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范文

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精选(九篇)

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

第1篇: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迅速腾飞,各产业各部门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带来了石油化工产业的日益繁荣,当前各类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已遍布城乡各地,以我市为例,福建宁德市全境规模较大的石油化工企业有13家,集生产、储备、运输为一体,中海油集团还将在宁德三都澳规划建设大型石化工业基地和石油储备基地,并将加快延伸炼化一体化产业链,建成包括油气深加工设施和10万~30万吨油气码头临海重化产业开发区。石油化工产业为现代化、科技化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供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石油化工产业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所接触和使用的物质大都具有易燃易爆性,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一旦发生突况将可能造成惨重损失,后果不堪设想。2010年1月7日,甘肃兰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发生爆炸火灾事故,造成6人死亡、6人受伤;2010年7月28日,南京塑料四厂拆迁工地丙烯管道被施工人员挖断泄漏后发生爆炸,导致至少13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疗;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码头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引发管线内原油起火,致上万吨原油入海,创下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之最。以上种种案例可见,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在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有着不可预知的危险性,给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日趋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认真研究石油化工装置火灾特点,探索其基本规律,有助于有针对性地采取处置对策,对减轻或消除事故危害,有效处置石油化工火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石油化工火灾处置的特点与难点

易燃易爆是石油化工火灾的主要特点,石油化工生产贮存场所均存放大量可燃性原料或产品,极易引起爆炸和燃烧,而且由于生产装置集中、管线相连,燃烧引起爆炸、爆炸引起新的燃烧,极易形成殉爆以及泄露,并产生大面积流淌火和立体火灾。此类爆炸燃烧蔓延迅速、破坏力极强。1989年8月12日,青岛市港务局黄岛油库发生火灾,起火的5号油罐发生爆炸燃烧,其后,4号、3号、2号和1号油罐依次发生爆炸,爆炸中14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65人受伤,来不及撤退的8辆消防车、l辆指挥车全都葬身火海。因此,在扑救石油化工火灾时必须首先分析燃烧物质以及罐区情况,采取科学正确的预防和抑爆措施,准确判断和应对现场情况。

2、火情复杂性,处置方案难确定。石油化工单位储罐区分布密集、管道遍布,各种输送管线将整个储罐区连成一体,任何一个点发生火灾都能在很短时间内蔓延开来。且大多石油化工单位的生产原料、贮存物质等种类繁多,不但具有易燃易爆性,还存在大量毒性及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消防部队指战员大多对化学物质不熟悉,且大部分火灾现场燃烧猛烈、情况复杂,专用的检测仪器无法及时到位,因此火场指挥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出灾害物质特性,拿出有效的处置方案,给火灾扑救工作造成极大困难。

3、火场消耗大,战勤保障难度大。石油化工火灾如果无法在第一时间有效控制,极易迅猛蔓延扩大,灭火战斗变成持久战与消耗战,供水保障、灭火剂保障、油料保障、器材保障等均需要动用支队乃至总队以上级别战勤保障力量统一调度。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发生爆炸和火灾,火灾扑救历时40小时,共调集123辆消防车,1400余名消防官兵参战,供水干线25条。2010年7月16日,辽宁大连新港原油储备基地发生爆炸引起大火,辽宁总队共调集338辆消防车,2000多名官兵参战,调集泡沫液1360吨,大功率远程供水装置首次使用,保持全程不间断供水,火灾扑救历时15小时。

二、石油化工火灾处置的方法与对策

石油化工火灾的突发性、危险性与复杂性性,对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的处置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有效、安全的处置各项复杂情况,是摆在当前消防部队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在组织指挥扑救火灾时,必须根据其火灾特点,贯彻执行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灵活运用灭火战术,有效地扑救火灾。其扑救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1、及时冷却。石油化工火灾中会产生大量辐射热,当热量达到一定程度,即使未起火的相邻罐体也会由于其储存的物质达到燃点而发生燃烧甚至殉爆,因此冷却防爆是公安消防部队到场后的首要任务。公安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应第一时间扑灭地面流淌火,并设置防火隔离带抑制流淌火蔓延,同时应对邻近罐体实施从上至下的全方位冷却。冷却时要注意保持距离,充分利用固定式、移动式水炮与泡沫炮,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展开进攻,为防止物料泄漏燃爆对消防车辆和作战阵地构成威胁。

2、关阀堵漏。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必须及时断绝可燃物的供应与泄露,关阀堵漏是减轻石油化工火灾危害的有效手段。在关阀堵漏时,须首先找到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在其指导下摸清阀门位置、关闭措施、物料流速等,堵漏时要根据泄漏装置的具体情况,选配合适的堵漏工具,运用正确的堵漏方法。关阀堵漏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并在水枪掩护下进行,如遇突况应第一时间及时撤离。

第2篇: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石油化工; 生产工艺; 火灾危险性; 防火防爆

中图分类号:[X9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隐患分析及预防已不是新鲜的课题,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石油化工企业不断技术革新,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在给企业带来活力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火灾隐患,向消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1石油化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

1.1原料、中间体及产品的易燃易爆性

石油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包括工艺过程中的半成品、中间体、溶剂、催化剂、试剂等,绝大多数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还有爆炸性物质。《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GB3690-92将145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含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八类。而这八类危险化学品在石油化工生产中被大量使用生产或储存。而这些物品又多以气体和液体状态存在,极易泄漏和挥发。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操作条件苛刻,有高温、深冷、高压、真空,许多加热温度都达到和超过了物质的自燃点,一旦操作失误或因设备失修,便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2工艺装置的火灾危险因素

按照功能不同,石化反应装置可分为炉、器、罐、塔、泵、机以及设备与设备间种类繁多、纵横交错的工艺管线等。与其它生产工艺装置相比,石化生产工艺装置具有设备高低不一、物料处理量大、工艺操作控制难、动态设备与静态设备并存等特点。因此工艺装置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从装置本身来看,因为设计不合理、材质缺陷、焊接质量差、密封不严、操作失误或受物料腐蚀、磨蚀等因素均会导致可燃物泄漏,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从工艺控制条件的影响来看,石油化工生产大都在高温、高压、低温或负压条件下进行。如裂解气的分离要在低温下进行,催化裂化要在高压下进行,常减压蒸馏有负压操作。高压操作时对设备的密封性和机械强度要求更为严格,低温操作时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随着石油化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控制参数变得更为苛刻,即调节范围变窄,控制参数向极端方向发展。这就大大增加了设备制造的难度,增大了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从生产的误操作来看,石油化工生产中,每一套工艺装置都有相应的操作规程。但由于种种原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火灾爆炸时有发生。违反操作规程的原因可能由于操作人员素质不过硬,不遵守劳动纪律,生产责任心不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常识等。在近年来的石油化工生产中,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火灾或爆炸事故所占比例较大。

