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本技能教学范文

基本技能教学精选(九篇)

基本技能教学

第1篇:基本技能教学范文

【关键词】改革 语文教学 强化 口语表达 应用写作 沟通交际 基本技能 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20-02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在面对人生时,在遇到长辈时,在应聘面试时,在开会发言时,总会心跳加快、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不知所云;有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不知通过何种方式去解决;当与人发生矛盾时,不知怎么去沟通、协调……所有这些,林林总总,都说明这些人语言应用能力不强,不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很多时候,他们还没能展示出自己的长处时,就败下阵来。

一般来说,不同的专业对其毕业生有着不同的能力要求,但是,无论什么专业的毕业生要想顺利毕业、就业,并尽快有所成就,都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那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为了让学生能尽快地改变自己,适应社会,我在技工语文教学中注意强化口语表达、应用写作、沟通交流等基本能力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和尝试。

1 循序渐进,强化口语表达训练

循序渐进,把课堂作舞台,加强口语表达训练,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口语表达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适应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如何让学生敢说、会说,娴熟地掌握口语表达的本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应成为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当务之急。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主阵地的优势,抓实口语表达训练,夯实口语表达基础,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社交、工作、生活中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给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将语文课堂作为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口语状况,制定训练计划,循序渐进,抓实口语表达训练。

为了让学生能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充分展示自己,我分三步进行了训练:

第一步,新生入校的第一节语文课,我设计了自我介绍的环节。因为是刚入学,学生之间不太熟悉,所以这一次的表达特别费劲。为了让学生有个适应过程,这一次只需在自己座位上表达,只需要三言两语就够了。当然有些学生还会怯场,口语表达时声音很小,用词不准确且缺乏流畅性,目光不敢与同学接触,以低头、抬头、笑场、不停地揉捏手指或晃动身体等行为来舒缓紧张感。碰到此类情况,为了不让学生形成心理障碍,我给学生一定的整理思路和情绪调整的缓冲时间,鼓励引导学生努力将内容表达完整,或者让他们先坐下,等平静一下,再重来。有些即使已表达过了,打过分了,只要学生对给自己打的分不满意,可以要求重来。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积极参与。

第二步,利用每次上课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训练。

每次上课我都要求学生上课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并制定奖励政策,凡上课积极主动发言的,会给予加分奖励,答错了不扣分,答对了加分,并累计折合计入学生最终的期末总评成绩,这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实提问只是手段,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是目的。在面对众多的举手学生时,我尽量注意考虑那些记分册上尚未有加分记录的,这样就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锻炼的机会。特别对于那些不善表达、羞于表达的学生,我会适当增加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口语表达锻炼的机会,帮助这一部分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不断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促使其快速进步。渐渐地,课堂举手发言的越来越多,课堂不断活跃起来,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第三步,充分运用语言表达课。有了前两步的铺垫,学生的胆量稍微有了一些提高。我就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观点。面对这一步,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确定一个话题,让学生课后去组织语言、准备材料,下节课表达,比如说,在讲完《中国,水的困惑》这一课后,我让学生去准备材料,谈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些什么污染水源的行为和做法。毕竟这种表达需要系统性和逻辑性,让学生在准备中去理解消化课文内容,为下次语言表达打下基础。这一次毕竟有了事先准备,学生倒也镇定了许多,大多数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第二层次,现场确定话题,现场表达,比如,在讲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让学生阐述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是健全的身体还是坚强的意志。因为有了前一次的经验,学生知道了,要阐明一个话题,必须有观点,有材料才行,也知道如何去稳定情绪,从容发言。

经过这三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学生主动要求发言,有的学生发言更加流畅,语言逻辑性也得到了增强。

2 吹毛求疵,强化应用写作训练

吹毛求疵,用纠错作手段来强化应用文写作训练。

讲授法是目前应用写作教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首先用口头语言将应用文知识讲授出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继续采取其他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其优点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理论知识,教学效率相对较高。其缺点也是明显的。

第一,传统的讲授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能完成讲授任务,但不能实现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目标,所以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技能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二,单一的讲授法不能切合应用写作课程的特点。应用写作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重点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文种特点和文体格式,从而在认知的基础上提高和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其知识和能力结构都具有直观性和应用性,很多知识要点根本无法通过教师的讲授和描述表现出来,不尝试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那么原本生动形象的知识,也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第三,讲授法不能调动学生对实用性知识的学习兴趣。讲授法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由于此方法主要以语言为媒介,所以无法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直接的体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才能使他们自觉地接受应用文写作知识和技能,主动地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水平。

为了尽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一般从纠错入手。

首先,帮学生解决常见错误。给一个有错的案例,让学生去找错、思考,往往当学生看到那些错误时,感到不解、好笑,怎么会出现如此的低级错误呢?此时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讨论着、争执着。有些学生为能找到错误高兴着。比如说请假条没有请假时间,好多学生找出这个问题,觉得难以想象有人会犯这种错误。再比如说托事条中,让别人帮买鞋,不写尺寸大小,或品牌式样,让被托之人无所适从。招领启事对事物说明过于详细,而寻物启事则对事物说明不清,这些都不符合要求。在经过热烈的讨论和老师的讲评后,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就产生兴趣,掌握得也就比较扎实、牢固。

