、冻结、划拨等影响银行保护客户隐私的行为。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于2009年12月17日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广州市妇女权益保障规定》,在这一规定中,夫妻任意一方均可持有效证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等申请调查另一方的财产状况。这一规定的出台,使得可能影响客户隐私保护的不再仅仅是国家机关,而是可以扩大到普通公民。这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得银行保密的规定与影响保密的规定严重失衡,导致银行难以在这种条件下彻底履行对客户金融信息保密的承诺。银行保密的例外法律法规过多、过细与规定银行保密的法律过少、过略是阻碍私人银行发展的另一矛盾。

2、客户障碍

(1)藏富传统下的警惕。在中国,藏富是一种数千年来的传统,有钱的富豪会通过各种手段把钱严密的保管起来,财富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隐私。这一点从历年福布斯、胡润等富豪榜后,上榜富豪们的反应就可见一斑。不难发现,藏富传统的产生大抵是基于一种警惕心理:如果富人的财富状况和富裕水平为公众和政府所了解,他们就会以各种富人想像不到的方式对待富人,如绑架、抢劫,或者查账、查税等等。

事实上富人的这种警惕心理并非毫无道理。在中国,除了藏富传统外,仇富传统同样延续了千百年,“均贫富”、“杀富济贫”的观念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面对这种令人不安的环境,富人们会更加倾向选择藏富,毕竟知道自己有钱的人越少越好。而选择私人银行打理财产是与这一倾向不符的。

(2)对私人银行缺乏信任。首先,私人银行服务需要客户披露大量信息。“个性化”是私人银行服务的核心特点之一,私人银行经理要完全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方案。为此,客户经理必须完全真正了解客户的具体情况: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仅仅八个字,但在这八个字的背后,可能包含的是上百项详细内容:性格、身体、爱好、目前工作、升职潜力、收入来源及水平、存款多少、风险偏好、已有投资、婚姻状况、配偶的本身情况、工作情况、是否有下一代或者生养下一代的计划、下一代教育、婚配等等,甚至不仅限于客户本人的情况,还牵扯到客户的其他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等。但在现代社会中,收入、年龄等等越来越成为绝对隐私,要客户毫无保留地向私人银行经理提供这些信息,其难度可想而知。更为复杂的是,客户提供的信息并不是一次性的。由于私人银行服务时间周期长,各种因素又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客户需要不断更新信息。尽管是出于为客户服务的需要,但是如此多的信息透露,久而久之客户必然存在疑虑,担心自己的情况为外人所知,缺乏安全。其次,私人银行服务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很高。客户之所以需要私人银行服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客户需要专业的理财方案而又缺乏足够的信息和制定方案的能力。

三、应对策略

古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环境的塑造与获取客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私人银行在私密性这一角度下的障碍,与中国国内的法律环境、文化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消除障碍,必然需要对症下药。

1、立法

前文提到,我国规定保密的法律条文与保密例外规定的法律条文在数量上严重失衡。因而,消除法律方面的障碍,就必须制定更加详细的规定保密的法案或者条款,就保密工作的措施、章程、程序作出必要的规定。在这一点上,瑞士的经验值得思考。瑞士的《反洗钱法》同样仅仅是作出了原则上的规定,但是各执行机构根据各自情况制定的反洗钱细则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我们可以考虑参考瑞士经验,由各类执行机构先行制定细则,再择优通过立法程序使之成为正式法律条文。

此外,我国在如何处理泄密事件上存在法律真空,对于如何处罚涉及泄密的部门及个人没有具体的章程。此类缺陷的存在无疑不利于推动私人银行保密工作的开展,而且在一个法制社会对于一种违法行为如何处罚只字未提显然是不合适的。在这一方面的补充立法工作可以说刻不容缓。

2、加强内控建设

文化障碍不同于法律障碍,因为法律障碍可以通过进一步立法来消除,而文化障碍植根于文化,难以彻底扭转,因此只能通过各私人银行机构的自身努力来满足客户的要求,逐步打消客户的疑虑。鉴于汇丰银行的客户信息泄露事件,私人银行机构内控建设的大方向是完善内部IT系统的安保以及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婷:我国发展私人银行的策略探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2] 曹彤、张秋林:中国私人银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3] 王志军:当代国际私人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4] 郑佳明: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D].暨南大学,2010.