1.3特殊工艺的火灾危险性

石油化工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或生产过程中,通过置换、清扫除对设备、工艺管线、生产车间或厂房内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进行处置,有利于生产的安全。但置换、清扫清洗作业本身具有特殊的火灾危险性。被置换、清扫清洗的气体、焦状物具有易燃易爆性,置换、清扫清洗不彻底,取样分析结果不符合标准,置换后可燃气体没有排入安全场所,以及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都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石油化工生产检修作业中,动火作业是一种常用的补焊修复方法。实际操作中,因动火作业手续不全、动火前进行动火分析的时间不符合要求或分析化验结果不准确、动火作业前的隔离措施不当、不按动火作业规程进行动火焊接补漏、防火灭火工作不到位、监护措施不得力等因素,都可能酿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2石化企业火灾特点

2.1爆炸性火灾多,火灾危害大

爆炸引起火灾和火灾中发生爆炸是石化企业火灾的显著特点。其中,先爆炸后燃烧性质的火灾最为常见。石油化工企业中的生产原料、产物等多为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装置多为密闭性压力容器,一旦生产过程中的易燃气体泄漏或者易燃液体挥发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多为连续性操作,工艺流程中各个设备互相连通,发生爆炸后极易迅速波及毗邻设备导致连锁性爆炸。控制失利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2.2蔓延速度快,火场温度高

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燃烧速度比普通建筑火灾的燃烧速度快一倍多,燃烧区的温度一般高500以上。火灾中火焰和热量的传递不但会使着火设备升温快,还会加热相邻设备及可燃物,造成爆炸和引燃危险,使火势蔓延速度加快。

2.3易形成立体火灾,扑救困难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在初期不易控制,生产装置布置的立体性和建筑孔洞的互相连通,使得大量的易燃液体四处流淌,极易形成大面积火灾或者立体火灾。到了火灾发展的猛烈阶段,火势发展迅速,火灾中产生各种有毒物质,为火灾的扑救增加了难度。

2.4火灾损失大,影响大

石化企业发生火灾除了造成财产上的巨大损失外,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如果扑救不及时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石化企业一旦发生大。爆炸会对所处城区构成很大威胁,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 安全对策

研究石油化工企业中火灾发生的原因,火灾形成过程,以及存在的各种火灾危险因素,火灾分析方法,并依据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重度火灾和突发火灾势在必行。

3.1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在石油化工企业投资建设前,对石油化工企业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加以评估。根据石化企业的生产特点及生产流程确定企业的选址是否符合相关要求。防止由于选址不合理造成的严重后果,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期。安全预评价的另外一个任务是对安全设计进行审核,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源头。

3.2进行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不同,它主要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影响范围与损失程度三方面入手,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生产过程或某种操作过程的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或伤害程度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以设定的指数、级别或概率,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危险程度,以便采取最经济、合理及有效的安全对策,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安全对策和管理方法。在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中,对设备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停车检修及系统的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比较先进的安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糊评价方法、神经网络评价法和遗传算法评价等。

3.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事故的发生有两个前提,第一是存在重大危险源,第二是存在失控的偶然事件。目前,对于危险源的辨识有很多种方法,纵观目前常用的几种危险辨识方法,大多数危险辨识方法都依赖于评价人员良好的素质和经验,依赖于评价人员的主观认识和判断。但是,即便评价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也难免会遗漏一些危险因素。因为除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外,其他危险辨识方法都不是结构化的方法,缺乏系统性,此时一般均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其他辨识方法结合来实现危险辨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3.4实现石化企业的本质安全化

以往我们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某个部位,某个单元或某个操作环节的防火来研究,探讨的较多,但它有局部性、被动性的缺陷,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必须提出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即向企业装置、工艺的本质完全化迈进。这方面,美国的工艺过程安全管理(简称PSM),较好地解决了一个难题。它是目前美国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热门话题,它在全面安全管理的基础上,为预防重大恶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对于具有潜在的灾难性泄漏的装置和工艺过程,要求从装置的设计,建设开工,运转,检查,维修及更换中,其是在建立较完善的集散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来运行工艺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建立一条紧急停车系统,使安全系统的可靠度达到极高的水平(可达99.999%),从而进行系统的全面安全管理。

3.5做好各种事故处置预案,定期演练

化工企业要针对厂矿工艺装置危险区,深入一线熟悉、掌握实际情况,制定灭火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修正预案,使预案贴近实战,提高处置事故的整体能力,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效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3篇: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156-02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很多生产原料中含有易燃和易爆物质,其腐蚀性非常强,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经过高温,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来持续完成的,整个工艺操作非常复杂,而且需要进行连续性作业,需要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致使工艺管线很容易产生爆炸混合物,然而生产区聚集的燃火点较多,具有很大的火灾发生的危险性。由此可见,石油化工生产自身具备的特点就伴随着火灾隐患。所以,对石油化工生产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分析,并利用科学的防范措施加以预防,这样才能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1 石油化工生产存在火灾隐患的原因

1.1 物料品种过多

石油化工的生产需要使用很多物料品种,很多物料自身具有易燃和易爆的特点,而且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物料的品种具有复杂性,物料品种的形态也有区别,一旦达到了物料品种的着火点,那么就很可能引起火灾的发生。

1.2 生产设备在布置上过于紧凑

生产设备依据设备功能的不同以及不同的工艺操作进行划分。对设备的布置极为紧凑,例如装置上的设备管线、阀门等主要的布局方式是以立体交错为主,但是在对设备排列的过程中,期间的紧凑感很强,之间进行相互联系,如果生产设备发起火,那么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也会导致其他设备着火。

1.3 建筑结构主要是以立体布置形式为主,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大

为了使生产设备紧凑,使其进行良好的贯通,就要分析是有化工生产企业的建筑结构,通常,石油生产企业的建筑结构主要是以框架式结构为主,再加上框架式的生产设备布置比较密集,并且主要是采用立体式的布置,这就很容易导致立体性火灾的发生。

1.4 控制工艺参数时采用的方法不当,引起火灾发生

在一定的条件下,有的生产必须充分考虑在哪种环境下才有利于生产,有的需要考虑温度,有的还要求在低温和高真空下进行。控制石油化工生产的参数要考虑其流量、温度和压力,并且还要充分地了解物料的基本流速,如果参数控制失控,都可能引发火灾或者爆炸的发生。因此,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对工艺参数的控制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1.5 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差

由于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消防安全培训,不懂生产物料所具有的特性,不能熟练地掌握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就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就常常导致操作失误,违反操作的基本规律,缺乏安全意识,当火灾事故发生以后,不会使用消防设备,不能及时地将火灾扑灭,导致火灾燃烧的范围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2 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的预防对策

2.1 严格控制动火作业的操作过程

2.1.1 在条件允许的状态下,可以将动火区域内设备拆卸下来,然后把设备安排到比较安全的地方,之后再进行动火作业,再将其安装回原来的位置上。

2.1.2 把需要动火的设备以及相关联的附件进行隔离遮盖,例如,将堵盲板加在管道的上面或者卸掉一节管子,使一些具有易燃和易爆的物质别隔离在外面,以免进去动火作业点。

