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雕塑的艺术价值范文

雕塑的艺术价值精选(九篇)

雕塑的艺术价值

第1篇:雕塑的艺术价值范文

关键词: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公共环境;价值

中图分类号:J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31-03

一、城市雕塑的概念及其特征

城市雕塑是为特定的公共场所或公共环境设计、创制的艺术,是公民社会中人们表达情感、交流心声与平等对话的一种工具和行为方式。因此,城市雕塑也被称作“公共环境艺术”和“市民艺术”等。

城市雕塑通常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公共性。“城市雕塑”的设置本质上是一种公众行为,由公众为反映和诉诸其自身社会的、物质的、历史的和政治的需求而创制;要不要设置雕塑,设置什么样的雕塑,最终都应该由公众来决定,具体操作者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公众的代言人和公众行为的执行者,而不是训导者。

二是环境性。环境性是城市雕塑与其所在环境(城市中某一地点或场所)联结成为有机整体的属性。就此而言,城市雕塑不存在于独立的形式,它只是整体城市、建筑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要素,并同环境中其他构成要素之间保持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说,离开了所处的具体环境,城市雕塑就会受到损害,亦或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东西。

以上基本特征进而派生出城市雕塑的其他特性:

第一,欣赏的强制性。既然为特定的公共场所或环境而设计和创制,城市雕塑自身就成为公共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可以不去美术馆或专业画廊观摩“架上绘画、雕塑”,可是只要身处公共空间,人们就会或者不得不看到设置在那里的城市雕塑;第二,形式的“审美性”。公共艺术的作用在于提升或创造公共空间的文化品位与精神功能,提高公共环境的美度。这就奠定了城市雕塑在城市和建筑环境中的本质作用与基础性地位,“形式美”便愈发不可或缺。

二、城市雕塑的当代价值

从城市雕塑的本质和创作根源上看,它一开始就带着一种强烈的满足公共需求,体现社会、地域、场所集体精神,表现和探讨公共事务等的目的性。它是公共空间的高级文化形式,是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体地讲,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城市雕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一)打破城市“钢筋水泥之森林”的固有形态,活跃城市氛围。这方面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大部分的构成主义、有机主义及其他流派的雕塑格调多活泼轻快,具有愉悦感、新奇感和时代感,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活跃的景观元素。约翰.亨利(美国)为深圳创作的《深蓝》(图一),三片深蓝色喷漆钢板相贯而立,方向各异的深蓝色长杆穿插其中,线面在对比中完成调和,没有叙述,没有情节,溢于其中的只有明快的色调,一种力的较量和均衡统一了主题。周围相同色系的建筑物在其搭配下立刻显得活跃而充满生机。

(二)反映地方风光,融汇历史文化,提高整个社会的美育感受力。城市雕塑是人文精神与物质体量的高度融合的艺术。一方面,各种寓言、神话、传说、民俗以及史实成为新时期城市雕塑的得力素材和主题,它的存在是该地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或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在商业街道和主题公园定期举行的各类临时性艺术作品展览,又促使固封于陈列馆中的架上艺术走下“艺术殿堂”,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触目可及的内容,既宣传了作品又普及了大众美育。

(三)转换了一般艺术品的角色。今日的城市雕塑已然脱离高、大、全的说教模式,转而成为城市生活的参与者和公共空间的服务者。城市雕塑可以具备装点城市景观、增添生活情趣、舒缓压力、提供游戏和娱乐等等功能。醒目的雕塑,或具有休憩功能的雕塑设施可以吸引行人停留下来赏评或相互交谈,从而为公共环境中的群体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位于四川成都的“活水公园”之所以有“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的美誉是与其中的独特雕塑群分不开的,(图二)这些雕塑群由著名雕塑家邓乐及其合作者设计完成,巧妙地把雕塑的概念融合于一个大型的水净化系统中:把从府南河里抽上的水注入沉淀池,然后一路流经这些雕塑群、植物塘、养鱼塘、氧化沟等地,最终得到净化,重返府南河。最有趣的是几处利用气旋原理设计的独特的雕塑设施,使水流如山涧溪流般回旋跳跃,意趣无穷,经常吸引游赏的大人、小孩在此戏水、休憩、谈天说地。出色的雕塑群营造出林水相依、天人合一的和谐氛围。此时的雕塑已超脱其一般的艺术品意义而成为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展示艺术家的个性风格和先锋观念。艺术审美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受众,也为艺术家所拥有。城市雕塑走入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关注和交流,这种近乎强制性的公共艺术,为社会大众带来艺术家们的独特视角,许多前卫的艺术观念在此得以展示,对普通群体形成视觉与观念的冲击。苏索(西班牙)在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的参展作品《盘的开启》(图三)通过一组半合半启的圆盘,欢快而机巧地展现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金属的轻巧感和机械的精致美,在统一的模数中通过角度变化略显不同,光线在此成为主导视觉的一种手段。光感和光影,通过圆盘的不同开启角度形成了丰富的明暗影调。而最为奇妙的是,作品在形体的展示中,又暗示了一种过程性的概念,雕塑静止的终极形态似乎不足以表示作品的全部意义。这里,圆盘展开和开启的瞬间,成为人们脑海中一个触不可及又抹之不去的幻影。一种行为艺术的特质被赋予在这寂静无声的作品之中。

(五)城市雕塑在诸多影响公共空间品质的方面,城市文脉的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强调城市公共环境的可识别性与文化多样性是新时期城市雕塑的主导内容,艺术作品由此不再是艺术家单纯表现自我的途径和手段,追求公共环境的高品质成为艺术创作的中心,文脉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深层次内容,也就成为公共艺术创作中的焦点与核心。

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文化赋予城市雕塑以特定内涵。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水平的象征,具有其他文化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在之前这是一个全世界都鲜有人知晓的小城市,但是,随着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为该市所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成,一举使这座城市成为20世纪世界最大的亮点之一。(图四)这个把生机性和现代工业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的巨型建筑式雕塑让全世界的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对空间构成梦想的当代性质,仅在它开放的第一年,门票收入就占该地区的GDP的0.5%。一座“特别的城市雕塑”不仅带动了这个城市的知名度,还丰富了这个城市的文脉,拉动了这个城市的经济。

三、结语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城市雕塑”这一公共艺术形式越来越深入到广大群众生活中,逐步遍及各类公共场所,其价值也逐渐地被广大群众所认知。它强调对公众的尊重和对环境的整合,既丰富了城市景观,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又拓展了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大踏步前进,充分认识城市雕塑的价值、认识公共艺术的价值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应用,将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如快马加鞭,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于美成.当代中国城市雕塑.建筑壁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2]钱绍武,范伟民.中国雕塑年鉴[M].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

[3]马钦忠.公共艺术基本理论[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雕塑的艺术价值范文

关键词:公共环境雕塑 社会价值 艺术价值 人文价值

公共环境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平的象征,它对城市面貌的美化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其它文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独特功能。它既可以歌颂业绩,纪念历史人物,宣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又可以装饰环境,美化和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群众进行美和思想教育;它不仅可以用艺术的感情鼓舞群众,而且能以美的形象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好的公共环境雕塑往往成为一代文化、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标记。它既为当代服务,又为未来留下不易磨灭的足迹,成为历史的见证,有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巨大的社会功能,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公共环境雕塑是以表现生活为根本的,也就是时间—空间的序列变化引带出一种氛围、一种意境或者是一种气势的序列变化,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从而激发人的情感活动。公共环境雕塑如同音乐一样,它超出了环境美化的功能,直接表现出有预定指向的目的性和思想主题。

