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唱歌教学范文

唱歌教学精选(九篇)

唱歌教学

第1篇:唱歌教学范文

关键词:柯达伊教学法;视唱;和声;合唱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40-01

在学校中进行歌唱教学,至今取得出类拔萃成就的首推匈牙利模式的柯达伊体系。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佐尔坦所倡导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套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它不但继承了匈牙利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而且运用了欧洲传统优秀的音乐教学手段,很值得音乐教育者的学习。

一、培养视唱能力

(一)趣味节奏训练

柯达伊教学中配合以丰富多样的训练形式,使学生不但不觉得节奏训练枯燥无味,反而可以在欢愉的情绪中加深对节奏的感觉和理解。在教学中,不强调使用钢琴,主要使用拍手或轻击乐器等简便易行的方法。

(二)无伴奏的歌唱

柯达伊教法所倡导的是“从歌唱教学入手”,以歌唱教学为中心的,甚至在刚开始是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的音乐教学法。他提倡在音乐教学中一切基于歌唱进行,最大限度地使用人声学习,了解和欣赏音乐。正如他常说的:人的嗓子是“每个人不用花钱的、同时也是最美好的乐器”。

(三)柯尔文手势法

柯达伊用手势语帮助儿童识谱,提高儿童的视唱能力,即用不同的手势及高度代表唱名。手势在空间表示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可以帮助低年级孩子感觉和辨别音程的空间距离,使抽象的音高概念具有一定的形象意义,比自由的律动的场面容易控制得多、效果也好得多。特别是在解决学生音准问题时,用柯尔文手势往往比使用钢琴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感觉和声关系

如果说柯达伊体系的视唱以无所不包的广度为整个系统的音乐教学和歌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工程就是“和声”,目的是使歌唱技能想纵深发展。

柯达伊说过:“永远只唱单声部的人,没有人能够唱得准确。两个声部相互制约、彼此平衡。”这一点特别值得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来音乐主要以单声部为主的国家的音乐教育参照。

(一)卡农练习

在柯达伊教学中非常注重卡农曲的练习。“卡农”就是轮唱,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训练中,每个人唱好自己的声部,同时聆听别人的并不陌生的声部,调整音准,感觉和声关系。

柯达伊写有一本《黑键上奏的24首卡农》,要求学生一开始只弹一个声部,而同时唱第二声部,然后才用双手以一个八度的距离在钢琴上奏二声部卡农。这样可以确保乐器演奏者确实用内心的感受和听觉去控制、去掌握相互独立而又紧密结合的两个声部,既突出了两个声部的立体性,又保证了每个声部独立的个性。

(二)首调唱名法

柯达伊认为,首调唱名法和声音感受之间的联想、联系是直接的。通过唱名会对声音感受深刻,也会帮助人们清楚地歌唱从而建立内心听觉。这种唱名体系为一般能力的学生打开了通向音乐文化的大门,是获得音乐听力、培养建立音乐思维的最好方法,这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

三、通过合唱教学走向歌唱艺术

(一)无伴奏合唱

因为无伴奏合唱不用任何乐器伴奏,最讲究声音的绝对准确、纯净、和谐,以及各个声部的高度控制、独立于与配合。柯达伊的音乐教学就根据这一理念,强调不用或少用钢琴曲进行合唱训练,并以轻声练唱为主要手段去促进人生的纯、美。

(二)歌唱材料

合唱作为一种形式体裁,具有无限丰富的表现力和可塑性,有其在其音响、力度的幅度上,有着其他声乐形式体裁难以比拟的优势。柯达伊一方面充分发掘并发扬本民族民间的音乐宝藏,另一方面也将外国优秀的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引进自己的国家,并使之为本国的音乐教育和教学服务。我们也应当学习这样的范例,选用中外古今的优秀合唱曲作为歌唱教材,使歌唱教学不断向高处攀登。

柯达伊歌唱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一定要培专业的独唱家或专业的重唱、合唱家,但却一定要确保能造就出每个学生都理应具备良好的有素质、修养、品味和歌唱能力。

柯达伊教学体系是把原有的以歌唱为基础的学校原由教育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学习、借鉴,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运用柯达伊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能力基础。中国柯达伊学会会长杨立梅说,“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是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学会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第2篇:唱歌教学范文

歌唱教学要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歌曲的修养

1.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引导学生用歌声来表现歌曲的内容与情感。

2.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性的理解和表现歌曲。

3.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唱歌的兴趣和爱好。

4.采用适合大学生的歌唱教材和教学方法。

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歌唱的表现力

歌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进行因材施教,这是达到歌唱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歌唱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正确的歌唱姿势。