2.1.3 在动火作业开始前,禁止在动火点的周围放置可燃性的物品,如果有,那么要及时转移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同时还要保持现场干净清洁,避免安全隐患。

2.1.4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些介质可以用水进行洗涤,那么就用水进行清洗,如果一些介质不能用清水洗,那么就可以选用蒸汽进行清洗。

2.1.5 当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必须及时检查设备。如果发现问题,那么就应该分析其原因,并进行及时处理,同时确认检查结果不误之后,就可以进行动火作业。

2.1.6 在即将开始动火作业之前,必须分析动火区域中可能会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对火灾隐患进行测试,以将火灾有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以确保整个动火作业的安全,杜绝危险发生。

2.1.7 当焊工进行焊接的时候,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必须穿好防护衣,戴好安全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槽和锅内进行作业时,不能在多个地方进行动火,在高空中进行作业时,上层与下层在动火时不能同时进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氧气不能放在动火点的下面,必须距离动火点远一些,大概是5米,与明火必须保持10米的距离,并且不能位于生产设备的正下方。

2.1.8 当整个动火结束以后,必须将电源和气源关掉,并且把动火设备搬走,将余火熄灭。如果动火的时间太长,必须保证作业现场干净,不能马虎大意。

2.2 设置防火安全装置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设置防火安全装置主要是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其中常用的阻火设备、防爆泄压设备、火星熄灭器、自动探测器等都能够进行快速的灭火,其防火效果非常好。

2.3 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管理

石油化工生产工作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各个岗位上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纪律来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并且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同时还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要增加日常培训次数,并参加演练,提高职工处理突发事故的灵活能力。

2.4 进行安全教育

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对企业所有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并且让职工会使用消防设备,当发生火灾事故时,能及时并且灵活地运用消防知识。此外各个工作岗位上的职工,必须加强对自己岗位的安全意识,平时要学习一些安全知识,掌握好安全操作的基本流程,认真做好各项消防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易燃和易爆物品有很多,其生产流程非常复杂,在具体的操作时必须认真,不能由于疏忽大意而引发事故。只有严格地按照操作流程,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才能在日常的生产中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以保障石油化工企业能够安全稳定地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媛原,王炳强,普海云.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及预防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4).

[2] 舒士勋.浅谈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火灾危险性和火灾预防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

第4篇: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范文

在16起火灾战例中,使用固定消防设施的有5起,占31.25%;未使用的有10起,占62.5%,其中未使用的均为固定消防设施在火灾或爆炸中被损坏而无法使用。从这16起火灾战例中可以看出,消防部队在扑救石油化工单位火灾时,已充分考虑到了使用固定消防设施进行冷却,体现了坚持“固移结合”的战术原则[5],但由于大部分固定消防设施在火灾中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这就提醒消防部队在以后的战斗行动中要重视这一现象,出动力量时应增加大功率、大流量的水罐消防车,战斗部署时应加强高喷车、移动水炮等作为火场冷却的主要手段。控火和灭火时间的情况分析16起火灾的控火时间:火势1h以内得到控制的有0起;火势1-3h得到控制的有4起,占25%;火势3-10h得到控制的有7起,占43.75%;火势10h以上得到控制的有5起,占31.25%。16起火灾的灭火时间:1h以内扑灭火灾的有0起;1-3h扑灭火灾的有2起,占12.5%;3-10h扑灭火灾的有7起,占43.75%;10h以上扑灭火灾的有7起,占43.75%。从控火时间和灭火时间可以看出,石油化工单位火灾的扑救通常是耗费时间较长的一类战斗行动。特别是灭火时间中,10小时以上的占到43.75%,这说明消防部队在扑救该类火灾的时候,应提前做好打“持久战”的谋划,应在人员、装备、灭火剂和后勤保障上准备充足、调派及时。如2010年7月16日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火灾扑救中,共用了消防水6万吨,泡沫灭火剂1000吨,这就提醒消防部队在该类火灾扑救中,应考虑与本地泡沫灭火剂生产厂家签订应急联勤协议,可一次性调运大批量泡沫液,同时,还要完善战勤保障体系,建立泡沫液的应急调运机制,做到遂行保障及时有效。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到长时间火灾扑救中天气变化情况对扑救现场的影响,如炎热和寒冷天气下,战斗人员的轮换以及消暑、保暖措施[6]。(如2011年1月19日的辽宁省抚顺中石油二厂火灾扑救中,当天天气寒冷,气温为-8--24℃,指挥部就科学利用了具有取暖设备的大型客车作为战斗员轮换的中转站和补充体能的后勤供给站,以此来解决19个小时火灾扑救中战斗员的体能补充和替换难题)。技战术措施应用情况分析16起火灾中,充分应用工艺措施灭火成功的有12起,占75%,均是消防队员在厂方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实施关阀断料、输转导流等方式进行,有4起是现场条件不够而无法实施,占25%,这说明在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采取工艺措施灭火是行之有效的基本战术。16起火灾中,全部应用了“冷却抑爆”的战术措施,在火灾扑救中均组织了大量的枪(炮)阵地对着火罐、邻近罐进行冷却保护[7],例如,2011年8月29日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火灾扑救中,消防部队共组织了59个枪炮占地对着火罐、邻近罐进行冷却;2011年7月11日的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中海油惠州炼化分公司火灾扑救中,现场共组织了25门水炮进行冷却,供水强度达到了1280升/秒,这些大流量移动式消防水炮的应用和现场不间断的供水是石油化工火灾扑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总体分析结论

必须一次性调集足够多的灭火力量达到现场消防部队要以大兵力多装备集中于火场,占据火场优势展开灭火行动,石油化工火灾蔓延速度快,火场瞬息万变,险情时有突发,后果难以预测[8],能否在火灾发生初期和发展阶段以优势兵力控制局面是扑救石油化工火灾成败的关键[9]。必须优先和充分利用现场的固定消防设施控制火势通常,在进行石化装置消防设计时,除设置了必要的防火设施外,还根据石化装置的规模、火灾危险性及本厂消防力量和邻近消防力量等情况,设置了相应的灭火设施,并配备了合适、足量的灭火剂。例如,装置区之间设置的消防水幕、蒸汽幕,装置区内设置的固定泡沫、固定水炮、带架水枪,中间贮罐及装置顶部设置的雨淋设施,装置平台、框架结构及油泵房设置的蒸气灭火设施等。这些固定灭火设施在没有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是扑救初期火灾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它具有启动快、操作方便、威力大等特点,如果使用得当,可及时控制火势发展,弥补移动式灭火设备的不足。在大型石化火场上科学使用固定灭火设施,往往是变被动为主动,以快制快,及时控制火势,防止发生爆炸,赢得灭火时间,掌握灭火战斗主动权的关键。因此,扑救石油化工火灾一定要改变以移动式灭火设备为主的传统意识,充分利用火场上的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为取得灭火战斗的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必须主动采取工艺措施灭火和大流量枪炮冷却抑爆的技战术措施石油化工生产的连续性很强,一处着火牵动整个生产系统,火势随着物料的源源补给而旺盛不熄[10]。物料流动的蔓延扩展,燃烧的猛烈程度,火情的发展态势,以及火灾的扑救时间都由物料泄漏量或流出量的多少决定。因此,扑救石化装置火灾,控制火势发展的最基本措施,就是关阀断料。同时,石化装置发生火灾,燃烧区内的设备、管道不断增压,当压力超过设备、管道的耐压极限时,即发生物理性爆炸。与此同时,由于金属设备在火焰直接作用或辐射热作用下,壁温升高,机械强度下降。当机械强度下降到一定程度,设备、管道就会变形破裂发生蒸气爆炸,紧接着发生化学性爆炸,有时还会引起连锁反应,使临近设备发生爆炸。确保重点、冷却控制是扑救石油化工火灾过程中消除着火设备、受火势威胁设备发生爆炸危险的最有效措施。

