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范文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精选(九篇)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

第1篇: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范文

1.1学生美术基础知识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层次是建立在初中文化基础之上的,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一些初中学校忽视与升学考试无关的美术科目,造成初中美术课有形无实,全然不顾美术教学的质量,也没有合理有效的考核方法,导致学生美术知识的积累少,美术技能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园林美术仍需从握笔方法、观察方法等最基本的技能开始教学,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美术基础客观情况。

1.2课时量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园林美术课程设置72课时,素描部分20课时,而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艺术系,仅素描课一般不低于300课时,课时数量不及高等职业学校艺术系的1/10,缺乏训练量就成为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素描课的客观困难;因此,如何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园林美术教学目标,长期困扰着园林美术教学。运用20课时训练学生专业素描绘画技能是不可能实现的,况且,与已具有坚实素描基础的艺术系学生无可比性,园林专业的学生终究不是纯艺术专业,他们需要的是理解素描的原理,明白素描的理念,进而把素描的理念知识(形体比例、空间明暗、透视角度等)转化成园林空间的布局,把素描绘画技能转变为园林设计草图绘制和景观元素的绘图和应用。因此,在园林美术课中,可以对素描教学做一些尝试性的改变。

2改变程式教学

2.1传统素描理论教学与园林专业实践需求不符

传统素描理论教学内容有素描概念、素描分类、素描要素等,通过欣赏素描作品逐步介绍素描概念、分类及训练素描的作用等;没有把素描与园林规划设计相结合,也没有从园林专业学习素描的应用范围以及学习素描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的相结合,再者,缺乏园林景观方面的素描作品展示,单一欣赏素描名作会造成没有素描基础的园林专业学生望而生畏,或错误认为,素描是艺术类的学科,与园林专业没有关系,容易诱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依据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改变思路,调整教学导入方法,利用景观元素的形体、比例和光影关系与素描作品明暗关系作比较,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素描的意义,以及把素描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绘制景观元素当中。采用与园林专业联系紧密的图片素材、类比分析法导学,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园林专业学习素描的重要性,从而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素描的积极性和必要性。

2.2传统素描实训内容与园林设计联系不够紧密

传统素描实训包括素描几何体和静物素描两部分训练内容,通过几何体素描教学,让学生描绘立方体、圆球、棱锥等规则形体来理解物体的形体比例、结构明暗等一般素描原理;通过静物素描来培养学生描绘物体质感和形体空间的绘画技能;传统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得到系统的学习和较全面的锻炼,但需要充足的教学时间,仅素描静物部分大约需要200余课时,因此,可以针对园林专业的实际需要,去掉静物写生部分,改为园林景观元素,如石桌、石凳等元素的训练,这样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与园林设计联系更加紧密,为以后园林景观设计元素绘制打下必要的基础。

2.3传统素描绘画技法不适应短期训练

传统素描教学是建立在数量之上的,通过长期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铅笔的使用技巧和素描调子的应用,以求对物体光影、空间、质感上的塑造与表现;基于园林专业教学目标,可以变数量化训练为认知、理解和转换应用的学习;素描调子表现中,传统教学是运用明暗调子多层叠加来表现物体的明暗与空间,运用线条的软硬、粗细和疏密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强调“三大面,五调子”的熟练和应用,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十几个课时是无法学会的;而园林专业在明暗调子表现方面可以用具有风格化的线条、点描或改用速写的形式来一次画出,如用点描的方式画石材,质感更容易表现,用波折线画物体的暗面,可以使一幅画更具有风格,因此把素描的塑造训练变为线条风格的训练;这样既可解决训练时间上的短缺,同时,园林设计表现也得到了锻炼。

2.4写生环节应与园林设计相结合

园林美术素描风景部分设置6课时,要画出完整的素描风景画,课时量是不允许的。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不用达到专业的风景绘画水平,而需要了解风景画的审美意趣,运用设计的方式营造风景如画的园林生境,因此,这部分课,不妨带领学生欣赏风景画,再通过实践写生,当然,该写生不同于美术学院学生专业写生,重在整体记忆和符号记录,简练勾画出整体布局,注重景观元素的比例和尺度的把握,以简单抽象的符号代替景观元素即可,旨在为下一步园林规划设计拟定草图或记录创意亮点。这样,把传统教学中写生环节变为提高审美、规划草图、激活设计亮点的活动,或许更加切合园林专业。

3教学方法成效

首先,通过素描理论教学改革,学生明确了学习素描的目的、任务,以及对园林专业绘图、园林规划设计创意的作用,由原来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觉投入到园林素描学习中;其次,通过实训内容和方法的改变,降低了原来素描涂调子难度,学生能够很快掌握运用具有风格化的线条或点描方式作画;其次,通过改变绘画训练题材,学生可以描绘的题材多样化了,拿着素描本,走出画室随处都是绘画素材,校园的树木、建筑,公园的桌凳、假山、置石等,随时随处可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还有效地解决了课时量不足的难题。

4结语

第2篇: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计算机技术;数字策略

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储存已经由文字手笔的记录印刷,发展到了今天的数字化储存,风景园林的设计办法同样如此,其数字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从传统的文字、笔墨图纸,发展到了现在的电子三维图纸,通过数字化的中介,构建了模拟的设计模型,很好地实现了风景园林设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实现了规划设计效果的直观化以及技术化。

一、传统风景园林设计办法

在风景园林设计的早期,受条件的限制,其设计的工具只能依靠语言以及文字,往往只是通过设计者的口头语言,向建造者提供设计指示,或者更高级一点的是通过形成笔墨文字或者笔墨图形来传达设计办法。

分析我国古代的园林房屋设计办法,往往而在诗文中传达设计理念,传统的园林设计大师,对于设计办法,也只有极少的描画文字,至于设计图谱,几乎为零。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我风景园林设计办法,往往只是用单一的语言文字做设计媒介,但是这样的设计意图表达方式,必然会存在很大的不足,其对于表达设计师设计意图以及设计办法时,该方法的局限性十分明显,因此随着对风景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新设计办法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园林设计方法的技术手段。

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特点

在20世纪末,随着建筑对象朝着复杂化以及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建筑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对象,“已经从一个限定边界的人工物体转向一个更具开放、弹性、流动、多义、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新材料的应用、园林结构日趋复杂,然而,传统都涉及办法依然只是拘泥与二维图纸,其设计方法在大工业化背景之下,以及跟不上建造技术的发展。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计算机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筑学朝数字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契机,在前期设计方面,从环境分析、逻辑建构到设计形成、设计表达再到施工建造,数字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设计方面,可以利用微机辅助设计形成工程图以及透视图等,直观地从多角度展示设计意图。

相比传统的园林设计办法,计算机数字化设计有很明显的优点,首先是快捷。

传统的传统工具是笔和纸,然而这样的设计工具往往在表述大量的数据以及方案的时候,会显得工作繁杂,效率低下,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数据存储方面,传统的纸笔设计,很容易造成图纸的损耗,而在计算机上,则可以避免此类损耗,而且方便数据的传输和修改,通过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实现了园林设计的方便、快捷。