[5] 薛和生、杨佩丽: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3).

第7篇:私人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私人银行;外资私人银行;竞争分析

私人银行是以财富管理为核心,向拥有高净资产的私人客户提供的一种个性化的高端金融服务。中国的私人银行市场目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007年3月中国银行在国内率先推出私人银行服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正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金融服务新热点。随着外资银行纷纷在中国开设私人银行,这项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业务正成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热点,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财富市场的可行性

亚洲各经济体的日渐富强为当地银行创造了大量机会,随著亚洲阶层急剧膨胀,向有钱人提供投资理财及私人事务服务的私人银行在亚洲各地迅速崛起。目前,已经有80多个私人银行机构在亚洲市场展开激烈竞争,他们在亚洲地区所设的分公司大多集中在香港和新加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gdp从1997年的3624.1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335353亿元,增加了98.9倍,人均gdp2009年为6914美元。美林集团和凯捷咨询联合的《亚太区财富报告2007》显示亚太地区富裕人士的财富总值达8.4万亿美元;中国大陆与日本占亚太地区富裕人士财富总值的64%。同时,《亚太区财富报告2007》显示香港和中国大陆2006年富裕人士财富总值分别排名第二、第四。而富裕人士平均净资产分别列居第一、第二,均值超过500万美元。中国大陆和香港富裕人士的财富集中度都较高。中国的34.5万富人拥有17,300亿元的资产,超富裕人士占该市场富裕人士总人数,中国为1.44%,集中度仅次于中国的香港(1.53%),高于新加坡(1.39%)。并且,中国70%以上的富裕客户都集中在中国五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而私人银行业务本身的特点就是从中心城市向卫星城镇辐射。由以上数据表明,富裕人数之多,财富总量之大,完全可以和香港市场相比,中国大陆完全可以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又据美林集团和凯捷咨询公司2010年6月24日的《最新全球财富报告》,个人资产净值100万美元以上的中国大陆人士,2009年总数达到47.7万人,较2008年增加31%,继续位居全球第四。亚洲私人银行市场逐渐成熟,亚洲本土客户经理所管理的资产约在2500亿至3000亿美元之间。在亚洲之外的地方,如瑞士、纽约和伦敦,客户经理们管理的亚洲客户资产额则达到3000亿美元。但在亚洲经济实力最雄厚的3个国家──日本、中国和印度,监管机构为该行业设立了一个极高的准入门槛。境外私人银行坚信这个市场商机无限,为迈过这道门槛,一直在努力进入当地市场的并积极建立市场地位。

二、中国银行业法规分析

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9月24日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办法》在归纳总结境内外商业银行实践经验和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分类,并界定了个人理财业务的性质。所谓个人理财服务,从消费者角度讲就是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生活与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在专家建议下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并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账户及相关信息,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站在金融企业角度,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划分市场,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办法规定了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当满足的基本要求,商业银行管理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制度,规定了监管部门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管要求、监管方式和有关程序。

私人银行参照针对大众理财的相关监管指引,还没有专门针对私人银行的法律法规。但私人银行与一般的大众理财无论在产品结构和销售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比如在《办法》中,提到从客户的角度针对“特定客户群”的服务,一般把它叫理财业务。私人银行业务是一对一的,或者简单来讲一对多的,而不是具有普通特征的“客户群”。

在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多家外资私人银行出于开拓市场、满足客户全球化资产配置的要求,针对国内私人银行客户追求高增殖、高回报的特征,产品设计相当激进。当金融危机横扫全球,外资银行依靠qdii渠道进行投资的理财产品损失严重,投行模式下的私人银行无论是在品牌和资产上都遭受了较大的冲击,令这些私人银行深陷信任危机。