如果我们利用价值论研究公共环境雕塑的审美问题、艺术问题,就可以摆脱单纯地从认识论研究审美观所带来的许多缺陷和积弊。这样不仅避免了那些普遍存在的对公共环境雕塑的泛意识、泛认识的印象,同时也能自觉地引导人们去探索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价值,为公共环境雕塑的发展开创一个光辉的前景。但是,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在公共环境雕塑的价值论中属于较高层次,而且比较难以把握。

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构思是公共环境雕塑创作的核心,它要求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仅有好的雕塑技巧并不一定能产生好的作品。创作构思包括了作者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从定题选点与分析原始资料直接组织造型构思,要求作者不单纯作形式上的处理,重要的是总体结构的安排。 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构思还应体现在它的生动性上,应该赋予雕塑所用的石头或金属以生命,这在构思时应首先考虑。

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价值表现在要处理好真实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为了讲求真实就被动地无选择地抄录自然,个别现象的外表抄录即使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也不能说它们是艺术。雕塑家的任务应是在许多个别的现象中,抽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特征,加以形象地概括,才能产生主题明确的艺术品。在创造中不应把直接形象作为追求的第一位,而应把握产生这一形象的原因,即为什么产生这一姿态、这一情绪、这一愿望。

公共环境雕塑的大影像和外轮廓构成了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另一个侧面,对那些矗立在山顶、海边、广阔的平原或河岸的雕塑来说,以解决雕塑的外轮廓和影像作为创造的重要环节尤为必要。因为这些雕塑,近观机会少,远看机会多,人们不容易接近。如果雕塑安置在城市建筑群里的中心广场,雕塑四周的环境是建筑物,那么就要认真考虑雕塑的外轮廓影像与四周建筑物外轮廓线的关系问题,应当力求使周围的建筑群形象与雕塑形象形成有机整体。

公共环境雕塑应服从于创造意境的要求,要有助于扩大空间,要有助于丰富欣赏者的美好感受,令欣赏者从有限的空间看到无限的空间。由于公共环境雕塑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于扩大空间、构成意境,使欣赏者突破有限、通向无限,因而它就可以使欣赏者对整个宇宙、历史及人生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公共环境雕塑同其它门类的艺术一样,具有人文的价值,这不仅取决于公共环境雕塑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而且因为它倾注了雕塑家的认识与感情,内涵丰厚隽永,表现完美动人,兼具社会与人文的双重价值,因而具有永久魅力。

公共环境雕塑,虽然有各种材料,但却是奇妙的,富有人性的,它起着使人同自然进行交流的某种媒介作用。仅此,雕塑比起公共环境空间中的其它建筑物,便与人更贴近。 转贴于

参考文献:

①郑觐、潘绍棠编著:《世界雕塑全集》,河南美术出版社,郑州,1989。

第3篇:雕塑的艺术价值范文

论文摘要:木雕艺术在我国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发展至今,仍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木雕作为一种既实用又具观赏性的艺术种类,发展至今成为现代雕塑艺术的一部分,丰富了现代雕塑艺术的内容。传统木雕历经时代变迁,但仍经久不衰,与它自身的艺术价值是分不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雕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熟。传统木雕和现代雕塑共同组成了当今的雕塑艺术。在本文中,笔者将就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传统与艺术的联系这三方面展开探讨,与大家一起来探讨雕塑艺术,欣赏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自出现以来,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高度都有了定的改变,在古代的文明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利价值。人类生活是有两种需求构成的,即物质需求和功能需求。木雕却能将这两种需求集于一身,同时满足人们的这两种生活需要。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始终有着自己的位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成为今日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在史前就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准。中国雕塑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在古代,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木雕在古代并不是一个上得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思想的狭隘性在作祟。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一些腐朽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崇尚的艺术是“琴、棋、书、画”,这些艺术不需要花费体力,是一种象征身份和修养的技能,看作是一种修养。同样是艺术,木雕艺术受到的待遇则有着天然之别,那些文人士大夫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只是制造业的一种。像木雕这种需要跋山涉水采集原材料,又需要一些刀、锉等之类的工具雕琢才能完成的物品,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是不屑一顾的。木雕都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将雕塑当成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并没有觉得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雕塑始终难以获得当权者的重视,在传统的文明史上根本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由于从事雕塑活动,大多是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研究方面则是有欠缺的。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推送到历史舞台。雕塑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只能依靠工匠们跟着中国画的形式模仿和制作,作为一种赚钱的手艺中传承下来。使得雕塑艺术本身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语言表现形式,这种将传统雕塑低级的奴隶化的观念延续至今。

传统的木雕作为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木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雕塑相比,是技术成熟最快的。当埃及雕塑缺少生气和精神的灌注的时候,我国雕塑已经进入了一种抒发情感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虽然在美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缺乏,是一个缺憾,但是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出土的古代雕塑做研究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雕塑在现代的雕塑史上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有关雕塑的很多工作可以依赖机器来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雕塑的艺术性,而是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对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创新。现代木雕与现代雕塑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传统雕塑永远是现代雕塑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现代雕塑艺术在作品上极其丰富,但是多而精的,并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园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和工艺雕塑等,这是按照雕塑的功能划分的。

宗教雕塑的出现与我国的文明是分不开的。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全国各地供奉着各种佛像,雕塑这些佛像就形成了今天的宗教雕塑。宗教雕塑一方面拓宽了雕塑的范围,但是也对雕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为中国人很重视佛教,所以雕塑佛像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永远按照传统的风格来,这样雕塑本身就失去了创造力和生机,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保存至今的宗教雕塑,其艺术价值由于其本身的历史性而得到提升,越是久远的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地位越重要。

明器雕塑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艺术成就也是非常高的。明器雕塑是以虚拟物象的模式,分为实物和虚拟两大类。明器雕塑的材料有木、陶、竹、金属、石材等,将这些原材料通过美学设计和技术加工,就形成了中国雕塑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一类雕塑,这种雕塑史为了代替原始社会残酷的人葬制度而产生的。现代雕塑中,已经没有了这类作品,但这不能磨灭明器本身的艺术价值。

纪念性雕塑在现代雕塑中十分常见,一些学校、一些标志性的地方总会有一些纪念性的雕塑。比如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像的雕塑就是一种近年性的雕塑。在今天,但凡有一些值得纪念的人或事出现,人们总会希望有个雕塑出现来纪念这一人或事。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纪念性雕塑的实用性很强,而且发展形势良好。

装饰性雕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紫禁城的门楣、栏杆、梁柱上随处可见这种装饰性雕塑。样式之多变、技法之娴熟、艺术价值之高是现代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装饰性的雕塑是我国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装饰性的雕塑也受到现代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现代雕塑中的装饰性雕塑也处在蓬勃的发展之中,在现代雕塑艺术成就上也是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工艺性雕塑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独立的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在现代雕塑中尤为受到关注和喜爱,但是由于自唐代以后失去了创造性,发展至今的艺术成就并没有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哪一类的雕塑,都是现代雕塑大家族中的一员,也都在现代雕塑艺术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三、传统与艺术的联系

传统术雕与现代雕塑代表的是不同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有了传统艺术的传承,雕塑艺术的成就才会越来越高,直至成为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传统的雕塑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至汉代,雕塑艺术由简单的小件雕刻发展成为严峻风格的汉代雕塑。在这期间,雕塑发展迅速,走上了一盒巅峰。保存至今的秦朝兵马俑是雕塑史上的经典中的经典,形象生动、蔚为大观,自出土之后,令中外游客折服。这个时划的雕塑是在中国雕塑史上甚至在人类艺术史上都有着重要价值。