2.恰当的运用呼吸。

3.科学的发声。

4.清晰的咬字、吐字。

5.多声部合唱的技能。

6.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立如松坐如钟。

二、课堂歌唱教学的方法

(一)听唱法和视唱法

听唱法是很重要的,就是由教师带唱,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进行模唱的歌唱方法。也可以让学生以听录音的形式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艺术形象感染。但是,也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地进行模唱,这样学生会觉得很乏味和枯燥,造成“鹦鹉学舌”,歌曲虽然很快学会了,但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其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反而阻滞了他们对唱歌的兴趣。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较复杂曲目的学习,特别是合唱曲目的学习。视唱法是有一定歌唱基础的学生在钢琴或是其他乐器的辅助下能独立看谱学习歌曲的方法。但要掌握一定的歌唱基础,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努力。

(二)进行课堂教学

学习新歌没有简便方法。学生首先要在钢琴上弹奏所要学习的曲目,然后随着钢琴进行模唱学习,直至熟练。在音乐教学中,首先从发声练习开始,使学生的声音能够打开。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所学的作品。其次,演唱作品,使学生尽量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最后,对所演唱作品进行讨论。

三、歌唱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歌唱的艺术素养、艺术判断力和语言能力

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是歌唱教学的目的。音乐的素养不仅表现在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更是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像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准确,就是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速度、强弱、乐句等方面进行的艺术处理,使歌曲的艺术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否则,就不会完全达到歌唱教学的目的。艺术的判断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作品的判断力不够,就会导致所演唱曲目内容的变化。本来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就有可能演唱成节奏欢快的歌曲。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的判断能力都能达到一定程度时,歌唱的语言能力也要提高。

(二)重视多声部合唱教学

现在学生的歌唱学习,大多处在自己演唱歌曲的阶段,无法与其他同学进行配合,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很差。我们学习歌唱不仅要有立演唱歌曲的能力,还要注重二声部重唱和多声部合唱的能力。演唱重唱与合唱曲目不仅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更难加强学生的听辨能力。

(三)注意对歌唱弱势学生的教学

第3篇:唱歌教学范文

[关键词] 歌唱教学 唱完 唱好 思考

一、反复朗读歌词,体味歌曲意境

借助歌词,体味歌曲意境。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与核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歌词也一样,让学生细细揣摩,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深刻内涵以及所蕴涵的情感。再配上歌曲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他们陶醉其中,兴趣便油然而生。如每册书本第一首歌曲《歌唱祖国》的教唱中,在开始部分,我伴随着自制课件中的“爱国主题”声像,声情并茂地朗诵《歌唱祖国》的歌词,之后让学生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揣摩、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深刻内涵以及所蕴涵的情感;然后在歌曲处理部分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刚才在熟悉和认识歌词的基础上,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描绘音乐。在这种全然进入角色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进行歌曲的学唱,情绪与歌曲意境自然交融,喷发而出。

二、“到”生活中去,体验歌曲意境

如果说情感是音乐学习的纽带,那么体验便是音乐学习的核心。教师在课前通过多种形式与途径整体把握歌曲,感受与体验歌曲,对歌曲的艺术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再精心设计让学生如何整体感受与体验歌曲情绪、情感的丰富多彩的方法与途径。

如,在演教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我对这首歌曲的背景给同学们做了简单的介绍,歌中描写的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热烈最真挚的情感。这部作品的音乐洋溢着时代的朝气,倾诉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接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歌词的阅读和理解,感悟歌词的含义与初步分析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歌曲不同节奏的表现。

三、教师范唱以情传情,体会歌曲意境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歌唱教学中教师有感情地范唱,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听觉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使学生走进音乐、享受音乐的前提。

例如,在教授音乐教材第十八册第五单元中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时,我介绍了歌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接着请学生把歌词给大家有感情的读一读,通过歌词的朗读,使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了解歌曲蕴含的情绪。

在第一次教授这首歌曲时,我忽略了教师的范唱,3拍子歌曲流畅的旋律在孩子们唱来毫无美感。此后,凡是新授歌曲,特别是学唱歌谱的环节,我的范唱丝毫不敢懈怠。“听赏领先”成为我歌唱教学的重要原则。我力求在歌唱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我的范唱,让学生时时刻刻体验音乐作品中的美与情感,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陶冶,帮助学生提高审美体验。

除此以外,还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完成对歌曲了解,通过音色的明暗、音质的虚实(真假声)、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音调的高低等的听觉反差来体现思绪的远近、时空的变幻、情绪交替等复杂的变化过程。这是歌唱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手法。

四、从“咬字”“吐字”入手,完成“完”到“好”的升华

歌唱艺术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是语言化的音乐艺术,因此它是音乐与语言有机结合、完美统一来传达情意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字音不正则字义不清,唱起来使人不知所云,欣赏者难以受到曲情的感染,更难与演唱者进行交流,致使他们不为声乐所动也就理所当然了。因而在歌唱中要做到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字正腔圆、字清意明,这样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歌曲与乐曲不同,歌词在歌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歌唱时吐字含糊不清,或丢字错字,则不能正确表达歌曲内容,自然也就不能使歌声具有艺术感染力。歌唱语言是艺术语言,要求咬字发音正确,并能根据歌曲的词意、旋律结构以及风格的需要,进行艺术处理,做到“字里传情”。