在此背景下,2009年7月,银监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投向进行了严格限制——不能直接投资于股票或基金,不能参与pe投资、定向增发等。同时,该《通知》还规定,“于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客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私人银行服务满足其投资需求。”就意味着,银监会对金融理财行的风险作了规定限制,银行如果做股权投资类产品,也只能面对高端客户,投资起点起码在30万元以上。这份通知的出台意在加强和改善风险控制,一方面对理财产品的安全和风险作了限制,同时也指出了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出路,即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将是未来的重点方向,这一利好消息也激励了外资大规模拓展私人银行业务。

三、中国金融制度分析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尽管潜在的市场很大,但也面临着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制度限制?目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实行了金融的混业经营,即身为银行,可以从事保险、证券、投资、信托等多项金融业务。中国金融业却还处在分业经营状态,即银行只能做银行业务,保险公司只能做保险业务,证券公司从事证券业务,等等,各个金融机构之间业务不相通。监管层的许多金融政策也都是针对分业经营的。这使外资私人银行的很多产品在开拓过程中步履维艰。在这样一种分业经营状态下,人才也是单一化的占绝对多数,综合型财富管理专才十分稀缺,只有在少数海归派中能觅到寥寥几位?

在国内银行尚未实现混业经营的背景下,私人银行业务开展遭遇到瓶颈。如果要进一步帮客户做资产配置管理,就势必需要涉足资本市场,但目前中国银行业还不能向海外私人银行那样进行混业经营。私人银行不管怎么服务还是属于商业银行的运营范围之下,即银行不能投资股票或其他投资工具,所以私人银行的理财产品开发受到了一定限制。

由于分业制度的限制,私人银行服务的提供也成了半成品。成熟的财富管理服务是真正“管家式”服务,国外客户倾向于选择“专业投资人”或者“专业财富管理人士”为自己打理资产,这类人士受到一系列法律、规章等制度约束,有效规避潜在“道德风险”。因此,客户放心将资金完全交由这类专业人士打理,高端的私人银行服务基本不需要客户自己进行投资。而在国内这种情况还不可能实现,国内银行的服务只是充当“中间人”角色,也就是说,银行为客户提供咨询顾问、投资意见,但是需要客户自己去完成投资、资产配置、调动资金等全部过程。纠其原因还在于国内银行业的分业经营,这与国外成熟的服务差距非常大。随着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的加快,银行分业经营的制度正在经历艰难地突破。

对于私人银行来说,信托也非常重要。但目前银行业还不能经营信托业务,这样富裕家族资产的相承相传就很难体现,所以很多业务只能与信托公司联合来做。另外,中国外汇管制制度较为严格,客户涉及境外投资的需求目前还难以充分满足,因此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一定程度上受限,而外资银行所受到的限制更是大于中资银行。

私人银行大都属于中间业务,存在着大量的法律纠纷、声誉风险以及洗钱风险。我国目前关于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监管、金融法律体系、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实施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等等,完善建成尚需时日。

四、私人银行业务同业竞争分析

目前,私人银行已经成为中外资银行抢夺市场的主要阵地。在中国,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都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出了以经济发达城市为依托,以高额净资产客户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等特征。随着2007年4月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中外资银行竞相争夺高端客户。

私人银行业务对于本土银行来说,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个性化、区域化的业务,本土银行与客户的文化和价值观更接近,可以更好地把握客户理财偏好、特点和需求。并且本土银行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扎实的客户基础。因而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巨大的客户基础和网点优势在私人银行业务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外资私人银行则拥有卓越的品牌、高效的管理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毕竟西方发达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已经相当成熟,但受制于国内的金融法规,海外经验与相关产品也不能完全直接应用到中国富裕客户的私人银行实践中去,是否有能力开发出金融法规框架之下,更具备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同样是困扰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未知数。同时,它们还缺乏深厚的客户基础,开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着不小的难度,使得它们目前在和国内银行的竞争中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因此,总体上中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当前整个中国私人银行业还没有展现出一个成熟的私人银行业务应有的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私人银行从服务内容上来看,主要以产品销售为核心,投资咨询类服务还停留在充当理财顾问阶段,仅仅是服务理财的升级版。像遗产的筹划、信托、艺术品、奢侈品投资类的顾问还没有提供。产品