其次,帮学生解决容易忽视的问题。对于会影响应用文表达的问题,比如通知缺少时间、地点等要素,致使通知无效,学生稍一检查,就会发现。而有些问题,不影响表达效果的,学生就很难发现。比如,在应用文中,不管需不需要,学生习惯性地用祝颂语,而且格式不对。有的学生只写“此致”,不写“敬礼”,有的学生“此致”和“敬礼”的位置颠倒。针对此类问题,我帮学生从语法的角度去分析,“此致”是什么意思,“此”是“这里”的意思,“致”是一及物动词,后面要跟宾语。有些灵机的学生一听就明白了,“致”的宾语是“敬”、是“礼”。那么与“此致”对称的结构就是“敬礼”。比如说落款处的时间,学生很随意地写上,有的写到月和日,有的写到年月日,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写,他们也不清楚。给他们分析一下,才恍然大悟,知道了有些写到月日就可以了,有的必须写到年月日才行。其实很多错误都是他们自己在实际写作中出现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换一个时间、一个场合,让学生在其它人的文章中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在学生还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时候,再去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错了,正确的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将应用文知识讲授出来,学生的记忆就会深刻,且更有兴趣。

3 不失时机,强化交际能力训练

不失时机,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注意加强学生交际能力的训练。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使你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和上级,同事,下级保持良好的关系。沟通技巧较差的个体常常会被别人误解,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无意中对别人造成伤害。什么样的学生最受企业欢迎?不少企业透露,在专业成绩相近的条件下,优先选择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有的企业直言不讳地说,对专业成绩要求不高,但沟通能力一定要过硬,一些知名企业将“沟通能力”列入招聘员工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为了让学生在职场中能立于不败之地,我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

首先是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沟通。通常,学生一般不愿意与老师主动对话,这有年龄差距,也有对老师的畏惧。下课了,我基本不回办公室,就留在教室中与学生交流、谈心。特别对于那些一看见老师就想避开的学生,我会主动出击,在此情况下,学生迫于礼貌和对老师的畏惧,不得不回答老师的提问,与老师沟通。在经历了几次以后,学生的胆量也逐渐增大,与老师对话也就不再那么拘束、不安了。有些教师喜欢把学生喊到办公室,在办公室众多的教师面前,学生会拘谨、紧张,甚至有一种抵触心理,影响沟通。我认为学生在教室中比较放松,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效果较好,通常这时候他们一般能推心置腹地跟我沟通,谈家庭、谈朋友、谈同学、谈学习、谈生活……。我也能在此时发现学生中的矛盾和不睦,及时地调解,并要求双方沟通解决。我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代表作业本收不全,有一个学生不肯把作业交给课代表,情愿亲自交给我。我询问原因,说是课代表对学生说话盛气凌人,看他不爽。知道了原因后,我让课代表首先改变说话的态度,并主动去与该学生沟通,看到课代表主动与其对话,该学生也就放弃了成见。其实该学生需要的是一个是一个尊重,通过对话沟通很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第2篇:基本技能教学范文

一、第一项基本技能:对事物外形的整体的感知(左脑的绘画模式)

在绘画中,看到复杂的事物,学生往往会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用他们平时烂熟于心的几何形体来对复杂的事物进行整体感知。

二、第二项基本技能:对边线的感知(进入右脑绘画模式)

纯轮廓画向我们展示了绘画(写生)的第一项基本技能:对边线的感知。在绘画(写生)中,边线是指两件事物相遇的地方。例如,在前面的纯轮廓画中,学生画的边线在手掌中两块肌肉相遇并形成一道界线的地方(即形成的皱纹)。在画面中,被两边共享的界线被描绘成一条线,并被称之为一条轮廓线。因此,在绘画中,一条线总是指两件事物的共同边线,也就是被共享的界线。酒杯与人脸练习也阐明了这个概念。学生画的线条既是头影的边线,又是酒杯的边线。

简单地说:在绘画中,一条线总是代表一条被共享的边线。

一个儿童智力拼图玩具,也阐述了这个重要观点。

船和水面共同分享一条边线。船帆的一边也是与天空和水面共同分享的。换句话说,那条被分享的边线表明水面到此为止,而船身刚刚开始。

请注意拼图最的边线――它的框架或格局,即整个结构的界限,也是天空形状、陆地形状和水面形状的最边线。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比如画手,他们总是试图单独画出每个手指,而忽视手指和手指之间是共享边线的,复杂、重叠的物体更是如此。因为我们看到的物体是立体的,尤其是近距离观察(比如手),边线是有空间感的,不明显,但画到纸上是平面的。平面的东西看起来要有立体感,边线就变得十分重要。

这里涉及到了绘画中最最关键的问题:“什么是绘画?”

在美术中,“显像板”的概念异常的抽象,而且解释起来很困难,要想理解它就更难了。

显像板是一个精神概念。在我们的脑海里想象一下:显像板是一个假想的透明平面,就像一扇框起来的窗子,总是在艺术家面前挂着,总是与艺术家两只眼睛构成的“平面”相平行。如果艺术家转变方向,平面也随着改变方向。艺术家在“平面”上看到的东西实际上延伸到一定的距离。但艺术家“看到”的画面是这个透明平面后的物体奇迹般地被压平了,在某种意义上就像一张照片。换而言之,在那个框好的“窗户”后的图像被转化成图像。然后艺术家把“在平面上”看到的图像“复制”到平整的绘图纸上。

这是绘画的神奇之处:你在显像板上(用一只眼睛)看到的平坦的两维图像,当被复制到绘图纸上时,对看到你画的人来说,神奇地变成三维的了。其中对边线的处理很重要,比如一张打卷的叶。

那是不是每次画时都必须把一只眼睛闭上?其实不一定,但大多数画家在绘画时闭上一只眼睛。看到的物体离你越近,就越应该闭上一只眼睛。物理离你越远,你就越不用闭上眼睛,因为以上提到的双目视觉不等同将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消失。