如,教唱歌曲《念故乡》。教师先请班上一位校广播站的学生为大家深情朗诵了一遍《念故乡》的歌词,然后请离家乡较远,离爸爸妈妈较远的同学介绍自己离开故乡的心情,再请全班同学回忆小时候跟爸爸妈妈度过的最难忘的时光和事例。学生们的情绪调动了起来,他们发音准确、饱含深情地朗读起《念故乡》诗词,教师抓住这一良好契机进入了常规的歌曲教唱。

现在学生唱惯了周杰伦类的歌曲,唱教科书上的歌曲时往往会出现歌词含糊不清的情况,通常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咬字,我会采用la le li lo lu或 ma me mi mo mu作为练习。经过长期磨合后,学生能很好地在练声曲中把声音融合。

歌唱中的语言发音必须随着感情的变化而随时变幻腔调、情调,才能揭示出声乐作品的深刻意境,必须借助于歌唱者的口气语调予以再创作,才能富有形象而生动感人。语调的感情变化也是很复杂的。当情绪兴奋激昂时和情绪低沉时,以及情绪平稳时的感情语调各有不同,归纳起来即有抑、扬、顿、挫等语调表现手法。掌握了抑、扬、顿、挫等手法,在歌唱感情的传达上将会更加感人。这时学生们就会觉得很感兴趣,也就学得很认真,唱得自然更好,大家都说这首歌的旋律好听,唱着他们所理解和处理的歌词,学生们的歌声能不“传情”吗?他们还能是只停留在“唱完”而没到达“唱好”的阶段吗?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字典.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781.

第4篇:唱歌教学范文

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唱歌技能训练应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近,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一、歌唱的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对于歌唱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就象战士射击、运动员赛跑一样,都需要正确的姿势,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歌唱姿势给予正确的指导。

首先要结合歌唱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要求是站立垂直,两脚略微分开站稳,头正、目平视、两肩稍向后移、胸自然挺起张开,腹部顺其自然收缩,下颏收回,感觉到仿佛由小腹到两肩之间形成一条直线。另外精神要饱满,有从容之感。坐式唱歌,要求上身自然垂直,端正,两腿弯曲分开,两手平放在大腿上,看课本唱歌时,要求两手拿课本视唱,划拍时,左手持书,右手用小动作轻轻划拍。总之,指导原则是姿势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同时还应注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那些不正确的姿势,其主要毛病是仰头、挺胸过高、腹部过于凹进,肌肉和精神过于紧张,既影响呼吸、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和声音的流畅,又不美观,这样就不利于歌唱和学生的正常发育。

二、歌唱的呼吸方法

首先要使学生懂得呼吸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应掌握好,缓吸缓呼、缓吸快呼、快吸缓呼、快吸快呼的基本歌唱呼吸练习法。

第二,教师在教学时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示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第三,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当今广为采用流行于世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时空气由口鼻、气管吸入肺中,胸腔随之自然挺起,有向上伸展的感觉。这是由于膈肌下降,加压于腹部器官,所以腰腹部也相应地扩张,但不要过于突起腹部,而要自然适当,颈部肌肉要自然放松,不要紧张,也不要抬肩,吸气要根据需要而决定气量大小,从而控制和运用气息。

第四,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例如:教唱内蒙民歌《牧歌》时,教师就应当按歌曲乐句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和掌握比较平稳深沉的缓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又如教唱《游击队歌》就可以按歌曲的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快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第五,注意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理特点,对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的少年,不应按成人或专业训练要求进行训练,要注意教室内的卫生和身体保健教育,保护好少年呼吸系统诸器官。

除上述之外还应注意学生经常发生的毛病,常见有些学生发音时总是唱不够拍,唱高音时吃力,唱不准,喉头负担也比较重等,都是因为气息不足,缺少气息的支持,不会控制和运用歌唱呼吸方法的缘故,故此,必须掌握好科学的呼吸方法。

三、歌唱的发声方法

歌唱和说话的重要工具是人的发声器官,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发声和掌握歌唱技能与技巧。首先应了解发声器官的构成、少年的音域声区、变声特点和嗓子保健、发声练习法等。

第一,发声器官简介及其功能

1、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腹肌、横隔膜。

2、发声器官:喉头、声带等。

3、声音调节器官: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腔。

4、咬字、吐字器官:唇、齿、舌、上腭、下腭等。

上述所说的各发声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而且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有机发声器官系统。在歌唱时,如能正确的控制和运用这些发声器官,声音就会清晰、动听、悦耳。

第二,小学生的音域及声区

小学生能演唱的声音,从最低到最高音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小学生的音域,其总音域一般是从小学1组的a到小学2组的c。

小学生的声区是指他们的总音域按不同共鸣腔发声,音色特点分成高、中低三个声区,中声区也叫混合声区,是小学生原来有的自然基础音。从小学1组d到小学1组的a,这几个音容易发出比较优美动听的声音,因此也称自然声区。因为在低高两个音区中间,具有混合音色,故被称为混声区,低声区是从小学组a到小学1组的d,高声区则从小学1组的a到小学2组的c。在这里应当说明的是我们在选择歌曲时,要尽量适于小学生的音域及声区,发声练习时更应如此,不要过低,过低会使学生的声音容易疲劳,也不应过度,过高易使学生的声音造成沙哑、发炎等病变。