基本没有差异化,同质化比较严重,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二,由于专业财富人才资源匮乏,各家私人银行急需既精通国际业务又熟知本地市场的人员。然而目前国内理财业务的发展也不过5、6年之久,私人银行业务起步不过是近几年的事,理财人员的认证体系也刚刚引入,私人银行培训体系还很不成熟,因此目前国内适合的私人银行人才普遍缺乏,这成了国内所有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中、外资私人银行同处在一个市场,都需对市场、客户进行探索和发掘,双方在市场开拓前景上都各具潜力。

五、外资私人银行的竞争优势

外资私人银行独有竞争优势。相对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管理经验优势、产品研发优势和品牌声誉优势:

1.管理经验优势

私人银行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运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掌握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各类核心技术,其管理制度非常成熟。比较典型的是,国外私人银行的核心收入来源为每年固定比例的资产管理费,以及为客户提供超额回报的分成。

2.产品研发优势

近年来,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特别是用于资产保护和衍生工具和各种投资工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增长在于构造型投资产品和非传统投资工具(如套头基金、投资基金、私募股本和不动产投资等)的运用,外资银行成熟的运作使其产品资源极其丰富,能提供更加周全的服务,产品更具特色。有些跨国银行,其经营业务无所不包,形成了自然的垄断优势。

3.品牌优势

海外几家著名银行历史悠久,在全球享有极高的声誉,进入中国后先声夺人,还未开展业务就已开展品牌宣传攻势,使不少国内高阶层客户从心理上认可海外品牌。

私人银行业务是中国金融服务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银行服务的最高阶段,从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要求看,私人银行业务的加速开展,是迈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的一步。外资银行经过多年本土经营,已经积累了不少客户资源和市场号召力,可将现有客户进行分层,将最高端的客户分离开,提供最顶级的贴身式服务。

六、外资私人银行目前的对策

当前中国金融环境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有一定掣肘,但私人银行仍然拥有许多机会和优势。

1.根据中国市场特征,建立完善组织架构

跨国公司融入中国市场,总是需要把集团高层对中国市场的印象、中国团队的特点及政府的视角和客户的需求考虑进去并联系在一起,然后才可能形成信任关系。而行业新进入者是必须付出成本和时间代价,要与其他同业者拉开差别无非从三个方面入手:产品创新、风险管理、流程管理。对一个新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就业务操作层面上如何确立相应的业绩考核标准,如何更好地结合it发展开拓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产品的风险管理,初期的高额投入与短期内不易取得账面利润的矛盾,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于最终的一套完善的业务组织管理机制。

2.加强市场调研,明确市场定位

根据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在资产结构、地域分布和客户群体方面的差异和特点,各家私人银行应加强市场调研,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制订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规划。一是根据我国私人金融资产结构的实际情况,找准拓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目标市场。二是突出重点地区,根据不同层次的顾客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多样化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从宏观上来说,加深当地市场客户的了解、熟悉金融法律环境,树立品牌声誉,是从公司战略角度制定策略的。

3.树立品牌,培养客户

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富人开始强调追求回报的同时控制风险,风险偏好归于理性,并且将逐渐对银行的投资顾问建议持更开放的态度,为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目前相关私人银行法规没有正式出台之前,外资银行的工作中心仍放在宣传私人银行业务上,树立品牌形象,培养客户基础,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做好准备。

总之,在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及稳定金融市场环境前提下,外资银行业只要善于把握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再加上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以及配套政策出台,私人银行业必将在国内大放异彩。

[参 考 文 献]