除了计算机数字技术设计园林的快捷方便特点以外,该技术还具备提取方便的特点,风景园林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艺术,其中承载了一定的文化信息对于园林艺术而言,不仅是设计到建筑,更多的是设计到文化,在结合自然美以及人文美的同时,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协调统一,除了人和自然的协调以外,风景园林设计也是综合性极强的学问,对于人文历史、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都有设计,因此,作为多种文化和学科交汇的园林设计,其在规划过程中,必然要应用到大量的数据,以及信息,而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面,应对如此庞大的数据明显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不足,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便捷处理,在形成的数据库中,十分方便地提取所需数据,为优化设计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另外,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通过收集网络上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资料,对于提高风景园林的设计效果,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时期数字化园林设计已经突破了地域、空间的局限,园林设计的跨区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园林设计的质量。

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化策略

随着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普及,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的潮流已经不可回避,然而,由于园林规划设计学科自身的学科限制,目前真正契合数字化园林设计的理论以及技术几乎没用,往往只是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从中牵扯到园林设计方面,可以看出,风景园林的数字化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策略来说,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包括:环境认知、设计建构、设计评价以及设计媒介。根据这四个环节,形成一个整体性极强的网络规划体系。

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策略,其形成和作用的前提为该规划体系中的所有要素都必须通过演化转换为“数字”,通过数字的标准化计量,实现规划设计的标准化、量化,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必然存在不能数字化的要素,于是,对于这部分要素的处理,在整体的规划过程中,凸显出来。

相比其他建筑,比如城市规划建筑而言,其对功能的需求相对较小,然而,又由于园林输入一种人文景观,其主观的审美充分较多,也就造成了其不可数字化(量化)的要素增多,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平衡数字量化和规划设计的平衡,一方面要使得园林有一定的美感,另一方面,要在充分量化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的整体性。

风景园林数字化策略有许多方面,比如空间环境模拟、生物景观模拟以及生态学分析评价等等,在技术方面,园林规划设计数字化,就需要在计算机上形成整体规划设计蓝图的同时,实现规划设计的可视化,方便从整体上把握园林的空间布局以及整体效果,通过应用虚拟技术,模拟风景园林模型,实现风景园林的模拟评测,在设计规划方面,就解决建筑成型之后的设计问题以及布局问题,进一步提高园林的审美效果以及生态效果。

另一方面,数字化策略,是基于人工智慧的数字化技术,其各方面能力还受到人工智能的局限,对于模拟的虚拟计算,都会和现实的空间存在一定的误差,数字模型的建设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另外,受到运算能力以及建造过程的影响,数字技术相对而言比较固定,很难针对具体的环境变得做出具体的反应,这样一来,很难实现风景园林的动态适应性。

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一方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另一方面,在新兴计算机技术的背景之下,赋予了它新的活力。其不仅是关系到建筑的理工科学,更是关系到审美的人文学科,在人类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风景园林的设计,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虽然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对于提高园林设计规划整体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不管是建筑学或者风景园林学,其数字化仅仅只是一次技术浪潮,风景园林设计,不仅是建筑学方面的学科,更是人文学科,对于数字来说,其局限性来相当明显,尤其在人类的审美方面,其数字化就显得空洞,因此对于数字化策略而言,与其说是技术的发展,不如说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完善园林设计的数字策略,虽然在空间布局以及整体设计上面有很好的可行性,然而对于最终的选择,还得根据人的感官理想分析得出结论,因此,只能说数字化发展,给风景园林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刘红滨.浅淡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J]. 中国园林,1997,13(2):55-56.

第3篇: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亭子造型;环境协调;审美情趣

1 我国园林设计中的亭文化

亭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一直以其特殊的形式被记录和回忆,虽然亭子造型简单,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却深远流长,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蕴之后,亭文化已经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中极为特殊的一部分,在作为山水文化的象征和点缀的同时,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早在我国古代,众多文人学士就将亭台楼阁作为写作题材的重要部分,并且创作出许多传达诵千古的名篇绝章,其中如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喜雨亭记》,明归有光的《沧浪亭记》等,都以小见大因人带事,将对国家民生之事和人生哲理的思考渗透到一亭一景的描绘之中。如今,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之中,亭已经成为山水园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追溯我国亭文化的起源可至先秦时期,不过在先秦和汉末时期所说之亭大多是有许多房间或是成组的建筑,和后世所说园林之亭有很大的区别。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亭的形式才得到了延伸,拥有了观景的功能。亭真正开始出现于名胜、园林等处,则是在隋唐期间,在隋扬帝西苑中的逍遥亭即是现存的名亭之一,有语云“四面合成,其结构精美,可谓冠绝古今”,在此时亭的形式和功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至唐代时期,我国经济和文化进入了历史上一个最为辉煌的时代,古亭的发展和形式随着园林文化的发展也得到了解放。唐朝之后,随着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乱被北宋结束,人民生活逐渐安定,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事业也随之得到了发展,此时涌现的名亭即有徐州云龙山放鹤亭、滁县醉翁亭、苏州沧浪亭等。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亭发展的全盛时期,在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中说:“从宋代到清雍正年间,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前期,成熟前期意味着风景式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而我国现存的园林,几乎都是明清时代的遗存,“亭文化”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巅峰状态。此时的亭类型更为丰富,形态多姿,地区差异更加明显,北方亭华丽、雄浑、持重,南方亭素雅、轻巧、秀丽,亭平面形式更加丰富,屋顶造型多样,基址选择也达到了奇巧的程度,此时关于园林及建筑的论著也大量涌现,如《园冶》、《营造法源》等,尤其是《园冶》一书中有关亭的论述已经集历代建亭之大成。

2 园亭造型分类

园亭的造型按照功能、风格、材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功能大致可分为观景亭、纪念亭和游乐亭。观景亭通常建于路边、山间或园中,供人休息和观赏风景之用。路边有路亭,桥上有桥亭,如扬州瘦西湖的五桥亭等,通常观景亭造型灵活,变化多样。纪念亭则多为纪念某人、某事而建,如纪念岳飞的“翠微亭”,纪念文天祥的“方饭厅”,纪念三苏的“百坡亭”等,纪念亭造型通常庄重大方。游乐亭则专供人游玩之用,其体量较大,有乐亭、流怀亭等,如兴庆宫中的沉香亭。

按照风格分,包括圆亭、多角亭、重檐亭等都为攒尖顶形式,北方较厚重、南方较轻盈,其主要区别则在于翼角的处理上,北方官式建筑翼角都不高翘,以构成平面上和立面上的英式。而南方翼角则形成展翅欲飞的趋势,在形式上较为纤巧。

按照材料分则有木亭、竹亭、茅草亭、砖亭和石亭等,其中木亭在古典园林之中应用最为广泛,其造型别致多样,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均可见到,其中相对来说,私家园林的造型技艺更高于皇家园林。竹亭则较常见于南方地区,目前古竹亭已无遗存,仅见于史料记载。茅草亭、砖亭、石亭则均采用天然材料,在感官上较为古朴自然,目前石亭在福建、江浙一带尚有遗存。

3 园亭造型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园亭是独立而完整的建筑形象,其结构和构造大多简单,可供人驻足休息,纳凉避雨,是一种体量小七,造型别致,具有丰富意景和鲜明特色的精巧建筑物。园亭的设计需要一定的建筑技术和造园技术,同时还需要一定的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能力。