建议

要严格预案制作标准,规范预案内容,着力完善战斗编成、应急联动、战勤保障、火场供剂等环节,切实加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强化战评,着力提高科学施救、安全施救水平。要严格战评制度,深入剖析典型石油化工灾害事故处置战例,吸取经验和教训。要遵循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的客观规律,掌握石油化工火灾易燃、易爆、易中毒、作战时间长、灭火剂消耗量大等特点,加强防爆抑爆、侦检警戒、防护洗消、长时间冷却、大流量供水、远程移动装备操作、紧急撤离等专项训练,明确撤离信号和方法,确保作战行动安全,同时要充分发挥专家的辅助决策作用,合理利用工艺手段施救,提高科学施救水平。

第5篇: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范文

由火灾案例可以看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涵盖面很广,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到到民营中小型企业,而且有的石油化工企业三番五次地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这说明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已不再是个案,不再是偶然现象。现阶段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火灾频次上升惊人,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形势严峻,已经影响到了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企业自身消防安全主体意识不高,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大连中石油近期发生的5起火灾爆炸事故,有4起是责任事故,这说明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没有落实,形同虚设。(2)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忽略消防安全。部分企业建成投产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重生产,轻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基础工作非常薄弱。平时缺乏对生产设备及消防安全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查,造成设备性能下,现场设备“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些单位不舍得消防投入,对于消防设施器材不及时维修保养和更换,致使小火变成大灾,泄漏变成爆炸。(3)没有内部消防安全监督体制或内部监督不到位。很多民营中小型石油化工企业内部没有消防监督管理部门,除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外部检查外,不象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大型企业有上级安全部门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将火灾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而中石油、中石化近年来部分单位火灾爆炸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也可以说明,某些国有石油化工企业的内部消防监管管理是不到位的,是流于形式的。(4)对消防安全技术人才不重视,致使消防安全技术人才缺失严重。部分企业员工入厂教育,只进行了简单的生产技术培训,没有落实消防安全培训制度,没有进行灭火预案演练,员工不懂得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没有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不懂得初起火灾的扑救和疏散逃生的知识。这也是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造成群死群伤的重要原因。(5)没有消防安全许可和生产经营违规。部分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没有认真执行消防安全审查、消防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消防安全设施竣工验收,造成个别企业在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开工建设或投入生产,造成了先天性的火灾隐患。(6)我国化学工业整体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不高,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自动控制水平低,安全生产硬件先天不足,容易造成工艺火灾的发生。1994年5月1日施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8号)(以下简称公安部第18号令)是2002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管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主要依据,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管理主要特征为“二证一书”:《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审核意见书》、《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许可证(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这突出了消防部门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安全管理的绝对权威。2002年,由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和公安部第18令的废止,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消防安全管理逐渐形弱化,主要表现出在以下2个方面:(1)管理职能上的弱化。公安部第18号令具体规定了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要求,随着公安部第18号令的作废,同时“二证一书”的取消也使消防机构对石油化工企业管理力度下降,由于“责权”不统一,这也造成了消防部门管理积极性下降。(2)公安消防机构自身弱化了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而加强了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工作。从《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107号令)和最近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中可以看出,公安消防机构从以前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二个重点在向人员密集场所倾斜,从“二手都抓,二手都硬”到主抓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其次,石油化工企业中涉及到的常见化学物品有1800多种,而且专业性较强,这要求公安消防机构的消防监督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对石油化工企业更好地进行监督管理,目前在很多中小城市的消防支队特别是县区的消防大队,这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也造成了部分石油化工企业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根据《条例》任何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都必须经过安全评价合格才能取得证照,安全评价机构作为中介机构,在目前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有些安全评价机构里消防安全技术力量有限,在安全评价过程中不一定发现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甚至有些安全评价机构为了逐利,将不合格的单位评估为合格,造成消防安全隐患。国务院《条例》同时规定,建成的危险品场所每两年必须进行一次安全评价,评价不合格就要收回核发的证照,这也对安全评价机构不管是技术力量还是道德准则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1)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在目前形势下,公安消防机构对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不能放松,在消防部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品管理职权进一步弱化的情况下,公安消防机构应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监督检查,并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应与公安部消防局布置开展的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建设”相结合,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控火灾爆炸的能力,及时发现隐患,督促整改火灾隐患。(2)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监督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在新建、改建、扩建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审核、验收中严格把关,防止留下先天火灾隐患。(3)公安消防机构应充分利用当地安监部门的管理优势,部门联动,杜绝石油化工企业的失控漏管,同时公安消防机构应及时把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监督情况,特别是火灾隐患情况通报给安监部门,做为安监部门对石油化工企业证照年审的参考依据。当地安监部门在进行石油化工企业建设立项和评估时应充分听取消防部门的意见,可以考虑吸收消防部门相关技术人员为专家组成员。(4)国家应从法律法规上细化责任,对评价机构从严管理,从而促进评价机构业务素质和法制、道德素质的建设。(5)对石油化工企业,国家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应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加大消防安全投入,采用先进科学手段,加快自身安全化改造,从工艺上改进消防安全条件,全面提升石油化工企业工艺区、储罐区等重大危险源的消防安全水平。(6)石油化工企业应认真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2002])的规定,树立单位消防安全主体意识,认真履行消防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单位员工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的能力,提高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提高组织疏散逃生的能力及消防宣传培训教育能力。

第6篇: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关键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323-01

引言

当前在石油化工生产、加工、输送、储运中常常伴随着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深冷、有毒有害和腐蚀等危险因素,因此,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火灾爆炸危险性大,而且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则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行业,一直是消防保卫的重点。

1 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的问题特点

(1)爆炸的危险性大,防爆抑爆任务艰巨。

易燃易爆是石油化工火灾的主要特点。扑救石油化工火灾中注意观察、侦察、分析爆炸的危险性非常重要,及早应对,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抑爆措施,对整个火灾的扑救、事故的处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火灾危险性大,易发生火情突变,预测判断难。