第8篇:私人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私人银行 理财业务 主要问题 对策

一、私人银行发展现状与制约瓶颈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富豪人数和平均资产拥有量呈现逐年稳步增加,成为全球富豪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亚太地区除日本之外富裕人数的第二大聚集地。这些“新富阶层”对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所以对私人银行而言,中国有着令人着迷的市场。2007年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应运而生,中信银行与招商银行也紧跟其后。在过去的6年内私人银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在客户数量取得了提升,而且在管理资产规模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私人银行的发展面临着“中国式”困境。

(一)内部业务有缺陷

私人银行业务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不仅涉及到商业银行方方面面,而且对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也存在一定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将私人银行业务放在单一的体系框架内,围绕着传统的信贷、储蓄和中间业务,并未将“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作为经营和管理的着眼点,极大地限制了私人银行业务的范围,难以形成对超高净值客户的定制服务能力。

(二)缺乏高端的人才

一方面,专业的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私人银行产品的创新滞后,各家银行产品缺乏吸引力,同质化严重,直接影响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另一方面,私人银行家的缺乏导致私人银行业务缺乏一定的前瞻性,直接影响私人银行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只有坚定不移的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才能促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金融监管制度束缚严重

私人银行业务作为一种综合性、全面性的服务,其开展往往会涉及证券、保险、法律等不同的领域,所以只有建立成熟的监管体制、灵活的金融市场、完善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才能为私人银行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仍然处于相对较为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私人银行业务想要向其它领域进行延伸与交叉必然受到监管制度的制约,投资产品组合的品种及回报率等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四)营销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营销还只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大规模先进的营销手段和营销网络还没有被我国商业银行采纳;功能服务、业务咨询的介绍已经严重滞后,导致很多潜在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认识存在严重不足,无法真正享受服务。所以落后的宣传和营销手段导致产品往往不被客户所了解,必然会影响产品的销售和业务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助推私人银行业务升级

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来说,私人银行业务还只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并没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随着富豪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何实现从传统的个人理财业务到私人银行业务的跨越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难题。由于私人银行业务具有较高的层次和基准,所以加快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需要从制度、产品、客户等各个方面来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一)减小政策束缚,鼓励业务的延伸

政策激励对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及法规时应借鉴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先进经验,充分考虑近几年中资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发展遇到的困难及问题,给予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足够的空间,支持和引导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要进一步规范私人银行业务,严厉打击非法资产进入私人银行业务领域的行为,保障私人银行业务健康的经营环境。只有制定了合理的法律法规,才能促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二)细分产品市场,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私人银行业务比较单一,所以必须通过对银行产品市场进行细分,才能使客户需求得到更为有效的满足。那么细分市场具体该怎么做呢?根据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应该在结构性方面提供多样性的产品,将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期权、期货、到期等金融衍生品组合在一起,进而形成具有不同风险程度和收益率的投资组合,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通过产品差异化树立自身品牌,建立起竞争优势,发现尚未被满足的潜在客户,从而获得巨大成功。

(三)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高效的业务团队

培养一批高效的管理人才和私人银行家是我国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关键。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要对外引进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也要自己培养具备产品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理念的私人银行家,以此解决人才稀缺的问题。从外国经验来看,私人银行一般为客户配备“一对一”的专职客户经理,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金融知识。所以要加大对客户经理的培养,使他们精通各类金融产品,熟知国内外金融形势,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专门的产品或是一整套完全量身定制的投资理财解决方案。

第9篇:私人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私人银行;转型发展;资产配置

一、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投放模式难以为继。为了立足于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而财富管理业务具有低资本金占用、轻风险经营的优势,适合作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突破口(单洪飞,2015)。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私人财富管理的本质是“以客户为中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帮助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传承的目的。这不仅要求商业银行具备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和完善的产品库,而且要求商业银行具有专业的资产配置能力,以降低市场波动风险,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