3.1 亭的空间形式

《易经》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句话道出了中国古代人的空间意识。清代许承祖在《咏曲院风荷》诗中也说:“绿盖红妆锦乡乡,虚亭面面纳湖光。”亭正是在这种同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下形成的最理想的驻足点。白居易即感慨冷泉亭:“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揖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而我国园林艺术专著《园冶》中更有名句:“虽由人作,宛白天开。”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优秀的园亭造型设计是模仿自然、表现自然的美。可见亭子虽小,但其造型是完全独立而完整的。柱身空灵,无任何遮拦,内外空间浑然一体,在离散中寻求融合,曲折中更显幽然。“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垒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漏,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

3.2 亭的自然选址

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之中,就非常重视园亭的选址,在《园冶》一书中就指出:“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总的说来,园亭的选址大致有3种方式:临水建亭、依山建亭、平地建亭。

临水建亭是较为常见的园亭选址方式,在《园冶》中有“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可见水是设亭的绝佳胜地,临水建亭既可观赏水面景色,又可丰富水景效果,深具我国古典文化雅致韵味,在一“静”一“动”之间形成对比,增加园林景物的层次感和变化多姿的效果。

依山建亭可登高远望,极目千里,“纳千倾之,收四时之浪漫。”也极具精妙所在。山顶建亭“精在宜体”,将山与亭的体量与高度协调统一,若山高而亭体量小,则只见山不见亭,若山小而亭体量大,则只见这不见山,都不可取。山腰建亭身处山体中高,应充分利用山腰台地形式起伏多变的特点,运用各种建筑结构形式,产生空间跳跃、动静交融的氛围。山脊建亭由于视野开阔易于构筑园林构图中心,通过园亭设立能丰富山体轮廓,更显山色灵气。

平土建亭虽然不具依山建亭的风光和临水建亭的神韵,但却别具一格另有一番生趣。通过平地借景建亭,于花间石畔、疏梅竹影、绿荫青坪之间,以亭高达、雄浑的形象彰显平地生气,令亭周边充满阳光。在我国园林设计中,“筑台建亭”即是常用的平地建亭手法。

3.3 虚实相应,景亭相生

“虚实相应”是我国古代园林造型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思想,在园亭同周边环境关系的塔配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将园亭的造形和周边环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依赖而又相互渲染,从造型和空间之中取得统一和变化。园亭的造型通常选取正立面作为基本元素,以平面、简洁的手法融入到景观之中,实体为墙,虚形为亭,虚实结合给人以深远的想象空间,既如景框取画,又如画中取景,在虚实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3.4 借景造亭,怡然于景

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奇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可见借景造亭,对于园林艺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然物向的诱导极容易引起人们的观注,并从而获得愉悦的心境,如登亭遥望展现于眼前的优美画面,驻足远观亭景相交的情景,都应当在园亭造型设计时充分考虑,若“安景山巅”、“远岫环屏”。

4 陶然亭公园各亭造型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更待菊黄佳酝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北京的陶然亭公园是我国首都最早修建的现代园林,是北京园林建设的第一个硕果,近几年来,陶然亭公园的造园水平得到了新的飞跃,不仅成为独擅亭景之胜的多亭之园,更新辟建了“园中园——华夏名亭园”,蜚声中外,对于研究园亭造型设计与周边环境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1 吹台亭

吹台亭是按江苏扬州瘦西湖吹台亭之原型,按1:1的比例仿建而成的,该亭与公园西湖近岸水中而建,有短堤与岸相连,亭为重檐四角攒尖顶,三面有白粉墙,中间各有一大圆洞门,一面镶有两扇屏风,梁坊亭柱外露部分均油饰为赭赫色,造型俊秀,色泽淡雅,亭下水面莲叶如磐,游鱼戏逐,颇有情趣。仿建之时采用了借景手法,其圆洞庭湖门分别面向陶然亭公园几处景点,南洞可观云绘楼.清音阁,东洞可观瑞像亭,西洞可观醉翁亭,远观此亭可为一景,身处亭中则可观三景,颇具奇妙之处。

4.2 瑞像亭、望瑞亭

瑞像亭位于东北山头峰顶,亭为六角攒尖顶,金碧辉煌,端凝雄浑,雄踞于山巅,登瑞像亭驻足远望,视野所及,东有天坛祈年殿,北有琼岛白塔,西有燕山群峰,京华风物在此亭之中历历在目。与此亭相对,在公园东湖南岩有一水泥结构仿松木四角攒尖顶的望瑞亭,亭内水泥座凳,东有花墙,墙上有圆窗,仿竹栅栏门,亭旁古松劲挺。于亭中可望瑞像亭,两处景观互为关联,遥相辉映。

4.3 一览亭

一览亭位于公园西南之巅,同东北山上瑞像亭遥相对峙,一应成为公园东西两端最引人注目的两处景观,独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结合之奥秘。设计者意于此亭远视效果极佳,驻足亭上可尽揽全园亭、台、楼、榭山水于一体,因此命名“一览亭”,但实际身处此亭,视线却已被山上植被遮蔽,建园之时所种乔木已成参天大树,再也无法“一览无余”,成为设计者对周边环境植物配置未能周全考虑的败笔。

5 结语

亭文化在我国古代园林文化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建筑元素,在进行园亭造型设计时,应当充分协调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即如陶然亭那样,因公园面积有限,山势较低,因此建亭大多于山顶和山脊、湖畔、山脚之间,并未完全复制原型“名亭”周边环境,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重新布局,从而创造出另一番韵味。但也需要注意,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环境会发生变化,在初时的建亭设计初衷极有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成为败笔,因此都应当进行充分考虑,使园亭造型设计真正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参考文献

1 刘敦帧.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计成.园冶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第4篇: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河湟文化;森林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108-02

1 项目背景

湟水森林公园是在西宁市政府加强大南山生态环境开发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是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西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它的建设将较好改善西宁地区生态环境,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加速西宁建设高原花园城市的步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球家园环境和人类生存质量的日益下降,人类与自然共生、回归自然的呼声愈来愈强,渴望到青山碧水中享受自然的禀赋。湟水森公园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启动,其位于城市近郊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原有森林植被情况确定了公园独特的生态性与文化性发展。该项目的启动将会为西宁增加一个新的绿色生态地标。

2 项目概况

西宁市湟水森林公园位于西宁市大南山风景区湟水林场范围内,规划占地95.7hm2,距市区1.5km。项目用地为西宁市大南山风景区的一部分,整个地形南高北低,最大高差约220m,公园内主要以人工林为主,树种主要有油松、云杉、杨树等块状混交林,林龄20-30年,园内林木郁闭成林,下木主要为柠条,区内自然植被类型以禾本科为主,灌木有毛儿刺、康青锦鸡儿;草本植物有冰草、蒿类、骆驼蓬、针茅等,含11属17种,其次为菊科门蒿属,有17种。乔灌木树种以人工营造的形式存在,无天然林分布。1996年2月由青海省农林厅农林(林)字(.996)44号文件批准成立省级森林公园。

公园内交通便利,林地灌溉条件良好,现状利用林地开放了多个以餐饮娱乐为主民俗风情园,经过近十年的经营已初步具备一定的旅游开发基础和市场潜力,但作为一个省级的森林公园,现有的景点和设施还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管理和服务接待设施仍相当滞后。设计目标是依托现有的林地资源,从深层次挖掘具有地域性的河湟文化,将公园建设成为文化内容丰富的城郊森林公园。