第二阶段,是有汉代至唐代,这个时期是雕塑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雕塑趋于完美,是雕塑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可以称为是理性风格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唐代直至清代,这个时期雕塑逐渐走下坡路,出现了发展止步的现象。这个时期的雕塑失去了原来的创造力,大多数是为了取悦人的,是艺术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雕塑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追去华美的雕琢工艺,作为艺术品最终要的艺术原动力及个性的发挥却被忽略和扼杀了。

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雕塑艺术。不论是高峰时期的雕塑还是衰落时期的雕塑,都是代表着一些特定时期的风格和艺术成就,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

总之,现代雕塑家拥有着一笔宝贵的财富,秦汉作品的魅力,唐代作品的精致,都是的现当代雕塑家学习和领悟的。笔者认为,现代雕塑要想不是去艺术性,应该在古人的作品中,去参悟那种摸索和追求的意识形态的过程,通过感悟去探求心灵美的意识形式。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追求原始的美不盲从潮流,才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姿态。

参考文献:

[1]陈佳学,木雕艺术创作[m]艺术探索2009

[2]陈佳,中国艺术史[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

[3]李由;以艺术触动生命:艺术界;2009年02期

第4篇:雕塑的艺术价值范文

要进行雕塑投资收藏,首先要明确雕塑的基本概念,雕塑的分类和种类较多,按所用制作的材料可以分为:石雕、木雕、泥塑、陶塑、金属雕塑和玻璃钢雕塑。按形态可以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按作品题材内容的性质可分为: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碑和纪念雕塑、室内架上雕塑和案头雕塑。

从上面的分类可以看出,雕塑艺术所涉及并辐射的范围非常广泛,然而,在这些作品中,雕塑往往被视为一项技法或工艺附属于材料或实用目的本身而未能成为独立的艺术,也正因此,雕塑作品在拍卖市场没有取得非常独立的地位,雕塑作品往往分散在当代艺术西画板块或玉石家具等按材料分类的拍卖专场中。不过近年来,一些拍卖行已经开始了对雕塑的探索。如嘉德的中国雕塑专场,成交量一千多万元,成交率近九成。

目前当代雕塑市场表现弱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是当代雕塑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规范化的价格,而在中国画方面,许多画家已有一个可操作的价目表,甚至有的画家花鸟画一尺多少价、山水画一尺多少价,都十分明确,而且随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但是在雕塑上,却只有创作价,没有市场价。这使得有意购买雕塑的人因心中无数而望而却步。二是由于雕塑是可以复制的,使有些人认为,雕塑没有原作,不值得收藏。其实,对于雕塑的原作,或者说真品,在国际上是有规定的。比如一件青铜雕塑翻制数量在20件之内的都视作原作,超过限定数量翻制的雕塑只能称为复制品,而不能叫原作。三是雕塑的可复制性,造成作假比较容易。应该说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但是艺术品作假,在书画、古董等方面也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不同的是高明的书画作假者本身也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技巧,而雕塑的作假则只要由熟练的工匠即可完成。

尽管如此,雕塑艺术还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它能使观赏者多角度地欣赏,能够在不同的环境里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还能使观赏者感受到触摸的,这些是绘画作品无法与之比拟的。

雕塑不同与绘画的一点是雕塑作品本身的成本价值就可能相当高,如紫檀木雕,其所使用的木材就有很高的价值和保值功能,这使得雕塑作品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更强,起步价的跨度也更紧密。

雕塑市场不同与绘画市场的另一个方面是雕塑市场除了一级市场(画廊、艺博会)和二级市场(拍卖),还有一个定制市场。一些超大型的雕塑往往是为配合市政建设和公共空间而特别创作。也因此,雕塑作品对其所在空间会产生巨大影响并创造更多的衍生价值,如一些地标性雕塑可以带动相关商业地产,也可以通过比例缩小开发衍生品来满足旅游纪念需求。因此,对于机构来说,收藏或投资雕塑作品比书画作品在商业上更有传播力和衍生价值;而有些雕塑作品因为尺寸和题材原因也更适合被机构纳入。

市场价值被低估

国际雕塑市场约占全球艺术市场总成交额的10%左右,国内雕塑市场依附于西画板块,刚刚起步。四大拍卖行(保利、嘉德、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的拍卖数据显示,高端当代雕塑占西画板块的比例在4%~9%。2011年当代雕塑在四大拍卖行的成交额达1.98亿元,比2010年上涨了50%,成交率保持在73%~82%的稳健水平。2011年当代雕塑在四大拍卖行的平均价格达到了155万元,比2010年上涨了55%。

西方雕塑市场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整体价格上扬,高价频出。著名艺术家贾克梅蒂1960年的雕塑作品“L′homme qui marche I”(行走的人I)于2010年2月3日在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拍得6500万英镑,打破了当时的全球艺术品拍卖纪录(目前排在第三)。该艺术家5年内作品涨了429%,其所代表的雕塑板块也在当年取得了14%的涨幅,高于绘画的涨幅(8%)。 2010年全球十大拍卖高价中有4副作品是雕塑。

总体上来说,雕塑市场化程度还是不高,一些在学术上十分成功的雕塑艺术家的作品流转率和价格远不及同级别的绘画类艺术家。传统审美型的雕塑家如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成钢,其作品多次获国际大奖并被各大美术馆收藏,但其上拍的作品数量仅为十几例,虽然作品百分百成交,且均价不低,但与之头衔和地位相比还有极大的空间。再如当代观念型的雕塑家如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隋建国,其作品早已在苏富比佳士得的当代艺术夜场亮相,但目前的总规模亦只有4000多万元,而同级别的当代油画艺术家单价早已过千万元。这两位领军人物的流通市场尚且被低估,更不用说其他的雕塑家了。在中国雕塑学会的700多位会员中,职业发展能够兼顾学术和市场,即以雕塑作为主要创作方向且有一定拍卖纪录的不足百人。

投资收藏有技巧

雕塑对周围空间和环境的要求颇高,合适的展示能极大地提升周围品位,也因此,收藏雕塑作品更能反映藏家的眼力和对艺术的热情,因为,一幅油画作品可能在不同的房间都可以展示,但雕塑作品或许只能在某个位置才有感觉,并且一下子就能让来宾感受到藏家的品位。所以,西方顶级藏家的藏品中必定少不了雕塑作品。很多绘画作品买来是“藏”的,而雕塑是一定需要展示的。藏家在第一次接触到雕塑作品的时候就要在脑中构建起雕塑作品的展示空间,只有藏家的收藏水平够格了,雕塑作品才能真正展现其魅力。

第5篇:雕塑的艺术价值范文

(以下简称宋、吴)

宋:中国的城雕发展近百年了,经历了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艺术特征。请您先谈一下中国近代的城市雕塑以及建国后的城雕发展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吴: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撞开中国大门时,西方的文化意识形态也随之涌入,城市雕塑就是其中之一。翻开历史可以看到,自鸦片战争之后,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广场和街道上出现了许多殖民者树立的欧式纪念性雕塑,这便是中国城市雕塑史的开端。但是,这些烙上殖民与被殖民印记的雕塑与中国文化毫不相干,相反,这成为中华民族蒙受灾难和屈辱的历史证据!真正体现民族文化价值的城市雕塑在后才开始出现。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一批留学西方,思想进步的雕塑家,如江小鹅、刘开渠、李金发、郑可,王临乙、曾竹韶、王静远等人,满怀救国救民的理想回到祖国,他们从民族品质,民族精神出发,创作了一批反帝反封建的纪念性雕塑,以此鼓舞人民的斗志、颂扬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至此,具有民族精神的现代城市雕塑破土萌芽。