二、 资产配置的作用

资产配置理论是投资组合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资产类别的甄选与权重确定。Markowitz(1952)使用均值―方差分析方法阐述了最初的资产配置框架,均值和方差分别描述不确定性的收益和风险,通过战略性资产的配置以及权重的设定,来创造投资的有效边界,最终在有效边界上实现投资组合的选择并达到风险确定条件下的期望收益最大化。与Markowitz(1952)的理论研究不同,Brinson等(1986)使用美国91项退休金计划项目1974年~1983年期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资产配置、市场择时和证券选择对绩效组合收益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资产配置决定了投资组合收益波动变化的93.6%,而择时和证券选择对收益波动的影响较小。Brinson等(1991)对之前的研究进行了验证,使用了美国82项大型退休金计划1977年~1987年期间的投资组合收益数据,研究了资产配置政策、主动的资产配置以及证券选择对投资组合收益的贡献,结果表明资产配置政策解释了投资组合收益变动的91.5%,而包括证券选择在内主动投资决定的影响仍然微乎其微。

与Brinson等人重点研究资产配置政策对于组合绩效时间上的波动性影响不同,Ibbotson和Kaplan(2000)使用94家共同基金1989年~1998年期间的月度数据和56家养老基金1993年~1997年期间的季度养老基金数据,分析了资产配置政策在时间序列上对基金收益变化上的作用,同时也分析了差异性的资产配置政策对不同基金收益的影响。结果显示,资产配置政策可以解释单只基金收益变化的90%,但只能解释不同基金间收益变化的40%。与之类似,Vardharaj和Fabozzi(2007)不仅研究了资产配置政策对美国大盘股基金和中小盘股基金收益变化的贡献,同时也研究了资产配置政策在国际股权投资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资产配置政策解释了单只基金近90%的收益变化,但只能解释约30%不同基金间收益的差异,而在国际性的基金中,跨地区的资产配置政策只能解释四分之一的收益变化。可见,资产配置政策对于投资组合绩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时间的波动性上,并不能绝对影响不同投资组合绩效的差异。

三、 商业银行私人银行资产配置的应用

作为商业银行个人金融金字塔尖的私人银行业务具有“低资本金占用、轻风险经营”的优势,属于带动银行转型发展的新兴中间业务。同时,与一般零售业务注重产品营销不同,私人银行业务更注重资产配置,综合考虑客户对风险、收益、流动性等方面的需求,设计出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和传承。

完善的资产配置能力是私人银行专业能力的体现,也是吸引高净值客户的重要方式。各家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但从打造资产配置能力的操作来看,均在客户、产品和市场等方面加强了建设。

首先,资产配置需要整合客户资源,包括客户存量的积累以及对客户需求信息的把握。从客户资源的累积来看,各家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的存量和增量都在不断增长,但对以客户的财富状况、家庭关系、投资风格等信息为前提的投资行为缺乏综合规划。目前各家私人银行通常以客户资产为基础,基于自身产品体系进行不同类别、不同期限和收益率产品的销售,产品供应商角色浓重,以销售指标的完成代替资产配置过程中对客户的了解和对市场的分析,并未实现以高净值客户的投资风格、生命周期、财务状况等信息基础进行资产配置方案的设计。

其次,资产配置方案需要多样性的资产类别。从目前国内私人银行的产品配置类型来看,各家私人银行通过自身研发、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构建了包括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和另类投资在内的大类产品体系。现阶段,各家私人银行主要依据各自的产品库面向客户进行产品营销,产品的风险、收益、流动性特点与客户需求的匹配性并不强。尽管部分商业银行推出的全权委托业务已经开始考虑客户的参与,根据客户的投资偏好、划定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期限等要求进行定制化的资产配置,部分扭转了当前资产配置方案的扭曲状况。但多数私人银行产品库产品种类单薄,不能满足资产配置方案所需求的多类别低相关性要求。同时,不少私人银行也缺少资产配置策略预案,战略性资产配置和战术性资产配置的互补性没有体现。