石油化工单位原料和产品大多是易燃易爆物质,多是生产和贮存汽油、煤油、柴油、油、石脑油、化工原料、石蜡、沥清、渣油等易燃可燃物资。在火场上受热辐射、热传导作用和导流抽液时,易产生回火现象,引起其它设备的爆炸。在发生爆炸或燃烧的情况下,还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爆炸与燃烧的交替进行。

(3) 侦察检测困难,工艺设施复杂,灭火决策和有效方案不易确定。

石油化工单位多管线相连,罐罐相连,建筑、生产设施林立,设备高大密集,生产工艺形成整套流程,工艺复杂。生产、贮存的危险化学品品种多,很多危险化学品物质为不常见,消防部队指战员本身不够熟悉。一些石油化工场所单位的事故现场,燃烧猛烈、燃烧面积大,有时短时间内难以组织有效的、准确详细的火情侦察,再加上有时没有专用的检测仪器,较难测出准确的数据和掌握现场的准确情况。

(4) 作战时间长,消耗大,保障困难。石油化工单位发生火灾,在缺乏有效扼制的情况下,易造成迅猛蔓延扩大的态势。

(5) 高温浓烟毒性强、进攻困难、处置技术要求高。石油化工火灾易引起爆炸,甚至连环爆炸。单位的建筑物与生产设备往往具有较高的整体性和生产连续性,自动化程度高。火灾现场出现的高温、热焰、爆炸、毒气等,使战斗人员很难接近着火区域,火灾扑救困难,对火情判断不准或行动不慎易造成人员伤亡。随时可能发生的复燃、复爆现象,无时无处不直接威胁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

2 试析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的关键点

2.1 加强第一出动,调足攻坚力量

由于石油化工火灾发展变化快、场面大,因此所需各种灭火力量多,应根据灭火救援预案或报警情况,迅速向火场集结具备在浓烟、毒气、高温、高空条件下灭火攻坚能力的优势兵力。一次性调足力量,防止零敲碎打、贻误战机。调集重型水罐车、高喷消防车、照明车、防爆通信、侦检、化学事故抢险救援车、干粉车、泡沫车、照明车、防护装具、火星熄灭器和足够的灭火药剂。

2.2 搞好火情侦察,准确掌握灾情

消防现场指挥部必须全面掌握燃烧部位、形式及范围;燃烧物质的储量,有无毒性物质、可燃气体(液体)是否泄漏,尤其注意地沟、低洼地带是否有易燃易爆气体飘移扩散;防护堤是否完好;火场上有无爆炸危险,有无被困人员;建筑物(装置)破坏情况,有无倒塌的危险;受火势威胁或热辐射作用的相临建筑及设备情况;火势蔓延方向及油品、气体流(扩)散方向;固定消防设施联动控制、损坏或启用情况。

2.3 加强安全防护

科学测定评定火灾现场的危险程度,划定重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轻度危险区、安全区,设置安全警戒线。重度危险区内要确实选择作战经验丰富的专勤人员进入可燃气体泄漏区域、水枪阵地和操作处置区域,应判断行动的安全性,具有应急安全措施,采取一级安全防护。处置危险性较大的灾害事故,应有应急撤离措施,控制行动规模,减少行动人员,具有有效地安全措施。

2.4 在处置过程中,要采取冷却措施,充分发挥固定和移动冷却设施的作用,加强对装置、贮罐的冷却。

2.4.1 首批灭火力量到场,应迅速实施战斗展开,首先启用固定消防设施,利用固定消防设施冷却灭火,必要时增加移动式灭火装置进行冷却和灭火,对辐射热强,燃烧猛烈的区域、罐体、设施,用强力水流冷却,尽量使用大功率消防车如马切路斯、斯泰尔消防车,启用固定冷却、灭火设施,尽量不用强力水流直接冲击罐体,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摇摆式水炮出水冷却,冷却水流应均匀,不能出现空白点。

2.4.2 燃烧区域内有爆炸危险的重点设施、设备,是重点监控目标对象,应加强冷却抑爆。冷却抑爆既是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的行动关键,也是参战部队、人员安全保障的关键。

2.4.3 尤其注意不轻易消灭明火。可燃气体罐区泄漏,必要时可铺设放喷管线,采用放喷点燃的手段消除爆炸危险,降低毒害。已经形成稳定燃烧,一时无法制止泄漏,可在冷却保护的情况下维持燃烧,待灭火抢险条件具备后,一举灭火。不可轻易灭火,至使可燃气体泄漏扩散,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增加抢险现场的危险程度。

2.5 搞好火场供水,保证灭火冷却

大量用水扑救石油化工火灾扑救时间长,用水量大,应成立专门的供水小组,拟定供水方案,确定专门的供水人员组织供水。每个战斗段、区域安排1名干部负责供水指挥,统筹安排供水,确保重点,灵活采取多种方式,保证现场供水不间断。集中消防车辆或其它运水车辆,利用厂内外就近水源接力供水或运水,保证火场用水需要。

2.6 积极准备、把握战机、总攻灭火。

2.6.1 要确定科学可靠实用性强的行动方案。指挥员应权衡利弊,确认有无处置价值和进行价值比较的同时,要胸有成竹,科学处置,灵活采取冷却降温、堵截蔓延、工艺灭火等战术措施,增加技术处置的含量。

2.6.2 要挑选精干人员。指挥部一定要确实挑选思想可靠、身体强健、有过专门训练、作战经验丰富、情况熟悉的抢险人员进入危险区域,进行关键性、技术性、难度性较大的抢险操作。一般应选择特勤队的干部和士官担任突击队员,掩护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关阀、堵漏、倒罐等工艺操作。

2.6.3 要调集充足的灭火装备和药剂。指挥部一定要根据火灾的特点和对火灾扑救的技战术要求,及时调集大功率水罐车、泡沫车、高喷车、移动水炮、移动泡沫泡、泡沫挂钩、泡沫发生器、隔热服、防静电内衣、防化服、防爆照明灯、防爆对讲机、无火花工具、火星熄灭器、堵漏等器材装备和灭火药剂,对库存药剂的有效期要进行检查。对准备投入使用的器材装备和备份器材,应加强检查管理,确保器材装备和灭火药剂到位并完整好用。

3 结语

石油化工火灾事故的处置必须实事求是,要对事故现场进行充分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战术措施,同时要求我们指挥员在指挥灭火战斗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抓住有利战机,机动灵活地运用战术,适时实施正确指挥,才能将火扑灭。石油化工火灾的处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对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进行科学、准确、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才能提出合理的措施和建议对化工火灾进行有效预防。

参考文献

[1] 赵宁;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火灾扑救的基本对策[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1年04期

[2] 方;;江苏举行石油化工储罐火灾扑救联合演习[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年07期