1、发声和歌唱时,要在学生能够自然唱出的实际音域范围之内,最好用轻声进行短时间的练唱。暂不要求扩展音域和增大音量训练。不要大喊大叫,乱用噪子。

2、对于声带嘶哑、充血、水肿、发炎甚至失声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并给予关照,指导他们听唱或欣赏,对严重的要请医生及时检查医治。

第四、发声练习的要求和方法

发声练习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

小学发声练习一般都要排在每节课的开头时间,不宜过长,而且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要少而精。唱得正确、熟练、每支练声曲应注意难易程度,一般应当由浅入深,每支练声曲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须按要求去做,同时要纠正学生经常发生的喉音、鼻音、颤抖音、漏气、白声等毛病,不断给予引导及纠正,还要加以说明讲解。

四、歌唱吐字、咬字方法

咬字就是按规范化的发音方法,找准声母的发音部位,吐字就是找准韵母的主要母音,按照“小声”的口形加以延长并注意归韵,总之,要按字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发音方法去咬字、吐字,这样才能把歌词唱得清清楚楚,一点不能含混。

第5篇:唱歌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唱歌教学;策略

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唱歌教学是其最主要的教学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唱歌,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得学生通过对音乐与语言的结合,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感表达在音乐的熏陶下可以得到更好地升华,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下面文中从我国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现状人手,对音乐唱歌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音乐唱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很多教师有一种教得费劲的感觉,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很多解决唱歌难点问题的方法,但是一到教学中却感觉用不上,对于根本听不懂这些老师总结出来的这些“唱歌宝典”: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用在了教学生认识乐谱上,从而使得原本应该是生动快乐的音乐唱歌教学内容变成了纯粹的知识传授课,这也使得学生对音乐唱歌教学不能提起应有的兴趣。在唱歌教学中,往往教师教唱一首新歌,学生将曲谱试唱下来,再填唱几遍歌词,这样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认同感,更不用提对学生审美能力、通过唱歌来表达情感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音乐唱歌教学没有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行有效地结合。而且在传统的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一般都是学生跟着老师在钢琴或是背景音乐的辅助下进行学唱,使得唱歌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如何改变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这些现状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唱歌教学效果是我们所要积极探索的―个重要问题。

二、提升音乐唱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1)加强对学生唱歌兴趣的培养

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音乐教学、唱歌教学有了强烈的兴趣,才愿意去学,那么才能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唱歌来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唱歌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教师工作内容的一个重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引导学生兴趣培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快速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唱歌教学兴趣的培养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例如在学习《丢手娟》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一边带学生玩这个游戏,一边教学生去唱歌,从而实现在游戏中教会孩子们唱歌,这样学生也更加愿意去学习唱歌,同时也可以更加体会到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生倾听

在音乐唱歌教学中,学会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音乐活动的开展都依赖于听觉,因此,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每学一首新歌之前,都要对歌曲进行反复的听,并且对每一次听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在第一次听时引导学生听出歌曲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在第二次听的时候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节拍等等,每一遍的倾听都要有循序渐进的要求。通过倾听可以使得学生的乐感增强,并对音乐产生一种共鸣。另外在引导学生倾听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范唱来增强学生的倾听效果,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范唱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歌曲的旋律,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3)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内容的选定都是经过专家反复推敲而确定的,这些歌曲也都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制定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从而对教学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唱歌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研究、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学生在理解歌曲的创作意图之后才能更好地将歌曲唱好。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分析,在唱歌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性认知,从而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感受音乐来理解作品,将歌曲很好地表达出来。

第6篇:唱歌教学范文

【关键词】歌唱 教学 思考

歌唱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听到和看到的一门音乐艺术。在学校更受学生的欢迎。而歌唱教学是学校音乐课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人们本身就具有的最方便的一种乐器,那末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如何教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呢?

一、学习歌唱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决定着歌唱的好坏,气息又是歌唱的原功力。

歌唱者悦耳的声音是建立在良好的气息运用基础上的。声带受气息的震动而发出声音,动听的声音必须依靠正常而适度的气息作为原动力,因而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技巧之一。是获得正确发声的关键,是歌唱学习的第一步。一般人横膈膜上下活动的幅度约为4cm,经过呼吸训练,可达6到7cm。在一定限度内,呼吸的深度和频率是可以改变的,歌唱就需要对气息进行调节和控制。

(一)呼吸的种类:

1,胸式呼吸法

这种呼吸法主要是靠肋骨的呼吸运动来实现的。这种呼吸发出的声音紧张、虚而不实,作为艺术歌唱发声不适当。

2、腹式呼吸法

这种呼吸法主要是靠横膈膜的力量来完成的。外观上可以看出其腹部一鼓一塌地波动。

3,胸腹式呼吸法

这种呼吸法是靠肋骨和横膈膜共同的运动来实现的。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联合应用。胸腹式呼吸扩大了下部肋骨,增强了横膈膜的紧张,使胸腔容积扩大,这种呼吸是歌唱艺术所采用的科学的方法。

(二)呼吸的练习方法:

预备姿式可双手叉腰或自然放松下垂。

吸气:像闻花香一样吸气,此时横膈膜下降,两肋自然向外扩张。

保持:吸气后稍停片刻。

呼气:如蚕吐丝,徐徐均匀地呼出,此时横膊膜随之上升,下肋部逐步还原。卡鲁索说:“为了正确地吸满气,必须挺胸收腹。而在吐气时则进行相反的过程。可以把横膈膜的功能比做风箱。它执行着风箱的工作,呼吸的练习是身体各功能联合活动的过程。

呼吸练习往往结合歌唱进行,具体方法有:练习缓慢平稳地吸气,慢慢地、均匀而轻地吐气:锻炼小腹的收缩技能和横膈膜的弹性,快吸短吐,吐一次气则收小腹一次,同时伴随两助向外扩张一次。初练时速度可慢,熟练后可快一些,也可变换速度,如忽慢忽快,忽停忽起。富格森说:“姿势对于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至为重要。”所以正确的姿势是好的发声的基础。从呼吸法的观点看,胸腹式呼吸方法的姿势是良好的呼吸姿势。即:两腿稍为分开,使身体平稳重心稳定,头部自然端正平直,上身、肩、手、头要自然放松,不压迫喉头,姿态端正。无论坐姿或是站姿,身体都不向前弯或后靠,以不妨碍发声为目的。

二、歌唱还必须了解歌唱呼吸的生理、心理特点

歌唱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必须了解歌唱呼吸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呼吸与歌唱技巧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声音基础。

(一)声区

最早由西班牙的加尔西亚提出,至今尚无定论。有的人认为人声应分成三个声区,常见的是分成二个声区,即头声区和胸声区,用这种方法划分,较适合青少年歌唱教学。

(二)发声

这是歌唱技术中最基础的技术问题。发声一般根据声区划分为胸声发声和头声发声。儿童歌唱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歌唱发声教学首先考虑的是优美的音质而不是音量,只有当学生学会用头声轻声地歌唱后才能解决音量问题。歌唱教学中就必须掌握尺度地适当用轻声歌唱,体会发声器官在歌唱时的协调感:禁示大声喊唱。特别是男孩唱高音时,用大本嗓子的胸声发声大声唱,出现喊叫,脖子出现青筋,表现出吃力、费劲难受膜样此现象应避免。训练头声,无论唱高音或低音区都应以头声发声的方法来歌唱。

训练头声的方法:教师可形象地告诉学生,鼻尖以上的头部是“楼上”,鼻尖以下是楼下”。歌唱时声音往上向“楼上”送,感觉声音在“楼上”响,反之,如果掉下“楼下”的没有色彩的声音就是常说的“白声”。靠听觉辩别头声。训练头声的练习很多,开始学习时下行音阶的练习是便于学生体会头声唱法的有效途径。

人的嗓音可分三层,即最高层是假声、中间层是“咽音”,最低层是“真音”。训练头声初级阶段为了获得头声,应以“假声训练为主,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应要求学生唱得“轻一点、柔一点、暗一点、直一点”。即:轻、柔、暗、直歌唱,但并非松垮无力应是积极主动、有气息支持,像唱轻声那样的状态来歌唱,否则达不到预期果。

(三)变声

变声期是中学音乐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知道,音色和音域突然发生显著的变化是青春期第二次性特征之一。人在少年期男女的声音基本上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到了青春期,身体开始具备男女的显著特征,如在声音方面男生音域突然下降,胸声增多,沙哑,甲状骨突出,声带充血,音色暗,音域窄。女学生开始出现声音枯竭、涩滞声带充血现象,后来声音变得丰满,音域却稍为宽广了,音色带有女性光泽的变化。这种声音变化现象叫变声,这一时期就称为变声期,变声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经过的伴随成熟的过渡期的现象。因而,歌唱学习中,应根据变声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安全度过变声期。

(四)变声期

变声期可分为变声前期、变声中期、变声后期。变声期根据性别、气质、气候、地理环境以及生活条件的不同,使学生出现个人差异。男学生一般在十三四岁,女学生一般十二三岁。男学生一般经半年到一年,女学生3到6个月就结束了。

由此可知,初中大部分学生处于变声中期,初中毕业到高中时变声结束。歌唱教学不能忽视这一现状。

变声期的音域:

变声结束,女学生没有大变化,男学生下降了一个八度。

(五)变声期学生的心理

男女学生对自己的声音特别关注,精神不稳定。有时不愿跟他人说话l唯恐别人笑话,歌唱时不愿开口,怕唱不准音。歌唱的时间持续短,极易疲劳。如果教师此时不能给以适当的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对歌唱的兴趣。根据这些情况,不仅在音乐课中而且在一般教育中都要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首先是让学生认识到变声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正常自然现象,是较短的过渡期。其次,教育学生注意变声期的卫生,是为了避免喉头过度的负担,不大声喊叫,不长时间高声说话。然后,对变声期的声音运用给以适当的指导。

(六)变声期与歌唱

1,选择音域较窄的歌曲教材

移低调轻松地歌唱音域控制在八度之内,唱的时间要短。如果唱高音困难,允许学生降低八度唱。

2,采用男女生分声部唱

变声的男学生唱低音声部、或唱同声合唱的低音声部的方法。

3,适当地进行呼吸、发声训练促其喉部正常发育,在教师指导下适当的锻炼是有益的,有助于促进健康的身体发育。

4,经常了解学生音域、音色的变化

及时发现变声现象,也可将变声学生安排在离教师距离近的位置,对学生给予关心和适当指导,创造良好、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会感到有压迫感。

5,加强卫生教育

防止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少吃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导致发声器官炎症疾患。

6,调整音乐教学的内容、手段

此阶段因喉头充血不能长时间歌唱,就应避免高音发音,毋宁说这时期歌唱活动是消极韵,不如用演奏器乐、欣赏音乐来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根据以上变声期生理和心理,我们可知歌唱学习的特点之一,即认识把握变声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对症下药学习歌唱,既让学生安全度过伴随成熟现象的变声期,又要使学生在变声期中根据自己的特点获得歌唱技能的发展,增加对音乐的欲望,是中学歌唱教学较难处理的课题。

三、歌唱的咬字吐字一定要字正腔圆

“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腔由字生,字正而腔圆”。歌唱中字音的准确意味着旋律与字音声调的关系是否协调。

咬字吐字的训练方法:

(一)口腔活动机能训练

开始可用轻声慢速演唱较轻松活泼短小的歌曲,如唱《嘀哩嘀哩》时,应强调声母“d、l”的训练,在舌尖部位咬准,口形不能过大,咬字器官松弛灵活。可用念绕口令、朗读词的方法练习。

(二)咬字训练

歌唱咬字指咬准每个字的声母。要达到声母发音正确喷吐有力,口腔则应先形成该字韵的形态,然后发音。如唱“妈”字,口内先形成“a的形态。然后发出“m”。可用同音反复、音阶、琶音、歌曲片断来练习。

(三)吐字的训练

歌唱的吐字指把单字的韵母部分引长唱清楚。韵母在字音中占大部分时值。加强韵母的训练是歌唱中的重要环节。如唱一字多音的长音时,口形不变,有控制地将韵母引长唱清楚。

第7篇:唱歌教学范文

一、充分聆听音乐作品

音乐教学应突出情感体验,并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性。但我们在课堂上虽然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但学生往往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当然也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在唱歌教学中尤为突出。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是内容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因此在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教学时,让学生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使其在对艺术美的感知和体验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审美对象,充分发挥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动入境。这样,他们不仅可以从教师的导言中了解歌曲的背景,还可以从教师范唱的表情中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聆听、模仿、重复是唱歌的重要途径,对于唱歌来讲,多听非常重要,学会唱歌主要靠听。就学唱前的聆听来说可以分层次、分步骤地反复进行,每次聆听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问题。使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不但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到歌曲的情绪,同时,在聆听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因为音乐有一个特点,即“熟悉了才有情感”。

二、培养音乐表现技巧

音乐的表现技巧包括演唱技巧、乐感、音乐想象和创造才能。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他们有感情地演唱,就要让他们充分发挥乐感、想象和创造力,而这需要一定的演唱技巧,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演唱方法与歌唱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地咬字、吐字是表达歌曲思想感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歌曲的情绪、风格不同,歌唱时的咬字、吐字方法也有所不同。通过读歌词,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内涵,且高位置读词更贴近唱歌的方法,使咬字、吐字圆润,使头腔共鸣容易寻找,并有利于情感的发挥。

速度和力度是音乐重要的表现手段。根据歌曲的具体要求、风格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将速度和力度做适当的处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确的呼吸方法、音准节奏的训练、歌曲高潮的处理及演唱形式的变化等都是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美的感情,看似无形却有形,它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教师非常细微的一个面部表情都是学生注意、模仿的焦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自己应先投入感情,把一首歌曲的内在情感从传神的眉目间、充满喜悦的笑脸中、生动的手势里表达出来。

但教学中,很少看到教师细腻的音乐处理,较多的是概括性的长、短、强、弱、快、慢的处理。音乐的表现性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唯一标准,教师要会指导、掌握和运用。歌曲分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交流的最关键环节,也是一节音乐课中师生教学活动最活跃的一个部分。它需要学生体验、讨论、总结、归纳歌曲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旋律线的走向,最被感动的乐句旋律及歌词,并对其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用意。根据歌曲所抒发的情感,选择哪种演唱方法、演唱力度去处理,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带领学生从中挖掘出较深的思想内涵。