3 项目总体构思

3.1规划理念

3.1.1保护与创新的生态理念

在公园的设计中越来越注重对原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在提出创新思想的同时不能忽略原有生态资源,保护与创新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

正是由于公园前身为西宁市南北两山重点绿化区域,是大南山风景旅游区森林资源相对成熟的部分,以杨树为主体的大乔木已形成规模,公园自身生态环境已对市民的出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具有明显区别于一般城市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因此,设计首先要突出生态保护、合理利用,因山就势的生态理念,在保护原有森林景观和地形肌理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具有优越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最佳城市共享空间。

3.1.2地域文化内涵为主导的文化理念

现代人类的生活日益追求品位和质量,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内涵。本次公园设计正是基于湟水河独特、优异的人文背景条件,进一步发掘和丰富了公园景观内涵与活动内容,提升公园建设的整体品质。本案设计将通过主题园的形式记载和表现湟水河流域的地理形态和人文风情,传达人们对母亲河的认知和敬仰。

3.1.3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景观创作除了满足审美的心理要求外,还必须结合公园的功能和特点,科学合理地定位,创造服务于人,又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最融合的空间场所,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3.2主题定位

公园设计的主题紧扣环境场所自身拥有的生态环境和依托的文化内涵,即以河湟文化为主线,串联以柳湾彩陶文化为代表的远古文化,以青海民歌“花儿”艺术为代表的河湟民间文化,以塔尔寺为中心的藏传佛教文化的三种文化。据此确定以“青山碧水映湟水情”为设计主题,以清新、简洁、朴素为风格,融人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和布局特点,共创整体和谐的城市近郊森林主题公园。设计以地景雕塑、亭台楼阁、框景构架及色彩植物为主要造景素材和构景元素,诠释公园所依托的丰厚文化底蕴,突出人们对“湟水情”的依恋和敬仰。

3.3总体设计布局

以河湟文化为构思主体,深度挖掘文化的精髓,力争通过公园的造景元素――体现。公园主体景观布局以河湟文化为脉络,规划四个特色景区:夏都森林、江河溯源、华夏之光、塞外江南、彩陶拼图,各景区由一条形如飘逸的藏族哈达的人工溪流串联起来。

公园主体骨架景观层次分明,表现感强烈,主园路贯穿全园,景区分布错落有致,设计力争做到步移景异,流畅的景观观赏序列避免造成“走回头路”,使游客在公园中能有节奏地了解河湟文化精髓(图1)。

3.3.1夏都森林――北部山坡保留林区

该景区位于公园北部山坡地带,原有植被经过十多年的植树造林,已初具规模,其中以杨树为主要品种。本次设计在保护原有森林景观和地形肌理的基础上,精心布置,去芜存菁,适当进行林相改造,丰富植物群落,并适当增建休息亭廊,同时加强对林木与山体的保护,使之能构成一个生态的郁郁葱葱的近郊森林景象,山顶设置听风雨亭为游客登高揽胜提供最佳观赏点。每当炎炎夏日,游客可以在林下三五小聚开展室外聚会活动,或独自静养,感受大自然的芳香,体验夏都的清凉魅力。

3.3.2江河溯源

通过景观描述青海作为三江之源的母亲情怀,以及藏文化的发源启示,公园主人口采用引导视线的对景设计手法,“湟水情”景石雕塑与大门框景结合形成入口空间,景观大道终端临湖下沉式溯源广场展示文化之源的广阔胸襟,置石屹立承载着对历史的记忆,树池、景观构架作为广场景观序列的点缀,使广场空间更丰富生动。

3.3.3塞外江南

以民歌“花儿”艺术为代表的青海民间文化是河湟文化的体现,河湟谷地草美羊肥,塞外江南正是取材于湟河流域山青水秀的自然地貌景观,以水系为景观表现主体,从位于公园北侧的解放渠引入水源,与具有沉淀、净化功能的沉淀池结合,设计小型观赏湿地,利用现状地形高差设计几级跌水景观,能更形象地展现高原湿地到江河汇聚的意境。水系两侧是疏林缓坡,水边设置休息茶室,木栈道蜿蜒穿行在湿地中,与背景森林公园相呼应,营造出绿影婆娑、野花烂漫、流水叮咚的塞外江南之景(图2、图3)。

3.3.4华夏之光

河湟文化是黄河源头人类文明化进程的重

要标志,它以鲜明的风格和较高的水准在中国早期文化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该景区重点体现河湟文化的人文精神,通过三组围合空间的弧形景墙,以浮雕、刻文的方式表现其丰富的诗词文化、民间传说、典故以及河湟流域文明的发展进程,劳动人民辛勤耕作片段,唤起人们对于华夏文明起源的追忆。

3.3.5彩陶拼图

融入西宁柳湾彩陶文化,以公园南侧碑林和儿童活动广场为景观表现载体,通过碑林的石刻和儿童广场镶嵌的彩陶地砖,突出彩陶的鲜艳色彩,重现当时彩陶的制作工艺,同时借彩陶丰富、艳丽的色彩来烘托儿童活动广场的活泼氛围。

4 绿化种植设计

4.1种植原则

4.1.1绿化种植设计与旅游观光及各种旅游功能需要相适应,满足景观、休憩、疗养、保健、科研、保护生态环境等功能要求,森林植被以人工杨树林为主。

4.1.2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好现有植被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对自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的抚育改造、病虫害防治、林木防火工作,不断提高森林和群落的质量。

4.1.3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保护、改造、营造相结合。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增添四季景观树种,丰富林相,在突出区系地带性植物群落特色的前提下,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藤草相结合,兼具四季景观的森林植被。

4.1.4突出对植物色彩的应用。色彩是大自然的化妆师,缤纷的世界因为有了色彩的点缀而变得更加美丽,一个公园的精彩,除了在功能上的完善,景观结构丰富,更少不了色彩的装点,更甚者,色彩能起到画龙点睛之笔。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色叶植物及观花植物的色彩特别鲜艳突出,在绿化种植中重点考虑相应植物群落的布置,体现西北地区植物景观特性。做到突出景观主题意境构思和游赏要求,有计划分片分重点地调整林相,与其他造园元素相得益彰,构成和谐有内涵的公园景观(图4)。

4.2绿化种植特点

设计中,根据西宁的地理特点和植物景观特征,巧妙运用植物色彩与环境色体现四季景观特色,烘托景点的主题特征,呈现冬雪乍融、嫩草初绿的春景,绿染夏都、姹紫嫣红的夏景,红叶翩翩、金杨摇曳的秋景,大漠孤烟、白雪皑皑的冬景,全园根据景点布局划分四个植物特色园区。

4.2.1黄河情结主题园

主题园地势平坦,灌溉维护条件相对较好,所以除了要充分保护利用现状的大乔木,多选用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外,可以选用多种景观效果较好的树种。黄河情结园区根据区内各个景点特征的需要,又分为入口植物小群落、高原草甸植物景观区、花灌木植物景观区、湖区春晓植物景观区、密林休息植物景观区。

4.2.2文化风情园景区

以原有的人工成林为主要景观,重点对其服务设施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林相改造和树木抽稀、保护。在改造的台地周围增种耐荫的花灌木,未丰富林下空间的景观结构。相应的景点以相应的植物作为主题,如丁香园多以丁香作为林下的植被,使之更能突出这一景区的特性。