三、第二项基本技能:对空间的感知

当一个低年级学生想画一把椅子的时候,他的左脑模式对椅子已经知道了很多。比如说,椅子四条腿一般来说全部都一样长;椅子腿必须立于平坦的表面上等等。这些知识不仅帮不上忙,而且在画椅子的时候会帮倒忙。原因是,当我们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时,得到的视觉信息可能与我们知道的事实不一致。视觉上的,一张椅子的腿可能显得长短不一。椅子背上的弧线也可能显得跟我们知道的完全不同。那么我们该怎样办呢?答案是:根本就不要画椅子!而是把椅子周围的空间画出来。

简单地讲就是要逐步形成正确有序的观察方法:整体――局部――整体,先整体是了解物象的外形,再分解观察事物的不同细节,最终画面要进行整体调节,达到好的写生效果。

至此,写生教学最关键的两个策略已经揭示,它对学生观察力和表现力起着关键作用。

四、第三项基本技能:对关系的感知

即透视和比例。小学低、中年级要求不高,通常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才陆续接触。原理他们很难理解,涉及到显象板的概念。我们主要是教给他们方法,比如闭上一只眼睛看事物,伸直手臂用铅笔去量事物的比例关系,关键是要把立体的事物看作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然后用共享边线的方式把它“复制”下来。

五、第四项基本技能:对光影的感知

即所谓“描影法”。对于前面的几项技能,它要简单得多,而且必须以前面的技能作为基础,但它不在我们研究的范围。

第3篇:基本技能教学范文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所要求培养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光靠课堂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实验室接受严格的训练和培养[1]。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临床技能教学的问题与矛盾,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为此,我校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做出重大改革。

1 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现状

1.1 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传统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每学期教研室按教学计划进行授课,教学信息量很大,而由于多种因素如教室空间大、人数多,加之板书、图示的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学生的理解;同时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少,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操作步骤、操作规则和注意事项“张冠李戴”,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医学生实践机会减少,动手能力下降:在传统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中,临床见习和实习是临床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增加了很大难度。主要的原因如下:(1)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颁布与实施,实习生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这使实习医生不能合法地进行临床实践学习和正常的医疗活动,增加了临床实践教学的难度,在当前乃至今后制约着临床实践教学。(2)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医学院校招生人数居高不下,导致教学经费投入、教师数量、人均管床数等教学资源相对减少,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愿配合教学医院的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资源进一步减少,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2 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改革

2.1 以国家职业助理医师资格操作考试为中心,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根据国家职业助理医师资格操作考试大纲,系统整合全新课程结构体系,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我校在2004年对临床技能教学实行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整合了诊断学、外科手术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喉科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技能教学,建立了一门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全新临床技能课程体系《临床基本技能教程》。新课程涵盖了临床各科所有临床基本技能,使技能教学从授课为主转变为理论应用和技能培养为主;体现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互相渗透与重组。在新课程体系中,我们把临床技能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照国家对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的要求,结合我校注重医学生全科技能和临床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办学特点,更突出的强调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

2.2 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设:近3年来,我校进行了资源重组,在软硬件两方面加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设:(1)大力投资使临床技能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拥有教学用房约500 ,下设有13个重量极的科室、儿科操作室、儿科营养室、新生儿科诊疗室、耳鼻喉科诊疗室等,购置了各种进口医学模型30余套,国产腹部模型及婴幼儿及成人心肺复苏模型各10套。为学生学习和教师示教提供了优良的环境。(2)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网上教学体系,建全开放式、资源丰富的临床技能教学网站,我校精品课程《临床基本技能教程》于2007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品课程立项,是开展网络教学、学生自学和进行创新学习的平台,得到学生和区内、外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赞许。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管理学生严格的人员担负临床技能学训练教学任务。另外每学期根据教学需要从临床学院抽调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参与教学。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及时了解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个临床实训中心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确保了教师的带教质量。

2.4 优化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全新模式,加强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采用模拟人操作与电子设备虚拟训练,标准化病人(SP)及病人进行训练与考试,网络教学,多媒体授课,临床见习等交互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规范操作动作,学生互练和SP查体训练体格检查,师生互动和SP问诊训练问诊和病历书写,模型操作训练临床常用诊疗技术,离体和动物手术训练外科手术基木操作等。在具体的操作训练中,分小组进行训练,每6个学生配备1名教师,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充足的动手训练机会,实践训练时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操作。为增加同学们课后复习及巩固所学知识,增加学生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还建立了每天晚上开放实验室及课后答疑制度。另外指导学生建立临床技能社团,提供一定经费,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比赛及临床技能多媒体课件比赛;同时寒暑假组织学生到社区医院进行见习,丰富了课外学习内容,对正常教学提供有力的补充,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完善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考核是《临床基本技能教程》课程中重要的环节,起到检验其教学效果,督促和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的作用。根据我国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的方法,我们制定了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体系”,将考核分为笔试和电脑机试及现场操作考试三部分。笔试内容主要有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诊断依据、进一步检查及给出一个主诉如何问诊等;电脑机试主要是考核听诊、心电图、X线片、医德医风等;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做法是根据我国职业助理医师的操作项目及标准进行操作,并讲述操作要领,主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口述及医德医风规范情况等,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评分,并当面向学生讲明扣分的依据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三个部分中抽取一定数量、搭配合理的操作题目,制成题卡,令学生从100张考题卡中随机抽取1张题卡,然后按照题卡上的题目进行考核,其中笔试成绩占30%,电脑机试占20%,操作考试成绩占50%。同时此次考试也是初赛,在实习前将成绩前50名同学进行决赛,邀请参加职业助理医师的主考官进行考核,对获奖的同学进行奖励及颁发证书。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经过对2004级、2005级、2006级三届学生考核进行分析,结果考核成绩无论从达标率,优秀率等方面每届都比上一届有显著的提高。