第7篇: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石油化工 防火技术 措施 研究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015-01

就目前来看,石油化工生产方式的特点,主要包括高度自动化、连续化以及密闭化。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生产环节中的产品都具有易燃易爆性,一旦发生燃烧、保障,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石油化工生产中,在生产有机烯烃、烷烃、聚烯烃等一系列大分子有机物的时候,一般都需要深度冷冻、高压以及高温等相应的化学反应条件,例如:在生产高压聚乙烯的时候,需要在2.95×10 Pa(3000 kg/cm)高压环境与800~900 ℃高温环境下才能够有效的开展生产;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石油化工生产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1 石油化工生产发生火灾保障事故的分析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石油化工生产效率与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一些危险系数较大的石油化工产品都被禁止生产,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石油化工生产规模正在逐渐拓展,石油化工生产中大型高温高压设备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无疑给石油化工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引发更加严重的安全事故。

石油化工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控制石油化工生产中出现相关的安全事故,是我国必须充分重视与解决的重要问题。2010年,我国发生了7・16特大型石油爆炸事故,事故中大量的原油发生泄露,并且引发重大的火灾;同样是在2010年,我国北京市大兴区一家石油化工公司中的轻烃罐车在对轻烃进行卸载的时候,突然发生爆炸,引起重大的火灾事故;这些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事故,提醒我们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应当充分重视石油化工防火技术的应用,采取合理的措施。

2 石油化工防火技术措施分析

2.1 重视原料混合的比例配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新物质的产生、化学反应速度的控制以及化学反应进程的推进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对于催化剂配比出现误差状况,特别是催化剂使用过量之后可能导致的安全事故,应当重点对其进行控制处理。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对于氧化剂、易燃物质以及可燃物质之间进行化学生产的时候,应当对催化剂的分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催化剂的使用量控制在燃烧、爆炸的极限范围内,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氮气、水蒸气等一系列惰性气体,在石油化工生产中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以此来降低石油化工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2.2 合理控制投料数量

石油化工生产中,应当对投料的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不然会引发剧烈的化学反应,严重浪费生产原料,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石油化工生产中,若是放热化学反应,投料数量过多会造成温度升高,当冷却不足的时候,会对化学反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次性投料生产中,若是投料的数量过多,那么物料的温度在升高之后会出现体积膨胀状况,还可能导致生产容器、设备发生爆裂。所以,应当按照石油化工生产设备的80%对易燃液体、液化气体进行装料,对投料数量进行合理的控制。

2.3 保证物料投料顺序的合理性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中的投料顺序对物料进行投料操作,例如:氯化氢合成中,应当先对氢进行投料,然后对氯进行投料;三氯化磷生产中,应当先对磷进行投料,然后对氯进行投料。

2.4 合理控制温度

石油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物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够有效的生成,温度过低或者温度过高,都会影响化学反应,而且温度过高可能会引起火灾,甚至爆炸。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温度迅速降低或者迅速升高,都会造成生产设备、设施的损坏,还可能会引起剧烈的化学反应,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石油化工生产中要对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按照相关规定的流程开展生产活动,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5 合理控制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压力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与反应器都有其自身承受压力的极限值,一旦压力值过大,可能导致反应器与设备的损坏,甚至出现爆炸事故。因此,石油化工生产中,要避免高压系统中的压力进入低压系统中,定期对石油化工生产设备、反应器等一系列设施进行耐压检验,并且在生产设备设施上安装压力机、安全阀等安全装置。

2.6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石油化工生产中,生产人员应当了解与掌握生产工艺流程,熟悉生产原料具有的特性以及生产设备的特点,在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严格按照石油化工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同时,石油化工生产人员还保证存储容器、生产设备以及输送管线等一系列设施的密闭性,避免反应物与原料出现泄露状况,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应当充分重视防火技术措施,根据石油化工生产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预防策略;石油化工生产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熟悉操作方式与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生产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石油化工的生产。

参考文献

[1] 汪珂吉.石油化工防火技术的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J].江西化工,2013(1).

[2] 王炳强.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危险性及防火对策[J].广东化工,2011(12).

第8篇: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范文

1.1消防设施不健全

尽管石油生产是一个极其容易引发火灾的行业,但是它的利益也是极其诱人的,这就导致部分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不断地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而在消防设施的安全管理方面却仅仅投入一小部分经济和精力,使得企业的消防设施不能满足企业的大规模生产需求。另外,部分石油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不能定期对企业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改进,使得企业的消防设施不健全,许多消防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从而增加了石油企业火灾事故发生的概率。

1.2消防机构监督不到位,火灾隐患未及时整改

公安消防机构监督不力,企业消防部门无权监督,火灾隐患无法得到及时整改,这也是石油企业不断发生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的是,石油企业必须由公安消防机构和企业消防部门来共同监督,但是,大部分公安消防机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较差,导致对石油企业消防安全设施建设的监督力度不够。另外,企业消防部门也可以对消防设施建设进行监督,但是他们的权利却是有限的,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安全建设工作和消防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他们并没有权利进行监督,即使发现了火灾安全隐患,他们也没有权利进行及时整改,这就导致我国大部分石油企业不断发生火灾事故,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

1.3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淡薄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在石油生产的消防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是仍然有许多石油企业不断发生火灾事故,火灾事故给企业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门石油企业发生火灾事故是由于人为原因,例如,违规用电、用火、用气以及用水等。另外,由于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的目光较为短浅,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上的收益,而不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进行教育。

2石油企业消防设施建设对策

2.1严厉打击放火行为

导致石油生产基地发生火灾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人为放火是石油生产基地发生火灾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故意放火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例如,石油企业可以在巡逻队伍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经济和精力,同时应该加强巡逻人员的责任安全意识,并且定期让他们对石油生产基地进行巡逻和检查。另外,石油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对一切消防设施进行认真检查,确保设施可以正常的运行,从而减少不法分子故意放火的概率。

2.2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众所周知的是,石油企业的消防设施不够完善也是导致企业发生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竭尽全力去完善和改进该企业的消防设施,从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另外,企业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并且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步伐对该规划进行完善。

2.3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的消防安全制度,严格落实一切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是确保石油企业可以安全运行的主要条件之一。作为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建立健全该企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严格规定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正确履行各项安全职责,并且定期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另外,石油企业管理人员还可以定期举行消防演练,鼓励所有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活动,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消防能力。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举办一些与消防有关的活动,大力宣传消防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

2.4改革消防管理体制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结合时展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对该企业的消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在消防机构的设置上,应该体现出石油行业的特点以及其自身的独特性,另外,在设置过程中可以参照其他行业的消防机构设置,从而不断完善该企业的消防管理体制。同时也应该及时监督整改火灾隐患,严惩企业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进而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3结束语