4.2.3森林氧吧休闲区

规划保留原有的人工植被油松、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白榆、青杨、小叶锦鸡儿、中国沙棘,增植观赏性强的保健型景观树种,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保健植物专类园。规划采用逐步林相改造方法,营造结构稳定、适应性强的人工植物群落。主要以高大乔木为主,林缘点缀花灌、林下辅以草花地被和石子小路,为游人提供呼吸清新空气、林中休闲漫步的林间生态环境,并留出一定的树间距作为活动空间,同时在林间、树下设置吊床、帐篷等简易设施,供开展森林浴、日光浴、野餐等活动。

4.2.4登山揽胜区

登山道、谷地两侧山坡以阔叶景观树种为主,伴以藤蔓植物、林缘种植观果类的乡土景观树种,坡上五彩斑斓的野生花卉满山遍野地盛开,形成“野花一趣果一古藤”浓郁的芳野丛林的特色景观。

5 结语

城市公园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完美结合的化身,西宁湟水森林公园的建设从广义上讲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人与自然的交融。通过园林造景的手法,形象地将西宁城市母亲河――湟水河流域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底蕴呈现出来。设计师在对历史的回顾中,充分地用现代语言去诠释本民族的文化精髓,用人们所能认知的手法去展现特有的灿烂文化,发展了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承,赋予了公园绿地更多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第5篇: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范文

关键词: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优秀的部分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一批勇于创新、融贯中西、博采众长的园林设计师来引导。园林行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认真汲取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成功经验,又要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和本土资源环境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中国园林对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中国人崇尚的“师法自然”的园林理念和“诗情画意”的园林理法,在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中得到完整的体现,而英国风景园作为西方近代园林的开端,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后,中国园林一些惯用的设计手法和设计语言,如散点布局、环形游线、动态景观、巧于因借等,均已完全融入西方现代园林设计手法之中。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中的影片式散步道处理手法就是典型的案例。

中国古典园林也有其本身的不足及糟粕:(1)中国古典园林是在长期封闭的社会状况下,主要在私家领域里沿着山水格局一脉相承、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的,而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距甚远。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使人们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之一;(2)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自然环境与景观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方城市水资源十分贫乏。因此,山水式园林更适合江南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宜建造大规模的山水园林。像颐和园、圆明园这些大型山水园林都是在原有水面或沼泽地的基础上加以疏浚而成的。然而现在对一些新建水面的维持消耗了大量珍贵的水资源,其实是劳民伤财的反生态设计理念。

(二)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对现代景观的启示

现代西方园林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不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将民族的传统园林特色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特点紧密结合,创造出了在传统园林基础上升华了的现代作品,这些作品即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巴黎的安・雪铁龙公园(Andre Citroen Park)的设计在众多方面反映了法国巴洛克园林的特点,例如其规整的平面布局、笔直的道路、像巴洛克宫殿一样的大温室和温室前的大草坪。但是,在其处理上又与巴洛克园林有所不同:规整的平面布局被其北面的系列庭院和横穿其中的直线道路打破,其笔直的道路有高差和空间上的变化而避免了单调,大温室的玻璃材质也与凡尔赛宫殿有本质的不同,规整的大草坪上散植了树木。美国当今著名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的众多作品都体现了传统造园元素或手法。

西方园林的生态理念 :席卷全球的生态浪潮让西方的设计师看到了景观生态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不断探索生态的设计,逐步形成了两大生态理念:生态恢复与促进,生态补偿与适应。在后工业景观改造中这两大理念显得尤为突出。从美国西雅图煤气场公园到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园和格尔森基尔欣北星公园等众多后工业用地的改造中,无一不渗透着生态设计理念,应用了很多生态的设计手法。例如对场地原有构筑物的保留,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用废弃材料和可回收材料等。现在,科技的发展更加促进了景观的生态化,有些景观已开始应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来维持自身的运行。

二、现代景观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强调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

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文本里经常出现“从功能出发,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说明。但事实上,大多数的景观设计师是从形态好看与否的角度来做景观设计的,因此导致了对功能定位的随意性,使之将来的使用性较差。

“以人为本”要求设计师应该学会观察,观察自发的或者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活动,以了解人们在进行“自由活动”时,对空间典型的利用情况。记下人们在那些几乎没有任何设施的地方所进行的活动或者反过来说,对那些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用途的地方谈谈你的观察印象。“以人为本”的场所应该尽可能做到体贴、周到乃至近乎完美。“以人为本”的未来也许是“以自然为本” “以人为本”是当今世界每一名设计师都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它事关我们生存环境的真正归属问题。在中国景观事业蓬勃发展之际,我们不希望“以人为本”仅仅成为一种口号,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二)因地制宜,生态化设计

例如,在当前房地产开发中的景观风格一般都是追随房产建筑的风格,比如说现代简约、欧式风格等,这些风格在建筑语言上,包括屋顶、山墙、景观小品、灯具上能体现出来,但是在软质景观,即绿化上是很难体现的,一味追求景观风格与产品系列匹配很有可能因为当地气候、水土等因素而事倍功半,因此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才有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景观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以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为前提,园林景观设计将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与现代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展现其作为艺术设计的前卫角色。

(四)意境的持续创新

景观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大众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

创新对于设计师来说,大多是在专业领域对空间和细部以及材料的探索。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因此,赋予景观设计中的意境是景观设计创新的根本所在。

旧的园林形式终将随着新时代的出现而逐渐走向衰落,新型园林也必定是在旧形式的废墟里成长起来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是园林形式衰落、乃至消亡的根本原因,而急功近利、盲目抄袭只能导致各种园林思潮的加速消亡。因此,继承与创新是园林艺术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而它又建立在对古今中外园林艺术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对本土文化和景观资源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唯有继承传统中优秀的部分、勇于创新、融贯中西、博采众长,才能使中国现代园林真正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研究传统的造园经验,继承古典园林的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学习当代世界景观设计的发展理念,还要参考借鉴当代其它艺术门类的优秀作品,如体现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等。未来的设计之路应该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 ,只有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地去体验场地、去观察人们的行为、去研究人们的心理和充分尊重自然后,才能设计出真正“以人为本”的作品,才能设计出人们真正需求的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第6篇: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范文

(贵州方向)

2014/5

城乡规划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实习是我院针对城乡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开展的一项美术风景建筑写生与城镇规划考察调研实习特色活动,它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核心内容之一。该课程是以美术素描、美术色彩、建筑初步、城市规划和园林景观规划等学科理论为基础而进行的特定实习。古镇建筑风景写生,实习区域相关文献资料查阅、野外实地考察及实习报告撰写等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也是学生走向设计现场进行课堂知识的整合与延伸,在整个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实习班级: 12级城市规划专业 (30人)

12级景观学专业 (28人)

13级风景园林专业 (25人)

实习时间:12周(5月10日-5月18日)

一、美术实习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美术实习时实习素描、色彩、建筑画等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外出写生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素描、建筑画的基本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该实习既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次综合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从教学目标和手段上来看,美术实习时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素描、建筑画等回话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了解掌握当地的风土人情,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法进行风景建筑写生。在素描的写生过程中,应当将训练重点放在构图结构之上,注重采用以线条来表现物体,绘画材料可采用钢笔、针管笔、美工笔等工具。提倡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掌握透视规律、空间想象能力,并巩固手绘表现技法。