总之,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为此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措施,学习其它院校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能力,使之顺利通过职业助理医师资格操作考试,为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临床医学毕业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第4篇:基本技能教学范文

【关键词】电工基本技能精讲活练一体化教学

电工基本技能是一门中职电工电子类专业的专业课,它对学校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并能初步解决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关注的问题。事实证明,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教师不能"一言堂",应该精讲和活练,重在能力的培养。在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精讲和活练呢?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下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许多中职生都是因为学习的热忱被厌烦情绪和压力摧垮了才走进职校的。那么,电工基本技能教学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听讲和勤练中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只有教师是热爱自己学科的人,才能点燃起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的火花。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有关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外,如能自己亲自动手,亲自"下水",像游泳教练那样现身说法,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大脑兴奋,思维活跃,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课堂教学中。如在电子门铃的制作的教学中,我先提问:电子门铃是怎样工作的,你会制作一个电子门铃吗?激发学生悬念,让学生讨论、回答,接着我出示自己制作好的电子门铃作品给学生,并演示其工作过程。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教师如此"下水"指导的实际行动,是学生学习电子门铃的制作兴趣和热情的激活因素。学生对该项目的开展表现得非常积极投入,教学目标如期顺利完成。

二、变滥讲为精讲。

电工基本技能是理论与实操均较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讲,处理教材是关键。如果是面面具到,不分重点难点地全面讲授,就是"满堂灌"。如我在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的教学中,将教材的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其理论性的部分则交由学生课前预习完成,课堂教学侧重二极管特性的理解和检测。首先我拿出二极管让学生思考、讨论其何特性,然后让学生代表上台将二极管以不同方式串入电路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小灯泡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中分析得出二极管的特性。由该特性作为检测二极管的好坏与极性的依据,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设疑、学生的思考与动手操作、教师的辅导等,学生对二极管的特性理解更深,对其检测技能也更加掌握牢固。

三、采用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练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要恰当,不能以讲带练,也不能让学生满堂练,要做到精讲精练活练。这应注意做到:1、训练目标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讲演结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如照明电路的安装,我将家庭照明情景录制下来播放,问学生照明电路由什么组成,怎样工作,如何安装?进而揭示本节课的主题,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一下就给激了起来。2、训练重点要准确,难点要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训练的重点、难点,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实操训练,应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如照明电路的安装应从电路的组成到工作原理图、安装图等,逐步让学生理解,只有让学生明白实训室中的各部件与安装图的元件一一对应关系,学生动手操作热情才变得高涨,易达到教学目标。3、训练方法要灵活。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使课堂教学既有启发性、创造性,又有趣味性。如在学生学习了手工焊拆技术后,可进行趣味小制作--多谐振荡器的制作、光控电子鸟。让学生在这些制作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不断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4、点拔要得当,并及时反馈矫正。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操训练,让学生在练中不断强化技能。但重视练并不是满堂练,让学生放任自由,结果变成纯粹的学生自习课。教师的精讲要少而准,但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及学生现有的学习接受能力而定。5、项目评价要中肯,归类进行。对于学生的实训作品,教师应设计好评分标准,将其进行检查并评分,肯定优点,指出存在问题,点明整改方向及整改措施,并对进步较快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否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受挫伤。6、项目拓展不能形式主义。它是学生掌握该项目程度的反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教学中应当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愿望,使学生的自我激励机制得到建立和完善。如布置作业,在实训课结束前,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写实验报告或实习周记;而普遍学生都认为这是无实际意义的形式作业,总是马虎应付。其实,这不应当是实训步骤的重复,而应当是学生自己在实训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重新组合,是自己在实训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汇总与存在问题的剖析,通过让学生写实训报告、实习周记等途径,加深学生对所开展的项目教学由实操上升到理论的认识,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反思教学,促进教学相长。

实践证明:要确保电工基本技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上述几点外,还要注意反思教学,以促进教学相长。所谓反思教学,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反思教学符合教学相长规律。常言道:计划赶不上变化。日常教学也会出现如此状况,所以反思教学是我在课后必须去研究的一项常规工作。我从备课、上课、评课等方面进行反观自己的得失,也反思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及教育历史实践中流传下来的种种有效的教学理论。如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取舍、归类,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让自己获得某种教学机智,使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资料】

1.《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刘良华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第5篇:基本技能教学范文

【关键词】地图;地图学习;地图技能

地图基本技能是地图学习,甚至地理学习的关键。在教学中首先应加强读图、析图、记图、绘图等地图基本技能的学习。

1.读图技能的练习

学生在地图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是缺乏读图技能。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以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读图时要注意图名、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对地图要有目的、多角度的分析,提炼出地理特征、规律以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准确理解地图内涵,灵活应用地图信息。

(1)掌握正确的读图顺序

在阅读地图时,先强调地图的名称,再熟悉图例。此外,不同类型的图形在阅读其内容时,具体的顺序也不相同。①对于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图形,如政区图、地形图等,可以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图。②对于表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和特点的图形,如地球运动图、人口增长图等,可以按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读图。如,在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时,从春分开始,依次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顺序阅读。③对于表示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图形,如地理特征图、模式图等,可以采用按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逻辑顺序读图。