第8篇:唱歌教学范文

一、精心选择教材,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材与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因此,在歌唱教学开展前,教师一定要做到精心选择教材,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精心选择教材适合幼儿园开展歌唱活动的教材有许多,但是每一首歌曲都蕴含着不同的情绪情感、知识经验、教育意义等,而且每一首歌曲的调式、音域、歌词内容、旋律变化等也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班级幼儿的音乐发展水平,用心选取教材、透彻分析教材,切不可“捡到篮里就是菜”。在选择歌曲时要注意:小班歌曲的音域一般应控制在六度以内,大部分的音宜出现在C调的中音do到la之间,词曲的结合宜一字对一音,一般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每个乐句的长度一般应相等,整首歌曲的长度一般不超过八小节。中班歌曲的音域一般为七到八度,大部分的音宜出现在C调的中音do到高音do之间,可有少量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词曲的结合可以有少量的一字两音情况。大班的歌唱难度可比中班稍大,但也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谨慎地掌握尺度。总之,教师不能以个人的喜好随意选取教材,一定要根据幼儿的音乐发展水平精心加以选择,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歌唱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准确透彻地理解教材和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而且活动目标一定要尽可能具体、明确,可观察、可评估,切忌笼统、含糊,否则不利于把控,不能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如有位教师在进行小班歌唱活动“小鸡在哪里”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学习演唱歌曲,能唱准曲调;培养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这样的目标既不够全面也失之含糊,可评估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经过研讨,我们把目标改为: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初步掌握与教师进行对唱的方法。2.根据生活经验,用替换歌词的方法创编歌词中的动物名称及叫声。3.在对唱游戏中,体验与教师进行歌声、目光交流的愉悦。以上目标包括了认知、情感、能力、态度等多维目标,具有较强的可观察性和可评价性,对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

总之,精心选择教材是成功开展音乐活动的前提。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引导活动有效开展的“航标”。教师只有做到精心选择教材、精细分析作品、精确制定目标,教学过程才有可能既突出重点,又攻克难点。

二、创新组织形式,优化活动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要“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创新组织形式,优化活动方式,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有特别的意义。

多手段的运用 丰富多样的活动手段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组织幼儿学唱新歌,方式手段有许多,切入点更可多种多样,教师只有灵活组织教学,才能使教学生动有效。歌唱教学可运用的方法有游戏导入、情景导入、填词创编、图谱辅助等,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用一种,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比如,在进行大班歌唱教学活动“小鼓手”时,我采用副歌前置和图谱辅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把歌曲副歌中模仿鼓声节奏部分的内容前置,先引导幼儿听教师敲击鼓声节奏再进行模唱。从而让幼儿感知到了副歌节奏的变化,再以图谱方式表现主歌部分的歌词内容,以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歌曲重难点,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情趣。幼儿在听听、说说、看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演唱。

多形式的练习 歌曲的学习通常必须经过多次练习才能达到熟练。在引导幼儿进行练习、巩固演唱的时候。切忌用简单、机械的重复形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歌唱情况,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可以用集体、小组、个人演唱相结合的方式,還可以根据歌曲的结构、歌词的内容、幼儿的能力水平等组织幼儿进行领唱、轮唱、分声部合唱等。这样既可以预防幼儿的声带疲劳,又可以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他人演唱的习惯,同时也能满足幼儿独立表现的愿望,并体验到分工合作演唱带来的快乐,增加歌唱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炊事员阿姨忙又忙》这首歌曲时,我以合唱、师幼分别领唱、小组表演唱等方式进行。为使幼儿较快地熟悉歌词及节奏,我特别设计了洗菜、切菜、炒菜的节奏练习,并以分声部及轮唱的方式引导幼儿练习切三种菜的不同节奏:切冬瓜:×-|×-;切白菜:×××|×× ×;剁肉糜:(××××)|(××××)。幼儿在多样化的“玩”“乐”中实现了轻松学、快乐学,避免了单一集体歌唱练习可能导致的枯燥、乏味。

三、挖掘情感因素,注重以情燃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是歌唱艺术的灵魂。而在现实的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把让孩子们会唱当成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目标。他们或许认为孩子会唱了,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而忽视了歌唱活动对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意义。

挖掘情感因素优秀的幼儿歌曲都能以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明了的歌词表达出丰富的情绪情感。有效地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甚至震撼幼儿的心灵。作为教师,应注重挖掘歌曲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引导幼儿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使其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

教学中,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分析歌曲,以帮助他们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也可全面细致地对作品中乐句的节奏、力度、速度变化等作适当的分析,還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歌词,将歌词本身所蕴涵的情感内容加以充分表现,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歌曲的情感特点乃至艺术风格,促使幼儿产生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比如,学习小班歌曲《小人书不哭》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及情感特点,将歌词内容故事化、情感化,即把歌曲的内容演绎成形象的小故事,在便于幼儿记忆、理解歌曲内容的同时激发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增强幼儿情感方面的体验。