建国后,城市雕塑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中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出现了一批歌颂人民、歌颂劳动、歌颂建设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品。如配合十大建筑而创作的城市雕塑、以英雄、劳模、体育健将等为题材的城市雕塑。这些作品鲜明的体现了艺术为政治、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方针,在艺术手法、艺术形式上受苏联影响。在随后的、期间也出现了一大批城市雕塑,虽然题材单一、语言程式,但这也是中国城雕发展进程的一部分。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文化包容的心态重新审视其存在的价值。

宋:上世纪80年代左右,是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的迅猛时期,它对城雕的发展起着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吴:1978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三中全会的春风普沐神州!在这样的形势中,城市雕塑得到迅猛发展。以科技、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城雕作品广泛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多元繁荣背后也隐藏着肤浅与浮躁。但不可否认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已拓开了思路,在思想方面呈开放之势。它为城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教训。量的增大和多元的探索是中国城雕质的飞跃的基础。

建国60周年,也是新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的六十个春秋。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而言,它是中国雕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所以说是里程碑,是因为我们填补了城雕文化的空自;在这不长的时间内,我们将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20世纪的城市雕塑艺术(可说是借鉴,也可说是模仿)过了一遍。特别是对苏联的艺术。学习得更全面。

改革开放的30年,城市雕塑更是融合各种思潮、形式、题材综合发展。但是,我们又不得不看到这背后所影射出的问题。我们的传统文化再次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而且,一些艺术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思想大解放有点不知所措,反而变得迷惘和不安,是守住传统?还是彻底西化?还是洋为中用?反观城市雕塑的创作,这就是价值取向问题。这对城市管理者和雕塑家而言都是一个挑战。

进入新世纪,城市雕塑的价值取向问题变得越来越突显,越来越紧迫。虽然一些艺术家已经开始反思这个问题,并试图解决,但是。单凭一己之力默默探索似乎任太重、道太远。凶此,我也想借此机会呼吁各位同仁携手努力。共同建立中国城市雕塑的价值体系,而价值取向是价值体系的立场所在,尤其重要!通过评比,就是要树立价值标杆。

宋:城雕艺术发展到了今天,是需整合出一套科学的发展观,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义重大,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灵魂,文化的符号,时代的表征,也要科学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科学发展城雕呢?

我认为,要在回顾、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我们民族的,时代的精神标领,建立中国城雕的价值体系,并藉此评出优秀的作品,引导城雕科学发展!2008年举办首届全国城市雕塑高层论坛和全国城雕艺委会全委会,近80位专家出席,围绕城市雕塑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现代风格”进行讨论,这也为此次评新中国城雕大奖活动作了思想层面和理论高度的准备。

建国60年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主办城市雕塑颁奖活动还是第一次,这也可看出国家对城雕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充分意识到城雕的臣大作用。

宋:请您谈谈此次评选的目的,具体标准是什么,以及评选机构、程序、办法和评选结束后的工作。

吴:我们在读史书时,经常会看到对宫廷建筑以及其内外装饰的描写,如秦代阿房宫十二金铜人、汉代建章宫承露盘,太液池中三仙山等等,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已经随着历史的脚步烟消云散。只留下文字凭吊了!借古开令,今天优秀的城市雕塑就是中国明天优秀的文化遗产,如何妥善保护这些杰作是我们面对的迫切课题。因此,这次评选的目的主要有四个,一个是去粗取精,挑选出真正经典之作;另一个是充分保护这些杰作再一个是建盘中国城雕的阶值体系(包括思想体系和价值评判),最后是科学的开发利用优秀城雕,使其价值最大化。

虽然它们被统称为城市雕塑,但每个时期的风格、题材、形式都各不相同。而且,作者的背景,作品产生的背景也不尽相同。所以,很难说有一个统一的、十分具体的标准。但是既然问到评选的标准,我们姑且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去谈及:

第一,影响力。当我们谈论一件城雕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时,它的影响力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力是个综合概念,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要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公典性、艺术性以及精神穿透力。

第二,标记性。这与影响力相辅相成,但又有所区别。当人们走进一座城市,城雕所承载的应该是这座城市的精神符号,文化象征,应该成为这座城市的坐标。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并非作品体量大就具有标记性。真正具有标记性的作品往往与历史有关,与地域人情有关,还与形象符号有关。如果城雕的标记性越强,则表明它越符合历史,地域的特点以及人们的审美情感。

第三,艺术性。这是指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所在。艺术性是城雕生命力的灵魂!具体讲城雕的艺术性就是城雕作品在形式、题材上的突破和创新;艺术家个人品质在作品中的折射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对时代动脉的把握。它熔铸了时代、精神、集体意识和个人性情。是特定时期种族群体智慧在个人身上的反映。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因科技发展在材料上出现的创新,即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材料的革命昭示着思想的革命,并推动着艺术的革新。

第四,公共性。这可以从两方面谈:一方面,城雕是人民的艺术,因此具有公共艺术性质。这一点已经包含在前面三个标准当 中。另一方面,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公共性是指城雕与周边的建筑、广场、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关系以及选材和建设工程中涉及到的公共环境安全问题。要保证城雕与环境的协调是每位城雕工作者的职责,要保证其安全是城市管理者的职责。这一点,也是评选优秀城雕的一个考量点。通过这次评审,也是希望能够改进一些与环境不协调的城雕作品。对公共性的重视是对艺术民生的关注。

另外,此次评选的范围非常广,除了比较典型的城市雕塑以外,我们还考虑到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一些大型的公共景观雕塑、雕塑公园作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校园雕塑以及街区,小区的作品……

此次评选活动的具体工作由全国城雕委艺委会、全国城雕委办公室以及中国雕塑院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负责。

首先由各个省的建设厅,文化厅转发建设部、文化都通知,并组织各地城市雕塑建设主管部门、文化部门,全国城雕委员会艺委会委员、全国近1000名部分持证雕塑家,分别推荐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优秀城市雕塑。这样做能使政府、学术机构和艺术家个人紧密结合,充分发扬民主,体现开放、公平的原则。

这一阶段会在四五月份结束。

接着由全国城雕艺委会为主导组成的推选委员会进行初选,再由评审委员会最后投票评选。其中评审委员会将分两次评审,前次是在初选结束后选出约100件作品,再次是由推选委员会与评审委员会委员共同对城雕进行再审,所选出的获奖作品由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等专家写成推荐词,最后报送全国城雕领导小组作最后审定。

评选结束后,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新中国城雕60年的大型展览,届时还会出版新中国城雕60年作品汇编以及获奖作品集,并通过各种媒体将获奖作品向海内外。在此期间,我们还将举办第二届全国城雕高层论坛及艺委会全委会,邀请国内外城雕专家与会讨论、总结,研究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问题。

宋:请谈谈艺委会对百分比问题以及资质证问题有何打算。

吴: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我曾将这个问题以提案的形式提出来。“公共艺术百分比”制度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是一项非常科学的、先进的公共艺术建设管理制度。这项制度包括雕塑建设项目立项、雕塑家遴选、建设经费来源、公众如何参与意见、如何保护好的城市雕塑作品以及拆除不好的城市雕塑等方面。最为关键的是,它明文规定在公共工程建设总经费中必须拿出若干百分比作为公共艺术建设资金。几十年来,它为西方公共艺术,尤其是城市雕塑的健康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在城市雕塑建设方面仍存在许多漏洞,主要原因就是无章可循。因此,借鉴利用西方的“公共艺术百分比”制度,制定自己健全的城雕建设管理法规十分必要。它是建立中国城市雕塑价值体系的必要前提。当然,考虑到中国城市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城雕建设管理法规和行业标准不太现实。所以,我认为可以从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首先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制度,为中国城雕艺术的健康、科学发展,为建立“特区”积累经验,打下坚实基础。