(2)掌握图形的基本特点

不同的图形具有不同特点和用途,掌握图形特点,不仅有利于读图,也是学生正确绘图的基础。例如,在阅读三角坐标图时,需要把握几个关键:一是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例”或“比重”。二是各构成要素的比例总和为100%。三是构成要素只是三项,不可增减。四是三项要素的数据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掌握了这些关键点,原本复杂难懂的图形变得简单明了,读图也就轻松自如。

(3)具体图形应灵活阅读

不同类型的图像有不同的读图顺序和方法,所以应根据具体的图形,结合上述方法灵活的阅读,而不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去读千变万化的图形。

2.析图技能的练习

要读懂地图,就要深入分析地图,即析图。析图是在读图的基础上,力求找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将所获得的地理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处理,用来阐述与图形有关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地理核心理论。

(1)地理图形要素的综合分析

地理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形成综合的地理图形,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由多个具有相互联系的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图形。因此,教学中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找出所给图形中标出或隐含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例如,分析某区域图时,先要在图中找出各个地理要素;其次,要说明这些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如纬度位置与气候的关系。

(2)地理图形要素的想象延伸

想象延伸就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一个区域中的地理要素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延伸到相邻或相似的其它区域中去。第一是空间分布延伸:①从交通干线方面的延伸:区域中主要交通干线向外延伸,通过的主要城市、大江大河、地形区、工业地带……②从河流方面的延伸:区域中主要河流向外延伸,通过的主要地形区、省区、注入的河湖海……第二是季节变化延伸:①从气候延伸,分析本区域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②从水文特征延伸,分析区域不同季节的河流水文特点;③从植被、外力作用等其它方面进行延伸。

(3)地理图形要素的对比分析

对比有三个要点,一是差异性,二是共同性,三是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关系。如对西欧与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对比分析,就应该从共同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去分析。

3.绘图技能的练习

绘图是图形记忆和理解的过程。绘图过程就是学生模仿、记忆、想象的过程,能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较短的时间里构建比较完整的地图系统。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关键是要给学生提供机会。例如:在学完地图三要素后,可以让学生画一张学校或家庭的平面图。学生绘图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加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绘图习惯和绘图技能。

4.记图技能的练习

在利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时,通常需要记住地图的轮廓形状。在教学中常采用象形记忆、绘图记忆等形象思维进行记图练习。

(1)象形记忆法

象形记忆法就是指将简单的图形通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发挥想象将某些地理事物与其相似的事物形象比拟,运用形象来记忆的方法。例如,黑龙江省像只展翅欲飞的天鹅(天鹅的故乡);陕西省像一个蹲着的兵马俑(秦兵马俑出土之地);云南省像只开屏的孔雀(我国著名珍奇动物孔雀产地);世界的大陆部分形似倒置的三角形;巴西和印度的轮廓是三角形;山西省似平行四边形;吉林省如三角形等。

(2)分解组合法

对于复杂的图形,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而熟悉的部分,便于发现其地理事物的关联性与差异性,也便于学生对图形的记忆与分析。例如,非洲大陆可分解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的组合。

(3)绘图记忆法

在地图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直接在空白图上填写地理事物外,更要学生以空白图作为底图,先绘空白图,然后在图上填写内容。这种先绘图再填图的练习方法不仅能牢固地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也能帮助记忆区域轮廓。

5结语

第6篇:基本技能教学范文

关键词:改革教学模式及方法;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民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29-02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知识经济社会越来越高的人才要求,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使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技术、职业素质生成,更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为此,学前教育专业有针对性地改革课程设置,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特别是加大专业技术课建设力度尤为重要。依据国家关于学前专业课程基本原则,根据我国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及人才市场的需求方向,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将高职学前教育的课程基本上分为四大块: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见实习),其核心为后两部分,特别是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主要是指学生从事学前教育教师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幼儿教师口语与讲故事、钢琴及儿童歌曲弹唱、唱歌、、舞蹈、素描与色彩、教学简笔画、手工制作与幼儿园环境布置、幼儿园语言和数学教学设计,学前游戏设计与实践等科目。通过这些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学会设计并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教育心理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基本能力,为直接服务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践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水平,提升综合素质。因而加大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建设及改革至关重要。

一、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乔伊斯文和威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它实质上涵盖着一种教学理论或思想,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关于学科教学的理想意图及其实施方案。教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模式,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能够教给学习者自我教育的方法。这是任何专业能否培养出合格乃至优秀人才的关键。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一)行动导向、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能够胜任幼儿园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要学习和掌握幼儿园教学的基本专业知识和“讲、写、画、弹、唱、跳”等基本技能。而这些知识的消化理解,技能的形成、培养和提高,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就一定会的。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对于唱歌、舞蹈、钢琴、绘画等技能学习和训练处于原始学习和积累阶段。因此教师教学的基本思想及其指导下的基本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至关重要。我们认为:专业技能课指导教师更适用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及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即教师必须充分、认真准备,布置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学习与训练,将学生认知学习进程与职业行动结合起来,将学习者个体活动和学习进程与适合外界要求的行动空间结合起来,扩展其学习的行动空间,提高个体行动上的角色能力。同时在教学策略上进行根本的改革,如舞蹈、唱歌、讲故事训练等课程,我们倡导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当“管理者”“咨询者”“参与者”等角色。即通过合作式的学习环境,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学习成果汇报表演中,使一些比较有难度的专业理论及技能在彼此帮助和交流中逐步提高。

(二)问题情景、民主创新的教学目标

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即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怎样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是再现知识与技能的原发过程,是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由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层级提出问题,学生在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形成原发背景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教学和学习实践活动,其思维能力及动口和动手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同时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认识及实践策略,并将其迁移到时新的问题情景中去,促成学生认知水平与专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这是所有学科教学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善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幼儿教师。