第9篇:唱歌教学范文

关键词:变声期 唱歌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50-01

音乐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在紧张的初中学习阶段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课程。音乐课上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唱歌”。“唱歌”是“声音”的艺术,就用嗓子这件特殊的乐器来表达和传递情感。如何让这件“乐器”经久耐用且发出美妙的声音呢?这就是我们在音乐课上要研究的内容。但是,在初中阶段的音乐课上,总会隐约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的嗓子怎么没有以前那么清脆明亮了?”“我的嗓子不太舒服。”“我唱不上去,不唱了吧。”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喜爱音乐的学生们。“唱歌”渐渐成了学生们的负担,初中音乐教学也越来越难开展。造成这样的问题的原因就是学生都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 “变声期”。

1 正确认识变声期

所谓变声期,是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咽喉在短时期内急剧长大而引起的,是发声器官成长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的声带保护不好,将极大的影响到日后说话、歌唱的声音质量。

变声期一般出现在12岁~18岁青少年时期,持续时间为2个月至2年不等。男生变声期一般在14~16岁,到18岁可完成;女生一般在13~15岁,最迟到16岁结束。变声期的男女生因为喉头、声带的急剧增长往往会出现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发音易疲劳、易破声、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情况,从而导致说话、唱歌时的声音与儿童时代截然不同,原本清脆的童声逐渐被宽宏浑厚的男性的声音或圆润委婉女性的声音所代替。

另外,生理上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理也有很大影响。这一阶段的学生可能会因声音突变或发声怪异引来同学们的讥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渐渐对音乐产生恐惧,丧失对歌唱的信心。因此,这一时期老师和家长要尤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多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作为音乐老师也要采取有效让他们在变声期多些欢乐,少些焦虑。

2 变声期的唱歌教学

爱音乐、爱唱歌几乎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在对“港台风”和“摇滚乐”的痴迷中模仿着偶像的外形与声音,盲目的“模仿”“喊唱”给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的嗓子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引起声带病变。如果有良好的演唱习惯和科学的发声方法,相信这些问题便不会出现。

所以在学生一入学便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唱歌习惯的早期养成教育,并且使用科学的发音方法练声、唱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既可以使变声期的学生嗓音得到保护,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正确地运用嗓音,发展其歌唱能力。这也是音乐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和要求。

2.1 尽快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良好的演唱习惯是演唱者自信的表现,在最轻松、最自然的状态下诠释出来的声音最为真挚。良好的演唱习惯它包括演唱姿态、呼吸方法等。学生在演唱时身体要自然直立,两脚分开,重心稳定,双手自然下垂,头部要保持正直,脖劲、双肩自然放松,眼睛眺望远处,身体由内而外散发歌曲的情感。

歌唱的动力在于呼吸,没有正确的呼吸是无法唱好歌的。在呼吸训练中我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它如睡眠时的呼吸状态,用口、鼻同时吸气使软肋向体外侧扩张,膈膜向下拉长,胸部放松,呼气时腹部保持吸气状态,小腹微收,再把气均匀的呼出。在音乐教学中,我采用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四种呼吸形式结合练习,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呼吸方法。

2.2 变声期要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

发声练习必须完全使用自然音,即所谓“真声”,绝对不可应用“假声”。使用“真声”练习发声可以在音量上、表情上进行变化,轻声唱、小声唱、微声唱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也可以加入开口、闭口哼鸣练习,打嘟的练习。练声曲选择也要因人而宜,音域不宜过宽,音量不能太大。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往往会让学生在演唱前进行些歌词的诵读,从过程中感悟节奏的韵律,感悟歌词的内涵。在诵读后引导学生轻声演唱,做到如何诵读如何演唱。这样做既可以杜绝学生的喊唱,减轻嗓音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表现能力。

2.3 注意歌曲选择

这一阶段的选歌要尤为注意,应该避免高音,不要做太强的处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驾驭教材的内容,对于难度稍大的歌曲可以做降调处理。在歌曲的选择上,尽量选择音域在一个八度左右的中声区歌曲,情绪不宜波动较大,一般以柔和优美的曲子为主要唱歌曲目。旨在表现歌曲的情感与艺术形象,达到“以情代声、以声传情”的美妙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欣赏、无声演唱、轻声演唱等形式。教材中的歌曲例如《青春舞曲》、《采花》、《沂蒙山小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4 注意演唱时间

处在变声期的中学生演唱歌曲的时间不宜太长,音量也不能太大,一定要有节制的训练。对于正值变声高峰期的学生来说可以不练唱,以美育培养为主。对于处于早期或中后期的学生可少量多次训练,要欣赏与演唱相结合,给嗓子充分的休息时间。

教学实践告诉我,作为音乐教师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发声方法,了解变声期易出现的问题,建立变声期的嗓音保护意识和基本的保护方法,充分认识自己的身心状况,树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我相信只要变声期的发声方法得当,学生一定能逐渐摆脱尴尬的境地,轻松愉快的度过变声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