至于《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它不作为法律凭据,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依据。艺委会每隔两、三年就会对持证雕塑家进行资质审查,这样做能够有效地加强对雕塑家的责任管理。并且。对提高艺术家的个人修养,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同样具有一定的自律性作用。

宋:对于中国城雕的发展艺委会显然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请您谈谈艺委会的指导作用以及今后的工作打算

吴: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下属的专家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城市雕塑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城市艺术事业、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在这个高平台上,艺委会团结全国广大的雕塑工作者及各相关艺术团体和专家,侧重于借助专家资源为党和政府处理雕塑事务,为城市艺术决策提供咨询,并力求准确、权威、科学。全国城雕委及艺术委员会为全国城雕的科学管理,艺术发展制定了许多适合国情且与时俱进的规范、条例及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城雕的发展。

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第一,加强城市雕塑创作队伍的自身建设。这是根本问题。因为创作者是作品艺术质量的责任主体。

第二、建立中国城市雕塑的价值体系。虽然我们身处垒球―体化的进程中,但是文化必须多元化,只有这样,这个民族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我们要相信,越是民族的、现代的,越是世界的!

第三、我们要抓好城市雕塑规划。所谓雕塑规划有三个方面,一是城市文化定位;二是空间场地划分,三是时间实施计划。

第四、抓好城市雕塑的创新。创新是灵魂,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我们提出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现代风格的城市雕塑,就是要在上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

第五、艺委会要在城雕委的支持下尽可能协调好政府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对话,以达到相互理解,合力创造优秀城市雕塑之目的。

第六、要积极开展中国城雕的国际交流活动,推动中国先进文化对外传播。学习国外先进城雕制度,加强我国城雕制度管理,积极推动实施百分比管理模式。必要时引入问质制度。鼓励健康,公正的城市雕塑评论。逐步建立中国现代城市雕塑价值评阶标准,增强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第6篇:雕塑的艺术价值范文

在城市建设中处境尴尬,丧失了精神价值,不但没有成为怡人美景,反而造成精神污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视觉和心身,并且诱导部分公众错误的审美力,逐渐发展成为与社会进步、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精神垃圾。因此,城市雕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城市精神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价值作用,我们必须更深层的关注其发展趋向。

城市雕塑在城市建设中的经济价值实现方式

城市雕塑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大众精神需求,同时还可以间接拉动周边的经济效益,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之中起到改善城市人文环境的作用,给城市建设增加了文化亮点,从而改善了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诸如地产开发、旅游等使得相关经济上涨。现今许多地区已经将经济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发展主要的目标任务。城市建设中在基础建设如道路、建筑之外又重点放在了城市公共环境建设当中,其中城市雕塑作为很好的文化传承载体更能彰显特色经济建设的亮点工程。为此,城市雕塑传承文化的展演方式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

城市雕塑在城市建设中传承历史文化的表达方式

城市雕塑是艺术品也是最直接的历史变迁记录者。例如: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在战斗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为纪念他们的英雄事迹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表达了后人对这段历史的刻苦铭心;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第一公民”是纪念拯救该城的小男孩雕塑—朱利安;美国的“登陆硫磺岛”是纪念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硫磺岛的情形!还有各种美丽传说、神话,也被现代城市雕塑以艺术创作手法重述历史展现众人,她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历史通俗读物。可见,城市雕塑相对于城市建筑和城市环境更有直接演绎历史事件的作用,其魅力、唯一性和时间永恒性可以起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作用,在时下全球处于和平期的大环境背景下,文化也在走向多元化。面对文化相互渗透,保护本土文化已迫在眉急。为此,文化保卫战已经拉开序幕,此时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倍加重视,作为永久性或相对持久的城市雕塑艺术将成为保卫自身文化与传统的最佳文化“防线”。

城市雕塑在城市建设中的实用价值体现

城市雕塑利用自身优势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还须与人居环境相融合,通常的城市雕塑建设中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城市雕塑的纯艺术功能,往往忽视了城市雕塑在人居环境空间中的空间布局及功能划分的作用,城市雕塑在空间布局中通过占有点或线的位置起到划分空间作用,利用好城市雕塑划分空间功能就更好地解决了人居环境分配从而体现了它的实用价值。城市雕塑是传承文化、美化环境、渲染生活氛围的很好方式,作为城市建设中城市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共同创造出怡人的生活环境。城市雕塑已成为人与历史文化交流的媒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动历史进程发展,使人们在钢筋混凝土的几何形体和幕墙玻璃的冷漠中增添几分温馨与和谐。

城市雕塑传承历史文化方式与其他艺术相比较的优越性

“作为历史的存在,每个人都具有受到民族的和地域的历史所限定的侧面。在往昔交通不便的时代,地域的限定往往决定着艺术的种类……”1历史通过不同时代限定的艺术展演着自身的价值,留下了大量得史记,供后人借鉴与学习。城市雕塑与其他艺术相比较,更加形象展演历史文化,使历史文化传承走向公共空间、走向公众。从材料上来讲,城市雕塑大都采用耐久的石材和金属材质,不怕风吹日晒,可以时刻置于室外环境中;从造型手法上来讲,城市雕塑采用三维的造型艺术,可以呈现出各个角度的欣赏效果,远远优于其它艺术形式的二维造型手法;从作品尺度上来讲,城市雕塑可以达到其他艺术形式不可能达到的大尺度,因此更能传达出强烈的艺术效果,引起人们的共鸣。了解城市雕塑在历史文化传承的价值与实现方式后,就需要城市建设决策者在研究城市规划设计时把城市雕塑规划考虑进去,加强城市雕塑建设的理论研究,做好城市雕塑建设的市场机制规范,遵循艺术规律,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提高社会审美水平,实现历史文化传承的展演活动。

第7篇:雕塑的艺术价值范文

关键词:现代雕塑;几何元素;几何造型;造型语言

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中出现了不少现代的艺术流派,新思潮、新观念也不断涌现。现代社会下的艺术流派的产生有许多社会因素,观念、思想上的革新因素,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了雕塑艺术,在罗丹、马约尔之后的雕塑艺术便进入了这样的现代雕塑时代。此时期的艺术家们逐渐将侧重点从理性转到感性中去,不再死板地模仿自然,而是站在与自然对话的角度,“安排自然”“表现自然”“解析自然”“感知自然”,进而从生活中到作品中融入自然里。

在新的艺术环境下,传统的表达手段已经很难满足新时代艺术家们的口味。虽然文艺复兴以来奠定的写实艺术传统已历经几个世纪之久,但艺术家们天生自由不羁的主观情感奈赐V停在逆境中孕育出了一种形态语言――“几何元素”,而它为什么能够在现代雕塑艺术中很好地满足艺术家的需求,又从哪些方面为现代雕塑艺术带来了新价值?