(三)角色扮演、模拟达标的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做为幼教工作者的良好的职业品质、实用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因而强化实践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法和模拟教学法更有效,更具专业特色。使学生们置身于仿真的幼儿园环境中,热情自觉地转换角色,模拟幼儿园课堂教学,体验幼儿教师及幼儿教育工作者工作过程及情景,在积极愉快而又严谨的情景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及职业技能,为学生高质量地顶岗实习及稳定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动静结合、视听交融的教学情境

教学是科学的,教者必须认识教育教学规律,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有效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核心能力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品质,因而给这些课程的教师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即使再有趣的课程久而久之也会乏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个体静静思考、练习,小组研讨、创编表演;选择适宜的多媒体视听资料,融入欣赏与评价,形成与提高,动静结合、视听交融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们始终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训练,使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训练课堂如诗如画。

(五)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评价

现代教学以人为本,课堂上的师生对话、生生交流评价是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课堂教学,特别是讲、弹、唱、跳等能力培养的幼儿教学情景课程中,同学间相互欣赏,反思评价,取长补短;教师恰如其分的指导点评是学生个体专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手段。如在创编表演儿童舞蹈、自编儿童故事、儿童歌曲律动编排与表演、幼儿语言、数学模拟讲课训练等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自评、他评及师评环节,可有效地把课堂评价转化为一种有力的教学工具,促进学生学习。

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的学业成绩考核方式

专业技能课考试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分两部分构成。

(一)过程跟踪式考试

学生平时成绩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阶段学习检测等情况进行评定,专业技能课教师要认真地记录学生的平时训练结果,掌握每名学生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正、提高,促进学生技术能力持续培养和形成,这部分占总成绩的40%。

(二)期末比赛式考试

期末考试每个学生以现场抽签方式和自备考题表演两部分内容逐个上场考试,专业教师组成考核小组(三人以上)当场打分公布成绩,考核小组成员给出的平均成绩为学生该学科项目的学业成绩,占总成绩60%。技能考核必须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技能标准等级,未达到者重修,直至合格。

这样就使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

第7篇:基本技能教学范文

关键词:会计基本技能 点钞 翻打传票

一、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

目前职业教学的招生对象面向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基础知识差,对社会和经济领域的知识很贫乏,厌学情绪严重,对学习缺乏动力。你要是讲课本学习的东西,刚开始时可能有几个同学听,几分钟后,大部分同学就不听课了,老师讲课很难进行。但是你要是给学生讲课外的东西或自由聊天,学生很乐意。这些情况表现在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课堂中,就是上课刚开始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被老师或者视频教学中飞快的点钞速度和翻打传票所吸引,手指翻飞的画面让他们跃跃欲试。当开始练习时,以翻打传票为例,学习盲打百子,学生练习不到20分钟,就开始厌学,不愿意练,觉得枯燥。更有学生认为,学好会计知识就行,没必要学基本技能。因此,让学生明白会计技能教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要。

二、明确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性

珠算作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其计算、教育、启智等功能优势,在我国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的发展,目前使用珠算计数使用的比较少,同时会计技能比赛中也取消了珠算技能比赛,因此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取消了珠算教学。现在会计专业技能包括翻打传票、点钞、会计电算化。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面临着择业,其中很多的毕业生从事着会计文员、出纳或者是银行职员的工作。也就是说,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大量参与的会计事务,越来越多地局限在以熟练的会计基本操作技能为处理特征的某些岗位,这类岗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低层化。因此,熟练的会计基本技能是毕业生入职一块必不可少的敲门砖。目前各个省份和全国范围内都举办了会计技能大赛,在大赛中举得优异的成绩,对毕业生将来的求职和高考成绩都能加分。所以,中职学校不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在实训内容上都要按照实际一线岗位人才的需求来开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实施中职会计基本技能的方法

根据各项会计技能在考试或比赛中的权重及各自的特点,合理进行课时分配。首先,要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搞好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前提。其次,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搞好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关键。如点钞、翻打传票,教师只需在课堂上给学生教会指法,学生可以在课后自行完成训练任务,老师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指法的纠正,随机组织测试,检查训练结果,并进行点评;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笔者认为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开设较好,因为学生经过一年级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对账务处理的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学习会计电算化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学习了会计账务处理中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等账务处理后,学生更能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在会计运用中的便捷。这样,经过合理的课时安排,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会计专业技能也能完全达到考试或者比赛要求。

四、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

学生技能训练效果的高低,一方面看学生的自身努力,另一方面还要看教师的业务水平。如果一位教师不会教,学生又如何学得好。目前,职业学校的师资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到中职学校任教。这些教师由学校进入学校,虽然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缺乏对会计操作的实践经验,不熟悉社会所需的相关业务知识,对各项技能的掌握也不是很全面。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财会专业教师应自主学习,通过考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等证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财会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会计实践,通过会计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从实践中改善和充实教学内容。这样,通过不断学习,把吸收到的新观点、新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技能。此外,各个省份和全国范围还开展了教师会计技能大赛,在大赛开始之前,教师如果想参加,会大量的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进行必要性的拓展训练,从而在更大范围和平台上提升自我的见识与视野,若在比赛中获取良好的成绩,学校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在这种激励性的氛围下,会激发教师对提升自我素养以及参加比赛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久而久之,自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不仅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逐步提升教师的工业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技能水平,而且潜移默化中也能够影响和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早日实现。