最后,客户的需求与资产的选择通过资产配置方案相联系,因此资产配置方案需要不断的完善才能满足高净值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从国外先进私人银行资产配置方案设计能力的建设来看,除了对客户信息的整合和完善的产品库外,自身还具备强大的市场分析能力和对资产配置方案的调整能力。目前国内已有私人银行开始定期进行市场形势分析和投资观点解析,如招商银行每季度都会根据境内外市场变化投资观点报告,不仅有效帮助客户管理风险,实现资产动态配置,也使客户能够更加理性的看待财富的保值与增值。但更多的私人银行目前受限于组织体系,本身不具备专业的投研能力,不仅如此,对资产配置方案的流程也缺乏足够的管理,没有动态性的考虑客户需求和资产特征的改变,并以此来调整资产配置方案中资产类别的选择和产品组合比例。

四、 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1. 全方位了解客户,建立与客户的信任关系。对于私人银行的财富管理而言,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是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出发点,资产配置也是如此。在了解客户需求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资产配置方案理应体现独特性。因此,私人银行需要对客户进行调研分析,对客户的生命周期、财务状况、风险态度、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记录与存档,并根据客户以上特征制定专属资产配置方案。

首先,私人银行通过简单分层了解客户的生命周期。客户的生命周期通常对大类资产配置具有导向性作用,生命阶段不同,其对资产类别的需求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处于成长和成熟期的客户,其资产增值需求更为强烈,风险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强,在资产配置上对权益类和另类产品的需求较大;而处于衰退期的客户,其对固定收益类产品需求更为迫切,更注重资产保值。

其次,私人银行要掌握客户的财务状况,包括客户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投资性资产的比重,从而选择久期不同的资产类别以匹配客户对投资期限的要求,做到资产配置在时间维度上的合理规划。

再者,私人银行需要测算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对客户职业、家庭状况的问卷访问,认知客户的投资经验以及具备何种投资知识,进而估算其风险承受能力。此外,私人银行还要评估客户的风险态度,如亏损忍受限度、认赔动作选择、亏损心理选择等。在对客户风险态度和风险承受能力测算的基础上为之配置合适的资产类别。

最后,确认客户的投资风格。通过对客户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信息的掌握,将客户区分为积极进取型、稳健理性型、保守安全型和极度保守型,根据不同的投资风格,为其选择合适的资产类别和组合比例。

2. 构建完善的产品库,选择合适的资产配置模型。私人银行为客户制定专属的资产配置方案,除了充分掌握客户的相关信息外,自身也需构建强大而完善的产品库,以满足客户跨期限、跨区域、跨资产类别的组合需求。从国外先进财富管理机构的经验来看,作为资产配置原材料的大类资产一般分为传统资产和另类资产,在各自资产类别中又可以按照投资标的、投资期限、盈利风格等不同而细分成众多具体类别资产,具体见图1。

从国内私人银行的产品分类来看,产品种类基本覆盖了图1所列的产品标的,只是在分类标准上稍显差别。目前国内人银行可配置的产品种类主要从风险和收益两个方面进行区分,包括货币市场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和另类投资产品等。但关键问题在于多数私人银行的产品库存在资产类别不齐全、数量少的缺陷,一方面分业监管政策限制了商业银行主动开发多类别产品的权利;另一方面,私人银行的组织模式和盈利模式决定了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不强。而且,不少私人银行与第三方合作产品的准入和风控存在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库的完善。因此,私人银行需要从加强自身产品研发和强化对外合作两个方面加快完善产品库构建工作,以防止资产配置过程中产品选择捉襟见肘局面的发生。

3. 提升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完善的产品库是私人银行进行资产配置的硬性条件,除此,私人银行还应具备强大的市场研判能力,通过对市场的研究分析,为客户总结相关的市场咨询,并提供投资建议。完善的信息库不仅可以帮助客户了解产品设计背后的市场知识与形势,更好的理解产品结构,而且还有助于加强私人银行本身主动设计和筛选产品的能力,并通过对市场的研判来决定资产配置中大类资产的选择以及资产组合比例的设定。