在实习期间,通过对调研地区的考察是学生掌握调研的基本方法,引导其从景观格局、建筑形式、规划布局、旅游策划等多个方面对实习地区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以规划师身份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城市,提高其规划认知能力。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在与各类人员的交往中,在对各类资源的研究和探索中,学生的专业思想、团队精神、人格意志等品德得到很好的培养。所以,美术实习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美术实习的具体内容与拟实现的具体目标有:

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视角观察力和手绘造型技能

收集设计绘画资料和素材

加强对绘画表现技法的认知,包括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观察方法、构图、透视、明暗规律、比例结构与色彩关系等内容。

钢笔建筑素描的造型训练

风景色彩的综合表现技法训练

景观格局、建筑形式的理解及表现

学习并熟悉野外调研方法

二、考察实习前期准备

下面就学生的准备工作做出以下要求:

1、制定目标和计划。重温和回顾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针对课堂教 学中尚存在的问题制定自己的实习目标和计划。

2、收集实习区域资料。组长组织成员任务,对实习地点做前期的资 料查阅(规划图纸、旅游地图、现场照片、美术作品),提前做好写生地点的细节规划,绘画侧重点与实习调研报告联系起来。

3、做好充分物质准备。首先是储备充沛体能。野外实习不仅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实习和提高过程,同时也是对每位同学体能提高和考验过程。良好的体能是圆满完成实习的基本保证。根据自身条件,准备好个人必须生活用品,配备野外旅行装备,携带野外考察器材。除教师携带常用医疗用品和药品外,学生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备常规药品。

三、美术实习线路设计

实习地点:贵州镇远、贵州西江(千户苗寨、郎德)

行程安排:

D1

重庆-镇远

在指定地点集合乘大巴车到菜园坝火车站乘坐K1249次16:29-06:41火车硬座前往镇远

D2

镇远

早6点41分到达镇远,换成包车前往住宿,稍作休息,自由踩点,为后面两天的写生做准备。

调研/写生

宿镇远

D3

镇远

镇远自由写生

写生

宿镇远

D4

镇远

早上镇远出发,前往西江千户苗寨

调研

宿西江

D5

镇远-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

写生

宿西江

D6

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郎德

调研/写生

宿西江

D7

西江

千户苗寨

写生

宿西江

D8

西江-凯里

西江-凯里(早上在指定时间集合前往凯里火车站乘坐K1245次16:21分火车返回重庆

写生

D9

凯里-重庆

重庆(早上06:31分火车到达菜园坝火车站后,换成包车返回温馨校园,结束写生!

实习点简介:

千户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是了解和研究苗族干栏民居文化的最好去处。如果想一揽千户苗寨的气势,就花点时间和精力爬到山上。由于西江千户苗寨建在两座山脊上,在山顶就可以欣赏到千户苗寨的磅礴气势。苗寨吊脚楼,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一般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个别六榀五间。前檐柱吊脚,“吊脚楼”因此而得名。底层多用于圈养牲畜和家禽,堆放柴草、农具和贮存肥料等。第二层为全家人活动的中心。正中堂屋外侧安有苗语称为“阶息”的“美人靠”。堂屋又是迎客厅,佳宾亲朋到来,常在此间摆上长桌,设宴款待。第三层一般用作存放粮食、杂物,大户人家也用1-2间作客房或女儿的卧室。有的还利用吊脚楼边搭架木板作晒楼,夜间可纳凉休息,观星赏月。

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四、美术实习任务和内容

1、个体任务

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起指导和管理作用,鼓励新思想、新观点和建议,所有的行动都必须在严守纪律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需要学生独立去完成的任务有:

1、 根据指导书的每日任务提示,自觉完成绘画任务,搜集实习地相关资料和信息,以便于寻找特色的绘画对象;

2、 到达目的地第一天做调研考察和踩点,对后面几天同一地域的写生时间和地点做好线路安排。

3、 按时完成当天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及时解决问题,每天分小组讲评后集中评画;

4、 严禁在实习过程中拖欠作业;

5、 实习结束两周后,提交资调研报告和绘画作品;

6、 举办美术实习汇报画展。

绘画作业任务:

12级城市规划专业/景观学任务:

钢笔素描作品5张 色彩风景作品2张

镇远古镇调研1份/ 千户苗寨调研1份

植物认知调研(12景观学)

特色场地测绘(分组完成,镇远或千户苗寨里任选一处)

13级景观任务:

钢笔素描作品10张

镇远古镇调研1份

小场地测绘(分组完成)

2、团队任务

需要实习团队共同完成的任务有:以班团委为基础建立管理小组,上传下达,保证综合考察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习任务;并在实习结束后,举办公开性美术实习成果图文展览和成果汇报。在实习过程中提交并完善展览计划,实习结束后提交修改方案,最后按照计划完成展览。

3、综合考察角色

美术实习过程中,不论是带队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多重身份。其中,学生具有四重身份,即首先是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课外学习实践任务,也是我院在外的形象代言人;其次是设计从业人员,切身体验古镇规划和园林景观;第三是绘画者身份,学会用艺术审美的眼光观察品味,用画笔记录灵感;第四是旅游者的身份,其考察活动具有旅游调研性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实现多种角色,可谓四位一体。带队教师则具有领队、导游、实习讲解、生活安排等多种职能,并分工负责。要充分实现以上目标和角色,景区景点组合就要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

五、综合考察实习的过程管理与鉴定考核

1、纪律要求

野外综合考察是正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按照正常教学大纲和校规校纪要求进行考评,考察期间若有违规违纪行为,将按照校规校纪进行严厉处理。在实习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诸多困难、突发事件甚至是危险,这就要求所有参与实习人员必须做到:

实习过程中一切以大局为重,注重团队意识,服从指导教师安排,主动与教师配合,若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和领导反映;同学之前相互协作和激励。

实习过程中时间观念要强,不可拖沓时间,以免影响考察进程。

注意个人安全,理解地方风俗习惯。实习与自由活动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勿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勿与其它旅游者发生冲突。

考察实习活动中,注意异性之间相互关照,相互帮助。

合理安排个人生活,注意自己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不得有奢侈浪费、、酗酒、打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

按照指导书要求完成每日实习任务,甚至公开发表作品,指导组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加分和表彰。

2、考核指标

首先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实习考察是遵守纪律和思想疯狂的对立统一,既要保证考察活动的正常高效开展,又要将专业知识运用到考察活动之中。其次是在教师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习任务,调研及实习心得,既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论高度。第三就是实习成果的汇报和展示工作,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要向学校提交实习收获,即以画展、报告会、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外界推广旅游学院的特色实践教学活动。

附件一:

学生费用预算

包含:

交通:学院-火车站往返接送,镇远-镇远住宿,镇远-西江, 西江-郎德-西江,西江-凯里火车分段包车。

门票:含西江千户苗寨学生票和西江换乘车。

住宿:镇远2-3人间独立卫生间,西江为多人间公卫。

保险:含旅游意外保险,10万元/人。

附件二:

贵州方向美术实习准备清单

1、公用品与管理:

口罩、感冒药、消炎药、止泻药、止血药、风油精、创可贴等;

白纸、笔、实习介绍信;

话筒(喊话器)、对讲机;

住宿名单(含联系电话)。

2、学生准备:

证件类:学生证和身份证(必带)、导游证(有才带);

日常工具类:手机、笔、笔记本、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带齐相应电子设备的充电器,请尽量不要带电脑)

绘画工具类:铅笔、钢笔、针管笔、水彩、画笔、水桶、调色盘、画 板、速写本等

资料类:实习指导书、问卷、交通地图、实习目的地相关资料。

(特别注意了解清楚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禁忌,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日常活动:

生活组队(餐饮、住宿、考察活动的细节安排);

设备尽量优化共享。

4、日常用品:

第7篇: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范文

关键词:山水画;画论;意在笔先;经营位置;六法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1-0022-01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其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对欧洲的造园艺术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是经过多种艺术:绘画、诗词、建筑、工艺美术等长期相互交融渗透后发展出来的一个体系完备的艺术门类。其中,绘画对中国造园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造园与绘画是两个在历史上并行的艺术门类。园林与山水画关系最密切,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山水画的出现也就没有中国山水为骨架的园林形式诞生和稳定发展。

一、绘画对园林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产生于近四百年战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大批文人士大夫不满现实,远离城市,进入大自然隐居。他们的指导思想是以老庄为主的玄学,在生活中的艺术创作表现为山水画和山水园。

流传至今的山水画论有顾恺之的画评和谢赫的画论。谢赫《古画品录》提出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移模写。它对于园林室内外装饰的绘画和雕塑,以及园林设计都有指导意义。园林设计是以绘画为基础的,意境创造与气韵,骨法用笔与绘图,随类赋彩与宛自天开,空间经营与要素组合,传移模写与缩天缩地,都是相对应的。

隋唐宋山水画发展是自然山水园由写实转向写意的重要因素。由诗情转向画意也与此有关,特别是荆浩《笔法记》和《山水诀》主张的气、韵、思、景、笔、墨和图真。思与境的构思,景与景的典型,笔与构成的有法无式,图真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都是相对应的创作理论。兼学李成、荆浩的范宽,亲自走入大自然“对景造意”和“写真山真骨”就是园林创作中师法自然的典范,他的绘画理山与园林理山是“默然神通”的。园林的图真来源于此。另外,唐王维在自然山水园中作画,宋徽宗从画院到艮丘的构思,元代倪云林与山水画和狮子林,明代南北宗与文人画和文人园,清代李渔与芥子园和《芥子园画谱》,更是从原生态自然走入人工自然的创作与在创作。园林中的骨气和自然气的兴衰与跌涨同当时画风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画家参与园林创作

中国绘画与园林的结合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结合。唐诗画家王维也是一个造园家,他自己设计的辋川别业20景都入了自己的长卷《辋川图》和《辋川集》。宋徽宗更是集诗人、画家与一身的造园家,他的园林作品寿山艮岳是中国文人园的代表作。因为它的文人气质和诗情画意,博得“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的最高水平”的美名。私家园林的狮子林则是以倪云林为主的八位画家共同酿造的结果,其影响从长春园、避暑山庄、寂静山庄的再现中可窥一斑。明清画家兼造园家计成、米万钟、张然张涟父子、石涛、李渔等的圆论与园作以致影响至今。

三、山水画论画论影响中国造园艺术

中国纯园林专论较少,一般其他其他书画文学作品可作圆论,而其比较难把握。所以说对中国园林进行指导不只是园林专论,而且有画论。以画论代圆论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一个特点。

在古代绘画中有“置陈布势”一说,后六朝谢赫有“经营位置”一说,唐代又有张彦远的“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一说,对后世造园的影响颇大。古人将“经营位置”定位画训之一。经营位置是指绘画技法的的构图问题,而园林中则指景物的布局安排,空间的连贯、衔接、两者之间有共通的道理。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与绘画理论中的经营位置道理同出一脉,是有法,但无定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为了达到多样统一和在有限空间中取得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十分重视对比、渗透与层次的构图手法。布局中有主次、有开合、有屏蔽、有藏露,方方皆景、处处邻虚、变化莫测、意趣无穷。如苏州的园林网师园地仅数亩,又分为住宅、主园和内园三个部分,景观建筑若过于密集,极易造成拥堵沉闷的感觉。于是它的中间主园以水池为中心,水中不设岛屿,不置景观,尽量给人以开阔感。

中国绘画与造园关系密切,甚至不少园林作品直接以某个画家的笔意、某种流派的画风作为造园的蓝本,越来越多的文人画家参与造园。最有影响的谢赫《古品画录》的六法论,这六点大都与中国的造园艺术有着内在联系。如“气韵生动”,中国的诗、画十分强调意境,园林由于其与诗画的综合性、三维空间的形象性,其意境内涵更为明晰。而“骨法用笔”,园林中的叠山垒石,开泉凿池,就如同画家在纸上运笔,讲究高下、虚实、开合、收放。“应物象形”,在园林中体现为景物的造型和尺度问题,“随类赋彩”指色调和色彩的合理安排。

中国古典园林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灵魂所在。中国园林是诗情画意的世界,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了自然、建筑、绘画和文学的有机统一,达到了外师造化,中的心源的境界。

第8篇: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现代园林

引言

近年来,在国内现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城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建设园林景观,展现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园林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将园林规划放在城市生态建设的高度上去思考。并根据气候特点、自然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等差异,营造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

1. 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地方特色

园林不仅是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和表征,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即社会特色和自然特色。

园林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等。园林建设应继承城市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这样才能增强园林的凝聚力和城市的吸引力。和谐园林的规划设计非常注重对新乡市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园林具体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布局。

园林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园林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谐园林的规划设计利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公园。

1.2突出主题

园林无论规模如何,首先应有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主题,其后围绕着园林的主要功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综合考虑公园的整体布局。这样的规划设计就会有轨可循,才能实现园林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多层次活动需要的功能。

1.3协调发展

园林在城市中应具有多样的价值体系,如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保健休养价值、游览价值、文化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社会公益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无论在社会文化、经济、环境、防灾避险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园林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园林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多种价值体系协调发展的思想。

园林是城市中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城市中人与环境互相协调的标志,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这种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应予以优先的开发权。

园林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衔接等方方面面。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2.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古典园林艺术相结合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一定封闭性和局限性,而其体现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与现代化发展差距较大,尤其是创作思想、设计手法等过于强调时代性,适用范围狭窄。因此,在研究有关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时,应树立创新观念,摒弃传统设计中的缺陷,做到扬长避短,实现古典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重视基本的构景之外,突破局限,体现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精神境界,丰富实用性,真正成为提供大众化服务的公共园林。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应用,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古典园林模式,必须做到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升整体效果,实现“天人合一”的浑然天成之感。只有这样,才能奠定中国传统艺术的地位,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延续并发展园林景观文化。

2.2掌握传统艺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技巧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历史丰富且悠久,无论是叠山理水还是空间布局,杰出作品层出不穷。依靠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做到情景交融,发挥以小见大的作用,体现序列空间美感。总之,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艺术,树立先进的设计理念,提升空间意识,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表达景观形态思想,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营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

2.3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达丰富的视觉特点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美感,是基本设计目标。而园林景观中的美又可划分为形式美、意境美、具象美三大层次。过去,园林景观设计往往视角单一,枯燥乏味;而多元化将成为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园林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美,若想达到这种效果,必须借助其他山水景色。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山水景观极其丰富,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具有独一无二的传统艺术特征;而丽江的恬静之美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传统艺术元素;而壮观的雪川也是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