五、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职业院校可以尝试着将每年的职业技能大赛列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一方面,教师如果想参加技能大赛,就会大量的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进行必要性的拓展训练,从而在更大范围和平台上提升自我的见识与视野,若在比赛中获取良好的成绩,学校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在这种激励性的氛围下,会激发教师对提升自我素养以及参加比赛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久而久之,自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不仅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逐步提升教师的工业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技能水平,而且潜移默化中也能够影响和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早日实现。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新技能、新知识和新设备,拓宽课程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学生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能为将来的工作奠定一个比较好的起点,若能取得国赛的好成绩,还可以为高考加分。再着,从学校层面说,优异的会计技能大赛成绩,可以起到很好的正面宣传作用,为学校打造品牌名校打下了基础,也从而在扩大学校知名度的情况下提高了招生的数量和质量,可谓三赢。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对于职校教学的重要影响力和作用,并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改革的方向和手段,在推动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基本技能教学范文

关键词:低碳教学 数控技能 校本课程 开发研究

课 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低碳教学的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C-c/2011/02/09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低碳理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崇尚低碳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职业学校的课堂上,树立低碳理念,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已是历史赋予我们职业教育的光荣使命。笔者从事数控技能教学多年,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保证学生能够深刻领会低碳制造,并让低碳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最佳专业课程设计。

一、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从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到2010年中国两会,揭开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宏伟序幕,尤其在2010全国两会上九三学社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更是成为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我国各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环保部编写的(中德合作项目)《校园环境管理实施指导手册》,201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这些都说明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机械实习指导老师,笔者深深知道机械制造业为社会制造产品的同时,也在消耗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料、废气等污染,因而我们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学生(未来的劳动者),向他们传授符合环保要求的节能、降耗、少污染的绿色机械制造模式,并以此为支点引导学生的“低碳生活”。所以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开发是时代的要求,它是数控技能低碳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

二、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人发展原则

校本课程是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而开发的,它面对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一个学生便是一个世界,因此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个性为支点,要在弘扬个性中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素质。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开发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做到发展人人,人人发展。

2.全面发展原则

课程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低碳,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应从提高学生低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入手进行开发,力争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3.自主发展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有根据生产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学生的成长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个性发展原则

课改中指出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是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均衡性是指个性的和谐发展;综合性从学科的角度来说,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选择性则是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提出来的,因为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结构的本质特征乃是素质教育个性化。所以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应从促进个体思想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和能力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入手进行开发。

5.终生发展原则

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是学校实现其办学目标的基本途径。通过课程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要从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三、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另一类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开发属于第一类,它是将低碳理念融入到数控技能课程中,它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企业、与生活的联系,它是企业生产型课程;它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岗位需求的问题为核心,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低碳的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它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形式,如:探究、调查、访问、操作、服务、劳动实践等,注重生产过程的亲历和体验。由此,我们在实施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课程开发时要根据学情,结合学校实际,从岗位需求出发,由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设计课程方案,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1.组建团队,精心调研

在实施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开发前需要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企业进行调研,搞清数控就业岗位对低碳职业技能要求和职业道德要求等问题。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中等职业教育低碳课程开发与改革的相关论文、论著、政府文件,并进行深入研究。聘请教育、企业技术专家,对目前低碳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对学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对本专业的部分毕业生进行问卷、访谈,了解其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技能及综合素质要求,为低碳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依据并形成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确保课程开发的有效性。

2.加强学习,自我提升

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主要由学校、企业、社会相关的专家参与开发,其中教师是主要力量。教师对课程开发的意识、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需要注重对教师开展培训。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校外专业机构的校本培训活动,从而提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如: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数控技能四新培训和部级骨干教师培训,掌握有关数控技能专业知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掌握相关企业生产的现况,这样才能根据本地工业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结合周边地区工业企业生产需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真正做到为地方经济服务。

3.健全制度,明确任务

校本课程开发是否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要有制度保障。例如在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首先建立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程资源分析评估,课程规划与审议,课程计划管理的执行、评价以及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其次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听、评、查、访等形式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实行月查并纳入过程绩效考核。

校本课程开发是否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任务到人,明确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职责。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探索、试验、研讨提炼、总结经验,让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踏上开发、运行、管理、评价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例如在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将任务分解为数控技能低碳校本教材开发、数控技能低碳教学策略研究和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研究,同时针对这三个任务,确定三个小组,明确责任人,并提出课程开发

要求。

(1)数控技能低碳校本教材开发。教材应该根据本地工业企业的低碳生产需要进行开发,同时结合周边地区工业企业低碳生产需要,并具有前瞻性。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具有低碳要求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二是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低碳理念结合起来;三是与企业实际低碳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

(2)数控技能低碳教学策略研究。在数控技能低碳教学活动过程中营造“低碳制造理念下低碳职业能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教学氛围,按照数控加工领域里的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学生独立制定低碳的工作计划并有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二是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低碳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的能力;三是低碳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有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研究。低碳能力评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判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训低碳教学实践形成有效的低碳教学形式。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数控技能低碳教学评价方案的研究;二是数控技能低碳教学评价实施的研究。

四、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

这几年,笔者在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课程实施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1.师生关系得到改善

师生关系得到了本质的改变,造就了民主、平等、融洽、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表1是对50位学生的抽样调查情况。