一般而言,私人银行的资产配置包括国内配置和全球市场配置,因此需要对国内外市场进行统筹分析。就国内市场而言,由于私人银行的产品库以固定收益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为主,在市场分析上侧重股票市场、债权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着力点包括宏观经济基本面、通胀情况、企业盈利、货币流动性、政策面等。全球市场以分析美欧日和新兴经济体为主,分析两类经济体的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健康状况等。此外,大宗商品市场是另一个关注重点,主要分析油气能源、贵金属等投资标的,包括供求关系、地缘政治风险和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等。

4. 确定资产配置策略。为保证高净值客户资金的安全与稳定收益,私人银行的资产配置需要遵守一定规则,作为指导和操作程序。根据决策在投资过程中的功能和特点不同,私人银行可以将资产配置原则区分为战略性资产配置和战术性资产配置。战略性资产配置(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是基于长期投资目标制定的资产配置计划,主要从总体上把控与资本市场相关的风险,投资期限较长,且资产方案在整个投资期限比较稳定。而战术性资产配置(Tactic Asset Allocation)主要基于对资本市场短期趋势的判断,为了获取短期收益而制定的配置计划,期限较短,方案的变化与市场的波动相关联。

私人银行首先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收益、投资期限、市场基本面、政策面等要求制定一个大致的资产组合,以符合客户的目标与个性要求。并通过技术手段预测相关资产的长期风险与收益,构建最优组合,最终制定一个理智、周全的长远资产配置方案。其次,将战术性资产配置作为战略性资产配置的一种有益补充,在维持整体方案的同时及时把握市场出现的机会,适当调整较低利润、较高风险的资产。有效协调战略性和战术性原则,使私人银行的资产配置方案更具主动性和灵活性。

5. 执行资产配置再平衡。制定好战略性和战术性资产配置方案并非一劳永逸,但对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平滑作用显著。对于私人银行而言,为了提高实现长期回报率目标的概率,还应具备动态的资产配置再平衡能力,即根据投资绩效、投资风险等条件的变化对投资组合进行动态调整。与战术性资产配置的短期、适度原则不同,私人银行的资产配置再平衡应该依据均值回归和资产多元化原则,对于价格波动较大时或者配置比例过于集中的资产,可以通过“高抛低吸”的操作方式进行再平衡,即购买合理数量的某些资产并以较高的价格卖出,或者通过卖出大幅增值资产获取收益,再把获益分配到价格重挫的资产中。这不仅有效降低资产过度集中隐含的财务风险,改善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回报,而且还可以改善高净值客户对投资组合的关注、监督和整体的参与(Darst,2014)。

6. 对长期目标与资产预期的再考察。资产配置是一个长期稳定同时又会择时调整的过程,不同的客户特征与需求通常面临的资产配置方案也会大相径庭。作为私人银行,资产配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资产的增值保值为目标,定期对资产配置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将客户预期和目标的变化反应到资产配置方案的调整上,以达到私人银行服务供给和客户服务需求的“双赢”。

五、 结论

私人银行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在维护高净值客户资产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而资产配置则是实现该职能的重要方式。资产配置通过相关性较低的不同类别资产之间的合理分配,有效减轻市场波动风险,并通过动态再平衡获得稳定和超额收益。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出色的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已经成为私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资产配置能力的塑造成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为此,私人银行应该在客户的投资特征、产品库和信息库的构建、策略的选择与动态再平衡方面不断完善资产配置方案。

参考文献:

[1] Markowitz, H.,Portfolio Selection[J]. Journal of Finance,1952,7(1):77-91.

[2] R.Vardharaj and Frank J.Fabozzi., Sector, Style, Region: Explaining Stock Allocation Performance[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2007,53(3):59-70.

[3] 单洪飞.中国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J].中国银行业,2015,(5).

[4] 戴维・达斯特.资产配置的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期望、冒险决策与企业成长机制研究”(项目号:71502062);2015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CEO经营期望、形象管理与职位升迁”;2015年上海浦江人才计划(C类)“经营期望、创新转型与私营企业成长机制研究――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青年科研引导基金项目(项目号:201411fkfzyd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