1 雕塑中几何元素造型美感及感受

几何元素对现代雕塑艺术的重构作用源于其自身的多变性,体现在雕塑艺术创作的很多方面。例如,雕塑的构图结构、空间造型、色彩应用等,通过这些领域,几何元素运用自身形态来阐述信息、表达特定语言、传递造型美感。

丰富多变的造型形态是几何元素完善上述领域的重要特性,这种多样性可以从形态万千的客观存在中看出来。例如,植物、花卉、叶子的形状和色彩以及某些昆虫外皮上的花纹等。从视觉角度来看,简单的几何造型仿佛平淡无奇,如三角形、圆形等。然而当这些简单的几何元素形态在重构下或本身发生多样的变化之后,人们对新形态抱有的旧观念会被刷新。在现当代雕塑创作中,某物像的组成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描摹,而是由强烈主观出发。理性概括而成的观念表达,使得此观念下的几何元素、几何造型的多样性便于艺术家表达作品的美感及感受的选择范畴。

1.1 几何元素对雕塑构图的契合与革新

基于R.阿恩海姆的理论,“立体的视觉概念是从知觉经验中产生的物体的视觉概念,有这样三个重要特征:一是物体被看成是三个维度的。二是物体的形状具有恒常性。三是物体的视知觉形象不等同于从某个特殊的投影方位所见到的该物体的形象”。[1]当我们认可前两种特征的同时,实际上第三特征则阐述了雕塑艺术的多维性质以及雕塑构图的自身原则,它绝不仅仅是几个或多个平面的构图集合,而是无穷个方位的总和。

几何元素的可变性很好地契合了雕塑艺术的多维特征,并且革新了雕塑构图的意义。为什么?

传统的雕塑构图中,几何元素不过是用来烘托作品的大意,是一种趋势,非常模糊,而在写实主义环境下的运用更是有限,大都是对创作物像的一种概括,为的是作品的精准细致程度,可以说是一种考量工具。

这使得几何元素、几何造型独特的自身价值被世人所忽略。例如,在雕塑构图中的某一固定视角也都存在各种点线面体。当细碎的局部组成多样的整体时,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是不同的。当视角移动后,同一组几何元素的存在又会转而变成另一组造型完全不同的元素中的一员。我们不难看出,几何元素的可变性能在多维度里展现更多的感受,这也体现出它良好地契合了雕塑艺术多维度的特性。

到了现代艺术时期,雕塑家们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几何元素并加以革新了。这使得几何元素造型其本身就可以是一幅构图,同时还是一件作品、一种观念。它的构图形态可以单纯理解为是艺术家的表达形式。西班牙雕塑家爱德华多・奇利达的作品就是这样。因为艺术家强烈的主观情感可以借助几何元素宣泄得更为直白、强烈。所以说,几何元素丰富的变化很好地拓宽了作者在根据观念构图时的运用模式。

1.2 几何元素的空间塑造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家――列昂尼・波提斯达,在他的《论雕塑》中提出了一种可以完美复制雕塑的手段,即只要用一些测量工具将物体的角度、距离等数值测量出来,在有足够的数值之后,雕塑便可原样复制。他的理论在雕塑艺术中是荒谬的,但是他的确在无意间表露了一种价值,就是几何元素所具有的空间造型属性。当然,几何元素在雕塑空间中提供的不仅是解析几何逻辑上的塑造属性,更重要的是视觉上的意义。因为多维度上的几何元素可以塑造出无穷的空间形态,相应也会有无穷种视觉感受。此外,空间里还有“负空间”一说,在中国的空间美学里,“留白”就是一种处理负空间的手段。现代雕塑发展中,利用几何元素进行雕塑正负空间之间补充、对立、转换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综上,几何元素的空间塑造力于雕塑艺术来说是一种强化作品临场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心理空间共鸣的力量。

1.3 雕塑中几何元素与色彩结合的价值

《庄子》所引连叔的一句话说:“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可以说,研究形和色的规律,对于雕塑艺术家是非常重要的。

规定形状的界限来自眼睛对属于不同的明度和颜色的面积进行区分的能力。[1]此外,不同的色彩还有属于自身的情感信息,红色给人以暴力的感觉,绿色给人以悠闲的感觉,黄色让人引起警惕等,并且它们都是以人的联想作为基础。需要指出的是,当几何元素、几何造型开始介入雕塑色彩表达层面时,产生的效应将会倍增。原来某颜色产生的单一感受,将因为几何元素的融入变成多种感受。例如,一个黑色的正方体就要比黑色正方形显得更深邃且硬朗。此外,因为雕塑是立体的艺术,于是当二者在雕塑中结合得相得益彰的时候还会为作品带来触感。例如,黑色正方体会比传统的青铜、大理石、金属等正方体显得更为神秘,甚至你会想用手去翻看里面放置了什么,但其实里面什么也没有。这种增加艺术维度的方式对雕塑艺术而言意义甚大。

相反,二者的结合也能模糊或是强化雕塑造型对面积的区分以及体积分割等效果。如果说几何元素基于形的单一表达可以明确或者混乱视觉感受的话,那么将其与色彩结合应用后不仅能延展这种视觉体验还可能诞生更多的心理学效应。

2 几何元素在现代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现代雕塑时期的艺术家更看重内心世界和自我表达,挖掘人类内心深处以及反映社会问题的艺术形式成为主流。现代科技、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因素使得艺术开始重新审视本体的价值。几何元素在这个时期是怎样被艺术家们运用于雕塑创作中,并嫁接于不同的雕塑艺术形式之中的?

2.1 具象写实雕塑中的运用

雕塑、绘画等艺术的观察方式从艺术发展本身以及人类审美需求的角度来看,较之艺术的表达手段要更为深刻一些。这就是为什么随着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形式上升到了一定高度,雕塑艺术家的观察方式也随即产生了变化。虽然是具象雕塑,但他们开始概括地观察具象的物体,简化对象,用简单或是复杂的几何元素来归纳对象。这种方式有可能停留在构图阶段,又有可能贯穿作品始终。现代雕塑大师,阿里斯蒂德・马约尔在其众多作品中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地中海》《布朗基纪念碑》《大气》《山岳》《夜》等作品,他的雕塑作品具有一种综合的几何表现力。“坐像几乎是出自一个立方体,站立的塑像又仿佛来源于垂直的直角六面体。”[2]作品《山岳》《夜》(如图1、图2)从构图上看相似于扁平的三棱角锥体的同时,细节也充斥着许多异形几何体。这些并不只是后人去替他概括总结用以雕塑教学的,而是他在塑造过程中本身倾向于几何立体的塑造法则而形成。

在1922至1925年中,从他设计的众多纪念碑和举办的几次大型展览会上可以看出,虽然他不是建筑师或几何学家,但是他的艺术形态表现了几何元素的样貌,从正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矩形出发确定自己的塑造行动。他设计的雕塑作品底都很高,饱满匀称的几何型构造相互作用使得细碎的局部大大地被削弱,然而概括的几何体造型依然保留了人体的写实性,这也就激发了静止的雕塑作品会有一种向外膨胀的强大力量,观看起来是如此的富有生命力。

2.2 抽象雕塑作品中的运用

谈到抽象作品就要提一下20世纪,这是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的时代,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流行主义,抽象构成和照相写实等。不论这些流派的形式和主张有何种不同,他们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崭新的形式。

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里,几何元素被艺术家运用得更为直观。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是康斯坦丁・布朗库西以及亚历山大・阿契本科。布朗库西的作品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不再是纯粹地塑造客观存在,而是透过心灵去塑造象征物,这种象征式的雕塑具有简洁的形式美感,强调形体的基本属性及结构,简单明朗的几何造型也反映了人们在嘈杂的现代生活中的内心需求,即需要并接纳单纯、简洁的艺术形式(如图3)。立体派雕塑大师亚历山大・阿契本科则是用程式化的态度对待创作对象,在创作初期的手稿中有许多高度概括的几何造型的人体素描(如图4),其雕塑作品的特点是将通透开放的体积与简洁坚实的几何面进行对比表达,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感(如图5)。

2.3 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公共空间是一种开放性的空间,而几何元素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形式,二者可谓良配。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家们开始着眼于雕塑造型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并植入几何元素,像绝对主义的抽象几何概念以及构成派雕塑家们提出的通过几何构成雕塑寻求一种建筑的新型表现形式,逐渐将几何元素的价值延展到了公共艺术、公共雕塑的领域中,使雕塑作品能与空间环境与建筑物完美结合。

几何元素作为一种形式语言,既概括又多变,它为雕塑家提供了新的观察方式、造型手段,完善了人与物、物与环境之间多元与整体的协调关系。它在现当代雕塑创作中给予了艺术家新的表达途径,丰富了雕塑家的情感表_,延展了创作边际。

参考文献:

[1] 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 马约尔[J].世界美术,1980(3).