表1 师生的关系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

项目

时间 老师亲近度 老师上课情况 老师威严度

认为可与老师谈心的 认为不可与老师谈心的 老师出错时敢提问的 老师出错时不敢提问的 认为怕或较怕老师的 认为不怕老师的

实施初 3 47 6 44 39 11

实施末 47 3 44 6 11 39

2.促进了学生掌握节能、降耗、少污染的低碳机械制造方法

学生的低碳数控制造能力有了质的飞跃,现通过表2加以说明。

表2 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实施前后,学生的低碳职业能力分析

3.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生活,深受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现通过表3对实施“能力”评价前后各50位学生的抽样调查加以说明。

表3 实施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前后学生适应企业生活能力对照表 单位:人

内容

效果

实施

前后 适应企业生产环境 适应企业岗位要求 适应企业管理制度 适应企业生产要求 适应企业技术革新

实施前 6 4 8 7 1

实施后 49 48 50 48 43

总之,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应该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是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教育。因而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课程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和关键能力。实施结果是学校近几届数控班学生毕业率达100%,毕业生优秀率87%,取证率100%,学生毕业后就能迅速适应企业生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关键能力都得到企业的认可,真正实现了机械实训教学与企业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能够在工厂生产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基本技能教学范文

   关键字:技能;获得;训练

近几年,我院对五年制师范类学生都加强了教学技能的训练,尤其在毕业前夕,每一届毕业生都进行了微格教学活动。从考上特岗的、通过招教的、在各私立小学见习的我院毕业生的情况来看,我们加强教学技能训练的路子是对的。我们的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下面就结合我院五年制师范类大专生的教学技能训练的情况,总结一下我们在对我院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时我们坚持的训练原则。

   第一、分项训练和集中训练相结合。基本教学技能被分成了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演示技能等多个子技能。这些技能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只能用针对性的方法去习得。比如板书技能和解说技能的练习方法就不同。在粉笔板书练习中,主要靠手拿粉笔在黑板上练习,板书设计的理论讲解只起到点睛的作用;而解说技能就可以在练习本上反复写作讲解的思路、方法、内容,到讲台上讲解只起到点睛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学生练习各项教学技能时,要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去练习。练习板书技能时,我们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粉笔在教室里的黑板上认真练习。有些学生学习不认真的习惯表现在板书上就是设计草率,字体潦草。这些毛病老师平常是见不到的,只有集中训练检查时,老师才能看到。这时老师就要针对黑板上的字体和板书设计进行讲评,对优点进行表扬、对不足给出建议、对毛病进行批评,做到有褒有贬,奖罚有据。针对学生书写毛病的批评,学生没有理由去狡辩。黑板上的字体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容不得推诿。

第二、平时一般性训练和毕业前集中强化训练相结合。平时的一般性训练只是一个能力的逐步积累过程,要想进一步提升还要有一个能力的提炼升华过程,这个提炼升华过程,就是在学生毕业前我们学院开展的微格教学活动。它是学生教学技能提高的点睛之笔,它可以使学生在实习教学中更好地练习使用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解说技能、板书技能等这些实际教学活动中必须用到的基本技能。有责任的师范院校基本都开展了这项活动,它对教法课中的教学技能培训任务进行了有效地强化。这样做就能松紧结合,学考结合,效果很好。因为能力的取得通常需要日积月累,一个练书法的人不能一日练成书法家。但是平时慢慢地训练,对于学时有限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是学生就有毕业的时候,毕业后就要找工作,现在的学校招老师或教育局招老师都要求试讲或面试,试讲或面试都涉及到教学能力的考核。毕业生的教学能力好坏,对他们找工作影响极大。教学能力是有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两部分组成的。平时的一般性训练积累不足以满足毕业生找工作的需求,必须对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教学技能的集中强化。有了平时训练的积累,又在毕业前开展了微格教学活动,这些准毕业生的教学技能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能够满足试讲或面试的需要。

第三、单个辅导和集体训练相结合。学生是个群体,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为教师进行有差异的单个辅导提供了客观依据。人的环境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人能从优质环境中学习很多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创设良好环境,进行集体训练,使学生在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学习提高,这也成了老师该做的事情。例如对提问技能的训练,老师可以在课下根据不同学生的学识、能力、性格状况,设置不同的问题,研究出不同的提问方式。

是采用一问一答的问答法,还是开展游戏时的集体提问法。性格开朗的学生讲课时用一种提问方法;性格比较含蓄的学生上台讲课时又要用另外不同方法。同样一种提问方法,不同的人使用会有不同的效果。恰当的问题,用恰当的方法,选择恰当的人来回答是对提问者的基本要求。当你要检查新课预习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时,你又不能用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方法。这时你就要选择随意抽查的方式进行提问,目的在于要求学生们注意老师的要求,督促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提问一个,警示一片。这种提问方式又是有技巧的,需要老师进行单独辅导

第四、个人的努力和老师的要求相结合。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说明了要想学会一门技术,只靠师傅的单方面努力,或者学生自己单方面的努力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取得最佳效果。但是,如何做才能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呢?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学生的刻苦努力。教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就当今的教育状况来说,引导学生也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在学生的学习上、技能的掌握上、心灵的发育上做好引导工作,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技能的掌握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努力方向和方法进行引导,对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明确要求。对于老师的要求,学生要通过刻苦的努力,争取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当然老师也不能变成卖老族,什么事都要提要求,什么样的作业都布置。抓住关键,恰到好处,是老师引导学生时应该坚持的原则。学生个人努力也要知道努力的方向和方法,每个学生的天资都不同,接受的能力和方式也有差异。就拿语言技能来说吧!老师要求学生经常使用普通话,或者标准英语,一字一板地清晰说话。学着把自己明白了的东西按照一定的逻辑,给别人解释清楚。不能说半截话或者说话吞吐,逻辑混乱,让听者听不清、听不懂。