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表现的视觉美感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由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由过去的空间开放到如今的景观设计开放,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艺术的有机结合,而设计理念与设计内涵也在深层次上有所进步。以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中国传统艺术的应用已经达到一个“效应时期”,而园林景观设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如社区景观、城市广场、山水园林、江滨河岸,等等,给中国传统艺术带来更多发挥空间。

2.4以传统艺术表达和谐的空间秩序

与其他景观设计相比较,园林景观设计更加强调“意境美”,而这种意境美的体现可通过轴线方式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既可是笔直的,也可是弯曲的,轴线的有机混合,更能表达丰富的空间层次感,提升审美价值。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中,“水”所表达的动静结合意境较为常见,如果是流动的瀑布或河流,则以动态形式呈现;如果是静谧的湖泊或池塘,则以静态形式呈现。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发挥水的灵性。以苏州园林景观设计为例,既体现了传统艺术中的“轴线”变化,表达了丰富的景观空间感,同时又实现了水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体现了丰富的空间魅力。另外,将传统艺术内涵融入到空间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苏州园林景观中,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艺术意味的梅花、竹子等,表达了坚忍不拔、意志力等中国元素,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体现了高雅的文化意境。如图,图中为大浦医院景观设计图。

3.结语

随着中国景观建设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规范,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园林景观行业定会有自己特色的设计品牌。

第9篇: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范文

关键词:园林;外出实习;实践教学

一、园林专业外出实习的重要意义

外出实习是园林专业根据培养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习地点,从园林设计、植物识别、手绘技法等方面进行一定时间段的室外集体实践训练与专业考察,实习主体一般为已掌握一定理论及手绘基础的大三及以上的高年级学生。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延续,外出实习不仅能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加强与巩固,还能从实地走访中积累优秀案例与实践经验,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提高的效果。因此,对于园林这种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外出实习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综合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是园林专业学习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

据调查发现,案例式教学和外出实习比较受学生的欢迎,采用这些方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提出应增加在教师的带领下外出实习、调研的机会,实际走人现实的园林环境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

二、外出实习的教学内容设置

不同于相对固定封闭的课堂教学,外出实习是一个开放复杂的教学组织系统,因此要求指导老师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有步骤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教学,针对园林专业外出实习的目标与任务,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保证外出实习取得应有的效果,使师生均不虚此行。

西方国家的景观设计师职业,其从业范围和就业方式已相当规范并受到法律保护,其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占相当比重西方园林的景观教育中实践环节可从美术实习、景观设计实践、园林植物培植以及景观调研实习四方面组成。由此可见这些环节对于园林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园林外出实习的教学内容设置上也必须涵盖这四个方面。

(一)风景的构图与写生训练

外出写生可由速写、色彩表现、摄影、构图与图像创作等方面组成,针对园林专业要求,主要以钢笔速写为主。这要求学生首先应通过观察与思考寻找风景中的亮点,并运用构图原理进行合理而巧妙地取景,完成构图、摄影与素材搜集。对于速写表现,重点强调观察与提炼,明确视觉焦点,省略繁复细节,加强黑、白、灰的明暗对比。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生逃避现场写生,依赖后期的照片与网络图片进行图像临摹,这种“拿来主义”的“伪写生”大大削弱了学生的速写能力与记忆默画能力。因此在教学环节设置上要充分强调现场速写的重要性,并规定时限以提高学生的绘画速度。

(二)城市道路景观的实地测量与记录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交通的动脉,同时也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就把道路作为城市意象的主导性构成要素。因此对于城市主干道的可选择代表性的城市干道进行实地测量(可以100米为单位),或者以某个交通环岛为对象,搜集其道路长度、宽度、行道树及绿化带的大小、间距、冠幅等数据,分析与绘制所测道路的绿地断面形式(一板二带、二板三带等),研究行道树、分车绿带、交通环岛、路侧绿带等不同类型的种植方式。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再现自然、意化自然的特有手法和表现形式,成为了世界园林艺术殿堂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而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的苏州园林,更是吸收了中国园林与建筑艺术的精华,因此苏杭一带可以说是园林专业外出实习最理想的地点之一。通过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等古典名园的走访,可选择典型性景点,向学生现场分析各园是如何灵活运用借景、层次、抑扬及前景处理等造景手段,并结合空间的对比、组织与渗透,从而营造出“方寸之间体现万物”的自然意境。同时指导与督促学生在代表性景点现场完成速写作业,并总结相应的处理手法,使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所见所闻中得到巩固与强化。

(四)综合性公园、植物园等绿地类型的实地调查与手绘练习

综合性公园可以以杭州为主要实习地点,以花港观鱼、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太子湾公园及杭州西湖沿线绿地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源于现代、立足当地文化的设计风格与处理手法。此外,还可带领学生参观杭州植物园的分类园区,要求学生进行植物的科属识别,并总结常用的绿化树种。

三、外出实习的实践教学要点

(一)做好前期教学准备

指导老师必须明确实习项目与日程计划,精心做好前期教学准备,主要包括实习地点的城市地图、各景区介绍资料、植物名录表等等。在外出实习前的课堂教学内应通过幻灯片向大家展示与预告代表性景点的特点与本次实习的目标与重点,使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并引导其提前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实习准备。此外,为了保证外出实习能安全、顺利、圆满地进行,在出发前必须与学生及班委开会部署,明确小组成员名单与任务分工,高度强调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各项纪律和注意事项,尤其注意守时与安全。

(二)写生训练与专业考察相结合

园林方案设计的最终成果始终是以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等图纸形式展现出来的。无论是电脑还是手绘表现图,都离不开美术的基础训练与自身审美标准的培养。园林建筑与风景的写生训练就是锻炼手绘较为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对自然界以及人造环境的记录、收集和取舍,能迅速帮助我们加深对空间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手绘表现图尤其是效果图的绘制上倍感轻松。写生训练中多以钢笔速写为主,以马克彩铅着色为辅,力求锻炼学生观察景物、分析景物与概括景物的能力。重点加强植物、水体、建筑小品等配景元素的绘制与各要素的组合练习,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素描法则、透视规律等,把握好景物的远近、虚实、明暗的变化。

园林是一个尤其强调设计理念与创新能力的专业,因此在外出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始终以设计的观念指导学生观察与分析事物,以批判的原则评析所见景观的优缺点,以科学的原则提出相应的整改方式。通过上述城市道路景观、古典园林、公园等不同实例方案的专业考察,感受现代园林设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搜集各个施工细部的处理方式,汲取设计灵感与创意的来源,从而提高自身的评判能力与设计能力。

(三)以小组为单位,加大实地调查的比重,培养团队精神

一个人的价值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成功的潜在危机是忽视了与人合作或不会与人合作。纵观当前园林公司的招聘标准,团队精神成为用人单位考察员工的重要标准,在日常生活与设计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学会表达与沟通,这不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而且也是自身获得人生快乐的重要方面。

从教学内容中可看出,实地调查在教学环节中占了重要比重,而调查形式多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团队精神与默契的培养,对于实地调查任务的完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小组的划分与成员及组长的确立应在实习前期的准备活动中完成,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与完善,取长补短,争取发挥团队的最佳性能,这种能力的培养将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工作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