[3] 李永伦.灵动的抽象造型艺术――几何元素在视觉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

第8篇:雕塑的艺术价值范文

关键词:陶瓷雕塑;装饰;艺术;研究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陶瓷艺术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需求也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用陶瓷雕塑作为装饰。陶瓷雕塑之所以受到现代人们的追捧,是因为陶瓷雕塑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双重价值,在日常生活中,陶瓷雕塑既可以作为生活用具,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装点生活,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现今人们越来越关注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我们通过研究陶瓷雕塑装饰艺术,促进陶瓷雕塑发展,增强人们对陶瓷雕塑的甄别和鉴赏的能力。

2 陶瓷雕塑的发展演变

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从神话传说到现今,我国的陶瓷雕塑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的雕塑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经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以及魏晋南北朝这几代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我国的陶瓷雕塑达到了鼎盛时期。自古以来,我国的陶瓷雕塑就具有鲜明的特色、种类丰富、雕刻的手法多元,在雕塑材料的选择上也非常注重材料的生命感。

陶瓷雕塑的材质直接与陶瓷雕塑作品的艺术性相关。在我国的史前时期,陶瓷雕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雕塑上的内容也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新石器晚期,陶瓷雕塑的装饰性逐渐增强,当时人们所创作的陶瓷雕塑逐渐开始与物质生产内容分离,同时,陶器大量的被制作,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陶塑品,例如:红山彩塑,陶塑通过生动的造型,对女神头像进行准确细致的刻画,使女神的形象更加生动,性格更加的鲜明;商周时期,陶瓷雕塑艺术主要表现在青铜器雕塑方面,这个时期的雕塑品主要通过陶范进行雕塑,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陶瓷雕塑装饰艺术的发展和进步;秦汉时期的陶瓷雕塑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陵墓石刻,比如:秦兵马俑,汉代的雕刻加入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雕塑品的形象在真实的基础上更加惟妙惟肖;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的被人们接受,因此在这个时期石窟佛像更加的普遍化;唐朝时期,陶瓷雕塑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陶瓷雕塑无论是从表现手法还是风格技巧方面都发展到了顶峰,唐三彩、菩萨像以及佛像等,千姿百态、风格多样,将唐朝时期社会经济一片繁荣的景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到了五代两宋时期的时候,寺观泥塑处于盛行的阶段;宋元时期的雕塑风格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不过元代的陶瓷雕塑由于受到阿尼哥的影响更加具有尼泊尔艺术分割;到了明清时期,陶瓷雕塑依旧主要侧重于佛像的雕塑,但是与其他时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雕塑更加的模式化,虽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但是总体上来看,他们在内在活力方面明显不如其他时期。

3 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特点

陶瓷雕塑的装饰砖窑是指陶瓷雕塑在制作和成型的过程当中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法使陶瓷雕塑具有装饰艺术性。陶瓷雕塑历史悠久,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了其装饰艺术特点,下面,对于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第一,陶瓷雕塑的制作工艺多样化。历史上制作陶瓷雕塑著名的地方有景德镇窑、德化窑以及枫溪窑等,陶瓷雕塑主要是通过模型印制――镶嵌――雕刻――成型,等一系列的过程烧制而成,为了保证制成品的完美无瑕,需要提前对烧制的方法进行选择,辨析干燥、制成所引起的变形和裂纹,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按陶瓷雕塑的色彩,可以将陶瓷雕塑分为素雕和彩雕;按陶瓷雕塑的制作流程,可以将陶瓷雕塑分为“圆雕、捏雕、浮雕、堆雕、镂雕以及镶嵌雕”。

第二,装饰手法多元化。为了更好的提高陶瓷雕塑的档次和装饰性,通常会在制作过程当中,对陶瓷雕塑的坯体、釉等进行加工装饰。对陶瓷雕塑的装饰可以采用多种手法,“单色釉、杂色釉(窑变釉、花釉)、结晶釉、裂纹釉、釉上彩、釉下彩、釉、金银彩、斗彩、贴花、喷花、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塑雕等”,都是陶瓷雕塑装饰过程当中常采用的艺术手法,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多种陶瓷雕塑装饰手法综合使用,或者也可以只采用其中的一种进行陶瓷雕塑的装饰。

4 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价值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今社会的陶瓷雕塑逐渐抓住人们的审美特点和时代风格,将极具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装饰艺术融为一体,使得现今社会的陶瓷雕塑并不仅仅只是一件立体造型,更多的是运用雕塑的语言,采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将简单的形体赋予生命,从制作材料到制作工艺的整个过程中,陶瓷雕塑都凸显出其不同于其他雕塑形式的审美装饰价值。

陶瓷雕塑将质地不一样的坯胎与多样化的釉面相结合,制作出自然形象的带有不同色泽、纹理、斑斓的陶瓷雕塑形体,无论是从审美方面还是装饰方面都具有艺术价值。另外,后期我们可以对陶瓷雕塑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使陶瓷雕塑的艺术气质更加完善。高超的手法、精湛的技艺,陶瓷雕塑艺术通过雕塑、绘画两种手法将陶瓷雕塑的形态和色彩进行巧妙地融汇,使同一件陶瓷雕塑作品具有不同的元素,从而进一步使陶瓷雕塑本身的艺术价值得到完美呈现。

5 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地位

陶瓷雕塑是我国装饰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雕塑装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陶瓷雕塑本身技艺精湛、手法独特,是其他雕塑所不能超越的。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陶瓷雕塑技艺高超、种类迥异、特色鲜明,复杂中带着单纯,含蓄中包含直白,集质朴、纯洁等特点于一身,通过雕塑的语言将陶瓷雕塑的艺术演绎的淋漓尽致,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可以自豪的说,新石器时代所出土的那件彩陶作品标志着人类彩陶艺术的产生,陶瓷雕塑作为载体实现了对陶器的雕塑,并逐渐推广到其他雕塑作品当中。陶瓷雕塑的制作过程复杂,制作流程细致,它是众人的劳动成果,也凝结了艺术家们的智慧,可以说对于陶瓷艺术而言,陶瓷雕塑可谓是贯穿始终。

6 小结

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独具特色,人们将多样化的题材渗透到陶瓷雕塑当中,采用绘画和雕塑这两种形式把泥和火进行多元化的表达,正是通过这样,赋予了陶瓷雕塑生命力。为了更好的促进陶瓷雕塑装饰艺术的发展进步,我们应该增强对陶瓷雕塑的了解和认识,从陶瓷雕塑装饰艺术的产生、发展、特点、艺术价值和地位这几个方面对陶瓷雕塑进行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并在(下转第58页)新和完善陶瓷雕塑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时代元素融入到陶瓷雕塑作品中,使陶瓷雕塑既能够顺应时展的潮流和趋势,又能够传承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实现陶瓷雕塑和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明智.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与装饰作用分析[J].美术界, 2013(1):96~96.