第9篇: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原油储罐;事故树;道化学;爆炸;分析;控制

中图分类号:TE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1-0030-06

1 引 言

石油生产中的物料往往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危险性,这些潜在的危险性决定了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必须严格管理。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损失。罐区作为石油及产品的主要储存区域,担负着液态油品和可燃气体的收发储存任务。罐区占地面积大,收发作业频繁,设备检维修频次多,特别是炼油厂罐区,为配合装置生产,往往出现油罐长时间不能清罐检修或只能边生产边检修的情况,为了保持长期的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发生、尽量减少事故发生后的损失,有必要对大型罐区进行危险性分析,找出安全隐患,积极改进,防患于未然[1]。

大量事故案例表明,火灾爆炸事故是易燃易爆液体储罐区多发事故。目前已开发出数10种安全评价方法,由于每种评价方法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适用范围。如果评价方法选择不当,就可能得出不切合实际的评价结论。针对易燃易爆液体储罐区的火灾爆炸事故特点,应从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三方面入手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才算完整。

大型储罐有节省钢材、占地少、投资省、便于操作管理等优点。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油品储罐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国内第一座10万m3大型钢制原油外浮顶储罐于1985年从日本引进。发达国家建造、使用大型储罐已有近30年历史,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型原油储罐储量很大,潜在危险性高,影响大型储罐安全运营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事故,就可能引发重大事故,损失将十分惨重。本文利用事故树分析法、美国道(DOW)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分析某石化公司原油罐区事故的影响范围和伤害程度,通过综合采用上述2种安全评价方法,基本可以得出全面、清晰、准确的评价结论。

2 原油罐区事故类型分析

2.1 原油罐区的风险特征

原油在储存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较多,原油的闪点范围比较宽,在发生火灾时,热波现象明显,很容易产生突沸现象。原油罐区的风险特征主要在于跑、冒、滴、漏及火灾、爆炸等。原油的特性决定了火灾爆炸危险性是大型原油储罐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发生着火事故的三个必要条件为:着火源、可燃物和空气。

着火源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可燃物泄漏问题则必须在储罐设计过程中加以预防和控制。

泄漏的原油暴露在空气中,即构成可燃物。原油泄漏,在储运中发生较为频繁,主要有冒罐跑油,脱水跑油,设备、管线、阀件损坏跑油,以及密封不良造成油气挥发,另外还存在着罐底开焊破裂、浮盘沉底等特大型泄漏事故的可能性。

腐蚀是发生泄漏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曾发生多起因油罐底部腐蚀造成的漏油事故。对原油储罐内腐蚀情况初步调查的结果表明[2],罐底腐蚀情况严重,大多为溃疡状的坑点腐蚀,主要发生在焊接热影响区、凹陷及变形处,罐顶腐蚀次之,为伴有孔蚀的不均匀全面腐蚀,罐壁腐蚀较轻,为均匀点蚀,主要发生在油水界面,油与空气界面处。相对而言,储罐底部的外腐蚀更为严重,主要发生在边缘板与环梁基础接触的一面。

浮盘沉底事故是浮顶油罐生产作业时非常忌讳的严重恶性设备事故之一。该类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反映了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严重缺陷,另一方面又将造成大量原油泄漏,严重影响生产、污染环境并构成火灾隐患。

罐区的主要突发性风险事故分为泄漏和火灾2种类型。泄漏事故分4种情况:① 输油管泄漏;②人孔、阀门、法兰密封不良泄漏;③ 槽车阀门没关或者内漏(这3种情况,如果正常巡检,及时发现,泄漏量不会太大);④ 罐体破裂(这是难以控制,也是最恶性的泄漏事故)。罐区火灾也有4种情况:① 储罐为静止罐的情况下着火;② 罐内着火;③ 罐顶因爆炸被炸开,火势异常猛烈;④ 罐体爆裂,火势除在罐体内燃烧外,还随着油品的外溢四处蔓延。对于大型浮顶罐来说,其潜在的主要事故风险有3种:① 罐体开裂,导致大量油品瞬时外溢,遇到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② 密封环处的局部火灾。目前大型外浮顶油罐普遍采用钢制双盘或者浮船式浮顶。正常情况下浮顶与油品接触,罐内几乎没有气相空间。这类油罐的火灾形式通常表现为密封环处的局部火灾;③全面积敞口火灾。

2.2 突发火灾和爆炸事故风险产生原因

从建国到20世纪90年代初,石油储运系统出现损失较大的事故近2000起,其中火灾爆炸事故约占30%。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如操作人员麻痹大意、制度不严、管理不善,及缺乏防火防爆基本常识等。客观方面由于石油及其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聚集静电等特性加上作业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明火、泄漏、雷电、静电等都会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2.3 石油罐区储存风险分析方法

储存系统风险分析可以采用检查表法、评分法、概率评价和综合评价法等。① 检查表法简单易行,列出检查项目清单,然后逐项检查和评定,根据总分来确定安全程度。②评分法广为流行,分为加法评分法、加乘评分法和加权评分法。③ 概率评价法则是根据系统各组成要素的故障及失误率,确定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然后同既定的目标值相比较,通常采用事故树和事件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目标函数,然后求解。④综合评价法则是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上各种方法的组合、交错,使得评价更加符合实际。

3 事故树法分析原油储罐区火灾、爆炸原因

3.1 事故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介绍

事故树分析是用来分析普通设备故障或过程波动(称为初始事件)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是典型设备故障或工艺异常(称为初始事件)引发的结果。事故树分析是使用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事故树可提供记录事故后果的系统性的方法,并能确定导致事件后果事件与初始事件的关系。 事故树分析适合用来分析那些产生不同后果的初始事件。事件树强调的是事故可能发生的初始原因以及初始事件对事件后果的影响,事故树的每一个分支都表示一个独立的事故序列。对一个初始事件而言,每一独立事故序列都清楚地界定了安全功能之间的功能关系。

3.2 事故树的编制

根据石化企业原油罐区固有危险特性,结合原油储存、输转的工艺特点,编制出原油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树图, 详见图1。

3.3 最小割集的求解[ST]

将事故树转化为布尔方程,求解最小割集,计算过程如下:

T=A1A2=(X1+X2+X3+X4)(B1+B2+B3+B4+B5)=X1X5+X1X6+X1X7+X1X8+X1X10+X1X11+X2X5+X2X6+X2X7+X2X8+X2X10+X2X11+X3X5+X3X6+X3X7+X3X8+X3X10+X3X11+X4X5+X4X6+X4X7+X4X8+X4X10+X4X11+X1X9X12+X1X9X13+X1X14X17+X1X14X18+X1X15X16+X2X9X12+X2X9X13+X2X14X17+X2X14X18+X2X15X16+X3X9X12+X3X9X13+X3X14X17+X3X14X18+X3X15X16+X4X9X12+X4X9X13+X4X14X17+X4X14X18+X4X15X16

最小割集为36个:具体如下:

{X1,X5}、{X1,X6}、{X1,X7}、{X1,X8}、{X1,X10}、{X1,X11}{X2,X5}、{X2,X6}、{X2,X7}、{X2,X8}、{X2,X10}、{X2,X11}、{X3,X5}、{X3,X6}、{X3,X7}、{X3,X8}、{X3,X10}、{X3,X11}、{X4,X5}、{X4,X6}、{X4,X7}、{X4,X8}、{X4,X10}、{X4,X11}、{X1,X9,X13}、{X1,X14,X17}、{X1,X15,X16}、{X2,X9,X13}、{X2,X14,X17}、{X2,X15,X16}、{X3,X9,X13}、{X3,X14,X17}、{X3,X15,X16}、{X4,X9,X13}、{X4,X14,X17}、{X4,X15,X16}

3.4 确定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根据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判断原理和基本公式可以判定原油罐区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1,2,3,…,I18的结构重要度如下:

I1=I2=I3=I4>I9=I12=I13=I14=I15=I16=I17=I18>I5=I6=I7=I8=I10=I11

分析结果表明,I1,I2,I3,I4是最大值,它们所对应的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的影响也最大,因此防范阀门密封失效、法兰密封失效、罐体损坏及人员操作失误引起泄漏等可以有效降低原油罐区的危险性。

4 原油储罐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分析

道(DOW)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首创的安全评价方法,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7版。该方法通过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物危险逐步推算的方法,客观地量化潜在的火灾、爆炸和反应物事故的预期损失,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设施),其定量的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能和现行安全防护措施的水平。该方法比较适合化工生产系统,主要用于评价储存、处理、生产易然、可燃、活性物质的操作过程的潜在损失。整个评价过程按以下的程序进行:

a、确定评价单元;

b、确定单元物质系数(MF);

c、计算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d、计算特殊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2);

e、求取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

f、确定火灾、爆炸指数(F&EI);

g、安全措施修正系数(C);

h、确定工艺单元周围的暴露面积;

i、确定危害系数;

j、求取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基本MPPD);

k、确定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实际MPPD)。

道(DOW)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的风险分析计算程序详见图2。

为了分析原油储罐区的火灾、爆炸所影响的区域半径以及危害程度,下面采用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第七版)对该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后果进行模拟分析。

4.1 原油储罐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计算

根据美国道化学公司给定的物质系数和特性表,可以查得原油的物质系数和特性,储罐区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指数的分析计算,见表1。

由于在建设该储罐区时,采用了一定的安全补偿措施,因此,在分析该储罐区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时也采取相应的补偿系数进行计算,见表2。根据美国道化学公司给定的火灾、爆炸危险等级判别标准,见表3,可以判定如果不采取安全措施,该储罐区的火灾、爆炸危险等级为“最大”,通过采取安全补偿措施后,其危险等级可以下降到“中等”。

4.2 暴露半径和暴露区域的计算

暴露半径是确定工艺单元中危险物质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能量释放所造成破坏效应的大小。它是火灾、爆炸指数(F&EI)乘以0.84 或从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中暴露区域半径计算图确定[3]。

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时暴露半径:

R=F&EI×0.84×0.034 8=123×0.84×0.304 8=31.5m。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暴露半径:

R=F&EI×0.84×0.003 48=93×0.84×0.304 8=23.8m。

暴露区域面积:

S=∏R2=3.14×23.8×23.8=1 778.6m2。

4.3 危害系数的确定

危害系数由单元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确定,经查道化学公司给定的单元危害系数计算图得知,该单元危害系数=0.78。单元危害系数图详见图3。

4.4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分析结果

该储罐区F&EI值为123,经安全措施补偿后,该储罐区F&EI值为93,火灾、爆炸危险等级从“中等”降为“轻度”;距该储罐区31.5m半径范围内的设备、设施有78%可能遭受火灾、爆炸破坏。

5 安全控制措施建议

5.1 间距要求

设计 、建设原油储罐区时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技术规范保持防火间距以外,还应该根据储罐最大容量、防火堤最大面积等实际情况分别计算其危害半径,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

5.2 防止原油泄漏控制措施

(1) 定期检查罐体和管线上的阀门及其连接法兰的状况,防止泄漏发生;

(2)定期检查罐体状况,防止因腐蚀等原因造成罐体开裂、穿孔。

5.3 点火源控制措施

(1) 加强安全检查,严禁携带火种、手机、穿戴带铁钉的鞋、化纤衣物等进入罐区;罐区内严禁吸烟;

(2) 生产、检修动火必须办理动火证并严格执行“十不动火”规定;

(3)罐区内所有电气设备(包括移动电气设备)均必须采用防爆型,并定期对防爆电气设备进行检查,防止损坏失效;

(4) 作业时应采用不发火花工具,严禁使用钢制工具敲打设备或相互撞击、抛掷;

(5 )保持防雷、静电接地设施随时处于合格有效状态;

(6 )进入储罐区周围的车辆必须佩戴完好的阻火器、正确行驶,不要在储罐区周围修理车辆。

5.4 防腐蚀措施

原油储罐底部总是沉积着一定厚度的含盐水,当储存重质或含硫量、酸值较高的油品时,对防腐的要求更高。虽然目前国家对储罐的防腐蚀设计还没有统一标准,但对于储量巨大、腐蚀性严重的大型原油储罐而言,系统全面地设计并实施防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5.4.1 外壁防腐

罐底外壁除按常规做外防腐涂层外,宜参考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T0088-95《钢制储罐罐底外壁阴极保护技术标准》,采用牺牲阳极或强制电流阴极保护法,该阳极可兼做储罐的防雷、防静电接地极。值得重视的是,必须改变传统的铜接地极――因此时铜为阴极,罐体钢却成为阳极,从而加速腐蚀。宜改用锌或镁电极。

5.4.2 内壁防腐

即使采用了涂层防腐,仍应根据情况考虑采用牺牲阳极的必要性,以减轻涂层缺陷时的腐蚀。涂层绝对不能使用导静电防腐涂料,因它与牺牲阳极并用会加速阳极溶解,失去应有的阴极保护作用[4]。内壁的牺牲阳极宜选用铝(Al)基合金阳极。

5.4.3 防 腐

罐壁防腐的重点是底部水层高度范围内,应对罐底内壁1m高采用环氧基耐油耐盐水油罐专用绝缘涂料,其他部位可采用油罐专用导静电涂料。

6 结 论

通过对某石化公司原油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隐患进行辨识与评价分级技术的研究,综合应用两种方法:事故树分析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对原油罐区的火灾爆炸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详细分析罐区可能存在的各种火灾、爆炸事故隐患,以及各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的相应安全防范措施,为降低罐区危险等级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铁民,吴宗之,耿凤,等.迈向新世纪的中国劳动安全卫生[R].见:二十一世纪安全生产宏观战略研究.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2002.

[2] 黄志.油罐内腐蚀与防护[J].油气储运,1996,15(7):15~17 .

[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第三版)[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4] 牟善军,王广亮.石油化工风险评价技术[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