[2]任斐祥.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釉上彩装饰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4.

[3]郭正济.浅谈现代陶瓷雕塑表现手法[J].美术界, 2013(10):81.

第9篇:雕塑的艺术价值范文

关键词:陶瓷雕塑;塑造;写意风格

1 引言

作为我国主要传统造型艺术的一种,陶瓷雕塑艺术大量汲取了其他传统造型艺术的精华,尤其是借鉴了许多中国绘画的创作技法,这一点可以从陶瓷雕塑艺术“得其形,不若得其韵”的意境追求体现出来。陶瓷雕塑的写意起源于中国绘画,它讲究手法简练,风格粗犷,完美呈现物象的意态神韵。但是陶瓷雕塑的材质是陶瓷,陶瓷的表面不平,质地硬,不能着墨,只能雕刻,而绘画的材质是纸,表面平整,易着墨,所以它和绘画的创作手法存在差异,因而它的写意风格与写意特征和绘画也是不同的。绘画直接在纸上创作,自然干燥即可,是一种“水”的艺术,而陶瓷雕塑则需要经受火的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是一种“火”的艺术。陶瓷雕塑的器胚需要经过锤炼,这个过程无法控制,变化形态、失缺、扭曲、凹陷等情况都是无法提前预测的,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陶瓷雕塑作品的写意种类。除此之外,陶瓷雕塑作品的题材不同、赋彩手段不同,写意风格也不同。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陶瓷雕塑作品写意风格的多样性。

2 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

2.1 陶瓷雕塑很好地利用了陶瓷瓷泥的自然特性

陶瓷雕塑需要有技艺高超的陶瓷雕塑创作者,他们对于陶瓷瓷泥的要求会比一般创作者的要求要高。他们能够在进行陶瓷雕塑的过程中随着雕塑手法的改变从而对每一块瓷泥进行纹路肌理分析,从而更加有利于写意特征的表现,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的精美绝伦。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讲求天人合一,强调物质本身特征,不能随意改变物质材料结构,要准确利用瓷泥的纹路肌理,减少作品发生形变的几率,从而提高陶瓷作品的煅烧质量,使得陶瓷雕塑作品更加具有艺术价值。

2.2 陶瓷雕塑使得产品变得更加具有艺术价值

陶瓷雕塑可以很好地利用夸张的创作手法,使得作品化丑为美,陶瓷雕塑家要对自己所要创作的对象有足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要让大众都能够欣赏作品的内涵。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其文学价值就在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陶瓷雕塑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于此,不同的观众对于同一件陶瓷雕塑作品的鉴赏观点存在差异。为此,要让公众都能够感受到陶瓷的艺术美,陶瓷雕塑家要向公众传递美的作品,就要让公众都能够用审美的情趣去创作作品。陶瓷雕塑需要经受火的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是一种“火”的艺术,艺术品要面向公众,就要给公众传递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深层内涵。现实生活中的丑需要有美的艺术品进行参考,陶瓷雕塑家要有好的写意手法,很好的利用简单凝练的手法使得艺术品具有艺术的美感,将丑化为美,用简洁、夸张的造型,彰显陶瓷雕塑的精神,衬托艺术的美感,体现美的情趣。

3 陶瓷雕塑塑造的的写意风格

在写意特征的基础上,陶瓷雕塑艺人作为创作者,在创作中无形中就会融入自己独特的生活情感、自己独有的技术手法、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对于一件陶瓷雕塑作品,只有将其“写意”呈现出来,才能形成其独有的写意风格。艺术作品之所以可以亘古长存,永葆青春,就是因为其对于意境的不断追求,对于人们思想的不断抨击,陶瓷雕塑亦是如此。我们对于陶瓷雕塑塑造的写意风格的追求,一般可以追溯到下列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于作品原创性的塑造;第二个方面是对于创作题材的精挑细选;第三个方面是不同设色赋彩手法的巧妙应用。

3.1 原创性塑造

在陶瓷雕塑塑造中,一味地模仿是不会得到人们认可的,只有原创性塑造才值得人们称赞。那么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原创性塑造呢?这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方面指的是创造者在塑造一件作品时,不需要刻意追求鹤立鸡群,只需要融入自己的创新思维,融入自己的内心想法,遵从自己的内心即可。另一方面指的是注重利用自己的双手,用双手创造价值,致力于呈现人类的勤劳与大智慧,升华作品的“形”,进而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传统陶瓷创作中,先是做一个石膏模型,然后注浆,批量生产胚体,然后将分体用泥浆依据样品粘结起来,再利用锉刀等工具完成修复,制成成品。在上述修复过程中难免会使得陶瓷雕塑不够圆润,棱线受损也比较严重,而运用手工制作可以很好地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变形走样的情况。因为手比较灵活,容易控制力度,在处理凹凸起伏的纹路肌理、线型折叠等问题时有很大的优势,进而棱线、轮廓的体积感更为浓重,更能带给人美的享受。手工创作带来的美感在后期制作中可以得到完美体现,而在前期制作中创造性思维的巧妙运用才是决定写意风格的主要因素。

3.2 题材选择

同文学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陶瓷雕塑作品创作题材不同,其体现出来的写意风格也是有所差异的,即使是由同一创作者所作,写意风格也大有差异。因为相同的材料其艺术语言是相同的,技法上也大同小异。不同的创作者选择的题材存在差异,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必然不同,因此只要依照内心,其所选题材也是有不同之处的,因而也会形成千变万化的写意风格。比如,有的创作者以表现日常生活为主题,返璞归真;有的创作者以表现鸿鹄之志为目的,大开大合。而且在同一创作者的不同生活时期,写意风格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都是形成写意风格千变万化的主要因素。

3.3 设色赋彩手法的运用

陶瓷雕塑的设色赋彩手法一般有浓妆淡抹和返璞归真两种。设色赋彩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陶瓷雕塑作品主题思想的体现。“返璞归真”就是以陶瓷涩胎的色质肌理纹路为主体,不添加任何彩釉,使得作品朴素自然。“浓妆淡抹”则是凭借高温窑改变釉彩自然流动的肌理,使得作品浑然天成。美的陶瓷雕塑品,青釉温润如玉,静雅思听,从它们都很容易看出,设色赋彩手法是写意风格独特性的关键性因素。

4 结语

本文首先多角度介绍了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从题材的选择、设色赋彩手法、瓷泥特性等三个方面深入探析了陶瓷雕塑的写意风格,并且渗入了自己对于陶瓷雕塑写意风格方面的原创性看法。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与写意风格丰富多样、与时俱进,创作手法理念的革新换代,而且观众的审美情趣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写意特征及写意风格,为此,陶瓷雕塑创作者要深入生活,看透社会,在陶瓷雕塑写意上加深研究深度,加大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 孙燕明,郭立.陶艺雕塑塑造的写意风格[J].中国陶瓷工业,

2007,02:55~56.

[2] 陈明智,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及其写意风格研究[J].艺术科技,

2013,02.

[3] 陈在梅.浅谈陶瓷雕塑形与神的和谐统一[J].中国陶瓷,2012,11.

[4] 何芹,解君.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J].美术大观,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